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華 散文作品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黃昏 周傳雄 - 忘記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裡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台灣作家席慕榮這首名為《鄉愁》的詩,讀一次眼角就禁不住濕潤一次,尤其是在那些身在他鄉、獨自漂泊的月圓之夜……
鄉愁如夢,夢裡夢外常有鄉愁。離開故鄉在故鄉之外的世界裡漂泊太久,即便曲終離散、時過境遷,已經適應了第二故鄉的生活,但在潛意識裡還是難以忘掉鄉愁。
常常會在匆匆忙忙為生活奔波一天之後,用他鄉的水煮一壺故鄉的老茶,然後在靜默如初的夜裡,伏案幾段源自故鄉的文字,這才欣然進入夢鄉。
而到了夢裡,又常常發現自己被鄉愁拉回了故鄉,回到了那些年和父老鄉親們一起棲居故鄉的歲月,看到了好久都不曾再見的故鄉里的人們……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很多人說,鄉愁其實是有層次的:從鄉村到城市成功紮根的人有鄉愁,文人墨客和知識分子們有鄉愁,而對於那些至今依舊遊離在貧困線上的城市邊緣人而言,他們愁的是能不能吃飽飯、能不能找到工作,可不可以在城市裡紮根,哪有心思思念鄉愁?
誠然,鄉愁肯定是有層次的,不同的人對鄉愁的理解、認知肯定不同,但鄉愁是不分階級、不分人群、不分國界的。每到春節臨近,數以萬計的中國人都在朝故鄉的方向前進,這是不是鄉愁?無論天涯海角,每到月圓之夜那麼多國人望月思故鄉,這是不是鄉愁?
等等等等。鄉愁自古以來就在國人的骨子裡紮根,已經融入了這個民族文脈跟血液。不管是什麼樣的故鄉,富庶也好,貧瘠也罷,它始終都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生命之初的邂逅,也是一種難得緣分。
中國有句古話:「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故鄉之於你我,也是母親,她們給了我們生命和最初的成長記憶,締造了我們的基因,洗滌了我們的靈魂,給了我們安身立命、入世出世的精神。
儘管歲月無辜,時光若曦,眼前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這一輩子像輩祖輩們那樣一直留在故鄉的很少很少,幾乎不可能。我們的居所、工作、成長都在從事一場移動文明,跟夢境一般,總是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不停地發生變化,最後定居在哪裡,都不一定。
這樣以來,很多人說是我們自己把故鄉弄丟了,其實故鄉一直還是故鄉,沒有誰故意拋棄誰,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世事變化發展所致。也許我們會一直記得念叨故鄉,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故鄉的印記和影子會越來越模糊,跟夢一樣斷斷續續,易碎易消失。
但這無關緊要,世間很多事皆有因果。鄉愁如夢,但故鄉精神卻源遠流長、刻骨銘心,我們可以辜負故鄉的孤獨等待和無力吶喊,但千萬不要辜負故鄉賦予我們每個人的內在精神,她是茫茫夜色里的一盞明燈,始終在潛移默化中助力前行……
【作者簡介】肖正華,80後青年作家、媒體人。曾獲湖北省教育廳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產業經濟新聞獎等。已公開出版有長篇小說《沉潛》、《公章》、《官方新聞》及散文集《十年》。
※今夜,為故鄉祈禱※我羨慕那些來自鄉村的人※中秋,月是故鄉明※張曉周:故鄉是我的舊愛與新歡※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TAG:精神 | 故鄉 | 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