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女孩墜亡:誰來管教這些熊孩子!
說起「熊孩子」,大家都很反感,但也深感無奈。
因為,我們深知,所有的孩子,不會無緣無故變好,也不會無緣無故變壞。每個「熊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以「孩子還小,別和他計較」為由,放任孩子在外撒潑的「熊家長」。但如果分不清愛與自由的邊界,「熊家長」們製造出的將不再是「熊孩子」,而是人人避而遠之的危險品。
父母日常疏於管教,對孩子有多危險?前段時間的熱點新聞讓這個問題有了答案:一個小小的壞習慣竟然讓孩子成了間接的殺人犯。
7月3日,長沙一個2歲小女孩在回家的電梯里因為一個熊孩子的惡作劇,生命戛然而止。監控畫面里,她與其他兩個小孩子一起進入了電梯。電梯亮著的按鈕原本是9樓,其中5歲的小男孩連著蹦跳兩次,夠著並按亮了最高層18樓的按鈕。到達9樓後,三個孩子原本都出了電梯。但5歲小男孩卻又生生將2歲小女孩抱起來送回電梯,同時攔住電梯門,不讓小女孩再出來。
就這樣,小女孩被電梯帶到18樓、獨自一人走了出去……等家人發現她不見焦急尋找時,竟在2樓的平台上發現了她,而小女孩已從18樓跌落墜亡了。
在被電梯帶到18樓的過程中,2歲小女孩獨自在電梯里驚慌失措地拍打電梯門的畫面,讓人一陣心痛...
導致女童失足跌落的直接原因是家長的監護不當、物業的管理失職,這毋庸置疑。而在書童看來,五歲男孩的「熊」行為才是導致此次悲劇的最根本的原因。但他卻在「他還只是個孩子」的保護下,躲開了大眾的聲討。
父母成功教會小男孩兒如何使用電梯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告訴他把2歲的小妹妹獨自留在電梯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父母忙碌著教自己孩子如何自保的時候,還有沒有人告訴他,這世界上有更多的事是做不得的。
有網友回憶起相似的經歷,在電梯里碰到一個媽媽帶著三四歲大的孩子,她們出電梯之前,小男孩突然啪啪啪連按了幾個其他樓層的按鈕,回頭朝媽媽得意的笑,媽媽面不改色的默許了這一切。
現在想一想,真是毛骨悚然,亂按電梯的小男孩也許就會是下一個「殺人犯」,父母一句及時的呵斥就能讓孩子學會的道理,憑什麼要讓無辜的家庭以喪子之痛來給熊孩子敲響警鐘?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但不能去傷害。為己謀利自得其樂沒有錯,但我們還應該有做人最基本的底線和道德。
如今許多中國家長的邏輯是:因為小孩普遍更好動、不安分、精力旺盛,所以對於他們由此做出的各種行為,總以一句「太淘氣了」 而一笑了之、一筆帶過。一次又一次的原諒,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強化著這樣一個印象:孩子你沒錯。
原生家庭是影響孩子性格養成的必要因素之一,一個孩子的家教無形當中,就決定了你的孩子以後會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天使?一個誰見誰煩的熊孩子?還是一個整個社會都聞之失色的殺人犯。
家教是一個家庭的內在靈魂,是為人父母的最高人格體現,他象徵著一家人的「精神存款」富足或是貧瘠,無所謂物質財富,無所謂社會地位……我們教育的目的,或者說文明的標誌,就是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養,本來就是一件壓抑天性、限制自由的事情!
我們要給孩子愛和自由,也要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你自己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調皮、玩耍,但你也不要影響到他人,不給別人的生活帶來困擾。 很多家長不好判斷,究竟哪些行為是可以被允許的,哪些行為是要堅決制止的。
其實這一點並不難把握,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就會明白。像在餐廳里大聲嬉鬧、在公共場合隨意走動、在后座踢到別人椅子、在別人家沙發上蹦跳,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詬病?誰的童年不都是這麼好動和貪玩嗎?以「是否給別人添麻煩」來作為衡量標尺,問題往往很好解決。你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但也要有社會的共識。尊重別人的感受,才會為自己的自由贏來尊重。
你不管教孩子,這個世界會狠狠的教育他。
推薦閱讀:
※我有一個生男女孩的秘訣和大家分享
※怎麼和女孩子說話,喜歡的女孩子?
※做為一個花季少女(捂臉)汗毛特別重怎麼辦_(:3」∠)_?
※女生有皮膚病皮膚很難看。是不是註定一輩子孤獨了?
※北京女孩有什麼特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