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大師:《易經》知識普及 連載 七

41、怎樣評價《易經》的預測?《易經》是預測學的先驅、它可以幫助人們趨吉避凶  預測,像茫茫黑暗中的燭光,如果不能預測未來,那麼人們又怎麼能趨吉避凶呢?我們的祖先又怎麼能從樹上下來,走出森林,躲過一次又一次的災難而生存下來呢?天下的事情,一葉可以知秋,那麼已知一件事的斷層面,又怎麼不能推測它的未來呢?  《易經》預測啟迪了疾病預測,災害預測,氣象預測  在疾病預測方面,《易經》的預測思想對疾病預測是有重大啟示的,《易經》和《黃帝內經》的預測觀對中醫預測疾病有深刻的影響,如中醫的手相、足相、耳相等,吸取的是《易經》的觀象預測。  中醫疾病預測學  中醫疾病預測學,是中醫診斷學的的重要發展(詳細拙著《中醫疾病預測學》)。其實,人一刻也離不開預測,比如,早上起床,會常問自己,今天會下雨嗎?——這是氣象預測。今天講的課不知學生反響如何?——這是人事預測。我今天的胃會疼嗎,要不要帶點葯去?——這是疾病預測。明天乘車要過山路,不知安全不安全?——這是吉凶預測。《易經》的主要預測思想,如「履霜堅冰至」(《易經·坤》)就是強調要防患在前。《黃帝內經》的「郁極乃發,待時而作」,說明災害之前都有先兆,都要防範。故《黃帝內經》對「六郁」有許多記載,如「土郁之發……雲橫天山,浮游生滅,怫乃先兆。」就是說,郁極必發,土氣發作之前,山上有雲氣繚繞,且時有時現,似有似無,這是土氣鬱極乃發之先兆。這一觀念對後世影響很大。  氣象預測  氣象預測在《易經》中已有,如《易經》中記載的「密雲不雨」。《殷墟契前編》所載:「乙卯卜,昱丙雨。」而著名的《黃帝內經》運氣預測方法就是把干支和《易經》的陰陽格局相結合,是對八卦直接預測氣象的傑出發展。和干支甲子緊密結合的中醫運氣預測規律,可以預測氣候的偏勝偏衰,也即氣候的太過不及,並據此對疾病預測有重大啟示。相關的內容在《黃帝內經》中佔1/3的篇幅,是中醫學的重要理論。《黃帝內經》的運氣理論通過五運六氣、干支甲子相結合,並運用了《易經》的陰陽消長轉化規律,在氣候及疾病預測方面做出了獨特的發展,至今對中醫學中的防治溫病、傷寒、內科疾病都有重大指導意義(詳見拙著《中醫運氣學》)。  災害預測  我們打開電視機,每天幾乎都有一條關於災害的新聞,足見災害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災害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災害的產生規律及其抗禦學問,《易經》中有大量的災情記載,如《易經·離》載:「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是火災的記載;震卦:「震驚百里,不喪匕鬯……」整個震卦都是地震記錄;整個渙卦記載了洪水的災情;而蠱卦則記載了當時疫之類的情況。諸此種種,《易經》中不勝枚舉。說明《易經》十分重視災情預測。  《易經》預測的目的在於趨吉避凶,事前預測風險因素及不利因素,是必要的,如能化風險為平安,當然是預測的最高目標。  《易經》預測強調憂患意識。憂患的積極意義在於防患於未然,這是《易經》最光輝的思想。我們都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明預測先知是一種積極智慧。《易經》有一句名言叫做:「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易經·繫辭》)  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如能記住這句話則可以治矣。  《易經》預測思想在於尋找轉機  預測的願望,主要是尋求轉機,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因為時機往往是需要等待的,而預測是為了尋求轉機,機遇要靠我們去創造,若守株待兔則讓機遇更加渺茫。  《易經》的預測思想在於把握「幾」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經·繫辭》)  預測是人類永遠的迷夢,蘊含了人們對自己乃至環境能夠掌握的願望,預測行為也從來伴隨著人類歷史的始終,不管是上古時候從龜甲筮草的擺弄中對未來凶吉的追問,還是今天基於經驗、規律、信息等等因素所做出的種種藍圖構想和相關決策,無一例外都內含著預測。  《易經》的預測思想主要在於「幾」,一方面「幾」是「幾微」,是微小、微妙的前兆,是「葉落知秋」的察知,也是「履霜」則「堅冰至」的總結;另一方面「幾」是「機遇」,是轉機,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因為時機往往是需要等待的,而預測是為了尋求轉機。  《易經》提供的預測思維方法包括因果法、直觀法及外推法等。其中,外推法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現象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勢的方法。事物有一個規律叫做「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就是指事物內部的變化往往會先在外部顯現出來。  談談對算命的看法  算命肯定是不科學的  不管占卜者用怎樣的語言去給被占卜者分析,算命都是唯心成分很大,無論哪一種算命的方法和被占卜者都不存在直接聯繫。  「算命先生」最強調命理,命理是沒有科學性的,任何一個人的出生年月和人的前程、命運、凶吉根本不存在任何必然性聯繫。而命理最重視的就是出生年、月、日、時,算命的人就認為命理決定這個人的一生,這實在是太唯心了。所謂命理,就是被算命人的生辰中的盛衰問題,雖然「算命先生」把五行和天干地支相結合,但仍然缺乏科學性。

  我們認為一個人的「命」是不能自己掌握的,比如一個人是出生在帝王家還是在乞丐自強不息,就更不應該去相信什麼算命。我們學《易經》,要向孔子學習,學習《易經》的義理、哲理,像孔子說的「吾觀其義耳」。堅決反對算命,算命不是《易經》的精華,只是三千年前的那個時代以天命觀認識事物的產物,把那些原始的方法用於現在只是一種愚昧,所以學習《易經》,就要拋棄糟粕,吸引其中的精華。  為什麼有些「算命先生」算得「准」?  為什麼有些人去算命會被算命先生說得很「准」?那是因為《易經》用概括和濃縮了六十四類情況,「算命先生」用取類比象的方法進行類推,當然會有些合理的成分,加上「算命先生」非常善於把握人的心理,所以有時會算得「准」。即使把《易經》的占卜和天文曆法相結合,如,但與每個人的命理仍然沒有必然聯繫。過分誇大的命理是違背科學的,而且有悖於《易經》的自強不息精神。  我們學習和研究《易經》,還是要像孔子一樣,走研究義理的道路,汲取《易經》哲理和思辯精神,借鑒《易經》的預測理念,增強憂患意識,這些才是《易經》的智慧。  至於算命,我們就應該堅決拋棄!  想從《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中去找一個人的命運是唯心的,就像《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理論指導,但只有13個方子,還不常用,如果學中醫是要從《黃帝內經》中去尋找每個人的治病方子是不可能的。同樣,《易經》的預測思維,是給人們提供預測方法和選擇智慧的,如果想在《易經》中去推算每個人的命運是不可能的。  幾個古代關於預測的故事  散載於古書中的占卜故事燦若繁星,或反映歷史,或隱喻戰爭,或烘託人物……雖為占卜,卻頗多借鑒意義。  驪姬之卜  原文:初,晉獻公欲以麗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旦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弗聽,立之。生奚齊……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姬謂太子曰:「君夢齊萎,必速祭之。」太子祭於曲沃,歸昨於公。公田,姬寊諸宮六日。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與小臣,小臣亦斃。姬泣曰:「賊由太子。」太子奔新城。(《左傳·魯僖公四年》)  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晉獻公欲納美女驪姬為紀,卜官反對而留後患的史事。晉獻公攻打驪戎己之鑒,料定納此妃必生不測,人以「卜之不吉」奉勸晉獻公拒納,並以「如果專寵會導致將來偷走您的羊;香草和臭草放置一塊兒,十年還有遺臭」之言諫勸晉獻公,但獻欲日高,為廢太子申生,改立自己的兒子奚齊,而和中大夫私通,用計在太子給齊獻公的祭肉中放了毒藥,齊獻公發覺肉有毒後,驪姬又嫁禍於太子,太子終於遭廢並被迫自殺。  這個歷史故事,說明龜卜在古代往往被刻意作為規諫君主的工具。  卜立國君  原文:奉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之吉之,對曰:「用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 ,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夫狐蠱,必其君也。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三敗及韓……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太子螢、弘與女簡、壁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經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人,則婢子父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諸靈台……晉侯使卸乞告王殿呂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其卜貳圉也。」眾皆哭……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泰,遇歸妹妹之睽 。史蘇占之曰:「不吉。」……及惠公在泰,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左傳·魯僖公十五年》)  這個歷史故事發生在公元前645年,秦穆公因晉惠公回國後背信棄義而興兵討伐,晉國占卜,卜官稟告秦穆公占卜結果為蠱卦,卦辭提示:晉師必三敗,三敗之後,其君父被獲。因為蠱卦內卦是風,外卦為山,時值秋天,山上起風,風起枝落,樹木被伐,故蠱卦示晉君必然被擒,後果然如此。  晉惠公被擒,將押往秦國,秦穆公的夫人秦穆姬是晉惠公的妹妹,得知其兄被擒將至,為救其兄,於是帶著太子、公主等足踩柴薪,站在秦國都土城牆上準備自焚,並令國人穿喪服以待。還叫人告誡秦穆公說:「上天降下了災難,使我秦晉兩國不能以禮相見卻大動干戈,如果晉君早晨被虜進秦,我們母子早晨就死;晚上進來,我們晚上死。秦穆公顧及兒女只好將晉惠公安置於靈台,後來又釋放了。  晉惠公回國後,為收買人心,而演出了卜龜另擇君的鬧劇,即假意要占卜讓太子圉即位,所謂「卜貳(取代)圉(太子名圉)也」,晉臣們都被感動得哭了,晉惠公也因此保住了他的君位。  這個故事兩次占卜,前者為出師之前,後者乃被俘之後,占卜結果的解說都具有政治軍事目的性,充分說明占卜決非天命,純屬人意。  伐紂卜龜  原文: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強之,勸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伐商紂。紂師敗績。紂反走,登鹿台,遂追斬紂。(《史記·齊太公世家》)  周武王經過八進諸侯「盟津會師」的準備後,聲勢浩大,至商紂王剖臣子比乾的心,囚禁臣箕子,導致從叛親離之時,滅商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武王將定舉兵伐紂,然而龜卜卻為不吉,並且老天突降狂風暴雨,一時間君臣盡懼,姜太公認為「龜兆昔,以祭則凶,以戰則勝」(《論衡·卜筮篇》),也就是說這種徵兆作為祭祖是凶,以戰則勝」為吉兆,武王聽了才敢發兵。於是正月甲子在牧野舉行了著名的誓師大會,商紂聞訊,慌以七十萬大軍拒之,然昏暴之君必亡,商軍在前線倒戈的情況下潰敗,紂王懇退登鹿台而自殺。

  在這個歷史故事中,姜太公靈活的解釋使人們改懼為喜,更足以說明占卜無非是人為的工具,並非天創神意。42、《易經》生態觀與風水建築智什麼是生態學?生態學說通俗一點就是研究生物的生存條件及其相關生存環境的科學。確切一點點,生態學的核心內容是討論人與環境相關的學問。再說廣一點就是討論生物圈及其周圍相關環境的科學。

  那麼,什麼是生物圈呢?就是指地球上存在著的生命範圍(包括動、植物在內)。

  而環境是指以人為主體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質和現象與人類發生相互作用的各種自然及社會要素構成的統一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條件。

  《易經》生態觀的精闢理論

  生態平衡是《易經》生態觀的核心內容

  什麼是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指生態系統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因果關係。

  《易經》精湛的生態觀認為生物界存在著動態的陰陽平衡,這就在是太極八卦陰陽平衡。

  《易經》有一句名言:「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意思是說大自然萬物之間息息相通,即使性質相反,關係也是相對,也可共融於一個統一體之中。正如《易經》所說:「保合大和,乃利貞」(《易經·乾》),萬物本是一個和諧平衡的整體,符合和諧平衡的大法則才利於所佔問的事情。

  就是萬物之間要都是相依相存的,只有融合,才能亨通。

  動態的陰陽平衡是《易經》生態觀的基礎

  《易經》的生態平衡是動態的陰陽平衡,從而《易經》的理論來看,八卦太極圖的負陰而抱陽,反映萬事萬物的陰陽平衡關係,同樣也包括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

  的四正四隅都存在著平衡,其數字無論從橫、縱、交叉相加之和都相等,其平衡性令人驚嘆,其有機的統一和神秘的平衡簡直就是一幅古生態平衡模式圖。

  「易」字的精義是《易經》生態觀的靈魂

  「易」字在《易經》里有三層含義:簡易、變易、不易。「變易」提示動態一直存在的,「不易」提示動態中的平衡也一直存在,這種「變易」與「不易」之間的微妙關係是《易經》生態觀的靈魂。

  就是說陰陽平衡是動態的,不是死的,太極圖不是用直線平分兩半而用「S」線,這就是強調相對的動態的平衡觀。

  大自然存在著動態平衡就是運動(陰陽消長轉化)與相對靜止(不易,相對平衡)。

  福音大師提示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穩調節能力,也就是說生物之間在不停地維持著平衡,但是如果生態平衡被破壞的程度超過了自調的極限,也就是說,一旦喪失了自衡代償功能就會導致生態失衡的惡性發展,那就會導致生態危機。這樣會導致這個系統的全面崩潰,而重新建立新的動態平衡體系。

  生態危機是生態平衡被肆意破壞的惡果

  生態危機包括生態因子的失衡,諸如光、溫度、鹽、水、火、土、氧氣等主要生存條件的平衡受到威脅,具體包括人口問題、男女失調、能源的喪失、資源的缺損、環境污染、食物鏈的變化等。

  (一)導致生態危機的因素有哪些?

  各種公害、森林的濫伐、動物的滅種、水土的流失、植被的破壞、天然草場的沙漠化、工業的「三廢」污染、城市人口的膨脹……

  (二)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及其後果

  亂伐森林導致地球陰陽平衡嚴重破壞,導致土地沙漠化。有人指出現在全球正以每分鐘10公頃土地變成沙漠的速度的向荒漠演化,這是多麼驚心動魄的數字!

  淡水資源減少。地球上的淡水本來就很有限,只佔總水量的20%,由於綠色植物的不斷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河池乾枯、水源萎縮、水源減少,使地球的陰陽平衡遭到嚴重破壞。

  引發火害。地球陰陽被破壞,存在著嚴重的「陽盛陰虧」,以致出現高溫效應,森林火災此起彼伏。

  氣候變暖。地球開始「發燒」,有的地方「低燒」,有的地方「高熱」,氣候向兩極分化,有的地方冬暖如春,有的地方卻下六月雪,此處乾旱連年、風沙滿天,彼地暴雨成災、田園被毀。整個地球水火不濟,燥濕不調。南極臭氧層已經有了漏洞。許多河流被灌注了有毒的廢液,「三廢」垃圾充滿了地球,地球面臨著「致癌」的危機。

  諸此種種,地球已傷痕纍纍,滿目瘡痍,吃力地運轉著……如果再不進行生態保護,恢復地球本來的陰陽平衡,那麼人類將會自己毀滅自己。

  按照《易經》生態觀保護和恢復生態平衡

  干擾生態平衡的主要因素是人類,促進生態平衡恢復的主要力量也應該是人類。那麼人類應該怎樣恢復地球生態的平衡呢?

  (一)按《易經》陰陽觀保護地球的陰陽平衡

  我們應該按照《易經》的生態觀恢復地球生態的陰陽平衡,達到水火既濟,燥濕和調。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①保護水源:包括保護江河及其沿岸與上源,禁止亂伐樹林,防止河流乾枯導致陰虧陽盛。②保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禁止違規放牧,保護森林,不亂砍伐。③植樹造林:植樹要成為群眾運動。多種一棵樹,就可多增加氧氣。④不要隨便改農田為建築:農田面積的急劇縮小,城市的急速擴大,有礙生態平衡。⑤保護濕地:濕地是陰陽平衡的原生態狀況,不能隨便開發。⑥保護山與水的原生態平衡,不要隨便破壞。⑦管理好「三廢」排出。⑧保護能源資源。⑨保護礦產資源。⑩保護江河、湖海資源。

  (二)按照《易經》和諧觀,保護生物共生

  保護生物生態平衡就是保護生物共生關係。共生,是大自然生態平衡的一個重要環節,大自然不僅存在著達爾文提出的嚴峻的自然選擇和自然競爭,而且存在著「共生」現象。

  什麼叫共生?共生就是生物之間的互惠互利,說更通俗一點,就是生物在一個共同的環境中和諧生存。可以說,沒有共生就沒有生物,也沒有人類。

  共生不是消極的,而是更有利於進化,如羊與狼是水火不相容的,因為羊會被狼吃掉,但正因有了狼的威脅,為了躲避狼,反而促進了羊的進化。

  無論動物之間、植物之間、動植物之間,還是人與動物之間,都存在著共生,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護生物鏈,不要隨便讓某種生物滅種,因為生物進化已經歷時億萬年了,能夠生存至今沒有被淘汰的、說明都是彼此有用的。我們舉個最簡單例子來說明保護生物共生的重要性,如植物呼吸是吸收人類的廢氣,而放出人類需要的氧氣,所以人的生存環境要有一定的值物,否則人就難以生存。

所以,保護生物共生是維持大自然生態平衡的必要舉措。

  (三)按照《易經》圓運動理論,大力提倡循環經濟

  《易經》有一句名言叫做:「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就是說,天道是循環往複的。《易經》還說:「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說明天體的運動也是周期性的,天道如此,物道隨天道、一切事物都呈現著周期的、動態的循環的,這是一種圓的循環,這就是《易經》圓運動的道理。

  宏觀世界認識宇宙、銀河繫到太陽系都是圓的運動,進行著周期的循環,微觀世界也同樣,原子、電子、質子都呈現著圓的動態循環,就是說,宇宙以及萬物都以圓周的形式循環著,當然,這種循環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更高一級的、發展中的循環的,這就是《易經》圓道。

  (四)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20世紀90年代英國環境經濟學家D.Pearce和R.K.Tnrnerce等提出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是對特質資源的再利用的循環式生產方式,它可以減少物質的浪費,其優越性在於比單向線性的生產節約自然資源。

  福音大師提示

  現在我們一再強調要大力開展循環經濟,為了避免自然資源的匱乏及枯竭,為了呵護生態環境,就必須開展循環經濟。我們不能以犧牲子孫後代的利益為代價,只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所以,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之一。

  當今,掠奪式的單向線性的生產方式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的自然資源銳減已經觸目驚心。所以要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平衡,必須要發展循環經濟。這裡,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原始社會時,人們只會採集和漁獵,後來發現天然動植物少了,這才想到了要種植和養殖。如果說採集和漁獵是單線式的生產方式,那麼後來發展起來的種植和養殖就是循環式的生產方式。可見,循環經濟可以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五)循環經濟的優勢是什麼?

  循環經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和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的排放,從而達到平衡自然生態的目的,並使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獲得雙贏。

  循環經濟的宗旨有兩個:第一,讓資源再生(即生產再生資源產品);第二,達到自然生態平衡的呵護。就是說,要使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利用最大化和最大限度無公害化。比如水的循環再生利用就是當今應對水資源匱乏的方式,也是最迫在眉睫的循環經濟生產方式。

  福音大師提示

  當今的中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少,如果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開展循環經濟,使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相協調,這樣才能保護生態平衡,也才能達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更高境界。

  (六)以《易經》易簡思維為指導

  易簡是《易經》易的三大含義之一(易的三大含義:一曰易,二曰不易,三曰簡易。)所謂簡易,就是執簡馭繁。如何發揮易簡的意義?就是一句話: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

  應用到循環經濟,就是要以最小的資源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效益。就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自然資源,呵護生態平衡。那就是「低開採,高利用,低污染、資源再生、再利用」。恰恰相反,現在有的企業則是大開採、低利用、大排放、大污染,這都是違背生態觀的,必須改變,否則人類就會毀滅自己。

  (七)發揮《易經》天人合一的觀點

  江澤民在1997年訪美時,在美國哈佛大學作演講,提到:「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就開始了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動,逐漸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他的演講題目的《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江澤民的這段話就是來源於《易經》。

  原文是兩段是:「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下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是知死生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我們的生態觀,目的就是要把人的生存條件跟天地相統一,這就是以人為本的生態觀。當今把「黑色經濟」轉變為「綠色經濟」是人類的責任,我們為什麼要把「綠色奧運」,就是因為它體現了生態環保這一當今人類面臨的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的使命。

  人類對環境的態度有四種

  破壞環境

  如前所述,亂伐森林,超負荷養牧,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壞,資源浪費,「三廢」污染……這些都是以犧牲環境處換取人的短暫利益的行為,從效果上看是在破壞環境,是要堅決制止的,而且要加強法制管理。

  保護環境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避免單向線性生產,加強資源的再利用,反對資源浪費,反對環境污染,節能減排,平衡生態,保護資源讓資源再生,這是保護環境的做法。

  當前尤其要注意,地球溫室效應、地球變溫這個問題,由於排出的二氧化碳愈來愈多,地球就像被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冰山開始融化,海水不漲,乾旱日重,沙漠化加劇,所以人類必須盡量節能減排,盡量開發綠色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減少石油和煤的開採和利用。

  選擇環境

  中國有一套傳統的選擇環境的方法,那就是「」,在這裡,我強調「風水」內核,就是「風水」中的精華,而其中的糟粕、迷信的部分是堅決要去掉的。

  但是我們的態度是要積極地改造環境及保護環境,只選擇環境是不夠的,那麼哪些是「風水」的精華?哪些是糟粕,怎樣應用「風水」的合理部分,我將在本講最後作闡述。

  改造環境

  改造環境(包括創造生態環境)是創造生態,是一個人類為了更好生存的積極性措施,因為自然生態資源已經不多了,是有限的,而創造生態環境是無限的。人類要生存下去,最終還得創造生態,改造環境。我國幾千年前的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就是創造生態、改造環境的代表,都江堰、京杭大運河、當代的紅旗渠都是有名的創造生態、改造環境的典範。

  創造生態的三個原則:

  第一,是要保護自然生態、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現在全球存在的問題是溫室效應導致旱澇迭起,臭氧層破壞而導致有害紫外線增強(皮膚癌、白內障上升),農作物受影響;酸雨污染(pH值<5~6的降水),CO2及SO2排放過多,生物多樣性下降;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遭破壞;淡水資源危機、海水污染;環境污染(大氣、水、土壤);「三廢」排出;耕地減少,掠奪式的資源開發。人類面臨的環境危機:①環境污染;②人口暴增;③糧食不足;④資源枯竭;⑤能源緊缺;⑥放射性污染。

  第二,創造生態,就是人工創造有益於人類的生態環境。比如綠化、植樹、種草,這是創造陸地生態的一個重要措施。我曾到杭州去講學,注意到那裡城市裡的「原始」森林,這相當於城市的「肺」,所以任何一個城市都應盡量多植樹。

  第三,資源再生。環保立法,必須是全球性與地區性相結合。

  《易經》與風水實驗

  人類要能健康地長期生存下去,就應該加強保護地球的生態,那麼風水跟生態又有什麼關係?風水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風水究竟有什麼和奧秘?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風水?怎樣應用風水呢?

  有五千年歷史的風水文化,是以《易經》為理論基礎的,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的環境保健起到了巨大作用,是應該弘揚的。但是風水學歷來是魚龍混雜、龍蛇並存的,所以,摒棄糟粕、弘揚其便理內核是十分必要的。

  風水就是看「氣」和「場」

  風水風水,當然離不開風和水。「風」,實即為氣,因為氣行即為風;水,指的是山水,故察風水,其實就是觀氣和山水。氣包括天氣、地氣、陰氣、陽氣、山氣、水氣,水又可分出溪流、江河……

那麼什麼是氣?氣是構成萬物的本源,《易經》說:「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所謂「氤氳」,就是原始的混沌之氣,是構成萬物的最原始的物質。

  人由什麼構成?人也是由氣構成,《易經》說:「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陰陽合德,剛柔有體」,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先進人類起源理論,就是說人是由氣構成和生成的,氤氳之氣,經男女交合而形成人。《黃帝內經》也說人是氣構成的。如「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篇》)

  可見,氣與人的關係密切。風水是看氣場的,也就是說是選擇最有利於人體的氣場的學問。

  《莊子》說:「通天下一氣耳」,既然環境由氣化而成,生命也是因為氣的因氳而生成,並由氣構成,「同氣相求」,那麼生命體就可能選擇最佳的位置生活。有人做過試驗,就是把一隻老烏龜(當然的小烏龜也是可以做到的,不過太小了會爬得很累啊,出於愛護小動物的考慮,一般不用小烏龜做試驗的)放進一間空房子的任何一個角落裡,發現那隻烏龜先在空房間里慢慢地轉著圈兒爬行,次日,發現它自己找了個位置呆著不動了。然後再把烏龜挪到最初放下的那個角落,不曾想到,第二天,那隻烏龜竟然又爬回自己選擇的位置去了,這就是用烏龜選擇位置的實驗。因為龜是靈物,對地場很敏感,它能趨吉避凶,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環境位置。

  這就啟示我們,動物尚助知道要選擇一個良性位置,那麼人就更有必要了。

  福音大師提示

  風水的內涵其實就是多種物質場的綜合作用。各種場包括氣場、磁場、電場……構成了環境的綜合影響,而氣場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任何一個空間都存在著良性場和非良性場,人如果要長期在某一個環境中生活,就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良性位置。

  看風水的總則來源於《易經》

  看風水,看,說法是觀察、選擇,看風水的目的就是選擇最適合的環境,是趨吉避凶,其指導原則全都來源於《易經》,難怪人們說起,易經》總是聯想到「算命」、「風水」之類的。

  (一)根據《易經》天人合一理論看風水

  《易經》高度強調天人合一,所以看風水首先要以「天時地利人和」為準則,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達到最和諧狀態的氣場,風水稱為生氣。生氣是吉氣,吉氣場是最適合人類的,是氣順、氣聚、氣乘之地。與此相對,死氣則是要避開的,死氣是什麼?指氣散、氣逆、氣亂的環境。所以看風水要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關鍵就是要會區分生氣和死氣。

  比如人的臟氣和天相應。以洛書方位而言,洛書一數和北方相應,於人體應於腎,腎虛者則比較適合於北方;而洛書九數和南方相應,於人體應於心,心氣不足者最適宜於南方;洛方三數和東方相應,於人體應於肝,故東方之位最適於肝虛者;洛書七數和西方相應,於人體應於肺,故西方最適合肺虛之人;洛書五數和中央相應,於人體應脾,故脾虛者,多適宜於中央。

  應該注意的是河圖洛書里的數,不是現在計數那個1、2、3、4、5,而是「象」,就像八卦一樣,代表是的類,是屬性,所以風水說的什麼人適合居住在哪個方位是不簡單的、機械的對應關係,而是一個靈動的關係把握。

  風水學裡的形勢派,主要關注山形的走勢,水流的分布,氣的流行等等,講究背有靠山,實際上完全是從中國地理形勢出發來選擇宜居的環境,因為靠山能夠擋住從北方而來的季風。

  (二)根據《易經》陰陽理論看風水

  看風水要根據陰影平衡理論,看山水的分布是否協調,總原則是要陰陽協調。山為陽,水為陰,看山水的分布是否協調也就是看陰陽是否協調,天為陽,地為陰,所以要天氣、地氣協調,也就是要天氣充沛,地氣不乏,天氣與地氣的關係正如風水家所說:「氣之陽者從風而行,氣之陰者從水而行」。所以看風水,實際上就是看某一個窨環境的陰陽狀況,包括陰陽之氣的多少、聚散、逆順、行留等。

  天地是一個陰陽合和的整體,人體也不例外,是一個陰陽相合的小整體,如《易經·繫辭》:「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就是說,人體這個小宇宙的陰陽,和天地大宇宙的陰陽不斷地保持著動態平衡,人的陰陽平衡有賴於外界環境的陰陽平衡。因此,選擇一個有助於人體與外界陰陽協調的環境居住,對人健康長壽當然有益。風水學中的合理內核,正是《易經》陰陽理論的體現。

  風水字要求人居環境宜選擇山天水抱的環境,面南向陽的住宅,無非是取其陰陽協調、剛柔相濟,使人體這個小宇宙的陰陽合體,更能適應外界的大陰陽合體,從而達到天時地利人和最佳時空狀態。

因此看風水要根據《易經》陰陽理論、選擇陰陽平衡、和諧的環境,這是看風水的宗旨。陰陽、動靜、剛柔是否協調是風水的「魂」。

  看風水首先要看山與水,就是因為山為陽,水屬陰,陰陽和諧的山水,風水才佳。風水的內層是太極陰陽合抱,以之作為陰陽氣場和陰陽方位的選擇標誌,正是體現了《易經》陰陽平衡理論在風水學中的核心地位。

  (三)根據《易經》的氣理論看風水

  《易經》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意思可以理解為大自然中的氣在不停地變化著,這氣包括陽氣和陰氣,它呈現著陰陽盛衰變化和陰陽消長轉化情況,選擇氣場,這是要選擇陰陽之氣的多少、聚散、逆順、和行留,比如選擇氣場最好的地方建住房、安床、放辦公桌等,這對人的心理及生理來說都是有益的,尤其人經常在的地方一定要挑選氣最好之處,這是合理的,也是風水學的合理內核。

  風水字選擇氣場,更應以《易經》的陰陽氣化理論為依據。比如根據《易經》的陰陽盛衰理論,結合洛書和後天八卦的方位,測得某一空間環境的有陰陽盛衰分布狀況,再根據人體的陰陽盛衰狀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位置床、布桌,如陽長陰消的方位是陽氣最盛也是最具有生氣的位置,則宜放寫字檯、辦公桌之類,取其能充分獲得陽氣,尤其對陽虛之人更適用。反之,陰長陽消的地方,陰氣最盛,陽虛之人就不適合。

  (四)利用《易經》的太極、洛書、八卦等思維工具看風水

  風水學納入了太極、洛書、八卦等,由於這些範疇集中地反映了《易經》的陰陽氣化原理,體現了陰陽之氣的盛衰變化及陰陽消長理論,因此為人類選擇環境氣場提供了合理性參考。

  就是以後天八卦和洛書的數字相應,再與方位相配合,再納入干支和九星而成的。其中的八個方位分別被命名為:生氣、延年、天醫、伏位、絕命、五鬼、禍患、六煞,八個方位各有其吉凶狀況的描述,從而構成了傳統羅盤學趨吉避凶的主要依據。

  風水羅盤可以說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工具,中央的位置代表了太極,周圍的各個圈圈,有天文的,有地理的,有時間的,有空間的,把環境中的各個因素都包括進去了。不過她用的是「符號」思維,符號就是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等。利用這個羅盤,我們可以判斷某一個具體環境的氣態的狀態及其變化的趨勢,然後再依據某個人的具體情況考慮什麼方位、什麼時間、什麼構造對此人最適宜的。

  而我們知道八卦、是《易經》的符號系統,漢代京房創立納甲法之後,《易經》又通過天干地支等與天地萬物加強了聯繫,所以風水似乎離不開《易經》,從風水羅盤的構成上就可見一斑。由此更可見風水與《易經》有非同一般的「親密關係」。

43、怎樣看風水?

學中包含哲學、古建築學、地理學、美學、心理學、地質學等內容。「風水」可以說是古生態學的代名詞。她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經驗總結,風水學是中國的重要文化傳統,幾千年來「風水」對中國的建築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風水又稱,是中國古代生態學與古代建築文化相結合的一枝奇葩。鳥要築巢人要有家,中國人重視居所環境,如「孟母三遷」、「家和萬事興」等故事或諺語就是中國人這類思想的反映,因此,把風水的知識告訴人民,是為了幫助百姓識別風水,我們對風水學的態度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汲取風水的合理內核,去其封建迷信部分。

  風水要看大環境
  傳統風水學的形勢派把看風水的方法形象地總結為:覓龍、察砂、點穴、觀風、看水。實際上就是環境選擇的幾個步驟。  (一)看龍脈  龍,在風水中指大山脈。山高,氣勢雄偉,如奔騰狀,脈末源遠流長似藏氣之源的山脈是最有生氣的。有生氣的山就是龍脈好,就是說,看山脈要看它的走向、起伏和氣勢。  看山如看人,風水所謂的「覓龍」就是看大環境背後的山勢,山勢宜壯,地宜穩而安全,是好龍,祖山是綿延千里的大山,這樣的山,龍脈就是最好的。  看龍脈,山高則水好,水源於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長。  傳說中風水寶地是會帶來好運氣,甚至改變人的命運的,尤其是陰宅的擇地更是處處流露出蔭翳後人的願望。風水盛行的明清兩代的皇陵都規模盛大而且派了皇家衛隊專門守護,怕百姓開山動了「龍脈」,後人甚至附會說秦朝修長城的大將軍蒙恬被害死,乃是因為他修建長城絕「地脈」的過錯所致,顯然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另一方面說,風水學裡又蘊含了一些合理的因素,比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比如「山青水秀出秀才,窮山惡水出刁民」等等,地理環境對居住在此地的人會有一定的影響,當然也不像諺語中說的那麼誇張。  我們認為好的、人傑地靈的環境,對人會產生更多正面影響,但認識到此即可,如果再認為龍脈好,脈氣好,居住在這裡的人就能出大官,就能改變命運,那就是風水的封建糟粕了。  (二)看砂勢  風水中的砂,指主山(龍脈)周圍的小山,具體指穴(住宅區)前後左右的小山,風水稱之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什麼樣的砂風水好?風水學認為能夠為居住區組成封閉狀態的砂(小山),就是環抱狀態最好,因為風水學認為封閉可以氣聚,氣聚則生氣足,生氣足則人氣旺,人氣旺自然財運好。因為風水認為氣散不好,風水好的「穴」應該可以擋惡風避惡寒。  砂的形貌要好,如果怪異嶙峋陡峭,或突兀斷裂,那就意味著地質可能有問題,如有放射甚至火冊,那就說明風水不好,這是合理的。  風水學要求青龍(東邊的小山)要高,白虎(西邊的小山)要矮,所謂「青龍要高大,白虎不抬頭」,因為青龍擋東北風。  總之住宅區周圍的大環境要形成一個大的氣勢。  (三)看穴  風水學所謂的「穴」就是指蓋房先地或墓葬選地的那個建築地點的,現在我們只強調陽宅,而輕視陰宅(墓葬),因為活著的人還不夠住,死了的人就不應再佔地方,但陰宅風水的某些理論也可以借鑒用於陽宅的建築選地等。  選址先要看地,土壤遠看應有像樹輪一樣的色圈,風水學叫暈輪。  好的住區,小環境應該是三面偏高,中間平凹,三面有小砂(小山)環抱,前面有河流出口,所謂山環水抱,顧盼有情。  如山的地貌像狗的,住區應在狗脖子處,像龍的要在龍的下頜處,像蛇的要在蛇的七寸處……總之,風水學強調要居上偏中,不可居下偏尾。這叫做選「上風、上水」。  看明堂,穴前要有空曠地,內明堂要藏風聚氣,外明堂要寬暢廣闊,讓人有遠景之感。  (四)觀水  風水風水,當然是最注重風,然後是水,那麼怎樣看水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水隨山而行,山的脈氣通過水來體現,山界水而止,所以山不相依,看山必觀水。  那麼看水最重要是什麼?主要是看水口,就是水的入口及出口,「氣之陽者從風而行,氣之陰者從水而行」。水是風水的生命。入口,就是水流入之處;出口,就是水流出之口。  入口:風水學認為好的水(河流)進來是源遠流長。水從天上來,所謂「凡水來處謂之天門」。這就意味著水源不絕如天上來,那麼有水自然有財,就是所謂的財運。出口:風水出處為之閉,風水學認為水的流出應該是看得見的,封閉的,最怕直去無收,此即「天門開,地戶閉」的道理。這一點主要是受「山管人丁,水管財」的影響,認為水不可隨便流失,因為水失則財也失。  水質流向:認為由西向東流最好。  水城選址:就是指標落應放在河流什麼部位。風水學認為應放在江河的「吶位」,就是水懷曲的這一面。如圖:不能放在江河的凸面,也就是反邊,這是合理的,因為可以避免江河泛濫時受到侵害。

龍脈的生氣是通過水來輸送的,所以看水十分重要,風水最強調河流必須是依曲懷抱的,最忌直去無收。為什麼河水要彎曲,也是為了聚氣,所謂「水止則氣蓄」,「水行則氣行」。正是「水有三彎,財金如山」。除了處水勢,還要嘗水質,水味甘為優,水味酸或水味苦均為劣。
  風水學認為門前明堂(廣闊地)要有水,得堂前聚水,認為是有福,其實是陰陽協和,不能孤陽獨陰。水利彎曲,風水學說:「彎彎曲曲抱門前,形似金邊玉帶護」(《相宅經纂》)如玉帶環彎,九曲瀠繞。  總之,水要求深而曲,不宜淺而直衝,這樣氣才會聚而不失散。  (五)看風  風水學主以藏風,藏風實即藏氣,因為風是氣形成的,氣聚風才能藏,藏風才能聚氣,氣聚才有生氣。  郭璞《葬經》說:「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就是強調選居住環境第一要選水,第二要選藏風,而山環水抱則達到了這一標準,所以「山環水抱」是風水寶地選址的宗旨。  什麼樣的山水利於藏氣?山脈要迂迴逶迤,山體要層層拱衛。忌孤山獨峭,因為不利於藏風聚氣。流水要環繞盤旋,彎彎依迥。山與水之間要山環水抱,中有平地,流水從一側彎過,住宅要建在 處即流水曲偎處。  總之,藏風的目的是為了聚氣,氣聚才有生氣。  (六)看氣  氣宜聚不宜散,氣聚的地方就是有生氣之地,有生氣的地方,萬物茂盛。  四周高、中間低乃為地之氣蓄,氣蓄即氣聚不散,氣聚不散在風水學中就叫有生氣。生氣宜於萬物的生長和生存,所以人的住地要選有生氣之地。傳統認為有生氣的地方,萬物茂盛,所以人居環境要選在有生氣的地方。正如郭璞《葬經》所說:「生者,氣之聚。」「乘生氣」,就是要選生氣好的地方居住,所以不要選生氣盪散之地。  什麼地方的氣最好?風水學說:「界水則止」。就是說被河水擋住(界)的氣最好。風水主張聚氣,就是藏風聚氣,藏風的目的就是為了聚氣。  風水講究避開死氣、煞氣。什麼叫死氣?無風氣閉的環境,閉氣對健康不利,又叫煞氣,乃風水大忌。什麼叫煞氣?煞氣就是指散氣和泄氣,氣乘風則散,所以風水要求藏風,藏風而避惡風。  氣口是什麼?是小環境對外通氣的地方,一般指東南門,氣口應對東,因先迎朝陽,先得紫氣,紫氣東來。頤和園風水就好,它背靠兩山,頭枕玉泉山,中有玉泉河流過,氣口在東門。  (七)看土  忌沙土、鬆土,怕塌陷、怕震。  忌黏土,怕地表水不能滲入,聚積水,潮濕。  就是現在,還有一些地方有「稱土」的民俗,在選定建房位置之後,盛一定體積的土用秤稱一稱,以此來判斷這片土地的好壞。其中可以看出我們傳統文化一個很重要的思維特徵,土不能太松也不能太板,不能太重也不宜太輕。  總之,風水「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物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  寶水寶地的條件是後有大山依靠,左右有小山為屏障,外有遠山與近丘相拱衛,前有河漢或池塘依曲委婉而過,內有沃土千里。如北京,即背山面水,負陰朝陽,水從西北高處來,經東南低處走,這利於泄排防洪,西北高,東南低,既聚氣,又安全。  北京是風水「寶地」  山:西北面的主山龍脈雄偉壯觀源遠流長,脈氣來源於昆崙山,北枕居庸,西有西山白虎砂,東有青龍大學生,可謂龍蟠虎踞。外圍西靠太行山脈,東連山海關,居高而坐,南俯中原。  水:西有玉河玉泉山沙漠,東有密雲金水山東州,北有沙海,南有盧溝永定河。可謂山環水抱,水甘土厚,沃野千里。真可謂華北平原第一風水城,難怪被元明清三朝選為京都。  北京生態保護也同樣應受到重視,現在北京及北京周邊的生態環境也遭到不小的破壞,威脅最大的是乾旱風沙。主要北京周圍的生態陰陽平衡被破壞,其次是大地下沉,這是地下水開採過多所致,所以保護北京周邊風水,保護地下漭不已是當務之急。  中國古建築與《易經》的關係  福音大師提示  中國的建築札術源遠流長,裡邊蘊含著許多深奧的哲理,《易經》哲理早已被融入建築藝術中,成為了古代東方建築之魂,其獨特的結構原理不失為現代建築的借鑒。  中國的古代建築是非常輝煌的,在世界建築史上也是享有很高聲譽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地球文明的標誌,還有那金壁輝煌的宮殿,巍峨的寶塔,莊嚴的寺廟,以及一座座的樓台廊都凝結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燦爛明珠,在世界建築史上也是很有價值的。  中國的建築藝術源遠流長,裡邊蘊含著許多深奧的道理,即便對於現代建築學也很有借鑒意義。大約在幾十萬年前,中國周口店猿人就已經具有風水觀念了,他們所居住的洞穴後為丘陵,側有河流,前為平地;並且遠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已有「前朝後寢」的記載,那時人類已經走出了穴居有了圓頂式的最早的住宅,並且大多數為向南式。到了殷周時期住宅的建造就更興盛了,甲骨文的象形字就是最好的記載。  《易經》記載了建築史  《易經》是風水學的淵源,《易經》是風水學的理論根據,如《易經·繫辭》曰:「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下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易經·蹇》還曰:「利西南,不利東北」,說明《易經》非常強調建築方面的天時、地理。  如《易經·繫辭》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大壯」,即象徵古代建築的威壯,《易經·大壯》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表明大壯為吒吒河山的標誌,《易經·大壯》亦曰:「象曰雷在天下大壯。」即言大壯象徵雷霆萬鈞之勢,龍騰虎躍之趨,表明了我國的建築史在古代即已具有了相當的氣魄。  《易經》陰陽、太極、八卦、等理論滲透於中國古代建築之中,古代建築洋溢著《易經》乾卦的陽剛氣息,如雄偉的萬里長城、巍峨的寶塔、輝煌的宮殿、富麗堂皇的王府、神聖的祭壇、莊嚴的寺廟、神秘的陵墓……都透著氣勢磅礴之感。  八卦與古代建築中的符號信息  《易經》是符號學的淵源,八卦就是一套完整的符號系統,貯備了整個宇宙的信息,八卦中的每一卦都是一個符號,代表著一定的信息。如「乾為首」,「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木果。」(《易經·說卦》)亦曰:「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八卦符號的主要奧秘在於提示宇宙物質運動不是孤立的,是在不停地進行著物質信息交換的。  在《易經》符號學的影響下,中國古代的象徵學開始發展起來,表現在象形文字、象形藝術及象形建築等。  中國古代建築由於受《易經》符號、象形的影響,具有很有特色的符號及象形優勢。中國古代建築不僅體現著功用、審美的特色,尤其蘊藏著一種建築符號信息,這是建築藝術的最高境界。那一座座的建築,就像一個又一個的符號,當看到中國古代雄偉的建築會使人對這個國家肅然起敬,感覺到這個國家民族的陽剛氣息,這就是建築符號的信息意義。陽剛氣息是《易經》的象徵,對中國古代雄偉的建築學有重要影響,天壇祈年殿、圜丘的各層組排,即以天陽之數「九」以及「九」的倍陽之數「九」即來源於《易經》乾卦的「九」,如《易經·乾》:「上九,亢龍有悔。」即言「九」為陽數之極,此時為陽之亢極。神聖的祈年大殿用「九」以及「九」的倍數排列,就是寓含著崇尚天陽的信息,這就是《易經》符號學在古代建築中的體現。  再如北京的四合院,前院正堂為祠堂、客廳、書房,側房為男僕住,後院正中為長輩住,兩側依次為長子、次子……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禮、義、孝、忠的倫理信息。中國古代建築的這一符號信息優勢,是很有價值的,很值得發掘的。現代有些建築只考慮美觀和西洋化,忽略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符號信息優勢,結果儘管很時髦,但卻缺乏信息感。例如設計一座圖書館,除了要具備圖書館的各種功能以及外觀美之外,尤其應透發出書齋古色古香的文化信息,這樣就會獲得更多的建長信息。  總之,中國古代建築符號信息是建築的靈魂,弘揚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符號信息,在建築學中具深遠的意義。44、八卦效應在古代建築中的應用中國有許多古代建築採用八卦結構,如八角亭、大殿、塔、寺廟、樓……八卦結構具有定的八卦效應,八卦效應的優勢在於一個卦代表一個方向的空間,八個卦則匯聚了四方四隅的空間信息,八卦結構比三的氣場,尤其具有較強的場共振效應,因此,八卦結構的建築物不但堅固耐用,而且氣場足能對抗高樓煞氣,這是其他結構不能相比的。如河南開卦市相國市,山西大同市善化寺大雄寶殿,河北定縣開元寺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蘇州瑞光塔,太原永祚寺雙塔,歙縣岩寺文峰塔……都是以八卦為結構的,觀之氣勢雄偉,十分壯觀。現在國外也有效仿中國八卦結構的建築,如美國的加州貿易中心就是八角形的建築,目的是取其「氣足」。再如有一位建築師,精通,在香港一座公園中為補救「風水缺陷」,他設計興建一座八角形的寶塔,以收八卦的功效,效果良好。  陽宅選址法寶  建築城鎮村落,開發房地產,建築場館、大廠礦、大建築物、居民樓都首先要選出好址。  山環水抱  首先要選出龍、砂、水、風、氣,實質就是先選好大環境(如何選出請見前述)。總原則是山環水抱,即山脈環抱,流水有情,這樣選出是因為山環抱氣場好,而且安全性好,總體環境要依山傍水,因為無山則氣散、無水則氣絕。  明堂亮敞  什麼是明堂?明堂就是穴內(即大環境、小環境內)的明亮寬敞處。大明堂又稱外明堂,指大環境內的明亮寬敞處,宜寬敞明亮,如天安門廣場。小明堂又稱內明堂,是小環境內的明亮寬敞處,明堂的高度要與整個環境成比例,明堂忌有山石阻擋。  坐北朝南  因為建築要「明堂能容萬物」東迎朝陽,吸陽氣,要滿足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的要求,因此,根據中國中原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徵,坐北朝南就成為中國自古以來居住建築的經典朝向設置。  天圓地方  這是在中國人「天人合一」心理取向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對建築物外形的偏愛,中國人認為建築物的外形切忌呈三角形、菱形、尖形,圓形或者方形是心理的安全形狀。一個小區的樓盤就像一個大四合院或一個大合抱中若干小合抱組成。  宜藏不露  「山環水抱」講的是形態上的外部環境選擇,「明堂敞亮」說是是內環境態勢要求,而「宜藏不露」則是闡述的功能上的總原則。  風水好的位置以藏氣為好,氣泄不好。忌山頂、山嵴、河谷低洼。忌風口、峽谷之間建房。這些地方都是氣流動頻繁的位置,氣動而不聚,散而不收。水也一樣,不要一瀉千里的,不要死水一潭的,應該緩緩流動,顧盼有情,這樣氣能「界水而止」,又不失靈動。  故宮的風水特點  故宮主建築沿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分布,從紫禁城南端的午門到北端的神武門正好形成一條正南北向的軸線,三大殿、三大宮都在這條軸線上。主殿全部坐北朝南。  後有景山,前有金水河,金水河自西貫東,形成背山靠水的風水格局。中國平凹,易於防守,有《》「設險以防固」的妙用。  設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三大殿體現了《易經》「保合大和,乃利貞」的合和觀。  乾清宮、坤寧殿相應,體現了《易經》八卦中父母卦威鎮天下的旨意。  明堂為天安門廣場,氣勢開闊雄偉。  選出址建樓禁忌  「不居草木不生處」(氣不聚)。「不居正當流水處」(即河流直衝處)。不居山背沖處。不居百川口處。  大山之下,無正沖山口,「尾正對山口,大水來沖走」。忌前高後低、交寬後窄,要正向。

忌大河彎的凸處。忌窮山惡水。忌死胡同形,忌挾兩馬路、兩樓之間的狹道、中間,忌周圍有高樓相圍。
  門前宜忌  忌尖角對房,風水最忌尖角,因為易造成傷害;門前忌反弓形,宜環抱形,因反弓形的道路易散氣,風刀霜劍嚴相逼。忌對沖馬路。忌阻擋,包括大樹、樓房,因為擋住了陽光和生氣。忌指弓形的河、割腰路,這會讓人感到如臨一把彎刀,忌直對高大、尖頂物。忌輻射、放射、電線塔、玻璃反光樓。忌居狹絕,如兩山之間、兩樓之間,這即所謂的「天斬煞」,除心理壓力外,也對氣場不利。忌死氣地如斷崖處、死胡同處、四周高樓、四周高山、「T」字路盡頭、「Y」形路。忌三路對沖,否則有拑挾感。忌斜坡煞氣。  宜有較寬的明堂,包括小公園、小花園。宜前低後高。門外放一對獅子,可以鎮宅化煞。  不要選擇狹谷間。不選地下水出口處,湖河出口處。避周圍或地下有放射磁場、電波。不在山坡處蓋層。  樓盤(小區):「樓盤宜以樓構成大環抱中若干小環抱,大門忌在西北。45、一家一戶怎樣看風水?居家的三要素是:門、床、灶。

  氣口,門窗,位東最好,迎朝陽「紫氣東來」。門前應有和緩的門道,門前應是和緩開闊的明堂。大門宜坐北向南,大門看東南(青龍門)。室內要聚氣,避免通道直衝。

  卧床要放在穴眼,就是卧室的中央,這是氣原的中心,生氣最旺,對人也最好,卧室方位最好設在生氣位。

  廁、廚門不宜直衝卧室。忌煙囪對床。

  避虛邪賊風,就是指要避從縫進來的風。

  住宅中心(宅眼,又叫太極)不可設廚、廁、主房,卧室、書房要放在向陽處,空氣好的地方。

  人少屋大易得抑鬱症,屋的體積要適中。

  鏡子不對床頭。

  陽台是採光聚氣、美化之處,不可堆亂物,是外明堂,是氣口,應美化放花盤。

  客廳是內明堂,一定要寬暢明亮,因為這是一家人團聚之地,內明堂好,有利於一家人的溝通,也有利於跟親友的交際,不可不重視。

  選出樓挑房

  忌風太大,忌位於兩樓之間的狹道。

  忌前樓遮擋陽光,陰氣太重。

  忌對道路直衝,氣流超過血流,人有如居虎口之感,穿堂風會使居者心裡難以承受。

  忌選出獨高樓,高樓凌空,陰陽不協調,要選左右有樓的。

  樓形方正,前圓後方符合天圓地方,方正樓為首選,圓為動,方為靜,動靜相兼,陰陽平衡。

  室內宜忌

  大門務求厚實,門框不可扭曲;大門的顏色不宜用黑色或者深藍色,這會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

  客廳要窗明几淨,不宜擺放過多傢具,客廳的顏色不宜過於陰暗,一般天花板色澤比地板淺,以示「天清地濁」之意。

  卧室宜小不宜過大,故宮裡的「養心齋」兩側原來是雍正皇帝的卧室,也只有十多平方米,並不是皇帝住不起大的卧室,而是這樣的設置更有利於「養氣」,更利於保健身體。

  人睡眠的最佳方向是頭朝北腳朝南,因此卧床也要考慮地磁場的關係,同是床位不沖對衛生間,剛好對著大門也是不太好的。這些都是傳統風水學的觀念,也不是那麼一成不變,可以依據現在的情況做一些調整。

  書房則以寧靜為要;餐廳總取溫馨和諧之旨;洗手間被看作一宅之地戶,總以透氣暢通為佳。

  綠化種樹

  棕櫚:吉祥樹。

  橘樹:吉祥樹,取「橘」與「吉」諧音,而且橘樹葉子開闊濃綠,意味著生機盎然。

竹:竹也是吉祥植物,竹子綠葉常青,傲霜雪而不調,中空有節等等特徵都被比喻成美德。蘇東坡曾經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慨嘆。

  槐:綠意,也有祝福事業的意思,據說古代皇帝辦公室門口的左右兩邊是種植槐樹的,那也是肅立著三公九卿開會議事的位置。

  椿:孝樹。

  松柏:壽樹。與竹、梅合稱「歲寒三友」,都是吉祥和品德高尚的象徵。

  風水與心理健康

  建宅忌在墓地,住戶心感墓地陰氣太重。選樓忌對沖馬路,住戶心裡有如刀劍相逼之感。選樓忌反弓路旁,有彎弓壓腰之感。選出室忌選兩側樓高的狹地,日久心裡有卑微之感。選出宅忌前有高樓,否則居者易有壓抑感。忌有尖高物、尖角建築。廣告牌往往是一個城市的形象,應該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形象,應充滿正氣,如果到處矗立著搔首弄姿的美女會有傷風化。

  風水與生理健康

  選址要避開高壓電,以防輻射、電磁場侵害。避開排水河臭氣污染。避開河弓處。避開山谷土斷崖處。

46、風水學合理內核的啟示學合理內核的啟示

  陽宅風水的合理內核在於擇氣場

  現代化城市的住宅,大部分是單元樓房,其主房(卧室)、廚房、門都不能由自己選擇,比較現實的是選擇及變換卧床及寫字檯、辦公桌的方位,以求得室內小氣場內自己的最佳位置。一間房子里,各個方位的氣場肯定是有差別的,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的哲學觀點,天地是相應的,地上的每一個方位和天空的某一方位相關,也和天空(宇宙)的某一星體相系。天空中的萬千繁星,發放的「氣」是不同的,因此,地上各個方向接受的「氣」必然有所區別,這就是室內選氣場的理論淵源。

  室內氣場面的差異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一棵大樹不同的方位所結的果子都有明顯差異,一間屋內不同的方位居住的人受氣場的影響也必然不同,時間長了必然會反映出來。安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的一天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有的人在某一個方位上住,總是多病,換一個方位,病就少多了,其中可能是由於氣場的作用。

  (一)生氣死氣場的合理安排

  生氣的方位應安排在人經常活動的地方,如床、辦公桌、寫字桌、飯桌等,死氣的方位應安置人不常用的東西。

  (二)人體臟氣與氣場的相應

  根據洛書和後天八卦方位與人體臟氣相應的原理,再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測出最適合自己的方位,如心氣不足擇南方,肝氣不足以東方最宜,腎氣不足擇北方,肺氣不足擇西方等。

  樓房單元應以窗子為氣口,床位和寫字檯應隨之而變。一個卧室內,如果要安幾個人的床位,那麼氣不好的位置安排有克氣的人去住則無妨。

  建宅風水啟示

  宅屋和宇宙相比是一個小氣場,因此設計的總原則是聚氣,即要設法聚氣、蓄氣、攏氣,使宅屋氣場充足,對今後居住在裡面的人來說實為百年大計。

  無論建城、建村或建樓宅,風水取捨的總原則都是圍繞著是聚氣還是散氣而定的。聚氣為吉,散氣為忌。具體是宜合不宜分,宜曲不宜直,宜凸不宜凹。

  (一)合抱聚氣,分開散氣

  環抱聚氣、蓄氣、擾氣是建築風水的重要原則。無論是村落的選擇,還是城市的建築、高樓、屋宅、商店的鋪面的設計,皆應以此為原則。中國村落的選擇幾乎都是以傳統風水原則——「山環水抱」為要旨的。山環的目的在於避風,風散氣,避風即可聚氣。

  尤其以西北面環山,擋住西北風,東南向陽抱水或面臨內彎湖最為大吉,中國江南一帶的農村,大多是這樣選擇的,顯示了中國的傳統風水在村落選址中的應用。祖祖輩輩生活在氣場足的環境里,受益著宇宙強氣場陶冶的大腦,智力發育良好,中國江南一帶自古人才輩出,大概與風水好,氣場足有一定關係吧!

  城市建築從長遠規劃也應設計為坐北向南的環抱結構的,這樣既有利於聚氣,又擋住了西北塵風。樓與樓之間的結構、一棟樓的形狀設計,同樣不例外,也應講究一點風水,現在的樓棟大部分是並排的,環抱的不多,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應該盡量設計為環抱的。一個個小規模的高樓大夏環抱單元,組成一個大規模的環抱城市,有了充足的強氣場,天長日久,應該是對居者的身心健康有益的。

一棟住宅,無論建在農村或城市,都應以合抱結構為佳,從現實來看,不可能都有環山抱水的條件,那麼最起碼應盡量選擇坐北向南,若還做不到,至少屋前面不能有高物擋住陽光或遮蔽生氣,並且也盡量避免前方直衝而來的「煞氣」。

  商業鋪面的風水尤其重要,鋪面前窄里寬利於聚氣為吉,反之前寬里窄為散氣不祥。因為,前者屬聚氣型結構,愈往裡走氣愈足,顧客在裡邊感覺良好,願意多轉一會兒,生意自然好;後者,屬散氣結構,愈往裡走氣感愈差,顧客待不住,生意就會受到影響,台港澳地區就很講究鋪面風水。

  (二)曲則生氣,直則煞氣

  無論是村落、城鎮的大環境,還是住宅、鋪面的小環境都喜生氣,忌「煞氣」。總的原則是「曲則生氣,直則煞氣」。曲則生氣是因為曲為若干個小環抱組成,利於蓄氣、聚氣,而筆直則非但不利於聚氣而且破氣,為風水大忌。如一個村落或城鎮前面的河流呈彎曲狀多吉,因為利於聚氣、蓄氣;反之,筆直衝來最為破氣,風水謂之「煞氣」,為凶。因此,修運河只宜彎曲而過,不宜直衝城門。

  進來的水宜曲折,出去的水同樣的也要求曲折,不但村落、城鎮的河「宜曲折如生蛇樣」、「水不宜直流」,而且院宅排水也忌穿堂直出。即主張河渠宜以「之」字形曲折出入。

  另外,從山谷直吹過來的風,應忌忌避,辦法是改門朝向及置一屏牆阻擋。

  住宅和鋪面同樣如此,如果門前的街道巷直衝瀉下,則為「煞氣」,為風水大忌,解決的辦法是在門前豎起一物如石碑或種植一樹或置一牆以抵擋「煞氣」。如在正對「煞氣」的地方置一「泰山石敢當」,或者將對沖之門改為斜開。

  住宅內,風水習慣還認為兩家門不宜對沖,為了達到協調關係,則列一屏風以擋沖氣。另外,一個建築結構門也忌直線相對,風水強調用曲幽門以避直門相對的「煞氣」。

  (三)高凸則活氣,低凹則死氣

  風水學強調凸形,尤其高凸形氣運流通,故為活氣;凹形,尤其低凹之處氣不流通,故為死氣。故風水學認為建築最忌建於死角、死巷及低凹之處,這些地方氣的質量不好,久住對健康不利。

  一般而言,向南凸出的建築,必然受氣最強,得陽氣最充足,對人的健康有利,尤其對心臟最好。因為按照洛書原理及後天八卦理論,人的心臟與南方離日相應,故對心陽虛者最為適宜。反之,南方陷凹的建築,陰氣太重陽氣不足,對陽虛之體,尤其是心陽不足的人則不適宜。

  向東方凸出的建築,得東方之氣最足,東方在人體應肝,故對肝最有益。反之,如東方陷凹,則對肝氣不足的人不利。

  總之,無論大環境或小環境最忌死角、死巷,因為這些部位的氣是死氣,不宜建築村鎮、屋宅。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風水有其合理的內核,對中國的古代建築產生了很大影響,風水學中的許多觀點和現代科學相暗合,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研究風水對建築、考古、地質、農牧業、養生……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對風水學的總體評價與批判

  風水學在現代可以用於找水源、考古發掘古墓等,還是有其用武之地的。總體來說,風水中的合理內核,確定對中國的建築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是應該繼承的。但對風水中的糟粕,尤其是封建迷信的東西必須堅決拋棄,現在是提倡科學的時代,堅決反對愚昧無知。講風水知識,就是為了防止愚昧。

  今天我們研究風水,應該是變選擇風水為保護風水、改造風水,為保護環境作出貢獻。

47、《易經》變易觀與兵法智慧人們都以為《孫子兵法》是我國兵書之祖,其實錯了,《》才是我國的兵書之祖。成書於三千年前的《易經》是我國第一部軍事史書,記載了我國古代的戰爭情況,總結了我國古代戰爭的經驗,《易經》堪稱我國兵書之祖。

  《易經》是兵書之祖

  《四庫全書》把《易經》兵法提出了一個明星的位置,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經》以為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就是說,《易經》兵法在《易經》與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大家知道,《易經》的時代背景是從黃帝大戰蚩尤到戰國時期的結束,歷時數千年,經歷了萬千場大大小小的戰爭,包括正義和非正義的,造就了一批批軍事家,也成就了《易經》兵略的總結。所以,《易經》的軍事思想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對古代戰爭實踐的總結。

  《易經》是我國古代軍事戰爭的珍貴文獻,其卦爻辭文字記載了那個時代一些重大的戰爭,比如記載了黃帝和蚩尤在黃帝大平原上的血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易經·坤》),又如商周滅夏桀的鳴條之戰:「利用行師,征邑國」(《易經·謙》),「長於帥師,弟子輿屍,貞凶」(《易經·師》),還記載了商代武丁征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易經·既濟》)。其所記載的大量古代戰爭充分反映了《易經》軍事思想紮根於中國社會實踐及戰爭實踐,這些都是《易經》兵法產生的土壤,也說明了之所以稱《易經》是「中國兵法之祖」,是有其歷史條件的。

  《易經》的兵法思想

  (一)宏觀的政治謀略

  《易經》的整體觀思想決定了《易經》兵法的宏觀謀略。《易經》強調治國與治軍的關係及戰略與戰術的聯繫。認為治軍先治國,有了良好的治國政略,才能有正確的治軍方針。戰略正確,戰術才能顯威力。尤其在用人方面,《易經》強調「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易經·師》)。國家不用小人,治理好了,軍隊才能威震四方。具體事例如:「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易經·未濟》)

  《易經》指出出師征戰要注意政策,獎懲分明;還要居安思危,防患反叛,清除異己,作好備戰,軍隊才能保家衛國。如:「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易經·離》)「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經·繫辭》)

以上略舉一二,足見《易經》在政治謀略方面流行宏觀上、戰略上的把握,這也是《易經》兵法思想最傑出的部分,堪稱兵家謀略之聖。

  (二)靈活應變的兵法思想

  善變是《易經》活的靈魂,反映在兵法也不例外。《易經》有一句名言:「一闔一辟謂之變」(《易經·繫辭》)。所謂闔與辟,就是陰與陽,動與靜,攻與守,進與退,虛與實……兵家的善變盡在其中。比如乾卦的「潛、在、躍、飛、亢、悔」六個過程就反映了《易經》講變是要隨「時」而變,就是因時、因地、因人而變,總之善變才能出奇制勝。

  《易經》善變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孫子兵法》提出「通於九變」、「兵無常勢」,即指出兵家無常識,善變勿拘泥。

  (三)主動、主攻的兵法思想

  前面,我講了善變是《易經》活的靈魂,那麼主動則是整部《易經》的主導思想。《易經》從來都強調自強不息、生生不息的思想,決定了《易經》的兵略思想從來都是偏重於動、攻、戰的。《易經·坤》的「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即以浴血奮戰反映了主動、主攻、主戰的積極的戰略、戰術思想,這一思想在《易經》卦爻辭中得到充分體現,也展現了《易經》大無畏的精神,如「履虎尾,愬愬終吉」(《易經·履》),意思是即使踩著老虎尾巴也照樣前進不誤。

  《易經》主動、主攻、先發制人的兵法又對後世同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孫子兵法》的謀攻篇、《吳子》兵法的「急擊勿疑」都是主攻思想的發展,後世毛澤東的運動戰,變被動為主動,就是以動取勝的典範。

  (四)不易擅守的兵法應用

  《易經》的「變易」主旨雖然主要突出了變化、運動對兵家的重要意義,但同時《易經》也注重靜,即不易的一面。動與靜反映在兵家,就是攻與守。《易經》的坤卦、遁卦和屯卦都含有有藏、隱、積之意,這其實就是守之意。守是一種權宜之計,在不利的時候就應退守。如:「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易經·復》)意思是情況不利時,就應停止出征,如繼續行師,則必有大敗,乃至十年也難以復征。總之,後發制人,常常是兵家的權宜之計,守與攻是辯證關係,正如《易經》所說:「進退,利武人之貞。」

  《老子》在「守」方面應用最傑出,《老子》是一部傑出的兵書,內在豐富的兵家權謀,老子尤其擅長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柔克剛,如「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老子·六十九章》)就是說,用兵之道,寧願退守一尺,也不可盲進一寸。《孫子兵法》也說「不可勝者,寧也;可勝者,攻也。」同樣強調善守與謀攻的辯證關係。

  (五)虛實陰陽兵法的神奇應用

  《易經》陰陽包括剛柔、虛實、奇正等,古代主要是在兵陣中有神奇應用。具體如以陰陽對壘、虛實隱晦、剛柔相配、水火互濟原理對立統一構成的八卦兵陣,堪稱防守一絕。

  諸葛亮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徵,他擅長《易經》。是把《易經》應用於兵法及治國的傑出典範,他的八卦陣就是對《易經》八卦最精彩的應用。後世兵書《三十六計》也強調對立統一規律在用兵權謀中的優勢。如說:「損陰以益陽」、「損剛益柔」,就是促使敵方強的部分向弱轉化,最後耗盡的策略。

  (六)《易經》心理戰樣在兵家的奇用

  《易經》是一部包含著社會百科的著作,其中占卜心理學尤其放射著異彩,被兵家吸收後,在軍事心理戰術的應用方面貢獻突出。如「履虎尾,愬愬終吉」(《易經·履》),即使踩了老虎尾巴,只要臨危不懼,最終可以逢凶化吉。又如「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易經·同人》),就是說,只要能蔑視困難,縱使處於劣勢也能轉敗為勝、轉危為安。又如「需於沙,小有言,終吉」(《易經·需》),意即處於惡劣的環境,即使聽到非議,只要處變不驚,終有化險為夷的可能。兵家虛虛實實的疑兵策略更是《易經》陰陽虛實理論的神用,如《三十六計》說:「虛者虛之,疑中生疑。」(《三十六計·空城計》)三國時候諸葛亮的空城計就是以假亂真,起到攻破敵人心理防範堡壘的妙用。後世兵家最常用的疑兵計,也是《易經》陰陽虛實理論在兵略心理學上的神用。

總之,《易經》變易觀在兵法上的應用豐富多彩,不勝枚舉。

  (七)《易經》中還有大量戰術及嚴明軍紀記載

  如「師左次,無咎」(《易經·師》)是說臨戰軍隊布陣時,要高地在右後方,低地在左前方,這樣才有利於進攻和防守。又如「師出以律,否臧凶」(《易經·師》),就是說軍隊出征要有嚴格的紀律,否則凶。再如「乘其墉,弗克攻,吉」(《易經·同人》),就是指出已登到敵人城牆的先鋒部隊,如果發現有敵人還在戰鬥,那就要乘勝攻打,千萬不能停下,不能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易經》還記載要論功行賞,如「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易經·師》)

  可見,《易經》在戰略和戰術方面都有重要記載,予後世以深刻的啟示。

48、《易經》剛柔觀與文學藝術智《》人文觀對我國文學藝術的深刻影響  《易經》是一部偉大的社會學巨著,其社會觀十分強烈,主張積極的社會實踐,為中國文學藝術的社會觀點奠定了基礎。  《易經》的人文觀立足於社會  《易經》重視人文,並首次提出「人文」及「文明」二詞。如:「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經·賁》)。可見,三千年前的《易經》就已指出人文是實現社會文明,提高社會文化素質的前提。只有觀察人文,以人為本,文學藝術才有社會性,也才有生命力。  其實,每一部傑出的文學巨著都有她的社會背景,都是社會的產物。司馬遷的一句名言證實了這一真理:「昔西伯拘羑里,演《易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泰,《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作也。」(《史記·太始公自序》)  《易經》十分重視仁義道德,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易經》強調「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經·繫辭》)。《易經》之所以被儒家奉為六經之首,就是因為它有極強的社會觀,對中國的道德風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反映在文學上形成了中國文學作品的獨特氣度。中國歷史上許多以忠孝仁義為核心題材的著作,大多有較強的感染力,如《三國演義》、《水滸》、《楊家將》等。  福音大師提示  忠孝仁義道德像一條紅線貫穿於中國文學的首尾,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歷代的著名小說無不滲透了這一特點,其影響之深遠是古代任何一種道德所不能比擬的。即使博大的佛學進入中國後,也不得不納入儒家的孝道,改變六親皆棄的初規,否則它也是不可能在中國的忠孝土壤上紮根的。  《易經》的人文觀有濃郁的人情味兒  《易經》的人文觀突出的是人和與人相關的社會及家庭。關於社會觀,我在前面已經談了,現在我想講講人情味兒這個問題。  文學作品是寫人的,人生活在社會之中,人和社會關每的核心是人與人的關係,所以人情味兒是最主要的,有沒有人情味兒,是有沒有社會性的前提。所以一切文學作品都不應該脫離人情味兒,正如《易經》所言:「聖人之情見乎辭」(《易經·繫辭》)。有沒有人情味兒是一部作品成敗的關鍵,人情味兒濃的作品栩栩如生,缺乏人情味兒的作品蒼白無力。  那麼,究竟為什麼是人情味兒?就是反映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學問。《易經》就是一部傑出的情感文學,包括各種情感,這在許多卦辭中都體現出來,而且《易經》最重視的是家庭情誼,甚至高於君臣關係,如:「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易經·序卦》)。這對中國文學極為重視的家庭人情開了先河。  《易經》、《詩經》所開創的情感文學奠定了文學的社會基礎,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紅樓夢》中的家庭人倫情,《三國演義》中的君臣情,《西遊記》中的師徒情,《水滸》中的江湖情,《西湖記》中的愛情,《聊齋》中的人狐情……  《易經》的人文憂患意識對文學的深遠影響  憂患意識是《易經》的重要人文精神。《易經》說:「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就是強調民族憂患意識。  《易經》曰:「吉凶與民同患」(《易經·繫辭》),這是《易經》最偉大的人文精神,是指與民同禍福之意,而是民同禍福的核心思想就是憂國憂民,如《易經》曰:「明於憂患於故」(《易經·繫辭》)。  這就是《易經》偉大的憂患意識,這種人文精神廣泛滲透到了中國的文學領域之中,包括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戲曲……足見其影響之大。  福音大師提示  憂患文學能喚起人們的覺醒,鼓舞人們的鬥志,所以憂患文學像戰鬥中的號角一樣,在中國的歷史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國家和民族危難時,最具有號召力,如梁啟起的《少年中國說》,孫中山的《天下大公》,毛澤東的《將革命進行到底》,劉邦的《大風歌》,文天祥的《正氣歌》……  《易經》開啟了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美學  文藝包括文學、藝術兩大類。  《易經》對我國古典文學美學有著深刻的影響。《易經》是中國美學的先驅,《易經》美學原理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美學的基礎。其陽剛陰柔、氣韻及神韻,開啟了中國文學美學的風格,對中國文學美學產生了特殊的、重大的影響。  《易經》對文學陽剛陰柔的影響  《易經》陽剛陰柔開創了中國文學藝術陽剛之健和陰柔之美的先河。我們知道《易經》陰陽剛柔原理滲透於整個中國文化,因此,勢必影響到中國文學藝術。中國文學的美,無形中被《易經》陽剛陰柔之美潛移默化了。  從《易經》卦爻陰陽到《易經》彖象陰陽,再到文學藝術的美學陰陽,幾千年來,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藝術提煉演化過程。《易經》陽剛陰柔之美,奠定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美學基礎,並鑄就了東方文學藝術的獨特風格。  福音大師提示  陽剛之美為壯美,陰柔之美為優美。其中,壯美以健為旨要,包括大壯之美、剛健之美及悲壯之美;而柔美則以柔為要義,包括柔和之美、優雅之美及溫順之美。中國許多古典文學都反映了這一特色,如《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和劉備、周瑜和諸葛亮、曹操和劉備;

  《西遊記》中孫悟空和唐僧;《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與薛寶釵、尤三姐與尤二姐、王熙鳳與秦可卿……都是剛柔不同的人。
  文學中,以柔克剛的情節刻畫也不少,如《史記·項羽本紀》中著名的鴻門宴一節,劉邦向殺氣騰騰的項羽聲淚俱下地辯訴自己先入關中的苦衷,終於使項羽取消了殺念,從而轉危為安。

可見,《易經》陰陽剛柔原理滲透於文學藝術後,對中國文學藝術的獨特風格起到了特殊重大的影響。
  《易經》對文學氣韻的滲透  韻,美出。氣韻,指美在氣中。《易經》的氣,指陰陽之氣,是一種畜牧業易著的和交易著的物質形態。在文學中借用的是《易經》的剛柔氣質,正如《易經》所說:「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易經·咸卦》)。  文學藝術吸取了《易經》的剛柔氣質,發展為氣韻美學。所謂氣韻指氣的韻味,包括剛柔氣質及清濁韻味。從剛柔氣質向濁氣質的衍化,反映了文學氣韻美學由哲學之氣演變為哲學的過程。  氣之清濁韻味在中國文學藝術閃爍著奇特的光彩:如古典文學著作《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妙玉、柳湘蓮飄逸瀟洒,皆屬輕靈氣韻;而賈政、賈貴妃、賈母則沉穩渾厚,均為濃厚氣韻。此外,《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周瑜,《水滸》一百零八條好漢中的林沖、柴進、燕青等皆屬清靈氣韻;反之,《西遊記》中的沙和尚,《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水滸》中的宋江、魯智深、晁蓋等均為渾厚氣韻。  文學中的清濁氣韻還經常表現為清中見濁、濁中見清以及清濁融一的氣韻。如《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洒脫而敦厚,於雄渾之中透著輕靈,是清濁融一的典範。《紅樓夢》中的薛寶釵沉穩之中見飄逸,氣度豁達,也為清濁融一的典型。《西遊記》中的唐僧端莊渾厚、氣宇非凡,豬八戒於憨笨之中見渾厚,同樣為清濁融一的典範。  當然,中國古典文學中關於清濁的含義,除清純、渾厚之外,還有清輕與穢濁之分,從而也有清中見濁和濁中寓清的藝術手法。《紅樓夢》中曹雪芹筆下貌似清貴高雅的賈府,內里卻散發出一股股污濁的臭氣,正如賈府中老僕人焦大所揭露的「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而以愛欲為中心展開的《金瓶梅》,乍看色情露骨,實則淋漓盡致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骯髒與醜惡,具有較高的社會現實意義和文學藝術價值,因此《金瓶梅》是濁中見清傑作,遺憾的是文中對色情污濁的描寫過分露骨,以至於不能登大雅之堂。  《易經》神韻對文學藝術的滲透  《易經》的神指什麼?《易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易經·繫辭》)。神韻的重要含義在於要有靈性,靈性是《易經》的精髓,是《易經》活的靈魂,也是文學活的靈魂。  靈性,指仙逸,文章的描寫和人物的刻畫都要有靈性。人為萬物之靈,人物刻畫是否能栩栩栩如生,關鍵在於是否有靈性,靈性是神韻的核心。於創作而言,靈性神韻指超凡脫俗的創作。《西遊記》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有超凡的意境和脫俗的人物刻畫,如孫悟空是書中最有靈性的人物。  一部作品、一個人物的成敗,關鍵就在於是否超凡脫俗,這是判斷是否有靈性神韻的尺度。《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刻畫就屬於靈性神韻的尺度。《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刻畫就屬於靈性神韻的典範,不似神仙,勝似神仙,實在是靈性神韻的傑出之作。  《易經》虛實哲理在文學藝術中的融二為一  虛實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虛實是《易經》的重要哲理,和陰陽、剛柔一樣對文學藝術有著深刻的影響。  虛實,在文學中指虛擬實指。文藝小說當然不是歷史事實,但必須落實於社會現實。如果超越社會現實,脫離人間煙火的虛擬,則只能是虛假,是不會有價值的。《西遊記》是虛擬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它之所以偉大,是因為雖然採用的是神話小說的形式,但卻飽含現實生活的氣息。書中愛憎分明,疾惡如仇,所寫雖為神魔,卻有現實化之感。尤其通過創造孫悟空這個形象,寄託了人民憎恨邪惡、降魔除暴的強烈願望,同時也反映了人民敢於面對現實,敢於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百折不撓的精神。主角孫悟空雖是神靈人物,卻比凡人還血肉豐滿,活靈活現,真可謂虛擬實指的人物刻畫典範。  《三國演義》則是通過巧妙的虛實手法完成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如書中大量情節純屬虛構,包括著名的桃園結義、諸葛亮舌戰群儒、關羽秉燭達旦……尤其貂蟬離間董卓、呂布的美人計更事無可證。惟其如此,才充分體現了《三國演義》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高度。正如清·毛宗崗所說:「《三國》一書,有近山濃抹,遠樹輕描之妙。畫家之法,于山與樹之近者,則濃之重之;于山與樹之遠者,則輕之淡之。不然,林麓迢疊,豈能於尺幅之中一一而詳繪之乎」(清·毛宗崗《續三國志法》)。  文學中,虛實的另一個含義是虛實融二為一,韻在濃淡。  《紅樓夢》中賈寶術夢覽金陵十二釵冊本,作為全書最大的虛筆,以後展開的全部重要情節都是這一虛筆的實景。而《紅樓夢》中的每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章節,又金有其虛實融二為一、濃淡相參的美韻。可以說,《紅樓夢》一書在虛實濃淡的處理上堪稱一絕,如第十八回賈元春歸省慶元宵中,尤氏、鳳姐等上來等上來啟道:「筵宴齊備,請貴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寶玉導引,遂同諸人步至園門前。早見燈光火樹之中,諸般羅列非常。進園來,先從「有鳳來儀」、「紅香綠玉」、「杏簾在望」、「蘅芷清芬」等處,登樓步閣,涉水緣山,百般眺覽徘徊,一處處鋪陳不一,一樁樁步綴新奇。賈妃極加獎贊,又嘆:「以後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著實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賈貴妃省親的奢華場面。  福音大師提示  《紅樓夢》中以夢寫醒,其虛實手法全在寤寐之中,所寫的各種夢是虛的,卻又是以醒為前提的。其借夢寫醒、醒在夢中,夢夢醒醒,使虛虛實實、似虛非虛的寫作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易經》動靜觀對文學藝術的影響  陽動陰靜是《易經》的動靜觀,這本是哲學理念,但也滲透進了中國的文學藝術之中,使中國的文學藝術更加生動活潑,正如《易經》所說:「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易經·繫辭》)。  剛柔、動靜、虛實是陰陽的三大範疇,其中剛柔乃陰陽之質,虛實乃剛柔之體,動靜為陰陽之勢。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影響甚大。  陰陽動靜,貴在勢態。陰陽動靜不僅於舞蹈美學有獨特意義,在文學中應用也很廣。陰主靜、陽主動,靜則生陰、動則生陽,陰陽動靜在文學上的應用,貴在勢態。  何謂勢態?就是動靜欲動、似動非動之感。  勢,即動靜的趨勢,靜中有動,動中寓靜,這是一種自然趨勢,如山澗溪流的趨緩皆自然之勢。文章的動靜勢態也是自然趨勢,寫文章如能把握好這一動靜的自然勢態,就會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如描寫一幅池塘畫面,遠處在山林,池水不是流動的,要畫出池水的生氣,就必須點綴漣漪,否則就是死水一塘,這就是靜中要有動之靜;一幅天空的畫面,要使天有動感,就必須在雲彩的動態上下工夫;一尊雕像,人體是靜態的,要使之栩栩如生,關鍵在眼神;人物肖像要有活靈活現之感,也妙在最後的占睛。  寫文章也一樣,有不少傑作是靜中有動、似靜非靜的傑作,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堪稱是靜中有動的絕詞。「紅藕香殘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其中,樓宇是靜的,月滿則是靜中之動;花是靜的,流水又是動的;人是靜的,「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則又是靜中之動。  同樣,寫動態也必須動中有靜、似動非動,即動靜相間,才能神似。如果紹翁的《遊園不值》,就是動中有靜的傑詞。「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也牆來。」其中,「滿園春色」是動,「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動中之動,而「牆」與「關」則是動中之靜,此動中一靜,真絕也。如此詩無「牆」及「關」這兩個靜詞,但寫滿園春色,則絕無此意境,這就是似動似靜中的神似的藝術魅力。  諸此種種,不勝枚舉,都說明《易經》陰陽、動靜、剛柔、虛實在文學藝術中滲透。  《易經》剛柔觀與藝術智慧  《易經》的剛柔觀  《易經》的剛柔指陽剛陰柔。剛柔是陰陽的具體化,是《易經》陰陽的重要內容。《易經》說:「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易經·繫辭》),剛柔相濟是《易經》陰陽理論的重要內容,標誌著陰陽的進一步和諧。剛柔相濟在我國諸種藝術中都有很好的應用,如書法藝術、體育藝術、文學藝術、文學藝術、繪畫藝術、舞蹈藝術、音樂藝術……無法滲透著傳統的陽剛陰柔之美。也就是說,古典的藝術之美脫胎於《易經》,現代的藝術之美了應借鑒《易經》的陽剛陰柔之美。  福音大師提示  藝術來自實踐,藝術是美的提煉。中國古典藝術是以哲學為內涵的,中國古典藝術雖然承接著八方來風,但脫胎於《易經》的陽剛陰柔之美使中國古典藝術千百年來鑄煉出東方藝術美的神韻,閃爍著東方古典藝術美的獨特魅力。  中國古典藝術與陽剛陰柔之美  (一)中國美術、繪畫和雕塑藝術與陽剛陰柔  中國美術汲取了《易經》的陽剛陰柔原理,這就為中國美學賦予了獨特的魅力。  陽剛陰柔之美是壯美和柔美的融韻。陽剛之美即壯美,陰柔之美即柔美,美術藝術的最高意境是壯美和柔美的融合。無論是原始社會畏敬的龍鳳畫,還是先秦時期威武的兵戰畫、秦代雄偉的磚瓦畫、漢代優美的錦帛圖案畫、魏晉南北朝時期莊嚴的壁畫和石崖畫像、歷代輝煌的宗教畫、五代燦爛的山水花鳥畫、宋元時期瑰麗的人物畫、明清時期典雅的人物畫和近代斑斕的新人物畫,無不反映了陽剛陰柔的特色,都是陽剛壯美和陰柔順美的融一。這其中,又多以陽剛壯美的國畫特色。  陽剛陰柔之美包含著陰陽、虛實、濃淡的意境。陽實則濃,陰虛則淡。其中,疏密濃淡又來自隱顯虛實,隱顯虛實又根源於《易經》的太極陰陽。顯者為陽,隱者為陰,虛為陽之表,實為陰之里。虛則輕描,實則重寫,於是虛實濃淡之美便蔚然於畫家筆下。可見,一幅畫的意境和《易經》有著多麼密切的關係。  陽剛陰柔融會著動靜相生的神韻。《易經》說:「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易經·繫辭》)動靜相生,妙在陰陽,陽動陰靜,動靜之美,根於陰陽。一幅高意境的畫,要動靜相兼才能寓有生機,這生機全在陰陽的融二為一。  《易經》告訴我們陰陽是互根的。比如一幅山水畫中,山是陽是氣,水是陰是血,與人的生命一樣,要有精氣神,這幅畫才栩栩如生。而似靜非靜、動在靜中靜手法的神韻。當然,如能體現動中有靜、靜中寓動,動靜互根,整幅畫才能靈氣頓生。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所畫鬧市集鎮,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卻又有一條大河穿過,真是動中有靜的傑作,充滿著既有繁華之動,又不失優雅之靜的美感。  (二)中國古典音樂舞蹈藝術與陽剛陰柔  中國古典音樂的韻律本於《易經》陰陽。《易經》的陰陽原理深刻地滲入了音樂藝術之中。中國的古典音樂本身就是陰陽地協調的樂律,如角、徵二音象徵木、火、為陽強之音;宮、羽二音象徵水、土,是陰柔之律;而商音是金音,為陰陽平和之樂。  貝多芬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音樂最動人心弦的東西,莫過於它那種包乾拓坤的氣魄」。這就是說,貝多芬作為一個外國人,也知道中國音樂之美意的陰陽。  中國古典音樂的美感在於剛柔相濟。陰陽美感的最高境界在於陰陽和諧,其實也就是陽剛陰柔的和諧。剛柔相濟是中國傳統音樂樂律的重要特色,其特點是剛中有柔、柔中寓剛。如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就是典型的剛音和柔音的合拍,其中,「高山」高亢激昂,氣勢磅礴,猶如巍巍高山,「流水」則低吟慢唱,宛如潺潺流水。故種子期贊曰:「壯啊,曲意巍峨如泰山;美呵,樂情融融如江河。」又如,漢代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悲壯蒼涼,氣勢跌宕,那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的合拍,堪謂千古一絕。  舞蹈藝術同樣是陽剛陰柔的和諧,是陽剛陰柔的統一。龍飛鳳舞就是中國古典舞蹈陽剛陰柔的縮影,是中國古典舞蹈的最美意境。著名的敦煌舞蹈就是柔中寓剛的典範。  (三)中國書法藝術與《易經》陽剛陰柔  漢字本已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奇觀,書寫漢字的中國書法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奇葩,具有獨特的風韻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從甲骨文到現代文,從篆書到楷書,中國書法都走過了輝煌的歷程,但無論哪一種字體,無不和《易經》的剛柔陰陽動靜理論有著密切的關係。  《易經》剛柔與書法之風骨。《易經》剛柔理論滲透於書法之中,其特點是剛中寓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  剛中寓柔筆法:比喻字體如《易經》乾龍之剛健,剛健灑落,氣勢磅礴,彷彿栩栩如生的活龍躍然紙上。代表書法如書聖王羲之的草書即有「矯苦驚龍」之著稱。  柔中有剛筆法:取《易經》坤牝之柔韌,落筆柔中藏鋒,縱橫跌宕。所以都能行筆得當,造型如神,如先秦時期的篆書即是柔韌之中見剛勁的典範。  在行書中,剛柔得當最為傳神。我們看許多古代書法家,他們那一行行的秀字,其剛健婀娜、勃勃生機堪為一絕。唐朝書法家柳公權的書法剛健有骨,宋代蘇東坡的書法剛柔相濟而豐滿,柔中有剛,是以可見《易經》剛柔理論對古今書法的風骨滲透。  《易經》陰陽動靜與行書之差。在筆鋒上的陰陽觀,是以筆力的虛實動靜為體現的,即強調靜中寓動、動中求靜,尤其盡顯虛實並見、離合有間的絕妙。在草書中動和靜的體現最為巧妙,其虛實濃淡、明暗冷暖都襯托得惟妙惟肖。草書的重心就是一個太極陰陽:其虛衝突地區濃淡、輕重緩急盡見於太極陰陽之中,隱露著陰陽虛實的深意,飽含了書法與易法的妙合;其動靜相寓、虛實相間的運筆,都蘊含著《易經》剛柔互濟的風采。尤其中國的方塊字,一個字即是一個完美的形象單元,千姿百態,最富於動感。  (四)體育武丁與《易經》剛柔理論的妙合  中國的所有傳統武術修鍊,包括一切劍術、拳術、刀法、棍法、槍法……從華佗的五禽戲到少林、武當,各路武功無一不滲透著《易經》陰陽剛柔的原理。我們就以太極拳為代表講一下《易經》剛柔理論對它的影響。  陰陽相寓原理。太極拳雖千變萬化,但萬化必歸於一,所謂「一」,即太極陰陽合為一。合之為什麼為一?太極,圓是也。因此,太極拳的特點是圓的運動,當然,這個圓是動作之圓,更是氣運之圓。

動靜相兼原理。太極拳的魅力就於動靜相兼的結合,其寓意是動急則氣應,動緩則心緩,動中有靜,靜中寓動,從而達到外動內靜,形神合一的境界。正所謂內外一氣,動靜一原。總之,能做到意守丹田之靜,便是泰傾倒也不為之動,那麼功夫就到了。
  剛柔相濟原理。破極拳要達到愈練體愈輕,就要會應用《易經》剛柔相濟的原理,做到柔中有剛,剛中寓柔,這就是剛柔相濟。
推薦閱讀:

積極心理學(校園普及版)6
「滬港通」知識普及貼
為什麼施樂公司開發出的圖形界面,卻被蘋果和微軟發揚光大?
知識大普及!這才是中國畫!
陽宅論氣,八門九星訣,普及一下氣場分部

TAG:知識 | 易經 | 大師 | 知識普及 | 普及 | 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