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曼徹斯特,歐美為何對恐怖襲擊防不勝防?

前晚,在英國曼徹斯特,觀看完演唱會的觀眾遭到炸彈襲擊的屠戮,已有22人遇害。這是英國自2005年倫敦連環爆炸案以來最嚴重的恐怖主義襲擊。曼徹斯特即刻籠罩在恐慌之中,以致於草木皆兵,購物中心裡一個可疑包裹也會引發緊急疏散。

 

襲擊給去年選擇退出歐盟,今年又將面臨大選的英國投下了一道陰影。如果脫歐的理由之一,是為了將英國與恐襲頻發的大陸進一步隔離,確保安全,那麼曼徹斯特的爆炸聲無疑驚醒了這一美夢。對志在連任的首相特蕾莎·梅來說,這也是個壞消息,因為民眾的注意力可能要從她設定的脫歐議程上轉移,轉向任何政府都難以處理的反恐問題。

 

近兩年,國內的朋友在早起刷朋友圈時,已經不止一次刷出歐美國家遭到恐怖襲擊的新聞。2015年1月和11月的法國巴黎,2016年3月的比利時布魯塞爾,6月的美國奧蘭多,7月的法國尼斯,12月的德國柏林,2017年4月的俄羅斯莫斯科,以及前晚的英國曼徹斯特,遇難者都達到十餘人,數十人甚至上百人。恐怖分子或使用槍擊,或引爆炸彈,甚至是駕駛卡車碾壓人群,受害民眾毫無還手之力,軍警們則總是姍姍來遲。人們不禁要問,這兩年恐怖襲擊為何會頻繁發生,而歐洲美國又為何讓恐怖分子屢屢得逞?

 

作為非國家行為體(恐怖組織)對平民使用的、有組織的暴力,恐怖主義通過引起恐慌達到其目的。不僅僅是在歐美,今天恐怖主義越來越被看作是對各國安全的一種主要威脅,其發生的概率要遠遠高於傳統的國家間戰爭。正如受到襲擊的西方國家領導人所強調的,恐怖襲擊就是一種戰爭:通過武力實現政治目的。只不過恐怖主義是一種「非對稱戰爭」,戰爭中強大的那一方哪怕擁有核彈航母,仍有可能被相比之下弱小的一方抓住弱點痛擊。

 

人類歷史上的恐怖主義活動由來已久,其動機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宗教、意識形態,有的是為了民族和領土。最近的國際恐怖主義常常起源於中東,例如伊斯蘭激進組織(分子)。前有策划了「9.11」和「倫敦7.7爆炸案」的基地組織,後有對近期多起恐怖襲擊負責的「伊斯蘭國」(IS)。它們聲稱對美國、俄羅斯和西歐國家發起襲擊,是要反擊以上國家在中東的軍事介入——打不了你前線的飛機、軍艦和士兵,就針對你老家的平民百姓。隨著中東亂局的持續和外來勢力的干預,恐怖襲擊的頻率也在上升。

 

作為一種「弱者的戰爭手段」,當代恐怖襲擊的殺傷力並不小,例如「9.11」襲擊一次性殺害了3000多平民。它是一種「非法」和「不道德」的戰爭手段,理應遭到世界各國的譴責。發動恐怖主義戰爭的不是合法政府,並不能代表當地人民。其次,他們宣稱的開戰理由也十分牽強,也不是為了自衛。即使有什麼理由可以說道,也應嘗試通過非暴力渠道解決,而非一言不和就恐襲(比如法國《查理周刊》槍擊案)。更重要的是,國際戰爭法要求衝突各方嚴格區分戰鬥人員和平民,不可有意殃及無辜。恐怖分子倒是也「區分」了,只不過是專門針對手無寸鐵的平民。

 

恐怖襲擊屢屢發生,歐美各國政府卻顯得辦法不多。恐怖襲擊所需的槍支彈藥在國外輕鬆易得,更勿論什麼大貨車。更大的挑戰在於,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越來越多的就是本國公民。恐怖組織在西方國家常住人口中擁有支持網,正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而西方民主國家在自個兒家裡反恐時,不能說束手無策,但其手段的選擇也要考慮到保護公民權利和人權,因此受到法律和民意的雙重製約,不得不束手束腳。

 

這使得恐怖分子不容易被發現和抓到。例如,通過監聽本國人民的個人電話,應該能更好地掌握恐怖分子嫌疑者的動向吧?但政府沒準兒利用這個機會監聽反恐以外的其它內容,從而侵犯公民的隱私(就像斯諾登曝光的美國「稜鏡計劃」)。因此,美國政府要想大量搜集個人信息,必須先在國會通過《愛國者法案》,而在一片反對聲中,該法案已在2015年失效。又比如說,假如過去的恐怖分子多是來自特定族群或有特定信仰,那麼在國內安檢時對這一類人多加盤查,或許更有可能抓到恐怖分子吧?但這樣做又有種族歧視和違反信仰自由的公民權利之嫌,恐遭到國內外人權團體的強烈抗議,被告上法庭也是勝負未知。

 

在更戲劇化的情況下,恐怖分子即使被發現和抓住,也並不意味著人民得救,罪犯伏法,還是要經過一系列的倫理和法律辯論。這幾年有好萊塢大片關注了這個題材。例如,在2010年電影《戰略特勤組》中,有恐怖分子在美國三個大城市安放了小型核彈,數百萬人危在旦夕。在逮捕嫌犯後,美國政府為了從他口中撬出核彈位置,可以使用法律禁止的刑訊逼供嗎?要是他還是不說,可以通過虐殺他的兩個小孩進行威脅嗎?又比如2016年的電影《天空之眼》,英美兩國在海外發現了通緝已久的恐怖分子,正在製造自殺炸彈。千鈞一髮之際,可以不經審判,通過無人機發射導彈直接擊斃嗎?而如果此時恐怖分子周圍恰巧還有平民,那還要冒著誤殺無辜的風險發起攻擊嗎?

 

這兩部電影讓人看著糾結,歐美在反恐戰爭面前還在「作繭自縛」、「裹足不前」,或許更讓人著急。難怪,那些聲稱不要「政治正確」,而是要大刀闊斧地對付「危險的陌生人」的政客,正在西方國內獲得愈來愈多的支持。歐洲在歷史上也曾經歷慘烈的戰爭和殘酷的暴行,這一切結束至今也不過七十餘年。不斷的恐怖襲擊,會加劇文明的衝突,最終呼喚出強人政治,讓歐洲和西方重回戰爭狀態嗎?聽著Globus樂團在歌曲《Europa》中所描述的場景,讓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希望這一切,都不要重演。

 

Europa by Globus

來自團結湖參考

00:00 04:02

 

Now we face the rising tide      我們正面對著高漲的浪潮

Of new crusades, religious wars   十字軍東征,宗教戰爭

Insurgents imported to our shores 叛亂者被引入我們的土地

The western world, gripped in fear 恐懼包圍中的西方世界

Themother of all battles here     這裡是所有戰爭之源

 

(文/鍾准,歐洲問題研究學者)

點擊


推薦閱讀:

紐約遭恐怖襲擊!別怕,手把手教你挑選最安全的美國大學丨擇由留學
紐約恐襲致8人死亡,面對恐襲我們如何保護自己?
世界從未真正太平,只是我們生在了太平的中國
12.30雙語外刊翻譯:聖彼得堡再遭恐襲 普京下令重拳打擊
美軍「誤炸」平民,定點清除究竟是什麼?

TAG:恐怖 | 恐怖襲擊 | 歐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