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醫

第一章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宇宙是一大奧秘,人生是一大奧秘,宇宙何以生成天地萬有?更是大奧秘中的奧秘!宇宙的生命,何以有人類?人是怎樣生成?為何會死去?死去以後有無靈魂?生前心靈的功能和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力量?人的壽命和現有的肉體生命,能否有方法長久地活下去?這些都是宇宙和人生奧秘的問題,也是古今中外人人迫切想要知道的學問。




人類在上古時代,知識並未普遍發達,無論東方與西方,人們想要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投向宗教的解釋和信仰,把心靈付託於堅定的信念而不必再求深究。可是信念大體是偏重於感情的作用,求知究竟是偏向於理智的要求。感情與理智,在人類的心理中,往往自相矛盾,理智的求知常會懷疑感情信仰的可靠性。因此,運用思想之慧思以求知的要求,便如脫羈之馬,自動跳出宗教的範圍,運用自己的知識去探尋宇宙與人生奧秘的究竟。於是,哲學求知的領域,便由此而建立起它的權威。宗教的教義,也需運用哲學的解釋來增加它的真實,人生的思想方向,行為道德,生活意義,同樣需要哲學來確定它的善惡標準。但是推崇愛好思想的玩意久了,人們對于思想本身的可靠性,又發生了懷疑。因此先要縮小範圍,研究思想本身和運用思想方法的邏輯學問,便由此產生而成為專門的學識。可是,宇宙與人生的種種奧秘,並不因為有了邏輯的運用而求得了明確的答案,所以科學便從哲學的口袋裡脫穎而出,到自然的物理世界與現有實際的物質中,去探求究竟。

到目前為止,科學研究的結果,比古人更加進步,而懂得自然與物理世界的知識,而且可以部分把握物質和運用物質,的確有了空前的成績。但是,累積古今中外幾千年的文化,由宗教而到哲學,由哲學而到科學的今天,人類知識的範疇,可以遠上太空,細入無間,仍然不能明白切身生命的奧秘,並未尋求到宇宙生命奧秘的結論。從這個角度看來,可以說,芸芸眾生,熙熙攘攘,依然還在渾渾噩噩,無識無知地過著莫名其妙的人生。所以東西方的文化中,自古相傳迄今,似宗教非宗教,似哲學非哲學,亦宗教亦哲學。同時,也有它自己的科學精神作用的神秘學,照樣屹立不倒,仍然被人們所樂於接受,樂於追求。甚至,在物質文明高速發達的今天,更為吃香,更為人們所傾倒。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物質文明發達的結果。這個世界,幾乎成為機械的世界,距離自然愈來愈遠;這個世界上的人生,幾乎成為機械的人生,枯燥乏味。而神秘學所講究的,雖然還沒有離開人體和自然物理的關係,但它是講究精神生命的學問,它在追求精神生命和宇宙生命綜合的究竟。


從神秘學的立場來講,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東方古國,如:中國、印度、埃及,都是神秘學的古老泉源,也可以說,東方的中國,極富有神秘的奧秘,已經引起西方人的興趣,而且非常注意地開始追求。但是現在流行在美國方面來自歐洲的神秘學,卻多是承認從埃及文化的系統而來。他們研究人體潛在的功能,傾向追求人自己具有超越現實力量的神通妙用,相似於科學幻想小說中的境界。有相當的道理,但並不知究竟,同時保存了埃及和希臘文化綜合的天文星象學與人類生命的關係。由此可以看出,它與中國上古文化互有共通之處的特色。因為有了這種趨向,在西方的文化思想中,人們逐漸相信有前生和後世循環因果的關係,相信有靈魂的存在,而且正在開始追求靈魂存在的證明,漸漸形成為靈魂學的專門學問。從表面看來,它與中國傳統流傳的道家,以及佛教的密宗,有些相同之處,實際上,其間的差別異同,大有問題。至於對中國道家方面的學術,並不瞭解,雖然已經有人把道家丹道方面的書籍《太乙金華宗旨》譯成英文;暫且不管它的翻譯是否準確,到底還如弱水三千,取得一瓢而飲。


近年來,也有人想把中國的道教和神仙丹道的學術,傳向美國,其志固然可嘉,其學可惜未充。那些拉雜繁蕪的道家表皮之學,並不足以真能代表道家學術而引人入勝。倒是佛教在西藏流傳的密宗書籍與部分方法,自十九世紀開始,經過英國、法國學者和傳教士們的研究和翻譯,有幾種精要的法典,都有法文和英文精確的譯本,而且一部分被西方流行的神秘學派,吸收融化而別出心裁,另行樹立格調,更增加了西方神秘學的神秘性。但很可惜,西方的文化思想,它的原始根本存有極大的障礙,始終擋住了趨向形而上學真正解脫的道路。


(一)因為西方的文化思想,基本上是偏向於唯物的,所以它把精神領域的奧秘,和形而上學的結論,非常自然地都會歸向於物理的作用,不能徹底明白和求證到超越心物的究竟。(二)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始終包藏在「新舊約」的懷抱里,到了追求神秘到無法用人類慣性的思想知識去解釋時,仍然把它推向宗教的領域里,尋找答案。


因此,我們現在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自古相承的人生與宇宙奧秘之學,必須要從學術的整理而尋求配合科學的求證,才能光前而裕後。此外,有些西方人,把禪宗也摻進神秘學里,那更是嚴重的問題,豈止嬉皮們歪稱淵源於東方中國的禪與道的風格呢!

(一)從傳統佛教的觀念,認為釋迦牟尼入涅槃以後幾百年間(公元150—公元250年間),印度佛教中,出了一位龍樹菩薩(又一說是龍猛菩薩),打開了釋迦佛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鐵塔,取出密宗的經典,從此世上便有了密宗的流傳。到了中國唐朝玄宗時代,有三位印度的密宗大師來到中國——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便傳下了密宗的教門。再到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帶入了西藏的密教,經過融會以後,到了明朝永樂時期,認為密宗過於怪異,便下令廢逐,以後就一直流傳在日本,這在中國佛學史上,後來便稱它為東密。


(二)從西藏密教的傳說,認為釋迦佛的一生,所傳授說法的重點,都是可以公開講說的,所以便叫它為「顯教」。至於具有快速成佛的秘密修法,釋迦恐怕說出來了,會驚世駭俗,所以終他的一生,便不肯明言。到他涅槃後的八年,為了度世的心願,需要傳授密法。因此,他以神通顯化,不再經過母胎而出世,又在南印度的一個國度里,正當國王夫婦在後園閒游時,看見池中巨蓮中間的一朵忽然放大得異乎尋常,頃刻之間,又從這巨蓮的花蕊中跳出了一個嬰兒,就是後來密教的教主——蓮花生大師。長大以後,娶妻生子,繼承王位,以種種神通威德治理國政。以後捨棄王位周遊法,到過尼泊爾,發現國王殘暴失德,他便取而代之,為尼泊爾治理好了國家,飄然而去。當中國唐太宗時代,他便進入西藏傳授密宗的教法,從此使西藏成為佛國。他的傳法任務完了,在西藏乘白馬升空而去,返回他的世外佛土。據說,蓮花生大師永遠以十八歲少年的色相住世,始終不老,偶然嘴唇上留一撮小鬍子,點綴他的莊嚴寶相。西藏密教徒們集會,虔誠修習一種密法「護摩」,以火焚許多供養的物品,有時感通了蓮師,親自現身在火光中,如曇花一現,與大家相見雲雲。這一路的密宗,在中國佛教史上,後來便稱為藏密。


過去藏密很秘密地固守在西藏的封疆,在元朝,曾一度傳入內地,但不久也隨元朝的勢力而消失。清初又一度傳入,但大半都限於清朝的宮廷、王室。藏密部分流傳到歐洲,被摻入西方神秘學派的事,是十八世紀,英國在印度建立起殖民地的統治權之後,又想侵吞西藏,極力挑撥漢、藏之間的民族感情,煽動地方情緒,英國的學者與傳教士們,便又輾轉進入西藏學習密法。同時法國的傳教士和學者們,有些從越南通過雲南邊境進入西藏學習,有些通過英國,也從印度入藏。


一直到1924年以後,漢、藏之間,互通款曲,顯教與密教的學人,才有了往來,而藏密各宗若干知名的喇嘛大師們——俗稱為活佛的,也就親自來內地傳教,於是藏密便在內地漸漸流傳。尤因佛教各宗的衰落,聽到密宗有秘密的法門,可以快速成佛面加快了流傳。要發財的,它有財神法。要不捨世俗的男女夫婦關係,而又可立地成佛「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它有雙修法。要求官求名的,它有增益法。總之,密宗幾乎以有求必應,無所不能的姿態出現,而且以神通相炫耀,幻弄玄虛。不管是真是假,這些陪襯密宗外表的作用,便不知贏得多少善男信女們的傾心膜拜!


但從人類文化的發展史來研究,或從佛教文化發展史來看,無論東密與藏密,原始起源的傳統說法,實在過於神秘,令人無法置呼。如果站在宗教性的立場,只有「信」便是,稍涉懷疑,即是滲漏。可是時代到了今天,科學的文明,到處都向神秘的壁壘鑽研透視。因而,固守舊封並非上策。密宗的方法,倘使真有利於世人的,何妨再度開放南天鐵塔的鎖鑰,把它的無上威德,多給世人沾些利益?如果打開神秘的大門以後,並無其他東西,那又何必敝帚自珍呢!因此,我來說密。


第三章 密宗的神秘

——近於神人之間的龍樹
密宗的歷史淵源,已如上文所說,有「東密」與「藏密」兩種不同的傳述。但都是撲朔迷離,更增加了密宗的神秘。篤信現實資料的學者,對此「莫須有」之說,益加不信,甚至譏笑它為愚妄的迷信。虔誠信仰密教的人,對此神秘而難明其所以然的說法,則更加肅然起敬,視為神奇尊貴。其實,兩是兩非都非定論。密宗之密,經過智慧的透視,究源溯本,也並非完全不能使之明朗化。總之,從現代學術的立場來研究密宗,首先要把握它的關鍵,從早期的東密傳述中開出南天鐵塔的龍樹菩薩說起。(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譯音的簡稱,意義即是得道的覺者,但又留情入世而廣度眾生的慈悲大士。)

龍樹,遲於釋迦牟尼五六百年,出生在印度。幼時聰敏過人,而且喜愛神秘的學術。在少年時代,與同學二人,曾經遍學印度的神秘學。據說,已經練成隱身的法術,便與他的同學,行為不軌,夜入王宮,戲弄宮女,有些宮女們因此而懷孕,震驚了整個宮廷。國王用盡種種方法,甚至請術士入宮捉妖,但都無可奈何。後來接受大臣的建議,認為如非鬼怪,必是人為。就連夜在宮中布防,使每一角落,都遍布武士,隨意向空握戈刺殺,只有國王周圍一丈以內,不準侵入。結果,他的兩個同學都被殺死,失去了法術的靈效,而顯現人身。只有龍樹,屏閉呼吸,躲在國王的身後,虔誠向佛禱告,許下懺悔罪惡的心願,立誓過此一關,即出家為僧,方免於死。


龍村出家以後,潛心佛法,不久,即遍習大小乘的佛經,而且融會貫通,毫無疑義。於是就認為佛法不過如此,而釋迦既然能夠創教,當然他也可以獨創一格。據說因此而感動了龍王現身,歡迎他到龍宮的藏經處參觀收藏的真正佛學經典。他在龍宮的「圖書館」中,騎著白馬,走馬看佛經的題目,三個月還沒有全部看完。因此,大為折服,放棄他的傲慢思想,便向龍王商量,取來人世尚未流傳的《華嚴經》一部。據說,龍樹自龍宮取出的《華嚴經》,一共有十萬偈(印度上古原始的佛學,喜歡用長短句的詩歌方式記述,後來翻成中文,經文之外,又有長短句的韻語,便稱它為偈語)。中國佛經中,由梵文翻譯出來的三種《華嚴經》,最完備的一部,也只有八十卷。據說,龍樹僅只取出原經的萬分之一而已。後來龍樹登台說法,也時常顯現神通,使聽眾們只見座上有一圓滿的光輪,但聞其聲而不見其人雲雲。


關於龍樹菩薩個人的歷史故事,在佛教《大藏經》中,另有他傳記的專著資料,譯文雖然不大典雅,但大體可讀,足資參考。而龍樹所著的《中論》,以及與《般若經》有關《大智度論》等的佛教要典,確是佛學的重鎮,思精義深,絕不可以輕視。後來傳入中國的佛教,經過四五百年的吸收融會,到唐代為止,建立了中國佛教的十大宗派。而龍樹菩薩,卻成為中國佛教的八宗之祖,如:禪宗、密宗、唯識(法相)、天台、華嚴、三論、成實、淨土等。可以說他真是佛教中的主藥,方方有份,實在不大簡單,也並非偶然的事。

知道了這些比較簡要的龍樹菩薩的歷史資料,如果也用考證的方法來求證,實在無此必要。例如龍王是否代表某一人名等等問題,都是無法解決的事實。

(一)因為上古到中古的印度文化,已經沒有文獻可徵。過去的印度人,自己並不注重歷史。後世的印度文化史,是在十八世紀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以後,才由歐洲的學者們開始蒐集中古以後的殘餘資料,並以推測為考證,處心積慮地建立起它的體系,此須再加小心地求證於中國佛經所保存的資料。因為大乘佛教在印度,當中國的宋朝中葉,早已銷聲絕跡,完全從南北印度傳入中國,成為中國的佛教了。
(二)世界上的神秘之學,如果都可—一考證得出來,它就失去了神秘的價值而不神秘了。
但中國近世和現代研究佛學的學者們,也稍微注重考證,重新估價,認為佛教史上所稱開啓「南天鐵塔」、傳承密宗的大師,不是龍樹,而另有其人,名為龍猛。於是龍猛與龍樹,又二即為一,一又為二的迷離兩可之說,更無定論了!然而無論如何,密宗與唯識學一樣,大體說來,都是釋迦牟尼涅槃(滅度)以後五百年間開始,到八百年間而集其大成的印度後期佛學,應無疑問。


把握住以龍樹菩薩為密宗中心的關鍵,暫時撇開佛教,再來研究印度文化發展史的另一關鍵,就應當瞭解古印度的文化思想向來就偏重於宗教和神秘的學術。尤其南印度方面,是古代世界上神秘學術的發祥地,它與埃及、中國、希臘、大西洋文化系統等神秘學,都有一脈相通的關聯之處。至於印度的宗教學方面,強調一點來說,它與中古以來,流傳各地所創的宗教,都有親切和秘密的關聯,猶如古印度的香料一樣,東西雙方,都從那裡輸入。如果說,在這方面,就說是印度傳統文化的光榮,當可受之而無愧。除此之外,又須另當別論了!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以前,印度原有存在的宗教,便有婆羅門教,而且他的教士們,還是印度歷史上第一等階級的人物。與婆羅門同時存在,先後流傳,甚至與釋迦創立佛教時,也同時盛行,比較龐大而有力量的,還有瑜伽士派等許多派別,也就是佛經上常常提到的外道六師門。他們都與婆羅門教一樣,在佛教以前,就有出家修行、吃素苦行的制度和習慣。中國佛學翻譯梵文的「沙門」這個名詞,在古代的印度便是一切出家修行人的通稱。自釋迦創建佛教的理論與行證以後,雖然他畢生說法四十九年,弘揚正理,駁斥盛行於當時印度的許多宗派和哲學理論——包括有唯物思想的,有放任主義的,有以苦行為道的,以及婆羅門教的宗教哲學,主 「神我」獨尊的觀念。但真正服膺釋迦佛教,篤信「緣生性空」、「性空緣起」的「般若」正觀的,為數並不太多。而且他當時教化所及的地區,多在中印度和鄰近北印度一帶,並未完全到達南印度的區域。


釋迦涅槃以後,他的弟子,又因戒律(制度)和所聞心得的見地不同,逐漸分成二十多個派別,而且多半屬於小乘的佛學思想,互相爭論見解,達四五百年之久。至於奠定大乘佛學的根基,實由馬鳴菩薩開其先河。但使釋迦尚未完成的傳教大業得以完成「般若空觀」與「非空非有」的「中觀」體系,實自釋迦過後四五百年之間,由於龍樹的興起,確有密切的關係。換言之,龍村曾經遍學佛教以外的各宗各派的外道,就利用他們的習慣方法,揉集而成為另一系統。但將佛學的中心見地與思想,灌注其中,並不違反人們固有信仰的習慣,而樂於接受,使得佛法普遍弘開,厥功甚偉。因此可知,密宗,實在便是印度各宗派神秘學術的總集成,而它的中心見地與思想,卻皆歸於佛的大教。至於顯教和密教的佛法,真正開推廣的,卻是後來印度名王,篤信佛教的阿育王之力。但這種演播,只是限於原始的東密而言。有關後來藏密建立大小乘佛學完整體系的理論,使釋迦與龍樹尚未盡臻美滿的教理,完成「唯識」心學的體系和程序,則歸功於距釋迦八百年後,弘揚「彌勒」法統的無著、世親兩兄弟。因此而使後來的藏密學理,貫串顯密的學術而成為通途的條貫。融通「般若」的「畢竟空」,與「唯識」的「勝義有」為一體兩用,使佛學的奧義,更上一層樓而目極霄漢,誠有莫大的功勳。


第四章 密宗理論之依據


無論東密與藏密所標榜的歷史淵源如何久遠,但它的佛學和修法理論的完整體系,雖自釋迦過後八九百年間無著、世親兩兄弟完成「唯識」法相學後,為密宗的修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精詳的理論,但根據「唯識」與「般若中觀」的精義而確立密宗「即身成佛」的奧義,在藏密的發展系統中,由初唐開始一直到明代,從阿底峽尊者著《菩提道炬論》,再到宗喀巴大師著《菩提道次第論》止,才是正式的完成。其次,由初唐到元明之間,如紅教的「大圓滿」,花教的「大圓勝慧」,白教的「大手印」等等修法,雖然也本於「唯識」與「般若」的見地,但與其說是「中觀「的修法,毋寧說是禪宗心法的同源異派,較為適當。再其次,東密修法的理論,唯未完全採用「唯識」的大系,但其主要重心,實不離於「唯識」的「勝義有」觀。有關這些學理依據的理由,牽涉太廣,暫且不談。

大日如來與宇宙萬有的本體論

東密最基本的大經,便是《大日經》、《金剛頂經》。《大日經》以「毗盧遮那佛」為密教的本尊,也別稱為「大日如來」。他是法界獨一無二的一尊,借用哲學的術語來說,他便是超越於宇宙獨一無二的本體。用佛學的名詞,他便是「法身佛」。他與自性成為眷屬,也等於說,宇宙萬有,都是他自性本能的附屬品,他在秘密性的金剛界的心殿之中,永恆不斷地自受所有的法樂。《大日經》所說的道理和境界,便是他說出自身所證到的聖智境界。

透過《大日經》所說的這些基本原理,我們便可知道人類本自具備超越於宇宙萬有的自性本能,根本上,便自具有無比的純真、至善、至美的萬有功能。它便是法界宇宙萬有和人類本性自我的主宰。除此以外,再無其他另有的第一個因,更不是人類所奉獻給他的成果。它便是由小我歸還到本有的大我,而且無所謂有你、我、他的分別之真我。那麼,他與顯教、密宗互相共同的《華嚴經》上所說的「毗盧遮那佛」的原理完全一致。同時,也和唯識學所標榜的人性與眾生共有同體的「阿賴耶」藏識的正反面,本自具有「真如」性體的理論和原則,完全相契。而且《華嚴經》由龍樹大士所出,《大日經》也由龍樹(又說為是龍猛)所出。《華嚴》為唯識學的基本要典,同時也通為密宗的大經。由此而知,後期佛學之有密教,它與龍樹菩薩關係的來龍去脈,就不難探索可知。


心嚮往之的即身成佛

但是,一般顯教的佛學,無論大乘和小乘的理論和修法,都說由一個普通平凡的凡夫,要修證到成佛成聖的階段,實在非常之難。在小乘的佛學中,認為至少要死後重生人生,連續修持好幾生才能證果。到了大乘佛學的唯識法相宗,認為由凡夫到成佛之路,必須要經過三大劫。等於說,要經過無數次的世界成壞,才有成就的可能。一般人在開始學佛學道時,總帶有多多少少,或潛在而不自知的功利觀念,對於多生累劫修持成佛的說法,和遙遠而不能把握的道德昇華和善行的結果,不是望而卻步,就是多數半途而廢。極難至誠修學,遭遇曲折困難而永無退志。只有禪宗,標榜出「明心見性,頓悟成佛」,比較富於吸引力,會使一般人生起追求的渴望。除此之外,密宗「即身成佛」的號召,則更能引人入勝。

此外,在佛學的修法中,無論顯教的任何一宗,乃至禪宗,除了採用禪定的靜慮——止觀等方法,作為修持的憑藉以外,其餘的學理,大體上都是智慧思維所得的成果。而且汪洋倘恍,難窮邊際,使一般淺智的人,感覺到難以憑借,更無絕對的把握。而在密宗呢?提出有「三密」的加持功德,使人容易得到「即身成佛」的效果。而且花樣百出,可使修學密宗的人,晝夜忙著「有為」而求達「無為」涅槃的成果。這是人們多麼喜歡的事,也可以說,它是經濟價值高而成本較為低廉的成佛捷徑。所以釋迦牟尼遺言中提到,後代末世的時期,大乘佛學的智慧成就之學,一一衰落,唯獨密宗與具有宗教性信仰的淨土宗,才能流布不息。以此證之於現代的趨勢和事實,卻甚為相似。


密宗三密中的身密


密宗所謂的「三密」,就是身、口、意的三重內涵的秘密。所謂身密,歸納起來,應有兩種意義:(1)人體本有的奧秘,它與天地宇宙的功能,本來便具有互相溝通的作用,只是人們沒有通過大智慧的理解,沒有經過合理方法的修持,所以永遠沒有發揮偉大的作用。(2)密宗認為有各種傳統淵源於遠古的方法,加持到修學密法的人身上,便可使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迅速地與神人互通,天人一體,進而至於成佛成聖。

但是,從東密與藏密的範圍來講,關於身密的道理和修法,卻各有不同的基礎。以東密來講,透過人體兩手十個指頭,配上心理想像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便互相結成各個不同的「手印」(中國的道教,叫作捻訣),便可產生加持修學密法者的效力。因此,對於人體十指具有無比潛能的奧秘,實在有值得研究的必要。而以藏密來講,認為除了「手印」的威力以外,關於人身氣(氣機)脈(內腺)的作用,便本自具有「即身成佛」與天人互通的奧秘,幾乎與中國道家的氣脈之說,可以互相輝映,益增光華。(有關密宗「手印」的部分圖)


但是,從東密與藏密的範圍來講,關於身密的道理和修法,卻各有不同的基礎。以東密來講,透過人體兩手十個指頭,配上心理想像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便互相結成各個不同的「手印」(中國的道教,叫作捻訣),便可產生加持修學密法者的效力。因此,對於人體十指具有無比潛能的奧秘,實在有值得研究的必要。而以藏密來講,認為除了「手印」的威力以外,關於人身氣(氣機)脈(內腺)的作用,便本自具有「即身成佛」與天人互通的奧秘,幾乎與中國道家的氣脈之說,可以互相輝映,益增光華。(有關密宗「手印」的部分圖)




十度號。從左小指起以次數之上,即檀戒忍進禪。從右小指起以次數上,即慧方顧力智。五輪密號亦然。從左右小指起次第向上數之,即地水火風空也。如圖須知。
看了這些密宗的「手印」,淺見者流,也許就會輕易地認為它是「玩魔術」,或者等同兒戲地變戲法。其實,這是「人體光學」和「人體電學」的奧秘。需要將來科學再發展的配合,或許可以慢慢瞭解它的內容。現在還沒有時間詳說,而且也非片言可盡,暫且留待以後專論。




第五章 人身的內密
 
關於密宗手印的神秘

東密的身密,注重在「手印」的結合,而前圖所例舉的圖式,只是有關「手印」的一部分姿態而已。因為密宗「手印」的種類過於繁多,暫時從略。總之,在密宗的理論里,認為雙手的十指,對外則與法界佛性(宇宙本體的功能)相通,對內則與五臟六腑相通。所以修習密法時,結成「手印」,便可與法界中已經成就的請佛菩薩的身密互相感召,增加速成的效果,同時自身也就等同有佛菩薩的神通功能。

其實,對於「手印」具有神秘效力的觀念,並非佛法之密宗開創此理論,它在印度固有的婆羅門教中,早已流行著重視「手印」的作用。中國秦漢以後的道家符籙派的方士們,也已有了「捻訣」結「手印」的玩意。甚至,有些特別崇拜道家,愛護中國文化的人士,還認為密宗的「手印」與氣脈之學,乃至印度的瑜伽術,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就相當於北魏以後和唐末五代的道教之徒,杜撰道書經典名為《老子化胡經》,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西渡流沙,到了印度,搖身一變,便成為釋迦牟尼。同時佛教之中,也互不相讓,杜撰佛經,說迎葉尊者行化中國時,便搖身一變而為老子。儒童菩薩,乘願而來,化為孔子。這些都是基於狹隘的宗教情緒和宗教心理的作祟,自找麻煩而自成不經之談,徒為有識者所譏。

有關人體氣脈的奧秘
但到了初唐時代,從蓮花生大師由北印度進入西藏,傳授了流布在西藏的密宗開始,對於人體身密的奧秘,忽又突出三脈七輪,或簡稱為三脈四輪的學說,涵蓋了密宗和瑜伽術等一切修法的內容。由此發展,便構成由蓮花生大師傳統的藏密,對於色身(現有的身體)的修持方法,綜合起來,便有「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拙火(或稱為靈熱和靈能)」等的成就步驟。同時,對於修心的心法,綜合起來,就有「加行瑜伽、專一瑜伽、離戲(戲論)瑜伽、無修無證」等的成就程序。再從色身修法部分,詳細剖析氣脈,由三脈四輪開始,頂輪概括三十二脈,喉輪概括十六脈,心輪概括八脈,臍輪概括六十四脈等共計有一百二十脈有關生命奧秘的精闢理論,而且認為人體氣脈與宇宙的功能,實有直接關聯的奧妙。




瞭解了東密與藏密對於人體氣脈的觀念以後,由此與道家的氣脈(奇經八脈)理論互相對照,配合中國固有的醫理學——《黃帝內經》、《難經》等學理,再和現代生理解剖學、神經學、內分泌學等相互發明,則不但對於人體生命神秘的研究有更為深入的新發現,同時對於人類醫學也必有更為重要的貢獻。無奈現代的科學研究,只求科別分工的精細,不管分析以後歸納的綜合研究。因此,使通於此者不能通於彼,而互以先入為主的主觀成見,深閉固拒,爭相攻譏,甚為可惜。可是在歐美研究神秘學者,經過一二百年的輾轉傳習,已把藏密部分的要義,吸收融會而變為神秘學的內容,卻又自行號稱來自大西洋或埃及文化的遠古淵源。如今逐漸發展,已進入科學中「超心理學」範圍,若更求深入的研究,其前途演變,勢必大有可觀之處,絕非目前閉塞於自然科學者所能推論。

瞭解了東密與藏密對於人體氣脈的觀念以後,由此與道家的氣脈(奇經八脈)理論互相對照,配合中國固有的醫理學——《黃帝內經》、《難經》等學理,再和現代生理解剖學、神經學、內分泌學等相互發明,則不但對於人體生命神秘的研究有更為深入的新發現,同時對於人類醫學也必有更為重要的貢獻。無奈現代的科學研究,只求科別分工的精細,不管分析以後歸納的綜合研究。因此,使通於此者不能通於彼,而互以先入為主的主觀成見,深閉固拒,爭相攻譏,甚為可惜。可是在歐美研究神秘學者,經過一二百年的輾轉傳習,已把藏密部分的要義,吸收融會而變為神秘學的內容,卻又自行號稱來自大西洋或埃及文化的遠古淵源。如今逐漸發展,已進入科學中「超心理學」範圍,若更求深入的研究,其前途演變,勢必大有可觀之處,絕非目前閉塞於自然科學者所能推論。

佛學顯教與密宗在學理上的異同

此外,在佛學的範圍來講,一般修習顯教各宗(當然包括禪宗)的見解,不但認為密宗之學,幾乎有等同外道的嫌疑。甚至,認為學習密宗的人,便是專搞男女關係,或者是不可救藥的壞種。而且根據佛學大小乘經典的學理,都認為人們的身體,只是「四大」(地:身體的骨骼等。水:血液涕唾等。火:暖力。風:氣。)假合之身,僅為我暫時偶有的所屬,並非真的為我之所有。而一切眾生,卻「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不知「四大」從緣而合,暫有還無,本自性空。而密宗的修法,恰恰與此相反,不但重視人體的氣機,並且注重修煉身體,認為它是成佛的妙道。於是一般顯教便視之為不經之談。這種理論形成的觀念,嚴格說來,對於全部佛學中,經、律、論三藏的奧義,並未透徹。而且,對於後期佛教性宗「般若學」「中觀」的畢竟空,與相宗「唯識學」的勝義有,更未融會貫通,所以便不能匯通學理而成誤解。

其實,密宗的依身起修,認為「五大」(地、水、火、風、空)的自體,就是五方佛的自性,其中最高義理,並無絲毫與顯教的經典相違之處。因為屬於色法(物理世界的一切種子)的「四大」,它的自體本性,也就是「阿賴耶識」所屬的附起功能,心物同源,互相依附而發揮它美麗的光輝。所以先從「四大」起修而了卻身業的根本,進而轉此心物一元而返還為大圓鏡的光明清淨。准此學理依據,確是契合佛學最高原理的深密。玄奘大師所著的《八識規矩頌》中,便已指出「阿賴耶識」具有「受熏持種根(人體生理的六根)、身、器(物質世界),去後來先做主公」的作用,充分顯示物理世界的一切和人體生理的功能,本來便是一個同體的分歧變化。


所謂「四大」本空的理論,只是從心物現象的分析而契合於實際本體的觀念,並非完全推翻妙有的緣起而成為斷滅論的空觀。可惜一般學者,只注重「去後來先做主公」的一句,而忽略了「受熏持種」以及它能生起人類生命的生理(根和身)與物質世界(器世界)等等的作用。而且顯教經論所講的,大多都是著重在形而上本體論的辨正,以彼破除凡夫執著現象為實體的觀念。如果依佛學全部的真義而論,這些都是注重於「法身」的修持,而不管「報身」與「變化身」的實證。況且一般的人,又忽略了經論所指出離欲界以後,還必須住於色界方能成就的重點,所謂「盧捨那佛」(報身佛),有必須住於色界而後方能成佛的內義。


但是這種理論,流傳夾雜在中國的道家思想中,便一變再變而成為道家神仙丹法的學術。所謂修成大羅金仙以後,可以散而為氣,聚而成形的隨心所欲。至少亦可修到現在脫胎換骨而白日飛升。近世以來,再由藏密與道家方面,輾轉流傳,被歐、美的神秘學所吸引,幾乎完全抹去了形而上(法身)的性空原理,而只一味追求生理本質的自性功能,特別注重神通與物理關係的實驗,並且有突飛猛進,日臻玄妙的趨勢。但是停留在十九世紀末期思想階段的密宗與道家方面,卻仍故步自封,閉戶稱尊而日趨凋零破碎,豈非東方文化的一大劫運,自取沒落之道。

第六章 聲音的奧妙
    有關身密的論辯
東密與藏密最大的差別,就是對身密修持方法的不同。東密所傳對身密修持的方法,大多都是配合梵文字輪的觀想,布滿身體內外的各部分,它仍是利用心意識趨向「專一」的定境。藏密對於身密修持的方法,除了一部分仍然保持字輪的觀想,配合身體內外各部分的作用以外,它唯一的特點,就是特別注重氣脈的修持。這在原始密教所傳的經典文獻中,幾乎是找不出同樣的根據,顯見它與東密是另一傳承。所以東密原始傳統尊重龍樹或龍猛。藏密的原始傳統,卻別樹一幟,推尊蓮花生大師。但因藏密傳承,特別注重氣脈的關係,它與中國道家的修煉方法,有許多地方非常相似。因此便有人懷疑藏密的修法,實含有道家的成分。



甚至,也有人乾脆認為藏密之中的有關身密的修法,便是道家丹道方術的變相。並且因藏密的弘開,以及說蓮花生大師入藏傳授密教的時期,正當初唐的時代,也便是唐文成公主下嫁藏王松贊乾布和蕃之後。而當文成公主入藏的時期,她曾經帶去道士及儒生各若干人。於是就以此事作為有力的證據,認為藏密對於身密的修法,實在是與道家的丹法有關。相反的,有人認為道家丹法的修煉方法,實含有佛教密宗的成分。甚至,還有人認為道家大部分的方術,都從印度神秘學派等傳進來的。因為在秦、漢以前的道家修煉方法,與漢、魏以後,顯然是有區別的。但在秦始皇時代,所謂梵僧——婆羅門,已經有人到過中國。這事在《佛祖歷代通載》上,也曾經有過記載,因此特別提出作為證明。


這些有關文化歷史考證的事故,確實很難斷定,在此只列舉雙方的論據要點,稍加牽涉而不願再作深入的探討。不過,在過去的西藏,的確早有「太極圖」的標記,而且喇嘛們運用念佛珠等的占卜方法,大體上,與中國的天干、地支的占卜方術,也實有相同之處。究竟是「老子化胡」,或「迦葉變老子」,我認為與真正修持的經驗談,都不關緊要。關於這些問題,正如清初詩人吳梅村所謂:「故留殘闕處,付與竪儒爭。」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而已。


三密之一的「聲密」

無論東密或藏密,對於身密做如何的爭辯,但密宗之所以成為神秘的特點,它最重要的部分,便是神咒「聲密」的秘密。這裡所謂的「聲密」,就是密宗所稱三密之一的「口密」,也便是一般人所謂的「咒語」。
關於神秘的咒語問題,這是人類文化史上非常有趣,而且也很重要的事實。世界上富有歷史性的神秘古國,如埃及、印度與中國的文化中,都認為它與原始的語言、文字,幾乎是不可分離的文化重心。甚至,還有人認為它的歷史重要性,也早在文字語言之前。但因為人類有了實用文字的進步之後,對於音聲的研究,除了應用在文字言語的結構以外,便把有關聲音的神秘部分,輕輕鬆松地歸到神秘的迷信里去,而留給巫師們作為巫術的神奇運用了!只有佛教的密宗,還比較有系統地保留了印度神秘的傳說,特別形成了密教的中心。但隨時代的推進,就此殘餘僅有的密教,也將隨歷史文化的變遷,快要成為過去,而只有留待未來的科學去研究了。


重視咒語的神奇早在佛教之先

早在釋迦牟尼之前,印度傳統文化的重心——婆羅門教,素來便很重視咒語的神秘性。他們也和密教瑜伽士們的信念一樣,認為咒語的作用,可以與形而上天神的心靈,直接感應而發生效力。等於修持密法念誦咒語的人,認為咒語便與佛菩薩的電報密碼相似,可以呼應通靈,互相感召。因此,念誦咒語,絕對用不著去運用思維,只須深具信念,專心一志去念就好。上古的印度,不但婆羅門教,佛教如此,其他如瑜伽術以及任何教派,大體上也都相信咒語具有神奇的能力。如果從釋迦牟尼所傳「顯教」的經典而言,他是極力破除迷信,提倡智慧上的正思維。但是積重難反,因此大乘的經典中,有時也利用梵文字母音聲的作用,闡聲教義的重點。例如,在中國佛教的顯教中,普通最為流行的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心經》,其末了的一段,便是採用這種方法,利用一般人習慣的觀念,強調地宣說般若(智慧)的解脫法門,就是至高無上的咒語。如雲: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上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其實,最後的咒語自「揭諦」開始,它的內容,並非是不可明說的密意。只是不加說明,反而更為有效。這如同孔子所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一樣,有時反而更有效果。但是人們的心理總很難說,永遠就像一個小孩,愈是不讓他知道,愈要迫切地求知。因此也有人強作解入,硬把它的內義很簡單地譯出說明了。所謂「揭諦」以下的意義,便是包括「自渡啊!自渡啊!快求自渡到彼岸啊!而且要快來救渡大眾到彼岸啊!快快地覺悟自救吧!」等道理。但由此也可說明印度文化中重視咒語「聲密」的神奇,便早在佛教以先就已存在。

人類的知識真已瞭解音聲的神秘嗎

密宗既然如此重視音聲的神秘,難道音聲的本身,真正具有神秘的作用嗎?事實上,這是真的。綜合東西雙方的學問知識,人類的文化雖然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成就,但對於音聲的神秘功能,直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沒有窮其究竟。古今中外所有的音聲之學,也只是為了文字言語上的應用而加以研究,並未真能做到更進一步的探討。在物理科學上,雖然對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已經有了超過前人的成就,但是也只限於在傳播人類文化、思想、情感的作用。甚至,最新的科學,正在追求銀河系統的音波作用,但所研究的目標,也還沒有轉移到探討音聲與宇宙萬有生命關係的神秘功能。可是至少比過去大有進步,在人類的知識範圍里,總算已經知道宇宙間還有許多音聲的存在,而且用人類的耳朵,絕對是無法聽見的事實。例如頻率過高與頻率太低的音波,人們都無法聽到,這已是大家知道的事實。所以老子所說:「大音希聲」,也很自然地巧合於科學的道理了。但是透過有形音聲的作用與功能,在人類的知識範圍里,已經有如上述許多的無知,更何況還有無形象可得的心聲的神秘呢!

密宗咒語的根據

至於密宗所謂三密之一的「口密」——「聲密」,就東密而言,它所根據的,是印度上古梵文字母的聲與韻母的組合。(印度自古至今,始終流傳著幾十種文字與語言。梵文,僅是其中之一。而且梵文還有古今音聲的不同。就是古代印度的梵文,約到中國唐、宋時代為止,還有東南西北中五印度發音的差別,與字體形聲的不同。所以,現在世界各國有許多研究梵文,或者透過印度其他文字而研究梵文,以便瞭解古印度密宗所傳梵文密咒的神秘,以及唐、宋以前譯過來佛學經典的真相。這種想法,我們幾乎可以說它是不可思議的自我陶醉)。

至於藏密方面,自初唐開始,依梵文而創了藏文以後,它所傳授的咒語,也便以藏文為根據。東密在盛唐開元時期(公元713—741年)傳入中國,直到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才被放逐出國而流傳在日本,便有了東密的稱呼。但是在日本高野山東密大道場所傳出的咒語,大體上都已變成帶有日本音的梵語了。所以現在要詳實地研究密宗咒語的音韻,實在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如同中國流傳最久而最普遍的《大悲咒》,便有南方北方音聲上的少許差別。至於密宗所觀想的梵文,或藏文,同咒語的音聲一樣,也有古今書寫方法的相異之處。


第七章 聲音對人體神妙的作用

      聲音的妙密
密宗所標榜的「口密」,就是修習密宗的人口裡所念誦密咒的奧秘,有時又稱為「真言」,這具有信仰的作用。從尊敬修法的觀念而來,認為世界的文字言語,都是虛妄不實、變動不拘的假法,只有佛菩薩等神秘的咒語,才是真實不虛,通於人天之間極為奧密的至言。是否果真如此,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留待將來神秘科學去研究探討。現在要講的,便是音聲對有關人體妙密的問題。

音聲在物理世界中的作用,到目前為止,除了自然科學已經瞭解聲學的原理和應用以外,至於宇宙間的生命與音聲的關係,以及植物和礦物等有無音波輻射和反應等問題,都還是尚未發掘的領域。音聲對於人類和其他動物的作用,早已被世人所知。但人類對於音聲的學識,耳熟能詳的,還只知其能溝通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思想、情感等。至於利用音聲促使人與動物等的生命,得以啓發生機,或者感受死亡的秘密等,在目前的科學知識範圍里,還是一片空白,尚須有待新的研究和努力。


如果從密宗念誦咒語的修習方法來講,它是利用一種特別的音符,震動身體內部的氣脈,使它發出生命的潛能,變為超越慣有現象界中的作用,而進入神妙的領域,乃至可以啓發神通與高度的智慧等。所以在東密的三部密法中,如金剛部、胎藏部、蓮花部,便各有不同的咒語,使修習者為不同之目的而達到不同的效果。如果從這一觀點的立場來說,密宗咒語的音聲秘密的最大重心是音聲與人體氣脈的關係,純粹是一種超越宇宙中物理的神密作用。一方面可以擺脫對另一超人信仰的神秘觀念,而完全從理性中去尋求真義,但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純理智的瞭解,而畢竟歸向於堅定的恭敬信仰。


據密宗的說法與顯教經論的教義來說,咒語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可以瞭解,而證到八地以上的菩薩,也能自說咒語。在中國佛教的禪宗里,就有普庵印肅禪師,曾經自說一種咒言傳給後人。因此,一般習慣叫它為「普庵咒」。這個咒語的本身非常單調而複雜,但念誦起來卻很靈驗。所謂單調,它是許多單音的組合,猶如蟲鳴鳥叫,或如密雨淋淋,但聞一片淅瀝嘩啦之聲,洋洋灑灑。所謂複雜,它把這許多單音參差組合,構成一個自然的旋律,猶如天籟與地籟的悠揚肅穆,聽了使人自然進入清淨空靈的境界。由此可知,真正的悟道證道者,能夠瞭解密咒的作用,並自能宣說密咒的說法,並非是子虛烏有的事。


三字根本咒與人體氣機的關係

東密與藏密念誦咒語的原始根據,都是從印度中古時期的梵文發音而來。據玄奘大師留學印度時代的考察,梵文有南印度與北印度等不同的差別,《大唐西域記》卷二曰:「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也。……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詳正,辭調和雅,與天同音。」梵文書體右行,為古今印度文字之本源。南北發展各異,行於北者多方形,行於南者多圓形。但唵(讀如嗡音)、啊(讀如阿音)、吽(讀如哄音)三個字,卻是梵文聲母的總綱。因此只用此三個字的發音,組合成為一個咒語,便是普賢如來的三字根本咒了。普賢如來,是意譯的妙密,也有意譯為普現的。普賢就是普遍而賢善地充滿一切處所,無時無處而不存在的意思。

唵字,也就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無窮、無盡的功能。在人體而言,它是頭頂內部的音聲。和人們掩蓋耳朵時,自己所聽到心臟與血脈流動的聲音相近。所以凡念誦唵字部發音的咒語,必須要懂得它發音機括的妙用。最低效果,它可以使頭腦清醒、精神振發。如是傷風感冒,連續不斷地念此字音,可以使頭部發汗,得到不藥而癒的效果。


啊字,是宇宙開闢,萬有生命生發的根本音。它具有無量、無際的功能。同時,阿字是開口音,是世界一切生命,開始散髮的音聲。例如中國佛教淨土宗的念誦「阿彌陀佛」,便是屬於密宗阿部的開口音。也可以說,它是蓮花部基本的聲密。如果能夠懂得連用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開身體內臟的脈結,同時可以清理腑臟之間的各種宿疾。真能瞭解而合法修習,久而久之,自然可以體會到內臟氣脈震動的效果。


吽字,是萬有生命潛藏生發的根本音。也可以說,吽字,是形而上天部的音聲;唵字,是物理世間的地部的音聲;啊字,是人部的音聲,是人與動物生命之間的開口音。在人體而言,吽字是丹田的音聲。如果懂得以吽部音來念誦,可以震開脈結,啓永發新的生機。最低限度,也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例如東密藏密共同所傳的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它便概括了唵字與吽字的咒身,至於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變化妙用。


總之,有關密宗咒語與音聲神秘作用,以及咒語的音聲與人體的奧秘關係,的確不是片言可盡其妙。而且以上所說念誦方法的巧妙,也無法以我笨拙的文字表達它的究竟。一切均需自己潛心鑽研,同時求乞名師經驗的教導,以身體力行加以求證的結果,或者可以瞭解它的奧妙於萬一。

除此以外,中國的文字語言,在魏、晉以後,有了「切音」(拼音)方法的出現,實亦是當時從西域過來的和尚們,為了翻譯之便,根據梵文拼切的作用而創造了「反切」拼音的方法。演變到現在,有了漢語拼音,它的源流淵源,實亦由此而來。有關密宗的「聲密」,暫時到此為止,以下應當轉入「意密」的研究了。

第八章 意密與佛學理論之依據


意密,是東密與藏密身、口、意「三密」之一,同時也是密宗「三密」中最主要的一環。因為身體的內密與音聲的妙密,都憑借意念(意識)而發揮作用。在佛學顯教的經論中,無論大小乘任何宗派的修法,都以清靜其意,空了意念(意識)的妄想為主旨。唯有密宗的修持方法,獨以運用「意念」的觀想,作為「即身成佛」的方法,它的確與各個宗派與大小乘的理論,迥然不同,此中奧妙也當然自有它密意的存在,實在需要深入尋探。

人類之所以自稱為萬物之靈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具有思想和情感的關係。人與動物的分野,也由此而別。情多想少,智力便低。情少想多,智力就高。思想愈高者,由於智力的昇華而進入超人境界。情慾濃重者,由於智力的減退而墮落到動物的意識狀態。思想和情慾,雖然話分兩頭,作用也不一樣,但是它都憑借「意識」的功能,而發揮它的應用與效果。無論在大小乘佛學的範圍,或是通俗世間的一切學識,對於知覺和感覺的關係,叫它是「心」、是「性」,或認為它是「心理」的作用等等,如果把它歸納起來,也可以強調地說,都是「意識」作用同質的異名而已。


在人類的文化中,不論東方或西方,許多宗教和哲學,只要重視實際的修煉方法,都是依靠人類天賦本能的「意識」思想去做功夫,這是一致不易的原則,也是東西共通的事實。即如佛教大小乘各宗的修法,雖以達到「有餘涅槃」或「無余涅槃」為目的,但都是以「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作為守則,這是毫無疑問的。小乘道果的「偏空」,和大乘佛果的其空亦空而至於「畢竟空」的原理,其所謂「空」的境界,基本上也就是利用自己心意識的作用而使意識昇華,猶如以楔子鍥入無比空靈的領域,不依身、不依物,而住於不同凡俗的境界,然後勉強說明它的狀況,叫它是「空」而已。因此,可知大小乘佛學和佛法所謂的「空」,也只是抽象地指出另一現象的不同觀念。如果從密宗和唯識學的理論來說,無論是有境界的「空」(有餘依的空),或是境界亦無的「空」(無余依的空),它都是一個真實不虛的大「有」。所謂「空」,只是意識達到平靜的現象。所謂「不空」,便是意識平靜的實體本來如是而已。


意密與唯識

其次,大小乘佛學最大最高的課題,便是對於形而上本際的究竟,即「空」和「有」的認識,並不如一般哲學所探討本際是「心」是「物」的爭論。自釋迦滅度以後,由印度佛學的「結集」開始,以至小乘佛學發生分宗分派之爭,後期佛學轉入大小乘之爭以後,曼衍流變,便有「般若」的「畢竟空」與「唯識」的「勝義有」之辯。由此傳入中國的西藏之後,仍然還有「般若」的「空觀」,與「唯識」的「勝義有」孰先孰後之爭的存在。其中關於中國佛學的科判佛說經典的先後次序,姑且不論。例如有關密宗修法與佛學理論的依據來講,無論東密與藏密,大體上都認為「唯識」的「勝義有」,才是釋迦最後所出的究竟定論。換言之,佛說「般若」的「空觀」,還只是一時之方便。由「真空」而再證「妙有」,才是最後的究竟。至於空非真實,有非實有,即空即有與非空非有等,雙邊對等互破而建立「中觀」的理論,那都是淨化對本際知見的理念問題,在此也暫且不談。但因此可知密宗修法的理論依據,實以唯識學的體系作為基礎,和達摩禪有同出而異名,目標一致而方法運用各別的微妙關係。

總之,大小乘的佛學,大體上,都以淨化意念(意識)入手,最後達到無得無依歸。因此必須空了心念,捨妄歸真。而密宗的知見,依據「唯識」的「識變」理論,認為「空」與「有」的境界,也都是「唯識」的淨與污的變化現象,而此心、意、識的究竟體相,「有」即是「幻」,「空」亦非「真」,而且即此意念,也便是心識的本體實際的妙密功能,所以只要直接去「轉識成智」,便可「超凡入聖」,甚至便可「即身成佛」了。老實說,不但密宗理論的基本依據是如此,即如中國佛教所創立的淨土宗之基本依據,也並不外於此例。


有關心意識修法的粗淺說明

如果我們推開佛學的理論,但從現在通常易懂的方法來說明,首先便須瞭解我們這個現有的心、意、識的狀況,也可以說先要明瞭這個「心波」的現狀。便如一、二兩圖的表示。圖一顯示通常人心意識活動的狀態。圖二則為修習佛法人觀察心意識波動的狀態(A虛線表示「心體」,B波線表示「意念」,C波線中音的凹點表示「意靜心空」)。




瞭解了這兩圖以後,便可知中國佛學,綜合大小乘與顯教、密教的理論,認為「全波是水」,「全水即波」的簡要原理了。由此原理的推衍,便可知道密宗運用意念(意識)作觀想的修法,與禪定「心一境性」修法的原則,以及般若空觀的作用,完全不二。顯教是以「波平境淨」為教理的究竟;密宗是以「淨化心波」為教理的極果。如果獨以「波平境淨」為究竟,偏之毫釐,便成一潭死水,再不能繁興大用,而建立昇華生生不已的功用。如果只認為「淨化心波」,無妨起用為究竟,倘有絲毫偏差,習染於有,也會致於「動則易亂」之迷。因此藏密修法的系統,便有不同於東密之處,以「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作為密法的旨歸。「生起次第」,以淨化意念而繁興幻有的大用。「圓滿次第」,以止息心波為歸真返噗的究竟。其實,這與天台的三種止觀,「空、假、中」的修法次序,也只有是名異實同,理論的著眼點與修法入手的起點略有差別而已。歸根究底,畢竟無異也。


第九章 意識的神秘之研究
    再論「意密」

「意密」,這是密宗的特有名稱,無論「東密」或「藏密」,都是它列為三密之一的主要因素。這個名稱的內涵,究竟是指人們的意念具有無上的神秘力量呢?還是說密宗利用意識作觀想的修法,具有另外秘密的道理呢?倘使從一般修學密宗的習慣來說,提到意密,自然就會生起神秘恭敬的心理,不敢去碰它,也不敢去多想它。認為依照上師們的傳法去作「觀想」,就是「意密」的道理。至於意念的本質,是否具有神秘的功能?或者另有密意而叫它作「意密」?那都不去管它,只自根據密宗傳統的習慣,而不敢多事研究。現在為了介紹密宗和西方神秘學的微妙關係,同時也因時代文化的觀念不同,必須要剖析「意密」真正的內涵意義,因而改頭換面,從一般世俗知識對於「意念」的認識說起,進而探索密宗的佛學內涵。這樣不但容易瞭解「意密」的道理,而且對修學密宗的人,可能也有切實的幫助。

與現代心理學有密切關係的意識

意識、意念、意想、思想、思維、靈感、心靈、第六感等等的名稱,在現代科學觀念的分類方法上,和確定名詞內涵的邏輯(orgic)觀念上,應該各有各的定義,各有各的所屬範圍。如果從普通一般心理學的立場來說,所有這些名詞,統而言之,都是心理作用的不同觀念,同為心理上主要作用的一種功能而已。我們都知道從現代的機械心理學,和唯物思想——物質和物理的實驗結果的生理學與醫學來講,由身體感官對外界事物所反應的知覺和思維作用,便叫做意識。但從現代機械心理學的觀點來說,這種心理所產生的意識狀態,都由機械式的反應習慣所構成,如果離開生理感覺上的反應作用以外,就沒有一個超越生理、超越特質作用的意識和精神。

就以精神這個名詞本身來講,它也只是生理機能的抽象名稱而已,同神經和內分泌(Endocrine)等等的總和,而得名。這便是現代科學對於意識的認識和定義,包括心理學、生理學、醫學、精神學等等的綜合觀念,可以說也都是偏向於唯物思想的路線的。也許明天科學的發現又有進步而不止於此,那又另當別論了。由於這些理論觀念作基礎,反觀有關宗教和神秘學的信念,都可以說是精神變態,或心理變態,自然而然就不受重視了。甚至,認為哲學上的唯心思想,也只是心理作用上一種不同的觀念而已,並無真實的證據可言。直到現在,舉世滔滔,一般的科學立場,無論是人文科學或自然科學,大體上都是傾向於這種思想和理論的。只有篤信宗教和神秘學的人,才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地固守一隅。


此外,正在世界科學暗潮中新興的一門學科——靈魂學,它的基本信念,絕對是超越唯物思想的。可是靈魂存在的理論和信念,也正想利用許多科學的方法來求證明,並未完全確定。而且靈魂的存在,它與意識究竟有什麼關係?目前,一般研究靈魂學者,還沒有注意及此。因此靈魂學的研究,在現代的科學觀念中,它同神秘學一樣還都是科學的外圍科學,並沒有被純粹的科學研究所接受。


我們現在既由意密的開端而牽涉到現代心理學等的認識,就必須把密宗所依據的佛學心理學的基本概念,首先作一番介紹。無論東密與藏密,它的基本學理依據,就是印度後期佛教的唯識學。所以過去在西藏修學密宗的嚴格規定,必須先要花十多年的時間,研究精通了大小乘全部佛學以後,才能正式修習密法。

有人認為佛教的唯識學才是真正的佛學心理學,這個觀念實在不敢苟同。因為唯識學雖然是從心理的體驗開始入手,但它的終極理論,卻是透過人們的心理現狀而籠罩身心一體,進入心物一元的形而上的本體論。它與發展到現代為止的心理學,大有相互徑庭之處,絕對不可以混為一談。從唯識學的觀點來說,現代的心理學僅能了解「第六意識」的正反兩面作用,至於作為人我生命中樞的「第七識」,以及能為宇宙萬有自主的「第八識」,也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根據的「阿賴耶識」,絕非現代心理學所能認識了解的。

建立在唯識學上的意密


唯識學所謂的識,依一般傳統觀念的解釋,它是具有「識別」的作用。其實,這也只是從名詞上所作的註解。如果真實瞭解全部唯識學的道理,它之所以稱謂「識」者,是有別於一般「唯心」的籠統觀念。因為它的基本功能,便自具備有造作「意識」的分別作用;同時又具備與物質感應的觸覺,而構成心理狀態的感受,以及生起粗淺浮動的思想作用,和靜止清寂的思維等功能。

因此,它指出一般所謂的生理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口舌以及整個的身體,都各自具有各別對外界反應接觸的識別作用,而以「前五識」稱之。也可以說,在生理感官的本身上,還沒有與「第六意識」配合而生起作用時,這種「前五識」的本身,它本自具有反應事物的鑒覺功能。它是造作「意識」分別的先驅,同時也自具有感受的連帶功能。例如一個人碰到特別的遭遇,心理有所專注時,雖然他的眼睛面對事物,耳朵聽到周圍的聲音,但卻不會像平時一樣,由於聲色的反應而立刻引發心理「意識」的思維分別作用。雖然當時他對現實在前的聲色,是有反應感受的,但是因為心不在焉,所以沒有像平時一樣,立刻和「意識」作用配合起來,而對境思維分別,引起情緒上的種種變化。因此,也可瞭解當一個人在剛剛死亡的剎那間,其時「意識」的作用喪失,而將生理官能某一部分另加移殖,仍然會有延續復活的生命功能,便是這個原因。

「前五識」是「第六意識」的先驅,譬如用兵,「意識」是全權的指揮官,「前五識」猶如各個不同兵種的前哨。「第六意識」主要的任務是前通於「前五識」,後接於「第七識」、「第八識」。一切思維分別和情緒等等的作用,都受它的支配左右。它也相當於現代公司組織的總經理,上面接受董事會(第八識)和常務董事(第七識)的決策,下面指導督促「前五識」達成各種業務。一個嬰兒的入胎之初,和生下來成為嬰兒的時候,「第六意識」的功能雖然存在,但並未成長而發生作用。到了成童以後,「意識」受「前五識」的影響逐漸形成,而且愈老愈形堅固,便構成為固定心理形態的一種力量——「業力」。

「第六意識」在清醒的時候,它便代行「第八識」、「第七識」的權能而起思維分別等等的作用。如果進入睡夢的時候,它就發起「意識」反面的潛在功能,不需「前五識」的現場工作,只憑借「前五識」原本收集的資料,就可生起「獨立」的潛在作用。因此,唯識學把「第六意識」的這種潛在功能,命名為「獨影意識」,又叫做「獨頭意識」。這種「獨影意識」的作用,可以脫離「前五識」而單獨活動。它活動的最顯著的範圍,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一)作夢時。(二)神經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進入昏迷的情況時。(三)禪定中某種境界時。所以從唯識學的立場來看,現代心理學所瞭解的「潛意識」,又名「下意識」,以及「第六感」等,僅是知道了「獨影意識」的作用。

但是「第六意識」,它還不是真正的主人,它只是活人的一個賬房總管而已。它的後台老闆,便是「第七識」。在唯識學上的譯名,叫作「末那識」。這個名詞包括了很多意義,在此暫時不多作解釋,普通一般人叫它作「我執」,或「具生我執」,也並無太不妥當之處。它是「第六意識」之根,也可以說便是真正「意識」的泉源。例如一個人天生的個性(秉賦的特性),以及與生命俱來而莫名其妙的習慣、思想、天才等,就是它的作用。它既不是純粹「心理」的,也不是純粹「生理」的,它與生來的身心本質,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可知當某一個在清醒的時候,在「意識」理智上,明知道自己的「個性」太壞或不好,要想立刻改變自己,卻往往不可能而失敗。這個作為「意識」之根的「第七識」,便是人之所以為「我」,也是「我」的真正的「意」根,佛學所謂生命的「業力」,也便是由它而呈現其顯著的作用。


第十章 從世俗到出世

    ——談意密與觀想
大體瞭解了唯識學上對於「意識」的認識和作用以後,進一步,便須討論「意識」的本身,它究竟是實際存在的,或是虛幻不實的呢?它是否具有神秘的功能?它與靈魂的作用有何關係?

根據現代一般學識的觀念——包括心理學等的知識,所謂「意識」只是人們活著有生命存在時的主要作用。在特別心理學的範圍,有時提到「靈感」、「第六感」等的名詞。嚴格說,那也都是「意識」的一種特別功能而已。人死以後,「意識」渙散,是否「意識」轉為「靈魂」,那是靈魂學的問題,從現代心理學的立場來說,根本是兩回事,毫不相關。而且靈魂學還正在萌芽階段,尚未在學術界佔一正式的席位。「意識」在活人的生命中,是思想、感覺、知覺的泉源,也是人們感覺我的存在之根本。所謂「我思則我存」便是認定意識的思維作用,就是人我生命的主要中心。至少,在現實的生活中,一般都認為它是實際的存在。


但從大小乘佛學的基本觀點來說:大致都認為「意識」,只是虛幻不實的妄想思維所形成;它如平靜無波的水面上偶然起滅的浪花,根本上並無什麼實質的存在,也沒有什麼實體可得。因此,所有大小乘佛學修證的方法,大致都以破除妄想,空了「意識」為究竟。所以如果借著執行虛幻不實的意念來修習佛法,大體都認為是不對的。

但是密宗修法中的「意密」,主要是運用「意識」來作「觀想」。要從「本無」而構成「現有」的觀想境界,這是全憑「意念」的功能。如果依照顯教大小乘的理論,簡直有離經叛教的嫌疑。因為一般學習顯教的人,不明白密宗學理的根據,不瞭解「空」「有」雙融和唯識學的真義,當然便誤會密宗是近於魔道或外道的修法。殊不知印度後期的佛學,以及西藏密教的學理,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性宗的「畢竟空」,和相宗的「勝義有」之論辯,也正是關於佛法修證方法的辨正。


但是密宗修法中的「意密」,主要是運用「意識」來作「觀想」。要從「本無」而構成「現有」的觀想境界,這是全憑「意念」的功能。如果依照顯教大小乘的理論,簡直有離經叛教的嫌疑。因為一般學習顯教的人,不明白密宗學理的根據,不瞭解「空」「有」雙融和唯識學的真義,當然便誤會密宗是近於魔道或外道的修法。殊不知印度後期的佛學,以及西藏密教的學理,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性宗的「畢竟空」,和相宗的「勝義有」之論辯,也正是關於佛法修證方法的辨正。

唯識學將「心」的作用和功能,分作八個部門來解釋,雖然說「識」的作用,只是虛幻不實的分別妄想,但是追究八個識的本身根源,卻都是超現實的存在。所謂「勝義有」,也便是這種意思。「意識」是八識的中堅分子,當然更不例外。只要把分別妄想的作用,扭轉返還於原始靜態的如如不動的功能,這便是「轉識成智」修證成佛的基本效果了。


生圓二次與觀想成就


瞭解了以上所說一般世俗的學理,和大小乘佛學的簡要理論之後,推開這些不談,但從「三界唯心」、「一切唯識」,和意念的現存作用談起,便可知道密宗三密的「意密」,它確是具有很深奧的秘密內義。同時也可由此而瞭解西方神秘學的路線,正與此相通。顯教所包括一般大小乘佛學的空相,大體上都是注重把「意識」所生起的妄想幻滅以後,遺留下的那段狀如無物無思的空靈境界,而自認為如此即是「空」相。殊不知這個空靈無物無思的情況,正是平靜「意識」的一個基本境界。換言之,自己了知即此一念的平靜無波,這便是「意識」真正的「現量」境界。自己認為這就是「空」,其實,此「空」也正是一種「幻有」的現象,也只是「意識」幻現的空靈感覺而已。除此以外,又何嘗真有超越「現量」以外的「空」相可得呢?如果堅執這種空靈的境界就是究竟,而盡力保持修證,充其量,也只是小乘偏空的果位,並非正的究竟解脫。


因此可知密宗的修法(包括東密和藏密),便是直接運用「轉識成智」的原理,引發「意識」潛藏的無比功能,轉變世俗的習染而更換為超然物外的境界。初由「意識」的一念專精而作「觀想」開始,再漸漸地轉變固有的習氣,構成自我超越現實的精神世界,中國佛教宗派中,由晉代慧遠法師所創立的「淨土」修法,也便是同此原理。但是藏密自唐以後,又更進一步,把密宗觀想成就的方法,劃分為兩部分,初由「觀想」成就開始,作為密宗修法的「生起次第」。再由「觀想」成就而返還於「性空自在」,才是密宗修法的「圓滿次第」。後來藏密不同於東密的最大特點之一,便是把每一個修法,都區分為「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因此而使「空」「有」雙融,貫通了「勝義有」與「畢竟空」,而成為「中道觀」的「不二法門」。這也可說是密宗由印度到西藏以後,在修證方法和佛學理論上的一大進步,絕非東密的同一路線。

觀想成就的測驗
但無論修習東密或藏密的人,能否真正在一念之間,便自作到「觀想」的成就呢?那就是大問題了。東密的修法,說「觀想」只是「觀想」而已。關於「觀想」的時效,並無嚴格的說明,不像有些藏密修法,謹嚴的規定,要在一念之間便須完全「觀想」得起來。
例如黃教修法之一的「十三尊大威德金剛」儀軌,要學者在一念之間,便「觀想」成就為九個頭、十八隻手、三十六隻足。每頭又有三眼,兩角和項、臂、腕等所帶的釧、鐲及瓔珞,乃至足下所跨踏的毒蛇、猛獸、人、鬼、羅剎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有些人雖然學習密宗修法多年,甚至,修了一輩子,也沒有「觀想」完全,哪裡還談得到只在一念之間,便能完成「觀想」成就呢?這便是學者的不明學理,不通禪定「止」「觀」的真實境界,所以往往徒勞無功,反而陷於矛盾,甚至落入神秘的魔障,變成類似神經病和精神病態,或者可說宗教性變態心理病的症狀,實在深可嘆息。

又例如白教修法之一的「亥母」之儀軌,倘使根據嚴謹的傳授法則,也必須在一念之間,便「觀想」自己轉成為「亥母」之身,三脈(中藍、左紅、右白)四輪(或七輪),以及各個輪位之間連帶的氣脈;如頂輪三十二脈的向下蓋垂,喉輪十六脈的向上承張,心輪八脈的垂蘇下向,臍輪六十四脈的自下承上,必須—一分明,色相明白。同時海底與臍輪的「拙火」靈能,亦須同時燃起,配合意念和氣脈,用到「心氣」合一的境界。如此這般,又有多少學者真能在一念之間,「觀想」成就而得如願以償呢?當然,如果修學密宗的修法,在一念之間的「觀想」成就還不能做到,那就根本談不到有「生起次第」的成就了。換言之,對於這種「生起次第」的效驗不能出現,當然是由於不能做到真正「止觀雙運」的初步基礎。譬如讀書,不能做到「過目不忘」,或「博聞強記」,不是腦力不夠,缺乏記憶力的訓練,便是心思散亂,意志不能集中的關係。此外,又如一般學習道家的「符籙」,以及神秘學的基本修法,也是同這樣的初步原則一樣,如果不能做到意念絕對專一的境界,那也只是一種魔術的遊戲而已,絕對不能體驗到「心」「意」「識」確是具有無限的神秘功能,和它實存「現量」的「意密」的「密意」了。

第二部 上

第一章

關於中國道家易學與醫理的研究,是中國文化之寶藏,我早已希望集合中醫西醫及科學界等合併研究,一方面是將中國固有的、偉大的應用哲學加以闡揚,另一方面也是對人類的一種貢獻。




易學與中國醫理

究竟《易經》的道理與中國醫理有多大關係?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問題,要說起來,醫理與易學是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
諸位一定會說,既無什麼太大的關係,還研究什麼呢?這就要說到道家了。
在秦漢以前,春秋戰國時代,道家有所謂「方士」之流,他們講求修道煉丹。這些丹道派思想的發展,是由《易經》的原理演繹出來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想是與《易經》配合的。

到了漢代以後,中醫的哲學思想,也經過演變,外加道家的影響,而使得醫理以《易經》的道理來詮釋了。也就是說,透過間接的關係,中國醫理哲學思想,卻建立在《易經》的基礎上了。

中國文化的特色是偏重於抽象,偏向於玄妙,這正是智慧之學,但也在學習研究及瞭解方面,增加了許多的困難。
中國五千年的醫學歷史,許多學派發展下來愈來愈為神奇,似乎是走入純哲學的範圍,但其實際應用的價值,卻很令人懷疑。
所以,我們可以說,易學與醫理之間,只是形而上的哲理的關係,至於形而下的法則方面的運用,卻是大有問題的。

道家與中國醫理

如果要問什麼與中國醫理關係最密切的話,道家方術思想對醫理影響的重大遠遠超過易學的。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又不能不承認中國上古文化的特殊氣質與雄偉氣魄了。
上古中國文化的特點是:敢於假想,敢於追求。
道家認為所謂「人」這個生命,是可以經過修煉,使肉體的人身長生不死,而達到神仙的境界:「與天地同體,與日月同壽。」
試看,這種想法是多麼的雄壯,有多麼大的氣魄與胸襟。不論人類是否真正可以達到與日月同壽的目的,僅僅是這種假想,已夠得上偉大了,除了中國人,世界上又有哪一個種族敢作此想呢?

是的,西方文化宗教中提到了「永生」,但那仍是精神的、死後的事,與道家的假想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道家的這種想法,正是像他們自己所說的:「宇宙在手,萬化由心。」
事實上,道家並不只是想,並不只是敢於說說而已,他們真正致力於方法的尋求,真要征服人類的軀體,真要控制人類的生命,在他們努力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成就,與中國醫理關係至為深切。

漢易

提起《易經》來,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稱其為經中之經,稱其為哲學中之哲學。
這話實在具有相當的道理,在所有的經典之中,似乎《易經》是包括了一切,《易經》就是智慧的結晶。
在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中,關於《易經》方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漢易,第二個階段是宋易。
簡單地講,易學包含了理、象、數三種學問。
理——是以哲學的方式,解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理。
象——是以理論科學方式,解釋宇宙間事物的現象。
數——每一個現象都有數在其中,也是屬於科學的。
漢易偏重象及數,是屬於科學性的,也是與道家關聯最深切的,所以也有稱漢易為道易的。
而宋易所講求的是理,屬於儒易,與道家關係較淺(邵康節則走的漢易道家路線)。所以與中醫原始有關的也就是漢易了。

卦是什麼

提到《易經》,大家都會想到伏羲畫八卦,究竟什麼是卦呢?
卦者,掛也。是一種現象掛在我們的眼前,故而稱其為卦。
《易經》所說的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
能夠觀察到宇宙的現象,將之歸納成八大類,畫成八卦,這豈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學,我們看到京戲中孔明出場,身穿陰陽八卦袍,就是說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為代表的。

畫卦與爻

卦既是宇宙的現象,欲把這個形象記錄下來就要畫,所以卦是畫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說是圖案的符號,八卦也就是一種邏輯符號。
卦的組成為「爻」。
什麼叫作「爻」呢?一直線為一爻,稱為「陽爻」,一直線中間隔斷也為一爻,稱為「陰爻」。
卦就是由「陰爻」「陽爻」所組成的。
我們再看「爻」字,是由兩個斜的十字所構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說,地球磁場與經度及緯度呈斜爻,這兩個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間的一種形態,萬物皆系交錯而成。
而這兩個交錯,恰成為兩個十字架,爻字也正是兩個十字架的代表。
我們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這樣畫卦,可能還是疑問,但中國文字的起源,卻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說由畫現象開始的,好像畫卦一樣。

如何畫卦

寫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畫卦卻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畫卦是由內向外一爻一爻地畫。這是畫卦的一個基本常識。
雖然可以從上而下,從外而內地畫卦,但是最初畫卦的方法,是由內而外,是由下而上,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髮所產生的。
以一個人為單位來說,個人的行為能力,也是由內而外的。
這是《易經》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畫卦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圖是伏羲所畫的先天八卦方位圖,可是這個八卦圖,在唐以前未見流傳,是在唐宋以後才出現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畫,我們不作考據,在此不加討論,現在讓我們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現的意義。




離卦——卦象是圓中一點,代表太陽。
坎卦——上下外圍都是陰,
中間一畫陽爻象徵光明,代表月亮。
巽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風。
震卦——下面陽,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動,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兌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澤、海洋。
大家看了這些陰爻陽爻,也許難以瞭解為什麼會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澤風雷。但是我們要知道,最初所畫的這些卦,並不是像今天所畫的這樣直,這樣整齊,原始的畫法,陰爻可能只是兩點而已,所謂陽爻,不過是一塊整的而已。它的形狀也不一定是整齊的,而且卦是立體的。
所以,離卦的形狀,只是一個圓圈,中間一個黑點,用來表示太陽。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變的。

八卦所代表的現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經將全部宇宙的現象畫下來了。
這宇宙間的八種現象,就是天、地、日、月、風、雷、山、澤。
請問,除了這八種現象構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還會有什麼東西呢?八卦的歸納真是太偉大了。
孔子在《易經》的《說卦傳》上說:
「天地定位」,從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風相薄」,大氣摩擦發為雷電,雷電的震蕩成為氣流。
「山澤通氣」,這個道理與針灸的應用,是完全相同的,此點留在後面再說。
「水火不相射」,火多則水干,水多則火熄,極難達到均衡。

至於八卦所代表的人體部位如下,這是丹道派的觀念:

   乾—頭部 1
   坤—腹部 8
   離—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兌—口部 2


八卦「數」的問題
我們看到(圖三)八卦上的數字,真覺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轉,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轉。
這是《易經》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們再看這些數字,對面相加皆成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雖然沒有九,但九實在存在於其中,稱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積分,據說深受易理的啓示而發明的。
但是《易經》「數」的觀念,卻認為天地間只有一個數,那就是「一」,這是《易經》的數理觀念,這個所謂數理,也並不一定是今天數學上的意義,大家不可混為一談。
這個「一」,如果加一則等於二,再加一則等於三,最高為九,再加一則又回到了一。
這個思想方法是歸納的邏輯,與西方分析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在這些數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為最高數,九代表至陽,陽能至九之數為頂點。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六在中間,代表至陰。

先天八卦方位、氣候與醫療

兌為澤,它在八卦上的方位為東南,可以說東南多水,以現在來說,台灣正處於先天八卦兌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為西南,巽為風,那麼西南是多風的區域。雲南下關的風最大,卡車經過的時候,可以關了油門,任風吹馳而行,其風大可想而知。有人說:此之所謂巽為風也。
各地因氣候不同,地理環境有異,造成醫療方面的偏差。比如說,北方多溫病,因此《傷寒論》只能適用於南方了;台灣是海洋亞熱帶的氣候,用藥的方法與大陸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將一樣的藥,一樣的方法,應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氣候的因素,那是絕對不正確的。

談到這裡,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樁事,一個朋友害了一身黃腫的病,由另一個中醫朋友治療,在他所開的藥方中,使用了麻黃六錢,當時我大吃一驚,因為在大陸上用麻黃非常慎重,絕對不敢用這樣多的。這個病友吃了一兩劑葯未見效,這位中醫朋友又增加麻黃為一兩。那時我實在忍不住要問他了,他解釋說,台灣藥品質欠佳,成分有問題,再加上氣候的因素,一兩等於大陸上的兩錢而已,豈知照他的處方服用後不久,病就好了,由此證明,中醫最重視的是氣候。


道家觀念中的人類

我們前面說過,八卦代表宇宙間八大現象,大家一定會懷疑,我們這萬物之靈的人類,怎麼沒有包括在內啊!
關於這一點,道家的觀念最為有趣,他們認為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而我們人類,只不過是地球上的寄生蟲而已。
說寄生蟲還好聽一點,實際上,道家稱人類為「倮蟲」,也就是裸體之蟲,生下來赤裸裸的裸蟲面已。
我們能說道家的比喻胡鬧嗎?試看看地球上的人口問題吧!人口在不斷地增加,依照道家的推論,人口仍要增加,說像蘋果裡面生了蟲一樣,一旦生了蟲,必定愈生愈多,直到完全把蘋果蝕壞吃光為止,那時蟲也完了。
地球上自從不幸生長了倮蟲——人類,他們就不斷發展所謂科學。挖礦、海底鑽油,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破壞性越來越高,直到我們這些倮蟲把地球毀滅為止。

道家對宇宙萬象的研究

太空人登陸月球的時候,美國朋友曾說到月球的主權應屬美國,但是我卻說了一個笑話,認為月球的主權應屬中國,因為中國的「嫦娥」,早已在數千年前奔向月亮了。這雖然是笑話,但是卻真是有點真實的意義,因為我們的道家,早已開始了對月球和太陽的研究。《道藏》里早已有過一本《日月奔磷經》,設想登陸月球和太陽的道書。
在道家的文獻《道藏》中,除了有對月球的研究外,還有一幅極為複雜的圖,稱為《五嶽真形圖》,是以中國為中心,畫出五嶽的地下,認為皆有地下道相通,道家的傳說,由陝西省的黃帝陵之下開始有一地洞,沿洞中地道前行,三個月後走出來就是南京。

《道藏》中又把中國大陸像內臟一樣的分類,地肺在陝西省。

又在前人筆記中,記載天山以北的地方,有一個洞,每到清明的時候,這個洞就冒出大氣,說是地球的呼吸,在出氣的時候,沙漠上的人都聞其聲,人畜早就逃得遠遠的,以免被氣吹得渺散無方,等到二十四小時以後,又可以聽到吸氣的聲音。紀曉嵐的筆記,曾經提過到過這個地方。
在沙漠中,湖泊可以受地氣的影響而自己搬家,他們像大冰塊一樣,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就停住了。有些蒙古朋友,還說曾經親歷過這種情景。
這些現象是什麼呢?它們就是《易經》上的山澤通氣。

山澤通氣與氣


道家把天地視為大宇宙,把地球上的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
道家在修丹道的時候,首先是注重人體的氣。
地球在道家的心目中既是有生命的,當然也是有「氣」的,這就是《易經》上「山澤通氣」的原理,被道家所加以應用的原因。
氣是什麼?在道家學說上的「氣」是一個很神妙的問題,在中醫學上的「氣」,也是一個神秘的問題。
八卦上的艮為山,如果把艮錯過來,則是兌卦,就是海洋,這就說明瞭山下是海,海下是山。
山的最下面與海的最下面是相連接的。

但是,山澤為什麼通氣呢?

道家的兵學,本是秘而不傳的,現在說到了「山澤通氣」,先讓我們看一遍古代道家兵學上出征塞外的情形吧。
在千百年以前的中國社會里,帶領萬千大軍出塞,既沒有現在的通訊設備及補給,單是水源問題,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可是道家卻有辦法,在行軍時,攜帶許多的蓬艾,到了西北高原或沙漠地帶,先挖一個約一丈見方的坑井,把蓬艾放在坑中燒,這時注意遙遠的四周,不久就會看見別的地方冒出煙來,從冒氣的地方打井,必可得水。
這也就是「山澤通氣」的應用和證明。
但是為什麼用艾草呢?
據道家和中國藥物學的研究,艾草是通氣的,這點要留待植物專家和科學家去作進一步的研究了。
不過針灸所用的艾草,也正是這種艾草。

卦之作用與道家哲學

我們已經概略地談了先天卦和中國醫學的關係,下次可以介紹文王的後天卦,在唐宋以後,《易》的體用已有明白的分野。
先天卦所代表的是本體,是宇宙的法則。
後天卦所代表的是應用,是根據宇宙的法則,應用於萬事萬物。
在《易》學的基本觀念中,有一種陰陽消長的道理,就是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
如果根據這一點來說,中國的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易學作基礎,例如以易理來講歷史哲學,便有「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種由陰陽消長的道理髮揮而來的論調。
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也正是道家的基本哲學思想。

第二章

上次我們已經講過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圖,現在要介紹文王的後天八卦圖。
文王后天卦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將《易經》方面,作最簡略的介紹,請大家注意並牢記後天卦的「數」,因為它與針灸關係極為密切。
我們看了後天卦,發現它的「象」與「數」都與先天卦不同。
一個數與對面的數相加都成為十,也就是說,與對面合成為十。由這裡使我們想到,佛教合十的神妙意義,如果引用到醫理方面,似乎是表示,保持均衡的重要,能保持均衡才是健康。
中國的教學法,往往把枯澀難記的學理,編成押韻的詩,以便於背誦,後天卦的念法是:
 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
 五寄中官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易》之體用
《易經》似乎是太難懂了,看了許多易學的書,使我們都是愈弄愈糊塗。
現在我們只要先注意先天、後天兩個八卦,就能提綱摯領地瞭解了。
先天八卦所講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質世界時之物理法則。
後天八卦所講的,是物質世界形成後太陽系的物理法則。
先天所講的是體。
後天所講的是用。
《易》的作用,是在漢、魏、南北朝以後才發展出來的,道家的哲學,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也是互為體用的道理。
瞭解了作用之分,我們自然會明瞭,許多堪輿方面、命理的各種不同八卦,只不過是將先天卦之「象」,搬到後天卦的「數」上,另成一個八卦,或者是將先天卦的「數」,搬到後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個八卦。這樣搬來搬去的應用,他們有他們的理,但是因為原理未見闡明,這門《易經》的學識,就變得更為神秘難懂了。

三家村與來知德

孔子說「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經》的方法。
在研究《易經》時,必須反復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終生研究《易經》,也不一定達到最高境界,這是一門極有趣味的包羅萬象的學問。勸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發覺東方之既白了。
為什麼易學書籍那麼多,又那麼難懂呢?原來與三家村的學者有關。
這些三家村的學者,畢生在古老的環境中研究易學,實在值得欽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聞,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沒有看到,他們仍在獨自埋頭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學大家來知德,曾隱居二十年,專門研究易學。不錯,「來易」是很有名的,他確有極具價值的見地與發揮,但是,也因未通閱先賢論《易》之書,使得他浪費了不少光陰,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嘆的,也足為我們研究學問的借鏡。

後天卦之用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這是在《說卦傳》中,漢易據此以象數次序而解釋物理世界的法則,據說是孔子所寫,這個次序法則,當然是後天卦所表現的,也應該說,後天卦是根據這個法則而畫的。
孔子的這幾句話,簡單地解釋是:
太陽在東方升起,震為東,為春,一年之始,一日之始(帝出乎震)。
不久就表現了它影響萬物的能力,萬物滋長,巽為東南,春夏之間,上午(齊乎巽),至正中則光輝而治。
離為南,日正當中,為夏,萬物都在充分發育(相見乎離)。
日偏西時,或夏末秋初,自然界蓬勃之象已收,坤為地(致役乎坤)。
日落時,在一年之中是仲秋氣象,這時兌卦已是一陰來到,一切開始進入陰的境界(說言乎兌)。
入夜,也是深秋之時,陽能的乾卦進入陰境,陰陽就有交戰的現象(戰乎乾)。
子夜,孟冬之時,萬物所歸,在極陰的境界中,一陽在其中矣,這是新的轉機,坎中滿(勞乎坎)。
夜去冬盡,宇宙間一切開始暗中萌動了,新的陽能又起來了(成言乎艮)。
如果我們把萬有世界的物與事,用這個法則來解釋,是沒有一樁事不符合這個法則的,所以說,按照易卦來推論天下大小之事,是絕對準確無誤的,也是絕對科學合理的。

《易》的三要點

《易經》有三個基本的要點:
一、變易:《易》所說明的宇宙事物,是必變的,也就是說,天地間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但這個變,是漸變而不是突變,《易》是否定突變的,因為一切突變的事情,實際上,內部的變化已由來久矣。
二、不易:在一切的必變之中,有一種絕對不變的本體,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為上帝,佛教稱之為佛,老子無以名之稱它為道,也有人叫它為「一團漆黑」。不論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變的本體。
三、簡易:《易》是歸納法,將宇宙間的現象與人事,歸而納之為極簡單的必然之理,稱為簡易。

六十四卦及六爻

在先天伏羲八卦中,三爻為一卦,但是後來的演變,卻將兩個卦加在一起,六爻成為一卦。
在六爻之中,下面的三爻卦為內卦,又稱下卦,在上面的三爻為外卦,又稱為上卦。
六是個奇怪的數字,易學認為第六位最高,據說在自然科學位數方面,也認為六是頂點。
在八卦圖上看到的三爻卦,是在八個方位,現在配合成兩個三爻一卦,成為六爻卦,結果每卦(三爻)就有八個(六爻)卦了。
如此一來,八個卦的總數就是六十四卦了。

現在讓我們先看看乾卦及其變化:

囗乾為天。
囗天風姤,根據《易》的必變道理,從內部最下變起,好像宇宙間起了大風,即變成為姤。
囗天山遯,二陰生起,混然一體的陽氣開始退藏,即變為遯。
囗天地否,天地形成後,則天下多事矣,是為否,等於有天地則有人,從此無寧日,也可以稱為《易》的幽默,下一變為:
囗風地觀,由內而外視之,頗為可觀了,也可以稱是持盈保泰的道理,再一變為:
囗山地剝,如不保泰,則為剝,好像是人的身體,如不保重則剝損。
囗火地晉,這是第七變,是外卦初爻的反變,稱為遊魂卦,等於說,人雖未死,卻遊魂於廢墟之間,到墓場中去觀光了。
霎火天大有,這是第八變,內卦整個還原,稱為還原卦,也稱為歸魂卦,但是,這個歸魂,雖象徵著生命的延續,卻並非自己生命的還原,而是子孫的延續。所以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可以絕對還原的,所謂還原,不過是變化的一種,而與以往的形式相似罷了。
以上所說的,是乾卦本身及其變化,一共是八個卦,另外的坎卦、艮卦、震卦、巽卦、離卦、坤卦、兌卦,也都各自變化,其法則相同,共為六十四卦,在此不逐一多作解釋了,大家可以對照任何一本《易經》書籍參考研究。

錯綜複雜的變化

難道說,六十四卦就說清楚世間的一切變化了嗎?
不!事情還錯綜複雜得很哩!
我們仍拿乾卦來說吧,它的第一變成為姤卦。
霎天風姤。
綜:如果把姤卦的圖,作180度的倒轉,則成為:
囗澤天夬,這是姤卦的反對卦,又稱為綜卦。
錯:如果把姤卦的五陽一陰,變為五陰一陽,則成為:
囗地雷復,這是姤卦的正對卦。
一個人到了病的時候,就是剝卦,而剝卦的反對卦就是復卦,復卦豈不就是病體恢復健康了嗎!

在六十四卦之中,卻有八個卦是沒有綜卦的,這八個卦就是:乾、坤、坎、離、大過、小過、頤、中孚。

這八卦之中的乾、坤、坎、離,是天地日月的宇宙現象,在任何角度來看,天絕對是天,地絕對是地,太陽與月亮也仍是日月。
後四卦,大過、小過、頤、中孚,是屬於人事的,但卻是有其不變的性質,所以也沒有綜卦。
我們看到的錯卦與綜卦,是屬於外在的變化,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事情內在的複雜變化吧!
上爻下為爻,下爻上為互,從字體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出來這個意思。
以姤卦來說,上下外爻不變,只要內部的四爻則成爻互。
卦的複雜爻互,即為乾卦,如此錯綜複雜,看來真與世界上的事與人一模一樣了。

辯證法與微積分

對八卦的形成及演變作分析之後,再研究了其錯綜複雜之卦,才清清楚楚地體會到,從《易經》八卦的立場觀察人事是八面玲瓏的,是周密合理而客觀的。如僅從一個觀點來看事情,錯誤也就絕對不可避免了。孔子忠恕之道的基本精神,也是說因觀點不同,凡事也應在他人立場著想。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發現了《易經》這種對事物的道理,啞然失笑說:這就像是西方的辯證法呀!
聽到了這種意見,不僅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認識一個小孩子,一天這人忽然遇見了這個小孩子的祖父,於是就啞然失笑說,你看這個老祖父長得多麼像這個小孩子呀!
這真是有趣之極,《易經》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辯證法也不過是十八世紀的產物,不知道是我們文化的毛病呢,抑或是我們中國人有些是顛倒著走路呢?

不來慨嘆我們這些伏羲、黃帝的子孫也罷!再看看西方那個微積分的發明人吧!

他研究了《易經》,從《易經》「數」的法則中得到很多的啓示。《易經》六十四卦有一個方圖及一個圓圖,但是他把方圓圖弄錯了,雖然發明瞭微積分,但他卻十分遺憾自己不是中國人,沒有把易學弄得太徹底。否則,成就可能更多了。
其實我倒替他慶幸,慶幸此君不是中國人,因為他如果是中國人的話,弄通了《易經》,也絕不會發明微積分,頂多作個易理卜卦的術士而已。
因為學《易經》的人,都是只重「理」的部分,而不重視「數」,真是可嘆!

方圓圖與氣候

先看八卦的方圖(見下頁),從右下方的乾卦,一條斜線到左上角的坤卦,一共是八個卦,就是八卦中的乾、兌、火、雷、風、水、艮、坤。
而它們的數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由此方圖,可以看到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數」。方圖所代表的是空間,圓圖代表的是時間。
那麼圓圖是如何排列的呢?
由坤卦為起點,從方圖的最上一排開始,將第二排最左邊謙卦,接排到第一排的最右邊否卦,如此一排排地接下去,而形成一個圓圖。
在圓圈的中心,從乾卦到坤卦劃一條線,好像是天體銀河的位置,而這一圓圈既是代表著時間,一年之中的二十四節氣,及十二個月,皆由是而產生。
在圓圖中,除掉乾坤坎離代表了天地日月,而不採取為節氣之用外,下餘六十卦。
每卦代表——六天,共三百六十天,是一年。
五天又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候為一節。
所以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這是根據太陽系必然的法則,以卦象說明氣候的變化,預知氣象由斯產生焉!氣象變化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的一切,醫理與氣象的關係最為密切。



中醫的基本書及其他

大家注意一下,可以發現,今天在地震之後,我們的精神特別好,這是氣象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也說明瞭氣象變遷與醫理的關係。當然,有時在地震之後,氣象的影響,反使我們的精神特別壞。
現在,讓我們先談談三本書,以便瞭解中醫的發展史,實際上,這三本書,正是中國的醫學發展史。
一、《內經》:包括《靈柩》、《素問》兩部,是原始的醫理學,其中以針灸最為重要。可是《內經》並不僅是一部醫學理論的書,它更是一部修養之學;要說起來,應與《四書》並重,列入必讀之書,結果被局限入醫學的範圍,實在有欠正確。
二、《難經》:這是一部講理氣的書,所論的是偏重氣脈方面的學問,好似堪輿方面的理氣一樣,除了看巒頭、講形勢以外,還要注重理氣。
三、《傷寒論》:這是一部實用醫學的書,照我的意思來說,應該算是南方醫學的書,因為只有南方才多寒病。所以無論是醫理也好,實用醫學也好,處處要兼顧到人與宇宙的關係,以及氣象對人的關係。這部《傷寒論》,如應用於西北區,有些醫法就會有問題。
那麼醫治北方人的病,應該怎麼辦呢?
北方多溫病,應該注重《溫病條辯》才比較合宜。
到了唐朝孫思邈的醫學,是純粹屬於道家派的醫學,其所著之《千金方》及《千金翼方》二書,亦應列入國人必讀,其中涉及了庭園的設計、藥草的種植,都與健康、醫學有關,它將醫學融化在日常生活之中,真是一部妙作。

可愛的巫醫

中醫是由祝由科起源,其中包括有符咒的應用。
聽到符咒兩個字,一般人難免都想到了神神鬼鬼,以及迷信的巫醫。
事實上,符咒的應用,確是巫醫所作的事,巫醫不但不可怕,他們還是精神治療的老祖宗呢!
在上古氏族社會的時代,凡是所有的醫生都姓巫,這是一個氏族的姓,巫氏門下出良醫,巫醫是一個尊稱。
巫氏名醫,用符咒的方法治療病人,是一種道地的精神治療,畫符念咒是利用病人對醫生的信心,以及病人自身的信心,以達到治病的目的而已。巫醫不是很了不起,很可愛嗎?他們哪裡是西方漫畫中的可怖巫婆呢?
中國的醫學,在祝由科以後,講求的是: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等到了吃藥時,已是第四步的醫法了。

道家的生命學說

前面說到道家的醫學,究竟道家醫理是怎樣演變出來的呢?讓我們先看道家的生命變化圖吧!
生命的兩種變化
乾卦是陽能,是生命的開始,乾卦的內卦是懷胎時期,外卦代表了出生後至十六歲(女十四歲)。從這個表上,我們可以看到,男子十六,女子十四以後,就進入後天的生命。
《內經》上說,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歲開始了後天的生命。
此後,在男十七,女十五歲即進入(女後)卦,每八年(女七年)陽爻變陰,變為另一卦,為辶豚,為否,為觀,為剝。
剝卦盡頭,男子五十六歲,女子四十九歲,那時的男女,雖然活著,但已是遊魂的狀態,按現在西方的生理學,是更年期,按道家的學說,生命已是最後的一陽將盡的邊緣了。
如趁一陽未盡的時候,也可以說趁爐中的火尚有星點餘存,趕快設法修煉,還可以有轉機,請看道家的另外一圖,修道的昇華吧!
道家的修法,就是依照宇宙間自然法則的道理,配合了藥物。
在《內經》和《黃庭內景經》中,提到的有上藥三品,是精氣神。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身體,一陽來復,生氣就有了。
繼續的努力,變為二陽四陰,再進步為三陽三陰,最後達到乾卦,恢復為純陽之體,成為原始的青春狀態。
如果已經到了坤卦的年齡,不是一切都完了嗎?絕對不是,不過,我們確實要加倍的努力,才能恢復「一陽來復」的局面。



可笑的採陰補陽

道家修身的學說,有一句是:取坎填離。
坎中滿、離中虛,坎卦中間為陽爻,離卦中間為陰爻。
如果把離卦中間的陰爻,易之以坎卦中間的陽爻,離卦就變為三爻皆陽而為乾。修道的目的是反本歸原為乾卦,所以就形成了取坎填離的說法。
豈知有些一知半解的人,以坎為陰,離為陽,就把取坎填離,解釋為採陰補陽。
我們從《易經》的卦象,再看到道家以《易》為基礎的生命之說,就不難明瞭取坎填離的道理,那只是一種學說的定理,並非是修煉的方法。採陰補陽之說,其謬可知矣。

大師邵康節

說到《易》,說到道,我們一定要說宋代的有名大師邵康節。
邵康節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精研《易經》道家之學。許多人都看過《推背圖》,其中包括邵氏在宋代,以《易》的原理推論世界大事。
邵氏由道家醫理,說到生命的本能,有詩如下:
耳聰目明男子身(生命的奇妙),
洪鈞賦予不貧貧(生命的寶貴)。
因探月窟方知物(物質世界由動能而來),
未躡天根豈識人(宇宙生命來源不能把握,豈能瞭解人)。
乾遇巽時觀月窟(天風姤,可知生命法則),
地逢雷處見天根(復卦,見到生命之本來)。
天根月窟間來往(如能把握到生命與宇宙的關聯),
三十六宮都是春(可得真正的不死永生)。

第三章

    魏伯陽和《參同契》
自漢代以來,修神仙。煉丹道開始廣為流行。那時,上古的陰陽家、道家及雜家的各種知識學說與方法,才真正地融匯在一起。
就連天文、地理,也都達到一種新的境界,呈現了新的面目。
東漢的魏伯陽,是歷史上著名的道家,他所著的一本書,名叫《參同契》,在中國文化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這本《參同契》,揉合《易經》、《老》、《莊》,及神仙煉丹法於一爐,稱為千古丹經之鼻祖,是中國科學原始的基本要典。中國養生生命學的道理,也都包括在內,唯其中隱語甚多,外行人讀之頗為費解。《參同契》中引用《易·繫辭傳》所說:
  法象莫大乎天地,
  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前一句的意思是說,自然界里的法則,以天地為最大。下一句則是以日月為喻,說明人體氣血的循環,就像日月在宇宙間運行一般。
兩漢的醫學及煉丹,皆以《易經》的陰陽與五行八卦的原理為依歸。也就是說,五行的說法在那時已經開始了。有人也認為五行之說並非上古開始,只不過漢代的偽造而已,但是以所使用度量衡的標準來看,可能兩漢以前早已存在。

《易》是研究兩性之學嗎?

「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
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
這是從《易經·繫辭傳》中節錄的一句。
所謂「乾坤其易之門邪」,對醫理來講,是指後代的時候,以易為基礎,對人類生命加以計算,並研究針灸與十二經脈的關係。
由此而引出了十二辟卦,我們在下一段詳細說明十二辟卦,現在順便說到一個笑話。
有人著書立說,認為《易經》只不過是研究兩性問題的學說而已,他們的理由也是根據《繫辭》中的這一段。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這不是分明說男女兩性的生殖器官嗎?再看《易經》之中,到處都是陰陽,甚至陰爻陽爻也都成了性的象徵。所以說,這些人的結論就來了,《易》是研究性學的。
可是我們要明白,「物」在當時只作「東西解釋。因為《易經》的用語,被後人借用,後人的後人,難免又將祖父比孫子了,這也是中國文化上的麻煩事。

十二辟卦

十二辟卦是什麼?
辟是特別開闢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長。根據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關節氣之劃分,是以中國大陸中原為標準)。
十二辟卦中,各卦經管一方,就像是諸侯各管一方一樣,所以又稱為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
在這十二辟卦的圖中,由內向外分別是:
一歲十二月六陰六陽之象
(1)卦名。
(2)卦象。
(3)十二地支所屬之月令。
(4)律呂。
(5)二十四節氣。
在這幾項之中,我們先要談一談律呂。



音樂曆法和律呂

律呂是中國音樂的一個名詞,看到音樂與曆法及氣象有了關係,難免使許多人大吃一驚。
實際上律呂是表示宇宙氣機的變化,同時說明瞭音律及曆法的關係。
中國的曆法,本是一科專門的學問,也是一部氣象學。曆法是從黃帝開始的,那時用的是陰曆,但以太陽的行度為基準。
到了夏朝,就以寅月為正月(現在農歷的正月)。
商湯時代,以五月為正月,為一歲之首(現在農歷的十二月)。
周朝則以子月(現在農歷的十一月)為正月。
孔子刪《詩》、《書》,訂《禮》、《樂》,對於曆法則仍採用夏曆。
中國一向是以曆法天文學享名世界的,但是現在卻落後於西方國家。以台北之大,在校學生之多,僅有的一個圓山天文台,幾乎要被改成兒童遊樂園了。怪不得台灣的孩子,在外國連北斗如何開始都不認識,其他國家的孩子為此大感詫異,認為天文曆法本是中國人的特長,想不到台灣孩子連北斗星都不認識。可嘆!這也是題外之話。

在十二辟卦中,我們所看到的十二律呂,各代表一調。這十二個音調,與人體的十二經脈甚有關係。

這些音聲是如何開始的呢?原來在黃帝的時候,一位樂師伶倫用崑崙山解谷所產十二根竹管並排起來,一端整齊,一端則階次長短不齊,在竹中置入葭灰(即以蘆葦燒成的灰)。
將這些竹管埋入空屋中的地下,不齊的一端在下,齊的一端在地面。
當氣象變化至一陽生時,即「地雷復」卦,冬至時,第一根管子中有氣衝出灰飛,吹起了黃鐘的宮音。
這個黃鐘之音,正說明瞭土地中的陽能,在一定的時間,向外放射。
人體的氣脈,也像地球中的氣機一樣,隨著氣象的變化而動。
許多西方的朋友,認為中國的音樂難懂,不易引發感受。因為中國的古樂是不平均的自然律,而西方音樂是平均律,比較適宜合奏的關係。(此節可參考《人文世界》一卷八期及二卷一、二期《律呂淺談》)
下面就要分別解釋十二辟卦中的每一卦了。

諸葛亮借東風 十月

囗坤卦,亥月,節氣立冬小雪。
這是全陰之卦,天地間之放射能,此時已全部吸收入地,但陰極則陽生,所以在十月立冬後,必會有小陽春,有一兩天風轉東南,當年諸葛亮借東風,就是通曉《易經》氣象的道理,知道十月立冬之後,西北風一定不會天天吹,根據氣象的推算,有一兩日必會颳起一陣東南風,所以故作玄虛,築壇祭風,反正一日借不到的話,二日三日下去,早晚可以等到東風。果然被他等到,大破曹操五十萬軍。
曹操大敗之後,閉門讀《易》,研究到《周易》蠱卦的「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和立冬時,正值坤卦當令,其中有一陽來復的道理,哈哈大笑,悟出了東南風的道理。五十萬大軍的損失,才讀懂了《易經》,代價真不能說不大呀!

冬令進補 十一月

囗復卦,子月,節氣大雪冬至。
到了十一月,一陽來復。在卦上已看到了一陽之象,現在是陽火之始,地球所吸收的太陽之能,又開始向外放射了,這個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胃口不錯,消化能力也好起來了。冬至開始,正是人人高喊冬令進補的時候,一點也不錯,復卦早已告訴我們了。
    春快來了 十二月
囗臨卦,醜月,節氣小寒大寒。
現在的卦象,已有二陽了,雖是在十二月,可是春已暗中來臨,地球內部的放射能已漸升高,變化遂將透出外部了。
     三陽開泰正月
囗泰卦,寅月,節氣立春雨水。
這是三陰三陽的卦,天地間至此時,地球已經是全部陽能充滿了。這是春的開始,生命就要出土了。

大地驚雷 二月

囗大壯,卯月,節氣驚蟄春分。
春雷動了,這一聲空中的巨響,驚醒了冬眠蟄伏的動物們,現在紛紛吐出了口中的混土,恢復了活動,這就是驚蟄的意義。卦象已呈四陽之象,陽能到達地面上了,植物也都開始了生長。
     清明時節 三月
囗小蓄卦,辰月,節氣清明穀雨。
陽能已上升到五爻,天地間只有一點陰氣殘餘,現在的陽氣正是最充足的時期,清明掃墓、郊遊,天地間充滿了新生,到處欣欣向榮。
    燥烈的純陽 四月
囗乾卦,巳月,節氣立夏小滿。
現在的陽氣已達飽和點,物極必反,陽極則陰生,四月份太乾了,使人發問,白天也最長。到此為止,均屬陽能的活動,稱為六陽的上半年。

大地驚雷 二月

囗大壯,卯月,節氣驚蟄春分。
春雷動了,這一聲空中的巨響,驚醒了冬眠蟄伏的動物們,現在紛紛吐出了口中的混土,恢復了活動,這就是驚蟄的意義。卦象已呈四陽之象,陽能到達地面上了,植物也都開始了生長。
     清明時節 三月
囗小蓄卦,辰月,節氣清明穀雨。
陽能已上升到五爻,天地間只有一點陰氣殘餘,現在的陽氣正是最充足的時期,清明掃墓、郊遊,天地間充滿了新生,到處欣欣向榮。
    燥烈的純陽 四月
囗乾卦,巳月,節氣立夏小滿。
現在的陽氣已達飽和點,物極必反,陽極則陰生,四月份太乾了,使人發問,白天也最長。到此為止,均屬陽能的活動,稱為六陽的上半年。

喝一杯雄黃酒 五月

囗(女後)卦,午月,節氣芒種夏至。
在純陽的卦中,最下面生出了一陰,濕氣在內部發生了,現在是一年中陰的開始。南方的黃梅雨,常會下個不停,天地間陰的力量又在暗中滋長。端午節吃粽子時,不要忘記喝一杯雄黃酒,驅散一下體內的潮氣。
     夏日炎炎 六月
囗辶豚卦,未月,節氣小暑大暑。
二陰生,暗中已有凋零的意味,麥子已經收割了,象徵一年中的生發季節已經過去。可是外表上,天氣是炎熱的,雖然內部衰相已經很深,但大地中仍有一爻陽能,利用它,另一季的農作物得以生長。
    鬼節的祝禱 七月
囗否卦,申月,節氣立秋處暑。
三陽三陰,秋天到了,天地的外部又要開始了明顯的轉變,雖然熱,但是秋高氣爽。到了下半月,夏天已全部結束,秋收開始,天氣即將轉涼,那些可憐的孤魂野鬼,以及家中作古的祖先親友們,現在也該做一個生活的安排了吧!七月十五日,讓我們誠心地祝禱他們,祈求他們有溫暖舒適的生活準備!

仲秋賞月 八月

囗觀卦,酉月,節氣白露秋分。
秋的收割已經完成了,落葉紛紛,天地間呈現了一股肅殺之氣,因為陰爻已到了外卦。秋收冬藏的工作都已準備好,夜晚也已有露水下降了。八月十五的月亮多麼明亮,搬出來豐收的棗子、花生、玉米、毛豆、地瓜、梨子、核桃,讓我們吹著洞蕭賞月,合家團圓作樂吧。
    秋風掃好落葉 九月
囗剝卦,戌月,節氣寒露霜降。
天地間只有一絲陽氣存在了,生命至此,陽能已剝到盡頭,馬上就要完了。深秋的風,吹卷著,滿地落葉紛飛,樹枝上已變成光禿禿的,除了那些耐寒的松柏之外,如果冬衣還沒有備妥,可能會忽然受凍了。
    剝復之際生命的法則
前面所談的十二個月,是地球的生命法則,縮小來說,一天的生命也是如此。一日之中的十二個時辰,也以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西戌亥代表。
這個生命的法則,與人的生命法則是一致的,都處在剝復之際,以十二的一半,六為分野,六陰六陽。
到了第七,就是另一個開始。所以,在《易經》上稱為七日來復,人體的變化也是這個法則。至於病情的變化如何,也要注意到時間的因素,中西醫盡皆如此。

孔子的《春秋》

在一年之中,有時是夜長晝短,有時是夜短晝長,但是在春分與秋分時,日與夜是平均的,同是一樣的長短,沒有差別。
孔子著了一部《春秋》,為什麼古人稱歷史為《春秋》,而不名之為冬夏呢?
原來孔子也是採用春分秋分之道,在歷史的眼光中,必須以「持平」為準則,所以就取用了《春秋》作書名。

五行是什麼

看見了五行這兩個字,好像我們要開始算命了。不過,算命的確也是根據天地間的法則。五行是天文的代號。一方面是抽象的原理,一方面也是實際的應用。
《易經》上說:「天行健」,行就是動的意思,《易》的基本原理是說,一切都在運行不息。
有人說西方文化是動的,東方文化是靜的,不知是根據什麼。我們姑不論西方文化的好歹,只證明中國《易經》的文化,是生生不已,一切都在不停地進行著。
究竟五行是與《易經》同時開始的,抑是在漢代開始的,說法不一。但是,漢代時期對於抽象理論科學的建立,極有成就,是一個不可抹殺的事實。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它們代表了宇宙天體中五個星球:金是太白星,木是歲星,水是辰星,火是熒惑星,土是鎮星。
這五個星,加上太陽與月亮,稱為七政。
太陽與月亮是經星,五行之星是緯星。
這些星球的放射能,影響了地球,地球當然也在放射能,而影響其他星球。

五行的意義和作用

木代表生發的功能,在人體代表肝。
金代表破壞性及堅固的本體,在人體代表肺。
水代表了冷凍,在人體代表腎及大小腸。
火代表了揮發功能,在人體代表心。
土代表了中和之性,有中和金術水火的功能,在人體代表脾胃。
依照綜卦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有一種相對性,凡是有好處的,一定也有缺點;有害的,也必有其利益的一面。五行的本身,也是如此,所以五行是相生相剋的,它們相生的次序如下:
五行相生相剋
實際上,四川、西藏乃多金之區;東部生長茂盛;北方天寒,凍結較久;南方則氣溫較高。



頭痛醫腳

瞭解了五行的相生相剋的道理,就會明白中醫不是頭疼醫頭的原因。
一個人感冒咳嗽了,肺部有了麻煩。肺是金,要想幫助金增加力量,必須先去扶助上,因為土能生金,土是脾胃,所以說一定要同時調理脾胃,並顧及到腎水及大小腸。
事實上,金(肺)有毛病,一定會連累到土及水,所以肺有了咳嗽,胃氣絕對不適,腎氣也受肺金的影響,而引起耳鳴。
中醫的理論根據了五行,在治療的時候,要找到病源之所在,徹底的治法,所以不是頭痛醫頭,而成為頭疼時,反來醫治其他的部位了。

天干地支

說過了天體中的五個星球,這五個星球的放射,對地球不斷地發生干擾,這個干擾的性質,就定名為天干。
雖然五星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個代表,為什麼天干變成十個呢?因為五行不夠說明天乾的陰陽全部意義,所以,每個由兩位來代表,這十個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們代表的意義如下:



地支共有十二,就是前面說過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代表了地球本身的放射能,與天干交互作用影響,而形成了天地間變動的法則。
十二地支代表了一年的十二個月,在十二辟卦中已說到了。
十二地支同時代表了一日的十二個時辰,每一時辰有兩小時。



十二地支同時也代表著十二個不同的年代,在天地間不停地運轉著。

十二地支與十天干配合,每六十年循環一個週期,稱為六十花甲。六十歲的老人,也稱為花甲老翁。
天干地支是一門偉大的學問,這門學問,對物質文明而言,是超然獨立的,所以中國以往的年代,不論人事的興衰、帝位的轉移,一律採用干支為年的代表。
天干地支所代表的宇宙,道家稱為「造化洪爐」。人類在這個洪爐中,不過是一點點渣子而已,所以人死了,稱為「物化」或「羽化而登仙」。
在這個八卦圖中,包括了天干、地支、方位、五行及人體內臟。由中間的對角線,看出了對面相衝,只有土在中間協調。
《易經》的道理是,立場相對、性質相反、等則相衝。

第四章
繼續研究下去,根據中國醫學的哲學部分為原則,也就是以理論的基礎為研究的方針。
至此,應該先放棄《易經》的關係,而以五行干支為研究的重點,因為陰陽與道家合流的陰陽五行,以及干支,正是醫理的最基本思想,在醫書之中,充滿了五行干支,如果不弄通干支陰陽,想讀通醫書是很困難的。




騶衍是否胡謅
在戰國的時候,齊國有個鼎鼎大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名叫騶衍(歷史上另有鄒衍,並非一人)。
這個騶衍也是位陰陽家,在那個時候,他的弟子極為眾多,到處都歡迎他去講學。
他的見地不同凡響,對於所謂世界的定義,他首倡一種見地,把世界分為九大洲,中國不過是九大洲之一罷了,名為赤縣神州,在那個時候,說出了這樣的話,許多人都罵他胡謅、誕妄。
這是集成陰陽學說的一位大師,而陰陽家的五行、天干、地支等學說,後來成為醫理的基本原則。

我們的小天地

道家稱宇宙是個大天地,人身是個小天地。
撇開生命的來源不談,道家認為人的生命作用,與天地是一樣的,先從既有的現象來說吧,《內經》上把一個人身歸納為二十六部分,都與天地的法則相配合。
比方說:人的頭,圓圓的,在整個人身的頂上,就像天一樣;而我們的腳在下,平平方方的,像地一樣。
我們的雙目,閃閃發光,不是天地間的日月嗎?
七竅再加上下體的兩竅,恰如天上九洲。
人有喜怒的時候,就像天地之雷電。

我們的四肢,就像一年的四時,如此配合共為二十六,比之天地:

頭  天
腳  地
左眼 太陽
右眼  月亮
九竅  九洲
喜怒  雷電
四肢  四時
五臟  五音
六腑  六律
寒熱  冬夏
十指  上古之十日(十日稱旬)
十二肋 十二時辰
夫婦  陰陽
三百六十五骨節 三百六十五天
十二關節 十二月
膝肩  高山
腋腘  深谷
十二經脈(十二經水) 江河
衛氣  泉氣
毫毛  草蘆
臥起  晝晦
齒牙  二十八星宿
小節  地上小山
高骨  山石
幕筋  林木
?肉 聚色
(人有時不生育,地有時不生草)
以上是《黃帝內經》的二十六人身形象,配合天地之形,這種說法是否有理?或者有牽強之嫌?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魏晉以後的思想。

十個太陽的故事

在前面人身與天地二十六形象之中,說到了上古時候的十日,十日就是十個太陽。
在上古的神話書中,也有一個故事,是說上古的十個太陽,後來被后羿射掉了九個,只剩下一個,使天地間的溫度降低了些,植物才能夠生長,適合人類的生活。
總之,不論如何說法,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是處在太陽系中。
但是十個太陽的說法,卻吻合著佛教的宇宙觀與世界觀。
在佛教的世界觀學說中,以包含了一個太陽及一個月亮的星球系統為一個世界的單位,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太陽系中的地球。
可是,在無限的宇宙中,卻有許多許多類似我們這個太陽系的星球世界。以什麼為多的代表呢?就算十吧!千吧!萬吧!
一千個太陽系,稱它為小千世界。
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中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名為大千世界。
所以,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人比沙都小了,宇宙是如此的寬闊無垠,說太陽有十個,不過是微微形容一下罷了。
然而,上古的十日,正是對無垠宇宙的一種說明。

彩色有聲有味電影

不論人身是否與天地配合得一模一樣,人類的軀體,不可否認的是有聲有色,有氣有味,就好像七彩玲瓏的有聲電影所表現的一樣。
如果用五行的方法,配合性質來表明一下的話,就可以列出下面這張簡單的表:(見128頁)
看了這個表,才知道我們每人的小天地,真的五花八門,多彩多姿,色香味俱佳的一具肉機器。
在這個巧妙的機器中,最玄妙的一樣東西,就是其中的氣。

氣功是什麼玩意兒

大家都聽到過氣功治病吧!真正的氣功的基礎是什麼?
原來學道家的人,早已發現六個字的重要性,實際上是六個音對人體器官健康的影響。
這六個音就是所謂的六氣:
噓、呬、呵、吹、呼、嘻。
那些修神仙的道家人士們,清晨的時候,面對東方,在生氣升發的那段時刻,發出這六聲,引通體內的氣脈。
當發此六音,不是大聲吹叫,而是輕輕地,聲音的大小以自己可以聽見為準,一直練習,每次作到腹中無氣時為止。
用針灸治療無效的病人,採用這種氣功的治療,發現頗為有效,因此演變出了氣功治病或健身的方法。當然,方法並不如此簡單,另當別論。



音樂可以治病嗎

看見前面的表上五臟配合了五音,前兩次我們也說到了律呂(音樂)與五行內臟的關係,證明音樂與人體是有絕對的關聯的。
就拿西方的醫術來說吧,也早已證明瞭音樂對人類的影響,對動物的影響,在雞捨中放某種音樂,可使雞多下蛋,牧場中的音聲可影響到乳牛的產量。
說到我們人類,有些音樂使我們沈沈欲睡,有些會使青年人舞個不停。
所以西醫早已採用聲音的治療,而最早的中國醫書,時常提到的音色,也就是以音聲的方法治療病人。
至於道家,有時根本不用吃藥的方法,而用音聲使人身體好轉。

顏色對病人如何

根據五行與顏色的表明,至少由病人的顏色,可以判斷出他身體的病況,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再根據這個原則發展下去,顏色對人的影響就很大了,所以顏色與聲音一樣,都被用作醫療方面考慮的因素和方法,近代的西方醫學,也同樣注重顏色的治療。
由目前的實際現狀,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證明,道家以音、色配合人身的器官,是絕對正確有理的。

誰認識「人」字

要說起醫學,真是一門了不起的大學問,幾乎要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還要中通最要緊的一門學問——「人」。
先替「人」字看一看相。
左撇是陽,右撇是陰,一陰一陽構成了人。
再看看我們這些人,從人中以上,兩鼻孔、兩眼、兩耳,豈不就是坤卦嗎?
從人中以下,一張口,外加下體的另兩孔,就是三個陽爻,構成了乾卦。
所以人是地天泰卦,就是平衡的意思。
就算是這個說法是一個笑話吧!要認識「人」的確不易,而要作一個醫生,最基本的條件是要認識「人」。
中醫之醫學有一個說法:「醫者意也」,要頭腦聰明,將呆板的原則,加以靈活運用,才能對付靈活變動的「人」,所以,醫是智慧之學。
中醫的頭一步,瞭解病情,診斷病人,要由四個字入手。

望聞問切
這是誰都知道的,但這四個字到底包含些什麼?
望——看相術
清朝有一個才氣縱橫的名醫,名叫陳修園,對於所謂「望」,有詩一首如下。春夏秋冬長夏時,青黃赤白黑隨宜。左肝右肺形呈頰,心額腎頤鼻主脾。察位須知生者吉,審時若遇克為悲。更於黯澤分新舊,隱隱徽黃是愈期。
這一首詩說明瞭由外表診視病人的原理與方法,就是說人的氣色可以與四季同樣,與顏色配合,以斷病情。面頰上左邊氣色灰暗表示肝有病,右邊灰暗是肺有病,如果心有病的話,額頭顏色必會反常,腎病表現在頤處,鼻子呈現了脾臟的毛病,如果各部位氣色與時序相合則佳,如果逢到克制當然不吉,顏色的不佳則愈舊愈久愈劣,如果面現微微的黃氣,則證明胃氣上升,是病癒之兆。
所以所謂「望」,是用看相的方法,察究病人的病情,其中還包含了看舌苔等等,及一切眼睛可以觀察到的因素,來判斷病情。

聞——聽病人的聲音
根據五行生剋,及五臟六腑的配合,用聲音判斷病人的情況。
肝病出怒聲,容易發脾氣,輕易動怒的病人,一定是肝有病;若常自喜笑,那麼他的病一定是偏重於心臟方面。
脾病則多思慮,除了一般過度用腦,神經有問題外,得病時,比平時思慮還多。
肺病憂悲愛哭泣。
腎病多呻吟,轉身彎腰起身坐下,渾身疼痛,常發哼唷之聲,必是腎病體弱。
實際上,從聲音分辨病情是頗為困難的,關於這方面以後還要作較詳細的說明。


問——病人自己的感受
給病人看了相,注意到了病人聲音的變化,現在要問一問病人自身的情況,與自己的親身感受了。
關於問的範圍,陳修園也編好了要點: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人渴俱當辯。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脈要參機便。
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言告兒科,天花麻疹虔佔驗。
由於這幾句要點,可知古代中醫的治聞,對病人事先也要經過嚴密的審察,等於現在的全盤檢查,同時已對「人」有具體徹底的瞭解,才好下診斷,所以中醫內科是全科的醫生,包括了小兒科、婦科等。


切——診脈
診脈是最深奧的一門學問,事實上,這是需要長久及多方面的實驗,才能有所成就的,初學的人常從診豬狗開始,試一試沒有生命的脈,是怎麼一回事,再來摸有生命的脈,什麼豬呀狗呀,抓到了就要摸一摸它們的脈,其中的道理,陳修園有詩如下:
微茫指下最難知,
條緒尋來悟治絲。
三部分持成定法,
八綱易見是良規。
胃資水彀人根本,
土具衝和脈委蛇。
臟氣全憑生克驗,
天時且向道從窺。
陽為浮數形偏亢,
陰則沈遲勢更卑。
外感陰來非吉兆,
內虛陽陷實堪悲。
諸凡偏勝皆成病,
忽變非常即弗醫。
只此數言佔必應,
脈經補敘總支離。


醫案的奇談
清代有個有名的醫生,被人稱為天醫星的葉天士,後來許多傳奇性的驚人醫案,大多都掛在他身上。
有一次,葉天士在路上見抬格而過,棺下似沾有血漬,當時葉天士擋住,詢問棺內何人,得知是婦人因難產而死,葉天士立刻命其開棺,堅稱棺內之人未死,他可以救治。
在當時,開棺是樁大事,經葉天士全部負責始開棺。葉天士即用針灸法,在死者心口扎針治療,片刻嬰兒呱呱落地,產婦也有了活氣。
原來葉天士的判斷,產婦是一時昏厥,並非真死。
又有一天,葉天士正與友人下棋時,忽然跑來一個人,老婆難產,痛苦呻吟,請葉天士救命。
葉天士即在棋盤上抓了一把銅錢,到產婦家去了,進了大門,當即把銅錢往牆上一擲,嘩啦一聲,屋內的產婦正在苦痛時,大吃一驚,嬰兒也跟著呱呱落地了。
這真是天醫星,許多人詢問葉天士為什麼,葉天士說:人人都愛錢,死也要錢,活也要錢,小孩不下世,一聽到錢聲,馬上就來了。
這雖近乎笑話,但是葉天士可能是瞭解產婦的緊張,用聲音轉移注意力,難怪稱他為天醫了。


三指禪
在《禮記》中有一句話:「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許多人以為,這個醫家要三代作醫生,才能請他治病。
其實這個三世,不是三代的意思,三世是指:一《黃帝內經》、《靈柩》、《素問》;二《神農本草》;三《太素》(脈理)。
精通這三項,是作醫生的必備條件。所以,不通三世者,不能算是醫生,不能服其藥。
《太素》所講求的,完全是氣脈的問題,在宋、明以後,懂得《太素》的,稱為三指禪,不但在摸脈以後能瞭解病人的病情,並且可以瞭解人的窮通富貴。脈理真是一門玄而又玄的學問,難怪稱這些人為三指禪呢。


第五章
     唯心與唯物之論
任何一種學說都有其哲學的基礎,中醫的醫學當然也不例外。
有人說中醫醫理學是唯心之學,究竟醫理是否真是唯心之論,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但中醫所謂的唯心是本體之心,是一種代號;而西方文化中的心,乃指思維冥想的作用。
實際上,中醫醫理意識與生理作用結合為一元的意思,與西方的「唯心」不能混為一談。
至於西醫,則是真正的唯物。我們可以拿機器的測察人體為依據,而證明其唯物之基礎。
西方心理的研究,往往先以猴子,或老鼠、狗作試驗,然而猴子與老鼠的心理,與人類的心理,恐怕尚有一段距離。
不論唯心也好,唯物也好,中醫也好,西醫也好,醫理學的本身,都是從受精後的形而下開始,對於生命的來源,形而上的本體,都未加瞭解。但是,生命的來源是最重要的,二十一世紀的醫學,必然是中西醫合流,也必定是要追尋形而上生命之根本的。


孫大夫和老虎
中國醫學史,在魏晉時期開始了新紀元,因為印度醫學、天文等於此時輸入中國,受了這種外來文化的影響,演變至唐代,印度醫學與道家醫學合流,匯成了醫學的新系統。
唐代前後有兩位大名醫,一是陶弘景,為梁武帝時人,又別稱之為山中宰相,山中的黑衣宰相,梁武帝初期凡在政治遇到疑難大事,必定要向其請教。陶著有《肘後方》等醫書。
另一位大醫生便是唐代的道家孫真人孫思邈,他不但綜合了印度的醫學,並且還融會了阿拉伯的醫學。
傳說中,龍王會變化為人,向孫大夫求醫。而最神妙的一樁傳說,是他在山中遇見老虎擋路的一幕,當時老虎張口示孫大夫,原來虎牙中夾了一根細骨,特來求醫的。他當即拿出鉗子,拔掉虎牙中之骨刺,自此之後,孫大夫來往就有老虎護衛了。
當然這件事有多少真實性,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推測的,就是孫思邈一定是一位神奇的大國手無疑。


印度醫學的說法
《內經》的理論,把人體構成,歸納為三十六因素。
印度的觀念,把人體分為地、水、火、風四大類。比如說,骨為地類,內分泌、血液等為水類,溫度為火類,呼吸為風類。
在這四大類之中,每大類的一百一十種病,四大類共有四百四十種病,比如傷風為風大類之病,癌症為地大類之病等。任何一種病皆促人致死,如久睡而累為睡病,坐久為坐病,所以人人隨時都在病中。
我們的四大類,是不真實的,不會永遠存在的,這四大隻不過是我們之所屬,而非我們之所有,四大皆空的觀念也是由此而形成的。


生命的構成
生命是如何構成的?
讓我們先看看兩千多年前印度的說法。
要有三個條件聚集在一起,才會形成新的生命,這三個條件是:卵子、精子和靈魂。
缺少任何一個因素,生命都不會構成,這叫做三緣和合。
生命構成之後,以七天為一個週期,經過三十八個七天,母體中風輪轉動,新生命就誕生了。
這個母體之中的風輪,就是中國醫學上所謂的「氣」,印度所謂的「風」。
與這種說法同時的,還有關於對一碗水中生命的觀念,就是釋迦牟尼所認為,一碗水中有八萬四千個生命的說法。
這種說法雖遠在二千多年以前,但是獲得了近代科學的證明,在顯微鏡下看到一碗水中的細菌生命,何止八萬四千。


孔子與釋迦的會議
提起了這個神秘的氣脈問題,使我們想到中國《易經》文化、埃及文化及印度文化的共同性。《易經》之七日來復,正符合了印度的佛學理論,使人感到,孔子與釋迦,在開始他們的學說宣揚之前,已在一起開過會議,商訂好了意見,然後再各自前往一處教化人民。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不過證明瞭人類冰河期的史前文化,早已達到了巔峰狀態,當前期人類毀滅之後,那極少數留下的人,以及高度發達的部分文化,又再輾轉延續罷了。


什麼是氣脈
提到氣脈二字,許多人都會認為那是一種筋,或者血管之類的東西。
中醫所謂的十二經脈,確實是包括了有形的血管等等,在解剖學上來說,是肉眼可見的,人身具體的組織。
但是道家所謂的奇經八脈,與密宗所講求的三脈七輪,只是具有作用,而在人體解剖時,卻不見一物。
氣是無形而有質的,好像原子能的排列,如果拿眼前東西作比,就如生火時所冒的煙,這些煙也走一條路線,但並非在一定的管子中行進。
所以,多少年來,西方生理學,以及我們中國人,都認為氣脈是玄而又玄的玩意兒,原因就在於氣脈是看不見的。
究竟這個看不見的氣脈是什麼?
它既不是呼吸之息,也不是空氣中之大氣,但在活生生的生命中,卻證實了它的無上功能,影響重大。
也許我們可以勉強稱之謂生命能吧!


奇經八脈
道家最重視的奇經八脈,就是:
任、督、衝、帶、陰維、陽維、陰蹻、陽蹻。(如右圖)
為什麼稱它們為奇經八脈呢?
因為奇是數字的代號,在陰陽的觀點上來說,奇就是陽,因為此八脈影響著陽氣所走之路,故而稱為奇經八脈,所謂奇,並不是稀奇古怪的意思。
奇經八脈專管陽氣之路,這個系統,並不是十二經脈的系統,但奇經八脈卻輔助支配了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既司無形的精神,有人認為就是道家所謂的「精氣神」,這一點是有問題的。
但是中醫的理論,卻非常重視奇經八脈。




氣脈之爭
印度無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脈之說,但在唐代傳進西藏的密宗,卻有另外關於氣脈的理論,就是三脈七輪。
在醫學的觀點上來說,氣脈就是氣脈,但在練氣功及瑜伽術者的眼中,氣脈的問題非常重大,他們認為奇經八脈不夠精細完整,三脈七輪才是正確的說法。
至於我們的道家,又認為三脈七輪無啥稀奇,奇經八脈才正確。大家爭來吵去,也有千多年的時光了,不管誰是誰非,氣脈對於針灸關係太直接太密切了。前面簡略說過了奇經八脈,讓我們也將三脈七輪作一個介紹,大家再來判斷吧!


三脈是什麼
三脈是三條氣脈,即中脈、左脈及右脈。
最重要的一條為中脈,是藍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間,由頂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門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帶;密宗又稱之為生法宮,如果是女性的話,海底就是子宮。
在中脈的兩邊,有左脈及右脈,與中脈平行,距離約牛毛的十分之一。
左脈為紅色,右脈為白色。
左脈下通右睪丸,右脈下通左睪丸,女性則通子宮。
因為氣脈是交叉的,它的路線與神經有關,所以右邊病時左邊痛;左邊病時右邊痛。
不要認為中脈有顏色,有距離,就認為三脈是肉眼可見的具體事物了,那是不正確的。
從生理解剖的觀點上來說,三脈是看不見的。只有在作靜定的功夫時,氣脈通了,自己才會見到它們。


三脈是什麼
三脈是三條氣脈,即中脈、左脈及右脈。
最重要的一條為中脈,是藍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間,由頂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門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帶;密宗又稱之為生法宮,如果是女性的話,海底就是子宮。
在中脈的兩邊,有左脈及右脈,與中脈平行,距離約牛毛的十分之一。
左脈為紅色,右脈為白色。
左脈下通右睪丸,右脈下通左睪丸,女性則通子宮。
因為氣脈是交叉的,它的路線與神經有關,所以右邊病時左邊痛;左邊病時右邊痛。
不要認為中脈有顏色,有距離,就認為三脈是肉眼可見的具體事物了,那是不正確的。
從生理解剖的觀點上來說,三脈是看不見的。只有在作靜定的功夫時,氣脈通了,自己才會見到它們。


      七輪在哪裡

什麼是七輪?顧名思義,是七處與周圍有連帶關係的地方。
所謂七輪,就是:
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梵穴輪。
頂輪——從額頭的發際開始,往後橫拼四指的距離處,就是頂輪的位置,也就是嬰兒幼小時會跳動的部位。以道家的說法,此處在封口以前為先天,那時嬰兒不會說話,但卻表情豐富,好像有說有笑的樣子,因為嬰兒還處在形而上的境界中,與以往的精神環境保持接觸。等到頂輪封口以後,嬰兒就會說話了,而開始進入了後天的生命。
此輪又名大樂輪,在靜坐未打通大樂輪以前,等於是受活罪,腿麻腳酸,一旦打通了頂輪,腦部氣輪充滿,其樂無比。
道家稱頭部為諸陽之首,像似有大樂,頂輪有三十二根氣脈,如雨傘一樣,由間腦向外分散。



眉間輪——在兩眉之間,印堂稍下的地方,稱為眉間輪。道家修神仙,練靜坐的人,在眉間輪氣脈打通後,就會有相似神通的境界,叫作眼通。真有天眼通的人,沒有任何物質的東西可以障礙到他的視野。換句話說,閉著眼睛,隔著牆壁,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界的一切。
喉輪——由眉間輪向下,到喉結的地方,稱為喉輪,這裡一共有十六根氣脈,像倒轉的雨傘,接眉輪諸脈,包括到上胸部的食道及氣管,這個喉輪又名受用輪。依照印度治病的方法,注重氣脈治療,喉輪的十六脈若不乾淨,心中便難得安寧,煩惱多病,所以瑜伽術中有用白布清洗食道及胃部的辦法。四川治療瘧疾,也有用鮮的葛根,去皮後,以病人中指為一寸,由口腔通入食道及胃,瘧疾即愈。所以如能保持食道清潔,則可健康少病。我們喝了牛奶,在空杯子上,可以看到殘留的奶汁,牛奶尚且不過是流體而已,我們一日數餐,食道中臟亂的情形,也就同垃圾桶差不多了,焉能健康長壽。以個人的經驗,喉輪與胃壁極難保持清潔,唯一的辦法是少食。

心輪——神秘學者稱為法lun,此輪在肚臍上四寸(人身寸)的地方,共有八脈,也像雨傘一樣,向下分散。
臍輪——在臍輪的地方,是神經叢的中心,由此開始,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脈,中間分散達到腰的四周,往上分散達到心輪,向下分散達腳跟。
海底輪——由臍分散的脈,接到海底輪,就是男性的會陰,臀下的三角地帶,女性的子宮口之上。
道家對生命的看法,男性一切生命的原動力,都在身體的下面,所以男性善立,如果兩膝有力而靈活,則是健康與長壽的象徵,男性年老時兩腿發軟,就不是好現象了。
至於女性的生命力則在肚臍以上的部位,所以女子不善久立,而且走路搖曳生姿,就是因為下面沒有力量的緣故。
梵穴輪——前六輪都在人體之中,這第七輪,卻在人體之外。
在頂輪處四指之外的上方,離開了頭頂,就是梵穴輪的地方,在這裡,人體放射出光芒。這種說法,以前認為似乎有點荒誕不稽,但是近年的紅外線攝影,已可攝到人體放光的情形,而證實了梵穴輪的可能正確性。
據說,紅外線攝影,證明任何物體都可發光,植物自然也不例外,最妙的是,當我們離開了坐過的地方三小時後,紅外線攝影,仍可攝到我們殘留在那裡的放射光。

七天的變化
前面粗淺地介紹了氣脈的問題,現在談一談生命的入胎變化。
在卵子與精子結合,生命開始後,第一個七天,生成了督脈。上從間腦下達海底。第二個七天,生出左右兩眼,此後則每七天一個變化,到了三十八個七天後,嬰兒才會出世。
這也就是七日來復的道理,後天的生命、身心的變化,都是七天一個週期。如患傷寒症的病人,七天一個變化,要經過三七二十一天才會痊癒。

你的鼻子通不通
說了半天,各種氣脈問題,歸根結底一句話,奇經八脈與三脈七輪是並不衝突的。三脈中之中脈,就是衝脈,而道家所謂的左青龍(主血)右白虎(主氣),即三脈中之左右兩脈。
前面氣脈的介紹,等於陪同大家逛了一趟西藏及印度,簡單地看看這些人體神秘學的陳列。但是,最要緊的是我們能知道如何調整氣脈,將來有機會,也許再作專門的介紹。
如果醒時發現僅右鼻通時,就是稍有疾病的前奏,正常的人,白天左鼻通(陽),夜裡右邊通(陰),時間的計算是夜十一時起,到中午十一時算白天,過後則算夜間。


生命的來源問題
氣脈是根據什麼在生長?靠什麼在變化?
是上帝的安排嗎?是菩薩的旨意嗎?抑是自然的現象?
這是生命來源的問題,醫理本來就是玄而又玄了,再加上生命的來源,就更是玄上加玄了。
生命的來源是醫理的哲學,醫理學引導著醫學,但哲學卻引導著醫理學,所以我們也不能不追索生命來源的問題了。


第六章
     碧眼方瞳是神仙
上次說到三脈時,曾指出三脈的顏色,後來有許多人來問,不知這個顏色是否在人體解剖時可以看到,如果可以看到的話,那麼三脈就是一種神經或器官了,怎麼能說是無形呢?
現在我要鄭重告訴各位,在人體解剖時,三脈是絕對看不見的,所謂的三脈顏色,是修煉氣脈有成就的人,在定境中,自己反視到自己體內,所看到的顏色;中脈打通時,定境中呈出一種藍色等景象,道家有一句話:
  碧眼方瞳是神仙。
這就是說,修道有成就時,氣脈全通,兩眼藍色,眼瞳定而有力,發出方楞似的光芒。這句話並不證明,白種人的碧眼就是中脈已通,請大家不要誤會,因為道家是我們中國的產物。


《易經》六十四卦與七輪
在我們說到七輪時,曾提到每輪的脈數,心輪有八脈,喉輪則加倍,為十六脈,頂輪又加倍,為三十二脈,臍輪則為六十四脈。
這些脈上下雨傘形放射交接,形成葫蘆狀(見上)。
再看這些脈的數字,從八至六十四,與《易經》的八卦,演變成十六卦、三十二卦,以及六十四卦,恰好是同一原理。

《易經》是畫宇宙的現象而得,而七輪的法則,正說明瞭人體是一個小宇宙。
心輪的八脈,加上喉輪十六脈,加上頂輪的三十二脈,最後加上臍輪的六十四脈,一共合計得一百二十脈,配上地水火風四大類的病種,歸納出人體可能產生的疾病的類別與部位。


胍和脈
現在又說到中國奇經八脈的問題了。
「胍」字和「脈」字有沒有不同?這兩個字代表不同的意義。
但是中國古代的醫書上,都在通用,如果從氣脈的道理來講,一定要認識清楚。
「胍」:血脈之脈,代表著血管及神經。
「脈」是氣脈的意思,與血管神經有關,但並非相同。
《內經》一書中所談到的「胍」與「脈」,有時意義是相通的,其實,有的地方是講血胍,有的地方,卻是講氣脈的問題。
西洋近代文化,也有許多談論氣脈問題的理論和書籍,有許多稱之為超越的電磁波等等。




血是什麼
生活在二十世紀的我們,天天聽到高血壓呀,驗血呀,血糖呀,貧血呀,種種關於血的問題。
一個青年人,去看一個中醫老先生,聽到他說病人血不清的話,不免偷偷地暗自發笑,心中下了一個斷語,認為中醫太不科學,沒有經過檢查,就說什麼血清不清的問題。
其實,現代的人,都是把「血」作表面的解釋,認為就是血管中奔流的紅色東西而已。
但是中國古代的醫書上,「血」的真正含義是廣泛的。
「血」包含了人體中各種的液體,除了血管中的血以外,所有的內分泌(荷爾蒙),人體內在的各種化合都包括在內,所以中醫的一句血不清,可能意味著內分泌不平衡。
因此,我們先要瞭解中醫學上「血」的含義,才能深入研究。


奇經八脈和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為什麼如此重要呢?
在道家的經驗上來說,如果奇經八脈都暢通了,精神狀況便會達到一種超越的境界,就是:「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
奇經八脈如何才會打通?
在《黃帝內經》和道家的丹經里,曾作過一個比喻,在十二經脈氣機充滿時候,才可能流溢分散到奇經八脈之路線中,就好像一條大河,或者水庫,漲滿之後,自會流到特置的溝渠之中,可是十二經脈的氣機如何才能充滿呢?這就要靠修持的功夫和成就了。


食氣者壽
許多道書以及孔子家信上也曾說過:食氣者壽。
道家的說法是:食肉者勇而悍,食谷者慧而夭,不食者神明而長壽。
許多人認為,愛吃牛肉的民族,是富於侵略性的。它是否也是根據道家的話,不得而知。而我們食五穀的人,雖然聰明智慧,難免多病而壽促,唯有不吃的人,才能長壽,那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如此說來,我們還沒有長壽,豈不是先就要餓死了嗎?
其實,這個意思就是盡量少食而已,昨晚看見晚報上的一則科學新聞,說到西方醫學對於健康長壽的新理論,第一樁就是少食,三十歲以後尤應少吃脂肪及醣之類,他們的這種少食說法,道家在千年前就已經提倡了。
可是,提到少食或不食,卻並非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不知道運用氣脈的原理,不食是要命的事,道家的這句話,也是在說明氣脈的重要。


前十年,本人曾作賭徒式的試驗,一共有二十八天不食的經歷,這二十八天中只飲茶水,偶爾也吃一根香蕉。在這一次的體驗中,發覺最危險的時候是第三天到第四天。
在第三天不食時,精力衰落,氣力耗完的樣子,一定要躺下了。此時最重要的是,心情坦然,要運用一種氣功,充滿胃裡的氣,使胃壁不會發生摩擦而出血。
過了第四天,頭腦清醒,精神充沛,也許就有碧眼方瞳的意味。
但是二十八天中,意識習慣上的食慾卻是仍然存在的。
中國舊式的人家,時常有人把床的四腳放在活烏龜的殼上,以取靈龜長壽的吉祥,如果注意那些烏龜,幾十年不吃不喝,只是時常伸出頭來吸氣(也許同時吸食了空氣中的小蟲和微生物),靈龜會自通任脈,據說千年的靈龜,就是食氣者壽的表徵。


不要被八卦所困
奇經八脈中的任督在哪裡?我們常看到現代的武俠小說,隨處描寫著任督二脈,但是中國文化史上,最早提到任督二脈的,除了黃帝的《內經})外,就是《莊子》了。
《莊子·養生主篇》中庖丁解牛的寓言,便提到:「緣督以為經」,「中經首之會」。
可是《莊子》未提到任脈,有人說,《黃帝內經》實際上是戰國時代的文化,那時齊國的方士們,研究道家的傳統文化而編寫了《內經》,這樁考據的事,不在本題討論之內,但是它實在證明瞭醫學發展史是很有問題的。
道家認為任督二脈等於天地間之陰陽,說到這裡,我認為大家應該丟掉八卦的包袱,根據這一法則而另尋科學的途徑,因為氣脈與八卦的關係,是後人在唐、宋之間硬套上去的,如果中醫仍停留在八卦的圈子中打轉,就會變成前途有限,後患無窮了。因為學醫的人精通《易經》的象數已不容易,何況象數之學與醫學聯姻,有對有不對的地方,不能太過牽強。


星棋遍布的八脈
看一看人體八脈圖,真像天空中的星斗,難怪道家稱人為一小天地了。但是,有關這一點,中醫與丹道家間理論並不完全聯繫。
八脈的督脈和任脈,都起自會陰(即是密宗所謂的五法官)。上至百會穴,如果八脈配合了針灸、氣功、點穴、按摩,聯合溝通,無疑是一門新的人體生命知識的寶藏。同時也可為醫學開一新的紀元。
督脈司氣的作用,影響支配著全部脊髓神經系統。
任脈司血的作用。
治療男性的病,以督脈為重,女子則以任脈為要。
衛衝即中脈。
帶脈在中間,對於女性最為重要,凡婦科的毛病,每與帶脈有關。
陽蹻及陰蹻,陽維及陰維司人體上下部與左右肢的功能,是交叉的。


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的節氣問題
這是針灸的兩種方法,與穴道及奇經八脈有關,而用天干地支的方法再加配合。
但是現在使用這種方法是非常有問題的,如果弄錯了,就很嚴重。
第一,就是現在所用的二十四節氣,是否有了偏差?
在最初曆法訂定二十四節氣時,卻是非常準確的,中國是曆法、天文發達的國家,可是天體躔度的差異,星象方位不斷變化所產生的偏差,二十四節氣應常作較正,但是我們的二十四節氣和黃曆已經有幾百年沒有校正了,這些節氣,可能已偏了好多度,再以有問題的節氣作應用的標準,豈不是偏而又偏了嗎?
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時候,當時塔中有一個洞眼,是正對著北斗星。現在從那個洞眼向外看,根本看不到北斗星。原來北斗星都偏到很遠的側方了,宇宙天體的變遷真是不可思議,曆法不快點作校正,針灸再循不正確的節氣來應用,真是茲事體大了。


第二,使用干支開穴的方法,對每一個患者都用同一干支規則來推算,就值得研究了。這種計算的程式,是採用唐代星命學發展以後的方法,男女老幼,定命造化的年、月、日、時,各有不同,根據《內經》原理與星命學牽涉,每個人發病及其應好應壞的時期,也各有定數。假定這個原則是對的,那麼,診斷每一個人氣脈和開穴,勢必先要瞭解命理學(即星命學)才行。學醫兼通命理,可能嗎?有必要嗎?或者並非如此?實在需要重新研究,確定其原理與法則。
第三,只憑天干加地支,不再加時支,完全不管二十四節氣和干支的關係,不管空間地區,不問來人的年齡等問題,是否完全恰當,實在值得作深入的研究!
現在國際上一般人都震驚於大陸地區醫學和針灸的發達。但是我看到過那些最新所整理的資料,還是不夠科學,還大有問題在。原因只是他們把幾千年來雜亂無章的醫理和實用,歸納成一種較為具體而有系統的法則,並無合於人體生理和自然物理的新發現。
至於應用的有效,那也是根據中國古人經驗的傳習而來,並非是他們有了特別新的發明。我們的中西醫學界,為什麼不團結一致,攜手合作來自求究竟呢?
以上的問題,先只提出問題的重點,等以後再作討論。


子午卯酉
道家為了打通任脈及督脈,先從打坐開始,以十二時辰的法則,配合著氣脈及八卦的形象,我們可以先看一看下頁的圖。
這個圖表示體內任督二脈,子的位置是會陰之處,也是任督二脈的起點,上達於午,就是百會穴。
卯時,正當人體的夾脊之處。
酉時,正是人體的丹田之處。
由於要修氣脈,打通氣脈,以達到返老還童的境界,道家就提出了子、午、卯、酉的問題。
以後,所有修氣的人,都固執於子、午、卯、酉四個時辰打坐的重要。事實上,能夠每日在子午卯西打坐,當然確有效果,那是另有原因。
道家打坐更有一種說法,就是:子午溫養,卯酉沐浴。
所以有些打坐的人,依文解意,便在每天卯、酉兩個時辰必定要去洗澡,而忽略了子午卯酉四字,是在解釋打坐的天地法則,並非完全屬於刻板的定時作用。


道家的活子時
由子午卯酉來看,「子」的部位意義極為重大,那是一個生命原動力生法之宮,氣脈的發起之樞紐,所以說,這個子時是活的。
既然道家認為,人身是一個小天地,萬物各有一太極,那麼在本身的這個天地的系統中,也自有其自我的運行,與天地運行的法則,雖有大的關連,但也有小我的自主能力。
在季節上來說,「子」代表十一月,是一陽初生的地雷復卦。
在人的生命上來說,陽代表著陽能,在陽能發動的時候,正是所謂活的子時,並不一定要合於天地法則固定的子時。
這才是本身小天地的運行起點。
一個男嬰孩,正睡在搖籃中,在他將醒未醒的一剎那,性器官忽然膨脹起來,恰為老子所謂:「不知牝牡之合而囗作」。
這個嬰兒既沒有性慾,也不知道男女之事,這正是他陽能發起的時候,也正是他自身系統中的活子時。
一個病人,只要還有生命活力的氣機存在,他也有活子時的徵候。不過,不全是以性器官作標準,而是以精神衰旺的週期性來推算的。
把握住了活子時的動力,使自己身心定住不生一念,陽氣才能上升,這就是道家的修煉法則。
在人類長大成熟,一陽來復之時,也就是活子時的時候,都去追逐異性而放射,如果能趁機靜坐而昇華,回轉到督脈,及其道而行之,就成為煉精化氣了。


針灸與活子時
不論針灸與點穴,都注重氣脈的開合。
氣脈的開閉又是隨二十四節氣而變化的,這是一種為時頗久的理論。
但是,我們前面已經指出,曆法長久未經校正,日月星辰角度的偏差,使得舊有沿用數百年的二十四節氣,發生了值得懷疑的情況。
如果按照二十四節氣的天干地支針灸,或者是沒有配合氣候的法則,它會不會產生不良的後果,應該值得研究。
所以,針灸應在「活子時」上發展,道家的奇門遁甲學中有雲:
  陰陽順道妙難窮,
  二至還鄉一九宮。
  若人識得陰陽理,
  天地都來一掌中。
所謂二至就是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一九就是後天卦的坎離二卦,也即子午的代表數字。
如果暫時丟棄了二十四節氣是可以的,但是四季的重要,卻要把握,春夏秋冬大氣象的變化影響,是不能拋棄的。
然後再把握住個人的活子時及奇經八脈的道理,研究出一套新的針灸法則,這可能是對人類真正重要及有意義的貢獻。


第七章
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上來說,目前的世界潮流趨勢,我們真應該很高興。
站在中國醫藥發展的立場而言,我們更應該很興奮了。
因為針灸在麻醉效果上的功用,已震動了世界。西方講求科學的醫藥界,都在熱衷地研究針灸,這不是我們的光榮嗎?
但是,我心中卻難過萬分,因為這些只是我們老祖宗的光榮,證明瞭我們有個了不起的祖先而已,至於我們自己又如何呢?到目前為止,實在毫無光榮可言。
我們要馬上用新的方法,在理論上創新醫學的基礎,將一切古老的干支問題,及勉強套在醫理上的《易經》八卦丟掉,醫學才能進步,才會有適合時代的創造和成就。
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說過:「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忘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大陸也忙於整理中國的醫學,整理老祖宗的東西。積極地重新估價及計算的責任,落在我們炎黃子孫的肩上。要想將中醫發揚光大,是要靠海峽兩岸同仁的努力了。


五星聯珠
要想批判是非,首先要瞭解事情的本身,所以,醫理的歷史發展和哲學基礎,一定要先弄清楚,才能談到保存和丟棄的問題。
在座之中有些朋友,表示對五行干支及六十花甲的問題,仍太模糊,希望能再加解釋,所以現在再花一點時間,來作補充的說明。
所謂五行是代表五星的輻射作用。
十天干是代表太陽系的物理系統,十二地支是地球與月亮的運行作用,天干地支是互相作用的。
干支的配合,成為六十花甲,這也是抽象的天文學。所謂抽象,意思是理論的天文學。
六十花甲成為一個段落,擴而大之,要以成為六百年、六千年。縮而小之,可以代表六十天,六十時辰。
在當時,六十花甲定為三個時期,共為一百八十年,分為上元、中元及下元。
干支的起源是黃帝時代,以黃帝即位時,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堯即位則為甲辰年。
據說,是黃帝命大捷造甲子,因為要以天文星象來制定曆法的關係。
甲子究竟是不是黃帝時制訂的,抑是後人冒名而定,我們不作深究,重要的是,在黃帝時代的那一天,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聯珠的時候。
到宋代趙匡胤時代,天空星象又呈現五星聯珠的狀況。據說,星象在五星聯珠時,在地球上的人文世界中,也象徵著學問的鼎盛,所以宋代的文風極旺。根據儒家的眼光來看文化史,宋代的許多成就都是了不起的,那個時代文才人士之多,也是創紀錄的。


漢代的京房先生
干支的問題到了漢代京房的手中,就起了變化。
漢代的人物與學風,在歷史上是劃時代的,那時不但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及曆法都達到了最興盛蓬勃的時期,就連醫學也是高潮和有成就的階段。
京房,這位專精理論天文的先生,大概覺得這一切曆法上的問題,諸如五行、干支等,太雜亂了,所以把它們作了一個整理,統統歸納到一起,納入《易經》學理的系統,後人稱之為納甲。
因為漢代的醫學非常昌明,陰陽家的學說也非常發達,京房先生這一套納甲理論,也就自然而然搬進醫學的領域中去了。
到了宋代邵康節,就總其成著了《皇極經世》,更為包羅萬象,充分發揚了。


宋元時代的醫學
現在言歸正傳,再來談醫學的問題。
宋、元時代的一位大醫師,名叫滑壽,認為《內經》中的十二經脈,應再增加包括任督二脈,而成為十四經脈。
在宋、元時代,中醫是中國史最燦爛光輝的時代,所謂子午流注及靈龜八法,都是那個時代的傑作。
當時,更有金元四大家,即四大學派,影響了元、明、清三代的醫學。
在這些學派之中,有一派是以治脾、胃經為主,認為不論什麼病,都應該先治理脾、胃,把胃強健起來,其他的毛病才能診治。
另有一派是以治腎經為主,他們的理論是水火既濟的道理(腎屬水)。
總之,這個時代醫學有所建樹的原因,是因為醫學融合道家學說,已經有了實際的施證成效。所以,滑壽大師才倡言道家任督二脈的重要,甚至要將任督二脈加入《內經》的十二經脈中,這也是醫學的創新,是醫學的發揚。


火神爺的附子湯
說到各學派治病的方法,聯想到了醫生見仁見智的問題。
就拿附子這味藥來說吧!許多醫生與病人,不敢輕易使用這味藥,因為它的毒氣頗重,一不小心就會鬧出人命。
在抗戰時到達四川後,遇見了一位有名的中醫,外號叫火神爺。
這位火神爺家中常年不斷地煮著一大鍋附子湯,誰都可以喝上一碗。
對於這一樁醫案,我內心常感不解,到了峨嵋山,才因廟中僧人喝附子湯而有所契悟。
原來峨嵋中峰大坪寺的開山祖師,當年初建山上寺廟時,受過許多困苦,在他飢寒交迫時,常在山中採集烏頭來吃,烏頭也就是附子。後來山上的僧眾相沿成習,每年規定一日,全體僧人停食,只喝附子湯,以紀念開山祖師的艱苦奮鬥。
當大家喝附子湯的這日子來臨時,附子早已入鍋煮一晝夜又多了,所以大家年年都喝附子湯,但也沒有死過一個人,於是我才恍然大悟:經過久煮的附子,可能毒性早已揮發殆盡,剩下的是增加熱能的成分了,難怪火神爺家的附子湯大鍋,也是日夜不停地在沸騰著。
當然,這是屬於藥物學及化學的範圍,我們只能提起注意,這一切都正待進一步科學的研究才是中醫學的正途。


一天呼吸多少次
《內經》及《難經》上說:一吸走脈三寸,一呼又走三寸。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之間,脈走六寸。一晝夜,人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走五十度。
每二百七十息時,脈走三十六丈二尺。
一晝夜,脈共走八百一十丈。
漏水下百刻,陰陽走二十五度。
我們看了這些寸、度、丈、息,沒有人不糊塗,更不知道這種度量衡是什麼標準。
暫且置之不理,再來看一看西方的科學計算,這也許是我們能夠瞭解的。
每分鐘每人平均呼吸十八次。
普通人脈搏的跳動,每分鐘平均七十五次。
二十四小時呼吸二萬五千九百二十次。
太陽經過二萬五千九百二十年,完成一次週期輪轉。我們先把中西兩方面作一個比較來看。
《內經》觀點:二十四小時呼吸二萬七千次。
西方觀點:二十四小時呼吸二萬五千九百二十次。
相差約一千次,也許男女有別,或者今古人體力也有差別,那麼這個相差數字等於並不存在。


再看西方說法中的一點,認為人的一晝夜呼吸,與太陽的週期輪轉是一樣的數字。
這意味著什麼?
這證明瞭道家的學說,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將一晝夜的週期擴而大之,就是太陽的運行週期。
由此看來,中西的論調是不謀而合的。也可以說,既然是真理,外國話也好,中國話也好,說的都是一個東西。
所以,中西的文化是可以溝通,其實,它們本來也就是溝通的。
一九七二年四月份的《人文世界雜誌》上,登載了一篇翻譯的文章,題目是《月亮與疾病》,這雖是一篇外國的文章,但我深深相信,這個理論是由中國道家的學說中轉輸到西方的,因為對這方面知識,我們中國的道家實在早已有了。


兩個宇宙
說來說去,又要回到氣脈的問題。
學醫的人,不但要懂氣脈,更要懂神秘學。
比如說,干支與潮汐有關,這是因為月亮影響著潮汐,如果我們再仔細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同樣的日子,同樣的干支,但在浙江與廣東、東北與福建潮汐的時間仍有差別。因此,把這些有時間差別的干支,刻板地應用到人體上,是絕對有問題的。
況且,人與人各有不同,也可以說,每人自成一個自己的法則與天地,把這些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法則都套入宇宙的大法則中,豈有不發生偏差的道理!
這裡勉強套《易經》八卦,來對付全體病人的理論,正是中醫的一大缺點。他們總認為如不搬出《易經》八卦和天干地支,好像中醫就沒有理論根據似的。


點穴和氣脈
為什麼在談醫理的時候,提到武林拳術的點穴之道呢?
原來點穴是與氣脈有關係的。
點穴起於宋、元,在那個時期以前,是沒有點穴這樁事的,這一點已足以說明點穴是與奇經八脈的針灸有關的事了。
道家與醫學的觀點,認為氣血的運行,以氣為主。
而氣血的運行,與時間和人體部位,都有著極密切的關聯。
外灸也是依照氣脈運行的時間及部位而配合,所以說針灸與點穴,相互間也是有關聯的。不過,點穴的計時,卻自成一個系統罷了。
點穴所講求的氣血流注,與針灸的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是相同的道理,點穴的道理大可供針灸替代麻醉方面的參考,下面是關於點穴的口訣,有關氣血運行時位:
  欲知氣血注何經,子膽丑肝肺至寅。
  大腸胃主卯辰真,脾巳心午未小腸。
  若問膀胱腎絡焦,申酉戌亥是本根。
  子踝丑腰寅在目,卯面辰頭巳手足。
  午胸未腹申心中,酉脾戌頭亥踝績。
      (地支)
  甲頭乙喉雨到肩,丁心戊腹己背連。
  庚辛膝部正當位,壬胸癸足總相連。
      (天干)


氣脈穴道的求證
許多人都在懷疑,氣脈既然是解剖學上看不見的東西,從前的道家與醫家,怎麼會發現並且證明它的確有其事呢?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談到一位殘酷的帝王了。
南朝宋廢帝是個好奇心很重,秉性又極端殘酷的皇帝。有一天,他指著一個孕婦,考問兩位醫生,要他們說胎中的嬰兒是男是女。
一個醫生說是一個男嬰,另一個醫生說是雙胞胎。
為了證明誰對誰錯,廢帝竟然不能等到孕婦十月臨盆,立刻下令用針穴法,使孕婦流產。
流產的嬰兒,果然是雙胞胎,廢帝認為另一位判斷不準的醫生,醫術不高明,加以刑罰。
宋廢帝一下子害了三條命,真是殘酷到了極點,不過由這件事可以證明,穴道及氣脈的真實性。
事實上,在廢帝以前,氣脈的研究和證明都已存在了,那時是利用犯人,在他們活著時作解剖,在生命仍然存在的時候,看到氣脈的運行。
元初的宰相耶律楚村,是個精通道家、佛家以及一切學問的人,他也曾在戰場上,將垂死的人,作氣脈的研究,那是出於戰士的要求,渴望早死的情形下而作的,並不是像廢帝那樣的殘忍無道。中國古代穴道國的銅人,實際完成在元代。
所以,氣脈與穴道的學問,是在真正的「生」理學上完成實驗的工作。不像近代的醫學,是在人死後才作解剖,這種近代的生理學,實在可以說是生理學。

再說話子時
我們在前面已經談過,二十四氣節的偏差問題,所以用宇宙法則來作醫治的準繩,是值得重新商榷的,天干地支與地區的偏差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先要把八卦與於支請出醫學的範圍。
如果採用每人自身小天地的法則,來作醫療的話,醫生必須要懂得陰陽五行,與病人的八字。換言之,醫生要會算命,先算了病人的命,才能再診斷下藥。
這個方法似乎也是難以辦到的事。
只有探用道家活子時的學理,方能創造中醫的新境界。
人身既可以脫離宇宙的法則,則活子時的方法,正是以病人為主,利用自身氣脈的運行而對症治療。
中國古老的拔火罐的方法,是由「砭」治中脫胎而來,現在正被日本改進使用,稱為淨血治療、真實治療。這種方法,如配合了穴道及針灸,一定也可以在治療上邁進新境界。
道家與醫學的配合,實在非常偉大,道家雲:
  日出沒,比精神之衰旺。
  月盈虧,比氣血之盛衰。
把握了這個原則,便可大膽採用活子時的法則了。
當然,要發揚這個法則,還必須要大家集思廣益去努力,而且必須要在道家與密宗的氣脈之學中尋求其原理。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第二部分 下

第八章
提到中國文化的問題,往往會發現,古老登峰造極的傑作,不是黃帝就是伏羲。總之,都是托古人之名以顯出學問的價值。這種情況與今日的社會恰恰相反,今日的許多著作和我們一樣,都是文抄公,東抄古人,西抄今人,湊起來就是自己的著作了。
黃帝的《內經》,實際上是許多人的心血,許多人研究成就的集錦。雖然是託了黃帝之名,但是其成就卻是不容忽視的。
話雖如此,《黃帝內經》所涉及的醫理哲學問題,仍然有許多值得懷疑及重新估價的地方,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是有些問題的。




你聽過精神講話嗎
精神講話,是我們現代教育上的專有名詞,本人也曾經搞過精神講話的課目。
黃帝的《內經》中,也談到了「精神魂魄」這四個字。
這個精神到底是什麼呢?難道是精神講話的精神?
什麼是精?什麼是神?
什麼是魂?什麼是魄?
在《內經》中,這些名詞都另有定義。但是根據《內經》的說法,我們也不能給精神下個具體的定義,更難將魂魄作一個明確的註解。
在《內經》中,我們可以瞭解:五臟屬陰,是藏精氣神的地方;六腑屬陽,藏質體的所在。
但是精神究竟是什麼,仍然無法得知,只好借用老子的話,「恍兮惚兮」。
中國古代醫理的形而上學,是唯心的,是屬於天人合一,本體論的範圍。《內經》是偏重於形而下的應用,所以對形而上與精神魂魄問題,無法有圓滿解說,結果就變成「恍兮惚兮」了。
如果發展形而上的基本研究,醫學可以達到一種偉大的新境界。就是由自我心理治療,進而超越生理現象,這才是基本的重要問題。


王羲之寫上藥三品
道家有一本重要的書,名叫《黃庭經》。
晉朝的王羲之,是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曾親寫《黃庭經》,可見《黃庭經》在人心目中的份量。
《黃庭經》內提到了上藥三品,就是精、氣、神。
究竟什麼是精氣神?什麼是精?什麼是氣?什麼又是神?這個精又到底是不是精神的精呢?
這似乎愈說癒復雜了,就好像奇經八脈中的氣血問題,也是語焉不詳,互相借用,怪只怪那時候的字彙太少了,因此顯得曖昧不明。
如果用今天的複雜詞彙,勉強借來描寫一下,那麼所謂的「精氣神」就好像現在人們心中的「光熱力」。
把一個死去的人作解剖,既無精,又無氣,更無神。當然光、熱、力也不存在。
所謂氣,是一種生命能。
所謂精,是一種生命力。
所謂神,就是一種生命之光了。
但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這種說法只不過是一種比喻的解釋,使我們比較接近明瞭而已。


陰陽怪氣
在醫書上說,五臟屬陰,但陰中卻有一點真陽,這個陰中之陽,就是「心」「火」。
六腑是陽,同樣的,在陽中也有一點真陰,這個陰就是「腎」「水」。
所以道家的書上說,男人是陰,其中只有一點是至陽之氣,女人是陽,其中有一點至陰之精。
這是乾卦初爻變陰成為姤卦,以及坤卦初爻變陽成為復卦的原理。
道家以離卦為心,以坎卦為腎。
離中虛,坎中滿,以坎中之陽,填離中之虛,變為純陽。
這樣又說了許多,陰陰陽陽,陽而陰,陰中陽,把人搞得糊糊塗徐,糊中塗,塗為又糊,簡直莫名其妙到了極點。
但是不論誰陰誰陽,只要把握到一點,一陽來復的道理,貫通精氣神治療法則就行了,道家藥物學中的水。


腎是不是腰子
去看中醫的時候,往往會聽到「腎虧」啦!要補一補「腎」才行啦!使病人聯想到豬肉架上掛的一對腰子。
炒腰花真好吃,這一對腰花,正是生理解剖上所說的腎臟。
但是中醫與道家所說的「腎」,絕對不單是指那一對腰子。
中醫的「腎」是指人體的副腎、分泌腺、性神經、以及丹田內外與下部機能有關的總稱。
如果將「腎」比腰子,那真是一錯三千里了。


心在何處
摸一下自己胸膛的左邊,噗通噗通地在跳,這不正是我們跳動的心房嗎!
電視上一位美麗的歌星在唱了: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
這個只有你沒有他的「心」,是不是剛才噗通噗通在跳的那個「心」呢?
當然不是,這一點我們都知道。
所以道與醫的「心」好像表示的是思想,古人所謂的「心」能思想,也就是「思想」和能思想的意思。
一個人思想多了會心痛,受感動了心也會痛。
這卻並不是真的「心」在痛,而是胃的上部一點的地方,「任脈」的位置,「羶中」受了氣的震動,而脈在動了,使你覺得心痛,證明思想也影響著心臟的。


你常失眠嗎
一個人太多思慮的話,上火。
一個人太用腦筋的話,胃出毛病。
思想影響了心臟,心屬火,所以上火。胃是土,火太多,後援不繼,消耗了土,所以胃出毛病。這也是西方醫學承認的原理。
太勞累了,腎虧,而造成心腎不爻的狀況,就是心的活動能力,與腎的活動能力,都在衰竭,而不能互通聯繫,發生中斷現象,這就是心腎不爻。
年紀大了,多憂慮,體力差,就容易變成心腎不爻的狀態,心腎不爻就會失眠。
看見那些年輕人,既不會憂愁明天的事,體力又充沛之極,心腎常爻,當然就貪睡了。
年輕人多愁善感,當然也會造成心腎不爻。
心腎不爻,要用坎水來解,才能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
那麼什麼又是坎水呢?
如果能將思想及精神,放在絕對安靜與平穩的狀態,就是坎水發生的意思,這是道家的理論。


神秘的間腦
前幾次提到的任督二脈,雖然是無形的氣脈,但是仍有其所循的途徑。
督脈從子午卯酉圖上的子處開始,也是人身的下部海底,經過背部上達間腦,再到上口腔。
任脈由舌尖開始下行,經胸腹至下部,與督脈會。
如此來看,督脈等於是脊髓神經的系統,而任脈則為自律神經的系統。任督二脈與十二經脈的道理並不一樣。
督脈所通達的間腦,許多神秘學派對它有極高的評價,認為保持人類的青春,純是間腦的作用。
有些學派又說:間腦是與人類的神通有關的,如果間腦的氣脈打通了,可以聽人所聽不到的,看人所看不見的。
總之,間腦是在督脈上通時所達到的地方,氣脈能夠影響到它的作用。


找你的活子時
道家所謂的後天生命是從「子」時開始,懂得了精氣神的道理,能夠靈活運用個人的活子時,則把握自己的健康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一點幾乎可以絕對保證。
你以為知道了活子時就可以容易地握住了嗎?
如果你真如此想,那就未免太輕率了,因為把握活子時是極難的一樁功夫。
基本的困難在於我們難於控制自己的心念,在前面提到坎水時,曾經提到平靜心念,但是心念是最難平靜的一件事,不能平靜心念,如何在活子時上努力呢!
道家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這一套功夫,說要十二三年完成,事實上二十年也沒有人完成,基本的原因,是我們的心猿意馬,不能平靜下來。
把握活子時誠屬不易。先說一說話子時在什麼時候,讓我們都找到自己的活子時再說。
如果是個幼兒,很容易看到,我們前面已提到過,當他的性器官膨脹時,就是活子時外露的現象。那時如果測驗一下他的腦波,一定會有不同的變化。
如果是青年人,在活子時,一定向異性情愛方面發展。這些都是容易知道的。那時,不把握活子時的生命力,來震動任督的氣脈上升,生命力即轉進入十二經脈,化成後天的欲了。
但是一個老年人,他們已經沒有性的衝動,難道就沒有活子時了嗎?
只要一息尚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子時的,當一個老人,在將醒未醒的一刻,似乎要睜開眼睛時,那正是他的活子時。
在這個時候,不要睜眼,繼續保持那朦朧混沌的恍恍惚惚的狀態,好似燜了一鍋紅燒肉,再多燜一會兒,那個肉味就會更濃厚了。
這就是把握老年人活子時的方法,老朋友們,快點試一試吧!


午時茶
當我們疲勞不堪,氣脈不通,頭昏腦脹,昏昏沈沈的時候,頂好喝午時茶(並非中藥店裡製成的午時茶)。
人到了「午」時,正是「子」時的對方,處於和「子」時相反的狀態。
這也是夏至一陰生,生命到了衰敗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千萬要注意溫養,不可強迫自己再堅持五分鐘,也許不到五分鐘,拉滿的弦該就會斷了。
所謂溫養,就是保持的意思。子午溫養,卯酉沐浴。
《莊子》所說齋心,就是沐浴的意思,是把心境洗清,把心中的雜念洗淨。
中年以上的人都已到了「午」時,要趕快從「午」起修,先修回「子」時。
從抽象的理論來講,等於說從形而上開始,修到形而下,不像年輕人,是從形而下開始,修向形而上。


老年人的五反和養生
老年人如何恢復他們的生命力呢?
有人說,老年人與普通人相比,有五種相反的情況:
(1)睡在床上睡不著,坐在椅子上反而睡著了。
(2)哭時沒有眼淚,笑時眼淚出來了。
(3)大聲說話聽不見,小聲罵他時倒聽見了。
(4)年代愈久的事愈記得清,昨天的事反而記不住。
(5)性行為的能力沒有了,情愛的慾望反而高。
不要以為,人到了老年,恢復生命力就沒有希望了,這是絕對不確實的。
老年人可以從注意間腦部分著手引發,如果腦下垂體沒有萎縮,內分泌仍可照常,則從打坐開啓活子時的努力,希望仍是很大的。
說起打坐來,使我們想到一幅名畫,畫的是一個老和尚在打坐。那個打坐的老和尚,勾著頭,駝著背,一幅似坐似睡的飄飄然狀態,實在藝術極了。
可是真的打坐,如果弄成這個樣子就慘了。
打坐的正確姿態是正直而自然松馳的,就是我們平常坐著的姿勢,也要正直,才能使間腦得到休息。


如何學通奇經八脈和十二脈
要解答這個問題,實在有點困難。學氣脈的人,總離不了看圖、看書。但書能看得懂嗎?的確不太容易。
古代的大醫師是如何學通的呢?
原來他們都先在道家的學問中求證,個個都是懂道的人物,然後再以自己作為實驗的對象,經過一段摸索實證,對醫術才有把握。
說到古代道學的試驗,對女性來說卻是欠缺的,一切道書及醫書,都是以男性為目標,這也是男性中心社會的缺點。
為此,我們探索這些學識時,要特別注意女性的問題,女性是由任脈開始的,不像男性是以督脈開始。女性氣脈由任脈向頭面上行。
學習瞭解氣脈的人,在學習體驗過程中,可以感覺到自己氣脈的流通,如果一連工作幾天沒有睡覺,自會感到頭昏腦脹,不能支持,這時如能按摩督脈,使氣下行,再導引至下肢,頭脹立刻消失。
或者採用觀想的方法,假想氣脈倒轉逆行,二十四或三十六圈後,人也可以寧靜下來了。


學劍不成,看花
說了許多的道話及醫話,使我想起少年時代的一樁事,那時我們看到了許多劍仙俠客的故事,一心想學劍。
後來聽說杭州西湖城隍山有一個道人是劍仙,就萬分決心地去求道學劍了。經過多次拜訪,終於見到了這位仙風道骨的長者。
但是他不承認有道,更不承認是劍仙,又經過許久的談話,他對我說:欲要學劍,先回家去練手腕劈刺一百天,練好後再在一間黑屋中,點一支香,用手執劍用腕力將香劈開成兩片,香頭不熄,然後再……
聽他如此說來,心想劈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學會劍,至於劍仙,更加當不成了,只好放棄不學。
道人反問會不會看花,當然會看,這不是多餘一問嗎?
「不然」,道人說,「普通人看花,聚精會神,將自己的精氣神,都傾瀉到花上去了,會看花的人,只是半虛著眼,似似乎乎的,反將花的精氣神,吸收到自己身中來了。」
吸收了一切的植物花草的生力,借著練神成氣,還精返本,這就是道人語重心長的修道法。
朋友們,快學看花吧!


第九章
上次我們講到精氣神的問題,精氣神與奇經八脈有關,年紀大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達到自救、健康、返老還童的狀態。
關於這方面,我們又要提到道家的修法。
     人老原來有藥醫
宋明時代有兩位道家的權威,宋代的張紫yang,元末明初的張三丰。另有一位是張三峰,字音相同,但張三丰在丹道和太極拳上有偉大的成就,並且有一系列《無根樹》詞的名作。
中國有歷史性兩個最大的道家寺院,一為北京的白雲觀,一為四川成都的青羊宮。
青羊宮有張三丰親自寫的《無根樹》詞之石碑,字體都作圓形,別有仙氣,事實上那是否真為張三丰所寫,當然無法考證,不過《無根樹》詞確實為道家修煉的方法,其中涉及老人的修法如下:
無根樹,花正微,樹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
許多左道旁門,不深究此詞的真意,都將這闋詞的意思,解釋為男女雙修,這是很錯誤的。
人老了等於樹老了,所謂用栽接法恢復活力,是借著宇宙間其他的力量,來培養衰微的活力,而達到充實自己生命力的目的。
這就是所謂精氣神的利用,也就是利用宇宙間的光能,將神轉口為氣。


如何借花修我
上次我們曾經提到看花的故事。
不要以為這是一個笑話,實際上也是樹者重新接嫩枝的意思。
一個人在看花的時候,將眼中的光能,向後腦收回,這種力量,可以刺激腦下垂體的均衡。
保持著這種均衡休息的狀態,一個人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呼吸漸漸由粗而細,最後達到似乎停止的狀態。
這時,抓住了活子時,也就可達一陽來復之境,自身生命的元氣,就在發動了。
所謂「梅寄柳」、「桑接梨」,也就是由宇宙間借來的一種力量,製造成了活子時的生命生發之力。
近代的醫學證明,腎上腺、性腺荷爾蒙與精有關聯,但與腦下垂體也有絕對的關係。
借用宇宙的光能,燃起了自己生命的活力,這不就是栽接法嗎?
《莊子》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正是這個道理。
所以,何必斤斤計較於看花呢?
看樹、看草、看虛無的天空,甚至看一堆牛糞,不都是藉以接到天地間的光能嗎?
重要的關鍵不是看什麼東西,而是怎麼樣看才能收到栽接的效果。


超越的冥想治療
大家看到美國的報紙雜誌,常常刊載美國人對靜坐的研究及狂熱。
在美國大行其道的靜坐,稱為超越的冥想,這是瑜伽的靜坐方法。
這種超越的冥想,科學上已有證明,能使人消耗氧氣量下降,所以,要進入太空的話,學學靜坐是很有用的。
超越的冥想應用到醫學上,就是所謂的冬眠治療。
在醫生發現一切的醫藥對某個病人都無效時,冬眠治療則被用來治療病人。
所謂冬眠治療,是將這個病人推入一間特定的冬眠治療房間,為期三天或更多天,進入這間房間後,病人即進入冬眠了。
其實關於氣功治病,以及所謂冬眠治療,都是中國道家的東西,如果再與針灸配合發展,前途不可限量。


頭和神
人的身體分為三部,分別代表了精氣神。
神的主要在頭部,氣的主要在胸部,精的主要在下部。
按照《無根樹》的說法,人是無根的。
人真是無根嗎?不,人的根在上面,在人身所代表的,腦部是神,人的根卻從腦部上行,入於虛空。
所以人的根是在虛空之中,也是神識的根。
在針灸的原理上來說,頭為諸陽之首,是最重要的地方,也代表了「神」。


兩條腿的重要
人體的下肢多麼偉大,真是不可想像。
嬰兒睡在搖籃里,不停地在舉著他的兩腿,左右上下地搖動著,像舞蹈一樣,但卻從來不知道累。
《內經》中提到,嬰兒的氣是在兩腿。
人到了中年,兩腿的力量就減弱了,腿的活動也無形中減少了,喜歡坐在沙發上,常常休息自己的兩腿。
到了老年,更不堪設想,坐在沙發還不夠,兩條腿還要翹在桌子上才行,因為人體是從腳下面開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漸進行的,由腳開始而上行。
在佛教的唯識理論中,談到了「識」、「暖」、「壽」是一體的,人體的冷觸一旦開始,漸漸就變為麻痹。
所以,一個人的兩腿無力,就是衰老的開始,換言之,如果一個老人,兩腿依然發暖,兩腿仍然有力,就證明是長壽的現象。


鬼神的氣魄
孔子在《易經·系傳》中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關於魂魄的問題,我們常聽到人們在說:某人有沒有魄力,某人氣魄夠不夠大!
這不是有活力與否的意思嗎?其中含有氣與精的要點與因素。
再由一個「鬼」字來說,一切由「田」字開始。
從田向下發展,上面戴上歪帽就是一個鬼字。
中國字的神字是從一開始,一為天,一之上加一,下面垂象三畫就是象徵天象的垂示。右加上下通達的申字,便是神字,神表示上下通達之意。
這就是說,依據天象的垂示,通達上下左右是為神。
在人的活力充滿時為之「氣」,氣動則變為「神」。
用「神」的方法,呼吸往來,使身體充滿了氣,氣是生命之能,就能轉化為神了。


浩然之氣
大家都知道孟子的話:養我浩然之氣。
古來談養氣的人真是不少,莊子、列子,都談過養氣,莊子所說的,人能養氣,成為真人,等於說,不懂養氣的人都是假人,至少是白活了。
夜氣是什麼?那正是子時,一陽來復的時候,夜靜如水,那時的宇宙浩然之氣,充滿在天地之間,對養氣的人來說,多麼的重要。
有經驗的人,可以借著鼻子的嗅覺,判斷時間的變化,譬如說,在古時夜裡行路,沒有鐘錶,有些人可以努力嗅一下空氣,便知道是什麼時刻。
因為天地的變化,反應在氣的味道上,自有其共同之處。


大鼻孔的好處
看相的書上有一句話,鼻孔大見孫不見子。
這就是說,鼻孔大的人長壽,往往活得比兒子還久,所以見孫不見子。
鼻孔大小是與氣有關的,瑜伽術中有特別訓練鼻孔者,就是訓練氣功的道理。
在訓練氣的進出時,注意吸氣的時候要細、要長、要慢,小腹收縮,這時氣都進入了十二經脈。
出氣時要快、要急、要猛。
普通訓練的方法,是上半天作左鼻呼吸,下半天作右鼻呼吸,用手指按住另一鼻孔。
久之用丹田呼吸,自己可以體會到針灸的穴道地位。
這裡所談瑜伽的練氣及氣功的練氣,都是空氣之氣,並非精氣神之氣。


氣功治療肺病的方法
現在的肺病已不是難題了,藥的種類太多,治療的方法更多。
但是在以往的歲月里,肺病是麻煩的事,這裡介紹的一個氣功治療,曾經治癒了不少的肺病患者。
將右手握拳,大拇指竪起,放在背後兩肩腫骨下端的高度,在脊骨中心點。
左手握拳平置肚臍上。
這時開始用鼻孔的肌肉聞氣,聞之有聲,就好像聞到一樣好吃的菜,要多聞一下似的。
這樣聞氣,一連六次,再口吐「呸」音,將氣呼出。
如此繼續作下去,一連三十六次(六呼一呸為一次),即渾身通暢,甚至汗出。
如果原來呼吸不暢通的人,經過三十六次的呼吸練習,即得鼻孔暢通無礙。
如果是肺病患者,不能以站立的姿態來作氣功的話,可以躺在床上試作,效果也是一樣的。


精的困惑
在中國上古的時候,所重視的是「神」,中古時代,所重視的是「氣」,而在宋元以後,最重視的是「精」。
不幸的是,宋元以後所講的精,卻違反了原來的意義,而成為男子之精液及女子的卵臟,使精的含義變為狹義而且表面化了。
宋以後的說法:
  四象五行皆借土,
  九宮八卦不離壬。
實際上,精血包括了荷爾蒙及維他命的內分泌系統,精從腳下生,腳下湧泉穴通會陰穴(又稱虛危穴,是星座名)是開始精的生發部位。
由下向上,到了海底穴,是生命能的基點,這個基點,多數人一生未能發動,如果能夠發動的話,絕對可返老還童,而且海底之氣發動後,人可以經常保持愉快,碰見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受影響。
這是生命的單元,與宇宙的法則相同。


經歷兩千年來的道家煉丹學說,始終不出氣的範圍,一般想求「長生不老」,效法修道的人們,吞吐呼吸,熊經鶴伸,天天在吐故納新而煉氣,做為修道的張本。那麼,道家所謂的氣,究竟是什麼東西呢?也經常有人問我,服氣,應該歸納到哪裡才對?或為下丹田(臍下)?或為中宮(胃腔部分)?殊不知這個身體,猶如一副內外通風的皮袋,裝進許多骨骼,腑臟,全部神經系統,血液與內分泌,牽一髮而動全身,到處都是流行無礙的。譬如一個皮球,當你打氣進去的時候,你想把氣集中停留在皮球的某一固定處所,是可能的事嗎?如果不可能,那麼,吐納呼吸的煉氣術,等於是通風作用,藉以做到吹掃清潔的運動而已,那裡可以積氣煉丹,而得「長生不老」的成果呢?印度一部分瑜伽煉氣術的理論,認為空氣當中,充滿了日光能,以及許多不可知的物理養分,可以增加人的壽命。殊不知血氣當中,固然存有許多營養人身的作用。譬如氧氣,如果過分吸收得多了,它也會變成有害無益的,日光能吸收得太多了,也是會改變人體的形質,乃至可以引起不良的後果。總之,這些理論,都是似是而非的妄語,實際上,都被「依文解義」所蒙蔽,並不真能瞭解道家的意義。所以魏、晉以後的神仙家們,生怕大家誤解氣字的意義,更獨創一格,把這個氣字,改寫成「炁」字,這樣便是後世道家另一派的旁門,專以拆字方式(釋)道的一種先趨。這個從無火而組合成的「炁」,也就是道家用來說明此氣非空氣的道理。另有一種觀念,把氣,氣,「炁」三個中文的字,做了三層解釋,認為無米的這個氣,是指呼吸的氣,加入米字的氣,是指空氣的氣,只有無火的炁,才是道家所講的氣。什麼才是道家氣字的真正含義呢?那便是專指生命本有的一種潛能,並非是電,也非原子的作用,我們站在現代的觀念,借用現代的知識,只能為它借用一個物理學上抽象的名詞——「能」,作為暫時的解釋而已。由此而知,所謂吐故納新等煉氣的方法,並非說它對於健康養生沒有用處,只能說道家用吐故納新的呼吸術,不過像是借用一根火柴,靠它來點燃自身潛能的一種方法而已。


我們對於這些太涉專門的解釋,為了節省時間,不能多說。現在繼續說明戰國時期的道家,由「方士」們提出「形神俱妙」的服氣、煉氣的修養方法以後,便由「方士」的觀念,提升到「神仙」的境界,其中開創劃時代的觀念的,又是莊子;在傳統的信念中,對於道高德妙者稱為先生、大人、君子乃至聖人,無形中把它視為人位當中的至高標準。莊子由此標準再向上提升,便創立了「至人、神人、真人」的名號。比如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後世道家與道教,用以稱呼得道的神仙,叫他為「真人」的,便是從莊子的觀念開始。我們要知道,在莊子全部思想的觀念里,如果一個人達不到這種神人的境界,便是做人沒做到頂,所以不能稱之為至人,因為做人既做不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芸芸眾生,統統都是假人,也就是後來道家思想所謂的「行屍走肉」而已,並非「真人」。莊子這種對於人生價值,和人格昇華的標準,陳義實在太高了。在一般人而言,可以說只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分,所以大家便認為他和所有道家的思想一樣,只是一種理想主義。其實,把人生生命的觀念,提到和宇宙的功能一樣,何嘗不對,只是人類既要自尊自大,又不夠偉大,所以就自卑而不敢承當而已。那麼,他提出「真人」、「神人」的境界是什麼呢?如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霜,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疑,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莊子像這樣描述「神人」的話,屢見不鮮,有的地方便說「神人」,是乘日月以遊行,比乘雲氣還要擴大,因為他提升了人的境界與價值,所以居高臨下,憑空鳥瞰,便自然而然地鄙棄世俗,卑卑不足道也,所以他說,像這一類的「神人」,只要用他的殘渣廢物,就可以制出許多聖人,其他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如雲:「至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推薦閱讀:

(1)南懷瑾:金剛經「不住色布施」的開示(圖)
南懷瑾准提法修持要領開示(二)
三刀談南懷瑾
南懷瑾:色法的修持
南懷瑾:說身有苦,不樂涅槃

TAG:神秘學 | 道家 | 密宗 | 南懷瑾 | 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