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珍珠泉大院話今昔

珍珠泉大院是濟南著名的城市園林,位於濟南市老城區市中心,南望千佛山,北鄰大明湖,因院內有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珍珠泉而聞名遐邇。珍珠泉大院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金末元初,珍珠泉大院是「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張榮的府邸。明初,珍珠泉大院為山東都指揮司,後修建成德王府。明朝末年,清兵攻入濟南,王府建築大部分被焚毀。清初,時任山東巡撫的周有德在珍珠泉原德王府舊址上修建成巡撫衙門。辛亥革命後,珍珠泉大院先後成為山東都督府和督軍署、督辦署,最後為國民黨山東省政府。1937年12月27日,日本軍隊佔領濟南,珍珠泉大院被戰火焚毀。1948年9月,濟南解放,珍珠泉大院回到了人民手中。1951年,珍珠泉大院在戰爭廢墟上重新進行了整修,逐漸恢復了城市園林的風貌。1953年新建了珍珠泉禮堂(現人民會堂),珍珠泉大院開始成為山東省和濟南市重要的政治活動中心。1974年12月成立了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珍珠泉大院成為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

金元時期

歷史上最早圈佔珍珠泉,在這個環境優美的地方為自己造起豪華府第的是金末元初山東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張榮。

張榮(1181~1263)字世輝。濟南歷城人。金朝末年,蒙古兵南侵,南宋也出兵北上,中原地區,動蕩擾攘;地方豪強,趁機發展勢力,擁兵據地,保境安民。山東境內,形成了一股一股的割據勢力。張榮佔據歷城城南黌堂山,控制了濟南以東章丘、鄒平、濟陽、長山、辛市、蒲台、新城、淄川等地。1226年,張榮投降元太祖鐵木真。張榮投降後,由於他在對南宋的作戰中屢立戰功,1260年,忽必烈(即元世祖)即位,封他為「濟南公」,後被追封為濟南王。

張榮祖孫三代一直把珍珠泉大院作為他們的住宅,因此在院內修建了不少樓、台、亭、閣,白雲樓即其中之一。據史書記載,當年白雲樓建在濯纓湖以北的珍珠泉南岸。該樓雄偉寬敞,僅樓基即高丈余。站在白雲樓極目四望,北可觀明湖碧波、黃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立、群山青蔥。尤其是雪後初霽之時,憑欄遠望,但見晴光四野,白雲繚繞,綺麗景色,宛然如畫,此景當時被人稱為濟南一大景觀,即「白雲雪霽」是「歷下八景」之一。

明代時期

明朝最早走進珍珠泉大院的是時任山東都指揮使的平安。

平安跟隨太祖朱元璋起兵,因作戰勇敢,深得朱元璋賞識,一路提升,官至濟寧衛指揮僉事。後來,平安任山東都指揮使,都指揮使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就職後,平安以珍珠泉大院為都指揮司衙署,並把白雲樓改為白雲亭。明人王象春在《齊音》(又名《濟南百詠》)一書中寫到:「將軍百戰血衣腥,醉舞龍泉漱晚汀。今日笙歌還此地,白雲樓改白雲亭」就是為此而發的感慨。

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鎮封次子朱見潾為德王。朱見潾初建藩德州,但後以德州地方貧瘠,風沙過大為由,要求改建王府於濟南城內。明英宗朱祁鎮未准。1465年其兄朱見深繼承皇位,第二年(1466年)明憲宗朱見深便批准德王改其駐地為濟南,並將原都指揮司署(大明湖南岸之珍珠泉附近地區)改建為德王府。朱見潾請將已廢齊王、漢王在東昌、兗州的邑地以及濟南府屬之白雲、景陽、廣平三湖之田賜己,得准。遂於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來濟南到任。翌年(公元1468年),憲宗又命將濟南在城課稅之半賜德王。據史書記載,當時德王享受的各種待遇僅次皇帝一等。朱見潾在藩52年,在王位61年。正德十二年(1517年)薨,年70,謚號庄王,葬於濟南長清境內。

朱見潾興建德王府時,大興土木,東至縣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後宰門街,所佔面積約為當時濟南城的三分之一,修起宮城、殿堂、樓台、亭軒等,極盡豪華。並以珍珠泉和北面的濯纓湖為「西苑」。府內建有三大殿,分別名為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並建有正宮、西宮、東宮和王府的部分下屬機構。德王府下設長史司、審理所、儀衛司、群牧所、紀善所、典寶所、典膳所、典簿所、典儀所、奉祀所、工正所、良醫所等機構,均駐王府內。

珍珠泉在明德王府時代,周圍有兩丈多高的宮牆。府前有牌坊,坊額題字均曰「欽承上命」「世守齊邦」。四面各有宮門:南門(正門)曰端禮;東門曰體仁;西門曰導義(一說倌遵);北門曰廣智;各門前均有牌坊。正門外有一座磚砌的高大的影壁,影壁後另有半圓形圍牆,東、西各開一門,即東、西轅門。最後建樓名御書閣。又在珍珠泉上修建淵澄閣。閣西建起白雲亭和觀月亭。閣後為孝友堂和燕居齋。當時白雲樓已塌毀,朱見潾在樓的廢基上修建了濯纓軒,並在濯纓湖北岸堆修假山。沒再恢復白雲樓。濯纓湖,北魏時名流杯池,取「曲水流觴」之意;後改名灰泉,元代始名為濯纓湖。它匯聚珍珠、散水、溪亭諸泉而成,當時廣約數畝,養魚無數。湖水自南而北,繞過假山,而後流出宮牆。當時從白雲亭下可泛舟游湖,湖水蕩漾,雲影入波,景色的秀麗可以想見。

自朱見潾第一代德王入住德王府開始,後有五位德王相繼入住,他們是德懿王(朱祐榕)、德恭王(朱載墱)、德定王(朱翊館)、德王(朱常潔)、德王(朱由樞),前後共172年。

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清兵攻克濟南,德王朱由樞及其官屬被俘。清兵焚德王府,擄走財物無數,德王府遂成為一片廢墟。

清代時期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周有德出任山東巡撫。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周有德在明德王府舊址開始興建巡撫衙門。據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記》記載,「周中丞有德另建撫署,乃即德藩廢故宮故址。移衡藩木石以構之。落成壯麗甚。」其意是說巡撫周有德在德王府故址上,用衡王府的木石來構建巡撫衙門,落成後十分壯麗。

衡王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五子,明成化年間被封為衡王,就藩青州,周有德修建巡撫衙署,自然想到轄區內破敗的衡王府。於是下令拆掉衡王府大殿,把所有能用的木材磚料,就連衡王故宮的名花異石也悉數遷至濟南。這次修建巡撫衙署,縮小了範圍,但所佔面積仍近110畝。原濯纓湖的一部分划到西牆以外,現在珍珠泉院內海棠園前後的湖水,即當年濯纓湖殘留的東半部分。原湖水從舊王府流出,至今仍呼西半部分為「王府池」。同時平掉珍珠泉北德王府原來的假山,修建巡撫官舍。署內偏西有巨竹叢生,再西還有廣廈五間;向南才是方廣畝余、水深而清的珍珠泉。水中建有戲台,用以演戲。泉水北流,繞過新修的官舍,與濯纓湖水相連,水勢汪洋,稱為「海子"。一葉扁舟不出垣牆就可以飲酒賞月。「海子」水仍自後牆流入大明湖。後來水域不斷縮小,泉水雖旺,已不能行舟。後遂著意恢復過去院內的泉石花木之勝。

巡撫衙門前建有石坊一座,王琦額題「齊魯總制」。撫院大門為三間,飛檐斗拱,琉璃瓦頂,流光溢彩,富麗堂皇。大門內兩側為馬號,內東建經歷署,內西建庫大使署;院落正中對大門建巡撫大堂一座,分前後堂,外飾大紅油彩,單檐蕪頂,上施黑瓦,頂有吻獸。東西各有附屬設施若干。並有西花園一處,內建四面亭、北亭、草亭各一座。此後至清末,撫院總體規模和主要建築基本保持未變。

巡撫衙署修建後,康熙、乾隆幾次南巡經過濟南,都以珍珠泉巡撫衙署做為行宮。

康熙皇帝在六次南巡中,有三次來濟巡視。第二次是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陰曆正月十六日。這次康熙南巡路過濟南,遊覽了珍珠泉。在珍珠泉,他賦《觀珍珠泉》一詩,並題「作霖」二字賜山東巡撫錢珏。《觀珍珠泉》詩曰:

一弘清淺漾珠圓,細浪瀠洄小荇牽。

偶與諸臣閑倚檻,堪同漁藻入詩篇。

45年後,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弘曆皇帝來濟,為珍珠泉親筆寫了所作《戊辰上巳後一日題珍珠泉》:

濟南多名泉,岳陰水所瀦。其中孰巨擘,趵突與珍珠。趵突固已佳,稍藉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創見訝仙區。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幾曲繞瓊房,一泓映綺疏。可以滌心志,可以鑒眉須。園流有靈孕,顆顆旋相於。乍如歷海嶠,鮫人捧出餘。又如對溟渤,三五呈方諸。作霖仰堯題,澤物留神謨。我來值暮春,農夫正新畬。看彼芄芄者,欣此涓涓如。安得符聖言,遠近均沾濡。

此詩後來刻石立碑,現仍在珍珠泉北岸。

乾隆《戊辰上巳後一日題珍珠泉》御碑

此後歷任巡撫不斷對巡撫大院加以整修。清道光三年(1823),武隆阿出任山東巡撫。清道光六年(1826),武隆阿在珍珠泉上建起澄虛榭。建澄虛榭史書並無過多的記載,可為此卻成就了濟南著名建築師——魏祥。

光緒五年(1879年),湖北黃陂人周恆祺來任山東巡撫,看到院內景物殘敗,於第二年春天開始整修,兩個月後全部竣工。鑒於珍珠泉大院雖育園林之勝,卻無因名,遂名之為「退園」。據當時候補道、進士趙國華《退園記》記載,園中有橋、堤、石、榭、長軒、亭、欄、籬以及筍、蔬、魚等等,「煥然新矣,實皆其舊也」。但第二年(1881年) 周恆祺即調任漕運總督去職,珍珠泉大院又名「退園」的名稱也沒有傳播開。

自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巡撫周有德開始入住珍珠泉大院以來,共有多少位巡撫在其居住,已難以統計。但據史書記載,自1840年至1911年共有33任32位巡撫在珍珠泉大院居住。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張懷芝、田中玉、鄭士琦等先後來任山東督軍,均以珍珠泉大院作為督軍衙署,院內外變化不大,等到奉系軍閥張宗昌來山東,以大院作為督辦公署時,以防礙交通為由強行把牌坊兩旁多年來搭起的商棚、經營各種小吃的鋪戶趕走,以後韓復榘來任山東省府主席後,先後拆除了影壁和牌坊。

1925年時任山東省督辦的張宗昌

民國初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共有22位山東行政長官在珍珠泉大院辦公、居住,其間對大院造成嚴重破壞的當屬韓復榘。

1937年冬季,日軍大舉進攻濟南,韓復榘率部在黃河北激戰,但不敵日軍火力,節節敗退。11月15日,韓復榘部隊全部退守黃河南岸,並炸毀濼口黃河鐵橋。12月24日,韓復榘放棄抵抗,逃離濟南,下令實行「焦土抗戰」,所部連日在市內公開搶掠銀行、工廠、倉庫,並放火焚燒省政府各機關、火車站、國貨商場、高等法院等。珍珠泉院內放的一把大火,燒掉了韓復榘住的「東大樓」和一些主要建築,只剩下大門內的原巡撫大堂和他及其僚屬辦公的原臘園。

新中國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24日,攻城戰鬥勝利結束,濟南宣告解放。

濟南解放後,開始城市建設。從1951年起,濟南園林部門首先疏浚珍珠泉院內的玉帶河,壘砌泉池,栽種花木,平整路徑,擴大珍珠泉池,整修了原撫衙大堂和現在海棠園內的兩座北廳房及其他平房等。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大會就是在這裡召開的;原巡撫大堂用做餐廳,後來一度改為舞廳,那幾處平房則作為各代表團會議室。以後又逐漸修建了一、二、三、四號樓。當時的四號樓是一所兩層的高大樓房,1958年至1960年在這裡舉辦過農業展覽。

1952年修建了珍珠泉東南面的平房;1955年在原山東省李予超副省長的主持下,新建了禮堂,即今人民會堂以及南面的休息廳。在這裡先後舉行過人民代表大會、黨代會、文代會、婦代會和其他千人以上的幹部、群眾大會,成為山東政治活動的中心。1957年3月、1958年8月和1960年3月毛澤東主席三次來濟,均在禮堂接見全省廳、局級幹部並作報告。1960年毛主席來濟視察時,正值珍珠泉北岸的桂香柳花開,香氣襲人,毛主席看後非常重視,一再叮囑好好保護。

桂香柳

1952年10月27日上午,毛澤東在濟南珍珠泉觀魚

1960年5月4日下午,毛澤東在濟南珍珠泉觀看科技展覽

1980年珍珠泉再次整修時,改建並加高了原來的大門,進一步疏浚了泉池、湖水和院內玉帶河,並把珍珠泉池擴大約1240平方米、水深約2米;同時把池周圍的鐵欄杆改為漢白玉石雕欄,池內蓄養紅、黑鯉魚;池南又新建探入池中的水榭,供人遊憩,池中央佇立起原山東省委副書記高啟雲題寫的泉名碑——珍珠泉三字。

高啟雲題寫的泉名碑

1981年日本山口縣代表團來山東訪問,贈送給山東的四株櫻花植於珍珠泉東側。每年春季繁花似錦,為中日友好開了新篇章。

1989年又在院內東南角新建五層賓館樓一所,將一號樓及北面平房拆除,改建為與賓館樓配套的餐廳。於是往日的王府、撫院、督署,今易為人民代表住地與會議場所。

2004年,珍珠泉大院進行了全面整修,綠化施工時在「清巡撫院署大堂」北面的空地,相繼挖出兩眼泉子和一個大殿座基。根據初步考察,新發現的大殿應是面闊5間、進深2間的規模,該大殿與巡撫大堂之間有一條大石條鋪設的通道相連,通道東西兩側各有一眼泉子。從發掘的情況判斷,原貌有可能是前後兩座大殿,中間以石條通道相連,通道兩側各有一處泉子。至於當年的真實面貌有待專家考證。

溪亭泉

如今的珍珠泉大院面貌煥然一新。海棠園、浮磯亭、明戲台、清巡撫大堂等名勝古迹修舊如故;唐槐、宋臘、宋海棠、桂香柳等古樹新木,洋溢著欣欣向榮的朝氣。院內泉水清澈,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鳥語花香,清幽宜人,已成為優美典雅的城市園林。自2002年的「五一」節珍珠泉大院向全社會開放以來,每年都有大量遊客遊覽這一名泉勝地,使一向以幽靜著稱的名園頓時變得熱鬧非凡。這一古老的庭院,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千年


推薦閱讀:

關於akoya的小事兒
鑒別珍珠的方法之一,用刀刮一下,如掉粉末,且用手抹被刮處能恢復亮澤,是真珍珠。能恢復亮澤是什麼原因?
混淆市場的染色珍珠應該如何區分
珍珠保養
歡子聊珍珠第19講:愛迪生創造珍珠的遺憾,這個中國男人卻做到了

TAG: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