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忽悠」,從看食品標籤做起
防「忽悠」,從看食品標籤做起
誘人的名稱、炫麗的包裝、紛繁的條目,超市貨架上的食品品種多樣,選擇時卻讓人無從下手。食品標籤,本是食品的「名片」,方便購物,但這「名片」常常讓人「墜入迷霧」,成為選擇時的「屏障」。食品標籤到底該怎麼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范志紅老師幫你分類解讀。
新快報訊記者 龐倩影
實習生 楊志聰
王雲濤/圖
重點看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指標
選擇飲料時,重點要看能量和碳水化合物,這關係到飲料中糖含量的多少。糖含量越高,碳水化合物就越高,因為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就是糖。范志紅說,有時候,人們以為一種飲料很健康,如果不看營養成分表,往往會忽略它含有多少糖。比如,某種進口純葡萄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居然是每100g 果汁16.5g,比一般的甜飲料還高。但是,由於它富含有機酸,酸使人降低了對甜的感知,吃進去一樣可以讓人長胖。
奶
蛋白質含量≥2.9%
超市貨架的主要奶類產品類型有幾種:袋裝或盒裝鮮奶、超高溫枕袋奶、盒裝滅菌奶、酸奶,還有乳飲料。范志紅老師提醒消費者:看看包裝上的蛋白質含量,不要被乳飲料所蒙蔽。按國家標準,乳飲料是不能算作奶類產品的,只能算是飲料。但是,它的樣子看起來很像是牛奶或酸奶,經常會迷惑消費者。
乳飲料名字很好聽且花樣百出,但它的營養素濃度通常是牛奶的三分之一,營養價值與牛奶不可同日而語。由於加了增稠劑,喝起來一點不覺得「稀」,因為加了香精和糖,口味更加誘人。特別提醒父母們,不要用乳飲料代替牛奶來給孩子補充營養!
如何辨別奶類和乳製品?范志紅建議:一是細看包裝。在「**乳」、「**奶」的右下方,通常會隱藏著「飲料」或「飲品」二字。二是看包裝盒的側壁的配料一欄。乳飲料的第一位原料是水,第二位才是牛奶。三是看營養素含量一欄。蛋白質濃度大於等於1%的是乳飲料,而按國家規定,真正的牛奶蛋白質含量必須大於等於2.9%,較好的產品含量都在3%以上。
注意能量佔NRV的比例
餅乾和糕點
餅乾和糕點作為茶餘飯後的零食廣受喜愛,但愛美、想保持身材的人士要注意了,此類產品含有高脂肪、高熱量,要小心看含有多少能量、多少脂肪。
如果一個產品脂肪含量特別高,比如100克中含有35克脂肪,它的能量也會特別高。「佔NRV%」這一欄中的能量這一行,數值越高說明在吃同樣數量時,越容易讓人長胖。比如說,A產品100克所含的能量佔NRV的比例是15%,B產品是20%,那麼B產品更容易讓人長胖。
肉製品
蛋白質含量越多營養越高
貨架上品種多樣的加工肉類食品,總是最吸引人食慾的美食類別之一,它們吃起來非常方便,口感令人垂涎。品類繁多造成質量上也參差不齊,范志紅介紹,比如各種火腿、香腸等,重點要關注蛋白質的含量,蛋白質含量越多,表明營養越高;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說明其中加的澱粉和糖越多;脂肪含量越高,說明其中加的肥肉越多,或者煎炸時吸收了很多油。
Tips
不含防腐劑並非一定就是「純天然」
范志紅提醒:要注意包裝噱頭,不要被包裝上刻意放大的詞語所蒙蔽,比如不含防腐劑,可沒說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劑。抗氧化劑、香精、色素、發色劑、增鮮劑之類都有可能在裡面。也就是說,不含防腐劑,並不能保證它是「純天然」狀態。
(《防「忽悠」,從看食品標籤做起》由金羊網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87133588)
推薦閱讀:
※2018年開年,中糧我買網都有哪些超值優惠活動?
※保質期內的酸奶一定不會變質嗎?
※為什麼牛肉麵出現的頻率遠遠高於豬肉面?
※資深吃貨必須了解的9種糖
※自助餐是不是一種反人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