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 趨向暴力化 暴力搶劫占校園周邊侵財犯罪的80%

 未成年人犯罪越來越顯現出手段兇狠、不計後果的暴力傾向。西城檢察院統計了三年來受理的校園周邊發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發現了這一趨勢。

    侵財施暴占多數

    檢察官表示,涉罪未成年人一般沒有經濟來源,為追求享樂便通過搶劫、盜竊來等非法手段來獲得經濟收入。

    在他們此次統計的案件中,發生在校園周邊的未成年人搶劫、盜竊等侵財犯罪佔全部犯罪的45%,而具有暴力因素的搶劫犯罪占侵財性犯罪的80%。小偷小摸、一般的聚眾鬥毆行為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危害性更大的故意傷害、搶劫等暴力性犯罪。在全部案件中,過半數涉罪未成年人使用了砍刀、水果刀、電棍等作案工具,手段兇狠。

    「殺熟」現象較為突出

    檢察官介紹說,未成年人作為低齡犯罪者往往以大欺小、恃強凌弱,在選擇犯罪對象時一般會選擇防範意識比較薄弱、反抗能力較低的同齡在校學生,甚至是同班同學。而且,涉罪未成年人往往會因在校期間產生的摩擦而實施事後報復性行為。

    如杜某、范某搶劫一案中,15歲的范某正在上初三,和同學小浩關係不好,加上自己需要錢,便打算搶劫小浩新買的手機賣掉。范某找來了上高中的朋友杜某幫忙「演戲」。一天,范某和小浩一起放學回家,走到沒人的地方時,杜某突然出現把倆人叫住,威脅他們把錢和手機交出來。范某心裡有底,直接把手機給了杜某,而小浩拒絕拿出手機,杜某一巴掌扇在小浩臉上,揪住小浩的頭髮往牆上撞。迫於威脅,小浩只得乖乖投降。

    團伙犯罪增多

    檢察官發現,未成年人容易拉幫結派、盲目隨從、相互熏染,在實施犯罪時往往存有恐懼心理,多依仗人多勢眾相互壯膽,利用團伙之間的相互感染強化犯罪心理和動機。

    在西城檢察院辦理的校園周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僅有兩件為一人作案,且均為臨時起意、事先無預謀,作案動機單純、盲目。其餘均為共同犯罪,大多事先有預謀、有組織,為達到犯罪目的而制訂相對較為周密的犯罪計劃和分工。

    

記者 孫瑩 通訊員 趙潁 J001

推薦閱讀:

「入戶盜竊」轉化為「搶劫」該如何認定
派出所所長堅持移送不批捕的搶劫案被控濫用職權獲罪免刑
婚內搶劫夫妻共同財產是否構成搶劫罪?
《天網》欄目搶劫計程車的案件是怎麼回事?

TAG:犯罪 | 校園 | 暴力 | 成年人 | 未成年人 | 未成年人犯罪 | 周邊 | 成年 | 搶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