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NLP入門課程04】感官類型1--外感官 - Powered By NLPU.COM...

第二課 感官類型

第一節:五個外感官

我們憑五個感覺器官而認識這個世界是怎樣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所有的人生經驗也都是經由這五個感覺器官而產生出來。在NLP我們稱它們為「感官」或者「外感官」。  

  經由視覺接受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景象,亦用景象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聽覺接受的訊息,在腦中化為聲音,亦用聲音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嗅覺接受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氣味,亦用氣味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味覺接受的訊息,在腦中化為味道,亦用味道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觸覺接受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感覺,亦用感覺儲存這些訊息。

[註:感覺二字,包括很多的成份,除了經由觸覺所得之本體感覺(例如粗滑、冷熱)之外,還有空間感覺(Spatial Sense)和情緒感覺等。]

  當一份經驗重新在腦海中呈現時,組成該份經驗的景象、聲音、氣味、味道、觸覺感受及其它體內感覺以接收時的同樣模式在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而該份經驗給我們的情緒感受,也因此而完全一樣地湧現。

  這五個感覺器官之中,以嗅覺最為原始(最早進化出來),而以視覺的效率最高。從腦神經構造的角度來看,視覺接受訊息的途徑,由眼球傳至腦的後部的視覺訊息接收中心,須經過六層神經元。每個神經元與一千到二十萬個其它神經元聯繫,(平均數是15,000),故此訊息經由眼球傳到視覺訊息接收中心的過程中,便已經做了不少的過濾和整合處理,因而有最清晰的訊息。亦是因為這個理由,視覺是在學習上最為有效的感覺器官。與視覺比較,其它四個感覺器官的接收過程,大部份只經過一重的腦細胞傳送,效率因此較低。

  外感官的接收工作,大部份是由我們的潛意識操縱,除了睡眠之外,沒有一秒鐘停止:只要睜開眼睛,便看到前面的事物;經過食店或垃圾房,便嗅到氣味。我們也可以意識地運用外感官:在人海中尋找一個人的面孔,或者在酒會中留心聆聽某人的說話。事實上,我們在每一秒鐘都是有選擇性地運用我們的外感官去與這個世界接觸。例如:在此刻你聽到有多少種聲音?也許在看到這句之前你並沒有注意到部份聲音的存在吧?又例如在此刻你右腳腳板的感覺怎樣?左手的手肘呢?右邊耳朵呢?你會開始發覺,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在控制你的外感官的運作,你的意識能選擇提用其中一些部份,但很快又會把控制權交還給潛意識。

以上的文字引導我們注意了兩點:

(1) 外感官的運用是主觀的,這份主觀同時存在於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之中。

(2) 外感官是可以憑鍛煉而在意識層面上發揮得更好,尤其是視覺的訓練。

接收的訊息更清晰,數量更多,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在思想上的材料便會更多,所以我們可以有更多選擇。這點,在孩子成長的初期(1至7歲)應該加以注意。若你巳經成年,亦可以憑一些簡單的練習而提升外感官的能力。我的NLP課程的第一個環節便是感官敏銳訓練,目的就是使學員在以後的環節中能得到更多。

我們經由外感官所接收的訊息,其中意識層面可以知悉的其實極少:每當你在一個環境里看或者聽的時候,你意識到你所看到的或者聽到的遠遠比你潛意識實在接收到的少。在你看或者聽的同時,你的味覺,嗅覺和觸覺也會在工作中,但是,往往並沒有把所接收的引使你注意(除非有重大的需要)。所以,你知道你所接收的,其實是比你實際接收的少很多。

近年科學家發現潛意識的確經五個外感官收到很多訊息,但是,在很短的時間裡,便會把極大部份的訊息放棄(不儲存,就像錄音錄像帶消磁一般),雖然剩下來的訊息,仍然是遠遠超過意識知道已經接受的數量。

腦中所收到的訊息,有一大部份是我們意識無法知悉的,它們由潛意識接收和處理,然後推動大腦和身體各部份去做出相應的行動。很多人在感冒開始之前身體都有異樣的感覺;電影其實是不斷熄亮交替的畫面更換,其中可以放入特別訊息使潛意識收到但意識一點都不知;有些人在某些環境中有不安的感覺等,都是證明。

潛意識把所收到的訊息織出一些「感知模式」(Perceptual Models)使我們在生活中有更快的響應能力,而「感知模式」便成為操縱我們思想言行的內在機器的第一個部份。

「心態」是什麼呢?「心態」就是一個人在某一刻中他對他世界的事物的看法(也就是「態度」)。每個人的世界有很多很多事物,他對不同事物也各有一套不同的看法。所有這些不同的看法集合起來,便是這個人對他的世界的一份總的看法,也就是他的心態。他對不同事物的看法之間未必一定可以完滿契合,這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心態里會有矛盾的存在。把這些矛盾化解了,便如使到砌圖的小片之間緊密地連接,並且互相支持,這個人的心態便是積極和主動,並且能夠帶給這個人在人生中的進步了。

研究一個人心態中的矛盾,也就是研究這個人對某些事物的看法。「看法」與「做法」並不相同。「做法」由「看法」所驅動。「看法」是思想上的「感知模式」。就像一件實物如麵包,在我們腦子裡的「感知模式」建立於它的型狀(視覺)、香味(嗅覺)、甜味(味覺)、在口中嘴嚼和在胃中的感覺(本體感覺)。對於非實物的人生經驗,我們亦有類似的「感知模式」,使到同一個情況出現時我們都會有同一的行為模式(事實上,精細點說,「行為模式」應是「決定行為的思維過程」再加上「身體受到大腦驅動作出某些行為」的意思。)。例如「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件事,在你的腦子裡有一份「感知模式」,故此每次見到他,你對他的行為會與對其它人稍有不同。除非因某件事的發生使到你對他的「感知模式」有所改變,否則每次見到他你會有同樣的行為反應。

由此可見:

1. 思想上的「感知模式」控制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2. 除非改變思想上的「感知模式」,一個人的行為模式難以改變。

3. 當在某一類事情上的行為模式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時,突破需要來自有關的思想上的「感知模式」的檢討。

很多人在今天的環境因為種種原因而感到事情不如意,內心充滿疲倦、無力感、憤慨、內疚、無奈,甚至厭惡生活的感覺。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思想上的「感知模式」所控制的行為模式得不出效果。正如前說,若想有效果出現,必須先改變這些「感知模式」。這些沒有效果需要改變的「感知模式」,也就是日常口邊掛著的「思想框框」了。

看法的背後,也就是對某個人、事、物的態度背後,就是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這個系統有所改變,「感知模式」才會改變。

[此帖子已被 牛頭 在 2006-9-4 11:20:18 編輯過]
——————————

推薦閱讀:

<納甲筮法入門>6.解卦的方法步驟
大成拳入門「七妙法門」教程
風水學入門、地理風水、風水大師講水勢正穴
【入門】練太極拳須明理:馬虹72歲講拳理
蔡昔瓊《四柱入門輔導》第八課

TAG:感官 | 課程 | 入門 | Power | 牛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