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文章(五)

  文章005 01/05/2010 如何做學術分析 (秦宇老師補充)

      前面談到了選題。有了好的選題,文章成功了一半。另一半的成功就在分析上。分析的好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分析方法,第二個就是分析的邏輯。這兩者缺一不可。目前,在學術上主要有兩種分析方法,一種是規範分析,另一種是實證分析。當前的主流方法是實證分析(Positive Analysis)。實證分析就是對研究對象「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進行探討;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就是對經濟或社會現象的內在規律或機理進行客觀分析,提出邏輯一致的解釋性結論。規範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就是對經濟運行狀態做出是非曲直的主觀價值判斷,力求回答「應該是什麼」。例如,「90年代初期中國的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量發行過大造成的。」 這句話就是比較客觀的,是通過對這段時期長時間研究得出的結論,無可辯駁,這就是實證分析。再例如,「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世界上沒有一個經濟定理這樣說,有的人會認為效率重要,而有的人會認為平等更重要。這就帶有主觀評價,這就是規範分析。在學術研究中,我們通常採用實證分析。下面談談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我的觀點。

     第一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點,在分析中,切記不要採用價值判斷。價值判斷是科學分析的大忌,因為採用價值判斷的分析是無法達成一致的。例如,我們可以分析改革開放會帶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人民收入的提高,甚至可以估算每年提高的百分點;但是,我們不能說改革開放好。如果你和我都認為好,那是因為,你和我的價值觀相同,我們都怕挨餓,我們都希望每年能漲工資,能買更貴的花里胡哨的東西(例如,手機)。我們的觀點一致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相同,而不是因為客觀的分析。記住,科學分析只能告訴你它(你分析的對象)是什麼,怎麼樣以及它背後的原因;至於這種狀態是好還是壞,那是你的判斷。與科學分析不沾邊。

    第二點,最好不要採用現象歸納法。我一直認為,歸納法不能算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因為歸納法通常是把同類的現象作了一個分類,然後根據這個分析,人們直接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歸類和方法,缺乏科學的邏輯,這種錯誤往往是致命的。國內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採用這種方法。

    第三點,我個人主張採用演繹的方法進行分析。演繹方法的好處,就是它無形中要求你遵循嚴格的分析邏輯,這樣,你自覺不自覺地會把方法和邏輯兩者結合起來。演繹的方法與歸納相對,給定一個分析的起點,然後順著一條線,抽絲剝繭,直到問題的核心(原因)。歸納法則是面面俱到,從很多方面說起,最後猜測可能的原因;這種面面俱到的方法客觀上限制了對問題的探討深度。對演繹法的運用,通常要求我們掌握各種不同的理論;需要運用理論去做具體的剖析。也就是說,演繹法需要理論作支撐。

    第四點,演繹法和歸納法要結合起來運用。歸納法只需要歸納現象,找到現象的普遍性(現象的普遍性是選題好不好的一個標準,越是普遍的現象,越值得解釋);對現象的深入分析,還是演繹法來的更好。

    第五點,現在流行的學術分析有三種格式。第一,對發現的現象,其背後的原因和關係,建立假說,然後通過數據進行假說驗證;第二,利用已知條件(經濟中各種可控要素)構建一個數理模型,然後對數理模型進行數學推導,得出條件變化時,可能出現的經濟結果和意義;第三,將上面的兩者模式結合起來,對數學模型導出的結果進行假說檢驗。第三種是最難的,也是最理想的。

   第六點,通過做具體的案例 (案例實證),從案例裡面抽象出現象背後的理論;或者用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典型的代表是科斯的名作《聯邦通訊委員會》。國內的代表人物是周其仁。

請選中您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推薦閱讀:

CNN論文的閱讀順序:板塊分類
圖解R-CNN論文:14個問答
【AAAI Oral】利用DeepMind的DQN解數學應用題,準確率提升15%
模型壓縮加速
三篇文章搞定日本入試小論文(三):細節決定了你比別人高几分

TAG:論文 | 方法 | 文章 | 方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