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168個字
所以這段經文,我儘可能講的慢一些,另外大家也不要擔心,我們準備講完了以後,師父專門供養每人一份(師父講經的)光碟。所以請天冬菩薩要辛苦一點。這個是專題刻,專門刻《講解如來藏168個字》。你們回去反覆的讀,一直聽懂了、刻骨銘心相信為止,你的大自在!所有的經典其精華就在這一段經文里。
這168個字從哪兒開始呢?從【絕非所明,因明立所】開頭,到【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為止。等我們講的時候,不是從這168個字開始,要從前面的「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開始,這是為了把168個字講好,把這個引言解釋一下。我們準備到「世界相續」結束。好,下面我們來解釋這段經文。【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成名為覺。】這段話是佛向富樓那詢問。因為富樓那在此之前涉及到「覺明」那個概念,所以佛對他講的「覺明」這個概念感到莫名其妙的。所以他這樣問:富樓那呀,你所講的「覺明」吶,是因為我們的真心本性本來就是明,把他叫做覺明呢;還是你認為我們這個真心本性——因為我們這個能感知的感覺不明——非要加上我們眼睛能見到的那個「明」,把它叫做「覺明」呢?所以這段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樣。下面我們再來一句一句地對應。【佛言:汝稱覺明。】佛說?:你所謂的那個覺明,這個覺明是什麼意思?【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復性明】是因為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覺本來就是明?【稱名為覺】其【稱名】:稱呼為。此句意:稱呼為覺。如果他這樣認為就沒有錯。大家要知道:我們的本心本來面目就是明,這個明沒有光、沒有亮、沒有黑,沒有暗。如果你覺得因為有了光、有了亮——心裡才明,那就是無明。你看到光、看到亮,你的心在往外攀緣,執相眛理。所以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離開有,也離開空。我們往往有些人認為證到空那就是真心,不是的;真心離有離空,真心非有為非無為,真心非明非暗,但是它能夠示現有與空、明與暗、有為與無為,一定要搞明白。講是真心,也不是假,它能示現真示現假。這裡提醒各位,一定要注意:這裡的真和假,千萬千萬不能理解為世間的真和假,這裡的真是指無形無相、但確實真實存在的空如來藏,世間法的真是指眼見為真,你看不到的、聽不到的、你什麼也感覺不到它,但它真實存在,叫真諦,這裡的假也不是世間法里的假,世間法里的假:噢,我這個杯子是白金做成,價值八萬億,這是假話。那是不鏽鋼的杯子,充其量而言,也不知道是七、八十元還是七、八塊錢,我也搞不清楚,這是世間法里的假,大家明白嗎?而佛法里的假,是講因緣和合,假帶有藉助之意,借就是借錢、借債、借貸款的那個借,帶有藉助之意,借因緣和合而有這個假。所以我們的真心,你既不能把它講為假,也不能把它講為真,但是一切的真、一切的假都是有它變現出來的。這個拳頭是不是我的心?,(是的.)拳頭變成剪子是不是我的心?(是的。)兩樣都是我的心,現拳頭現的是空心、真心,現剪子現的是假心、有形有相之心,拳頭是真剪子是假,這兩樣東西是不是一樣東西啊?(是。)都是我的心所變現。你不能講我的心就是拳頭,也不能講我的心就是剪子,那明白這個道理呢,我的心既是拳頭又是剪子,啊,大家明白嗎?知妄即真,真和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真就是妄,妄就是真。你知道這個道理,一切都是真的。這個真已經不是那個真諦的真。是不是啊?仍然不可以言講。這個真是真也是真,假也是真,是那個真。大家明白嗎?所以同樣是真,這個法可難講了。講了很彆扭,所以佛在楞嚴經講: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這麼繞來繞去,大家明白嗎?沒有明白不要怕,將來還有光碟給你們看。
所以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我們的真心本來就是明,絕對不是光明的明,也不是黑暗的暗,但明白了這個道理呢,它既是明也是暗,是不是都是它呀?如果它不知道暗,怎麼能講出暗來?是不是?你怎麼知道暗的?你心裡看到暗吶,是不是?你怎麼知道明的?我心裡看到明吶。所以這句話【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問如果他是這樣認為的,那就對了。唉,我這個心本來就是明,本來就是覺,稱覺明吶。下面這段問:【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在這裡眼睛能見、鼻子能嗅的那個相、舌頭能觸的那個相,我們要把它圓融圓通,也就是說我們鼻子現在聞到這個香味,那麼是不是要給它一個名字呀?這個香味或者是蓮花香、汽油香、柴油香、巧克力香。在這裡把名字似同為「明」,你已經知道,但叫不出來;叫不出來叫個名字,名字是不是「明」吶?要明白這個道理啊!所以這個「明」涉及到六根與六塵,所以我們的真心靠我們的根。本來我們就是能夠知道,但是由於——我們下面要詳細講到——我們在當初產生那個業相以後,這一層始終突不破,然後越來越複雜,形成種種分別妄想。這妄想就是無明,本來我們的心一知一切知,由於六塵這個阻礙,把它化成六根;在用中,互相不配合。所以我們這段經文就解釋為:福樓那在真心真覺之外,又加上一個無明妄想,才形成自己的這個「心」,所以變成「妄心」下面我們再看看富樓那的回答。【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所以富樓那的回答,也就是佛的第二種詢問。富樓那講:如果我們這個本覺,比如說摸到這個茶杯,沒有眼睛來看這個茶杯,如果單靠我們這種所謂的感知,而沒有眼睛能見來配合,叫【若此不明名為覺者】。你把它叫作我的真心,叫作我的本覺、真覺、本心,{真心、本覺、真覺、本心是一個意思噢}。【則無所明】:那麼我將沒有什麼能看到沒有什麼明白,這個覺沒有明。也就是說,你只能稱為覺,而不能稱為覺明,這在佛法里叫「頭上按頭」。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本來就是明,本來就是覺,由於我們打了一個妄想,又繼續打二、三等無量個妄想,使我們的妄想與我們本來的這個心相對應,跑到我們對面去了,從此我們的心,就把站在我們對面的自我,當成是它。我後面還要解釋,現在這樣解釋比較抽象,你們比較難懂。所以從此我們天天在攀外緣,心執著在外面,這是一種煩惱習氣,由於這種煩惱習氣,把我們的真心本明障礙住了。我這兒講兩個公案給大家聽聽。一個公案是虛雲老和尚在《虛雲年譜》里有這麼一段記載:有一天吶,深更半夜,虛雲老和尚走山路,遇到兩位出家眾,打著兩個燈籠,出家眾走到虛雲老和尚面前,非常驚訝:「哎呀,您老人家,這麼深更半夜,伸手不見五指啊,您眼睛這麼好。」哎,他不講不要緊,講到伸手不見五指,那個虛雲老和尚一下兩眼漆黑,什麼也看不到,他想了半天:哎,我怎麼跑到這裡來了,這是什麼地方?想了半天,回想起來,是吃飯後散步,在山裡跑來跑去的因為虛雲老和尚已經修到四禪八定,他走路時不打妄想,所以不打妄想的時候,我們那個自性本明是不是就現前了?一旦聽說有了黑暗一抹黑看不到了,這是不是頭上加頭啊?加了無明,好了,無明了。所以我們要懂得,象虛雲老和尚這種境界,我們每個人是不是本有啊?由於我們平時再打妄想,人我是非,油鹽柴米,所以我們這個本明呢,失去它的妙用。我再講一個現代公案:大概是二00四年,我到陽曲縣,當時是去看一個寺廟,還不是正式去講經,有一位69歲的老居士,他跟我講:師父啊,我有一件事,到現在我都想不明白:有一天晚上,我在畫道道念佛,一直到九點多,我老婆回來,老婆嚇了一跳,我也嚇了一跳,老婆講:黑咕隆咚的,你幹什麼?把我嚇了一跳啊。她嚇了一跳,把我還嚇了一跳呢。怎麼嚇了一跳,什麼也看不見了。他畫著畫著畫到九點多,看得清清楚楚,說明他心很專一,是不是啊,所以我們在心很專一的情況下,沒有其他妄想的情況之下,我們的心就是明的,好好地想一想命自我立,他這是不是證明大光明藏現前吶。所以佛講這個世界上最簡單、最方便、最省事、最容易的事就是成佛。成佛太簡單了。所以佛在楞嚴經講:要成佛如同微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你只要把妄想放下,不要打妄想楞嚴經叫歇即菩提。妄想停止了,你當下就是菩提。太容易了。我們卻把成佛成菩薩看的不知道有多難。無量劫、無量劫在那兒磕頭、在那兒拜佛、在那兒念佛、在那兒參學,這都是在盲修瞎練。所以成佛的人、明心見性的人,沒有第二件事,就是打自己的嘴巴,太愚痴了,這麼簡單的事,吃了千辛萬苦,還不知道。我們現在當下就是佛,但是我們得不到妙用。得不到妙用我們還是佛。是不是?你只要把煩惱習氣放下,當下起妙用。當我們修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六根通用,眼睛能起到鼻子、耳朵的作用,鼻子、耳朵 也同樣同時能起到其他五根的作用。現在為什麼不能起?因為我們迷惑顛倒,我們執著,我們就認為這是一個肉團,可在楞嚴經二十五位菩薩講圓通法門,月光童子修水觀,在定中肉團就變成一灘水,火頭金剛修火觀,在定中肉團變成一團火,琉璃光法王子修風觀,在定中這個肉團就變成一股風,虛空藏菩薩修空觀,在定中肉團身就變成一個虛空。其實,我們的肉團身既不是肉團,也不是火,也不是水,也不是虛空,也不是風。它是 —— 大光明藏。等你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這個大光明藏是不是也是肉團,也是水,也是火啊。這就叫「知妄即真」。你只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得自在。你別急急忙忙地就把這個肉團身燒掉。到時候政府還要找你麻煩。都是我們自己的執著,這個執著就是頭上加頭,在我們真心大光明藏之外,又安上了一個頭。如前面所講,叫知見立知,是無名本,知見離見,是即涅槃。所以全在我們怎樣用心。所以我們這個心很奇怪呀。你認定你是什麼東西,你就是什麼東西。你認定你是佛,你就是佛,你認定你是凡夫,你就是凡夫,命自我立,我們要好自為之。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段經是佛對富樓那的回答作了分析,做了批判。【若無所明,則無明覺】這是就福樓那的話,如果如你所說,沒有外面加的那個明,沒有在本覺之上,頭上安頭加的那個明,或者說,沒有那個妄想,【則無明覺】,那麼我這個知覺,就不能叫明。這是假設,如果按照你這種說法,沒有加的那個明,我這個本覺就不能明,只能有知覺,知覺就是有知覺,不能明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這裡的明,一定不要單單把它解釋成光明的明,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摸到這個東西,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一定要有另外的一種因緣法,我才明白這個東西。下面是佛提出假設,這個假設以阿羅漢的回答為根據。
【有所非覺】我告訴你啊,你有所加的那個明,你就不是真覺,不是本覺,不是你的真心。你已經被無明所迷惑。【無所非明】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八個字非常彆扭。我們一般講這個法非常勉強。我先講給大家聽,我們再來分析,為什麼會這麼勉強?在這裡來講,我們打兩個比喻。這是佛大的比喻:如意珠。如意珠,不管在什麼時候,它都是明的,從來沒有暗的時候,比喻我們的真心,就是如意珠。不存在你開就明,關就黑的情況。這是我們的如意寶珠。那麼我們當由佛大光明藏之位墮落為終生位之後,形成了什麼局面呢?我們這個大光明藏變成了電燈泡,開了就明了,關了就黑了,叫無所非明。所以這個電燈泡是不是如意珠啊?不是如意珠了,我們有如意珠已經墮落為電燈泡,有大光明、一真法界那尊佛墮落為六道眾生。所以這兩句話,上下文銜接比較困難。我們如果以文解字,咬文嚼字,這句話就沒有辦法解釋。楞嚴經的發起因緣有一種特殊性。當初將楞嚴經,從印度國偷偷傳到中國的印度僧人般刺密諦大師,他精通佛法,但不精通漢語,而幫助翻譯楞嚴經的中國那個居士叫房融宰相,他當時已經被武則天罷官,房融宰相是唐朝的一名狀元,他精通漢語但不精通佛法相當於兩個半調子湊在一起,雖然楞嚴經的把這兩個比喻:如意珠和電燈泡,如意珠是佛的比喻,電燈泡是我們現代人的比喻。所以電燈泡能不能跟如意珠比啊?不能。【無明又非覺湛明性】這句話也比較彆扭。無明的那個明呢,可不是覺湛明性的那個明。覺湛明性是指我們的大光明藏本覺之明。本覺之明,一個是湛,「湛」顯得如如不動,「明」顯得普知道那什麼也沒有啊?都知道,都是我們心裡本具的性具功德。所以這裡就提出你富樓那所認定的那個明是無明,它並不是大光明藏。【性覺必明,妄為明覺】這個性覺必明呢,我們既可以解釋性覺就是真覺,就是本覺,必明一定是明的,那麼由於我們一念的妄想,頭上加頭,把它虛妄為明覺。按照無分別不妨分別來講,性覺之明就是性覺之明,無明就是無明,那麼按照分別不妨分別來講,性覺之明跟明覺、跟無明是不是一回事啊?所以把我們的大光明藏冤枉為無明。,<師父以拳頭為例>注意:大光明藏拳頭,變成了剪子,拳頭是不是枉為剪子呀?剪子是不是還是拳頭啊?所以在這裡時時不要忘記了真假是一。那麼有的法師是這樣解釋:順著福樓那的那種心態,按照你的那種關照,我們本來就覺,本來就明,你非要另外還要加一個明,叫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把我們的真覺、真明冤枉為名覺。根以上說法是一個意思。你非要在明上加明,把我們真明呢也冤枉為變成了虛妄的無明。所以我們始終注意,分別不妨無分別,無分別不妨分別,要分別就要先把他分別清楚,分別清楚之後再歸入無分別。這就是園頓大法圓融雙邊,大光明藏也好,無明也好,是不是心裡的東西呀?就是一個心。
到此相當於是引題,下面是168個字最重要的內容。前面等於是我們把思路來簡單地理順一下,什麼是真心、大光明藏,什麼是無明妄想。【覺非所明】首先這個覺,我們要明白:覺是本明,法爾如是,本來就明,而不是頭上加頭的那個明,不是無明妄想的那個明,真心本覺覺能所。我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比如說我們家裡有十萬塊錢存款,我們有沒有誰在家裡整天:『南無十萬塊錢存款』?沒有。或者大家一起念,或者先是先生念,先生念了太太念,太太念了兒子念,兒子念了孫子念,要不要啊?不要。雖然我們不念,你知道不知道家裡有存款,它就知道家裡有存款。這就代表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這個妙不妙啊?你不需要加一個念,它本來就知道,你非要去加一個念啊,你不是多了一個妄想?那有人講:我不加一個念,我怎麼知道家裡有十萬塊存款呢?你不念,別人不知道,但你自己知道不知道啊?知道。要搞明白這個道理。覺非所明。所以佛法里自古以來,祖師大德,諸佛如來都是強調修清凈心,你不要去打妄想,我們現在妄想太多。所以我們這個本覺呀,它天生本有,不從它有,不從後有。從他有,從後有都是所明,覺非所明不是從他有,不是從後有,覺本來就是明,就象我剛才講的那兩個公案,我們眼睛能見是不是本來就能見的?有了無明妄想以後,太陽出來才能見,燈亮了才能見,這幾乎成了我們無量劫來的共識:沒有燈,沒有太陽就不能見。實際上沒有燈,沒有太陽能不能見啊。我們的心本來就是明的。那個畫道道念佛的老居士心是不是本來就是明的?後面講的公案是千真萬確的,當時文芳也在場,江蘇徐玉琴居士,我們一起到陽曲去了。【因明立所】這是回答我們從無形無相的真心大光明藏,怎麼養變現出虛空世界、山河大地呢?這是第一炮。立的這個所,就是前面講的所明,是我們如如不動、無形無相的真心,動了第一次,成了第一個相,這個動呢,我們一般地將它解釋成生相無明,這個相呢,這個念呢,我們一般地將它觀照為業相無明。生 三 根 業相真心---- 相 ------- 本------- 轉相{見分}無 無明 細 明 現相{相分}我們這個如如不動的真心,它莫名其妙地沒有安分守己,打了一個妄想,比如說:「啊?」這是一個妄想,是不是?一念呢,然後呢,「我是佛」,那就幾個妄想呀?三個妄想。「啊」總要開始講起啊,這是第一個妄想,這第一個妄想就是因明立所,立的那個所就是啊這一念,佛法里把它判為業相,業:造作義、起業義、行義、動義,凡是有動有行都是無聊,我們本性大光明藏就是一個我,一個心。你去怎樣動怎樣動是不是無聊啊?叫造業。所以我們在修行初級階段,用方便法來叫人看破放下一切,回到大光明藏中叫返璞歸真,這裡的真就是真空,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要,表現為清凈無為,所以開始造業啊,把業做這樣的含義,但當我們真正回到大光明藏中的時候,我們要明白,一切的行動造作好壞都是我,進入大光明藏以後,我們就可以很自在地示現森羅萬象,千變萬化,自在無礙。這個時候也叫業,是不是?這叫什麼業啊?叫佛業。我們一開始講造業啊,都把它看成是惡業,大家注意啊到了一定的階段,包括行善都是惡業,你非要達到那種無為境界不可,修無為法的人把善、惡、不善不惡乃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統統判為惡業破除。這根據我們修行的次第境界逐步提升。。所以對於這個業啊,我們作為修園頓大發的人要把它圓融圓滿來觀照,在不同的時間、空間、根基、境界它有不同的含義。
那麼這個立所這個第一個念呢,把這個業相,這個業相怎麼養形成的呢?是由真心而顯。所以真心與第一念之間,這個業相之間,就是生相無明,確切地來講,把生相無明可以解釋為那個業相無明之因,業相無明可以解釋為生相無明之果。我們還接著剛才打的比方,我們不是講家裡有十萬塊錢存款嗎?我們雖然平時不念十萬塊錢存款,那有時候突然看到人家買了電腦,買了電摩,買了什麼,想起我家裡不是有十萬塊錢存款?這個叫不叫因明立所啊?這個不叫因明立所,這叫因事立所。這是佛講的。小乘因緣法,要注意。所以我們在分析小乘姻緣法和大乘因緣法,在佛法里叫法生心生,心生法生。所以我們凡夫啊就在這種法生心生,心生法生中輪迴。心執著在名聞利養、社會環境、人事環境、種種環境里,所以我們不能解脫自己。所以這個時候想起十萬塊錢存款,這不叫因明立所,叫因事立所,或者叫小乘的因緣生法。但也有時候他想起家裡有十萬塊錢存款,先生問太太:「好好地你怎麼想起家裡有十萬塊錢存款?」「唉,對呀,我什麼事也沒有,就想起來了。」我們家裡是不是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打個比方,這就是因明立所。就是因為生相無明生了這一個念,我有存款,這兩種情況,大家能區別清楚嗎?這就是打比方,其實來講,他是不是什麼也沒想呢?腦子裡沒有想,問題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本來就有十萬塊錢存款是不是?這本具。既然有十萬塊錢存款,這十萬塊錢存款是不是我們的心吶?真心妄心,是不是一個心吶?一定要搞明白這個道理。就比如我們有時想到老媽,看到人家有老媽,想起老媽,這是因緣生法,沒有看到人家有老媽,自己想起自己的老媽,這是因明立所。但是你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想起老媽,或者是老媽在想你的時候,這叫心電感應。是不是?那你老媽想你的時候,她可能是因緣生法,到了你來講是因明立所,心電會感應的。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這個生就是產生,成就。當我們打了第一個妄想的時候,是不是就有了第二個妄想呢?這第二個妄想就叫妄能。在佛法里叫轉相,也叫見分。所以第二個妄想就重要了,什麼叫轉相呢?它能把聖人轉成凡夫,也能把凡夫轉成聖人。第二個妄想對著第一個妄想它就觀照,第二個妄想以後會不會有第三、第四、無量的妄想呢?有。所以第二個妄想,既可以把它關照為對第一個妄想在關照,有進一步地對後面的無量的妄想進行觀照,也可以把後面的無量的妄想,比如到了第四個妄想的時候,觀照前面的三個妄想,是不是?到了第六個妄想,觀照前面的五個妄想,既可以從這點往前觀,也可以從這點往前後觀,這就是我們的本能,這就叫見分。從此來講,我們產生了能所。大家注意啊,這個妄能就是我們的第七識,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我們的真心大光明藏,可以示現無量的見分,無量的妄能,也就是無量的眾生。每一個眾生都是一個妄能,每一個眾生都是一個見分,這就是頑固的我執。所以我們破除了這個我執啊,這個人我執啊,你也能證阿羅漢果位。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講,在我們真心中,顯現出第一念業相無明的時候,這個時候呢,就已經把我們無形無相的真心,也叫真空,渾濁為晦昧之空。這個晦昧之空呢,就可以關照為我們的第八意識,關照為我們的阿賴耶識,關照為虛空。虛空是晦昧之空,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晦昧之空,就是一個阿賴耶識。但是就我們每個眾生位而言,根據你心量的大小,見識的多少,你所能包含的虛空千差萬別啊。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啊,實際上我們平常最敏感的所謂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一百年、一年、一個月、一天、一秒鐘,這個時候開始產生,我們年年生滅,但念念之間是不是距離啊?一定要搞明白。既然有了這個時間、有了這個長度,有了長度是不是就有空間呢?當然這個時候空間還不是很圓滿,有時間是一種抽象的心念,所以下面我們還要等待見分的形成,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時間就已經是空間。【無同異中,熾然成異】在這個虛空中,如果說沒有雲霧、泥巴、瓦塊,與它那無窮無邊,空曠通達之相相對應,你能不能講它虛空有什麼異呀?沒有異的話,你能不能講虛空是同啊?所以虛空本來沒有同相,沒有異相,是不是?這個熾然成異,這個異呢,就是我們無明不覺有三細裡面的第三個相:現相,也叫相分。啊,大家注意,當我們一念飛出,這時候是不是就有虛空呢?本來虛空就是我們心裡的本具功德,它一念飛出,這時候,我在這裡看虛空,是不是形成我看虛空、虛空看我,形成對立呢?這個時候呢,我們自己把虛空變成他,這就是我們眾生的迷惑顛倒,在佛法里叫自心取自心。唉,怎麼還有個虛空在這裡呀?虛空是怎麼回事呀?非要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一念堅固妄想啊,而有色法,這就是自然出現的這種異相。我們曾經做過實驗,兩隻手一合,打三分鐘的妄想,叫左手比右手長、長、長,結果是不是長了這麼多呀?我們三分鐘可以長這麼多,三年呢,就可以長這麼多,三百年呢,你可以象孫悟空了,是不是?這個按照世間法,是不是叫順理成章啊?我們千萬不要練這個東西,練這個東西,人家把你送到動物園裡去展覽,就麻煩了,所以一切唯心造。大家明白嗎?虛空,這叫結暗為色。暗就是無明吶,無明妄想而有堅固的山河大地、風雨寒暑,所以我們打了三分鐘的妄想,這個東西,有形有相呢,在沒有出現之前,它是不是有虛空啊?他是不是有空變成有了?沒有出現之前,我們這個無形無相的心中,他是不是就真實存在呀?雖然真實存在,在沒有打妄想的時候,它無形無相,是不是?雖然無形無相,我們知道它就真實存在,這叫熾然。熾然形容我們的妄想強烈,它陡然怎麼樣就顯出這個東西?在四大里這個叫地大。是不是?是佛在前面講,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從哪裡來的,講七大呀,會相歸性,我們有時間我們自己去複習一下。我們也可以用我們自己這個肉團,這個心理的作用來觀照地、水、火、風這四大是怎麼來的。當我們在大發脾氣、大發雷霆的時候,你是不是滿臉通紅吶,這是不是火呀?那麼火是怎麼來的?{從心裡變現出來的}。哎,火就是由心變出來的。你不能說火就是從我皮肉里出來的嘛,是不是?從你皮肉里出來,那你不發脾氣的時候為什麼皮肉里沒有火呀?是不是?而且你發了脾氣之後,心平靜下來,火就消了,所以一定要明白,千萬不要認為火是從皮肉里出來的。我們有時急的滿頭大汗,這汗是從皮肉里來的,還是從我們心裡來的?那從心裡來的,來時不是動,動是不是風啊?所以順理成章,把風大也解釋了。所以熾然成異,由我們無形無相的心,現出了地、水、火、風,這四大每一大都具有無量的大。那麼地大是不是包括金、銀、銅、鐵、鈣、鎂等等等等啊,都是無量的,這麼籠統概括為四大。所以熾然成異,異就是相分,地、水、火、風都有相。我們現在解釋地、水、火、風的時候,為下文解釋風輪、水輪、火輪怎樣來的的時候,這已經在鋪路,已經在留下伏筆。所以我們現在叫瞻前,叫顧後。顧後,後面要講到幾個輪,風輪,後面講到風輪的時候,再顧後,再瞻前,再看前面我們在分析四大來臨的時候,大家現在要刻骨銘心地知道,都是由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今天講這168個字,總的指導思想是要知道一切的萬法都是有心變現,那麼其中無非把變現的次第再進一步搞明白,四大怎麼來的,我們人怎麼來的,萬法怎麼來的。
【異彼所異,因異立同】「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這四個異,要分別解釋。「熾然成異」的異,這第一個異,表現相,異彼所異,這第二個異,解釋為動詞,是靈活的字,解釋為不同於。異彼所異這第三個異,這個異呢,跟第一個異是一回事,就是指現相。因異立同最後一個異,即第四個異這同第二個異意思是一樣的,因為虛空跟現相的不同,因為虛空世界的不同,所以異彼所異的異呢,這個彼就是指虛空,不同於那個虛空的那個相分,這樣一個意思。異彼所異,不同於那個虛空的現相。因異:因為這種不同情況。立同:把虛空作為同,把出現的現相作為異,這是佛強詞奪理,沒有這種名相概念,沒有辦法說法,這個法沒有辦法說下去。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異也好,同也好,按照分別不妨無分別,是不是都是一個我啊?但是來講,無分別不妨分別,你不分別的話,沒有辦法叫迷惑顛倒中的眾生來認識自己。【同異發明】虛空以及所對的一切萬法,這一切的萬法,這裡的發明呢,是進一步地相互作用,相互反作用,反反覆復,相互成就。這裡的發明呢,髮帶有發揮、開發、發現、成就之意。明作為果,發作為因,同異發明:反反覆復,相互作用,相互成就。
【因此復立】因而就進一步成就了。復是進一步,立是成就。【無同無異】這裡的無同無異是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叫無同無異,那麼明白了有情眾生是無同無異,那前面的無情眾生是不是也是無同無異啊?所以要有這麼一個境界。怎麼無同無異呢?有情眾生你說他是同嗎?啊,人相、天相、牛相、馬相、中國人相、外國人相、黑人相、白人相,你能不能講同啊?叫無同。能說他異嗎?都有感情,是不是?人類有人類的感情,動物有動物的感情,他是個靈知性。那我們講到圓頓大法,我們知道一切無情眾生,皆有見聞覺知。所以我們進一步把無同無異推廣到一切的萬法,皆是無同無異。你說同嗎?我是人,他是茶杯,同不同呀?你說異嗎?我是地、水、火、風,它是不是也是地、水、火、風呀?我有見聞覺知,它是不是也有見聞覺知啊?它僅僅是見聞覺知比我們淺而已。所以這個無同無異要觀照大光明藏同體大悲。這個法也很重要。其實這個無同無異也就是我們解釋《金剛經》的那個一合相,讀過《金剛經》的同修把手舉起來讓我看一看,舉高一點,幾乎超過半數了。聽到過《金剛經》的講解,或者看到過有關《金剛經》解釋的同修把手舉起來讓我看一看,舉高一點,大概是一半的一半。你們看到一合相怎麼解釋的,哪一位能不能簡單地給我概括一下?大概的說一下,看一合相怎麼解釋的?沒有?記不得了?那我再講一講,看和你們想的是不是一樣?我看的少說也有五、六種《金剛經》的解釋,怎麼解釋的?噢,一合相:虛空世界、山河大地、森羅萬象、千變萬化,都是合起來一個總相,是不是這麼解釋的?這叫依文解字。所以我們往往認為這個東西一看就懂了,有些字不看解釋就懂了,一合相,一合相,大家合起來一個相。所以解釋這個一合相,可不簡單,這個涉及到楞嚴根本大法,佛把一切的萬法,籠統概括為地、水、火、風四大。假和合,這個假剛才講了,就是講四大因緣和合。
四大:地、水、火、風。我們先把第一關突破,每一個法都是由地、水、火、風這四種元素組成,如果把它叫做分子式的話,我們給它取個名字,用英文字母來代表:地A、水B、火C、風D。比如我們人來講,我們這個身體什麼東西是地大呀?皮肉,骨頭,有形有相的固體物,就是地大。水大呢?眼淚、鼻涕、血液、口水。火大呢?體溫。體溫是36度,是不是火大呀?死了以後變成18度,是不是火大呀?那個冰,零下20度是不是還是火大呀?都是火。只要有個溫度,不管是正還是負,都是火大是不是?風大呢?呼吸、運動,所以我們人是不是這四種基本元素組成的?好,這個茶杯是不是四大呀,這個東西就是地大是不是,它明明是地大呀?哪裡有水、有火呀?有沒有水,有沒有火呀?這個茶杯一開始,是不是一些鐵粉呀?鐵粉沒有水,能不能把他成型啊?成了型以後,沒有火它能不能堅固啊?那麼這個鐵粉、水、火,他會不會在同一個時間、空間而發生呀?不可能,是不是?可能要用太原太鋼的鐵粉,用清徐泉水洞里的泉水,還要到陽曲去拉煤來,是不是啊?這是不是風啊?更何況我們在製作的過程中,是不是風、是不是動啊?更何況它本身是不是一直在動啊?如果它不動的話,它永遠不會銹,不會爛,是不是?是不是它銹爛的時候,一下就銹,一下就爛呢?要明白,它時時都在銹、都在爛,是不是它時時都在動啊?所以這個茶杯是不是也是地、水、火、風啊?好,這就是一合相對不對呀?對了一半是不是?對了一半是不是?那我們想,同樣是地、水、火、風,為什麼有的形成人,有的形成鬼,有的形成牛,有的形成馬?有的是佛、菩薩,有的是泥巴、瓦塊、樹木花草,是不是要解答這個問題啊?好,解答這個問題。所以解答這個問題吶,我想起在化學上這個化合與分解反應,我們知道水的分子式是什麼?哎,H2O,也就是說,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合成是吧?H代表氫原子,O代表氧原子,那麼是2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組成,如果3個氫原子、4個氧原子,可能就不是水,不是醬油就是醋,或者其它什麼臭水。是不是?一定要明白。所以我們按照化學化合與分解各種物質它的原子數的不同,而因緣和合,來解釋萬法之形成。比如說:那麼這四大的原子數的不同的數量,它的因緣組合會不會是同一個物質啊?不會的,是不是。而且一定要明白,由這四個原子所組成的分子式可多了,因為每一個大都有無量的大,所以同樣是人的話,可能這裡面又可以分:男人、女人、窮人、富人,有智慧的人,傻瓜,是不是要分吶?泥巴瓦塊,是不是都是由四種原子組成的?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了嗎?那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個原子數,一步一步地打破沙鍋問到底哦,原子數怎麼來的?為什麼這個人就是一個A原子,一個B原子,二個C原子,二個D原子合成?為什麼?大家知道怎麼來的嗎?明白嗎?就是我們自己造出來的。在佛法里,叫做隨終生心,應所知量,簡化為四個字:隨心應量。大家明白嗎?命自我立啊。所以我們生生世世的所作所為,就決定組成我們這個肉團身的分子式,它每一種元素的原子個數。你明白這個道理啊,你一點點壞事都不敢做,你儘管做好事,
到最後光做好事還不行,做好事只能升天吶,是不是?啊?到最後要學佛,要明白如來藏的道理,我們在聽經聞法,是不是在儲備我們的原子數啊?所以要造佛業,而不要造眾生業,這也叫一合相。所以我們講到這裡,這個法正不正呢?啊?我講到這裡,還是邪法呀。讓大家大吃一驚。哎,所以我們看看有些法門,它還沒有講到這一步,他不知道邪到哪裡去了?啊?我們想一想,你們要大吃一驚吶。我講到這裡都是邪法,告訴你們。當然這個法也不是太邪,我們按照修行就是能改變我們的命運。我們要知道啊,這是佛方便引導啊。雖然是方便引導,我們的心能不能製造出這些次第來呀?也能夠呀,為什麼?邪法也是心法,邪法也是我,當你執著在這就是正法的時候,你是邪法。我們還要明白,我們心中做人、做鬼,都是現成的,大家明白嗎?所以我們成佛以後,當下現人,當下現鬼,要不要去我先行行好、積積德,然後要我當下去升天,我現在殺生吃肉,再變成一頭牛,需要不需要啊?所以我們這個心,不可思議。所以當初虛空世界、山河大地、天人鬼畜我們一念頓現,但一念頓現,你講的誰相信啊?所以佛講的什麼三細、無明後面還講六粗啊,這都是方便法,方便引導啊。這個法太重要、太重要啊,好好地想吶。是不是?我們第七層天的人,一個禪定,就變成第八層天,再一個禪定,把第八層天的身丟掉,變成第九層天,一個念一個念地往上升,有沒有那麼複雜的事啊?所以必須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心裡無窮,象原子能一樣,一時頓現。那個阿羅漢在破除識陰的過程中,他一念心變現出金鑾寶殿、金銀財寶,便顯出無量的美女,供自己享樂。哎,自己變現出供自己享樂,那還是行的邪法,還是邪心吶。是不是?嗯,就有那麼大的威力,何況明心見性的菩薩,何況諸佛如來,何況我們的自性大光明藏。所以我們修行的目的啊,就是要回到這個大光明藏中去。我們有無窮不可思議的妙用智慧,可是呢,被我們的迷惑顛倒、煩惱習氣所埋沒,所以法華經、楞嚴經是發心的經,要我們認識自己,要我們生慚愧心,小小的人間的富貴,不足掛齒啊。所以我們只有懂得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既可以頓現為一切萬法,也可以漸現為一切萬法。頓與漸,但是我們不把這個漸現講清楚啊,我再講頓現講了你們相信不相信啊?你們沒有辦法接受的。所以從怎麼漸現呢,從我們心裡手長了這麼多是不是啊?能變現出這個東西,汗、火、風都是有心變現出來的,是不是?再慢慢講出這個分子式,這個原子數,變人、鬼,最後到一時頓現。所以我們現在修行這個圓頓大法,我們是不是可以當下成佛啊?當下成佛,你想你是佛,你就是佛,你想你是石頭,這麼想,你就是石頭,是不是?啊?人死了以後,那個死人會笑,死人還會哭是不是?有的死人臉上很痛苦啊,有的死人臉上還會笑起來。有的是先哭後笑是不是?這是不是都是由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啊?或者死人的心變,或者我們的心叫他變,是不是叫他能夠變呢?這個心法不可思議啊,要不然你怎麼解釋,你再不信佛法的人,他面對現實,他就是不承認,他也沒有反駁的理由。那麼為什麼講死人會笑,死人會哭?為什麼有的人燒出來的骨灰紅紅碌碌,燒出舍利子、舍利花?有些人燒成白灰、黑灰,為什麼?是不是都是心在變吶?你這個人,你這一生心裡老是想的光明的、善良的事情,你這樣老是想,不管你念佛不念佛,哪怕是凡夫外道,你總能燒出舍利子、舍利花來,他就是花的。假如你這一輩子老是愁眉苦臉,老是想的人我是非,老是想的黑暗,你死了以後,骨灰就是黑的。那個當果,曾經五次進戒毒所,我看到他燒的骨灰就是黑的。我們送過許多人往生,一般的即使沒有舍利花,骨灰都是白的,就是不一樣。所以啊,一切唯心造,成佛成菩薩、上天堂、下地獄,命自我立,就看我們怎麼樣用心。佛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是講這個法,就是為了講心法。所以我們講到這裡呢,才可以解釋金剛經一合相,好好地查一查,古今中外,你們看到哪些人講金剛經一合相是這麼解釋的。我們要珍惜這個正法道場,也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千萬不要以為老師是個凡夫,講話可聽可不聽,你錯了。佛法依法不依人,你別看我也不是國家什麼佛教協會會長,也不是省里什麼會長,也不是什麼一百四、五十歲的那個老和尚,你不要這樣看,你只看他講的法,這個分量怎麼樣。這是佛的教誨,依法不依人。過去的祖師大德,他們在世的時候也是被人們瞧不起,你看那個指著大師多可憐吶:你們一定要相信我講的話呀,千萬不要這個人微言輕吶。他講的法華經你們看一看,也不要認為師父在這裡功高我慢,你錯了。我這樣講是為了成就更多的人,你們能正信這個法,你們就能因此了生脫死,要會用心。我們這次講楞嚴經第四卷168個字,有許多同修從遠處來,所以我盡量不留時間給大家提問,盡量地抓緊時間把它講完,到最後有空餘的時間,再給大家提問,行不行吶?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無同無異,已經有有情產生,有情的產生,它是以一種積極的形相,顯現在世間,而無情的出現呢,它是以一種消極、被動的形相,出現在世間。但是一定要明白,無情它也有情。它的特點是:依報隨著正報轉,但它也不是絕對的消極。所以這個擾亂呢,主要是指有情而言。怎麼擾亂呢?有了有情,有了妄想,它要不斷地攀緣,妄想加妄想。
相待生勞:這個相待是指根深這個正報與器界這個依報,包括有情與有情、有情與無情,相互之間作用與反作用,相互對待。我們當下這個世界生活,是不是都在相待,相互對待啊?都是在相互對待之中打妄想。
生勞:生:產生,發生,成就。這個勞呢,按照佛法里三細、六粗,它是六粗第一個相,叫智相。境界為緣長六粗:一.智相。二.相續相。三.執取相。四.名字相。五.起業相。六.業系苦相。所以前面講的相待,就是境界為緣,這種境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人事環境,境界是不是緣分吶?種種的因緣和合,生勞呢,成就了智相,什麼叫智相呢?前面的那個三細,出現了業相,能見的那個轉相,所現的現相。所現的現相,所現所現,慢慢現,這樣現、那樣現,哎,這個第七識,這個轉相吶,執著了,我怎麼怎麼能,這就是我的智慧,這就是我們認為的我能、我聰明能幹。形成了這個念。大家知道,三細里的轉相,叫見分,一般它是表能,而所現出的現相、相分,它是表所。所以能與所、能與無量的所,慢慢它執著了,就是智慧,叫智慧相。所以我們講我有智慧,就是這種智相,是加重了的我執,加粗了的我執,是粗相上的我執,前面那個能見的見分,在三細里叫細相中的我執。第二集如是擾亂,相待生勞、這還沒有解釋,是吧擾亂『重點講無明不覺有三細,也就是講在根本無明之初,這時候我們的心已經比較的活躍,比較的亂。三細境界出現以後,特別是出現了相分以後,自他這種虛幻的對立,愈加厲害,我們離開真心本來面目越來越遠。特別是無同無異有情眾生,從此以後我們第七識就更加執著,起分別。如是擾亂就是這樣在作用與反作用之下,但這還只是皮毛而已啊。一定要明白,即使這種搗亂,擾亂。這種虛妄,也是真心本來面目,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在講,楞嚴經的時候,每走一步都要惦惦分量。佛講,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防止講真的時候,我們又把假丟在一邊,防止講假的時候,我們又把真丟在一邊。所以一定要體現出佛的良苦用心,擾亂就是如是,如是就是擾亂,萬法一如。所以法華、楞嚴難懂即在於此,千萬千萬不可以按照世間法的邏輯。思維那種凡夫的心態,來以文解字。反覆提醒這一點,我們在看其他一切經文的時候,我們都必須要注意。我們把法華,楞嚴讀懂以後,我們讀一切的經論,都要懂得回相歸性。比如說,如是這個茶杯,你不能講就是這一個茶杯,你完了,你什麼也不懂,如是這個茶杯,看你怎麼解釋。啊你說這個茶杯是什麼東西啊?就是我,這個我是「真我「,不是小我假我。茶杯不是茶杯,我不是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也是我,茶杯也是茶杯,茶杯也是我,是不是?一切皆真。法華,楞嚴反來複去就是講這個法,看你懂不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要把它作為口頭禪時時觀照。作為口頭禪時時觀照呢,那就不是口頭禪了,大家明白嗎?把口頭禪觀照為一心三藏,所以對其它一切的經文都要如是觀照,何況這168個字呀,這是石破天驚的大法,每一個字都是無價之寶。如是擾亂,如是擾亂,就看你懂不懂。擾亂也是如,擾亂也是是,是不是?如也是搗亂,是也是搗亂,都是我們的性具功德。擾亂妙不妙啊?妙,「擾亂」是不是「智慧」啊?是的,就看你怎麼樣來擾亂。在聖擾亂為凡,妙不妙啊?妙。同樣妙啊。比如說一個小孩子連壞事都不會做,連罵人都不會罵,連搗蛋都不會搗蛋,這個小孩子有沒有用啊,沒用。啥用也沒有,他想害人都想不出辦法來,這是不是白痴啊?是。所以能夠害人,能夠做壞事的人是不是智慧啊?是。那也是智慧啊!這個法講得公道不公道啊?公道。所以世間人呢有一句俗話寧養飛檐走壁,飛檐走壁是當強盜土匪啊,也不生一個依牆靠,靠在那不動的一個人,你去養他吧!所以煩惱既是菩提,要明白這個道理。僅僅是分別心正與邪,為大眾還是自私而已,實際上是不是都是智慧呀!(都是智慧),過去人家講賊子、賊子啊,現在講賊智,現在過去了,不說了,現在不叫賊子,叫賊智,是吧?賊子,賊智,所以在過去叫賊子、賊智,能作賊的人,他智慧啊!所以有一個人打賭;我今天晚上把你家麥子扛上一袋怎麼樣?你能扛走我假一袋麥子,怎麼樣、怎麼樣?他就睡在這個麥子堆旁邊看,看你怎麼偷。噢、他一袋麥子偷走了以後,就說呢看你家是不是少了一袋麥子?一看,哦,果然就少了一袋麥子。呵呵,他怎麼也想不到,他把一袋麥子偷走了。這是講笑話。往往這種笑話,就是佛菩薩通過這種蛛絲馬跡來表一個法。是吧?一般人講智慧,是不是講善好啊,賊是不好啊?好與壞是一個東西啊。所以凈空法師講啊,往往哪個打惡人,只要他法了大心,他成就比誰都快。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強盜,土匪,打壞人,好人修行往往懈怠,哼,我這樣的人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呀?他太懈怠,他太自信了,那大惡人幹了壞事以後,他生恐懼心,不得了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成佛算了,是不是?他什麼也不顧,他那樣念佛,一定能成就。我們出家人裡面,就有一個典型,宋朝有一個()法師,他最壞,終於有一天他害怕了,我身為出家人,干這麼多壞事,是嚇無間地獄的事情吶。哦,一不做,二不休,念佛三天,阿彌陀佛來接引了,這是真的。阿彌陀佛絕對不會說像你這個大壞蛋,大惡人,你念三天,你念三萬天,三萬年,我也不會來接你,沒有這個道理是不是?他放下一切,他心就有這個功德。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能成就啊?我們放不下呀,我們要反省。所以佛在講如來藏這個一步登天的大法,管你好人壞人,你明白如來藏,你就能成就,你就能往生。一句佛號到底能不能成就啊?能成就吶,可是有誰能做到啊?凈空法師是一句佛號的元老,他講一句佛號不打雜,不間斷,就能往生,但是,話沒有講究,但是就來了,我還沒有聽說有一個人,我也沒有聽說有一個人,所以我們現在把他上半句斷章取義,死搬硬套,所以造成大冤孽案,造成幾十年的這個邪法,禍害全世間,而把他下半句丟掉了,不要了,最後呢,把這句佛號能夠往生,強加給凈空法師。所以我專門有個光碟,叫念佛不能往生 ,也就是說替凈空法師講一句道話,也就是闢謠,這如是擾亂,管你善人,壞人,惡人,巨人,君子統統都是如來藏。
相待生勞:
擾亂,它屬於因緣對待之法,屬於彼此能所有為法,有為法,首先是勞心。這裡能,勞心呢,相待生勞既然是彼此能所,是不是互相對待呀?就象拉鋸一樣,作用與反作用。成就了勞,這個勞是指勞心,而且這個心呢是非常執著的心,這就是我們前面講啊,我們昨天講了細 是不是,三細後面還要一個境界為緣長六粗。昨天黑板上寫了,第一個粗是什麼?智相。所以這裡的勞相呢,就是智相,這個智相呢,在我們佛法里,一般地把它判為 後七轉識那後七轉識,就必然有個前七轉識了,前七轉識是什麼東西啊?我們在 無明不覺有三細,三細中的第二細叫 轉相 也叫 見兮 也叫前七轉識,那麼前後這兩種七轉識,我們怎麼樣來區別呢?大家注意噢,前七轉識是根據無往智初,到我們的如如不動無形無相的真心,莫名其妙的那種生相無明,起了一個念,這個念就是心動了一下,動了一下,因為我們這個真心是死的,不是活的?(活)。啊,既然動了一下,因為我們的真心是不是要觀察了,所以馬上來了第二念,第二念呢,它僅僅是觀察,觀察什麼?觀察那個第一念,已經把我們的真心,真空,無形無相的,如如不動的,不生不滅的真空,已經渾濁為「晦昧之空:。這個晦昧之空,我們昨天講的就是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所以他一開始,僅僅是觀察,他沒有分別心,因為當時虛空是一種「無同無異」的那種形相是不是?他沒有辦法分別,只是感覺奇怪發獃發傻,所以他的特點就是沒有分別心,正因為他沒有分別心,不打閑猜,哎,所以這風想是不是很堅固啊?所以一念堅固的妄想而有色法。這個色法:雲,霧,風,乃至堅固的礦體,都叫色法。所以前七轉識大家記好,它沒有分別心,它的堅固的執著心在看,就象看稀奇一樣,本來我們這個真心本來面目是絕待,沒有對待了,現在來講,一半跪倒前邊去,它在觀察,也就是產生了自他分別,所以「三細」就形成。「三細」形成了以後,相分是不是越來越多啊?是不是越來越複雜啊?越來越複雜,逼著這個當初不分別的七轉識,是不是還是在這裡分別啊?還是他呀,他不得不分別,他沒有辦法不分別是不是?這個分別呢,就是「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形成了後七轉識,它的特點是「分別事識」。但是我們要注意啊,九種意識都有分別心,僅僅是程度輕重不等啊。你別把它絕對跟第七識就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心,他怎麼會產生相分是不是?所以這是相對而言,你可不要太執著了。
【勞久發塵】勞久:是指我們後七轉識它的特點。特點是什麼?就是恆審思量。恆就是永恆,審就是審查、分析、判斷。思量是指生命這種狀態。思就是想,量呢,就是作為權衡來比較,就跟量衣服一樣,怎麼的,怎麼的,而且我們這個第七識啊,它思維的速度非常非常快,凈空法師曾經打了一個不確切的比喻,說它一秒種能分析判斷21萬6千個問題,比現在的電腦不知道要快多少倍。21萬6千次是打比方,其實遠遠不止,沒法比。發塵:發:是進一步地發揮成就,這裡的塵是表第六意識。在六粗里,叫做執取相。第六意識已經比較粗,比較濁,已經在外六塵中打滾,所以叫塵吶,外六塵。塵也比較粗,比較濁,這個意思。這個執取相一般與第六意識相對應,在智相與執取相之間,那個勞久叫相續相,一個思維接著一個思維,不斷的,就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樣,相續不斷,這個相續相是表第七識的那種妙用,也是第六識的因。它稠密地、周密地不停地分別執著,形成第六識。那麼到了第六識,一般地對外六塵的分析、判斷的速度,大大大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大大大大地降低,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煩惱習氣加重了,被外六塵的境界所束縛、拖累,而且呢,因為數量太多太多,所以我們的心量逐步逐步縮小。【自相渾濁】這個相也可以理解為:自己與自己相互渾濁,也可以理解為:自己本來沒有這種相,但因為產生了執取心,對某一種事物的觀察,有相對的穩定性、相對的規律性。比如一種現象反反覆復、重複出現的時候,這時候我們給他個名字相。那我們知道,這個叫茶杯,它是不是就應該叫茶杯呀?啊?我們如果一開始把它叫做電摩行不行啊?把電摩叫茶杯行不行啊?所以這個本來就不叫茶杯,本來沒有名相,給它加了一個名相,這樣麻煩了。本來沒有名相,加了個名相,從此就在名相里執著了,是不是離開我們的真心,又遠了一層啊?叫自相渾濁。所以我們現在眾生這個執著心很重啊,如果我們本來把人叫做豬,把豬叫做人的話,我們現在就不是這個局面,是不是?那我們現在:哎呀,你真是一個可愛的小豬兒啊。哈哈,他肯定要生煩惱:你才是豬呢。哈哈哈哈,我記得在初中的時候,我這個人很調皮,也很刻薄,人家罵人家是豬,我不是這樣:哎呀,你還真是個人吶。哎,他也生煩惱了,意思就是我不是人吶,呵呵,這講笑話了,是不是?所以你正話正講,他從相反的地方去理解,刻薄逗人,這個自相渾濁,當然我們在這裡是講局部的,仍然帶有以文解字的意義,那麼在楞嚴經里叫什麼?哎,叫自心取自心。整個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的做工、生產、經商、到超市、逛大街,互相之間,互相幫助,賺人民幣,吃喝拉撒,互相搞人我是非,是不是自心取自心吶?啊?所以自相渾濁,理解為自心取自心,我們一切都在自心取自心,我在喝水,這是不是我的心吶?是不是自心取自心吶?所以這個法要好好關照。我經常跟一些同修談起,這個腳下踩的大地啊,頭上頂的藍天啊,是天大、地大、還是我大呀?天、地是我還是不是我?為什麼呀?我們時時事事處處,沒有哪一法不是在自心取自心。我們隨便舉出一個事情來,你們那個自告奮勇,說這個東西怎麼叫自心取自心呢?小孩子調皮,我甩了他一個耳巴子,這叫不叫自心取自心吶?我發了財,我在這數人民幣,叫不叫自心取自心吶?人民幣不就是你,你不就是人民幣?可是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把你就墮落成人民幣了,是不是?你明白這個道理,什麼東西都是我,你大自在得解脫。所以這個自相渾濁啊,是對自心取自心的描述。自心取自心就是自相渾濁,自相渾濁就是自己混濁自己,自己傷害自己是不是?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特別是有了名字相以後,我們這個自相渾濁就更加厲害了,離開真心更遠了,也就是我們的心更活躍了,跑得更遠了。自相渾濁就是六粗里的第四相,叫名字相。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我們在講煩惱濁的時候啊,它是與什麼東西相對應啊?與哪個陰相對應啊?哎,想陰。想陰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 的特徵。第六意識又叫獨頭意識。獨頭意識: 意根-----五識五根:眼 耳 鼻 舌 身五塵:色 聲 香 味 觸俱生意識:五識:眼 耳 鼻 舌 身識 識 識 識 識我們把六種意識整個分類,以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五根對五塵產生五種意識,眼識也可以叫色識,耳識也可以叫聲識,但我們習慣的,眼識、耳識、舌識、取哪個都一樣,因為這五種意識呢,它離不開現量五根對現量五塵,是隨著五根對五塵這現量而生起的意識,叫俱生意識,俱生俱生兩樣相對才能升起。我們第六意識,它不需要識根對識塵,時間過去了,境界改變了,它仍然能產生。為什麼能產生呢?前面的五種識留在我們頭腦中的印象,而且這個印象已經給它加上了名字相,即前面的自相渾濁,所以我們的意根呢,能夠直接根據前面五根對無塵留在頭腦中的回憶,閉門造車,眼睛閉起來,他就可以打妄想,這叫獨頭意識。獨頭意識,它不需要現量根塵,只需要比量的那五種俱生意識,當然也可以講現量,現量就是法塵,那五種俱生意識叫法塵。所以自從有了名字相以後,我們的妄想心就越來越厲害。事情過去了,仍然耿耿於懷,心情不得清凈,就更加加重墮落,加重迷惑顛倒,叫積重難返。這個名字相成就以後,引起種種的塵勞煩惱,塵指身苦,勞指心累,身苦心累,交織在一起,使我們煩惱不斷。所以這一段經文呢,一般在六粗里把它歸結為起業相。起業就是造業,煩惱是不是本身就是煩惱業啊?造煩惱業。身煩惱,心煩惱,苦煩惱,樂是不是也是煩惱啊?都是煩惱。有受皆苦,只要你動心起念,你就是痛苦。動心起念叫勞心,但菩薩教化眾生,起心動念也是煩惱,為什麼是煩惱呢?因為它會損傷你的健康,損傷你的壽命,也叫煩惱。但這種煩惱呢,它有功德,有智慧,所以菩薩這種煩惱呢,它有另外一個代名詞:爾焰。千萬不要講佛菩薩沒有煩惱,佛菩薩煩惱最大,比凡夫的煩惱大無量倍。相比較而言,自在的是凡夫。吃吃喝喝,跳跳蹦蹦,唱唱說說,是不是啊?他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今朝有酒今朝醉-----。佛菩薩呢,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捨不得玩,他就是捨得生煩惱,當然他感到煩惱也是一種快樂,所以煩惱即菩提。所以凡夫的煩惱在造業,菩薩的煩惱是不是也在造業啊?都叫起業相,都在造業。只不過有的在造苦業,有的在造佛業而已,都是在造業。所以業就是解脫。佛業是佛業的解脫,凡夫業是凡夫業的解脫。佛業解脫不自在為自在,凡夫業解脫這個業到了那個業,一個一個地換,解脫一個換一個。都是解脫,是從廣義上來講,無非解脫,無非法身,無非菩提,都是,僅僅是你的菩提自在與不自在的問題,有的是當下自在後來不自在的問題,有的是當下不自在後來自在的問題。
【起為世界,靜為虛空】起業是因,起為世界,靜成虛空這裡是果。所以在六粗里把它對應為業系苦相。業系苦相就是果報。這個果報有有情、無情、大小、同異、苦樂,種種無量的差別。所以概括為起為世界,起表動相,表異相,這裡的世界一般指世界萬法,情與無情,六道,十法界,種種的有區別之相。靜成虛空:靜表同,表一個同體,一個本體,就是一切的萬法都在這個虛空之下。虛空它對我們,它沒有好沒有壞,誰也不去算計虛空,所以它顯得很安靜。它並不障礙我們,它也不會幫助我們,它僅僅在那裡,它可以應付我們,包容我們。虛空講同呢,我們要從多方面進行觀照。那起為世界呢,這裡有相互利用,相互傷害,相互爭鬥之意,帶有異,帶有亂這種含義。萬法都各有自己的個體成分,也就是說,都有我執。那麼這種種情況都是我們前面的煩惱之業所造成的苦果。【虛空為同,世界為異】這兩句話之含義已經在上面兩句話中作了解釋。【彼無同異,真有為法】彼就是前面講的無同異,無同異在這段文章中兩次出現,這兩次出現我們都必須解釋到位,在前面無同異中,熾然成異,那個無同異就是表虛空,所以有時佛在講虛空的時候,把它比喻為無為法,叫虛空無為,可是這個比喻呢,對一部分人起了壞作用,他把比喻就當真的了,把虛空就當成無為,比喻為無為,是把虛空與其他起為世界,紛紛攘攘相對而言,它沒有大的動作,是把它比喻成這個無為。其實虛空是不是我們的心裡變現出來的?變現出來是不是生滅法呀?生滅法是不是有為法呀?僅僅是它的一個相當相當長的歷史時段,看不出他的變化而已。所以它是生出來的,是有為法,所以當一個人明心見性乃至成佛以後,佛這樣講:虛空消滅。如果虛空不消滅,你那個生相無明怎麼破啊?這個法不可思議,我現在根本沒有辦法講,因為我還沒有明心見性,我更沒有破除生相無明,這裡依樣畫葫蘆來想像而已。我們能這樣想像就已經很不簡單。所以虛空為同呢,佛是在這裡比喻為無為法,你可不要把它當成為真是無為法呀,世界為異整個的十方法界都在動中,都在亂中,都在變中,都在化中,所以以此來比喻無為法、有為法,所以這是佛在講經時經常打的一種比方,有為法,無為法。所以我們第一種觀照,無同異就是虛空,無為法。第二種無同異呢: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無同無異就是無同異。這裡的無同異是表有情眾生,乃至於一切的無情眾生,是為了把那個互相異再進一步深層次觀照,它到底異不異,不能講它是異,也不能講它不是異。你講它是異吧,比喻人來講,大家都有感情,這是不是同啊,是不是無異啊?你講它是同,你講它是不異,人啊,牛啊,馬啊,是不是千異百異啊?同樣是人,男女老少,窮富貴賤,健康生病,長壽短命,是不是千差萬別啊?從無情物來看,也是一樣啊。你講它異吧,都是地、水、火風這四大,你講它同吧,泥巴瓦塊,樹木花草,風雨寒暑,森羅萬象,千變萬化。所以這個無同異啊,就是從無為法和有為法來講,都是這個無同異。從兩個角度來解釋,從兩個角度來解釋的那個無同異,都是我們真心所變現的有為法。所以虛空那個無同異也是有為法,世界那個無同異那個有為法也是有為法。所以在這裡我們要明確這個道理。我們的真心不是有為,也不是無為,有些人把我們這裡當成為無為法,這是錯誤的。真心當成無為法,那麼我們這一切有為的山河大地、人鬼出生,它是不是真心變現的?所以真心非有為,非無為,它隨時變現有為、無為。這就是我們真心的妙用。所以我們一般地不要這麼解釋,那個無同異的有情真正是有為法,無同異的虛空真正是有為法。這樣解釋分量太輕。一般地要把他解釋成:有為法,無為法都是我們的真心所變現的有為法。那麼在這裡我們再深一個層次來觀照,我們這裡講的是虛空,即使是通教菩薩,修禪宗所見到的那個真空,也就是無形無相的空如來藏,我們再想一想,它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呀?它也是有為法。所以我們通常講一心三藏,一心能變現出三藏,那麼空如來藏是不是也是變現出來的?是。但是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相對而言,它無形無相,如如不動,所以也有人把空如來藏講成無為法。所以無為法在講的過程中就有兩種層次,無為法一種是真空無為法,一種是虛空無為法,那麼真空無為法比虛空無為法境界就更深。虛空無為法一般是打比方而言,不是真正的無為法,所以講這個楞嚴經啊,很難講,我們要注意。當然,法無定法,其他法師也可能不是這樣講。這並不重要,我們能把它分成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性具功德,事造功德,你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你怎麼講都是對的。後來人解釋古人的法,一般地來講,沒有一成不變的準則。但有一個前提:你要把一心三藏的道理搞明白,你怎麼樣解釋都能圓融。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在此之前,這一段經文呢,它是從整體上來分析我們這個真心,無明不覺而有三細六粗,而形成虛空世界山河大地。那麼從這一段往下呢,從覺明空昧往下呢,它是從局部,從個別,從具體上,來說明我們這個虛空世界的整個的現象情況。覺明空昧:覺明:前面在回答富樓那菩薩所請之法。他認為我們這個本覺,知覺啊,光是一種感知,如果沒有眼睛所見之明,來因緣和合,不能叫明。那我們講,眼見之明,和耳聞之聲,鼻嗅之香,等等,是同一個層次,你不能將它簡單地解釋為眼見色之明,耳聞聲也叫明。也就是我們眾生所執著的頭上加頭,也就是我們眾生的迷惑顛倒,叫覺明。如果沒有煩惱習氣,我們的心能看到一切,能聽到一切,能知覺一切,它本來就是明的。那麼由於六根對外六塵打妄想,使得我們這種本明它的利用率,可能達不到億億萬分之一。為什麼?因為我們煩惱障、所知障太重。所以這個覺明呢,在這裡就是指無明妄想。空昧:也就是前面所講的一念業相,已經把我們無形無相的真空渾濁為晦昧之空。所以空昧呢,最好改成為昧空。空昧就是晦昧之空。晦和昧都帶有黑,帶有暗,帶有陰而不可見、不可思、不可明這種含義。也就是說,這種無明妄想啊,面對因為我們無明妄想所成就的晦昧虛空,本來晦昧虛空在我肚子里,現在跑出來了,大家明白嗎?比如我經常講的我家裡有十萬塊錢存款,雖然我不念十萬塊錢存款,十萬塊錢存款我們知道不知道啊?我沒有念的時候是不是在我心裡啊?我想起我有十萬塊錢存款,我念起來的時候,這十萬塊錢存款是不是跑到我的心外面來了啊?我從此看到十萬塊錢存款,我就對十萬塊錢存款來打妄想,是不是?看怎麼把它用起來?唉,這就是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我對十萬塊錢的那個念,成搖就是打妄想,相待就是相對待,看怎麼用法。
故有風輪,執持世界:無明妄想,一念風動,我們一想就有風動,不僅動而且還有速度,比如說我們這一念到太原火車站是十公里,比如說是一秒鐘,速度是每秒鐘十公里,那麼北京到太原是一千公里,那一念想到北京,時間需要不需要一百秒鐘啊?不需要。只要一秒鐘就行。太陽到我們這兒距離多少多少光年,那我們一念想到太陽的時間要不要一百億年啊?不要。假如這樣的話,你還沒有想到,太陽就死掉了,也只要一秒就到。所以一念到北京的速度就比一年到太原火車站的速度要快,一念到太陽的速度是不是又比一念到北京的速度要快呀?風是不是就大呀?所以現在科學發達了,南來北往的人很多,所以我們經常想家,想到遠方做生意,所以為什麼現在風災就大呀?是不是就是這個道理啊?大家都在想,就有風了。一動就有風。所以無明之初,到我們一念妄動的時候,那個靠真心最近的時候,力量是不是最強啊?這兒我們打一個比方:比如說我們的槍能打一千米,那麼在離槍口10米處的殺傷力強,還是在1000米處的殺傷力強啊?唉,肯定是在10米處的殺傷力強,到了1000米處可能連一張紙都打不破了。所以越是靠近真心,那個無明之初,心裡特彆強。一念就想出來,力量不可思議。所以一念無明以後吶,這個風輪呢,就成為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最低基礎,最基礎的基礎。故有風輪,執持世界: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的最低層就是風輪,都是有我們的心變現而有。這個風輪啊,它的周圍啊,沒有邊際,越是中心越有力量,它的中心的厚度是十六億由旬,佛法里計算長度一般以由旬作為單位來算。一由旬:對他的解釋不一樣,有的講是40里,有的講是120里。我們一般地以100里來算,那麼十六億由旬就是1600億里。那麼風輪的力量有多大呢?你如果用金剛輪來打風輪,金剛輪粉碎。所以我們可不要以為風怎麼比鐵的力量大啊?風不會把鐵颳走啊。要看是在什麼空間里的風。如果沒有風的話,我們整個世界都不會存在。飛機飛在天上,我們放風箏放在天上,沒有風能不能行啊?輪船在海上行走,那水如果沒有風力的話,輪船能不能浮起來啊?我們跳高時人為什麼不能離開地球?有弟子答:地球有吸引力。你讀了這個風輪之後,還是地球的吸引力嗎?好好地想一想,風能把地球托住了,風是不是對地球有壓力呀?所以你想跳高離開地球能不能離開啊?除非用特種的力量來抵抗風力。那有人講,風從底下托住了嗎,我們從頭頂上托住了嗎,我們地球有沒有上下呀?它是不是整個地都被風托住了吶?如果我們認為風是從上面壓我們,那麼現在美國人是不是在我們底下呀?是不是風在下面托著美國人往地球上壓呀?那既然美國人是被風力托住,那我們中國人是不是也被風力托住呀?因為這個地球是在不斷地變化運轉著,所以說地球的吸引力對於我們來講是不是一種邪法呀?完全是風在托著我們,不讓我們離開地球。比如說這個地球,這個下面是不是風托住它呀?那麼作為美國人是不是這樣站住了?風是不是把他的頭托住了,是不是這個道理?那麼我們轉來轉去,是不是也一樣的道理呀?我們一定要明白,地球是個圓體,在太空中運行。你不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下面還有法你無法解釋。就是看智定法師和圓瑛法師兩個人在打官司。不把這個道理搞明白,我就沒有辦法來給這兩位祖師大德當調解員。我就來給這兩位祖師大德當調解員,就把這個問題搞明白。執持世界:就是托住了這個世界。托住了世界,你不要理解為非要從下面托,從上面托意思也一樣。上與下,前後左右,是我們意識心在分別。推薦閱讀:
※《首楞嚴三昧經》為什麼先於《首楞嚴經》化滅?
※《首楞嚴經》講解第一講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 卷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
TAG: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