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陰陽藏象學說對中醫理論核心問題的探討 - 吳醫博客 | 吳允耀的博客 | 博聯社

從陰陽藏象學說對中醫理論核心問題的探討

作者: 吳允耀 | 2009年10月17日 20:22 | 欄目: 醫論

(261) 點擊  |  (48) 評論 | 本文地址: http://wuyunyao.blshe.com/post/1028/450110

    陰陽學說與藏象學說是我國古代自然哲學與自然科學兩個不同的理論範疇,陰陽學說偏重於抽象規律,藏象學說偏重於形態機能,二者都是對藏象陰陽學說不同側面的認識。在祖國醫學史中,由於它們長期聯盟的結果,藏象陰陽已經密切相關而組成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無論對人體生命的解釋、中醫各部分理論的形成、中醫臨床實踐和中醫學的發展,都起著主導作用。

    就藏象陰陽來說,一方面對病的認識是以五臟機能形態失常為基礎,而中醫五臟機能形態與西醫器官的機能形態有相一致之處,這樣,五臟病理就有可能成為中西醫辨病論治的共同基礎。一方面中醫辨證以虛實寒熱表裡陰陽偏傾為標準,而近年研究表明陰陽與神經、內分泌和能量體液代謝有關,這樣,普遍存在的陰陽規律也就可能成為中西醫辨證的共同基礎。因此,我們有理由提出設想,隨著藏象陰陽說對藏象理論和陰陽理論的辯證統一,可使理論產生質變飛躍,而創立一門新的系統理論。

一、        陰陽學說、藏象學說與中醫理論核心問題

     中醫學術有許多流派,陰陽五行學說(下簡稱陰陽學說)與藏象學說是這些學術的根本內容。對中醫理論核心問題,即多是圍繞主陰陽與主藏象,陰陽五行兼取與存陰陽廢五行,五行常勝與五行無常用為爭論焦點。

    (一)五行常勝與五行無常勝問題:傳統的五行理論模式或永恆還原循環、或螺旋因果上升,都是固定單向沿軌道作線狀運動的五行常勝的相生相剋,如心生脾、肺生腎、肺克肝、腎克心等;否則視為「變則病」。其實即使是生理上,脾(後天之本)也可反生心或肝、肺、腎,腎(先天之本)可反生肺或肝、心、脾;肝又反克肺(升降相因),心又反克腎(水火相濟)。這些事實表明,五行關係是無常勝的。量子力學提示,事物運動形式更多的是波狀,在中醫實踐中,這也可大量地得到驗證。如脾土不生心火的同時,常並見肝脾木土不和、心腎水火不交、胃小腸納化失常及肌肉痿弱、血脈不充、唇舌無華等一系列臟腑體竅病變錯綜的現象,當然,土不生火是基本矛盾。認為五行不絕對常勝,並不否定五行常勝部分作為藏象主要矛盾運動形式的經常存在。

    (二)陰陽五行兼取與存陰陽廢五行問題:五行相生、相剋即陰陽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雙相調節作用,陰陽之中包括五行,五行之中又分陰陽,陰陽五行是一個整體。只要正確認識五行生剋,便不存在廢五行的問題。

    (三)主陰陽與主藏象問題:陰陽中又有陰陽,五行中又有五行,陰陽五行無所不指而實無所指,陰陽學說缺乏嚴格的科學規定和可以繼承的實質內容,它所規定的、所被繼承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觀事實的思想資料和思維運動規律的邏輯形式。顯然,中醫陰陽學說是產生於從大量自然現象中抽象出來,又納入到人類生命科學的邏輯類比過程的。它從抽象到類比的過程,也就是從自發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思想過渡到自然哲學思想的過程。陰陽五行抽象過程雖然存在不完整性、不具體性,但是它以原始的、樸素的、實質上正確的世界觀把握了現象總畫面的一般性質,為當時社會的自然科學提供了思維方式。而陰陽五行類比過程雖然也包含著或多或少的合理內核,但是它以悟性把自已的邏輯加入到醫學領域,用虛構代替它尚未知道的人體現象的真實聯繫,因而也有不少的謬論。我們不能不說,傳統陰陽學說還不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科學觀,必須隨著現代中醫的發展,不斷修正、闡明,以臻完善。

藏象學說的主要理論內容是人體的形態機能,它包涵有比陰陽學說確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內容與形式。古代解剖學知識是臟腑概念的來源,臟腑概念又是藏象學說的基本內容。必須指出的是,作為實體器官的「藏」的結構性功能(如主藏血和疏泄、主神志和血脈,主氣和通調水道、主水和藏精),與作為機能系統的「象」的綜合性機能(如升發、開發、收降、閉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藏象學說在以長期生活、醫療活動和解剖學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原始的系統方法綜合闡述了實體器官的結構性機能,並對機能系統的綜合性機能提出了假設。在從綜合到假說的過程中,藏象學說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自然哲學特別是陰陽學說、和自然科學特別是天文地理學等多學科的滲透。藏象的系統綜合從整體上把握了古代醫學各部分知識的相互聯繫而進行總結,形成了原始的藏象系統理論。藏象的運動假說則因歷史條件所限,僅憑依當時社會的醫學經驗,並藉助了陰陽學說,對人體生命活動與疾病現象做了推測性解釋。不可否認的是,假說本身就是科學性和假定性的辯證統一,只有通過不斷概括新的實踐,運用唯物辯證法對藏象學說進行新的系統研究,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本質,而成為現代科學理論。

 二、        藏象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核心 

    綜上所述,陰陽學說與藏象學說是我國古代自然哲學與自然科學兩個不同的理論範疇,陰陽學說偏重於抽象規律,藏象學說偏重於形態機能,二者都是對藏象陰陽學說不同側面的認識。在祖國醫學史中,由於它們長期聯盟的結果,藏象陰陽已經密切相關而組成中醫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無論對人體生命的解釋、中醫各部分理論的形成、中醫臨床實踐和中醫學的發展,都起著主導作用。

    (一)藏象陰陽說與中醫生命人體觀:藏象即人體形態機能現象,陰陽是藏象本質的抽象,藏象陰陽即是以五臟陰陽為中心的生命現象與本質的統一。五臟六腑五體五竅按照陰陽標本對立統一規律組成六大功能系統,發生不同的藏象。心、膀胱、小腸、血脈、舌等組成太陽寒水藏象系統;腎、心、膀胱、骨、耳等組成少陰君火藏象系統;膽、三焦、肝等組成少陽相火藏象;肝、心包、膽、筋、目等組成厥陰風木藏象;肺、胃、大腸、皮毛、鼻等組成陽明燥金;脾、肺、胃、肌肉、口唇等組成太陰濕土。

    六經藏象系統機能的產生,即是三陽經與三陰經上下手足經脈和表裡臟腑經絡之間陰陽標本主次互相轉化而產生的。少陽、太陽為陽氣生、長量變過程,以腑經上下手足陽氣為主,以臟經陰氣向臟經陽氣表裡轉達化為次,產生化氣過程,表現為少陽相火、太陽寒水的藏象系統機能。太陰、少陰的陰氣生、長量變過程,以臟經上下手足陰氣為主,以腑經陽氣向臟經陰氣表裡轉化為次,產生藏精過程,表現為太陰、少陰的藏象機能。陽明為陽極轉陰質變過程,以臟經陰氣為主,腑經陽氣為次,腑經陽明即在臟經太陰肺氣控制下從陽向陰轉化,發生陽明燥金的收降藏象。厥陰為陰極轉陽過程,以腑經陽氣為主,臟經陽氣為次,厥陰肝經陰精向腑經少陽轉化,發生厥陰風木的生髮藏象。

    不難看出,作為功能單位的六經藏象系統是多極的主體結構,而發生綜合性「波粒二重性」運動。遺憾的是,現代中醫在疾呼中醫特色的同時,卻大大地忽略了藏象陰陽標本對立統一多極結構功能這一根本性實質問題的研究。

    (二)藏象陰陽說與中醫基本理論:中醫基本理論有陰陽(五行)、藏象、氣血、經絡,病因、病機、診斷、治則與方葯等。藏象陰陽說貫串於這些理論的各個部分,各個部分的基本理論都是藏象陰陽說的延伸。

    (三)藏象陰陽說與中醫實踐:中醫實踐主要是辨病辨證論治。辨病,要領在於分辨五臟腑機能形態失常的情況。如心病則藏神、主血機能形態失常而驚悸、胸痹;肺病則主氣機能形態失常而咳嗽、哮喘等。辨證,著重於在分析證候的虛實寒熱,臟經藏精不足為虛,腑經排泄障礙為實,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四)藏象陰陽說與中醫學的發展:目前系統和系統論已經滲透到各門科學和領域,中醫理論系統化勢在必行。科學史表明,凡學術爭論的問題一旦得到統一認識,即可產生新的理論體系。如物理學對光的認識曾發生激烈的爭論,一是波動說,一是粒子說,直至提出波粒二重性理論,二者得到了辯證的統一,即產生一門新的物理學——量子力學。就藏象陰陽來說,一方面對病的認識是以五臟機能形態失常為基礎,而中醫五臟機能形態與西醫器官的機能形態有相一致之處,這樣,五臟病理就有可能成為中西醫辨病論治的共同基礎。一方面中醫辨證以虛實寒熱表裡陰陽偏傾為標準,而近年研究表明陰陽與神經、內分泌和能量、體液代謝有關,這樣,普遍存在的陰陽規律也就可能成為中西醫辨證的共同基礎。因此,我們有理由提出設想,隨著藏象陰陽說對藏象理論和陰陽理論的辯證統一,可使理論產生質變飛躍,而創立一門新的系統理論。


推薦閱讀:

中醫能治什麼病之七:癌症
《龍圖中醫講堂》第八講 易龍圖
黃金協作還是狼狽為奸?「大英勳章」教授攜手「以嶺葯業」背後的奧秘
學習中醫心得---針灸拔罐刮痧
《我看過的一百五十本中醫書》 ——黃石市中心醫院 副主任醫師

TAG:中醫 | 理論 | 博客 | 陰陽 | 探討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