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漢三鎮游】古琴台(1)

對武漢漢陽的古琴台心儀已久。一則心碎的故事,一段心動的傳說,一處「知音文化」的發祥地。思泉到達武漢的當天下午即打車穿過長江大橋來到這裡。 

古琴台,在漢陽龜山西腳下,秀麗的月湖之濱,是一處環境幽雅,特色獨具的勝地。

-

古琴台前右側的「高山流水覓知音」大型浮雕牆,刻畫了兩千多年前俞伯牙與鍾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

-

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作為高級知識分子(還是位當官的)的俞伯牙將以砍柴為生的農民鍾子期視為知己。

咱們博友們,因為共同的愛好,從網上相識、相知,到網下相聚、相交,不也有很多逐漸成為知己的么? 

-

一年(也有說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深誼厚,特在這裡築台紀念。

-

在《漢典》中查了一下,「知音」這個片語的來源就是,「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後來用知音稱知己。

-

這段如今被提升為「知音文化」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文人與民眾之間廣泛流傳。二人知音的傳奇色彩,給中國文化增添了凄美的一頁,由知音升華為對友情的忠誠不渝,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美德,弘揚這種傳統和美德的形式最有力的體現,就在漢陽的古琴台。

-

 

古琴台始建於北宋,後屢毀屢建。最近一次維修是2002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末明初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楊守敬(1839~1915年)書「古琴台」三字刻於大門門楣上,陽雕,貼金。

-

正對大門是俞伯牙與鍾子期的「臘像館」,門外抱柱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撫琴」。

-

館內周圍的繪畫描述的還是兩人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同時還有兩尊近年新塑的胸像。

-

(待續。本文的文字部分參考了景點介紹及網路上有關文章,特此說明,並感謝原作者)


推薦閱讀:

一個人一座城,江城的煙雨,久病成疾
武漢這家包子鋪,它的熱鬧不僅僅屬於清晨
後湖片最後一塊「凈地」 三金潭村被朗詩「拿下」了
武漢哪裡比較好玩?
杭州現老公寄存屋 兩全其美?

TAG:武漢 | 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