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造孽--葉檀20130712--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奶粉造孽

 

葉檀(2013-07-12 23:26:35) 2013/7/12 南方人物周刊

 

為了拔去奶粉信用危機這根心頭刺,奶粉整風戰役打響。

 

此次戰役左右開弓,對國內乳企,提高質量提振消費者信心,用藥品方法管理奶粉,鼓勵國內大型乳企通過併購提高行業集中度。對國外乳企,則通過質量監管、提高進口門檻、反壟斷手段等解決。對於假洋鬼子,則以「不準委託加工,不準貼牌生產,不準分裝生產,不準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準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進行限制。

 

洋奶粉市場溢價,從信用溢價始,這是本土品牌造假的惡果。

 

五年前奶粉業三聚氰胺危機,拉開了本土奶粉折價、進口奶粉溢價的序幕。消費者用腳投票,拋棄本土品牌、從境外帶回大量奶粉、或者以郵購的方式消費洋奶粉。

 

結果顯而易見,中國企業失去的市場就是信用折價,已損失百億元。

 

《新金融》轉引AC尼爾森數據,我國奶粉行業整體容量500億元,從三聚氰胺事件開始,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逐漸減少,進口奶粉進口量多次創出新高。在2008年之前,國產奶粉佔據著60%以上的市場份額,2年後,進口與國產實現了雙分天下,此後,國產品牌繼續衰退。高端奶粉市場,進口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早已超過了國產品牌,2012年嬰幼兒奶粉市場報告顯示,前五名分別是美贊臣、多美滋、惠氏、貝因美和雅培,國產品牌中只有貝因美一家。

 

洋奶粉不斷漲價。業內人士稱惠氏等奶粉毛利至少超50%。中國市場上紐西蘭或澳大利亞產奶粉,價格要比在紐西蘭、澳大利亞超市裡直接購買貴1至2倍。這是洋奶粉信用溢價的雙重收穫,市場擴張與價格上升。

 

如果中國奶企質量頑疾無法得到根治,一根質量稻草會再次毀掉中國乳品企業。雖然洋奶粉被有關部門頻頻曝光金屬污染、碘超標等質量事件,但經歷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的消費者,相信洋奶粉即使有問題也是有底線的問題,而本土奶粉有問題就是無底線的大問題。

 

政府各大部門在提升本土奶粉品牌時,對於信用恢復的周期要有充分的耐心,切忌拔苗助長。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重建信用是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回溯整條產業鏈,中國奶粉業的困境是上游小農經濟的困境。

 

中國處於人口出生高峰期,所需奶粉數量與出產之間存在巨大的缺口,有質量的奶源是稀缺產品,尤其在草場退化、奶農自養為主的今天,傳統的畜牧模式已經成為中國奶粉發展最大的掣肘。我國的奶源無法保障暴漲的市場需求,如果要保障有質量的奶源,需要將目前的小農式散養模式,轉變為工業牧場式養殖模式,而這需要土地流轉、農業人口分流、原始資本大量投入等諸多根本性改革,難度比恢復奶粉信用還高。

 

筆者與農業企業交流,無不對小農經濟掻頭不已,集約使用的土地隨時可能被收回,農民的就業、吃飯問題更是一大難題。因此,無一例外,這些企業均用指導農戶養殖的方式保障原材料供應,給種子、提供一定資金、到時回購,即使如此,農產品的信用危機仍然屢見不鮮,「你一個看不到,就不知道怎麼養的了,只能眼開眼閉」,一家大型農業企業老總表示。真正能夠做到綠色養殖、確保質量的,無一例外是小型、直供的農業企業。

 

如果不加快中國農業的工業化、市場化轉型,面對上億個小農家庭,要保障農產品的基本質量,幾乎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中國奶粉業的困境還是中國企業的管理困境。

 

千餘家的乳品企業與小農經濟一樣,質監成本居高不下,工信部消費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6月稱,爭取用兩年時間,培育形成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將行業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如果輔之以電子標籤,則可以從源頭監管到零售,企業將無可遁形。

 

中國商業生態存在致命缺陷,企業迷信營銷與公關,對競爭對手落井下石無所不用其極,由此造成的結果是質量注水與叢林規則。發改委、工商局在反壟斷時,騰出手來打擊惡性競爭,揪出產品質量、商業倫理的本土害群之馬尤為關鍵,否則,各部委所做的一切努力,納稅人為提升本土乳業可能支付的上百億資金,會因為互相撕咬,滿盤皆輸。

   

    說到底,整個社會喪失信用底線,結果必然導致消費外流。建立基本信用體系,不僅關乎社會,更是信用經濟的基石。


推薦閱讀:

哪裡有嬰兒奶粉質量排行榜?
嬰兒一歲過後就可以不用吃配方奶粉,改吃鮮奶嗎?那個牌子的鮮奶比較好?
什麼成人奶粉比較好?
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工藝之干混法
奶粉有營養嘛?

TAG:奶粉 | 人物 | 南方 | 南方人 | 來源 | 葉檀 | 周刊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