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31集-第550集)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1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八十八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段看起:

  「自然二字,亦貫全段。乃因適得其中而自然如是。自然無為者,不因造作,自然安住於無為法中,此真無為。若因造作,則是有為矣。」這是解釋前面經文,「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都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日常生活以及修學無不是與自然無為相應。跟我們娑婆世界完全不相同,娑婆世界眾生無不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要涉及到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是有為,有為就有業。善念、善言、善行,這是善業,感得的果報是三善道,天、人、修羅;如果念頭不善,言語、行為不善,他感得的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出不了六道輪迴,在這裡面無不是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事實真相,佛在經論裡頭給我們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學佛的同學總要常常把它記在心上。回過頭再看看極樂世界,這兩個世界可以做一個比較,本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對兩個世界的比較說得最多、說得最清楚,真的明白、清楚了,我們就會有智慧的選擇。一定是選擇極樂世界修行證果,我們選擇阿彌陀佛為老師,往生到極樂世界做阿彌陀佛的弟子。極樂世界一切都是自然無為,生活與自然無為相應,學習也跟自然無為相應,所以他的成就那麼快。沒有一點點念頭去造作、去攀緣,沒有這個念頭,因緣自然就成就,自然提升,自然放下,自然證果。如果有造作,這就是有為。有為,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是真的。

  「虛空」,這是比喻,「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我們空中有微塵,空中有染污,為什麼?虛空也是自性變現的,十法界以內的沒有離開阿賴耶。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把八識中的第六識、第七識誤認為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今天講的心全是這個東西,第六的分別,第七的染污。什麼時候心如太虛?這個虛空不是十法界的虛空,十法界的虛空有染污,這是現在科學家都知道。但是自性的虛空裡頭沒有染污,為什麼?它已經轉識成智,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末那再不染污了,第六意識轉變成妙觀察智,它不分別了,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自自然然轉變成成所作智,成就諸佛菩薩之所作。諸佛菩薩所做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下化都非有為,那就是與這相應,上求下化自然無為,這個境界好。

  「虛空者,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自性清淨心確實如是。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第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他見到了。第二句話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用現在的話說,沒想到,自性本來不生不滅,本來清淨,從來沒有染污;「本自具足」。所以真的,佛講的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法從心想生」。法身菩薩他們一切的想、念都斷掉了,真正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這個時候自性本自具足全現前,所以妙在這個地方。現前的是什麼?第一個,無量的智慧,這個智慧能夠正確的明瞭,沒有錯誤,全宇宙萬事萬物。全知全能是一般宗教裡面對於上帝的讚歎,不是真的;在大乘佛教裡面,明心見性就是全知全能,是真的。全知全能不是佛菩薩專利的,而是什麼?一切眾生人人都有分。《華嚴經》上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佛法是平等的。

  天台大師講六種佛,就是六即佛,講得太好了。從理上講,理上就是從自性上說,從自性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叫理即佛。從理上講,一點也沒說錯。從事上講就有差別,事上講,我們現在叫名字即佛,有名無實,有佛的名字,不是真佛。為什麼?我們被染污了,我們迷了自性。迷了自性,但是自性沒有迷,是我們自己迷了;換句話說,真正的你自己是佛,這身是假的,不是真的。現前身跟心都是假的,阿賴耶在做主,是這麼回事情,有名無實。我們依照佛菩薩的教誨,好好去修。修是什麼?修正。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稱之為修行。這兩個字得搞清楚,它不是迷信。我們對於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想錯了,要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看錯了,也得把它修正過來;還有說錯了、做錯了。肯定的,你看錯、想錯了,決定你就做錯。做錯了的果報現出來,它也有果,就是十法界、六道。嚴重的錯誤就是六道輪迴,十法界是錯誤,不太嚴重,六道輪迴是嚴重的錯誤,三途是錯誤到極處,就是三惡道。

  佛教我們修正,依照什麼標準?絕對的標準是跟自性相應。佛說得好,我們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是圓滿的。我們今天看法、想法、做法跟它相違背,造出一個錯誤的境界。這個錯誤根本都沒有的,所以佛常常用夢來做比喻,夢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是個夢,十法界也是個夢,六道跟十法界合起來,六道是夢中之夢,六道醒過來了還有十法界,十法界再醒過來叫真的醒過來,十法界不見了。永嘉大師說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悟之後沒有了,夢醒了。醒了是什麼樣子?是一真法界。換句話說,我們讀的這個經裡面景觀就是醒過來的樣子,醒過來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密宗裡面講的密嚴世界。名稱不一樣,實際是一樣,並沒有差別,只是方法不一樣、門道不一樣,方向相同,結果、目標相同。明白這個道理,現在的宗派當中門戶之見,彼此不能相容,毫無意義,全造了惡業。我們讀《華嚴》,細細去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學的法門不一樣。五十三不代表數字,它是表法的意思,代表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門,方向是一致的,目的地是一個。所以不管哪個法門,都到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真話,不是假話,這是佛在《金剛經》上講的。

  「無立」,就是「一法不立」。為什麼?法法現成的,法法都自然無為,不需要你再立一法,你立一法就是頭上安頭,錯了。「淡安」,這些我們都要學習。佛教我們隨緣,隨緣才能夠自然無為,才能夠不受一塵,才能夠一法不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什麼都好,你行善,很好;你作惡,也好。六道,實在講是怎麼回事情?消業障的,你造這些善業,這個地方講得好,一法不立,你怎麼要造善業?善業怎麼辦?要消掉,到三善道消你的善業;造的惡業?到三惡道消你的惡業。換句話說,就是善惡業都不能造,造了都是麻煩事。佛菩薩造不造?不造;但是他也造,他那個造跟不造是畫等號的。為什麼?不管造善與不善,他不放在心上,心裡安然無為,他就不造業。他造的是淨業,沒有善惡,所以他沒有地方報。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要專心念,這也是在造業。這個造業,三善道沒有阿彌陀佛,三惡道也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在極樂世界。所以造這個業,他的果報在極樂世界,不一樣。我們要明瞭、要搞清楚,起心動念念念不離阿彌陀佛。這一本書,《大乘無量壽經科註》,就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護照,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前面我們讀得很多,逐漸逐漸我們現在明白了。

  正法,什麼叫正法?一門深入叫正法。你看那個正,中國這個正字,上面是一,下面是止,止於一就是正法。我同時學二門、三門,不是正法,你已經有偏有邪,不容易成就。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要你選一門,你一生不改變,叫正法。我選《古蘭經》,我一生不改變這個,我能不能成佛?告訴你,到最後的成就,果然成佛。到成佛,大家說怎麼你也來了,他也來了,不同宗教全來了,你說現在的宗教打架冤不冤枉!他為什麼打架?他沒懂,他如果真正懂了,佛法這裡沒有界限,一門,不管是哪一門,沒有說這個除外那個除外,沒有,門門都是第一。門門都是要一門,無論你修學哪一門,你都是一門,一門就得定,定就開智慧,一開智慧之後就平等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是本有的,自性裡頭德能第一個是講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但是心清淨,智慧才生出來,就現出來,心不清淨生的是煩惱。所以煩惱是變質的智慧,煩惱的體就是智慧。煩惱要不要斷?不能斷,煩惱斷了智慧就斷掉了。斷煩惱,斷煩惱是比喻,不是真斷,轉煩惱為菩提,是這個意思,你要把它轉變。轉變從哪裡轉?從心上轉,心是浮動的,心是急躁的,心裡有妄想雜念,這個心生煩惱;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這個心就生智慧,全在此地。功夫,如何讓心定下來、讓心靜下來,這叫功夫。

  佛教沒有迷信,佛教裡面講佛、講菩薩、講阿羅漢,多少年前我就講,跟大家說清楚,這是佛陀教育。我也要把它加兩個字進去,免得大家誤會,佛不是宗教,佛是教育,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有三個學位,學位的名稱,我們現在大學裡頭,博士、碩士、學士三個學位,佛陀教育裡也有三個學位,第一個叫佛陀,第二個叫菩薩,第三個叫阿羅漢。釋迦牟尼佛不是專利,不是說佛只有他一個,沒有,人人都能成佛,好像博士學位,你只要好好去讀,每個人都可以拿到,平等的。你本來是佛,換句話說,你必須得要拿到,你應該拿到,拿到是正常的,拿不到是不正常。正常的人就是佛,中國人稱聖人。佛教裡面三個學位,跟中國人講聖、賢、君子,儒家也是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是聖人,其次的賢人,第三個君子,聖、賢、君子。跟宗教不一樣,宗教,神至高無上,只有一個,宗教信徒不能成神,不能成上帝。佛門弟子個個都能成佛,個個都能成菩薩。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不信佛的,他不相信自己,這就難了。佛在哪裡?自己本來是佛。你看他不相信,所以他就成不了佛。成佛有什麼好處?只要說三樁事情,第一個智慧現前,你沒有錯誤的看法、沒有錯誤的思想,這個誰都想要,真實智慧。第二個好處,你真正明白、覺悟,你不生不滅,這就是無量壽,你天天想求,求不到,不知道本來無量壽。第三個就想到相好莊嚴,我們的生活富裕、自在、快樂,在極樂世界全都得到了,三種都得到。我們這個世界富貴有,但是富貴不樂,很苦。為什麼?這個富貴是有為而得來的,不是無為得來的,無為是自性,性德變現的,有為是你求得的。所以世間富貴可以求,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你要想發財,生財有大道,這個道是什麼?財布施。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愈施愈多,愈多要愈施。有為不管怎麼樣比,比不上無為,無為完全是性德。聰明智慧是果,它的因是法布施。好的法,利益一切眾生的方法,你知道,要多多教人,愈教愈聰明,你愈有智慧,聰明就從這來的。吝法呢?吝法就愚痴,你這一生很聰明,但是吝法不肯教別人,教別人也要留一手,怕別人超過自己,這種人死了之後來生愚痴,可能愚痴很多世。錯了!如果肯教人,愈肯教人就愈聰明、愈有智慧,真正想智慧超人,你就不斷去教人,毫無吝嗇。第三個,健康長壽是果報,因是無畏布施。三種布施三種果報,你看世間人要求的,希望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佛門真正告訴你這三種果報從哪裡來的。

  命中沒有,袁了凡先生命中沒有,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把這當中道理一說明,他明白了。他十五歲先生給他算命,算他終身流年,非常準確。二十年,每一年,他是個讀書人,參加考試名次、國家給他的待遇,絲毫都不差。所以他什麼都不想,真正相信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想也是枉然,空想、白想了,不如不想,什麼念頭都沒有。三十五歲遇到雲谷禪師,在南京棲霞寺跟老和尚在禪堂坐了三天三夜,沒動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驚訝,這人定功不錯,普通人三天三夜不知道多少念頭,他怎麼一個念頭都沒有?佩服。就向他請教,你是怎麼修的,怎麼修得這麼好?了凡很誠實,說我沒功夫。為什麼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我命給先生算定了,二十年一點錯誤都沒有,我起心動念有什麼用,不如不起心動念。雲谷聽到哈哈大笑。他說你笑什麼?我原來以為你是聖人,結果你還是個凡夫,標準凡夫。他就奇怪了,難道命還能改?當然能改。為什麼?你作善就加分,你作惡就減分,天天都有加減乘除,你善惡都不做,這不是標準的嗎?一絲毫都沒有改變。教他斷惡修善,你的命就改變。

  袁了凡很聰明,聽了這個話有道理,回家就真幹,就發願要行三千樁善事,發這個大心。三千樁善事還沒做完,第二年參加考試,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第一名,就變了,不一樣,愈來愈相信。全家斷惡修善,一生命運全轉了,他命中只有秀才,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他求考中舉人、考中進士,這命裡沒有的都得到了。命裡沒有兒子,求兒子,果然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不錯,好像生了六個孫子,家就旺起來了。做官只能做到一個四川很小縣分的知縣,結果他進士及第之後,做了寶坻的知縣,在北京。寶坻縣是直轄縣,不歸省管的,歸皇上直接管的,這麼大的一個縣。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他沒有求長壽,壽命自然延長,因為福報累積多了,壽命是到了,福報沒享完,要等他福報享完他才會走,多活了二十一年。這就是有為法裡頭是可以求得的,不是求不得。無為法,那是自然具足的,不需要求。只要真正做到無為,無為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性德就現前。

  「淡安者,淡者,淡泊。安者,寧靜」。諸葛亮一生,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心地清淨,看東西看得清楚。「又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池塘水是滿的,沒有風浪,沒有染污,這個水在池子裡頭清淨平等,這也是淡安的相。《文選宋玉賦》裡頭有一句話說,「潰淡淡而並入」。這就是形容「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平滿喻平等圓滿」。相似相續比喻心離斷常,斷常是二邊,是錯誤的知見。有一些人誤會,認為人死了來生還是人,狗死了來生還是狗,生生世世都不變,這叫常見,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另一種錯誤是斷見,現在很多人錯在這裡,認為人只有一世,人死了什麼都沒有,所以他什麼都敢做,認為沒有來世。他一旦要知道人真有來世,他就害怕。人確實有來世,一點都不假,這一世時間短,來世時間長,三惡道決定不能幹。為什麼?時間長,太苦了。畜生道,譬如說現在他死了以後,他投胎他變成一隻雞,雞的壽命不長,現在養的雞壽命大概只有三個月,牠就被人殺了。殺了以後怎麼辦?牠還是雞,又投胎做雞,總要做幾十次、幾百次,牠才能出來,畜生道都是這樣的。

  釋迦牟尼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個故事,當年祇樹給孤獨園,佛在那裡住了幾年。那個地方有建築、有工程,看到一窩螞蟻,佛的學生裡面有不少都是證阿羅漢的,阿羅漢用天眼看,用宿命通來觀察,不知道這個螞蟻在這個窩裡頭投胎多少次,沒辦法知道。佛告訴大家,這一窩的螞蟻,從投胎墮成螞蟻到現在,已經經過七尊佛,現在還是螞蟻。阿羅漢沒有這麼大的神通,阿羅漢只能看五百世,七尊佛出世,一尊佛就算三個阿僧祇劫,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阿羅漢沒這個神通。為什麼?愚痴,牠就認為那是牠自己的身體,牠就不想改變一個身體。佛指出這個,說明三惡道進去容易,出來很難,什麼時候你覺悟,討厭這個身,不要這個身,想換個身,就行,牠就出來了。

  人決定不能沒有善因,能夠到人道來投胎的,前世一定有五戒十善,修得不錯,沒有五戒十善決定來不了人道。天道一定要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修羅是下品。佛跟我們講真話,他不會騙人,騙人的人必有企圖,佛對我們有什麼企圖?沒有。所有的企圖總是想從別人那裡得些利益,我們不管做多少好事,跟佛比差遠了,他不需要我們的。另外一個,騙人沒有企圖,他神經不正常。神經不正常,講這麼多經典講得很有道理,不像不正常。所以能不相信嗎?不相信是自己真的沒有福報,自己沒有遇到緣,緣實在是太重要。小孩小時候跟著父母,父母是鄉下人,不認識字,但是心地很善良,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都要到廟裡去燒香祈福,要上城隍廟燒香,孩子跟著去,對於佛教、道教有一點印象。但是稍微大了,上學校去念書,聽老師的教訓,宗教是迷信。我們就信以為真,宗教是迷信,一生對宗教冷漠,絕對沒有興趣碰它。學佛,這些宗教的人也沒有辦法把宗教講出來,講個道理讓我們聽聽,沒有,從來沒有聽到。這個緣,好像是嚴重的危機,這麼好的東西當面錯過。

  我這個緣,到台灣一心一意想學哲學,遇到一個老師,方東美先生。我跟他認識,只曉得他是同鄉,試試看,寫一封信給他,寄了一篇文章給他看,目的是想到學校去聽他的課。上學,我那時候就沒有能力,一個人在台灣,舉目無親,要靠自己工作養活自己,所以生活很清苦,在政府機關當一個小職員,希望能到學校旁聽他的課,我們就很滿意了。老師,一個星期我收到他一封回信,約我到他家見面。見面之後,問了我很多話,過去家庭、學校。抗戰期間那個艱苦他知道,抗戰期間失學四年,問我的學歷,我初中畢業。他說你有沒有騙我?我說沒有,不敢騙老師。他說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台大學生寫不出來,他從這懷疑。我說雖然失學多年,沒有離開書本,喜歡讀書。談到最後,老師就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六十二年前,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了這個話,這老師完全拒絕了,感到非常失望,當然表情就很沮喪。大概過了六、七分鐘,老師告訴我,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小時課。我們就這麼約定,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不是在學校學的。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非常訝異,我說佛教是宗教,多神教,多神教就意味著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佛教什麼都拜,多神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他這樣介紹給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這個單元裡頭重新認識了佛教。

  老師告訴我,佛經哲學不在寺廟。我說在哪裡?他說在經典。這個話非常重要,他要不說清楚,我到寺廟找這些法師去聊天,我會感到老師騙我。他說兩百年前,這寺院裡的出家人都是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他說現在不一樣,現在他們不學了,你直接要從經典裡面契入。所以我就開始逛寺廟,逛寺廟幹什麼?找經典,去讀經典,老師介紹的,必須要讀的,得去抄。那個時候台灣書店裡面買不到佛經,沒有流通的,全台灣印佛經的只有兩家,台南有個慶芳書局,台中有個瑞成書局,印的量很少,種類也很少,大概不超過二十種。你說佛經量那麼大,我們想學習的都找不到,都是一般寺廟裡的經懺佛事用的,這個可以找到。所以必須要找時間到寺廟去抄經,學得很辛苦,但是愈學愈有興趣。學了七年,我出家了,出家就教學,就教佛學院,就在外面講經。去看老師,老師一看到我,你真幹了?我說真幹了,人生最高的享受,怎麼能不幹?他第一個贊成,你完全做對了。那個時候我一些同學、朋友、長官,都說我迷了,迷信,怎麼會年輕人迷信到這種程度?好像不可救藥,只有老師一個人贊成。到了晚年,我那些老朋友們,他們退休了,退休以後看到我,佩服了,你的路走對了。

  所以斷見、常見都是錯誤的。平滿是比喻平等圓滿。「無欲,欲者」,欲是欲望,《大乘義章》裡面說,「染愛塵境,名之為欲」。染是染污,你想得到它,你想控制它,你想支配它,這都叫染。愛,這個愛是情愛。塵,五欲六塵,這個塵是指色聲香味觸法,這叫六塵。六根對的,眼對色,耳對音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都會讓你產生欲望,你想擁有,這就是欲望生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繼承王位,他是國王。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了王位,也捨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去學道,佛家講參學,過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堅持到最後,他七十九歲圓寂的,一生不改變。真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七情五欲放下,他教我們放下,他先做到,他要不做到,沒人相信。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經上我們看到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這些人都是跟他學習的,跟佛過同樣的生活。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常隨眾,佛到哪裡,跟著佛不離開的。一生過游牧生活,居無定所,真正得大自在。給學生們定的規矩,樹下一宿。這個樹也許長得很好,樹蔭很大,想多在這住幾天;不可以,一晚上,明天不可以在這裡再住,一定要換地方。這是什麼?沒有留戀,真正叫萬緣放下,得大自在,真正恢復到心地的清淨平等覺,他住在這個地方。

  下面引《俱舍論》說的,「欲,謂希求所作事業」。希望我能做好,把事業做好,這都屬於妄。「據此,則經中捨諸愛著」,著是執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這都是說離開一切的愛欲,捨諸愛著,你所喜歡的,你所執著的。亦無希求,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希求這個念頭,也沒有不希求。希求是錯誤,不希求也是錯誤,不希求還是在希求,希求、不希求都錯了,必須希求、不希求統統放下,這才叫無欲。「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上面講的這三句,經文裡頭所說實際理地,實際理地是真心、是真理、是自性,自性、真心裡頭一塵不染,一念不生。「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這些經文,「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遇到眾生有困難,我要不要去幫助他?要。眾生有苦難幫助他解決,不但幫助他離開苦難,而且幫助他得到幸福、回歸自性,這就是有為。有為是不是有造作、有因果?沒有。為什麼?一切作為他沒有放在心上,事做,做完之後心地乾淨,就像沒做一樣。如果做的好事,把好事放在心上,就好報,果報就有。所以無論行善、行惡,統統不著相,這叫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這妙!真正覺悟的人是這樣,他做一樁事情,利益眾生的,沒有成功、失敗這個念頭,事情做成了,眾生有福,他們有福,於我不相干;沒做成功,他們沒福,於我也不相干。總是全心全力在做,不是看到不聞不問,不理會,那個不可以,那與性德不相應,那慈悲何在?

  自性第一德就是愛,這個愛不是我們凡夫的愛,凡夫愛裡頭有情、有妄念、有欲望,自性裡面的愛決定不摻雜這些東西。所以佛教不叫愛,叫慈悲。慈悲就是愛,慈悲裡面是充滿了智慧,世間人愛裡頭充滿了情欲。所以佛家的慈悲,跟宗教裡頭講神之愛、上帝之愛、聖人之愛,是相同的,是真愛。《弟子規》裡頭說,「凡是人,皆須愛」,要用真心的愛,不能用妄心。妄心的愛裡面就有很多糾纏在裡頭,有許多問題在裡面,那就不善,那就造業,愛會變成怨恨、會變成仇敵、會變成災難,這是佛不許可的。所以菩薩他用中道,用真心,用正法,這個愛叫慈悲。悲是拔苦,慈是與樂。佛教教學的總方向、總目標,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教教育的終極目標。要幫助他離苦,苦的根源是六道輪迴,他要能脫離六道輪迴,叫離究竟苦,真離苦了。得樂呢?要幫助他至少要證得菩薩的果位,才是真樂。阿羅漢離苦得樂不究竟,沒有圓滿,要幫助他成菩薩、成佛,得究竟樂,離究竟苦。自己心裡有沒有念頭?沒有,自己心地清淨平等,一塵不染。為什麼?幫助你成佛,你本來是佛,我幫助你不居功,本來是佛!不是我給你的,是你自己成就的,你自己放下就成佛。

  佛家,佛跟凡夫的差別,凡夫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佛。所以放下便是。我們跟佛是一不是二,有這三樣東西,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就叫凡夫,三樣沒有就叫佛。三樣有一樣,二樣沒有,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人是菩薩;三樣有二樣,有一樣沒有,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三樣統統都有,凡夫,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對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輕重,有染淨,有善惡,這就很複雜,這就變成六道,六道就這麼來的。所以一個人對一切人事物,對一切萬法,執著沒有,六道輪迴就沒有。你生活在什麼境界?在四聖法界。你看到的,你接觸到的,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的佛。你把它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它跟宗教、跟迷信掛不了鉤,完全不相干。於是我們才真正了解,佛法產生一個大誤會。我出家剃頭大概不到一個星期,我就向中國佛教會提了一篇建議,正名。夫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中國古人喜歡簡單,不喜歡麻煩,稱為佛教;現在佛教被人誤會,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名正言順,佛陀教育。好像這個建議他們是討論了,到以後不了了之,就算了。

  我在台灣,有個居士,建築師,那個時候他蓋了一棟大樓,八層,他送一層給我,我選了第三層。我以為是說著玩笑的,結果竟然蓋好之後,那時候我在美國,回來的時候他在飛機場接我,把所有權狀真的送給了我。我說你是真的,不是開玩笑的?真的,真供養法師。我說你是不是存心害我?他說不是,絕對沒有。我說絕對沒有,這大樓要不要開銷?他說要,當然要。一個月要多少錢?他說一個月要六萬。我說我到哪裡去找六萬塊錢,你不是害我嗎?他說那怎麼辦?我說除非你每個月拿六萬來,我就答應;你要叫我去跟人化緣要錢,我說我寧願餓死我也不幹這個事情。以後他就答應了,每個月送六萬,送了三年。三年,我這個道場有收入,可以夠開銷,我說你不要再送了。所以,隨緣要自在,隨緣裡頭有苦不能幹,那是人害你。我這一生就這一個道場,沒有第二個道場。為什麼?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人,送我道場還得管開銷,要不然我不上當。

  最近,也許同學曉得,我在斯里蘭卡建議,諸位要曉得,不是我建的。我要建道場,年輕的時候該幹,八十七歲還幹這個事情,哪有這個道理?去年十一月我訪問斯里蘭卡,跟總統談得很有緣分,我向他建議,我們應該建一個佛教大學,培養全世界佛教的弘護人才。他聽了非常歡喜,他說就在我斯里蘭卡做。我說這第一個,第二個,還需要建一個宗教大學,我希望全世界的宗教能團結起來。宗教要回歸教育,因為它本來是教育,每一個宗教創始人都是最偉大的社會教育家,摩西是的,耶穌也是的,穆罕默德也是的。所以一定要回歸教育,不回歸教育對社會沒有正面的貢獻。希望宗教互相學習,不會再發生宗教與宗教之間的誤會、矛盾,甚至於衝突,不能發生這些事情;宗教要團結,要好好的帶動信徒化解所有衝突,帶動世界永久的安定和平。總統聽了非常歡喜,所以我們就想在這個地方建兩個大學。我哪有能力,我只是說說,有許多熱心想做好事的人,你們出錢出力把這個學校蓋好。蓋好之後,有很多人要請我做校長。我說我不找事情,我怕事情,我說校長我已經想好了。他說誰?總統來擔任。我說我答應一樁事情,學校蓋好之後,我做教授,開一門課,《無量壽經》,我來教《無量壽經》,就這一門課,其他的我邊都不沾。我們是為正法,為全世界,不是為我個人。為我個人,我現在日子過得很好、很快樂,學佛之後,先生說的話,我把它證明了,「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生過的是最高享受。到處流浪,因為老師到處流浪,釋迦牟尼佛,我完全跟他學,一生沒有道場。

  台北這個道場建成之後,到現在三十多年,那個董事長還掛我的名,辭了十幾次,我根本都不去了。問他為什麼要掛我的名,掛名有人捐錢。我跟他們約定,佛陀教育基金會人捐錢的這個數字、銀行存款,我們做的一樁事情,就是印經,學印光法師印經布施,對全世界,這是我們支出。收入、支出現金,我什麼時候要問,什麼時候你們要說得很清楚,一點都不含糊。所以台灣會計師稱讚我們基金會財務台灣第一,清白之家,一點錯誤都沒有。我說這要把它做好,這是你們的功德,有一點差錯,就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大公中正,印經的錢就是印經,生活沒有錢,另外再想辦法。有一年過年我在台灣,過年的時候真遇到困難,當時總幹事來找我,我們有員工,員工有工資的,沒有工資他不能長久,他心不能安定,得有工資、有福利,他說印經的錢很多,能不能在印經的錢撥一部分出來做為道場經費?我說不可以,這是犯戒的。最後我就說,我私人銀行有個帳戶,人家供養我的,我都放在那邊,那存摺我交給他,那時候景美還有個圖書館,是我講經的地方,兩個道場,我說你們把它提出來兩邊分,這年關過去了。一定要做得如法,你才會身心安穩,才會快樂自在。

  「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好事,我們希望它能夠成功。這兩個學校,馬來西亞的漢學院跟斯里蘭卡的大學,大學那個地方現在有一百六十多個教授,很多教授都喜歡到這裡來教,好事情。在我想像當中,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大概還是遵守西方的,佛門跟中國傳統文化,這舊的概念跟方法沒有人想到。舊概念、舊方法會出聖賢,為什麼?目標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這個我們要把它帶動起來。所以學校建好之後,我只答應教一年書,教《無量壽經》。我帶五個學生,多了我照顧不過來,頂多只能照顧五個人。我們是用老方法、老的理念來試試看,如果實驗成功,可以讓其他的教授做參考。老的方法確實比西方的方法好,學習會很快樂、會很輕鬆,沒有壓力,但是要真精進。很單純,一門深入。你看佛經,專門研究《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研究通、明白了,淨土的五經一論全通,本宗的通了;本宗通了之後,沒有學過其他宗派經典也會通達,也沒有問題。一點一滴的來做,慢慢擴大影響。

  在漢學院做,因為漢學院都是自己同胞,好商量。我們十年不招生,所以沒有教授,也沒有學生,我們招研究員。我們的名額是兩百個,希望有兩百個研究員在這做研究工作,就是一門深入。《治要》它原來的典籍六十五種,這就是六十五門功課,每個人專攻一門。基本的,佛家是戒律,跟文字學,漢字。所以我們會開《說文解字》,開這些文字學,開這個課,開戒律的課程。戒律是學佛必須要學習的,儒家的禮,佛法的戒,要設立一個律學院。世界上傳佛法的三個語系,北傳的漢語系,包括日本、韓國、蒙古,漢語系的;其次的,西藏的是藏語系;第三個,南傳的巴利語系,以巴利文為主。所以文字三種都要學,要學這三種文字,這樣將來對於全世界的佛教都有幫助,歡迎佛門弟子都能到這個地方去學習。

  斯里蘭卡是以佛教治國,從總統到人民幾乎都落實三皈、五戒、十善、八關齋戒,基本佛經的這些道理,一般人都懂得。全國人口不多,只有兩千萬人;土地面積大概福建省一半大,兩個台灣;寺廟有一萬多所。每個寺廟,我沒有去調查,我概略的估計,平均每個寺廟算六、七個人,它也有將近八萬人的樣子,出家人有這麼多,這裡面一大半都能講經教學。所以斯里蘭卡的人民普遍受到佛陀教育,講經的人太多了。而且國家規定的,星期天,星期假日,上午八點到十二點,是全國佛教教學的時間,所有的人只要有空閒,都應該到附近寺廟接受佛陀教育,全國的。所以星期天到寺廟,你去看寺廟滿滿的,到處都是人,都在那裡聽經,都在那裡講學,一個小圈圈、一個小圈圈,席地而坐,走廊上、殿堂上,在院子裡面,統統都是的,非常難得。學了之後,你走出教室你能看到,好處在這裡。我們希望佛教有成就,也能帶動其他宗教,我們也幫助他們,在那邊建立一個宗教大學。

  我們在經教裡頭學了,學以致用,雖然非常熱心,放得下。我們學校建成,贈送給政府,送給斯里蘭卡政府。他們政府對宗教有兩個部,一個是宗教部,宗教部屬於總理管的;另外還有一個佛教部,因為全國人民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佛教徒,所以它有個佛教部,佛教部歸總統管,是總統府下面的一個部,部長是總統兼的。所以我們學校建好就是贈送給國家,就是屬於國家的,不屬於任何人,裡面一定完全聽國家去安排。這個國家是宗教治國,全民都在學佛,他一定有慈悲心、有智慧把它安排得很妥善,對於全世界佛教做出最大的貢獻。還有兩個活動中心,都送給國家。活動中心是用酒店的方式建造的,就辦活動用,全世界的宗教活動、宗教團結都在這個地方。酒店有住的地方、有會堂、有教室,建築在風景非常優美的環境裡。到那個地方去參加一次論壇、講座,短的時間七天,長的時間半個月、一個月。一個活動、一個活動排的,一年到頭沒有空閒,讓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有一個活動中心。這兩個中心也是建好之後送給政府,由政府來管理。我們同學們對於這樁事情出錢出力,我們全心全力來支持它,這是一樁好事。我們行好事的人要三輪體空,不要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我們也把這個事情請阿彌陀佛來護持,一定會讓我們滿意,會建得很成功。

  經上這些話,「作得善願,盡心求索,正顯事理無礙」,理是清淨無為,事是有為,有為跟無為同時,沒有障礙,「圓融自在之妙義」。如德遵普賢品裡面說,「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叫「三三昧」,在我們參考資料第三頁當中有「空、無相、無願」。三三昧這一條,「即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定。「空三昧是觀察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緣生的」,因緣生法,「也都是虛妄不實」,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緣聚的時候有,緣散了,相就不存在。我們建造的房子是眾緣和合,裡面有鋼筋、有水泥、有磚頭,有這許許多多建築材料,還得要人工按照圖紙把它建立起來,眾緣和合;緣散掉了,房子就不存在。所以這都不是永恆的,我們要認清楚這一點。

  我們自己身體也是眾緣和合,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體是細胞組成的。多少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身體大概有六十兆的細胞。六十兆,而且細胞的形狀不一樣,有圓形的、有菱形的、有三角形的,組成我們身體裡面的五臟六腑是不相同的細胞,都是細胞。細胞的新陳代謝,就是細胞有壽命,最長壽命的是腦神經細胞。一個人身體裡面的細胞,腦神經細胞它的壽命大概是一百三十年到一百五十年,最長的。也有細胞壽命只有幾天的,多半大概都是幾個月到二、三年。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人身體裡的細胞,佛是講週期,七年是一個週期,他說七年所有細胞舊的都死亡了,都是新細胞來代替。科學家講得更清楚,每一天新陳代謝,每一天有多少細胞,老的細胞死亡,多少新的細胞來補充?科學家告訴我們,有七千億,單位是億。整個身體是六十兆,每一天新陳代謝有七千億的細胞,你說這身體怎麼是我?生滅,一天就有七千億個細胞生滅,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萬法皆空,這叫空三昧。對於一切法都不要執著,它是假相。

  第二個,「無相三昧是觀察世間的一切形相都是虛妄假有」。前面是從體上觀,空的,緣生,看到它空的,根本就沒有,遇到緣它就現行,沒有緣它不存在,找不到它。相是現象,也就是說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觀察世間所有一切現象,科學家分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大類統統都包括了。這些現象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其中物質現象,佛經上講得很多,「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一類的話說得多,「一切法從心想生」,都是念頭。所以教育,教育的宗旨沒有別的,幫助一切眾生端正念頭而已,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疾病是念頭不正,地球上這些災變也是念頭不正,如果念頭端正,不會有這些事情。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每個人念頭都正。他為什麼那麼正?阿彌陀佛教的,阿彌陀佛教學沒有中斷,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十方一切諸佛都願意教他們。修學的環境,極樂世界是達到圓滿殊勝。阿彌陀佛好比是校長,十方一切諸佛都是教授,都擔任課程的,所以你想學什麼都有佛來教你,最好的老師,哪有不成就的道理!物質現象今天科學家把它搞清楚了,這是宇宙的奧祕揭穿了,念頭生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

  「無願三昧又名無作三昧,即觀一切法幻有,而無所願求。」無願三昧是真正消滅我們所有的妄念,為什麼?一切法是幻有,是假有,不是真有。像我們看電視,電視上所有一切畫面,我們看了也很歡喜,沒有一個人想佔有它。為什麼?佔有不到,頻道一關全沒有了。我們用什麼心態面對著現實環境?要用看電視的心態,你可以欣賞它,你不能佔有它,你不能控制它,你也不必想著我怎樣去支配它,不需要,一切隨順自然。他歡喜,我們也歡喜;他悲傷,我們也很同情,這就是所謂的真正客觀來處理萬事萬法。決定不要有主觀觀念,我想怎樣怎樣,那就錯了,因緣非常複雜,不是單純的。

  我們再往下面看,「但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這一句說得非常好,本經第二品,「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佛法在中國,中國是大乘,大乘以四大菩薩代表,叫表法。第一個是地藏,地是代表大地,大地能生萬法,地裡面含藏無盡的寶藏,用它來代表心,我們的真心、我們的自性就好像大地一樣,它能生能現整個宇宙的萬有,好像大地能生一樣。大地又表修學的根本,我們現在迷了,要回歸自性,要從哪裡學起?從什麼地方開始?從心地。心地裡面,一個是孝,一個是敬,孝親尊師,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本出生的。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地藏教孝,教孝親、教尊師。有孝親尊師這種德行,再向上提升,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大慈大悲需要智慧,文殊代表圓滿的智慧,有智慧就不會有過失、不會有錯誤。普賢代表實踐,要落實,要把孝親尊師、慈悲智慧,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到一切眾生之中,這是大乘。普賢代表落實,不落實全就落空了,要變成我們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的標準。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開經之前首先皈依三寶,這個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皈依的這個心願,經白念了,講解也白聽了;換句話說,聽不懂,入不進去。三皈是一把鑰匙,我們缺的就是這個。誓詞上說得很清楚,「始從今日,乃至命存」,自從受了三皈,這一輩子活一天就要依靠一天,千萬不能捨棄。捨棄就不是三寶弟子,你於三寶法身慧命一無所知。佛,皈依佛,佛是自性覺。外面這叫住持三寶,這形式,它的作用是提醒我們。見到佛像就想到皈依佛,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依靠誰?依靠自己。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依靠自性三寶才管用。用住持三寶讓我們回歸自性三寶,住持三寶就起這麼大的作用。塑一尊佛像,畫一張佛像,或者寫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像貼標語一樣貼在明顯地方你能夠看到,用這個方法讓我們時時刻刻不忘記自性覺。

  佛陀這兩個字是印度話,梵文,翻成中國是覺悟的覺。覺是從事上說的,覺的體是智慧,沒有智慧哪來的覺?我們之所以不覺,就是因為沒有定。什麼是定?絕對不是盤腿面壁那叫定,盤腿面壁是定的樣子,那不是真正的定,看到這個就要想到定,戒定慧,統統是表法的。什麼是定?清淨心是定,心定了,心裡面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法不立。這是佛法,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沒有例外的。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修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小定,阿羅漢、辟支佛的定,這是小乘定;平等,大乘菩薩的定。平等,像水一樣,不起波浪水是平的,一有波浪水就不平了。

  所以對佛的供養,所有一切供養具裡面,那一杯水是第一,供一杯水。水代表什麼?清淨、平等、覺。乾淨沒有染污是清淨,平,不起波浪是平等,它能照見,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見就是覺,舉這個比喻。沒有一切供養具,就這一杯水就夠了,它代表自性覺。我們看到了就要想到回歸自性,我們要把心裡面一切雜念,常講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那就是那一杯清水,這就成佛了。放下就是!只要有一樁放不下就是凡夫。凡夫跟佛沒有差別,要說差別,一個是全放下了,一個沒放下,或者放下一半還留一半,這都叫凡夫。真正把執著放下了,證阿羅漢果,清淨心現前,這皈依佛,真皈依,真成就了。再放下分別、放下妄想,菩薩,法身菩薩。阿羅漢,六道輪迴不見了,超越六道。六道是一場夢,不存在,誰知道?阿羅漢知道。十法界也不是真的,還是一場夢,誰知道?見性的菩薩知道,就是覺。清淨平等後面一定是覺,覺就是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覺。覺了,十法界不見了,什麼境界現前?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現前,大乘經稱它作一真法界。《華嚴經》上的華藏世界,《大日經》裡面的密嚴淨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些都是實報土。

  無比殊勝的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也是實報土,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凡夫,我們沒什麼功夫,只是信、願、持名,我們只做到這三條,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但是它那邊凡聖同居土,人身是法性身,居住的土是法性土,跟我們這裡完全不一樣。法性身、法性土,實報土如是,方便土亦如是,同居土也如是,這是極樂世界。不取極樂世界,還留戀在這個地方,對這個地方還要貪心,還想控制,還想佔有,錯了,大錯特錯。

  今天我們學習的經文,從八百八十九頁第五行第二句開始,《德遵普賢品》,我們從這裡學起:

  「德遵普賢」是第二品,裡面有一段經文說,「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是大三空三昧,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空,這個三三昧,我們學的意思比參考資料裡頭還深。自性,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生的。惠能大師講得非常好,這是中國人,對我們來說非常親切,能大師說整個宇宙從哪來的,萬法從哪來的?他開悟最後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從真心裡面所生所現。真心的體什麼都沒有,它也什麼都有。什麼都沒有,為什麼說它什麼都沒有?因為在自性裡面,自性不是物質,我們的前五根緣不到,眼看不見,耳聽不到,鼻聞不到,舌嘗不到,身接觸不到,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心理,也不是念頭,所以我們第六識、第七識緣不到;它不是自然現象,阿賴耶的見分緣不到。所以說它空,自性空寂。它無相,能現一切相,遇到緣它就能現相,什麼緣?眾生有感它就有應,感應非常靈敏,極其微細的感它都應。

  眾生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微細的念頭。像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對話,這段經文我們讀過。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這個心有所念是凡夫,凡夫動一個念頭,佛問彌勒,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幾念幾相識耶」,這經文。用現在的話說,佛問彌勒菩薩,凡夫這一個念頭,有多少個細念,有多少個物質現象,有多少個念頭,就是精神現象,佛問了這麼一句話。彌勒菩薩回答的,佛菩薩這個問答是讓我們聽的,他們哪有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這一問一答讓我們聽了覺悟,讓我們聽了得受用。彌勒菩薩答覆道,「一彈指」,這一彈指裡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念頭不斷,所以這宇宙存在。這個念頭一斷,宇宙沒有了,假的,就像夢一樣,醒過來,一切都沒有了,這真的,事實真相。我們現在科學的計算時間是用秒做單位,在一秒鐘能彈幾次?彈得快,我相信至少可以彈五次,三百二十兆再乘五,一千六百兆。這個生滅的現象,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的頻率多高?一秒鐘一千六百兆。

  這樁事情現代科學家承認了,因為科學家終於把物質是什麼搞清楚了。宇宙三個現象,第一個是物質現象,第二個是精神現象,第三個是自然現象,一個比一個深,一個比一個難。第一個,最近二十年才揭穿的,叫揭祕,把這個祕密打開了。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方法完全相同,一個道理,就是把物質分析,分到最後,物質現象不見了,看到物質從哪裡來的。佛用這個方法,佛說微塵,微塵是物質現象,從多大的微塵開始分起?牛毛塵。牛毛粗,牛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塵土。我們知道物質有引力,互相吸引,有引力,這個塵在牛毛上不管怎麼動它不會掉下來,這最小的。牛毛塵,眼睛好的人能看見。把牛毛塵分作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細,那個塵就小了,七分之一。再把羊毛塵分作七分之一,叫兔毛塵,更小了,兔毛細。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這粒塵土放在水裡頭,水有空隙,它能在空隙裡面走來走去沒有障礙,這個我們肉眼看不見了。這都被科學證明了,水確實是有空隙。水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金是金屬,五金金銀銅鐵錫。這個密度大,但是還是有空隙,這一粒微塵通過它們沒有障礙,這叫金塵,就是再厚的鋼板它可以自由通過。

  金塵再分成七分之一,這才叫微塵。佛經,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佛經上講的微塵,我的猜想,大概就是科學所說的原子,這肉眼看不見的。原子是八十年前科學家才發現的,當時認為這是物質最小的單位,不能再小了。隨著科學儀器的進步,居然把原子打破了,打破發現裡面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有這麼多東西組成的原子。再將這些原子一樣一樣的分,電子、中子、原子核再分,再分分成更小的,科學家叫它做粒子、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種類很多,大概有七、八十種。再分下去還能分,叫它做夸克,夸克也有幾十種之多。最後分到,還能分。基本粒子跟夸克,在佛經上用一個名詞代替了,叫色聚極微,這個阿羅漢看不到的。

  分到最後,真的不能再分,叫極微之微,也叫極微色,物質最小的了。這個再分就沒有了,所以佛叫它做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鄰居,這一分就是虛空,就沒有了。科學家把夸克再分,稱它作微中子,或者叫中微子都可以,這個東西不能分了。不能分也把它分開,分開,物質沒有了,物質真相大白。物質從哪裡來的?念頭來的,跟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生物質。所以科學家得到這個答案,宇宙之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是我們看走了眼。那物質明明擺在面前,怎麼說沒有?真的是沒有,它是念頭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不存在,只看到念頭波動的現象,物質現象沒有了。科學家把物質這樁事情謎底揭穿了。

  這樁事情,如何讓我們有個清楚的概念認識它?實際上,我們現代人幾乎沒有人不看電視的,電視就是最好的例子。電視屏幕上所現的畫面是假的,完全是波動現象,頻率高,讓我們看到以為是真的。殊不知我們現前所對的,面對的物質現象,包括我們的身體,佛經上講的根塵,這個物質現象的頻率就是念頭生滅的速度。彌勒菩薩說的話,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頻率,也就是一念,佛經上講一念,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有多少個一念?一千六百兆個。這是事實真相,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大三空三昧自然就了解了,一切萬法空、無相、無願。

  我們自己起心動念是妄想,妄想感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我們的欲望變現出來的,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經上告訴我們清楚明瞭,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是如如佛,一點都不假,那就是放不下。這說了三樣東西,起心動念是無明,講無明大家不好懂,我用起心動念來說無明;分別是第六意識,造業;執著,就是染污,是末那識在造業。阿賴耶是假的不是真的,阿賴耶佛經上叫它做妄心。自性是真心,迷失了自性,就出現個阿賴耶;大徹大悟,阿賴耶沒有了,不見了,阿賴耶變成智慧,叫轉八識成四智。這叫法身菩薩,這叫如來,成佛了。所以中國大乘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把凡聖關係理、事講透了,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曉得佛教我們要不要?不能不要。

  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大師講得好,他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是人類所必需」,你不能不學,你不能不知道。它不是宗教,它不是哲學,今天你看,它真的,它是什麼?它是無所不包,包羅萬象。哲學家認為是高等哲學,科學家認為這是高等科學,文學家認為它是高等文學,樣樣都是第一,包羅萬象,沒有一樣東西不包的。誰包的?實際上自性包羅,自性能生萬法,惠能大師親證得的。它的體,體,說它的性質,它的體性,第一個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第二個不生不滅,就是大般涅槃;第三個本自具足,具足什麼?《華嚴經》上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可以把它拿來解釋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本自具足。後面,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整個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不是大爆炸,不是什麼神造的,不是,是自性變現的。怎麼變?一念迷變現出來。一念迷作夢了,入了夢境,夢中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夢,六道是夢中之夢,三惡道又是六道夢中之夢,三重夢。三惡道的夢醒了,這是三善道,三善道夢醒了是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夢醒了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再要夢醒了就入常寂光,回歸自性,圓滿成佛,這麼回事情。

  自性能生能現,能生能現的自性是空的,一法不立。但是空不能說它無,它能現相,它遇到緣起作用,能生萬法,就是現宇宙。所現的萬法不是真的,剎那生滅,這個剎那就是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整個宇宙一切萬法。所以佛說是假的,不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的,這個人叫菩薩。阿羅漢也搞得清楚,但是不究竟,阿羅漢知道性,自性一法不立,萬法皆空,但是能生萬法這樁事情,阿羅漢搞不清楚。菩薩,法身菩薩把它搞清楚了。

  首先教我們放下,空、無相、無願法門。「但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這有為了,前面三空三昧是無為,無為怎麼現在又變成有為了?菩薩要現身說法度這些苦難眾生,有作、有願、有為了。我們看下面所說的,「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重要的兩個字在圓融。古德說了兩句話,「無為,無所不為」,菩薩作略,「有為,有所不為」,他的無為、有為是劃等號,平等的。從事上講有為、有作,雖然在造作,用種種方便在度眾生,心裡頭一絲毫沒有染著。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無為,可是他現身說法教化大眾,顯示出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慈悲,這是有為。有為跟無為是一不是二,這妙,妙在此地。所以,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四德裡頭第一條「隨緣妙用」,隨緣就是有為,妙用就是無為,有為跟無為是一不是二,這叫妙。

  《金剛經》上說得好,諸佛菩薩度無量無邊眾生,而無一個眾生可度。度無量無邊眾生是有為,一個眾生都沒度是無為。於是我們回過頭來看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這個地球上示現八相成道,三十歲開悟,四十九年教學度眾生。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如果他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他是凡夫。這叫妙用,現身說法跟無為完全相應,我們學佛就學這個,不是學別的。用毛主席的話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這就是佛菩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建了大功,我立了大德,我做了多少好事,有為,那個果報在三善道,變成人天福報。無為跟自性完全相應,自性裡頭一法不立。所以,有為不礙無為,無為不礙有為,沒有障礙。最怕你自己起心動念,無論幹什麼,一起心一動念就是六道凡夫。

  佛法,高級佛法,佛門常講向上一著,向上一著是什麼?是無為。不管你做多少好事、做多少壞事,只要心裡頭一個念頭沒有,佛菩薩現身,佛菩薩應化。無論他做什麼樣的示現,你再細細觀察,一定是度一類的眾生,巧妙到極處,凡夫不知道。從哪裡看?從《華嚴經》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教化眾生的方法,真的,把一切法門統統用盡了,連殺盜淫妄都是度眾生,殺盜淫妄都是大菩提。甘露火王的瞋恚,勝熱婆羅門的愚痴,這貪瞋痴,甘露火王代表瞋,伐蘇蜜多女代表淫欲,度眾生的,這是非常手段度眾生。善財童子參訪你注意,善財對於善知識,禮敬、讚歎、請法,我們看到善財童子對這三個人,有禮敬、沒有讚歎,有請法,這就是十大願王裡面所說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不一樣。禮敬諸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平等的禮敬;讚歎要顧慮到社會大眾,跟社會大眾只有揚善棄惡。與自性相應的、正面的讚歎,讓大家學;負面的、相反的不說,不能讓大家學壞。這就有差別了,有染淨、善惡的差別。染淨、善惡完全沒有差別,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對普通三乘的菩薩,聲聞、緣覺,不是用正面的,是用負面的,統統不讚歎。你細心觀察,他們能用負面得到正面的效果,這個了不得,不到這個境界不可以用的,用了是無間地獄。所以佛法確實包羅全宇宙,染淨善惡全包括,我們凡夫不能理解。這個裡頭的理密,不是祕密,深密,太深了,必須你見性你才會用,遇到境界自然會用。

  佛經上,哪部經我忘記了,應該在《法苑珠林》、《經律異相》可以查得到。經典上記載,佛說的,阿羅漢開殺戒。阿羅漢有神通,他出國去弘法,搭一條船,這個船是商主,用現在來說就是貿易,一些企業家,帶著有許多財物、珍寶,五百商主。其中有一個人起了惡念,要把同行的四百九十九個商主把他殺死、害死,他獨吞財產。阿羅漢有他心通,知道,知道也不能跟他說,講不通的,他利欲薰心,回不了頭,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他殺掉。殺掉是救他,他要害了這麼多人命,奪取這麼多財產,他所犯的惡,第一個是殺,第二個是盜。這兩種惡業他會墮無間地獄,那不知道受罪多少長的時間。阿羅漢把他殺掉,等於說把他從地獄裡頭救出來,他雖然有念,但是他沒有能做到,未遂罪,輕。四百九十九個商主,救了他們的命,保護了他們的財產,善事,開了殺戒。這就是甘露火王,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去訪問他,他就是用這種手段,度這一類的眾生。

  所以,什麼樣的眾生要用什麼樣方式去度,菩薩修行,在某個階層他是怎麼樣幫助苦難眾生,我們必須要知道。不知道,有的時候產生誤會,誤會怎麼?就會毀謗,毀謗有罪過。所以學生、學人沒有開悟的,對一切不能理解的,可以不讚歎,但是不能毀謗。我們肉眼凡夫,他是不是佛菩薩現身再來的我們不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普賢十願,守住這個原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負面的不說。五十三參裡頭做出來給我們看,這三位佛菩薩示現,用殺盜淫度眾生,這個我們不能讚歎,我們能夠理解也不能說。自己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如果想勉強的學習,必墮地獄。不是佛叫你墮落的,是你自己沒有智慧,愚痴墮落的。

  學佛必須要依經教,佛滅度之前說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他說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你就能相信嗎?就能捨棄經典嗎?錯了,佛菩薩再來的也一定依靠經典,這是如理如法。佛菩薩再來,不依經典,另外說個法門,說能度眾生,假的,決定不是真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佛已經說盡了,沒有在無量法門又冒出一個,這個不可靠,決定是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我能得利益的,我能了生死出三界的,這是我的了義。對我了義,對你未必是了義,每個人根性不一樣。所以你選擇法門要注意,可以先去了解一切法門,你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的就是不了義,能做到的就是了義。我們看遍一切法門,信願持名我可以做到;其他的要斷煩惱、要得定、要開慧,我做不到。做不到,我就從做得到的這一門下手,希望得到圓滿的成就,行不行?行。如果根利的,現前得到,得到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用念佛的方法,一門深入,用讀經的方法,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天你能夠念十個小時。這是什麼?修淨土求往生,同時修念佛三昧、大徹大悟,可以合在一起修,效果都能得到。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鍥而不捨。

  佛傳下來的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我們都知道,幾十年前就學過,但是怎麼樣?不認識,不了解。幾十年的薰習,現在明白了,諸佛如來教學的理念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連《三字經》上都有,「教之道,貴以專」,也就這個意思,要專一,一就是正法。什麼是正法?學一門就是正法。學多門就邪了、偏了,很難達到登峰造極;如果是一法,都可以達到登峰造極,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方法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自見,著重千遍。千遍是什麼?得三昧。自見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覺。用這種方法,讀書千遍達到清淨平等,終極的目標是開悟、是覺,這道理不能不懂。如果依照這個道理、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三年五載、十年八年,得定沒有問題,決定得念佛三昧。開悟也是可能,縱然不能徹悟,也是大悟。大悟能通一宗,我專學《無量壽經》,淨土宗的五經一論完全沒障礙。雖然那五種沒有學,一樣講得非常好,契機契理,這一經通一切經通。大悟,通我這一宗,於我這一宗有關聯的都通;徹悟,全通了,包括世間一切法也都通達,沒有障礙。這方法妙極了,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求得圓融一味,圓融一味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又《至心精進品》云,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故知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這裡頭有句話非常重要,「師法彌陀」,要以阿彌陀佛做老師,要向他學習。阿彌陀佛在哪裡?淨土五經一論就是阿彌陀佛。五經一論太多了,選一部,任何一種都能代表阿彌陀佛,講得最詳細、最透徹、最圓滿的,《無量壽經》。特別是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會集的這個本子,真正是集五種原譯之大成,五種原譯本裡所說的全收在這裡頭,沒有漏了一句,重複的化為精簡。千百年來無比殊勝的善本出現在這個時代,說明這個時代眾生有福報。這個本子完成是在抗戰時期,抗戰勝利之後就開始流通,但是不廣,數量很少。因為是居士會集的,所以免不了有些爭議,這個爭議到現在可以說化解了。現在國家承認了,國家宗教局流通淨土五經,《無量壽經》採取夏老的會集本。

  黃念老的集註,這個註解是真實智慧,每一句經文解釋,不是黃念祖自己的意思,他採取了八十三部經典、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解釋這部經。裡面的名詞、術語,我們編了個參考資料,也印成一部書,分量跟這個《科註》差不多相等,已經印出來了,兩千多條。末法學人得到這部經,一生止於這部經,這就是正法,沒有不成就的,沒有不往生的。我們要把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當作我們第一樁大事,得三昧、開悟是附帶的,決定求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依止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弟子。結成大願,彌陀發的四十八願,我們跟他發同樣的大願,將來在極樂世界成佛,決定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平等的,這是大圓滿、大成就。住真實慧,一門深入,讀書千遍,就是住真實慧的具體落實。以求成就,要真肯放下。

  這幾年我們在海外有殊勝的法緣,我建議為全世界的佛教、為全世界的宗教培養弘護人才,在馬來西亞建一個漢學院,在斯里蘭卡建一個佛教大學、建一所宗教大學。為全世界佛教、宗教著想,不為我自己。得到當地朝野的歡喜,願意做這樁好事。於我有沒有相干?跟諸位說,不相干,我這麼大年歲了,我現在只求往生極樂世界。我說這個事情做成功了,我去講一門課,時間一年,如果我還有壽命的話。我開什麼課?就是《無量壽經》,一天四個小時,一年圓滿。我來帶頭,帶頭落實一門深入,帶頭落實讀書千遍。

  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第一次來講了四個月,講《大佛頂首楞嚴經》。當時香港有一個首楞嚴王,海仁老和尚,九十多歲了。我講《楞嚴》,所以到香港我先去拜這個老人家,老人家看到我們很歡喜,我記得我到香港來講經時候五十歲,他九十多歲,大我四十多歲。把《楞嚴經》的大意講給我聽,提醒我要注意哪些地方。這個老人很特別,他一生專攻《楞嚴經》,正法,一門深入。他只有六個學生,六個裡頭有大光,大光跟我交情很厚,我們常常在一起。他的學生,條件是要背《楞嚴經》,不但要背經,還要背註解,分量很大,這個註解是用蕅益大師的《文句》。《文句》連經文跟註解統統要能背過,他才收你做學生,所以他只有六個學生,門檻很高。真正要培養佛門弘護人才,這個法子有效果。

  所以我說,將來他們的學校學院建好之後,我去教一年《無量壽經》,我用海仁老和尚的方法。但是海老的方法,背註解太嚴格了,太難了。經要背,所以學生對於《無量壽經》一定要背得很熟。註解我不要求背,我會要求學生從頭到尾要看三十遍,讀三十遍,根才紮得深。沒有這個基礎,你心是亂的,你心定不下來,你有很多習氣沒放下,你不能得三昧,你不能開悟。所以同學要來找我,要想跟我學,我只收五個人。條件,經文,現在就可以預備,一天讀十個小時,不論遍數。我知道有人念一遍要一個小時,十遍,十個小時念十遍;但是有人念得很熟了,告訴我,念一遍只要半個小時,那十個小時念二十遍。這十個小時就是修定,專念阿彌陀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至少把清淨心念出來,這是最低的標準,心裡頭沒有染污,然後一塊再研究會有很大的受用。

  我們接著看下面經文,下云『含哀』,哀是大悲心。又『慈愍』者,「大慈心也」。這個合起來,大慈大悲。「以大慈悲故,雖明知實無眾生可度」,像《金剛經》上講的一樣,「而度生之行願無有窮盡。故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其所結得之大願,自然契理契機,照真達俗」。這些話都是講的極樂世界的菩薩。我們向阿彌陀佛學習,也要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弟子們學習,他們已經得到彌陀的真傳,已經有我們無法想像的成就。這些理跟事全在這部經典跟註解裡頭,我們開卷有益,要真正學習。不能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得不到佛法。

  諸佛如來全是從法身流出來的無量法門,從法身流出來的,法身的體是定,法身的用是智慧,能生萬法。沒有慈悲心就沒有真心,真心裡頭第一德就是慈悲。你細心觀察,古人有問什麼是佛教,佛教是什麼?祖師的解答很簡單,佛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八個字就解答了。慈悲是愛,這個愛裡面充滿了智慧,不是感情。感情的愛是有分別、有執著,智慧的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是真愛、真心。所以所有宗教,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神聖沒有一個不愛世人的,為什麼?自性流出來的第一德。

  這個第一德我們有沒有?人人都有,只是忘掉了,迷了,雖有不能現前。從什麼時候看到有?我在跟大家分享,說過幾次,我說「人生百日,體露真常」。小孩出生一百天,完全是真心流露,他不懂事,不懂事好,不懂事叫沒有受染污。什麼叫懂事?染污叫懂事,不是好事情。他不認生,不知道誰是他的爸爸、誰是他的媽媽,他對每個人都是真誠心,都是笑咪咪的,滿心的歡喜,沒有拒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縱然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菩薩的境界。非常可惜,以後沒有人教他,被環境染污了。到他認識誰是他爸爸、誰是媽媽,被染污了,有分別有執著了,認生了,生人抱他不肯接受。所以,《三字經》上把這個現象說出來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教,他就隨著環境變了,好的環境他變成好人,不好的環境他就變成惡人。他本來善惡都沒有,善惡都是學的,不但沒有善惡,連染淨都沒有,真常。

  中國古聖先賢看到了,覺悟到了,所以教育這個念頭從這個地方生起來的,如何保持這種天性、天真要靠教育。誰教他?母親,母親的責任太大了。這個家庭會不會出聖賢,這個族群會不會出聖賢,國家出不出聖賢,都在母親。每一個孩子都能成聖成賢,關鍵就是教育。古人做母親的時候,懷孕,懷孕這十個月,確實像太任一樣,文王的母親,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心地端正,言行如禮,不違背禮節,給孩子做榜樣。雖然孩子沒有出世,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小孩有感受。所以一切負面的不要去想、不要說、不要做,思想言行完全純正,這個孩子稟受母親的正氣,生下來好養,生下來健康。出生他就會看、就會聽,他就在模仿。所以母親要看得緊,負面的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全是善的,全是性德。母親要看三年,把他根紮好,叫紮根教育,聖賢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

  教育是世出世間第一大法,什麼問題都是用教育來解決。真教好了,天下本無事,帝王有福報,垂拱而治。諸佛國土為什麼那麼好?沒有別的,你展開經卷看看釋迦牟尼佛的介紹,「今現在說法」,諸佛國土教學沒有中斷過,天天在教。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極樂世界真妙,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蓮花上有自己的名字,不會錯。我相信,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一定有他的座位,座位上決定也有他的名字,不會有錯誤的。進入講堂,什麼時候出來?畢業就出來,成佛才出來,不成佛不出講堂。行嗎?行。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他沒有大小便;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沒有晝夜,身放光、宮殿放光、大地放光,光明世界,它沒有晝夜。所以進入講堂之後,阿彌陀佛精力充分,他也不要飲食,他也不要休息、不要睡覺,學生個個都是的,一直講到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要把煩惱習氣斷得乾乾淨淨。一出講堂,到哪裡去?到常寂光去,證得究竟圓滿。這個修學環境、生活環境到哪去找!你要真搞清楚搞明白,巴不得現在就去,這個世界有什麼可留戀的?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學佛六十二年,得到什麼?得到這個信息,千真萬確,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所以你要我講經、要我教學,我就這一部,我不改第二部。一部,止於一,這叫正法。

  所以一定要有慈悲心,心常諦住度世之道。到極樂世界是上學,是要把自性性德完全恢復出來,有本事教。跟一切眾生平等,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跟自己是一樣的。像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知道一切眾生跟他完全平等。極樂世界成佛,一定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成什麼佛?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成佛的,將來成佛就是阿彌陀佛,將來自己教化眾生的道場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增不減,極樂世界沒有邊際,因為它是法性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形容極樂世界最恰當了。成佛了,為什麼?為度眾生。沒有辛苦,辛苦是我們這肉身感到有辛苦,法性身沒有,而且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空有是一不是二。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所以,結得的大願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自然契理契機,契理是與性德圓滿的相應;契機,各種不同的根機你都有能力教他,你都有方法去幫助他。照真,真是真性,照是智慧。達是通達,俗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照真是度眾生、教化眾生所依據的理體是性德。達俗,眾生各個不同的根性你全知道,你知道某一個人要用某一種方法他會有成就,他會快速成就。

  『禮義都合』,「禮義都合」這一句是講的契機。「禮義者,仁義禮智信,世間道德也」。仁義禮智信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淫欲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性德無量無邊,不外乎這五個綱領,這五個字是綱領,人必須要遵守,如果不遵守就不是人了。人與禽獸沒有兩樣,不同的,人懂得仁義禮智信,畜生沒有。實際上,畜生少數也有,我們看到了非常感動。我在澳洲住在鄉下,有一年看到一對小鳥,這一對小鳥可能是夫妻,有一個死了,在我院子裡頭,悟謙法師把牠埋在花園裡頭。另外這隻鳥,居然在埋葬的地方,就是很垂頭喪氣的在那裡散步轉圈子,三天三夜。今天人不如鳥!有這麼深厚的感情,三天牠才飛走。我們親眼看見的,有情有義。我們看今天的社會,離婚率這麼高,比不上畜生。現在社會確實這五個字沒有了,變成什麼?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個字都沒有了,來生到哪裡去?三途去了。五戒十善能保住人身,五戒十善沒有了,中國人講五常沒有了,常是永恆不變,超越時間、超越空間,這五個字太重要了。菩薩應化在世間,禮義都合,也就是仁義禮智信圓滿的做到,這才能給眾生做榜樣、做表率,你教他,他相信,他能接受,他會向你學習。

  「但此二字」,禮義兩個字,「不但代表當時古印度之社會道德,實泛指後世種種社會各個時代之社會道德與規律」。這五個字是根、是本。中國傳統文化,把它歸納起來,實在講十二個字說盡了,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中國人。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十二個字統統相應,這是聖人;相應,不圓滿,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有個百分之八、九十,賢人;能夠做到一半以上,君子;農村裡頭的小民也能夠做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天下大治,太平盛世。不必多,這五個字好好的教人民。特別是現在的媒體,播什麼內容?就播這五個字。

  中國過去,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沒有那麼多的學校,人民怎麼受教育?全靠文藝的表演。地方戲劇、雜耍、說唱藝術,裡面的內容都是忠孝節義、禮義廉恥,都教這個,人民都教好了。現在學校這麼多,收不到效果。以前也不過就是逢年過節,這些藝人出來表演,時間不是很長,像現在的論壇、講座這樣的活動,短的三五天,逢年過節,過年的時候時間長,有演一個多月的。農村裡頭人民全靠這個教育,除這個之外,硬體的設施三個,第一個祠堂,祠堂表孝,孝悌忠信是祠堂;第二個孔廟,仁義道德;第三個城隍廟,因果報應。這三個硬體設施,把人民全教好了。一般不識字的人,他們對因果教育最在乎。倫理道德教人知道羞恥,不好意思作惡,良心不安;因果教育教人不敢作惡,為什麼?來生有果報。三惡道誰都不願意去,你要不認真的學,三惡道避免不了。現在人是不相信因果,有沒有?真有,到時候因果現前後悔莫及。

  我們在這些年,遇到一些附體的,那不是假的。羅馬凱撒大帝,漢朝那個時代,二千一百年前,派了一支軍隊,十萬人,他第三個兒子三王子統率這支軍隊東征,想佔領中國。那個時候羅馬軍隊在歐洲所向無敵。沒有想到我們距離太遠了,這支軍隊走到中國,那時候一半是騎兵一半是步兵,從羅馬走到中國新疆走了一年多。這一年多,水土不服,當中有瘟疫、病痛的,死傷、死亡的人很多。到中國新疆,看到中國人矮小,生起傲慢心,瞧不起中國人,跟中國人打了一仗。第一仗他就死了九千人,士氣衰了,想到征服中國不可能了,一仗就十分之一的人去掉了。對中國人不敢低估,中國人會布陣,這他們不知道的。一直走到現在的甘肅,剩下來的軍隊大概只有兩千多人,完全投降,投降給漢朝。漢朝給他一塊地方叫驪靬,在現在的永昌,一個小鎮。住在那裡沒有多久,後來集體自殺了,最後只剩了兩百多人,集體自殺。

  二千一百年之後,在現在,三王子忽然附體,把他故事說出來,這個故事絕對不是一個農村裡頭的婦女能編得出來的。當地政府有個高處長,對這樁事情好奇,怎麼會有這種事情?深入訪問調查。他是個無神論的共產黨,到最後變成是完全相信,一點都不懷疑了,把這個故事寫出來。非常震撼,不但讓中國人震撼,讓外國也震撼。他這個書印出來之後,我寄了幾本到羅馬,也寄了幾本給梵蒂岡教宗。羅馬的歷史要改寫,凱撒不是在動亂當中被人刺死的,在這是政變的時候他逃出來了,他也逃到中國。在中國永昌住了十一年,他帶了他的夫人,還有一個女兒,統統都死在中國。

  這些靈到現在都在,他們來到香港,真正在香港附在這個婦女身上,告訴我這些信息,求幫助,求超度。所以,禮義非常重要,人要把這五個字做到,不會墮落三惡道。仁者愛人,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批靈鬼遇到一位叫利賓菩薩,可能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告訴他,中國不是你的,你來幹什麼?這句話意思很深。大戰之前,日本人想侵略中國,佔領中國,套菩薩這句話說:中國不是日本的,你來幹什麼?八年還得投降,命裡頭沒有。真正符合中國古諺語所說的「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人要安分守己,要努力向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三皈是我們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皈依佛的意思,在前節簡略的報告。下面,皈依達摩,達摩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法,佛所說的一切法,一定要依靠。佛在世,我們有疑難向佛請教;佛不在世,我們依誰為師?佛在圓寂之前,阿難提出來疑問,佛滅度之後,我們依誰為老師,聽誰的?佛告訴大家,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依照佛的戒律,就跟佛在世沒有兩樣。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的法運,用現在的話來說,佛陀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他的影響,在空間,影響整個世界;在時間是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那什麼叫做正法?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即使證到初果須陀洹、阿那含、阿羅漢,都是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根性就不如正法,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末法時期這是講我們現代,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沒有認真修行的,當然沒有證果的。如果講經、聽經都沒有了,這叫滅法。佛這些教導非常之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四依法裡面,佛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章》講得最為透徹,信心堅定,一門深入,決定有成就。如果今天佛來了,不要說是阿羅漢、菩薩,佛來了,告訴我們,他還有更好的方法幫助我成就,讓我改變我現在所學的法門,我們都不能接受。那阿彌陀佛來了,釋迦牟尼佛來了怎麼樣?學人的態度應該向佛頂禮,告訴佛,我就守你這個法門就行了,我不再改換了,這就是正確的。佛親自來勸我改變,我都不改變,對於經教有這樣堅定的信心。決定不可改變的願力。

  信願持名,必定往生,這是佛在經教上說的。如果不能往生,那佛就打妄語,佛怎麼可能打妄語?《金剛經》上說佛的言語,「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那佛給我們的示現,出廣長舌相,這佛說了,三十二相。我們一般人,舌頭伸出來能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語。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起來,給我們做證明,這是生生世世不妄語的果報,我們再要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了。所以一定要記住,「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智是理智,學佛人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會出麻煩,會被魔王外道欺騙你,要有智慧、理智,這個很重要。

  現在我們從八百八十九頁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禮義都合』,我們從這念下去:

  「禮義者,仁義禮智信,世間道德也」。這個世間道德通佛法,出世間法建立在世法的基礎上,世間法都做不好,怎麼能學佛!我們今天走遍全世界,所看到的,看得很難過,佛法變質了,不是世尊當年所傳的佛法。只有說的,有講的,沒有人依教奉行,這佛教為什麼會衰,就在此地。在家學佛,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沒做到,這佛教怎麼能不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把學佛的根本疏忽了。

  佛法的根本是什麼?淨宗《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到的淨業三福,這是根本,三條。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沒從這裡做,沒有從孝親尊師做。孝親尊師,最近這十年我們大力提倡,落實在《弟子規》。我們是遵守釋迦牟尼佛的遺教,孝親怎麼做,尊師怎麼做,把《弟子規》做到了,孝親尊師真的落實了。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道家的。有這兩個基礎再修十善業,十善業輕而易舉,很容易做到。

  第一福能做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也是很輕鬆就做到了,一點都不困難。像蓋房子,第一層蓋好了,蓋第二層很方便、很容易。第二這才是佛教的小乘,這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佛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教人是要循規蹈矩,好像念書一樣,得先念小學,再念中學,再念大學,不能躐等。小學、中學都不念就念大學,哪有這回事情?辦不到。如果真能辦到,那國家辦研究所就行了,小學、中學、大學都不要辦,省多少錢,省多少力,個個三年畢業就拿到博士學位,這不是很好嗎?那個博士是假博士,不是真的。佛法的修學亦如是,你看先做人,把人做好,第一福是做人,人天福報。用這個做基礎,然後再小乘,小乘學成之後再提升到大乘。佛法的小乘,聲聞、緣覺,提升上去,菩薩,三乘佛法。十住、十行、十迴向,再提升到十地,十地好比是研究所,等覺好比是博士班,它有次第的,《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瞭。

  禮義是戒律,基本的戒律。這兩個字,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不但代表當時古印度之社會道德」,實實在在,它「泛指後世種種社會」,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都要能適合,沒有不適應的。「各個時代」,歷史家把我們人類,自古以來,游牧的時代、農耕的時代、現在工商的時代、科學技術的時代,不管在什麼時代裡面,這種社會道德與規律是不能改變的,仁義禮智信超越時間、超越空間。

  今天社會亂了,亂在哪裡?這五個字大家都不要了,就亂了。這五個字一直到滿清時代還遵守,滿清亡國了,民國初年還行,中日戰爭之前還說得過去,這五個字大家還很重視。二戰之後不信了,人心變了,變得自私自利,這五個字不講了。仁是愛人,實在講今天的社會,他不知道自愛,他怎麼會愛人!義沒有了,義是循理,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現在人違法犯規,所謂走法律的漏洞,這叫不義。沒有禮,沒有智,不講信用,到處都是欺騙人。連賣藥的都賣假藥,這是古時候聞所未聞,什麼都可以作假,藥是救人的,怎麼可以作假的?現在連醫藥都不可靠,這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這五個字在佛法裡就是五戒:仁,不殺生;義,不偷盜,不佔別人便宜;禮,不淫欲,不邪淫;智,理智,反面是感情用事,佛教我們要理智,不要用感情;末後是信用。人在世間一定要講信,信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包括在這個字裡頭。所以它是修行的大根大本。

  正法時期,持戒就能證阿羅漢果;像法時期得要修禪定,禪定成就,單靠戒律不行了,要因戒得定,戒律不能廢掉,沒有戒就沒有定。正法時期戒律能證果,像法時期戒律不能證果,能幫助你得定,定了之後才能開悟。所以像法時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不少。在中國歷史上,我們看《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這是禪宗的。像六祖那是頓悟,那個很少;漸悟的人可多了,二、三年開悟的,七、八年開悟的,十幾年開悟的,二十幾年開悟的,三十幾年開悟的,多!這叫漸悟。但是悟入的境界是相同,頓悟跟漸悟沒有差別。這就是頓悟的是上上根,利根,上中根可以漸悟,中下根就不行了,修禪可以得定,不能開悟。

  教下亦如是,教下上上根大開圓解。大開圓解跟大徹大悟是相同的境界,是平等的,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樣,一個用參究,一個是深入經藏,方法不一樣,效果相同的。在念佛法門裡面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一句佛號可以念到理一心,看你怎麼念法,如果真的是真信切願,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那就可以得理一心;念佛裡頭還有雜念、還有妄想,那就達不到這個功夫。他可以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淺有深,我們常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淺的念佛三昧,它的要求就是心裡頭只有一個佛號,除一個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得生,就有把握往生。上等的功夫,功夫成片裡面好的、上等的,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想再住幾年也不妨礙,決定得生,叫生死自在,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像大悟、徹悟我們未必能做到,這些小悟,功夫成片我們真可以做到。

  所以淨宗修學,明白之後,理事通達之後,你就有把握往生。這個法門適合於末法一萬年。夏蓮居為我們做出末法淨宗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會集《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中國學習的人不多,自古至今,註解的人只有兩個,不算念老的註解。我們在這個經裡面所看到的,《淨影疏》,隋朝小慧遠法師作的。但是它在日本很流行,日本的註解可能有二、三十種,全都是用的康僧鎧的譯本。那是什麼?隋唐時代,日本的出家人到中國來留學,大概都是皈依善導大師的,他們這些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我蒐集他們的註疏有十幾種,在日本也是很著名的。念老看到了四種,引用的不少,引用很多,來解釋這部大經。

  後面這句話重要,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道德與規律。「所發之願,必須與之相契」,一定要跟當今相結合,如果不結合,現在人他不願意接受,弘傳就會有障礙,一定要符合現代的禮節。像我們現在講的禮節,最敬禮是三鞠躬。中國古代的禮節,我們都依循前清,清朝的禮節,清朝最敬禮是三跪九叩首,這是最敬禮。佛門的最敬禮是頂禮三拜,所以在寺院裡面,我們拜佛,我們誦經、講經,都先在釋迦牟尼佛尊像的面前頂禮三拜,再升座講經。但是在一般應酬,三鞠躬就是最敬禮,這樣就好。特別公共場所,在火車站、在飛機場,你要趴在地上磕三個頭,人家覺得你怪怪的。不但沒有好處,把很多學佛的緣嚇到了,「學佛要跪下去拜的,這我不學了」,你看把人家學佛的緣斷掉了。如果見面恭恭敬敬一鞠躬,這個可以,這個我也能做到。契機很重要,隨順大家的禮節重要,在某一種場合用某一種禮節,最恰當的,大家都能接受,大家都歡喜,對佛法就會產生很好的印象。這個在佛法裡不叫破戒,叫開戒。每一條戒律裡都有開緣,開戒不是為自己,是為了接引眾生,讓沒有接受佛教的,不相信佛教的人,對佛法有個好感,這個很重要。所以他底下說得好,必須與之相契,「始能為當時社會之所容,方能宏揚教義,普利眾生」,這說得好!

  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起來。當時我們只做實驗,真做成功了,九個宗教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樣,政府歡喜,能化解很多衝突,帶給社會的和諧。當時新加坡政府有一位高級部長,曾士生,他來訪問我的時候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宗教團結起來?政府是很希望做,成立一個宗教理事會,五十年了,不是剛成立的,成立五十年了,都沒有把宗教團結起來。這個理事會只是一年過年的時候,宗教領導人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然後就沒事了。一年吃一餐飯、見一次面,沒有辦法團結起來。我能把這些宗教搞成一家人,每一個宗教的活動,大家都來參加。我們佛教的佛誕節,所有宗教都來參加,都來祝福。基督教的平安夜,聖誕節前一天平安夜,我們佛教去了五十個出家人,穿袍搭衣,進到教堂裡面做彌撒,連老百姓看到都歡喜。問我怎麼做的?我說這釋迦牟尼佛教的。他很驚訝,釋迦牟尼佛怎麼教的?我說佛教給我們四攝法。他說什麼叫四攝法?簡單的來說,就是公共關係法,四攝法就是交際法,人與人之間關係。用在家庭,你家和萬事興;用在你公司,你公司上下團結,你這個公司興旺;用在國家,你的政府能夠團結起來,確實可以達到治國平天下。那個平天下的意思,平是公平,是這個意思。天下就是國家與國家、族群跟族群、黨派跟黨派,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整個世界的盛世,沒有戰爭。他說佛教裡有這些東西?我說有,我們就從這學來的,所以能夠很容易把宗教團結在一起。

  這個四攝,四種方法,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愛語,第三個是同事,第四個是利行。這個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完全不一樣,六度裡面布施是度自己的,是斷慳吝,斷貪心,布施的目的在此地,四攝法的布施就是現在講的多送禮、多請客,人與人關係就好了。一定要往來,人與人不往來,麻煩可大了,互相猜疑,愈猜愈訛,那麻煩就大了。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常常往來,什麼問題都化解了,都解決了。所以先要用這個方法,我們到每個宗教去拜訪、去參觀,一定要帶禮物去。所有的宗教,我們知道都辦著有慈善事業,有人辦醫院,辦養老院的,辦育幼院的,還有辦學校的。學校裡頭特別是職業學校,幫助人在現前社會容易謀生。這些都需要錢的,我們要去贊助他,每一個宗教送十萬塊錢新幣,新幣跟美金差不了多少,我一共用了一百萬,把九個宗教團結起來,這一百萬值得!

  有些信徒告訴我,他說法師,我們信徒錢來之不易,供養法師,你沒有在佛法做事,你去搞別的宗教去。我說那是度眾生,別的宗教也是眾生,我們能不顧嗎?我就問他,他們辦醫院救人,我們要不要辦?他辦養老院,我們要不要辦?要,好事。我說他辦,我去投資可不可以?你看不要我管理,我投資,我參加股東,他裡頭好事有我一分。應該要把心量拓開,應該要包容他們。宗教、宗教團結起來,就能夠帶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不會再有宗教糾紛、宗教矛盾。這些怎麼來的?都是大家不往來,不研究教義,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別人不如我們,這個觀念錯誤,要互相學習,我們帶頭幹。

  我在那一段時期,我講過《古蘭經》,我講過《玫瑰經》,天主教的,我講過《聖經》。我們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和尚,講他們的經典,他們的信徒聽得很高興,聽了之後,不比他們的神父、牧師差。《玫瑰經》是天主教的早晚課誦本,早晚課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我講的(好像光碟)現在南洋一帶還很流通,很多人聽。要互相學習,我們學他的,他就得學我們的,要不然他吃虧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知道你的,你不知道我的,你就吃虧了。所以他要學佛經,他要來聽講經,要來學,何況佛教是智慧,應當學。

  下面一句,『苞羅表裡』,「苞」跟底下這個包是一個意思,「同包」。「羅」,《嘉祥疏》說,「羅之言攝。故知苞羅即包容含攝之義」,羅這個字就是攝受的意思。苞羅,包容含攝,心量就拓開了,我能夠包容別人。佛的心量最大,量大福大,你看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問問這些不同的族群,佛有沒有包容?所有不同的宗教,佛有沒有包容?沒有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某個宗教除外,某個族群在外,沒有說,沒有說就全包容了。大乘教裡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這個味道深!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天主、基督、穆斯林是不是佛法?是。佛是什麼意思?佛是智慧、覺悟的意思,每個宗教經典打開都有智慧,都講覺悟,叫會。不會的,不會哪一法是佛法?連《無量壽經》、《華嚴經》都不是,為什麼?你搞錯了。經本沒有問題,你展開經本你念錯了,你解錯了,那就不是佛法了。宗門「會麼」這兩個字意味深長,深廣無際,一定要會。又何況大乘教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是整個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從心想來的。佛的這句話被近代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承認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再發展、再進步,二、三十年之後,大乘佛教會被科學家肯定、承認,那是世界上高等科學,佛教變成科學,變成最高的科學。所以我們曉得應當要學。

  「表」是外表,「指事相」。「裡」是裡面的道理,事相含的道理。苞羅表裡,表,今天科學把整個宇宙現象分作三大類,這三大類都是表,心理現象、物理現象(就是物質現象)、自然現象,這是表。裡是什麼?裡是現象的本體。《華嚴經》上佛說心現識變,心,真心,就是自性,也叫法性,能生能變。惠能大師開悟,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能生的自性就是裡。能變,把萬法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阿賴耶也算是裡。裡之裡是自性、是法性,全都包容,全都通達、都明瞭。就是「事理雙圓」,事理圓滿了,「真俗並照」,真是對理講的,俗是對事相講的,照是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這個人在佛法裡稱他作佛陀,稱他為法身菩薩。「眾妙齊收,萬類普攝」,眾妙是整個宇宙,宇宙的奧妙他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清楚。萬類普攝,一法不漏,法法包羅,這是佛與法身菩薩。「上智下愚,悉得度脫」,他有智慧,他有能力,這些世間上智之人、下愚之人,說上下,當中全包括了,一切眾生,十法界一切眾生,他都能幫助他得度。度脫,脫是什麼?脫離生死,脫離苦惱。

  佛陀的教育,內容是什麼?教的是什麼?我們再問我們需不需要這個教育?佛陀的教育只有一個目的,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你看你要不要?你不學這個東西,你這一生很辛苦,真苦;你要學了之後,你會真快樂。只有佛搞清楚、搞明白,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你對於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法你迷惑,你不了解它,換句話說,你就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個錯誤的結果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苦!三苦八苦。佛能夠告訴你、教導你,六道是你自己造的,自性裡頭沒有,根本沒有這個東西,是你的妄想,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造成的,你能夠破迷開悟,你都覺悟、都明瞭了,六道就沒有了。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是佛法,這東西能不要嗎?我們看到佛說的這兩句,佩服得五體投地。佛知道這個道理,苦樂是果,迷悟是因,破迷就是離苦,開悟就是得樂。

  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教學、教育,只要把人教好了,個個人都破迷開悟,人人都離苦得樂,這是佛陀教育。所以釋迦牟尼佛不做國王,他是太子,王位捨棄,從事於教育,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幹這樁好事,這真正叫積功累德。最聰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最有福報的人,幹第一等有福報的事情,第一等有福報的事情是什麼?是教學。所以他老人家教學四十九年。三十歲開悟,菩提樹下開悟,就開始教學,鹿野苑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最好的老師,負責盡職,而且不接受供養,不要繳學費的,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你只要肯跟他學。經典裡我們看到,《地藏經》大家念得很熟,你看有婆羅門女,那是什麼?那是宗教信徒,婆羅門教的。婆羅門教比佛教早,大概在釋迦牟尼佛之前一萬多年,就是現在的興都教。

  新加坡前一任的總統納丹是印度教徒,他是印度教,我跟他很熟。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們坐在一起吃飯,他就告訴我,他心目當中最佩服的就是佛教,他說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很佩服他。這句話我第一次聽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那一年我剛剛學佛,二十六歲,大師告訴我,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沒有想到納丹能說出這句話,內行,不外行。佛法的形式是度眾生的,好像舞台表演,是接引觀眾的。最重要的是在你生活上,你要把佛陀的教育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感老師,如果不是老師的接引、老師的教導,我們哪有這麼快樂的一生!快樂,最高的享受並不是財富、不是地位,是什麼?是快樂,法喜充滿,天天歡喜。歡喜從哪裡來的?從我們把佛陀教誨做出來,它就來了。

  佛究竟教的什麼?我們用一句話來說明,看破放下。我學佛,年輕的時候,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就是章嘉大師,在這之前我沒有遇到過出家人,也不願意跟出家人接觸,沒有想到第一次跟他見面。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老師跟我講了一門課,「佛經哲學」,我對佛教有了一些認識,這是大學問、大智慧。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佛教裡頭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佛境界?我這個見面第一次,第一個問題提這個問題。老人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看了多久?看了半個多小時,一句話都沒有。到很多年之後,我才豁然想起來,他為什麼當時不答覆我,要等半個小時,應該是因為我年輕,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別跟他說,說了沒用,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了。一定要等他心浮氣躁的這個態度完全定下來,所以那半個小時是入定,他定,我跟著他定。

  半個小時之後跟我說一個字,有,我精神就提起來,有,高興了,他又不說了。只要你一浮動,他就不說話了;一定等到你心平氣和,沒有絲毫浮動的態度,他才願意跟你講話。他的話不多,所以說了一個有,大概等了五、六分鐘,跟我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簡單說就是看破放下,佛法就是教人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麼意思?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解了,這叫看破,真了解了。放下是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大乘教裡常說的,放下執著是阿羅漢,放下分別是菩薩,放下妄想,妄想就是無明,就成佛了,就這麼簡單。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你現在沒放下,放下就是!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成就。

  佛法真平等,真的是沒有差別。它跟別的宗教不一樣,別的宗教信徒,你不能成為上帝,但是佛法裡面一切眾生,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現在為什麼做凡夫?你迷失了自性。自性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你放下就是。為什麼不能放下?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不肯放下,你不願意放下。事實真相全是假的,《金剛經》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你要這樣看法就對了,它像閃電一樣、像露水一樣,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一會就沒有了。

  向上一著,高等佛法裡頭,根本不承認有這些現象存在,全是假的,是幻相。不能說它沒有相,就像作夢一樣,在夢中不能說沒有,醒過來才知道完全沒有,醒了的時候痕跡都找不到。換句話說,你要真正覺悟,證得阿羅漢果,六道不見了。六道是一場夢,醒過來了,也是痕跡找不到。可是四聖法界也是一個夢,六道的夢是惡夢,四聖法界是美夢,環境清淨自在,但它還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變現出來的。無明一破,這境界沒有了,醒過來見到什麼境界?見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我們也稱它作一真法界。這個裡面的形相,有形相,但是這個裡面的形相不生不滅。人身沒有生老病死,是法性身。這個身一塵不染,沒有染污,所以每天也不要洗臉,也不要洗澡,衣服也不必換,一粒灰塵都不會染的。惠能大師開悟頭一句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省多少事,不需要飲食,不需要喝水,你看,不需要睡眠。一真法界是光明世界,裡面不需要日月,一切物質現象全放光,身體放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放光,光明世界,沒有黑暗。所以它沒有夜晚,也沒有四季。要是像我們常講的四季常春,它只有春季,其他的都沒有,夏季、冬季都沒有,這個生活環境多理想。修學的環境,老師是阿彌陀佛,教授是十方諸佛如來,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也常常到極樂世界去講課。成就快,老師高明,這事我們得認識清楚、得搞明白。

  所以上智下愚統統度脫。「世出世間,融通無礙」。在極樂世界,世間跟出世間沒有差別,是一不是二。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了,他沒有執著,所以有能力,這都是念力的能量。現代的科學研究念力,念力的能量把世間法轉變成出世間法,讓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沒有兩樣。也就是從理上講,轉八識成四智,世間法就變成出世間法,十法界依正莊嚴就變成一真法界。無法想像。這麼好的地方,我們人人都能去得了,為什麼不去?這不能不知道。

  下面,過度,經文最後一句,『過度解脫』。「過度」,本經,《無量壽經》有五種原譯本,吳譯本這個經題叫《過度人道經》。過度什麼意思?「表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之義」。過度就是了生死,自己能出離生死,把生死超越了、超過了,也能幫助別人出離生死,脫離六道輪迴。「解脫者,解惑業之縛,脫三業之苦」。解是解開,解開什麼?解開迷惑顛倒,把這個結給解開。迷惑顛倒像繩索一樣,把你捆綁起來,你不得自在,這是煩惱的代名詞。所以解是把煩惱解開,把迷惑解開,你不再迷惑了,你沒有煩惱了。脫呢?脫是從果報上講的,脫三業之苦。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三時業、三報業。就現、次、後等三生之報,分業為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又作現報業、生報業、後報業」。這什麼意思,後頭有說明。

  第一個,「順現法受業」,我們叫現世報,你現在所造的,現在就受到果報。你造罪業,現在受到國家法律的刑罰,這是現世報;你造善業,你會得到社會大眾的讚歎,這是現報。我們看袁了凡先生的四訓,家庭四訓。了凡先生聽了雲谷禪師的開示,知道命運是自己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怎麼改?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樁事情,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他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從什麼地方入門?他教我修布施,三種布施,布施就是放下。財布施,果報得財富;法布施,果報得智慧;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教我修這三樣,這三種布施是因,得三種果報。

  了凡先生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發了心之後真幹,命運真改了。第二年參加考試,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提升了,這是果報。命中沒有兒子,他也是積功累德,求兒子,果然得到一個好兒子。他只有一個兒子,可是這個兒子給他生了六個孫子,所以家庭就旺起來了,第二代就興旺起來了。一直到現在,這一家人都很好。過去我住在跑馬地的時候,我跟他們有聯絡,跟了凡的家人(後代)有聯絡。難得!後世子孫還是依教奉行,這一家好人。

  命裡面沒有進士、沒有舉人,這叫功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位。古時候最高的學位是進士,第二個學位是舉人,第三個學位是秀才。他只有秀才的命,命裡頭沒有舉人、沒有進士,結果也是發願,斷惡修善求功名,他去參加考試考中了,舉人也考中了,進士也考中了。做官,他命裡頭有官運,小官,四川一個很小縣分的縣長,這叫縣令、知縣。結果命運改了,他考取進士之後,發表他到寶坻當縣令。寶坻縣是直屬於中央的,像現在的直轄市,不是歸省管的,這個身分地位就高了。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沒有求長壽,他是七十四歲過世的,延壽二十一年。可以改,命運能改,不是不能改。我的壽命很短,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害一場病,四十五歲以後,我沒有求長壽,是延壽延出來的。再過兩年九十歲就加一倍了,四十五又延了四十五。所以什麼都能改,個人能改、家庭能改,國家也能改,連全世界的世運都可以改。怎麼改法?教學,把人教好了,人的心好了,惡的念頭沒有了,都是好念頭,都是好的言論行為,整個世界世運就變好了。

  所以我在馬來西亞,第一次跟現任的首相見面,見面很早了,好像二00五年我們第一次見面,那個時候他沒有做首相,他是副首相。做了首相第一次跟我見面,第一句話問我,他說法師,我很想把馬來西亞治好,問我有什麼方法?我告訴他,這個話難得。可見這是個好首相,他沒有問個人的功名富貴,他問的是把國家治好。人民有福報,關心人民,很難得。我告訴他,只要把教育辦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人心好了,人人是好人,好人做的事情都是好事,你不就做了太平天子?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他聽懂了。

  我們在馬來西亞想辦一個漢學院。馬來西亞這個地方很難得,華僑有七百多萬人,佔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點幾的樣子,是一個大家族,華僑很團結。華僑辦了一千多個小學,華校,六十二個中學,沒有大學,我們現在在那裡搞一個漢學院就是大學,華僑歡喜,我們畢竟有一個最高的學府了。首相問我,馬來人能不能進漢學院?歡迎。我說漢學院前面冠上「馬來西亞漢學院」,是屬於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人當然可以到這裡學漢學。我說我們不分種族,我們希望為全世界漢學培養師資,培養好的老師,目的在此地。他很支持,沒有他的支持就很不容易做好,他這一支持,這學校就可以辦起來。現在在建校,已經開始動工了,預定十五個月建好,後年的上半年,這個學校就可以啟用了。

  漢學,儒釋道,教學的內容是這三家,也能夠團結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是一家。三教九流是一家這個概念不是我們現在才有的,早在唐朝肅宗的時代,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唐明皇名氣很大,說起來大家都知道,唐明皇的兒子。少林寺有一塊碑,是那個年代刻的,上面刻的是三教九流混元圖,說明三教九流是一家,這就是今天外國人所講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最早的,中國人說的,中國人在最近這兩百年忘掉了,外國人聽到,我們看到好像很稀奇,看到這塊碑,樣樣是中國人領先。

  中國人的思想,這是遠古以來就說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個平天下,平就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整個世界,國家與國家、族群跟族群、宗教跟宗教,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平天下是這個意思。所以英國湯恩比才說,一九七0年代,他訪問日本的時候談話講到,「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社會動亂,就現在,「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兩樣東西都在中國。我們最近這十年在國際上的活動,我常常引用這兩句話。我們為什麼會想到這樁事情?聽到這句話我們感觸很深。在國際上,遇到今天社會問題不能解決,這是事實。外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用鎮壓、用報復,用這種手段,結果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二00一年,把這種鬥爭升級到戰爭,恐怖戰爭。這些搞和平,維護和平的這些人士才真正意識到,西方這個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也因為這個因緣,昆士蘭大學的校長,我那時候住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這兩個校長來找我。他們知道我過去在新加坡做團結宗教做得很成功,就希望我在學校跟他們的一些教授,和平學院的教授,舉行一次座談會,來討論這個問題。首先我聽他們的報告,五十分鐘報告,然後要求我提出建議,我就用中國傳統的方法,和平的方法來化解問題,決定不能用武力,他們聽了很受用。

  第二個星期又邀請我,第二次座談會,學校就聘請我做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送給我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的考試就一句話,兩個校長請我吃飯,問我,那個時候我講經教學四十三年,今年五十五年。問我,他說法師,你這四十三年當中,有沒有人向你提問題,你不能解答的?我說好像沒有。他對我讚歎說,你是個真正的好校長。博士學位送給我了,就一句話。我是感謝、推辭,我說出家人這個東西沒用處,要這個幹什麼!他一定要我要。我說為什麼?他說你的報告,這個理念,確實可以能幫助聯合國化解衝突,促進和平,有用處,希望你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聯合國不邀請法師,它所邀請的對象是博士、是教授,所以學校要給我博士學位,給我教授的身分,代表學校參加國際會議,我是這樣接受的。

  參加會議這也是大開眼界,對於當前世界局勢就了解比較多,也多一點關心,以前是毫不關心,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第一次參加會議,二00三年,這個會議是在曼谷大學開的,泰國,也是我第一次到泰國。住了一個多星期,跟泰國的查瓦利將軍認識了,他跟中國關係非常好,當時是副總理。他本來是總理,被金融風暴整下來了。他很聰明,他把副總理提升為總理,他自己做副總理,他還是三軍總司令。我跟泰國有了關係,就從他跟皇室建了關係。這關係很好,到二00六年就起了作用,二00六年我們在聯合國辦了個大型活動,辦得非常成功,這個主要的力量就是泰國,聯合國跟我們不認識。

  這個活動,我深深感觸到三寶加持。聯合國從來沒有碰過宗教,這一次可真的,無緣無故搞一個宗教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主題是「佛教徒對世界的貢獻」,這麼一個題目。我們那一年剛剛好做湯池的實驗做成功了,做成功,我們的目的是給聯合國看的。因為我多次參加聯合國的會議,把中國倫理道德注重教育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大家聽了歡喜,不相信。會後跟我聊天,在一起吃飯告訴我:法師,你講得很好,那是理想,不能落實。這對我是非常嚴重的打擊,換句話說,我在聯合國所有報告都白說的,逼著我必須要把傳統文化做出來給他看。

  那個時候我們的想法,總得要二年、三年才能做出來。我們開始啟動是二00五年十一月,中心開始上課,到二、三月的時候成效卓著,湯池小鎮的居民,人心完全改正過來了,知道禮義廉恥,而且都能夠落實,真正做到了。我們看到非常感動、非常歡喜,這是中國的禮義之邦,在湯池出現了。出現,當時我就想,怎麼樣進到聯合國去跟大家做報告。聯合國也不是好進去的,聯合國邀請的是會員國,我們哪有這個緣分?

  沒有想到泰國,聯合國找泰國,泰國推薦我,讓我們澳洲淨宗學院也參加這次的主辦。主辦就有權,協辦沒有權,主辦就有權利安排議程,那我就能把湯池的成就做詳細報告,這報告八個小時,不是主辦單位做不到。聯合國的報告最長的時間,沒有超過兩小時的,現在我們要求八小時,他們不能接受。談到第三天,我說既然不給我們這麼長的時間報告,我說那你們倡導和平是假的,不是真的。我現在這個和平已經做出樣子出來了,你不接受,算了,我不參加了,我退出。這樣一來他才認真考慮,第二天通知我四個小時,他說實在沒辦法,八個小時不行,四個小時。我沒有辦法,想想也是為難他了。我讓蔡禮旭做四個小時報告,另外找兩個老師,一個老師兩個小時,還是八個小時,三個人,三個人上台做報告,用這個方法。湯池圖畫、照片、文字,聯合國給我一個展覽廳,我們做了三天展覽,用文字、圖片來說明。這個活動,把當時駐聯合國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代表感動了,都希望到湯池去考察、去參觀。中國傳統這些東西管用,非常管用。湯池實驗,我們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證明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二個證明,人民是很好教的,只要你懂得教學方法。

  我們的方法是學佛、學孔子。那個時候招收三十七位老師,我給老師要求他們有使命感,我們這次做的實驗關係我們傳統文化的興衰,我們失敗了,就是告訴全世界,中國傳統文化過時了,沒用了;如果做成功了,也告訴全世界,中國傳統文化像湯恩比所說,能救全世界。我們有這個使命感,所以犧牲身命也在所不惜,一定要把它做好。

  先要求老師做,國家允許的《弟子規》。佛跟道認為是宗教,不許可,怎麼辦?我們把《感應篇》、《十善業道》融在《弟子規》裡頭。老師先要做到,老師不做到不能教人。我說在歷史上教學最成功的,釋迦牟尼、孔子。他為什麼教育成功?他是身行言教,他做到了。他沒有做到的他不說,他說到的全已經做到了,大家相信了。我說我們向釋迦牟尼佛學、向孔子學,我們要身行言教。我給老師四個月,希望四個月的時間你們做到,然後再教人。

  老師我很尊敬,真正是了不起,菩薩再來,兩個月就做到了。做到之後通知我,我們做到了,下面怎麼辦?我說下鄉入戶,表演,做給大家看。老師都很年輕,他們是幼兒園的老師、小學老師,最高的初中老師,能夠真幹,教授他做不到。到人家農民家裡,看到老人,就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你怎樣去孝順他,把孝道做出來。我們用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家家戶戶去拜訪、去表演。人民看到了,馬上就受了感動,他說這一批年輕人比我家的兒女好,懂得孝順;他家裡的兒女看到了生慚愧心,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沒盡到孝心,感動了。然後再通知大家中心開課,希望大家一起來學習,就帶動了。教了三個月,人民的良心統統喚醒了,不好意思做壞事,不好意思欺騙人,整個民風改變。

  這個信息傳給我的時候,我就想到怎樣進入聯合國。沒想到兩個月之後,聯合國就通知我,寄個文件給我通知,邀請我做十月份辦的這個活動,就是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這個活動,我都不敢相信。主辦,誰出的主意?我就派三個人到巴黎教科文總部,去查一查看有沒有這回事情,是真的是假的?結果去了三個人,到那裡去一看、一接洽,是真的,不是假的,才曉得泰國大使推薦的,就是二00五年我們在泰國結的緣,這我們就有信心了。我們聽到真歡喜,趕緊準備,還有五個月的時間。

  做這一次的活動,最重要的,重點的報告做得非常成功,一直到現在,聯合國還有一些大使們對我們的活動念念不忘。我今年三月參加泰國的一個活動,也是多元文化活動,巴黎這些大使知道我在泰國,他們來了十七個代表,十七個國家大使到泰國來看我,一同參加這個活動。五月、六月,我參加斯里蘭卡衛塞節,這些大使們跟著我到斯里蘭卡,有二十五個人,就是二十五個國家的代表。去很有意思,把這次衛塞節的活動加上聯合國的名義,算是聯合國的一個活動,他們有這麼多大使出席,希望我再去辦活動。

  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每個人都希望,不是少數人,多數人,找不到方法。方法,我們的想法就是團結宗教,希望宗教都回歸教育,宗教與宗教之間互相學習,化解宗教之間的一切矛盾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帶動全世界的和平。我們在聯合國幹這個事情。我都沒有想到,二00六年我在聯合國辦的活動,一直到今天他們還念念不忘,還想著,我很感動。這是一樁好事情,我年歲大了,體力衰了,希望年輕人接棒。這個局面打開了,大家認真努力去做,我相信會比我做得更好。至少現在在聯合國支持我的,泰國跟斯里蘭卡,這兩個國家都是會員國,它們有資格申請借用場地辦活動。所以我們利用聯合國的場地來做這種宣傳,對全世界,不是難事,現在可以做得到。

  這個地方,註解裡頭,解脫講到脫三業之苦,講三種果報。第一個,順現法受業,「即此生所造,於此生成熟之業」,我舉的了凡先生的例子。第二「順次生」,就是來生,今生所造的業,來生受果報。第三叫後生,就是第三世以後,第三生以後,不定什麼時候成熟,決定有果報的,有因必有果。這些事實,佛經典裡面說得很多,《法苑珠林》、《經律異相》裡面,古大德把這些業因果報抄下來編成一本,我們在這一本書裡頭,就能看到許多經論上所說的。《太上感應篇彙編》是中國道家的,記載的全是中國自古以來善惡果報,三世統統有。

  《唯識述記》裡頭說,「解謂離縛,脫謂自在」。解是解除煩惱,脫離苦難就得自在。「又曰:言解脫者,體即圓寂。由煩惱障縛諸有情,恆處生死。證圓寂已,能離彼縛,立解脫名」,這是《唯識述記》裡面所說的。解脫,解脫的理,為什麼能夠解脫?道理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圓寂,圓是圓滿,寂是清淨寂滅。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前面兩句話,一個是本自清淨,一個是不生不滅,這兩句話就是圓寂的意思。由煩惱障,障礙了有情眾生,不得自在,讓這些有情眾生在搞六道輪迴。證圓寂已,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脫離煩惱,轉煩惱為菩提,這叫解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4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皈依三寶,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為什麼皈依佛?佛是兩足中尊。這個兩,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報,沒有一個人不想要的。足是滿足,福、慧這兩種都滿足了,這叫佛。誰滿足?釋迦牟尼佛滿足了,阿彌陀佛滿足了。釋迦牟尼佛滿足的相不容易看出來,我們看老人家一生的行誼,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這是智慧、福報的圓滿,看不出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非常明顯的,顯示出福報智慧圓滿。釋迦佛跟阿彌陀佛怎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其實沒有差別,阿彌陀佛示現的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因,他在修因,果報就是華藏世界,有因有果。因是什麼?是放下,釋迦牟尼佛什麼都放下,樣樣都放下,所以在華藏世界看到圓滿的福慧二足。我們要明瞭,看破是智慧,就是皈依法,離欲尊,這看破;皈依僧是放下。出家人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全都放下了。把三皈依放在最前面很有道理,代表全部的佛法。人要問佛法是什麼?就是佛法僧。佛福慧圓滿,法是修學的方法,僧是修學的人,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身行言教,一點都沒有迷信。佛法僧在自性裡頭,我們自己心裡面圓滿具足,沒有一個人缺少,只是把它忘掉、迷了,沒想起來。如果想起來,依教修行,人人都能成佛。這個身命結束,往生極樂世界,證得究竟圓滿。細說就在這部經上。

  我們看今天的經文,八百九十頁第五行下半段看起,從《唯識述記》,從這裡看起。《唯識》是法相唯識宗重要的典籍,這裡頭為我們解釋解脫,解脫是什麼意思。《述記》裡頭說,「解謂離縛」,束縛,煩惱的代名詞,解,把煩惱解除,現在叫解放,把煩惱解放了;「脫謂自在」,脫是脫離苦果,就得自在,這叫解脫。苦果是什麼?六道輪迴是苦果,十法界是修行人的苦果,這兩種苦果都脫離、都超越,這叫離苦。超越之後,極樂世界就現前,修淨土的人見到極樂世界;修其他法門的人,經上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成功了。什麼叫成功?大徹大悟,看破;徹底放下,放下十法界依正莊嚴。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放下,假的放下,真的就現前。極樂世界是真的,華藏世界是真的,密嚴世界是真的。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有顯教、有密教,顯教講華藏,密教講密嚴,淨土講極樂,一而三,三而一,名詞不一樣,是一個地方。所以生到華藏等於生到極樂,生到極樂等於生到密嚴,方法不相同(修行的方法),方向是一致的,目標是同一個。這個我們要懂,然後門戶之見自然就沒有。我這一宗殊勝,你那個不如我;我的高,你的比不上,這些都是廢話,毫無意義。

  關鍵,什麼叫正法?我們前面學過,每一法都是正法,每一法都是邪法,法沒有邪正,邪正在人心,一心專修就叫正法。正是什麼意思?你看上面是個一,下面是個止,止於一門就叫正法。法法都是正法,都能讓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懂得這個道理,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不是正法?全是。這個理很深,問題,禪宗常講「會麼」,那個會很有味道,會了全是正的,不會全是邪的。不會什麼?修得很多,修得很雜,修得很亂,修一輩子沒有得到定,沒有開智慧。大經大論學得很多,說得天花亂墜,那是什麼?知識。聽得多、記得多,你能說,全是別人的,沒有一句、一個字是自己心裡頭流露出來的,那就叫邪。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這是正。所以明心見性,從自性流出來全是正法,沒有一法不正。由此可知,邪正在人心,不在法,法沒有邪正,這給你說真話。我們今天要學正法、要修正法,一門深入《無量壽經》,我們就專搞這一樣。止於一,一就是《無量壽經》,一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這是正法,才能真正得到解脫,解脫是從果上說的。

  下面,「《述記》又曰」,又說,「言解脫者」,這個字應該念謝,它是破音字,念謝當動詞講,把它解開,不是名詞,動詞,解脫。「體即圓寂」,圓寂就是自性。難得我們幾位同學編了這麼一本書,《淨土大經科註參考資料》,兩冊,我們參考資料全在其中。早年,趙樸老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把《佛說無量壽經》,就是這個本子科判做出來,用折疊本畫成表解,把經文寫上去,《科註》。這個本子送給趙樸老,樸老看到非常歡喜,夏蓮老會的經,黃念老的集註,這個科會也出來了,這部經圓滿了。圓滿了,對於修學的人,這裡面很多名詞術語,要查字典、查辭典、查參考資料,現在統統查出來了。這份東西樸老沒見到,樸老見到一定歡喜讚歎,對修學淨土的人有大幫助。有這四冊,我們的《科註》,註就是黃念老的註解上下兩冊,參考資料上下兩冊,這四冊,修淨土就圓滿、就完備了。我們一生把精力放在這裡,會不會明心見性?會,肯定的。為什麼?你專一,專一就是正法,淨宗《無量壽經》就這四冊。

  「圓寂」,參考資料裡面,從《佛學大辭典》裡面節錄出來的。「術語」,經上的梵文稱涅槃,這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舊譯滅度,新譯圓寂」。舊譯是玄奘大師以前古大德翻譯的叫舊譯,玄奘以後叫做新譯,新舊以玄奘大師為標準。古譯的譯作滅度,滅就是滅煩惱;度,像過渡一樣,我們過河,坐一個小船渡到對岸,就渡過去了。這是把生死輪迴看作河流,我們從生死這個岸渡到那邊,那邊的岸是不生不滅,彼岸,了生死,證菩提,取這個意思,滅度。新譯的,玄奘譯的也譯得很好,他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圓滿諸德寂滅諸惡」,取這個意思,這個翻得很好。古德明顯看出來涅槃是滅度,所以滅新譯寂,滅跟寂的意思相同;度,圓滿的意思,了生死,證菩提,這圓滿了。

  下面為我們做簡單的解釋,就是「離生死之苦」。寂滅就是離生死之苦,要懂得寂滅才能離生死。寂滅是說心,我們的心不寂,所以沒有能力滅生死苦。我們心裡有妄想、有雜念,這個妄想雜念,大乘教裡頭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叫無明,無明是迷了。要知道自性清淨心,它什麼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的,遍法界虛空界過去未來全知道。一個小螞蟻,牠起心動念,佛菩薩都知道;我們極其微細的念頭,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知道。微細的念頭不斷,前念滅後念生,念頭是生滅現象,肉體也是生滅現象。生滅的頻度多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我們起心動念,物質的身體,物質生滅的現象,在這麼高的頻率之下,我們茫然無知,毫無覺察。如果念頭斷了,這世界就沒有了,就好像我們看電視的頻道,我們頻道按下去,畫面現出來,頻道一關,立刻就沒有了。有這個念頭就現整個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念頭現出來的。惠能大師見性,末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要問他宇宙從哪裡來的?惠能大師知道,這一句解答,自性生萬法。自性的念頭,他動了一念,宇宙就現前;他不動,不動沒有。這一念我們也完全不知道,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是極其粗糙,不是微細,多少微細念頭積在一起我們才有感覺,如果是一個念頭的話,沒有感覺。這種現象就在面前,一切時,一切處。所以佛說就在當下,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距離。沒有距離是沒有空間,沒有時間,空間時間都是假的。事實真相就在一念,一念是真相,純真無妄。這樁事情,難得今天量子力學家為我們介紹出來、證明出來。佛三千年前所說的,近代二十年來的這些科學家把它證明了。所以佛教經典,不但是高等哲學,還是高等科學。

  佛經裡頭無所不包,世出世間的學術全在其中,全是自性變現的,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心現識變。心是念頭,能現能生;至於這些現象會產生這麼複雜的變化,這個變化識變,阿賴耶。識是妄心,妄心能變不能生、不能現,能現能生的是真心。將真心所現的現象把它變化,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阿賴耶,妄心,它幹的。如果我們不用妄心,完全用真心,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沒有了。好像電視屏幕,把它關掉,什麼也沒有。但是還有真心所現的,真心所現的現象,一真法界,就是華藏、就是密嚴、就是極樂世界,它存在,它只有心現,沒有識變,所以叫一真法界。這是由一念不覺現。如果那一念覺呢?一念覺,連華藏、極樂、密嚴統統沒有了。好像屏幕全部頻道統統關掉,剩下來的是螢幕,螢幕什麼都沒有。用什麼形容?淨土教裡頭稱這個現象叫常寂光。常是不生不滅,寂是清淨無染,沒有善惡,沒有邪正,所有一切對立都不存在,自性的性德圓滿現前。它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不動什麼都沒有,一念不覺就現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就是華藏、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密嚴淨土,現這個境界。這個境界裡面的居民個個都是明心見性,所以稱他為法身大士。華嚴圓教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所以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居住的地方,他們修行的處所。誰在這裡幫助他們?常寂光土裡面的法身如來,現報身,入報土,幫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他一念不覺斷掉,這個境界也是假的,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除外,實報土在其中。

  真正永遠不變的是常寂光,它的相是光明的,一片光明。光是它的相,寂是它的體,寂就是不動,真心不動,會動的是妄心。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真心。真心不動的,沒有動搖;有動有搖的,是動搖的,妄心,那是阿賴耶。真跟妄我們得搞清楚。學佛,學得用真心。真正會用真心的就是法身菩薩,沒有證到法身的全用妄心,十法界裡面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乃至於佛,都用妄心。所以天台家稱十法界裡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他用妄心用得最好,好像跟真佛一樣;換句話說,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沒有絲毫違背,相似即佛。為什麼不是真佛?他用妄心,他不是用真心。如果用真心,他是真佛,不在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他在哪裡?他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一真法界是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無明斷了,習氣沒斷。這是宇宙的奧祕。

  我們從佛講的三種煩惱,見思煩惱阿羅漢斷了,但是阿羅漢斷見思,沒斷習氣,他在聲聞法界裡面,六道出去了。四聖法界聲聞,在這個階段裡頭,要把見思的習氣斷乾淨,斷乾淨他就升級,叫辟支佛。辟支佛真正把見思煩惱包括習氣都斷了,他修什麼?他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他升等菩薩,塵沙煩惱習氣沒斷。菩薩呢?菩薩要把塵沙煩惱習氣斷乾淨,斷乾淨他就成佛,十法界裡他就成佛。佛修什麼?佛要把無明煩惱斷掉,無明煩惱斷掉,十法界沒有了,他升等,升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習氣沒斷。所以我們才曉得,實報莊嚴土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要把習氣斷乾淨,實報莊嚴土不見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土在內。在那個地方慢慢斷,因為斷這個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怎麼斷法?隨它去,別去理它,時間長了,自然沒有。要多長的時間把它斷掉?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所以實報土的菩薩,法身菩薩,壽命是三大阿僧祇劫。斷掉之後?斷掉之後就真的成佛,他入常寂光。入常寂光是真正的無量壽,在實報土是有量的無量,證到常寂光是無量的無量。所以實報土的菩薩,我們可以說他是真正無量壽,因為他有量跟無量是接著的。

  這我們得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自己現在在哪一個等級上很清楚,一定要向上提升,不但不能墮落,連停在這個地方都不可以,這錯了,停不得,必須向上提升。向上提升,今天我們有個靠山。修無量法門,修八萬四千法門全要靠自己,叫自力法門。我們今天完全依靠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叫他力法門。這個要記住,我們不靠阿彌陀佛,靠自力太難了,要修無量劫;依靠阿彌陀佛,這一生成就。一定要認識清楚,就不會再做錯事情,應該放下的全都放下。《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法是佛法,我們對佛法要放下。中文翻譯的《大藏經》是佛法,我們在裡頭只取一部,其他統統放下,這叫法尚應捨。我們今天只取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夏蓮居的會集本,我們只取這一樣,其他全放下。所有祖師大德的教誨,我們也統統放下,我們只取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編得好,集註的內容採取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所以註解的內容非常豐富。經文這裡講到解脫,你看註解裡頭註得多詳細,引經據典為我們來解釋這個意思。

  圓寂裡面,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心地清淨有樂,有真樂,這個真樂叫法喜,是從心性裡頭流出來的。世間人講的樂,都是外面刺激,你心裡頭歡喜,那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要辨別清楚。辨別清楚之後,世間只有苦,沒有樂,這是真的。佛說得最好,樂是壞苦。樂,你看到心裡喜歡,離開之後,樂就沒有了。男女相愛很樂,一個走了、死了,那個就苦了,死的人也苦,活的人也苦,都苦。所以樂是壞苦,不是真的。法喜是真的,它不是壞苦。孔子嘗到味道,不夠深,《論語》上第一句就說這個。第一句用意很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是聖賢教誨,學習聖賢教誨的人,能夠把它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這叫習。那個裡頭有樂,那是真樂,不亦悅乎。用悅,不用樂,樂是外頭來的,悅是從內心裡頭流出來的。喜悅就是法喜,大乘教裡面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那是什麼?覺悟了,明白了,這個樂。以前看這個經,看了幾十遍也沒看懂;現在看經愈看愈有味道,昨天看昨天的味道,今天看又是一個味道,天天有進步。這裡頭的意思無窮,永遠沒有辦法圓滿得了,字字句句無量義,字字句句帶給我們充滿了法喜。為什麼阿羅漢以上,他們修學鍥而不捨?快樂,享受!真懂得享受,絕對不是凡夫能想像得到的,凡夫是妄心,怎麼能想到真心?用真心就快樂。你可以去嘗試一下,守住一條戒,不妄語,對人都說真話,就這一點帶給你無窮的快樂。說妄語有罪惡感,那就是苦,將來果報,妄語拔舌地獄,更苦。所以戒律帶給我們什麼?帶給我們快樂,真樂,不是叫我們受苦。這樣也不能做,那樣也不能做,你做了怎麼樣?做了你會受良心責備,死後三途苦報。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佛的慈悲,佛對一切眾生的愛護,才會生起感恩戴德。凡夫無法理解。佛菩薩真的是好人,真正的好人,對於眾生沒有絲毫希求,這就是真的。他不需要我們供養他,也不需要我們讚歎他,一無所求,這樣的人對待我們純真無妄,幫助我們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這靜妙兩個字,不把心靜下來、定下來,妙樂得不到,妙樂是你無法想像的。「窮極之果德」,窮是追根究柢,達到究竟圓滿的果德。

  「就此中所謂離生死之苦而言之,賢聖命終為圓寂,即入於涅槃。」這個聖是諸佛如來,這個賢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所入的是實報莊嚴土,是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滅,實報土;諸佛所入的常寂光淨土,這叫入涅槃。一定是賢聖,不是凡人,凡人命終,六道輪迴。一生行善積德,來生是天道。欲沒有斷,欲界天;欲要是斷了,色界天。這到哪裡去?人,中年以上,應該說四十以上,要想到來生,我要到哪裡去,要做準備。四十以前還沒想到,四十以後應該想到。中國古人把人一生分作春夏秋冬,二十歲以前春天,人生之春,沒想到這個事情;二十到四十,人生之夏,正是事業有成就的時候;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要開始想這個問題了;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不但要想,要真幹,真為來生打算,這二十年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來生的幸福。

  我們真幸運,幸運當中的幸運,遇到淨土,太難得了!遇到淨土,就是遇到成佛法門,不用證阿羅漢,不用證辟支佛,不用菩薩那麼多階位,統統都不要,直捷成佛。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一法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個地方有,只此一家,所以不容易遇到。有善根福德因緣,遇到諸佛一般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容易,不難,遇到淨土法門難。難在哪裡?難不在佛那邊,每一尊佛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講三經一論的,普遍宣揚。難在哪裡?難在你不相信,聽到、遇到了,不能接受。不像《華嚴》、《法華》那一類的經典,人容易接受,一遇到,一聽,生歡喜心。所以這個法門,一切諸佛所說的,難信之法。誰能相信?有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這三個條件,你能信。有善根的人能信,有福報的人能行,他真幹。所以信願是善根,持名是福德,你要想修福,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無過於念阿彌陀佛。不念佛的人就沒福報。

  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我們在這上面買一棟小房子,隔壁的鄰居大概不是信佛的,我們在門口貼一個阿彌陀佛,他要我們把它拿掉,他說這是很不吉祥,好像貼著阿彌陀佛,家裡要死人,他這麼一種見解,要我們拿掉。沒有福報,他不懂。阿彌陀佛拿掉,智慧沒有,福報沒有,愚痴、苦難它就來了。在他家隔壁,他都不要。我們恆順眾生,我們就拿掉,我們把阿彌陀佛貼到門裡面,不貼到門外頭,慢慢等哪一天他明白了,他來找我們要,我們再送給他。不能怪他們,怪我們自己,我們做得不好,我們講得沒講清楚,讓社會大眾產生這麼嚴重的誤會,變成這個地區沒有智慧、沒有福報,這個地區怎麼會不亂?念佛求福求慧,世出世法裡頭第一法門,最真實、最快速,你很快就得到,而且福慧沒有邊際。我們沒把它講清楚,沒有把它講明白,是我們自己學習的不夠深,我們理解的不夠圓滿,也是提醒我們,我們得要認真努力。

  《寶積經》第五十六卷裡頭說,「我求圓寂而除欲染」,這一句話我們要學。學佛的人求什麼?求圓寂,圓是福慧圓滿。欲染是煩惱,這個東西要放下,於這個世間沒有欲望,不被世間一切法誘惑就是除染,不為它迷惑,這是除染,沒有欲望。我們發起在斯里蘭卡建大學,還沒動工,我們就給總統寫信,告訴他,大學建成之後奉獻給國家。大學是誰的?是斯里蘭卡國家所有,奉獻給總統,奉獻給全世界的人民,不為己有。有多少人來跟我說,要我做校長。我說不可以,那我就有欲望了,一定要給國家。校長誰來當?總統兼任。斯里蘭卡的政治體制,對宗教有兩個頭,一個宗教部,總理管的,總理下面有宗教部,管宗教的;因為它全國都信佛教,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所以它有個佛教部,佛教部歸總統管,總統兼佛教部的部長。所以我們的學校建成之後,奉獻給佛教部,是佛教部下面所屬的教育機構,包括活動中心,這是我們佛門弟子對全世界佛教跟一切宗教做出一點貢獻。要除欲染,如果你求圓寂,裡頭不除欲染,圓寂得不到。圓,圓滿的福慧,寂就是我們本經的經題「清淨平等」,你的心怎麼會清淨、怎麼會平等?我們要求這個,這就對了。

  《宗輪論述記》裡頭有句話說,「無上法王,久入圓寂」,這個無上法王是對釋迦牟尼佛的稱讚。釋迦牟尼佛久遠劫之前,已經契入福慧圓滿、清淨寂滅,這就是成佛。釋迦久遠劫就成佛,這一生到世間是來表演的,是來示現的,是來度化眾生的。賢首大師《心經略疏》裡頭說,「涅槃,此云」,此是中國,中國把它翻成「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障是障礙、是迷惑、是煩惱,統統斷盡,全都放下,放下叫寂。德是智慧、福德,包括相好。《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歸納為這三大類。智慧、福德、相好,歸納三大類,全都包括了,這叫圓。圓寂的意思要懂。現在很多人看到圓寂是什麼?死了叫圓寂。死了叫圓寂的話,哪個不死,不是個個都圓寂了嗎?活的時候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死了之後智慧、福報就滿足了嗎?這是誤會,很大很大的誤會。所以,圓寂是活的時候證得的,不是死了證得的。一死就完了,為什麼?智慧也得不到,福報也得不到。必須活著證得,死的時候才能稱圓寂,才能說入般涅槃。這是佛學專門的術語,要解釋清楚,不能產生誤會。

  下面說,「證圓寂已」,真正證得,「能離彼縛,立解脫名」,煩惱沒有,障礙沒有,這叫解脫。在中國古代契入這個境界,代表的人物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入涅槃,證得圓寂。什麼時候?二十四歲。什麼時候證得的?五祖忍和尚召見他的時候,時間是半夜,地點是方丈室,召見他來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開悟是什麼樣子?他就說出五句話,說明心性,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二十個字,他的畢業論文,成佛了。五祖衣缽就給他,承認他,肯定他真開悟了。開悟還有障礙,什麼障礙?嫉妒障礙,很多人不服。這個人不認識字,沒有文化,沒念過書,在黃梅雖然八個月,幹什麼?舂米、破柴,苦力,五祖怎麼把衣缽傳給他?所以有很多人不服,嫉妒障礙。五祖半夜三更已經準備了小船,叫他趕快走。五祖三天關著房門不見人,三天之後出來了,把門打開,告訴大家衣缽已經走了。大家一看,發現惠能不見了,知道傳給他了,不服氣,四面八方去找,希望把衣缽奪回來。他跑到獵人隊躲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大家對這樁事情平淡了,他才出來。你看看弘揚正法不容易,真正明心見性,還要受這麼大的磨折,遭這麼大的侮辱,在獵人隊裡伺候獵人,給獵人燒飯,吃肉邊菜,十五年,不是短時間。祖師大德給我們做榜樣,我們受一點苦算什麼,正常的。那個時候是佛法的黃金時代,帝王護法,還受這個苦難。都是做榜樣給我們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學習。

  我們看末後這一句,「蓋謂聖眾大願,能令自出生死」,並且能夠攝受一切有情,大家都能夠「出離生死,永得解脫」,所以經文上有「過度解脫」這一句。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三十二品很重要,念老的註解註得很詳細,真正是慈悲到極處。請看經文: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這連著說了五個自然,自然就稱性,不稱性就不自然,不自然就造業,惡業三惡道,善業三善道,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要出六道輪迴,要學自然,不要有絲毫勉強。所以一開頭這兩句,這顯性的妙用,性就是自然。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講到修行,首先給我們提出四德,修行四個條件,也是妄盡還源四戒,四個戒條。第一個「隨緣妙用」,隨緣就是自然,妙用就是圓寂,福慧圓滿,清淨寂滅,妙用。「威儀有則」,真正是佛弟子,繼承如來大法,把它發揚光大,最重要的是威儀有則,我們要做出榜樣給人看,要做出好樣子。好樣子是什麼?三皈,有沒有把佛法僧,就是覺正淨,六祖惠能大師的解釋,《壇經》上說三皈依,沒有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說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用覺正淨三個字。後面再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怕我們產生誤會。說覺正淨,不說佛法僧,這是說明在他那個時候,皈依三寶已經有很多人錯解了,他把它糾正過來。

  傳授三皈一定要講清楚,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某一個人,錯了。皈依佛也不是皈依釋迦佛,皈依某一個佛。三皈皈什麼?皈依自性。自性覺是佛寶,自性正是法寶,自性清淨是僧寶,這皈依自性三寶。外面那是住持三寶,是形式的,要尊重它。為什麼?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見到佛像,自性覺;看到書本,不管它是不是佛書,只看到書本,就把它當作經本,自性正;看到出家人,自性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對我就有利益。這三寶是我的老師,時時刻刻提醒我,不提醒忘掉了,是這麼個意思。不講清楚,含糊籠統,讓人家產生錯誤。皈依佛,泥塑木雕的,自身不保,它怎麼會保佑我?哪有這個道理!皈依法,這是經典,又不肯學它,又不肯去讀它、研究它,統搞成誤會。出家人,既然發心出家,就要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事業。釋迦牟尼佛的事業是教育,開悟之後一生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經上沒有說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放假,其他的宗教工作六天,還有一天放假,佛法裡頭沒有。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也沒有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七天放一次假,沒有,找不到。只看到佛教導我們,諸佛如來無一不是「今現在說法」,好像沒中斷。我們要從這些地方體會到。

  我們現在再看黃念老的註解,『自然保守,真真潔白』。「自然保守,即宗門所稱之保任」,宗門是禪宗,禪宗裡面所說的保任。保任是什麼意思?下面有解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你想什麼,你就幹什麼,這就是自然。自然裡頭要保住,「保者念念不異」。用我們念佛來說,你就很容易懂,愛坐就坐,愛行就行,把這一句佛號保持住。行,心裡念阿彌陀佛,坐也念阿彌陀佛,無論幹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看到一個人,一生就看到一個,章嘉大師。這個人好像是一天到晚他念咒沒有間斷過,即使跟我們談話,他談話,咒就停,話講完,他就接著念。他用金剛持,嘴唇動,沒有聲音,無論在什麼時候你去看他。這就是自然保守,他真做到了。他的境界我們不知道,但是他的磁場非常柔和,你跟他坐在一起,不想離開他,他有這種攝受的力量。跟他坐在一起是一種享受,寧靜、平安,遠離一切顛倒夢想,我這一生也遇到這麼一個人。看到經典裡面保任、自然,印象就很深刻,就會馬上想到他。「保者念念不異。自然即任運之義,故任運保守即是保任」。任運就是隨緣,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可以隨,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但是這一句佛號放在心上默念,外面沒有人知道,自己清清楚楚。一生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沒有動搖,這個人他怎麼會不往生?決定得生淨土。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

  有人問,現在我們在提倡、倡導建學校,建漢學院,有沒有操心?我一點都不操心,根本就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我告訴他們,我等你們建好,什麼事情都不要問我,我不是搞建築,不通建築,你來跟我談,對牛彈琴。我是個牛,不懂,你跟我講這些幹什麼?學校蓋好了,我當教員,我教一門功課《大乘無量壽經》,我就教這門課,其他的我都不懂,我萬緣放下,你們另找高明。我就這部經,現在講就這四本書,兩本參考資料,兩本《科註》。漢學院建好了,我也是去講這部經,我就講一次,時間一年,希望帶三、四個學生,這三、四個學生專學《無量壽經》。

  我學海仁老和尚,我跟老和尚見過一次面,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老和尚還在,那個時候他已經九十多歲,是香港的首楞嚴王。因為我來的時候,四個月講《楞嚴經》,每天晚上一堂課,兩個小時。前面兩個月要翻廣東話,換句話說,每天晚上只講一個小時;後面兩個月大家要求,法師你說話我聽得懂,不要翻譯。他說話我也聽得懂,我說話他也聽得懂,我們可以用自己言語交談。後面兩個月在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道場;前面兩個月是倓虛老和尚的道場,那時候倓老往生了,暢懷法師住持,所以我跟他在那認識,他陪了我兩個月。

  海仁老和尚的規矩,他一生只有六個學生,他的條件,他是專攻《楞嚴》的,學生必須背《楞嚴經》,還要背註解,《楞嚴經》跟註解不能全部背出來,他不收。那我們的條件也是,要真正想學這部經,《無量壽經》一定要能背誦,分量比《楞嚴》少很多,《楞嚴》十卷,這個經跟《楞嚴》比只有一卷,《楞嚴經》長。念老的註解分量很大,我不要求大家背註解,我要求大家背經。經也不是以背為目的,一天至少念十部,時間愈長愈好,希望一生都不改變。每天念十遍,念熟透了,能背誦,不需要看經本,隨時隨地都可以去讀經,讀經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不定什麼因緣觸動,開悟了,目的在此地。但是念老的註解至少要從頭到尾看三十遍,才管用,或者是聽我講經。我講經一天四個小時,講滿三百天,一千二百個小時,這一部經講完。至少你要聽十遍,一天聽八個小時,要聽五年。為什麼?你對於淨宗才真正相信,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下這個功夫,你半信半疑,雖然念佛,往生未必可靠。真正這樣幹,保證你決定得生,你來弘揚淨土,大家對你相信。功夫成就,表現在外面自然相應,一絲毫勉強造作都沒有,你是真正的彌陀弟子,在這個世間弘揚淨宗。

  所以,這兩個學校搞成之後,我去講一部經,去教學。所以學生只能有四個人,最好,為什麼?我講完他要複講,複小座。複小座,一個人一天一個小時,四個小時。所以我的功課是八個小時,再多,再多我精神體力不夠。這樣一年能培養四個人,不會在我之下,可能在我之上,比我講得更好、更透徹、更清楚,淨宗就能夠傳下去。兩年,斯里蘭卡一年,馬來西亞一年,我可以照顧八個學生。有意來學習的,現在就先下手,讀經、看註解,把這個預備工作做好。學校建成,你要來學這門功課,我們有個簡單的考試,通過之後你就能夠來學習。

  我們再往下看,「真者」,真真潔白,真什麼意思?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真如本性」是常寂光土,「妙明真心」,真心之理體就是本經真實之際當中的真。這個真實之際是常寂光,是自性的本體,它是真的,一真法界是它所現出來的,也算是真。為什麼?它沒有變化,它不是生滅法,它不生不滅,沒有變易。所以跟十法界對比,十法界是生滅法,有生有滅,實報土沒有生滅的現象,所以稱為一真。「真真者,表非對妄而說之真」,這個真不是真妄的真,真真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本性。中國古人知道,佛教沒傳到中國之前,中國典籍裡頭就有人性本善,這個人性本善就是真真。所以要曉得人有真心,真心是真善,真心沒有不善,不善是習性、是妄心。妄心裡頭有善惡的善,真心裡頭善惡都沒有。

  菩薩行裡面有嬰兒行,我也常常跟大家講,「人生百日,體露真常」,嬰兒從出世一百天,他是真的,真真,沒有摻雜絲毫的虛妄在裡頭。他那個真,不是真假的真,不是相對的真,這個嬰孩沒有受染污,還不認生,不知道誰是他的父母。等到他認識誰是他的爸爸、誰是他的媽媽,他已經有分別心,他已經被染污了,他用妄心,不用真心。可見得人到人間來用真心,以後沒有人教他,被周邊環境染污,變成用妄心。用真心的是佛菩薩,如何讓我們回到嬰兒的時代,完全用真心?現在人害怕,完全用真心不是吃虧、不是上當了嗎?別人都虛情假意對我,我用真心對人,變成怎樣?不敢,怕吃虧。全是妄想。怎麼知道?諸佛菩薩表演給我們看,不吃虧。我們有理由相信,古時候真正修行人,五戒十善決定做到。五戒裡頭有不妄語,十善裡頭講得更清楚,不但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他不騙人,他沒吃虧,比一般人活得更自在、更幸福、更美滿。何必去欺騙人?何必用妄心?用妄心造輪迴業,無論行善行惡都是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用真心出輪迴。所以用真心念佛,用真心待人接物,決定得生。妄心念佛未必能往生,但是也未必不能往生,那完全要看你的運氣,臨終最後一念是念阿彌陀佛,這證明你生淨土。所以這裡真真是絕對之真,真中之真。

  『潔白』,「潔」沒有染污,「無垢」;「白者,無染」,就是能大師所說的「本自清淨」,真真潔白。這底下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亦即百丈禪語」,百丈大師,「心性無染,本自圓成」,跟六祖能大師說的完全相同,這是見性的人。「所保任者,正是此無染本淨之絕待真心」。行住坐臥自然保守,保住這個真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這叫真學佛,佛就是這個樣子。決定不欺騙人,至死也不改變,那就是什麼?決定不墮惡道。尤其是念佛人,把生死看得很淡,不重視這個問題,重視真心,重視信願持名,決定得生淨土,這就對了。

  「無上者,《往生論註》」,這個註是曇鸞法師的,註子裡頭說,「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無上這個道,道是方法、是門路,這個方法、這個門路,《往生論》是指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個道路是無上。為什麼?窮理盡性,沒有超過它的。理是萬物的理體,有事必定有個道理。盡性,性是法性、是自性、是本性。窮理盡性,對於本性徹底覺悟,徹底明白,沒有絲毫迷惑,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以上的。沒有見性的入不了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的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對於整個宇宙一切性相、理事、因果無不通達明瞭。

  「如宗門」,宗門是禪宗裡面,《寶鏡三昧》,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還有「任運」,任運就是自然的意思,「任法之自運動,而不加人之造作之義」。這個說法很好,沒有人為的造作,自然的。《行事鈔》裡頭,這是律宗的,戒律的,「人所至處任運界起,故曰自然」。跟《資持記》裡面所說,「不假造作故曰任運。」這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任運。這是誰修的?法身菩薩修的。因為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破了;無明沒有破,他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要高度警覺,為什麼還用這個東西?有這些東西,煩惱沒有斷乾淨,所修的世間善法。讀經是世間善法,不能開悟、不能得定,世間的善因。比一切不善的好,它的果報在人天,不能證果,小乘須陀洹果也沒分。這個不能不知道。不假造作這叫任運,就是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都要守住這個原則,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從這入門。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太微細了。不但我們做不到,阿羅漢、辟支佛,別教三乘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都做不到。別教要十地,圓教要初住以上。所以,我們能夠做到不分別、不執著就很不錯了,對於往生淨土有很大很大幫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九十一頁,第五行最後一句:

  『無上』者,「《往生論註》曰: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上面我們學到此地,接著往下看。「如宗門《寶鏡三昧》曰」,《寶鏡三昧》是書名,這裡面說,「潛行密用,如愚如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這禪宗的,這幾句話的意思很深。潛行密用,什麼人?大智若愚,確確實實在禪宗裡面是大智,真正是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師在黃梅八個月,碓坊裡頭舂米破柴,那是上上根人,如同沒有知識一樣。在淨土法門裡頭有,淨土法門裡一般人講是下愚。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他不變。這兩種人如果是進入佛門,最容易成就,為什麼?他們一個法他真的就止於一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真做到了。

  淨宗念佛,我們看到阿公阿婆,甚至於他不認識字,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他只會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阿彌陀佛不間斷。坐在小板凳上,拐拐角角,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跟他講話,他笑咪咪對著你,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跟他講再多的話,回答你都是阿彌陀佛。你聽懂了沒有?阿彌陀佛;有沒有聽懂?阿彌陀佛,他就這麼一句話回你。這樣的人可不能輕慢,大多數人都輕慢他、瞧不起他,那是真念佛人。這種人在淨宗裡說下愚,禪宗裡面像木頭人一樣痴痴呆呆,上智,那會開悟。淨土宗裡面這樣念佛人雖然是下愚,他將來往生一定是上品上生,我們這個經裡講上輩往生,他用心用得專,他沒有第二個念頭。

  老師當年在世告訴我們,他說上智他不行,沒有那個條件,想學下愚學不像,也不容易。我們偶爾遇到了,恭敬心生起來。開利法師到香港來看我,我把這個事情說給他聽,我說你們那個寺廟周圍有沒有這樣人?他說有。我說有多少?有三、四個。我說有這樣的念佛人,這個地區佛菩薩保佑,不遭難。我們都比不上,真念佛,真的是彌陀弟子。不要小看他,他在的那一方,那一方風調雨順。所以我就告訴他,要恭敬他,對他要禮敬、要讚歎。這是潛行密用,他在用功,外頭人看不出來,不知道。看這個人像個愚痴人,像個傻子一樣,可是他的可貴處就是相續,他念念相續,念念是正念。

  名主中主,主中之主,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四賓主」,曹洞宗的。他用賓主來做比喻,比喻體用,體就是主,用就是賓,用賓主來代表體用,說了四句。第一句「主中賓」,就是「體中之用」。我舉個比喻給大家說,體就是自性,圓滿的自性。自性是什麼樣子?我們用《壇經》能大師的話來說最容易體會到,體是清淨的,決定沒有染污,自性。第二,不生不滅。第三,雖然它什麼都沒有,它具足萬法。我常常用電視屏幕做比喻,大家好懂,天天看電視。我把這個體用屏幕來做比喻,電視的屏幕什麼都沒有,可是你不能說它沒有,你按開按鈕開關,它就現相,它什麼都有;你不按,它什麼都沒有,那個現相就是它的作用,它這只有體,它沒有賓。我們看到電視屏幕,沒有按頻道,那就是體;按頻道,頻道上的畫面是主中賓,它起作用了。作用森羅萬象,就是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賓。四個都是講體,清淨是體,不生不滅是體,本自具足是體,沒有動搖是體,體是定的,沒有動的,本不動搖,作用是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整個宇宙。

  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科學沒有辦法解釋,宇宙從哪來的?說大爆炸來的。怎麼爆炸?怎麼講也講不清楚。爆炸這個想法是什麼?是看到宇宙在膨脹,在天文望遠鏡看到這個現象,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星球都是往遠處飛、往四處飛,像個膨脹的樣子。這膨脹是什麼現象?應該是,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我覺得那是欲望的膨脹。體不會膨脹的,體它本無動搖,它怎麼會有膨脹這種現象?這個膨脹現象顯然就是欲望、貪瞋痴慢,這個東西在膨脹,讓我們看到許多星球好像是膨脹這個樣子在遠飛,不是別的。

  佛法確確實實是高等科學,科學還沒有發現到這個,沒有發現到本體。本體不是用儀器能觀察到的,不是用數學能推演得出來的。什麼都不用,把心裡面所有的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自然見到了,你就明白、你就體會到了,那才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的本體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許許多多人有他的看法、說法,都不究竟。東方的哲學,像道家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說的。道是什麼?很抽象,說不出來。下面說得不錯,下面說有形相了,那個道是什麼講不清楚。佛都講得清楚,它那個道應該就是佛法講的自性。在中國最古老的《易經》講八卦,「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那太極是什麼?後來的人把太極裡頭再加一個無極,無極生太極。無極是什麼?都沒有佛法講得清楚、講得究竟。

  曹洞宗講的賓主也是很有味道,第一個主中賓,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主,萬法是賓,體中之用。第二種,「賓中主,用中之體」。禪宗常說明心見性,性在哪裡?指給我看看。老師考學生,學生確實隨拈一物。所有一切法的體是共同的,就是自性。一指禪,人家問體是什麼,用指頭比一下,老和尚點頭,同意了。小沙彌在旁邊也裝模作樣,也伸出一個指頭,老和尚拿個戒刀,一下把指頭砍掉,這小和尚開悟了。依照這個比劃,不是真開悟,不行,那裝模作樣、依樣畫葫蘆,不是真的。用中有體,好比我們看電視看這個屏幕,屏幕裡頭的音聲、色相,屏幕在哪裡?任何一個現相就是屏幕,屏幕跟現相合在一起,不能分。任何一個都是性,性在哪裡?隨便指什麼都是。無有一法不是,法法皆如,這是賓中主,萬法裡頭的主就是自性。

  還有「賓中賓」,這是作用裡頭起作用。這底下註解上,「於頭上安頭也。(頭上安頭:禪林用語。比喻事之重複多遍而無必要。)」。頭上安頭是什麼?十法界。什麼人安的?阿賴耶。阿賴耶能夠把自性變現出來的法界,一真法界,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變成三途,這是賓中之賓。最後一個「主中主」,主是什麼?「體中之體,物我雙亡,人法俱泯」。純粹講本體,純粹說個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什麼都沒有。物是指萬物,就是能大師說的能生萬法。萬法跟我全沒有,這個亡是什麼?念頭都沒有,沒有我與萬法的分別,沒有我與萬法的執著,乃至於沒有我與萬法的念頭。念頭都沒有,這是主中之主。

  無上是主中主。要知道這種人高明,一般人看不出,他是密行,你看不出來。潛修密行,樣子如愚如魯,他能相續,我們學他學不像。「此正不墮法身數中」,有沒有法身?有法身,法身這個名字是假名。它有沒有名?它沒有名,名字是人安上去的,人安上去是假的,叫假名。老子說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這兩句話就是佛家講的「心行處滅,言語道斷」,這真的。動一念就墮在法身數中,法身是假名,事實沒有名稱。

  「毘盧頂上行走」,毘盧也是名字,名字都是假的。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我們通常講的法身佛,阿彌陀佛是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應化身。佛有三身,佛有的我們都有,我們也有三身。我們的三身,我們的法身跟佛的法身是相同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法身相同。我們有沒有報身?當然有,有法身哪能沒有報身?不過現在報身不起作用。報身在哪裡?惠能大師講的本自具足,在那裡頭,有,不起作用。我們的報土有沒有極樂世界?有,也不起作用。我們現在這個身跟居住的環境是扭曲的現象,為什麼扭曲?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些念頭,不善的念頭,把我們原來的相扭曲了。我們原來是報身,現在變成這樣的身;我們原來居住的是報土,實報莊嚴土,現在變成六道輪迴,這扭曲的。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身相是假的,萬法是假的,居住環境,這報土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統統是念頭變現的。

  念頭是能變,外面的環境是所變,這就是近代物理學家都在探討念力的能量,這最近發現的。新興的科學,叫前衛科學,還沒有被科學家完全承認,要找到足夠的證據來證實這個發現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是地球上科學革命性的發現,我們錯誤的觀念會被糾正,正確的觀念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美滿、智慧福報,正確的觀念。我們現在觀念錯了,全錯了。科學家跟我們說,這個發現顯示出過去四百年科學的發展,走上一個錯誤的軌道,這個錯誤的道路就是二分法。科學家把一切法,宇宙之間一切法分成兩分,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所以大學裡頭開的有物理學、有心理學,把它分兩個,這是絕大錯誤。物理跟心理不能分,它是一不是二,而且物質是假的,心理是真的。物從哪裡來的?是心生的。這個在佛經上有,佛經上很多,「相由心生」、「色由心生」,心就是念頭,說相、說色都是物質現象。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不管是物質現象、是心理現象、是自然現象,統統是從心想生的。那心想從哪裡來的?心想從自性來的,自性裡本自具足的。能大師發現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樣樣具足,它變現出來的是宇宙,所以它沒有一樣欠缺。

  宇宙,大宇宙我們還沒有能力見到,我們只看到宇宙的一角,非常非常小的範圍。大一點的,整個太陽系我們見不到,銀河系我們曉得,這大星系我們也見不到。我們有本能,本能就是我們有天眼、有法眼、有慧眼、有佛眼。如果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這個能力就恢復,我們的眼能看到什麼?遠看能看到整個宇宙,近看能看到極微細的微塵。佛經上講的極微色、鄰虛塵我們都能看見,不要用顯微鏡,不要用望遠鏡,本能。很不幸的,就是我們現在起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麼多的煩惱障礙了自性性德,讓我們的能力失掉了。眼的能力隔一張紙就看不見,能看近,遠一點的看不見,六根能力大幅度的減少了。本能我們跟諸佛沒有兩樣,本能有,現在是暫時沒有,有障礙,只要把障礙除掉就能夠恢復了,這個道理佛經上講得很多。

  毘盧頂上行就是個比喻的話,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毘盧遮那什麼意思?遍一切處,法身遍一切處、遍一切時。在哪裡?就在當下。我們有六根,六根對它沒有絲毫感覺,這就是六根麻木了,起不了作用。必須把它的障礙除掉,它的能力就恢復,它能力並沒有喪失,一絲毫都沒有喪失,只是這個東西障礙了。自性裡頭沒有這個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所以佛法修行的樞紐就是禪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為什麼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無量的法門都做一樁事情,什麼事情?修定。每個法門都是修定的,所以它得的結果是一樣,統統得定,定開慧。哪有差別?必須懂得修,那就是在一切現象裡頭學怎麼樣?學不起心。事可以幹,不要起心動念、不要分別執著,就對了,三昧就現前。我們今天用念佛方法,成功了叫念佛三昧;依《華嚴經》方法去修,叫華嚴三昧;依《法華經》方法修,叫法華三昧。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如果依《古蘭經》的方法去修,得的是古蘭三昧。名稱不一樣,三昧相同,得定了,定開智慧。

  所以,無論用哪個方法,訣竅就是在真誠心、恭敬心,印光大師講誠敬二字,真誠恭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利益是什麼?利益就是三昧。定的功夫淺深不相等,與你真誠誠敬、恭敬心成正比例,十分誠敬、十分恭敬,你就得十分的三昧;百分恭敬、百分誠敬的話,你就得百分的三昧。所以定功有淺深不相同,大乘菩薩的定功分為五十二個階級,一個比一個深。這五十二個階級,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上面等覺、妙覺,這三昧淺深不一樣。不可以得少為足,那就錯了,我得了一點小小定,以為很了不起,圓滿了,你不能再往上提升。永遠是不足,永遠是不夠,永遠是謙虛,一直到如來地。

  中國人有句諺語說「學問深時意氣平」,真有學問的人、真有德行的人心平氣和,沒有一點傲慢。對人肯定是謙虛,處處看到他的謙讓,決定不會跟人相爭。佛確實如是,釋迦牟尼佛對乞丐都恭敬。乞丐見到佛,他也懂得、也聽說供養佛有大福報,他討得一點飯,自己捨不得吃,拿來供養佛;或者是他吃了一半,看到佛了,還有一半,把一半來送給佛。佛當他面吃完,替他祝福,絕沒有嫌棄的,佛心平等。因為他清淨平等,他大徹大悟,他確實有能力,一切法隨心轉,他的心好,再不好的東西到他嘴裡變成最美的味。為什麼?他轉了,無上的妙味。所以他不用分別、不用執著,酸甜苦辣鹹平等對待。

  毘盧頂上行是比喻沒有再高的,達到最高境界了,「禪宗極則事」。淨宗的,常寂光上上品也,淨土宗的極則就是寂光淨土上上品。四土三輩九品,實報土有三輩九品,方便土、同居土有三輩九品,寂光是一片常寂光,平等的,沒有三輩也沒有九品,它是光。像我們這間房間,確實有十幾盞燈,亮度不一樣,譬如說有一百支光的、有二百支光的、有五十支光的,但是光跟光融在一起平等,雖有,不見了。光與光在一起你沒有辦法分辨這是你的光、那是他的光,分不出來,融在一起了。所以,《華嚴經》上有句話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到如來,常寂光平等了,萬法一如,一切法如如,平等。這無上,「以此為志願,故云無上」。我們念佛人要得到無上這個頭銜,我們的目標鎖定在常寂光淨土。我往生到極樂世界,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成就?希望回歸常寂光,那就是無上的。

  『淨定』,「其心清淨,寂然不動」,這叫淨定。清淨心不動搖,清淨心是真心,動就不是真心。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你看他所說的,第一句是清淨,第四句是定,自性本定。我們修定,功夫淺深不同,最高的功夫是跟自性本定融入了,我們禪定的境界跟自性本定融成一片。這就是無上,自然不動了。

  『安樂』,「安然自在,任運常樂」。安是安住,安住在大自在當中,這個大自在就是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樂,常寂光什麼現象都沒有,那樂是什麼意思?沒有苦就是樂,常寂光裡頭找不到苦,無苦就是樂,常樂。任運常樂了不起,任運裡頭有體、有用,甚至於用中之用。他現報身、現報土是體中起用,從報土再現身,變化身,化身、應身,到十法界、到六道、到三途,這叫任運。無論他現什麼身,度什麼樣眾生,他都是如如沒動,也就是事情照辦,但是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常樂。釋迦佛當年在世他所示現的,日常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教學都在樹下,學生圍著圈坐,佛講經說法給他們聽,任運,沒有苦。我們今天業障重,身體不如他。佛說法的音量,不要擴音器,幾千人在一起,每個人聽得清清楚楚。靠近他,沒有聽到他大聲,遠處聽他的聲音沒有說是小聲,聲音是一樣的,他有這種能力。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歡喜,任運常樂。

  下面是『一旦』,「指之某一剎那際」。我們現在講一念,不知道是在哪一念。「因此無上是行不到處,故無行程可計,即無期限可言」,沒有限期。這是什麼?無上就是開悟,開悟有沒有時間期限限制?沒有,不定是什麼時候一下碰上了,好像我們開保險櫃,號碼對準了,一拉就開,沒有期限的。「只是在無心三昧中」,這是根據高峰禪師的話,要在什麼地方?無心三昧中,無心是無妄心,只是在不再用妄心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我們今天學佛學得這麼辛苦,原因就是妄心,不知道真心。

  「無心三昧」,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有無心三昧這一條,這一條還很長。開頭第一句話說,「真心離妄念,謂之無心」,不是沒有真心,無妄心,就是妄念,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不起心、不動念。在哪裡?在六根對六塵境界,眼對色,看得清楚是智慧,不起心不動念是定功,是用真心。真心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妄心,這是妄心最輕的,菩薩有。不是法身菩薩,是三賢菩薩,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這個菩薩是法身菩薩,別教是地上菩薩,別教登地,他們不起心不動念。地前,初地以前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只是把執著斷掉了,他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所以離妄念離多少?三大類的妄念統統離掉,謂之無心。無心是無妄心,妄心是阿賴耶。在相宗講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就是此地講的真心離妄念,謂之無心。「非云無心識」,妄念沒有了,不是說連心識都沒有。

  「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這也叫無心,無心有很多種講法。雖然有心識,心識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定功,定有能力把煩惱伏住,不能斷。怎樣才斷?智慧開了就斷了,所以定功要深。修行人定功一天比一天深,所以他能伏住。伏不住的時候用看破,《金剛經》方法很好,只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伏住了,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伏什麼?伏貪心,不貪戀它。逆境現前生了瞋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瞋恚心伏住了。伏不住,沒有定,伏住是定功,讓自己的貪瞋痴慢疑都不起來。六根在六塵境界,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聞得清楚、嘗得也清楚,樣樣都清楚,智慧,如如不動。不動是不動心,沒有貪瞋痴慢疑,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得失的念頭,乾乾淨淨。這叫無心三昧。知道妄心像幻影,不可得,自性,自性不是物質,沒有念頭,不可得。有沒有?有,就在當前,六根緣不到。所以要放下,有念頭都是妄念。

  「又一時休止心識而使不生」,也叫無心。人在一時悶絕的時候,心識不起作用,但這個時間是短暫的。好像昏迷狀態,不用心識,什麼都不知道,他很平靜,但是過幾個小時他又醒過來,又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也叫無心,時間短。「如五位無心是也」,這個五位底下講了,括弧裡講了,「無心睡眠位」,睡眠無心,沒有作夢,作夢有心,睡眠的時候沒有作夢是無心。「無心悶絕位」,不定什麼時候受了什麼昏過去了,這不是睡眠,昏過去了。這是無心,妄想分別執著全沒有,等他醒過來之後他又有了。後面是「無想定位」,修無想定。「無想報位」,四禪天。修無想定的,修成功了,到哪裡去了?到第四禪的無想天。最後的「滅盡定」,滅盡定是阿羅漢修成的,這個在世間法裡面最高的了。得滅盡定,脫離六道輪迴,六道就不見了,滅盡就是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輪迴了。

  《宗鏡錄》第四十五卷說,「《大寶積經》云:文殊師利言:如人學射」,射箭,「久習則巧」,熟能生巧,巧的時候不必瞄準,百發百中。「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他不需要用念頭,他的箭發出去一定中。為什麼?他熟了,熟透了,都靠長久時間去練習。「我亦如是」,文殊菩薩講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處」。初學不思議,不想,不思是不想,不議是不說,不說話,也沒有思想,修這種定。繫心一處,把心放在一個地方。「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恆與定俱」,這就無想定修成了。長久的學習,以後一切時一切處他跟定相應;換句話說,妄想、雜念都沒有了。這是說的無心三昧。

  我們再往下面看,「先德云」,先人、古大德說的,「一念妄心僅動,即具世間諸苦」。具是具足,世間的三苦八苦統統具足。苦從哪裡來的?一念妄心,真心失掉了,這就有苦難了。「如人在荊棘林,不動則刺不傷」,四面都是荊棘,你不動,它刺不到你。「妄心不起,恆處寂滅之樂」。三苦八苦,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八苦是三苦當中的一個,就是苦苦,苦苦說了八個: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

  五陰熾盛,用現在淺顯的話來說,五陰是色、受、想、行、識,這些東西構成我們的身體、身心。色是地水火風,地是物質現象,可以看得見的,可以摸得到的,這是地大;火是溫度,水是濕度,現在講帶電,火是陽電,水是陰電;後面是個風大,風是動,它不是靜止的。我們今天曉得,一個小小的原子,裡頭有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在轉,動的,找不到一樣東西是靜的,全是動的。我們的細胞是原子組成的,細胞形狀不相同,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構成我們不同的器官。新陳代謝很快,全是動的,動就有煩惱、就有生死,身體哪裡堵塞不通就生病了。治病沒有別的,不通的地方打通了,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健康。這些都是帶給你煩惱,五陰熾盛,沒有一樣不苦,細胞的新陳代謝就是五陰熾盛。科學家告訴我們,每天我們身體新陳代謝的細胞有多少?有七千億。七千億個細胞死了,排泄出去,一部分從汗,流汗排出去,大小便排出去,新生的取而代之,每天要換七千億。全身的細胞他說六十兆,每天新陳代謝是七千億,單位是億,這怎麼不苦!五陰熾盛用這種方法來解釋就更清楚,更容易體會,新陳代謝。

  所以,「一念妄心纔動,即被諸有刺傷」。這個諸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我們現在這三種有,有就是有因,有因就有果,沒有因就沒有果。諸佛菩薩現身在世間,跟我們和光同塵,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也是父母所生,他來投胎,也母親十個月懷孕,出生之下慢慢長成。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王位,去學習去了。示現是一個標準的,用現在的話說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好學,出門去參學,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印度所有宗教學派統統涉獵過,不滿意,到菩提樹下入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成佛。表演給我們看的。十二年到外面去參學,都不能滿人意,那是什麼?世間的知識,知識是有侷限性,知識還有後遺症,解決不了問題。怎麼辦?萬緣放下,放下就是大定,把一念妄心放下了。

  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在鹿野苑教五比丘,以後學生愈來愈多。他教,分了五個階段,好像教學生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循序漸進。第一個,十二年,阿含,佛教的小學,現在南傳的這一派,巴利文這一派。向上再提升,方等,方等就是大乘,南洋就沒有了,中國有,八年。這就二十年,換句話說,佛陀教育的根基是二十年,奠定基礎。再向上提升,大學,大學講什麼?講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講了二十二年。佛說法四十九年,般若二十二年,幾乎佔一半;換句話說,佛主要要說的就是這個。最後八年,像研究所一樣,法華、涅槃。所以古人有所謂成佛的《法華經》,開智慧的《楞嚴經》。《法華經》上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叫成佛的《法華》。沒有一個眾生沒有佛性,一闡提也有佛性,一闡提也能成佛,究竟圓滿。一闡提是印度話,意思是沒有善根。過去講沒有善根的人不能成佛,法華會上講,沒有善根的人也能成佛。為什麼?他本性,他自性是佛,他本來是佛。《法華》跟《華嚴》是通的,《華嚴》,大乘承認,小乘不承認,因為《華嚴》不是在人間講的,是佛在定中講的。就是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開悟沒有出定,在定中講的,小乘人不承認。按部就班,慢慢把你帶起來。

  《華嚴》是圓滿教,跟惠能大師完全相同。能大師明心見性了,性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大方廣佛華嚴》,細說他所契入的境界,把整個宇宙怎麼來的統統說清楚了。「華藏世界品」說大宇宙,「世界成就品」,這世界怎麼來的,宇宙怎麼來的,這就今天講的科學。不是大爆炸,真的是從一念不覺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說「能生萬法」。這是從禪定的手段而見到的,親自證得的,不是假的。佛的境界,要到什麼程度才能夠證得?真正證得,圓滿證得,八地以上。五十二個階級最高的五個階級,最高峰的五個階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種人完全證得。佛這個話說得好,這五種人很多,不是佛的專利。世尊沒有說只有我證得,別的人都沒有證得。太多了,八地以上的菩薩全證得,全都看到了,七地還差一點。

  下面,「故經云:有心皆苦,無心即樂」,這兩句話重要。我們要想離苦,得無心才行,無心就樂,有心就苦。這個心是什麼?妄心,妄心頭一個,自私自利,這是眾苦的根源。把起心動念認為是自己的心,起心動念是什麼?阿賴耶的見分,或者說阿賴耶的第六識、第七識。第六分別,第七執著,我們把這個當作是自己的心,把阿賴耶的相分當作自己的身。相分是物質現象,所有物質現象都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在這麼大相分裡頭,執著這一點點這叫我的身,錯了,完全錯了。所以佛法的入門,佛教的小學,初信位的菩薩怎麼證得?真正明白身是假的,不再執著身是我,才能證得初信位,你才入門。你還執著這個肉身是自己,沒有入門,在門外。這一關就很難,有幾個人能做到?入門,條件是破五種見惑,五大類。第一個身見。第二個邊見,邊見就是對立,二邊。有我有你,這是二邊,對立的。我跟一切人對立,我跟一切事對立,我跟一切物對立,對立錯誤的,這個要放下。第三個要放下成見,自以為是。成見有兩種,一種是因上的成見,一種是果上的成見,全錯了。最後一個,邪見。這五種錯誤的看法統統放下,你才能入門。

  真放下、假放下有方法檢驗出來,怎麼知道真放下了?真放下有兩種能量現前,這兩種能量,第一個天眼,第二個天耳。天眼通,一般人看不到的你能看到。牆壁能看穿,我們在三樓,下面兩層人幹什麼,你看得很清楚,沒障礙。這是什麼?初入門,一年級的學生。天耳通,不要用手機了,再遠的朋友說話聽得見。不但聽見,他在那裡一舉一動你看見。所以這就是檢驗是不是真放下了,真放下有這兩種能力,沒有這兩種能力,不是真放下。所以,有心、無心這個要知道,有心就苦,有牽掛、有顧慮、有煩惱;無心,樣樣都沒有了。

  「同八十三曰」,八十三卷,「若不起妄心,則能順覺。所以云無心是道」。這個都是《宗鏡錄》裡頭說的,永明延壽的著作。如果要想知道佛教的大意,《大藏經》分量那麼多,沒有時間去看,永明大師慈悲,把整個《大藏經》裡面的精華節錄出來,就像我們現在編《群書治要360》,節錄下來,這個節錄的就是《宗鏡錄》。所以《宗鏡錄》古人稱它為小藏經,只有一百卷,把釋迦牟尼佛一切經教統統節錄在裡頭。可以把它當作佛教常識來閱讀,修行不行,它太雜了、太多了。修行要記住,一門深入,不能這麼多,不能這麼雜,做常識可以。

  若不起妄心,不執著、不分別,則能順覺,這個覺就是清淨平等覺,覺是智慧。妄心少一分,智慧就透一分;妄心少十分,智慧就透十分。智慧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是妄心它障礙,所以妄心放下,智慧自然透出來。這個道理很深,這是真理,決定不是假的。所以我們今天要培養弘法人才,弘法要智慧,知識不行。現在搞佛學的全是知識,大學裡面開佛經哲學,是知識,不是智慧。為什麼?講的人用妄心,學的人也是起妄心,與正覺不順,所以他得的是知識。不但佛法如此,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都不能用妄心,可見中國古聖先賢是開悟的人。悟有徹悟、有大悟、有小悟,像佛那樣徹悟,中國沒有,大悟有,像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大悟,那是真實智慧,管用。這些大悟的人讀徹悟人的這些經典,他能讀得懂,他能了解裡面真正的意思;沒有到達這個境界,看不懂。

  所以,佛的經有深有淺,我們的學習要懂得選擇。沒有能力選擇,最好選淨土宗,淨土宗是個普通法門,無論什麼樣根性統統適合,好就好在這裡。經的意思,深的人看到深,淺的人看到淺,統統都能得利益,這妙極了!跟《金剛經》不一樣,《金剛經》確實要程度很高的人才能看出來,中下根性的人不懂。我初學佛的時候遇到一個台灣大學教授,也小有名氣,嚴一平教授。他告訴我,他看了《金剛經》,沒什麼,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反反覆覆,看了一遍不想再看了。那是什麼?完全看不懂,大學教授。我們現在明瞭,他心不定,名利心很重,貪瞋痴慢疑五種煩惱具足,他怎麼能看《金剛經》?

  「《金剛經》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金剛經》上有名的三句話,三心不可得。《傳心法要》下卷有這麼一句話,「如今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瞋,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法佛」。這話說得好,真是傳心法要。宗門,禪宗上,真傳學什麼?學無心,於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於讀不讀書沒有關係,只要你無心,沒有妄心。沒有人我心,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沒有好高騖遠的心,沒有患得患失的心。把這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頓息諸緣,善緣逆緣、順境逆境全放下,沒有妄想,沒有分別。無人無我、無貪瞋,沒有執著、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沒有勝負。像這樣許許多多的妄想統統放下,真心就現前。性就是真心,怎麼會現前?性本來清淨,你把這些障礙、染污全部去掉了,這心就浮出來,真心現前。這就是修行菩提法身。

  宗門傳的是上上根人,為什麼?他一聽就懂,一懂就放下,一念之間。所以上根人一聽到這個話,豁然大悟,見性成佛,幾句話當中醒悟過來。我們在《壇經》上看到這個例子,惠明法師。惠能大師逃難的時候,許許多多人四面八方去找他,他真的被惠明找到了。惠明沒有出家之前是四品將軍,被他追到了。六祖知道,他們來是來搶衣缽的,這個時候沒有法子,把衣缽放在路旁邊一塊石頭上,他躲起來。惠明看到衣缽在這裡,手去提,拿不動。四品將軍,衣缽一個小包袱居然提不起來,他馬上就知道,護法神守住。立刻念頭就轉變,請他出來:我不是為衣缽來的,我是為求法來的。念頭一轉,把妄心息掉,真心現前。惠能出來,坐在石頭上,幾句話把他點醒了,他就開悟了。悟了之後問他,還有沒有祕密的?他說了:「密在汝邊。」密在哪裡?密在你自己。惠明就把六祖放了,告訴後面追的人,這條路沒有,我統統走過。他平安逃走了。問題就是把所有妄想一下放下,他是那個時候一下看到包袱提不動,肯定護法神守住,否則的話哪有這種事情?就肯定五祖沒有看錯人,他是真正有資格傳承禪宗,他們所想的、所看的全都錯了。這個念頭一正,幾句話他就能開悟。這是無心三昧。

  我們看註解,「據高峰禪師語,突然觸著碰著」,很突然,不是有意的,忽然碰著了,「摸著向上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故云『一旦開達明徹』。「開者心開。達者了達」,明瞭通達了,「明者,明白」,一點障礙都沒有,這就明心見性。什麼時候突然摸著關捩子,關捩子是關鍵,就是這一關。向上這一關,你要是碰著了,好像開保險櫃,這一拉剛剛好號碼對上,一拉就開了,這是很難得的;你不知道,怎麼拉也拉都拉不開。有心,決定拉不開,無心就開了。

  「關捩子」,參考資料裡頭有,接著看。比喻事物的緊要處,「能轉動的機械裝置,比喻事物的緊要處」。好像保險櫃的號碼鎖一樣,無意對準了,不是有意的,無意的,一拉就開了。《傳燈錄》第九卷有這麼一句話說,「橫說豎說,未知向上關捩子」,說得再多沒用,不開悟。我們今天怎麼辦?我們的關捩子是大家都知道的,沒有祕密,誰都能夠打開。這個關捩子是南無阿彌陀佛,淨宗就一句名號。真正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真正發願,我想求生淨土,我想親近阿彌陀佛,做彌陀弟子,這一聲佛號綿綿密密一直念下去。我常勸大家要分秒必爭,一秒鐘可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秒鐘沒有念佛就空過了,多可惜!把握著每一秒鐘,這句佛號就是宗門講的關捩子,你決定得生淨土。生到淨土你決定一生成佛,不是假的,是真的,希望我們不要疏忽。沒有碰到這個法門,肯定一生不能成就,只是種善根而已。無論哪個法門都是種善根,跟佛結個緣,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能不能得人身,得人身能不能遇佛法,都是未知數。所以才曉得,這一生遇到淨宗法門何等的幸運!要不是多生多世的善根福德因緣,怎麼可能遇到?

  遇到之後半信半疑,那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不足。不是不信,善根不深;不是不想去,這個世間放不下。怎麼辦?這部經、這個註解就能幫助你,把你過去生中修不足的地方全部把它補出來,大恩大德。《無量壽經》一共有九種版本,我們都看過,我還把它印成一本,便利大家做參考。五種本子都看過,你才曉得這個本子好,我選擇這一本。九種本子任何一本,依教奉行統統能往生,這個本子講得最詳細、講得最清楚。特別是這個註解,黃念老對我們幫了大忙,我們要感恩。怎樣感恩?往生極樂世界見了面就是感恩。大幅度的增長我們的信心、願心,把我們的疑惑斷乾淨了,我們才真正肯放下,對這個世間再沒有留戀。

  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要一味,千萬不要我念佛用真心,我待人接物用妄心,錯了,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別人欺騙我,就怕我欺騙別人。心量要拓開,包含這個地球心量太小了。諸佛如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什麼?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一切眾生各各都有。為什麼變成這麼小?甚至於小到連自己都不能包容,一個人還要發脾氣。心量愈小,沒有福德,小到極處,一個人都容不下,將來往生到哪裡去?到地獄去,無間地獄。量大福大,欲界天人的心量比我們大,色界天人的心量比欲界天大,無色界天的更大。但是再大,沒有出六道輪迴,不能跟阿羅漢比,阿羅漢心量世間裡頭第一大。

  我們要跟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的心包含全宇宙,遍法界虛空界。起心動念要想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我們要幫助他。佛在幫助他,法身菩薩在幫助他,我們跟他發同樣的願,我們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就有能力幫助他們,就真幹。凡是往生極樂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阿惟越致,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再加上他無量劫修行功德加持我們,讓我們得到。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轉,三種不退圓滿了叫阿惟越致。第一個是位不退,他是聖人,決定不會退到凡夫,六道是凡夫,不會退到凡夫。第二個是行不退,他是菩薩,念念度眾生,他不會厭倦、不會煩惱,退到小乘,他不退。第三個,這些菩薩念念回歸常寂光,念念成就無上道。三種不退叫阿惟越致,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這個位次,沾阿彌陀佛的光。我們在這個世界修,無論修哪個法門,修到這個境界要無量劫,很辛苦,到極樂世界就這一生。

  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在《往生傳》上看到、在《淨土聖賢錄》上看到,多久的時間?三年,三年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不難。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易行,很容易成就,不用多長的時間,一般三年足夠了,為什麼不幹?這就難信。真正幹了,在我們眼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前幾年,深圳一個很年輕的居士,三十才出頭,聽到我講經,三年成就,他做實驗,他說我來試試看,三年能不能成功。閉關,向小莉護關,護持他、照顧他。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他往生了,預知時至,真的不是假的。這樣的例子,在最近半個世紀裡頭我看到五、六個,一點都不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6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九十一頁倒數第六行,從當中看起,從當中「一旦者」,從這看起:

  這是經文,『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解釋這段經文的。「一旦」是指「某一剎那際」,也是我們常講一念間,這某一剎那際就是一念。這個一念不容易體會,是世尊跟彌勒菩薩談話,世尊問彌勒菩薩,說凡夫心有所念,起了個念頭,這一個念頭當中有幾個細念,微細的念頭,這就是此地講的某一剎那際,這個微細念頭裡面某一個念頭。「因此無上」,這個無上是經上講的,「志願無上,淨定安樂」,這個無上「是行不到處」。無上指什麼?就是一念,確確實實是行不到,所以無行程可計,無期限可言,什麼時候?一旦。在哪個地方這一念出現,沒有一定。「只是在無心三昧中」,我們常講,多次提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這一念。這一念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不定什麼時候、不定什麼時間,這一念現前就覺悟了、就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間。

  我們的麻煩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微細,不知道。實際上粗念,分別執著其實也不知道,分別執著是粗念,那個裡頭不知道有多少細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我們現在科學對時間定的單位是秒,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相信年輕人有體力,彈得很快,至少可以彈五次。一彈指裡面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一百個千,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就是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換句話說,一彈指裡頭有多少次的起心動念?有三百二十兆次的起心動念,一秒鐘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這樣微細的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

  這種微細的念頭,一念覺悟了,「開達明徹」,開達明徹是不迷了。開達明徹的反面,就是起心動念。怎麼知道起心動念?在我們感官裡頭有這個宇宙,有十法界,這就是起心動念,要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起心動念太微細了。這樁事情古人聽了怎麼能接受?所以佛經、大乘經,佛說這些話,我們聽了不能沒有疑惑,有疑惑是正常的。沒有疑惑那都是非常人,佛菩薩再來的、阿羅漢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不疑惑的道理?我們今天算是不疑惑了,我們不疑惑要感謝科學家。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面,用最先進的儀器觀察,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一千兆分之一秒,捕捉到。照彌勒菩薩講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他已經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非常難得了。我們從這個科學報告,對佛的話不能不相信,科學可以把它證明到。

  科學家用儀器捕捉到,它還是生滅法。微細的念頭,前念滅了後念又生,相似相續不斷。這是我們最初聽科學家的報告,我就有這個認識,相似相續,絕對不是真正相續,真正相續是完全相同。我們看整個地球,每一秒鐘地球上發生的東西就不一樣,所以它不是真正相續。前面一秒所現的,惠能大師的話,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一念,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一念,它生萬法,就是整個宇宙,是那個宇宙。第二個念頭跟前面不一樣,我們看到好像是一樣的,其實在我們身上就不一樣。我們身上一天,我們的細胞新陳代謝,一天二十四小時,新陳代謝了多少?七千億。我們身體每秒鐘都不一樣,前一秒鐘跟後一秒不相同,新陳代謝就這麼多,它怎麼會一樣?所以相似相續。整個宇宙這種相似相續就是這經上講的八個自然,「自然中自然相」。可是自然裡頭有根本,根本是什麼?根本是法性,能現的法性。現象是法性所現的現象,現象千變萬化自然的,沒有理由。所以底下形容的,「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把整個宇宙你看看,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得這麼清楚,這就是今天科學研究的東西。科學全部把它搞清楚了,他就承認佛經是了不起的高等科學、圓滿的科學。科學不能解決的,科學不知道的東西,佛經上全有。不能不學,不學不能斷疑;疑不斷,不能完全相信;不能完全相信,你沒有辦法放下。

  我前天看到一份資料,十歲女孩念佛三年,預知時至,她往生了。念佛,爸爸教的,她小,六、七歲的小朋友,爸爸給她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愈說她愈聽愈歡喜,這麼好的地方,所以她也要念佛,當然爸爸喜歡。十歲,預知時至。這一天女兒突然跟爸爸說,她說爸爸我要回家了,時間講得很清楚,是哪一天的上午十點鐘,具體的時間我記不起來了。她還要求爸爸,邀集一些親朋好友來送她,給大家作證。到時候真往生了,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接引她,她坐上蓮花了,走了。就一個理由,極樂世界這麼好,我為什麼不去?來給我們作證轉的,給我們做證明,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大家都看到了,小女孩站在蓮花上,立刻女轉男相,現金色身,向西方去了,來送她的人大家看到。

  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夏蓮老的會集本、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將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詳細做出了報告,我們看到了沒有不生歡喜心的。想不想去?早一點去不要拖,要把這個世間統統放下,不值得留戀,走的時候乾乾淨淨、歡歡喜喜。什麼叫乾乾淨淨?所有一切怨親一筆勾消,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都是法身菩薩,對我有恩的感恩他,對我有怨恨的不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善良。知道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將來也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先去,他們往生的時候,我跟彌陀一起來歡迎他。為什麼?凡夫造作種種惡業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純淨純善沒有絲毫惡意,沒有惡念,善惡念都沒有,都不起心不動念了,真心。所以全是阿賴耶,全是迷惑顛倒妄心所生的,妄心是虛妄的,他執著那就有果報,果報就是六道三途。總有一天他會覺悟,這一天也許就是明天,也許就是明年,也許在無量劫之後,各人因緣不一樣。我們今天明白了,看清楚了,統統放下,一塵不染,用真誠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這個小女孩十歲往生,為我們示現的,這是最近的例子,我們要向她學習,六、七歲就知道念佛,十歲往生,人間天上沒有絲毫貪戀。我們果然發心,真誠相信,一絲毫懷疑沒有,大乘經上世尊常說「境隨心轉」,我們肯定得到這個效果。這個效果第一個,身心健康,念頭轉了整個身體細胞統統轉了。第二個,這個效果就是預知時至。這兩種效果不能產生,我們心裡頭有疑惑。這種效果的產生連美國修.博士都知道,現在量子力學家知道的人很多,所以提出來「以心控物」,以我們的念頭來控制物質現象,控制自己身體的物質現象,控制我們生活環境裡頭的物質現象,在念頭。這是最新的科學,從開始發展到現在不到三十年,最新的科學概念,就稱為量子力學。

  所以此地這個「一旦」兩個字非常重要,學佛無論是修學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一旦就是豁然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無上是行不到處」,行不到就是功夫達不到,不管你用什麼功都達不到。為什麼?這是放下。用某一種功夫你的念頭沒放下,還是有起心動念,必須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豁然開悟了。那念佛,念佛實在就是用功,必須念到什麼時候?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個時候就很有可能一旦就明白了。要記住佛在《金剛經》上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要計較、不要貪圖,自己選定一門守住絕不改變。為什麼?一切平等。一門就有一旦這個機緣出現,學多了一旦不能出現,沒有一旦這一天,沒有一旦這一剎那,我們不能不知道。「只是在無心三昧中」,三昧是定,定到什麼程度?無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心是什麼樣子?心在定中。我們還是依惠能大師的話,「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從來沒有動過,從來沒有搖擺過,所以自性本定,修定要回歸到自性本定就開悟了。世間的禪定,色界、無色界。色界十八層天,意思就是說禪定功夫有十八個等級,一個比一個高,再向上去四空天,四個等級,加起來二十二,世間禪定,他有修。換句話說,他是有為法,他還是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太微細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四禪八定不知道,分別他知道、執著他知道,他能把這個伏住,但是起心動念不知道,太細了。

  我們明白這些道理,在眼前可以幫助我們的就是萬緣放下。放下要知道,心放下,事放下心沒有放下,沒用處,財色名食睡我都放下了,心裡頭還有念頭,沒放下。必須心裡頭痕跡都沒有了,乾乾淨淨,這個念頭不生,事上有沒有沒關係,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跟沒有劃上等號了,統統歸零。現在科學家也用零,叫零極限,我看到不少科學報告,說得很好,零極限什麼都沒有。但是他還有個零,那不行,他還有個零,那個零也要拔掉,零都沒有,那就一旦豁然開悟了,還有個零不行。所以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心裡頭一個念頭都沒有,沒有這個念頭,世間法更不必說,世出世間統統沒有。世間出世間是對立產生的,因為世間所以佛說個出世間,對立的。對立的這邊沒有,那邊也沒有。

  高峰禪師的話,無心三昧。「無心三昧」,我們這裡有參考資料,前面學過,後面這幾句話,我們把它再念一遍。參考資料第六頁第三行,我們從第二句念起。「故經云:有心皆苦,無心即樂」,這個話誰知道?佛菩薩知道、大阿羅漢知道,這是真理。有心就是有念頭,這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這個心在此地講就是念頭。無論什麼念頭,惡念苦,善念也苦,善念感三善道的果報,六道都苦,苦苦、壞苦、行苦統統具足。無色界天連身體都不要了,身為苦本,這種人很聰明,連身不要了。但是念頭在,有念頭還有苦,身苦沒有了,念頭苦,所以念頭要斷,不能有念頭。我們現在沒有辦法把念頭斷掉,淨宗的法門用阿彌陀佛代替。淨宗法門不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用念佛法門可以達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但是淨宗真正的目的是求往生,心裡面只要有阿彌陀佛,其他雜念沒有了,決定得生。什麼時候往生?想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絲毫罣礙都沒有。我們起心動念阿彌陀佛知道,我們真想去障礙沒有了,佛肯定現前來接引,縱然我們有罪孽真正懺悔,佛也來接引。

  宋朝瑩珂法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破戒的比丘、作惡的比丘,真正懺悔。因為他知道,根據戒律所說的,他的行業必定墮地獄,想到地獄苦害怕了,真懺悔,真求往生,他求的是現在就去,要離開世間。為什麼?他沒有能力抗拒世間的誘惑,多活一天多造一天罪業,這個道理他想通了,我離開我就不造罪業,這是智慧、這是福報,他怎麼會有這種想法?所以,一心想阿彌陀佛帶他去。阿彌陀佛很慈悲,讓他表法給大家看,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帶他走的,三天,三天之後我來帶你去。這三天就是讓他表法,讓他把他的事情向大眾宣告,大家都曉得這是破戒比丘,不守清規的、無惡不作的,三天之後佛來接引他往生,大家都呆了。好在三天很近,看看你是真的是假的,到第三天果然往生。他的名字寫在《往生傳》上,一點都不假。他做了大功德,大功德就是這個表演,現身說法,告訴大家造作極重的罪,地獄罪業,往生都有指望、都有希望,也證明了善導大師所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善導大師說什麼話?對四十八願第十八願的解釋。十八願佛說,臨終的時候,十念必生,那臨終十念。下頭一句,唯除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一段文古德有爭議,有人認為這真的,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決定不能往生。有人說,如果他們不能往生,懺悔不能往生,那阿彌陀佛的慈悲不圓滿,認為臨終真正懺悔,佛一定也接他往生。這個爭論大概也爭了很長,幾百年的時間。唐朝善導大師,我們淨宗第二代祖師,他老人家解釋得非常好,他說:佛為什麼說這句話?世間最嚴重的惡業,就是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墮無間地獄,不希望眾生造這樣重的業,所以才這麼說法,不是真的不能往生。既然造了怎麼辦?造了,認錯、懺悔,後不再造,臨終十念,佛還是來接引他。這才真正體驗到阿彌陀佛圓滿的慈悲、圓滿的願力,是這個意思。瑩珂法師證明了,證明善導大師這個解釋是真的不是假的。歷史上也有傳說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再來,那善導的話等於阿彌陀佛親口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要相信。無論造作惡業是有意是無意,還是既往還是現前,只要你能夠改過,你能回頭,沒有一個不得救,要相信佛大慈大悲。何況佛說得非常好,為什麼佛能度你?實際上是你自己度自己。你所造的罪業全是妄心,你今天一念歸真,真正懺悔,這是真心,這就是諺語所說的邪不勝正,邪心造一萬樁錯事,真心造一樁善事,就能把那一萬樁的罪業消掉,真心可貴。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怕吃虧,有什麼虧可以吃的?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了,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人毀謗我、不怕人障礙我,也不怕人陷害我,我一心一意就求生淨土,除此一念別無二念,好!用真心的人可以成佛,用妄心的人繼續搞六道輪迴,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不要被六道依正欺騙了。

  下面我們都念過的,這《宗鏡錄》裡頭說的,「若不起妄心,則能順覺。所以云無心是道」。在我們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道,清淨平等覺裡頭沒有妄心、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要知道是六道輪迴。這個地方無心是道,是成佛之道,跟六道之道不一樣,都是道,道路不相同、方向不一樣、目的地不一樣。「《金剛經》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心都是妄心,妄心不可得。所以阿彌陀佛來度你,妄心要是真的,佛就度不了你,妄心是假的。你生生世世,這一輩子也不例外,全是妄心做主、妄心造業,這一回頭,用真心不用妄心。譬如說看到某人幹壞事,你起個念,這個人你看又幹壞事了,你造業沒有?造了,造什麼業?造惡業,什麼惡業?你為什麼又起心動念、又分別執著?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心裡頭沒有動,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是什麼?是正定,你看定慧等學。清楚是慧,不動是定,這個不動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自性本定,用真心,不是用妄心。從早到晚念念都是落在妄心上,這是我們現前要最重最高的警覺性來看待,不能再幹這個事情,要收心,把妄心收回來,把真心展現出去,真心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

  《傳心法要》裡頭說,「如今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這幾句話重要!我們念佛人要是學會了,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真正學到了是個什麼樣子?它說「無人無我」。什麼叫無人無我?在人我之間沒有分別。怎麼沒有分別?人我是怎麼回事情?真相是什麼?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人我是自然中自然相,平等一如。「無貪瞋」,人遇到順境起貪戀,遇到逆境生瞋恚,沒有瞋恚、沒有貪瞋,順逆也是自然中自然相,回歸自然,回歸本性。「無憎愛,無勝負」,憎愛等於零,都不是真的,清淨平等心裡頭沒有,沒有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妄想太多了,從早到晚,只要把這個東西放下,「性自本來清淨」。惠能大師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心,真心;平等心,真心。這就是「修行菩提法佛」,法身佛,菩提是智慧,菩提是覺悟。

  黃念祖老居士,重要的大經大論裡頭、祖師註疏裡面重要的開示,全都抄在這個地方,讓我們讀這個註解都能看到,這都是我們修行的學處,常常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它是藥,為什麼?我們現在煩惱習氣很多、妄念很多,有是非人我、有貪瞋痴慢,就要用這些東西來對治;到我們是非人我沒有了,貪瞋痴慢沒有了,這些佛法也沒有了,你要再有這些佛法,又病了。所以佛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到這個時候法也捨掉,你成佛了。你這一旦得到了,這一剎那得到,成就了。

  「突然觸著碰著,摸著」,這就是豁然大悟,「向上關捩子」,關捩子是什麼?我們現在講的關鍵,像門的這個開關一樣,一下打開了,「剎那相應」,這就是明心見性。前面沒有放下,你永遠碰不到。前面,是非人我一切萬緣都要放下,決定不能放在心上,你有開悟的一天,有一樁事情放不下,這個關捩子就不見了。好像我們今天開門,門上有個把手,一轉門就打開了,這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理一心是淨土宗所說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教下的大開圓解。宗門教下跟淨土宗,名詞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同一個境界。「故云一旦開達明徹」,這一旦就是一剎那,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微細的那一念。這一念放下,長久的放下,就會遇到。為什麼?心在定中,不被外面境界干擾,這個很重要。為什麼?世尊教誡弟子,居住的環境一定要取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意思是寂靜處,清淨的地方沒有干擾,要住在這個地方,所以寺廟叢林建到深山。為什麼?人不容易進去,不方便,意思就是不希望你上來、不希望你干擾。現在這些寺廟開放做觀光旅遊,不但公路開上去了,還有很多地方有吊車、有纜車上去,這個道場不能修行了。

  早年我到北京訪問,第一次跟趙樸老見面,我們很有緣分,頭一次見面就談了四個半小時,破例了。趙樸老在那個時候,會客不超過半個小時,我們談得很投緣,談了四個半鐘點。我那個時候就提出來,現在寺院叢林完全開放觀光旅遊,也替國家帶來收入。為什麼?不能修行了,人太多了,出家人從早到晚接待賓客,已經忙得精疲力倦,還有什麼時間用功?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專門做為接引大眾跟一切觀光客結法緣,這個好,機會教育。這個裡頭接待賓客的法師不需要懂得多,淺顯的佛法懂得一些就可以了,一遍一遍的講給他們聽,來介紹的,好!也是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真正修行要重新建道場,怎麼建?不能有人去,建大規模的叢林。現在交通方便跟以前不一樣,找深山,人跡不到的地方,建大學城,像外國的大學,一個學校就是一個城市。這個裡面分成兩個部門,一個是修行的,可以採取夏蓮居老居士的建議,用學會,學會是修行的道場,淨土宗,淨宗學會,華嚴,華嚴學會,法華學會,或者天台學會,賢首學會,都可以,那是修行的道場。研究教理的、培養弘護人才的用學院,我們叫淨宗學院,學院是培養人才,所以這一個城兩個部分。修行的人到這來修行,十方都接待,研究的人這有學院,分成兩個部門,在一起。八個宗派建八個城,這個城不用建宮殿式的,用現在完全學校的方式來建造。佛法講求的是現代化、本土化,所以中國的佛教所有的設施跟南洋不一樣、跟印度不一樣,本土化,現代化。樸老當時聽到非常歡喜,可惜我們相見恨晚,我見他,年歲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將來中國佛教要復興,還是要走這條路。佛學院裡頭要開這個課程,這是做培訓導遊,佛教寺院庵堂培訓導遊,要讓他們怎麼樣接待、怎麼樣正確的把佛法介紹給觀眾、介紹給大家。

  下面為我們說開達明徹,「開者,心開。達者,了達」,了是明瞭,達是通達。「明者,明白」,不再迷惑了,明心見性。如《信心銘》裡頭所說的,「洞然明白」。洞是徹底,深度的,不是淺度的,深度,徹底明白,毫無障礙的明白了。這個裡頭含著有玄機、有奧祕,這個奧祕是什麼?自性本具的智慧。《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諸佛如來所知的這智慧,你有,跟諸佛如來沒有差別。佛是一切知,你也是一切知,只是佛覺了,你現在迷了,不一樣在這裡。佛有大德大能,大德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以清淨平等慈悲對待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大德;大能,沒有一樣東西難倒他,他什麼都會;第三個,相好。相好,我們可以從現在人能理解的,健康長壽,這大家要的,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長生不老,佛菩薩可以做到,這都屬於相好。這三樣東西我們想不想得到?在此地要得到,必須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就得到了,不難。佛跟凡夫的差別就在此地,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凡夫,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成佛了。佛的智慧、德能、相好,你全都有,不用學的、不用修的,那是性德,性德是本有的,全都透出來了。我們如果真正對這個道理搞懂、搞明白了,信心就十足。沒有老師教,我有這部經能不能通達?像此地所說的洞然明白、開達明徹,能不能?能。老祖宗慈悲,老祖宗不吝法都教給我們,怎樣才能達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從哪裡下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所以不能有貪心,貪多嚼不爛。貪多那個貪心是煩惱,嚴重的煩惱,用煩惱來學佛法,你怎麼會開悟?不可能。要用真誠、要用信願、要用恭敬,你有這三個法寶,你就能打開大乘之門。大乘教裡常說的大般涅槃,大般涅槃的門你就找到了,你就有能力把它打開。

  下面解釋徹,「徹者,透徹,亦指徹悟。所悟者何」,悟的是什麼?「只是自然中自然相」,妙極了!為什麼?你對自然中自然相完全明白了,不再懷疑。諸佛如來實報土,實報莊嚴土,自然中自然相。十法界、六道二十八層天三途的這些因果,沒有一樣不是自然中自然相。這裡頭有一真,真如,如如。這裡頭有染淨,這裡頭有因果,這裡頭有苦樂,千變萬化,無一不是自然中自然相。你契入這個境界心不動了,回歸自性本定。自然中自然相,也就是惠能大師最後說的這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念老下面舉,「《首楞嚴經》狂人迷失本頭」。我們參考資料裡頭節錄下來,「狂人迷失本頭」,這是富樓那尊者提問,迷悟這樁事情。怎麼迷的?為什麼會迷?這是根本的大問,自性本覺,為什麼會迷?什麼時候迷的?這個問題是問到根源了。佛告訴大家,所謂迷,不是真的,所謂自性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心要是會迷,那就不能叫真了,它還有遺憾,它不是圓滿的。自性是圓滿的、是究竟的,它怎麼會迷?為什麼產生這個現象?佛就舉出演若達多,這是個人,也是佛的弟子。參考資料裡頭,「演若多之頭」,這是個故事,「室羅城有一狂人,曰演若達多」。我們講經的時候常常提到演若達多迷頭認影。有這麼一天,用鏡子照面,「於鏡中得見頭中眉目而喜。還觀己,不得見己頭中眉目,因大瞋恨,謂是魑魅所作而狂走」,魑魅這是講鬼怪。「此以自己之本頭譬真性」,鏡子裡面照的這是個妄相。「喜見鏡內之頭有眉目者,以比認妄相為真,堅執不捨。不見自己之本頭有眉目者,以比真性無一切之諸相」。這個講的還是不好懂。

  我學《楞嚴》,講這段故事的時候,講完之後,我用一個現代的事實來講,大家就很容易懂。我們生在抗戰時候,中日戰爭八年,戰爭爆發那一年我十一歲,我十九歲戰爭結束。因為抗戰期間是個非常時期,學生都要在學校接受軍訓的這門課程,小學中年級以上的,一、二年級沒有,三年級以上的都有軍訓課程。軍訓裡頭最常常天天要演習的,緊急集合。緊急集合的時候,教官哨子一吹,三分鐘就要到操場把隊伍排得整整齊齊,服裝整齊,帽子戴好。就會有人帽子戴到頭上忘掉了,在緊張氣氛之下到處找帽子,問同學,你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我的帽子在哪裡?急得不得了。人家說你不是在頭上戴著嗎?就跟這故事一樣的,沒有原因、沒有理由。在這個狀況之下發生這種情形,這大家很好懂。因為我們那個時代的人都有這個經驗,可能我們自己都有過,叫迷頭認影。

  《楞嚴經》第四卷,就是釋迦牟尼佛跟大家解釋這樁事情,說「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這是一天早晨,「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他看到了,「嗔責己頭」,他自己沒有看到他自己面孔,他眼睛只看外不看內的,「不見面目」,以為這是鬼怪,「無狀狂走。於意云何」,大家看到,你們以為怎麼樣?「此人何因無故狂走?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第四卷為富樓那解釋,富樓那也是大阿羅漢,問的問題,為什麼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幾時產生的?什麼理由產生的?佛給他做這個詳細解答,最後舉演若達多的例子。這是佛門裡頭的大問,也是今天科學、哲學裡頭沒有法子解決的問題。宇宙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什麼原因而來的?都這些問題,不能解答。楞嚴會上解答得很清楚。一念不覺,無始無明。佛用的這個詞用得好,無始。我們初學佛的時候,以為這兩個字是形容時間很久很遠沒有辦法說出來,它叫無始,其實錯了,我們把字看錯了。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沒有開始,那說的什麼?就是假的。演若達多迷頭認影,有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我們緊急集合的時候,慌慌張張,帽子戴到頭上,自己到處找帽子,沒有開始、沒有理由。佛這個無始兩個字用得太好了,煩惱的根源是無始無明,無始兩個字用得太妙了!一下懂得真正的無始,疑問馬上就化解、就覺悟了。所以佛用的這個字句,有的時候意思很深很深,真正覺悟了立刻你就明白了。

  我們今天這個宇宙有沒有開始?說老實話,沒有開始。我們看這個現象,每一個念頭都沒有開始,它這一閃馬上就沒有了,無始無終,了不可得。這說什麼?這說真相。這個相是什麼?從現象,能現現相的真如,它是不生不滅,所產生的這些現象是無始無終,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開始,哪有終了,告訴我們什麼?這全是幻,虛幻的。我們用現代話說,是從錯覺裡頭產生的,它是覺,但是它是錯覺,它不是正覺,正覺裡頭沒有,錯覺裡頭有,錯覺不是真的,沒事。這個東西妨不妨礙自性?不妨礙,自性妨不妨礙它?也不妨礙。它是依自性而變現的,自性是它的本體,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法法皆是自性變的,自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哪一法不是自己、哪一法跟自己沒關係?找不到。所以法法皆是,法法皆如。

  末後《楞嚴經》第十卷有這麼幾句話,「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就是我們念頭,我們起心動念。「斯元」,它本來是,「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這是世尊為我們說明整個宇宙一切萬法的真相。你要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就放下了,不再放在心上,沒事了。有人這一轉,他就大徹大悟,有人放下,若干歲月不定,一、二年開悟的,三、五年開悟的,十幾年開悟的,二十幾年開悟的,三十幾年開悟的,都有,各人的根性、機緣不相同,總有大徹大悟的一天。

  我們看中國的佛教史,禪宗的《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這些裡面記載的,我們估計達摩祖師到中國來,一直到清朝末年,真正入這個境界的,我們最保守的估計有三千多人。這三千多人成佛了,明心見性,還有教下的,天台、賢首、法相的,達到這個境界的,叫大開圓解,教下跟宗門合起來幾千人。淨土宗就不必說了,凡是念佛往生的都成佛了,我們相信不止十萬人。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這一塊寶土不會有大災難,雖然這一百多年來,大家把祖宗忘掉了,數典忘宗,大不孝、大不敬,要受一點懲罰,這個懲罰就是祖先對我們的懲罰,不孝,絕對不會把子孫消滅掉。所以我在國外,許多人問我哪個地方最安全?我說中國最安全。哪個地方最不安全?我說美國最不安全,我在那裡住過十幾年,我了解。祖宗之德!你再看歷史,中國五千年,老祖宗以什麼教眾生、教後人?倫理道德。滿清末年衰了,雖然對道德(倫理道德)不太重視,但是還講,表面上還不敢違背,實際上已經不能落實了。到民國,講的人都沒有了,甚至於到文化大革命禁止,不准講,造成今天的苦難。我們相信現在慢慢又興起來了,談論傳統文化的人愈來愈多了。

  佛教是我們老祖宗從印度請過來的,不是他傳來的,請過來的,國家派了特使迎請過來。摩騰、竺法蘭到中國就稱為國師,皇上、大臣(文武百官)常常向他們請教。元明清三代,歷代的帝王把三教統用上了。我是在《蒙古大藏經》序文裡頭看到的,有這個記載。這些帝王以儒治國,像現在我們提倡的《群書治要》以這個治國;以佛教民,教化人民是用佛教;用道祭祀祖宗、天地、鬼神,用道家的儀規,全用上了。好!看看全世界,以倫理道德、儒釋道三教教化人民治理國家的,只有中華這一塊大地。我們看祖宗祖德,才能看到將來的前途。

  這一段我們就學到此地。我們把這一句念下來,「如《首楞嚴經》狂人迷失本頭,狂走尋覓,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頭宛在」,好像緊急集合,一下醒過來、覺悟過來,帽子在頭頂上,早就戴在頭頂上了,所以歇即菩提,本頭宛在,「何等自然」。問題就是要我們如何在現象裡頭看到自然。「又如古德悟時曰」,開悟了,開悟的時候他說了一句什麼話?「原來師姑」,師姑就是比丘尼,「是女人做的」。這話意思是什麼?就是自然中自然相,何等自然,讓我們在話裡頭明瞭這個意思。「又如: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這些都是禪宗開悟的時候說出來。「比丘尼是女人,燈即是火,均自然中自然之相」。「又如未悟者」,沒有開悟,「謂山是山,水是水」;悟入之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徹悟者則山仍是山,水仍是水。高峰禪師曰: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祇是仍舊,何等自然。再者自然相,即自性本然之實相」。像前面所說的,「山水、男女、今時、舊時」,就是現在、過去,「等等,一一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當相即道,即事而真」,這是真正徹悟。境界有沒有改變?沒有改變,現象沒有改變,可是對於現象的體悟、對於現象的認知,完全不一樣。迷的時候對於現象非常執著,堅固的執著,執著假名、執著假相,以為是真的。在這個裡頭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真的叫造無量的業,不覺悟,這個業會感果,會有果報現前。徹底通達明瞭之後,萬緣放下,現象還是老樣子,有沒有障礙?沒有了,業障習氣一掃而清。

  所以這個時候,「一一皆是清淨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根本者」,根本就是本體、就是自性。「一切諸法之根本自體」。這是能生能現。自體沒有形相,能現一切現象,能現是自然中自然相,前面這個自然就是本體,後面這個自然相就是現象。今天科學家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指的念頭)、自然現象,都是從自然中,就是自性裡頭所生所現。怎麼生、怎麼現?都用自然兩個字。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你說它有,這個有是妄想分別執著裡頭出來的;說它是無,這個無也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那要怎樣才能見到真實?一念不生,完全通達明瞭,一念不生,所以如佛的大道。怎樣才能證得?回歸自然就證得了。演若達多不自然,那不自然什麼意思?起心動念,不自然;分別,不自然;執著,更不自然,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跟自然相應了。自然是性德,與性德相應,與自性智慧相應,與自性德能相應,與自性相好相應。真的是就路回家了,然後你眼睛看到的、耳聽的、六根所接觸的一切境界,一一皆是清淨本然,你真看到了,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就大徹大悟了。這個時候萬緣真正放下。

  為什麼放不下?就是你沒有懂得自然。這段經文說了八個自然,用意很深。自然,多活潑、多自在;不自然,是多痛苦、多煩惱。所以根本,自然之有根本,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妄中有真,真中沒有妄,認真不認妄,問題就解決了。一定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才能得其用。只要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看一切事,不要起心動念,是什麼?自然中自然相,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接觸,意分別執著,它起作用。前面五根容易懂,眼耳鼻舌身,不受外面境界影響,儘管看、儘管聽,知道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就不會在那裡生煩惱,你要認為它是有,就不自然了。只要起心動念,自然就失掉了,就不自然了;不起心不動念,自然而然,佛知佛見,跟佛的知見完全相同。

  根本,就是指的自性。自性真有,無法想像,古人說的「動念即乖,開口便錯」,說不出、想不到,它真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要是沒有,相就沒有了。我們的相,面對的這些形相,是永遠不間斷的,身體死亡了,死亡是又一個形相出來,這個我們不會懷疑。為什麼?每天晚上睡覺作夢,夢中就現相,夢中相從哪來的?也是自然中自然相。輪迴在六道,每一道有不一樣的相。佛再具體告訴我們,自然中自然相是佛見的、是法身菩薩所見的。我們所見的,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變相,識變的,我們的心善,變善相;心不善,就變惡相。相由心生,相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很重要的開示,我們要記住。我們常常存好心,作夢,天天做好夢不會做惡夢;心行不善,有貪瞋痴慢、有嫉妒障礙,他會做惡夢,常常做惡夢,從夢中驚嚇醒過來,醒過來知道是假的。我們哪一天大徹大悟,就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假的。但是假的怎麼樣?假的也很歡喜,你已經契入自然中自然相,那就一點障礙都沒有了。在這個境界裡面提升自己,那就是參訪十方三世諸佛如來,供養修福,聞法修慧,這是上求。同時下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有我們自己無量劫來的有緣人,有恩有怨,但是在這個境界裡,恩怨都化解了,都變成有緣人。有緣人你自自然然會幫助他,他要有苦有難,你會救他,你去救他的時候,也是自然中自然相,妙極了!可是你遇到的時候,真的你就歡喜幫助他,沒有任何條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流露出來了,無一不是自然中自然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九十二頁,第六行最後一句看起:

  「根本者,本體。一切諸法之根本自體。《大日經》曰: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此正明根本之義」。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是包括一切萬法,宇宙之間沒有一法不在其中,全都包括了,等於我們現在說全宇宙,一個都不漏掉,這是自然的意思。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指一切法,一切法從哪裡來的?能生一切法的,能現一切法的,這叫根本,這就是自性。所以根本者,本體,一切法的根本自體。《大日經》上說,「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全是自性現的,統統都入本體,離開本體就沒有一切法。但是這個本體我們看不見、摸不到,六根都緣不到它,它在,在哪裡?就在當下。為什麼說在當下?我們見聞覺知所接觸的,不就在當下嗎?這是它所現所生的,阿賴耶所變的,我們六根能緣得到的,它有體,它要沒有體,它就不能存在。這個體,因為它不是物質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它也沒有念頭,我們第六識、第七識緣不到,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都緣不到,它不是自然現象,阿賴耶的見分也緣不到;但是,包括阿賴耶,也是它現的,沒有它,阿賴耶從哪來?

  《楞嚴經》上佛講得很清楚,它在哪裡?在眼叫見,能見的見性是真性,能見的見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能聽的聞性,能嗅的香性,舌頭能嘗的味性,它都有個性,性就是體。我們意識分別,分別也有體,執著也有體,體是真性。體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它能起一切作用,起作用是性德。雖起作用,對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它如如不動,從來沒有動盪過。所以科學什麼樣的儀器都探測不到,科學能探測到的,它要動才行,它不動探測不到。唯證乃知,用什麼證?清淨心,就是定功,定功到一定的程度,你完全明白了。所以它是固有的性德,它本來就有,現有,不現它還是有。

  「又有根本之有字,至關切要」。為什麼?這有是本有,不是修來的,本有。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無量的智慧是自己本有。六祖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智慧、具足德、具足能、具足相,統統是本有,不是從外面來的。本有的現在還是有,只是變質了,不能說沒有;如果說沒有,那虛空法界都沒有,變態了。為什麼會變,這就講到阿賴耶的能變,自性能生能現,它不變。所以我們在經上看到,極樂世界的人長壽,無量壽,沒有生老病死,沒有變化。我們這邊有變化,剎那剎那在變,我們自己不覺得,我們只知道一年比一年老了,其實不是一年一年,是一念比一念老。前念滅了後念接著生,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個念頭,差別很大。這樁事情我們現在有很清楚的概念,確確實實是不相同的。但是它大同小異,大同小異是對我們凡夫講的,真講的呢?大同大異,不是小異,每個念頭不一樣。我們看的範圍很小,我們只看到一個地球,只看到一個太陽系,只看到一個銀河系,我們以為前念跟後念差不多,如果看到整個宇宙,不一樣了。所以我們只看到一角,這一角好像變化不大,全體的範圍變化就大了。這就知道念念不相同,絕對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念頭。

  江本博士做水實驗,我跟他見面的時候,他十年,他告訴我,十年當中幾十萬次的實驗,沒有一次兩個圖案是完全相同的,他問我為什麼?我就告訴他,因為我們念頭,前念跟後念不一樣,同樣是一個念頭,裡面程度,譬如說我們歡喜,同樣是個歡喜心,歡喜心的程度不相同。好像它有度數的,你有十分歡喜,有一百分歡喜,有一百零一分的歡喜,它刻的有度數,不會兩個完全相同,所以圖案自然就不會有相同的。在本經我們讀的這個經文,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有,我們肯定有,就是有自性、有佛性、有法性,憑法性證無上菩提。我們既然有,我們當然可以證得,只要我們用真誠心,我們盡量避免不要用阿賴耶。阿賴耶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就叫阿賴耶。妄想是阿賴耶,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末那識,六道輪迴的眾生統統受它主宰。我們的自然中自然相,雖是有自然的,但是它不做主,阿賴耶做主。如果自然之有根本做得了主,那是什麼人?法身菩薩,都稱你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不是凡夫,你在六道裡頭是應化,是來度眾生的,不是來受果報的。凡夫在這個六道裡頭,受果報來的。他來幹什麼?他造的有業因,他受報。法身菩薩他沒有造業,他的業都轉了,轉煩惱為菩提,那個煩惱就是業,統統轉過來了,他沒有業了,菩提是智慧,全變成智慧。他來幹什麼?來度眾生的,來為眾生做樣子的。賢首《還源觀》上所說的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隨緣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功德是妙用,恆順眾生。隨緣是什麼?隨緣是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這是隨緣。妙用,不起心、不分別、不執著,妙!完全契入自然的境界。誰能看得清楚?大乘菩薩,看得清清楚楚。凡夫不知道,凡夫以為跟他一樣,跟他差不多,不知道完全不相同。

  下面解釋這個有字,「有者,如狂人之有本頭,決定是有,不從外得。」我們在此也相信,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德,我們今天講道德、德行,能力,多才多藝,相好,絕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經上給我們說了真話,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本有,我們要承認我們本有。現在呢?現在還是本有,沒有丟掉,不起作用是我們迷失了,沒用它,它就在面前。我們今天用的是心意識,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能現前,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它就統統現前。明白這個道理,大乘教裡頭、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如何把自己的本性本有找回來,用什麼方法?用戒定慧就能找到,用戒定慧幫助我們明心見性,幫助我們轉凡成聖。戒就是規矩,這個規矩總的來說,總原則、總綱領,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手段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自字重要!需不需要人教?不需要。為什麼不需要教?因為是你本有的。你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面學來的,外面學來的是知識,這是智慧,得相信才行。所以決定是有,不從外得,智慧、才藝、德能、相好都是不從外得。

  「傅大士《心王銘》」當中有幾句話,這幾句話很有味道。他先從比喻上說,「水中鹽味」,水裡頭有鹽,舌頭舔一舔,鹹的。鹽在哪裡?看不到,但是不能說它沒有,它有,水中鹽味。「色裡膠清」,這個色是什麼?畫畫用的彩筆、用的顏料,顏料裡頭有膠清,如果沒有膠清,這個顏料畫不上去,裡頭有膠清,畫上去不褪色。真正好的顏料,幾千年都不會褪色。膠清在哪裡你看不見,它跟顏料融成一體,我們只看到顏料,看不到膠清。「決定是有,不見其形」,融在一體,你看不到它。「心王亦爾,身內居停」。這個心王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在哪裡?在身體裡頭。「面門出入,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它在哪裡?它跟八識五十一心所融在一起,八識五十一心所就好比水、好比色,心王就好比鹽、好比膠清,真的決定是有,不見其形。應物隨情,這是講它起作用,自在無礙。我們就是迷了,沒有覺悟,不知道有這個東西。真心在哪裡?在妄心裡頭,真心跟妄心和合在一起,妄心起作用,真心不起作用。諸佛菩薩真心、妄心在一起,他真心起作用,妄心不起作用,就這點差別。真心叫見聞覺知,真的。妄心叫什麼?叫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從哪裡來的?從見聞覺知來的,見聞覺知是它的根本,受想行識是妄心,變質了,變成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加個色,叫五蘊。《心經》大家常常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什麼不空?見聞覺知不空。原來受想行識就是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受想行識裡頭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要把它搞清楚。「自在無礙,所作皆成」,沒有不成就的。

  「其中決定是有四字,道破諸佛密藏」。諸佛的密藏決定是有,有智慧、有德、有能、有相好,而且是平等的,沒有勝劣,沒有說哪個好一點、哪個差一點,沒有,完全平等。「蓋謂人之心王,決定是有,如水中之鹽味,其味確有」,舌識知道,舌頭一舔它就曉得,「但此味之形狀,則不可得。」眼識看不到,舌識知道它存在。

  「又曹山(曹洞宗祖師)」,他說,「祇要知有便是」,這裡頭重要就是知有兩個字,只要你知道有就是。「無論當煩惱無明之時」,即使你現在煩惱無明之時,你不知道有,你要知道有,問題就解決了。就是學佛的同學一定要知道我有佛性,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我有彌陀的智慧德相,你要真正肯定。你有了方向,你有了目標,你一天到晚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你決定成就。決定不能錯想了,佛才有,我凡夫,罪業深重,我怎麼會有?這樣永遠沒希望,你在六道裡頭不知道要過多少劫。什麼時候自己肯定我有,承認我有,深深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我真有,你就得度了,你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緣就成熟了。大乘經裡頭常講,根熟的眾生,什麼叫根熟?他知道有。曹山祖師說的,只要你知道有,你現在受什麼樣的煩惱,受什麼樣的災難,受什麼樣的痛苦,不相干,只要知道有就行。「故此有字,萬不可放過」,這個太重要了。

  『自然之有根本』,這裡含兩個意思,「一者,萬象森羅」,這就是全宇宙,整個宇宙非常複雜,不管複雜到什麼程度,「體性無二」,它的本體,它的自性,一個。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個自性,我們跟釋迦如來同一個自性,我們跟毘盧遮那同一個自性,上面跟一切諸佛同一個自性,下面跟蜎飛蠕動乃至於細菌同一個自性,跟樹木花草同一個自性,跟山河大地同一個自性,跟虛空、微塵同一個自性,無二無別。這個要承認。承認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自然是森羅萬象,根本就是自性,根本是一。整個宇宙怎麼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而且是一念。一個念頭變一個境界,第二個念頭接著又變一個境界,這個境界真的大同大異,不是大同小異。所以萬象森羅,體性無二,「千波皆水」,波是波浪,你看大海,波浪不止一千,那麼多波浪,波浪不一樣,全是水,水是波浪的本體,沒有水就沒有波浪。「眾器唯金」,這再一個比喻,金器,黃金所做的這些器皿,也是花樣多。早年我在美國,我們同學當中有一個做首飾的,我去看過他們的展覽館。他做出來的成品,展覽館裡頭沒有兩個是相同的。有多少?大概將近一萬多。都是喜歡戴著的,手上戴著、身上掛的。便宜,他做的假首飾,鍍金的,不是真金,所以價廉物美,丟了不心痛。比真金還漂亮,真好看。他也是賣到全世界的,一個月,我問他,你這個工廠裡頭每個月需要用多少黃金(那是真的黃金)?他說五公斤,每個月要用五公斤黃金做鍍金。我們去玩的時候,十幾個同學,我就告訴大家,你看經上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現在你們看到了,在展覽室看到了,每一樣都是金。眾器唯金,這麼多的品種,一萬多種,用一個字就說盡了,金,它全是金的。「自然之中,自有本體,此之本體,即是根本」。我們這個本體就是變現出宇宙,變現出萬物,變現出我們自己,這個本體非物質、非精神,我們講精神是講念頭,它不是念頭,非自然。所以我們對它,雖然是從來沒有離開我們,一切時、一切處它都存在,它如如不動,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也想不到,它真的是本體,真的是根本。這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自然之有根本是「不由造作」,凡是造作的就不自然,沒有造作。「一念頓悟,故云自然」。決定是一念就頓悟,我們今天一念做不到。這一句話,我們淨宗同學常常聽經,你有概念。為什麼?我們沒有一念,我們有很多念頭,很多念頭組成一個很粗的念頭,我們能感覺到,真正一念我們感覺不到,但是要一念才能頓悟。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迷,迷得太深。要記得彌勒菩薩一句話,一彈指有多少念?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念就頓悟,三十二億百千念,還悟什麼?迷惑顛倒,一念就悟。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妄念。一念就悟了,二念就迷了,三百二十兆個念頭,迷到所以然處。菩薩有本事,他把妄念全部統統放下,一念現前,他就悟了,這叫自然。一念肯定悟,多少念頭混在一起他就不悟。

  下面念老解釋得很好,「了知」,要明瞭,要知道,「萬法」,就是一切法,「盡在自心」,離開自心沒有一法可得。正如同我們作夢一樣,夢醒的時候想一想夢中的境界,你夢到有人,夢到有事,夢到有山河大地,醒過來之後夢沒有了,想一想夢中境界全是自心變現的,沒有人到你夢中去,夢中所有的人,不同的人,你喜歡的人、你不喜歡的人,都是你心變現的。把這個境界來比我們眼前的境界,我們眼前所見所聞,看到這個地球,看到這個宇宙,你能不能了知,盡在自心。「頓見真如自性」,頓是一念,完全明白了,這是我自性變現,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自心自性即是根本」,從根本修就是從自心自性修。怎麼修法?用真心,用自性、用自心,用自心生活、穿衣吃飯,用自心工作,用自心應酬。用自心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就是用自心自性。諸佛如來用自心自性,法身菩薩用自心自性。「故云自然之有根本」,他全落實了,全用上了。

  「《淨名經》曰」,《維摩詰經》,「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豁然是什麼?「即一旦開達明徹」,豁然就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還得本心。他悟個什麼?悟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心變現出來的,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這一句。前面四句是描寫本心自性,真如本心什麼樣子?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這自性的樣子。它起作用就是能生萬法,現出無有邊際的境界,一切依正莊嚴。所有一切諸佛剎土不離自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諸佛剎土,經上都說。

  「又《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特別加上個我字,「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什麼叫成佛?你什麼時候認識自心,見到本性,就成佛。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千真萬確的事情,一點都不假。「足證曹山祇要知有便是」,曹山這句話說得好,「正是佛佛相傳之心印。」湛愚老人說,「曹山自比六祖,祇是得此欛柄。」他能跟六祖相比,憑什麼?所憑的就是知道有,知有便是。有什麼?自然之有根本,這個根本他體會到了,他悟得了,他不迷了。念老在此地這一大段的註解,引用這麼多的經論、祖師大德的註疏,會集在此地讓我們參考,其味無窮。一遍看不懂沒有關係,再看,十遍、百遍、千遍,決定能入境界。

  底下一段,解釋『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參者入也」,參加、參與這個意思,「光光相入」,這是參的意思。我們在一起學習,常常用燈光做比喻,我們這個房間有十幾盞燈光,每一盞燈光,光與光都融在一起,這就是參的意思。每一個燈光都照著這整個房間,我們在這個光的底下沒有辦法分別這個光是哪個燈照的。其實十幾盞燈都照到,在這個牆角上照到,那個牆角上也照到。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的光凝聚成經典,留給後世,什麼地方有人展開經卷,釋迦在這裡放光。我們有真誠心、恭敬心閱讀這個經典,法喜充滿,佛光照在我們身上。同時我們就想到,釋迦佛這一個光照,而釋迦佛光裡頭有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之光交融在一起,釋迦佛的光就是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之光,光光相入。在什麼地方?就在這部經本,這部經本展在我們面前,字字都放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現在佛光照,過去佛光、未來佛光,統統光光相入。

  「迴者迴轉。周流不息,變化不拘。」周流跟變化我們都不能覺察,覺察不到。下面說,「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常寂常照。寂而常照,故從法身流出報化佛身,從理體出生無量微妙相用」,相是現象,用是作用,就是全宇宙,整個宇宙。這一大段經文,用現在的話說,都是最高的科學、最高的哲學。「故此自然之根本,自然出生無量光明色相,相參相入,迴轉變化,超逾十方」。這些話是什麼?形容極樂世界,極樂是一真法界,完全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也就是說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裡面,找不到一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完全沒有。法身菩薩們所體會得的是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現在距離過年很近,我們已經看到聖誕節的氣氛,香港的年節,張燈結彩。我們在此地看到光色參迴是看什麼?看煙火,夜晚看煙火,煙火顯示出來,不太多的,小量的光色參迴。你看同時放在空中,放十幾個、幾十個,就看到光色參迴的樣子。我們這個跟極樂世界不能比,極樂世界最勝,我們這個比它差遠了。而且我們放的有煙霧,放完之後空氣污染。極樂世界沒有污染,它是清淨的世界,沒染污的。這麼好的地方不能不去,不去就錯了。你看,「從理體出生無量微妙相用」,相,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佛的四土,一切如來四種土。「故此自然之根本,自然出生無量光明色相,相參相入,迴轉變化,超逾十方,故云:最勝」。難怪六、七歲的小朋友聽懂了,想去看熱鬧,想去玩玩,問爸爸怎樣才能去。爸爸給她講,念佛。她就真念,念了三年,阿彌陀佛來接引她,真看到了。

  「經中常以寶珠喻自心」,用寶珠比喻自心,就是本性,就是自然之有根本。「《觀經》曰: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這裡舉幾個例子,「或為金剛臺,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花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這在極樂世界,這是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頭講的,極樂世界的寶珠真的是寶,我們這個世間珍寶有光有色,光色能變化,沒有這麼殊勝莊嚴,不可能有八萬四千光,每一道光明裡面有八萬四千異種金色,這個我們見不到的,沒有的。一一金色又遍其寶土,寶土是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各作異相。我們後面這張圖,極樂世界妙果圖,裡面畫的就是這個樣子,畫不出來,只能表達千分、萬分之一大概都不到,讓我們有一個粗淺的概念。這些光色裡面有無量的金剛台,金剛台上有佛菩薩,或是真珠羅網莊嚴金剛台,雜花,空中莊嚴,珠網,地面上的莊嚴。十方隨意變現,起心動念,出生無盡。

  所以我們自己應該要負全部的責任,我們為什麼生活在現在環境當中,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煩惱,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如意的果報?沒有別的,全是我們自己的念頭。我們自己不善的念頭,生起這個環境,有時候還干擾別人。只有真正見性的人,真正回歸自然的人,他不受干擾。沒有這樣的功夫,這是什麼?這是定功,哪有不受干擾的道理?一個嚴重的打擊,能叫人頭抬不起來,能叫人十天、半個月垂頭喪氣,生怨恨,怨恨必然感召將來的果報。所以輪迴裡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愈往後愈嚴重,為什麼?他沒有覺悟。如果覺悟,那就愈來愈輕;沒有覺悟,愈來愈嚴重,非常可怕。極樂世界好,隨意變現的施作佛事,這個好。佛事是什麼?佛菩薩在教化眾生,在講經、在教學,這是佛事。賢首國師在《還源觀》裡面給我們說四德,四德是佛事,隨緣妙用是佛事,威儀有則是佛事,柔和質直是佛事,代眾生苦是佛事,說得好!

  下面,「又曰」,這《觀經》上說的,「無量壽佛」,這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是阿彌陀佛的報身,從阿彌陀佛的報身我們就知道,他能現無量無邊的化身,你看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攝取是接引,來接引我們的阿彌陀佛是化身佛。「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相好光明說不盡。

  「上之經文深顯光明色相微妙難思,隨意變現。光中有色,色又現相。珠網等等妙相,只是一色所顯。又如佛相具好」,具是具足,佛相具足八萬四千好。「好中放光,光復現佛,皆極顯參迴之意」。這是什麼?性德,阿彌陀佛有,要記住,你自己有,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差別。你要知道有就好了,真正相信有,一點都不懷疑,你這一生就具足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的條件。這個地方不能客氣、不能謙虛,我怎麼會有,這只有佛有、菩薩有,我們凡夫怎麼會有,這就錯了,大錯了。一切眾生、蚊蟲螞蟻都有,沒有說蚊蟲螞蟻例外,樹木花草沒有,沒有說這個,統統包括在裡頭。樹木花草如果沒有,它怎麼會有見聞覺知、受想行識。我們以善心、以愛心對這個樹,樹知不知道?知道,它會回饋,回饋,它的葉子特別綠,花特別美,果特別甜,它回饋你。我們以惡心、討厭的心對待它,它葉子枯黃了,花不鮮美,結的果酸澀不甜。所以樹有樹神,花有花神,連小草都有神;山川,河流裡頭有龍王,山有山神,土地有土地神。

  我們從大乘經裡面知道,佛所講的極微色,最小的物質單位,我們肉眼看不見,現在科學家講的微中子,那麼小的物質,小到不能再小,它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它是物質現象。受是什麼?它有感受,我們對它發出信號,它很快就接收到。我們喜歡它,它接收到,我們討厭它,它也接收到。它有想,它有行,它有識,它懂得人的意思。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反應給你看,我們怎麼對它,它怎麼樣回應我們,我們用善念、歡喜心對它,回應的非常之美。所以,一切法裡頭統統都有受想行識,都是活的,用現在的話說,有機體,一切萬法全是有機的,都有靈性。

  我們看下面的文,「至於施作佛事與攝取十方念佛眾生,正是最勝」。用這個來解釋最勝,最勝的是什麼?光色參迴,施作佛事,它起了最殊勝的作用,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眾生往生極樂。「又參照上引經文中,可見極樂種種依正莊嚴,皆是自然根本之所現」。此正是《往生論》上所說的,「極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即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自然之根本」,就是《往生論》中所說的一法句,這一法句就是自然之根本,就是真如自性。

  末後這一段,「性德妙用」。

  【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鬱單成七寶』。看註解這一句,「鬱單,具云鬱單羅究留」,這是梵語,也翻作鬱單越,或者翻作俱盧,北俱盧洲。「此其略稱。乃四大洲中,北方大洲之名。義為高上作、上勝生、高勝」,有這些意思,這些意思都是對它讚美的意思。在《玄應音義》裡頭說,「此譯言高上作,謂高上於餘方也,亦言勝」,餘方就是其他的三方。佛告訴我們,一個單位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須彌山的四方東南西北有四大洲,這都有人居住。我們這個地球是南贍部洲,南洲,鬱單越是北面,北洲,也叫北俱盧洲,在這四大洲裡頭,它比其餘的三洲要殊勝很多,所以稱之為高上作、上勝生。「又云俱盧洲,此云上勝,亦云勝生」。北方是上方,南方是下方,北俱盧洲在北方,我們這是南贍部洲。

  「又《起世因本經》謂此洲於四天下」,就是四大洲,「比餘三洲,最上最妙最勝彼」,這個彼字就是其餘的三洲,三洲比不上它。勝在哪裡?我們看五種原譯本裡頭《吳譯》,「《吳譯》作:鬱單之自然,自然成七寶」。下面引用《華嚴經疏鈔》第十三卷,有簡單的介紹,「鬱單越,此云勝生。以定壽一千歲,衣食自然故」。這是其他三洲人比不上的,定壽一千歲,這壽命長,壽命一千歲,沒有夭折的,也就是說沒有短命的,他的壽命都是一千歲,而且衣食自然。「彼洲人民毋須耕織勞作」,不需要,我們這邊衣食都要靠耕、靠織,耕田、織布,要有這個勞動我們才能得到衣食,北俱盧洲的人不需要,他們的衣食都是自然的,無需要勞動,這就很殊勝,我們比不上。「《吳譯》」,其他的譯本抄在這個地方,我們合起來看,「鬱單之自然意即指此」,生活所需不勞而獲。「本經依《漢譯》作鬱單成七寶」,這一句是《漢譯》的文。實為《吳譯》二句把它合成一句,「意謂如彼鬱單洲自然豐足,出生衣食諸物,而自然出生勝上之七寶」。那個七寶也不需要人加工,我們這個地球上七寶都要經過冶煉、琢磨,才能成為珍寶,沒有加工叫礦石,北俱盧洲不一樣,不需要加工,礦產裡面自自然然,比我們加工還要殊勝,沒有一樣不是自然的,所以自然出生殊勝上等七寶。

  『橫攬成萬物』,「橫指空間,攬,撮持」。「如《首楞嚴經》: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這個元字在參考資料裡頭,他們查了字典,元有三個意思,「根源,根本,原來」,有這三個意思,三個意思都通。《首楞嚴經》上講,原本就是菩提妙淨明體。這句話什麼意思?下面解釋了,「蓋謂萬物悉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自性能生萬物。彌陀淨土說四種,第一個就是常寂光。我們知道,實報莊嚴土從哪裡來的?常寂光流出來的。方便有餘土從哪來的?凡聖同居土從哪來的?方便土、同居土都是從實報土自然流出,而實報土是大光明藏當中自然流出,就是常寂光裡頭自然流出。所以這個意思,是自然於十方虛空中流現萬物,就是能生萬法,惠能大師所說的。「一切物也」,萬物是一切物,「此萬事萬物皆生於自然之根本」,找它的根源,找它的根本,就是自性。所以《楞嚴經》上這句話做了總結,元是菩提妙淨明體。

  下面說,「至於極樂,亦復如是」。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從自然之根本。自然之根本,它跟別的諸佛剎土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它有阿彌陀佛的大願,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諸佛如來沒發這個大願。所以,四十八願為自然之根本做了增上緣,使極樂世界跟其他世界相比殊勝多多,就好比北俱盧洲超過其他的三洲,極樂世界超過一切諸佛世界。「乃由於彌陀大願之所成,眾生淨心之所具」。這句話可不能少,因為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得到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眾生要沒有清淨心,不能生淨土。所以往生淨土的因,都在經題上,你有清淨心,生同居土、方便土,你有平等心,生實報土。所以我們至少要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清淨是不能有染污,這個很重要,不能有雜念,不能有妄想,這些東西染污了我們的清淨心。我們用一個方法,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把妄想雜念念掉,用一句阿彌陀佛取代一切妄想雜念,讓我們的清淨心現前,決定得生淨土。「故經中國中萬物」,這是說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嚴是莊嚴、整齊、清淨、光明、華麗。「形色殊特」,這個殊特超過諸佛剎土。「窮微極妙」,窮是窮究到底了,微是微妙,微妙到極處叫極妙。「無能稱量」,沒有人能說得出,稱是稱讚,量是衡量,沒有人能做得到,真正是無與倫比,十方世界一切剎土裡去找,找不到。「正是自然轉變最勝之所顯」。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光精明俱出』。「光者光明,精者精妙,明者明淨」,明亮、乾淨,「出者出現。自心本具萬德。無明垢盡,則清淨莊嚴,光明微妙,精美潔淨,一切妙相,齊頭並出,故云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經文裡頭有,「光色晃曜,盡極嚴麗。又云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這都是釋迦牟尼佛在本經裡面對極樂世界的讚歎。「故其善好,十方世界實無能比者也」,實實在在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沒有能夠跟它相比的。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教主,這個世界是一個很大的星系,一尊佛的教化區,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比這個星系更大的,這星系一環繞一環,一環繞一環,就是華藏世界,娑婆是華藏裡頭的一部分,極樂世界也在華藏裡頭,娑婆在華藏的東面,極樂世界在華藏的西面。華藏是一個大世界,《華嚴經》上給我們說的,「華藏世界品」介紹這個大世界,「世界成就品」給我們介紹說明世界怎麼來的。這都是屬於完全的科學,我們深深相信釋迦牟尼佛的話,沒有絲毫懷疑。

  這下面,『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這兩句經文,「《會疏》曰:所證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故名無上下」。從理上講,法是一切萬法,理是自性,全都是心現識變的。《華嚴經》裡面講得最透徹,「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一個,統統是心現識變的,所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故名無上下。「豎深橫廣,無有邊際」。中國古人跟我們說過一句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那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我們想想能說出這個話的人是什麼人?如果不是明心見性說不出來,肯定是明心見性的人,他才能說得出來。只有自性深廣無際,深沒有底,廣沒有邊,這叫無邊際。「是則佛智所照」,用這個來形容,讓我們去體會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有多大,本有的,我們現在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決定沒有妄語,決定不許編一些故事來欺騙我們,決定沒有。我們相信佛的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真,不是假的,「實語者」,實,不是虛的,「如語者」,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不增不減,叫如語,我們得相信。這是講佛的智慧所照,也就是他的智慧之所以知道,能知。

  「著,明也。洞達,證入義也」。達是通達明瞭,洞是徹底明瞭,叫洞達,證入。根據《疏》的意思,「首句是所證之理體,即如如也。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即如如智也」。如如跟如如智我們參考資料有,在第八頁。《三藏法數》裡面,「如如者,不變不異」,不變,它沒有變化,它沒有兩樣,這是什麼?「真如之理」,就是自性。「謂由前正智,觀察名、相,皆悉如幻,非有非無,名相本空,即真如理。理因智明,智因理發;以智如理,以理如智,是為如如。」《楞伽經》裡面把一切法歸納為五種,名、相、妄想、正智、如如,歸納不外乎這五大類。能夠見到真如之理,是由前面正智,正智觀察。名相不是真的,假的,非有非無。名相本空,本空就是真如理。理是因智它才明瞭,智因理發,互為助緣。以智如理,理如智,這叫如如。底下一句是能照的佛智,能照佛智就是如如智。「如如智:謂真如妙智,本來清淨,無明不能覆,煩惱不能染。照了諸法,平等不二,以其智如如境,故名如如智。」這是如來的智慧,徹底覺悟者的智慧,他能見到一切諸法的實相,實相就是真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8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九十六頁,請看第二行,從當中看起,從第二句看起好了:

  「據疏意」,根據《會疏》的說法,「首句是所證之理體,即如如」,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今天我們接著看下面,「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如如的理體怎麼會知道的?知道如如理體那個智慧,就叫「如如智」,這是佛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如如智。所謂的理體就是「自然之根本」,所謂的佛智乃是洞達此根本,流出自然相的智慧。洞,達是通達,洞是徹底通達,對於這樁事情完全明白了,沒有錯誤、沒有懷疑。一切法都從根本流出,前面所說的自然相,「自然中自然相」,這是大乘教裡常講的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這個智慧現前,大乘佛法常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到自然之根本就是徹悟,就是大徹大悟,自然中自然相就在你眼前。這是現象,科學家把這個現象分為三類,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是念頭,起心動念)、自然現象,這三大類全都包括了,包括整個宇宙。這個相就是這段經文所說的自然中自然相。

  自然這個味道很深,它在我們面前,我們沒見到。不是沒有見到,我們是不自然。什麼不自然?妄心不自然,真心自然,妄心不自然。為什麼?起心動念了,不自然,分別不自然,執著不自然。自然是什麼樣子?眼見色、耳聞聲,乃至於意知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是自然,沒有分別執著是自然。像我們鏡子,我們用一面鏡子照外頭的境界,鏡子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照得清清楚楚,那是自然。我們用個照相機不自然,為什麼?照一張,裡頭存底了,那就不自然。再換句話說,只要有造作就不自然,沒有造作就是自然的。它本來是自然的,但是我們用一個造作的念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它變成不自然,自然沒有變動。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怎麼開悟的?自然開悟的,這要知道。我們為什麼不開悟?不自然。這個「自」裡頭的意思很深。開悟的人的心像鏡子,對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那是智慧;如如不動,那是自性。你看能大師說自性,見性了,性什麼樣子?第一個「本自清淨」,自然的,染污不自然了,清淨是自然的。「本不生滅」,不生不滅是自然的,生滅就不自然。你看我們,前念滅後念生,是什麼現象?相似相續相,這就不自然,自然是如如不動,沒有生滅。第三個現象,「本自具足」,自然的。具足什麼?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然的。

  我們現在智慧沒有了,實際上把智慧扭曲了,因為不自然,把智慧扭曲了,把智慧變成了煩惱。什麼是煩惱?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煩惱。它本來是智慧,在自然當中它是智慧,在不自然裡面它就變成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錯就錯在這裡。佛慈悲,把它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相好是自性本有的,本有的就是自然的,不是從外頭得來的。佛陀慈悲,我們對他非常非常感恩,要是沒有他,我們生生世世都蒙在鼓裡頭,不知道事實真相。都向外面攀緣,都向外面求,外頭哪裡有?沒有。

  今天世界這麼亂,地球上許許多多現象都讓我們感到反常,頭一個就是氣候變化不正常。不像過去,春夏秋冬四季那麼清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它一定的規律,現在規律亂了。這個亂象,知識不能解決。人心也反常了,一百年前的人心是什麼心?是仁義禮智信。老祖宗教我們的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一百年以前人心都有這個,但是未必做到。他做不到,他有,現在人沒有,概念沒有了,倫常道德的概念沒有了。認為這個東西是什麼?是封建時代的,是迷信時代的,是從前一些帝王愚民政策,讓老百姓聽話,搞出這些把戲,都是騙人的。這個把戲在中國玩了五千年,社會沒出亂子;現在這把戲不要,亂子出來了。怎麼解決?沒有法子解決。

  專家、學者、博士不知道有多少,聯合國召開的和平會議,討論什麼問題?就一個主題,消弭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是全世界的,就這麼一個主題。一直開到現在,四十多年了,開了四十多年,參與的人都是學者、專家、博士、教授。我也被找去參加這個會議,這十年當中先後參加了十幾次。現在年歲大了,體力不夠,不再參加了。效果怎麼樣?衝突的頻率年年上升,衝突的傷害次次加重,搞得這些參加會議的人信心都喪失掉了。大家在一塊,都在那裡感嘆: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個語氣,對於世界恢復和平的信心喪失了,不相信這世界還會有和平。

  古人為什麼能叫這個世界和平,現在人做不到?而且我們瞧不起古人,認為古人不懂科學,現在的科學發達。古人的東西全部要淘汰,現在社會這個亂象怎麼辦?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知道,英國人湯恩比博士,他知道。他在一九七0年代的時候就提出來,「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那個時候距離二十一世紀還有三十多年,我們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中國的,大乘佛法也是中國的,印度沒有了。就他知道!我跟他沒見過面,我看過他的書,他的書上這樣寫著。我看了之後非常驚訝,他怎麼會知道?進一步的想了解他,才知道他一生專門研究歷史,而且研究的是文化史,全世界各個族群的文化史,他得到的結論。這是證實我們中國人把老祖宗丟掉了不要了,外國人知道那是寶,確確實實能化解衝突,能恢復安定和平。

  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我在澳洲,澳洲昆士蘭大學的校長派了兩個教授,我住在山上,到山上來找我。邀請我跟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們舉行一個座談會,為的是真正找出一個方法,有效的方法,能化解衝突,能給社會恢復安定和平。這是樁好事,不是壞事,大乘教裡頭「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我答應他了。這個會議將近三個小時,一開頭我聽他們給我做報告,這個報告差不多將近一個小時,讓我了解狀況。我才知道世界上只有八個大學有和平學院,我們沒聽說過哪個學校有和平學院的。而且這個和平學院是有學位的,有博士學位、有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多半在聯合國服務;換句話說,為聯合國培養專才,就是調解糾紛的專才。全世界八個學校,昆士蘭是其中之一。我聽到這個感到很稀奇。聽完報告之後才知道,他們這麼多年來研究的理論跟方法,用中國傳統來說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把問題搞得更複雜。他用什麼方法?這個理念跟方法就是用鎮壓、用報復。這不能解決問題,鎮壓、報復加深仇恨,不能化解,沒完沒了,這嚴重。

  所以當時,我就把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化解衝突的方法,給他們做報告。我提出來,衝突,根在什麼地方,你要把根源找出來,源頭找出來。根源是什麼?他們講兩個國家衝突了,兩個宗教衝突了,兩個族群衝突了。我說不是的。我就提出一個事實向他們請教,我說現在社會的離婚率是不是年年在上升?是,年年在上升。我說這是什麼現象?衝突,夫妻衝突。中國人自古講五倫,五倫從什麼地方建立的?從家庭。家是社會的細胞,基本的細胞,如果家沒有問題,衝突就不會發生。社會好像一個人身,家好像身上一個細胞。沒有人想到。離婚是夫妻衝突,五倫裡頭夫妻是根。雖然說的是「父子有親」,父子這個親愛,父母對兒女這個親愛,那是五倫的根。但這根從哪裡來?根從夫婦來的。

  「夫婦有別」,這個別是什麼?別是不同的任務。夫妻結合建立一個家庭,家庭裡面最重要的兩樁大事,第一樁大事就是培養下一代,第一樁大事,第二樁大事才是家庭生活。所以夫婦兩個要分開,第一樁大事交給婦女,第二樁大事交給她先生。男的主管家庭經濟生活,出外謀生;傳宗接代,培養下一代,是婦女的責任,婦女的責任比男的大。所以在遠古時代,小孩生下來跟媽媽姓,不跟爸爸,有道理。妳把小孩生下來,妳要養他,人人都是聖人,像我們這段經文講的,人人都是佛,問題就是妳怎麼教的。他將來變成凡夫,是妳不懂得教導,妳把他教壞了。人人都是聖賢,妳怎麼把他變成凡夫?所以婦女懷孕,從懷孕這一天就開始教小孩,小孩還沒出生,叫胎教。全世界沒有,只有中國人懂得,所以中國確實世世代代都有聖賢人出來。這個國家、這個族群長治久安,傳了千萬年還在,還沒有被毀滅,什麼道理?它會教。

  媽媽起心動念,嬰兒知道,他雖然還沒出生,在肚子裡頭,妳起心動念他有感應,妳言語造作他也都受影響。所以這十個月,心要清淨、要和睦,念念都是純淨純善,這個胎兒好,他稟受的是正氣。母親一舉一動都合乎規矩禮義,小孩的身體好,小孩的心情好,這小孩出生好養,真正聽話。生下來之後一千天,就是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做媽媽的人要把小孩看管好。所有一切不善的、負面的東西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全是倫常道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他看到這些,接觸全是這個,這叫紮根教育。這個根三年紮得好,一生不會改變,古人有句諺語說,「三歲看八十」,母親辛辛苦苦這三年,小孩一輩子不會改變。

  六、七歲上學了,交給老師,這個使命就老師接替了。老師除了像媽媽一樣要把學生看好,學生還不懂事,也不必讓他懂事,繼續不斷的培養他的善根,幫助他的心定下來,保持他的純善純淨的心。老師有善巧方便,老師有慈悲心,老師有智慧,能觀察學生因材施教。他有天分,有這分聰明才智,能夠成聖成賢,將來能夠利益國家民族,要培養他成聖賢,讀書志在聖賢。不像現在,現在讀書是什麼?學知識,將來可以出去賺錢,目的在此地。跟古人目標完全不一樣,古人教學的目標是做聖人、做賢人,為國家民族服務,帶給整個人民的幸福。像毛主席所說的,要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有智慧、有德行、有善巧方便,能讓社會安定和諧,能讓每個人過得幸福美滿,這個功德多大!你要問他的根源,他媽媽,他媽媽教出來的。什麼人最偉大?媽媽最偉大。

  今天在中國,丈夫稱妻子為太太,太太什麼意思?太太是最偉大的。太太是從周朝來的,周朝開國聖人文王、武王、周公,全是大聖大賢。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媽媽叫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這三個女人,三個女聖人都是太,太太從這來的。這三個女人紮根,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最長,八百年。希望婦女統統學三太,是這麼個意思。現在還有叫太太的,但是太太什麼意思不知道了,完全不懂。真的太太一定家和萬事興,太太有智慧,太太有德行,德行裡面特別是忍耐。一家和睦,鄰里鄉黨和睦,社會哪有不和諧的?國家哪有不太平的?

  現在我們把它否定了,說老祖宗愚痴,不懂科學。老祖宗留下來這個東西,唐太宗把它編成《群書治要》,現在印出來流通,翻成外國文,一些外國國家領導人看到了,沒有不歡喜、沒有不讚歎,幾千年這些老的東西現在還管用。說出這句話了不起,這句話幾乎跟湯恩比平等,到湯恩比的境界了。管用!管什麼用?真正能化解衝突,真正能恢復社會安定和諧,真正能帶給國家興旺,出現盛世。禮義之邦、太平盛世,要靠古人的智慧,現在人沒有智慧,現在人有常識,常識解決不了問題,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還是要用古老的教育理念跟教育方法,智慧才能現前。古老的教育理念,實在都寫在《三字經》開頭八句,那是教育的理念。「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就是聖賢,這個善就是佛菩薩,他本來是佛菩薩,本來是聖賢。「性相近,習相遠」,本性大家是一樣的,就是相近,但是習慣慢慢叫你自己跟本性愈來愈遠。所以教育重要了,「苟不教,性乃遷」,你要是不好好教他,慢慢就變壞了,統統被外面境界轉移。這就教重要,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重要。現在這個教育的哲學沒有了,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沒有了,現在是什麼?廣學多聞,學的東西愈多愈好,變成大雜燴,樣樣通,樣樣不通,人糟蹋掉了。中國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教學的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現在沒人懂!一百年前還有人懂,沒有幹,沒照做;兩百年前照做的人不少,所以社會上聖賢君子很多,他們是社會的楷模,是社會的榜樣,帶動社會安定和諧,帶動人民幸福美滿。自然之有根本,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

  現在中國人可憐,中國人不認識中國字,這文字一改,祖宗留下的東西看不懂。過去在兩百年前,韓國人完全用中國文字,日本人文字裡頭,日文裡頭大部分都是中國文字。現在是狹義民族意識,總是自己高,不要別人的。韓國把文字改了,中國古聖先賢的東西沒人懂,只有少數專家學者他們研究,日本亦如是。中國沒有人壓迫我們,自己改了。所以漢字、文言文,湯恩比重視,還有一個英國人,比湯恩比早一輩的,羅素,清朝末年到中國來,在中國住了一段很長時期,在北京大學教書。他對於中國文字非常讚歎,為什麼?中國文字超越時空,不受時間、空間影響,用文言文寫的,你懂得文言文,就跟古人面對面交談一樣。這是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全世界使用拼音文字,這個文字二、三百年就變了,看不懂了,話也聽不懂了,它會隨著時代去變,中國的文字、文言文永遠不變。所以,要把自己的思想、理念世世代代傳下去,只有用中國文字辦得到,其他任何文字都辦不到。我們有這樣的寶,怎能不把它發揚光大?

  有許多人問我,你現在這麼大年歲,你還有什麼想法?我什麼想法都沒有,只有一樁事情不能放下,中國的道統什麼人來承傳?如何來發揚光大?我就這麼一個念頭。所以現在非常想有一個緣分,我不想帶多,帶四、五個學生,帶多了精力不夠,把這個道統承傳下來,讓後人去發揚光大。我一生能成就四個人,四個人每個人又能成就四個人,就十六個人,傳個四代、五代就行了。我們自己這一代看不到效果,下一代也看不到效果,再下一代效果出現了,要有耐心。達摩到中國來傳禪宗,到第六代成績才出現,到惠能,惠能會下成就四十多個人,禪宗一下興旺起來,第六代。這個事情急不得!

  從哪裡下手?從漢字下手,先要認識漢字,為什麼這麼寫法,為什麼讀這個音,它裡頭什麼意思,形、音、義。認識漢字,熟悉文言文,文言文怎麼學?就是多讀,讀書千遍,文言文自然學會了,為什麼?其義自見。要不要人教?不需要,自通了,智慧現前。智慧現前樣樣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通一切法門都通。有許多人去念,沒有說是個個通的,只有少數。沒錯,少數一個通了,教育就成功,就沒有失敗。什麼樣的條件才能通?基本的就是自然之有根本,這它是相同的,完全相同。這就是大乘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個佛性就是根本。自然兩個字就是包括整個宇宙一切眾生,根本就是本性,就是性本善,根本就是性本善。

  我們要把根本找回來,中國自古以來做學問就這樁事情,我要把本性找回來。真正找回來,你是大聖人,在印度叫成佛。這門功課必須要具備的條件就是真心,不能用妄心,關鍵就在此地。你用妄心,妄跟真是相對的,真永遠不會現前。妄是什麼?你有念頭,你有妄想,你有雜念,你就不能成功。所以他用的方法,讀書千遍,什麼意思?而且就讀一本書。一本書是沒有念頭,天天念它,念了幾百遍、幾千遍。要換一本,這本裡頭什麼東西我想一想。天天念,想都不要想,好好念就是了。目的只要你念,不要你想,用念書的方法把妄想、雜念打掉,目的在此地。這個方法對誰的?對知識分子,因為知識分子喜歡讀書,就用這個方法,就是你的愛好。不要想經上什麼意思,沒意思,到你豁然開悟的時候,意思出來了。那個意思是真的,真實智慧,一點都不假,一點都不錯,開悟了。

  在中國有個好的例子,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到黃梅去參學八個月,他是真正參學,他是五祖最得意的一個學生。跟五祖幾十年的,都是白跟了,只有這麼一個人,他是真的。五祖教他怎麼個學法?沒有人能知道,惠能自己知道。黃梅的講堂在哪裡,惠能不知道,禪堂在哪裡他也不知道。他沒有在禪堂裡坐過五分鐘,沒有,講堂裡頭一次沒去過,沒聽過經。他在那裡住八個月,每天舂米破柴,在碓坊裡面跟大家在一起做雜活,他在修行。他修什麼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修這個。修成功了,效果是什麼?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出現了,他心清淨、他心平等。清淨沒有執著,平等沒有分別,他修這個。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清淨平等覺,修成了就覺了。覺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在那裡用功,五祖知道,除五祖之外沒有一個人知道,真修!懂得《華嚴》的,我就可以告訴他,他修什麼?他修五十三參。一般人完全沒有覺察到,他什麼人都見,什麼人都接觸,碓坊裡面工作人員,現在講義工,有的是道場住,僱他的,長工,有些是義務來幫忙的,接觸這麼多不同的心性。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智慧,心裡如如不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真修行人,八個月成功了。

  老和尚知道他成就了,可以傳法給他。他要沒有成就的話,再多住幾個月,多住一、二年,成功了馬上傳給他。所以召集大眾開傳法的大會,老和尚叫大家作一首偈來給我看看,真的明心見性了,衣缽傳給他為第六代祖。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作偈子送來看看。三天,沒有一個人寫偈子,因為大家都知道五祖有個上首弟子神秀和尚,神秀經常代五祖接待參學的人,可見得神秀的德行、道行算是不錯的。大家心目當中,他決定是第六代祖,所以寫偈子也沒用,算了,別寫了。神秀自己知道,大家不寫是為了他,他要不寫對不起老和尚,等於老和尚出題考他。這才想了好幾天想出一首偈,不敢送給老和尚,怕老和尚批評,給貼在外頭牆上。老和尚看到中意就承認,不中意就不說了,抱著這麼個心態,沒有自信心。這些故事記在《壇經》裡頭。

  能大師聽到別人念這首偈子,就找人:貼在什麼地方,帶我去看看,我也去拜拜,種種善根。大家帶他去了,到貼偈子的地方拜了三拜,起來之後告訴他,他有首偈子,他不會寫字,有沒有人幫他忙代寫一寫。他把神秀的偈子改掉了,神秀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把它改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一傳誦老和尚聽到了,這可不得了,馬上趕回來,脫下自己的草鞋把這個字擦掉,告訴大家沒見性。為什麼?怕人家害他。平復了,沒開悟、沒見性。

  下午巡寮,巡寮就是整個寺廟每個地方都去看一遍,藉巡寮看惠能。到碓坊看他在舂米,問他:米熟了沒有?這都是禪機。表面上看,問他米熟了沒有,實際上就問他,是不是徹悟了。他說米早就熟了,「猶欠篩在」,還沒有篩,就是他已經悟入,沒有人給他做證明,這就是要求五祖給他證明。五祖用枴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沒人曉得,他自己心裡有數,三更去方丈室見他。果然到三更他就推門,裡頭門沒有拴,一推就開,進去了。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徹悟了,說出一首偈,五祖給他做證明。

  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過,何期是沒有想到,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第三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無動搖」。這四句都是講的本性,末後一句是講它的作用,「能生萬法」。五祖說行了,不必再說,衣缽就給他,打發他趕快走路。唐朝是盛世,佛法最興旺的時候,還有這麼嚴重的嫉妒、障礙,何況現在!我們受一點災難、受一點委屈算什麼?古聖先賢榜樣擺在面前。他逃在獵人隊裡頭,用假名字,替獵人當伙夫,給他們燒飯,十五年,不是短時期。十五年之後,大概反對的、不滿意的那些人應該也大多數都走了,不在了,對這個事情就淡了,他出現了。

  他這五句話二十個字就是自然之根本,他能夠說出來,這就是如如智,就是佛智,他所說的這五句話就是如如理,能說能見到的這個,這是如如智。「體用一如,理智無二,能所雙泯,絕待圓融,言思莫及」。我們用六祖惠能大師這個例子這就清清楚楚,前面四句是體,末後一句能生萬法是用,一如。能知所知,所知的是理,能知的是智慧。智慧從哪來的?智慧從定來的。所以要曉得,讀書千遍是什麼意思?是修定,用讀書的方法修定。所以,讀書不能問這個字什麼意思,這一句什麼意思,這一段怎麼講法,錯了,你把定全破壞掉了,變成知識。你要根本就不理會它,念得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字沒有念漏,一遍一遍念下去,心裡頭什麼都沒有,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樣念下去這是什麼?這是修定,修自性本定。定功達到自性本定就開悟了,像惠能一樣。沒有到那個地方悟不了,到那個地方豁然大悟,真見性了。他這五句話一說出來,五祖衣缽趕快就給他,告訴他,你是禪宗第六代祖,你現在有災難,趕快躲起來,不要讓人知道,緣成熟了再出來。這一待待了十五年。

  這個方法妙極了,惠能大師沒人教他,為什麼部部經都會講?還有個好例子,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誰教他的?沒有老師。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誰教他的?講《楞嚴經》誰教他的?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從哪裡學來的?沒有,是菩提樹下入定,定中徹悟。惠能大師是聽五祖講經,言下徹悟。每個人的緣不一樣,千差萬別,但是悟是一樣的,不管是怎麼樣開悟的,開悟之後境界完全相同。釋迦牟尼佛在定中開悟了,說出開悟的境界,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是定中講的。聽眾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法身大士你沒有辦法入世尊禪定的境界當中,你沒這個能力。證得法身,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跟佛同一個境界,可以入佛的定中聽佛講經。能大師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就是全部《華嚴經》,沒有兩樣。也就是說,把《華嚴經》濃縮,就這二十個字,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不增不減。所以,絕待圓融,言思莫及,說不出來,思是你想不到,無法想像,無法說清楚說明白,沒有辦法,必須要你親證你才知道。

  經文上說的『無上下』,無上下是平等,「指所證理體本來平等」。「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沒有高下。但是我們一般說,出世間法比世間法高,這是什麼?對初學,方便說。說真的,真的沒有。為什麼?世法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所以《金剛經》佛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從哪裡建立的?從世法建立的。世法是病,佛法是藥,這個藥治病,病治好,藥就沒有了;病治好了藥還在,你還有病。世出世法平等,沒有高下,這是給你講真話。但這個不是對初學講的,對初學講引起他貢高我慢,恭敬心沒有了。所以對初學的人講那個高,我們卑,佛尊,我們對他要禮拜、尊敬,把恭敬心引出來,是這個意思,不是真有高下。將來自己你一定成佛,你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跟釋迦一樣,無二無別。

  佛說法沒有定法可說,為什麼沒有定法可說?根性是不定的。就是同一個人,你今年的根性跟去年就不一樣,有些地方你有長進,有些地方你有退步。換句話,給你說同樣的經,去年給你講、今年給你講不一樣。去年是那個境界講的,今年境界不一樣了,說法也不相同。經文還是這麼多,說法不一樣,淺深不一樣,廣狹不一樣。活的,無有定法可說,一部經都是活的。

  又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皆顯平等之義。平等故無上下」。我們在這個世間,真正發菩提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要懂得演、說,演是表演,身教,做出來給他看,讓他有所感動。長時間的薰修,絕不是一次就會感動的,那是上上根人。要長時間,幾個星期、幾個月、幾年,他明白了,再言教,身行言教,幫助他開悟。開悟,什麼時候不一定,完全是學人的根性,也就是他的煩惱輕重,煩惱輕容易開悟,煩惱重比較困難。煩惱是什麼?放不下。只要有放不下的,無論是佛法世法,只要有放不下的都麻煩。

  所以章嘉大師教我一定要看破、放下,看破了解真相,真相是什麼?空無所得。這個事實就在眼前,昨天過去了,不可得。能把昨天控制住,不讓它過去嗎?做不到。昨天不可得,再告訴你,今天前一個小時不可得;再告訴你真話,前一秒鐘不可得,然後你曉得原來念念不可得。念念不可得,那就把這個念頭捨掉,我不執著、我不分別了,甚至於我不起心不動念,就成功了。到不起心不動念,肯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什麼問題全解決了。

  這是凡夫修行成佛、成菩薩的關鍵,真的與認識字不認識字,讀經多少、聽經多少沒關係。讀經、聽經是個增上緣,你真能放下,一聽他會悟;你不能放下,愈聽,還去研究它的意思,你所得的佛法的知識,不是智慧。你要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問,什麼都不懷疑,一直念,這智慧。這是什麼?這是你走戒定慧的路子,因戒得定。我讀經是得定,不是背誦,念遍數多自然會背,那是自然現象。所以自然中自然相,沒有絲毫勉強,我並不想背誦,自然會背。到那個時候,一開悟自然通達,全宇宙過去、現在、未來全通達了。這法子妙絕了!現在儒釋道沒傳人了,沒好老師,怎麼辦?有這個方法,這個方法能出高人、能出聖賢;用現在的話,能出世界第一流的專家學者。

  我們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建漢學院,我跟首相談了三個小時,他問我將來漢學院裡面的教授有多少個博士學位的、多少碩士學位的,他對這個很關心。我告訴他,我漢學院裡頭沒有博士,也沒有學士、碩士。他很驚訝,那你怎麼辦?我說,博士我認識很多,我們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會友都是博士、都是教授,他教不了我的學生。我怎麼教法?我前面十年,沒有教授、沒有學生,我招收研究員,招收這些。所以他問我,你為什麼選擇在馬來西亞?我說馬來西亞有這個條件,什麼條件?這是其他地方沒有的,馬來西亞有一千多個華校,就是華人、華僑辦的小學,一千多個,有六十二個中學,我就看中了這一點。

  我要的是什麼?要的是中學老師、小學校長,他們退下來,才不過五十歲的樣子,讓他在我這個地方讀十年書,十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哪些書?就是《群書治要》裡面所說的六十五種。每個人專攻一種,十年之後他就是這一部的專家,學《易經》的,《易經》專家,學《尚書》的,《尚書》專家,都是專家學者。然後大概他們第二年,我就要求他們講學,一個星期講兩個小時,就是你所研究的這個東西提出兩個小時報告。這兩個小時要寫講義,講義是你的著作,你講演的這個光碟是你的成績。我們把光碟、把講義送到教育部去審查,馬來西亞教育部審查。如果能夠達到博士的水平,請政府授予我們漢學博士學位。十年之後,我這個地方就會有一百多個博士,這一百多個博士,我就可以正式招生,我有這麼多老師。同時這些人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他有資格在全世界大學裡面去教中文。這些老師、校長聽得歡喜,他們本來是小學老師、中學老師,現在我把他提升到大學教授。十年研究員,生活我照顧,他們都發的有工資,也幫助他養家,我們做這個工作。這個,首相搞清楚了,同意我的想法。

  我說沒有老師,能出得出來,為什麼?到時候他自己真的就通了。我給他講這個道理,自見其義,讀書千遍自見其義,特別強調自見,他真的會開悟、真的會明瞭。最後我突然想到,他是回教徒,《古蘭經》從哪裡來的?穆罕默德口說的,旁邊人給他做記錄。穆罕默德跟六祖一樣,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能說一部《古蘭經》,真的不是假的。我一說他相信了,我說這是什麼?人類的本能。大乘佛法、中國傳統的學術是開發人的本能,真實智慧,這種教學法要傳下去,它太好了。它不是知識,知識是小事,有智慧的人決定有知識,有知識的人沒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智慧真正能做到家和萬事興,能幫助政治家締造太平盛世,能幫助一切眾生達到一切圓滿。

  所以佛法,明白這個道理,一門深入,我們今天選的《無量壽經》。學校建造的是屬於你們國家的,不是我的,漢學院前面冠上馬來西亞的漢學院。你們要請我做院長,我不能做,我說我會來,我是漢學院的一個教授。我說我會到這裡來開一門課,因為漢學裡頭有儒、釋、道,我開《無量壽經》,我開一門課,來做個樣子,做個榜樣。斯里蘭卡龍喜佛教大學亦如是,學校建成之後,贈送給國家。我們這麼大年歲了,什麼事都不能管,給我什麼名義我都不要。我說我也擔任一個教授,我專教《無量壽經》,就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而且我的學生不要多,不超過五個人,超過五個人,我的精力照顧不到,最理想的三、四個人。

  學習期間一年,每天八個小時上課,四個小時聽我講經,四個小時我聽學生的複講。你們聽我講了四個小時,把四個小時所講的東西濃縮成一個小時。四個學生,一個學生講一個小時,就是一天八個小時課。我要來聽學生複講。複講的時候,實際上你只講五十分鐘,下面十分鐘我來給你做講評,我們的課是這個上法。但是,一定要寫講記,為什麼?寫講記就不會打妄想;要打妄想,講記寫不出來。每天講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講記大概要三、四千字,每天要寫三、四千字的文章,不能胡思亂想了。用這個方法把你的妄想、雜念全部給你掃乾淨,叫你專心在一部經上。這不是我的新辦法,釋迦牟尼佛的方法,在中國,古聖先賢的方法。釋迦牟尼佛戒定慧三學傳到中國之後,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這個方法真好,真能把人訓練成,訓練成聖賢、訓練成佛菩薩。這個方法不能失掉,要是失掉了,永遠沒有人見性;只要這個方法在,就有明心見性的人,就有成聖成賢的人。

  所以,「無上下」這個概念我們要有,無上下,我們的心就平等了。沒有染著就清淨,沒有上下就平等,經題上顯示修行的標準,覺就成佛了。覺一定是在清淨、平等這個境界裡頭發生的,也是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著者顯著、昭著」,顯露的意思。「故《會疏》曰:著者,明也」,明白了,這個明字下得好!「蓋此即明心見性之明」。所以這個著裡頭,《會疏》說得好,著,顯著,什麼顯著?就是明心見性。「所明者即無上下之平等理體,即是心」。惠能大師講本來無一物,心裡頭本來無一物,雖然現相,能生萬法,還是本來無一物。為什麼?萬法,任何一法都是剎那生滅,剎那生滅就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上一首偈子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的法,有生有滅就像夢幻泡影一樣,雖有,不是真的。所以,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沒有,說它沒有,它真有相;說它有,剎那生滅,根本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教我們放下,於一切法都不要執著,為什麼?剎那生滅,不可得。也是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這一句好!

  『洞達』,洞是洞然明白,洞是徹底的意思,這叫徹底明白;達是通達,「識心達本」,真正認識自性,認識了本性,通達根本,自然之根本。一切法是自然中自然相,根本就是自性,識心達本。「窮盡心源」,窮是窮究根本,我們講追根到柢,諺語有所謂打破砂鍋問到底,就這個意思,「故曰洞達」。「《會疏》以證入釋洞達」,就這個意思,洞達就是徹底證入了。『無邊際』,這是自性,自性沒有邊際。「豎窮上下,橫裹八方」,豎通常講時間,橫講的是空間,空間跟時間沒有邊際,「不可窮盡」。

  「佛智所照,亦復如是」,自性本有的智慧,能照見,無邊際、不可窮盡的統統能照見;換句話說,這就是宗教裡面讚美神全知全能。世間人不承認的,人不可能有這個智慧。佛告訴我們,我們本來確實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智慧,是全知全能。這個話不是讚歎、不是誇張,是事實真相,而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本能障礙住了。本能並沒有失掉,就在現前,沒失掉。什麼原因?我們現在染污,染污是障礙。什麼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我們有沒有?有。這些雜念、妄念一個接著一個,前念滅後念生,全是它。所以我們的佛智不能現前,這第一種障礙。

  第二種障礙,分別。這個人張三,那個是李四,這是男人,那是女人,都是分別;這是樹,那是花,那是草,統統分別。眼一見就分別,耳一聽也分別,分別把我們的智慧也障礙了。我們的智慧叫清淨,我們的智慧叫無分別,不但無分別,究竟圓滿的智慧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我們沒辦法,為什麼?自己不知道,它太微細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微細到什麼程度?起心動念,念頭全是假的,一絲毫真實性都沒有,全是假的。他說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裡面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乘出來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裡頭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這起心動念。現代的科學對於時間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多少次?彈得快的應該可以五次,五次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微細念頭,你怎麼會知道?

  佛經上說的一念,就是一秒鐘裡面一千六百兆個念頭裡頭的一念。大乘經上告訴我們誰知道?八地以上。普通這個定沒辦法,我們世間禪定四禪八定,完全不知道。阿羅漢的定,菩薩,菩薩的禪定,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定功淺深有五十一等,八地是最上面四個等級。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四個,再上面,成佛了叫妙覺,包括佛,一共最上面五個等級那樣的定功,他才能看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他能看得出來。七地以下,知道有這回事情,自己還沒有證得,八地才證得。佛這個話說得好,不是我一個人專利,不是我一個人知道,八地以上全知道。八地以上這些菩薩可以給佛做證明,佛說的他們見到了。

  所以佛智所照,要知道什麼?經上講的,佛所有的是我們的本能,跟我們有關係。我們沒有關係可以不必理它,他講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我們上了大當,這個大當就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上這個當。我們在一生當中,要學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難,太難了!真正能沾一點邊的都不是普通人,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修行,他才有這一點效果。我們怎麼辦?我們今天最大最大一樁幸運事情,就是遇到阿彌陀佛,不遇到阿彌陀佛確實無可奈何。讀這些經嚮往,知道自己有,我們也承認自己有,可是不能證得,無法恢復。遇到阿彌陀佛好,不證得也沒有關係,先到極樂世界。

  前天我看到一個信息,我讓他們去查,這小朋友的姓名,住在哪裡。十歲女孩自在往生,沒有生病,說走就走了,念佛三年。她七歲的時候看到爸爸念經、念阿彌陀佛,她好奇,問他念這個幹什麼?爸爸就把極樂世界講給她聽,聽了之後她很羨慕,說爸爸你帶我去玩好不好?爸爸說,我現在沒辦法帶妳,阿彌陀佛可以帶妳。她說,那你帶我去見阿彌陀佛。他就告訴她,妳想見阿彌陀佛,妳念阿彌陀佛、妳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帶妳去。她就真的天天想、天天念,念了三年。這一天告訴她爸爸,說她明天上午幾點鐘她要回家去了。他說這不是妳的家?阿彌陀佛帶我到極樂世界。要求她爸爸找一些朋友來送她往生,看她往生,她沒有生病。時間一到,說走就走了,而且大家看到她站在蓮花上,轉變成男相,女轉男相,讓這麼多人看到,十歲小孩。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去?到那個地方,經上講的這些東西全部兌現,我們智慧現前,德、能、相好統統都現前,為什麼不去?小朋友聽爸爸講極樂世界非常羨慕,感覺這個地方太好了,喜歡,想去,真成功了。我們這一生遇到阿彌陀佛,遇到淨宗法門,要不能去,那叫冤枉,比這小孩不如。小孩七歲聽到消息,十歲就回去了。

  「故《會疏》曰:是則佛智所照也。」怎麼能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說這些話的,釋迦牟尼佛,佛智所照,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一點不假。「至於《嘉祥疏》曰:證果,無有形色上下好醜之異」。什麼叫證果?古人有個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造個佛像,造個菩薩像,造個阿羅漢的像,造天人像,造阿修羅像、人像、畜生像、鬼像、地獄像,這十法界,統統是黃金做的。擺在面前,這十尊像,重量相等,價值也平等,十個像代表十法界。你要是看到金,形色、上下、好醜之異沒有了,原來一切像是一個像,黃金造的像,這就真正清淨平等。佛看十法界就這個看法,完全平等,沒有絲毫差別。凡夫看到有差別,凡夫著了相:這是佛,我給他磕頭;那個是羅剎,趕緊遠離他。他心不平,他著相了。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著相了,全是純金,純金就是自性,純金就是真心,統統是真心所現的,哪有差別!佛菩薩看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清淨平等覺,他所看到的果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用這個字用得好!莊嚴就是無高下,莊嚴就是沒有染淨、沒有大小、沒有勝劣,完全平等,這叫做莊嚴。故《會疏》曰:是則佛智所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9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九十六頁倒數第四行,從第二句看起:

  「至於《嘉祥疏》曰:證果,無有形色上下好醜之異。洞達是智。無邊際是真諦境」。《無量壽經義疏》,唐朝時候嘉祥法師的著作。這幾句話說得很清楚,真的證果,證果是什麼樣子?對於整個宇宙萬事萬法再沒有分別執著了。想想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於是萬事萬物不會再分,形是形狀,色是色相,不會有這個概念,也沒有上也沒有下,這上下就是高低,也沒有好醜。為什麼?完全是清淨心照外面境界。境界是平等的,眾生跟佛平等,怎麼平等?都是從自性變現出來的。不但人,佛跟人是自性變現的,諸天、修羅、羅剎也是自性變現的,畜生餓鬼地獄,乃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自性變的。如果從自性上來說,這就是前面我們念過,自然之有根本。所有一切現象,自然,自然發生的,所以自然中自然相。自然就是沒有人造作,沒有人去設計,沒有人去製造,自自然然發生的,完全是自性性德的流露。從性德流露出來的一切萬法,確確實實是自然中自然相。

  菩薩面對這些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像一面鏡子照所有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鏡子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古人教導我們用心如鏡,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心像一面鏡子一樣。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就是諸佛菩薩。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普通菩薩還做不到,法身菩薩,也就是說明心見性的菩薩。如果他有分別執著,他不能見性;如果他有起心動念,他也不能見性。起心動念的菩薩,地位相當高了,別教三賢,還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登地了,初地以上了。在圓教,初住菩薩就見性了,所以《華嚴經》上常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圓教講的,不是別教。別教法身大士只有初地到十地,等於圓教初住到十住。往上提升一級,圓教的初行就是別教的等覺,十行初行,二行位就是別教的佛,你說這個地位多高。

  我們對於這樁事情,是聽佛講經說法,我們明白了,知道這個事情的真相。我們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不能。為什麼不能?我們的分別執著放不下。我們自己以為放下了,實際上沒放下。這個一定要知道,沒放下的就是凡夫。別人恭維讚歎我,我很歡喜,這不行,你看你還是有分別、還有執著,你還有上下、還有好醜。別人毀謗我、障礙我、陷害我,聽了心裡還是有一點難過,比一般人好,有修養,沒有完全放下,一百分裡面放下了八十分,還有二十分沒放下。難!太難了!放下八十分,這就相當好的修養了,可是在佛法裡不行,佛法這個障礙還非常嚴重,佛法要求徹底放下,百分之一不能留,千分之一也不能留,要放得乾乾淨淨,這想真難。好在我們很幸運,遇到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保平安,遇到他問題真解決了。往生到極樂世界,那是叫移民,這個地方修學困難,障礙重重,到極樂世界去沒有障礙。到極樂世界的條件很簡單,只要真正相信沒有懷疑,真正發願我真想去,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成功了,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無量無邊法門只有這一門,我們具足它所要求的條件,我們決定一生能夠往生。這個法門稀有難逢,難信易行,信真難,做起來太容易了。

  這兩天我跟大家說到,我看到一個信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念佛往生,三年。也就是七歲聽到爸爸念《阿彌陀經》、念佛名號,問她爸爸,你念這個幹什麼?爸爸把極樂世界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她聽,她聽了非常歡喜,這麼好的地方,跟她爸爸講,你能不能帶我去看看、去玩玩?爸爸告訴她,我沒有這個能力,阿彌陀佛有這個能力。那阿彌陀佛怎麼帶我去?妳只要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帶妳去。她就天天念佛,念了三年,十歲了。有一天告訴她爸爸,明天上午幾點鐘我要回家了。回到哪裡?阿彌陀佛來接我,我要回到極樂世界。沒有生病,一切正常。告訴她爸爸,請她爸爸朋友鄰居都請來,送她往生。第二天爸爸真照辦,一起都來了。說走就走了,看到小孩站在蓮花上,身體已經轉變成男身,就走了。跟《無量壽經》上講的一模一樣,不假。這個小孩到這個世間來現身說法,給有緣人看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法門,信,真不容易;行,六、七歲的小孩都能做到。

  我們在經上讀了,確確實實這個世間沒有,天上也沒有聽說過,一切諸佛剎土跟極樂世界不能比。我們到極樂世界就等於證得了,這是我們一生唯一的一樁大事,決定不能錯過。這個世間是雞毛蒜皮小事,千萬不要有絲毫留戀。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學恩怨平等,一定要把分別執著放下,境界裡不再分別、不再執著,就平等了。只要我們做到一切境界當中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往生淨土的緣就成熟了。真正成熟,強烈的願望感得佛來接引。

  宋朝瑩珂法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是至誠懇切。因為自己是出家人,出家不守清規,破戒,造了很多罪業,這個人難得的就是他還相信因果,自己常常反省,所造的業都是地獄業;換句話說,來生決定墮地獄。想到地獄苦就害怕了,求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念了三天三夜居然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是至誠感通,佛來了。佛現身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你好好的修行,十年之後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往生。等於是阿彌陀佛給他授記。他跟阿彌陀佛說,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就跟你去。為什麼?他的劣根性很重,就是習氣很深,敵不過外面的誘惑,外面誘惑來,他又要犯過失,自己沒有能力控制自己。我不要壽命了,十年不要了。阿彌陀佛也很同情他,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為什麼不當時帶他走,留三天?表法,給大家看看。那就是大功德,度多少眾生,我們今天讀到這個文字都受感動。三天之後他真往生了。實際上他把寮房門打開,告訴大家他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講這些話,約定三天後來接他,沒有人相信。大家就姑妄聽之,好在三天不遠,看你三天往生不往生?沒有想到他三天真往生,這大家佩服他,才知道念佛法門這樣的殊勝。給大家看看的,這樣破齋破戒的念佛都能往生,何況其他人。個個都能成就,不要小看了自己。

  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說,雖然佛說了臨終十念就能往生,它後頭有一句話,「唯除」,唯獨除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不能往生。瑩珂法師所犯的,我們相信有五逆有十惡,他還求佛,還念佛、還求佛,所以他沒有毀謗大乘,這個證明五逆十惡臨終懺悔能往生。不但五逆十惡,還包括了毀謗大乘,毀謗佛法。這一句經文,古往今來有爭議,古大德相信這話是真的。但是真正研究佛法的人懷疑,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不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不圓滿,你看,還有不能往生的。所以有些法師就說這個話是佛的方便說,特別是善導大師。善導大師的註解講得很清楚,他說願文裡這一句,因為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個罪太重了,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罪更重了,這個罪是無間地獄,命終之後沒有中陰,直捷到地獄去了,是佛勸導大家決定不要做,是這個意思,不是真的不接引你往生。那真做了怎麼辦?做了之後懺悔,認錯、懺悔,後不再造,真誠發願求生淨土,佛還是來接引,還是來攝受,彌陀的智慧慈悲才圓滿。這個解釋我們聽到很有道理。

  為什麼接你到極樂世界你能成佛?因為佛眼睛看到你是無上下。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看地獄眾生、看天堂的眾生是一不是二。實實在在說,地獄跟天堂,你真正契入大乘,它是平等的。為什麼?消業障。你造的善業,這個善業要消掉。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沒有染淨,所以你造善要把善的消掉,造惡要把惡的消掉,三惡道是消惡業,三善道是消善業,善惡業統統消掉了,自性才能現前,才能明心見性,就這麼個道理。唯獨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它沒有染淨,它也沒有善惡。雖然有四土之名,你看,它有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本體,自然之有根本,那常寂光,就是自性。從自性裡面流出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真淨土。從實報土裡面又變現出來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就是十法界。怎麼變的?大乘教裡頭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都是心想,想善想惡,是從心想生的。沒有心想就沒有境界,就沒有十法界。

  十法界擺在我們面前,說明我們的心想沒有中斷,它是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這個情形我們現在有概念,現代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他有概念,他知道前念滅了後念生,這種相似相續它沒有斷。如果要斷了,境界就沒有了;只要境界在,這種相似相續沒有中斷。真正把這個東西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說得更明白一點,佛告訴我們,於一切法不執著了,六道輪迴就沒有。六道是一場夢,等於從夢中醒過來,六道不見了,六道全是假的、全是空的。《金剛經》上佛說得很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就是造作的,我們能造作的念頭是屬於阿賴耶,阿賴耶有生有滅,所造出來的六道輪迴也是有生有滅,這有為法。不執著,六道沒有了,不分別,十法界沒有了,還有什麼?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要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破根本無明,證究竟法身,十法界不見了。出現什麼境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個世界有一點像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那麼殊勝,為什麼?極樂世界因為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以及阿彌陀佛多生多劫修行的功德。大願功德莊嚴淨土,所以從他願力變現出來這個淨土超過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是這麼來的。我們要發阿彌陀佛的願,四十八願,跟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你決定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將來在那邊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超過一切諸佛,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只要離開分別執著,你看萬事萬物是平等的,用真心,用妄心看不平等,用真心看是平等,真心沒有念頭。像一面鏡子照外面,鮮花、大糞這是平等的,鮮花他不生歡喜,大糞他不討厭,平等的,用心如鏡。天堂跟地獄劃等號,平等的,知道是幹什麼?一個是消善業,一個是消惡業。心到平等的,善惡業全消了,就這麼回事情,統統是在作夢。證果,證無上菩提之果。對於萬法裡頭,上下好醜這些差別,異是差別,統統沒有了,入平等境界。洞達是智,徹底明瞭這些萬法是怎麼回事情。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不是從外來的,知識解決不了,智慧就能洞達。無邊際是真諦境界,是自性所現的境界,自性沒有邊際,它現的境界沒有邊際。這幾句是《嘉祥疏》裡頭的文。

  下面是念老給我們解釋,「疏意所證果覺,無諸差異,是無上下」。無上下就是平等,沒有差別。「智契真諦境」,所以沒有邊際。沒有邊際就是沒有限量,沒有大小,沒有長短,沒有淺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無邊際的意思。與《會疏》意思相同。《會疏》,日本淨宗祖師註疏,《嘉祥》是唐朝中國的大師註解的《無量壽經》。「至於《淨影疏》又有一說」,還有一個講法,「疏曰:但能念道,行德顯著,不簡上下,同得往生。故言著於無上下也」。這就是說只要能念佛,念佛的功夫很顯著,念得好。功夫很顯著是什麼?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就是行德顯著,心境平和,真正是不受外面環境影響,不受外境干擾,這行德顯著。因為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所以他沒有高下,統統往生,這是『著於無上下』,有這個意思。

  「若得生彼,神通洞達,無有邊際,故云洞達無邊際耳」。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不論品位,從上上品到下下品,經上願文說得很好,第二十願,在我們這個四十八願裡(這個本子)第二十願,每一個往生的人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明心見性,大菩薩。所以說雖然名字上有四土,實際上它平等。我們這個世界有四土,不平等。我們現在在凡聖同居土,雖然凡聖同居,凡夫見不到聖人,聖人能見到凡夫,凡夫見不到聖人。但是在極樂世界,凡夫跟聖人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所以它沒有上下。換句話說,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跟觀音勢至、跟文殊普賢、跟彌勒菩薩是平等,他們是上上品往生,我們下下品往生,生活在一起。這些大菩薩對我們的幫助可大了,時時刻刻提攜我們。所以極樂世界有好老師,彌陀跟十方諸佛,好老師;有好的同參伴侶,地上菩薩、等覺菩薩來陪伴我們、來幫助我們,提攜我們。這到哪裡去找?找不到!無量無邊諸佛世界裡,只有極樂世界有,我們決定不能放棄。這個放棄,那叫真錯了。我們看後面念老的幾句話,「疏謂上中下三輩皆得往生」,這是無上下。「極樂人民皆神通無邊,故云無邊際」。三個說法都好,所以叫我們合參,都值得做參考,都值得相信,講得好。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極勸往生」。極,顯示出阿彌陀佛著急,希望大家趕快往生。這裡頭分六個小段,第一個小段裡頭,「極勸勤求」,經文不長,只有十個字: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

  極勸往生之前,所說的都是說明極樂聖眾的功德智慧,我們只要一往生,跟他們完全一樣,沒有的全都有了。這一段,末後這一段,「乃世尊喚醒法會大眾,精勤修習,求生極樂之辭」。這個辭就是話,這些話勸導大家要精進、要勤奮、要學習,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娑婆世界的事情,有緣可以做,隨緣,沒有緣不要攀緣。為什麼?攀緣就有分別執著,隨緣沒有。我們要急著往生,我們要有時間自己修學,所以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可以不必。有很多人在做,我們何必去插一手!很重要的事情沒有人做,我們可以做。做了,要放下,不妨礙我們自己往生,這就對了;做了放在心上,妨礙往生,那不如不做。

  「前所開示」,特別是八個自然,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說得太妙了!那是什麼?「常住真心,人人本有,個個現成,本自清淨,能生萬法」。像惠能大師開悟所說的一樣,他有,我們每個人都有。所謂根性不相同,不是真的不相同,而是每個人放下多少不相同。有人完全沒放下,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貪戀;有人放下一部分,少分,多分沒放下;有人放下多分,還有少分沒放下,高下從這裡出來。「悟則頓契本佛」,你看你成佛,因為你本來是佛,「迷則妄淪生死」。關鍵在迷悟,悟了,豁然大悟就成佛。大乘說得很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多快!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講《金剛經》,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碰上了,就在這一句話裡頭豁然大悟,見性了。真見性、假見性?見性是什麼樣子?他就說了五句話,那個五句話就是他的心得報告,就是他的畢業論文。五祖一聽,真開悟了,不是假的,衣缽就傳給他。不但永遠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明心見性的人將來他到哪裡去?他必定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念佛人,都到華藏世界了。極樂是實報土,華藏也是,密嚴也是(修密宗的),名稱不一樣,事實是一樣的。在這個境界裡面,往生的人個個都見面,殊途同歸,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迷悟,這是大事。

  「於是世尊悲愍,更垂慈諭」,慈悲到極處,教導我們要把握這機會,機會太難得了。「大眾即知是心是佛,當即精進,是心作佛」。這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淨土宗最高的理論、最高的指導原則。你為什麼能成佛,你為什麼能往生?就是因為你的心是佛,這是根本。現在往生極樂世界的目標是想成佛,是心作佛,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所以佛勸我們,「宜」是應該,大家都應該勤奮精進,對別的事情懈怠一點沒關係,對這樁事情要拼命、要精進,比什麼都重要。真正念佛人,不但會把智慧念出來,一向專念就得念佛三昧,從念佛三昧就生智慧,都是自性本有的,不從外面來。念佛三昧是大福德、大因緣,彌陀弟子所在之處,諸佛護念,天龍善神保護你,你居住的這個地區沒有災難。我們居住這個地區還有些小災難,我們的功夫不得力;我們功夫真正得力,不應該出現這些小災難。本來是心是佛,現在呢?現在要加強我是心作佛。

  文裡面「各」這一個字,「不僅當時在會之人」親自聽佛講經,佛去我們二千五百多年,依照中國歷史的記載是三千年,三千年之後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典,這個各字包括我們在內,我們不在外,所以實實在在「兼指後世一切能聞此法者」。我們遇到這個經,讀到這個經文,聽到這一句話,「各各皆應依此慈教」,慈悲的教誨,慈悲到極處,不要說我們沒分,我們在其中,我們要「信受奉行,念佛往生」。我們對於這部經、對於這個註解,字字句句充滿了信心,完全接受不懷疑。接受之後要真幹,奉行就是真幹。果是往生,決定往生。「正顯是心作佛之究竟方便」。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方法最容易下手、最容易成就,所以叫究竟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最恰當的方法、最理想的方法、最合適的方法,信願持名。

  下面再解釋這一段的經文,『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佛勸大眾」,宜就是應該,「各各皆應精進勤修。努力自為,求生淨土,徹證本心,圓滿佛智」。這是我們現在每天從早到晚要認真去幹的,要努力自己幹,求生淨土。生淨土之後,這個徹證本心就是大徹大悟,圓滿佛智,到極樂世界就成就了。「勤」這個字,《俱舍論》裡面講,「勤謂令心勇悍為性」。悍,勇悍就是勇敢,也就是精進的意思。精,純而不雜,也就是我們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是精,進是不退,決定沒有退轉。進步要精進,搞太多了那就是雜進,雜進力量微薄,精進力量非常強大。決定不能搞兩門,選定一門就不再改變,這叫精進。一改變等於是從頭再來,前面功夫可惜了。「求者,求道」,這個地方「亦即求生淨土」,求生淨土就是求道,這個道是涅槃大道。涅槃大道,在淨土宗就是講的常寂光淨土。

  常寂光是法身佛圓滿的境界,這個境界裡面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什麼都沒有,所以稱它為空,真空。這個空不能當作無講,不是什麼都沒有,惠能大師說得很好,第三句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它不是無。本自具足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說了一句話,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自具足。換句話說,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但是自性裡頭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相好。但是怎麼樣?它不現,這個佛法講的隱現,它真有,但是它不現。什麼時候現?遇到緣就現了。什麼緣?眾生有感。眾生遇到苦難,想求佛菩薩來救他、來幫助他,這個念頭一生,他那裡馬上收到了,他收到的時候他就有應。應,他就現身,就現相,就是末後那一句「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他現相。他現相不是只現一個相,一現一切現,不可能只現一個相的,現一切境界相。他現的相有跟我們相同的部分、有不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佔大多數,不同的部分佔極少數。他不現相,我們怎麼知道他?

  三千年前古印度人念佛,釋迦牟尼佛應身。應身,眾生有感佛有應。應身什麼?也來投胎,也來示現,八相成道。住在這個世間八十年,為我們示現,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放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家去學道去了。十二年參學,這今天知識分子,到處去向高人請教,十二年。三十歲萬緣放下,把所求的那些知識也放下,菩提樹下入定,豁然大悟,明心見性。這一悟就是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出來了,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才能教化眾生。自性的性德圓滿的透出來,這個時候發心教化眾生,度眾生。開始教,世尊七十九歲圓寂的,中國人算虛歲,中國人說八十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放過假。經上沒有聽說哪一天釋迦牟尼佛放假不講經,沒有。而且講經教學幾乎沒中斷,聚集的會眾上萬人的、上千人的,佛講經,一個兩個向他請教也講經,真的是來者不拒,去者隨緣,來去都隨緣。佛給我們展現的,得大自在,有教無類,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跟他學,他都教你,我們在經本上都看見。最常看見是婆羅門,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信徒,傳教師,他們常常來親近佛陀,來求智慧,佛陀沒有叫他們改變宗教信仰,沒有。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遍行外道,那也是其他宗教信徒,佛不排斥、不拒絕。

  佛法確確實實是教育,是教學。至於稱呼,佛陀、菩薩、羅漢,確確實實是學位的稱呼。佛陀上你要加個名字,釋迦牟尼佛陀,我們簡單把尾音省掉了,稱釋迦牟尼佛,應該要稱圓滿的音,釋迦牟尼佛陀耶,是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第二個學位,菩薩;第三個學位,阿羅漢。學位怎麼證得的?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的經題,你得到清淨心就是阿羅漢,阿羅漢的學位你就拿到了;你要得到平等心,你就是菩薩;你要是覺,就成佛陀,你看看標準在此地。「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們要修的,這個拿到,三個學位的名稱就得到,修因。果報,經題上面「大乘無量壽莊嚴」,果報。大乘,智慧,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無量壽是德,德相裡面第一個是壽命,沒有壽命全都落空,所以頭一個是壽命,無量壽,真無量壽不是假的,不是有量的無量,真正是無量的無量。為什麼?它不生不滅,無量壽。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極盡莊嚴,莊嚴美好到極處。這個莊嚴還包括十法界,世出世間法都在莊嚴這兩個字。世間法是因果造成的,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明白之後心定了、心清淨了,無論什麼環境都歡歡喜喜,為什麼?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與人不相干,全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怎麼能怪人!怪人,自己就罪加重了。諸佛菩薩、阿羅漢從沒有怪人的事情,為什麼?他們覺悟了,他們明白了。

  所以求道,這個地方念老明白給我們指示,就是求生淨土,求生極樂世界。「經中《至心精進品》曰: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這個話是佛說的,決定是真的不是假的,人只要肯發心,發真心,至心是真心,求生極樂世界。我們現在真正明白了,明白什麼?真正把極樂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以及其他的諸佛剎土裡面的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了,現在我們要想找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今天的名詞叫移民,我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的好處,頭一個就是無量壽。這個地方壽命太短了,學什麼東西,時間不夠用。《華嚴經》我們想在這個地方學,這部大經從頭到尾講一遍,一天四個小時,要講多久?要講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所以太難了,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典籍學不完。

  老師當年在世教給我,發大心弘法利生,必須具備的條件,要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才能教人。世間法不說別的,就舉一部書,中國的《四庫全書》,你這一生能通得了嗎?通不了。我買這部書的時候,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接待我,這是大書不是普通書,告訴我,假設有人每天看這個書,一天用多少時間?用八個小時,沒有一天中斷,看上一百年還沒看完。這世間法,就這一部書,除這個之外還多多了。佛法裡面,要通三藏十二部,行嗎?縱然有最好的老師指導你,你時間不夠用,做不到。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問題解決了,無量壽。無量壽命說個十年、百年、千年,算不了什麼回事情,一萬年也不過像我們現在一、二個星期,壽命長好辦事。

  第二,我們這一邊生活負擔很重,需要飲食、需要睡眠,浪費的時間太多。到極樂世界好,不要飲食,不要睡眠,這個環境太自在了。衣服,想穿什麼衣服,看看身上就是的;不高興,換一件,馬上就換了,不需要自己去拿衣服,到衣帽間,不需要,身上自動就換了。不需要飲食,真想吃東西,東西就在現前;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不要去洗碗洗碟子。你說這個多好,這環境多好。居住的房屋,想大它就變大,想小它就縮小了,喜歡在空中,這個房子就升起來了,喜歡在地下,它就落在地面,這太理想了。到那邊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在極樂世界想看看地球現在怎麼樣子,它就擺在面前,你就看得很清楚;那裡還有些親朋好友,聽聽他在說些什麼,全聽見,完全沒有障礙。

  生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長的什麼樣子?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一樣的,一個模子打造的,沒有兩樣。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好有無量光,光有無量佛在做佛事教化眾生,在阿彌陀佛身上就能看到全宇宙。每一個往生的人,花開見佛的身相跟阿彌陀佛相同,不是這個畫上畫的,畫不出來。這個畫你看,佛像最大,往生的人小,不是的,到極樂世界實際上人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完全是一樣的。阿彌陀佛講經沒中斷。坐在講堂裡面,佛講經不中斷,精神飽滿,音聲洪亮,你在這個講堂聽明白了,大徹大悟,你才會離開。所以進講堂的時候凡夫,出講堂的時候成佛了。為什麼?不成佛不出來,不成佛沒畢業,成佛就出來了。出來到哪裡去了?出來就融入常寂光,常寂光法身,回歸自性了。沒有條件回歸自性,他不出來,條件是什麼?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斷乾淨,絲毫習氣都沒有了。實報莊嚴土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緣就這個。習氣斷了,緣沒有了,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那叫妙覺如來,妙覺如來沒有形相,他的相就是光。這個光,常是不生不滅,這叫常,沒有變化,常的意思;寂是清淨,沒有染污,沒有動搖,如如不動,就是惠能大師說的這五句;光,光明遍照,一切處一切時沒有它照不到的。我們現在在不在?在,在如來的常寂光中。但是我們自己因為有業障,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雖有,看不到、聽不到、摸不著,也想不到。它真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我們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佛知道,念頭太細了,佛全知道。我們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也全知道,為什麼?我們得到阿彌陀佛的威神加持,每一個往生的人,包括下下品,智慧、神通、德能、相好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學四十八願你就全知道了。到極樂世界就圓滿了,這能不去嗎?不要自己修,要自己修的話,修無量劫才能成就。到極樂世界,無量劫的時間省掉了,我花個三年五載就得到了,就成功,三年五載的時間等於修八萬四千法門的那些菩薩無量劫。那些菩薩們為什麼不肯修?不相信,不信,哪有這麼容易?哪有這麼便宜的?我不相信。真正相信的人有大福報,那不相信的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偉大,不知道阿彌陀佛大德大願大能,不知道。我們如果對這個懷疑,怎麼辦?深入《無量壽經》,就是我們這個經本,《科註》。你把這個《科註》從頭到尾,包括註解,經文跟註解一起念上一千遍,肯定你完全相信。為什麼?一千遍,其義自見。我說的話是真話不是假話,這部經、這個註解是性德圓滿的流露。

  所以人要用真心,真誠清淨恭敬心去求道,只要精進不懈怠,決定有結果,會當剋果。所以下面經文,「必得超絕去」。超,從法門來講,超越一切法門,超越無量法門,超越一切菩薩、聲聞、緣覺,一生快速的圓滿成就。「經中自求之自字,至為緊要」。不用求人,求自己。求人難,古人說得好,天下難事,登天難,求人難。這是求自己,不是求別人,自己要真肯放下、真肯精進,一門精進,這個自字至為緊要。「經云:汝自當知、汝應自攝,均與此同旨」。這兩句話是世間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說的,換句話說,能不能成就,第一個條件是自信心,自己沒有自信,什麼佛菩薩幫不上忙。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裡面跟我們講信願行,信,他講六個。第一個信自,這是根本,他不相信自己,佛沒法子,第一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麼?相信自己是心是佛。中國儒家教學,也是教人第一個要相信,信什麼?「人之初,性本善」,你才能成聖成賢。如果你不相信自己,那就沒辦法,聖賢跟你遠去了;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就。所以佛教人,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得要相信,我本來是佛。淨土宗的原理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你本有的,現在你是心想要作佛,你肯定成佛,就這麼個道理。第二才信他,他是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我既然發心我要作佛,這兩個人能幫忙,能幫得上忙。我為什麼能成佛?我自心是佛,所以決定能成佛。不是把信他擺在第一,是把信自擺在第一。跟世間宗教不一樣,世間宗教講信,但是第一個是信他,信上帝、信神,不是信自己,不一樣。第三個信理,理是什麼?道理。理就是我們此地剛剛念過去的,自然之有根本,這是理。事,自然中自然相是事,自然就成佛了,沒有一點困難,沒有一點障礙,事。最後相信因、相信果。你看蕅益大師講六個信。相信念佛是因,往生極樂世界成佛是果,要信這個因果。要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劫的修行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事,他的大菩提心、大願大行,理事圓備,極樂世界出現了。

  《會疏》裡頭說,「欣求在己。己,自心,故云自求」。念老引用《會疏》文字很多。欣求,欣是希望、歡喜,心裡頭愛慕嚮往,你才會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完全在自己,就是自心,所以叫自求。下面告訴我們,「蓋淨宗雖為他力法門,但行人若不自心精進,斷除疑惑,深生正信,切願求生,亦決無往生之理」。這些話我們要記住。淨土法門完全靠阿彌陀佛,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依靠阿彌陀佛?要自己真精進,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淨宗的長時,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真正發心,一向專念,大概都是三年,三年往生的人太多了。

  我在早年,那個時候四十幾歲,出來講經遇到一個同參的道友,出家人,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往生傳》裡頭這些人,很多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了,是不是他壽命就到了?我的回答說,這個不合邏輯,怎麼可能那麼多人剛剛好都是三年壽命就到了,這講不通。有,當然是少數,不可能都是的。要怎麼講才能講得通?他有壽命,他不要了。經上講得好,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楞嚴經》上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像瑩珂,他念了三天三夜,阿彌陀佛出現,見佛了,那是什麼?感應,真誠心的感應,佛現前。佛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十年。他不要了,三天之後就往生,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所以我們應該怎麼看法?念佛人三年往生,都是自己還有壽命不要了,我在這個世界沒什麼意思,早一天到極樂世界,是這樣去的,這才能講得通。我們求往生亦如是,所以希求的心要懇切,要真的,不能用假的。見到阿彌陀佛,如果這個念頭馬上就生起來了,我現在就去,阿彌陀佛真帶你去,不是假的,你真的預知時至,一點病痛都沒有,說走就走了。這個功德無量無邊,給念佛人做一個證據,這個是念佛作證轉,我給你做證明,你看看我念佛三年我往生。

  好像應該有七、八年前,深圳黃忠昌居士聽我講經,三年念佛往生。他在深圳閉關,專聽《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向小莉居士給他護關。還不到三年,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他預知時至,他往生。他才三十出頭,他做實驗。絕對不是三年壽命到了,絕對不是。他在關房裡面還寫日記,這些資料都留下來了,為我們做證明,這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自己要精進,要斷除疑惑。在關房裡還聽經,為什麼?幫助你清除疑惑。疑,它會障礙你,決定不能有。深生正信,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西方有極樂世界,完全肯定承認,沒有懷疑;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今天一切放下,一向專念,一個方向,專念阿彌陀佛,只有一個希求,求做阿彌陀佛的學生,除這個願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感應快,感應不可思議。所以切願求生,必定往生。

  如果自己不能精進,還有疑惑,半信半疑,這個不能往生。這個人一生要是沒有大惡,他生三善道。如果有惡,惡有的時候造作自己不知道。重大的惡是障礙佛法,斷人法身慧命,這個事麻煩了,把別人學佛的緣打斷,這個是業,這是地獄業報。但是很多人做這個不曉得,以為我沒做什麼壞事。他今天聽經的時間,我邀他一塊去玩,這就是把人學佛的緣斷掉。有意無意,學佛同修當中造這個業自己不覺察。不是自己沒有覺察就沒罪,有。什麼時候沒有罪?真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就沒罪。你還會起心動念,你還有分別執著,那你就有罪業。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底下這一段,「必生佛國」,句子肯定到極處,讓我們一絲毫懷疑都沒有。

  【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我們今天學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八百九十八頁第六行,科題:「必生佛國」。請看經文:

  【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經文的語氣非常肯定,讓人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必得超絕去』,必定得到超越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本經書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是我們往生西方世界的護照,我們拿到手,決定要往生,不往生就錯了。這個世界,前面經文為我們說了八個自然,有同學聽了之後問我,極樂世界的人,所有一切煩惱欲望都斷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莊嚴的境界,為什麼?七寶所成的,七不是數字,代表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珍寶所成。居住的環境,樓台宮殿,寶池寶樹,琉璃的大地。大地不是泥土、不是砂石,是我們人間所講的翡翠,綠色的玉,這是它的大地。我們世間這個翡翠不能跟它相比,它太美好了。說為什麼人還有這種享受,是不是滿足大家的貪心欲望?不是的,經上講得很清楚,它是自然的,自然中自然相。

  往生到極樂世界,沒去之前是凡夫,到達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就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所有的境界是自然現的,自然中自然相。換句話說,自性就是這麼完美,沒有絲毫人工意思在裡頭。身相是法性身,環境是法性土,法性跟阿賴耶的法相完全不相同。阿賴耶的物質、精神、自然現象全是生滅法;極樂世界所現的相是法性,法性是不生不滅。惠能大師開悟的五句,在極樂世界完全看到了。第一個是清淨,沒有絲毫染污,極樂世界沒有灰塵,極樂世界沒有細菌,真正清淨。第二個,不生不滅,不是生滅法,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現象剎那生滅,極樂世界不生不滅。第三個,本自具足,我們現在學的這個,就是本自具足。第四個,本不動搖,自性本定。我們修禪定,修定,修定最高的目標就是回歸到自性本定,這個禪定就達到圓滿。它起作用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自然的。能生萬法就是自然中自然相,前面四句是自然中,後面能生萬法就是自然相。它裡面沒有任何意思在裡頭,所以它不是造作的,它是自然的。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是心是佛者,性德也」,這是性德。「是心作佛者,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性修是一,性修不二。「性德」,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在第九頁,參考資料第九頁,《佛光大辭典》裡面節錄下來的。「一般稱性得」,這個得是得到的得,或者稱自性得。天台宗特用道德這個德字,這就是智者大師把得失的得換成道德的德,這兩個字古時候通用,用道德的德好。「眾生於本性所具足之先天能力,稱性德」。換句話說,自然中自然相是屬於性德,是自己本性本來具足的,不是人為的,不是想像的。性德就是這麼圓滿、就是這麼殊勝、就是這樣的美好,在十方世界裡面可以看到,看不到圓滿的性德,極樂世界可以看到究竟圓滿的性德。這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相信。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會下定決心,放下娑婆,歸心極樂,我們的心一心一意就是想回歸極樂世界。

  去極樂世界不難,昨天我跟大家報告,我們最近看到一個小孩,十歲小女孩往生,瑞相稀有。這個小女孩七歲,聽她爸爸念阿彌陀佛,她問她爸爸,念阿彌陀佛什麼意思?爸爸就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說給她聽。她聽了之後說這麼好,爸爸你能不能帶我去看看?她爸爸說,我不能帶妳去,阿彌陀佛可以帶妳去。那怎樣叫阿彌陀佛帶我去?妳念阿彌陀佛。她就真念,念了三年,十歲,告訴她爸爸,阿彌陀佛來了,接引我到極樂世界,我回家去了。還要求她爸爸把親朋好友都請來送她往生。十歲小女孩,大家看到這個小女孩坐在蓮花上,立刻就轉男身相,女孩子就轉變男身相,就走了。跟經上講的相應,不是造謠。我們要不能往生,那連這個小朋友都對不起了。怎麼去?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一個願望,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去了。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無論在家出家,造作許多罪業,這個罪業如果跟你算帳,你決定是無間地獄。怎麼辦?宋朝瑩珂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他是出家人,破戒,也是作惡。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相信因果,所以自己冷靜去思惟,一生的行業決定是無間地獄。想到無間地獄他就害怕,求教於同參道友,有沒有辦法救我。就有一個道友送他一本《往生傳》,他每看一個人的例子,感動得流淚。這本書看完之後,他下定決心求生淨土,寮房門關起來,一句佛號念了三天三夜,念到精疲力倦,阿彌陀佛出現了,感動,感應道交。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十年之後,你壽命終了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等於阿彌陀佛給他授記。他很聰明,他說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為什麼?他劣根性很重,自己沒有定力,禁不起外面誘惑,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一誘惑他就動心,他就造罪。他說我不能住,我現在要走。阿彌陀佛答應他,三天之後接引他,他真往生了。

  這就是說明第十八願末後一句,善導大師講得正確,十八願最後是十念必生,後頭,唯除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個不能往生。善導大師給我們解釋,這個話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因為這三種罪實在太重了,必墮無間地獄,希望大家不要造這個罪業,是這個意思,不是真的不能得度。已經造了,既然造了,只要肯認錯、懺悔,臨命終時一口氣還在,這個時候真信真願,一句佛號、十句佛號必定得生,阿彌陀佛還是來接引你。這才究竟圓滿阿彌陀佛無比的大慈大悲、大智大能,接你往生到極樂世界,這話不是假的。造作重罪的人要趕快回頭,不回頭不得了,不回頭就是阿鼻地獄,現在回頭來得及。

  極樂世界的成就是先天能力,是性德。「而依修行所得之後天能力,稱修德,或人功得。」人積功累德成就的,但是積功累德必定有先天的能力,後天這個功德才能累積,沒有先天怎麼累積?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我們以瑩珂法師的例子,三天三夜不眠不休,這一句佛號念到底,真心念,不是妄心,恭敬心念,沒有懈怠輕慢,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性德方顯。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性德,沒有三天三夜的修德,性德顯不出來,它不顯;三天三夜的修功,阿彌陀佛現前。「故努力自求,則必得超絕去」。你真正肯努力,靠自己不靠別人,靠別人靠不住。必得超絕,「超者,超脫。絕者,滅盡、斷棄。故超絕者,指超脫輪迴,斷除生死」。瑩珂三天三夜值得,三天三夜成就,他能做得到,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就怕你不肯做。前些年深圳有個居士,年輕人三十幾歲,黃忠昌,聽我講經,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來做實驗,閉關,在深圳閉關,向小莉給他護關。關房裡面聽經,那個時候用我的光碟。念佛,方法採取諦閑老和尚鍋漏匠徒弟用的方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再幹,不分晝夜。他念到二年十個月,還差二個月滿三年,二年十個月應該是見佛了,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為我們現身說法,真的,不是假的,他的願望滿了。他這個示現讓許許多多念佛人,對於往生淨土不再懷疑,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

  《會疏》裡面說,「一時頓超三界」,這個一時就是一念;「斷絕曠劫繫業」,曠劫是無量劫,無量劫煩惱習氣,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超絕去了。「故云超絕,亦絕則超也」,只要把這個東西斷掉,就超越了。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下面是念老的話,念老告訴我們,「聖凡智愚,九品萬類,各各皆得超絕去者」。阿彌陀佛是普度眾生,不但十法界眾生全度,十法界上面的三賢十聖,乃至於圓實大教的十地等覺,沒有不得度的。「全賴彌陀一乘願海」,彌陀一乘願海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六字洪名,從果起修,一生成就」。阿彌陀佛是果佛,我們念阿彌陀佛是從果起修的,不是從因。因起修,證果慢;果上起修,立刻就證得。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不思議的法門,一生成就。「故皆得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今天修行用真心,真心是性德,跟自性相應。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極樂世界是自性極樂,自性變現的,哪有不能往生?所以往生的人叫回家,它不是外頭來的,自性變的。

  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經文,「橫出三界」。請看經文:

  【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

  念老的註解告訴我們,「得往生者,依彌陀本願加威」,威是威神,加是加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不更墮三惡道」,不更就是不再,你不再墮三惡道,縱然造三惡道的業因,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不會墮三惡道。「故云惡道自閉塞」,惡道的門關起來了。「皆登不退,直至成佛」,登不退就是登三不退,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便宜佔大了,修其他法門完全靠自力,修淨土法門完全靠佛力。我們的自力跟佛力比,天淵之別,無法相比,這天上人間。所以依自力要修無量劫,才能修到三不退,三不退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但是修淨土法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

  淨宗,諸佛都稱它作難信之法,難在哪裡?就難在這個地方,你怎麼一往生就得三不退,哪有這種便宜事情?沒人相信。只有諸佛如來相信,菩薩都懷疑,何況聲聞、緣覺。聲聞、緣覺不接受,真的難信,人家走八萬四千法門這個路子,走無量法門的路子,要那麼長的時間,你怎麼這麼簡單、這麼容易,一下就得到。它有沒有道理?真有道理,這個道理只有佛知道。我們是聽佛講經聽多了,也明白了,道理就是是心是佛,你本來是佛,就這麼個道理。如果你本來不是佛,阿彌陀佛加持不上。因為你本來是佛,你忘掉,你迷了,阿彌陀佛一句把你喚醒了。所以修淨宗的第一個條件,要肯定承認自己是心是佛,這是性德。然後相信是心作佛,這是修德。我依照阿彌陀佛這個方法修,真信、真願、持名,這是修德,這就是是心作佛,馬上就成功。性德跟修德相應,所以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就證得阿惟越致,是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要是搞不清楚、搞不明白,真的半信半疑。半信半疑就不能往生,跟淨土結個法緣,來生來世接著再幹。來生來世,自己一定把五戒十善修好,為什麼?能得人身。如果五戒十善破掉,三途。墮三途麻煩可大了,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再得人身、再聞佛法。這個期間當中要受許許多多的苦難,李炳南老居士所說的,長劫輪迴,苦不堪言。證不退,直至成佛,一直到成佛。

  我們在學這個經教裡頭,深深體會到,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就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我們想到,往生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七寶池裡頭,我們今天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一心念佛,七寶池就有一朵蓮花,生出一朵蓮花,蓮花上有我的名字,不會錯的。將來我往生,阿彌陀佛就拿這一朵蓮花來接引我。我這個地方修得好,這朵蓮花就愈來愈大,光色燦然;我要改修其他的法門,不修淨土,這個花就枯死了。極樂世界看到生滅就是蓮花,除蓮花之外,一切萬物不生不滅,只有蓮花有生滅,退心了,蓮花就死了,枯死了。從這個例子我就想到,阿彌陀佛大講堂裡面座位一定也有我們名字,蓮花裡有名字,座位上一定刻你名字,決定沒有錯誤的。進入大講堂,坐上自己的座位,聽經聞法,福慧雙修。什麼時候離開講堂?給諸位說,離開講堂就成佛,沒有成佛怎麼能離開講堂?極樂世界人最大的優點,他不要睡眠,他不要吃飯、不要喝水,這個好,省多少事!財色名食睡這五種煩惱,到極樂世界全沒有了。所以進入講堂的時候是凡夫,離開講堂成佛了,不成佛決定不離開講堂。

  「故云:橫截於五趣」。這個五趣就是六道,六道怎麼說五?阿修羅不算。《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實際上只有五道,叫五趣輪迴。阿修羅在天上,天阿修羅歸天道,人間阿修羅歸人道,畜生阿修羅歸畜生道,餓鬼阿修羅歸餓鬼道,這四道都有阿修羅,地獄沒有。通常稱六道,專門稱天道的阿修羅,把他算一道。阿修羅是天,天道,有天之福,福德,沒有天的德,天人仁慈、博愛,阿修羅沒有。阿修羅自私自利,瞋恚心很重,你惹了他、得罪他,一定會報復,報復的手段都非常殘酷,這修羅。他修的福報大,所以他生天。他的念頭不善,行為不善,所以變成修羅。「五趣者,三惡趣」,三惡趣是餓鬼、地獄、畜生,「及人天二趣」,這叫五道。「阿修羅趣攝天趣中,故五趣亦即六道」,五趣就是六道。

  「人天本名善趣,今亦稱惡趣」,人天在六道裡頭是善,但是跟極樂世界比,人天就不善,也稱作惡趣。這個經文上惡道範圍就太大了,這個惡道是跟極樂世界相比,我們天道也變成惡道。不但天道變成惡道,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統統是惡道。「對比極樂而言」,跟極樂世界對比,十法界都是惡道。「如《淨影疏》曰:下三惡道,名為惡趣」,這是在我們娑婆世界說的,「人天二道」,這叫善趣,加上天阿修羅,叫三善道、三惡道。三善三惡都要放下,為什麼?消業的,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造的善業、造的惡業要把它消掉,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業,不但沒有善惡,染淨都沒有。

  我們看四聖法界,四聖下面是六道,四聖跟六道合起來叫十法界。十法界上面四聖是淨土,對下面六道,六道是穢土,就有染淨,六道是染,四聖是淨,有染淨。六道裡面,染裡頭,染裡頭有善惡,淨裡頭沒有善惡。染裡頭有善惡,善在三善道消業,消什麼業?消你的善業;惡,在三惡道消你的惡業。善惡業統統消乾淨,你才能脫離六道輪迴,才能證阿羅漢果。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最低的是阿羅漢,比阿羅漢高的是辟支佛。阿羅漢見思煩惱斷盡了,染污斷乾淨了,但是他還有染污的習氣。所以在聲聞道裡頭修什麼?把染污的習氣再斷掉。斷掉之後他就離開聲聞,提升了,他就是緣覺,就是辟支佛。辟支佛見思煩惱、見思煩惱習氣統統斷乾淨了,在他這個位次上要斷什麼?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分別,分別斷掉了,他離開辟支佛,但是還有塵沙煩惱的習氣,他已經在菩薩地位。菩薩修什麼?把塵沙習氣斷乾淨,菩薩就成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最高的。他在這裡修什麼?要斷無明煩惱,無明是起心動念。於一切法眼見耳聞,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他成佛了。這是什麼?無明破了。

  前面我們看到的,見思煩惱習氣,塵沙煩惱習氣,無明煩惱有沒有習氣?當然有。只要無明一斷,習氣沒斷,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沒有,他到哪裡去?他到一真法界,就是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他作阿惟越致菩薩。我這樣講法,大家對阿惟越致就有概念了。阿惟越致菩薩,他三種煩惱都斷乾淨了,只有無明習氣沒斷乾淨。無明習氣不好斷,你想想看,人到不起心不動念,還有什麼方法斷習氣。所以古人說,「此處用不得力」,你一動不就有起心動念了嗎?無明不就起來了嗎?所以用不得力,叫無功用道。其他的是有方法斷它,這個沒有方法,怎麼斷?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斷掉。特別對無始無明習氣,古人有個比喻,他用酒瓶來做比喻。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乾淨,裡面擦乾淨,確實一滴酒都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怎麼斷法?沒有法子斷,只好瓶蓋打開,放在那裡,放個一年、半年再去聞,沒有了,這叫無功用道。

  無始無明習氣要多麼長的時間才能斷乾淨?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這就是實報土法身菩薩的壽命,叫無量壽,這個無量是有量的無量,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無明習氣斷乾淨,確實沒有了,這個時候怎麼?這個時候菩薩就入常寂光,從等覺入妙覺位,常寂光,實報土沒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是例外的。實報土就是極樂世界,到什麼時候極樂世界不見了,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他入常寂光了。常寂光是永恆的,不生不滅,常寂光就是自性,自性裡頭真正說的,自然中自然相,究竟圓滿的自然中自然相,回歸自然了,回歸自性了,這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成佛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的信心建立,願心堅固,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最重要就這個,只要有絲毫留戀就是麻煩,你就去不了。

  小乘經裡面佛告訴我們,「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世間事是什麼?事事無礙,不能有世間心、世間的念頭。有世間的心,有世間的念頭,這個很糟糕,脫不了六道輪迴。要把世間意、世間心斷掉。怎麼斷法?用一句佛號,淨宗妙就妙在此地,殊勝就殊勝在此地。所以它叫帶業往生,我們只帶阿彌陀佛,其他全都不要放在心上。阿彌陀佛叫淨業,善惡都不放在心上,只帶一句阿彌陀佛,這叫專修淨業。阿彌陀佛三善道沒有,三惡道也沒有,十方諸佛世界也沒有,只跟極樂世界相應。你看這個法子妙不妙,真正修絕對不會走岔路,不會迷失道路。我們今天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遵守《金剛經》上的教訓,「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我們把佛法放下,不要了,我們只要一部《無量壽經》,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專修淨業。

  我們提倡漢學院,是希望中國傳統文化能有人承傳。我們建議辦佛教大學、辦宗教大學,希望替佛教培養真正的弘護人才,弘法護法人才;辦宗教大學,希望團結宗教,宗教互相學習,宗教回歸教育,宗教的團結會給整個世界社會帶來永續的安定和諧,化解一切衝突。這是善事,我們提倡,我們做,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放在心上果報是什麼?果報在天上。變成什麼?變成善業,善果在天上,人天福報。可不能有這個念頭。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心上只放阿彌陀佛,只有《無量壽經》,全放下了。做三時繫念,依照三時繫念的法本去做,一心求生淨土,連《無量壽經》也放下,只抓住一句佛號就行了。中峰禪師說得非常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所以一句佛號就行了。法本裡頭有《阿彌陀經》,受持《阿彌陀經》夠了,比這個還簡單,冥陽兩利。如果你心裡有牽掛,還掛著《無量壽經》,還要掛著四十八願,你就分心了,你這個三時繫念的佛事,功德就不圓滿,你能做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你還欠個一、二十。統統放下,就是這一本,你的功德百分之百。要記住,聖賢大法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搞多,不能搞雜。這個道場就是繫念法事道場,沒有其他的經懺佛事。為什麼?其他的一搞就亂掉了,功德不圓滿。我這些話你們要聽懂,你們要牢記住,百分之百的效果就是一門。

  我搞了六十多年才搞懂。所以《華嚴經》放棄了,初學的時候最喜歡《楞嚴》,放棄了,才知道那是錯誤的。佛說一切經是度一切不同根性眾生的,不是叫你全學的。佛是教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要靠定,禪定,定就是一,一就是定,二就不定了。所以主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得定。定是什麼?清淨心,阿羅漢、辟支佛的定;平等心,大乘菩薩的定。定開智慧,那個覺就是智慧,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法門理論、方法,佛法裡頭沒有祕密,佛不吝法,佛全說出來了,問題是我們自己沒看懂,講經囫圇吞棗講過去,自己不得受用。我一直到八十五歲才真正明瞭。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真正放下就是真正明瞭,不是真正明瞭你放不下。真正明白之後是可以廣學多聞,樣樣經都可以講,沒有障礙,但是這沒有慈悲心,這留給大眾不是一個好樣子。大眾他們去搞,搞六十年能不能明白?要不能明白,一生都沒辦法。明瞭之後一定要有慈悲心,給大家做一個最好的榜樣。我為什麼不早幾年做?早幾年沒清楚。我跟大家說,我不是一個上根上智的人,我是中下根性。佛菩薩不加持,沒有這麼長的壽命,我這一輩子都沒有搞清楚,念佛往生那是僥倖。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這個往生是當然的,是自然的。

  搞清楚、搞明白是真不容易!為什麼人放不下?他沒有搞清楚。他要搞清楚,他能不放下嗎?不可能的。真正搞清楚了,他能不慈悲嗎?他能不給大家做好樣子嗎?不做個好榜樣對不起人,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自己。而且學佛,我還能覺悟,雖然遲一點,還能覺悟,還能回頭,原因是什麼?這六十二年沒有離開經教,而且是認真學。當然學得不夠,不是不學,不學沒有今天的成績,學得不夠。不夠就是什麼?不及格,大概只有四十分、五十分,不到六十分。要是不學的話就沒分了,搞一輩子你也不能悟,你沒有辦法悟入。這個我們看到很多,過去這出家的老修行人,一生不能成就,來生繼續搞六道輪迴,太多太多了。所以事實真相,就是諸法實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唯一的辦法讀經,要學習,經上教給我們的盡量去做,要把它落實,真得受用。不能真幹,得不到真實利益,那就錯了。

  我們再看《淨影疏》所說的,「下三惡道,名為惡趣。人天二道,名為善趣。今此約對彌陀淨剎,娑婆五道,齊名惡趣」,六道就是惡趣。所以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就是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真正叫出苦,你不再有苦受,一定要脫離。「地獄、餓鬼、畜生,是其純惡所向,名為惡趣」,這三惡道。娑婆世界的人天,「雜惡所向,亦名惡趣」,雖是三善道,享福的時候他造惡業。「若依此方修習斷除」,我們的習慣,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一定是「先斷見惑」。見惑斷了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大乘十信位的菩薩,初信位,見惑斷了。「離三途因,滅三途果」,證得須陀洹,雖然沒有脫離六道輪迴,決定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三惡道的因是貪瞋痴,他貪瞋痴沒有了。所以他在六道裡頭,人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上壽命到了他又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他有期限的,七次,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果,思惑斷盡了,他就脫離六道輪迴。

  大乘菩薩亦如是,初信位的菩薩所斷的煩惱,跟小乘初果是平等的,都是斷見惑,初信。二信等於二果向,三信等於二果,四信等於三果向,五信等於三果,六信等於四果向,七信等於四果阿羅漢。七信位的菩薩超越六道輪迴,他斷煩惱跟阿羅漢是相等的。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薩,十信是十法界裡面的佛。這是大乘裡的小學,十個位次斷證,我們要知道。怎麼個斷法?一門深入最容易斷。我們沒斷就是學得太雜、學得太多、學得太亂,自己用功不知道怎麼用法,叫你講講,有時候也能講得頭頭是道,一樣都做不到。我們把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全忘掉了。那是最高的指導原則,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絕對要遵守,不遵守不是佛法。遵守這個指導原則就是佛法,沒有不成就的。

  我們再繼續往下面看,「後斷思惑,離人天因,絕人天果」。所以須陀洹還一往來,一次到人間來,第二次他不來了,完全在天上修,天上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這是他們的去處。「漸除不名橫截」。他不叫橫截,他是一步一步往上提升,叫豎出三界。到最高非想非非想天,捨掉六道輪迴,超越了,到聲聞法界去,這叫豎出。淨土不是的,淨土不需要通過諸天,人間壽命到了,就往生極樂世界,叫橫超。橫截就是橫超,不經過天上。「故知橫截即橫出、橫超之義。又《嘉祥疏》曰:修菩提因,橫斷五道流轉,故惡道自閉塞」。因為上面這個天道,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跟極樂世界一比,它就是惡道,極樂世界才是善道。因為他橫超,不通過這些層次,所以叫閉塞,我不需要通過你們,繞個圈子走了。「自者,自然也。」惡道自閉塞,自然閉塞。極樂世界橫出三界,這是非常稀有難得的。

  下面一段,「究竟方便」,太難得了。我們看經文:

  【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無極之勝道』,「勝者殊勝。無極者,《會疏》曰:凡夫生彼,速升果地,故云無極。」無極是讚歎的話。真的是凡夫,連一品見惑都沒斷,往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跟果地菩薩平等,這叫無極。果地是什麼?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見性這才叫果,沒有見性不算果。四果羅漢那個果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叫小果,大乘裡頭不承認的。果地必須把三種煩惱都破了,真正達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執著是見思煩惱斷了,不分別是塵沙煩惱斷了,不起心不動念是無明煩惱斷了,所以這樣的菩薩,果位的菩薩,他只帶無始無明煩惱習氣,其他全沒有了。在實報莊嚴土裡面住三個阿僧祇劫,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自然沒有了,他也就自然契入常寂光,成了妙覺如來。這是最高的果位,沒有比這更高了,叫妙覺位,回歸自性。從迷失自性變現出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變現出六道輪迴,變現出三途果報。佛菩薩來幫助我們回頭,我們再回歸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才究竟圓滿。

  淨土法門是究竟方便,能叫我們快速回頭,穩當回頭,沒有絲毫障礙的回頭。這個要感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雖然顯示的自然中自然相,但是我們不能沒有感恩的心。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這麼快的成就,完全是他老人家慈悲幫助我們的。沒有他,我們要修無量劫,還要加上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才能開悟,才能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在實報土還要住三個阿僧祇劫,這能不感激嗎?阿彌陀佛這個老師跟定了,不要再換人,再換人就錯了。一個學校,一個老師。一個學校,極樂世界;一個老師,阿彌陀佛,永遠跟定,決定不再更換,這就是報恩。

  「《魏譯》作無窮極」,意思都是一樣的。「《淨影疏》曰:昇道無極,彰其所得」。到極樂世界不斷提升,剛才我說過,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就是不斷在提升,一直提升到登峰造極,成佛了,你才會離開講堂;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你不會離開講堂。雖然不離講堂,你得大自在,你不是拘束我在講堂坐這麼久,這出都不能出去一下。能不能出去?能。怎麼出去?分身出去,化身出去,本身沒動,變化身出去了。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在大講堂裡是本身,講經說法給大家聽,沒動。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阿彌陀佛都要去接引,如果不接引,找不到極樂世界在哪裡。阿彌陀佛在大講堂講經,他怎麼能出去?分身出去。他能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諸佛世界接引念佛功夫圓滿的這些眾生到極樂世界,去接引,不礙事。

  我們這些做學生的人可以跟阿彌陀佛一樣,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到哪裡去?到諸佛國土。去幹什麼?去拜佛、去供佛,拜佛供佛修福,聽經聞法修慧。你看看在極樂世界可以同時接受阿彌陀佛教誨,又能夠接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教誨。除這個之外,十方世界,在多生多劫之前,應該我們都住過,那邊有跟我有緣的人,那些有緣人在那邊,你一看全知道,你的化身又會化身去度那些有緣眾生。所以極樂世界挺熱鬧的,不會寂寞,而且雖熱鬧,它又不礙清淨,不會染污你,不會讓你起心動念,這個太厲害了。換句話說,它永遠不障礙你的清淨平等心,只有幫助清淨平等心提升,不會給你降溫,不會給你干擾。這個環境到哪裡去找?十方諸佛剎土裡頭都沒有。所以我們要格外珍惜,千萬不要錯過,錯過你就真錯了。要知道我們這一生,以中國佛教兩千年的歷史來看,我們比過去任何一個朝代都殊勝,都不能跟我們相比,什麼原因?我們把兩個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了。從什麼地方看?從我們現在能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我們老一代長輩沒講清楚,懺雲法師、老師,如果像我現在把這個講得這麼清楚,我早就成佛了。他們講,勸我,誠懇的勸我,還長時間勸我,我都沒有接受,沒聽進去。不是我不恭敬,我的疑問他沒有替我解決。

  這個會集,上一代的出家人沒有見過,老師能看到這個本子,是律航法師從山東到台灣帶了十本,只帶十本,送給老師大概是三、四本。老師一看,前面一篇長序是他老師寫的,他的老師是梅光羲,今天我們講的佛學,他的佛學是跟梅光羲學的。梅光羲老居士跟夏蓮居是老朋友、老同參,也是老同事,關係非常密切。黃念祖居士又是梅光羲的外甥,梅光羲是他的舅舅,他的媽媽是梅光羲的妹妹,我們都沾到這個關係。都沒講清楚。念老這個註解註得好,蒐集這麼多的參考資料,經論裡頭所說的、古大德註疏裡頭所說的,說得好,但是我們體會不到。從哪裡看?從我這些年來三次講這個經,三年。二0一一年,二0一一我講第一遍,講註解,二0一二年講第二遍,二0一三年,今年講第三遍。第三遍就比前面二遍講得透徹,你們拿我那些錄音帶聽聽看,你就知道了。所以要聽,聽什麼?聽我最近講的,聽今年講的。我明年講的肯定比今年有進步,更遠、更深、更廣,肯定的。前面的可以做參考,要學現在所講的,真得受用,真得利益。

  我們再往下看,下面是《淨影疏》說的,「則以果位之德深廣難思,故云無極」。果位就是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真成佛,不是假成佛。真成佛,這個佛有四十一個階位,在《華嚴經》上看到,十住,剛剛明心見性是初住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位次,這四十個天台大師都稱之為分證即佛,還包括等覺,四十一個位次,住實報莊嚴土。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沒有了,他就再向上提升,等覺再向上叫妙覺位。妙覺上頭沒有了,無上菩提就是指妙覺位。妙覺不在實報土,在哪裡?在常寂光,妙覺是回常寂光了,沒有任何形相。所以法身如來是妙覺,梵語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什麼意思?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一切處、一切時,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們全都在妙覺果位法身之中,沒有一法能超越,他的法身就是我們的本體,就是前面我們讀的,自然之有根本,那個根本就是法身,就是毘盧遮那。

  我們終於把這個結解開了,搞清楚、搞明白了,而且得到近代量子力學家的印證,太稀有、太難得了。我跟老師學佛的那個時候,這個世界上還沒有量子力學家,量子這個名詞有了,專門研究的人沒有,現在多。看到量子力學最近這二十年他們的研究報告,最大的突破就是物質,物質是什麼現在徹底明白了。量子力學家的報告告訴我們,我看到的是德國普朗克,這個人是愛因斯坦的老師。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發明是原子彈,他也附體來找我,透個信息給我,他在哪裡?在無間地獄。告訴我,他住的這個地獄,比所有地獄都苦,叫什麼地獄?核爆地獄。原子彈他發明的,他所透的信息,這個地獄裡頭核彈不斷的在爆發,這個爆發完了第二個就接著,第三個又接著,他全身的細胞都在幾千攝氏度高溫之下燒烤,苦不堪言。地藏菩薩慈悲,特別允許他出來透信息,告訴大家,核爆的狀況是絕滅的,真正叫斬盡殺絕,連空氣當中所有的細菌全部都不能活,這最殘酷的,他現在受這個果報。他告訴大家,下達命令製造原子彈的人、贊成造原子彈的人、製造的人、接受命令執行的人,無論是用飛機投彈,還是用飛彈來發射,他們將來的果報都跟他一樣,都要到核爆地獄。而且這是無間地獄,死了之後馬上就進去了,都要受這個苦。勸人千萬不要幹這個傻事,千萬不要用核武做戰爭的武器,透這個信息。誰相信?我們說出去是鬼話,淨空法師在說鬼話。我把這個鬼話上頭加了幾個字,可以相信的鬼話,絕對不是空穴來風。透這麼個信息給我,我能理解,我能相信。總而言之,發動戰爭這些人、這些事,從事於戰爭事的那些人員,自古至今沒有不墮地獄的。

  我們也看了一個可以相信的鬼話,甘肅高處長寫的一本書,《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二千一百年前的事情。凱撒大帝派了一支軍隊,十萬人,是羅馬最精銳的部隊,由他第三個兒子三王子指揮,做為這支軍隊的統帥,目的地征服中國。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全是走路,從羅馬走到中國走了一年多,走得精疲力倦,還有水土不服,得到瘟疫,這路上就死傷不少,實際上到達中國沒有十萬人,十萬人至少損失了一萬。到達中國的時候,瞧不起中國人,因為羅馬人高大,中國人矮小,輕敵。而且羅馬在歐洲是常勝軍,沒打過敗仗的,看到中國人矮小,瞧不起。這一次戰爭打下來死了九千人,中國人會布陣,這他們不會,中國人有中國的兵法,他吃了大虧。這一仗打下來之後士氣衰了,心裡想到征服中國不可能,中國不是好欺負的。可是他們繼續還往中國內陸,走到甘肅,走到甘肅的時候,好像只剩下六千多人,投降了。那是漢朝,跟漢朝朝廷投降,所以漢朝就劃了一個地區,叫驪靬。驪靬就是古羅馬叫的,名字叫驪靬,那個地方做一個縣,讓他們才住下來,就是現在的永昌底下一個小鎮。到最後,剩下兩百多人全部自殺了。這些鬼魂到現在都沒有散,這十萬鬼兵在中國的甘肅,非常可憐,回不去,苦不堪言。

  遇到一個菩薩慈悲幫助他,叫利賓菩薩,聽說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常常救度他們。附在一個鄉村婦女的身上,把這個事情詳詳細細的說出來,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不能相信,這鬼話。高處長是共產黨員、無神論者,他好奇,去了幾次之後他想,這不是一個農村人民沒有文化能編得出來的。他找到國內外語系的幾個教授,教羅馬文的教授來看、來證明。他們來看、來聽了之後,是真羅馬話,不是假的,古羅馬話,不是現在的。決定可以相信,寫成一本書,我看到了,也跟高處長見了面。而且附體的這個婦女,母女兩個人,到香港來跟我也見面了,三王子附在她身上,還有凱撒,凱撒也附在她身上,跟我做了一個簡短的交流。我建議在那邊建一個廟,讓他們有落腳的地方,他們非常感恩。像初一、十五給他上一堂供,等於說請他們吃飯,做個聚餐,安慰安慰他。這些鬼兵現在學佛了,發心做護法神。這本書值得一看,相信什麼?人沒死,生死是身體,神識存在二千一百年。

  這個三王子很仁慈,非常愛護部下,陰魂不散,應該這麼多年都散掉了,他不散。這個不散凝聚的力量,就是這個團體士兵擁護元帥,元帥愛護士兵,有這麼一個力量在凝聚著。現在在那邊建了一個驪靬古城,讓他們在那邊住,齊素萍居士負責建的。他們感恩,統統學佛了,統統皈依了,驪靬古城有這十萬鬼兵在那個地方護持。聽說最近還有,也有十幾萬日本兵,過去侵略中國的,有一個中田將軍率領的,好像是十三萬人,跟羅馬軍團連在一起,聽三王子指揮,也當了護法神,也統統皈依了。下一步要做的,我的想法,在那邊要落實三時繫念佛事,能夠在那邊做七百天,一百個七,這些靈鬼我相信大部分都能夠超度。我們應該幫助這些人,這些人太苦了,受這麼多年的煎熬。所以看到他們的情形,想到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這一生受一點苦難算什麼,跟他們比百分之一都不到,應該要幫助他。

  「至於《嘉祥疏》則云:去者既多,故云無窮極。則以往生之人無量為無極」。每一天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人,不計其數。下面念老告訴我們,這三個疏,《會疏》、《淨影疏》、《嘉祥疏》,這三種註解合起來看,「合參,真顯無極」,經上講的無極之勝道,這個無極的意思非常明顯。「蓋往生之人,眾多無極;得果之速」,就是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快,「方便無極;果地勝德,深廣無極」,這三句說得好,把極樂世界的無比殊勝莊嚴全說出來了。「可見彌陀恩德,究竟無極」,這一句做總結,彌陀恩德,千真萬確的事實,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遇到這法門,感恩戴德。怎樣報恩?一心求往生,就是報阿彌陀佛的無極之恩。這一段文為我們解釋「無極之勝道」,這個道就是淨土法門念佛往生成佛之道,不是別的道。

  底下一句給我們說,『易往而無人』,很容易去,但是就是人不想去,這是一句感嘆的話。我們要知恩,不知恩就不曉得報恩,真正知道恩就知道報恩。今天,夏蓮居老居士用十年的時間為我們會集《無量壽經》,會集到圓滿而沒有絲毫缺陷,我們得到《無量壽經》的真傳,這是夏蓮老幫助的。黃念老六年辛苦,帶著病完成這部註解,不容易!高度的智慧,他不是自己做註解,他是集註,集經論的註解來註經,集一百一十種古大德註疏來解釋這個經,讓人家看了沒話說,這是真實智慧。我們有幸能得到,我是在海外第一個得到的。他到美國只去了一個月,一生就去一次,我們在美國遇到了。他也只帶了一部,未定稿,是用油印印出來的,油印分量不會超過一百套,大概是選最清楚的、最好的一套,帶到美國就給我了。所以我帶到台灣就印了一萬套,在國外就弘揚開了。那個時候,在之前我印經本,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印了一萬冊。第二年,就印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印一萬冊,那是他的初稿。現在我們看到的,又經過好幾次的修訂,把最近科學報告也寫進去了,我們最初印的本子沒有,補充進去了,這愈來愈圓滿。我們有使命,有報恩的心,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弘揚到全世界。

  更重要的要有接班人,古人所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我們沒有繼承人,那就是無後為大,所以現在迫切的是要培養接班人。所以我想了個什麼?佛教大學、漢學院,還要兩年建成,來不及了。現在我想辦一個《無量壽經》專修班,我只想四個學生,培養四個人,他們將來深入《無量壽經》,弘揚淨土,不會在我之下。他們出來應該就到我的水平,十年之後他們就超過我,這正確的,後來居上,這是我們的心願。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1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頁倒數第四行:

  經文是『易往而無人』,這是世尊極其感嘆的話。淨宗「無極之勝道」,這一句也是讚歎,說淨土念佛法門,是所有法門當中,無與倫比、登峰造極、殊勝的成佛之道。無論什麼人,遇到了,能信、能願、肯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快速、穩當成佛的大道。一生圓滿成就,再找不到第二個法門能跟它相比。這樣殊勝的成佛之道,很容易去。你看,只要你信,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一向情願往生極樂,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去了。可是怎麼樣?可是沒有人。

  為什麼會沒有人?我們看淨影大師的說法,「修因即去,名為易往」。因就三個條件,信、願、念佛,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加兩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這兩個字加不加沒關係,這兩個字是恭敬的意思,也是客氣話。明朝末年,蓮池大師在世,晚年專修淨土,就一句佛號。有人問他,你老人家教別人念佛,怎麼教法?他說我教別人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那你自己怎麼念法?我自己只念阿彌陀佛。人家問為什麼?別人未必想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加南無兩個字好,南無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未必想去。真正想去,這個話就不必說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名號是阿彌陀佛四個字。蓮池大師說得好!我們要清楚,真正想去,下定決心,那些客氣話都不說了,一句名號念到底,沒有一個不往生。

  易往,這是容易,很容易去的;「無人修因」,往生人就少了。早年,我在台中跟老師學經教,我在台中住了十年。台中蓮社是老師創辦的,我認識老師,到台中去拜他為老師,跟他學教,那個時候蓮社成立十週年。有多少蓮友?跟老師修淨土的,有二十萬人,台中蓮社的蓮友有二十萬人。我在那裡住了十年,我離開的時候,台中蓮社的蓮友是五十萬人。十年,從二十萬增長到五十萬,台灣最興旺的一個道場。老師常說,我們蓮友都是念阿彌陀佛的,都是求生極樂世界的,一萬個人當中有幾個人能往生?三個、五個而已。

  唐朝時候善導大師說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為什麼到這個時代,老師這個道場,有講經、有念佛,為什麼一萬人只有三、五個往生?現在過了五十年,大概現在一萬人當中,能有一個往生就不錯了。什麼原因?不是真正想往生,口頭上想往生。真正說往生,所以我說打佛七,打佛七不就求往生的嗎?如果上面掛個牌子,七天決定往生,大概一個都沒有,沒有一個人敢來,七天就要死了,這還得了!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古時候人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個個往生。現在是搞假的,不是搞真的,這個世間牽掛的事情太多了,真的是放不下。確確實實是迷惑顛倒,不知道若不往生就是搞生死輪迴,往生,生死就沒有了。

  我們看到這個往生的人是死了,實際上他自己沒有死,他這個身體丟掉了,換了個身體。前天我們看到一個小朋友往生,我跟大家報告的,十歲的小女孩。她念佛三年,七歲念佛,聽說極樂世界好,她非常嚮往。念了三年真成功了,阿彌陀佛接引她,大家看到她踏上蓮花,轉女身成男身,走了。這是不死,不往生肯定要死,往生就是長生,往生就是無量壽,你馬上就證得。生死永遠了了,不再搞這個把戲了。

  為什麼信、願出問題,全都是對西方極樂世界認識不夠,如果認識夠了,那就是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認識不夠。經,佛慈悲,講清楚講明白了,是我們看不懂,我們念一輩子也沒有了解。古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明白了。我們今天讀書萬遍也不能自見,什麼原因?我們沒有那分誠意,沒有那樣的恭敬。印光大師一生勸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沒有用真誠心,我們沒有恭敬心,所以學一輩子都沒有開悟,都沒有明白。對這個世間還是留戀,還是不肯放下,所以雖然很容易去也去不成,道理在此地。正因為這個現象,夏蓮居老居士不能不出現,黃念祖老居士不能不再來。這兩個人菩薩再來,來幹什麼的?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的眾生,怎麼樣脫離六道輪迴,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他來幹這個的。

  我這一生很僥倖,學佛六十二年,講經五十五年,我懂得了嗎?現在懂得一點了。幾時開始懂得的?最近的三年,講經教學五十三年才懂,才真搞明白了。讀書千遍,我不止千遍。佛法難,難在看破,這章嘉大師教我的,不難放下。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你才放不下。真正看破了,放下便是。看破、放下哪個難?看破難。這個世界看破了,你還想留戀嗎?極樂世界看破了,你能不去嗎?不可能的。這個世界捨不得離開,極樂世界還不肯去,全是沒看破,對極樂世界不了解,對娑婆世界也不了解。

  世尊出世,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為的什麼?幫助我們看破。今天人,佛菩薩來講經,他也沒辦法看破,什麼原因?不具備條件。入學的條件是尊師重道,尊師重道的概念沒有,所以佛菩薩來教,他不尊重老師,不重視佛法,就什麼都得不到,不具備條件。沒有尊師重道,學科學行,科學技術沒有問題,學聖賢學問不行。而尊師重道又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不孝父母,怎麼可能尊重別人?沒有這個道理的。中國幾千年來,教學的中心理念就是孝道。孝親然後才懂得尊師,沒有說不孝父母的人他會尊重老師,歷史上找不到。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歷代帝王,幾千年,沒有一個不重視孝道的。中國講孝子,大家都知道,第一個人就是舜王,距離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堯舜的時代。讀他的歷史,我們非常受感動,但是現在人讀他的歷史,沒有感觸,麻木不仁。你要問為什麼?我們把老祖宗的教誨丟掉了。現在的人不但沒有見到,聽都沒聽說過,乍聽之下是非常陌生、非常訝異,感覺得奇怪。這是聖賢教育推行的難處,真難,是我們這兩百年來,對聖賢人尊重那種認知、感情淡薄了。

  西洋科技文明傳到中國,年輕人迷在科幻當中,把自己祖宗留下的東西忘掉了,忘本。科幻帶給我們有哪些好處,這都是表面的。今天科學的進步,沒有科學技術不能建大樓,爬樓梯太累了,現在有電梯,一百多層的高樓,輕易就上去了。媒體,有電視、有傳真,這都是科學技術。旅行,有飛機、有輪船、有汽車,不像從前用牛馬拉車,這進步了。可是,你有沒有想到你付出一些什麼代價?然後去比較一下值不值得。社會的動亂,人活在世間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的保障,過日子活一天算一天,誰敢想明天,誰敢想明年?親情沒有了,人與人之間道義沒有了,再說得淺顯一點,信用沒有了,人都騙人。父子都騙,兒子騙爸爸,爸爸騙兒子,夫妻互相欺騙。這在古時候,不要遠,三百年前,社會裡頭沒有這個現象,有這個現象大家覺得太奇怪了,怎麼會有這種現象出來?付出慘痛的代價,付出幸福美滿的人生,享受這一點科技文明,不值得。看看中國古典文學,那個時候的人,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它多美!現在人想像不到。這都是根丟掉了,根就是孝道。

  中國人過去幾千年來,幸福美滿的人生在什麼時候?晚年,養老。那是什麼?那是享受果報。小時候發憤努力求學,中年時候奉獻給家庭、社會、國家,晚年享福,前面是種因,晚年是果報。現在人沒有種因,晚年苦,人一到老就進老人院,沒地方去了。老人院裡面,中國有一句諺語說,吃、睡等死,老人院很可憐。他別的娛樂什麼都沒有,縱然有娛樂,他不想看。我們在國外,有些學校義務星期假日到老人院裡面來唱歌、來表演,很多老人理都不理會,端個凳子到外面曬太陽,他內心太痛苦了。所以老人院自殺的人多,這個日子生不如死。

  但是中國過去的老人不一樣,老了退休了,工作放下了,是落葉歸根。歸根到哪裡?歸根是回老家,老家養老。家庭老人活動中心在哪裡?在祠堂。祠堂是根,裡面供奉祖宗牌位。老人在祠堂裡頭,祠堂是他們的俱樂部,像茶館一樣,有說唱藝術,有表演民間的歌舞,在哪裡演?在祠堂。所以老人活得真快樂,每天大家在一起聊天、喝茶、聽戲、唱歌。老人還有身體很健康的,畫畫、寫字。還有教小朋友,因為家庭子弟學校就是私塾,也設在祠堂裡頭,讓老小可以合在一起。私塾下課,小朋友就去找老人,老人帶著小朋友玩,他真快樂,這天倫之樂。那些小孩統統是自己的晚輩,孫子輩的、重孫輩的。這是全世界沒有的,只有中國有。但是中國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還有,抗戰勝利之後沒有了。我們傳統文化斷掉了,如何能再恢復?這真正是幸福美滿的人生,如果這個不能恢復,做人還有什麼意思。付出沒有回收,誰肯付出?一生付出,到晚年進老人院,完全是跟陌生人在一起,誰願意幹?所以在付出的時候,他能不欺騙人嗎?但是欺騙人有果報,他不知道,晚年所受的花報,滿腹的怨恨,死了以後果報,在三途。懂得佛法,深入經藏的人,就看得清清楚楚。

  我們怎麼辦?我們中國人,說老實話,佛的淨土宗傳到中國來了,別的國家沒有,遇到這個法門,不幸中的大幸。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界上,最後身,為什麼?下次不來了,下次再來是佛的身分來,菩薩身分來,不是凡夫。這種殊勝的緣到哪去找?我們要感謝漢明帝,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把印度這些高僧請到中國來。所以佛法是帝王請來的,不是它自己來的。廬山慧遠大師在一切經裡頭發現《無量壽經》,識貨,在江西廬山建立蓮社,念佛堂,東林念佛堂。中國人不但接受這個經教,真幹。當時相信淨土,發心求願往生,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不是假的。遠公大師四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是往生的時候才說出來,沒往生之前,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往生的時候說出來,這第四次見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引,還有蓮社早往生的同修統統跟阿彌陀佛來了。

  淨宗一直傳到今天,成就不可思議。這一千七百多年,修淨土往生的人,我們最保守的估計要超過十萬人。那就是依這個法門,在中國,這一千七百年來有十萬人成佛去了。我們要知道跟進,別的是假的。在這個世界,享樂是假的,日子過得很辛苦、過得很痛苦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統統不要放在心上。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放在口上。科學裡頭有句話說分秒必爭,我們把它用在我們念佛上,一秒鐘可以念一聲佛號,如果沒有念這一聲佛號,這一秒鐘空過了,白過了,多可惜!分分秒秒沒有雜念,萬緣放下,分分秒秒就這一句佛號,那往生的人就多了。

  我們看底下《嘉祥疏》,「只修十念成就,即得往生」,這麼容易。十念是念佛的方法,十念的講法很多,我們可以採取印光老法師的十念法。十念是計數,心裡頭計,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每一句數清清楚楚,從一到十,念完,再從一到十。為什麼要這樣子用心?這就能攝心,你不打妄想。因為你打妄想就錯了,這個十的順序就錯掉了。不能有雜念,不能有妄想。如果是初學,十句太長記不得,你就分兩次。兩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到五;接著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六到十。不是一到五,一到五,不是這個,一到五,六到十。或者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樣子計數也行。統統是幫助你攝心的,在念佛當中,把妄想、雜念打掉。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不分晝夜,決定成功。要真幹,不幹沒時間了。但是真幹的人少!念佛,佛號裡頭有夾雜、有懷疑,這就不能成功,把你念佛功夫統統破壞掉了。不能懷疑,不能夾雜,不能有妄想。所以說「易往而無人」,這是《嘉祥疏》裡面的話。

  下面,念老給我們做個小註,「嘉祥上言往生者多」,前面說往生多,這個地方又說往生的稀少,好像是矛盾,實際上沒有違背。「因從十方往生之人而言,確是無極」。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我們地球上這些人,不是限這個,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大慈大悲,都是勸人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所以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不知道有多少,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數,這麼多人去往生!每一個往生的人,阿彌陀佛都要去接引,阿彌陀佛接引往生的人,一分一秒也沒中斷。他是怎麼樣去接往生的?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他用分身、化身,他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有多少眾生他就能化多少身。每一個人往生,都看見阿彌陀佛來帶他去,沒有一個漏掉的。阿彌陀佛有這樣的神通,有這樣的本事。

  那再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有阿彌陀佛同樣的神通、能量;也就是說,我們有本事化無量無邊身,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化身去幹什麼?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供養佛。拜佛供養是修福,修無量無邊的福報,不但修福,而且還聽經聞法,修慧。所以,到極樂世界,福慧很容易圓滿,圓滿是見性,見性就圓滿了,因為福慧是自性裡本具的,不是外來的。同時,十方諸佛剎土都有我們的有緣人,因為無量劫以來,十方剎土我們都去過的,都在那裡待過的。這一生在人道,住在地球裡,來生如果到天道,就不在這個地球,就超越了。天道不在地面,所有的星球都是地面,它不在星球上,在空中。地居天只有兩層,四王天在地面,忉利天在地面,夜摩天就不在地面了,在空中。欲界天。這些認清楚、搞明白,然後你才會選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淨土。這個世界最圓滿,這個世界最究竟,是最好居住環境、最好的修學環境。到達這個地方,就作阿惟越致菩薩,再向上提升一級就成佛了。這麼容易,這麼快!

  我們看底下的註解,「但就此穢土而論,則信願往生之人,仍屬希有,故云無人」。此土,就我們地球來說,地球上的居民七十多億,七十億人當中,遇到佛法的不多。聯合國有統計,全世界宗教的信徒是以基督教最多,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包括猶太教,這三個教合起來二十多億人,七十億裡頭二十多億。伊斯蘭教第二,伊斯蘭教大概有十五億,這兩個教加起來大概有五十億。佛教徒大概是七億,其他宗教人數都不多。佛教徒七億人,七十億,七億,十分之一。這十分之一的人,遇到淨土的,遇到念佛法門的,大概十分之一都不到。

  在中國,淨土大家知道,在外國人不曉得有淨土。早年,美國就沒有淨土,美國那邊的佛教,一個是從日本傳去的,一個是從西藏傳去的。日本傳去的是禪,西藏傳去的是密,美國的佛教這是兩大宗,念佛的人很少。我到美國去,就把淨土帶過去。請我的是一個美國的,可以算是佛教徒,美國人。她在念大學,念研究所,是博士班,她研究的課題是《華嚴經》。學校跟台灣大學有交換學生,所以她到台灣來學《華嚴》,在台大。那個時候我正好講《華嚴經》,學校就把這個學生送到我們圖書館,華藏視聽圖書館。她住在我圖書館裡頭,住了一個學期。她勸我到美國,把淨土宗帶到美國去。我也很感謝她的好意,以後確實有這麼個緣分,到美國去了。淨土要不講清楚、不講明白沒人相信。所以她在我那裡住了四五個月,常常聽我講經。我講經每天晚上不中斷,那個時候晚上講,一個半小時,沒有現代化的設備。所以美國有了淨土宗。

  少,太少了!淨土講西方極樂世界,講信願持名就能往生,一般人不相信。他說,那這個太容易了、太簡單了,這是真的嗎?是不是佛陀對於一類根性很劣的人,安慰的,設的這個方法?大家不相信,真難。這就是說,信願往生的人真正稀有,用「易往而無人」。

  後面兩句,『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這個地方我們又看到自然。首句說的是,「彼國」就是極樂世界,「於各輩諸往生者」,這就是三輩九品。這些往生的人都不逆都不違,讓所有往生的人,各各都能夠稱心如意,在極樂世界。無量法門,你想學哪個法門,阿彌陀佛就教你哪個法門,而且一定教導你、照顧你到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阿彌陀佛負這個責任,決定幫助你成佛,這是好老師。成佛之後,無量無邊的法門全通了,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一門即是一切門,一法就是一切法,一通一切都通了,這真的不是假的。「至於次句」,就是「自然所牽隨」,這一句古來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淨影疏》曰:其國不逆,彰前易往」。彰是表彰,就是說,不逆是容易去。「自然所牽,彰前無人」,自然牽累了你,你去不了。自然所牽,下面有解釋,「娑婆眾生,久習蓋纏,自然為之牽縛不去,故彼無人」,這《疏》上講的。

  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疏謂極樂於諸往生者,毫無違逆」,這就是經上講易往的意思。「但娑婆之人,久在煩惱蓋覆纏縛之中」,這句話是真的。我們在娑婆世界時間久,久到什麼程度?無量劫又無量劫,無量劫個無量劫,我們在六道裡頭搞輪迴,時間太長了。生生世世跟這些眾生有恩有怨,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為什麼不能去?牽掛家親眷屬。家親眷屬是你的親人,家親眷屬也是你的魔障,為什麼?他不讓你去往生,他還讓你繼續搞輪迴,還叫你搞三惡道。你沒有把它看破,你還要粘著不肯放下。親情要放下,財產要放下,田地要放下,地位要放下,怨恨要放下,樣樣都要放下,你才能去。有一樁放不下就把你纏住了,就好像一根繩子把你綁住,你跑不掉。我們要知道,我們這個身上多少根繩子?數不清,只要放不下的,全是障礙。

  我年輕的時候,剛剛接觸佛法,遇到章嘉大師,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佛門裡頭有沒有一個方法讓我們很快成就,契入佛境界?大師告訴我六個字,有,「看得破,放得下」,就入佛境界。看破是什麼?真正明白了,這叫看破。明白之後你才會知道,哪些該放下,哪些不該放下。對大乘來說,統統要放下,一樣放不下就不能成就。對淨土來講,一切要放下,只要執著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不能放下。淨土成就是分兩段,第一段要到極樂世界,要執持名號,《彌陀經》上講的。執是執著,持是保持,不能失掉,就是名號阿彌陀佛,堅定的執著,其他的統統不執著,都放下。成就就是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在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決定成佛。所以它把成佛分作兩段,除這個法門之外沒有分成兩段的,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其他的法門難,真難,煩惱習氣太深了,從哪裡放起?從執著,大小乘都講。首先放下見惑,就是我們錯誤的看法。錯誤看法裡頭一個是身體,身體是我,錯了,根本錯了。佛告訴我們,身體不是我,執著身體是我的人放不下,放不下這個身體。身體剎那生滅,怎麼會是你?佛告訴我們,我是不生不滅。我在哪裡?我在這個身體裡頭。身體不是我,身體是我所有的,好像衣服,衣服不是我,這是我所有的。捨身受身就像換衣服一樣,身體老了,衰了,不好用了,換一個,舊的不要了,換個新的。六道輪迴就這麼回事情。

  可是這個換自己做不了主,這真可憐!誰做主?業力做主。業力最明顯的就是善跟惡,你的心善,你的言善,說話善,行為善,你這個身體愈換愈好。這是什麼?善,善就換好的。人間,在這個人間換的時候,愈換是富貴、健康、長壽,家庭幸福美滿,這善報。更大的善,人間沒有,就是天上,自然就生天,天的福報比人大。天有二十八層天,你在哪一個階層,看你有多大的福報,你做了多少好事,自然往上面升。如果是惡念,壞事做得多,那果報是三途,畜生、餓鬼、地獄。換畜生身,換個餓鬼身,換個地獄身,愈換愈差,自己不能做主,業力。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才真正痛下決心,斷惡修善。這是佛教我們,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裡頭不要墮三惡道。

  智慧現前了,知道輪迴真苦,輪迴能保住我在三善道,我不墮三惡道?不可能。我們從早到晚,從大年初一到臘月三十,你冷靜想想,這一天當中,這一年當中,是善多還是惡多,你就明白將來到哪裡去。如果是善多,三善道;惡多,三惡道,無法避免。我們碰到淨宗,遇到阿彌陀佛了,把什麼都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將來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易往,一點都不難;難就是你放不下,一樁事情放不下,你就去不了。樁樁事情統統都要放下,你就決定往生。

  我們在娑婆世界待的時間太久了,染的習氣太深,自然為這些業力、習氣牽縛不去,是這麼個原因。為什麼要讀經?長時間的聽經、讀經,幫助我們放下。讀經慢慢明白了,明白才真肯放下。學佛,知識分子對於大乘經教稍稍契入,會生歡喜心,法喜充滿,然後你喜歡,手不釋卷。這個什麼?被佛法迷了。世間的東西丟掉了,佛法好,貪著佛法。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往生是叫你放下貪瞋痴,不是叫你換對象。世法不貪了,佛法我貪,貪在。佛教我們斷貪瞋痴慢疑,絕對不是換對象,因為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有這些東西就是障礙。這個經經題上就寫明白了,「清淨平等覺」,我們要問自己,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淨,一月比一月清淨,一天比一天清淨?如果有這種現象發生,好事,心淨則佛土淨,你一定生淨土。如果心裡頭還有染污,放不下的全是染污,善惡統統是染污,去不了。

  「娑婆之人,久在煩惱蓋覆纏縛之中,自然受其牽縛,不生厭離」,你對於娑婆世界,你不討厭它,你不想離開,「焉能往生」。這就說明白了,為什麼一萬個人念佛,只有三、五個。三、五個真正放下了,對這個世間一絲毫貪戀都沒有,所以他很容易的就走了。對這個世間還有絲毫貪戀,沒放下,還有絲毫怨恨、怨氣沒放下,都去不了。這是易往而無人,這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法住師云:言自然所牽者,因圓果熟,不假功用自然招致故」,這個說法也好。嘉祥大師說,「修因竅招果,則為此果所牽」,他講的這個意思跟法住所說的相同。這個竅是什麼意思?「常云竅要、竅妙、竅門」,平常用語當中,竅門用得多。隱寓就是「精要、巧妙、洽當、關鍵」,有這些意思在。因竅,他修的這個因是個竅門,這什麼竅門?成佛的竅門,往生淨土的竅門。修這個修得很好,修得很熟,到時候他自然往生。是自然所牽隨,他修的這個功夫,就是信願持名,牽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講法,「二師同旨」,嘉祥跟法住說的意思相同,「皆謂修因得果,自然可以往生」。以上所說的不同,兩種說法不一樣,但是都不違背經的意思。能往生的,是信願持名牽引他去的;不能往生的,是這個世間煩惱、習氣他不能放下,牽引著他不能往生。這個,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再看底下這一段,「壽樂無極」,壽是壽命,樂是快樂,無極。我們看經文:

  【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前面兩句,註解裡頭說,『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捐是放棄,「棄除」,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放下。放下什麼?淨土念佛堂的堂主有幾句口頭禪,常常提醒大家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專念」。這重要!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裡頭不能有身心世界,帶著這個念,念佛功夫完全被破壞了,白念了,念佛一定要萬緣放下。「於世無求」。志,一般講志願,有志有願沒放下。你的志願要全放下,只許這個願,願生淨土,只允許這些,不能有別的念頭。所以於世無求。

  「心懷空寂,淨無垢染,猶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空,亦即萬緣放下也」。我們把這個「也」字換一個字,萬緣放下「了」,就是捐志若虛空。萬緣放下之後,「勤行求道德」,什麼是道德?念老給我們解釋,「正法名為道」。道是什麼?道路。這條道路通哪裡?通大般涅槃,通往成佛,成佛之道。正法,哪一法是正法?你看看正字是什麼意思。中國文字妙,外國文字沒有,你看這個字的含義,上面是一,下面是止,止在一就是正法。不定什麼法,只要你是一法,就是正法,你二法就不正了,三法、四法那就不必談了,你不能成就。這個一止就是我們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正法。為什麼?一就是戒律,你守住,一直下去,你就會得定,定就開智慧,智慧就圓滿了。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智慧。所以一、止,我得到一,我就止於一,決定是一門深入。

  不僅是佛經,依儒家四書五經行不行?行。我能把心止於一部《論語》,能不能成佛?能,決定能。只要你遵守這個方法,止於一,你天天念誦,手段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不長,能夠背得大概半個小時。一天念多少遍?我們用時間算,一天至少要念十個小時。半個鐘點可以背一遍的話,就是二十遍,這叫攝心。《論語》長,攝心愈短愈好,所以古人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麼?愈少愈簡單愈容易,你看佛就四個字,阿彌陀佛。六字大明咒還六個字,唵嘛呢叭咪吽,比這個長。阿彌陀佛比那個簡單,愈簡單愈有效,愈簡單愈不容易。不容易是什麼?妄想、雜念進不去。你念一部經,妄想雜念容易進去,念佛號不容易進去,它綿綿密密,沒有空隙容納你。古人這個方法妙絕了!

  得定之後,功夫繼續不斷,不定什麼時候一下就開悟了,這一開悟全明白了。不但佛法明白了,世間法全明白。這是中國人讀書,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識,有智慧自然有知識,有知識沒有智慧。知識解決問題有侷限性,不圓滿,而且有後遺症。今天全世界,學校裡頭所教導的全是知識,沒有智慧。所以人心浮躁,他定不下來,妄念很多,雜念很多,表現出來的心浮氣躁。

  真正有學問有道德、心地清淨的老師太少了。我遇到這三個老師,在一般上比較,是比人高一等;也就是說,他們的妄念少,雜念少,心地比較清淨,操守好。方東美先生他每天讀書沒有中斷,特別喜歡《華嚴經》,在這上用的功夫很多。章嘉大師他持咒,可以說大概除了睡眠之外,他是分秒不捨。金剛持,口動,沒有聲音,無論在什麼時候你見到他,他都是這樣的。確確實實給我們示現的,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了,我見到的。再就老師,老師的心沒有章嘉大師那麼專、那麼清淨,沒有,老師的事情多,辦的事業太多了,沒有好的得力助手,所以不能不操心。我們在他身邊,想幫忙幫不上,有障緣,有人障礙,我知道,他也知道。在台中創辦蓮社,一切是台中人為主,董事會裡面大部分全是台中人。老師雖然是董事長,得聽他們大家的意思,不能違背,所以難。

  這正法兩個字我們得認識它,如果修淨土不能夠一門深入,學淨土還得學華嚴、學法華、學唯識,學一大堆,這就不是正法。到哪裡去了?末法去了。正法是一門,止於一。中國這個文字好,你看教你的,止於一,這就是道,這個道通大涅槃,通成佛之道,通菩薩之道。「得道而不失」,叫做德。我真正明白了,我真正依教奉行,我做到了,這就是德。我真的一門深入,真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就是德,道跟德你都得到了。

  「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一念單提是禪宗的話,不許有第二個念頭。我們要問,今天善知識沒有了,無論是學佛、學儒、學道,怎麼辦?如果你要真正摸著正法了,沒有老師也能成就。為什麼?你真正相信,相信什麼?第一個相信「是心是佛」。佛是什麼?佛是真心,佛是本性,人人皆有。既然人人皆有,你為什麼成不了佛?因為你沒有得到正法,你得到正法肯定成佛,正法不要人教。我們修淨宗,我們希望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的正法就是《大乘無量壽經》,我就這一門。解釋這一門的,我就用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個集註好,古往今來佛經上所說的、祖師大德所說的,統統引用在其中,一共引用的資料一百九十三種。引用的經論八十三種,引用古來祖師大德的註疏一百一十種,一共一百九十三種,內容太豐富了。

  這裡頭還有很多名詞術語,我們從查字典、查參考資料,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所以還有一份參考資料。參考資料印出來了,這是《大經解》的參考資料,上下兩冊,分量跟《大經解》一樣。大家拿到這個,就省了自己查字典,去蒐集資料了,統統有了,全了。《科註》兩冊,資料兩冊,正法,成佛之道。沒有老師,你拿到這四本,你就能成為淨土宗的祖師,你就是專弘淨宗的大德。只要你肯幹,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學習的理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讀書的方法。你有這個理念,你有這個方法,沒有一個不成就,個個成就。

  過去我這五十多年來,講的經論大概有幾十種,留著有光碟的,早年沒有錄像,有錄音。這些錄音、錄像都留下來的,可以辦個佛學院,用光碟來學習。你願意學習哪一樣,一樣就是正法,不要學太多,學《無量壽經》的,學《阿彌陀經》的,學《觀無量壽經》的,學《大勢至圓通章》的,學《普賢行願品》的,學《往生論》的,統統可以,這是淨土宗。其他宗派也一樣,學《華嚴》的、學《法華》的、學《楞嚴》的、學法相唯識的,過去都有這些,你可以在裡面選擇。果然能選擇一門上,在一門依照這個方法、理論你去幹十年,你就是當代的大法師。

  我要有緣,能有個地方,這些同學們大家在一起學習,各人搞各人的,很有味道。搞到你有心得了,你的心定了,智慧慢慢透出來,你講給我們大家聽聽。我們這些人,大家各個都第一,沒有第二的,這個阿彌陀第一,那個觀世音第一,那個大勢至第一,都第一,沒第二的。《無量壽經》第一,《觀經》第一,《彌陀經》第一,全是第一。十年之後都是一把手出來了,淨宗就發揚光大了。其他宗派各種經典一起學,各各都成就。完全用光碟,用錄像、錄音來教學,不用請老師。用這些幫助大家,大家只要一門深入,就成功了。這事情要趕快做,愈早愈好。

  所以我現在感覺到,馬六甲的漢學院、斯里蘭卡的龍喜大學,還得兩年,不能等了,現在就幹。昨天我把悟行法師找來,打算就幹,在哪裡?在台南極樂寺,悟行是住持。昨天我告訴他我這個想法,我問他,這個小道場,二十個學生居住有沒有問題?他說沒有問題,他的道場可以住一百人。我說那行了,我們只希望有二十個人,有二十部經論,十年之後肯定出人才。香港這個地方沒有環境,居住沒有地方,台南距離我們很近,現在台南跟香港有直飛的飛機,五十分鐘就到了。如果我們先幹,兩年之後,成績優秀的可以到漢學院去教,去做教授,龍喜大學可以做教授。我們雖然沒有博士學位,我們有實力,我來給大家推薦,來保送。好事情!

  底下兩句,『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這兩句話好!「世間無有真長生法」,這地球上沒有,長生不老的人找不到。「唯有往生,才得長生」,這句話重要,往生到極樂世界真正長生。經裡頭告訴我們,「國中」,這個國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裡面,「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各各都是無量壽。他們的生活,「於彼國中無有眾苦」,生老病死苦沒有,愛別離的苦沒有,怨憎會的苦沒有,求不得的苦沒有。極樂世界心想事成,有求必應。甚至於你想居住的房子,你喜歡什麼樣子,它就變成什麼樣子,喜歡大它就變大,喜歡小它就變小,喜歡在地面上,這房子落在地,喜歡在空中,這房子就升空。這舉一個例子,一切全是這樣子。

  極樂世界人不需要飲食,可是我們這裡搞飲食搞了無量劫,有這個習氣,突然想起來,怎麼好久沒吃東西了?這個念頭才起來,桌子上擺滿了飲食,百味飲食。這個百味飲食是過去皇上,皇上吃飯多少個菜?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一定是一百道菜,代表圓滿。百味飲食就現前。不想要了,不想要就沒有了,也不要收拾,也不要去洗碗筷。這個生活環境到哪裡去找?居住的環境一塵不染,不需要打掃。衣服,想要穿什麼衣服,在身上了,衣服永遠不會骯髒,永遠不會去洗衣服,沒有這種麻煩事情。要想到哪裡去,不必要車,車太麻煩,心裡想到哪裡,人身就到了。神通,沒有距離,再遠,念頭一想就到了。

  這是極樂世界生活狀況,聲聞是方便有餘土的,天人是凡聖同居土的,實報土就不說了,太好了,我們無法想像。說他們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人數無量無邊,壽命也是無量無邊。於彼國中無有眾苦,極樂世界聽不到苦這個名詞,它沒有苦,它只有樂。這個樂裡頭,最樂的是見佛、是聞法,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多快樂!在這個世間,見一個善知識不容易,見菩薩、見佛見不到。這個地方是凡聖同居土,確實有佛菩薩、有阿羅漢住在地球上,見不到,只有極少數跟佛菩薩特別有緣分偶然見到,見到之後,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中國四大名山,菩薩真住在那裡,地藏菩薩在九華,觀世音菩薩在普陀,文殊在五台,普賢在峨嵋。在不在?真在。虛雲老和尚四十多歲的時候朝五台,就兩次遇到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示現的相是乞丐,叫化子。虛老他是從普陀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用了三年的時間,路上兩次生病,乞丐救了他。照顧他半個多月,把他的身體調養好,讓他再去拜。他叫文吉,到五台山之後,人家就告訴他,文殊菩薩化身,恍然大悟。四大名山真有四大菩薩在,至誠恭敬會遇到。文殊化身,兩次照顧他一個多月,不是假的,不是幾分鐘就沒有了,在一起住了一個多月。都是在荒山野嶺,附近沒有村莊,在這種急難的時候他來幫忙,採草藥給他治病。所以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薩化身我們不認識。「隨意修習,直至成佛,故云:壽樂無有極」,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零二頁第五行,科題第六「應知離苦」,請看經文:

  【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彼土名為極樂」,西方極樂世界,也稱「安樂」,也稱為「安養」,這是依報的名稱;正報,「彼佛名為無量壽、無量光」。從依報、正報的名稱上來看,就知道這個世界無比殊勝微妙。念老在此地說,「勝妙如是,理應欣求」。照理來講,應該是非常歡喜求生淨土,你真的把極樂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了。回頭再看看「娑婆」,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穢土」,穢是染污、不清淨。現在這個染污不清淨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到了飽和點,再向上提升就不適合人居住、不適合人生存了。實實在在應該厭離,決定不能有貪戀,為什麼還貪著世間的俗事,這個世俗的事情還在貪戀、執著,「譊譊而憂無常」。「譊譊喧也」,吵鬧的意思。這個地方,所謂是競爭、鬥爭、戰爭,都包括在這個意思裡頭,「此指爭競喧鬧之態」,我們講競爭。

  「世人貪戀所有」,財色名利,世間人之所貪的,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都是貪戀這些東西,「咸欲常保」,都希望能夠擁有而能夠保存不失掉,對這些地方憂慮就多了。可是事實是沒有辦法常保的,你有這個命、有這個福,讓你多看幾眼;沒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命,看都看不到。譬如現在講的財富,擁有億萬財富,看到沒有?沒有看到。他看到的是什麼?銀行帳單上的數目字,他是看到這個,以為這個東西就是他的。如果銀行倒閉了,我們住在美國的時候知道,美國銀行倒閉,無論你存款多少,它最多只能賠十萬給你,其他的全沒有了。所以美國人也很聰明,錢有多的,有二十萬,存兩家銀行,有三十萬,存三家銀行。擁有幾千萬、幾億萬的時候他怎麼辦?他沒有辦法,存在國家銀行都會倒閉,讓他的錢存在外國銀行,天天提心弔膽,坐立不安,你說這有什麼意思。「故以為憂」。「但憂亦無濟也」,這是真的,憂能解決問題嗎?不能解決問題。人長年累月在這種憂慮之下,人會衰老,人會得病,憂能使人老,憂也能叫人得嚴重的像癌症這一類的,會得這些病,對於五臟六腑都有嚴重的傷害。於是引出下面這一品經文,「勸諭策進第三十三」,第三十三是接著這個經文講的,就是講這兩句話。

  「本品」,三十二品,「顯淨土妙德」,目的是「勸導求生」。下面第三十三品跟這個恰恰相反,要講娑婆世界的惡、苦,惡是十惡,苦是八苦、三苦,「令知厭離」。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捨娑婆,取極樂,這是大事。請看下面這品經文,「庚二」,科題,「示」,示是指顯示,「穢土惡令知厭離」,把它揭示出來,這個世界苦、惡,是真的不是假的。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念老有一個題解,「上品顯極樂殊勝超絕,淨定安樂,令眾欣慕,發願求生」,這是前面一品主要的宗旨。「本品則說娑婆穢惡」,穢是嚴重的染污,我們今天處的這個地球,真的,到嚴重不能再嚴重,再嚴重人就不能住了。「眾生障重,三毒熾盛,因惑造業,苦報無盡,沉溺苦海,痛不可言」。句句都是實話。這個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前面我們讀過,而且讀過很多,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現代的科學很時髦的議題,就是念力的祕密。科學家發現我們的念頭有非常大的能量,無法想像,這就是近代的量子力學。念頭的能量能改變物質,這是現代新興的科學家提出來「以心控物」,就是用念頭來控制物質環境,這是最近二十年才興起來的。我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這一門科技會應用到生活。應用到生活,第一個就是健康,療癒不需要用醫藥。到那時候,醫院不起作用、藥物不起作用了,用什麼來治病?念頭。所有的疾病都是不善念頭引起來的,因為念頭影響我們的細胞,不善的念頭會讓我們的細胞產生病毒,純淨純善的念頭能讓我們帶著疾病的這些細胞恢復正常。不但有這個能量,而且能改變我們居住環境,環境也是物質,純淨純善的念頭能叫居住的地方風調雨順,海嘯、地震、旱災、水災,所有一切不正常的現象都可以化解,念頭可以化解。這樁事情,在科學家沒有發現之前,佛經上有,佛經上講得很多,特別是佛陀在世。

  過去宋唐以前,那些高僧大德都有能力治病,他們不是大夫,他們沒有學過醫,他用什麼治病?他用意念、他用咒語,用這個來治病。意念是主,要讓病人改變念頭,勸他斷惡修善,念咒是幫助。這是最高明的方法,比推拿還有效,不需要用藥物,也不需要用針灸,這都不需要。我們的疾病都是我們內臟有了障礙,不通了,血氣不通就產生病。他教我們念咒,用念咒的音聲振動內臟的部位,把那個阻塞的地方貫通,不需要用手,用音聲。《大藏經》裡頭治病的咒很多,可是現在念不靈了,為什麼不靈?這個方法一定要口傳,它才會有效,你念的時候音念錯了不管用,音聲的高低長短都有關係。所以一定要很正確,音聲達到這個部位,把這個部位阻塞用振動,音聲振動的方法讓它恢復正常,不是不靈。那個咒並不是什麼神咒,沒有什麼神奇,它有道理的。念的時候音不對,頻率不對,它的效果就沒有了。所以這個東西,文字是在,怎麼念失傳了,沒有人傳下來,這很可惜。我們在傳記裡面所看到的,唐宋時代還有,用咒語治病,宋朝中葉以後好像就沒有再看到了。這個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所以佛法是科學,是哲學、是科學,裡面沒有祕密,也沒有鬼神這些東西,沒有。在近代我們看到很多附體,從附體裡面我們知道,許多鬼神,有低級的天神,也能夠干預我們,心不清淨的人也很容易受他干擾,身心清淨鬼神不敢接近。這些事情,理、事大乘經上都說得很清楚,我們對它要有信心。知道有這些方法,但是這個方法失傳了,可是原理我們能掌握。原理就是什麼?心地真誠清淨,真誠到極處,一樣的,我們病毒的細胞都能恢復正常,感應不可思議。

  穢惡之由來,第一個眾生障重。障是業障,我們造的業障造得太重了。下面舉例子,三毒熾盛,三毒是貪瞋痴。貪婪,貪財、貪色、貪名、貪利,無所不貪。為了自己的貪瞋痴,一定就會傷害別人,所以損人利己,只要對自己有利的,殺人放火都敢幹。國家跟國家為了爭利,發動戰爭。我們現在很清楚、很明白,任何戰爭,雙方死亡的人都在惡道,沒在善道裡頭,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高處長跟我們說過,二千一百年前羅馬軍團東征,想消滅中國,這些人幾乎全死在中國,二千一百年了,他們都沒有去投胎,還在打仗,還在打,受苦受難,沒有居住的地方,沒有東西吃。利賓菩薩救了他們,告訴他,中國不是你們的地方,你來幹什麼?從菩薩這句話裡面我們得到很大的啟示,戰爭能佔領別人的地方,那個地方跟你有緣,它是你的,你才能佔領;它不是你的,佔領不到。過去日本人侵略中國,想佔領中國,像利賓菩薩說的,中國不是日本的,你來幹什麼?佔領只有八年,抗戰結束,統統要回去,你說有什麼意思?這都是迷惑,痴,愚痴,貪瞋痴。統統為了一個貪,瞋恨是手段,發動戰爭,殺人放火,奪取別人的財物,佔領別人的土地,這造業,苦報無盡。我們聽了不少這些附體的報告,真的應了經上講的,苦報無盡,沉溺苦海,痛不可言。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決定不幹這個傻事,這事做不得。

  「故哀勸厭離。誨諭眾生止惡行善,精進行道,求生安樂」。世尊慈悲,哀勸,慈悲到極處,勸我們要發心永遠離開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不是一個好地方。教導一切眾生要止惡、要行善,善惡的標準是佛經上講的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這個十惡要止,真正能止惡就是善。精進行道,行道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修道,這個道是正道,這個法是正法,就是一門深入,此地是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下頭一句,求生安樂,安樂就是極樂世界,這個道就是信、願、持名,這就對了。請看經文: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第一段,「勤務惡苦」。我們在經上細心去觀察、去體會,釋迦牟尼佛代表一切諸佛菩薩,是怎麼看我們這個世界。註解裡面說,「右段」,就是剛才念的這一段四句經文,「首明此土」,我們現前這個地球上的眾生,「普皆憂惱」。你去問問,哪個人沒有憂慮?哪個人沒有煩惱?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沒有一個沒有憂慮、沒有煩惱的。「勸令厭離」,這世界能住嗎?還願意待在這嗎?

  經文第一句話,『共爭不急之務』,這個話說得太好了。大家都在爭,拼命在爭,爭的是什麼?不要緊的事情。「指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這兩句話重要,這真正是急迫的大事,疏忽了。名聞利養、七情五欲,根本就是帶不去的,得不到的。所以天天搞這個東西,錯了。把時間、精神都放在這上面,以為能得到,殊不知全是假的。我們看到世間的災難,沒親眼看到的,但是我們從電視上看到。距離我們最近的,前年日本的大海嘯,是三一一大海嘯,這個海嘯才只有十米,不是很大,你看看生命財產損失多嚴重。如果有個三十米的海嘯,一個城市、一個村莊幾秒鐘就沒有了,生命財產全沒有了。地震,我們也是在新聞報導裡面看到汶川的大地震。水災、旱災、雪災。你回神想一想,連身體都保不住,何況身外之物?幾分鐘、幾秒鐘之間就沒有了。經裡面說得好,「不急之務」,趕快放下。

  念老在這裡說了三句話,「但貪名利,故憂苦萬端,無有出期」。稍稍有一點智慧的人都會想到,怎麼會迷到這樣的程度!嚴重的貪名貪利,因為貪名貪利,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眼前縱然貪得了,你能享幾天?而且在享受的時候,你的良心不安,如果你還有良心的話,你受良心責備;沒有良心,你的果報在無間地獄,又何必幹這些壞事?所以憂、苦,萬端是形容,無有出期,沒辦法離開憂苦。

  「如《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會疏》裡頭有個比喻,說明物有本末,事有先後,什麼事情重要要先辦,次要的事情慢慢來。人生一生最大的事情,怎樣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大事;實在脫不掉,如何才能夠讓我們自己超生,生到天道,這也行。千萬不能任性,不能隨順煩惱,隨順煩惱一定墮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這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真的是無有出期。墮到三途,三途進去很容易,出來好難。地獄、餓鬼大家知道,那畜生呢?畜生好像很容易,因為投胎,投到雞胎變成雞,那個雞還不到幾個月就被人殺掉了,那好像很容易。其實不然,投畜生道要算多少次。譬如你投的雞道,你這一生吃了多少隻雞,殺了多少隻雞,殺了一百隻雞要投生一百次的雞,死了還是雞,被殺然後死了還是雞,到一百次,你才能夠離開雞的身體超生,都是這樣的,麻煩大了。你要吃這些小魚、吃一些蝦米,經上說得好,吃牠半斤還牠八兩,你這一餐吃多少隻,你將來都要變這個身還牠,你要還多少次?投像這樣小動物,恐怕得幾百次、幾千次,死了又變牠,死了又變牠。

  讓我們想起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了一個故事。祇園精舍當時蓋房子,有工程,佛在工地看到一窩螞蟻,就笑起來了。佛身邊這些弟子向佛請教,佛為什麼笑,笑什麼?佛就說,我笑這一窩螞蟻,你們大家看看。那都是阿羅漢,阿羅漢的神通能看五百世。你們看看這個螞蟻,牠在這個窩裡頭窩藏了多久時間?阿羅漢一看,搖頭,怎麼五百世牠還沒有離開螞蟻身!佛告訴大家,佛眼看牠,七尊佛過世了,牠還沒有離開螞蟻身。一尊佛就算是三個阿僧祇劫,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牠沒有離開螞蟻身。就是螞蟻死了又是螞蟻,螞蟻死了還在這個窩裡頭做螞蟻,生生世世,七尊佛過去,牠都沒有能夠脫離螞蟻身。說明地獄不能去,餓鬼不能去,畜生也不能去,惡道真的去容易,出來好難好難,真正是受苦萬端。回過頭來我們想到,這一生得人身多幸運。人的壽命不長,如何能叫我們成無量壽,這是大事,沒有比這個更大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無量壽、就是無量光,還有比這個事情更大嗎?沒有了。

  《會疏》裡面舉了個比喻,一定是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就是先幹,這個事情急,一定要擺在第一優先。「譬如人入大城中」,出外面辦事,要進這個城市,一定先要找一個旅館,把這晚上居住休息的地方先找好,然後再出去辦事。先安頓下來,「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到晚上事情辦好了有地方休息,先把休息的地方找好。這是比喻。下面要說出比喻的是什麼,「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這真的,這不是假的,這個教訓我們一定要知道。先把淨土取得了,我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住幾年不妨,說去就去,在這個地方辦什麼事情都不障礙。如果淨土沒有把握,這個事情不管辦得好不好,來生要搞六道輪迴,這一生得人身的機會緣分錯過了,這才叫真可惜,這才叫真錯了。你遇到了超絕輪迴的這個機緣,你怎麼不把它抓住,還幹這個傻事,跟別人爭名奪利?你的名跟利全是假的,你決定得不到,到頭一場空,非常可能你墮三惡道。為什麼?心行不善。爭名奪利的心,這是三惡道的心,不是人天福報。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這講壽命到了。「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這一朵蓮花,阿彌陀佛會把它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中,等你花開見佛,你一生圓滿成佛。「然」,這個然是感嘆,「諸人」,就是眾生,「緩於火急之事」,往生極樂世界是火急之事,把它疏忽了,沒有認真在做。走怎麼?「走不急之經營」,這個世間這都是不急的經營。這個世間無論什麼事情都是不急的經營,沒人知道。「大命將盡,雖悔何益」,等到壽命到了後悔莫及。遇到了淨土,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這個事情,確實,到臨終嚥氣的時候後悔,後悔來不及了。

  下面一句,『劇惡極苦』。「劇者,甚也」。最苦的,最嚴重的苦、最大的苦稱之為劇。「《濁世惡苦品》曰: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彌陀經》上也說,「五濁惡世」,我們處在這個環境比什麼都苦。做壞事苦,後頭還有三惡道;做好事也苦,眾生沒有福,所以好事不能成就。好事,一定要眾生有福報,它才能成就,眾生才能得福;眾生沒福,你要做好事,那得受苦,受苦未必能成就,這個要知道。「又曰: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濁世惡苦,在後面兩品,我們現在這是三十三品,在三十五品,到那個地方我們會學到。「惡是因,苦是果。殺盜淫妄酒」,這是五種惡,不但是惡,是劇惡。「造惡感受惡果」,這個惡果名叫「五痛五燒」。五痛是現世的,現在你所受的。五燒是來世,五燒多半是講地獄,地獄是一片火海。

  造地獄業,怎麼能不受地獄苦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我們動一個念頭,一定要想一想後頭有什麼樣的果報,如果要知道了,不敢做了。別人對我不好,我吃了虧,他佔了便宜,我心裡不服。如果我還有一點智慧,我就想一想,我要不要報復他?我報復他,他也不服,他將來又報復我,這樣變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彼此雙方都痛苦,算了。這就對了,一筆勾消,能忍受,不要幹後面生生世世的果報。但是,這個害我的人他受不受報?要受報,不是我報復他,他是受什麼?他是受自然的報應,他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像他對我,他自然遇到,與我不相干。為什麼?這叫性罪,他本身有罪,我不怪他,他本身有罪。所以惡念不能起,惡事不能幹,真的害別人就是害自己,而且害得非常悽慘。原諒別人是原諒自己,幫助別人是幫助自己,這是聖人、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我們要不受到佛菩薩教誨,怎麼會知道?報復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你罵我一句,我得罵你兩句,你打我一拳,我得打你兩拳,在今天這個社會大家看到這是正常的;如果人家罵你、打你,不回話,這不正常,這奇怪了。這就是人生的價值觀顛倒了,五常沒有了,五倫沒有了,四維八德沒有了,人不像人的樣子;外表像個人樣子,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像。

  所以這些都是不急的,不急的天天幹,幹得非常起勁,信願持名是最急的,反而不幹,把它忘掉了。一切時一切處,分秒必爭,不要把一秒鐘空過了,一秒鐘念一句佛號,絕不能把這一秒鐘錯過。佛號忘掉了叫失念,佛念失掉。失一念都是過失,要是幾分鐘失念、幾個小時失念,不能往生,這個問題是真嚴重。

  「五痛五燒,如火燒身,故曰極苦。又《會疏》曰:人世炎炎,猶如火聚」,炎炎是難過,發燒、發熱,「故云劇惡極苦」。這要認清楚,我們活在世間真苦,無論什麼人,貧富貴賤都苦,貧賤人有貧賤人的苦處,富貴人有富貴人的苦處,甚至於富貴人的苦比貧賤人還多。貧賤人苦在什麼?沒吃的、沒穿的。富貴人的那個苦,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怕丟掉,天天在擔心,最後還是等於零,還是完全等於空,一場空,他的苦比貧賤人還要苦。

  『勤身營務,以自給濟』。「《會疏》曰:營謂經營,專力於事云務」,事務,「以是勤勞其身,故云勤身」。在那裡工作,這個工作是為什麼?為貪名貪利,為貪圖享受,為損人利己,幹這個。甚至於現在人幹的這個業可不得了,損害人民為自己,損害國家為自己,這是無間地獄。佛法裡面講盜戒,偷盜,你偷一個人的財物,你的債主只有一個,將來只還他一個人,好辦。如果這個財物是公共的,是縣政府的財物,譬如一個電話亭,這是公用電話,是屬於縣政府的,你把它偷去了,縣政府的錢從哪裡來的?人民的稅收,這一縣的人都有分,換句話,這一縣的人都是你的債主,你將來要還一個縣的人,要還這個債,麻煩可大了。那要是國家的財產就更不得了,中國的國家財產可不能動這個不善的念頭,因為你要偷了國家的財產,中國這個國家有十幾億人,你的債主有十幾億,你怎麼還得清!《地藏經》上有一段話說,釋迦牟尼佛說的,你造惡,造了十惡五逆,佛說我都能救你,但是你盜僧伽物,佛不能救你。僧伽物就是寺廟的、出家人的。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有多少出家人,不是說一個地球,法界虛空界所有的佛道場、所有的佛弟子全是你的債主,沒辦法,還不清。所以盜出家人財物的罪比盜國家的不知道重多少倍,算不清的。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施主對於寺廟這些供養,他的期望太大,他希望你接受他的供養,你將來修行證果,他沾光,他得福。如果你要沒有修行,你要造惡業墮惡道了,將來生生世世披毛戴角還。這些事情我們要細心去思惟、去觀察,然後你才完全明瞭,把佔別人便宜的念頭要斷得乾乾淨淨。因為什麼?佔人便宜的念頭是盜心,偷盜的行為是從這來的,要把盜心斷掉,不義之財決定不能取,取了決定有罪,而且罪很重。

  「以自給濟」。「給者,相足也。以物饒足為給」。這個給你,供給了,這是以財物,饒是豐饒、是很多,就滿足了。現在有些人他不滿足,永遠不滿足,大概整個地球給他,他還不滿足,他還想別的星球,這個麻煩就大了。「又給者,供給也。濟者度也」,度是度苦。「故知經義為:勤勞其身,經營事務,求能自給自足,以度此生」。這是老實人,這樣的人不錯,正人君子。現在的人他不知足,他不是求自給自足。能求自給自足以度此生,修行都會有成就。

  下面《會疏》說,「士農工商」,這是古時候的社會分為這四大類,士是讀書人,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農是耕田,工、商,這四等。「為給自身,故云以自給濟。給,供給也,濟,周濟也」。我有多的,別人有不足的,我要幫助他。要學布施,要學忍讓,這就對了。讀書人沒有從事於生產事業,農工商都從事於生產事業,很辛苦,所以讀書人生活要靠大家供給。在古時候是家族,一個家族人很多,士農工商都有,家族的經濟是共有的,不是個人的,大家庭,兄弟姐妹不分家的。所以五代同堂是非常正常的,幾乎家家都是五代同堂。無論從事哪一種事業賺的錢,除了自己省吃儉用維持生活之外,多餘的都要歸家庭。家負責教育,育幼是家負責,養老是家負責,所以家是個團體,是個社會組織。現在沒有了,抗戰之後中國的家沒有了。所以中國在八年抗戰最大的損失是什麼?是家沒有了。

  中國大家庭我們這個年齡還見過,十歲以前我們住在一個大家族的邊緣上,這個大家族跟我有親戚關係,我的姑媽家裡,我父親的姐姐、姐夫,父親的姐夫這一家還是大家庭,兄弟十個不分家。所以,這個家庭的人口差不多有二百多人,已經衰了。正常的家庭三百多人,興旺的有六、七百人,這是家裡很興旺,人丁興旺,這麼大的家族。所以他家庭是有組織的,沒有組織不就亂了?所以有管家的,有家長,每個人都要聽命於家長。家有家規,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家學就是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以自己家裡面子弟為主,還有親戚朋友送來念書的,都收,甚至於地方上有很優秀的小孩,家庭很窮不能念書,都把他找來,替國家培養人才。

  中國古代政府沒建學校,學生學出來全是靠家學。政府辦學校,那像現在的黨校一樣,它是培訓各個階層的政務人員,官吏,它培訓這個,這是要考進去的。所以縣考秀才,縣考取了稱秀才,秀才就是學位,有秀才的學位政府就要養他。他每個月,在那時候是用米,食物,秀才大概一年可以拿到七十石、八十石米。當然這個米他吃不完,他賣的話他就有錢,能夠維持他的生活,他可以安心讀書,就有收入了。省考舉人。國家考試,皇上做主考官,叫進士,那是最高等的考試。考試及格,大概政府都分配到哪些地方去做官去了。

  所以基本的學術統統是家庭培養出來,家庭有教育子弟的使命;有負責養老的使命,老人退休了,不能再工作,回到家養老。養老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快樂、最幸福的一段時期,這之前都是付出,現在要收果實了,所以養老是最快樂的。不像現在,現在老人真可憐,沒有人養老。外國國家養老,只管吃住、醫療,精神生活完全沒有,真是中國諺語所說的坐吃等死,不是味道。養老院幾百人,每天都有人過世,抬走了。天天都這樣,看人抬走,聯想到什麼?哪一天輪到我。很苦,很傷心。中國古代社會的結構,這些是家庭負責任。所以現在我們在地圖上看到,中國地圖你打開看,城市外面農村,這是王莊、那是李莊。那一莊什麼?過去就是一家人。地圖上還看到這些痕跡,實際上沒有了,家破人亡,人都散掉了,親戚朋友這些都不知道了。大概只知道兄弟,堂兄弟也許還知道,族兄弟就不知道了。族兄弟,同一個曾祖父的、高祖父的,就彼此不認識了。在從前都住在一起,一家人。你說現在多苦。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起惑妄作」。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

  這一段講人情。前面這四對,從『尊卑』到『男女』,「指芸芸世人之種種類類也」,這社會上人,種種類類。「世人位高者尊,位低者卑;財多者富,財少者貧;年老者長,年幼者少,種種不同之男男女女,無不同此愚痴貪欲之心,苦心積慮,憂念重重,奔波勞碌,無有已時。故曰:累念積慮,為心走使」。這個「心」是妄心,就是妄想。這是社會現象,得看清楚、看明白。社會上一些人,細心去觀察,真正看出來,無不同此愚痴,都是愚痴。天天搞什麼?都是搞貪瞋痴。痴是迷,迷惑顛倒。貪心不斷的增長,不斷在膨脹,真正膨脹到貪而無厭,沒有一樣不貪。一個人一生活在貪欲裡頭,你說他多苦。真的沒有止境,把整個地球給他,他還不知足,還想要太陽系;太陽系還不知足,還要找銀河系,沒有法子。這一膨脹起來可不得了,你看他多苦。苦心積慮,慮是在打妄想,沒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怕丟掉,叫患得患失,他沒有安樂。

  競爭沒有休止,競爭提升是鬥爭。小事情競爭,大的名利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戰爭為什麼?還是為了名利,還是為了滿足貪欲。凱撒大帝要征服中國,貪心,羅馬帝國不夠大,還來併吞中國。日本人對中國發動戰爭,也是覺得他地方不夠大,要佔領中國,要統治中國。他看到滿清可以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他也想統治。滿清人有這個命,有德,他沒有這個命,他沒有德。中國的人民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好的人民,聽話,幾千年來接受的倫理道德的教育,都能夠安分守己。所以滿族入主中國,完全用中國的文化,中國人喜歡,這皇上好,比我們明朝皇帝更好,服了。日本人不然,到處姦淫戮殺,在南京大屠殺,一個月殺了四十五萬人。日本人不能統治中國就是這一個月造成的,為什麼?中國人醒過來了,決定不能做亡國奴。把中國人覺悟起來了,誓死也要跟日本人拼到底。最後還是中國人多,日本人少,拼不過。如果日本人要像滿清順治、康熙這些皇帝,真的,中國現在變成大日本的,不會反對。政策錯誤,不把中國人當作人,你就應該滅亡。你能把中國人看到跟日本人一樣的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中國人喜歡,他真的統治了。

  國際上,這麼多年來中國崛起了,大家擔心,怕的是中國人將來要報復。因為外國人這麼多年欺負中國,怕中國報復,要結盟對付中國,這個想法錯了。所謂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絕對不是中國的武力,不是中國政治,不是中國科學技術,也不是中國的經濟,而是《群書治要》,是中國傳統文化,唯有中國傳統文化會帶給全世界安定和平。大家都來學這部書,把這部書翻成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一起來學習,天下太平,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事情不是我說的,我沒有這個智慧,我是聽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湯恩比博士在一九七0年代曾經講過,「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所以《群書治要》這一出現,全世界人得救了,大家能夠依照這部書,這是智慧,指導你怎樣治國平天下。平天下就是全球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平等待遇,和睦相處,天下就太平。所以地球上可以出現和平盛世,這是人類的福。中國人能為全世界造福,所以每個宗教神聖都會保佑這個地區,這個地區的人不應該有災難。當然我們自己要覺悟,我們自己要遵守,老祖宗東西好,可以救世界,可以救國家,可以救我們的家庭,可以救自己。

  我們今天看這個世界,就是把傳統的教育疏忽了,才有這麼多災難,才受這麼多苦。如果我們大家一起都學、都懂,我們的社會安定,我們的人民幸福。現在這個跡象出現了,我聽說潮州,廣東潮州謝總辦傳統文化講座。他跟政府關係很好,所以有兩個書記支持他。什麼人接受傳統文化?全是官員,這兩個縣有一千多位官員去接受。他學習的時間只有七天,七天就把人完全轉變,真了不起!他來告訴我,他說法師,你在湯池做了個實驗,人是很好教的,我們現在看到了,真好教,只要你肯教他,一個星期,良心就發現,不好意思再做壞事,真正他能回歸到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太難得了,我問他,你請的哪些人?沒有人。沒有人怎麼教?用光碟。過去國內辦傳統講座的這些老師,像胡小林老師、陳大惠老師、蔡禮旭老師,這些人光碟都很多,用他們的光碟來上課,做到這麼好的成績。

  如果國家要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些光碟在國家廣播電台裡面每天播上四個小時、八個小時,我相信中國的社會三個月到半年,天下太平,國家大治。這些政府官員七天就改變了,良心就發現了,所以中國要回頭、要大治是很簡單的事情。這些老師,他們的東西國家可以認真去審查,自己好好的看幾遍,覺得好就播,哪個地方不妥當刪掉,用這些東西來教育。不需要人,人沒有分身之術,用這個東西在國家廣播電台,三個月就見效,見大效果,讓你感到非常驚訝,半年,中國天下太平。為什麼?每個人良心都發現了,都肯定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理念、老祖宗的方法。我看到歡喜,中國這一帶頭,全世界響應。要辦學,辦什麼?《群書治要》,不要搞別的,《群書治要》能救國家、能救世界。辦個群書治要大學,專門研究《群書治要》所依據的六十七種典籍。其中有幾種失傳了,大概現在能夠有的只有六十四、五種。每一種裡面成立一個學科、一個小組,有三個、五個人來專攻,十年之後他們就是活的《群書治要》,不難辦。儒釋道三家都能夠復興起來,只要有學生專攻。

  但是認識、選擇是要費時間。道理,我是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可是還是放不下。我放不下不是名聞利養,名聞利養早放下了,放不下大乘經論,各個宗派典籍我都想學。現在年歲大了,不行了,不放下不能往生。我從八十五歲放下,一心一意專一就一部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我就依一部,就依一句阿彌陀佛,決定這一生求生淨土。除這個之外,我今天讀的這段經文,我完全接受了,我完全照辦,我統統放下,不再搞別的了。馬來西亞的漢學院、斯里蘭卡的龍喜大學建成之後,我什麼名義也不要,包括給我顧問我都不要,什麼都不要。我說我去當教授,我教一門課,《大乘無量壽經》。這個課程要多少時間?跟我現在講經的時間一樣,一千二百個小時,算學分六百個學分,我就來教這門課,時間是一年。我的教學法,學一門,不能夠學第二門,一門畢業了可以學另外一門,這一門沒有畢業不能學第二門。我這一門的時間是一年,一年畢業了你再學別的,可以。如果你十年專攻這一門,你就是這一門的專家學者,世界一流。這是中國古老的教學理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教學的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自見是什麼?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自見。

  我們晚年做一個榜樣,做個模範。我對這個事情真著急,別的不著急,第一著急的是往生極樂世界,第二著急的是把中國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傳下去,這世界上沒有的。我必須要做出榜樣給大家看,大家才會相信。所以我急著要找學生,我不想多,只想找四個人,跟我一年,一年畢業。完全用古老的理念跟方法,試試看一年效果怎麼樣,效果真成功了,我們再擴大。我們希望將來能夠影響龍喜大學跟馬六甲的漢學院。走的這個路子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

  這段文裡頭給我們說現在的社會百態,應該說是全世界,男男女女無不同此愚痴貪欲,貪瞋痴。用貪瞋痴的心,苦心積慮,憂念重重,這是心苦;奔波勞碌,無有已時,這是身苦,身心都苦。所以經文上這兩句話說,『累念積慮,為心走使』,這個心是妄心,就是妄念,為貪瞋痴的妄想在走使。「義寂師曰:累念於既往,積慮於未至」,就是未來,想前想後,想過去想將來,「累念積慮。常為欲心所驅役」。心自己做不了主,什麼人做主?欲望做主。欲望,為了欲望,心也苦,身也苦。心,妄念多、雜念多,身,勞碌奔波,這都擺在我們眼前。現在交通便捷,他勞碌奔波的範圍大了,是走在國際上,今天在這裡,明天到別的國家去了,後天又轉一個地方,很辛苦,真是為欲望、為妄念在走使。

  下面黃念老為我們解釋這幾句,意思是說,「意謂思憶過去」,這個思憶是回憶,想過去,這是累念,「憂慮未來」,這是積慮,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不穩定,地球上災難頻繁,憂慮不曉得加多少倍。「故此心念,無有安時。因心有所欲,身必隨之」。心不安,身也安不了。「例如」,這是念老舉個例子說,如「欲購愛物」,你想買一樣你喜歡的東西,怎麼辦?要排隊,「不顧擁擠雜亂,奔波排隊」。排隊,身苦,都是為心裡想得到這個東西。「故曰為心走使」,指為這個欲望的心而奔走。

  《嘉祥疏》裡頭有一句,以「心財相積不捨」,心裡想的外面財物,念念都想獲得,貪而無厭,來解釋「累念積慮」。以「勤求無寧」來解釋「為心走使」。這個也說得非常之好,這些統統都是不重要的事情。「蓋謂積於心念之中,俱是財物,故名累念積慮」,這是嘉祥師所說的意思。「勤欲求得,故身心不安,是名為心走使」。這些我們細心回頭想想,自己是不是屬於這樣的人?可能說的就是自己。再把自己放下,看看周邊的人。到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去看看,那些人是不是這樣的?有幾個人心平氣和,不受外面物質誘惑,有幾個人?只有不被外面境界誘惑的人,他的心才能夠定下來,身也就不必那麼勞苦了。為什麼?他每天吃飽了,穿得暖和,有個小地方可以避風雨,他知足了,知足常樂,知足就不會被外面欲望勾引,不受外面環境干擾。這個現在連修行人都少了,只有極少數真正修行人他能做到,不是真正修行人都做不到。現在外面誘惑的力量太大了,古時候沒有,現在到處都是,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不能不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零五頁,倒數第五行,從當中看起:

  「如《嘉祥疏》,以心財相積不捨,釋累念積慮。以勤求無寧,釋為心走使」。念老把這個意思給我們簡單的說明白,這是說「積於心念之中」,我們今天講的起心動念,統統都是財物,今天講財富。物裡面含的多了,他所想要得到的,所以他身心不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非是想求得他之所愛所好所願,所以他的身心定不下來,不安。這就是「為心走使」,心裡打妄想,身要為這個妄想去辦事。「又憬興曰:為心走使者,如渴鹿逐於陽炎」,這個故事講了很多。春天,特別是早晨,黃昏也有這個現象,我們在國外地廣人稀,車開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的地氣,好像水裡的波浪一樣,一重一重的,常常看見,就像地面上的水蒸氣,這叫陽炎。鹿野生的牠不知道,牠遠看以為是水,牠渴了想喝水,往前面走,不管走多遠,它還在你前面,永遠找不到,它不是水,這個口渴的鹿以為是水,追逐陽炎而得不到水。這是比喻世間人想得到財富,想得到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不知道這些東西它有因果,不修因,怎麼可能得來?看到別人有,想盡方法欺騙他、奪取他,得到了。得到怎麼樣?自己享受不長久,轉眼就成空。

  累積財富,有,真有其人,累積億萬不敢放在家裡。我記得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來講經,是聖懷法師跟謝道蓮居士兩個人,到台灣把我請到香港來講經。那是第一次出門,在香港講了四個月。居士小有財富,不是大富人家,她的那些金銀珠寶放在銀行保險箱裡面。有一天她帶我去看,三個抽屜打開來給我看。我嘲笑她,我說妳就這麼一點點。財富不敢放在家裡,放在家裡怕打劫;不敢戴在手上,戴在手上出去怕人家把手砍斷,只有放在銀行保險箱裡頭,那是她的。我說妳怎麼只有這麼一點點?她說你有?我說我太多了,我自己都數不清。她說在哪裡?所有珠寶店都是我的,我去看,拿來,我看看;看完之後,收起來,乖乖聽話。又不能戴在身上,又不能放在家裡,怎麼能算是自己的?那要算自己的,銀行保險箱算自己的,所有珠寶店都是我的,我去看叫他拿出來,他敢不拿嗎?叫他收,他得乖乖收起來。人要有智慧,這是被欺騙了,以為是自己的,錯了。我講經的時候常說,你身上帶的錢是你自己的,放在家裡、放在銀行不是自己的。你住在這個房子,這個房子是自己的;離開房子,不是你自己的。我說實話、說真話,心裡頭沒有負擔,全放下。這個認為是自己,那個認為是自己,你想想全是假的,哪一樣東西是自己的?這叫為心走使,這個心是妄心,迷惑顛倒的心,你為了它一天忙到晚,受苦受難,冤枉!像渴鹿逐於陽炎。

  「翳眼弄於空華」。翳是什麼?眼睛有毛病,看外面空中,總覺得空中出現很多東西。這是什麼?這是眼病,好眼睛看不到。我們也害過眼病,有這個經驗。不知是「皆為愛水之心」,貪愛感應的是水,嚴重的是水災,「不了病華而走馳故」,不明瞭因為眼睛有病,看到空中好像有花,其實空中沒有。這跟這個比喻相當,從這個比喻裡面希望我們覺悟。「陽炎」,即是下面帶火字邊的焰,「乃沙漠中出現之幻相。遠望似水,渴鹿渴馬等求水心切,趨赴求飲,惟是徒勞」。這個剛才跟諸位說過,陽炎,曠野當中可以看得到,在高速公路行走的時候,如果幾十里路都沒有人家,這種現象就很可能出現。「又如有翳之病目」,眼睛害毛病了,「於虛空中妄見空華」,自己想去折這個花,哪知道是一場空。這都是說形容為心走使,走使者就是勞碌奔波,一天忙到晚不知道忙些什麼。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得好,「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個觀念、這個說法絕對不是消極,它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

  人如果想求富貴,佛法裡面說,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我第一次聽到,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跟章嘉大師那一年,他老人家六十五歲,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人。他看人看得太多了,從閱歷當中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看到這個人的相貌、精神、儀表、談吐,這個人一生的命運他都知道。對我當然不例外,老人慈悲,幫助我們改命運。命裡頭沒有財富,一生貧賤;命裡面沒有長壽,短命的相,他雖然沒有說,我自己清楚。他教我是把這個因果說清楚、說明白,財富是果報,因是什麼?是財布施。我沒有財,我怎麼能修財布施?那得有錢人才做得到。老師告訴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還勉強,還行。他就下斷語,你就從一毛一塊學布施,最重要的要常存布施的心,不能沒有這個心,力隨分,有多少就布施多少,財布施得財富。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你所知道的,喜歡講給別人聽,這叫法布施。不但自己要講給人聽,自己還要做給別人看,身行言教,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別人遇到困難、遇到障礙,你有方便把它化解,讓他離開恐怖、憂慮,這叫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我聽懂、聽明白了。他就叫我要真幹。先試試看,他那天給我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說你去真正幹,就落實在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去做六年看看。我很聽話,就認真做了六年。六年果然有效果,而且效果非常殊勝,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以後這個壽命全是這一生修無畏布施、法布施延長的。自古以來,修長壽的人多,得的果報也很顯著,但是延壽超過四十年的不多。大多數是什麼?是一個七、二個七、三個七,很多。一個七就是七年,二個七是十四年,三個七是二十一年。袁了凡先生延壽二十一年,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走的,延壽三個七。我沒有求長壽,我把壽命交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覺得我什麼時候該走了,他就會來接引我。不來呢?不來就是讓我表法。表什麼法?表這三種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我做了一輩子,天天都在做。講經教學是法布施,用我的身體、用我的精神,這叫內財布施,比外財果報還要殊勝。外財,身外之物;內財,身心體力。無畏布施,念念不捨苦難眾生,念念都想幫助大家離苦得樂,這是無畏布施。老師教我,我做了六十二年,證老師說的、佛經上說的,絲毫不爽,絕對正確。所以我們應該遵守古聖先賢的教誨,真正有德學、有學問的這些老師的教訓,尊師重道,依教奉行,決定不吃虧,決定有殊勝的果報,不再有勞碌奔波,遊化在人間,無比的快樂。這些都是從佛法當中得來的,所以我對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憂苦萬端」。這分兩小段,第一個小段,「財物憂苦」,貪財,貪圖享受。這裡頭有兩個小段,「有無同憂」。請看經文: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無田憂田,直至憂苦萬端」,這一大段經文,「皆是累念積慮一句之詳演」,詳詳細細給我們演說。『田』是田地,沒有田地的人想要田地。『宅』是家宅,古時候是大家庭。『眷屬』是家屬、親屬,還有傭僕,家裡面請的工人。這些工人,古時候有一生在這個家庭裡面服勞役的,也有是短期的,短期總是一年、二年、三年,這是短期的,這都屬於眷屬。『財物』,「家財產業等資生之器物」,這個資生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這些器物。以上都是所憂的境界,這些都是前面說的人生不急之事。人生最重要是什麼?生死大事。這些全是六道輪迴的事情,你天天憂慮這個,天天在製造六道輪迴,你怎麼能出離?這不應該憂慮的,應當要完全放下。可是今天這個世間,幾個人肯放下?哪個人不憂這些事情?

  我出生,三歲之前的事情忘掉了,一點印象都沒有。三歲之後還有印象,就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家敗了,真正古人講的家破人亡。原來是個大家族,還是造作的不善業,大家庭瓦解了,家屬各奔前程到外地去謀生去了,也就是遷走了,老家沒人了。我在十幾年前,回到出生的地方去看看,地還在,空地,房子沒有了。當地有個老先生跟我同年,大概是小時候在一起的玩伴,告訴我,旁邊堆的一些瓦,堆得很整齊,他說這就是你家房子拆下來的瓦。我看到這塊土地,當地政府也有意把這塊土地還給我,我很感謝。如果將來有個機緣,這是在鄉下,可以蓋個小的四合院養老,沒有別的念頭。地不大,大概有幾畝地。

  我們看下面註解的文,「無者欲有」,自己缺乏的想有,「思欲得之。但已有者,又懼其無」,又怕失掉,所以「亦復同憂。欲海難填,患得患失,故云有無同憂。」人的欲望沒有止境,這是人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就是這個錯誤的念頭,不知足,人要知足就很容易回頭。特別是年老,年老如果對得失看得很重,不是好事情,年老應該放下,應該辦出世間的大事。出世間大事,我們真正有把握,真正可以做得到,做出成績出來,無過於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經上所講的這些,統統要放下。

  下面一段,「欲無止境」。前面說的欲海難填,患得患失。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念老這解釋說得好。例如自己有一萬元存款,念老寫這個註解,大陸上有一萬元存款,少,叫萬元戶,那是相當富有,現在不稀奇了。所以自己有一萬元存款,看到別人有二萬元,「則思更有一萬元」,想跟別人一樣。每個人命運不相同,財富是多生累劫財布施所成就的,不是偶然的,想是妄想,做不到。

  香港的首富李嘉誠先生,他的一個老朋友陳朗,早年常常聽我講經,我們很熟。陳老居士,他懂得算命、看相、看風水,在這方面他很有造詣。他告訴我,李嘉誠先生三十歲的時候,從潮汕剛剛到香港,在香港做小生意,遇到了。他看他的相,給他算命,問他,你希望將來擁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李嘉誠說,我如果能有三千萬,我就非常滿足。陳老先生告訴他,你命裡面的財庫是漫出來的,他說這個很少有,他一生沒見到過。人家這個命裡的財庫有個八成、九成不錯了,平滿的,你是漫出來的,就告訴他,你將來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誠就認定了他,等於說是他的私人顧問,什麼事情都向他請教。前幾年過世了,在世的時候我們常常見面,有時候他來聽經。所以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李嘉誠做生意都賺錢,你跟他做同樣的生意,他賺錢你蝕本。為什麼?他命裡有,你命裡沒有,不一樣。人要真正明白這些道理,心就定了,心定就不迷,不迷就有智慧,有智慧就可以改造命運,不是不能改造。我這一生的命運全改過來,命裡沒有財,日子過得不錯;命裡有一點小智慧,這一點小智慧用在佛法上變成大智慧;沒有求長壽,壽命自然延長。我是念念想的西方極樂世界,時時想回老家,老家是西方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所以得清淨心、成喜悅相,把大乘、把淨宗表演出來給大家看。念老這後面說,一般人想自己有一個電視機,看到人家有兩個,總希望自己再有一個跟他平等。「思而未得,故以為憂」。他憂什麼?想不到。想到了呢?想到,憂也不能夠止住,有二個,還想有三個;有房子,還想有大樓。「欲無止境,故永有不足之憂。」一直到老死還不滿足,這個憂慮帶到下一世,生生世世離不開憂慮,你說你活得多辛苦。

  底下一段,「有憂非常」。非常是什麼?怕丟掉,這是決定不能避免。請看經文:

  【適小具有。】

  這是小康。

  【又憂非常。】

  非常,指什麼?

  【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

  這個東西天天掛在心上。我們看註解,「且稍具有,便欲常保,恐遭禍變,慮其復失,故云適小具有,又憂非常」。非常是指下面所說的,「水火盜賊、焚漂劫奪等非常之禍也」。這些也都是事實,不是假的。現代由於資訊發達,交通便捷,這個地球上無論哪個地方出了一點事情很快就傳遍,我們就得到信息。過去的舊社會裡頭沒有,我們住在鄉村,距離縣城還不到三十里路,縣城裡面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有時候半個月才知道。所以在鄉下天下太平,沒事,不知道。現在這個太平日子沒有了,每天從媒體裡面得的信息,水火盜賊就太多太多了,許許多多地方就發生,這意想不到,心定不下來。從前心是定的,天下太平,沒事。

  我很難得,這麼多年我都過太平日子。這太平日子怎麼過?我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誌,朋友到我這來只談佛法,不談這些東西,所以外面情形我全不知道,我居住這個小環境天天太平,這個小環境沒事情。我們的鄰居處得很好,見面老遠看到就打招呼,還有一點人情味。如果天天接觸這個東西,麻煩可大了,你憂心忡忡,你的心怎麼能安?所以我手機都不要了,有信眾送我手機,好像送我三、四個,全丟了,全不要了,這個東西是干擾,這就是煩惱。現在人沒有手機,這日子怎麼過?沒有手機過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那不是你自己找麻煩嗎?沒有事情不要去上街,市區不要去接觸。鄉下接觸的是田園山水,這個多好!都市裡頭你所看到的、你所聽到的、你所接觸到的,沒有一樣不是煩惱,常常去就會受感染、就會受它影響,最好是不接觸。這個我們可以做到,住家住到鄉村裡去、住到野外,最好是人跡不到的地方。

  這段文說得非常好,有了又怕無常。水災,現在有意想不到的水災。前年我在澳洲,移民到澳洲,我選擇的地點是在圖文巴,小城,我在那裡住了十二年。我去的時候小城八萬人,現在有十二萬人。這個城市面積很大,在外國人算土地面積,因為這個地方過去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跟香港一樣,土地是用英呎。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每一個人家的單位,他們的土地,一個人家單位是一萬呎。所以造一個房子大概是三千呎的樣子,它前後都有院子,居住環境好,土地不值錢。我去的時候,買這麼一個單位,大概是六、七萬塊錢,聽說現在是二、三十萬,漲這麼多。我買了個教堂改做淨宗學院,那個時候買五十多萬塊錢,現在大概總得五百萬以上。

  這個小城在山上,海拔七百公尺,這麼高的地區,怎麼可能有水災?雨一下,水馬上就流下去、就流掉了,怎麼會有水災?前年發生一次水災,我在香港,我聽說,怎麼可能發生這個事情?去年年初我回去一趟,遇到市長,市長來看我,我就問他,這水災到底怎麼回事情?他說水下得太急,流不出去。那就很可怕,只有一個小時,一個小時水就流走了。但是這一個小時死三十多個人,汽車大概有七、八十輛車被水漂流,流到山下去了,很多死的人都在車上,車毀人亡。誰都想不到,山上怎麼會有水災?真可怕。山上一般什麼?怕火,山上森林多,怕火燒山。怎麼會有水?現在連水都有了,水火之災。我們選擇在高地,選擇在山上,那個時候我就想到,布里斯本是在海岸旁邊,靠著海岸,怕什麼?怕海嘯。如果有二、三米的海嘯就有災難;如果十米海嘯,那個災難就很可怕;二、三十米的海嘯,布里斯本就不會存在了。我想到,所以我選擇這個高地,距離布里斯本我們開車一個半小時,大概有兩百公里。真正有海嘯,大海嘯的話,兩百公里是安全地帶了,這是當年移民到那裡去所考慮的。

  「盜賊,指搶奪與偷竊之禍」。發生災難的時候,治安秩序就沒有辦法維持,這都在所不免。我們如何來躲避這個災難?我教同學們一定要念佛,要求生淨土,真正災難爆發,我們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真有把握,這才行!對這個世間一切都要放下,要做到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好人有好報,因果定律絲毫不爽。下面,「怨家,指與我結怨之家。債主,指我欠債未還之人。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所以做人一定要記住,不要跟人結冤仇,他跟我結怨,我不跟他結怨,這就對了。古人所說的「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仁慈的人一生沒有冤家對頭,換句話說,仁慈是用這個來做標準、來衡量,真正仁慈你還有怨家債主,這就不是仁慈。沒有怨家債主,不跟人結怨,那就是處處忍讓、處處謙讓。他毀謗我,我不毀謗他;他侮辱我,我不侮辱他,我恭敬他,要懂,怨結化解。他障礙我,我不障礙他;他陷害我,我不陷害他。他想我這一生現前的利益好處,我想是我來生的利益,沒有衝突。這一生事事我都讓你,來生我得福報是自然的。前面所說自然中自然相,沒有人明白這個道理。

  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時間短,不長,未來的時間長。我們一生本著這種理念、心態生活,待人接物,遇到淨土法門,這就緣成熟了。遇到淨土法門,我們這一生可以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對於這個世間事全放下,這才叫大事因緣,這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了生死出三界,到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再回頭來度這些苦難眾生。所以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應當要真幹的。決定不能去怪別人,別人對我們怎樣對不起,那是什麼?他對我們不了解,原諒他,不要去跟他計較,一筆勾消。佛教導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為什麼?他有佛性,哪有不成佛的?成佛只有先後、早晚不同,肯定是成佛的。想到這個地方,恭敬心就生起來,不再跟人為難,這是消業障。所以,「以上種種,皆可突生非常之禍」,突然發生,你沒有辦法預料的。「如火能焚燒」,把你的房子燒完了;「水能漂沒」,你的田園、土地被淹沒了;「盜能劫奪」,明目張膽的來劫奪。「賊」是小偷,他不敢明目張膽,但是趁你不注意的時候,他來偷竊你的財物。「怨家報仇,債主索欠。甚至俄頃之間,全非我有」,俄頃是極短的時間。這就是什麼?災難。

  有同學把這個星期重要的新聞節錄給我看,我能夠知道一點信息就靠這個,每個星期送一份來。裡面看到一個消息,印度跟巴基斯坦,如果要發生核武戰爭,很可能引起全球核戰,地球就毀滅了。戰爭一爆發至少死亡二十億人,這是世界毀滅。愛因斯坦附體透的信息給我們,告訴我們,他現在在無間地獄。而所有地獄最苦的地獄就是它,沒有比它更苦的,它是什麼地獄?無間地獄裡叫核爆地獄。他發明原子彈,現在受原子彈爆炸,大概每隔幾分鐘就有一顆原子彈爆炸。他全身的細胞,全身有多少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全身的細胞大概是六十兆,六十兆個細胞。每一個細胞都在核爆,攝氏幾千度高溫裡面去燒烤,他說苦不堪言,非常後悔發明這個東西。現在後悔沒有用。他勸世界上的人,千萬不要用核武做為戰爭的武器,製造核武的人、下達命令的人、執行的人,將來死了之後都跟他受同樣的果報,就是無間地獄裡面的核爆地獄。來透這個信息,地藏王菩薩特准他出來。信息透出之後,他還要回到地獄,還去受他的果報,可憐。他還說過,他過去世曾經在中國投過胎,中國人,還出過家,是個講經的法師。非常可惜,他也遇到淨土,沒有求往生,造這樣的罪業,冤枉!世間最大的罪業就是這一樁,沒有比這個更大的,這是什麼?滅絕的災禍。核爆,他告訴我們,空氣當中所有的細菌都死了,沒有一個能存在,叫滅絕的災難。

  有人問我,日本人挑釁,中國跟日本會不會發生戰爭?我勸大家念佛,我告訴大家,不太可能發生戰爭,為什麼?會引起核武。日本真的要跟中國發動戰爭,美國馬上就捲進來。習主席有決心並不害怕,不打傳統戰爭,不打這個,要打就打核武,這個態度一表示出來,美國人馬上認真考慮。為什麼?同歸於盡,沒有勝負,死,大家一起死,你要不要死?你要想活,你就不要發動;你想死,這是一個死的機會,全世界的人全死,沒有一個僥倖的。所以用戰爭做為手段的,我說過很多次,二次大戰結束,用戰爭做為手段就畫了休止符,以後再不可以用戰爭。以後用戰爭是滅絕的,就是整個地球滅絕,誰都沒有得到好處,所以不可能發生戰爭。一切問題都要在和平會議桌上去解決,決定不能用戰爭,這是不能不知道的,這是我們不可以不曉得的。

  「俄頃之間,全非我有,舊日財富,蕩然無餘」,這是戰爭裡頭的現象。中國跟日本八年戰爭,這樁事情是我們親眼看到的。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還有大家庭,這我就親眼看見的。我姑媽家,我父親的姐姐,嫁給一個大戶人家,這個人家兄弟十個沒有分家,是中國過去的大家庭。那個時候已經衰了,但是還有兩百多人,上上下下有兩百多人,我親眼看見的。他們家裡有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我在那個私塾裡頭還念過大概有一年,進過它的學堂。學堂在祠堂,祠堂除春秋祭祀之外,祠堂是空的,規模很大,所以學校辦在那裡。還有養老,老人,等於說老人休閒中心就在祠堂,裡面有茶館,有雜耍藝術表演說唱。老人每天活動都在那邊,都是全家這些退休的老人,還有一些親戚朋友。學校下課的時候,小朋友跟老人就在一起玩,天倫之樂。這我看見過,時間不長。你看幾年之後中日戰爭爆發,就沒有了。年輕力壯,三、四十歲的人都出去了,逃難,小孩要逃難,戰爭的災禍。所以戰爭之後我們去看的時候,我從美國回來,回到老家去看看,離開七十年,回去之後這個村子沒有了,祠堂沒有了,看到是一片空地,很淒涼。「故云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會疏》曰:焚謂焚燒,兵火失火等難。漂謂漂流,洪水風波等難。劫奪,盜賊難。為怨家所消散,為債主所磨滅。」這個是現實社會寫照。

  下面這一段,「增益惡根」。請看經文:

  【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這是世間相,世間人心吝嗇貪婪,沒有的想得到,有的不肯給人。『心慳意固』,這底下解釋,「慳吝之心,至為頑固」,見死不救。「財物有失,則心中更增憤恨」。他的財產被別人奪去,那種怨恨的心帶到來世,來世再遇到報仇,就造成什麼?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才真正是『憂苦萬端』,愈結愈深,時間愈長愈難化解這怨恨。這個事實現象,只有佛法能化解。所以中國在古代元明清三朝,歷代的帝王,他們有智慧,他們聰明,用儒治國。現在我們提倡《群書治要》,這裡頭是以儒為主流。帝王們用佛化民,教化眾生,所以佛教的寺廟,全國農村裡面都有,大大小小的寺廟。用佛教教老百姓、教民眾,最大的是什麼?就是佛教能化解怨結。這些帝王用上了,這是好事!怨結會造成將來的大災大難,它把它化解開了,這個功德有多大!人跟人不再結怨結,把因果報應的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這是佛教教學對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把民心安定了。用道教祭祀祖先、祭祀天地鬼神。這些帝王把儒釋道都用上了。我看到的是《蒙古大藏經》的序文,裡面寫了這些事情。今天不要傳統文化,儒釋道都不要,這社會亂了,怎麼收拾?沒有法子收拾。真正能讓社會、讓人心定下來,社會恢復祥和,就像湯恩比所說的,除了大乘佛法,做不到,他講的是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救全世界。

  念老註解裡頭這幾句話寫得很透徹,這些慳吝之心,現在這些人非常頑固,財物有失,他就憤恨,憤怒、怨恨,「憂怨愁苦,意無解時」,解不開,「故云無能縱捨」,沒有能夠放下的。「縱捨者,放下。」不肯放下,不肯放下就積著仇、積著怨恨,來生遇到就報復。這些現象都在我們面前,都是我們這一生親眼看見的,而且今天不是某個地區,全世界。我們走過很多地方、很多地區,見過各個階層的人,男女老少,確實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這個怨結得太深,換句話說,化解談何容易。你奪了他的財產,你還殺了他人命,他心裡怎麼能甘心,怎麼能沒有報應?這個報應搞得今天整個地球社會混亂。只有真正學佛的人覺悟,我們離開這個地球,離開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唯一的一條生路。只要你不捨輪迴,你決定遭受果報。念佛要緊,念佛是人生第一樁大事。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諭眷屬和敬」。前面利害得失說盡了,佛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世,請看經文: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釋迦如來勸我們,這一次我們承過去生中修的五戒十善,修的成績還不錯,這一生能得人身。得人身是靠五戒十善才得人身的,不是偶然的。這一生很難得遇到佛法,我們繼續修五戒十善,佛所教我們,我們都做到了,我們就有信心,來生我們不會失人身。這個身死了之後,又換一個人身,這一生修得比上一生好,換句話說,下一生的福報更大,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如果真的覺悟了,細心觀察,三界六道只有苦沒有樂,所謂的樂不過是苦暫停,感覺得很樂,福報享盡了,苦報就現前,所以不究竟。淨宗法門,阿彌陀佛建立,幫助一切眾生得究竟樂,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離六道輪迴;究竟樂是極樂世界。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要真幹。

  科學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有識的人都知道,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武器是核武、是生化武器,會把地球上不但是人沒有了,所有的動物都不能生存,完全消滅了。地球還存在,地球上的生物沒有了。這是人為的災害,不是自然災害。活在這個世間,像經上講的這些人,心慳意固,不能放下的,這樣的人多,這樣的人造的業不好,不善的業會感來不善的果報,這很可怕。他活得不耐煩,他想死,他有權,核武在他手上,不是他一個人死,我們大家一起死,怎麼辦?真的是同歸於盡,剎那之間。我們學佛,這非常幸運,我們時時刻刻都放下,時時刻刻都可以往生,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貪戀,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決定不造惡業,造惡業對你往生會產生障礙。這也就是說明,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造的惡業太多,到時候冤親債主來找麻煩,讓你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就去不了。所以放下重要,放下障緣就沒有,不放下障緣在。

  『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這真的不是假的。「臨命終時,則一切積愛之眷屬財寶,皆當捨離」。這放不下,他有留戀就去不了,極樂世界去不了。身體壞了靈魂存在,靈魂在哪裡?圍繞著他的財寶捨不得離開,這些財寶對他一點用處都沒有,他用不上,所以皆當捨離。「獨去獨來,無能隨伴,至愛之人可以同時死,但不能同處去」。這句話要記住。母子至親,雖然同時死,去的地方不一樣,為什麼?各人的業力不相同。「業因不同,果報千殊,去處各各不同,故云莫誰隨者。」走的時候一個人走,沒有人跟隨你,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不能沒有充分準備。

  《普賢行願品》裡面說得更好,「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這是說你的身體,外面六根,裡面五臟六腑,統統都停止,都不再起作用,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你的家親眷屬,你所心愛的人,從此分別,不再見面了。「一切威勢」,你在這個社會上做大官掌握著大權,有威有勢,這個時候完全沒有了。「輔相大臣」,這是說帝王,你的宰相、你的大臣、你的宮殿、你的城市內外,「象馬車乘」是你的交通工具。現在你有專車,遠行有專機,有自己的遊艇、輪船,你有「珍寶」、有「伏藏」,收藏這些珍寶。「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去,你空手而來,還是空手回去。「與此同旨」,跟這段經文所說的意思完全相同。

  諺語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兩句話我們要常常念在口上提醒自己。最後這句話很重要,唯有業隨身,你造的是什麼業?生活當中造的業,工作裡頭造的業,待人接物造的業,別人對我態度不好,我有什麼感覺?我有不好的態度對人,我沒有感覺;人家以不好的態度對我,我馬上有感覺。要知道,我們什麼態度對人,人家立刻就有感覺。這是什麼?有意無意結怨,別人懷恨在心,念念不忘;這個事情就麻煩了,來世報復。這是愚痴。真正學佛的人可不幹這個事情,他對我不好,我回答他笑咪咪的,化解了。我們對人笑容、恭敬,像彌勒菩薩一樣,笑面迎人,對人充滿善意、充滿真誠,就能感動人,惡人也會被你感化變成善人,你的功德就大了。如果放在心上生悶氣,這個業造重了,來生來世遇到肯定要報復,怎麼能幹這個事情?「不論貧富,莫不皆然」。男女老少、賢愚不肖、貧富貴賤,這是平等的。「個中憂苦無盡,故云萬端」。

  所以佛陀教我們做人,我們要記住,眷屬要和、要敬,從誰做起?從我自己做起。別人對我不和不敬,是因為我對他沒有和敬。他對我不和敬有怨氣,我每一次見面對他都和敬,時間久了就感動,要有耐心,要有長遠心。『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現在我們看這個社會,父子兄弟夫婦親屬沒有敬也沒有愛,只有什麼?只有利害。有利互相利用,沒有利遠遠離開,為什麼?怕他佔我便宜,都是這種心理。今天沒有利害,父子都不相往來,何況兄弟朋友?往來的都是有利。我在他那裡能得好處,我要利用他;利用完了之後,再也得不到好處,就分手、就離開了。這是什麼心?

  中國人做人的標準是仁義禮智信,叫五常。常是什麼?永遠不能丟掉的,這是個人。五常都沒有,那就不是人,是什麼?妖怪。這個話二千五百年前左丘明說的,左丘明跟孔子同時代,孔子作《春秋》,他作註解,他替孔子作註,叫《左傳》,就是左丘明。這裡頭有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換句話說,人把五常丟掉了,他是妖怪,他不是人。五常是什麼?仁義禮智信。換句話說,這個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個字他統統都沒有,他就是妖,害人、害社會、害國家、害世界,他幹這個事情。佛是怎麼樣教我們的?佛是正法,妖魔鬼怪是邪法,古人有所謂「邪不勝正」。今天整個社會確實偏邪了,誰能把它扶正過來,這個人就是菩薩、就是佛陀、就是大聖大賢。雖然不在其位,他是個火苗、是個火種,只要這個火種世世代代傳下去,這個國家民族就有救,世界和平、太平盛世就有可能出現。不是在現代,也許在二、三百年之後。往下這段經文非常重要,我們真正聽懂了真學習,至少就不失人身,絕對不會墮三惡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4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零九頁,第一行開始,科題「辛二、諭眷屬和敬」。請看經文: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這個九句經文非常重要,確實是言簡意賅,言語不多,很簡單,意思非常的圓滿。做人能做到這樣子,這就是標準的善男子、善女人。佛在此地教我們,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男女老少,都應當遵守。前面第一句把世間人全包括在其中,所有的人民。下面是由親而疏,由近而遠,『父子、兄弟、夫婦』這是親,『親屬』這就比較遠了,應該如何相處,下面六句二十四個字。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面這一段經文,勸告世人,「親眷之間,應當和敬」。不和,那就是冤家,中國諺語裡頭也有這個說法,不是冤家不聚頭。這個話是什麼意思?裡面的含義顯示出來,家人相處確確實實有不和的,不和的家不會興旺。一家上下和順,古人講的「家和萬事興」,這個家庭一定興旺,一定發達。看這個家有沒有前途,看他家人是不是相親相愛,是不是和睦相處,就從這看。

  「父子、兄弟、夫婦」,這是五倫,父子有親,兄弟有序,就是長幼,夫婦有別。親屬,前面說過,包括你的家族,族人,你的下屬,家裡面請來的幫傭,這是下屬。在古時候,一個大家族,幫傭的人很多,可能有二、三十個人。因為一個家庭,普通家庭大概都有二、三百人,所以二、三十個幫傭是很正常的現象。都要互相敬愛,不能有憎恨,不能有嫉妒,不能有傲慢。『有無相通』,這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的待遇要平等,要照顧到。各人有各人的身分,各人有各人的義務,有各人的職責,大家庭是社會生活。

  中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夠傳幾千年還存在,世界上四個古文明,其他三個都消失了,沒有了,中國還在,為什麼?中國人懂得治家之道。治家跟治國一樣,只是範圍大小不相同,所以會治家的人就能治國。於是乎我們就能體會到,中國人的家,對社會、對國家民族,乃至於對整個世界,做出最大的貢獻。只要每個人家都能治好,社會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也就是長治久安之世,人民生活幸福美滿。在中國歷史看到很多,外國歷史上沒有,再強大,都有爭權奪利,沒有中國這麼和諧。這什麼原因?教育。中國人從小就教,教要愛家族,把愛父母這種愛要擴大到家族。知道自己生到這個家庭來的,是要為一家人謀幸福,為一家做出貢獻,不是為個人。家是一個人一生最值得信賴的靠山,離開家到外面工作,遇到困難,家是你的忠實的支持者。家裡會派人幫助你,家裡面會送錢幫助你,成就你的事業,這個事業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社會的,不是自私自利,這一點很難得。這是倫理道德的教育,人人都懂得。

  親眷之間,親是父子、兄弟、姐妹、夫婦,這是親,眷屬是我們的親戚。親戚裡面有內外,叔伯這是內,舅姨這是外,母親那一邊的,母親的兄弟姐妹,父親的兄弟姐妹,這都是屬於叫親屬。可見得一個家族範圍很大,延伸到母系。這一家人要團結,這一家人要互相敬愛,這一家人相處和睦,全靠教育。從小就把他教好,大人一生做榜樣給後人看,給下一代看。世世代代的都是這樣做法,只要做得認真,這個家庭就不會失敗,世世興旺。如果疏忽了,問題就出來了,可能做到家破人亡。

  「敬愛者,指恭敬與慈愛。憎嫉指憎惡與嫉妒」。憎惡是什麼?討厭。這個治家,大學問。佛經上說得很好,父母跟子女的關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關係有四種:報恩的、報怨的、討債的、還債的,你說麻不麻煩?報怨的,過去你傷害了他,甚至於你殺了他,奪了他的財產,他這一世到你家來做你的兒孫,你不知道。到他長大的時候,他要把你家毀掉,報仇,是來幹這個的。如果是來報恩的,這個小孩過去你對他好,你曾經幫過他、救過他,決定是孝子賢孫。如果是報怨來的,從小小孩性格就不好,叛逆,不聽話。學佛的人知道,看到這個情形就曉得要怎樣去教他,對於叛逆的,格外的愛護他,要施恩,慢慢讓他體會到感恩,雖然來報仇,不至於有大的災難。這個事情理很深,事很複雜,所以家裡積德,世世代代。

  孔子他的外公,他媽媽的爸爸,這個人有智慧,看到孔家五代,祖宗五代都積德,修善積德,好人。就能斷定這個家裡人將來出人才,把他的女兒嫁給他,嫁給孔子的爸爸,生孔子。這個外公有智慧。一定要是積德行善之家,後代會好,沒看錯。不是看到這個人家庭富貴,不看這個,看他是不是世世代代是好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要看這個,後代肯定會有興旺。我們細心觀察慢慢都能體會到。

  最怕的就是怕憎嫉,家人心不平,背後互相批評,這個不好,這是家要敗亡的現象。一個家如此,一個團體也如此。現在的團體,社團,就像從前的大家庭,領導人就好比是父母,工作人員是兄弟姐妹。像我們這個團體也有很多義工,這個團體天天講經,天天教學;換句話說,應該所有人員天天都上課,哪有不興旺的道理!如果說,我是來做義工的,我不是來聽課的,想修一點福,未必是真福。真正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福報。在這裡做義工服務,修了一點福,往往口不謹慎,批評這個人,批評那個人,都從口裡流掉了,功德都跑掉了,甚至於還造了很多罪業。顛倒了,錯誤了。國家也是,擴大到聯合國也是,無論什麼團體,佛這六句話一定要記住,要依教奉行,就是『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我有,別人有缺乏的,我得要幫助他,這就是要布施,不要吝嗇。所以底下接著,『無得貪惜』,沒有貪婪。言語,色是我們的容貌,色要溫和,言語要柔軟。最怕的『違戾』,就是背後有議論、有不平,最怕這個。要互相恭敬,要互相慈愛,上慈下愛,領導人有慈悲,被領導的人愛敬,沒有憎惡,沒有嫉妒。

  「有無相通,相通指財物,以我之所有,濟彼之所無」,他缺少的,我有多的,我應該要給他。「言色,言語與面色」。違戾,違是背逆;戾是乖狠。《會疏》裡頭說,「怡聲下氣」,怡是歡喜,「言不違戾,溫良恭謙,面無顰蹙」,顰蹙是憂慮,是不高興,擺在面孔上,很難看。這些都是講的常和。故知『言色常和』就是經中所講的和顏愛語。這個愛是非常關心他、愛護他,是這個意思,他有過錯,責備他、教訓他都是愛語。

  這九句經文勸和,非常重要。文辭不多,每個人都應當要學習,要把它做出來。下面一段,佛告訴我們,如果有爭執,這個團體每個人都有怨恨、都有不平,這就出問題了,「諭心諍成怨」。請看經文:

  【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前面勸我們的,和睦興家,這一段警告我們,不和會造成大害,這個大害可能不在今世,來生後世會碰頭。這些事,中國、外國歷史裡面記載很多。『患害』是什麼?戰爭,那種怨恨,必須把對方消滅。對方不錯是消滅了,那個怨恨能化解嗎?不能,生生世世都不能,那就變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太可怕了!

  『或時心諍』,諍通作沒有言字邊的這個爭。《一切經音義》解釋作訟,訟就是爭辯是非,訴訟。《會疏》裡頭說得很好,「人情平時雖無憤恨,違境忽生,不時鬥諍,故云或時」。不知道什麼時候,兩個人不高興了,心裡面懷著怨恨,怨恨、不平就想報復,互相矛盾就生起來。這個要不化解,在一個家庭裡面發生,這個家就不和了。所以,家規就是家裡面的法律,人人都要遵守。家長執法要公平,絕不能夠偏袒,偏袒就是造成怨恨,更深的怨恨。一定要秉公來斷定,讓兩邊都服,這才能化解。

  最重要的是教育,教育要非常認真,不允許有這些事情發生這是教育的功能。發生了怎麼樣調解,沒有發生的時候,如何防範它不會發生,這個重要。所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要常常講,要不斷的講,一遍一遍的講,為什麼?怕大眾當中,不定什麼時候,有兩個人起怨恨了,他起鬥爭了。天天聽經,有的時候有點怨恨,一聽,算了吧,他就自然能夠化解。極樂世界沒聽說哪個人有怨恨,哪個人與哪個人有摩擦了,那個世界就不能叫極樂了。為什麼?阿彌陀佛講經沒中斷,這一點我們要曉得。人是教得好的,沒錯,要天天教,要常常教。不教,可能他就有問題了,他阿賴耶裡頭有煩惱的種子、有不善的種子,這個東西現行,他自己做不了主,心術就壞了。這個人心壞了,他就有偏見,就有邪見,自己不滿意,還要挑撥是非,讓這個團體裡頭產生對立、鬥爭,爭權奪利,這就壞了。必須要教得每個人都能知足常樂。

  大聖大賢,像孔子,你看,學生們對老師的評價,我們老師有哪些好處?學生說出五樣事情,這孔子的日常生活,溫良恭儉讓。老師做榜樣,學生都學會了。孔子生活表現的溫和,人喜歡接近他,沒有貢高我慢,沒有嫉妒,心性,善良、恭敬、節儉、謙讓。所以他們的家傳二千五百年,傳到現代。能不能再向下延,就要靠他們這一代人真正覺悟了,把溫良恭儉讓認真做到,他們的家還會往下傳。孔家這一代的我不認識,上一代,孔德成老先生跟我就很熟。早年在台灣,六十年前,台灣一個煤礦大王李建興,這個老先生是讀儒書的,對孔子非常尊敬。所以孔德成先生常常到他家作客,他是個企業家,孔德成有什麼缺乏都是他幫助,他有錢,能幫助他。先生的兒子、媳婦都是虔誠的佛教徒,聽我講經,所以我跟他們就很熟,有幾次在他家跟孔先生一起吃飯。我在他們家裡講過經,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他家有個大廳,大概可以能坐一百人。那個時候我沒有道場,講經都是租房子、借房子,李建興的兒媳婦跟韓館長私交不錯,所以就借他家的房子講經。

  我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幾乎一生跟先生,先生那個時候是奉祀官,他有個奉祀官府,老師是他的主任祕書。這奉祀官府是屬於行政院的,是部級的,級別跟部長相同,這在那個時代,對於孔子的後代非常尊重。現在沒有了,奉祀官府也取消了,大概恢復這個地位是不容易了。往後,孔家的社會地位沒有了,要靠自己發憤圖強。這個奉祀官還是世襲的,到孔德成這一代是最後的一代。我們感到很遺憾,政府應當要保留,這保留象徵民族的精神,象徵中國人對老師的禮敬,尊師重道,他代表老師。中國人有祠堂,是不忘父母,中國人的孔廟,每年的祭孔是師道;師道代表敬,祭祖代表孝,中國立國的精神,孝親尊師。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樁好事。必須中國人哪一天真的回頭了,遵從老祖宗的教誨了,也許有人提議恢復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他代表中國人對老師的恩德永遠不忘記,代表師道。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會疏》裡頭說的這幾句話是真的,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甚至於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時忽起相鬥與爭訟之心」,遇到不平,我們這一生遇到了。韓館長往生了,她對我們有恩德,我在最困難的時候,如果不是他們一家人幫助,不可能有今天。在那個時候我走上困境,一個聽老和尚的話,把講經教學放棄,去做經懺佛事。老和尚告訴我們,經懺佛事是我們看家的本事,我們靠這個吃飯的。講經教學沒人供養,你生活怎麼辦?這是逼著我一定要跟大眾一樣,沒有什麼特殊,這不是我情願的。那不聽,不聽就還俗,走到這個絕境了。韓館長是我的聽眾,她知道了,問題這麼嚴重,怎麼辦?他們家的房子不大,是一棟小別墅,獨立的,兩層的洋房。她夫妻兩個,帶著兩個兒子,還有個女兒,女兒雖然出嫁了,離不開媽媽,統統住在一起。女兒生了個小孩,她的外孫,所以一家也挺熱鬧。樓上還有個房間,空的,她問我,住在她家裡行不行?我去看了一下,還挺乾淨的。我就帶著她一起到台中去見老師,把我的情形向李老師做了詳細報告,現在有這麼個緣分,她家照顧我。老師說行,老師同意了。這我住在她家裡,沒有想到住了十七年。

  十七年之後,我們才有個小道場,在景美,華藏視聽圖書館。有這麼個小地方,不大,只有五十坪,用圖書館的名義。在那時候美國紐約的同學找我,希望我到美國去講經。緣不成熟,我對美國不了解,自己講經基礎還不是很穩固,在台灣,老師在世,有問題常常可以請教,到美國就不方便了,我婉辭了。他們就起意,如果講經能夠錄像,把這個錄像帶送給他們可不可以?我說我們沒有這個設備。他們很發心,送了兩萬美金,我們在日本採購一套機器,所以圖書館就變成視聽圖書館。我們搞錄像、搞錄音是最早的一個,是這麼個原因,美國華僑送的這些設備。我們講經是錄像,現場錄像,這個錄像帶寄到美國去,我們沒有保留,是為他們做的,這開端。

  我們自己一生,讀書人,不喜歡管事,管事很麻煩,讀書自在。所以圖書館建立,請韓鍈居士做館長,管事、管人、管錢她一個人包辦。所以大家都曉得,我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叫三不管。這個道場十方捐助的,她自己也拿了一些錢,登記的時候是用她的名字登記產權。她過世了,過世之前跟我講過幾次,想組織一個董事會,來管理道場財務。我不著急,我說等妳病好了再說吧。沒有想到一病不起,這個事沒有做。然後,她的兒子聽別人的挑撥,我知道,聽別人的話,要把財產收回去。當時悟道,出家的有四十多個人,想找律師,用法律來解決。是可以,我們是站得住腳,但是在道義上講不可以。她照顧我三十年,我今天能成就,她是有大功德。我說我們決定不能上法庭,學佛,上法庭多丟人,不是丟我的人,丟釋迦牟尼佛的人。天天在講放下放下,還要爭財產,這成什麼話?所以我就一直在阻擋。

  那時候剛剛走,才兩個星期他們就想發動,我說不可以,至少要四十九天。希望平平安安的念四十九天的佛,給她做超度的佛事,四十九天以後再說。四十九天到了,我又向大家要求延長,一百天好不好?過了百日再說。到了一百天,我再要求大家,一年好不好?到一年,大家心平氣和了,沒有那麼急躁了,沒有那麼著急了。我跟大家講,天無絕人之路,我們要有道義,要知恩報恩。她兒子要,全部財產送給他,沒有話說,美國我們也建了道場,也全部都給她兒子,報她照顧我們三十年的恩德。不管他怎麼說我們、批評我們什麼,我們一句話不回,我們知恩報恩,只知道恩,不知道怨,我們離開台灣。這是過去這段歷史。

  離開台灣之後到新加坡,在這時候就遇到居士,幫了大忙,她要不幫忙,我們在新加坡不能立足。我們在澳洲建立道場,她也拿了不少錢。在那個當時,因為我們不化緣、不募捐,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經濟並不富裕。我們能在新加坡住三年半不是容易事情,承蒙李木源的照顧。以後,新加坡那個道場內部有變化了,經上所說的,李木源居士聽信謠言,對我們的態度冷淡了。冷淡,趕快走,為什麼?以後好見面,不要搞得以後不好意思見面,這個恩德我們永遠不忘記。所以他聽信謠言,說了我一些話,我們從來不說他一句不善的事情,我們只讚歎他好的地方,他照顧的地方,其他的我們一句話不說,這麼多年。為什麼?佛這些話我們記住了,我們決定不跟人鬥爭,一有這個跡象,我們馬上就退步,保全。甚至於大陸上還有些人以為我還在新加坡,他們對居士林還是一樣的供養,我們沒有說一句話。只是到新加坡看我的人知道了,知道我不在新加坡,離開了。

  我這一生的路,經上全都有,如果不聽經典上的勸告,我們也跟一般人,跟人去爭,那個跟學佛完全相違背,學佛的人怎麼可以爭?錢財、財產,他要給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絕不相爭。一生沒有建道場的念頭,所以過著游牧生活。這次到香港,佛菩薩安排的。何澤霖老居士是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認識的老同修,前年過世了。囑咐他的夫人,六和園是他們自己的住處,一定要送給我,供養給我,希望我在香港長住。我知道這是佛菩薩安排的。我去看了,我很喜歡這個地方,寧靜,比這個地方還安靜,聽不到人的聲音,也聽不到車的聲音。地方雖然不大,小小的房子,二、三個人住非常合適,我就想到,晚年就在這裡長住了。

  可是這整個世界社會,不安定的現象愈來愈嚴重,讓我想到,佛法,佛法太大了,我們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佛法的承傳,佛法的延續,要辦教育。這是六十年前老師就提醒我,佛法要再興旺起來,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就是辦大學。我們有這個心,沒有緣,也沒有福報,一直到晚年才遇到。在馬來西亞,納吉首相支持,在那邊能辦一個漢學院,培養儒釋道的繼承人。去年,沒想到跟斯里蘭卡結了緣,到那邊訪問九天,講經一個月,非常歡喜。跟總統建議,辦佛教大學、辦宗教大學,總統全力支持。我把四眾同學的供養全部捐獻出去,佛教大學的預算是一千五百萬美金,我這邊的供養,換成美金一千五百萬,全捐給他了。現在大概資金已經不成問題了,我知道有很多人主動的捐獻。

  要緊!學校建了,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佛教跟中國有自己的一套,這套東西真好。我還沾了一點邊緣,我以後沒有了。可是我想要把它傳下去,我至少也得教幾個人,教出真正有成就了,讓大家看看傳統的方法,這方法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開智慧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老祖宗這套方法,不是求知識,是求智慧,不是向外求,是從內求。

  早年,老師晚年辦了個內典研究班,招了八個學生,八個都是大學畢業的,真正發心學佛。這個班是辦四年,八個學期。我在裡面教了一年,那時候八個學生,六個老師,好像果清法師上過我的課,我在那個時候用的方法就是中國傳統的方法。學生學得很辛苦,我那時候教《金剛經》,上課指定作業,經文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我自己編了個《金剛經講義》節本,底本是《金剛經講義》,江味農居士編的,我把它重要的部分提出來,所以做了個簡單的節本,做我的教材。用我這個綱領,參考《講義》的原文,寫講稿。一個小時,實際上是五十分鐘,要寫多少字講稿?要寫八千字,口語文學。所以學我這門課,只有兩個學生選我這門課,其他的人旁聽。這兩個小時,每個人講一個小時,講給我聽,最後十分鐘我做講評,我是這樣教法的。「學記」裡頭有,教的人很輕鬆,學的人很辛苦,但是他真有受用。這教學,我教你怎麼學,不是我講你聽,不是講學,是教學。那時候我們這些老師,包括李老師在內,我這個方法他們都沒用,他們是講,講給學生聽。我不是的,我是資料交給他,讓他自己揣摩去寫講義,上台講給我聽。雖然學生學得很辛苦,學得非常歡喜,他真有受用。上我這堂課這兩個人,足足要花兩整天的時間,兩天做準備工作。

  我用這個方法可以辦佛學院,佛學院沒有老師,我這麼多年來留下來的這些光碟、錄像,我相信能夠挑得出十幾種,那十幾種就十幾門功課了。哪個人學就專學一種,不能學兩種,時間最好是十年。一個星期講一次,讓你有六天的時間去準備,講兩個鐘點。我給你做講評,研究討論半個鐘點,能帶一批學生出來。讓大家看看,古時候這個方法跟現在學校教學的方法,相比一下,有沒有價值?這就是教學的理念跟方法不一樣,目的不相同。中國傳統教育跟大乘佛法的教育都是以開悟為目標,儒家亦如是。我在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那時候的老師都很負責任,都非常認真教學。我有一天老師辦公室外面走過,裡面老師在聊天,聊什麼?對學生的批評,某個學生有什麼長處、有悟性,談到這個。我在旁邊聽到,悟性。你看,那個時候老師重視學生有悟性,他學得快。沒有悟性,靠記憶,就是記問之學。有悟性的人不記東西,他聽到的時候,他有他的體會、有他的領悟。領悟淺深不一樣,體悟廣狹也不一樣,他能把裡頭道理說出來。老師重視這個,這是真正的學問。所以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如何把這個方法,古老的方法傳下去,不要讓它失掉,而真正用這個方法的人有成就。

  我學東西沒有記問,我不喜歡記這個,所以說一般教授講東西引經據典,我們從來不引經也不據典。為什麼?我沒有記得,沒有記住,我是憑悟處的,我的體會、我的心得拿出來報告,供養大家。我懂得這些東西,但是對這個沒有認真,如果要認真,我現在不是這樣的程度,水平比這個要高很多。現在老了,不能再幹,記憶力也衰退了。現在著急的,經上講的,要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個要緊,別的都不要緊,都是不急之務,最緊急的是念佛求往生。所以,經專講一部,專教一部,其他的全放下。古老這些東西,我知道,我了解,我能說得出來,它非常有價值,跟西方人教學的理念、方法完全不一樣。人真開悟了,開悟之後,解決問題沒有侷限性,沒有後遺症。知識不行,記問之學它有侷限,它有後遺症。所以今天這個動亂社會他們解決不了,道理在此地。

  養要養得厚,我們常講的儒釋道三個根太重要了,千萬不能疏忽。要自己克服自己邪知邪見,克服自己懈怠懶惰,要克服自己該放下的要放下。學佛學什麼?學清淨心、學平等心、學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真學佛,不能搞假的。真有體悟,講出來自然有滋味;沒有體悟,講的全是別人的。別人東西,我能看,別人也能看。一定要講自己體會到的地方,而且就在現前,真管用;所學非所用,我決定不學它。學不是為別人,是為自己,為自己什麼?悟入自性,這是真的。

  我們再看念老這個註解下面所說的,『恚怒』,瞋恚、忿怒,三毒之一。「一時瞋心,造成小恨」,但是這個小恨,「冤冤相報,無有已時」,沒完沒了,生生世世纏縛住,苦不堪言。「怨憎常會,互相殺害,愈演愈烈,故云後世轉劇,至成大怨」。大家要想知道這個事情,《安士全書》,印光大師介紹,學佛的人一定要看。他認為中國最近一百年第一部好書,印光大師評判的,這是最好的一部書,講因果報應講得透徹。《文昌帝君陰騭文》一開頭,文昌帝君一十七世做士大夫,他說出這十七世的冤冤相報,就是此地的這幾句話。最初是一時瞋心,造成小恨,然後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最後怨憎常會,互相殺害,愈演愈烈。總算是讀書人,遇到佛菩薩,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怨恨心放下了,生到天道,這是文昌帝君。故云後世轉劇,至成大怨,這是事實真相。所以,大怨怎麼成就的?從小怨結下來的。如何化解?從小怨化解,不跟人結怨,人跟我結怨,我不跟他結怨,就沒有報復。他給我罪受,我就受,甘心情願受,沒有報復的心,這個帳就了了,就結掉了,絕不幹傻事。

  下面括弧,「如琉璃王為報宿怨,欲盡殺釋種」。這是舉一個例子,這例子經上說的,《三藏法數》裡頭有,《法苑珠林》裡頭也應該有。怎麼回事?冤冤相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琉璃王帶著大軍把釋迦牟尼佛這個國家滅掉。佛知道,沒有阻攔,只是勸他的族人趕緊逃出去,不要再住在這個地方。他的族人也很難得,聽話,逃出去了。逃到哪裡?逃到現在的後藏,西藏的南面,喜馬拉雅山的北面。所以,釋迦牟尼佛這一族,都移民到西藏去了,現在叫移民,逃到西藏,再沒有回去,在西藏落戶了。西藏現在屬於中國,所以釋迦牟尼佛這一族也是中國人了。這個事情發生是佛在世的時候,佛主張不打仗、不抵抗,盡可能的逃離。這都是教給我們,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如何化解大怨。大怨不是一時結的,生生世世沒有解,愈結愈深,爆發的時候愈演愈烈。

  所以,『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這是「指世間冤報之事,互為禍害」。這一世你殺他,來世他殺你,再來世你又殺他,沒完沒了,愈殺愈慘,愈殺愈厲害。如果今天真正不幸,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武戰爭、生化戰爭,不管好人壞人,有沒有怨結,統統都要遭受這個災難,整個地球上的生物統統滅絕。這空前的大災難,不是一世造成的,還是從歷史上,千萬年來,從小怨結成大怨,從大怨造成大難。沒有人好好的教,今天把聖賢教育全部推翻了,藐視聖賢,輕慢祖宗,認為古聖先賢都不如我。我今天手上有原子彈,古人沒有,我超過他了。生死,人有生必有死,早死晚死總是要死,這是平等的。可是問題,死了到哪裡去不一樣了,有人死了到天堂,有人死了變畜生,有人死了變餓鬼,有人死了墮地獄,還有人死了上天堂、生極樂世界,不一樣。

  這樁事情我們現在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們一心一意只求極樂世界,其他的全放下。你不相信,我相信,我們各人去各人的地方。我這六十二年的佛沒有白學,總算有了個結果。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人真正是好人,生生世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們不應該在災難當中死亡;換句話說,這個災難就不會發生。世間事誰做主?自己造因受報,但是那個緣,佛菩薩、神明在掌握住,用佛法的術語說他們加持,他們慈悲。五逆十惡、毀謗佛法,只要肯認錯,只要能懺悔、能回頭,信願持名,阿彌陀佛也不會捨棄他,他臨命終時佛也來接引。慈悲到極處,這是我們應該學的。佛能忍,我們為什麼不能忍?佛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這是應當學的。

  「既造業因,必結惡果」,這八個字是真理。「報應雖不立即顯現於當時」,這個人一生造惡,沒看到有惡報,他一生過得不錯。這個要知道,因果通三世,他這一生的福報能夠保持他從生到老不受災禍,前世培得厚,這是享前世修福的果報。他現在死了,福報享盡了死了,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那是他的惡報就現前了。他在惡道裡頭我們不知道,我們沒有看到他現世受惡報。舉一個例子,唐太宗,唐太宗在世沒有受到果報,富貴,榮華富貴,歷史上稱他為君,好皇帝。他是開國的帝王,雖然第一代皇帝是他爸爸,但是那個政權是他打下來的,是以武力奪取政權的。治國治得好,人講理,有智慧、有慈悲心。編了一套《群書治要》做為治國、學習的標準,是他治國的寶典,能傳到現在。

  我們從他附體才明瞭,他死了以後墮畜生道,離開畜生道,他又到人道來,人道就一世,死了以後就墮地獄。他墮畜生道,又作人道,是他過去生的餘福,還有一點福,不至於那麼慘。但是這個餘福享盡,惡業現前,惡業是什麼?奪取政權的時候,打仗殺人太多。所以有人問他,你為什麼會墮地獄?造地獄業。哪些地獄業?殺人,殺中國人、外國人,統統都殺了。打仗哪有不殺人的?殺人就要墮地獄。所以有人問他,難道做了國家領導人都要墮地獄嗎?不盡然,沒有殺人的、沒有作惡的不墮地獄,不是每個帝王都墮地獄。但是開國的帝王,確實大多數都墮地獄,打仗!

  他能夠從地獄出來,《群書治要》有功,這是我們親自遇到的。前年,我們印一萬套《群書治要》,樣本書印好了,書店送到澳洲,那時候我在澳洲。我們幾個人看這個樣本,看得很歡喜。當時,悟忍師的妹妹在場,忽然唐太宗附在她身上,她跪下,跪到地下,她說我是李世民。我們就知道唐太宗附體了,就請他坐,問他有什麼事情?他不敢坐,一直跪在地下,說他從地獄出來,感恩。感什麼恩?我們印這套書,他離開地獄。我們是無意的,不是為他的。給我們透出的信息,雖然話只有兩句,非常重要,他說這部書可以救中國,可以救全世界。救中國,我知道,我們印一萬套流通,其目的就是救國家的,沒有想到救全世界。但是他提醒我,救全世界。所以,我馬上就想到要翻成外國文,向全世界流通。他對我非常感恩。這是個好的例子。

  這是一部好書,編這個書是他的智慧,他要的是什麼?古聖先賢的教訓。哪方面的教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下令給魏徵這些大臣蒐集,從他那個時代往上去,從三皇五帝一直到晉朝,二千五百年,古聖先賢對這些的教訓,寫成文字記下來的,統統抄出來給他讀。他治國、平天下就依靠古聖先賢的智慧,古聖先賢的理念、方法、經驗,開創了大唐盛世。這是他做了好事,你看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他在地獄裡頭,我們人間的時間幾百年,前年年底才離開。這部書這麼好,現在這個社會迫切需要,我們把它找到了,翻印流通,贈送給全世界,這是好事。

  淨土宗的承傳,《無量壽經》沒有好的版本,是個很大的遺憾。在中國一千多年,一直到現在,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時間,會成這個本子,《無量壽經》有善本了。往後要有承傳的、要有流通的,這部經對釋迦牟尼佛九千年末法時期,會起最大的作用。往後九千年,真正能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一生成佛,全靠這部經。他的學生黃念祖居士,六年的時間,六年是晚年,身體不好,帶著病痛,完成這部集註,這大功大德!非常可惜沒人認識,國內、海外都有人反對。現在人不讀書,不讀書他就不能真正認識,人云亦云,聽到別人反對就跟著反對。這都是造業,造很重的業。

  我們認識,我們明白,不是我有聰明智慧,老師給我介紹的,老師介紹的。特別介紹這個本子,他在台中講一遍,有他自己的眉註本,這個本子給我了。我在台中十年,老師就是傳給我的《無量壽》,我歡喜。我不學誰學?我不講誰講?我活一天講一天,給大家做榜樣、做示範。這個東西真好,所以我把一切經放下,晚年專講這部經,講到往生為止。希望後繼有人,希望後人講得比我更透徹、更圓滿。造善因必有善果,專門弘揚這部經,決定得生淨土,決定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這個加持就在現前,現前我們所有一切的遭遇都是佛力加持。加持裡頭有不善的,有很難忍受的,那是菩薩在鍛鍊我們,考考我們的功夫,你真的能忍還是假的能忍。你不能忍,被淘汰掉了;能忍,提升了。我們從這方面想就非常安慰,對我傷害的人,我都存感恩的心,為什麼?他來考我的,我很幸運,通過了,及格了,沒有被他淘汰掉。這也是真理。你功力愈深,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愈高,所有這些找麻煩的人,都是幫助我提升品位的,我怎麼可以怨恨他?不但不怨恨,我要感謝他。這些都是真實的,不是假的。

  經上說『雖不臨時』。「但因果不虛,決當報償於後世」,這句話重要,決定應當報償於後世,來生後世。「故云應急想破」,經文最後這一句,應該要把它想破,想破也就是看破。「眾生但知畏果,菩薩則畏因也」,這一點我們也要牢牢的記住。眾生迷惑,敢造惡業,不知道造了有果報,到惡報現前,後悔來不及了。菩薩聰明,菩薩知道因必有果,所以不敢造惡業。我們學佛要牢牢的記住,要學菩薩,決定不造惡業,無論是什麼人加給我們的羞辱、傷害,我們統統能忍。

  我們做一樁好事,受到障礙,心裡頭知道,好事為什麼做不成?佛菩薩為什麼不加持?眾生沒福,眾生造的惡業太重,佛菩薩想加都加不上,眾生應該要受這些苦難,這無可奈何。我們看到傷心,沒法子,這是天理。至於障礙的人,當然他也有障礙的果報,並不是說障礙就沒有果報,不是,有果報。如果他要是有智慧,他不會造這個業,因為這是不善業,不善業跟此地所說的,決當報償於後世。他迷惑了,圖眼前的小利,障礙眾生接受正法的機緣,他們的果報,肯定生生世世愚痴,自己將來遇到法緣,也會被別人障礙,這冤冤相報。也是多生多劫遇不到佛法,是遇不到正法,這是所有災難裡頭最嚴重的災難。把不聞經、不聞法、不知道修行是第一重罪,其他罪都輕,只要聽經聞法覺悟了,全都解決了。所以,聽經聞法是多麼重要,每一尊佛出世,沒有不講經的,沒有不教學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休息一天,什麼意思?告訴我們,講經說法、聽經聞法第一大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一十頁倒數第三行,科題,「諭捨惡修善」。經文有三小段,第一段,「生死自當」。無盡慈悲的開示,告訴我們宇宙之間的事實真相。請看經文: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這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念老在註解上說,『愛欲』,愛是情愛,欲是貪欲,實實在在是生死的根本,也就是六道輪迴的由來。這個世間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自性清淨心中無有一物,也就是什麼都沒有,這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是由自性所生所現,是由妄心產生無量無數無盡的變化。

  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稍稍有些概念了,這個概念是正確的。那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是淨土,真正的淨土,這是真的,我們稱它作一真法界。自性沒有現象,一真法界有現象,有依報,有正報,實報土。自性清淨心,在淨宗四土裡頭說,就是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沒有依正的現象,實報土有。實報土是心現的,一切諸佛如來方便土、同居土是識變的。識是什麼?我們的念頭,一切法從心想生。同居土是六道輪迴,方便土是四聖法界,換句話說,十法界跟六道輪迴是我們心裡頭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

  我們今天墮落在十法界裡頭,而且非常不幸,墮落在六道輪迴裡面,十法界裡頭最差的地方、最不善的地方,我們在這裡。你要問為什麼,我們的念頭不善,我們沒有一個念頭是真正幫助別人的,無條件幫助別人的,希望別人離苦得樂,我們沒這個念頭。我們幫助別人都是有條件的,令別人離苦得樂,我自己先有一分,我沒有得到,你也別想,是這種念頭,有念無念都不出這個範圍。這是什麼?這是習氣,這是煩惱,煩惱習氣太深、太重,扭轉不過來,縱然遇到佛法,聽不懂,不開悟。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做障礙,道理在此地。

  古往以來,多少人修一輩子,十幾歲就聞到佛法,到八、九十歲老死,依舊搞輪迴。不知道有多少人!修學佛法超越了,少之又少。這個原因,印光法師告訴我們,誠敬,關係就在此地,我們的真誠心不夠,我們的恭敬心不夠。我們對自己,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心非常非常之濃,敵過我們修道的這個心,所以還得搞輪迴。什麼時候能成就?我們的真心,真誠恭敬的心出來了,就夠了。想不想出來?想出來,但是就是出不來,這個無可奈何。佛苦口婆心的在這裡勸我們,勸我們捨惡修善,我們還在造惡。我不舒服,你也別想舒服;我日子過得不痛快,你也別想痛快,都是這種念頭。總不能像地藏菩薩,代一切眾生受苦,代一切眾生受不善的果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藏菩薩的學生都成佛了,他的悲願沒有改變,依舊在苦道裡頭幫助苦難眾生。我們看《地藏本願經》,這部經是在忉利天講的,不是在人間。參加這個法會,到法會來聽經、來護持地藏菩薩的人是誰?十方諸佛。這個場面,一切經裡頭沒有這種記載。為什麼一切諸佛要參加地藏法會?地藏以前是他的老師,他們都是地藏的學生。老師可以成佛,不願意成佛,願意代眾生苦,慈悲到極處!

  大乘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地藏學起,地藏所表的,孝親尊師。不孝父母,不敬老師,這個罪就是無間地獄,這個罪是所有罪當中最重的。於是我們就明白,孝親尊師是第一德。兩百年前,學生心目當中還有老師,誠敬心比古時候降溫了,比不上,比現在人有餘。現在人對於父母不孝,對於老師不知道尊敬,所以經典擺在面前,看不懂,聽不進去。這不能怪他,他很可憐。《無量壽經》上講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佛菩薩對於這些造作罪業的,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的,不責備他,不怪他們。為什麼?沒有人教,他的父母疏忽了,父母沒教他,老師沒教他。不但父母沒教他,他父母的父母也沒有教他的父母。換句話說,要往上追溯,至少要追溯到六、七代,這個責任誰負?所以應當原諒,應該生憐憫心,不能生責備的心,他真的是太可憐了!中國傳統文化摧殘到這種程度,多麼可悲!

  滿清最後一百年疏忽了,講的人還不少,做的人不多。到民國年間,滿清亡國,講的人都沒有了,誰知道?我這個年齡,出生在民國初年,還沾到一點邊。我在十歲之前,這記得很清楚,鄉下有些讀書人還講,我們聽到,印象很深刻,沾一點邊緣。有沒有做到?沒有做到。我們所做的,我自己常說,跟古人比,我們不及格,古人至少有六、七十分,及格,我們大概只有二、三十分,你看差多少。但是今天的人做的時候,也許只有二、三分,那我還超過他十倍。我跟古人比,古人要比我高二倍。我們沾這點光,所以才有緣遇到老師,遇到章嘉大師,遇到老師,有今天這一點小小的成就。

  後面有沒有人繼起?難講了,總靠緣分,總是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遇到了,阿賴耶裡面種下所謂的金剛種子,這一生不得受用,也就是這一生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結一個法緣。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真正放下萬緣,信願持名,一心專注,他就決定往生。這樁事情從理上講,只要一口氣沒斷,都來得及。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講得很清楚,臨命終時懺悔業障,承認自己錯了,真從真心裡面發願求生淨土,都來得及,阿彌陀佛會攝受你,會來接引你往生極樂世界。這法門不可思議!

  我學佛學了六十二年,才認識《無量壽經》,才認識阿彌陀佛,才知道這部經是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這一聲名號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你做了無量無邊的好事,積無量無邊的功德,比不上用真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真誠心一句阿彌陀佛,超過你無量劫積功累德,不得了!沒人相信。這個法門,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人,遇到沒有不成佛的,遇不到太難,遇到就成佛。

  我不是利根,不是上智,中下根性,好在我還聽老師的話,依教奉行。可是老師把淨土宗介紹給我,我大概學了二、三十年才相信。經上講的難信之法,這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是從難信當中相信的。相信,不是老師勸我的,是從《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相信的。沒有涉獵這些大經大論,我很難相信,有懷疑,世界上哪有這種便宜的事情?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都能夠成就,聞所未聞,怎麼可能讓人相信?必須要真誠心、恭敬心,真正體會到佛菩薩的慈悲、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的積功累德,加持我們,保佑我們。極樂世界等於說阿彌陀佛的保送班,釋迦牟尼佛把我們保送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保證我們一生成佛,太殊勝了,再沒有能跟它相比的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念老在此地提醒我們,情愛最難斷,貪欲,無始劫來的煩惱,這是生死根本,六道輪迴的根本,六道輪迴從這來的。這兩個要不能放下,極樂世界去不了。這就是老師常說的,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三五個。什麼原因?那三五個人把情愛、貪欲放下了,他平平安安的去了。如果還有絲毫貪戀不能放下,那對不起,就去不了。佛門常說,「愛不重不墮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這兩句話重要,念要專一,不能夾雜情愛,不能夾雜貪欲。真正想往生的人,一定要跟阿彌陀佛一樣,把所有一切眾生都看成佛。什麼佛?阿彌陀佛。我們敢輕慢阿彌陀佛嗎?我們敢得罪阿彌陀佛嗎?這都是障礙你往生的,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天台智者大師完全肯定,完全接受了,他把這個佛字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這個佛怎麼講法,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統統是法性,就是真心本性裡面流出來的。惠能大師開悟時說的最後一句話,記得嗎?「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意思就是,沒有想到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生的,我是自性生的,一切眾生都是自性生的,所以一切眾生是佛,我也是佛。學佛第一個要相信這句話,這句話不相信,你沒有學佛,你不懂佛法。

  既然是佛,為什麼變成這樣的?我們迷了自性,自性是本覺,沒有迷惑的,但是我們今天迷了。雖然迷,自性在,自性並不是失掉了。但是自性變質了,這一迷就叫阿賴耶。所以佛就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要知道真心沒有想,真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妄心,是迷了時候的心。這一迷叫凡夫,我們現在在這個位次。這個位次,天台大師把他稱作名字即佛,佛說了你是佛,智者大師承認,但是你是名字即佛,有佛之名,沒有佛的實。實是什麼?佛的智慧你沒有,佛的德行你沒有,佛的相好你沒有。但是你要知道,你的那個智慧、德行、相好並沒有失掉,只是現在隱而不現,它沒有起作用,它有。什麼時候起作用?你覺悟了就有,覺悟它就起作用,迷了不起作用,是這麼個道理。

  現在我們遇到佛法,我們明白了,但是迷得太深,迷得太久,造了很多罪業。現在明白了,我要好好的斷惡修善。真正幹斷惡修善,念佛求往生,這叫觀行即佛。觀行是什麼?你真幹,你不是幹假的。雖然真幹,功夫還不得力。可是觀行也有三輩九品,上三輩的觀行,淨土宗叫功夫成片,觀行是功夫成片,往生自在,想什麼時候去,阿彌陀佛就來接引,真有把握。中下品的觀行,那完全靠緣分,這個緣分就是臨命終時最後的一念是阿彌陀佛,那決定得生;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那你又去搞六道輪迴去了。為了保持臨終最後一念決定是念佛,現在拼命在練習,現在在練兵,往生是打仗。讓我們的念頭一天到晚,所謂二六時中全是阿彌陀佛,沒有別的雜念,這叫正法,這叫正念,我們才有把握往生。如果還有許許多多雜念在裡頭,不能往生。

  尤其上了年紀的人,中國古人說上年紀,就是六十以後,這上年歲,上年紀了。古人把人的一生分作春夏秋冬,春天好,二十歲以前,春天;二十到四十,夏天;四十到六十,秋天;六十到八十,冬天。冬天,既然到了冬天,往後沒有了。八十以後叫風燭殘年,不定什麼時候就走了,所以心態上要做圓滿的準備,準備隨時要走。走是一定要走,但是去什麼地方?善心善行他去的是天堂,佛法講天道;善心善行不很圓滿,他善多於惡,人道;惡多於善,三惡道。所以去到哪裡要知道,六十以後就要非常認真準備自己的後事,我將來到哪裡去?

  那遇到佛法、遇到淨宗,這個緣太勝了,諸佛都向你道賀。為什麼?你有機會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跟六道輪迴永遠告別了。這是淨宗在無量法門裡面顯現出無比殊勝,而且怎麼?人人都有條件,人人都能修,不分富貴貧賤,不分男女老少。前幾天我們看到個資料,十歲的小女孩念佛往生,她也是念三年,預知時至。親朋好友送她往生,看到她坐在蓮花當中走了,沒有生病,沒有絲毫不正常。所以我們看到經上這幾句話,感觸非常之深,情愛、貪欲,生死之本。

  「世人舉體沉溺於愛欲之中」,特別是現代人,哪一個不如是。沉溺在愛欲之中,他就造無量罪業,起心動念意在造業,言語在造業,行為在造業。造的什麼業?全是輪迴業,自己要清楚、要明白。「於是死此生彼」,這一生壽命到了,死了,生彼是什麼?依照你的業力去輪迴去了。「流轉無窮」,流轉指六道,不定是哪一道。經上給我們說得清楚,貪愛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這三種貪瞋痴我們全有,而且沒有中止,時時刻刻起現行。起現行就是造業,造貪瞋痴,這怎麼辦?

  下面舉例給我們看,「縱使眷屬滿堂」,你的家大、業大,你的眷屬多,到生死關頭,「生是孤身來,死時獨自去」,這個時候沒有人跟著你,也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所以經文上,『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完全業力在支配你,你自己做不了主,你有真心,真心不管用,妄心、業力在做主。『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你的心善、言行善,你得的是樂。這個樂是什麼?三善道。人道是三善道之一,我們現在在人道,其他道的狀況我們不知道,人道的狀況我們應該非常理解。人道好不好?有小小的樂享受,但是享受的時候無不造業,這個事情可麻煩!特別是人事環境,有意無意得罪人,自己不知道。古人所謂的言者無意,說話的人無意,聊天,但是聽者有心,聽的人以為你在罵我,你在諷刺我,你在損我,他是這樣聽法的,他心裡就有怨恨。你是無心,無心說話的時候讓別人產生怨恨,這就是造業,這個業要自己受,沒有人能代。

  我們自己想想這一生還不錯,每一天沒有離開經教,每一天有這麼多時間跟大家分享,這不錯了。可是有沒有人毀謗我,有沒有人羞辱我,還有障礙,還有很多苦難。什麼原因?沒學佛的時候造的,不是假的。做學生的時代欺負同學,批評同學,諷刺同學,那不是今天我現在受的果報嗎?自作自受。好,現世報掉了,如果到來世報,那可不得了了。所以細心去反省就找到了,這原因到底是什麼,原來是自作自受。這一反省知錯了、認錯了,別人加給我的,我能夠甘心情願承受,沒有怨恨,沒有報復。不但沒有怨恨、沒有報復,還感恩。為什麼?他替我消業了,我過去沒有學佛之前造的業消掉了。怎麼知道消業了?業障重,這個經看不清楚,經裡頭的意思看不出來。就以《無量壽經》這三年來說,我們這第三遍,一遍比一遍看得深刻,一遍比一遍看的範圍廣大,這就是進步,這就是業障消掉的現象。以前為什麼沒看出來?有業障。聽經亦如是,所以誠心誠意的聽,年年有進步。去年聽的沒聽懂,今年聽懂了,這都是業障消掉的現象;如果業障在,今年還是聽不懂,還是半信半疑。

  所以到這個世間來,離開這個世間,真的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這是指苦樂的果報,統統是自作自受,與別人毫不相關。我們把自作自受受得不甘心,去責怪別人,罪加一等,不但你的罪沒有消,你的罪增加了。這都是自然的現象,這都是自然的規律,一般人講叫真理。「憬興云」,自當就是自受,要甘心自受,不怪別人。對別人要有敬意,這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對別人不滿,充滿了怨恨,還要想方法整人,這個罪就重了。一定要想到,來生別人用這個手段來對付我,一定是超過我今天所做的。它是報應,報應總是有添加,生生世世這兩個人報來報去,以後就會有大災難,這個大災難就叫你墮無間地獄。這個例子,《文昌帝君陰騭文》第一段,他說明他過去十七世的業因果報,就是跟這個冤親債主鬥,一世一世遇到,一世比一世厲害。還傷及無辜,不知道有多少人,真叫後悔莫及。以後遇到佛法明白了,這才把心中的怨恨一起放下。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六趣異途」,這就是六道輪迴。

  【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親愛的人『會見無期』,有怨恨的人常常碰頭,怨憎會,愛別離,這是六道裡頭的真相。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善惡變化』,憬興大師說,善變化就是善趣報,你造的善因,善果現前,這就變化了;「惡變化」,造作的惡因,惡報現前,三惡道現前。這就是善惡變化,從因變成果。

  《會疏》裡頭說,「今世雖善果」,現在我們做人這是善果,可是我們所作的業因惡。業因是什麼?為什麼說業因惡,說得這麼肯定?業因是自私自利,這就是惡,貪瞋痴慢,做出的行為決定是損人利己。哪個不是這樣的?學了佛的人也不例外,爭權奪利。諺語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這一生沒有當局過,一生接受別人領導,我沒有領導過別人。早年,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韓鍈居士領導;我離開台灣移民到新加坡,接受李木源居士的領導;以後移民到澳洲,澳洲名字掛的是我,實際上我沒有權,我也不常在那邊;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在那裡掛名董事長,總幹事領導,我充其量說個名分好一點,我是個顧問的身分,他們重要的事情,有時候拿不定主意來問問我,我給他們提一點建議,我沒有做主。一生,所以說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我這一生就是讀書、講學,我是個教員的身分,跟釋迦牟尼佛學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學生很多,沒有組織,跟大家的關係是師生的關係。佛只是教學,修行在個人,你聽懂了,你知道怎麼修。

  僧團裡面,佛教導大家,最重要的要和、要敬。中國古人也是這個意思,家和萬事興,大家在一起不和,這個團體沒有前途。所以統轄的人、管理的人,他最大的使命就是如何讓這個團體和睦,那他的功德無量;他要是獨斷專行,讓這個團體不和睦,他的罪就深了,特別是佛教團體。他必須要執行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四攝、六度,好領導人;這個做不到,這個團體沒有凝聚力,這個團體是一盤散沙。團體的領導人跟我的關係,什麼關係?利害關係,不是道義。我在他這個團體對他有好處,他能容納我;我在這個團體對他沒有好處,我就得走路。我這一生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所以我深深體會到,護法比弘法更重要、更艱難。佛法能不能住世間?不是弘法的人,弘法人無權,在護法。我這個概念從小建立的,相信命運。多少人給我看相算命,我的命是貧賤,貧,沒有財富;賤,沒有地位。領導人要有個貴相,命中有官印,這是領導人;命中沒有官印,你要去搞,人家不服你,你領不起來。這個我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生遇到好的領導人,我可以幫他做一點好事;他不能夠接受,我們也能敷衍,短期的合作,真不行就離開了。

  外面講經的地方多,時間很長。講多久?不超過一個月,有的地方一個星期,一年一次。這蜻蜓點水,對我自己有好處,對大眾利益微薄,所謂「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年三百六十天,縱然講一個月,三十天,講完了大家多半都忘掉了,所以很難得利益。真正得利益,是在一個地方不動,長期講經。這個緣早年沒成熟,如果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何澤霖老居士把這個六和園供養給我,那我就在香港長住了,我就不會離開這個地方,我在這個地方會講經五十多年,那影響就大了。到我八十多歲才給我,我已經到了該走的時候,這時節因緣。不管怎麼樣,我在一個地方講五十年的話,別的不說,就是這個時間、歷史,就會有很大影響,那是真實功德。現在供養給我,我天天都想走,時間到了,精神、體力都衰了。這個小地方可以養老,環境還挺清淨,他有這一番心,我對他非常感激。所以我們要記住,業因果報完全自己承受,不能怪責任何一個人。憬興,自當就是自受。

  底下一段,六趣異途。這是絕大多數的人,今天無論修學什麼法門,不能斷見思煩惱就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是一定要遭受的。經文上說,『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我們看註解,「善惡變化者,憬興云:善變化即善趣報。惡變化即惡趣報」,因果。「《會疏》云:今世雖善果,(所作)業因惡,則來世變招殃過」。現在雖然受惡報,可是所作的善,這是業因,「則後生化享福報,千變萬化,不可具述」。業因必然遭受果報,這是自然的規律,沒有任何力量能改變的。佛告訴我們,還是能改變的。誰改變?自己,自己把念頭改變,果報就改變了。無論造善造惡,我都不想這個果報,我現在只想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就轉變了。「此則變化之又一解也」。

  「又《嘉祥疏》曰:惡因得苦,善因得樂。其報易前也。易者難易之易」。前是進的意思,往前進,他就果報現前了。「善惡感報疾速,故云易前」,果報來得快,業緣成熟了。緣是什麼?緣是現前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因是過去的,過去所造的,今天還繼續在造,這就是因遇到增上緣,所以果報就現前。經上講的「追逐所生」,逐就是追從,跟著你。「謂所生之處,果報追隨,相從不捨。隨其業因,感得善惡之報」。這樁事,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避免,自然的規律、自然的定理。

  嘉祥大師說,「作善者,天堂果報以待之」,在等著你;「作惡者」,刀山劍樹也在等你,刀山劍樹是地獄。「因果各異」,每個人死了之後去處不一樣,「生處懸殊。故臨終分手,竟成永別」,一期是一期的果報,報終了,緣斷了,以後就沒有了,真的是永別了。只有一樁事情可以永續下去,不是永別,那就是念佛。念佛,跟念佛的人不會永別,到極樂世界還在一起,在極樂世界一起修行。成佛之後依舊在一起,度化一切苦難眾生,你示現佛身,他示現菩薩身,我示現羅漢身,就像唱戲一樣,每個人選一個角色,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菩薩度生亦復如是。

  底下這一句說,「三途一報歷五千劫」,不是五千年,三途太可怕了,說時間太長了,餓鬼、地獄、畜生。「輾轉六趣,何日重逢。且重逢亦不相識,故曰會見無期」。所以人生在世要看破,要結善緣,決定不結惡緣。能不能來生再見?這是念力,念力非常堅強、非常堅定,來世還再見。祖母疼愛她的孫子,這人情,人情裡頭至深至親,真心。祖母死了以後,很可能投胎給孫子做兒子。孫子長大了,結婚有小孩了,小孩前身誰?是他的祖父母,又來了。由此可知念頭重要!這個念頭,強烈的這個念,心願念頭,要是念阿彌陀佛就決定生淨土,就這麼個道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念佛要相續不斷,不能把時間空過,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世間事全別理它,統統放下。佛的經教也不需理會,太多了,學不完。我就一心一意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之後,見到阿彌陀佛,我再學一切經教,那就不難了。學成之後也像世尊一樣,八相成道,普度眾生。

  下面這一段,「勸力修善」,努力修善,不再造惡。不善的人,自己一定要用真心去感化他,用真心憐憫他、愛護他,沒有不回頭的。潮州謝總到我們這來做過報告,我在馬來西亞,也把他找來在馬來西亞做了八個小時報告。難得,他以前在黑社會做了很多壞事,學佛之後徹底回頭了,辦論壇,讓他那以前作惡這些朋友統統回頭。這菩薩!羅剎一搖身就變成菩薩,做出這麼好的成就,這是值得讚歎的。他告訴我,人是非常好教的,教多久?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就叫作惡的人回頭是岸。佛勸我們,我們要接受。請看經文:

  【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不要再等待了,我們身體強壯健康這個時候,趕緊『努力修善』。註解裡頭,「右段勸諭世人,捨惡修善」。佛慈悲到極處,佛用什麼來幫助我們?用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跟他在一起的菩薩、羅漢很多,確確實實做到了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他做了什麼事情?他只做一樁事情,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用什麼方法?用教學。教學,身行言教,自己要做出榜樣給人看,別人才相信;自己沒有做好榜樣,你怎麼勸人,人家不相信。所以釋迦牟尼佛現身說法,教你把世間名聞利養、富貴放下。人家肯嗎?釋迦佛示現,他出生在帝王家,父親是國王,而且他是長子,繼承王位的。他十九歲離家去修道,去求學,王位是大家爭的,他讓出來了,這做出樣子,不是假的。宮廷裡面富貴榮華的生活他不要了,他到外頭去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做出來了。告訴人,國王不好當,國王要操很多心,事情要辦不好,對眾生有不利,他將來要背因果責任。為什麼捨棄王位?怕做得不好。別人相信了。

  求學十二年沒有結果,結果就是開悟,沒開悟。把十二年求學放下,離開家庭,放下王位,這是放下煩惱;十二年所學的不能開悟,把所學的放下是放下所知障。兩個障,煩惱障、所知障,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到菩提樹下入定,這開悟了。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在鹿野苑教五比丘,給他們講苦集滅道,講四聖諦,憍陳如開悟了,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來?不從外頭來,外面學來的是知識,內心悟出來的是智慧。智慧管用,智慧成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智慧開了,無師自通。他在鹿野苑講四諦法,四諦法跟誰學的?沒人教他,自己悟出來的。以後講《方等》、講《般若》,講《法華》、講《華嚴》、講《楞嚴》,這些大經大論他從哪裡學的?諸位要知道,沒有人教他,完全是從自性清淨心裡面,般若智慧裡面生出來的,不是外頭學來的。開悟之後佛說了,自性當中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相好,都是無量無邊際的。見性,把性德完全開發出來,能教化眾生。眾生包括些什麼人?最高的包括等覺菩薩,就是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有能力教他們,最下面包含無間地獄。是用的自性本具的智慧。沒開悟,性德有,它不現前。

  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說這句話,具足什麼?智慧、德能、相好。本自具足,人人都有,所以不敢輕慢一個人,也不必驕傲。為什麼?每個人的智慧、德能是平等的。佛法是真平等,我們到西方世界,到那邊修行證果成佛了,所得到的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頭得來的,阿彌陀佛沒有一樣東西給我們,這個要知道。如果說有一樣東西給我們,那叫外道。全是自己自性裡頭本自具足,要知道!那我們的真心,真心本無動搖,自性本定。所以佛陀的教育學習圓滿了,什麼叫圓滿?見性就圓滿,沒有見性不圓滿;明心見性,真圓滿。大乘佛法教什麼?就是教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只要明心見性,佛陀這個頭銜你就有了。佛陀這兩個字是梵語音譯的,意思是覺悟,究竟圓滿的覺悟,就稱之為佛陀,人人都能辦得到,只要你肯放下。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於是世尊哀之」,每個人本來都是佛,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對他們哀嘆。「勸醒世人」,勸他覺悟,「何不趁此強健之時,努力修善」。修什麼善?要修大善,要修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大善,這第一大善能夠包括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善法,一樣都不漏。給諸位說,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善中之善,沒有一法能跟它相比。一心專念就是努力修善。「將欲待至何時」,現在不幹,你等待什麼時候?「人老體衰,難於精修」,修行要趁年少,愈年輕效果愈顯著;老人體力不夠,念念就忘掉了,念念煩惱就現前了。如《涅槃經》裡所說,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話,「迦葉」,佛叫著迦葉,「譬如甘蔗,既被壓已」,這榨甘蔗,「滓無復味」,那個渣滓沒有味道了。用這個來比喻人,「壯年盛色,亦復如是」。人在少壯的時候精神最好,二十到四十,最好的時候,精力旺盛。「既被老壓,無三種味」,慢慢老了,四十以後就逐漸老化,四十到六十,六十到八十,八十以後就沒有了,不談了。中國古人所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在這個世間,能夠活到七十歲不多,八十、九十很少。年老怎麼樣?失三種味,第一個,「出家味」;第二個,「讀誦味」;第三個,「坐禪味」,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三種味,「出家味」,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在第三頁。《大乘義章卷第十一》有說到,「信家非家」,佛給我們說的你要相信,家不是家。這一句意思很深,緣聚緣散。壽冶老和尚光明講堂有一副對聯,我在那裡住過兩個月講《楞嚴經》,上聯好像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你看,這是佛看家,對這個家的看法。但是佛菩薩有智慧,能把這個家變成一個道場,那就好了。中國古聖先賢有智慧,能把這個家變成一個學校,變成一個社團,這中國的大家庭。所以它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好像房子有四根柱子,把它撐起來。這在外國沒有,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四根柱子,家道、家規、家學、家業。佛法是更深入、更徹底,告訴這家只是有緣相聚,聚在一起又造業。

  「出家學道。解脫種種在家之難」,出家是就為這個,不再在家庭裡造業,不再受家的拘束。「受離欲戒」,欲是欲望,受三皈、五戒、十戒、出家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得戒愛味」,真正受戒,依教奉行,嘗到法味,這叫「出家味」。「地持說此為出家樂」。出家如果沒有樂,人為什麼要出家?《論語》第一句話,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是讀誦味。為什麼喜歡讀書?讀書樂,裡面有味道。出家樂,出家萬緣放下,與世間隔絕,不受世法影響,不受世法干擾,真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是出家。有戒、有定、有慧,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心裡面痕跡都不著,這叫真正出家。在家學佛,功夫超過出家人。為什麼?那就是他沒有離開紅塵,沒有離開家,心裡頭沒有家,對於紅塵確實是一塵不染,心地清淨平等覺,真出家了。世尊當年在世,示現成佛的是兩尊佛,大家只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出家佛,還有一位在家佛,維摩居士。諸大菩薩見維摩居士,恭敬禮拜,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釋迦牟尼佛完全相同,沒有兩樣,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出家的法味濃,佛法佛門裡常說,「世味哪有法味濃」。

  所以讀誦有味,坐禪有味,叫法喜充滿,禪悅為食。在定中那一種享受、喜悅,不是世間人能知道的。你看他入定,近代的虛雲老和尚,我們在《年譜》上可以看到,他修禪常常入定,一入定大概總是半個月到一個月,他坐在那裡不動,不需要飲食。出定的時候,感覺得好像只有幾分鐘,實際上呢?實際上是已經有半個月、一個月了,在定中的感覺幾分鐘。虛老不是偶然的,常常入定。現在學禪的人,像虛老這個少了。虛雲老和尚沒開悟,得禪定沒開悟,他往生兜率內院,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去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將來肯定是跟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到這世間來成佛,他一起來,那是彌勒菩薩會下的弟子,像舍利弗、目犍連這樣的身分,協助彌勒佛教化眾生。

  所以世尊在此地告訴我們,「年老者失三種味,故應及時努力,切莫遲延」。這個事情不能耽誤,趁現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要加倍努力。人生在秋天,人生的秋天就是四十到六十,這個年齡是一定要加功用行,成就自己的道業。修淨土一定要有把握往生,這就對了。然後再來護持正法,那你是菩薩,你積功累德,你不會做錯事情。護法比弘法的高,護法是校長,弘法是教員。古時候,弘法退休了當護法,所以他知道弘法人的需要,他能一切供養,讓弘法的人順利的弘法利生。功德呢?護法是第一。為什麼?校長,學校辦得好,政府獎勵是獎勵校長,不會獎勵教員。佛法興旺是護法的責任,不是弘法,弘法沒有這個責任。弘法因為要聽護法的,護法叫你,支持你,你就好好的講,教學;他不喜歡了,他不請你了,你就得離開。所以正法住不住世,不是弘法人的事情,是護法,這個要知道。護法的責任太大了,眾生有沒有福全看他。弘法的人沒有這個權力,護法可以管弘法,弘法管不了護法,就是校長能管教員,教員不能管校長,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對護法一定要非常尊重、要恭敬。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6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一十二頁,最後一行,科題,「辛五、示迷教業果」。分為兩段,第一段,「三毒增上」。這也分兩小段,第一段,「相續有根」。請看經文: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

  念老為我們解釋的這一品,「勸諭策進第三十三品」,說明我們居住的這個世間,現在講地球,地球的穢惡,穢是染污,惡是造惡業,染污非常嚴重。在六十年前我們讀經文,看到世尊形容我們居住的環境叫五濁惡世,看到這些經文總覺得釋迦牟尼佛講得太過分了一點,是有染污沒錯,沒那麼嚴重。如果是今天來講的話,釋迦牟尼佛講的話完全正確,一絲毫都不過分,確實是非常嚴重的染污。染污是果,因是什麼?因是心染污了,環境就染污了。大乘教裡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法從哪來的?心想的;又說「境隨心轉」。首先我們的生理、我們的身體,現在人身體不健康,疾病很多,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天天想不善,病痛就生起來;天天想不善,居住的環境染污就嚴重,災難就多,全是心想的。怎麼樣來挽救?首先從根本下手,根本就是起心動念,把一切負面的念頭、不善的念頭統統放下,善的念頭、好的念頭生起來,第一個我們身心健康,第二個居住環境風調雨順,任何災難都不會感染,這從心理上治療。現在人不相信,認為這是自然災害,與我們的心、與我們的行為不相干。這是什麼?這是愚痴,就是今天這一段經文,要講這樁事情。

  註解裡面說,「明」是說明,「此土」,我們居住的地球,染污,「惡」就是種種不善,這是講的果。「眾生三毒熾盛,造惡可哀」。這個果從哪裡來的?是地球上居住的人類,三毒是貪瞋痴,意念當中貪瞋痴太過分,熾盛,於是造作十惡。佛法裡面善惡的標準是十善業道,身造的殺盜淫,口所造的是妄語,言語不誠實、言而無信;惡口,說話很難聽;兩舌,挑撥是非;綺語,花言巧語欺騙別人,這口業,起心動念都是貪婪、瞋恚、愚痴,造十惡業。造惡業就會感得惡報,經上告訴我們的,貪心對外面來說感得的水災、海嘯;瞋恚感得的是地球溫度上升,就是氣候反常、火山爆發;愚痴所感得就是風災。過去風災有,很少,現在的風災多,而且非常嚴重,這是眾生造作三毒所感。還有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懷疑是最可怕,貪瞋痴慢疑,現在誰不懷疑?自己對自己都不相信,父子不相信,都有懷疑,兄弟也有懷疑,人與人之間都有嚴重懷疑的煩惱。這個世間沒有可以相信的人,連自己都不相信,這個問題才嚴重!

  經文裡面講了三大段,第一大段講貪毒,「貧富同然,憂苦萬端」,前面讀的。第二段講瞋毒,有意無意得罪人,結怨了。甚至於很多結怨的時候不知道,所謂言者無意,聽者有心,說話不能不謹慎。這個怨恨要不能化解,那就是經上所說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而且愈轉愈嚴重,小怨變成大怨。這一段講愚痴,講痴毒,「身愚神闇,不信經法」。我們看下面文,「善惡之道,都不之信。痴毒之禍,傷人慧命,且為三毒之本,故痴毒為患極深。」貪瞋非常顯著,雖然猛烈,實在講還不可怕,痴最可怕。痴是什麼?看不出來,它埋藏在深處。因為愚痴才有貪瞋,如果沒有愚痴,絕對不會有貪瞋,所以它是三毒的根,傷人慧命;愚痴,智慧沒有了。

  經義是說,『世人善惡,自不能見』,世間人愚痴,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這是真的。而且在整個地球上,任何一個地區我們都能看到,最明顯的就是現在人心浮氣躁,貢高我慢,目空一切,迷信科學,認為科學是萬能的。幹什麼都用科學來做標準,於是信心喪失,不再相信自己,不再相信祖先。不相信父母,不相信老師,不相信祖宗,不相信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目之為迷信,這個問題可嚴重了。佛是什麼根本就不知道,信口開河,佛是什麼?佛是迷信。你說麻不麻煩?這個事情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確實是把佛教看成迷信,把所有宗教都看成迷信,為什麼?受學校教育感染的。古代的東西全是封建迷信,祭祀祖宗,迷信。

  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我非常感激他,他為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我們上課沒有課本,課是在他家裡上的,每個星期天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在他家小客廳,學生我一個,一個學生、一個老師,我非常感恩他。這個課程分作幾個大單元,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非常好奇,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多神教。在宗教裡面我們懂得一點,西方的宗教是一神教,只有一個真神,就是講高級的宗教;多神教什麼都拜,這是低級宗教,多半出現在文化落後的地區。我們認為佛教是多神教、是迷信,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給我介紹,他說「你年輕,你不懂,釋迦牟尼」,他沒有說佛,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聞所未聞,沒聽說過這個說法。從這個單元學完之後,我們才認識了佛教,才真正了解佛教表現在社會讓人起了個很大的誤會,為什麼?佛教徒沒有把佛教講清楚、講明白,不能怪社會大眾,也不能怪我。如果每一個佛教徒都像方老師一樣講得那麼清楚、那麼明白,我們就接受了,怎麼會排斥?

  佛教是不是宗教?不是宗教。我們知道宗教的條件,最重要的要有一個創造宇宙的神,這不能少的,這是他們信仰的中心,佛教沒有。佛經說宇宙從哪裡來的?我們學佛知道了。六祖惠能大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開悟了。開悟的時候,這見性,性是什麼?他用五句話來做說明性是什麼。第一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原文,用現在的話說,何期就是沒想到,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現在有沒有染污?沒有,染污的不是自性,自性不受染污。第二句說「本不生滅」,自性是不生不滅的。第三句說「本自具足」,自性雖然它什麼都沒有,它一樣都不缺。具足些什麼?佛在《華嚴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具足;換句話說,自性裡頭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無量的能、無量的相、無量的好。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真正的自己。禪宗常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自性。第四句說「本無動搖」,真心是定的,不是動的。我們現在這個心是動的,念頭,前念滅了後念就生,這就不是自性、不是真心,妄心。最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從哪裡來?自性生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這個就是跟宗教不符合,宗教是宇宙是神生的,萬法是神造的,這不是的,佛家講整個宇宙一切萬法是你自性裡頭所生所現的。

  佛是什麼意思?佛是印度話,明心見性,徹底明白宇宙萬有的真相,這個人就叫佛陀。所以佛字面上的意思是翻作覺,覺悟,覺悟就稱之為佛。佛的反面是迷惑,迷惑就是凡夫;凡夫不迷惑,他就成佛。所以《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宗教不行,宗教神只有一個,人不能做神,人怎麼修也不能變成神,只能做神的兒子、神的僕人,決定不能做神。這跟宗教講的完全不一樣,可是現在的社會確實把佛菩薩的像都看作是神。我們在沒上老師課之前也以為那是神,全錯了。搞明白之後,才曉得那是佛家教學的藝術,太高明了!用這些來表法,最高明教學的手段。用塑像,像代表什麼?塑造一尊佛像,代表自性,能生能現,代表這個。代表自己的真心,真心萬德萬能,表這個意思,表性德,菩薩代表修德。我們現在在學習,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所以佛陀是佛教修學的最高的學位,像現在大學的博士,是這麼個意思;菩薩是第二個學位,相當碩士;阿羅漢是第三個學位,相當學士,三個學位的名稱。這個學位只要你肯幹,你都可以得到,而且跟讀書不讀書沒關係。惠能大師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怎麼拿到最高的學位?見性就成佛,成佛沒有一樣不通,一切經教,他不認識字,他不能看,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世出世間一切學問你請教他,他統統能告訴你,全通了。為什麼?自性變的。這個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自性變的,你見了自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不可能。所以全通了,本能。

  佛陀教育是讓我們恢復本能,不向外求,外面求的是知識。智慧開了,知識自然就得到,那是附帶的。求知識,沒有智慧;求智慧,有知識,不一樣。所以佛法是向內求,科學是向外求。在今天,外求跟內求慢慢結合了。科學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現四百多年了,有四百多年歷史,累積到現代,最近的二、三十年,這是新興的科學家,把宇宙的祕密揭穿了。第一個,物質是什麼?八十年前科學家發現原子,認為最小的物質就是原子。這三十年來由於儀器不斷的進步,幫助科學家觀察,把原子分裂,把它打破,看到原子裡頭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這些東西是不是最小的?不是。再把它分,把原子核打破、把電子打破、把中子打破,更小的物質出現了,叫它做粒子,基本粒子。若干年科學又進步了,這最小的東西,肉眼根本不能看見的,高倍顯微鏡下才會看到,再把這個東西打破,基本粒子有幾十種,這是物質基本的現象,打破之後發現夸克,比基本粒子更小。夸克再打破,發現微中子,佛經上講的極微色,到這就為止,這個再打破,物質就沒有了。他們真的把這個東西打破,物質沒有了。

  物質沒有,看到是什麼?看到的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恍然大悟,物質從哪裡來?念頭產生的。這個跟佛經上對上號了,佛經上說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它從心生,念頭生的;色由心生,佛經上講相、講色,統統是代表物質現象;一切法從心想生,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說的,現在量子學家發現了,對佛經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在想,三千年前沒有科學,釋迦牟尼佛怎麼知道的?但他真的知道,大乘確實說得很多,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都說得清楚。現在物質現象搞清楚了,心理現象,就是念頭從哪來的還不知道,自然現象也不知道,佛法領先了科學。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個二、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是什麼?世界上高等科學。我跟老師學習的是高等哲學,現在它搖身一變又是高等科學,這哪裡是迷信?

  我們回過頭來仔細一看,佛陀是教育,科學的教育、哲學的教育,但是它還有基礎,基礎是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再提升到哲學的教育、科學的教育,真正是圓滿的教育。今天科學裡頭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所以科學發展,社會就亂掉;佛法,社會不會亂。看釋迦牟尼佛一生他教學的經過,他有階段的。第一個階段小學,就像辦學校一樣,小學,佛法裡稱為阿含,時間是十二年,南傳的多半是這個階層,巴利文所傳的。這個裡頭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關於哲學、科學都有講,講得很淺,一般人都能聽得懂。十二年之後再辦中學,提升了,佛法叫方等,方是一切法,等是平等,取這個意思,八年。這是佛法基礎教育,像現在的學校,小學、中學是基礎教育。現在小學、中學加起來十二年,佛法小學、中學加起來是二十年。八年加十二年,二十年,再辦大學,佛教大學的時間長,叫般若,二十二年。講什麼?講宇宙之間一切萬物的真相。你要認識它,它到底是什麼,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是學問。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之後,你就能得其受用,生活在佛法裡頭,佛法變成生活,變成處事待人接物的規律。用中國話來說,佛法教給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真正是大學問。

  今天我們世界上還有一個小國家完全是用佛教治國,就是斯里蘭卡。這個國家是全民學佛,把佛法落實在生活當中,人人都能夠遵守三皈、五戒、十善跟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不是每天受的,大概一個月有好幾次,有六天的、有十天的,所以他落實到生活當中。這個國家的人民人人都守五戒十善,換句話說,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他們做到,不會挑撥是非,不會說話欺騙人,這全國。這個國家雖然不富裕,看到好像很落後,但是人民非常幸福、非常快樂,知足常樂,沒有競爭的心,見到人有禮節,滿面笑容。我們看到很感動,在以往我們都替佛教感到悲哀,可能會滅絕,因為佛教被大多數人誤會,沒有人願意學習,看到斯里蘭卡,看到佛教一線的希望。

  所以我跟他們的總統說,希望他能夠發心替全世界的佛教培老師。別的地方很難,所學的離開教室就看不到,完全脫節了。在斯里蘭卡辦學好,你所學的,走出教室,你看到所有的人都做到了。這個有信心,統統做到了。人沒有競爭就沒有鬥爭,人個個知足,社會就安定和諧。再幫助全世界的宗教,希望宗教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要團結一致。每一個宗教都是教人為善,沒有教人作惡的,所以宗教團結起來對世界做出正面的貢獻,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諧,會出現整個世界的太平盛世。總統答應建這兩個大學,大概很快就要開工,今天他把圖紙送給我看。宗教教育重要,不能疏忽,讓斯里蘭卡帶頭。如果想了解宗教,到斯里蘭卡去住上半個月、一個月,你就了解了。你會很喜歡,這才像個人,人生活在世間有他的尊嚴,有他真正的幸福,有價值、有意義。這個學校預計兩年建好,我聽說現在大概將近有兩百位教授都希望到這個地方來教學,這全世界各個地方來的。佛教的經典裡面包羅萬象,字字句句都值得我們學習。

  末後說,「痴毒之禍,傷人慧命」。愚痴,智慧不能現前。智慧是本有的,愚痴是沒有的,自性裡頭沒有貪瞋痴,現在我們把貪瞋痴當作自己的心,貪瞋痴當了家,管事了,麻煩可大了,我們智慧沒有了。「且為三毒之本」,貪瞋痴這三樣,愚痴是根本,貪、瞋都是從它生的。「故痴毒為患極深」,實在講太深了,它是一切不善的根源,一切煩惱生死都從它生出來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義為:世人愚痴,不明何者是善,何者為惡」,對於善惡他不能辨別,「各逞己意」,每個人逞能,都認為自己想的是對的,「妄加分別,於善惡三世因果之恆規不能生信」。恆,永恆不變,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他不相信,不能生信。「故云:世人善惡,自不能見」。「既不知因」,當然他不怕果報,「但圖當時快意,不懼後患無窮」,他敢幹。底下這八個字就是現在全世界人都歡喜幹的,天天競爭在幹,「縱情恣欲,任意作惡」。幹的是什麼?損人利己。其實他是害己,不是利己。縱情,這是色情;恣欲,欲是欲望。貪瞋痴慢這個欲望,他沒有任何顧忌,認為古聖先賢所說的話是迷信,認為是封建,認為是帝王欺騙老百姓,便利他的統治。完全不再相信,整個社會亂了,亂到最後可能國家滅亡,為什麼?誰都不聽誰的,這怎麼得了!

  今天全世界的人只有一個方向,向錢看,他不知道將來的錢都變成廢紙,一文不值。我們過去在美國居住過,美國的銀行多,常常聽說銀行倒閉。銀行倒閉,國家有保險,不管你存多少錢,最高的賠償金額是十萬美元。所以美國人賺的錢多了,超過十萬了,他怎麼樣?放二家銀行、三家銀行,一個銀行不要超過十萬,這保證你的錢可以拿得回來。如果你有一百萬、一千萬,你怎麼辦?你要搞幾百個銀行,不可能。尤其是中國人,在中國賺的錢存到美國銀行,我在旁邊看了好笑,美國銀行是最靠不住的,為什麼不存在中國銀行?我覺得中國銀行比美國銀行可靠太多。美國是民主自由開放,銀行宣布倒閉了,它就不負責任,由保險公司來賠償。常常有,愈來愈多,你怎麼辦?

  我在過去曾經有一次訪問,訪問的人問我一個話題,說掙錢為什麼?我很簡單的答覆,我說掙錢是為了存外國銀行。不就是這個事實嗎?這是什麼?對自己國家信心喪失。我不存外國銀行,我存在香港中國銀行,大家供養我的。我在斯里蘭卡建議總統辦這兩個大學,總統全力支持,我當然頭一個來做一點表示。我到銀行去查帳,我跟銀行大概三年沒有往來了,也不知道裡頭有多少錢,存摺不在我手上,我們協會會小姐她保存,我不知道。我到銀行去查帳,真出乎我意料之外,龍喜大學預算是美金二千五百萬,我把這裡港幣跟人民幣統統合起來做一個總結去換美金,換了一千三百多萬,統統支持學校。我原先只以為大概會有三千萬的樣子,沒想到這麼多,超過一個億,我一生沒有見過這麼大的數目字,全部給它了。現在大家陸續支持這個很多,我們覺得到一、二個月湊成一個整數就匯給它,每個月寄一次,支持學校,希望這個事情能成就。

  另外還有一個在馬來西亞馬六甲,我們辦一個漢學院,漢學院就是儒釋道,為儒釋道培老師。這樁事情得到馬來西亞首相的支持,國家領導人。我在那邊,同修們送了塊地給我,合中國大概有七十多畝,是十三個英畝,三六一十八,七十八畝,合中國七十八畝。我把它拿來建漢學院,裡面有儒、有釋、有道,中國漢學離不開儒釋道三家,希望在那裡培養儒釋道的老師。我們用傳統教育理念,用傳統教育的方法,跟西方不一樣。但是歐洲的漢學我去訪問過,將來我們會合作。歐洲的漢學是用新的方法,他們把漢學當作歷史來研究;我們搞漢學要講實用,學了現在就能用得上。這是歐洲漢學沒有想到的,他們只研究古代的歷史、古代的文物、古代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發展方向,研究這些,跟現在完全脫節,我們現在是完全實用。學什麼?第一個十年救急,現在整個社會亂了,我們如何幫助它?我們用《群書治要》。所以頭一個十年,課程就是《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這本書,是從六十七種古籍裡面選出來的。我們開的課程就是這六十七種原書,希望研究的人只能學一樣,不能學兩樣,時間十年。十年之後你就是這一門的專家,你就是這一門的最高的指導教授。所以十年之後,我們研究員預定是兩百個名額,不超過兩百人,十年之後我們自己有老師,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漢學家。他們拿出成績來,成績,他們所研究的,就是著述。譬如研究《易經》,要寫一部《易經》的註解,這是他的著作。我們希望他一個星期講兩個小時,把錄像保存下來,這就是他的成績。這個成績送到馬來西亞教育部去審查,如果能夠合格,達到博士程度這個水平,我們請馬來西亞教育部正式頒發給這些研究員漢學博士學位。他有這個學位,他就可以在全世界大學裡面教中文。我這個想法首相完全同意,全心支持我,好事情。

  建校需要錢,需要多少我還不知道,當地有一位華僑他很發心,建校的這個費用他完全負責。但是他本來是要建一個醫院,把這醫院緩幾年,把這個錢拿來建這個;建校,我們將來有錢慢慢再還給他,這也是個很好的主意。將來這兩百個研究員,研究員是有工資的,為什麼?他要養家,他生活不安定他沒有辦法研究,所以我們要照顧他的生活以及照顧他的家庭,讓他完全安心來做研究工作。這個研究員,我就想了一個方法,馬來西亞大概有一百多個淨宗學會,每一個淨宗學會領養一個人,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馬來西亞這個地方可以做得到,別的地方沒有這麼多淨宗學會,也沒有這麼多的老師。研究員在哪裡找?老師裡頭找,當地華校有一千多個學校,我找這些校長、老師,有六十二個中學,我在這個學校裡頭選拔,讓他們到我們漢學院來做研究工作,十年專攻一門,將來就是這一門的專家。十年之後可以招生,漢學不至於失傳,不至於在我們這一代消失,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我們幹這個是來救社會、是來救國家、是來救這個世界,把這些迷惑顛倒的人喚回來,要靠教育,將來會發揮很大的力量。

  漢學院正式開課,我相信到第二年,這些老師們因為他們原來是教書的,他懂得怎麼讀書,懂得怎樣蒐集資料,知道怎樣備課,怎樣來寫註解、寫講義,這都是內行的,我們都不必操心。一年之後,我就請他們每個人每一個星期上兩個小時課,我們的講堂像攝影棚一樣,把他上課的東西錄下來。錄下來,我們就可以拷貝一套送給教育部去審查。用意在哪裡?審查認為是很好,我們就希望用國家的電視台播出去,讓社會大眾馬上就得利益,講的就是《群書治要》。馬來西亞的漢學院有三種語言,有華語、有馬來語、有英語,三種語言同時播出,全國能看到,全世界也都能看到。這是首相的政績,在他任期裡頭成就的,是他的功德,他歡喜。將來斯里蘭卡的佛教大學亦如是,也是教學,課堂裡面錄像。有幾個標準的教室,實況可以轉播,老師在教室上課進行,向全國播放,向全世界播放,讓大家知道佛教究竟是什麼。沒有人講不行,今天佛教會變成這個樣子,讓社會大眾產生這麼嚴重的誤會,沒有人講。什麼是佛,沒有人講清楚,沒有人講明白,不能怪別人,不能怪社會,要怪怪我們佛教徒,把「教」這個字疏忽了,佛陀的教育,教學為先。

  國內這幾年論壇很興旺,傳統文化論壇。最近潮州謝總,他辦了應該有二、三年,成績非常可觀,得到政府的表揚讚歎。我聽到這個消息,請他到香港來,他在我這裡做了報告。我說你的論壇排的哪些課程?哪些老師在教?他說他沒有老師。沒有老師怎麼教?老師請不到,只有把這些好老師他們的錄像帶拿到,他是用電視代替授課,收到非常好的成績。這個難得!這個實在講可以推廣,不需要找老師,只要把老師的資料拿到。政府也放心,為什麼?政府先看一遍,審查了,沒問題,他放心,人再多來聽也沒有關係,不是聚眾,沒老師,這方法好。我在馬來西亞,我也把他找到,在馬來西亞現在是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他講了八個小時。真的,辦講座容易,辦學校容易,找不到老師,這個方法就把老師的問題解決了。我們辦大學、辦漢學院也是培養師資,將來老師講的這些東西經過國家檢驗過,統統可以提供給希望辦講座的地方、辦論壇地方,我們統統可以供給。而且有機會辦學校的時候也不必請老師,這個真可以做。老師保持著聯繫,希望每一年或者是每一個學期老師能夠跟大家見一次面,表示我們對老師的尊敬,尊師重道,讓老師對同學做簡單的鼓勵。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讓政府安心不操心,所有教學的資料都經過政府審查。

  人要教,他告訴我,人是教得好的,一個星期的課程,良心就發現了,就真正懺悔。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年輕人犯罪,搶劫、強姦,被判了七年刑,聽了這個課程之後痛哭流涕,自己真正懺悔,告訴大家,他十二歲就參加黑社會,十幾歲的時候就殺人,殺了一個警察,沒有人知道,這個案子到現在沒破。他這一自首就是什麼?你這一自首是要被判死刑的。我死也要說出來,我不安心,沒有聽傳統文化不知道,聽了之後我身心不安,我一定要懺悔,一定要說出來,不管什麼樣的刑罰,我願意接受。你看,七天有這樣好的效果,非常感動人。

  我們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確確實實比不上老祖宗,老祖宗治國平天下五千年來沒有出過問題。現在社會這麼亂,問題這麼多,對老祖宗還是懷疑,還是不相信,還是惡意批判。孔子是老師,對祖宗不信是大不孝,對老師不敬是大不敬,不孝不敬在古時候這是重罪,這不是輕罪這是重罪,為什麼?把做人的基礎毀掉了。做人的基礎是社會安定的基礎、家庭幸福的基礎,你把基礎破壞了,還會有好日子過嗎?這不能不知道。所以今天「縱情恣欲,任意作惡,競造惡因」,大家比賽、競爭,競爭幹什麼?競爭造惡。「不顧當來之凶禍」,當來是什麼?來生,來生的果報是在三惡道,一轉眼就是。你不相信因果,不是沒有因果,因果絕對不是說信就有、不信就沒有,不是的,它決定是有。「故云吉凶禍福,競各作之」,這是現在全世界的社會,我們所看到的。

  又嘉祥大師的《疏》裡面說,「世人以死之祠祭殺生為凶,嫁娶等為吉。世人於此二事,競各為之」。「蓋吉凶是因,禍福是果。殺生祭祀是凶,殺業所感三途之報為禍」。祭祀祖宗是好事,是盡孝道,為什麼是凶?你殺生祭祀。所以祭祀本身是好的,殺生祭祀就變成凶了。中國古禮,規模最大的祭祀是三牲:牛、羊、豬,祭祖先。這是人不知道,這個殺生是為祖先而殺的,罪,殺的人當然有罪,祖先也增長一分罪業,這是不孝。可是這個習俗幾千年傳下來,大家不知道。佛法知道,只有真正學佛的佛弟子他改用素菜來祭祀,不用葷腥,這是對的。《印光大師文鈔》裡頭說得很多,被殺的生物,這些眾生牠決定不甘心情願被你殺、被你吃,這是屬於弱肉強食,因果報應,到受報的時候後悔莫及。

  最嚴重的是戰爭,戰爭傷亡,雙方傷亡多少人,還有多少人無辜受戰爭的禍害,生命、財產都化為烏有,誰負這個責任?一飲一啄都有因果,有前因。今天的戰爭是所謂大殺傷力,這武器,一顆核武彈能夠消滅居民幾百萬的城市。一顆原子彈就沒有了,就殺這麼多人。這個墮在地獄,墮什麼地獄?當然是無間地獄。無間地獄裡有個新的地獄,從前沒有的,我們在前一時看到傳來的信息,愛因斯坦附體,地藏菩薩特別允許他,讓他附在人身上懺悔,勸導世人千萬不要發動核武戰爭。他現在在核爆地獄,這以前沒聽說過的;換句話說,核子彈在他頭頂上爆發。他說出這個痛苦,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攝氏幾千度高溫底下燒烤,每一個細胞,苦不堪言。告訴我們,無間地獄裡最苦的地獄就是核爆地獄。這從前沒聽說過的。他後悔!哪一年才能出來?太難了。他說出他過去在中國投過胎,做過中國人,還出過家,講經的法師,所以他很聰明。遇到過淨土法門,當時沒有認真修學。如果那個時候真的信願持名,他就到極樂世界去了。機會錯過,後悔莫及。勸導人,製造核武的、下達命令的、執行去投彈的,統統都是死了之後跟他一樣到核爆地獄。這個地獄時間長,沒有出頭的時候,非常可憐,勸人決定不能幹。

  唐太宗是個好皇帝,我們看了他附體的影碟,他墮地獄,墮無間地獄,為什麼?殺人。人家說,你是個好皇帝。他說好皇帝不能說造地獄業不受果報,哪有這種事情!他是個開國的帝王,政權怎麼得來的?完全靠武力得來的。隋朝末年隋煬帝昏庸無道,所以各路的英雄都想來搶江山,唐太宗是其中之一,把隋滅掉了,把所有這些群雄一個個都打敗,統一了天下,建立大唐帝國。十幾年的戰爭,殺多少人!歷史上記載,唐太宗的射箭百發百中。在古時候這是遠距離殺人,弓箭,死在他箭下的人很多。但是殺人再多,比不上現在的戰爭。現在機關槍、火炮,核武就更不必說了,剎那之間可以就殺幾百萬人。所以這是現在的人不知道因果報應,知道因果報應,不敢。所以二次大戰之後,我說過很多次,社會糾紛的問題不能用戰爭解決,戰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戰爭使仇恨愈積愈深、愈演愈烈,大錯特錯!應當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點非常重要。

  連祭祀,殺一頭牛、殺一頭羊、殺一頭豬都是凶因,將來都有惡報,何況平時?你說現在社會這麼亂,與殺生吃肉肯定有關係。在古時候殺生吃肉的人少,哪有天天吃肉的?除非是帝王家,一般人民不可能天天有肉食。我們住在鄉下,鄉下人民大概吃肉是一個月一次。平常買不到,一個月殺一隻豬,在樹上綁個竹竿做個幌子,鄉村裡面聽說那個地方掛上幌子,今天那裡有肉賣,一個月一次。天天吃肉也就是過年那幾天,頂多十幾天,不可能每天。而且這些動物養的時候很活潑,都是放在外面養的,現在是關在籠子裡頭。現在的人心很殘酷,古時候對待家裡養的這個,都好好的看著牠、好好養牠,牠在沒有被殺的時候牠也很快樂,牠很自在。現在人造的惡,就關於飲食一方面比,不要比很久的,比一百年前的人超過十倍都不止,所以你不能不承受果報。這個果報,佛法說是花報,果報是死了之後肯定在三途,餓鬼、地獄、畜生。來到人世間過這幾十年,為什麼造這個業?這是無知,沒人教你,你完全不懂。

  「世人皆以嫁娶為吉,但不知因喜慶而殺生反成凶事」。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這個事情只有佛知道,道也知道,「而招當來無窮之禍」,這些被殺的眾生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早年我在台灣有個老朋友,廣化法師。他是軍人,官不大,是個小官,但是他管財務,管錢,就是軍需,那時候叫軍需,用錢方便。在這個職位上,他告訴我,每天吃一隻雞。以後遇到佛法學佛,出家了,而且出家持戒,懺悔他的業障,但是習氣很難斷。有一天洗澡,在浴室裡頭看到整個浴室都是雞在那裡飛,他害怕了,到處躲藏,摔了一跤,把腿跌斷,那就是果報。所以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以後這個病就愈來愈重。他往生,如果要不是真正念佛、真正懺悔,肯定落畜生道。你吃那麼多雞,要還牠命,墮到畜生道變成雞,你吃多少隻你變多少次,雞死了還投雞胎、死了還投雞胎,是論次數的。你要吃幾百隻你就是幾百次,上千隻的話你要投上千次,報盡才能投其他的道,麻煩大!他出家吃長素,戒殺放生,天天求懺悔,這些雞還是不饒他。這是他親口告訴我的,我們是老朋友。「此正是世人不明善惡所招之惡果」。

  「身愚神闇,心塞意閉」,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生死善惡,自不能見」,自己看不到。「故知愚闇,即是痴毒」,人愚痴,沒有智慧。這是貪瞋痴裡面的痴。「以愚痴故,心意閉塞」,別人勸他,他也不能接受,他也不能回頭,「不能正信因果」。所以因果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怎樣才能叫人相信因果?實際因果報應就在我們周邊,我們只要細心冷靜觀察,心行不善的人幹什麼都不順利,心行好的人做事一帆風順,只要細心觀察你就看到。

  中國古時候,國家把教育這樁事情交給家庭去辦。古時候家庭是大家庭,像《紅樓夢》裡面所寫的一家人,那是一個家庭。普通的家庭大概上下有三百多人;興旺的家庭,人丁興旺有六、七百人;家庭衰了,大概也有兩百人左右,這衰了。家有家規、有家道、有家學、有家業,業是經營的事業,世世代代不改變,所以他這個行業也變成專家,東西可靠。像北京同仁堂傳多少代了?應該有十幾二十代,大概有三百多年的老店,所以他經驗豐富,從小就學。家裡他從小就學,各個地方可以開分店,這是家業,家庭經濟來源,有事業。家學是家庭的子弟學校,教育下一代。政府每年舉行考試,叫開科考試,有優秀的人才政府吸收,再加以培訓。縣有學校,省有學校,國家有太學,到這裡面讀書,將來都成為國家的公務人員,像現在的黨校一樣,這是國家辦的。家要興旺要有好後代,所以每個家庭對教育非常重視,跟現在學校不一樣。我們看到古人對待老師的禮節,我們就懂得了。老師主持這個家教,就是私塾,這一家人老少對老師沒有不尊敬的,尊師重道。老人為什麼對老師尊敬?做給小孩看的,讓小孩懂得尊師重道。唯有尊師重道,老師的東西才能真正傳下來,你才真正能學到。對老師不恭敬,老師教得怎麼好,你沒有心,你不想學,所以什麼都學不到。

  尊師重道怎麼教?就是家裡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看到家裡這些大人對老師都那麼恭敬,小孩學會。小孩送上學的時候拜師,行拜師禮。拜師禮是父母帶著小孩,先拜孔子。古時候農村沒有孔子的像,只寫個牌位,牌位做得很大,供奉在大殿的當中,「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之神位」,牌位這麼寫的。老師站在一邊,父親帶著兒子,同學站在兩邊觀禮,對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最重的禮節。拜完孔子之後,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的下面,父親帶著兒子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這麼隆重,小孩看到了。同學站在兩邊,每個學生來都是,大家都看到。小孩在學校裡頭一年至少要看十來次,自自然然就學會了,一生都不會改變。我們從小時候拜過老師,大概是六、七歲的時候,我想是六歲,一生都忘不了。對於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他是某個學校的老師,我們自然對他生起一個恭敬心,一直到現在都是的,你學東西才能學得好。我們要不是學了這一點,從小學了這點禮節,懂得尊師重道,我們這一生就完了。遇到好老師,人家不教你,為什麼?你沒有規矩,你不懂禮貌。小時候學這些東西,長大佔便宜。

  我跟老師,原本只希望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這是我們最大的希望。我給他寫封信,沒有人介紹,不認識,我知道他是桐城人,是我們家鄉的,知道他是桐城派方苞的後裔,寫封信就是要求旁聽他的課程。他一個星期回了我一封信,約我到他家裡見面。見面時問我一些事情,我一樣一樣老實告訴他。他問我的學歷,我只是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又失學了,沒有任何背景;換句話說,這一生讀書沒有機會了,只有自修。我寫了一封信、寫了一篇文章給老師看,老師告訴我,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台灣大學的學生寫不出來。所以他懷疑。我說我雖然失學,我沒有離開書本,喜歡讀書。最老師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六十二年前),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以為老師完全拒絕了,為什麼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停了六、七分鐘,他說,這樣好了,你真想學,到我家裡來。每個星期天就約定了,早晨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我的課在家上的,沒有繳一分錢學費。憑什麼?尊師重道。見面等於面試,還懂得規矩。如果有一點傲慢的習氣,有心浮氣躁的,人家不教你。你來旁聽好了,這無所謂,何必要教你?那就是老師說為什麼先生不像先生,學不到東西,老師在學校裡頭不講。真的他不講,為什麼?沒人聽。學生都是心浮氣躁、好高騖遠、貢高我慢,怎麼教?學生到了大學主要混文憑、混資格;老師不得已上課是什麼?為了生活。各有所需,各有所求。所以你不真學,他就不真教。我才恍然大悟,不是簡單的事情。現在全世界,這些年走遍很多國家地區,我也在大學裡上過課,真的,真的有問題。

  愚痴,心意閉塞,不能正信因果。「不能信受經法」,你想教他都沒辦法,「入於正道。對於外道邪說,反易信奉,故云轉受餘教」。「如是顛倒之見,相續不絕,永溺生死」,這就是六道輪迴,而且根本就是愚痴。「生死無常,以痴為本」。這兩句話很重要,這就是六道輪迴以痴為本。人要覺悟了,就能脫離六道,所以叫「無常根本」。

  我們真難,老師還能遇到我,我以後再沒人了。我跟老師的緣,就是第一天上私塾,我爸爸帶著我給老師三跪九叩首,就這來的,沒有這個就沒有緣分。現在的學生誰懂得尊師重道?家長對於子女溺愛,老師不能管,管的時候家長要來過問,這學生還能學得好嗎?所以學生眼睛當中沒有老師。老師不得已,為了生活。這是今天的教育非常可悲的現象。怎麼改革?大問題!底下一代人怎麼辦?這是我們最大的憂慮。將來我們這個大學辦起來了,怎麼教?所以我想我要去表演,怎麼表演?我就上一堂課,我就教《無量壽經》,我就開這門課,我教幾個學生,讓別的老師們看看我的教學方法、理念跟他們不一樣,完全用中國傳統的,用佛法戒定慧三學,看看我們教出來效果怎麼樣。如果效果很好,就值得大家去參考、去研究,如何改革教育的理念跟方法,這個重要。一定要自己做出榜樣,別人才能相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一十四頁,第四行,科題「耽著毒欲」。請看經文:

  【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佛說這些話,我們相信他都含著眼淚,看到世人胡作妄為,無比的痛心。『蒙冥抵突』這四個字,念老一字一字的為我們解釋,「蒙者,有眼球而不能見」,叫蒙昧。憬興云,蒙又作帶著目字邊的矇。蒙,覆就是有障礙,你不能夠明瞭。「冥,闇昧無知」,這一句講的是愚痴。有障礙,智慧不能現前。「抵」,是像牛羊用角觸物。「突」,衝突。又義寂法師解釋這一句說:「謂無所了知,觸事違犯,如小兒夜行,狂犬妄走,無所不作。」為什麼會作惡?因為沒有智慧。我們常常提到,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無所知,這叫蒙冥。無所知,完全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所以跟人接觸、跟事接觸都違犯常理。違犯什麼?倫理道德,最明顯的,違犯了五常。

  細心觀察,不觀察別人,觀察自己,有沒有愛心?愛心是仁。有沒有義氣?義氣,處事待人接物合情合理合法,大公中正,沒有偏私。喜歡你,我不喜歡你、討厭你,這就不仁不義。人確實有過失,但是他也有長處,有智慧的人他看得很清楚,用他的長處,幫助他改正他的缺點,這是大德,這叫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人還可教,不是不可教,就得好好的教他。教化眾生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智慧,所用的方法他能接受。實在講,完全出於一種真誠的愛心,感動人。幫助一個作惡的人回頭,他變成善人,這種恩德人家生生世世感戴你。這都屬於教育。

  好像是二00六年,英國劍橋大學漢學的教授麥大維教授,那個時候我們還住在跑馬地,他到湯池去住了四天,考察回來,到香港來看我,他在香港住了兩天。我們兩次談話,一次三個小時,我們談教育。他有心,我非常感謝他,他邀請我到英國去辦學,學校的名稱都給我起好了,叫大乘佛學,開這門課,大乘佛學院,這個佛學院屬於劍橋大學的。英國的學校是書院制,一個大學有幾十個書院,要我去開一個學院。我非常感謝,我說非常對不起,我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們學校的制度、學校的框架加在我身上,我教不了學生。他很驚訝,那你用什麼方法教?我告訴他,我沒有方法,我們老祖宗有方法。他一生搞漢學,聽到我說老祖宗,耳朵就豎起來了。老祖宗有什麼方法?

  我就問他,《三字經》念過沒有?他會背,四書都能背誦,真不容易。我說,《三字經》前面的八句話,就是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他搞了一輩子都沒有發現,不知道這八句話重要。我說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教育者對被教育者,老師對學生,頭一個要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這就是教育的理念。什麼理念?「人之初,性本善」,一定要肯定每個學生性都是本善的;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資格做聖人、做賢人,性本善。學佛,佛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佛在《華嚴經》上告訴大家,「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講到究竟圓滿。你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學生,每個學生都是性本善。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讓每個學生回歸到他的本善,這個教育就成功了。回歸到本善,我們自己不居功,為什麼?本善是他本有的,不是我教他的。這是教育的一個理念,所有一切方法、設施都是幫助人回到本善。古人是這麼一個教育概念,現在沒有了,現在教育是傳授知識,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傳給學生,本善忘掉了。本善是智慧,不是知識,智慧包括知識,知識不包括智慧。

  我就淺顯的給他說這八句,「性相近,習相遠」,本性大家是一樣的,是平等的,在佛法講,個個都是佛,沒有一個不是佛,以中國人說,個個都是聖人。聖人是凡人做出來的,凡人是什麼?迷失了自性,就是此地講的「蒙冥抵突」,幹這種事情。這四個字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迷惑顛倒,跟一切人發生衝突。抵就是接觸,接觸就發生衝突,喜歡的起貪愛,不喜歡的生怨恨,這就是抵突,衝突了。我不原諒人,人家也不原諒我。我們過去沒有積德,我不說別人,說我自己,過去生中沒有積德,沒有修福。我也不忌諱,也常常跟大家說,提醒大家。前一世沒有修財布施,所以命中沒有財;沒有修法布施,所以有很多不善的習氣,好高騖遠,貢高我慢,我都是這樣的。好在我沒有什麼嫉妒心,傲慢是有,但是沒有嫉妒,比別人輕一點。沒有修福!我們看到富貴人家,從小就有人照顧,等於說有侍者。我們出家之後看到,白聖老和尚,我跟他出家時候他五十多歲,四個侍者,侍者跟我們年齡差不多,二十幾歲,照顧他。

  我還看到個比丘尼天乙法師,她好像大我三歲,她屬老鼠的,我三十三歲出家,她三十六歲。我在各地方講經,她聽了歡喜,她真的發心護持我,她護持我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四十歲。她有五個道場,常常照顧她的有五、六個人。我們到了八、九十歲,沒人照顧。怪不怪人?不可以怪別人,為什麼?自己沒修福,沒有福報。這個沒有福報就是很容易跟別人發生衝突,看不慣,瞧不起,年輕時候有這個毛病。這個毛病是前生帶來的習氣,學佛之後才發現,沒有學佛的時候不知道,以為很正常。言色有意無意都得罪人,沒有修養。如果要不是遇到這三個老師,老師、章嘉大師、老師,沒有遇到三個人教誨我,我回不了頭。所以,壽命四十五歲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沒有理由長壽。我的為人就是這段經上講的話,『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這幾句話是我年輕時候的寫照。好在前世還有一點智慧,不吝法,這一生遇到善知識,回頭過來了。回頭,非常感恩老師給我做了榜樣,讓我心服口服。

  老師真正的大德,一生一個人生活,自己照顧自己,照顧到多少歲?到九十五歲。九十五歲這一年才同意兩個學生做他的侍者,照顧他,就是鄭勝陽姐弟兩個,他跟他姐姐兩個人做老師的侍者,兩年之老師往生。這是給我們做榜樣,讓我們一生心平氣和,真正看到因果報應落在自己身上。我能照顧別人,別人才會照顧我,我不願意照顧別人,怎麼可能有人照顧我,哪有這種道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我不障礙別人,別人不會障礙我;我障礙別人,肯定有人障礙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自己定的,不是別人定的。人不學不知道,可是聖學難,難在哪裡?難在蒙冥抵突。只要有這四個字,孔夫子來教你,釋迦牟尼佛教你,你也不會有什麼成就,為什麼?你不能吸收,你有抗拒的習氣,聽的時候很歡喜,聽完之後我行我素,習氣在作祟。

  義寂師比喻得好,對於事實真相無所了知,什麼事實真相?自己一生的事實真相,周邊環境的事實真相,不知道。如果要知道你就放下了,你就能契入佛的境界。所以接觸到的人、接觸到的事都是違背情理,不合情、不合理,完全隨順自己的好惡,這就是違犯。比喻小兒夜行,小孩走夜路,沒有燈,狂犬妄走,無所不作,就做錯事。「以愚昧蒙昧,故不明經義」。這就是我們學習為什麼聽不懂、為什麼不開悟,這不明經義。「以抵觸為性」,現在講的心浮氣躁,狂妄自大,自以為是,喜歡跟人衝突,我們俗話說喜歡跟人抬槓子。你說是我一定說非,你說長我一定說短,總跟你過不去。「故於經法,不能信受」。你說人性本善,我一定說人性本惡,我沒有看到本善的人,我只看到本惡的人。誰能看到本善?聖人看到了,菩薩看到了,諸佛看到了,凡夫沒有看到,所以凡夫不能信受。這就是今天傳統文化的弘揚有它一定的難度,為什麼?丟得太久,差不多將近一百年,沒有人講,沒有人做,所以你沒有看到,沒有人講,你沒有聽到,今天看到佛經上講,怎麼能相信?道理在此地。

  如何叫人相信?只有一個方法,我做出來給大家看,大家看到了相信。我要不是認真把它做出來,決定不會取信於人。所以今天要把身教放在前面,我真做到了。我相信因果報應,我不怨天不尤人,受什麼樣的委屈,還是快快樂樂的,為什麼?知道自作自受。怪人,那是罪加一等,於人不相干,怎麼可以怪人?人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就可以學好了,能夠接受善法了。

  「於是心無遠慮,各欲快意」。遠慮是不知道來世,不知道後世,不想這些。大乘教裡頭,佛菩薩、祖師大德都教導人一定要有前後眼,前後眼是什麼意思?就是因果,看前因,想後果,這叫前後眼。前面的因不好,現在的果報就不善,但是現在我修好因,我就知道我來世一定好。這一生已經走到頭了,走到八十歲就到頭了,八十歲以後,多活一年是你賺來一年,多活兩年是賺了兩年。幹什麼?全心全力做好事,完全為來生後世著想,這就是心有遠慮,不是沒有遠慮。真正努力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用真誠心待人接物,來生好。不能往生,決定不墮三惡道,人天福報。這是什麼?這是回過頭來的人。所以教就重要了,這講到教育,因為人有本性、有習性,如果不教,本性慢慢就遠了,習性天天就長大。

  習性裡頭有善惡,本性裡頭沒有善惡,我跟大家講過,「人生百日,體露真常」,那是本善。被環境染污了,有分別、有執著。第一個分別執著,曉得誰是我的爸爸,誰是我的媽媽。沒有執著的時候不認生,認生的時候他有執著了,就被染污了。這個染污如果要不想方法把它減緩,它會很快的增長,增長到六、七歲,他就叛逆,他就不聽話了。所以中國古人的教育,他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他非常認真努力去教小孩。讓小孩在出生的一千天,就是三歲,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媽媽全心全意要把孩子照顧到。一定要防範,不善的不能讓他看見,邪惡的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叫紮根教育。這一千天,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就是倫常道德,完全符合這個標準;違背倫常道德的,不可以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見,不能讓他接觸到。這三年根紮下來之後,古人有個諺語說「三歲看八十」,三歲的根紮得牢,到八十歲不改變,根深蒂固;換句話說,他三歲之後,他有能力辨別是非,他自己能把關。有能力,哪些我可以看的,哪些我拒絕,不看它;哪些我可以聽,哪些不能聽;哪些可以接觸,哪些不能接觸,四歲就有這個本事了。

  上上根的人,十幾歲就開悟了,人倫世故道理他都能懂得。所以這些聰明人參加考試,十幾歲考取舉人、考取進士,國家分發他去當縣市長。我還見過一個人,早年在台北常常聽我講經的,張陵,這個人十九歲當縣長,湖南才子,我親眼看到他的。晚年學佛,天天聽我講經,夫妻兩個一起,他沒有小孩。那時候在抗戰期間,蔣介石先生是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從他縣裡經過,一聽說十九歲當縣長,他感到很驚訝,去召見他,這小孩,懂什麼事情?結果一看果然不錯,叫他把縣長辭掉,跟他當祕書,有這麼一個人。所以,人接觸到聖賢教育,接觸到佛陀的教育,心裡想的就會想得深、想得遠,會想到將來,會想到後世,會想到我這一生,我這一生到世間來,應該幹些什麼。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有價值的事情,這就沒有白來,要不然是白來一場。

  今天這個社會的最大的麻煩事情,就是不能信受。傳統東西這麼好,為什麼不相信?這不能怪他,這是歷史上造成的,不是某一個人。最近一百年,沒有人去做,沒有人去學,一百年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也不短,造成了今天的事實。現在趕緊救還來得及,從哪裡救起?從我本身救起,我自己要不能做,怎麼能夠影響別人?我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把仁愛和平做出來,把禮義廉恥做出來,把仁愛、信義、和平做出來。不做出來沒人相信,做出來我講,大家相信了。能幫助人對傳統文化有了信心,初步的效果就達到了。相信的人多了,真幹的人多了,傳統文化就可以復興。傳統文化帶給個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美滿,事業順利成就,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不是一個地區盛世,而是全世界的盛世,太平盛世。

  這是遠景,我們這一生看不到。我們有理由相信,一百年之後會見到,只要我們這少數人努力。遵守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當中講的四德,這個四德是戒律。第一條,「隨緣妙用」,在今天非常非常重要。你要不隨緣怎麼辦?不隨緣日子不能過。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著相,事上樣樣隨緣,心上乾乾淨淨,決定不要把外面的事放在心上,這叫妙用。心是清淨平等覺,事,和光同塵,跟什麼人都能很好的相處。我尊敬他,我樣樣讓他,要用我的心行去感動他,菩薩,這不是凡人。妙用就是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不妙了,放在心上就生煩惱,不放在心上生智慧。為什麼不放在心上?因為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自己生煩惱,把這句話多念幾遍,「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應當放下。雖然放下,還要做樣子給人看,「威儀有則」,思想、言語一舉一動都要給別人做好樣子。要把十善做出來,把《弟子規》做出來,把《感應篇》做出來,把六和敬做出來,是社會最好的榜樣,你能感動人,你能教化眾生。再提升,那就是菩薩的六度,普賢大士的十大願王,那就不是凡人了,大聖人出現在世間。

  誰去做?要求自己去做,不要要求別人,要求別人你永遠會失望,只有要求自己成聖成賢。尤其年歲大了,中國人古人五十歲就稱老人,六十歲是花甲老人,真正的老人。老人一定要有前後眼,一定要想到後世,為什麼?這一生已經過去了,我要修來世。來世絕不貪圖功名富貴,那不是好事。世間福報最大的,權力最大的,無過於帝王,你真正修,來生會不會做帝王?很容易做帝王。做帝王造不造業?肯定造業。帝王死了到哪裡去?無間地獄。你要想到這個之後,你就不會有這個念頭了。我決定不搞帝王,人間天上我都不去,我到哪裡去?我一定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這才叫真正究竟圓滿。

  世間,我們雖然沒做過帝王,可是我們這一生有緣認識不少國家領導人,總統、首相,我們跟他交往知道他的苦處。現在社會混亂,做官很苦,蒙冥抵突,抵突是不能夠少的,避不了的。你都能了解,才曉得出家這個行業不錯,他們對我們很羨慕,很喜歡跟我們聊天。因為我們沒有名聞利養,跟我們在一起,他一點壓力都沒有。我們所學的經法確實時時刻刻提醒他,一定要用客觀處事待人接物,不能用主觀,不能隨自己的意思,隨自己意思就造業。每一個念頭都要想到國家、民族、這世界上苦難人民,為他們著想,為他們解決問題,這就是好的領導人。現在我們找到《群書治要》,我把它編成《360》,節要,節錄出來針對現時社會迫切需要的,我們把它選出來,提供給他們做參考。這不是我們的東西,是古聖先賢所說的,現在管用。

  所以,心要有遠慮,不能隨著自己的快意,隨著自己痛快,別人受罪,別人冤枉,將來有果報。《會疏》裡頭說,「不顧後世」,但求現前的快樂,「故云各欲快意」。「存心瞋恚,貪財好色,無有休止」,佛看到這樁事情,「哀哉可傷」。我覺得這句話是含著淚,非常悲痛說出這個話來。這一段全是我們今天事實真相,可能就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這一段追根究柢,我們這種愚痴、蒙冥抵突從哪裡來的,把這個根源找到,希望從根源裡面來改進。「勸發深思」,佛勸導我們要發深思之心。這裡頭分兩小段,第一段「昧事真相」,對於事實真相蒙昧,不知道。下面這一段「勸他當省」,勸導我們應當要反省。我們先看經文: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這是對於今天任何一個人,犯什麼樣的錯誤都不能怪他。你要怪他,那你是錯怪了他,你沒有仁慈的心。為什麼不能怪他?沒人教他,他怎麼會的。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

  這就是講六道輪迴,不相信有六道輪迴,這是什麼?不善裡頭最大的不善。如果知道有六道輪迴,他的心他就會收斂,不敢做惡事,做惡事怕墮三惡道,比什麼都有效。潮州的謝總告訴我,他在那邊舉辦傳統倫理道德的論壇,時間就七天,排上課程,沒有老師。怎麼教?用光碟,用電視、用光碟來上課。參加的學員是地方領導幹部,這兩個縣分縣書記是他的老朋友,他先讓他們兩個看,這兩個看到非常感動,讓全縣各級幹部統統都來學。所以他培訓了一千多個幹部,這些幹部全回頭了。告訴我,把因果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了,沒有一個人不害怕,想想過去做的那些不善,痛改前非,回頭向善,再也不敢作惡了。真正把毛主席的一句話實現了,這句話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前不幹是為自己服務,苛刻人民,現在回頭了,現在要為人民服務了。真難得!用光碟來教學,光碟經過這些書記、縣長們審查過的,認為沒有問題,政府放心,沒有人教,用光碟。我聽說他辦了三年了,現在還繼續不斷在辦,長期的二十一天,短期的七天,效果卓著。

  如果這個縣有網路電視台,可以在網路電視台播放,讓全縣人民大家一起學。他這個縣將來就可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示範縣市,給全國每個縣市做個好榜樣。你看,這個裡頭的官員,所有幹部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最好的共產黨員。不但影響全國,會影響全世界。我們在湯池做了那麼短時間,國外的人知道了,駐聯合國這些大使,一百九十二個單位都想來參觀,都想來考察,產生這麼大的效果。如果有一個縣做到了,會轟動全世界。國家可以主辦這種論壇,在聯合國辦,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拯救全世界,潮州謝總就可以做到,誰做到我們都擁護,我們都歡喜讚歎。不一定要自己做,自己做那是出風頭,那是搞個人名聞利養,那錯了。誰能做得好我們就捧誰,就讚歎誰,我們全心全力協助。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表祖上愚痴」。我們看中國的現狀,現在人民不善,他父母沒教他。他父母為什麼沒有教他?他的祖父母沒有教他的父母。再往前去溯,他的曾祖父母沒有把後代教好;再往前推,曾祖父母本身也不知道,高祖父母沒教,高祖父母疏忽了。為什麼疏忽了?社會不安定,想教沒有機會。往上推至少推一百年,一百年是五代,五代都沒有教,現在人作惡,你怎麼可以怪他?你要怪他,你就是不仁,你沒有慈悲心,你的心太狠了。決定不能責怪,所以要能饒恕他,做錯了,饒恕他,現在來學習。學習之後再要犯,就可以處分他,他有罪。不知者不罪,明知故犯這就有罪,學過倫理道德,學過傳統教育,就不應該再錯了。為什麼?你知道了,有人講給你聽,有人做給你看。這些講傳統文化的老師,他們自己本身要做到,最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要做到,你是真的好老師,你對於國家民族做出最大的貢獻。如果你教別人做自己沒有做,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假的,決定不能逃過三惡道的果報,這是真的。

  自己從哪裡做起?要從孝親尊師入門,大乘經上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成佛、成菩薩的根本,也同時是我們中華民族,過去這些老祖宗成聖成賢的根本。中國傳統文化跟佛法是同一個根本,所以佛教到中國來,立刻被中國人接受。佛教教育的理念跟方法,儒接受了,道接受了,於是佛教變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環,不能分離,這個太重要了。

  所以這一句意思很深長,「先人不善」,許許多多複雜的因素我們不知道,因此「不識道德」。《淨影疏》說得也好,《淨影疏》,淨影大師隋唐時代的人,他給《無量壽經》做了註解,這個註解稱為《淨影疏》。「素不為善,明其無行」,已經養成習慣了,這個習慣跟倫理道德相違背,他養成習慣了,這就是沒有善心。「不識道德」,對於傳統文化一無所知,這沒有智慧,沒有讀聖賢書。我們今天心裡上很著急的,這個著急也是幾十年了,沒有辦法,那就是中國改用簡體字,我們很著急。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典籍不能讀,不認識了,這個問題比什麼都嚴重!所以我們現在在國際,非常努力在提倡中國的漢字跟文言文,認識中國字,學習中國文言文。為什麼?這是一把鑰匙,中國千萬年老祖宗的智慧,從個人修養,身心修養,到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真實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非常非常豐富,都是用文言文寫的,收藏在《四庫全書》裡頭。文字是一把鑰匙,你沒有這把鑰匙,《四庫全書》給你沒用,你不能讀。所以,文言文比什麼都重要。

  談到文言文,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小學生所讀的是四書五經、是經史子集,小學生所讀的。不但讀,高等小學智慧慢慢開了,我們看到那個時候小學生寫的作文,大概也就是十歲,十一、二歲,現在大學文學院畢業的看不懂,他們用文言文寫的。這些資料我講經的時候提到,有不少善心人士給我去蒐集,我現在手上差不多有五、六十本,民國初年小學生所讀、所寫的。跟現在國文相比,真叫天淵之差,這是我們非常憂心的地方。所以,一定要重視漢字、文字學,要從這裡下手。

  《說文解字》是過去小孩必須要學習的,認識字,字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要這麼念,它裡頭表什麼意思。每個字它的形狀,它的音聲,音聲有破音字,好幾種讀法,讀法不一樣,意思不一樣,用什麼方法看上下文,形、音、義要講清楚講明白。這是大孝,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我們能看得懂,我們讀了能夠明瞭,能夠開智慧,能夠把它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齊家、治國。像《群書治要》,唐太宗編的,他的重點就是他治國。他做了皇帝,年歲很輕,二十七歲做皇帝,不知道怎樣治國。把古聖先賢關於修身、齊家、治國這些教訓,統統節錄下來抄給他看。從一萬多種書裡頭,最後選定六十七種,在六十七種裡頭節錄唐太宗所需要的。這個東西翻成外國文,外國人,一些外國國家領袖看到了佩服,沒有想到幾千年前人寫的東西現在還管用。這是什麼?這叫真實智慧。

  「無解無行」這就愚痴到極處。怎麼造成的?不學了,不要了。學外國人的東西,外國人現在解決不了問題,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要向中國來找東西,但是中國人不學。淺視的人就抱懷疑,不相信,如果真好,中國人為什麼不學?中國人不要了,一定不是好東西,還是外國的好,中國人學外國的。外國現在走投無路了。只有極少數的人,像湯恩比、羅素這些人,他們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認識,他們提倡。但是歐洲的漢學,我去看了,很失望,他把它當作歷史文化去研究,跟現在脫節了,走的方向錯了。

  我跟他們教授做過很深的討論,我在巴黎跟法蘭西的漢學研究院,這個漢學院一些教授,裡面也有幾個中國人。主持是羅貝爾教授,他知道我們在馬六甲要辦漢學院,他問我怎麼教法?我告訴他,我們前面十年,要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促進世界社會安定和平,前面十年專攻《群書治要》。《群書治要》的原書,六十五種,我們就開這六十五個科目。希望每一個,我們不招學生,我們招研究員,每個研究員專門學一種;我們研究員的名額是兩百個人,一個人專攻一種,不學兩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中國古人教育的理念;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專門念這部書,念上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一萬遍,意思自然出來了,就開悟了。自見,沒有老師教,開悟了,用這個方法。悟了之後,就可以教人。十年之後,我們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漢學家,這些老師,我們就可以辦大學,就可以招生,正式來授課。

  這個「其義自見」很難懂,現在人:這怎麼可以?這不可能的事情!沒人相信。納吉首相問我,我給他說這個道理,最後我突然想起來,他是回教徒,回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不認識字。我說其義自見,穆罕默德就是的,他豁然想起來了。在我們中國代表人物,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其義自見。為什麼自見?因為心達到清淨平等,只要心地清淨、心地平等,你就覺悟了。那個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有啊!頭一個表法的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代表知識分子,表法。他十九歲出家出去參學,到三十歲,十二年,這十二年學的是什麼?知識,哪個地方有大德,他就到哪裡去跟他學。十二年,差不多印度的宗教裡面的大德、學術裡面的大師,他統統都親近過了,覺得知識不能解決問題,到菩提樹下入定,他是從定中開悟的。惠能大師是從聽經裡開悟的,每個人根性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開悟的緣分不相同,悟了之後境界是相同的。惠能大師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是一樣的,相同的。所以,東方教學目的在開悟,不是在知識,與知識不相干,要求開悟。

  悟後起修,那個修是什麼?修是放下,身心世界徹底放下。為什麼?悟了之後才恍然明瞭,通達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修就是心地真正清淨、真正平等,這個清淨平等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這個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我們智慧不能現前,就是心不清淨、心不平等。你不平等是分別,不清淨是染污,你把染污、把分別統統放下,你就會開悟,你的真心就現前。人人都一樣,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相信。得罪一個人,就是得罪佛,得罪佛菩薩;我們輕視一個人,就是瞧不起佛。我們要學佛,瞧不起佛,怎麼能成佛?我們恭敬一個人,就是恭敬一尊佛。

  人在這個世間,受環境影響,千變萬化。在這個時代,負面的染污多,正面的少,所以成就非常困難。他修得很好,有好老師,有好的環境,學成之後走進社會,那就看他功夫了。功夫要深,有能力不受外面的感染,不受外面的影響,他可以做出弘法利生的事業。如果一受外面感染,他就完了,他就墮落了,依舊搞六道輪迴。我們能夠保持著還沒有墮落,原因是什麼?天天讀經,天天跟大家一起分享,靠這個。如果沒有這個,很容易墮落。這個染污,力量太強大了,有史以來,從沒有現在這樣的染污,現在這樣的干擾。真的是要有定功,你才能保全自己;要有真實的智慧,你才能教化眾生,才能幫助別人。

  註解裡頭說,「無解無行,愚痴之極。世代相承,子受父教,都是邪說,不談善惡果報。故云無有語者」。這是現代的社會,我們看了很痛心。「先人痴頑,後輩無知,事乃必然,故云殊無怪也」,就是應該的。現在人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不要怪他,理所當然。要怪他,我們就失掉了慈悲,我們失掉了厚道。一定要知道,他做壞事,為什麼他會做壞事?你想想這一點你就會原諒他。原諒他,幫助他回頭,真正救濟,無過於念佛。我們對念佛法門的了解,六十二年才搞清楚、搞明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從八十五歲,真放下了,首先《華嚴》放下,然後所有一切經論統統放下,不再看了。全心全力就學這部《無量壽經》,就學這部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集註,讀這部經,講這部經,跟大家分享,學這部經,念這一句佛號,念茲在茲。確實希望分秒必爭,我有一秒鐘的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如果沒有念一句阿彌陀佛這一秒鐘空過了,空過就是罪過。什麼都別想了,只想阿彌陀佛,只求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想再來,我到極樂世界之後我學成了再來,現在不能再搞了,再搞,極樂世界去不了,這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龍喜佛教大學是替斯里蘭卡政府建立的,於我不相干,目的是為全世界佛教培養弘護人才,弘法跟護法。希望斯里蘭卡政府來執行,總統親自執行,我建議總統擔任校長。馬六甲的漢學院,上面是冠上馬來西亞漢學院,建成之後是馬來西亞國家的,不是我的,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是培養儒釋道的師資。儒釋道發源於中國,佛教雖然是印度傳來的,在中國生根,在中國茁壯、開花結果,印度已經沒有了。所以,中國是佛教第二個祖國。我們現在自己沒有能力做,這個國家地區華僑很好,首相問我,你為什麼選擇馬來西亞?我說,因為馬來西亞有七百萬華僑(華人),這些華人跟其他國家的華人不一樣。他說什麼不一樣?他們辦了一千多個華校小學,辦了六十二個華校的中學,我就看中這個來的。

  因為我們的研究員,研究員從哪裡選拔?從華校的老師、校長。他們是讀書人,是教書人,他懂得怎麼讀書,讀書的方法,懂得蒐集參考資料,懂得寫教學的講義,這就省事了。他們用十年的時間專攻一部書,譬如《周易》,十年時間專攻《周易》,十年之後他就是易學專家。他寫的講義,一年之後我要求他們每個星期講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我們給他錄像。這些資料送給教育部,讓教育部審查,能夠達到博士的水平,請國家正式授給我們漢學博士學位。這些校長跟老師,大概很多都沒有博士學位,他們在此地讀十年書,拿到博士學位,這個時候他也只有六十多歲。最好的教授,他可以在全世界大學裡面教中文,教中國傳統文化。我說我們的目標在此地。首相聽到之後,我們馬來人能不能學?我說當然歡迎,不但馬來人我們歡迎,全世界每個國家,不分國家,不分族群,只要喜歡中國的漢字、漢學,我們統統歡迎,我們沒有界限。這他就很安心了。他告訴我,他希望他的兒子將來能夠學習,他兒子現在在北京學中文,很難得。

  所以,對於這一代人犯了過失不要計較,我們對他們要尊重、要尊敬,對於他們的過失不要去提,把它忘掉,希望他們回頭。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這個事是大事,想到這個的人不多。現在社會排斥宗教,認為宗教都是迷信,認為宗教都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帝王的愚民政策。這都是我們想錯了,我們沒有深入去了解它,這些宗教受了冤枉、委屈。你要批評它,你要把它深入研究,這個批評人家服。你批評別人,你沒有看過,沒有接觸過,人家怎麼肯服?這種批評是很不道德的,信口開河,人云亦云,這是什麼?愚痴,有智慧的人不會幹這個事情。你說佛教是迷信,有智慧的人,先把佛教經典拿來研究,搞清楚了,真的是迷信,他能夠一樁一樁的說出來,人家信服。你沒有能了解,譬如我們在不了解的時候,完全無知。過去在學校念書,小學、初中,我只念到初中,老師給我們講宗教是迷信,尤其是佛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神,真神,低級的宗教是多神教,什麼都拜。我們看到佛教的寺廟,真的好像什麼都拜,人家把它看成低級宗教。我們受了影響,聽了老師的話,以為是真的,所以對於寺廟根本就不碰它,佛教的經典完全不予理睬,這是迷信。當然看也看不懂,兩個字就把它解決了,迷信。我要不是碰到方東美先生,這一生永遠不會回頭,為什麼?堅固的執著。這把這條路封閉了,這一條是光明大道。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能夠解決的確實只有佛道。我感恩老師,一生感恩,他離我而去了,一九七七年走的,我念念不忘。他救了我,讓我從迷惑顛倒醒過來,從邪道裡頭回過頭來走向正道。沒有老師不認識。我跟他學哲學,他是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當代的哲學家,他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分作幾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門課裡頭認識了佛教。他為我介紹,「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接受了,而且認真學習,愈學習愈有興趣,愈學習愈歡喜,真正是法喜充滿。《論語》上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用在佛法上,學而時習之,學了就真幹。要把所學的變成自己的生活,改變我們從前錯誤的心態,就是想法、看法,修正我們現在的說法跟行法,把佛法變成自己的生活。老師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體會到了,享受到了,這感恩老師。沒有老師的指點,怎麼會有今天?沒有今天,早都落到三途去了,肯定。

  這兩段經文,特別指前頭一段,我沒有學佛的時候就是這樣的,蒙冥抵突,這是造三惡道的業。學佛之後明白了。早年我在邁阿密講經,我到那裡去看,聽眾一半是美國人,我感到很訝異。我們這個講經是對華僑說的,沒有想到這麼多的外國人在場,所以我的題目就換掉了。那一次是從美國東部巡迴講經,從紐約、DC一直到邁阿密,六、七個城市,講的題目是一樣的,《地藏經》大意,介紹地藏菩薩。到邁阿密一看這個情形,我就跟這個翻譯的說,我說換題目,這個機會很難得,講什麼?認識佛教。結果認識佛教就在那裡講的,一共講了八天。以後他們寫成個小冊子,《認識佛教》。機會難得,都是外國人,這些外國人對佛教有誤會,我們把佛教講清楚、講明白,讓他們了解、認識,這是入佛門第一步,所以換了題目。

  真正認識,你就肯真的想學,我真想學了,遇到後面兩個老師。一個是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可以說我佛法的基礎是這三年奠定的。成就,是跟老師十年。我說沒有這三年基礎不行,這三年紮根教育。以後章嘉大師圓寂了,過了一年,我親近老師,在老師會下十年,這才有今天的成就。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行。

  真正把這一生,想想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找到了。我們要承傳如來的大法,要承傳歷史的使命,決定不能讓它斷掉。但是一生遇不到緣分,我一生孤家寡人一個,沒有社會關係,沒有有力量的人來護持,跟著我的都是聽經的群眾,他們有善根,福德不夠。沒有財富的力量,也沒有權力的力量,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到處都是很小的規模,一個小講堂,聽眾二十幾個人,在美國的時候,三、五十個人就很多了,沒有辦法建有規模的道場,沒人學。師資也不夠,找不到老師。我那個年代,講經的法師還有幾個,算算還有十幾個人,現在這些人大部分人都走了。現在年輕一代起來,他們所講的東西很多我沒聽過,而且都生疏,不認識。所以事情真難。

  到晚年,老師教我修布施,財布施,到現在才有這個財力辦漢學院、辦大學。我們從來不向人化緣,不向人要錢,自動自發,隨喜功德。沒有這個力量,不能做,也不能說,說出來我心不安。評估建這個大學需要多少錢,我想想我還行,我才敢開口。希望我走的時候,我身上一文都沒有,乾乾淨淨,不要留給人話柄,淨空法師銀行還有存款,這不像話,我要把它花光,統統捐給這兩個學校。吃的、穿的都是十方供養,供養得很多,大家到這邊來都看到。到這裡來的人,大多數都帶一些土產送給我,糧食、蔬菜,都這些東西,種類很全。我自己也在種菜,也種了不少,蔬菜基本上絕對不到外面採購,吃得乾淨,吃得安心。所以晚年這麼一個小地方,很滿足了。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老師給我做的榜樣,他九十五歲才接受兩個人照顧他,我還沒到,我這過年八十八了,現在這個身體行,不需要人照顧。

  業因果報我們非常清楚。「善惡之道,不能自見,不識因也。於因於果,自心不識。他無語者,故永不解」。「是以都不之信,謂無有是」,不相信,不承認,這是現代人。古老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一定要傳下去,所以我答應這兩個學校,漢學院建好了我去教一年。這一年是表法,就是把中國傳統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做出來給大家看。龍喜大學亦如是。我說我不會長時間,就在那裡住一年,教一年,我教幾個學生,給別的教授、給別人做參考。我是代表古典的,來做一個客觀的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合適,目的在此地。大家看到了、聽到了,明白、懂得了再去研究,跟現代西方教學理念、方法做個比較,客觀的來評論,如何採取。那是後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8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一十五頁倒數第二行,「勸他當省」。這裡頭有三小段,第一段,「生死顧戀」。請看經文:

  【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

  這段經文,世尊為我們開示,勸導我們應當要反省。三段第一段,生死,每個人不能避免的;第二段講煩惱,講對於道業迷惑了;第三段是說惡逆罪極。這些事實真相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殊不知生死之事,必自見之」。光陰過得非常快,我記得十年前我回到南京,同學們知道了,同班同學有十幾個人,有十五、六個,多年沒有見面了。這一次王海峰到這邊來,告訴我同學們非常懷念,希望我們有時間再能聚一聚。現在都老了,都八十多歲了,那個時候在一起十幾歲,這一轉眼之間。現在聯繫到的只有五個人,你看十多個人,十年,差不多走了十個。這都是擺在眼前的。

  「必自見之,父子、兄弟、夫婦,死別之時,互相哭泣,無得免者」,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的。「世人愚痴貪愛,不知世間萬物,都是幻夢空花,誤為實有,而不知無常迅速,不能永保。生時愈親愛,死時倍苦傷」。佛說這些話,我們體會得非常親切。為什麼?遭遇過的,愈是親愛的人愈悲傷。學佛了,尤其是出家了,最親愛的是老師,老師把佛法傳給我們,教導我們,我們繼續努力再修學。老師的願望是希望我們能超過他,就如同父母總希望兒女的成就能夠超過他這一代,這個家庭有光,眾生有福。可是到我們今天這一代,問題出來了,孝順的兒女看不到,忤逆的子女到處都是。這是什麼原因?在佛經上可以找到,佛告訴我們人與人的關係,經上說得很好,夫妻是緣,兒女是債。

  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大概我十年沒進去過了,就在藍塘道,一九七七年,我在那邊講經講了兩個月。方丈和尚往生了,後面新的我都不認識,老朋友都不在了,這三十多年了。當時這些人年齡跟我們都差不多,相差也只一、二歲,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講堂還在,我相信那副對聯也還在,我記得很清楚,上聯寫的,壽冶老和尚自己寫的,說「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都佛法裡把這關係道破了,希望大家能覺悟。覺悟的時候我們要離,就是離苦得樂,離苦要離究竟苦,得樂也要得究竟樂。究竟苦是什麼?六道輪迴是究竟苦,究竟樂是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佛勸導我們要覺悟,要超越六道輪迴,要求生極樂世界。這事能不能做得到?能,人人都做得到,問題是我們肯不肯做。這部《無量壽經》就是講這樁事情,講得非常透徹,講得非常清楚。

  所以念老在這裡註解給我們說出,世間人愚痴貪愛。愛要有,不能貪,貪就造業了。愛是自性裡面的第一德,那是真愛。我們這一生當中有沒有過?有,不記得了,人人都有。我曾經講過,「人生百日,體露真常」,小孩出生一百天,一百天之內你看到,你看他是真愛。他雖然不會說話,你看他對人的表情,他還不認生,還不認哪個是他的父親、哪個是他母親,只要是人去逗他,你看他都歡喜。那是什麼?一點分別執著都沒有,那是真愛,是自性裡頭流出來的。那個愛就是宗教裡講的神之愛,神愛世人就是那個愛,上帝愛世人也就是那個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那個裡頭沒有貪,貪瞋痴慢疑統統沒有,純愛,在佛法裡面叫慈悲。佛法為什麼不叫愛叫慈悲?愛裡頭,一般人看到這個愛,它有情在裡頭;慈悲裡面是愛沒有情,沒有情執,裡面是智慧。所以智慧的愛叫慈悲,情執的愛就是我們世間人講這個。佛換個名詞,用意在此地,佛教我們要慈悲,慈悲是真愛,用真心去愛世人,是這個意思。不要用妄心,妄心的愛,裡頭摻雜很多不好的念頭,要想佔有他,要想控制他,要做他的主宰,你有這麼多的念頭在裡頭,這個都是雜念、妄念,自性裡頭沒有的。你能佔有嗎?佔有不到。為什麼?世間所有的相是假相。我們剛才從進入教室這兩個小時,這身是我嗎?進入教室時候的我跟離開不是一個我,變了。

  佛經上告訴我們,生滅,就是所有一切現象的生滅,包括整個宇宙,前念滅了後念就生,這個生滅的距離多少時間?我們今天科學對時間是用秒做單位,那佛就問我們了,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個生滅是一個幻相,第二個生滅跟頭一個生滅的相不一樣,有相似,不是完全相同。佛經上講一念,這個一念我們不懂,我們是含糊籠統以為我這懂得了一念,其實不懂。經上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多少個細念?細念累積成這個粗的念頭,粗的念頭我們知道,細念不知道。多少細念?有多少物質現象?相是物質現象,識就是念頭,受想行識,合起來叫五蘊,物質現象是色。彌勒菩薩回答說,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十萬乘三十二億,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就有多少次的生滅?有三百二十兆。那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相信年輕人體力好,至少可以彈五次,再乘五,那就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不是我這個相了,已經生滅多少次了。

  這個概念一般人不好懂,我們用老式的電影,大家就好懂了。老式的電影,我這個是電影的底片,它這個電影是動畫,是在放映機裡面快速度,讓我們看到的時候,這個銀幕上好像是真的。一秒鐘,我們把它的鏡頭,開就是生,關就是滅,一秒鐘開多少次?二十四次,二十四次就把我們欺騙了。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實整個宇宙這個環境生滅,一秒鐘多少次?一千六百兆。你怎麼會知道?完全沒有感覺!這是事實真相。就這二十四次,這是我們從前,現在電影用數碼了,數碼的速度比這更快。老的電影你細看,它有振動,看出它的破綻,現在的電影看不到破綻,像電視一樣,它用數碼,速度比這個加快了,這個只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如果把二十四張,把其他的二十三張統統抹黑,只留一張,在這個放映機裡面放,我們在銀幕裡頭會看到什麼?二十四分之一秒,實際上它是整個畫面都打上去了。時間太快,我們只能看到什麼?一道光閃了一下,光裡面什麼東西不知道。應該是半秒鐘,我們才能看到光裡頭是什麼東西,二十四分之一秒就完全看不到。這個實驗我們就很清楚。

  所以我們身體的變化,身體,細胞組成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人的身體有多少個細胞?我們的身體,科學家告訴我們,全身的細胞大概是六十兆,單位是六十兆。細胞有種種不同,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細胞不一樣,組成我們的內部五臟六腑。細胞壽命不相等,壽命最長的腦神經,腦神經的細胞可以存活大概一百三十年,好像是一百三十年,壽命最長,最短的只有幾個小時,一般大概都是幾天,三四天、五六天、二三十天。所以細胞壽命不是相等的,但是腦神經的細胞壽命長,它很少,是少數,多數平均起來大概都是七天、半個月,大概都是這樣子。每一天新陳代謝,就是老的細胞死了,新的細胞成了,新陳代謝,來換班的。每一天多少?七千億,單位不是萬是億,每一天我們身體細胞換,舊的換新的,有七千億,全部細胞是六十兆。所以這個身,身什麼是我的?找不到,真的是無我。舊的細胞,每一天換去換了這麼多,到哪裡去了?從毛細孔裡出去了,從汗裡面出去了,從大小便裡面出去了。天天都是新舊交換這麼多,誰是我?這個事情你看,幾千年前佛知道,科學發展到今天,才知道細胞的新陳代謝。

  在佛經裡面告訴我們,佛說是七年,七年是個週期,我們身體全部細胞都換了,就是老的全沒有了,完全是新的。七年一個週期,七年前的身體跟七年以後的身體完全不相同,老的完全沒有了,新陳代謝。如果我們,這會想,如果舊的細胞死亡了,新的細胞真的是新的,那這個身體不是永遠保持健康嗎?人不就長生不老了嗎?可是問題怎麼樣?它換的,它換的不是新的,換的機器比以前那個要差一點,所以人就會衰老,愈到老年的時候,細胞就愈糟糕。愈是小孩,你看小孩一歲、二歲身體多好,那是全新的,一點污染沒有。那我們年歲大了,換細胞為什麼不能換好的,都換成差的?那是因為我們有妄念,有妄想,有惡念,把細胞全部都染污了,道理在此地。

  新的細胞從什麼地方產生的?從我們的飲食產生新細胞。那我們的飲食不乾淨,現在吃的東西都是有染污,心裡頭有妄念很多、雜念很多,尤其是惡念,這身體怎麼能好?所以佛教我們「觀身不淨」,你細心去觀察,這身體是不乾淨的;「觀受是苦」,受是我們的享受,無論是物質或是精神的享受,沒有不是苦;「觀心無常」,起心動念,前念滅後念生,不可能有兩個念頭完全相同。這是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發現的。台灣現在劉醫生,給我治牙周病的,他有個實驗室,他也在做實驗,成績超過日本江本博士。因為他的實驗室裡機器是新的,最新的機器,江本博士那個機器是老機器,裡面的顯微鏡我問他多少倍?二百五十倍。台灣劉醫生他們用的差不多是五百倍,提升很多,所以畫面做得特好。佛在經上講的話被今天的科學家證實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它離開宗教它是什麼?它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但是它真的是完美的教育,它沒有偏邪,它有倫理、它有道德、它有因果、它有哲學、它有科學,它什麼都有。

  所以如果把事實真相看透了,我們就知道人與人是什麼關係?一體。這是佛家的倫理,倫理是講人與人的關係。遍法界虛空界,上面從諸佛如來,下面是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全是從自性裡面變現出來的,自性是我們的真心、本性。佛教沒到中國來,我們的老祖宗就知道,古籍裡面我們所看到的「人性本善」,有這麼一句話,這句話跟佛大乘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一個意思。本善是什麼?就是佛性。既然有佛性,當然能作佛。所以作佛是平等的,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專利。「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講的。又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一切眾生跟如來沒有絲毫差別,有如來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同樣的相好。問題就發生在我們迷了,我們不知道了,佛他覺悟了。他怎麼覺悟?那個覺悟是修成的。方法太多太多了,大乘教裡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說「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法門你要是用對了,全都能開悟,全都能明心見性。

  佛法稱為正法,正法是什麼意思?哪個是正法?沒有一法不是正法。佛家講邪與正,正是什麼意思?中國的文字好!妙極了。你看中國的正,上面是一,下面是止,一就止了,就是正法,一不肯止就不是正法。這就是什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法法皆正,沒有一法不是正法。為什麼?止於一,你的心是定的,你的清淨心、平等心就現出來了,那是什麼?真心就現出來了。真心生智慧,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就徹底明白了,明心見性那就叫成佛。人人做得到,不是假的是真的。這個境界裡頭,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你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清楚,這智慧。這個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所學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一定是從清淨心裡頭生的。所以一切法統統是正法。

  一切法只要用準了,都能夠明心見性。我們學佛經,你看一部經一門深入,能明心見性,我學《古蘭經》能不能見性?一門深入同樣能見性。只要見性就叫正法,只要見性就是佛法。法門無量,就是統統都包括在其中,連今天,就是科學的這些教科書都是正法,只要一門。一門是什麼?一門是持戒。這個經只許你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方法。你遵守這個理念跟方法,這叫持戒,從持戒你就得定。譬如這本經書,你每天去讀它,一天讀多久?至少十個小時。不要想經裡頭的意思,它沒有意思。讀的目的是什麼?讀的目的是收心、是修定。用讀書的方法修定,對知識分子最有效,只要你沒有把字念錯,沒有把字念漏掉就行。它沒有意思,你一遍一遍的讀,讀上千遍的時候其義自見,一下開悟了,這個裡頭講的意思那就是佛所說的。為什麼?自性流露的,就是神所說的,就是上帝所說的,你全明白了。你自己想出這個意思不是它的本意,不是自性的真意,是你的妄想的意思,錯了。所以他讀書,他是修定。

  小孩教童蒙,念四書五經,他根本就不懂,五、六歲的小孩,聰明一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很多東西,他什麼都不懂。那是什麼?不讓他這樣子學法,小孩也會胡思亂想,聰明的小孩胡思亂想更多,用這種方法把他的妄念、雜念、妄想打掉,這叫修定,從小就要教他修定。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十幾歲開悟的人很多。行嗎?行,他真定下來他就生智慧。真正定下來,我還看到好像民國初年有個八歲的小孩,講四書五經講得非常好,人家把它寫出來出版了,《四書白話解》,他解得很簡單、很明白,沒有把它解錯。這就是什麼?他定了之後他智慧開了,它裡頭的意思他懂了。真正懂得之後,他能夠淺說、能夠深說,能夠長說、能夠短說,他自在,一絲毫拘束都沒有。

  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古時候的印度跟中國所用的方法。這個東西好!現在科學比不上。不需要科學這些儀器,現在科學所發現的東西,他們早就知道了,早就把它說得一清二楚。東方人的智慧!這些有智慧的人說,這個智慧不是他獨有,人人都有,你自己懂得開發,開發就是清淨心。心裡頭有妄念,心裡頭有雜念,你的智慧、德能全不見了。你把你的雜念放下,佛說的,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這個人就叫佛陀,你就成佛了;有起心動念,能放下分別執著,這個人叫菩薩。不是他學得多,他放下多少。起心動念放不下,分別放不下,執著可以放下,這個人叫阿羅漢。佛法這個學位取得是靠放下,不是靠學習。所以很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像唐朝的惠能法師,他不認識字,他開悟了。憑什麼開悟的?清淨心,他心沒有染污、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所以聽五祖講經,我估計也不過就個把小時,他就開悟了,他什麼都明白了,聞經開悟的。釋迦牟尼佛是入定開悟的。所以開悟的緣人人不一樣,用的方法也不是完全相同。在中國禪宗裡頭特別顯著,活潑到極處。這大乘佛法,它真妙!

  所以佛教導我們,要發出真誠的愛心。愛心裡頭沒有迷惑,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是我跟大家講的,小孩生下來一百天的愛心。一百天以後他被染污了,他認識哪個是他媽媽,哪個是他爸爸,他就有執著,媽媽抱他他喜歡,別人抱他他拒絕,這被染污了。這個染污要沒有辦法防止,染污會一天比一天深,麻煩可就大了!中國古人的教育沒有別的,就是教他這個染污速度不能快,愈慢愈好。我這個年齡,我這個時代,我們生在農村,住在鄉下,沒有染污。十歲才進城,搬到城市裡面去,就學染污了。沒有染污是什麼?天真,也就是十歲的小孩,這些人情世故不懂,叫不懂事,完全過著天真爛漫的生活。玩耍的地方,大自然,山上、河邊,小朋友結隊去玩的。對於人間這些複雜事情一無所知,真的快樂。現在人不行,現在連小孩都被染污了,他天天看電視,他什麼都知道,所以三歲他已經被電視嚴重染污了。所以他不孝父母,他不聽話,他有他自己的主意,有他自己的看法,有他自己想法,可麻煩了。現在小孩不好教,老師碰到我告訴我學生不好教,真的,做父母的兒女不好教。什麼原因?這佛經上講得清楚。

  所以小孩教育一定要紮根。生下來,凡是負面的、不正當的,決定不能給他看見,不能給他聽見,不能給他接觸,不讓他接觸。要看三年,這三年當中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法,倫理道德,八德裡頭所說的孝悌忠信、仁愛和平,讓他看這個,他接觸到的、看到的。他三歲就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他就能保住一生,對於負面的他會遠離,他不願意接觸,正面的他喜歡。所以古諺語說「三歲看八十」,三歲的根紮得好,八十歲不會改變。學習傳統文化、修道,我覺得生長在農村裡面的小孩比生長在都市容易,他心清淨;住在都市裡,心已經染成一團了,沒有辦法恢復清淨,這個問題嚴重。從小養成習慣,他認為這是自然的,認為這是正常的,看到倫理道德他感到奇怪,他沒有見過,也沒有聽過,他怎麼會接受?你要跟他講,他怎麼會不懷疑?疑就不能入門。

  念老這個註解裡頭說,我們把它念完,「生死之際,存者,傷親人之永別,亡者,悲自身之長逝。互戀難捨,如刃刺心。故云一死一生,迭相顧戀」,迭相是相繼不斷。我們對親人,這一生都懷念他,雖然小的時候他就走了,可是終生念著。亡者會不會想念?看他的業力,他的業力如果不深,他會想到前世的事情;如果業很重,他已經受果報了,果報苦他就忘掉了。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請看經文:

  【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這是佛很感嘆的為我們說出事實真相。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昔日恩愛」。古時候有,現在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不是真的?你看結婚沒有幾天就離婚了,假的。假的什麼?這裡頭沒有恩,也沒有愛。為什麼要結婚?為利害,這個人對我有利,我想搞名聞利養他能幫助我。到發現他沒有能力的時候就解散了,散夥了,它不是真的。我在新加坡就遇到,一個女同修很坦白的告訴我:我嫁給我的先生沒有愛情。那妳為什麼嫁給他?我看到他家裡有錢,房子很漂亮,住的環境很好,她是這樣嫁過去的。新加坡的土地,那真是寸土寸金,他們家裡還有個很大的院子,那就曉得這就不是普通人家,普通人家住公寓,她單獨的庭院還有很大的院子。所以都是為名去嫁的,為利去嫁的,沒有恩愛,這個夫妻怎麼能到頭?哪一天見到那個名利比這更高的,她就變心了,她又去嫁給那個人了,這現在社會。

  還有現在的兒女,小孩,尤其大陸只有一個兒女,一胎化,把孩子寵壞了。吃飯的時候,他父親身體不舒服,吃飯的時候桌上有雞腿,媽媽把雞腿拿給他父親,他在旁邊瞪著眼睛指著他父親:這是我的,你怎麼可以拿去?平常,父母都給他吃。你就在這裡看出來了,問題出來了,以後長大他能孝順父母嗎?父母對他那個好,他認為是應該的。這個麻煩可大了!這才幾歲,態度就這麼凶,心地就這樣的不善,這怎麼得了!養兒女真的是冤家,不是養的兒女,養的是冤親債主。所以真正學佛之後,我們一定要想到,這一生決定不能跟人結冤仇,樣樣忍、樣樣讓。我不能忍,我不能讓,來生糾纏非常麻煩;我這一生能忍能讓,不結這個冤仇,就沒這些事情。你喜歡的就送給你、讓給你,世間一切法是無常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有值得可留戀的。

  遇到了阿彌陀佛,遇到了極樂世界,這是大幸!無量劫來遇不到的,怎麼這一次被我們碰上了?遇到之後我們要真幹。這部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西方世界的好處統統都說到了,說盡了。我們現在讀的這段,是回顧我們娑婆世界,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實況是什麼樣子。兩方面搞清楚,我們就有選擇,我們選擇極樂世界,我們選擇阿彌陀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淨宗是把它分成兩截,第一個階段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幫助我們明心見性,而且決定幫助我們成佛,保證我們成佛。這地方能不去嗎?往生到極樂世界,每個人我們一般講脫胎換骨,真的。無量劫來在這個六道搞輪迴,我們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心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自性裡頭沒有阿賴耶,阿賴耶是一念不覺,迷了自性才發生的。在十法界裡面離不開阿賴耶,往生到極樂世界把阿賴耶擺脫了,轉八識成四智,得到的身體、居住的環境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這個境界才是真正隨心所欲,這個心是真心,沒有妄心。

  今天這個地球上還有一個清淨的國土,斯里蘭卡。這個小國家土地面積不大,只有福建省半個大,人口兩千萬,不多,真正的佛教徒佔人口百分之七十五。人人都持戒,換句話說,三皈、五戒、十善、八關齋戒,他們每個人都做到了。這個環境有什麼好處?第一個,沒有騙人的東西,他不妄語;沒有挑撥是非的,不兩舌。人跟人見面都是滿面笑容,都歡歡喜喜。他們懂得六波羅蜜,喜歡幫助別人。雖然不很富裕,非常快樂。為什麼?知足,知足常樂。這個地區的人沒有競爭,所以它就沒有進步,像現在科技進步它沒有。他們家裡頭沒有電視,為什麼?買不起。沒有這些電話手機,他們都沒有。還是用人工來農耕,所以環境沒有污染,全國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我們現在科技帶來的這些問題他們全沒有。這個國家現在在發展什麼?建立現代化的港口、機場、鐵路、高速公路,我們中國幫助它建的。完全是佛教國家,他們把佛教變成生活,到那裡去,看到佛教的文化在每個人日常生活當中表演出來,以佛教治國。

  我們在沒有發現之前,對佛教很沮喪,怕佛教會滅亡,看到這個小國家就看到佛教的希望,有這麼個好的地方。什麼是佛教?到那裡去住一個星期、住半個月你就知道了,真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在那裡看到。所以佛教大學、宗教大學應該建立在那個地方,離開課堂你就看到了,你親眼看到。我們這邊辦學,辦佛教學校,離開教室看不到,那個地方離開教室就看到,這個我們要知道。這個小國跟中國關係非常好,中國幫助它,他們也很感恩。六月我在斯里蘭卡講經,他們的總統訪問中國。現在建龍喜大學(佛教大學),宗教大學,這個工程也交給我們中國的總工程隊。中國人給它建大工程,是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鐵路,這是大工程,給我們蓋個大學是小工程,所以非常歡喜。這個總工程隊來承辦,大概一年半到兩年就可以蓋好。這裡為全世界佛教培養弘法護法的人才,然後更進一步,為全世界每一個宗教培養弘護人才,都在這個地方。我們希望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化解所有的衝突,促進全世界社會安定和諧。我們中國的佛門弟子知道這樁事情,我們大家盡一點點心力,支持這樁事情。中國的出家人,比丘、比丘尼,都可以到那邊去學習。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昔日恩愛」感觸很深,過去一百年前有,二百年前那就更多,真的不是假的。可是這個要不捨,那就變成憂苦。「而此二者,束縛身心,如繩作結」,繩打結了,「不令出離」。恩愛是在六道,這個東西纏結,出不了六道輪迴,一定要看破。「故云憂愛結縛,無有解時」,結縛就是煩惱。《大乘義章》裡面說,「煩惱闇惑」。這個闇也是黑暗的意思,幽暗,讓我們對於一切法的真相完全不明瞭。本來是明瞭,現在不明瞭了,這叫闇,這叫迷惑。「結縛行人」,行人就是眾生,像繩子、繩索把我們捆綁起來,不能自由行動。「故名為結。又能縛心」,讓心裡煩心、操心,這也叫結,「亦能結集一切生死」。這個是什麼?六道輪迴的根本。換句話說,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從這來的,沒有這個東西,六道輪迴就不見了。六道輪迴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這是一個幻相,是一個夢境,我們從夢中醒過來沒有了,六道是夢境。真正覺悟了之後,六道不見了,十法界也不見了。覺悟之後能不能再回到六道來?能,那個來是自由的,來去自由,不是生死。眾生有感,我們還有很多冤親債主、有緣的人,他們求解脫,他們求離苦得樂,那個念頭才動,我們就知道,知道之後就能現身。現什麼樣的身是隨眾生,眾生喜歡什麼身你就現什麼身,喜歡佛身,他求佛,你就能現佛,喜歡菩薩你就能現菩薩,現身是隨眾生意,為什麼?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真自在!

  所以底下說,「思想恩好,世人所珍」,世間人喜歡的,特別是恩愛的夫妻,到生死關頭難分難捨。「究其根源,實由情欲。而不知欲為苦本」,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欲放下,苦就沒有了;這個東西放不下,那就很痛苦。「純情即墮」,這句話出在《楞嚴經》上,我們參考資料第三頁,《楞嚴經》上所說的,文在第四面一開端。「情想均等」,這是修行人必須要情想均等,這個人是人道,「生於人間」。情是情執、執著,想是智慧、是聰明。這個文裡面說,「不飛不墜」,因為想多情少他就往上升,情多想少他就往下墮落;人在中間,生到人道來,他的情想是均等的。「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想是聰明,情呢?情是很鈍,遲鈍。「七情三想」,七分情就是執著,七分情執,有三分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這個七情三想說的是什麼?餓鬼道,鬼道。要是「九情一想」,情執太深了,聰明只有一點點,他「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這是九情一想,輕的是有間地獄,就是受苦,他有休息的時候,有空閒、空隙;重的無間,無間受苦沒有間斷,從墮地獄一直受滿之後他出來,在地獄裡頭沒有空隙,所以就是有間地獄跟無間地獄。佛在楞嚴會上用情跟想來形容。那要「純情」,一想都沒有,這個麻煩大了,「入阿鼻獄」,這是地獄裡最下的,阿鼻就是無間地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十方什麼意思?世界有成住壞空,到壞空的時候,阿鼻地獄也壞了、也空了,那這些受罪的人怎麼辦?受罪的人會到另外有阿鼻地獄的地方,到那邊去,那個世界壞了還有阿鼻地獄之處,他又去了;換句話說,他受苦的時間長。

  這個地方特別告訴我們,謗大乘,毀佛禁戒,學佛不守戒律。最基本的戒律是三皈、五戒、十善,一定要遵守。三皈,學佛的同學大概多數都受過三皈依,那只是形式的,你沒有做到,必須要把它做到。我們講經,在往年多半用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再開講。我是去年六月在斯里蘭卡講經一個月,當地的法師要求我在講經之前念三皈依。這很好,三皈依比開經偈更好,我就接受了,我們現在每一堂經前面都念三皈依,冥陽兩利。

  大家在此地回味一下皈依三寶,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所以三皈的意思一定要懂。我們依靠誰?依靠佛法僧。佛法僧不是外面的佛像、經典、出家人,不是的,是自性三寶,這是真正的皈依處。佛的意思是覺悟,我們現在一天到晚迷惑顛倒,常常想起來我皈依覺,我要覺而不迷,覺而不迷就是真正皈依佛,是這個意思。不是皈依外面佛,外面泥塑木雕的佛像叫自身難保,它怎麼保佑你?自性覺,覺不迷,我跟人往來人家騙我,我不會上當,我有智慧,這就對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皈依法,法是什麼?法是正,這個正就是指不邪不偏。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用什麼心?用真心,這個裡頭沒有偏、沒有邪,不偏不邪就是正。修學佛法,我們用一止這個意思,一門深入。為什麼?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金剛經》上說的,這還會錯嗎?任何一法,法法平等,只要你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一定會成就,方法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有時間的時候讀經,不要想意思,念多了,把清淨心念出來,自然就開悟。你所悟的,就跟佛說的,親自聽佛講的一樣,你把這個經講給別人聽,也跟諸佛如來講的一樣,不會講錯。所以不能一面讀經一面想什麼意思,那就把讀誦的功德全部破壞掉了。讀誦是修定,有雜念進去,定就破掉了,那就變成世間法了,不是佛法。佛法是不求解義,沒有意思。把字念得正確,一個字沒有念漏、沒有念掉,這樣就好。一遍一遍念下去,一天念一個小時,修定一個小時;念十個小時,修定十個小時。真正看到效果,時間愈長愈好。跟禪宗裡頭盤腿面壁打坐沒有兩樣,都是去妄想的,打坐也是把妄想、雜念放下,我們用念經的方法也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個意思,所以法門平等。功夫真正熟了,那就是妄想、雜念不生了,自然不生了,開悟時候就到了。要明白用意,不迷信。

  讀古聖先賢的書也能開悟,你念《論語》也行,念《孟子》也行。什麼意思?沒有意思。用這個方法幫助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這個意思,功夫成熟自然就有悟處。所以它的方法就是讀書千遍。這個一遍看我們自己的時間,時間愈長愈好。過去東北劉素雲居士表的法表得很好,她每天聽經,她聽光碟,一天聽十個小時,十年沒中斷,不聽經她就念佛,專修淨土。十年,沒有大徹大悟她也有大悟。何以見得?她沒有學過的經典,像《地藏經》、《金剛經》,沒有學過的,你請她講,她也講得不錯,也講得頭頭是道,這就是悟性,她沒學過。《無量壽經》她學過的,那沒有話說,沒有學過的經也講得很好。

  所以我們決定不能毀謗大乘,不能毀謗戒律,不可以輕視戒律。三皈,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自性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皈依僧。所以外面這個三寶叫住持三寶,它的好處是常常提醒我們,我們看到佛像就馬上想起自性覺,看到經本就想起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淨。他清不清淨與我不相干,我看到他,他提醒我自性清淨,這就是功德。是這麼個意思,不要搞錯了。

  五戒跟中國的五常一個意思,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人的標準,只要把這五個字做到,來生不失人身,來生還到人間,不會墮三惡道。那要違背了,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決定墮三途,他得不到人身的。我們不能不知道,認真去守。十善比五戒講得更圓滿,前面不殺、不盜、不淫是一樣的,口就展開四個,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說話和顏悅色,沒有心浮氣躁);意的三業,不貪、不瞋、不痴。十善要做圓滿就成佛了,成佛是十善的究竟圓滿。從初發心到成佛修什麼?就修這十條,要非常認真把它做到。

  人與人之間相處,佛教給我們修六和敬。六和敬在家裡面,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第一個,「見同解」,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的看法、想法是一致的,沒有衝突,這見和同解。「戒和同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佛教裡面三皈、五戒、十善,一家人認真都學習。「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歡歡喜喜在一起,「利同均」,物質生活享受大家平等。六和敬落實在家庭,落實在事業上。一個公司行號,老闆、員工都修六和敬,這家公司決定興旺。北京胡小林居士做出來了,做出一個很好的榜樣。沒有學佛之前,管理公司操心;學佛之後,管理公司很輕鬆,一點都不煩心,這佛法的好處。人人都能學習,就社會安定,國家祥和,天下太平,真能做得到。

  純情即墮,太可怕了!「若不能於此深思熟計」,這個事情要多想想,「一心修道,以求解脫」。釋迦牟尼佛當年就是做這個示範,他生在國王家裡,父親是國王,而且他是長子,他繼承王位的。他想通了、想明白了,真正看到什麼?生老病死。他沒有想榮華富貴,想生老病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能不能把它化解?他天天想這個,所以最後出家修道,以求解脫。「轉瞬無常到來」,壽命終了,「至此則徒喚奈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時候後悔莫及。「人命在呼吸間,故云年壽旋盡」,旋盡,轉眼就盡了。世間人真正明白的少,「迷惑正道」。

  我們這個經,前面第二十八品我們念過,二十八品最後幾句經文是佛告訴我們有兩位菩薩,觀世音、大勢至,這兩位菩薩過去是住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是在這個地方修行,往生極樂世界成就的,他們常常到這個世間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善男子、善女人,條件是善,就是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女人,遇到急難、遇到恐怖,你就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一定得到感應,觀音菩薩來幫你化解。這是我們要記住的,而且要教給你的親戚朋友、你的鄰居,告訴他,現在這個社會不定什麼時候有災難,在急難的時候立刻想起,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起觀音菩薩,念佛的人想阿彌陀佛也好,同樣的功效。不是念佛的人叫他想觀音菩薩,念佛的人緊急關頭,一定頭一個念頭是阿彌陀佛,就能得度,就能夠化解,不至於迷失正道。

  後面這一段,「惡逆罪極」,這一段好像就是說的我們現前的社會。六十年前沒有,我們讀這個經文會懷疑,懷疑什麼?釋迦牟尼佛說得太過分了,社會風氣是不好,還沒有到這個程度。現在一看沒話說了,怎麼他都知道?

  【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後面這三句現在人不知道,上面這個五句天天在幹,跟經上講的一點都不差。念老的註解,右面這些經文說明,「從痴起瞋之過」。為什麼有這麼狠毒、這麼大的瞋恚?都是愚痴。瞋恚所感來的災難,我們講自然的災難是火災,地球溫度上升,火山爆發,這是瞋恚引起的,人為的災難就是戰爭,戰爭是瞋恚。現在要是發生戰爭,比自然災害還可怕,現在的戰爭是生化戰爭、是核武戰爭,這種戰爭是絕滅的戰爭。一旦我們遇到了,趕緊念佛求生淨土,什麼念頭都沒有。為什麼?遇到之後肯定活不了。這個時候求生淨土行,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佛都來接引,千萬不能忘記。

  從痴起瞋之過,這完全是造地獄業。「三惡業中,瞋業為地獄因」。所以要養,養什麼?心平氣和,遇到什麼樣的忤逆都不發脾氣。一定要想到,讓我發脾氣的那些人都是妖魔鬼怪,想害我,想把我拉到地獄去,我不聽他的,我不在乎。聽到人罵我,我念阿彌陀佛,這樣就好,罵人的人他墮地獄,我不墮地獄;他罵我,我也罵他,兩個人都墮地獄。不能上當!這些事情可能天天都遇到,惹你生氣。你能不受外境的誘惑,不受外境的影響,這叫功夫。功夫得力,你罵我,我還是很歡喜,我還是笑臉對著你。永遠是笑面迎人,這就對了,學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笑面迎人。中國人的道場,你看寺院,把彌勒菩薩放在山門,進門最當中,你一進寺廟抬頭一看就看到他。什麼意思?他教我們要笑面迎人,要肚皮大,能夠包容,就教這個。學佛的人度量要大,量大福大;不但福大,量大智慧大,量小的人沒有福報、沒有智慧。要學量大,要學包容,要學著愛人,對一切眾生都要愛護,仁慈博愛。一定要把貪瞋痴伏住,用什麼伏?佛號。貪瞋痴念頭一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決定不能讓它發作。真能伏住,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你的念佛功夫得力了;伏不住,自己要生慚愧心,努力,一定要伏住。

  「又云:一點瞋心火,能燒功德林」,這句話還有一個說法,叫「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這都是佛門裡頭的諺語。「故心懷殺毒,殘傷他命,惡氣熾盛,從冥入冥。故云惡氣冥冥」,現在是這樣的。諸位曉得,這幾年整個世界很多地方發生長時間大面積的霧霾,這東西因是什麼?因是怨氣,怨恨不平。不但人有怨氣,鬼神也有怨氣,鬼神對人不滿意。人跟人不滿意,鬼神對人不滿意,造成這種現象。三十年前,我們常常到外國去弘法,在飛機上看到下面青山綠水;現在在飛機往下看,一片霧氣,看不到青山綠水。這給我們很大的警惕,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一句總結的話,就是我們把聖賢教育丟掉了。聖賢教育沒有,現在教什麼?完全教功利、教競爭、教鬥爭,這個社會怎麼會好?

  我這十幾年來,在國際上真是特殊的緣分,出家人能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不可能,沒想過。遇到這個緣去參加幾次,好,讓我開開眼界,讓我了解整個國際環境。我從二00三年第一次參加這個會議,在曼谷大學召開的,聯合國主導的,這十年當中參加了十幾次。討論的主題只有一個,消弭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外國人講消弭衝突,我看到這個字就不舒服,衝突消弭不了的。所以我參加,代表學校,我代表澳洲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這兩個學校的代表。我們提出來,中國古人對於這個事情用的詞是化解衝突,不是消弭,消弭是對頭,你要消滅他,他也消滅你。化解,不是消弭,化解才能解決問題,消弭解決不了問題。消弭演變成九一一恐怖戰爭,這個外國人害怕了,才非常認真來找我。因為他們知道,我過去在新加坡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做得很成功,他要我的經驗,如何真正解決衝突。不能再用西方的概念,西方概念對付衝突是用鎮壓、用報復,鎮壓、報復就是他們講消弭衝突的方法。現在變成恐怖戰爭,升級了,這才想到要用真正的和平方法來解決。

  校長來找我,給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做一次座談,討論這個問題。這個會議舉行兩次,第二個星期又舉行一次,兩次。學校就很認真,聘請我做他們學校教授。當時我很感謝,我沒有接受,結果格里菲斯大學校長也參與,兩個學校校長勸我一定要接受。而且還送博士學位給我,我說出家人要這個幹什麼?他說有用。我說有什麼用?請你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聯合國參與這個會議的這些人都是教授的身分,都是博士學位,他不請和尚,你不能用宗教人士身分去參加。我這樣才接受了,這也是佛門的慈悲,真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第一次會在曼谷,我第一次到泰國,住了一個星期,跟泰國皇室結了緣。這個緣結得很好,因為二00六年我們在聯合國主辦一個大規模的活動,是泰國支持的。進入聯合國一定要有個國家,會員國,它才能申請,就是租借場地要會員國。我們沒有會員國支持就進不去,所以那一年泰國支持的,泰國建議聯合國邀請我們參加主辦。這個活動辦得很成功,這麼多年來,許許多多參與的大使還念念不忘,懷念,還希望我再去辦活動。今年五月,斯里蘭卡在那邊辦慶祝佛誕節,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我第二次去參加。我給總統建議,這個活動每年要辦一次,在聯合國辦佛誕節的活動。這個活動也是全世界宗教團結在聯合國做一次展現,提醒全世界的人民,每個國家的政府,宗教是好東西,要好好利用,它並不壞。但是宗教要回歸教育,要互相學習,宗教要團結一致,化解災難,帶給世界永續的安定和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49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一十七頁,第六行,科題,「惡逆罪極」。請看經文:

  【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面這一段經文,說明「從痴」,愚痴,生起瞋恨所造的惡業。「三惡業中,瞋業為地獄因」,瞋恚果報就是地獄。「又云:一點瞋心火,能燒功德林」。功德是指戒定慧,積功累德不容易,可是一次脾氣發過了,功德全沒有了,叫火燒功德林。這兩句話也有一個念法,叫「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我們一生的修學,到最後臨命終時發了一頓脾氣,一生的功德都燒盡了。這就曉得累積功德是多麼艱難,完全靠忍辱、禪定,沒有忍辱、禪定,決定沒有功德,為什麼?被瞋火燒掉了。功德沒有,但是有福德,福德不怕瞋恚,瞋恚再嚴重,福德在,功德不在。福德所感的是六道輪迴裡面人天福報,功德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換句話說,福德就是你定得不到,慧也得不到,戒定慧沒有了。由此可知,修行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忍辱的功夫,它能夠累積你的功德,讓你的功德像樹林一樣、森林一樣,功德林。沒有忍辱,沒有禪定,功德就不存在,這個道理必須要了解。

  「故心懷殺毒,殘傷他命,惡氣熾盛,從冥入冥,故云惡氣冥冥」,這段解釋經文的第二句。心懷殺,這個殺就是瞋恨。現在這個世界殺毒,毒是三毒,貪瞋痴是三毒,貪是毒,瞋恚是毒,愚痴是毒,在現前的社會非常可怕。我這幾天聽到有個小女孩把父母殺了,以前沒聽說過,兒子殺父母聽說過,女兒殺父母沒聽說過,讓人感到非常驚訝,現在的社會怎麼會亂到這種程度。殘傷他命,他是別人,別人居然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師,自己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都忍心殺戮。這個社會,真的,像許多人問我,還會有和平嗎?怎麼辦?許多人把這樁事情放在心上,研究化解之道,多少年來不知道多少人在尋找,到現在找不出方法。我們對現實環境疏忽了,殺盜淫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犯罪的年齡不斷的下降,十幾歲的小孩,甚至於不滿十歲的小孩,都有這個念頭,殺人的念頭,原因是什麼?原因還是人教給他的。誰教他?電視在教他,網路在教他,電動的遊戲在教他。父母不教他,老師不教他,社會也不教他,把教育兒童的使命交給電視、交給網路、交給電動玩具,這怎麼得了!這些教什麼?它就是教殺盜淫。所以小孩從小就學會了,然後慢慢就養成習慣。他為什麼殺人?遊戲,在電動玩具裡頭殺人是遊戲。他不知道殺人是錯誤的,不知道殺人是有罪的,他不知道,他認為這是很平常的,就跟他玩電動玩具一樣。這是科學帶來的。過去的社會,七十年前中國沒有電視。在抗戰期間當中,那個時候最先進的傳播是無線電的播音,最先進的,廣播電台。廣播員多少還受一點倫理道德教育,播出去的內容正面的多、負面的少。到電視一出來之後,麻煩就大了。從黑白電視變到彩色電視,從一、二個頻道變到幾十個、一百多個頻道,造成今天的社會現象,整個社會惡氣熾盛,從冥入冥,故云惡氣冥冥。

  「又冥冥者,幽暗也,無知也,暮夜也」。這就是形容,不僅是社會的風氣,事實我們天氣的現象變成這樣了。大概是二十年前,我們在世界各處講經,飛機飛在上空,看到下面的青山綠水,清清楚楚。最近這個十年,我們坐飛機飛到上空,看到底下是一片雲霧,看不清楚,灰濛濛的,這種現象過去沒有。這是什麼?這就是此地所講的惡氣。人與人之間和睦沒有了,親愛沒有了,互相尊敬的心沒有了,好像看到人都不滿意別人,有怨氣、有仇恨,看人總是不順眼,自己的生活總是不滿意。看到別人比我好,嫉妒、傲慢就出來了,嫉妒、傲慢到極處,殺毒就出現了。由此可知,這些犯罪的青少年不能怪他,都是好孩子,可惜沒有人教。《三字經》上說,「茍不教,性乃遷」,不能不教。教育這個念頭興起,就是這句話,你要不教,他就學壞了。現在倫理的教育沒有了,道德的教育沒有了,因果的教育也沒有了,宗教的教育全沒有了,那個結果就是我們現代看到的社會,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尤其是今年,在全世界各處出現的陰霾,濃霧,嚴重的空氣染污,這種空氣呼吸久了會得病。糧食染污、水染污了,我們健康的飲食沒有了。現在變得更嚴重,空氣染污了,我們沒辦法,不能不呼吸,這該怎麼辦?到人人無論在家裡、出外都要戴個防毒面具,這是什麼社會?這不是自然災害,我們要認真反省。

  無知造業,業感果報,果報讓我們增長怨恨,因果在循環。佛在經上教給我們,這是「為妄興事」,我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完全錯了。標準是什麼?標準是倫理,倫理是講人與人的關係,尊卑長幼,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人有人的道德,基本的道德叫五常。常,永遠不能改變,改變就錯了。今天人不懂什麼叫五常,佛教裡面叫五戒,五戒十善。五常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怎麼能殺人?義者不盜,不盜就是不佔別人的便宜,這叫義。佔別人便宜,錯了,那是犯盜戒。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這是做人基本的標準,如果這個標準沒有了,人心就壞了,社會就亂了。今天這五個字真的是沒有了,我們看這個社會,確實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不講信用,這怎麼得了!所以,「所作皆妄,故云為妄興事」。妄的對面是真,過去商品貨真價實,商人有道德,雖然有賺錢,賺得不過分,取多少利益?十分之一,這是有德行的商人。商人是要謀利,謀取小利,做生意能夠維持他家庭的生活,能夠幫助他商業的增長,夠了,沒有暴發戶。取十倍的利益、百倍的利益,太過分了。取十分之一的利益是菩薩商人。他能不能賺錢?能賺錢。為什麼?薄利多銷,他就賺了。利益社會,利益大眾,也利益自己,這是商道。「於是違逆天地」,天地是說神明,你做得太過分了,上天不容許你。

  「《嘉祥疏》謂為上不順天心,下違閻羅王之意」。閻羅王是地神,管地獄的。閻羅王說過,不是他造地獄讓罪人去受罪,不是的。閻羅王非常慈悲,在地獄裡頭照顧這些受罪的人,他用的是愛心,沒有憎恨心。地獄從哪裡來的?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不是閻羅王造的。地獄裡面有惡鬼、有羅剎,那也不是閻羅王造的,都是你自己不善業力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跟閻羅王沒關係。閻羅王很慈悲,勸你不要造惡業,不要常常讓他看到。「如是任意作惡」,恣意是任意,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很嚴重。「一旦罪惡滿盈。於是罪業牽引,則不待世壽終了,乃頓奪其命」。人投胎到這個人間來有命運,你的命運是七十歲,中國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七十歲自古以來就不多,假定說這是你的壽命,你造惡多端,造得太過分,也許四十、五十就走了。那是什麼?頓奪其命,天地鬼神不饒你,看你作惡多端,看你享受過分。一個人壽命是有定數的,福報也是有定數的,所以惜福的人長壽。他的壽命只有五十歲,可是他省吃儉用,多餘的還會幫助別人,他到五十歲壽命到了,他的祿還沒有用完,必須祿盡他壽命就到了,他可能延長五年、延長十年、延長二十年。你看袁了凡先生,延壽二十一年,什麼原因?他惜福、修福,福愈修愈多,壽命到了福沒享完,壽命延長。反過來,如果壽命七十歲,福報也很大,但是他享福享得太過分,七十年的福報他五十歲就把它享光,就沒有了,雖然還有壽命也不行。諺語有一句話說「祿盡人亡」,你的祿享盡、福享盡了,後面雖有壽命也不行,提前死亡。古人教我們惜福,有大道理在,不是隨便說的。惜福的人決定有好處,修德的人決定有好處。

  一定要如理如法的學,不能夠違背倫常道德,不能違背因果。財從哪裡來?佛告訴我們,財是從財布施來的。換句話說,我要想發財,我要追求財富,應該怎麼做?布施。中國國內,大概是北方,供財神,財神是誰?范蠡。春秋時代的人,越王勾踐的得力助手范蠡。范蠡有智慧,他跟文種兩個人幫助越王勾踐。越亡國了,能夠中興,歷史上太少了。越的再復興起來是中興,亡了之後再中興,好像歷史上找不到第二個,得力於范蠡。這個人有智慧,滅了吳國之後,越在南方就是大國,他知道越王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有災難的時候他有求於你,求你幫助他,富貴的時候他就不要你了。你又有智慧又有才幹,他還不放心,他怕你將來奪他的地位,所以文種被殺了。他事先告訴文種,越王勾踐這個人,勸他離開,文種不肯。他走了,改姓名去做生意去了,帶著西施,西施是他的妻子。做生意,做了三年,發財了。把他所賺的錢分給窮人,貧苦的人,救濟很多人,從小生意再做起,三年又發了。歷史上記載,三聚三散。他真的是財神,教你怎樣發財,要散財才能發財。你不散財,你怎麼能發得了財?

  佛經上教我們,財富是果報,業因就是財布施;聰明智慧是果報,業因是法布施;健康長壽是果報,那個因是無畏布施。佛教人修三種布施,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理如法,教你怎麼發財,教你怎麼樣能保住你的財富,生生世世不至於磨滅。你要明瞭,你要教你的後代世世代代遵守,修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違背佛陀的教誨,用不正常的手段奪取別人來富裕自己,這是短命的果報。我們看到有這些人,偷竊、搶劫得來的財富,必定不能長久享受,到最後他是家破人亡。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財為五家所有,教你看破。五家,第一個,水災,漂沒了;火災,房子燒掉了,水火無情;還有盜賊,來搶你的、偷你的;再就官府,你犯了罪,你的家產沒收、充公了;最後一個,敗家子,你兒孫不肖,吃喝嫖賭,你辛辛苦苦累積的財富,他不到幾年全給你敗光了。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懂得怎樣教導下一代,從小就要教他節儉、教他勤奮、教他刻苦,教他愛護鄰里鄉黨。你住在這個地方,這一方人都要照顧,有困難的一定要幫助。這都是生財有大道。

  經文上,『下入惡道』。頓奪其命,他到三惡道去了。「奪者強取也,使喪失也。頓然斷其壽命,故云頓奪其壽」。這是自己壞事做多了,惡業的累積,天地不容,奪他的壽命,說明他壽命還有,不是沒有,作惡太多了,雖有壽命也不行,他得早死。「《嘉祥疏》釋頓奪曰滅壽奪算」。算,古時候一百天叫一算。壽是壽命長短,用年算的,一年、十年、二十年。算是日期,一百天、二百天、三百天。你的壽命縮短了,造惡太多。「又《淨影疏》曰:痴故起瞋」,貪瞋都是愚痴沒有智慧才會生起來,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倫理道德的人、相信因果的人他不會幹。非義之財不取,這是正確的。我不應該得的財富決定沒有貪心,寧願餓死、凍死也不願意取,這叫義。懂得修福,我生活貧窮,還有別人比我更差的,我有一碗飯吃,他沒有,我分一半給他。這個人在積德、在修善,命運慢慢的會轉好,為什麼?懂布施,天地鬼神會幫助他,不會傷害他。如果是不明道理,這就是愚痴,生起瞋恨,怨恨、瞋恚,用不正常的手段去奪取別人的,他壽命就減短。下面說,痴故起瞋,「共相殘害,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為妄事等」,他造作的是惡業。

  現在的社會我們看到了,好像這經典是為現在人說的。五十年前我們讀這些經文,我們都覺得佛菩薩說話、祖師大德說話好像都有一點過分,社會是不好,還沒有壞到這種程度。可是今天我們讀它,我們感受很深,為什麼?就是眼前的事情。眼前的事情,幾千年前佛怎麼都知道?你看,「痴故起瞋,共相殘害,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窈冥是陰暗,「為妄事等」。「續云」,接著又說,「造罪之人,宿罪之力,自然招集非法惡緣。隨而與之,恣其作罪。待其罪極,頓奪令盡。將入惡道,受苦無極」。你看這一段,造罪的人他有惡因,惡因感惡緣,惡因加上惡緣,惡的報就現前,他就造罪業。罪造到極處,頓奪令盡,這個頓奪就是天地鬼神,人無可奈何。你的勢力大,你福報大,你欺負我,我沒有能力報復,你惡貫滿盈的時候,天地鬼神報復你,這是你想不到。頓奪令盡,這就是死亡,你壽命到頭了。將入惡道,將是帶著你、牽著你,到三惡道。在三惡道的時候受苦無極,欠債的要還債,欠命的要還命。所以真正懂得因果道理與事實真相,決定不敢做惡事,為什麼?果報,逃不了。

  《疏》的意思,下面是念老給我們做的解釋,「世人因愚痴而生瞋心,相殺相害」,這就是現在社會。「心懷毒惡,唯作妄事」。小小不如意,自己有權、有勢力,他不原諒別人。人或許有做事情做錯的時候,要幫助他改過,不能隨便就處分。我說過我一樁事情,年輕的時候離開家庭太久了,學校老師沒有教,父母也沒有教,養成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年輕,看報紙,沒事情看報紙,坐在椅子上,身體靠在背後,背後沒有支撐,椅子前面兩個腳抬起來,只有兩個腳落地。這個姿勢不但不好,很危險,一不小心倒下去了,人會受傷。我在辦公室裡,我們做文書工作,工作不多,所以休閒的時間多,看書、看報紙。我的長官彭孟緝先生從我後面來了,拍了我的肩膀,我回頭一看,他來了,趕緊站起來。他沒有責備我,和顏悅色告訴我,這個坐姿錯誤的,萬一不小心,椅子倒下去,你人要受傷。這樣幾句話,就把我毛病改掉了,一生再不犯這個過失。如果他要是罵我一頓、教訓一頓,他走了,我照樣靠,為什麼?不服。要人心服口服,他的效果收到了。從這些小地方就能觀察到,我跟他那時候他是中將,以後他的官階到四星上將。從這些小地方就知道他,這人有德行、有修養,對部下愛護而不懲罰。我們感激,一輩子忘記不了這樁事情,讚頌他的功德。他教了我一招,行住坐臥都要有威儀、都要有規矩,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淨影疏》裡頭的意思,世間人因為愚痴而生瞋恚心,相殺相害,在這個社會裡頭普遍可以看到。心懷毒惡,什麼是毒惡?貪瞋痴慢疑,五毒,造作出來的殺盜淫妄酒,這是惡,造的惡業。唯作妄事,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倫常違背、與道德違背、與善因善果違背,與惡因惡果相應。「如是造罪之人,由其宿世罪惡之業力,種種惡緣自然相隨」,惡與惡感應,有人來幫助他作惡。惡跟惡相感,他周邊的人都是惡人,為什麼?因為他心行不善,善人不會跟他在一起,跟他在一起都是惡人,大家一起造惡業。「恣意作惡」,認為沒有報應、沒有因果,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待其惡貫滿盈」,果報現前了,「頓然奪盡其壽命」,這就是要他命了,上天收人了,他墮入三惡道。「所受果報,無有窮極」,真叫苦不堪言。「欲出無期,故云無有出期。」一生幾十年所造的業報,幾千年、幾萬年在惡道裡頭都出不來,你說多苦,為什麼要幹這種事情?

  下面這一段,第六段,勸我們「諭離惡勸修」。經文分四小段,第一段「離惡行善」。常常想著,我希望別人怎樣對我,我應該怎樣對別人,從我做起,希望一生真正做到沒有冤家、沒有債主。中國古人所說的「仁者無敵」,真正仁慈的人一生沒有冤家、沒有對頭,他都能化解,不跟人結怨。佛在經典裡頭勸導我們,《無量壽經》這一段經文:

  【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

  末後這一段普遍的勸導,「止惡從善,求生極樂」。人一生命運是自己造的,不能怪任何人。聽了佛的話,多想一想,多反省,要覺悟,不要迷惑。『若曹』,這是中國古時候的話,就是現在你們大家,就這個意思。『熟思計』,就是常說的深思熟計,要多想想,要多比較比較。不善的事情不好,人沒有十全十美的,真正成功的人、建大事業的人,用人之長,捨人之短,天下沒有不可用的人。如果處處看人之短,不看人之長,天下沒有一個可用的人,你怎麼會成功?毛主席跟蔣先生的鬥爭,毛主席為什麼勝利?會用人,這就是他有名的一個手段,統戰。統戰用的一個什麼口號?凡是反對先生的,統統到我這邊來。這一個號召,真的許許多多的人才全部到共產黨去了,你怎麼能不亡,勝利就在此地。到政權建立,局勢穩定,毛也心裡清楚,不善的人一個一個收拾。這是帝王政權穩定之後殺功臣的,為什麼?怕你造反。你跟他一起起來,你有能力造反就得收拾,沒有能力造反的沒事,有能力造反的不能不收拾。歷代帝王個個都是這樣的,打天下的時候心胸開闊能包容,什麼人才都接受,都歡歡喜喜的,真是對人謙恭卑下,沒有人不讚歎他,沒有人不服他。當然這是一種權術,它能起作用。

  真實的智慧,就是權術裡面加上厚道、加上仁慈、加上智慧,那是大聖大賢,聖王。唐太宗平定群雄,爭取到最後勝利,建國了,大概在歷史上不殺功臣的就他一個,這人家稱他作君。他跟他一起打天下這些將軍說,你們以為皇帝好當?你要願意當,我讓給你當。他說的是真心話,很辛苦,三點鐘就要早朝,換句話說,兩點半鐘就得起床,每天生活規律,要操心,天下多少事情由他來決定,所以那真不好當。清朝雍正皇帝,歷代帝王裡頭最勤政的一個皇帝,就是最認真、最負責任。祖孫三代,他的父親是康熙,他的兒子是乾隆,政治清明。滿清盛世叫康乾盛世,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在中國各個朝代歷史裡頭太平盛世時間最長,一百五十年。中國是世界上一等國,最強盛的國家。後世的子孫只圖享福、享受,不能像這三個皇帝這麼樣認真努力去工作,運就衰了,到慈禧太后就滅亡了。我還聽說,慈禧太后臨死之前說一句話,希望女人不要干政。這是她自己一生的經驗,由於她的干政,滿清亡國,所以良心發現,來不及了。最後說出一句話,說明她還是有良心,說出這麼一句話。死了當然在地獄,透這個信息的是唐太宗,她的罪可重了,萬劫不復。所以真正是所受果報,無有窮極,欲出無期。

  下面教我們離惡行善。離惡行善,無比殊勝的大善就是求生淨土。黃念祖老居士在這一段給我們點出來了,你們大家要認真去考慮,多想一想,深思熟慮,一定要遠離眾惡,不跟眾生結冤仇。有意無意,眾生怨恨藏在心底,來生後世遇到了,果報就現前。你怎麼樣對他,他怎麼樣對你,絕對不是對等的,他總要加很多倍報復你。這個累積是一世比一世深,報復一世比一世殘酷。這個事實,《文昌帝君陰騭文》第一大段,文昌帝君十七世為士大夫,你看那個十七世的報復,冤冤相報,太可怕了。到最後,最後就變成兩國戰爭,那死亡多少人,受害的是多少人,這個責任自己全都要負責。起因是什麼?起因就是小事,心裡不愉快,不能忍受,讓對方生怨恨走了,就這麼個小事,十世、二十世之後就變成大災難,太可怕了。所以真正的善,求生淨土。離開六道輪迴是究竟離苦,往生極樂世界是究竟得樂。我們看到這個事實真相,想得很多,這就是此地所說的「當熟思計」。想來想去,這一生決定求往生,其他的什麼都不顧了。決定不能在這搞輪迴,搞輪迴,這些怨恨永遠沒有辦法洗刷乾淨,那真的一世比一世苦,一世比一世悽慘,何必幹這個事情,為什麼不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佛去?

  所以底下一段教我們,「當離愛欲」。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要看破,愛欲不要放在心上,榮華富貴的生活裡面有多少不善的業因,有沒有想到?再往深處想,將來一定有果報,想通了,自然你就放下。「《會疏》曰:榮華不可保,會者定離散」。會是聚會,緣聚的時候大家在一起,決定有散的時候,一定有離散的時候,常常想到離散。「愛欲不可常,盛者必衰故」。世間人確實顛倒妄樂,認為七情五欲是真的,拼命在追求,無止境的在享受,確實壽命還沒有到,冤親債主要他的命,天地鬼神奪他的算,苦因必招苦果,樂在哪裡?「顛倒妄樂,故無可樂者」。這個世間樂是假的,絕對不是真的。

  「彭際清曰:一切世人以欲為樂」,欲望,他的樂就是他的欲望,不知道欲是苦本。「智者觀之」,有智慧的人他看到的,「唯苦無樂。所以者何」,為什麼?「以有為樂,無即是苦,不知有者無所因故」。人要懂得有無,有無都不執著,就解脫了。懂得恆順眾生,不為自己想,我以為是樂,他認為是苦,我要順從他、隨順他,提高自己的警覺。什麼警覺?離苦得樂的心,離開六道輪迴,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加強了。這好事情,不是壞事情。人要吃苦,他才能發憤。人要在享樂,忘掉了,把求生極樂世界給忘掉、疏忽了,不認真了。天天有痛苦,天天有高度的警覺心,這好事,不是壞事。我們不高度提高警覺心,怕來不及了。

  古人教導我們,歐陽修有一篇文章,「秋聲賦」。早年我們在台中求學,老師把這篇文章講給我們聽,文章的喻意,雖然說的是秋天,實際上是喻人生之秋。一個人的一生有春夏秋冬,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春生夏長;四十歲到六十歲,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也就是說該走了,秋收冬藏,六十到八十是該走的時候。八十以後沒有了,多活一天是你多賺一天,多活一年是多賺一年,也就是說八十以後隨時隨地都可以走,不定什麼時候,要有高度的警覺,在人生之秋就要辦自己的事情了。春夏時候是可以辦別人的,幫助別人,秋天的時候要準備自己的後事了。你看古人一篇文章,含這麼深的意思在裡頭,沒有智慧的人看不出來,有智慧,你一講,我們一聽,是有道理。秋冬還望辦別人的事情,這錯了。自己來生還搞六道輪迴,這一生什麼成就都沒有,白來一趟,一生受的辛苦白受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奮發努力,勇猛精進,一句名號念到底,往生到淨土,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成就了。度眾生的大事業,有緣可以隨喜,沒有緣決定不要去找,那就錯了,找是攀緣。隨緣可以不把事放在心上,攀緣是把事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放在心上去不了極樂世界。萬緣放下,徹底放下。

  下面說,「以得為樂,失即是苦,不知得者失所因故」。什麼叫得?你那個樂的因失掉就苦了。跟前面有無這一對,不知道有者是無所因,有,把有的因丟掉了,就變成無。「以聚為樂」,聚會快樂,「散即是苦,不知聚者散所因故」。你的因聚因散,因聚,感覺得很快樂,散,悲傷就來了。「以生為樂,滅即是苦」,生,以為生是快樂,滅就是死,死是苦,「不知生者滅所因故」,是把你生的因滅掉。一切法全是相對的,這就是五種見惑裡頭的第二種。第一種是身見,身見是執著身,以為身是自己,錯了。第二種就是對立,邊見,就二邊,你看生死是二邊,得失是二邊,聚散是二邊,生滅是二邊,邊見,六道輪迴的因。「蓋謂眾生所樂正是苦因。從茲苦因,必生苦果」,所以總結是「無可樂者」。你在這一生當中所謂的樂,假的,這個樂就是將來六道輪迴的苦因。

  末後這一段,佛勸我們求生淨土。

  【當勤精進。生安樂國。】

  這個地方平安,這個地方真正快樂,為什麼?有智慧。

  【智慧明達。】

  有功德。

  【功德殊勝。】

  不是福德,是功德。我們看註解,再接著勸大家精進,「求生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得生彼國,悉皆智慧明達,功德殊勝。明者明了,達者通達」,明瞭通達,沒有障礙。《淨影疏》裡頭說,「智慧明達,得智勝」,智慧殊勝;「功德殊勝,得福勝」,福報殊勝。功德裡頭有福德,福德裡頭沒有功德。功德是什麼?修福不著修福的相,叫三輪體空,不著相,這個要知道。這兩樁事情六道眾生哪個人不求?為什麼?沒有智慧,愚痴,自己總不希望自己愚痴;沒有福報,貧苦,也不甘受貧苦,所以沒有一個不是想求智慧、求福德。現在迷,迷得太深了,把知識當作智慧,這錯了。現在人以為知識就是智慧,不知道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性質完全不相同。智慧是從真心裡面生的,只要心真就生智慧;心要是妄,妄心就生煩惱,就生知識。阿賴耶裡面含藏的有知識,真如自性裡面含藏的是智慧,兩碼事。所以我們要求智慧不要求知識,求智慧要修心,要用真心,對人、對事、對物統統要用真心,智慧就生,用妄心就生知識。妄心是什麼?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動念,這都是阿賴耶一邊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心。

  學佛的人要明瞭,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如果連真心、妄心都沒搞清楚,這個學佛就有大問題。有大問題的人不少,十個人不止九個。這是什麼原因?學了一輩子,沒有入佛門。以什麼為標準?用真誠心待人接物,以這個為標準。真的,待人接物用真誠心、用恭敬心。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裡面跟我們講的四德,那就是入門,而且大乘入門。第一個「隨緣妙用」,智慧,能隨一切緣;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放在心上。善緣、惡緣都可以隨,順境、逆境沒有一樣不隨。你不隨,你必定跟人鬥爭、必定跟人結怨,肯定的;隨緣,順著他,就不會了。順著他什麼?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為什麼?這些事情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順境是虛妄,逆境也是虛妄;善緣是虛妄,惡緣也是虛妄,全是虛妄,你要去計較它幹什麼?搞得自己的心不清淨,錯了。境界天天在考我們,看我們怎麼應付,是不是隨緣妙用?如果是隨緣妙用,你是大乘菩薩。

  第二「威儀有則」,時時處處要做好樣子給別人看,做榜樣給別人看,我是怎麼待人,我是怎麼接物,我是怎麼處世,認真負責,還不著相。法喜充滿,跟惡人在一起也法喜充滿,為什麼?因為我心清淨,我心平等。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怎麼修法?在人事上修,在對人上修、在接物上修、在對事上修,就是在人事物上修。離開人事物你到哪裡去修?你沒地方修。看不順眼的人看順眼了,看不習慣的事看慣了,這就是修。不再把人事放在心上,讓心恢復到清淨平等覺,這就是大乘,要做出這個榜樣。對人、對事、對物要忠厚,忠是沒有偏心、沒有私心,厚是厚道,厚德載物,人厚道天下歸心,大家都願意親近你,都願意聽你的,要有厚德。厚德表現在哪裡?孔夫子的五德就是的,他老人家待人接物辦事,處處你能看到他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謙虛讓別人。這是用在事上,理上就是仁義禮智信,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溫良恭儉讓。中國人尊重讀書人,尊重讀聖賢書人,為什麼?他們這些道德做到了。

  在佛法裡面,威儀有則就是十善業道。不殺生,絕不傷害別人,換句話說,絕不引起別人的煩惱,引起別人的煩惱是屬於殺生的罪,你雖然沒有動刀殺他,你叫他難過;不偷盜,絕不佔人的便宜,反過來,要常常幫助別人,布施,三種布施都要做,遇到機會真幹,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不淫欲,身三善。口四善,因為口過最多、最嚴重、最不容易持,所以佛說了四條,不妄語,絕對不欺騙別人;不兩舌,不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說話柔和,不會說得很難聽、很粗魯,那叫惡口。意三業,不貪、不瞋、不痴。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中國人講七情五欲,不貪、不瞋、不痴,真正能做到、能落實。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勿虧經戒」。

  【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經戒』是佛陀的教誨,苦口婆心教導我們,不要隨心所欲,虧負了經戒的教誨。『在人後也』,別人先往生,早作佛了,你還在六道搞輪迴。『虧』,缺的意思;『負』,欠的意思,欠缺。「經指經教,戒指戒行。此處特勸持戒,以戒乃萬行之基也」。戒律重要,是佛法的基礎,好像我們蓋大樓,這是地基,沒有地基決定沒有大樓能成就,所以戒為無上菩提本。根本的戒,我們淨宗學會初成立的時候,我寫了個緣起,緣起上提出五樁事情,那就是戒律,必須要遵守的。第一個淨業三福,是所有佛法,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共同遵守的,離開這個法不是佛法,所以淨業三福重要。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條。第一條講了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這是根本的根本。這不是佛的根本,做人的根本,這一條沒有了必墮三途,你不可能再得人身,得人身一定要遵守。十善業道圓滿就是成佛。大乘教裡常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從哪來的?從十善開出來的。十善一展開,在大乘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就這十句;在小乘展開,叫三千威儀。十善是佛法教學的大根大本。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小乘。有前面的基礎,才能受持三皈,沒有前面的基礎,不夠資格受三皈,受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最後一條是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是弘法利生,前面都是成就自己,最後成就別人。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個重要!從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提出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十願,這是我們修淨土同學必須要守的戒律,重要!

  「勿得隨心者,《涅槃經》曰:常為心師,不為師心」。心就是理、就是性,我們要以真心、要以自性、要以道理,做我們的老師,做我們的標準;底下一句說的,不為師心,不可以。師心是什麼?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完全用自己的意思,那就錯了,「乃行人大失」。學佛為什麼學不成功?個性太強了,不相信佛說的,認為自己想的、做的都是對的。甚至於在現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法弱魔強,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裡面還有不少鬼神在裡頭,誰有能力辨別真妄?我們今天守住經就好,經是不變的。如果聽信這些鬼神,我們會上當,我們會將來落在神道,為什麼?跟他去了。不管聽到什麼,一定跟經典對一對,跟經典對了相應,可以做參考,不相應不能信受,這個重要。自己要有信心,最可怕的是我們自己把信心喪失掉,不相信自己,不相信經教,去相信別人,這是很危險的一樁事情。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5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二十一頁第一行: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念老有題解,我們看他的解釋。「本品彌勒領旨,心得開明。佛復垂訓:一者當斷惑念佛,知苦修善。二者自利利他,轉相拯濟。三者重示樂國勝果。四者諭除疑悔,免生邊地」。在這一品經,彌勒菩薩代表大眾,聽上面世尊為我們講的開示,苦口婆心勸導我們求生淨土。彌勒菩薩代表大家,真的聽懂了、聽明白了,心開意解,感佛之恩。佛在此地又為我們教誨,有四樁事情。第一樁事情,要斷惑念佛,知苦修善。我們有沒有聽懂?念佛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叫斷惑。念佛當中夾雜了妄想分別執著,只能跟阿彌陀佛結法緣,這一生不能往生。這個,有沒有跟第十八願衝突?第十八願,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即使是真正做了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只要在那一口氣還沒斷,這就是機會。這口氣斷了,完了,真的是無可奈何;這一口氣沒斷,真正懺悔,真正認錯,後不再造,一心專念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還是來攝受。這個話有沒有衝突?沒衝突。為什麼?那個往生的人,最後這一念真的是斷惑念佛,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十念必生,乃至於一念都必定生淨土,為什麼?裡頭不帶惑,惑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這個一念念佛當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能往生。

  後面這一句說得好,說的是我們現前狀況。知苦,生活在現在社會,你能不知苦嗎?太苦了,沒有樂。苦不怕,這是什麼?這是果報,是我們自己的業力,跟在這個時代一切眾生的共業,自己的別業跟眾生共業造成的,不能不承受。但是我這一生沒有造什麼業!前世,再前世,多生多劫到現在,生生世世,你敢說沒有造惡業嗎?這不敢講了,因果通三世。所以要肯定,苦是自己不善業跟現在所有一切眾生共業形成的,要忍受,要歡喜忍受。苦有它的好處,不苦,我們把修行忘掉了,因為有苦,苦是警惕,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不敢不修善,要認真努力去修善。

  善,標準是十善業道,不能輕視這十條,這十條一擴大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無量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就這十條。所以這個十條圓滿,這人就成佛了。諸佛如來大光明藏當中,它的體就是十善業道,怎麼知道的?我們在佛圓光裡面體會到的。你看畫的佛像,佛的頭上畫一個圓光,圓光最上端,也有些畫像寫了三個字,多半用梵文寫的,也有藏文寫的,也有用中文寫的,我都看見過,這三個字的發音叫「唵阿吽」。這三個字什麼意思?唵是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阿是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吽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不就是十善業嗎?所以圓光的體是什麼?圓光代表大光明藏,代表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就是十善業。修十善業得來的常寂光,這能不重要嗎?能違背嗎?你要是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像彌勒菩薩心得開明,從今之後,待人接物都要用十善,十善心就是大光明藏,就是真正心得開明了。一切菩薩修成佛道都是這個理念、這個方法,諸菩薩不例外,我們也不例外。首先要把它認識清楚,認識明白。

  然後第二,自利利他,轉相拯濟。決定要想到自利,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轉相拯濟就是今天講的互助合作,先要求自己幫助別人,自己有困難的時候自然有人來幫助我。喜歡幫助別人,捨己為人,這比什麼都重要。世間人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他,殊不知那個自利是害自己。正當的、規規矩矩得來的財富,你做生意、做買賣你很公道,你不欺騙任何一個人,貨真價實,累積的財富,這是自利,但是沒有利他。佛在經上常常警告我們,財為五家共有,你不肯救濟別人,有沒有罪過?有。什麼罪過?增長貪心,是不是這樣的?增長吝嗇。貪吝在六道裡頭跟哪一道相應?餓鬼道相應。如果重了?重了的時候就跟地獄道相應。那就不是自利了,自利變成自害。如果你把這個錢,你賺來的錢,能夠布施給貧苦、迫切需要的人,這是大功德。你將來得大財富,不止這麼多,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看看,這三個東西好不好?財富、智慧、健康長壽。

  修布施的人,用真誠心來修布施,心量廣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看一切眾生都像自己兄弟姐妹一樣,沒有分別,比照顧自己還周到。這種人有福,古人所謂量大福大,不但福大,智慧也大,壽命也長。佛在大乘經裡頭,每一會每一次佛講經教學,苦口婆心勸告我們,我們為什麼聽不懂?聽不懂就是心沒開。心還是迷惑、不明,因為有東西堵塞了,什麼東西?惡業堵塞了。惡業要放下,惡業是十惡業,你犯了哪幾條,為什麼看經看不懂、聽經聽不明白?要把惡業放下,要真正去修善。

  第三,再一遍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殊勝的果報,果德,讓我們嚮往西方極樂世界,發願求生。最後,慈悲到極處,教導我們,對極樂世界決定不能夠懷疑。有絲毫的懷疑,懷疑還肯幹,還肯認真的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怎麼樣?生到極樂世界邊地。這是疑情沒斷,但是他真幹,他是像賭博的心,我就認真念,試試看,果然是真的,我佔便宜了,生極樂世界;要真是假的,那就算了,就算上一次當、受一次騙。這樣的心態念佛生邊地。有沒有這種人?有,這種人也還不少,如果是極少數,佛就不說了。真的是多數,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修淨土的多半都是半信半疑。在這裡看到世尊的慈悲。

  請看經文,底下這一科,「蒙教心開」。「蒙教脫苦」,這裡有三段,這是第一段,承蒙世尊的教誨,心開意解,離苦得樂。看經文: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經文實際上只有四句話,彌勒菩薩說的,念老註解註得好。「彌勒領解佛語」,在這個法會上,彌勒菩薩參加了,世尊講經講到這個地方,彌勒菩薩聽懂了、聽明白了,出來給大家做報告、做分享。用意是做個好樣子給大家看,給同學們看,這就是威儀有則。聽懂、聽明白了,歡喜,「深自慶喜」,對自己慶幸、歡喜。真聽懂了,真聽明白了,這一生就得度了。決定放下娑婆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頭決定沒有絲毫貪戀,一心求生極樂世界。真正聽懂了,給大家做個榜樣。「乃申讚頌,而白佛言」,對世尊的讚歎、感恩。白佛言,白是下對上,在家裡面,子女對父母用白,在學校裡面,學生對老師用白,世俗裡頭,下屬對長官用白,這是恭敬的言辭。「而白佛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佛陀,語是言語,這裡頭後面講的一個教、一個戒,教是言教,戒是身行,佛做出榜樣給我們看。無論是言教、是身行,身行是身教,表演給我們看,說得太好了,做得太好了。

  「教戒二字見於《魏譯》」,這是高麗藏本,五種原譯本,只有魏譯本是用這個戒,其他的本子都有言字邊一個誡,這兩個字古時候通用。《韻會》裡頭講,「戒通作誡」,通用。《俱舍論界品頌疏》卷一裡面有解釋:「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誡是誡勗,令人斷惡。斷惡修善,故名教誡。」說得好,文字不多,解釋得很清楚。下面《會疏》裡頭又說,「教,上人被下之言」,老師對學生說話,這叫誡,「誡,誡約也。言徹實理,故云甚深。轉凡成聖,故云甚善」。佛菩薩對眾生的教誡,善知識對大眾的教誡,跟諸佛菩薩的教誨用心完全相同,真誠心、恭敬心。沒有真誠、恭敬,與性德就不相應,不相應,世俗語言,不能感動人。出之於真誠恭敬,那是性德,性德自然能感動人心。言辭、舉止都是真實之理,所以說甚深。能幫助眾生轉凡成聖,所以叫甚善。對根機淺的人,幫助他轉惡為善;對中等根性的人,幫助他轉迷為悟;對上根人,幫助他轉凡成聖,好,這善。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佛菩薩的用心,念念不忘,時時刻刻幫助大家轉惡為善。他作惡,我們行善,啟發他,我們做成模樣給他看。遇到再困難,我們也不用非法的手段去得財富,規規矩矩。沒有吃的時候我們能忍耐,我們不怨天、不尤人,念佛求生淨土。遵守佛陀的教誡,就是五戒十善,決定不能夠違犯。縱然有災難,社會依然是安定和諧,這就是無量功德,這個功德可以把災難化輕,甚至於災難沒有了。無知的人他不曉得,常常讀佛經的人知道。知道,沒有做出來,這不是真正佛弟子,這是假的。我知道一分就做一分,知道兩分就做兩分,換句話說,你知道多少,看你所作所為就明白了。我們也要用這個方法檢點自己,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

  十善業道要真搞清楚、搞明白,怎麼能不落實?哪有這種道理?為什麼?就這一個十善業道,幫助根機淺的人轉惡向善,也就是說幫助他不墮三惡道,他壽命到了,來生還是在人天,對根機淺的人。對中等根機的人,幫助他轉迷為悟,他不迷惑了,他明白了。明白的人必然是不斷的向上提升,斷惡修善要提升到上一級,教化眾生也都要升級,這是一定的道理。幫助根熟的眾生轉凡成聖,什麼是根熟?對淨土宗真正相信,沒有懷疑,一向專念,求生淨土,轉凡成聖。極樂世界去往生的人,都是聖人,沒有凡夫。往生到極樂世界,統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第二十願,作阿惟越致菩薩,那就是聖。不但是聖,是大聖,法身菩薩,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了。這真正是大善,太難得了。

  「法音廣被,普令聞者,皆蒙慈恩,解脫憂苦」。我們學習了這部經,很清楚、很明瞭,不但阿彌陀佛智慧、神通、道力不可思議,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做了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什麼樣菩薩?菩薩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差不多,很相似,他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無邊,供佛是什麼?修福,聽佛講經說法,修慧,福慧雙修。在西方世界修一天,在我們這個世界修無量劫,大概都比不上極樂世界修一天,你說這個地方要不要去?不去,那你就錯了,你真錯了。

  為什麼不想去?沒搞清楚,沒有搞明白,雖然聽說,半信半疑。尤其現在人,他聽一百遍,他聽一千遍,未必能聽懂,為什麼?業障太重了。五逆十惡障礙了心性,所以有緣遇到了,經看不懂,翻幾頁不想看了,聽講經,聽個幾堂課沒聽懂,不想再聽了,這是業障重。聽不懂也想聽,這是善根深厚的人,他有真誠心,他有恭敬心,久久慢慢就聽懂了。真正聽懂了,豁然有一天開悟了,就像此地彌勒菩薩一樣。你看,這個經總共四十八品,彌勒菩薩聽了三十三品,心得開明,真聽懂了,真聽明白了,起來讚佛,對佛感恩。『皆蒙慈恩,解脫憂苦』,怎麼解脫憂苦?求生淨土就解脫憂苦了,他得好處了。彌勒菩薩在此地表演,給我們看。我們怎麼知道佛是好人?單單憑藉佛教給我們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那就是好人。他教我們守五戒、修十善,五戒十善就是標準的好人。換句話說,他都做到了,決定沒有妄語,決定沒有兩舌,決定是誠實語,講真實話,沒有講假話。這個人我們能不相信他嗎?我們能懷疑他嗎?

  《會疏》裡面為我們解釋說,「解脫憂苦者,得聞要津」,要津是什麼?重要的碼頭,「絕流浪憂」,我從這裡可以回家了,不要再流浪,「飽耽法樂,脫生死苦」。「意謂得聞法要,乃斷流浪六道之憂。飽嘗法樂,則除生死之苦」。他脫離六道輪迴了,真正嘗到佛教的法味,永遠離開,再不會到六道裡頭來受苦了。誰做到?阿羅漢以上都做到了。這個階段,主修的就是斷惡修善,要斷見思煩惱。六道是假的,自性裡頭沒有六道。六道從哪裡來的?迷了自性,叫無明,無明不覺生出塵沙、見思煩惱,見思煩惱變出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這麼來的。所以,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自然不見了,像作夢一樣,醒過來了,夢中境界痕跡都找不到,這是真的。我們要是覺悟過來,把見思煩惱斷了,放下了,再找六道找不到了,就像夢醒過來。醒過來是什麼樣子?四聖法界,醒過來之後你看到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染污土,非常嚴重的染污。生在六道裡頭,心被染污了,就是精神的染污。外面是物質染污,今天染污到極點了,太嚴重了!佛稱它作五濁惡世,濁就是染污,惡就是在這個環境裡頭的人,沒有不造十惡業的,身幹的殺盜淫,口裡面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痴。十惡具足,這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能斷,只要把見思煩惱放下,問題就解決了。

  下面第二段,「讚超群聖」,彌勒菩薩感恩,得佛法真實受用,讚歎佛。

  【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

  佛為天人師。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佛為法王者,《法華經藥王品》曰:如佛為諸法王」。王是取自在的意思,這個國家只有一個國王,只有他自在,別人聽他的,他不聽別人的,他發號施令,別人都得服從。佛在一切法裡面得自在,一切諸法的真相他完全通達明瞭,於法自在,稱之為法王。「如來於法自在,故稱法王」。《法華經.譬喻品》裡頭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

  「群聖者,指小乘初果以上」,就叫聖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大乘初地以上」,初地到十地,到等覺,到妙覺,這稱為群聖。「斷惑證理」,惑是迷惑、是煩惱,小乘斷見思,有四果四向八個位次;大乘,《華嚴經》上從初信到妙覺五十二個位次,叫群聖。「佛為九界導師」,九界,九法界,一共是十法界,除佛之外,下面九法界。菩薩、緣覺、聲聞,下面是諸天、修羅、人道、畜生、餓鬼、地獄,總共九法界,九法界的導師。九法界是凡夫,我們就明白了,佛現身說法,現什麼身?九法界的身都現。九法界的眾生都要照顧,只要是有善根的人,佛時時刻刻培植他,讓他的善根增長;善根成熟的人,佛一定幫助他證果,成佛。這些善根裡面,唯一特殊、究竟、圓滿、真實,而且快速成就的,就是淨土法門,就是念阿彌陀佛的法門。你不遇著則罷了,只要遇著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善導大師的話,萬修萬人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修福、修慧,很快福慧就圓滿了,從凡夫地快速度提升到如來地,到究竟地。所以彌勒讚歎,『尊超群聖』。

  「佛之光明,徹照洞達」,徹照是照整個宇宙,佛法裡面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佛沒有不照到的。這個光明是什麼光明?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在常寂光中,常寂光是我們的本體,離開常寂光,一法不立。只要有一法,這一法的理體就是常寂光,從常寂光裡頭現出來的。諸佛實報土,常寂光現的,如世尊報土裡頭有十法界,十法界常寂光現的,十法界裡頭有六道,有天道、有地獄道,有餓鬼、畜生,沒有一樣不是常寂光現的。『光明徹照,洞達無極』,這是讚歎,照見明瞭。洞是徹底的意思,前面講徹照,這裡講洞達,是一個意思。無極,沒有一樣他不知道,大到宇宙,小到微塵,微塵裡面還有世界,『普為一切天人之師』。

  「又《淨影疏》云」,隋朝慧遠法師說,「光明徹照,自福殊勝」。這是自己福報。「達空無極」,對於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達,這是「自智殊勝」。「復解無極」,另外解釋無極是什麼意思,「名感十方,有緣斯攝,名無窮極」。這兩個註解,一個是《法華經》上的,一個是淨影大師的疏,合起來看,「則達空無極」,達是通達,無論是理、無論是事都不可得。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哪些是有為法?十法界是有為法,十法界是有為,六道輪迴當然是有為。有為不可得,是講的相,現相,作用。那無為,無為不可得,無為講的是體,講的是性,性有。有為什麼不可得?它是真有,它沒有現相,所以叫不可得。它沒有物質現象,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眼耳鼻舌身一定要有物質現象,眼見色,耳聞聲,鼻聞香,舌嘗味,身有所接觸,這物質。非物質的,精神現象,思想,我能想前,我能想後。想前面是回憶,我想昨天、想去年;我能打妄想,想明天怎麼樣,後天怎麼樣,雖然還沒有到,他能打妄想。這就是第六意識,它緣得到。

  自性沒有物質現象,眼耳鼻舌身緣不到;它不是心理現象,所以第六、第七識緣不到;它也不是自然現象,連阿賴耶的見分都緣不到。所以說萬法皆空,不管是有為、無為,你緣不到。有為法你能緣到,緣到它是假的,剎那生滅,根本就不存在。我們所接觸到的,幻相,念念不住,一個念頭是一個畫面,這個念頭滅了,畫面沒有了,第二個念頭起來又是一個畫面。它的速度太快了,我們從來沒有覺察到。佛在經上說的,「相由心生」,相是物質現象,由心生。心,妄心,前念滅,後念生,念念不住,它不停住。一個念是一個境界,沒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決定找不到。所以我們被欺騙了,被外面境界騙了,以為它是真的,不知道它是念念相續。

  我們這個念頭全是迷,從來沒有覺悟過,念念迷,愈迷愈深。佛教導我們,我們跟佛陀學習,希望什麼?希望我們念念比前面淺,迷得淺,就有開悟的時候。如果念念跟從前一樣,不能開悟,念念比以前迷得更深,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那前途愈來愈黑暗。我們在六道裡頭反其道而行,從天道生到人道,從人道生到畜生道,畜生道生到餓鬼道,餓鬼道生到地獄道,這就是反其道而行,愈迷愈深。如果我們順其道,我們人道生天道,生欲界天,欲界天生色界天,色界天生無色界天,無色界天生聲聞,聲聞生緣覺,緣覺生菩薩,菩薩就變成佛,這順其道,愈迷愈淺,這功夫得力了。要是愈迷愈深,功夫愈來愈不得力,麻煩可大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知道怎麼個修法,全修錯了。

  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兩種註解合起來看,《法華經》跟《淨影疏》,「則達空無極」,你就了達自性空,萬法也空。《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說的萬法,是說的相,說的作用,相用不是真的,一定要覺悟。更深一層的,自性不可得。自性是真有,叫它做真空,因為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心理現象,沒有自然現象。它有,它不是沒有,沒有這三種現象,所以我們的六根緣不到,叫它做空。這個說法沒錯,但是自性遇緣能生萬法,所以它又是不空,它起作用,它不空;它不起作用,它是空。阿賴耶的現象,它是起現象,起現象是空,現象剎那生滅,了不可得。現在量子力學家為我們證明了。

  所以今天的佛法,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會被全世界人承認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我學佛入門是從哲學入門,將來的人學佛是從科學入門,佛法是科學。所以佛法不會在這個世間消失,那是什麼?它所講的是宇宙萬法的真理。這是科學家天天在研究的,天天在探索的,沒有想到大乘經典上統統都有。他們要是讀到大乘經,會感到非常驚訝,千萬年不能解決的問題,怎麼佛全知道?

  所以兩解合參,則達空無極,就是事實真相,「表自智究竟通達第一義空,徹證理體」,這是大智慧,所以說殊勝。「第一義空」,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在第一頁末後的一段,這是《佛學大辭典》上的,術語。「對於小乘之涅槃而云大乘至極之涅槃為第一義空」。小乘的涅槃是偏真、是但空。大乘的涅槃叫第一義空,大乘的涅槃,空也不存在,空也空。小乘有個空在,有沒有了,有個空在,大乘空也空了。「為中道實相之空」,所以叫它做第一義,這是宇宙萬有的真相。《三藏法數》第四十六有這麼一條:「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涅槃之法,空無有相,是為第一義空。」還有個空、有,這二邊,這邊有空,這邊有有,它都有。必須要知道,空也不存在,你有空這個念頭錯了,你還是有,為什麼?你有個空在。阿羅漢有沒有了,他不執著了,他有個空,所以他不究竟;到空沒有的時候,他才真空,真正究竟了。這叫第一義。

  《涅槃經》第二十七說:「佛性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空、不空二邊都放下,這叫第一義空。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外頭來的,只要你把空跟不空統統放下,智慧就現前。所以小乘智慧為什麼出不來,他執著有空,有放下了,空沒放下,障礙他證第一義空。《觀佛三昧經》裡面有這麼一句,「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第一義空也叫做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一切萬法是有,有是假的,不是真的,剎那生滅。這個事情彌勒菩薩知道最清楚。

  通達第一義,自智究竟,自己自性本有的智慧是究竟的,是圓滿的。通達第一義空,他清清楚楚,一點都不迷惑。徹證理體,理體,萬事萬法的理體,這是大智,故云殊勝。「普度十方有緣眾生,無有窮極,是為大悲。如來從體起用,悲智並運,故妙用無盡。是乃彌勒以福智超勝讚歎佛德。」彌勒菩薩他清楚,用福智,如來福德究竟圓滿,智慧究竟圓滿,在等覺之上。

  「又佛十號之一曰天人師」,天人之師是佛的十號之一。「天上天下,唯佛獨尊,遊步十方,為大導師,故云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佛在十法界,無論什麼地方,無論是哪個法界,眾生有感佛都知道,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給他說什麼法,自然就說什麼法。佛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說他起心動念了,那他是凡夫,他退轉了;沒有這個道理,他永遠不會退轉,這個我們要相信。佛所證得的,從來在經上找不到說只有他能證得,別人不能證得,沒有這個話。佛法是平等的,佛能證得,一切眾生各各都能證得,只要把障礙除掉,你就證得了。所以《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不是假的。我們的德能、智慧、德相不能現前,是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動念,我們自性裡頭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相好統統不見了。不見了,不是失掉,是有障礙,障礙去掉了,馬上就現前。自性本有的,它永遠不會失掉的。所以,佛法修證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放下,放下便是,放下就是。在一切諸法、一切眾生之中,佛全放下了,究竟放下了,所以他的智慧究竟圓滿,福德究竟圓滿,他能幫助那些沒有放下的人,顯出他比沒有放下的人高明。如果我們都放下了,跟佛是一般的,沒有絲毫差別。

  這一段是讚歎,讚歎佛的智慧恩德。後面這一段,「心得開明」。經文:

  【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這句話說得好,我們這一品的品題,心得開明。註解裡頭說,『今得值佛』,我們要慶幸,我們今天遇到佛了,「值」就是遇到。「經云,人身難得佛難值,是一大慶也」。真的要慶幸,人身難得我們得人身,佛法難聞我們聞佛法,不但聞佛法,聞佛法裡頭最精彩的一部分、最精華的一部分,就是《無量壽經》,佛所說一切經當中,這是第一經。你能夠遇到,你能夠相信,你能夠不懷疑,這是多大的慶幸,你的運氣太好了!遇到《無量壽》,沒有一個不圓滿。

  下面引經說,這是本經上的一句話,「信慧聞法難中難」,你相信,你不懷疑,你有智慧,你不迷惑,你聞到如來大法。難中難,得人身難,遇佛法難,難中之難是你聽到《無量壽經》,遇到了阿彌陀佛。你看,「何況所聞乃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一乘願海,最極圓頓,不可思議之妙法」。為什麼不可思議?你聞到任何經教,你不可能一生證得圓滿;你聞到無量壽名,聞到阿彌陀佛,你一生就可能證得究竟圓滿,這個太難了。

  「又《彌陀要解》」,蕅益大師說的,「不論至心散心」,至心是一心,這個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叫至心;散心裡頭有夾雜,有妄想、有雜念。這就是無論你是至心或者是散心,「有心」或者是「無心」,有心是發心念佛,無心,聽到別人念,隨便念幾聲,有口無心。「或解不解」,什麼是《無量壽經》,有人學習過的,理解,有人沒有學習過,不知道講的什麼。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深入經藏的人懂得名號什麼意思,沒有研究經教的人,這一句佛號,字他認識,什麼意思不知道,這都不要緊。「但彌陀名號,一經於耳」,他聽到了,「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妙法!我們念這一聲佛號多大功德,自己不知道。

  所以大聲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周邊人都聽到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只要聽到,他跟阿彌陀佛就有緣。為什麼?阿賴耶識裡頭,這個佛號的種子種下去了,永遠不會壞。來生後世遇到這個緣,它就增長,它就提升。我們今天聽到這句佛號,為什麼會生歡喜心?是我們過去生中阿賴耶識有這個阿彌陀佛的種子,而且種子很多,不少,為什麼?聽到了很歡喜。不是平常的歡喜,是從內心生出來真正的歡喜,知道這一句名號的意義,提醒自己回頭是岸。

  阿是梵文,翻成中國是無的意思,彌陀翻成中國意思是量,佛翻成中國意思是智慧、是覺悟。阿彌陀佛,完全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量智慧,就是無量覺悟。南無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皈依、歸命,皈依無量智慧、無量覺悟。無量智慧、無量覺悟就是佛,哪裡的佛?是自性佛,自己是佛。真的,不是假的。自性確實是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把它拆開來,六個字,智、慧、德、能、相、好,這六個都無量。不是別人,是自己。

  你看,明天下午我們祭祖圓滿,有一堂三時繫念,三時繫念的法本是元朝時候中峰禪師編集的,裡面有不少次的開示,都是中峰禪師寫的。裡面有最重要的兩句話,我們要記住,他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兩句話,就是世尊在經上所說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說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我們是什麼關係?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簡直就是回老家,哪有不能回老家的道理!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阿彌陀佛跟我是一個身,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這關係何等的密切!我們敬阿彌陀佛就是敬自己,拜阿彌陀佛是拜自己,這要搞清楚、搞明白。

  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阿彌陀佛,就是一個西方淨土。覺悟了你就回家了,迷惑,你就流浪,就這麼回事情。所以經典不能不下功夫,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這個宇宙芸芸眾生跟我們是什麼關係,我應該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他們。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我怎樣對待自己,就應當怎樣對待一切眾生。法身菩薩如是,諸佛如來如是,我亦如是,這叫學佛。學佛的人還會說假話,就錯了,大錯特錯;學佛的人不誠實,學佛的人還會欺負人,還會騙人,這樣學佛,果報在無間地獄。為什麼這麼重的罪?是你把佛搞錯了,你不是真學佛,你是來破壞佛,這個罪重了。佛是至善,佛是究竟圓滿,你把宇宙人生至善的大法、圓滿的大道,把它糟蹋掉了,你的罪過有多重!真正學佛,不敢欺騙任何一個人,為什麼?良心。凡是有隱瞞,都是良心有了問題,不敢用良心面對世間,要搞一個假面具掩飾自己,殊不知這是大錯特錯。

  所以蕅益大師《要解》裡頭講得太好了,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就是只有這一句名號,一經於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要真正幫助人,就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真正究竟圓滿。「故令會眾,歡喜慶幸,開發佛智,明悟自性,故云心得開明」,開的是什麼,明的是什麼。能開明的手段就是六個字,你看這六個字多厲害。毀謗佛法的人、障礙佛法的人,他會墮無間地獄,墮阿鼻地獄,但是我們替他慶幸,為什麼?他聽到這句佛號,地獄罪受滿了,出來之後他一定念佛,一定求生淨土,不過往生極樂世界晚一點,我們先去,在極樂世界以後會遇到這些人。為什麼?他聽到了,聽到一句這個佛號,有這麼大的好處。

  「如《會疏》曰:開發佛智,斷滅無明,故云開明」。開是開佛智慧,佛智慧是自己本有的。斷滅無明,無明是自己沒有的,所以能斷得了。智慧是自己本有的,能開發起來。「靡」是無的意思,「靡不歡喜,即與會大眾皆大歡喜」,沒有一個不歡喜,各各人心得開明。這是世尊當年講這部經,講到這個地方,彌勒菩薩開悟了,提出來的報告,跟與會大眾分享,對佛的感恩。我們有理由相信,如同彌勒菩薩,這樣的領悟、這樣的轉變、這樣的超越、歡喜,大有人在,不是彌勒一個,他是出來代表而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今天我們離開世尊二千五百多年之後,展開經卷在一起分享,有沒有像彌勒菩薩境界的人?我相信有,不過是不多。真正聽懂了、聽明白了,沒有懷疑,發心依教修行,求生淨土,自己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這種人有沒有?有,我相信不少。給大家作證,修淨土殊勝、真實的利益,給大家看看。這個示現就是無比殊勝的功德,自己成就,還帶動許許多多人發心。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重誨當機」,當機是彌勒菩薩,這是世尊對彌勒菩薩的開示。經文有四段,第一段「自利利他」,自利利他裡頭分六個小節,第一,「敬佛大善」。我們要想修善,修大善,到哪裡修?斷惡行善,什麼善是大善?最值得修學的無過於敬佛。我們看經文:

  【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

  這句話重要!我們許許多多人當面錯過,對佛什麼?對佛不認識,對佛有很深的誤會,不但沒有行到大善,在誤會當中造了很多罪業,對佛不敬。我們怎麼學?一定要告訴大家什麼是佛,所以首先要認識佛,要認識佛教。什麼是佛?什麼是教?什麼是佛教?佛教些什麼?這是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佛教徒對社會、對人民有些什麼貢獻,我們要能說得出才行。二00六年的十月,我們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邀請,跟他們共同主辦一個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大會的主題就是「佛教徒對世人所做的貢獻」。這個活動三天,辦得很成功。

  聯合國從來沒有碰過宗教,經過這個活動,這個活動裡頭,我邀請了新加坡九個宗教,邀請澳洲的一位代表,總共是十個宗教,澳洲這個代表是代表猶太教,十個宗教代表在聯合國大會堂為世界和平做祈禱。聯合國過去從來沒有過的,經過這次活動,它了解了,會議圓滿之後,正式成立一個宗教辦公室。祕書長對我們活動很讚歎,聯合國成立六十週年,以這次的活動,秩序最好,內容最豐富,很歡喜。參與的朋友,一直到現在,六年了,還念念不忘,希望我再去辦活動。七年前那個時候體力還很好,現在老了,機會有,我可以去看看,不能再操心了。好事情,團結全世界宗教,化解一切衝突,促進世界安定和諧,好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十二生肖2012年運程
2012年運勢大吉的生肖
2012經典幽默短句子-推薦
蛇2012龍年運勢

TAG: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