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雜說 106
練太極拳有句話說的好:求六合得意忘形,合太極無中生有。練拳架、站樁、推手、散手目的是要達到內外六合的要求,內外六合達到了,就自然上升為「意」,成為不加思索的自動化,沒了招式,正象射擊訓練,開始必須「三點一線」操練,最後才能不局姿勢,指哪兒打哪兒。當拳練得合乎太極的要求後,即使拳架中沒有的招式同樣能有。記得當初剛學太極拳時,一天和老師聊天,問老師勁出腳跟是怎麼個出法?老師正盤腿坐在床上,他笑著說你隨便打過來,我就站起來,向老師正面一拳打過去,不知道怎麼一會事,就被打在三米外的牆上,老師開玩笑說,我這是勁出屁股。可在教拳時,架子怎麼盤,步伐如何走,腰、襠跨這樣練開,老師總是一絲不苟,嚴格要求,他說,功夫練到了,自然就有了。
l 我曾看過郭雲深大師教王鄉齋大師練拳的故事,王常想像其他師兄弟似的練形意拳架,常遭到郭的斥責,說我教你練的才是真東西,就教他站樁等,然後郭坐者和王推手。推不好就打。結果13歲王就水平頗高,他並沒練拳架。所以,王創立的大成拳法,並沒有固定的拳架和招式。只是站樁、試力等7種方法,稱七妙法門。l 練太極應注意的問題,一個是「中定」,另一個是「開合呼吸」,如果這兩個解決不好,練一輩子也是惘然。
l 無論推手、散手黏勁均不能少,肢體能否粘住並不是目標,而是通過黏勁進而控制對方的「中」,使對方無法順利發力或攻擊而被擊出。若以鎖住肢體為目標,至少我知道如果對手較松,他的上肢很難被拿住,有意拿時,反而易被對方攻擊。l 閉眼推手閉眼推手即使在練習中,有意識將眼睛閉起來,特別專註與通過觸覺來體察對手勁路,甚至訓練通過身體的感知功能。在練習中對手可有意識通過試探性發力攻擊、脫點試探性斷手打擊等各種方式,鍛煉自己的觸覺感知,下意識的反應等能力。閉眼推手僅僅適用於練習。閉眼時絕不是心不在焉,而是小心翼翼,以內查外。平時也可在排隊中,僻靜處走路時閉眼試探,通過身體的感知來感覺身邊人的走動,大樹從身邊過去的感覺。鍛煉身體的感知能力。自己感覺,人本身對突然的攻擊、危險是有下意識的感覺的,但不見不聞而知,作不到,也沒見有人能作到。推手練習時,心境體松觸覺感知能力較強,較真切磋或比賽時其感知能力肯定比平時感覺差一些,因此時有對手較強、氣氛緊張等原因。但是通過總是感到有提高的,觸覺反應也較快。
l 講兩個故事 1、兩個師兄弟和尚走到一個大河邊,要過河,沒橋,淌河又不知深淺,又不會游泳。這時來了三個漂亮姑娘,名叫道、禪、意,姑娘說,此河我們知道何處深淺,背我們過河,我們給你指路。師兄在姑娘指引下,背著姑娘過了河,放下姑娘,看見師弟還在河對面發獃。原來,師弟看姑娘太漂亮了,被迷住了,在想,我是有(要)意還是無意,是要道還是要禪......,正愣神間,只聽師兄在河的彼岸大喊:臭小子,該過河了!,抬頭一看,道、禪、意已過河走了..... 2、哥倆與夫人走散了,不知到那裡去找,來了二位漂亮姑娘,名叫道、意,說我們知道嫂夫人在那裡,讓我們分別帶你們去找,老大在道的指點下,終於找到了夫人,興奮的早把指路的道忘在一邊,道也悄悄走了。老二與意一起去找夫人,看到意很漂亮,就想,把意也佔有多好,把它納為小妾,不,乾脆娶為老婆,........,正有意無意間,已經把夫人忘了。道的科學屬於哲學範疇,用於練武為心法,屬心理學與哲學交*學科,至於用於練武過程中的「道」狀態描述,因人而異,萬紫千紅,練到必知,沒練到橫說豎說也說不清,不可說,正如用手試水溫而描述水溫,說不清,但有溫度計就好辦了。太極拳現代化就相當與找溫度計,要有定量描述。
有意與無意之間的「心意」不是你的「心知所欲」嗎?有意與無意之間的「心意」僅是「意(心之所欲)」的一個狀態而已。由有意到有意與無意之間的「心意」狀態這一過程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因此這是較高級的「意」的一種狀態,沒經過這一過程就處於有意與無意之間,是精神病。l 必須注意到推手的兩方是處在運動狀態中,且並不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中,即不處在慣性系下。另外就是轉動的問題,施力者不光是提供了力,還提供了力矩,使受力者轉動。最後,還存在作用時間的問題,時間越短,施力者提供的動量和角動量越小,力的效果越小。但從太極拳的口訣可以看出,發力越快(時間越短),效果越好。所以有兩種可能性,1,太極拳發力實際上是一種碰撞,即施力者和受力者的動量交換,作用時間越短,動量交換越充分,但這與經驗不相符合。2,太極拳象一個繃緊的彈簧,並與受力物體緊密接觸,當彈簧突然釋放時,將物體瞬間加速,直至拋出。若作用時間極短,可將物體看作剛體,只需考慮作用的方向,在剛體上的位置,即可了解作用後的效果。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的3種境界——張世昌
※洪均生老師和他的陳式太極拳
※武當三豐太極拳28式 第六式 白鶴亮翅 詳解版
※從陰陽角度分析樂嘉的性格色彩
※《護養生命參太極》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