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種性別不夠用,可能七種剛剛好

2013.12.16 , 04:17 pm

看這篇文章的人也許是男人,也許是女人,也許兩者都是,或者兩者都不是。人類多樣性的美好以及我們從中感受到的樂趣可能位居首位,但根據人類的基本享有的基本權利我們越來越接受不同的膚色種族和性取向,在接受多性別方面我們確是進程緩慢。

首先我(原文作者)要說明的是,打破男女性別兩分法並不只是21世界才提出的議程,稍微花些時間觀察性別角色的互動地圖就能發現,全世界各地都存在著性別的流動性。從二進位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不新穎,也非源於歐美。在地圖上,第三種性別的存在早就有所顯示,德國最近成為了歐洲第一個允許第三性別存在的國家。德國這樣做是很有道理的,兼具兩性特徵的寶寶的父母不應該強迫他們的孩子在出生時辨別性別

但是三種性別夠了嗎?

我知道打破一個二進位的規則很難,因為畢竟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不是男性就是女性,我們就是這樣的環境長大的,這樣會使我們感到安全和熟悉。就如大多數人一樣,我也不知道當知道一個人又是男又是女或者非男非女時候我什麼感受。但是我知道其他人正以一種與我不相同的方式體驗世界,也正因為如此,我贊成在這三種性別之外的更多分類。出生時是男性或者女性在長大成人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性別將慢慢的改變。

變性人群其實是非常豐富和至關重要的,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早就停止使用兩種分類。並不是說兼具兩性特徵的嬰兒是處於生物鏈的底端,或者說接受非傳統性格的人是奉承一種相反的文化。確實,兼具兩性特徵的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帶有一些生理特徵會使得他們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但是父母決定如何撫養這些嬰兒是一個問題,通常由醫療人員及周圍的社區人群共同來決定,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孩子自身來決定。

同樣,有著非傳統性別的成年人也有著真實的身體構造,生物學以及文化都沒有忽略任何一個人。當我們進一步擴大性別種類的時候我想要慶祝人類多樣性的願望是不是就能實現呢?我們人類的階段性思維非常的細膩,所以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這也許是個開始,也許有助於擴大官方給出的選項。

例如在華盛頓州立社區學院和技術學院系統,在選擇性取向或者性別身份的時候,申請人有7種選擇可選:女性/男性/雌雄同體/性別中立/變性人/其他/不願意回答。這是個很好的現象,兼具兩性特徵的嬰兒家庭不再需要硬逼著過早的選擇性別,大學生也能坦誠自己的性別,因為除了男性女性兩性外,大眾接受了其他性別的存在。

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更好,我們不僅可以打破男性女性二分法,還可以打破任何固定的類型。畢竟,難道有什麼好恐懼的嗎?我們都是人類,同住地球村,相敬相愛。

[Sprite via NPR]


推薦閱讀:

一切,剛剛好
這些民國名人到底有多少小妾?九個不算多,108個剛剛好
簡約大方的貓跟鞋 美麗時髦剛剛好
穿上一字肩,這個夏天美得剛剛好~

TAG:性別 | 剛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