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三〇) —— 「不受福德」與...

上回學到《金剛經》第二十七分,今天繼續學習《金剛經》第二十八分《不受不貪分》及相應的索達吉法師釋文。

【經文】「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1、索文:

須菩提,如果菩薩以遍滿恆河沙數世界的七寶布施,其功德固然不可思量;但如果有人了知一切法無我,且已得無生法忍,此菩薩的功德遠遠超勝前者。 

【按】譯文多了「其功德固然不可思量」、「但」。然後把「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理解成兩句話,是不正確的。

2、索文:

對初入佛門者而言,平常上供下施、供養上師三寶或布施乞丐孤貧的功德非常大,但如果通過聞思修行,對佛所說般若空性法理生起定解,其功德遠超前者。由此可知,平時表面的布施,心不清凈故不一定有很大功德,

【按】前面說初入佛門上供下施功德很大。後面說平時表面的布施,心不清凈故不一定有很大功德。是自相矛盾。還有「心不清凈故」,不是「不一定有很大功德」,而是「一定沒有很大功德」。因為福德可以通過布施獲得,功德必須通過修心實現。索達吉法師這裡沒有弄清「功德」與「福德」的區別。

3、索文:

而在相續中如理生起聞慧、思慧、修慧中的任意一種,哪怕是僅僅一剎那間觀修空性,對無我法生起堅定不退轉的定解,其功德無可言喻。

【按】這裡跨度太大。從「哪怕是僅僅一剎那間觀修」,直接飛進「對無我法生起不退轉的定解」。作為一個講法者,要注意嚴謹。如果口語不嚴謹,準備印刷出書時,身邊記錄整理的人一定要對上師負責。不能這樣隨隨便便糊弄上師以及間接糊弄眾生。

4、索文:

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許多人以三寶聖地等外緣加持,會自然趨入佛法正見,而漢地千千萬萬人都是持邪見者,極少有修持正法者,以此自心隨外境轉於邊見而難以保持穩固正見。

【按】愚昧和以偏概全。不過可以理解。不知座下漢人聽了做何感想!麻木不仁還是深深認同?你們的良知被狗吃了嗎?坐在現場裝聾作啞,任由索達吉法師因無知而造下如此惡業,你們要負責!你們有義務和責任,如實告訴藏人索達吉法師,漢人不是這樣的。你們的默許,促成了以盲引盲,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的罪惡。

5、索文:

世間愚昧的凡夫根本不懂佛法的道理,在痛苦來臨時,根本不知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從而枉受諸苦。佛法最殊勝的精華即是無生法忍般若法門,內道弟子學修佛法對此法門生起不退信心,至關重要。

【按】無生法忍一下子被索達吉法師提高到和般若法門並列。然後,般若法門也提高到「最殊勝」。但《大圓滿前行廣釋》第四課索達吉法師說:「顯宗的最高見解,只抉擇了遠離戲論的大空性,而觀清凈心方面的教言,在《華嚴經》《維摩詰經》等中提是提了,但只是以比較隱藏的方式提出,並沒有作詳細闡述。其實,佛教的真正觀點是一切法皆清凈、煩惱皆為菩提,所以,密宗才能圓滿解釋《六祖壇經》。如果不懂密宗,光是說『煩惱即菩提』,很多人不一定理解……但若有了密宗見解,你就不會這麼想了。」各位讀者,寧瑪九次第,中觀被判在因三乘,索達吉法師傳承寧瑪派,怎麼違背傳承,又說般若最殊勝了?是習慣性地自語相違嗎?

6、索文:

《大智度論》云:「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心已通達無礙,是名無生法忍。」對於無生滅的諸法實相真正通達無礙,得到不退轉的境界後,只需在此境界中剎那安住,其功德已遠遠勝過他人相似布施之功德,因為此菩薩已沒有任何實相的執著,住真實法性義之功德極為殊勝。 

【按】索達吉法師又開始說外行話。「只需在此境界中剎那安住」,這樣的一句話,和得無生法忍的菩薩相關嗎?話說有個廚子切菜切到最好部分,習慣性藏在衣袖裡,下班帶回家。一次家裡舉行宴會,廚子切著切著又把最好的那塊往衣袖裡藏,老媽看到了敲他的頭罵道,「做賊成習,在家也偷。」索達吉法師讓無數粉絲相信他是大成就者。但假的真不了!凡夫就是凡夫,偷心不死。即便探討聖菩薩的「無生法忍」時,還忍不住露出凡夫心的習氣說「只需在此境界中剎那安住」。聖者和大成就者在自己家裡,怎會說「只需在此境界中剎那安住」?

江居士說:「此科言寶施,含此人已知一切法無我,故稱菩薩。但猶未成忍,故不及後菩薩(下文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前半部經寶施、命施,概言福德未言功德。而此雲前菩薩(七寶布施)所得『功德』,必其已知離相修慧,非只知著相修福者可比,故知此人已知一切法無我。因經雲『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經旨實趨重於得忍。」

【經文】「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7、索文:

「為什麼得無生法忍境界的功德已遠遠超過了布施的功德?因為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問佛:「世尊,為什麼菩薩不受福德?」佛言:「須菩提,菩薩對所作善事得到的福德,不應貪著執取任何相狀,所以說不受福德。」 

【按】經文的「福德」,索達吉法師依自智慧譯成「功德」。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為什麼菩薩不受福德?菩薩對所作善事得到的福德,不應貪著執取任何相狀,所以說不受福德。」經文「不受」,就是不貪著。如果隨便添加為「不應貪著執取任何相狀」,畫蛇添足,反而弱化了經文「不受」的乾脆利落。我會在結尾部分把江味農居士對「不受」的解說精選出來供讀者參考。

8、索文:

《六祖壇經》中云:真正所得的功德實際是一種空性。從名言顯現方面講積累福德資糧,顯現色身,但是究竟的勝義實相中一切都不存在。

【按】世俗諦有和勝義諦無的套路又來了。關於世俗諦那部分太長,我就不引用了。且看勝義諦無部分:「但是究竟的勝義實相中一切都不存在。」看到了嗎?很清楚的,「一切都不存在」!我還是要請讀者們思考「不執著和不存在」有差別嗎?這樣說,是不是上一分里索達吉法師自己詮釋的「斷滅見」?是!

9、索文:

在菩薩的境界沒有可得的智慧與福德,不貪著任何法相,如《心經》云:「無智亦無得。」菩薩以般若空慧攝一切修法,斷除貪執果位的所知障,住於大等性。

【按】索達吉法師說「在菩薩的境界沒有可得的智慧與福德」。和經文不符。經典記載,阿那律尊者補衣,病眼故無法穿針,就喊:「誰是求福無饜足者,幫我紉針!」佛陀說:「我是求福無饜足者,我來幫你紉針。」阿那律尊者說:「世尊啊!您福德已經圓滿。」佛陀說:「確實。沒誰比我更知道福德的好處了。我要無限量積福施與眾生。」哪裡是索達吉法師說的「菩薩的境界里沒有可得的福德」。經文此處分明是說「不受」。並對「不受」解釋說「不應貪著」。如此明白的經文,何故總要依自智慧隨便添加?

後面引《心經》「無智亦無得」,卻接著說「菩薩以般若空慧攝一切修法」。索達吉法師這是要否定《心經》,還是要否定自己?經文明明是「無智」,索法師怎麼緊接著就解釋出「以般若空慧」?唉,不想多說了。

10、索文:

《維摩詰經》中云:「諸法究竟無所有。」如果福德自相實有存在,則以滿恆河沙數世界七寶布施,也不能得到任何福德,任何法也不能顯現。《定解寶燈論》中廣述菩薩所得的智慧,只是暫時道中的一種所證之法,法身境界若以分別尋伺衡量則成非理之舉,因此應觀諸法實相為空性。 

【按】「福德自相實有存在」,這樣的假設前提疑似外道實有論。「菩薩所得的智慧,只是暫時道中的一種所證之法」,讀者以為如何?菩薩所得的智慧是般若,真的「只是暫時道中」的嗎?那本經名「金剛」般若?「金剛」是什麼意思呢?索達吉法師太離譜了!

江居士說:「以『不受』之義,釋成忍之故。成忍:證。何以謂之證?不受!諸菩薩:一切菩薩。以:因。凡是菩薩,因其修福不受,方於無我成忍。若如前說『甚多』,已心為境轉。心有其境,名受。今曰不受,明其心空無境。

「初句言『作福德』,使知雖不受而應作。不可因不受誤會修福可緩。作福德即是修六度,從大悲心出。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云何可緩!次三句言『不應貪著,故說不受』。所謂不受,非拒而不納,乃不貪著。不貪著福德之有無,絕不在念。若為求福德以修六度,是名貪著,是利益自己,非為利益眾生。非大悲心,非無上菩提,故『不應』。作福德:不著空,大悲;不貪著:不著有,大智。悲智具足,空有不著,是名中道。『著』:住。不應貪著即應無所住。行人一切皆不應著,至不著功醇,便成不受。

「先開此正知,知已便如是行: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作福德不應貪著。即廣修一切法而行若無事。久久功醇,則心若虛空。雖一切法熾然行之,不厭不倦。而相忘於無何有,是之謂不受。不受,形容其一心清凈,不染纖塵。自然如是,而非強制;恆常如是,而非偶然。則悲智具足,定慧均等,分別執著之我相我見,化除殆盡。至此地位,無以名之,名得成於忍。」

禪林網   

公眾平台聲明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禪林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禪 林   chanlin

  禪 宗 智 慧 的 傳 播 者

【微信號】chanlinorg

禪林APP下載

蘋果/安卓

蘋果版                |                 安卓版

此文為看點(禪林網)原創內容,特此聲明


推薦閱讀:

《金剛經》講解第十九講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的「金剛經」2
金剛經/要解
凈空法師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17集)美國聖荷西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金剛經通俗譯解

TAG:金剛經 | 法師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