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簡介
所謂觀音,即是說神通廣大的觀世音,時時都在觀照著世間受苦受難的眾生,一旦稱誦其名。她就立刻前往解救。
【形象演變】 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建了佛教,雙馬神童被佛教接納,成了一位慈善菩薩,叫"馬頭觀世音",形象依然是匹可愛的小馬駒。 後來佛教徒把觀世音人格化,變成一位威武的偉丈夫,並創造了觀世音出身王族的新身世。據《悲華經》的說法,觀世音是轉輪聖王無凈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佛祖給他起名叫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的性別】 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多是女相。其實觀世音菩薩是個男子。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都屬於男相。《華嚴經》中說:「勇猛丈夫觀自在」。可見是男相。至於觀世音菩薩在此世界多現女身道理有二: 1、觀世音以多苦眾生為救濟對象,而在人類眾生中,以女眾的痛苦為最,因此多示現女身,與女子打成一片,而引導他們走向解脫大道。 2、女眾痛苦雖多,但內心中的柔和慈善勝過男子。特別是母愛,觀世音深知世間母愛的偉大,所以處處示現女身,感化世間的女人,將世間的母愛加以凈化而擴大,去慈愛一切眾生,成就正等正覺。 女相只是觀世音隨類應化的示現,而不是真正的性別。【現在的各種形象】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大概與觀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一般來說,當他作為『西方三尊」之一,與大勢至菩薩一起隨侍於阿彌陀佛像身邊時,這時的觀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化阿彌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觀音菩薩善於變幻,可變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貌。
一種觀點認為,觀世音菩薩由於接受各種不同的信徒的請求,所以呈現出各種形象,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來。後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與觀音菩薩能夠「送子」有關,並且被認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小乘經》中說,觀音菩薩為妙庄王的三女兒。有時觀音像旁,還塑有一個的善財童子像,童子面向觀音菩薩,雙手合十。密教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有馬頭觀音(即明王部中的馬頭明王)、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觀音等。 【廟堂里的位置】 廟堂里,觀世音一般放在佛祖釋伽牟尼的大雄寶殿之後的大悲殿來供奉。但是在民間,觀世音的影響和知名度卻遠遠超過了佛祖釋迦牟尼。 【最早的記載】 早在佛教尚未產生的公元前7世紀,印度婆羅門教的古經典里就記載了"觀世音"。不過,婆羅門教里的觀世音不是人,而是一對可愛的孿生小馬駒,又叫雙馬神童,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善神,象徵慈悲和善良,而且神力宏大。據說這對雙馬神童能使盲人復明,病者康復,殘者健全,不育婦女生子,公牛產乳,朽木開花。 【傳入中國】 觀世音大約是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不過那時的觀世音還是個威武的男子。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著兩撇漂亮的小鬍子。 隨著佛教在中國迅速發展,到南北朝時,出現了大批出家的尼姑和女信徒。歷史證明,西方的各路神明要想在中國站住腳根,必須漢化、世俗化。因此必須造出一位女菩薩,滿足民間信眾的需要。這個任務就歷史地落到了觀世音的身上。首先他是善神,其次他又可以有33個化身,可男可女,因此乾脆就讓他變為女菩薩,這大約在隋唐之際。
到了北宋,中國人又創造了新的關於觀音身世的故事。說是有位妙庄王,生了3個女兒,名妙因、妙緣、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執意出家。庄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為香山仙長。後來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隻手、一隻眼來作藥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獻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動,便賞她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使之成為干手乾眼的觀世音。 這個故事揉進了儒家的"孝"和道家的神仙思想(妙善修行為"仙長"),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產物。至此觀世音不但已完全中國化,而且同印度的佛教"真經"相去很遠了。 【民間的信仰】 恰恰是這樣中國化和世俗化了的觀音,成為中國民間最流行的信仰。同樣,也是廈門民間最流行的信仰。把舊時那些觀音亭之類的小店都忽略去不算,現今廈門供奉觀音的寺廟就有30多處。廈門最大的寺院內普陀,是閩南最大也是全國有名的觀音梵剎。據說觀音誕生於農曆二月卜九,涅槃於九月十九,成道於六月十九。這三個日子廈門皆稱為"佛祖生"。每逢這三日,南普陀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香火之鼎盛,令人吃驚。 不僅僅在寺院,在廈門許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都供著觀音像,早晚一爐香。 觀音崇拜在廈門民間歷久不衰,實在值得思索。仔細想來.原因固然很複雜,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許許多多並不了解觀世音來歷的善男信女對觀音的崇拜,其實只是寄託一種對"善"的追求和希望,於民風民俗,不無正面的影響 。【傳說故事】 按照《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聖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 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授記以後,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說:「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發起最上殊勝的大願,期願假使當轉輪聖王(阿彌陀佛),在西方凈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於無餘涅槃之後,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後,我即刻在其後的夜裡,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度化一切眾生。」當時寶藏佛,馬上為他授記說:「你觀察憶念諸天人民、以及三惡道中一切眾生,而生起大悲心,為了斷除眾生一切的苦惱,為了令眾生住於安穩快樂的處所之緣故,我今日應當命名你為『觀世音』,無量壽佛入涅槃後,第二個恆河沙數等阿僧祇劫,彼國土轉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寶物,無量無邊,是安樂世界所不能及的,你在菩提樹下,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又根據《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記載:釋迦牟尼佛說:「在過去廣大久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佛號『金光師子遊戲如來』,其佛國土的清凈莊嚴,是言說讚歎所不能窮盡。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區域之內,有一個國王名曰『威德』,稱王於一千個世界之中,那時威德王,在他的園林樓觀當中,入於三昧禪定的時候,在國王左右有兩朵蓮華,從地里湧出,有兩位童子,化生於蓮華之中,與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頭面接足頂禮世尊,聽佛說法。 當時兩位童子即說偈頌曰:『諸天龍鬼神,聽我師子吼,我們今天在如來前,立大誓願發菩提心。生死流轉無量劫來,想要推算其源始邊際而卻不可知(不可得)。諸佛為了度脫一個眾生的緣故,尚且無數劫地行菩薩道,何況如今只是數劫的時間,即可度脫無量眾生,圓滿修行菩提之道,卻反而生起疲乏厭倦的心呢?我等若從今日起,仍然生起貪慾心,如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諸佛。如果仍起瞋恚、愚痴、染污、慳貪、嫉妒等心,亦復如是。今日我等說真實語,遠離虛妄不實之心。我等若從今日起,起於聲聞自利的心,不樂於度脫眾生的菩提大道,如此則是欺騙世尊。我等亦不求緣覺聖果,不只是自我濟度利益己身,我等必定於萬億劫中,以大悲心度脫眾生。如同今日世尊的國土,清凈安樂美妙莊嚴,願我成佛道之時,我的國土超越此百千億倍的莊嚴。我國土中沒有聲聞眾,也沒有緣覺乘,只有發菩提心的大乘菩薩,其數目無有限量。一切眾生清凈無垢,悉皆具足最上勝妙的喜樂,出生在正知正見的佛法當中,總持一切諸佛法藏。我們這些誓願如果真實不虛,應當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當二位童子說完如是偈頌之後,即時大地普遍震動,百千眾多的樂神及種種樂器,演奏發出和諧優雅的樂音。光明亮麗的微妙服飾,旋轉地從天上降落下來,諸天天神在虛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種種美好末香,其所散發的香氣普遍地流溢熏染開來,歡喜愉悅了眾生的心。當時的威德王難道還有別人嗎?那就是我釋迦牟尼是也,而那時的兩位童子,就是現今的觀世音、以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此二位大菩薩,於金光師子遊戲如來之處,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將來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時劫之後,阿彌陀佛當入涅槃。入涅槃後,正法住世的時間,與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壽命相等。阿彌陀佛住世及入涅槃後,所度化的眾生,其數量悉皆相同平等、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入涅槃後,某些眾生即見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薩證得念佛三昧者,即可時時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常住不滅。阿彌陀佛示現滅度之後,極樂世界一切寶物,流水浴池各色蓮華,以及眾寶所成的一切行樹,仍然恆常演說法音,與阿彌陀佛親身說法沒有差異。 極樂世界正法時期滅盡之後,於當夜過中夜分,明相現前時,觀世音菩薩在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自然而然七種寶物,以種種巧妙排列和合而成。其國土世界莊嚴美妙的情景,即使諸佛世尊,經過如恆河沙數的時劫,也沒有辦法說得窮盡。其國土之中沒有聲聞緣覺這種名號,純粹都是發菩提心的大菩薩,充滿了整個國土,這個國土世界名稱為『眾寶普集莊嚴』。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隨著他住世的年歲,得大勢菩薩皆親近供養不相遠離,乃至於到入涅槃時。入涅槃後,得大勢菩薩仍然奉持正法,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的正法滅盡。正法滅盡之後,得大勢菩薩即在此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一樣,他的國土世界、所放的無量光明、所具的無量壽命,以及諸菩薩眾的數量,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全部平等不二毫無差別。」 如同上面兩部經所記載的,觀世音菩薩於因地初心所發起的本願功德,及攝取凈土莊嚴佛國的德行,與阿彌陀佛本起因地的發心,了無差別。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凈莊嚴,是如此的殊勝、如此的殊勝啊!其他如三十二種因應眾生苦難的隨類應化身,十四種布施眾生無所畏懼的無邊神力,四種不可思議無作無為的勝妙德用,具足一切無礙神通,廣修種種善巧方便,完備的描述就像《楞嚴經》、《法華經》,及其他諸經所說的,現在並不全部引用節錄。 又《大悲經》言:佛在補陀落伽山,觀世音菩薩的宮殿,眾寶莊嚴的道場之中。此時觀世音菩薩,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說明自己於過去無量億劫前,在千光王靜住如來處所,承受學習『大悲心大陀羅尼』,即刻從初地菩薩頓時超越到第八地菩薩,應時具足千手千眼。由於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緣故,生生世世所在之處,皆得恆常在諸佛面前蓮華化生。因此觀世音菩薩發誓願說:「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凈國土者,我即發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觀世音菩薩說完之後,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為『正法明如來』。由於他的大悲願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你們大家應當常常供養觀世音菩薩,專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得無量的福德,可滅無量的罪業,臨命終後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根據這段經文,應當可以知道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以及專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以此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者,與那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人,同樣都能夠往生凈土,此二者福慧果報大略是相同的,福德善根也相等,請諸位修行者深思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