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體會:談談八卦掌的轉圈功/北京武迷老張
練功體會:談談八卦掌的轉圈功/北京武迷老張
八卦掌以走轉為能,走圈轉掌是其基本的練功之法。現在出版的多數八卦掌書籍,可能是著眼於對業餘愛好者的普及,故重點放在拳式、套路的介紹,而對顯得單調乏味的走圈功法所言甚簡,甚至一帶而過。而實際上,對正宗八卦門戶中人來說,走圈為必練之功。要想練出正宗的八卦掌功夫,走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筆者是程式八卦掌門生,茲將自己習練八卦掌轉圈功之粗淺體會寫出,願與同道一起探討。
八卦掌的特點是以「走打為妙」,所以圓形步法、左掰右扣、大掰大扣、左右迂迴等身法、步法的訓練就顯得特別重要。而走圈功則包羅萬象,可以練出八卦掌的各種勁力。以典型的轉掌式為例,走轉時要求:「松肩墜肘徐出手,合肘掩心出抱力,艮頂看合下巴,緊背實腹溜臀,氣沉丹田身要正,縮肛挺腎襠要掩,斜身擰腰步要輕」。轉圈時按此要領周而復始地習練,每次至少90-100分鐘,每天堅持不斷才能出功夫。如每天能連續練若干個小時,中間再穿插練些式子,功夫上身更快。
比起只練式子不走圈來說,走圈功有如下優點:一是可練出八卦掌的步法功夫;二是反覆走圈練習幾個主要式子,長時間單一訓練,更能出功夫。八卦掌的「走」與「打」是結合在一起的,以斜打正,斜身擰腰,以腰為軸帶動全身,這些法則通過走圈功更能體現出來。
走圈時的要求是:外腳里扣,里腳直邁。胯在圈線上不動,腰轉向圓心(腰胯鬆開才能轉向圓心)。外腳里扣要隨時能扣步轉身,里腳直邁(落步時腳尖不往圈裡撇)又可隨時將身外轉對付圈外之敵。只有在保持兩胯不動的前提下,腰帶兩手能做到大幅度地往身後旋轉,腰力也就相對練出來了。胯以上應如磨盤的上部(旋轉部分),胯以下為磨盤的下部(不動部分),腰為中軸,身為磨盤。
走轉時,里腳前邁時為擰(因手與腳的方向相反)。外腳前邁為旋,此時要頭頂項豎,沉肩墜肘,前掌外舔,後手肘尖盡量做到與肚臍重合(當然,功夫不深就做不到),後手掩肋與前手合為抱力。掩襠合膝為了提肛,頂頭懸與縮肛結合,氣沉丹田,一擰一旋連綿不斷。變換方向走圈時可打式子,也可穿插套路。走圈時練了腰力,鬆了肩肘腰胯膝,練了身法,練了合抱力,練出「直步橫行」的八卦掌特有的基本功,最終就能練出一身整勁。很多人套路練不好,多數也是因轉圈功夫不夠的緣故。
初練走圈之人,常有苦累、心煩的感覺。苦累還算正常,心煩則不應該。因為練功務必「松靜自然」,練習轉掌一定要踏踏實實,不可「投機取巧」,有意無意間方能練出功夫。走圈首要心靜,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逐,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貨活之趣,所謂變動虛實也」。太極、八卦在理論上是一致的,只是外在形式上有區別而已。「以心行氣」,何煩之有?
至於苦累,則是相對樂趣而言的。一方面,只有「苦練」(用功刻苦)方能出功夫;另一方面,姿勢、身法練對了,則氣血就通暢了,身心方能舒暢,樂趣也就來了,此取決於練功得法。比如說,目前你練功累得雙腿肌肉疼,說明腿的力量不夠。這時全身應該沉下來,使全身重量落在兩腳上,再往下行,使兩腳掌支撐全身,應讓這種下落的意境不與地球的引力相抗,要順著地球的吸引力穩穩落在地上,落地生根。如練至此,則全身都放鬆了,何累之有?
練走圈不可一味蠻練,蠻練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前輩所說的三害一定要記住:一忌拙力(出力笨拙,用力不當,易使血脈筋絡不暢,造成氣滯);二忌努氣(即憋氣:胸內氣滿,肺為氣所排擠,呼吸不調,易傷元氣);三忌挺胸收腹(氣上行不歸丹田,兩足如浮萍無根)。此三害須極力避免,一定要「力活、氣順、空心實腹」。
練功務必要順其自然,但其間也要有一個從不自然到局部自然,從小自然到大自然的過程:整體、局部、局部、整體……反覆循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待到全身都疼遍了,功夫有了進展,還會反覆一個新層次,曲折前進。如此便會功力日增。
據我個人練功體會,在練功諸要領中,「頂頭懸」三字最為重要。「頂頭」即頭與天溝通,「頂」與「懸」是相對的一個整體,對此我理解如下:
先說「頭」:把頭看作一個基建用的「千鈞墜」,頭頂百會穴即千鈞墜上部掛繩的小環,下巴即為千鈞墜下部的尖兒。天上(大至宇宙)一根無形的線懸著我們的頭,線的上拽之力使頭與天溝通,此為「頂」;頭的自重力使它往下墜,此為「懸」。因為重力是豎直向下的,要讓頭自然下墜,不讓它與地球的引力相抗,這就得收下巴,即所謂「順項」,只有順項才能氣順。「頂」與「懸」是相反之力,相互共存,缺一不可。
再說「身」:頭如上述,身亦如此。如把身看作一個大的「千鈞墜」,那麼頭即為掛繩之小環,兩肩即為千鈞墜上部平面,身體下部即為「墜尖兒」。這樣全身上為天所「系」,下為地所「牽」(雙腳湧泉穴落地生根,意貫地心),天與地之力把全身骨節拉開拉活,有「頂天立地」之感,身與天地接通,天地人三才合一,深合易理。
再說走圈:初習走圈不可急於求成,身往圓心旋,腰能旋幾分就旋幾分,不要勉強。全身要在松中求整,什麼部位感到累,感到難受,就說明那裡沒有放鬆。松不開要順勁去找,不可硬來。意念要始終保持「松、長、遠」,只要精神不散,其它地方都要放鬆,只要找到一個「合抱力」,也就能做到身體「松而不散」。一切由松中求,從粘、長入手。求松沉要貫穿始終,沉即是松,要在「松」里求出整勁。
「合抱力」也是轉圈中一大要素。轉掌之時雙手要上下力相同,兩手為一整勁。此時兩手若送不出去,則應舌抵上齶,頭頂天,意念一到雙手自然送出。同時提肛、溜臀、立樁腳放平、五趾抓地。走圈中前腳未落地時,立樁腿(後腿)的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以使自己的重心不失。練功時要求「坐身」(上身直起來如坐板凳),不能「蹲身」(雖然矮身了但上身不直)。蹲則腰滯,坐則腰活,轉身也能便利。
以上即為筆者對八卦轉圈功的粗淺認識,望與同道交流探討。上面說的練功要點,很多地方我自己也尚未做好,但它們卻是我們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
[註:此篇文章曾經刊載於2001年第9期《武魂》雜誌,本次登博之前文字略有刪改,特此註明。]
【來自】:
練功體會:談談八卦掌的轉圈功_北京武迷老張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7b06410100b4em.html
推薦閱讀:
※北京城裡這兩大招牌肉餅,滿滿的衚衕味兒!(上集)
※北京有專門教外國人漢語的機構嗎?
※天安門廣場幾點開始升國旗?
※為什麼北京的勞動者與公司出現勞動糾紛時很少選擇申請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