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效溝通,你永遠沒有職場競爭力

一個朋友的苦惱,混職場好難!

有個朋友最近向我抱怨,在公司很久了,一直得不到領導賞識,很是苦惱。

我問為什麼?

她說每次開會做報告時她都很緊張,前言不搭後語,被老闆一問就不知道該怎麼說,說話也沒有邏輯性。再跟同事討論方案時也是表達不清自己的想法,每次都被同事說的無力反駁。

真羨慕那些領導說話都是,思路通暢,條理清晰。身邊不少同事也是說話句句在理,有因有果。

而在同事和老闆眼裡,她一直都是一個思維混亂,不會說話也沒有競爭力的人,最終領導也只敢給她分配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

我想了想她說的這些苦惱,的確也該如此。現在的職場並不是流水線各管各的,而是需要協作溝通的,公司資源和老闆的賞識也是需要靠個人爭取的。所以這也就免不了溝通了。職場溝通並不是說閑話、侃大山能說就行了。

職場上的有效溝通需要理性,邏輯性以及批判性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這才是正確的職場溝通之道,讓扯蛋撕逼,邏輯混亂,廢話連篇遠離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假如你也像她一樣不會有效溝通,怎麼辦?

在這裡教大家掌握一套批判性思維的運用方法。批判性當然不是指胡亂批評或者和人吵架爭論一類的。

批判性思維是一套改進型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它能夠讓你有邏輯性的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能夠抱著求知的態度去理解別人的觀點。

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

掌握批判性思維將給你帶來什麼改變?

1.讓你的思維呈現理性與邏輯性。

- 有一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的意識- 恰如其分的提出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積極主動的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願望

2.讓你避免職場溝通時的胡扯撕逼現象。

- 避免出現弱勢批判性思維:只捍衛自己的觀點,反駁別人的觀點。(撕逼的罪魁禍首)- 學會利用強勢批判性思維:表明自己的觀點,溝通過程中會結合對方觀點檢視並修正自己的觀點。

3.掌握有效溝通的技巧,提高職場溝通效率和個人競爭力。

- 盡量闡明你對別人言論的理解,這能幫助對方更清楚的闡明他的觀點- 詢問對方是否存在某些證據能改變他的觀點- 詢問對方為什麼他認為我說的證據不能支撐我的觀點- 求同存異,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觀點

對方向我拋出一個問題,我該怎麼接招?(批判性思維論證模型)

假如老闆或者同事跟我討論一個方案,或者討論一個項目該不該做。我應該如何去思考和交流?

這裡我們就應該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思維論證模型,來進行一個系統的分析和評價。

批判性思維的分析和評價需要做到清楚、準確、相關、有深度,並具有嚴格的邏輯性。在此基礎上還要有嚴格的推理,這種推理具有合理的框架,推理過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推理過程中使用到的數據都必須得到相應的解釋,概念必須清楚,並將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表述清楚。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夠稱得上是科學的批判性思維。

  • 掌握批判性思維的結構框架

1.確定討論的論題(問題)以及對方給出的結論。(他的回答)2.分析對方給出的理由。(為什麼得出此結論?)3.理由中哪些關鍵詞/語句不明確?(找到對方的話語中的漏洞)4.分析對方結論中隱含的假設語句。(價值觀假設/描述性假設)5.對方講解分析的過程中有沒有謬論?(虛假傳聞/錯誤舉例/誇大其詞等等)6.對方給出的證據的效力如何?可信度多大?真實度有多高?7.是否可找到代替原因?(如因為我昨天吃雞腿拉肚子了,所以吃雞腿就會拉肚子。明顯這就是過度簡化因果謬論)8.是否有重要信息忽略了?(對方只會給出有利的證據,而忽略其他因素)9.重新定義問題合理的結論。(根據以上信息重新定義結論)

看似很難,其實這一系列的分析是連貫的,經過訓練就會成為一種思維能力,也是體現一個人的知識涵養和溝通技巧的準則。

重點解讀 1.什麼是論題以及結論?

論題是引起對話或討論的問題,如果找不到論題,就先看結論。

  • 描述性論題:一個東西是什麼?(谷歌是一家全球知名公司)

  • 規定性論題:一個東西應該是怎麼樣?(百度是好公司還是爛公司?)

  • 結論:是對方希望你接受的信息,找不到結論的時候也可以求助論題。

  • 如何運用?

    1.溝通時盡量將論題的範圍縮小,使論題盡量明確。

    2.清楚明確的直接說出你的結論,方便對方理解。

重點解讀 2.分析理由,找出不明確的關鍵詞/語句。

  • 理由是用來支撐或證明結論的看法,證據,隱喻和類比等等。

  • 在論題,結論,理由中尋找不明確的關鍵詞/語句。

  • 留意抽象的詞,越抽象越容易有歧義。

  • 假設自己處於與對方相反/相同的立場,是否還會這樣理解這個關鍵詞(反串角色)。

  • 找到同一個詞的不同意思,嘗試替換看看是否對論證有較大影響。

重點解讀 3.什麼是價值觀假設/描述性假設?

  • 假設的特徵隱藏或沒有說出來的,對方認為理所應當的,且對判斷其結論有重大影響。

  • 價值觀假設:這是一種想當然的看法,認為在某些對立的價值觀中,一種價值觀比另一種價值觀更重要。(方案A比B好?肯德基比麥當勞好?)

  • 如何尋找價值觀假設?從對方的身份和既得利益出發進行反串思考。

  • 描述性假設:認為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應該是什麼的假設。(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

重點解讀 3.推理過程中的謬論。

- 人身攻擊謬論:進行論證的人的品格和興趣與他的論證質量無關- 滑坡謬論:他假設如果採取某個措施會導致一系列不利事件的發生,而實際上我們有一套體系阻止這些事發生- 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論:如果某個方案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就不支持他,二實際上可能沒有完美的方案,如果完全不行動則會更糟糕- 偷換概念謬論:利用關鍵詞的歧義混淆視聽- 訴諸公眾謬論:利用大多數人認同或喜歡的觀點來論證這個觀點是對的,但忽略了大部分人都認同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訴諸可疑權威謬論:利用不合格/不匹配的權威話語來論證- 稻草人謬論:歪曲對方觀點,使其更容易被攻擊,而實際上被攻擊的觀點根本不存在- 兩難選擇謬論:在實際上存在多種選擇的時候假設只有兩種選擇- 扣帽子謬論:為某件事提供一個並不能解釋的- 轉移話題謬論:插入不相干的話題以贏得爭論- 循環論證謬論:在推理中假設自己的結論已經成立- 事後歸因謬論:認為兩件先後發生的事一定有因果關係

重點解讀 4.對方交流過程中給出的理由論據是否有理?

  • 證據是論證著用來證明和捍衛事實斷言的工具。直覺,個人經歷,典型案例,當事人證詞,專家意見都不是完全可靠的證據。

  • 研究結果可以支持結論,但不能證明。研究條件的限制,研究人員的意向,解釋研究成果人員的意圖,都會影響它作為證據的效力。

  • 就算是最好的類比也只能起暗示的作用,因為兩個有相關相同點的事物必定有不想關的不同點。

  • 樣本是否能代表整體樣本覆蓋率是否大(佔比)

  • 樣本覆蓋的範圍是否多樣性(多種群體)

  • 樣本的隨機性是否大(只針對某群體中的某些人?比如志願者)

最後想說的話

通過批判性思維本身的特點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批判性思維主要是告訴我們應該相信什麼和幹什麼而做出邏輯性的判斷,這種判斷需要有進行分析和評價。自己以及對方的觀點都不一定正確,需要不斷檢視和修正。

在職場上和老闆以及同事溝通時,不能想當然的按照自己的認知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我不認同你所以你說什麼我都不同意,我就是要以我自己的認知來擊敗你的認知。

溝通是一個互相交流想法的過程。我們應該做到像強勢批判性思維那樣,交流想法時,結合對方的觀點來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去指出對方論證中的漏洞和不明白的地方。這樣也給了對方一個重新認知並檢視自己論證的機會。

久而久之,老闆或同事都會認為你是一個值得溝通的,有理性思維的可信之人。

在未來,一切職業所屬的、機械化的技能都可以被代替,唯獨人類的理智思維不會被代替。那麼從現在開始,你的個人競爭力也就體現出來了。

作者:最佳結局

來源:簡書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面對同行的競爭,看這家餐廳是如何碾壓對手,讓其「不戰而敗」
做我的朋友,別做賤人
職場派系鬥爭苦了誰
會玩,才是未來30年最重要的軟實力!
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TAG:職場 | 競爭力 | 溝通 | 競爭 | 有效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