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昌閣今昔——走遍蘇州之49

文昌閣在蘇州市郊滸墅關興賢橋董公堤畔南大運河西岸土丘上。

    我曾經沿著大運河進入文昌閣前後兩次。一次是80年代末,正是滸關剛從吳縣管轄下轉入市管縣的時代。因為很多原來縣管的單位由市局系統直接管轄,因此我們有進入這裡直接接觸了解的機會。那時的文昌閣被滸關家禽孵化場佔用,沿著運河邊走上一個高墩就看到了孵化場工房。運河邊的這一塊高地上雞鴨成群,職工們也是忙於孵化工作,誰也沒有心思去考慮過去的歷史。孵化場的領導面對大運河,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一處太平天國的營壘,並指給我們看破舊的大殿。這裡雖然營壘的磚牆依然,古樹還在,只是建築破壞嚴重,很難再有什麼文物,只能說這是一處歷史的遺址。

    當目光停留在幾百年之前的文昌閣,我才逐漸地了解了它過去的輝煌,它的過眼煙雲的歷史,它以及運河所承載文化的悠久和沉重。據《滸關鎮志》記載「文昌閣在鎮興賢橋南。明萬曆三十二年( 1604)當地士人張宏德、宏謨、宏祚兄弟以滸墅河水(運河)直瀉,人文不盛,因此捐款巨萬,開放生河纖水勢,取土築基建閣於丘上,奉祀成象建成。萬曆四十三年(1615)關吏張大猷助銀捐俸千緡。康熙間廩生黃袞棄儒學道在這裡,榷使禮部員外郎黃懋重建昌閣,顏額曰:太微律院(取道教太初太微太清三太意),彭定求為記。後有道士梅谷再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江蘇巡撫閔鶚元及關主事(榷關)織造四德首捐廉俸重建,閔鶚元為記,道士徐來鴻實募重建靜室。」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登閣眺望運河風光,見河中檣帆排列,劈波斬浪,贊為「昌閣風桅」。滸墅關八景之首的稱號也由此而得名。

    到了1860年至1863年間,太平天國李秀成軍隊駐守滸墅關。見文昌閣居高臨下,四周城河環繞,地勢險要,可扼控運河。便在這裡拆除附近的殿宇祠堂、節孝牌坊,建立營壘,屯儲糧草。將文昌閣作為扼守運河的營壘和屯儲糧草的所在。還曾在閣四周構築一道高3米余,厚約1米的磚牆。北面沿河正門之內還築有類似月城的磚壘,東南角有辟門,下通水池,門上有陽文磚刻「草園」兩字。

    滸關文昌閣到了解放之後,變化較大,在1958年首先磚牆營壘被拆毀,僅留殘跡。但據說現在看到的前後兩殿及兩廂還是太平軍進駐過的建築原物,且建築均為清代硬山頂建築。更有人說兩殿屋頂還可見到太平天國特有的龍鳳紋瓦當、滴水,是真是假不可辨。但四周小河環繞,居高臨下俯瞰運河,形勢險要卻是真。文昌閣作為古鎮滸墅關的重要史跡和古運河畔一景,值得一去。 

    距離第一次登臨文昌閣20多年之後,我第二次來到了這裡。運河大橋替代了過去的舊橋,文昌路從白洋灣直通興賢路,就在這裡大橋的橋堍邊眺望到了悠悠的文昌閣。靠著人們的指點,走過彎彎繞繞的小路,走進工地,沿著工地的大路走到底,從一個被廣告遮住的小門進入,才踏進了正在修復的文昌閣。運河在靜靜的流淌,運河邊那個土墩周圍已經建了一個河水環繞綠樹草地的景區。家禽孵化場早就搬走,但過去的簡陋房屋還在。高墩的南面是一座新制的石牌坊,上題四個大字「文昌風帆」,是否與乾隆的題詞「昌閣風桅」一個意思?此地文運昌盛,新風作帆,可以直濟明天。沿運河邊是修復好的城牆,高土墩上是大殿和廂房,雖然說還在修復之中,但當地的農民,特別是那些年老的農婦,已經早早地在那裡燒香磕頭。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一家的文運,為了子女的讀書,那些老農婦就是如此的執著。政府的目的自然是想把這裡變成滸墅關重要的文化旅遊項目來開發,規劃沿大運河建設以明清水鄉建築為主的古運河明清觀光帶,恢復重建沿運河滸墅關城牆、滸墅關明清關署、明清店鋪博物館、蠶桑遺址、文昌閣道院、董公堤等歷史景點,重現京杭大運河滸墅關重鎮風貌。但農民又是怎麼想的呢?他們的心目中最重要的不是什麼歷史和文化,而是對神靈的敬畏和訴求。是對家庭平安興旺的憧憬,對兒孫求學上進的殷切期望。因此這些農民寧可節衣縮食,也要把大量的金錢花在燒香拜佛敬神上,以追求內心的目標和心靈的平靜!

    清代有位詩人叫朱天成在登臨此閣後,曾賦詩一首《登文昌閣眺》,其中有:「憑高舒望眼,落日滿秋山」。這兩句讓人讚歎的詩句,真實地勾畫出了文昌閣和運河邊的風景。如今踏上文昌閣高墩,其軒敞高爽的風物氣韻依然令人回味無窮。

 

文昌閣高地上幾十年前的滸關孵化場舊房還在。

三層磚塔

太平軍營壘文保碑,系1986年公布

新近恢復的1862年時太平軍修築的城堡

新建築的大門飛檐磚門樓

新建的「文昌風帆」石牌樓

文昌閣周圍是一條月牙河,形成景區

黃牆裡是文昌閣,左面是當年孵化場的工房和辦公樓

文曲星

文昌閣寶鼎

硬山頂大殿

外進大殿也是硬山頂結構,原有四個點,現存兩個殿。

原來古樹遮天蔽日,現在所剩不多。

清代光緒皇帝題於文昌閣的匾額,我沒有機會看到,只是從志書中找到,至今還在。

滸關運河中運草的駁船。

最負盛名的滸關南津橋,橋之南就是古代著名的滸關衙門。

南津橋橋石匾

正在重新建造的文昌閣大殿

四百多年的古銀杏

重修文昌閣碑文

保存下來唯一的遺物,古碑刻

文昌閣大殿的瓦當,據說是老的,不敢肯定

已經造好的文昌閣大門


推薦閱讀: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低調「食堂」,把地道的東南亞風灌進了烏鵲橋
談談低碳經濟背景下的大運河蘇州段遺產保護工作——湯鈺林
第二十二節:富人的形氣
深秋的蘇州竟是美得這般不可方物
江南造園術:有趣的典故

TAG: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