近代太極拳的先驅王宗岳

近代太極拳的先驅王宗岳  

  張三丰以後的太極拳史,難於得到連續系統的記載。而近代太極拳的傳播,卻是由王宗岳傳蔣發而連續繼承下來的。蔣發傳給溫縣陳家溝的陳長興及趙堡鎮的邢喜懷,陳長興傳楊祿禪,此後發展為陳、楊、吳·武、李、孫、趙堡架及國家套路等太極流派。

    楊家的記載,見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 「先大父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興師,乃蔣先生髮唯一之弟子。」

    武式太極拳,源於楊氏太極和趙堡架。由武禹襄所創,禹襄之甥李亦畲1867年的《太極拳小序》載,「太極拳始自宋張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我郡南關楊某,愛而往學焉。專心致志,十有餘年,備極精巧。旋里後,市諸同好,母舅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伊不肯輕以授人。僅能得其大概。素聞豫省懷慶府趙堡鎮,有陳姓名清平者,精於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過而訪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此文乃近代太極拳源流之最早記載。李氏寫序時,楊祿禪、武禹襄均健在,故《小序》當為可靠之作。

    陳氏太極拳傳人陳鑫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載有 《杜育萬述蔣發受山西師傳歌訣》一首。杜育萬為趙堡傳人。可見陳鑫當時也承認太極拳得傳於王宗岳、蔣發。山西師傳者,乃王宗岳無疑。年逾百歲的考古學家、太極名師吳圖南先生,早在1917年就訪問過陳家溝,親自聽到正撰寫《陳氏太極拳圖說》的陳鑫作介紹。陳鑫樸實地說,他們陳家世傳炮捶,屬少林拳,已有幾百年歷史。村人稱他們為炮捶陳家。太極拳是一個在西安開豆腐坊的河南開封人蔣發傳給陳長興的。陳氏族人甚至認為這是炮捶陳家的恥辱,從此不準陳長興再教炮捶。陳鑫還向吳圖南引見了杜育萬,讓杜育萬演了一遍太極拳, (見吳圖南《太極拳之研究》)。可見上述歷史當時在陳家溝也是被公認的。

    唐豪的《王宗岳考》,證明了王宗岳為山西人,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在洛陽,後至開封,乾隆六十年 (1795)尚健在。蔣發亦為乾隆時人,陳蕊筆記中有記載,陳長興生於1771年,卒於1853年,王宗岳逝世時,長興最少25歲。此與王傳蔣發,蔣傳陳長興,在時間上正相符合。

    近年,李派太極傳人公布了陳長興關於太極拳源流的一篇《序》,對王傳蔣、蔣傳陳作了具體記述。

全文如下,

    具之總角之年,每於讀書之暇,即以師學習武術。夫拳勇一道,真傳甚稀矣。惟我師蔣先生,為王宗岳門下之高弟子,得內家武當派悟修之真傳也。幼時因出天花,為悶痘而斃,棄之於郊野矣。忽被狼將頭皮咬破,一痛而蘇,一聲大哭,將狼驚走。適有鄰人由此地經過,聞其哭聲甚雄,視之識為蔣氏子也。遂抱之送歸其家。但其痘周謅皆出滿矣。從此痊癒,惟頭皮半邊成一大疤,故後人皆稱先生為「疤頭」焉。名滿海內,凡善拳勇者,無不拜服也。

    余在先生門下,學藝廿載,蒙恩師教誨,技藝盡授於我矣。吾夫子幼年,亦練少林外家拳棒。於乾隆初年夏間,在廟會上,同眾人圍場操演拳術。忽見場外有二客牽馬立觀。其中有一客,年紀稍長者,對操演拳棒諸人,似有菲薄之意,又似有憐惜之情形。

    先生正在凝想之際,有同窗學友將先生引至無人之處,告之云:「適才牽馬二人甚為讚美先生,並云:『可惜此子未得真傳,若在吾兄門下,不出十年,學必能成名於天下。』」

    先生聞此語,知二客實為練藝之高人,必有驚人絕技在身。因尾隨之,行至無人之處,跪而求之:「願吾師垂憫愚誠,收在門下,弟子願受教誨。」二客笑曰: 「童子謬矣,苦二人不通技藝,豈能教誨爾耶?」先生長跪不起,一再懇求,至於泣下。一客贊之雲,「不料爾乃幼童,竟靈敏若此,實屬可喜可愛之至。」乃向年長之人云:「此子真誠之至,吾兄何妨收此子於門下,而教誨之?以弟觀察,將來能代吾輩傳授技業者,此子定能勝任也。」年長者似有許可之意,便向先生雲,「童子爾既決心從吾學藝,可於下月某日午時,在此垂楊柳下侯吾兄弟可也。」言訖,二客遂乘馬而去。

    先生於所約之日,五更即至其地敬侯。正午,方見二客乘馬而來。見先生正在道旁敬立恭候。笑曰:「童子果不失信,在此等侯多時矣乎!」先生笑曰:「弟子在雞鳴時即來此敬侯吾師矣。」二客嘉雲:「孺子可教也。由此吾知童子尊師重道信念之堅誠矣。倘余再推辭,是負英才也。今即拜吾為師,從吾學藝,保爾十年之內,定能成功。」先生遂請二客至其家拜師焉。方知二客年長者為山右王宗岳先生,稍次者,乃江南甘鳳池先生也。二公皆為當代高人,名震寰宇之士。

    吾師從太夫子王宗岳先生學藝十戴,盡得內家真傳,又得甘鳳池、張風儀二先生傳授,遂練成絕技,無敵於天下,為俠中之高人。

    興從吾師,學習太極拳術各層功夫,並各般槍法,刀法、劍法,及內功練氣諸法。不但為武術之正宗,實為修身養氣之至寶也。余今代師傳藝,茲將吾師之顛末筆之於書,使後學者,知本門拳術之淵源。一覽此序,即知河南溫州派,自蔣氏始。庶乎可報吾師們教誨深思於萬一也。

嘉慶 元年 菊月

溫州 陳長興 謹序

    據李派傳人稱,《陳序》由楊祿禪晚年傳給王蘭亭,王傳李瑞東,李氏後人密藏至今,禪祿當由其師陳長興處所得。(見雍陽人《太極拳源流考證》體育文史·1988·4)

    《北平實報》1934年夏所載王矯宇訪問記一篇。記者王矯宇,言矯宇年八十餘,背曾受教於楊班俠。文曰「本人曾聞之暢祿禪先生,…¨王宗岳先生因呼蔣發為禿小子,致激起蔣發之大怒,於盛怒之下,與王宗岳較,結果被王宗岳擊出十丈以外者凡三次。至此,始知王宗岳為非常人,急奔至王宗岳先生之前,跪地呼師父,求收為弟子。仟悔叩首,至於出血。王宗岳先生察其意誠,始允收為同門。」此文與「陳序」情節有異,其實均有誇張潤色之詞,然於王傳蔣發之說,則不失為一佐證。

    王宗岳的師承關係,已不可考。但他對於近代太極拳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由王而蔣及至現代各派太極,身為先驅,其功一也。特別是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極盡太極拳理論與實踐之真諦。被各大太極流派尊為經典之首。王宗岳的陰符槍譜總訣,又是練習太極槍 (後被楊家發展為太極桿,之準繩。陰符槍實即太極槍。其訣流傳不廣,茲錄於本書第七章中。

    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實際是對張三丰的六首拳經的解釋文字。由於流傳的疏漏,使張三丰的拳經與王宗岳的拳論脫節,以致造成很多誤解和混亂。對此,本書第六章有詳細考證。並對拳經拳論的原貌進行了整理 (見第七章)。

    總之,由王宗岳以來的近代太極拳史,是連續的,準確的。在30年代之前也是人們公認的。王宗岳不但是近代太極拳運動的偉大先驅,他的理論著述,也一直作為太極拳運動酌靈魂。指導著太極拳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關於唐豪、顧留馨的「考證」   

  唐豪和顧留馨兩位先生,都是卓有成就的武術理論家。然而在太極拳源流問題上,他們否定張三丰創太極拳,以及王宗岳傳蔣發,蔣傳陳長興之說。斷定太極拳由陳家溝陳王廷發明。對此有必要加以認真澄清。

    談到唐豪的考證,有一段太極拳的派別恩怨必要提及。]930年前後,楊澄甫吳鑒泉共負盛譽,關係極好。吳稱呼楊為三叔。十分尊敬,從無以吳派另立門戶之意。當時的政客褚民誼任行政院秘書長。對楊老師恭維有加。並計劃以其權勢發展楊氏太極。但因在某集體場合邀楊師與他做推手示範時,原以為楊師會顧及他「秘書長」的面子,不料剛一接觸就被楊師發出丈外。褚一氣之下,改變初衷,轉投吳氏門下。抑楊而捧吳。並且將太極拳劃分為吳楊兩派。此後在陳微明創辦的致柔拳社舉行張三丰祖師壽誕典禮時,中央國術館編審處長唐豪也指責楊派偽托神仙炫耀於世。乃遠赴河南,進行「調查」,並著《少林武當考》一書,從而把太極拳在祖國早期孕育和發展的歷史推遲了幾百年 (參見宋志堅 《太極拳源流考證辯》)。

    然而,楊氏各代及其親族傳人,歷尊師傳而以張三丰為太極始祖,從不以唐豪、顧留馨等人之論斷為是。所謂陳王廷創太極拳的說法,其論據不過《陳氏家譜》中稱陳王廷為 「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之人也」,以及陳王廷一首詞申的「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數句。這裡講的是拳手刀槍,隻字未提太極,而且是陳氏拳手刀槍,不是天下的拳手刀槍。唐豪卻以此得出「天下太極出陳溝」的結論。其論證理由也只有兩條,其一,《陳氏家譜》在陳長興及陳耕耘旁只注《拳師》或"拳手」二宇,而長興、耕耘皆為眾所周知的太極拳師,故陳王廷創的「陳氏拳手"必定是太極拳。其二,陳溝人保守性很強,只肯學祖傳的一套,不肯學外來的拳法,故至今所練的太極拳必是陳王廷所創的太極拳。此二條,作為對陳氏太極拳業的考證,失之勉強。若以此作為對張三丰創拳說的否定,對中國太極拳起源的考證,就更顯輕率了 (參見唐豪 《太極拳之根源》)。

    唐豪還認為陳王廷受戚繼光的《拳經》三十二勢影響很大。戚氏拳經中的二十九勢,都被納入陳氏套路。因為人們把戚繼光的三十二勢不叫做太極拳,故唐豪把戚、陳緊密聯繫起來,以斷定陳氏之發明。吳圖南認為,陳氏炮捶根本不是太極拳,而納入戚氏拳經的陳氏太極拳,也與蔣發傳給陳良興,陳傳楊祿禪的太極拳不是一回事。目前流行的陳氏太極拳,頓足發勁,與各派大極風格殊異,有目共睹。顧留馨說,楊祿禪赴京授拳時,為了適應健身需要,將陳氏太極「"改革簡化」,去其竄崩跳躍頓足動作,遂成柔和緩慢的楊氏太極。殊不知楊祿禪從陳家溝回永年後,人們即稱其拳為 「軟拳」、「綿拳」。赴京初演,人皆疑其能否打人。何由進行重大的「改革」?太極拳的根本特點、特徵就是由松入柔,運柔成剛。顧留馨卻說,「各式新創的太極拳,其鍛煉原則均主張由松入柔,運柔成剛。」 (見顧留磐 《太極拳術》)那麼,未主張由松入柔的陳式老架,又何以稱作大極拳呢?楊祿禪初回永年的傳人中,又有誰練的陳式老架呢?

    為了維護陳玉廷創拳說之無隙,唐顧二人硬說王宗岳的太極拳是從陳家溝學來的。然而,山西的王宗岳與河南的陳家溝有何關係,唐先生並無考證。顧留馨也承認,「溫縣陳家溝當時確無王宗岳《太極拳論》的傳播。」這正說明了太極拳的發源地不是陳家溝。至於蔣發,唐、顧則否認陳鑫筆記中的記載,把乾隆時的蔣發,說成是百年之前在陳玉廷遺像上持一大刀的僕人。他們還把蔣發傳給趙堡鎮的太極拳 (風格與楊吳各派接近,與陳氏太極大不相同),說成是陳清平創造的陳氏太極新架,並提出陳清平由陳溝入贅趙堡之說。引起趙堡傳人及清平後人強烈反對。

    顧留馨自己在同一本書中,既引用了李亦畲1867年《太極拳小序》中「太極拳始白宋張三丰」的原文,同時斷定「"張三丰創太極拳一說,是辛亥革命(1911年)後的一種附會而已。」後注中又說「太極拳創始於張三丰的謊言,出現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太極拳在北京享有盛謄之時。」前後三種說法,自相矛盾。至於什麼「清末遺老」,「無聊的拳家」,「妖言惑眾」,「江湖教師的欺騙伎倆」等侮詞,更非考證家的嚴肅態度 (見顧留馨《太極拳術》)。

    唐豪的看法也許後來有變。他的好友李英昂先生為他整理遺著時,在其《著者簡介》中寫到,「唐先生為筆者少數服膺之武術史研究工作者,其著作雖然稍有武斷處,如斷王宗岳習技於陳家溝陳氏,而非陳家溝陳氏習技於王宗岳等。

    但唐先生純為學術研究,勇於認錯,敢於發揚和批判的精神,最令筆者服膺。唐先生生前與筆者討論武術史時,曾一再表示,許多舊的著作,因為近年發現了許多資料,需要重新修改。" 顧留馨在臨終前三個月,卧床為來訪者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太極拳在中國流傳有三百餘年,河南溫縣陳家溝村人陳長興教了楊露禪,經楊氏祖孫三代教學於北京。逐漸流到全國。今已遍及世界。顧留馨,1990年3月20日於上海寓所。"這裡已不再提陳王廷發明太極拳了。是否迴避太極拳的創始問題,不得而知。他對楊氏太極拳的高度評價,是完全符合近代太極拳發展史的 (貝《武林》1991年第2期《太極名家顧留馨生前一席談》)。
推薦閱讀:

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上)
論陳式太極拳陰陽、剛柔的養生與實戰意義
陳氏太極拳大架與小架的淵源
42式太極拳圖譜 (3)

TAG:近代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