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著名家教選介(三):顏氏家訓(下) – 國學網
九、文章篇
【原文】
自古文人,多陷輕薄:屈原露才揚己,顯暴君過;宋玉[1]體貌容冶,見遇俳優[2];東方曼倩[3],滑稽不雅;司馬長卿[4],竊貲無操;王褒[5]過章《僮約》;揚雄[6]德敗《美新》;李陵[7]降辱夷虜;劉歆[8]反覆莽世;傅毅[9]黨附權門;班固[10]盜竊父史;趙元叔[11]抗竦過度;馮敬通[12]浮華擯壓;馬季長[13]佞媚獲誚;蔡伯喈[14]同惡受誅;吳質[15]詆忤鄉里;曹植[16]悖慢犯法;杜篤[17]乞假無厭;路粹[18]隘狹已甚;陳琳[19]實號粗疏;繁欽[20]性無檢格;劉楨[21]屈強輸作;王粲[22]率躁見嫌;孔融、禰衡,誕傲致殞[23];楊修、丁廙,扇動取斃[24];阮籍[25]無禮敗俗;嵇康[26]凌物凶終;傅玄[27]忿斗免官;孫楚[28]矜誇凌上;陸機[29]犯順履險;潘岳[30]乾沒取危;顏延年[31]負氣摧黜;謝靈運[32]空疏亂紀;王元長[33]凶賊自詒;謝玄暉[34]悔慢見及。凡此諸人,皆其翹秀[35]者,不能悉紀,大較如此。至於帝王,亦或未免。自昔天子而有才華者,唯漢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皆負世議,非懿德之君也[36]。自子游、子夏、荀況、孟軻、枚乘、賈誼、蘇武、張衡、左思之儔[37],有盛名而免過患者,時復聞之,但其損敗居多耳。每嘗思之,原其所積,文章之體,標舉興會[38],發引性靈,使人矜伐,故忽於持操,果於進取。今世文士,此患彌切[39],一事愜當,一句清巧,神厲九霄,志凌千載,自吟自賞,不覺更有傍人。加以砂礫所傷,慘於矛戟,諷刺之禍,速乎風塵,深宜防慮,以保元吉[40]。
【注釋】
[1]宋玉(約前298年——約前222年),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鄢城人(今湖北省宜城市)。為人品貌風流,被稱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公元前282年春,被襄王任文學侍臣,後為大夫。宋玉為屈原之後最傑出的楚辭作家,後世常將兩人合稱為「屈宋」。《漢書·藝文志》載,有16篇,代表作有《九辯》、《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風賦》等。
[2]俳優(páiyōu):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
[3]東方曼倩:即東方朔,字曼倩(前161年-前93年),本姓張,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辭賦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
[4]司馬長卿,即司馬相如,字長卿(公元前179~前118),西漢著名辭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曾侍奉梁孝王劉武,為梁王寫了那篇著名的《子虛賦》。劉武去世後,相如離開梁地回到四川臨邛,生活清貧。得臨邛富翁卓王孫宴請。酒酣耳熱之際,相如一曲《鳳求凰》打動了卓王孫新寡的女兒卓文君,兩人連夜私奔。然後把車馬賣掉做本錢,在臨邛開了一家酒店。卓文君當壚賣酒,掌管店務;司馬相如系著圍裙,夾雜在夥計們中間洗滌杯盤瓦器。卓王孫聞訊後,深以為恥,只得分給文君奴僕百人,銅錢百萬,又把她出嫁時候的衣被財物一併送去。於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雙雙回到成都,購買田地住宅,過著富足的生活。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說他「竊貲無操」。貲,財貨;操,操守。
[5]王褒,字子淵,蜀資中(今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人,生卒年不詳,其文學創作活動主要在漢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辭賦家。特別善於寫詠物小賦,代表作有《洞蕭賦》。《僮約》是他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文章,記述他在四川時所親身經歷的事。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在「渝上」(今四川彭州市一帶)時,遇見寡婦楊舍家發生主奴糾紛,他便為這家奴僕訂立了一份契券,明確規定了奴僕必須從事的若干項勞役,以及若干項奴僕不準得到的生活待遇。這是一篇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是研究漢代四川社會情況的極為重要的材料,可以使人從中了解到西漢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顏之推在家訓中說他由於這篇《僮約》暴露了他和這個寡婦之間的私情。
[6]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之一,有代表作甘泉》、《羽獵》、《解嘲》、《逐貧賦》和《酒箴》等。亦是著名學者和語言學家,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少時好學,博覽多識,酷好辭賦。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貧,不慕富貴。40歲後,始游京師。後經蜀人楊庄的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遊獵,任給事黃門郎。他的官職一直很低微,歷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稱帝後,揚雄校書於天祿閣。後受他人牽累,即將被捕,於是墜閣自殺,未死。後召為大夫。楊雄為王莽的「新朝」寫過《劇秦美新》阿諛之文。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其品德因此遭到損害。
[7]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南)人,著名將領李廣之孫。曾率軍與匈奴作戰,戰敗投降匈奴,漢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其一生充滿國讎家恨的矛盾,因而對他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
[8]劉歆(約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駿,西漢末年人,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宗正劉向之子。是東漢古文經學之宗師。章太炎說:「孔子以後的最大人物是劉歆」。他繼父業,集六藝群書,分類撰成的《七略》,為中國第一部圖書目錄、分類,是具有學術史價值的著作。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向去世,皇帝任命劉歆為中壘校尉,統領校書工作,以完成其父未竟之業。漢成帝死後,漢哀帝繼位,西漢王朝的統治權逐漸落入外戚王莽手中。劉歆曾與王莽共過事,二人關係十分密切。王莽就推舉他做了侍中太中大夫,此後又逐漸升為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成為顯赫的人物。哀帝死後,王莽便任命劉歆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又提升為羲和京兆尹,並封為紅休侯。劉歆陷入政治旋渦後,又想極力掙脫。他謀誅王莽,事泄自殺。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劉歆在王莽的新朝反覆無常。
[9]傅毅(?—約90),字武仲,東漢扶風茂陵人,辭賦家。章帝劉炟建初(公元76)中,任傅毅為蘭台令史,授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同掌管校正群書。傅毅認為漢明帝劉庄功德最高,但是沒有「廟頌」,於是仿效《清廟》作《顯宗頌》十篇上奏皇帝,由是他的文雅在朝廷顯彰著名。車騎將軍馬防作為外戚,對傅毅極為尊重,請任軍司馬,以師友的禮對待他。傅毅馬氏敗,被免官回鄉里。永元元年(89),車騎將軍竇憲又請傅毅為主記室,崔駰為主簿。竇憲升大將軍,再以傅毅為司馬。這可能就是顏之推在家訓中批評他「黨附權門」。傅毅死得早,著詩、賦、誄、頌、祝文、《七激》、連珠共二十八篇。
[10]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東漢著名史學家,著有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也是東漢最著名的辭賦家之一,著有《兩都賦》、《答賓戲》、《幽通賦》等。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奉旨遠征匈奴,班固被任為中護軍隨行,參預謀議。竇憲大敗北單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命班固撰寫了著名的燕然山銘文,刻石記功而還。永元四年,竇憲在政爭中失敗自殺,洛陽令對班固積有宿怨,藉機羅織罪名,捕班固入獄。同年死於獄中,年六十一歲。此時所著《漢書》中的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由其妹班昭及門人馬續續成。班固的父班彪也是史學家,曾續補《史記》作《後傳》。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班彪卒,班固在《後傳》的基礎上開始編寫《漢書》,至漢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這可能就是顏之推在家訓中批評他「盜竊父史」。
[11]趙元叔:即趙壹,字元叔,約生於漢順帝永建年間,卒於漢靈帝中平年間。陽西縣(今甘肅天水南)人。東漢辭賦家。為人體貌魁偉,恃才傲物。桓、靈之世,屢屢得罪,幾致於死。友人救之,遂作《窮鳥賦》答謝友人相助。並作《刺世疾邪賦》抨擊門閥制度,抒發寒門才智之士屈居下僚的憤懣。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其「抗竦過度」。「竦(sǒng)」:竦峙,傲然不群的樣子。一生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等16篇,今存5篇。
[12]馮敬通,即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幼有奇才,二十歲而博通群書。王莽時,不肯出仕。義軍起,投更始帝部下;後降劉秀,不被重用,出為曲陽縣令。在此期間,由於結交外戚,遷為司隸從事,然亦由此而得罪,免官歸里。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批評他因浮華而受擯壓。「擯(bìn)」,摒棄;「壓」,壓制。《隋書·經籍志》有《馮衍集》5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馮曲陽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13]馬季長,即馬融,字季長,扶風(今陝西扶風縣)茂陵人。為人美辭貌,有俊才。漢安帝元初永初二年(115),大將軍鄧騭聞融名,召為舍人,四年,拜為校書郎中,詣東觀典校秘書。當時鄧太后監朝,鄧騭兄弟輔政,偃武習文,而致「猾賊從橫,乘此無備」,馬融為此上《廣成頌》進行諷諫,結果得罪鄧氏,在東觀校書,十年得不到升調。馬融氣憤之下借兄之子死而自我彈劾,鄧太后認為這是「羞薄詔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錮之」。受此打擊後,馬融改弦更張,變得很順從。順帝陽嘉二年(133),城門校尉岑起推舉馬融公車徵召,朝廷對策後拜議郎。在朝諂事大將軍梁商,表為從事中郎,轉武都太守。所以《後漢書·馬融傳》批評他「懲於鄧氏」後,「不敢復違忤勢家,遂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將軍《西第頌》,以此頗為正直所羞」。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說他「佞媚獲誚」。「誚(qiào)」,譏諷。《《後漢書·馬融傳》載有「所著賦、頌、碑、誄、書、記、表、奏、七言、琴歌、對策、遺令,凡二十一篇」。
[14]蔡伯喈(133—192),即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人,東漢著名文學家、也是著名書法家和音樂家,《熹平石經》的書寫者,其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並有古琴曲「蔡氏五弄」(《游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權臣董卓當政時,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後漢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王允除掉董卓後將其暴屍街頭,蔡邕感其知遇之恩趴在屍體上痛哭,王允得知後大怒,不顧眾人勸阻將其斬首,這就是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同惡受誅」。但魯迅卻稱讚說,中國很少有像蔡邕這樣不顧身家性命,「敢於撫哭叛徒的弔客」(《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15]吳質(177—230)字季重,定陶人,三國時著名文學家,曹魏大臣。因其才學通博,受到曹氏父子的賞識,成為曹丕的摯友,曹植的文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曹丕稱帝,隨即任命吳質接為中郎將,又封他侯爵,讓他持節度幽、並諸州軍事。黃初七年(226)文帝崩,明帝曹叡繼位。吳質被徵調入朝,擔任侍中,成為輔弼大臣。吳質一向喜歡結交權貴,從不跟鄉里百姓往來,在家鄉名聲不佳。做官後,又倚仗曹氏父子權勢,作威作福,引起人們的反感。公元230年夏,吳質病故,被謚為「丑侯」。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吳質詆忤鄉里。「詆忤(dǐwǔ)」:詆,詆毀;忤,忤逆。這裡指吳質在家鄉橫行不法、倒行逆施。
[16]曹植(192-232),字子建,因封陳王且謚號「思」,後世文章中常稱「陳思王」、「陳王」。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第五子,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詩人,其詩歌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才華也頗受後世詩人推崇,晉代著名詩人謝靈運曾稱讚說:「天下才一石,子建八斗」,成語「才高八斗」即由此而來,與父親曹操、兄長曹丕並稱「三曹」。曹植由於富有才華深得曹操的寵愛。後又因曹植跟其父曹操征戰,打過不少勝戰,因此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世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不拘禮法,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顏之推在家訓中說他「悖慢犯法」即是指此。「悖(bèi)慢」:悖,狂妄,違背常理;慢,傲慢。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鬥爭中漸佔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變化。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曹植詩歌被鍾嶸在《詩品》中列為上品,稱之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今存《曹子建集》。
[17]杜篤(?~78)字季雅,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東漢學者,學識淵博,但不拘小節,因事在京入獄。獄中寫誄文頌揚開國功臣大司馬吳漢功業,受光武帝賞識獲釋出獄。建初三年(78),以從事郎中隨車騎將軍馬防與西羌作戰陣亡。杜篤著《明世論》15篇,均已散佚。著賦、誄、吊、書、贊、七言、女誡及雜文共18篇,今存《論都賦》、《吊比干文》等10餘篇,以《論都賦》流傳最廣。顏之推在家訓中批評他「乞假無厭」,即向人索借,不知滿足。乞,乞求,假,假借。
[18]路粹:字文蔚,東漢末年文士,少學於蔡邕,建安初拜尚書郎。後為軍謀祭酒,典記室。曹操曾讓路粹起草彈劾孔融的奏章,路粹在奏章中列舉孔融數項罪行皆至死罪,結果孔融被誅,人們無不畏懼其刀筆之厲害。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批評說:「劉勰《文心雕龍》:觀孔光之奏董賢,則實其奸回;路粹之奏孔融,則誣其釁惡。名儒之與險士,固殊心焉。」顏之推在家訓中也批評他心胸「隘狹已甚」。路粹後轉秘書令,亦因連坐違禁罪被殺。所作詩賦皆佚散。
[19]陳琳(?—217)字孔璋,廣陵(江蘇揚州市江都縣東北)人。曹魏時代文學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為曹操任命為記室參軍,所作諸書及檄文,有時曹操竟不能為之增減一字。據說有次草成之後呈獻曹操。曹操當時正苦於頭風,,卧讀陳琳所作之文章,竟翕然而起道:「此文可治癒我病。」於是數加厚賜。曹丕在著名的論文書信《與吳質書》中認為陳琳最善於寫章表,但不夠簡約:「章表殊健,微為繁富」。顏之推在家訓中則批評他的文章「粗疏」。
[20]繁欽(?-218),字休伯,東漢潁川(今河南禹縣)人。以文才機辯,得名於汝潁間。長於書記,尤善為詩賦,曾任丞相曹操主簿。有集十卷,今存《繁休伯集》輯一本一卷。代表作有《定情詩》、《遠戍勸戒詩》、《雜詩》、《槐樹詩》等。其《槐樹詩》是吟頌太子在鄴都文昌殿前之槐,極為承歡巧麗,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批評他不知檢點約束。
[21]劉楨(186-217),字公幹,東漢末東平國(今山東東平縣)人。東漢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尤其是五言詩創作方面。曹丕在《又與吳質書》曾稱讚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與王粲合稱「劉王」。漢獻帝建安年間,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後因在宴席上平視曹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劉楨被罰做苦工,即指此事。建安二十二年(217),與陳琳、徐瑀、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22]王粲:(176-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博學多識,善屬文,少年時即為大文學家蔡邕所器重。在賓客盈座之際聽說王粲來到門前,即倒屣相迎。並向客人介紹說王粲「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後因中原戰亂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不甚見重。王粲為此寫下千古流傳的《登樓賦》,抒發身處異鄉,報負難伸的憤懣愁懷,並表示要離開荊州,以施展自己平生之才力。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歸降於曹操。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王粲為建安七子之一,而且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作品以詩賦見長,代表作《登樓賦》、《七哀詩》等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存詩、賦、論、議近六十篇,有《王侍中文集》。顏之推在家訓中說王粲輕率急躁,遭人嫌棄,不知是否指王粲在荊州的遭遇。
[23]孔融、禰衡句: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首。漢獻帝即位後任命為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建安元年(196),征還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曹操讓路粹起草彈劾孔融的奏章,被害。孔融能詩善文。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明人輯有《孔北海集》孔融雖在曹操集團卻追隨漢獻帝,又以大名士自居,他嘲諷曹操戒酒,諷刺曹丕娶甄妃。並在關於父母子女關係上發表甚至在今天也是很失當的言論,認為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如瓶子和酒的關係,瓶子倒出酒,瓶子對酒並無恩,酒也不需要感謝瓶子酒。曹操即以此為據,誣陷他「欲規不軌」,又與禰衡「跌蕩放言」殺掉孔融。曹操給孔融定的罪名極重,路粹起草的奏章刀筆又非常厲害,無懈可擊。甚至直到西晉時陳壽著寫《三國志》時,都不敢為孔融立傳,成為該史書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孔融、禰衡,誕傲致殞」即指此。「誕傲」,放誕倨傲;「殞(yǔn)」,喪命。禰衡(173-198),字正平,三國時平原郡般縣人,個性恃才傲物,膽量過人.和孔融交好。孔融曾著《薦彌衡表》向曹操推薦禰衡,但是禰衡稱病不肯去。曹操封他為鼓手,想以此羞辱禰衡,禰衡卻酒席之上裸身擊鼓而罵,曹操反遭羞辱並留下《擊鼓罵曹》文學和戲劇經典。但曹操不想承擔殺害名士的罪名,就把他遣送給劉表。禰衡對劉表也很輕慢,劉表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後被黃祖殺害,時年二十六歲。黃祖對殺害禰衡一事感到十分後悔,便將其加以厚葬在今日武漢長江中鸚鵡洲,李白寫有《望鸚鵡洲悲禰衡》一詩。禰衡的《鸚鵡賦》為漢賦代表作之一。《隋書·經籍志》有《禰衡集》2卷,今佚。
[24]楊修、丁廙句: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出身高門士族,太尉楊彪之子,袁術外甥。為人好學,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與曹植惺惺相惜。據《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八,他曾數次幫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曹操得知後頗為氣憤,加上他又認為楊修是借出身豪門處處同自己作對「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曹操《與楊太尉彪書》)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罪處死。臨死之際,楊修嘆息說:「我早就應該死,現在死算是遲的了」。這大概就是顏之推在家訓中說的:楊修、丁鼓動曹植欲成為太子,反而自取滅亡。「扇動」,同煽動。丁廙(yì),字敬禮,沛郡(治今安徽濉溪)人,生年不詳,約卒於魏黃初元年。博聞強記,少年時代與與兄丁儀就聞名於當時。初辟公府建安中(207年左右)為黃門侍郎。與曹植友善,曾勸曹操立曹植為太子。太祖雖深善其言,卒未納用。及曹丕即帝位,借別的理由將其殺害,並將家中男子一併殺光。這大概就是顏之推在家訓中說的:楊修、丁廙欲鼓動曹操立曹植為太子,反而自取滅亡。「扇動」,同煽動。丁廙有文集二卷傳於世。
[25]阮籍(210~263)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曹魏時期著名「竹林七賢」之一。阮籍有濟世之志,因「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此內心非常痛苦。由性格使然,又不同於嵇康的率性使氣,非聖無法,公開同司馬氏政權對抗,而以一種醉酒佯狂的方式表現出來,如司馬昭派人去為其子司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大醉六十日,使者說不上話,只得作罷。大將軍鍾會數次徵求阮籍對時事的看法,欲從中尋找把柄,但阮籍「皆以酣醉獲免」。阮籍行為不拘禮俗,放浪不羈,據《晉書·阮籍傳》:阮籍隔壁有個酒鋪,那女掌柜長得很漂亮,阮籍經常去喝酒,喝醉了就躺在她的裙邊睡著了,阮籍自己不避嫌,那女的丈夫也見怪不怪。朝廷多次命阮籍出來做官他皆推脫不就。但有次卻主動要求擔任步兵校尉。因為他聽說軍營里有個廚師很會釀酒,而且兵營倉庫里尚有三百壇尚未開啟的好酒。阮籍上任之後,就是整天喝酒,什麼事也不幹。這大概就是顏之推在家訓中說「阮籍無禮敗俗」。其實,阮籍外表佯狂,內心卻非常痛苦。《晉書·阮籍傳》說他經常一個人駕車,也不管有沒有路就打著馬任意向前走,等到路燈盡頭無法再走了,就大哭而返。
[26]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國魏譙郡銍(今安徽省濉溪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齊名,並稱嵇阮。曾娶曹操曾孫女,官曹魏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以此與即將取代曹魏的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大將軍司馬昭欲禮聘他為幕府屬官,他跑到河東郡躲避徵辟。司隸校尉鍾會盛禮前去拜訪,遭到他的冷遇。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曾推薦他做官,他作《與山巨源絕交書》與之絕交。為人又剛腸嫉惡,因而司馬氏政權借呂安事件將他逮捕下獄並殺害。呂安是嵇康朋友,其妻貌美,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奸。呂巽害怕報復,遂先發制人,反誣告呂安不孝,呂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義憤,遂出面為為呂安作證,觸怒大將軍司馬昭。嵇康臨刑前,三千名太學生聯名上書,求司馬昭赦免嵇康,並讓其到太學講學,但並未獲准。在刑場上,嵇康顧視日影,從容彈奏琴曲《廣陵散》,曲罷嘆道:「廣陵散於今絕矣」,時年四十。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凌物凶終」「凌物」,持才傲物。
[27]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郡泥陽(今陝西耀縣東南)人,西晉初年的文學家、思想家。出身於官宦家庭,歷任縣令、弘農太守、典農校尉、司隸校尉、駙馬都尉。傅玄針對當時門閥世族的專權和官府作風腐敗的現實,提出了整飭吏治主張,提倡不拘門第、選賢任能,這對當時以家世為標準選才的「九品中正制」,無疑是很大的衝擊。他的重農愛民的政治主張及反對「天命」的唯物觀點,也都受到晉武帝的讚許和推重,賜封鶉觚子爵,加拜「侍中」。然而傅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晉武帝咸寧四年(278)獻皇后崩,在弘訓宮設喪位。按朝廷舊制,百官排序,如在端門外,司隸校尉的座位應在諸卿之上。但如入殿內,則按其本來的品秩依次坐下。引導官認為弘訓宮在殿內,傅玄的座位應在公卿下面。傅玄對此安排非常憤怒,厲聲責問引導者。引導者謊稱這是尚書安排的。於是傅玄也不調查就罵尚書。御史中丞庾純於是彈劾傅玄大不敬,傅玄又不肯老實承認錯誤,於是被免官,後卒於家中。這就是顏之推在家訓中說的傅玄因忿斗而被免官。
[28]孫楚(221~294),字子荊,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北)人。史稱其「才藻卓絕,爽邁不群」,但持才傲物,在家鄉反映不好。他曾上書皇帝,反對以「九品官人法」取士,為寒門仗義執言;又針對《孔子家語》中的《金人銘》所宣傳的明哲保身,做了《反金人銘》,反對「少言」、「少事」的虛偽做法。直到40多歲,才入仕為鎮東將軍石苞的參軍。又由於生性剛毅,敢於直諫,被石苞參奏了一本,遂棄官居家,一滯又是十數年。這大概就是顏之推在家訓中說「孫楚矜誇凌上」。後做扶風王司馬駿征西參軍,晉惠帝時為馮翊太守。70多歲去世。孫楚也是一位詩人。作品大都散佚。在明人張溥所輯的《孫馮翊集》中,收有賦16篇,雜文25篇。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征西官屬送於陟陽侯作詩》。詩中「晨風飄岐路,雪雨被秋草」句,屢被評論家所稱引。
[29]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故世稱「陸平原」。陸機出身東吳世家,祖父陸遜是東吳丞相,父陸抗是東吳大司馬。吳亡後,太康十年(289),陸機與陸雲來到洛陽,拜訪太常張華。張華大為愛重,使陸氏兄弟享譽京師,歷任國子祭酒、太子洗馬、著作郎等職。永康元年(300),趙王倫專擅朝政,以陸機為相國參軍。次年,趙王倫陰謀篡位,以陸機為中書郎。倫敗,陸機涉嫌,收付廷尉,賴成都王、吳王等親王營救而獲免。後入成都王幕,參大將軍軍事,又表為平原內史。太安二年(303),成都王舉兵伐長沙王,以陸機為前將軍前鋒都督。兵敗,為怨家所譖,被殺,夷三族。這就是顏之推在家訓中說「陸機犯順履險」。陸機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他的《文賦>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論,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書法作品《平復帖》是我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書真跡。據《晉書·陸機傳》載,陸機所作詩、賦、文章,共300多篇,今存詩107首,文127篇(包括殘篇)。原集久佚,明代人張溥所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有《陸平原集》。
[30]潘岳(247—300),字安仁,俗稱潘安,西晉文學家,祖籍滎陽中牟(今河南中牟縣)潘岳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總角辯惠,摛藻清艷」,被鄉里稱為「奇童」。永熙元年(290)楊駿輔政,召潘岳為太傅府主簿。楊駿被誅後,他被免職,不久又選為長安令。元康六年(296年)前後,回到洛陽。歷任著作郎、散騎侍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潘安貌美但人品卑劣。諂事權臣賈謐,為「二十四友」之首,每次賈謐登車,他都與石崇等望塵而拜。寫文構陷愍懷太子永康元年,趙王倫擅政,中書令孫秀因記恨潘岳過去對自己的撻辱,誣潘岳、石崇等謀反,被殺,夷三族。所以顏之推在家訓中說「潘岳乾沒取危」。「乾沒」,投機圖利;「取危「,自取危亡。潘岳是西晉著名文學家,與陸機齊名,合稱「潘陸」。《隋書·經籍志》錄有《晉黃門郎潘岳集》10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潘黃門集》。
[31]顏延年(384—456):即顏延之,字延年,劉宋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少孤貧好學,東晉末,為江州刺史劉柳後軍功曹。劉裕代晉建南朝宋,補為太子舍人。宋少帝時,為始安太守。宋文帝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所以後世常稱他為「顏光祿」。延顏之,又嗜酒。世人呼之「顏彪」。宋文帝元嘉三年,征為中書侍郎,尋轉太子中庶子。頃之,領步兵校尉,賞遇甚厚。延之性褊激又好酒疏誕,酒後肆意直言,曾無回隱。辭甚激揚,每犯劉湛、殷景仁等權要。劉湛深以為恨,言於彭城王義康,出為永嘉太守。延之更怨憤,乃作《五君詠》諷刺劉湛及劉義康,於是不讓顏延之去永嘉赴任,削職為民,「思愆里閭」。顏延之於是「屏居里巷,不豫人間者七載」(《宋書·顏延之傳》)顏之推在家訓中說「顏延年負氣摧黜」即指此事。顏延之的詩名在當時與謝靈運齊名,號稱「顏謝」,,然傷於雕鏤,不及謝詩自然。
[32]謝靈運(385-433),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晉末曾出任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馬行參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北府兵將領劉裕的太尉參軍等。入宋後,因劉裕採取壓抑士族政策,降爵為康樂侯,出任永嘉太守,臨川內史等職。元嘉十年(433)因罪徙廣州,密謀使人劫救自己,事發,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終年四十九歲。即是顏之推在家訓中說的謝靈運空放粗略,擾亂朝紀。謝靈運是著名山水詩人,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善於用富艷精工的語言記敘游賞經歷、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對唐代的詩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李白對謝靈運頗為推崇,曾有」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之句。有明代李獻吉等輯刻的《謝康樂集》。
[33]王元長,即王融(467─493),字元長,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南朝齊大臣。少年聰慧,博涉有文才,累遷太子舍人。齊武帝時,王融曾上書求自試,後遷至秘書丞,官至中書郎。王融年少為秀才是,入竟陵王蕭子良幕府,極受賞識,為「竟陵八友」之一。齊武帝病危時,王融欲矯詔擁立蕭子良即帝位,事未成。鬱林王蕭昭業即位後,王融被下獄賜死,成為宮廷鬥爭的犧牲品,時年二十七歲。這即是顏之推在家訓中說王融兇惡殘忍,咎由自取。王融存有集十卷,已散佚。其文今存五十多篇。
[34]謝玄暉:即謝朓(464—499),字玄暉。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後遷居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寄居建康(今江蘇南京)烏衣巷,南朝齊詩人。謝朓青年時代即以文學知名,曾參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的文學活動,為「竟陵八友」之一。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謝宣城之稱。後因告發岳父王敬則謀反事受賞,舉為尚書吏部郎。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朓並未參與此事,反遭誣陷,下獄而死,年35歲。即顏之推在家訓中說的謝朓對人輕忽傲慢,因而遭到陷害。謝朓為齊「永明體」代表作家,詩風清新秀髮,對唐詩影響很大。李白和佩服謝朓,曾說過「一生低首謝宣城」。
[35]翹秀:翹楚、競秀,出類拔萃之意。
[36]漢武、魏太祖句:指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宋武帝劉裕。懿(yì)德,美好的品德。
[37]子游、子夏句:左思之泰始八年(272年)前後,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並為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為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顒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病逝。有《左太沖集》。儔:子游、子夏,孔子的學生。以文學著稱,孔子曾說過「文學,子游、子夏」。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為人胸襟廣闊,位列文學科第一名;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衛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與子游前列入文學科;荀況(前313-前238)名況,即諸子百家中的「荀子」。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之後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孟軻(前372-前289),名軻,字型大小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山東鄒城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後人稱為「孟子」。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枚乘(?~前140),字叔,西漢辭賦家。淮陰(今江蘇淮安市西南)人。曾做過吳王劉濞、梁王劉武的文學侍從。七國之亂前,曾上書諫阻吳王起兵;七國叛亂中,又上書勸諫吳王罷兵。吳王均不聽。七國之亂平定後,枚乘因此而顯名。景帝時,拜為弘農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去官。武帝即位後,以「安車蒲輪」征之,因年老,死於途中;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時期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由於當過長沙王太傅,故世稱賈太傅,賈生,賈長沙。漢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賈誼極富才華,抱負遠大,很受文帝器重,本想輔佐文帝干一番大事業,但卻受權貴排擠,被貶出京師,到長沙國去當長沙王的太傅,後又被任命為梁懷王劉揖太傅,劉揖墜馬而死,賈誼感到自己身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深深自責,最後憂鬱而死。賈誼是著名文章家,其政論文《過秦論》、《論積貯疏》、《治安策》等,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蘇武(?—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縣(今陝西西安市東南)人。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不辱使命,是我國盡忠守節的著名人物;張衡(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出身於名門望族,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張衡被徵召進京,拜為郎中,造候風地動儀。順帝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擒,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屬山東)人。西晉文學家。家世儒學,出生寒微。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八年(272)前後,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惠帝元康年間,左思為權臣賈謐「二十四友」之一。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為記室督,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河間王司馬顒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病逝。有《左太沖集》。左思是太康時期最傑出的作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爭相傳抄,造成「洛陽紙貴」。「儔(chóu)」,同一類的人物。
[38]標舉興會:標舉,形容文章情致高超;興會,情趣,興緻。
[39]此患彌切:它的患害更加深切。彌,更加。
[40]元吉:大福。「元」,大。
【譯文】
自古以來,文人多陷於輕薄:屈原表露才華,自我宣揚,暴露國君的過失;宋玉相貌艷麗,被當作俳優對待;東方朔言行滑稽,缺乏雅緻;司馬相如攫取桌王孫的錢財,不講節操;王褒私入寡婦之門,在《僮約》一文中自我暴露;揚雄作《劇秦美新》歌頌王莽,其品德因此遭到損害;李陵向外族俯首投降;劉歆在王莽的新朝反覆無常;傅毅投靠依附權貴;班固剽竊他父親的《史記後傳》;趙壹為人過分倨傲;馮衍因秉性浮華屢遭壓抑;馬融諂媚權貴遭致譏諷;蔡邕與惡人同遭德罰;吳質在鄉里仗勢橫行;曹植傲慢不馴,觸犯刑法;杜篤向人索借,不知滿足;路粹心胸過分狹隘;陳琳確實粗枝大葉;繁欽不知檢點約束;劉楨性情倔強,被罰做苦工;王粲輕率急躁,遭人嫌棄;孔融、禰衡放誕倨傲,招致殺身之禍;楊修、丁鼓動曹操立曹植為太子,反而自取滅亡;阮籍蔑視禮教,傷風敗欲;嵇康持才傲物,不得善終;傅玄負氣爭鬥,被免掉官職;孫楚恃才自負,冒犯上司;陸機違反正道,自走絕路;潘岳投機圖利,自取危亡;顏延年意氣用事,遭到廢黜;謝靈運空放粗略,擾亂朝紀;王融兇惡殘忍,咎由自取;謝朓對人輕忽傲慢,因而遭到陷害。以上這些人,都是文人中出類撥萃之輩,不能全都記載下來,大致如此吧。至於帝王,有時也難倖免。過去身為天子而有才華的,只有漢武帝、魏太祖、魏文帝、魏明帝、宋孝武帝等幾個人,他們都遭到世人的議論,並不是具有美德的君主。子游、子夏、荀況、孟軻、枚乘、賈誼、蘇武、張衡、左思這類人,有盛名而又能避免過失的,不時也可聽到,但他們中間遭受禍患的還是占多數。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推究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文章的本質就是揭示興味,抒發性情,容易使人恃才自誇,因而忽視操守,卻勇於進取。現代的文人,這個毛病更加深切,他們若是一個典故用得快意妥當,一句詩文寫得清新奇巧,就神采飛揚直達九霄,心潮澎湃雄視千載,獨自吟誦嘆賞,不覺世上還有旁人。更加上言辭所造成的傷害,比矛、戟等武器更加慘酷,諷刺帶來的災禍,比狂風閃電還要迅速,你們應該特別加以防備,以保大福。
【簡評】
此段主要是對歷代文人操守、德行進行品評,強調為人與為文的關係,不要露才揚己、輕薄傲慢,不要依附權貴、注重操守;強調自我約束,不要放縱無檢格;作文抒發情感要恰到好處,適當得體,莫恃才自誇,盛氣凌人,目空一切;揭露批評,要好言相勸,莫言詞過激刺傷人心,更莫惡語傷人。這些自然都可以作為來者之鑒。但作者對這些歷史上著名的文學人物如屈原、班固、楊雄、東方朔、曹植、楊修、阮籍、嵇康、張衡、左思的評價並不客觀全面,對其文學功績亦隻字未提,帶有個人或時代的偏見這是應當注意的。
【原文】
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蚩鄙[1]。但成學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強操筆。吾見世人,至無才思,自謂清華,流布丑拙,亦以眾矣,江南號為「詅痴符」[2]。近在并州[3],有一士族,好為可笑詩賦,誂撆邢、魏諸公[4],眾共嘲弄,虛相贊說,便擊牛釃酒[5],招延聲譽。其妻,明鑒婦人也,泣而諫之。此人嘆曰「才華不為妻子所容,何況行路」,至死不覺。自見之謂明,此誠難也。
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裁,知可施行,然後出手。慎勿師心[6]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執筆為文者,何可勝言。然至於宏麗精華,不過數十篇耳。但使不失體裁[7],辭意可觀,便稱才士。要須動俗蓋世,亦俟河之清乎[8]。
【注釋】
[1]蚩鄙(chibi):嗤笑鄙視。蚩﹐通「嗤」。
[2]令痴符:古代方言,指沒有才學而好誇耀的人。
[3]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帶。
[4]誂撆(tiǎopiē):吳中方言,謂以言嘲弄人曰「誂撆」。
[5]邢、魏諸公:指北魏、北齊著名公卿邢邵、魏收等各位人士。邢邵(496年-?),字子才,小字吉少。北魏河間鄚(任丘)人。記憶力強,十歲能屬文,少游洛陽,因雨五天讀完一部《漢書》,仕北魏、北齊兩朝,歷官驃騎將軍、西兗州刺史、中書令、國子監祭酒、加特進等,與魏收、溫子升人稱「北地三才」。撰有文集三十卷。魏收(506–572),字伯起,矩鹿下曲陽(今河北平鄉)人,北齊史學家、文學家。初以父功,仟北魏太學博士。與溫子升、邢子才人稱「北地三才」。東魏時任中書侍郎,轉秘書監。後北齊,官至尚書右僕射。齊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奉命著《魏書》,四年完書。對人物褒少貶多,有秉筆未必皆公之嫌。《魏書》出世,眾口沸騰,啐為「穢史」。被迫兩次修訂,方成。齊武成帝時,任開府中書監。齊亡,被人挖墳棄骨。
[5]擊牛釃(shī)酒:殺牛、斟酒。釃,斟酒。
[6]師心:以已意為師,即自以為是。
[7]體裁:這裡是文章的結構剪裁。
[8]俟(sì)河之清:等待黃河水變清,指不可能實現之事。俟,等待。
【譯文】
做學問有敏捷與遲鈍之別,寫文章有精巧與拙劣之別。學問遲鈍的人不斷努力,可以做到精通熟練;文章拙劣的人儘管反覆鑽研思考,其文章還是難免被人嗤笑鄙視。只要能成為有學之士,也足以在世上為人了。確實缺乏天分,就不要勉強去握筆杆子。我看世上有些人,一點才思也沒有,卻自稱他的文章清麗華美,那些醜陋拙劣的文章到處傳布,這種人也太多了,江南稱這種人為令痴符。最近在并州有一位士族,喜歡寫一些可笑的詩賦,嘲笑邢邵、魏收等名家。於是大家都來嘲弄這位士族,假意稱讚他的詩賦,這位士族信以為真,就殺牛篩酒,請客招延名聲。他的妻子是一位明白事理的人,哭著勸他別這樣做。這位士族嘆息說:「我的才華不被妻子所容,何況路人呢?」至死也沒有覺悟。自己了解自己才可稱得上聰明,這確實不容易啊
學習寫文章,應先找親友徵求意見,經過他們的批評鑒別,知道可以在社會上傳播了,然後才脫稿;切莫由著性子自作主張,以免被別人恥笑。自古以來執筆寫文章的人怎麼可以說盡,但能夠達到宏麗精美這種程度的,不過幾十篇罷。只要使文章不脫離它應有的結構規範,表詞達意還說得過去,就可稱為才士。一定要使文章驚世駭俗,只怕要等到黃河的水變清吧!
【簡評】
雖說勤能補拙,但著文也需要才能和幾分天賦,不可勉為其難。確實缺乏天分,就不要勉強去握筆杆子,還自我感覺良好,以免被人恥笑。文學批評,首先給自己的親友看,他們的批評不會顧忌,能中肯棨。
【原文】不屈二姓,夷、齊之節也[1]。何事非君,伊、箕之義也[2]。自春秋以來,家[3]有奔亡,國有吞滅,君臣固無常分矣。然而君子之交絕無惡聲[4],一旦屈膝而事人,豈以存亡而改慮。陳孔璋居袁裁書,則呼操為豺狼;在魏制檄,則目紹為蛇虺[5]。在時君所命,不得自專,然亦文之巨患也,當務從容消息[6]之。
或問揚雄曰:「吾子少而好賦?」雄曰:「然。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7]」。余竊非之曰:虞舜歌《南風》之詩,周公作《鴟鴞》之詠,吉甫、史克《雅》、《頌》之美者[8],未聞皆在幼年累德也。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9]。自衛返魯,樂正[10],《雅》,《頌》各得其所。大明孝道,引《詩》證之。揚雄安敢忽之也。若論「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11],但知變之而已,又未知雄自為壯夫何如也。著《劇秦美新》,妄投於閣,周章怖慴,不達天命[12],童子之為耳。桓譚以勝老子,葛洪以方仲尼,使人嘆息[13]。此人直以曉算術,解陰陽,故著《太玄經》[14],數子為所惑耳。其遺言餘行,孫卿、屈原[15]之不及,安敢望大聖之清塵[16]。且《太玄》今竟何用乎。不啻覆醬瓿而已[17]。
齊世有席毗者,清幹之士,官至行台尚書,嗤鄙文學,嘲劉逖[18]云:「君輩辭藻,譬若榮華,須臾之玩,非宏才也。豈比吾徒千丈松樹,常有風霜,不可凋悴矣。」劉應之曰:「既有寒木,又發春華,何如也?」席笑曰:「可哉!」
【注釋】
[1]不屈二姓句:不屈二姓,即不屈節侍奉兩個王朝;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據《史記.伯夷列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採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節,操守。
[2]何事非君:什麼樣的君主不能侍奉?即什麼樣的君主都可以侍奉!語出《孟子·公孫丑》章:「何事非君,何使非民?」「伊、箕之義」即伊尹、箕子的品德。伊尹,商時有莘國(今山東曹縣北)人,因其母親在伊水河(今欒川縣伊河)附近居住,故以伊為氏。尹為官名。曾輔佐商湯王建立商朝,被後人尊之為中國歷史上的賢相,奉祀為「商元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庖人。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箕子:名胥余,商王帝乙的弟弟,紂王的叔父,官太師,封於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帶),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因此成為朝鮮的開國之君,朝鮮、韓國的史書、教科書都沿襲了這一說法。
[3]家:此指古代卿大夫及其家族。
[4]君子之交絕無惡聲:即使與對方絕交,也不侮辱對方,這是君子應有的品德。
[5]陳孔璋句:陳孔璋即陳琳,袁裁書即為袁紹寫文書;在魏制檄,為曹操寫作檄文,檄文為一種軍事文書;虺(huǐ),一種毒蛇。陳琳事見前文注[19]。
[6]消息:這裡是斟酌的意思。
[7]童子句:揚雄早期以辭賦聞名,晚年對辭賦的看法卻有所轉變。他主張文學應當宗經、徵聖,以儒家經書為典範(《法言》)而辭賦創作是欲諷反勸「勸百諷一」因此是「小兒科」,像小孩子在木板上雕刻蟲子一樣,是個小技巧,成年人是不會幹此事的。楊雄註解見前文注[16]。
[8]虞舜歌《南風》句:虞舜,即舜,舜即位之後國號為「虞」是中國傳說歷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濟)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南風》,古代樂曲名,相傳為虞舜所作;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他是西周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也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鴟鴞(chīxiāo):貓頭鷹,古人認為是一種惡鳥。《詩經·豳風》中有《鴟鴞》篇,相傳是周公所作來告誡成王;吉甫:姓兮,名甲,字伯吉父,周宣王賢臣。吉甫曾作《大雅·烝民》篇,歌頌和讚美周宣王的功績,但對宣王疏遠賢臣等過失也作了善意批評。詩中有「吉甫作頌,穆如清風」句。魯國史臣太史克。太史是其官職名稱。
[9]「不學《詩》,無以言」:據《論語·季氏》篇,孔子的兒子伯魚對陳亢說:有一次父親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父親問我:「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我回去就學《詩》。
[10]樂正:審定音樂,返回正聲。
[11]詩人之賦麗以則句:語出楊雄《法言》,他將賦作分為兩類:一類是屈原的騷體賦。楊雄認為這類賦作符合《詩經》的精神,所以稱為「詩人之賦」。這一類的賦尚不失諷喻精神,雖「麗」但有法度;另一類是唐勒景差宋玉枚乘所作的大賦,楊雄稱之為「辭人之賦」,認為這類賦辭章上太過分注意修飾而失去了諷諫的意義。「淫」是過分的意思。
[12]《劇秦美新》句:指楊雄為王莽的「新朝」寫過《劇秦美新》阿諛之文;「妄投於閣」指揚雄校書後受他人牽累,即將被捕,於是從他校書的天祿閣跳下打算自殺;周章怖慴,不達天命,批評楊雄在被逮捕前驚慌失措的,不懂得天意所在。周章,周章失措,驚恐的樣子;怖慴(bùshè),恐懼。
[13]桓譚以勝老子句:桓譚(前23-公元50年),東漢哲學家、經學家。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愛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喜非毀俗儒。光武帝時,任議郎給事中。因堅決反對讖緯神學,被光武帝目為「非聖無法」,險遭處斬。後被貶為六安郡丞,道赴任途中病卒。「葛洪以方仲尼」,葛洪將楊雄比作當今的孔子。孔子字仲尼。葛洪(284—343)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鎮江人)著名道教徒、煉丹家和醫藥學家,代表作為《抱朴子》在其「內篇」中不僅全面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理論,並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方術,同時又將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14]太玄經:揚雄撰,亦稱《揚子太玄經》。源出《老子》「玄之又玄」。該書以「玄」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陰陽三家思想,成為儒家、道家及陰陽家之混合體。揚雄運用陰陽、五行思想及天文曆法知識,以占卜之形式,描繪了一個世界圖示。提出「夫作者貴其有循而體自然也」、「質干在乎自然,華藻在乎人事」等觀點。《太玄經》含有一些辯證法觀點,對禍福、動靜、寒暑、因革等對立統一關係及其相互轉化情況均坐了闡述。所以桓譚認為楊雄勝過老子。
[15]孫卿:見前注[37]荀況。
[16]安敢望大聖之清塵句:大聖,指前面所說的老子、孔子;望大聖之清塵:意思是說楊雄與大聖的差距很遠,他連大聖走後的塵土都望不到。
[17]不啻覆醬瓿而已:和蓋醬缸的廢紙差不多。不啻(chì):不異於;醬瓿(jiàngbù):盛醬的小瓮。
[18]劉逖:(525~573)南北朝時代北齊詩人,字子長,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早年好遊獵,後發憤讀書,」留心文藻,頗工詩翰」。北齊文宣帝初年,為定陶令。武成帝時任中書侍郎、給事黃門侍郎,修國史、仁州刺史等職。後為散騎常侍,待詔文林館。因與崔季舒等人勸阻後主去晉陽,被權貴所殺。劉逖很重視文學創作。他在《薦辛德源表》中,稱辛德源」文章綺艷,體調清華」,作為舉薦的理由之一。其詩刻意學齊梁等南朝詩風。原有文集30卷。今存詩4首。
【譯文】
不屈節侍奉兩個王朝,這是伯夷、叔齊的氣節、對任何君主都可侍奉,這是伊尹、箕子的品德。自從春秋以來,士大夫家族流亡奔竄,國家被吞併滅亡,君臣之間本來就沒有固定的名分了。然而君子之間交往雖然斷絕,相互之間卻不該發出辱罵之聲,一旦屈膝侍奉於人,怎麼能夠因為自己的生死而改變初衷呢?陳孔璋在袁紹手下撰文,就稱曹操為豺狼;在魏國那兒寫檄文,則視袁為蛇蠍。這是因為受當時君主之命,自己不能作主,但這也算是名人的大毛病了,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
有人問漢代辭賦家楊雄:「你年輕時喜歡寫賦嗎?」楊雄回答說:「是的》但那是小孩子雕蟲篆刻一般的小技巧,壯年就不屑寫這類東西了」。我私下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古代聖王虞舜寫過《南風》之歌,聖人周公寫過《鴟鴞》之詩,賢臣吉甫、太史克也寫過讚美周宣王的功績的《大雅·烝民》之類雅頌。都沒有聽說皆是幼年時寫的,有礙於其德行的成長。孔子對自己的兒子說:「不學習詩,就無法作很好的表達」。他從衛國返回魯國任大司寇後,制定音樂,撥亂反正,讓《雅》,《頌》各得其所。引用《詩經》作為提倡大力提倡孝道的旁證,這些皆是聖人賢人們成年時的作為,楊雄能無視這些嗎?若說到他將賦作分為兩類「詩人之賦」和「辭人之賦」兩類,認為前者符合《詩經》精神,後者則太過分注意修飾而失去了諷諫的意義。這也只是知道變通而已,這不知楊雄所說的「壯夫」究竟要幹些什麼!他去寫《劇秦美新》這類美化王莽新朝的阿諛之文,被人逮捕前害怕的要跳樓自殺,不懂得天命所歸,這才是真正的童子所為!但是,桓譚卻以為楊雄的哲理勝過「老子」,葛洪又將他比作當代孔子,這真讓人感嘆不已!楊雄這個人通曉算術,了解陰陽變化,所以能運用陰陽、五行思想及天文曆法知識,以占卜之形式寫出一本《太玄經》。桓譚、葛洪等人都上了他的當。其實,楊雄的言行,連荀子、屈原都比不上,與老子、孔子這些大聖人差得很遠很遠。更何況,《太玄經》在今天什麼用也沒有,簡直和和蓋醬缸的廢紙差不多。
齊朝有位叫席毗的人,是位清廉幹練之士,官做到行台堂書。他譏笑鄙視文學,嘲諷劉逖說:「你輩的辭藻,好比那榮華,只能供片刻觀賞,不是棟樑之才,哪能比得上我們這樣的千丈松樹,雖然常有風霜侵襲,也不會零!」劉逖回答道:「既是耐寒的樹木,又能開放春花,怎麼樣呢?」席毗笑著說:「那當然可以啦!」
【簡評】
顏之推強調文人應有氣節,不能因自己的生死而改變初衷,他不滿陳琳那種朝秦暮楚的文士。應該像北齊文人劉逖所說的那樣,既像耐寒的樹木,具有內在的秉性,又能開放春花,具有美好的外在形式。但是,同前面對屈原、阮籍、嵇康等人的評價一樣,他對楊雄的評價也是不公正的:楊雄並沒有輕視文學,只是主張文學應當宗經、徵聖,以儒家經書為典範,看不起辭賦那種「勸百諷一」起不了大作用的小技巧。況且顏之推批評他時所舉的例子則是詩歌,這是個概念的偷換。
【原文】
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1],當以銜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2],放意填坑岸也。
文章當以理致[3]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4]為皮膚,華麗為冠冕[5]。今世相承,趨末棄本,率多浮艷。辭與理競,辭勝而理伏。事與才爭,事繁而才損。放逸者流宕而忘歸,穿鑿者補綴而不足。時俗如此,安能獨違。但務去泰去甚耳[6]。必有盛才重譽,改革體裁者,實吾所希。
古人之文,宏材逸氣,體度風格,去今實遠。但緝綴疏朴,未為密緻耳。今世音律諧靡,章句偶對,諱避精詳,賢於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為本,今之辭調為末,並須兩存,不可偏棄也。
【注釋】
[1]逸氣:俊逸之氣。
[2]軌躅(zhuó):軌跡。
[3]理致:指作品的思想情趣。
[4]事義:指作品所運用的材料,即下文所說的「用事」。
[5]冠冕:本義為帽子,這裡指文章的外在形式。
[6]但務去泰去甚耳句:只要能不像上述的「放逸者」和「穿鑿者」那樣過分累贅和走極端就算不錯了。「泰」,同「汰」除去累贅之物;「甚」,過分。
【譯文】
凡是寫文章,就好比人乘良馬,雖然頗有俊逸之氣,也應該用銜勒來控制它,不要讓它不按軌道胡亂賓士,肆意放縱地摔倒溝壑之中。文章的思想立意是最重要的,就像一個人的心腎;其次是風骨氣韻,就像人身上的筋骨;第三是敘事、情節,就像是人的皮膚;第四是精美的語言,就像是人穿戴的衣帽。現在的人相互承襲,反而趨向枝節,放棄根本,所寫文章大都輕浮華艷,文辭與義理相互比較,則文辭優美而義理薄弱;內容與才華相互爭勝,則內容繁雜而才華受損。放縱不羈者的文章,流利酣暢卻忘了題,深究琢磨者的文章,材料堆砌卻文采不足。現在的風氣就是如此,你們哪能獨自避免呢?只要能不像上述的「放逸者」和「穿鑿者」那樣過分累贅和走極端就算不錯了。如果能有才華出眾、聲譽極高的人來改革文風,實在是我所希望的。
古人的文章,才華橫溢,氣勢洒脫,其體態風格,與今天相去甚遠。只是它遣詞造句簡略質樸,不夠嚴密細緻。如今的文章音律和諧纏綿,語句配偶對稱,避諱精確詳盡,技巧方面比過去強多了。應該以古人文章的體制構架為根本,以今人文章的辭句音調為枝葉,兩者應該並存,不可偏廢。
【簡評】
此段對如何作文提出很好的意見。首先要善於駕馭。作者以騎馬為喻,即使是駿馬,也要有所控制,不能策馬放縱,不按道路奔跑,這樣會摔倒溝壑里去,其次,指出文章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作者以人體為喻,指出文章的思想立意是最重要的,就像一個人的心腎;其次是風骨氣韻,就像人身上的筋骨;第三是敘事、情節,就像是人的皮膚;第四是精美的語言,就像是人穿戴的衣帽。並對當時捨本逐末的文風提出批評。再次是提出古今文風各有優長:古人文章講究立意體格,但遣詞造句簡略質樸,不夠嚴密細緻;如今的文章表現技巧要超過古人。因此作文應該取其所長:以古人文章的體制構架為根本,以今人文章的辭句音調為枝葉,兩者應該並存,不可偏廢。作者這種對厚古薄今論的批評,在當時是很難能可貴的,在今日也不失其理論光輝。
【原文】
王籍《入若耶溪》詩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1]。江南以為文外斷絕,物無異議[2]。簡文[3]吟詠,不能忘之,孝元[4]諷味,以為不可復得,至《懷舊志》載於「籍傳」[5]。范陽盧詢祖,鄴下才俊,乃言「此不成語,何事於能?」[6]魏收[7]亦然其論。《詩》云:「蕭蕭馬鳴,悠悠旆旌」[8]。毛《傳》[9]曰「言不喧嘩也」。吾每嘆此解有情致,籍詩生於此耳。
蘭陵蕭愨,梁室上黃侯之子[10],工於篇什。嘗有《秋詩》云:「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時人未之賞也。吾愛其蕭散,宛然在目。潁川荀仲舉、琅邪諸葛漢,[11]亦以為爾。而盧思道之徒,雅所不愜[12]。
何遜[13]詩實為清巧,多形似之言。鄴都論者,恨其每病苦辛,饒貧寒氣,不及劉孝綽[14]之雍容也。雖然,劉甚忌之,平生誦何詩,常雲「蘧車響北闕,忄畫忄畫不道車」[15]。又撰《詩苑》,止取何兩篇,時人譏其不廣。劉孝綽當時既有重名,無所與讓。唯服謝朓[16],常以謝詩置几案間,動靜輒諷味。簡文愛陶淵明文[17],亦復如此。江南語曰「梁有三何,子朗最多」。三何者,遜及思澄、子朗也[18]。子朗信饒清巧。思澄游廬山,每有佳篇,亦為冠絕。
【注釋】
[1]王籍《入若耶溪》:王籍,生卒年不詳,字文海,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北)人。南朝梁詩人。有文才,不得志。齊末為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梁天監末任湘東王蕭繹咨議參軍,遷中散大夫等。由於仕途不盡得意,王籍信游山水以自遣,享譽詩史的《入若耶溪》詩就是在其間寫成,「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即是其詩中名句。王籍詩歌學謝靈運,《南史·王籍傳》稱「時人咸謂康樂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莊周」。「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聯就頗得謝靈運詩風寓玄情于山水的神韻。
[2]江南以為句:見《梁書·王籍傳》「當時以為文外獨絕」。「文外獨絕」即文章以外的詩歌創作中最好的篇章。「物無異議」,當時人們對該詩一致稱好,沒有不同的看法。
[3]簡文:南朝梁簡文帝蕭綱(503~551),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第三子。由於長兄蕭統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被立為太子。太清三年(549),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餓死,蕭綱即位,大寶二年(551)為侯景所害。蕭綱是位文學家。他是南朝「宮體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其創作思想既反對質直懦鈍,又反對浮疏闡緩的文風(《與湘東王書》),正面提出「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誡當陽公大心書》),和蕭繹主張的「情靈搖蕩」互為呼應。《南史·梁簡文帝紀》記其有文集100卷,其他著作600餘卷。存世的作品,經明代張溥輯為《梁簡文集》。
[4]孝元:梁元帝蕭繹(508~554),字世誠,小字七符。在位三年。梁武帝蕭衍第七子,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大寶二年(551)其兄簡文帝蕭綱為侯景所害後,蕭繹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稱帝。年號承聖。承聖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為元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己燒毀。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卷,今僅存《金樓子》。
[5]至《懷舊志》載於「籍傳」:《懷舊志》,梁元帝作,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部重要文史札記,其中有《王籍傳》。傳中收有《入若耶溪》詩。
[6]范陽盧詢祖句:盧詢祖,北齊時代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襲祖爵為「大夏男」。史稱其「有術學,文章華靡」。為人有辯才,文思快。為秀才時曾被舉薦入京。丹陽王李祖勛宴請這些文士。文宣皇帝高洋派宦官對李祖勛說:這些出色的才子匯聚於此,怎能沒有賀表?宦官就站在一旁等待著。諸位來賓皆在寫賀表,唯有李詢祖一會兒便寫好了。還有一次朝廷大封官。李詢祖站在東止車門外,為二十餘人作謝上表,文不加點,很快寫就,而且「辭理可觀」。史稱其「有術學,文章華靡」。代表作有《趙郡王配鄭氏輓詞》、《中婦織流黃》等。鄴,中原名城,在今河北省臨漳縣。
[7]魏收:見前注[4]邢、魏諸公。
[8]《詩》云:「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即《詩經·小雅》中的《車攻》篇,是一首敘述周宣王在東都會同諸侯舉行田獵的詩。「蕭蕭」二句是形容馬在長嘶,旌旗在輕輕飄動。
[9]毛《傳》:西漢時傳習《詩經》的有「魯詩」、「齊詩」、「韓詩」和「毛詩」所謂「四家詩」。其中「毛詩」為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注,也就是現在流行於世的《詩經》。毛詩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紹本篇內容、意旨等。上文中的「言不喧嘩也」,即是「蕭蕭」二句下的註解。
[10]蘭陵蕭愨,梁室上黃侯之子:蕭愨(約在世)字仁祖,蘭陵人。生卒年不詳,約北齊武成帝太寧元年(561)前後在世。工於詩詠。文宣帝高洋天保中(554年左右)入齊。後主高緯武平中(572左右)為太子洗馬。陳後主時,為齊州錄事參軍,待詔文林館。卒於隋。愨曾於秋夜賦詩,其兩句云:「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頗為知音所賞。有集九卷,行於世。其父蕭曄,南朝梁宗室、詩人。字通明,初封安陸侯,改封上黃侯,兼宗正卿。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
[11]潁川荀仲舉、琅邪諸葛漢:荀仲舉:生卒年不詳,約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後在世。工詩詠。世居江南。初仕梁為南沙令。北齊時入文林館,除符璽郎。後以年老家貧,出為義寧太守。仲舉與趙郡李概交好。概死,仲舉因至其宅,為五言詩十六韻以傷之,詞甚悲切,世稱其美;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諸葛漢,北齊文宣帝高洋太學博士,琅琊(今青島東南、臨沂一帶)人。
[12]盧思道之徒,雅所不愜:盧思道(531年—582)是北朝、隋之際詩人。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以才學重於當時。北齊時,為給事黃門侍郎。北周官至儀同三司,遷武陽太守。入隋後,官終散騎侍郎。盧思道的詩長於七言,對仗工整,善於用典,氣勢充沛,語言流暢,已開初唐七言歌行的先聲,在北朝後期和隋初有較高地位。代表作有《鳴蟬篇》、《從軍行》等。其文《勞生論》被錢鍾書譽為北朝文壓卷之作。有集30卷,已佚。今存《盧武陽集》1卷;「之徒」,這類人;「不愜」,不高興。
[13]何遜(?—518)南朝梁代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據說他8歲就能作詩,20歲左右被舉為秀才,大詩人范雲見到他的試策,大加稱讚,就此結為」忘年之交」。另一位沈約也很欣賞他的詩。。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後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病逝在那裡。其詩文與同時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又以詩與陰鏗頗相似,世號「陰何」。今存詩一百一十餘首,多為贈答及紀行之作,擅長抒寫離情別緒及描繪景物。其新體詩工於鍊字,音韻和諧,已初具唐律規模,是六朝詩與唐律間的過渡體裁。杜甫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並說「頗學陰何苦用心」。
[14]鄴都論者句:六朝詩人以發言玄遠,不及世事為詩歌上乘。何遜出身貧寒,仕途很不得志,所以詩中多反映生活的艱辛,多貧寒之氣,所以鄴下文人認為其詩風不及劉孝綽雍容華貴。其實何詩所以多「苦辛」之詞,乃是其坎壈遭際所致,現實生活的反映,詩作多不平之鳴,並非無病呻吟;劉孝綽(481—539)本名冉,字孝綽,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梁代詩人。幼聰敏,七歲能矚文,兼善草隸,自以書似父,乃變為別體。後為秘書監。卒年五十九。《南史》有傳。
[15]常雲「蘧車響北闕,忄畫忄畫不道車」句:「蘧車響北闕」是何遜《早朝車中聽望》詩中的一句,下句是「鄭履入南宮」。此句用的是「宮門蘧車」之典:衛國的國君衛靈公一天晚上和妻子夜坐,聽到車聲轔轔,由遠及近,到宮門而止,過了宮門又響了起來。衛靈公問妻子:「不知道是誰經過?」夫人答到:「這一定是蘧伯玉。」衛靈公問:「你怎麼知道是他?」夫人回答說:「蘧伯玉是衛國的賢大夫,此人仁而有智,對上恭敬,他必定不會因為暗中無人而廢禮,所以我料定是他。」因為按古禮,臣下乘車過宮門應下車步行並減慢車速,蘧伯玉不因無人在側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做到了「君子慎獨」。衛靈公出外叫人去打聽,果然是蘧伯玉。但衛靈公回到屋裡卻瞞著夫人說:「不是蘧伯玉。」夫人一聽,便向衛靈公表示祝賀。衛靈公莫名其妙地問到:「夫人為什麼要向我祝賀啊?」夫人答到:「我原以為衛國只有一個蘧伯玉會這樣做,現在看來不止一個。國多賢臣,國之幸也。所以我要向您表示祝賀。」衛靈公嘆道:「妙極!」就將實話告訴了妻子。蘧伯玉字伯玉,謚成子。春秋衛國人仕三公(獻公、襄公、靈公)靈公稱賢大夫,因賢德聞名。何遜在詩中用「宮門蘧車」之典,只是形容梁朝的朝廷都是蘧伯玉那樣的君子。劉孝綽則認為何遜不應該用「宮門蘧車」之典,因為蘧伯玉只是經過宮門,而何遜說的是朝臣上朝,是無法「輕輕而過」的。為了強調這點,他將何詩的下句「鄭履入南宮」,改為「忄畫忄畫不道車」,即車不按道路在急速行駛。「忄畫忄畫(huò)」,快速的樣子。
[16]謝朓:見前注[34]謝玄暉
[17]簡文愛陶淵明文:「簡文」見注[3];陶淵明(約365-427年),名潛,或名淵明,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父親早死,因家貧,曾做過幾年的官,卻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而去職,過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代表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18]三何:梁代的三位著名詩人,即何遜、何思澄和何子朗。何遜介紹見前;何思澄(約481—534)字元靜,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人。少勤學,工文辭。起家為南康王侍郎,累遷安成王行參軍,兼記室,隨府江州。嘗為游廬山詩,沈約見之,大相稱賞,自以為不及。梁武帝天監十五年(526)奉敕入華林撰編略,遷侍書侍御。累遷宣惠武陵王中錄事參軍,卒於官。有文集十五卷,行於世;何子朗(約479—522)字世明,東海郯人。早有才思,嘗作《敗家賦》,擬莊周馬棰,其文甚工。世人語云:「人中爽爽何子朗。」又語云:「東海三何,子朗最多。」歷官員外散騎侍郎,出為固山令,卒。年二十四歲。
【譯文】
王籍《入若耶溪》詩中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江南文人認為這兩句詩無與倫比,無人對此詩描繪的境界持有異議。梁簡文帝蕭綱吟詠這兩句詩後,難以忘懷;梁元帝蕭繹諷讀玩味之後,認為再無人寫得出如此佳作,以至梁元帝蕭繹在《懷舊志》中把這首詩載入《王籍傳》中。范陽人盧詢祖,是鄴下的才俊之士,卻說:「這兩句詩不像樣子,怎麼能說他有才能呢?」魏收也同意他的意見。《詩經·小雅》中的《車攻》篇,是一首敘述周宣王在東都會同諸侯舉行田獵的詩。「蕭蕭」二句是形容馬在長嘶,旌旗在輕輕飄動。毛亨為《詩經》作傳,對此句的解釋是「意思是安靜而不嘈雜。」我時常讚歎這個解釋有情致,王籍的詩句就是由此產生的。蘭陵蕭愨,是梁朝上黃侯蕭曄的兒子,擅長寫詩。他曾經寫了一首《秋詩》,有兩句說:「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當時的人都不欣賞它。我卻喜歡這兩句詩的空遠閑散,宛然如在眼前。潁川荀仲舉、琅邪諸葛漢也認為如此。而盧思道那一幫人,卻很不滿意這兩句詩。何遜的詩歌確實清新奇巧,頗多生動形象的語句,反映生活的艱辛,多貧寒之氣,所以鄴下文人認為其詩風不及劉孝綽詩歌的雍容華貴。即使這樣,劉孝綽仍很忌諱何遜的詩,平時誦讀何遜的詩,常常譏諷說:「蘧車響北闕,忄畫忄畫不道車。」他又撰寫了《詩苑》一書,只選取了何遜的兩篇,當時人都非難他收得太少。劉孝綽當時已經有了大名,沒有什麼謙讓可言,只是佩服謝脁,常常把謝脁的詩放在几案上,起居之時,常常諷誦玩味。簡文帝喜歡陶淵明的詩文,也和劉孝綽的作法一樣。江南俗語說:「梁朝有『三何』,子朗詩最好。」三何,指何遜、何思澄及何子郎。何子朗的詩歌確實多清新奇巧之句。何思澄遊覽廬山時,常常有佳作產生,在當時也是超群絕倫的。
【簡評】
此段就文學鑒賞和文學批評提出一些見解。作者舉王籍《入若耶溪》詩中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蕭愨的「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等為例,指出不同修養的人對此的好惡皆不相同。但有一點,不能有偏見,不能從自己的好惡出發,細細體察欣賞,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文學批評,才能客觀公正。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研究魏晉南北朝相關的學者?
※中國畫創作參考圖譜:駿馬百圖,駿馬畫圖片,古今名家畫馬圖欣賞
※名家 畫里乾坤:有趣 有趣
※[轉載]名家談「太極拳的身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