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對話王東嶽主講:王東嶽 主持:梁冬 目 錄20100508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一講 1本期主題:生存之道中的「國學智慧」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08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蓮花 小魚兒 夜未央 慧從盧溪20100509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二講 14本期主題:從中西文化看「中國趣味」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09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慕越人 lym210 yhlj 蓮花 沙 小魚兒 慧從盧溪20100515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三講 27本期主題:脫去神話外衣的上古時代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15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yhlj lym210 川王府 慕越人 艾草 夜未央 慧從盧溪20100516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四講 38本期主題:從巫覡文化到古儒文化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16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赤梅舞雪 半彎月 春風微拂 慕越人 沙 艾草 慧從盧溪20100522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五講 48本期主題:王東嶽聊《諸子百家第一家》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22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yhlj 慕越人 lym210 艾草 夜未央 小魚兒20100523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六講 58本期主題:老子的身世探秘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23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lym210 yhlj 清遠 曉傑 艾草 夜未央 小魚兒20100529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七講 69本期主題:老子「道德」的時光機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29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慕越人 yhlj 紅樓綠夢 火地之子 艾草 小魚兒20100530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八講 79本期主題:還孔子一個「真面目」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30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狒狒NETS 樹上的毛毛蟲 豬光寶器 天機鎖 小魚兒 艾草20100605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九講 89本期主題:諸子百家那些事兒(上)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6-05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yhlj 半彎月 天機鎖 zxiu 餃子樹 小魚兒20100606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十講 99本期主題:諸子百家那些事兒(下)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6-06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了了 火地之子 赤梅舞雪 世界有我 小魚兒 紅楓葉20100612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十一講 108本期主題:國學——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6-12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是魚非魚 逍遙男 yhlj 天瑞之夢 藍色天空 艾草 慧從盧溪20100613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十二講 117本期主題:散點透視「王東嶽雷人觀點」 主 講 人:梁 冬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6-13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yhlj 艾草 慧從盧溪20101225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二]第一講 124本期主題:傳統文化現代啟示錄(上)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12-25 21:45-22: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晴川 yhlj 雪狐 白眉英王 徒步去旅行 小麥 夜未央 慧從盧溪20101231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二]第二講 132本期主題:傳統文化現代啟示錄(下)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12-31 21:45-22: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晴川 yhlj 棉花糖 白眉英王 蓬兒 夜未央 小魚兒 慧從盧溪
20100508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一講本期主題:生存之道中的「國學智慧」
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08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蓮花 小魚兒 夜未央 慧從盧溪本期導視: 畫外音:國學與文化,暗藏玄機。 王東嶽:歐洲人講性,中國人講食。 畫外音:國學與科學關係複雜? 王東嶽:所有科學都是單刃刀,只砍你的生存技術。 畫外音:國學與生存命中注定? 梁冬:中國人講中庸啊,是站在全球格局上。 王東嶽:跟我們的生存格局相匹配。 畫外音:《國學堂》梁冬、王東嶽帶您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共同探討生存之道中的國學智慧。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一直以來呢,我很希望啊,有一個人能夠從西方文化東方文化對比裡面去講國學。因為就有如說你講男人,你就一定要講女人一樣。所以講國學,一定要打通來橫跨來講呢,才更加理解。結果呢,心念一閃,震動十方。還真讓我找到這麼一位老師。前一段時間呢,我和徐文兵老師啊去黃帝陵祭祖的時候呢,碰到了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那王東嶽老師呢,就是這麼樣一位老師。誒,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和徐文兵老師呢跟他聊天的時候啊,驚為天人,很有趣。所以呢,今天就把這位王東嶽老師,獨立學者呢,王東嶽老師呢請到了我們現場。王老師你好。 王東嶽:梁冬,你好。 梁冬:誒,王老師啊,就是說,什麼叫獨立學者,首先是?我看你的名片上就是獨立學者。 王東嶽:呵呵呵,我是不在任何一個學術機構中工作,就是鑽在自己所在的書房裡。 梁冬:那你這個做獨立學者做了多少年? 王東嶽:哎呀,前前後後有二十年左右了吧? 梁冬:就是在終南山腳嘍? 王東嶽:依山傍水,後面就是秦嶺,旁邊就有一條河叫太平河。所以那個地方非常有景。 梁冬:誒,我聽說有本書叫《空谷幽蘭》啦,它說呢,在終南山呢,到現在都有很多隱修的人,那個秘修的人啊,在山洞裡邊,據你所知,就是說到現在還有沒有這種隱士? 王東嶽:有啊。終南有……這個秦嶺裡面,有很多很多的廟宇,都是在一些比較特別不容易到的地方,這些大多數啊,就是佛教和道教的人,我曾經見到過十七八歲,高中畢業以後呢,突然間就出家了的小夥子。然後他就和我聊起,他為什麼要出家?他做佛教最後上佛學院,我很吃驚。 梁冬:那麼你在這二十多年做學問的過程當中,你主要是研究哪些東西呢? 王東嶽:我主要研究哲學。哲學,最重要的,它和現在的一般的學問的區別就是哲學是追究終極的,而一般學問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字幕提示: 哲學是追求終極的,而一般學問則是討論具體問題。 王東嶽:而任何一個具體問題,都會有上百個因素影響它。你比如說咱們燒這個茶杯,它要這個土料、泥料要好,然後呢師傅的工藝,做的師傅工藝要好,火候要好,這個釉彩也要好,它要有上百個因素影響它,這個杯子才能燒好。可是你把任何一個因素呢……你要問這個杯子為什麼好?你拿任何一個因素都說不清它,所謂現在的科學實驗室是幹什麼的?它就是把多因素裡面的的其他因素,屏蔽在外面,把一個因素調進來研究,是不是? 梁冬:嗯。 王東嶽:這就叫實驗室。可是這樣研究完,仍然說明不了問題,為什麼?這些因素合在一起會是什麼狀態呢?每一個因素互相排列組合,又是什麼狀態呢?所以科學上說的話永遠都是錯的。否則,怎麼會十年就翻新一遍呢? 梁冬:呵呵呵,所以你認為科學是不足信的。字幕提示: 所有人類的知識都是不足信的。 --王東嶽 王東嶽:誒,不,就是所有人類的知識都是不足信的,只不過是不足信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了。看一看,這個地心說,托勒密的地心說,穩定這個統治西方的這個農業文明,一千四百年。哥白尼的日心說出來,四百年都沒到,大部分錯了,他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他說行星是圍繞太陽轉是正圓形軌道,是橢圓形軌道。好,牛頓的學說,只出來了二百年,是不是? 梁冬:對。 王東嶽:就被愛因斯坦擠到後排座去了。然後愛因斯坦就趕緊宣布,說是我的學說只是一個短命的過渡。你可見,你會發現啊,這個知識的壽命越來越短,我只能理解為,就是人類知識的含金量是下降的,我們可不要說,我們越來越接近真理,我們一定是離真理越來越遠的。 字幕提示: 我們一定是離真理越來越遠。 --王東嶽 梁冬:呵呵呵,這個有意思有意思。誒,那你在研究這些東西的過程裡面,你發現中國文化的起源是什麼?因為畢竟我們是這個《國學堂》節目嘛。 王東嶽:對,對。 梁冬:你發現這個……我想中國文化一定是跟中國人有關。那現在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是怎麼來的呢? 王東嶽:現在有一個學說,叫線粒體夏娃。現在全球所有的人類,都是十四萬年以前,東非的某一個女性的後代,所以叫線粒體夏娃。亞當夏娃的那個夏娃。 梁冬:當時她除了這一個女性之外,當年還有很多和她一樣的女性嘛? 王東嶽:是啊,是啊。 梁冬:但是為什麼只有她的這個東西傳到了全世界呢? 王東嶽:當然這只是個說法。意思就是說,當時是十四萬年前的這一個基因傳下來的。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直立人,就是人類已經有三百萬年到五百萬年的歷史了。 梁冬:對。 王東嶽:比如我們中國的北京猿人,已經五十萬年了,有藍田猿人,六七十萬年了。但是呢,現在這個問題還是爭論的,這只是現在的一種說法,就是說現在的這個三百萬年前的這個直立人啊,包括五十萬年前的直立人啊,都已經滅絕了。我們現在地球上的人給一個名字,叫現代智人。現代智人僅僅是十四萬年前的這一系傳下來的。 梁冬:如果你說全世界現在所有人都是從一個人那傳過來的。那為什麼有黑人、白人、黃種人呢? 王東嶽:它最初是在東非這個地方,然後呢…… 梁冬:對,是黑人嘛。 王東嶽:對,對對。他一定是黑人啦,那個地方光照很強,所以他的皮膚一定要是黑色的…… 梁冬:為什麼呢? 王東嶽:因為呢,太陽光……紫外線對皮膚……皮下組織是有傷害的。 梁冬:對。 王東嶽:如果照射過度的話,它就會引起皮膚細胞惡變,這就是癌症嘛。所以呢,他這個……他當地人……他在這個地方,這一組人肯定會有一個突然的基因的突變,比如說使他的思考問題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或者他應對世界生存的方式有了一個變化,人類的智慧不是人類獨有的,是從動物中慢慢進化過來的。 字幕提示: 人類的智慧,是從動物中慢慢進化過來的。 --王東嶽 梁冬:對。 王東嶽:只不過他這兒有了一點小小的變異,使得他突然生存能力、適應能力稍微變強一點。然後呢他人數量一大,他就得遷徙吧,這塊地方,比如說,能養一千人,兩千人,沒吃的了,他就得遷徙。所以呢,這個遷徙過程可不是今天的旅遊,他是到一個地方,這個環境能生存,就在這生存,生存不了才遷徙。所以十四萬年前的人,最後走出非洲的時候,大概也已經是七萬年以前。(短片)畫外音:關於現在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類,到底是如何興起,並佔據了整個生物圈的?一直以來,都是觀點不一,爭論不休。有幾位人類學家,通過最近的一些考察證據,他們認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第一批現代人最可能出現的地方,後來迫於生存的需要,他們順著非洲走,去到了埃及,然後來到了兩河,產生了後來的兩河文明--古巴比倫。然後分成兩支,一支往北走到歐洲,一支往東走。往東的分成兩撥,一撥順著南亞走,進入中國;另一撥從白令海峽,來到了美洲,這就是後來的印第安人。遷到哪兒大約是1.5萬年前,遷到東亞大約是3.5萬年前,遷到歐洲大約是4萬年前,而遷到北非大概是六七萬年前。 字幕提示: 人類遷徙美洲 大約1.5萬年前 東亞(包括中國) 大約3.5萬年前 歐洲 大約4萬年前 北非 大約6、7萬年前 梁冬:所以有一些廣東人呢,前一些年前,一兩百年前啊,去到美洲的時候呢,發現印第安人很多東西跟他們很像。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跟廣東人很像。 王東嶽:而且他們說話的某些語音啊,都和中國最原始的,和說話的某些詞是很像的。 梁冬:呵呵,比如像說福建人和廣東人說的話,跟唐朝人說的話很像的。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下節提示: 王東嶽:什麼叫「國學」啊,不中不西之學,國將不國之學。 梁冬:這就話說得很深刻啊。 王東嶽:啊,對。 梁冬:中國這個地方,還真是受了這個恩賜啊。 王東嶽:河南這個地方可真是一塊寶地,它是中國文明的發祥地。 畫外音:您現在收看的是《旅遊衛視》最新鮮的文化節目《國學堂》。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呢請到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跟我們講到了用幾分鐘的時間講了,人類的大遷徙啊。為什麼這樣同一個人種,分出來之後呢,有些人是白人,變成了白人,有些人變成了黑人,有些人變成了黃人啊? 王東嶽:我們說在這短短的幾萬年裡面,人是不可能發生重要變化的。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我們人類的智力應該是一樣的。 梁冬:對。 字幕提示: 人的生理要發生變化,至少得上百萬年。 王東嶽:因為人的生理上要發生重要的變化,最少得上百萬年,但是到了四萬年的時間,足已在一些小的地方發生小的區別。比如到歐洲的人,他為什麼變白了呢?因為那個地方陽光照射的時間很短,在歐洲生活過的人,比如說在英國生活過的人,到冬天,它白天只有幾個小時。你到冰島去,它會出現連續幾個月的黑夜,比如冬天,或者夏天連續幾個月的白天。所以它的光照時間就很短,那麼皮膚黑的人,到了那個地方,很快,孩子啊,得了軟骨病,根本就活不了,就被自然選擇淘汰了,只有那個突變,皮膚髮白了的人才能存活下來。 梁冬:當時受歧視的,因為大家都是黑人,他是白人嘛,他受歧視,他活下來了。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受歧視,但是他活下來了。 王東嶽:對,他活下來了,然後他的子孫反而繁盛。那麼他接受紫外線,他能夠健壯的成長。他鼻管,歐洲人為什麼鼻子又高又大,那個地方的緯度……歐洲的緯度要比中國東北的緯度高多了,乾冷空氣對肺、支氣管是個嚴重的損傷。所以中國東北地方得支氣管、慢性支氣管炎的人就特別多。那麼鼻管變長,它起到的作用是暖化和濕化空氣。 梁冬:噢。 王東嶽:所以你如果鼻管短的人,你在那不停得肺炎,你死了,被自然選擇淘汰了,把鼻管長的人留下來了。高鼻子、白皮膚就這樣出來了。 梁冬:噢,這樣子啊! 王東嶽:非洲人他必須很黑,免得紫外線照射皮膚太強,赤道地方紫外線很強,造成皮膚癌。我們住在溫帶地區,中緯度地區,所以我們居於兩者之間,鼻子不高不低,皮膚不黑不白,黃種人就是這麼一個…… 梁冬:噢,所以說中國人講中庸嘛,是站在全球格局上來講的。 字幕提示: 中國人講「中庸」,是站在全球格局上的。 --梁冬 王東嶽:呵呵,也就是我們一開始處的那個位置就中庸。 梁冬:對,所以說整個中庸文化,為什麼講中道,是吧,也可以跟這個東西就有很大的關聯性了。好,我們講到來到中國的這一支嚎,這些人,按照這個學說吧。那麼,這一些人,他們是怎樣慢慢地演化出了這個,當今我們稱之為中國「國學」的這些東西的呢? 王東嶽:對,東亞這片地方啊,它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地方。我們現在所說的「國學」,主要是在和「西學」比較。 梁冬:對。 王東嶽:所謂的歐洲的中世紀以後的文藝復興,是通過阿拉伯人那兒,把資料重新翻譯,把古希臘又撿回來,振興為今天的世界文明。所以呢中國文明是古代完整保留下來的唯一的文明。但是呢由於古希臘文明締造了今天的這個現代文明,所以呢我們現在說國學,是相對這個古希臘的這個「西學」,也就是現在西學文明的「西學」而言的。所以呢北大有一個教授叫李零,他說國學說得很好,他說,什麼叫「國學」啊?不中不西之學,國將不國之學。 字幕提示: 「國學」: 不中不西之學,國將不國之學。 --北大教授 李零
梁冬:哦?這個話說的很深刻啊。 王東嶽:啊,對。就是說你肯定你這個「國學」,是面臨了「西學」的衝擊,你才是「國學」,如果全球都是中國,哪有什麼「國學」可言? 梁冬:對。 王東嶽:好,那麼中國這塊地方,它為什麼會產生「國學」呢?會產生…… 梁冬:就是我們這個稱之為「國學」的這個東西。 王東嶽:對,對,對,它為什麼會孕育這個東西呢?是因為這個地方的原始的生存條件造成的。 梁冬:怎麼個條件生存法? 王東嶽:看,首先,它很封閉,它這邊是,東邊是太平洋,古人根本沒法越過,北面是高寒地帶,西面是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都在那兒,南面是橫斷山脈。所以它就把這個地方的人局限在這了,它和西方文化的搖籃,環地中海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地中海那兒是一個內湖,地中海相當於一個內湖,古人刻一葉扁舟就能越過去,然後呢他們交流很厲害,所以他們就會有個半商業文明。而且古希臘那個地方不適宜耕種,它的土地情況很差,它是荒漠、石頭,大地上滿都是這種東西。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的文明完全是黃河中游文明,我們把它叫中原文明。中原早期只有很小一塊啊,為什麼管它叫做中原文明啊?河南那個地方啊,是黃河中游,中國上面,黃河的上游,有一個黃土高原,說來黃土高原是一個關鍵的地方。 梁冬:怎麼個關鍵法? 王東嶽:地球表面上平均土壤厚度只有零點五米,那麼怎麼黃土高原的這個土的堆積層就達七百米到兩千米之厚。
字幕提示: 地球表面平均土壤0.5米,而黃土高原達到700-2000米厚,究竟是何原因? 梁冬:是什麼原因呢?整個地球只有這一塊地方這樣嗎? 王東嶽:對,對,對,整個地球只有這塊地方,這是地質上非常奇怪的一個地貌。曾經困擾地質學界很長時間,搞不清為什麼這個地方的土壤這麼厚。現在有研究認為,這是地球信風造成的。 梁冬:怎麼說? 王東嶽:信風--就是那個有誠信的風。這個風講誠信,它老是按照一個方式刮,就會形成一個很特殊的氣旋,恰恰就落在了黃土高原這片地方。在這個地方,可能風在這個地方驟然全停止,而刮起來的最細,土壤里最細的這些部分,就這樣經過億萬年的累積,統統落在了這個地方,這就是黃土高原的形成。 梁冬:所以說中國這個地方真是受了這個恩賜哦,就是現在河南這個地方了。 王東嶽:對,對,對,以河南為中心這一小片。河南這個地方可真是一塊寶地,它是中國文明的發祥地。那麼黃土呢,這個地方很細啊,它是最細的土壤才能被風帶過來,粗的都是不行的。所以它這個地方留下的土地,是由最原始的工具,比如一個木棍,上面綁一塊小石頭,綁一塊帶尖的石頭,在地上一划,就相當於犁,它就能犁開,上面長不了大樹,它都長灌木,一把火,刀耕火種,馬上就可以下種子,它就可以長糧食,所以它農業文明特別容易發展。 梁冬:噢,所以中國的農業文明是全世界最成熟、最發達的文明。 字幕提示: 中國的農業文明是全世界最成熟、最發達的。 --梁冬 王東嶽:對,對,對,它就從遷徙歷史上你看,它的這個時間是比較遲的,對吧?所以你看古埃及的文明要比中國要早兩千年,五千年前就有文字了,而中國三千三百年才見甲骨文。 梁冬:對。 王東嶽:兩河地區的文字也比中國早,它的這個古文明也比中國更往前一些,按遷徙路線,它定居得早。歐洲呢到哪兒四萬年前,咱們這兒三點五萬年前,歐洲應該也比咱們發達,為什麼它農業文明沒咱們發達呢? 梁冬:誒,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那這種的地質地貌又對於我們中國的文化有什麼影響?又怎麼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性格呢?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之《國學堂》。 下節提示: 王東嶽:七十二小時這個細菌放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細菌,它的量可以繁殖多大呢? 梁冬:多大? 王東嶽:地球這麼大。 梁冬:這麼大?! 王東嶽:對,對,對。你就想生殖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梁冬:那放開生的很了不起。 王東嶽:啊,很了不得。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到《國學堂》。剛才呢和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啊,聊到一個話題,由於地球這個自轉、公轉,這個信風等等等等,導致了這種中國的黃土特別厚。因為黃土特別厚,所以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沖積平原,所以就孕育了中華文明,對吧?那這個文明跟西方的這個文明有什麼差別?這個從開始時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差別? 王東嶽:按理說西方人遷徙的時間,到這個地方……到歐洲定居,和我們中國差不多。 梁冬:對。 王東嶽:甚至還偏早一點。 梁冬:對。 王東嶽:可是它農業文明,在早期農業文明的時候,它比中國落後多了。那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片特別容易耕作的黃土平原造成的。那麼英國有一個很著名的歷史學家叫湯因比,他曾經說過一句話說,他說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呀,不是那個自然條件最好的地方,也不是自然條件最差的地方。因為在最差的地方,人沒法生存。 字幕提示: 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不在自然條件最好的地方,也不在自然條件最差的地方。 梁冬:對。 王東嶽:而是自然條件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壞的那些地方,都是文明的發祥地。你比如中國黃土這個……你今天看河南那一片地方,或者北方,比起江南楚地--長江以南要差遠了。可是長江以南楚地,當時不可能成為文明發祥地。原因是什麼?因為那條件太好,它能長成非常大的密林,大喬木。而黃河以北這個地方呢,它只能是降雨量比較低,氣溫啊等等原因,它只能長灌木。所以,灌木你一把火燒,它就能種地了,可那個地方,它喬木它帶來兩個問題,第一,人類農業文明以前是採獵生存。 梁冬:對。 王東嶽:所謂采就是像猴子一樣,把果子吃;所謂獵,就像老虎一樣捕動物吃。所以採獵狀態這個文明,和動物的生存方式沒有區別。那麼原始大森林裡,既有大量的森林,它當然果實是豐富,動物也多,採獵很容易繼續,其次…… 梁冬:實際上挖點人蔘吃也可以。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你用不著種地,種地很辛苦啊。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第二個呢?你要真要是沒啥吃了,你要想種地,你開墾一畝地試試。你現在拿一把鋼斧砍倒一棵大樹,你得幾十個小時吧? 梁冬:對。 王東嶽:然後你把那個樹根挖出來,你沒十天半個月你挖不出來,古人要拿一個石斧,要把樹砍倒,然後再把根挖出來,幾棵樹才構成一畝地,他猴年馬月都搞不出一畝地來。 梁冬:只能搞氣功了。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它…… 梁冬:氣功也搞不了那麼多。 王東嶽:所以它那個條件好,反而成不了農業文明的地方。 梁冬:對。 王東嶽:你看歐洲,歐洲大陸當時長一種樹叫雲杉。我可在我的園子里種過這種樹,我種那個雲杉啊,五年長不了一尺高,可是歐洲當年的那個雲杉啊,可以長十米高的大樹,布滿歐洲。你想,歐洲人怎麼去開荒?而中國的這個中原地方呢,它是特別適合於農業文明。然後呢我們這個中緯度地方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個地方呢,由於光照狀態和人的生理狀態特別適應。而人的生理是被生物種調節的,所以我們的生物鐘……過去生物鐘怎麼建立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著太陽走。那麼,所以我們今天有燈泡了,有電視了,大家全要得病了,你把生物鐘攪亂了。 梁冬:電燈的發明是對人類疾病的一個很重要的誘發因素。 王東嶽:對,對,對,我們過去說科學是雙刃劍,是吧?電燈肯定是沒有錯的吧?我們認為電燈只有好的一面,沒有壞的一面,不是的,所有科學都是單刃刀,只砍你的生存技術,你得放長看,你才能慢慢明白它是咋回事。那麼歐洲那個地方呢?它的那個光照啊,包括俄羅斯啊,他們那些地方偏北,光照時間不恆定,夏天偏多了,冬天偏少了,光照時間對他的生物鐘影響很大,所以歐洲人講性,中國人講食,這是缺啥喊啥。歐洲那邊生孩子比較難,而中國這邊他就不講性,壓抑住性,他生孩子生的沒完沒了。所以這個地方的人…… 梁冬:為什麼?為什麼? 王東嶽:因為呢這個地方的光照條件啊,使得這個地方的人的生育能力特強。 梁冬:是這樣的。 王東嶽:所以你看人類分布在這個地球……最高分布帶,都主要在這個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梁冬:噢,就是歐洲人想生個孩子,不那麼容易。 王東嶽:對呀,所以我就曾經見到一個老人,她就給我講她過去,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時候,她陪過這個蘇聯專家,那時候蘇聯專家援助中國,她就見過一對(前)蘇聯夫婦,這對蘇聯夫婦在蘇聯已經結婚三年了,生不出孩子來,然後他們到中國呢,幹了五年,生了三個孩子,他說:這真是好地方,我養孩子真方便 梁冬:哈哈,哈哈,那現在很多不孕不育的人,是不是因為沒睡好覺導致的? 王東嶽:呃,對,這是很可能。就是我們現代的生活帶來的問題就太多了,那麼,生孩子多,而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對不對?所有的生物為什麼都吃不飽飯?因為呢,我們人類今天吃飽飯,是要得病的,原因是什麼?所有生物的生殖潛力遠遠大於它的現實生存量。 字幕提示: 所有生物的生殖潛力,遠遠大於它的現實生存量。 --王東嶽 梁冬:這句話什麼意思? 王東嶽:也就是說,所有的生物,它的生殖潛力很大。你比如一個單細胞,它在七十二小時……如果給它滿足條件,每二十分鐘它分裂一次,七十二小時這個細菌放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細菌,它的量可以繁殖多大呢? 梁冬:多大? 王東嶽:地球那麼大! 梁冬:這麼大? 王東嶽:對,對,對。你就想生殖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梁冬:對,放開生那是很了不起。 王東嶽:很了不得,如果資源全部配齊。那麼人類所有動物都是因為它的生殖力都大於現實生存量,生出來大部分是要死掉的。呃,人類早年也一樣,所以老子專門有一段話,叫「出生入死」啊。就是說你一生出來就死地里跑,這是這個詞的原意。 字幕提示:「出生入死」: 你一生下來,就往死地里跑。 --王東嶽 梁冬:出生入死是這個意思啊? 王東嶽:對,對,對,他不是說你不怕死,你勇敢。他本來不是這個意思。好,回過頭來看,中原這個地方人口很多,土地面積很少,我以現在中國這個面積……可耕地面積只佔全國面積的百分之十點四,也就是有將近百分之九十,是高山、沙漠、湖泊、沼澤等等。 梁冬:樓盤,各種樓盤。 王東嶽:你在這麼小的耕地,要養活啵楞啵楞下出來這麼多的人,你說怎麼養?所以人際關係……生存關係非常緊張。我們的所有的智慧,首先得用來解決農業文明下,人們如何協調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看起來,沒多少文化,說大白話的那個孔子,成為大乘至聖先師的原因。他的這個文化一定是和中國人這個生存環境相適應,跟我們的生存格局相匹配。 字幕提示: 文化應與生存環境相適應,與生存格局相匹配。 --王東嶽 梁冬:嗯。 王東嶽:我們今天說文化,說得花里胡哨,什麼食文化,酒文化……都是那個最好看的,可是真正的那是一萬米深海上面的浪花。大海有一萬米深,浪花只有幾米。你拿幾米說大海,不是說錯了嗎? 梁冬:對,對,對,今天的這個時間呢,哇,信息含量實在是太大。不過我聽明白了一句話,就是說,所有的「仁義禮智信」都源於一個東西,就是,中國人口很多,下崽很多,但是呢面積不多,吃不飽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要求大家都能夠收斂一下,就「仁義禮智信」了。所以中國的文化呢?適合這樣一個歷史和地理條件緊密關聯的,我們的《國學堂》,其實呢就要把這個問題呢展開來講。好,感謝王老師,我們下期同一時間繼續,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再見!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獻醜於江湖 謹為學習所得 懇請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預告: --從中西方文化看「中國趣味」 畫外音:從前,為何「美」大多是形容男人的? 王東嶽:這個男人強壯得像一頭公羊。 梁冬:噢。 王東嶽:所以今天拿美麗去形容女人,這是搞錯了。 畫外音:中西方人的思維不同,究竟根源在哪兒? 王東嶽:於是西方人一定得一個思想病。 梁冬:什麼病? 王東嶽:邏輯強迫症。 畫外音:有人說,大思想家都是往後看的,你呢? 王東嶽:我們現在拚命的往前跑。 梁冬:混個大學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覺得很丟臉,同學都做博士了。 畫外音:《國學堂》梁冬、王東嶽帶您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帶您從中西文化看「中國趣味」。(聽打者:數字格式問題:談話中聽打大部分使用漢字,比如百分之九十等;畫外音部分保持和視頻中一致,使用數字,雖然不一定規範,比如6、7萬年前。特此說明。校對者:好建議!)
20100509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二講本期主題:從中西文化看「中國趣味」
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09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慕越人 lym210 yhlj 蓮花 沙 小魚兒 慧從盧溪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話說呢,在上一期節目的時候呢,我們請到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和我們從歷史和地理整個地球開始,講到中國文化為什麼強調「仁義禮智信」,為什麼孔子成為大乘至聖先師。所有的原因,是因為在中國這個地方,由於耕地面積又少,但是呢溫帶地區呢,又特別適合生育,所以呢中國人呢,很早很早以前,就很多很多人了,所以呢,要讓大家呢,都要學會「仁義禮智信」,都要謙讓,都要有一點點克己復禮,這樣的話呢才能夠把這個文化延續下來,對吧?王老師您好,歡迎,那與此同時,那西方又怎麼樣呢?我們對比來看一下,希臘文化,它為什麼跟這個中國文化不一樣? 王東嶽:對,我們必須首先確定一個前提。 梁冬:對。 王東嶽:就是文化一定是和你的生存結構相關。 字幕提示:文化一定和生存結構相關。——王東嶽 王東嶽:而不是花里胡哨的東西。文化呢在西方那麼最初是怎麼體現的呢?我們再補充一句,就是所有的文化呀,最早人類早年文化形成的時候,受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大,而我們今天的文化受自然因素影響越來越小了。我們看,我們現在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人自己造孽造出來的。但是古代你沒那個力量造孽,你造不動,老天把你控制著,所以你的文化反應是對著自然界反應的,早先…… 梁冬:與天斗的。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早期的文化,是跟自然條件影響下,跟你當時的生存格局影響下,造成的這個文化。這個起點很重要,這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梁冬:對。 王東嶽:好,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古希臘。古希臘那個地方,我們把它叫環地中海文明。地中海很窄很小,像個內湖,然後北非那個地方呢,又是最早的文明發祥地和兩河,所以古希臘那個地方人就比較容易來往,人類所有早年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但是為什麼西方變成拼音文字了呢?是因為大家都往那兒跑,到那兒了以後互相語言不通,:語方不通怎麼辦?我只好聽你發音,然後拿音標把你的發音注下來,你來給他注個音標,我來給他注個音標,大家最後乾脆,把那個象形文字扔掉,都拿音標來注,對不對?於是就變成拼音文字了。 梁冬:這個產生一個什麼結果呢? 王東嶽:拼音文字很……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拼音文字一旦出現,每一個符號,因為文字是語言的符號,語言是思想的符號。 字幕提示:文字是語言的符號,語言是思想的符號。 ——王東嶽 梁冬:中國人跟西方人的思想差異,是不是就從這兒開始? 王東嶽:對,對,我們下面就講到,就涉及這個問題了。 梁冬:對。 王東嶽:就是文化它早期,最主要是跟你生存結構有關,跟你的生存環境有關,它往下延伸,引出文化第二個重大話題,就是思維方式。就是古希臘的文字呢,他們這個地方,環地中海文明呢,就會搞出拼音文字來,拼音文字沒有符號的實際意義,它必須在語法邏輯結構中建立起意義。於是呢,它,如果它沒有邏輯,它說話和表達,互相表達自己的意思都不可能進行。於是西方人一定得一個思想病。 梁冬:什麼病? 王東嶽:叫邏輯強迫症。 梁冬:哈哈,哈哈…… 王東嶽:對不對?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它如果說話不帶邏輯,當然馬上大家聽不懂他說什麼。 梁冬:所以這個外國公司到中國以後哇,他們發現呢,很多外國高管,認為中國的員工呢沒有什麼邏輯感。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中國人的錯,是本來兩種問題的這個思考方式的差別。 王東嶽:對,對,對,而且我們千萬不要認為邏輯這東西是好東西。而為什麼我這樣講呢?邏輯強迫症你得了以後哇,所以西方人是順著這個他的思維方式,他的語言方式,他處處都得用邏輯表達,於是他就特長於邏輯思維,特長於邏輯思維,就會產生哲學,我指的是狹義的哲學。 字幕提示:西方人擅長於邏輯思維,便產生了「狹義的哲學」。 王東嶽:因為中國也有哲學,但是呢,我為什麼把中國叫中國思想史,我不叫中國哲學史,是因為廣義上中國有哲學,任何人都有哲學。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哲學,是指從古希臘那兒開始,就這一脈。所謂哲學這個詞兒,都是當年日本明治維新……日本人被西方打了以後,明治維新前後,日本人翻譯過來的一個詞兒。他認為中國的「哲」這個字有智慧的意思,西方的那個哲學是智慧之學,所以叫哲學。哲學是近年……近百年來才翻譯進來的一個詞兒。 梁冬:這以前是沒有的? 王東嶽:對,對,對,在中國這邊叫「形而上」。 字幕提示: 哲學,在我國指「形而上學」。 ——王東嶽
王東嶽:所以後來我們就把它翻譯成「形而上學」,那這個翻譯是很棒的。 梁冬:「形而上學」是這個意思啊? 王東嶽:對,對,對,那麼西方出哲學,它哲學是什麼呢?它跟我們確實有很大的區別,哲學是一個純邏輯的一個工程。所謂哲學,狹義哲學,就是古希臘的一群大號兒童……
字幕提示:狹義哲學:古希臘一些大號兒童所玩弄的一種特殊的邏輯遊戲。——王東嶽 王東嶽:所玩弄的一種特殊的邏輯遊戲。 梁冬:大號兒童,您說的大號兒童其實就是成年人。 王東嶽:對,對,對,所謂大號兒童,就是他們是一群,特別,特別奇怪的一群人,就像那個很幼稚的兒童,但是說出來了最有趣的話。 梁冬:比如像亞里士多德什麼的,蘇格拉底什麼的。 王東嶽:你比如最早的哲學家叫泰勒斯。那他說水為萬物之源,他這句話實際上表達的什麼呢?表達了萬物是同一種東西,這個概念在裡面,後來就導出了原子論,留基伯,這古希臘一個人——哲學家。還有他的弟子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原子論就認為,萬物都是由最基本的原子組成的。我們今天說,這個茶杯和這個木板,和我們人,不同,是因為它內含的質料不同。錯啦,因為它們內含的質料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呢,古希臘從這兒開始,就引出了原子論,到現在,仍然是物理學最前沿。所以我們說,哲學是科學之母。哲學出現了,科學就出現,它完全是跟著邏輯跑的,不是跟著實踐跑的。我們跟著實踐跑的是出技術的,跟著經驗走,只出技術,它是一個,你是用技術的,用實踐操作——試錯法不停慢慢往前走。 梁冬:對。 王東嶽:這個走出來的是個技術體系,是個藝術體系。那邊走出來的是個哲學體系,接著就是一個科學體系。 梁冬:誒,有意思了,就是說中國文化,你要放到整個和西方文化,尤其是古希臘,古雅典這個文化來對比的時候,你看到一個在強調邏輯和哲學,一個強調視覺和閃點,它的背後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跟語言有關。而這個拼音語言和象形文字有關,是吧? 王東嶽:對,對,對。這個差異…… 梁冬:而這個差異,跟我們當……當時他們那種生產方式有關。而且…… 王東嶽:而且跟我們這個地理環境的封閉有關。 梁冬:對,稍事休息一下,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 字幕提示:中西方文化。思維差異根源在於:語言和文字的不同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呢和王東嶽講到西方文化,因為我講東方文化《國學堂》的時候,要講西方文化做個對比,西方文化的價值和他的特徵就在於因為拼音文字形成了邏輯強迫症,因為有邏輯強迫症,所以他們對邏輯就要求很嚴格,所以就有一系列的推演,才有了所謂的哲學,哲學才有現代所謂的科學。 王東嶽:對。所以西方,你從它的生存結構上講,它由於古希臘文化是個半商業文化。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它講個人,對不對?從生存結構這個角度講,它講個人。 梁冬:為什麼呢? 字幕提示: 西方強調「人權」與「生存結構」有關。 王東嶽:因為商業活動是一個冒險活動,他不能帶著老婆孩子跟他一起去冒險,對不對?所以家人放在這邊,然後自己獨自出去去經商,所以他強調個人行為,他強調個人自由…… 梁冬:所以美國的那些電影大片、好萊塢大片,都是個人英雄主義? 王東嶽:誒,對,對對。而且它西方的整個文化是建立在個人立場上講人權呀,是這樣走出來的。 梁冬:對。 王東嶽:對不對?所以社會契約論也是從這方向走,因為它經商就要有契約,就要有合同。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社會問題他也認為是個合同問題,你為什麼有權利,大家都一樣,因為經商,大家是平等的,平等的大家才能經商。 梁冬:對。 王東嶽:可是農業文明就不同,農業文明是要集體,大家人很多,大家要在這塊土地上精心耕作,所以它講集體,講…… 梁冬:講和諧。 王東嶽:講和諧,它講這個東西,這是你生存結構造成的。生存結構的這個差別再反映到思想方式上,東方這個地方很封閉,大家就只有這一種文字,說來說去你不可能去注音去,用不著,畫個圖,我來畫,發音都不發音,我就能看懂它是什麼意思。有一個馬致遠寫的一首詩,叫《秋思》。他這樣寫,他說這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字幕提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秋 秋思》 王東嶽:你看他每一個詞,就是一副畫。 梁冬:對。 王東嶽:但他中間不用介詞,也不用連詞,他也不用說枯藤是纏在樹上,他不用說這些話,他不用邏輯表意。 梁冬:誒,你說中國人平常真不覺得,我們覺得這是很應該的,對不對? 王東嶽:對 對 對。 梁冬:為什麼中間一定要有介詞? 王東嶽:我們今天的語言已經歐化了。中國人現在雖然還用方塊字,方塊字也變形了,繁體字不見了,這個簡體字你咋看都看不出形了。這個畫沒了,然後你說話也歐化了。可是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它是沒有標點符號的。 梁冬:為什麼中國以前的人都不加標點符號?這個我很好奇。 王東嶽:因為它每一個字就是一幅畫。它這一幅畫呢,你看到這個字形,你就知道是什麼意思。我們比如說人,對吧,我們畫人有兩種畫法。這是個人,對吧? 梁冬: 對 ,對,對。 王東嶽:比如我們這樣畫,這是人正面夫的像,對不對? 梁冬: 對。 王東嶽:這是人正面的像。 梁冬:這不是大嗎? 王東嶽:這就是大。這實際上過去是指人的。 梁冬:噢,是嗎? 王東嶽:這是指人側面的像。 梁冬:剛才那個側面我看一下,你看,剛才這個側面,側面,人這個側面。那個地方是豎起來的,就是那個短的那個,這個指的是手還是胳膊? 王東嶽:是胳膊嘛。 梁冬:是胳膊。 王東嶽:對。 梁冬:它的方向是朝下的,如果朝上的那就麻煩了。 王東嶽:對,所以如果兩個人走,如果兩個人走,這就是從,對不對? 梁冬: 對。 王東嶽:如果我們把這個人,我們如果把這個人朝相反方向走…… 梁冬:對。 王東嶽:這個人朝相反的方向走。 梁冬:這是「比」嗎? 王東嶽:對,這個字是「比」。為什麼兩個人,朝這個方向走是「從」,朝那個方向走是「比」呢? 梁冬:為什麼呢? 王東嶽:兩個人出去幹活去了,所以他就一個跟著一個。慢慢的往出走。那幹完活就回家了,歸心似箭,一個比一個跑得快。於是兩個人往回走,就含有了今天比賽的意思了。 梁冬:所以上班的時候是比較慢的,比較痛苦的。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一個人跟著,比較累,是吧?心不甘情不願。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比的時候,就是回家的時候呢,就是歸心似箭的,手都放在後面。 王東嶽:中國的象形文字比西方、比古希臘、比古埃及還好一點。 梁冬:對。 王東嶽:古埃及比如說如果獵人……一個獵人打一隻鹿,他就畫一個非常形象的鹿,然後旁邊畫一個獵人拉著箭,畫得太具象。中國人就比他高明。當然中國的這個甲骨文至少在3300年前,我們今天知道4500個字,有用的1500字。可是它至少發展了上萬年或者五、六千年。 梁冬:對。 王東嶽:它才會有這樣的一個半抽象的局面。比如我們畫一個羊,我們就不會畫……完整地畫一個羊,我們會畫一個羊角,然後往下,這就是羊,誰見了都知道它是羊。這就是今天的這個羊字。對不對? 梁冬:對。 王東嶽:我們畫牛呢,畫出牛角來,然後呢誰一見都知道這是牛。只畫個牛角,用不著畫牛體。由於它半抽象化了,所以它符號化了,它就可以組合。你比如我們在這個羊下面畫一個人……畫一個人,這個字就是今天的「美」。它的意思是什麼呢?這個男人強壯得像一頭公羊。那所以今天拿美麗去形容女人,這就搞錯了,「美」本來是男人的事。所有動物最美的都是雄性的,對不對?你看那鳥,漂亮的鳥是雄性的。 梁冬:孔雀。 王東嶽:誒,對,對,對。那獅子,長得鬃毛很大、很好看的獅子是公獅子,那母獅子都不會好看。人把事兒就弄反了。 梁冬:這個人真是奇怪的動物。 王東嶽:好,然後我們再看。那麼這樣子走下來的文字,你就用不著……你用不著邏輯,你一看你就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對不對?你比如說太陽,我們看太陽,我們畫一個太陽,底下畫一橫——「旦」。 梁冬:對。 王東嶽:早上太陽剛出來那一刻叫「旦」。如果太陽再出,出高了,底下一個直出符號,這就是「早」,「早」就是太陽初升七、八杆子高了,這叫「早」。然後畫個日,好,這是中午的時候了。 梁冬:對。 王東嶽:然後再畫一個太陽,我們畫成……四面畫它幾個小草,好,這就是今天的「暮」這個字,日暮黃昏的「暮」。 梁冬:對。 王東嶽:你把這一排看完,是不是太陽一天的動作全完了? 梁冬:對。 王東嶽:我用不著去推理,我看著這個圖象全都走完了。它這個字呢,所以呢中國的文字呢,它是非常形象的。我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字是上面畫一個大,然後底下畫兩隻手——我們現在這個「又」(這個字)都是手,古時候都是手,畫兩隻手,然後中間畫一個水,這就是今天的「泰」。 梁冬:為什麼呢? 王東嶽:你先看這幅畫幹什麼呢?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男人撒尿呢嘛。 梁冬:呵,是嗎? 王東嶽:是不是男人在撒尿? 梁冬:一個男人,對,有水。 王東嶽:一個大男人站在那兒撒尿。 梁冬:他拿兩隻手撒嗎?這個很難。 王東嶽:兩隻手,他捉住他的東西。 梁冬:一般用一隻手就可以,另外一隻手扶牆嘛。 王東嶽:他男人站在那撒尿,所以他很高大,於是泰就有高大的意思——泰山。然後呢,泰還有安泰的意思,為什麼呢?你憋尿很難受,尿一尿完,你安然了。 梁冬:爽了。 王東嶽:爽了,安泰了。所有的字就這樣往前走。 梁冬:所以中國文化其實呢還是很有趣的嘛。 王東嶽:對,對,對。它不用這個……它不用跟著邏輯走。西方就不行了,它符號沒意義啊,所以它就只好是跟著邏輯走。它跟著邏輯走呢,我們最典型看它一個字。西方哲學上老講存在,being(存在)。Being(存在)這個詞就是翻譯,就是我們所說的存在。為什麼它會用一個謂語系詞來做存在呢?因為他們所有的存在都在謂語系詞後面呢。比如太陽是什麼?你如果直接指著太陽,你永遠不知道太陽是什麼。你必須說……比如說太陽是太陽神的居所,永遠在一個語法結構中,所以它是一個邏輯概念,所以它說存在是拿一個謂語系詞來說。 梁冬:嚎喲,太深刻了。 王東嶽: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存在。 梁冬: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存在是怎麼回事。 王東嶽:對。 梁冬:稍事休息一下,馬上繼續回來,中國存在。廣告……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講到了西方因為它整個是拼音文字,所它有了這樣的一種邏輯語法,所以連存在這樣的詞它也是用being(存在)這樣來講。我們不是刻意要講英文的,真的是因為講到這個話題。那中國的存在又是怎麼回事呢? 王東嶽:看,我們看看中國人咋講存在。它古代的時候畫存在呢,它先畫一個倒三角,然後中間畫一杠,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才,有才能的才。什麼叫才能?先說這個倒三角,這個倒三角什麼意思呢?女陰符號。因為女性生殖器是在腹內的,古人原始人,他肯定不太穿衣服,夏天天熱的時候。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所以這個符號一定是跟身體……有一部分符號是跟身體有關。這個三角符號……倒三角符號…… 梁冬:對。 王東嶽:它是女性符號。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男性符號就相反,畫一個正三角,因為男性生殖器往高處跑,於是畫一個相反符號。男女兩個都解釋完了。這一個方式的解釋可不是光是中國人這樣用。 梁冬:對。 王東嶽:世界各國都用。我們看看以色列的國旗,以色列的國旗先畫一個符號,三角形,正三角,再畫一個倒三角,是不是以色列國旗的符號?它是男女交合符號。可能大家現在都不知道它什麼意思了,這個符號很好看的,也並不侮辱人,它只是說明了人類早年,他理解自己的時候,他用最簡單的符號來表示。 梁冬:這是陰陽嘛。多深刻! 王東嶽:對,對,對,多好啊。好,我們看「才」,「才」呢是要畫一個三角,這是表示女性,然後畫一杠,這意思是什麼呢?女性來月經的時候。 梁冬:她有「才」嗎? 王東嶽:你看,女性來月經的時候,她中間綁上一道,表明這個時候她不能這個啥,對吧?它表達的是什麼呢?就是這個符號表達的是女性能夠生孩子。你想想,你男人有多大本事?你頂多就是造個陶器,你就是今天造個汽車,你也造不了個人啊!人是最複雜的,女人能造人,那才是最大的才能。我們今天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因為她有大才!好,在這個「才」的旁邊,我們畫一個陽性——男陽符號。這就是今天存在的「在」。 梁冬:噢,這樣子啊。 王東嶽:對,對,因為有男人播種子,她才能……她才能生孩子。好,如果再一個這個「才」字,對吧?然後呢,我們在這旁邊畫一個小孩,這就是「子」,這就是「子」這個字,這就是現在的「存」。 梁冬:所以中國人的存在是什麼樣子? 王東嶽:對,中國人的存在是指我們能看的到、有實物的,並且能夠讓這個物起演化的,能夠繁衍的,能夠不停的……就像萬物……自然界能生出萬物來,人能生出孩子來,這才叫「存在」。所以它是拿直觀就能看見的,他不是在一個語法結構裡面的,是不是這樣? 梁冬:深刻啊,深刻。 王東嶽:所以我們不能……但是話說到這兒,大家可千萬不要誤解,以為我們認為中國沒有哲學,沒有科學,是落後,西方有邏輯,有哲學,有科學,是進步,搞錯啦!有哲學,有邏輯,這正是西方的一場災難。我們知道西方現在正在搞起一個運動,叫「後現代哲學」。就是西方人很清楚他們的毛病出在哪兒了,他們的毛病就出在語音上了,由於是個語音符號,所以它必然邏輯化,所以邏各斯中心主義就是邏輯中心主義。他們發現他們的文化締造了哲學;締造了科學,然後締造了人類現代的全部災難。我們今天發展到……文明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了,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的危險出現了。我們文明發展的高度越高,我們反而面臨越大的危險,成為一個系統性危機在表達。 梁冬:剛開始,最開始的時候跟這個有關。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都和這種強迫的邏輯思維……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現在西方開始批判他這套東西,他說就是因為語音這個東西,和邏輯這個東西,導致我們最後把我們的文化走到如此暴烈的狀態。回過頭來,你看,古人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他在思維方式上跟現在人差別很大,我們現在拚命地往前跑,我們現在持的是「進步論」的觀點,我們認為只有往前走,跑得更快…… 字幕提示: 王東嶽:現代人強調「進步論」
梁冬:更高;更快;更強。 王東嶽:對,對,對,可是古人都是反的。古人都是讓你跑慢點,大思想家都是往後看的。老子給你說小國寡民,小國寡民指什麼?指的是原始氏族社會,百十個人,都是一個血親家庭,人類社會是從動物社會中增長出來的,動物社會就是血親家庭,血親社會。
字幕提示: 王東嶽:古人更強調「往回看」 王東嶽:那麼人類社會最早也是血親社會。老子站在東周末年,然後讓你往氏族社會退,孔子站在東周末年,讓你往西周早期退,他都是往回退的。中國的觀念是往回退的,古人很明白,往前走是很危險的。你走慢一點,你如果能往回退最好,你退不回去,你走慢一點,你保守一點,你安全。你跑得太快是要出麻煩的。我們今天呢?越跑越快,麻煩於是就越來越大。 梁冬:所以有一個詞嘛。說我們很夢憬、憧憬一個事情,都在「嚮往」嘛。 王東嶽:對,對,對,所謂「嚮往」這個詞本來就是往後看的意思。 字幕提示: 所謂「嚮往」:應該往後看! ——王東嶽 梁冬:「往」是過去,是吧? 王東嶽:對,對,對,有來有往,來而不往非禮也。那麼往是往回看的,嚮往是向後看的意思。那麼,我們呢現在呢,就是拚命的往前跑,而且形成一種結構,誰都控制不住自己。 梁冬:混個大學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覺得很丟臉,因為同學都做博士了。 王東嶽:對,對,對,而且你國家不發展,落後就挨打,是吧?實際上本來在原始社會,過去人類文明的時候,那先進才挨打咧。 梁冬:哇,那這個話是太有趣了,那簡直不是這一集節目可以跟大家講的,是吧?但是,在下一期節目的時候,跟大家可以好好地展開來講,為什麼先進才挨打,而現在為什麼變成落後才挨打?不過您剛才這個簡單的分析,其實呢,他想講的核心重點就在於說,東方文化之所以偉大和有趣,我們說國學,我們今天推廣的國學,之所以有價值的原因在於,它保留了上古時期下來的那種文明的那種…… 王東嶽:和思想。 梁冬:啊,思想的那種趣味性。我們,其實現代人是會感覺到這種東西的價值的。比如說,當大家看《阿凡達》的時候,你會覺得說那一個原始的,那個充滿著那種氏族社會的感覺的那樣的一個部落,是你真正喜歡的。所以,這個不是東方人嚎,是今天好萊塢人發現這個東西是這樣的一個趣味,對不對?所以,我們今天在講環保,在講物色的時候,其實某種程度上呢,倒不一定要非要回去,因為是回不去的,但是我們可以慢一點!好了,感謝王老師,我們下一期同一時間再見。 王東嶽:好。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獻醜於江湖 謹為學習所得 懇請斧正 梁冬叩首下期預告: ——真理閃耀在歷史原點 畫外音:我們所知道的上古歷史,究竟是真是假? 王東嶽:聞一多當年根據甲骨文說您不過是一條蟲。其實他的話並不是全然沒有道理。 畫外音:我們所了解的封建制度,究竟是對?是錯? 王東嶽:秦始皇統一天下其實不是封建時代了,封建時代在中國就結束了。 畫外音:我們所處的現代化社會,究竟路在何方?王東嶽:這並不是說他當時就發展到這個水平了,他的智慧比現在的科學還高,而是他處在那個位置上,使他很容易一眼就看到問題的關鍵。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主持人梁冬,透過甲骨文,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為您梳理中國文化的演變進程。探尋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
20100515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三講本期主題:脫去神話外衣的上古時代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15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yhlj lym210 川王府 慕越人 艾草 夜未央 慧從盧溪畫外音:我們所知道的上古歷史究竟是真是假? 王東嶽:聞一多當年根據甲骨文說:禹不過是一條蟲。 梁冬:這是有道理的。 王東嶽:這個話並不是全然沒有道理的。 畫外音:我們所了解的封建制度究竟是對是錯? 王東嶽:秦始皇統一天下已經不是封建時代了,封建時代在中國就結束了。 畫外音:我們所身處的現代化社會,究竟路在何方? 王東嶽:這並不是說他當時就發展到這個水平了,他的智慧比現在的科學還高,而是他處在那個位置上,使他很容易一眼就看到問題的關鍵。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主持人梁冬透過甲骨文,發現歷史的蛛絲馬跡,為您梳理中國文化的演化進程,探尋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依然有請到的是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王老師你好! 王東嶽:梁冬你好! 梁冬:誒,王老師在上一期節目的時候,跟我們聊到一個話題。就是講到說整個西方現代文明,它的基礎來自於這種哲學思考,然後到科學,然後要求事情一直往前走,不斷進步。這當然給我們現代人帶來了很多文明的生活和愜意的生活,但是也埋下了巨大的災難。我們今天所有的所謂擔憂的問題——氣候問題、環境問題、污染問題等等等等問題,其實都是和科學的,或者說科技的,無限制的膨脹有關。那麼與此相對應的是整個農業文明保存得比較好的中國文化的這一部分東西,其實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參照。但是我們也相信說中國的文化也一定要根據這個地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我們要知道怎麼去,一定要知道是怎麼來的。所以從今天這一期節目開始,我們和王老師就要比較專註地去聊到中國從上古時期的文化一直往下走,怎麼走到今天的。可能要花一些時間,不過能夠有機緣通過散點透視的方法浮光掠影的了解一下這個過程呢,其實我相信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一次補課。也許絕大部分的人都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成為今天這樣的人。好,我們細說從頭。王老師,就是說我們上次講到一個話題,就是中國人的文化是從現在所知道的,最早是從所謂殷商時期開始,或者更早一點點,什麼《三墳》、《五典》,是吧? 王東嶽:我們的中國啊,實際上現在一說,說三皇五帝。 梁冬:對。 王東嶽:對不對?然後我們從黃帝、炎帝說起。 梁冬:對。 王東嶽:然後說到這個堯、舜、禹。實際上大家一定要明白,就是黃帝啊、炎帝啊這都是傳說,因為我們現在確實沒有資料能夠證明,這都是傳說。我們看一個字。 梁冬:哪個字? 王東嶽:「帝」這個字。它畫的是一個倒三角,女陰符號。 梁冬:對 王東嶽:然後畫一個「川」,橫向的穿通符號;然後再畫一個縱向的穿通符號。 這個符號的意思是什麼呢?這就是現在的「皇帝」的這個「帝」。這個符號(倒三角)的意思很顯然,它指的是一個女主,她垂直朝下的子子孫孫都是她的後代,然後橫向上七大姑八大姨都是她的血緣,這樣的一個人才是帝。 梁冬:以她為核心的。 王東嶽:對,對,可見「帝」這個字最初一定是用給一個女主的,而不是用給軒轅黃帝或者炎帝這樣的男人的。 梁冬:哦!(短片)畫外音:中國人習慣於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相傳在上古炎帝和黃帝時期逐漸形成了華夏民族,又經過數千年的繁衍,變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其實黃帝和炎帝並不是帝王,而是古書中記載的遠古時代黃河流域的兩個部落首領。要探討黃帝文化,需要以夏文化的認定作為基礎,而夏文化又是以對商周文化的確定為前提的。由於有了甲骨文的考古發現,目前商周文化已被基本確定,而商周之前的歷史則交織在《史記》等後世典籍和傳說故事當中了。 王東嶽:那麼堯舜禹也是傳說。因為我們不知道……堯舜禹時代它也肯定不是天下共主。所以聞一多說:禹不過是一條蟲,他這個話是有甲骨文上的根據的。我們看甲骨文,「堯」是畫三個土坷垃。 梁冬:對。 王東嶽:然後底下畫一個把頭埋了的人,所以在人上面又畫了一橫, 這就是繁體字的「堯」,這個字顯然是指一個人被土埋了。 梁冬:對。 王東嶽:對不對?好,我們看「舜」。「舜」是指:上面一個手爪 ,這是一隻手伸出來的樣子。 梁冬:對。 王東嶽:好,底下一個穿通符號,指這個人要有一個穿通行為,底下兩隻腳,畫兩個腳印,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舜帝」的「舜」。你一看就是上面這個被人埋的人上面有人把他往上拉,他的腳底下往上蹬,把自己從土裡刨出來,對不對?是不是這個過程? 梁冬:對。 王東嶽:好,我們再看「禹」。「禹」呢早期在甲骨文上它就是畫一個蟲 ,它的意思就是它的頭探出來了,把人拉出來了。堯舜禹這個字的過程,就是畫的是人從土裡拉上來的全過程。我們現在說不清這是怎麼回事,但是聞一多當年根據甲骨文說:禹不過是一條蟲。 梁冬:這是有道理的。 王東嶽:這個話並不是全然沒有道理的,今天很多人批他這句話,其實你得先理解它是怎麼回事。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看當時的古書,比如《堯典》。 梁冬:對。 王東嶽:它就記載天下萬國,說堯的時代是天下萬國,說舜是「班瑞於群後」。也就是說當時天下是成千上萬個氏族社會或者部落社會,所以它不是一個天下共主的狀態。 梁冬:對。 王東嶽:直到《戰國策》它還在講,甚至直到荀子的書里,就是到大禹的時代,在荀子的書里你會看到,說大禹的時代還是天下萬國。可見我們真正形成這個國家的這個概念,你現在千萬想古史不敢這樣想。 梁冬:對。 王東嶽:你一定要想那個時候是氏族社會為主的。 梁冬:很多國家。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一個村就是一個國。 王東嶽:對。 梁冬:一個生產大隊就是一個國家。 王東嶽:像我們現在一個張家村、李家村都是血緣關係。 梁冬:對。 王東嶽:都是一村子人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關係。古代的那個時候人口密度比較低,沒有現在這麼多。但是它底下到處都是氏族部落,它這樣一個情況。某一個部落或者某一個氏族聯合體它的影響力比較大,於是堯舜禹很可能是當時影響力比較大的一個酋長。 梁冬:一個大隊書記。一個大隊村支書。 王東嶽:誒,對,對,對,一個酋長。那麼到商代的時候,它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商代的時候它是一個酋幫國,或者叫酋長國的…… 梁冬:有點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那樣。 王東嶽:對,對,對,聯邦,是那種酋長聯邦,是這樣一個形式。所以你看它這個……唐漢先生,他根據甲骨文研究,他提出一個推測,我們現在不把它當定論來講,學界也有很多爭論,商代的時候它就會出現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現在我們做天干用的字,其實很可能當年是這十個部落的圖騰符號,他們的酋長就會用這個名字來標誌自己。你比如「甲」這個字。 梁冬:對。 王東嶽:「甲」這個字實際上就是當年最早的盾牌。我們先畫一個最早的這個盾牌,它就是這個樣子 。 梁冬:對。 王東嶽:以後呢在上面覆蓋一個獸皮 ,這個就是現在的「甲」字。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對不對?它以後慢慢慢慢……從這是甲骨文,它金文樣子慢慢轉化。你比如「乙」,在甲骨文就畫了一個這……這是一條繩索的意思。古代制繩索是很不容易的,它要找見長纖維,然後要揉搓,這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梁冬:蹉跎嘛,把背都搓跎了。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呢這一個「乙」字就代表了這個部族主要生產這個工具。(短片)畫外音:與美洲的動植物圖騰不同,殷商時期的氏族名稱還有更多自我技藝展示的成份。而天干更是直接以其本意代表著不同氏族不同的技能。郭沫若也認為:「商之先王的廟號都有甲乙丙丁壬癸文字」。那麼商朝這種各部族各司其職的組織形式是如何被打破的呢?商朝又是如何復滅的呢?稍後請您繼續收看《國學堂》。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呢和王東嶽老師——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聊到一個問題,就是說,在中國,比如說商紂王那個時期開始,那個時候還沒有一個所謂的集權,一個共主,所有人都是一個大老闆,不是那樣的,還是大家輪流坐莊的。 王東嶽:對。 梁冬:那為什麼商紂王會……出現所謂的商紂王呢? 王東嶽:你看,是到了後來,比如像丙,它指的是鑽木取火的那個工具。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說我們現在用「丙「這個字, 就有彪炳,丙就有帶火的意思。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丁就是銅錠,這個部族特別適合於做這個青銅。 梁冬:對。 王東嶽:戊己庚辛都是這樣,我們就不再往下說。那麼他們這十個部族都是兩合部族。 梁冬:對。 王東嶽:也就是說這兩個部族之間是要有基因交換的,所以它是兩合部族。甲乙是一個兩合,這就形成了甲乙,丙丁是一個兩合,戊己兩合、庚辛兩合、壬癸兩合,這樣就有五大部族。所以我們五大部族輪流執政,我們能看到這個痕迹,在甲骨文里看這個商代的時候這個王。它輪流執政的過程中最後就輪替不協。比如說最後權力就慢慢跑到了庚辛,乙和丁,乙丁這個家族,這三個部族在這輪流了。到了帝辛,也就是這個…… 梁冬:商紂王。 王東嶽:商紂王,他把他的部族中心遷到他自己的所在地,部族所在地——朝歌,然後不再給大家輪替了。於是其他部族的人就開始反對,就發生內訌了。你比如微子、比干,就是被商紂王剖了心的。比干、微子、箕子這些人可能是其他部族的人,然後大家內部不協,於是在西歧,也就是陝西這邊,遠在中原以外的這邊的另一個部族聯合起來,把商紂王滅掉了。 梁冬:噢,歷史其實也就這樣的,也並不是說他有多麼殘忍,殘暴。 王東嶽:對,對。所以商紂王,說他殘暴,勝者誣,對吧?勝者就要說他:當時我為什麼把你推翻……我得找個理由。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跟商紂王上面加很多罪名,商紂王到底有多壞,我們現在搞不清楚,反正他敗了,任由勝者說。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是不是這樣? 梁冬: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嘛。 王東嶽:對。然後到了這個西周的時候,它仍然……周代的時候,早期仍然是這樣啊。我們現在知道姜子牙直鉤釣魚,對吧?周文王去把姜子牙請來,這是個傳說,他不可能這樣去找一個軍師。 梁冬:哦,這樣的嘛? 王東嶽:對呀,我們看《詩經》裡面,它有很明確的記載。記載這個周文王的祖父叫古公亶父,說他當年啊,是「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就是他在當年,他很落後,他不像中原。他很落後,他都是挖的地穴住的,他住的是窯洞,沒有房子,他都沒有家室的這個概念。以後呢他「來朝走馬,爰及姜女」,就是說他後來就過河,過了這個渭河,然後和渭河邊上這個岐山這個地方的姜姓部族兩合,然後才形成了他們這個部族,所以姜姓和姬姓是兩合部族。 梁冬:對。 王東嶽:姜姓和姬姓……所以姜子牙很可能是姜姓部族的這個酋長。 梁冬:哦?! 王東嶽:姬呢,文王是姬姓部族的酋長,然後他們兩合部族聯起來,形成一個主要的部落。以後呢他們就會有輪流執政,就打下天下了以後,姜姓和姬姓兩個部族也在輪流執政。輪流執政到了幽王,周幽王的時候,這個幽王這個部族拉住權力不放,又一個部族不滿,於是引來西戎——西邊的蠻人,把他消滅掉了,於是西周滅亡,往東邊遷,平王東遷,東周開始。它仍然保留了這個制度。我們怎麼知道他有可能是這個制度呢?因為在周代的早期有一個叫昭王和穆王的人…… 梁冬:嗯。 王東嶽:我們發現,以後他的埋葬是按昭穆制度埋葬的。
(短片)畫外音:昭穆制度主要是指上古時期祖廟及墓地的排列制度,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始祖的右方稱「墓」。同一輩的人相繼為君,則昭穆相同,比如周文王稱昭,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則成穆,因此又有左昭右穆或文昭武穆一說。
王東嶽:前面這個皇帝埋了以後,下面……下一位就是他的孫子,孫子的孫子一直在這一系埋;然後兒子,兒子的孫子,孫子的孫子這是隔代埋,分兩路埋,這叫昭穆制度。它實際上表達的是什麼呢?是早期原始氏族社會和氏族部族的時候,各自的王死了,或者是所有部族人死了,他要埋在自己的氏族公墓。 梁冬:哦! 王東嶽:所以呢周的歷史後,還留有這個痕迹。這個痕迹不是說……我們不能肯定他一定是昭穆制度、輪流更替,但是我們至少說這個痕迹存在,因為在墓葬制度里是表達的。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天下共主的這個事,就直到商以後到周的時候才開始,周的時候開始的這個天下共主還不是那種中央集權制,那是典型的封建制。實際上中國的封建制僅指周代這800多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已經不是封建時代了,封建時代在中國就結束了。 梁冬:那是什麼時代? 王東嶽:君主專制體制。因為封建是分封建制才叫封建。 梁冬:噢,呵呵。 王東嶽:對不對? 梁冬:對。 王東嶽:你把分封這個制度都取消了,你施行郡縣制了,一律由君主……由君主一路委派。 梁冬:一個縣長都是由那個……過來的。 王東嶽:對,對,對,有中央委派的,一路這樣委派下去,你怎麼叫封建制呢?這個封建制的概念是從西方引進來的,而西方,比如英國,他當年的封建制一直保留到資產階級革命。他之所以能資本主義革命,各個封建主能夠牽制國王的權利,所以他在1215年就能有大憲章運動。就是所有的封建主聯合起來跟國王簽一個協議,說你國王有哪些權利,哪些權利是我們大家的,你國王權利的許可權在哪。封建主對帝王是有牽制的,這是資產階級革命的一個當時社會結構的一個先提條件。中國如果真是封建制,明代以前進入資本主義了。 梁冬:哦,呵呵。 王東嶽:所以呢只有在周代的那八百年,中國是典型的封建制。當然這是個西方概念,你拿這個西方概念套中國歷史,那也只有這八百年能套上。秦以後的時代就叫君主專制體制了,你跟封建已經連不上了。 梁冬:對。中國人已經被君主封建專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已經是有很多很多年了。 王東嶽:誒,對,對,對。所以大家把這個概念都不是搞得太對,那麼我們就會對歷史有很多很多的誤讀,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梁冬:誒,那說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你講到周嘛,那肯定要講周文王了。因為我們都講中國文化裡面,《易經》是很重要的,周文王演「易」嘛,對不對?我們《易》都有三個階段嘛,伏羲、文王和孔子。那說到這個《易經》和占卜的時候,我覺得很有趣,前兩天跟這個王老師就講到為什麼在中國古代,尤其商周時候,殷商時期這個占卜這麼流行,那時候的占卜是不是真的很靈,為什麼現在就不靈了呢?或者沒有那麼靈了呢?誒,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下節提示:脫去神話外衣的上古時代。 王東嶽: 為什麼古人早期的文化都是占卜文化呢?我們都說巫文化。所有跟這個音有關的字其實是一個字,所以過去古人是寫錯別字的,我們今天叫通假。 梁冬:哈哈哈……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們呢,這個散點透視呀,從中國遠古時期看,講中國文化的歷代有趣的事情,講到周朝的時候呢,我就問道了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這一個《易經》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那個時候占卜這麼流行,那時候占卜是不是真的很靈,那為什麼現在占卜就沒有那麼多有靈的人了呢? 王東嶽:我們先說啊,我們先說《易》呀,最好不用「卜」這個字。為什麼呢?「卜」這個字呢,原本是指用甲骨,就是用龜甲和牛肩胛骨,然後呢在火上燒,燒出裂紋來,它發出「卜」一聲響,它才會裂。「卜」這個字就這樣來的。 梁冬:對。 王東嶽:好,那麼占,這個《易經》早期是把殘骨擺在地上擺符號的,後來呢就開始,大家把這符號越擺越複雜了,於是呢就開始把它的這個……用一種草叫做蓍(shī)草,這個草呢是個四棱莖。把這個草掰開在地上擺符號,所以蓍用易經來算卦叫做筮(shī),發的音,音跟這個草的發音是一致的。那麼為什麼古人早期的文化都是占卜文化呢?我們得說巫文化。什麼叫巫?我們寫「巫」這個字,「巫」這個字呢,上面一橫,中間一橫底,底下一橫。上指天,下指地,巫師是通天地的,通神的。 梁冬:嗯! 王東嶽:這邊(左)一個人,這邊(右)一個人,指男人、女人、死人、活人,總而言之,尤其是指死人、活人。他就指他通天地,通鬼神。中國人所說的鬼神不是西方的人格神,比如說一個上帝,或者古希臘時代的眾神,它不是這樣的。中國人的神都是自己的人,比如自己祖先死了。你看它「神」這個字,它在《易經》里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字幕提示: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周易?繫辭》 王東嶽:對不對?什麼叫鬼?《說文》里……許愼在《說文》里講,鬼是什麼呢?講「人所歸為鬼」。字幕提示:人所歸為鬼。——許愼《說文解字》 梁冬:什麼意思? 王東嶽:就是說人死了,歸回去了,回到你來的那個地方去了,這叫鬼。 梁冬:哦? 王東嶽:中國字,所有的字,它一個發音在過去…… 梁冬:一定是有關聯的。 王東嶽:它所有的字,只要是一個發音它一定是有關聯的,所以過去古人是寫錯別字的,我們今天叫通假。梁冬、王東嶽:哈哈哈…… 王東嶽:我們今天人不寫錯別字了,其實那寫錯別字的人才有文化。他當時所有發一個音的字,都是錯的,都是一個意思,所以它可以互相代替。所以你讀古書,你覺得滿是錯別字,其實是通假字。 梁冬:哈哈……就跟有文化的人,下流都叫風流一樣。 王東嶽:好,那麼看「鬼」,那麼「人所歸為鬼」,這個「鬼」就是「歸來」的「歸」。 梁冬:鬼者,歸也。 王東嶽:就是說你自己活人,死了回到你原來的地方這叫鬼。可見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鬼和神,沒有分化開來,所以我們叫天人合一。就是我們的鬼和神就是我們的祖宗,我們講鬼……西方為什麼不講天人合一了?他分化了,他把天地自然界和人中間,加了一個鬼神,對吧?然後他認為神這個東西締造萬物,締造人,人跟自然的關係已經不重要了,人最重要的關係是跟神的關係。所以他沒有天人合一的這個理念了。而農業文明是靠天吃飯的,他是天上下雨你才能安寧,所以他是天人合一,他鬼和神都是自己的祖宗,他不要在中間隔一個什麼東西來。天人合一這個理念在中國就保持,它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它是最原始的,前神學時期的一種文化理念,他比當年神學時期這個文化理念還原始,還早。大家不要認為,我說落後的東西,就是不好的東西,我恰恰在這兒說的意思就是越原始的東西,越落後的東西它價值越高。 梁冬:有可能越高。 王東嶽:嗯,它肯定越高。你現在拿一個這個……這個古…… 梁冬:杯子,是吧?一個八千年的杯子和一個八個月的杯子。 王東嶽:八千年……對,哪個值錢? 梁冬:那肯定是八千年的值錢。 王東嶽:對呀,所以人類最古代的時候,人類的文明,人類的生存跟自然貼得很近。就像一棵小樹,剛剛長了一個小樹苗,你站在上面把這個小樹苗看得很清楚吧?樹是什麼?你一定知道得很清楚。等它長成大樹,枝葉繁茂,你站在上面看樹,你已經不知道樹是啥了,可能是這片葉子,可能是這一個分支。其實樹榦,樹根,你全都不知道咋回事兒了,你糊塗了,是因為它分化得太大了。那麼人類原始的時候,他雖然落後,雖然思維方式簡單,他雖然信息量低,可是他看到的卻是最根本的問題。因為那個時候,他首先看到的是跟他生存最關鍵的問題。你後來繁化了,你生活沒有朝最生存的方向上跑,你是朝奢侈的方向上跑了,你離你的根系越來越遠了。我從來不主張,我們把中國文化說成是,比如說,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現在的宇宙論,我絕不同意這種說法。就是說你不要拿現代科學的那些東西跟古人複比,然後說古人比現代人還聰明,不是那回事兒。 梁冬:那是怎麼回事兒呢? 王東嶽:他就是落後,他就是原始,可他的價值就在其原始!因為他原始,他當時看到的東西,是跟你生存最切近的東西,所以他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表達得很樸素,卻可能包含了最重要的真理。然後呢你今天看,你今天看,你得用非常複雜的宇宙論,相對論來解釋這個宇宙。他當時說出來的東西,跟你很像,這並不是說他當時就發展到這個水平了,他的智慧比現在的科學他還高,而是他處在的那個位置上,使他很容易,一眼就看到問題的關鍵。 梁冬:太重要了!所以家裡面有個老人很重要,因為這個老人呢,時間活得夠長啊,他更了解事情的本質和真相。所以呢,我們看問題,不僅要往前看,還要往後看,當然這和中國文化所謂國學呢,是有很重要緊密的關聯的。關於這一系列思想,和國學的關聯呢,我們留到下一期,再和大家慢慢研討。謝謝王老師,謝謝!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下期預告:從巫覡文化到古儒文化。 畫外音:看似荒謬的占卜術,在遠古時代竟然不可或缺。 王東嶽: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非常重要的,他占……他是當時信息量低的一種決策方式。 畫外音:看似無關的巫文化與古儒文化竟然本屬同源。 王東嶽:我們今天突然覺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別很大,哲學文化,科學文化差別很大,其實中間都是一步一步過渡的,沒有重大的裂痕。我們覺得中間有巨大的差距,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它們的過渡過程。 畫外音:站在歷史的原點,科學都可能是真理的悖論。 王東嶽:科學是越來越錯的,錯得越來越快的一個東西,可是大家現在都覺得科學是真理,為什麼?科學教,我們大家現在信的是科學教,我們被科學暗示了,全面暗示了。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主持人梁冬,不一樣的視角帶給您不一樣的國學。
20100516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四講本期主題:從巫覡文化到古儒文化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16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 文字整理:赤梅舞雪 半彎月 春風微拂 慕越人 沙 艾草 慧從盧溪畫外音:看似荒謬的占卜術,在遠古時代竟然不可或缺。 王東嶽: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當時信息量低的一種決策方式。 畫外音:看似無關的巫文化與古儒文化竟然本屬同源。 王東嶽:我們今天突然覺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別很大;哲學文化、科學文化差別很大,其實中間都是一步一步過渡的,沒有重大的裂痕。 畫外音:站在歷史的原點,科學都可能是真理的悖論。 王東嶽:科學是越來越錯,錯得越來越快的東西,可是大家現在都覺得科學是真理,為什麼?科學教,我們大家現在信的是科學教,我們被科學暗示了,全面暗示了。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主持人梁冬,不一樣的視角帶給您不一樣的國學。 梁冬:重現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依然有請到的是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王老師您好。 王東嶽:梁冬你好。 梁冬:在上一期節目的時候,我們請到這個王老師,講到中國古代特有的一個占卜文化。實際上並不是中國古代特有,只不過中國古代發展出《易經》這麼個東西,《易經》主要是用來占卜用的。確切地來說,占卜這個詞不對,因為卜呢主要是指在這個骨頭,牛骨、龜甲上面燒的「卜」一聲,用那種方式來占筮或者是預測未來叫占卜;那用蓍草那才叫占筮,對不對? 王東嶽:對,占筮。 梁冬:後來就發展出了《易經》。那我們想今天跟您能不能專門跟大家分享一下《易經》占卜這類的話題? 王東嶽:好,我說一下占卜。所有人類的早年文化都是巫文化。 梁冬:對,巫文化。 王東嶽:從巫文化才往後慢慢發展出其它的文化,包括後來的神學文化,包括後來中國從巫到儒的發展過程,而且巫早期都是女性。 梁冬:對。 王東嶽:以後巫要變成男性。因為早期母系社會,女人說話是最有分量的。而且女人的直感比男人好,所以早期這個巫都是女人。以後變成男人了,才在「巫」旁邊加了一個字叫「覡」,就是加了一個「見」字。 梁冬:對,「巫」字旁邊一個「見」字。 王東嶽:「巫」字旁邊我們加一個「見」,這才是,這個覡叫巫覡文化,這是指男巫,叫覡。那麼占卜為什麼在早期人類的巫文化階段,人類都是占卜的,都是要算卦的。 梁冬:塔羅牌,星象呢? 王東嶽:對,對,對,它都含有占卜算命的成分在其中。為什麼如此?因為人類早期生活的時候,這個生活的信息量是非常小的。可是各氏族,各部落他經常會要做出一些重大的……這個部落酋長,氏族裡面這個尊長,他要做出關乎氏族命運的重大決策。你比如,現在我們受到另一個氏族,或者另一個部落的威脅,我們得去打仗,這一仗打還是不打,我們是逃、搬遷、遷徙還是打仗。我們沒有辦法像現在我們派出偵察兵,甚至還掛上無線電,再掛上衛星,我把對方偵察好,信息量很大,我打我以前已經有三分把握、五分把握。可是古代社會的時候,信息量很低,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你又沒有信息。 梁冬:那就看著。 王東嶽:對,對,對,但是這一個決策關乎大家生死存亡。但是呢我的決策的信息量不足,我是中性決策。什麼中性決策呢?就是信息兩邊是對等的,我不知道該打還是不該打,沒有更多的信息能夠把這個天平壓斜。這個時候怎麼辦?我不能不決策,因為吾心不定輸個乾乾淨淨。我必須做出決策,而做決策又沒有充分的信息量,是個中性決策狀態,於是占卜起作用了。第一,大家信神,我們信天,那麼我們就用占卜的方式看天是怎麼告訴我們。字幕提示: 巫文化的決策價值。 王東嶽:這起到了兩個重大的效果,第一,我們當時能知道這個決策能做下來了,我們不至於游疑不定;第二,因為我們占卜完了以後是老天或者神讓我們打,所以調動士氣。古代冷兵器,打仗不是靠兵器而是靠士氣,士氣決定一切,對不對?我既不會猶豫,我用占卜的方式既把一個很難決策的事情變成有定見了,把猶豫狀態變成定見狀態;又通過這個占卜的方式調動了全族的士氣。所以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當時信息量低的一種決策方式。可是你拿到今天來,它就有點荒唐。為什麼有點荒唐呢?因為今天信息量已經很足了,然後你拿這個東西來做占卜,它就會出很多笑話。你比如說,我們現在看生辰八字。我前幾天碰到一個老太太還跟我講,她說她女兒和兒子結婚,談對象,結果她找了一個人算了一下八字,然後呢八字不合,她就反對,然後搞的她女兒想自殺。我說你怎麼干這麼愚蠢的事啊!她說是因為她要去……她占卜了,她說中國文化啊,她說這幾年我受國學影響,我覺得這個文化很有價值。你看看,她不是搞錯了嘛! 梁冬:哈哈哈……那這的確不是我們的發心啊!字幕提示: 「生辰八字」不適用於現代社會。 王東嶽:因為大家想一個道理,你生辰八字是指的什麼呢?兩個字是指年,兩個字指月,兩個字指日,兩個字指時。中國過去是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現在這麼多人口,兩個小時要生出來多少孩子?最少成千上萬,光中國。這孩子……每一個孩子的基因組合都一定是不一樣的。天下連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都沒有,何況人呢!怎麼可能在這兩個小時生出來的孩子他的命運都一樣呢?他都是同一個類型呢?這是不可能的啊!是不是啊?那你現在用他當年信息量不足的情況下所用占卜來進行決策,這個方法,你用在現在信息量超大,你得屏蔽一部分信息才能夠做決策的時候,你還用占卜的方式,你就用錯了! 梁冬:所以你的結論就是占卜這個事情是很不靠譜的嘍! 王東嶽:啊,對,至少現在不靠譜。現在只有一種情況下靠譜。 梁冬:什麼情況下? 王東嶽:就是你又是個中性決策。 梁冬:都是兩可。 王東嶽:就是說確實各方面的信息來了,兩邊對等,然後你要帶領著這一群人又恰好都信這個東西。信是暗示,暗示這個東西很厲害。如果大家都信這個,所以這個宗教上、神學上他就老講「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梁冬:那為什麼現在很多的這些企業家,那都算成功人士,都很相信這個《易經》、《八卦》、《奇門遁甲》這些東西呢? 王東嶽:這是兩個原因:一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首先是因為在時務場上的人,他做的任何決策,都不敢說是對的。最聰明的人決策完頂多百分之七十是對的,大多數人做完決策百分之三十是對的,百分之七十都是錯的。你這一步走完,你以為你對,當時也看著就是對,但是你不知道它下一步……剛好是給下一步挖了個陷阱。所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就是說你每一個決策,你放在遠期看你才知道這個決策是否對。即使這個決策當時證明是個成功的,正確的一個決策,它可能都給你下一步引來的,你順著這條方向走,它可能下一步引來的是個麻煩。因此在時務場上,不管是經商的,做政治的,做軍事的人,他都會經常面臨他所做的任何一個決策他都拿不住,他即使覺得他這個決策他做得對,他也有點……他自己沒有信心,因為他經常碰到他決策出差錯。所以呢人們就會傾向於相信算命,這是第一啊!第二再加上近些年來這個國學文化宣傳上有點問題,就是我們沒有把國學文化真正吃透,我們不知道這個文化本身跟我們的生存關係是什麼?我們只把文化當做一個好玩的東西,或者沒理解它,然後在表層上在那使用它,我們就會把它使用出誤差來。 梁冬:哦!所以說回來,在周朝的時候,包括殷商時期,它這麼普遍的這個占筮啊、占卜的這種文化…… 王東嶽:它當時是非常有效的!其實是非常必要的! 梁冬: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信息量的增多,對吧,可能是有我們要需要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王東嶽:對,或者你今天用你至少是頂多做一個很小的參照。 梁冬:對,所以呢今天呢大家都不用占卜了,大家都說用統計學的方法給你預測一下,那本質還不是一樣!好了,稍微休息一下,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學》。片花: 王東嶽:所以暗示這個東西它在算卦里就起很大的作用。 梁冬:越靈的那些人就越靈了。 王東嶽:對,對,對,你越信,你的暗示力,你越接受暗示,這個東西對你就越起作用。就是說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不停的能夠證明你前面那個是錯的就叫科學,對吧? 梁冬:但並不能證明我是對的。 王東嶽:對,對,對,它只是證明我當時是對的,所以正確和真理是兩回事。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在上一部分的時候,我們講到了這個占卜這個事情。講到占卜啊,它某種程度上呢有很強的暗示性。那到底為什麼暗示於人們有用呢?是不是說除了精神以外,它能不能產生一些更深刻的含義的意義呢?這在中國文化裡面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所以呢請王老師跟我們再聊一聊,這個占卜和暗示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王東嶽:好,我們看啊,占卜起到的作用——中性決策,然後它能調動這個族人的士氣,它從哪兒來呢?從相信。所以人類早年的這個文化,都是信仰文化。以後呢才開始出現這個理性,所謂理性文化就是對信仰開始懷疑了。 梁冬:就是懷疑精神嘛! 王東嶽:有了「疑」這個字才會出現這個哲學,或者更多的理性思考的這個文化。 梁冬:對,才有了記者這個行業。 王東嶽:對。那麼為什麼暗示是個很厲害的東西呢,在古代的時候它為啥很厲害呢?實際上我們今天講,人類的所有的狀態都跟暗示有關。 梁冬:哦?真的啊? 王東嶽:我們所有的文化狀態就是暗示狀態。比如我們今天,所有人都相信科學,大家覺得科學就是真理。其實科學不是真理,科學是不停的犯錯的。所謂科學,有一個哲學家……西方有一個科學哲學家叫波普爾,他說什麼叫科學呢?他叫證偽主義學說,就是能夠證明是錯了的東西就叫科學。 梁冬:稍微詳細點講,好不好? 王東嶽:比如我剛才……曾經在上一次我講過,我說,你看這個托勒密的學說正確了1400年,哥白尼的學說正確了400年,牛頓的學說正確了200年,愛因斯坦就趕緊宣布他的學說是個短命的過渡。就是說,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不停地能夠證明你前面那個是錯的就叫科學,對吧! 梁冬:但並不能證明我是對的。 王東嶽:恩,對對對,他只是證明我當時是對的。所以正確和真理是兩回事,這是另外一個哲學話題,咱們不談,但是我們至少得明白,科學不是真理。 梁冬:太重要了,這句話太重要了。 王東嶽:科學不是真理,那麼我們今天為什麼都叫信科學?我們覺得科學就是真理,還用「客觀規律」這個詞,如果是客觀規律,當年托勒密做出來客觀規律,你從此就地心說,你別再搞什麼日心說了,可見托勒密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你們今天別把他當笑話,他是第一個用數學模式做出天……你現在拿眼睛看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不就是太陽繞著地球轉嗎?他還做出數學模型。所以呢,當年這個誰,哥白尼做日心說的時候,他沒有證據的,他只是一個邏輯模型,他後來他死後上百年,這個證據才出現的,這個話我們放到以後再說,現在不說了。但是我們得知道,科學就是錯的,科學是越來越錯的,錯的越來越快的東西,可是大家現在都覺得科學是真理,為什麼?科學教,我們大家現在信的是科學教,我們被科學暗示了,全面暗示了,以至於我們相信科學就是真理。所以暗示可不光是沒文化的中年女人暗示。字幕提示: 人類被科學全面暗示。 梁冬:怎麼沒文化的中年女人成為了標本。 王東嶽:這個話怎麼從這裡說起呢?我們臨床醫學上有一個病,叫歇斯底里,翻譯過來叫歇斯底里,我們過去文雅的用法叫癔病,這個病特別容易讓中年……沒有文化的中年婦女特別容易得這個病。為什麼沒有文化的中年婦女特別容易得這個病呢?我前面講過,女性的直感特別好,所以她的這個暗示效應就特強。比如她跟她老公吵上一架,一生氣她突然眼睛瞎了,她什麼都看不見了,但醫院去醫生給你檢查,檢查完了以後發現他眼睛沒有任何器質性疾病,這醫生……高明的醫生,就會知道咋治了。怎麼治呢?就問她家人,說她最迷信啥,這人在這些年不知道咋搞的最迷信德國,那好醫生就抽一針蒸餾水,然後給這個病人說,這是從德國進口的,專門治你眼瞎的這個病的,一針打下,她立即看見了。這叫暗示療法。 梁冬:它也是有用的。 王東嶽:可見暗示也是很有厲害的。我想說的意思是什麼?就是暗示這個東西很厲害,它居然能讓你眼睛瞎了,然後又突然看見,可是真的,他絕不是裝的,所以暗示這個東西,他在算卦里就起很大的作用。 梁冬:越靈的那些人就越靈了。 王東嶽:對,對,對,你越信,你的暗示力……你越接受暗示,這個東西對你越起作用。但是,我們講過,它在古代的時候,它是非常靈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可是你現在接受這個暗示,你就很荒唐。我給你比個例子,現在你去找人算卦,你一聽他說話算卦,他就給你算個准。你知道他為啥算的准?他一定先給你說那個大概率事件。比如你老婆懷孕了,你找一個人給你算卦,看男孩女孩,給你胡說一個——男孩。你反正生出來50%就是男孩,不是男的就是女的,你還能生出第三性,二椅子是很少見的,是不是?所以呢,你50%他都說准了。說准了的人,他就在外面宣揚,說這個人他說的真准,你看我這孩子,男孩女孩我自己都不知道,他就知道;沒算準的人,他不說了,他就忘了,他都忘了他算過這一卦。而且呢他算掛的時候,他先給你說個大概率事件,然後你自己不由自主地就會給他透露其它信息。我再給你舉個例子,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是學西醫出身的。我們那個時候是開門辦學,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開門辦學。老師要帶著我們到農村去,到一個縣城裡去,便看病邊上學。我們中醫只有100多個學時,我們那個中醫老師40多歲,女的,長的特漂亮,看起來像20多歲的,而我這個人呢…… 梁冬:還念念不忘。 王東嶽:我二十多歲的時候長得想40多歲的人。我和老師坐對面,到那個縣醫院往這一坐,病人就都在我這排隊,說省城來的老大夫…… 梁冬:看著像。 王東嶽:搞的我老師很尷尬,於是老師退出,從房子離開,這病人就成我看了。這中醫我才學了半截子,我還是個懵懂搞不清楚怎麼回事。我搭上脈,切上脈,我就得問啊,因為中醫是講望聞問切的,它不是光切脈的,光切脈,那是下工。 梁冬:望聞問切,到最後了嘛。 王東嶽:對,對,對,到最後了嘛。你望,你先看他的臉色;聞,你聞他的氣息;問,問他的病史;最後才切脈。現在把中醫搞得神,中醫自己就把自己往神搞得,病人也要求你神。你比如我那時候切脈,我問病人,病人不告訴我,說你省城來的老中醫,你還問我? 梁冬:哈哈哈…… 王東嶽:這我還問不成,怎麼辦呢?我只好就給他掐住脈,我就說,「你一定吃不好飯吧?」 「那哪有得了病的能吃好飯的?」馬上他就給你訴苦,我一看他氣色不對,我說 :「你最近生氣了吧?」——誰不生氣?你三天兩頭兒都得生氣。我就先說大概率事件,我一說他就給我說,他的話比我還多,然後透露的信息,再加上我望,再加上他自己不停說話,我就知道他得啥病了。然後呢,我開幾樣最常用的方子。這方子其實呢,是那最常用的,什麼四君子湯啊,六味地黃湯啊,那都是你沒病吃了…… 梁冬:也不會有事兒,也保養。 王東嶽:也保養,你有病吃了,只要你相信我,暗示它也治病。然後呢,我的病人啊排隊是越來越長,滿縣城裡傳我是神醫,其實那時候中醫我真是半吊子,看這暗示有多厲害?看這個算卦是什麼狀態?就是說,我不想算卦,可是我當時看中醫的那個方式相當於算卦,是不是?你算卦其實大多數碰見的就是這種情況,所以你今天去用這個過去的那個方式去算卦,你可能大多是上當受騙。 梁冬:所以信,或者是說接受暗示,被暗示,是這個整個事情的一個核心。 王東嶽:對,所以我們講國學,一定要講清它的淵源,一定要講清它和當時的生存環境的這個狀態,它和生存……它對維護當時的生存起到了一個什麼效應?這個文化,它當時的文化程度,它的文化,它是個低文化,幼稚文化,它一定跟人類當年的稚朴生存狀態相匹配,相切合,所以它當時是最好的文化。而你今天呢已經時過境遷了,你然後拿出來在那兒故弄玄虛,你其實是在糟蹋這個文化,是不是?所以我們講國學,講那個純正的。 梁冬:正本清源。 王東嶽:對,對,正本清源,講那個純正的東西。 梁冬:對,所以呢記住啊,做這個中年無知婦女,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片花: 梁冬:讀懂漢字,基本上就是很有文化了。 王東嶽:對,你把這個字讀懂,你就知道儒家是從哪兒來的了。從巫那兒來的。我們今天突然覺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別很大,哲學文化,科學文化差別很大,其實中間都是一步一步過渡的,沒有重大的裂痕。 畫外音:您現在收看的,是旅遊衛視最新鮮的文化節目《國學堂》。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們都知道說,基本上所有的文化,都和當年的這個巫筮文化有一個關係。各種文化都是這樣的,在中國也不例外。所以呢,中國的古代的巫筮文化,後來怎麼往下傳承,成為今天我們的國學的一個部分呢?請王老師繼續和大家分享。 王東嶽:好,我們看,早年的巫文化,以後呢,就慢慢出現了儒文化。所謂儒文化,就是對巫文化有理性的這個狀態了。 梁冬:「儒」這個字什麼意思? 王東嶽:「儒」呢這個字呢,在甲骨文里呀,它是畫一個人 ,對吧?我們畫了一個人,這正立的這個「大」字。然後呢,兩邊兒拿水淋 ,這就是儒。 梁冬:什麼意思? 王東嶽:這個字呢,在金文里,把這個水點兒調上去,就成了「雨」字頭兒,對吧?然後呢,底下就是一個「大」, 這就是現在需要的「需」。我們給後來「需」這個字啊,就是早期的「儒」,所以過去我們經常用「需」這個字,甚至用女婿的那個「婿」字把女字邊兒去掉,你在古書里經常看這個(「胥」)字,跟「儒」是相關的,發同一個音。 梁冬:啊,通假字。 王東嶽:嗯,通假字,那麼後來轉注,才把它轉注成……加一個單立人兒才成「儒」了,為什麼這個字……「需」這個字,最早就是「儒」的這個字呢?你看看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就是還是巫師,或者巫覡,男巫師,他去……這時候應該是覡了,他然後去這個祭祀,參加祭祀活動的時候,敬天地,敬祖宗,做祭祀活動的時候之前,他必須沐浴凈身,以表虔敬,這就是他去沐浴凈身的狀態,他洗澡的時候,他沐浴凈身的狀態。這個字呢,以後在金文里把這個水字調在上面,成「雨「字頭兒。所以你看,幾是跟」儒「發這個音的,跟這個字相關的字,都帶有這個意思。我們看啊,為什麼「需」?因為你在祭祀以前,需要做很多動作,需要做很多準備,「需」的含義在其中了。你加個口字邊,寫一個「需」,這個字呢,囁囁嚅嚅的「嚅」,嘴裡念念有詞的意思。誰嘴裡念念有詞啊? 梁冬:巫師。 王東嶽:對,巫師,祭司。 梁冬:噢,喵喵,喵喵,喵。 王東嶽:三點水加一個需,相濡以沫的「濡」,水泡的意思,對不對?為什麼呢?祭祀要拿水淋。 梁冬:叫洗禮。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有相濡以沫嘛,對吧?就是拿水泡的意思,就是「濡」這個意思。你比如寫一個孩子,子字邊兒。 梁冬:俯首甘為孺子牛。 王東嶽:對,對,這個「孺」的意思是小孩的意思,為什麼呢?他把自己脫得光光的,赤身露體,是不是像個人童,像個小孩兒,對不對?所以呢,跟「儒」字發音的,跟這一系走下來的,都是這一個動作的延伸。以後呢,為了跟這些字區別開來,給旁邊專門加一個人字邊兒,把它轉注成我們現在的「儒」。 梁冬:噢,儒家是這樣來的。 王東嶽:對,「儒」這個字…… 梁冬:所以中國字啊,你讀懂漢字,基本上就是很有文化了。 王東嶽:對,你把這個字讀懂,你就知道儒家是從哪兒來的了,從巫那兒來的,儒家是從巫覡那兒來的。那麼,巫覡文化轉化為儒家文化,它有一個什麼重大的變化呢?就是它開始有比較理性的思維了,它不是完全靠占卜來解決問題了。它是開始用思考,覺得這些問題……這時候信息量變大了,人們社會生活發展了,社會的生活中的麻煩問題變多了,信息量變大了,你不得不……你用占卜已經來不及了,或者用不著了。信息量很多了,沒有中性決疑這種必要了。我們得把問題,慢慢地用頭腦思考的方式…… 梁冬:抽絲剝繭,討論清楚。 王東嶽:來討論清楚,這叫儒,儒就這樣出現了。 梁冬:噢,所以我們大部分的人,對「儒」字是不了解的。 王東嶽:對呀,可見儒跟巫,它完全是一脈相承。 梁冬:都是知識分子。 王東嶽:而且都是從……就是從最原始的文化,一步一步往前走,中間沒有任何飛躍,它就是一點……文化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走。我們今天突然覺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別很大,哲學文化、科學文化差別很大,其實中間都是一步一步過渡的,沒有重大的裂痕。我們覺得中間有巨大的差距,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它們的過渡過程。這個過渡過程是跟我們的生存形式的過渡一模一樣的。 梁冬:所以呢,剛才這個王老師跟我們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啊,就是我們要理解今天的國學,你必須要了解以前的巫術。那這個巫和這個儒之間,儒呢其實是對巫師的一種理性的分析和應用,慢慢慢慢地變得更有理性,也更有系統化的知識。但這個過程本身,它並不是飛躍的,世間萬物都不是一天形成的。就是說世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樣,文化也不是一天突變出來的。就像我們這個《國學堂》這個節目一樣,慢慢慢慢走到今天,它有它的變化過程。包括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是如此。所以當我們理解這個事情之後,我們就會相信說,所謂的變化就是一個次第的,朝一個趨勢走的一個過程。所以小數怕長計,廣東話「小數怕長計」,就是說你一定要知道,就算是一個非常微小的變化,它只要累積到足夠長的時間,它會產生驚天動地的一個大事件。好了,感謝王老師!謝謝大家,再見!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下期預告: 管仲何以治國,老子何以論道? 畫外音: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管仲如何守住中原文明? 王東嶽:他給齊桓公的基本國策,是四個字。 梁冬:哪四個字? 王東嶽:尊王攘夷。 畫外音:從管仲的治國良方看今天,你應當怎樣處理內部糾紛? 梁冬:就是你要找到一個共同的外部敵人嘛。 畫外音:《國學堂》之追溯國學起源系列,梁冬對話王東嶽,教您用國學的眼光看今天,掌握當今的管理之道。20100522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五講本期主題:王東嶽聊《諸子百家第一家》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22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yhlj 慕越人 lym210 艾草 夜未央 小魚兒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依然請來的是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王老師您好! 王東嶽:梁冬,你好! 梁冬:在上一期節目的時候我們講到了一個話題,就是講說其實所謂我們今天探討《國學堂》國學,這都是來自於古儒學,中國的。古儒學是來自於巫筮的文化,這樣是一個次第的慢慢變化的過程。當中國人從巫筮文化慢慢慢慢有理性了,有更多的信息含量、更多的決策、更多的知識模型以後呢,他們開始形成了所謂的諸子百家。也就進入了中國文化非常燦爛的一個時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在諸子百家裡面,誰是諸子百家的第一家呢?今天我們的話題就從諸子百家的第一家開始聊起。諸子百家第一家您認為是哪一家? 王東嶽:諸子百家現在呢,說法……第一家是誰(的)說法比較多。 梁冬:對。 王東嶽:通常比較……大家看時間比較早的,說起來是管仲。 畫外音:先秦時代可以說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時期。就是在這個時候湧現的諸子百家,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出現,發展了中國文化的全面奠基。那麼管仲作為春秋時期最早出現的政治家,年輕時曾經嘗試過經商和從軍,後來經好友鮑叔牙推薦,成為了齊國上卿。他主張法治,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因此被譽為「春秋第一相」。 梁冬:管子這個人是怎麼回事呢? 王東嶽:我們先說一下先秦。 梁冬:對。 王東嶽:為什麼要先說先秦呢?因為諸子百家是指先秦。所謂先秦就是秦統一天下以前往前走三百五十年。在這三百五十年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時期。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這一段時期導致了中國文化的全面的奠基。 梁冬:現在我們講的所有東西都是那時候的。 王東嶽:誒,都是那時候的東西。所以先秦時代的文化是很值得一說的。先秦時代的第一個思想家是老子,但是他不是第一子。諸子百家要涉及……現在能說出來的有三十幾個子了。那麼第一子現在多數說法也不一樣,我們較多的人說(是)管子。為什麼管仲這個人很重要? 梁冬:對。 王東嶽:因為在春秋到進入東周的時候,我們講幽王敗亡、平王東遷,這個時候天下已經大亂了,也就是孔子所說的「禮樂征伐不自天子出」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個時代了,也叫是「禮壞樂崩」,我們現在把它叫禮崩樂壞。 梁冬:對。 王東嶽:在《論語》里原話是「禮壞樂崩」,它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個時候天下大亂了,這個時候諸侯王已經開始可以不尊聽天子的了,諸侯之間已經開始吞併了。武王當時打下天下,天下有三百多個以上小國了。 梁冬:對。 王東嶽:這些小國都是非常小的,它都是聽周天子的。在西周的時候天下是用封建的方式,是非常有秩序的。之所以古代社會選封建這個方式,是因為封建是血親關係,它表達的仍然是原始血緣社會的那個遺續。我用了自己有血親關係,或者跟我一起打天下的親朋關係然後來分封到天下。 梁冬:七大姑、八大姨各人管一攤。 王東嶽:對。但是它屏護中央,對不對?所以這個血親關係就相當於現在的家族企業一樣,它是內部凝聚力很高的。所以封建社會在當時是最穩固的社會政治形態。我們現在必須理解,可不要認為現在一說封建社會都是糟粕,當年人家是最好的社會制度。那麼到這個時候,但是這個封建社會到發展到一定狀態的時候,它內部就出現混亂了。任何組織系統它走一段時間一定內部發生混亂。 梁冬:任何生命都是這樣的。 王東嶽:對,對,對。它發生紊亂了以後,在東周時間就表現為諸侯已經不聽天子的了,而諸侯之間,互相之間開始可以吞併了。所以到吞併到戰國的時候只剩七個國家了,對吧?所以這三百多個小國就開始出問題了。這個時候有了,出現了第一個……春秋五霸,出現第一霸就是齊桓公——姜小白。 梁冬:姜小白哦? 王東嶽:他名字叫姜小白。姓姜,齊國是姜姓國。那麼管仲這個人啊,他是做齊桓公的宰相。他原本他不是……這個姜小白跟他兄弟在爭權的時候,管仲不是姜小白的老師,姜小白的老師是鮑叔牙。而管仲是他當時是姜小白的兄弟的老師,所以按道理而且他還曾經射過這個姜小白一箭。姜小白最後取得了政權以後,按道理上講管仲應該只服侍一個主人。他不應該再去給他的主人的敵人去當宰相。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曾經孔子的弟子們,就要跟孔子討論對管仲怎麼評價的問題。因為管仲按照孔子這個道德的評價來說,管仲道德上是有問題的。 梁冬:對。 王東嶽:可是孔子為什麼給管仲很高的評價? 梁冬:為什麼呢? 王東嶽:我們必須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看管仲給中國的貢獻,當時中原文明是非常小的呀,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個觀念:文明程度越低的社會,它是越安靜的社會,越安寧的社會;文明程度越高的社會,它是越躁動的社會,穩定度越低的社會,越脆弱的社會,問題越多的社會。你看這個人類歷史它一定是這樣的,我們後面慢慢會證明這個問題。那麼原始氏族社會它是很安靜的,可是我們的北疆有大量的游牧民族,這個游牧民族對中國自古以來形成壓力。 梁冬:雖然他們不文明,但是很強大。 王東嶽:但很強大。因為他是游牧民族,他是騎在馬上。 梁冬:他吃肉。 王東嶽:他吃肉,體強都不說了。他騎在馬上,他騎在馬上呢…… 梁冬:而且不跟你講仁義禮智信。 王東嶽:對,他不跟你講仁義禮智信。你中原文明,什麼叫文明?文明就是說大家在一起生活的時候,用了農耕的方式——農業文明嘛,你用了農耕的方式,你就要講究集體協作勞動。 梁冬:對。 王東嶽:你這個協作勞動就必須每一個人不能過於伸展,必須跟大家協調,必須妥協,必須把自己的一部分本性淹沒掉,這樣你才能形成秩序,才能講和諧。 梁冬:對。 王東嶽:每一個人都非常伸展,大家都跟刺蝟似的,你怎麼講和諧?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文明本身它包含了一種弱化的問題在其中。所以孔子討論過一個「文質彬彬」的問題。 梁冬:對。 王東嶽:我們今天把「文質彬彬」這個詞搞錯了。我們今天說「文質彬彬」是指一個人很有文化、很有儒雅的樣子。 梁冬:對!很玉樹臨風。 王東嶽:對。其實不是的。 梁冬:它什麼意思呢? 王東嶽:孔子的原話是講「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呢?字幕提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 王東嶽:「質」,文質彬彬的這個「質」,是指你沒有被文化開化以前的質樸和野蠻狀態,叫質,叫質樸嘛。他講「質勝文」,如果你質樸的這一面超過了文的這一面你就會野,你就會有點野蠻。「文勝質則史」,「史」,歷史的「史」這個字,是虛浮的意思。就是你有文化了,文化太多,竟然把質樸的這一面壓掉了,你就會很虛浮,你就會很弱,你就會很麻煩,你就會表面上看著很光彩,實際上是個驢糞蛋兒外面光。 梁冬:很知識分子。 王東嶽:對。所以「文質彬彬」,讓文和質兩面都彬彬然地發展。「然後君子」,你才能成君子。 梁冬:這個樣子。 王東嶽:那麼可見孔子當年就已經意識到,文化過程很可能是一個弱化過程。好,然後我們看到這一段歷史。 梁冬:怪不得上海人不喜歡打架,那是有原因的,人家文明程度比較高,呵呵。 王東嶽:呵,而這個現象不光中國如此,就是全世界當時都是如此,就是誰先進誰挨打。我們看,古希臘它就很先進,結果它當時被北邊的一個蠻族——馬其頓把它消滅了,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對不對? 梁冬:對。 王東嶽:然後古羅馬很文明,文明程度很高,它是在南歐的。它力量也非常大,古羅馬當時多厲害,但是它後來被歐洲北部和中部的日爾曼人和法蘭克人南下,把它消滅掉了。當然這個後來跟漢武帝打匈奴還有關係,我們以後再說。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但是都是當時落後打掉先進的。我們今天出現了落後挨打,先進了反而打落後,這是科學時代暴烈文明出現以後的特殊現象。 梁冬:這不好嗎? 王東嶽:不管好不好,它才是近代幾百年里的事,幾千年來是先進挨打的,所以我們別把事搞錯了。 梁冬:門口的野蠻人嘛,說的是。 王東嶽:對,我們別把事搞錯。就是我們不要認為,這個落後挨打是個註定的事情。落後挨打是一個特殊現象,它是我們近代的文明更暴烈了,它比野蠻還野蠻才能造成這個效果。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擺在以後再說。 梁冬:以後再聊,以後再聊。 王東嶽:好,我們那麼現在來談管仲這個問題了。當時的中原文明非常小,但它內部分裂了,對吧。因為天下亂了,諸侯開始自己開始兼并了,矛盾變多了。這個時候齊桓公是保持霸主,他能夠統領大家。對於一般的一個霸主來說他會怎麼做?就是說你如果有問題,我看你小我趕緊就去把你吞滅。 梁冬:對。 王東嶽:對不對?一般的君主是這樣做吧? 梁冬:對。 王東嶽:可是管仲這個人他給齊桓公的基本國策是四個字。 梁冬:哪四個字? 王東嶽:「尊王攘夷」。 梁冬:為什麼管仲會提出一個「尊王攘夷」的這個策略?這和當時的那些封建的霸主之間互相吞併到底有什麼不同?他在策略上怎麼會高了一層?那這個高了一層又如何奠定了管仲在諸子百家當中的地位呢?為什麼一個人捧另外一個人,(會)讓他自己變得更偉大呢?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們講到諸子百家了。諸子百家呢王老師認為,排在第一的是管仲——管子。原因除了他歷史時間長之外,他是比較早期的一個比孔子更早的一個子以外,更重要的原因,王老師認為是因為他提出了四個字「尊王攘夷」。好,這四個字為什麼很重要? 王東嶽:對。來,我們看看啊。在春秋的早期,這個時候呢,當時周天子雖然已經衰落了,但是呢,當時禮儀,就是當年周公旦做的這個周禮,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也就是說社會敗壞程度還是比較輕的。 梁冬:啊,還沒那麼敗壞。 王東嶽:對,大家呢還是講禮的。 梁冬:據說那個時候打仗之前,還互相唱一下《詩經》什麼的,是吧? 王東嶽:呵呵。 梁冬:那還屬於比較文明的時代。 王東嶽:對,大家還是比較講禮的,這時候雖然春秋已經亂了,大家會互相兼并。但是呢,管仲很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如果我肆意妄為,我反而會引起眾怒,你今天強大,不一定你明天能強大。如果我打著周天子的旗號,然後我做所有的事情,不是更好嗎? 梁冬:對。 王東嶽:而他要打周天子的旗號,他首先要表現出來,我不是隨便地去征伐,而是我盡量團結各諸侯,然後呢,執行我的意志,這是個很高明的政治策略。而且他當時要「尊王」,也是因為當時周王朝的這個周王,周天子的威信還沒有喪失完,不像到戰國時代,周天子完全形同虛設了。所以「尊王」是一個策略,更重要的是,它團結諸侯的一個旗幟。團結來幹什麼?「攘夷」。因為呢,當時的夷人,就是胡人,他們的戰鬥力要比這個「文明人」要強大得多。我們舉一個例子,你看,胡人他是游牧民族,他是騎在馬上的,馬鐙是很遲以後才發明的。你想,你沒有馬鐙,兩個腳是懸的,你拿兩個腿夾住馬,然後還不抓馬鬃,兩個手還要騰出來揮舞武器,射箭,這是農業文明的人做不到的。 梁冬:那個得多大的力氣啊,說夾你就夾你,是吧? 王東嶽:對呀,而且他得把馬騎得非常熟。他那個從小他就游牧,對吧?他就騎在馬上,所以游牧民族騎馬是非常厲害的。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當時游牧民族要比當時開化了的農業文明的中原打仗凶多了。那時候各國就修長城,秦始皇只不過是後來把這個長城呢…… 梁冬:連在一起了。 王東嶽:連在一起了。長城是幹啥?就是抵擋這個胡人,抵擋這個北狄。那麼,這個時候呢,中國人根本不是這個游牧民族的對手。如果你自己小小的中原,一小片兒文明,如果你自己再在內部咬得一塌糊塗,你這個中華文明這一小塊兒,這麼珍貴的一小塊兒文明,完了,你一定會被消滅掉。 梁冬:哦?! 王東嶽:如果這個時候出來的不是管仲,而是一個眼界短淺,看著大家誰倒霉我反而落井下石的一個人,那麼就會把事情越做越惡,所有的人都來不及抵禦胡人。然後大家都互相自己咬,越咬越凶,然後胡人進來,中華文明這一塊兒,最原始的,最薄弱的,非常小的這一小片兒文明,可能早都已經完了,結束了。 梁冬:所以中國人這麼多年來,這個歷史教訓是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是吧?你說當時清兵為什麼要入關?能夠幾十萬人,就把整個這麼大片地方統治了,就是因為漢人不團結嘛。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呢,當年管仲啊,給中國就立下大功了。他當時,比如說,當時有游牧人侵略邢國,邢國向他求救,他就去出兵去救。齊桓公是不太願意去救這個事兒,我幹嘛,跟我沒關我還得出兵,他就去救。而有的國家呢去吞併另外一個國家,比如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想去吞併衛國,他就去擋,他就認為這不行,咱們得講這個禮儀,各國之間不能隨便來。也就是說,他雖然是霸主,他卻盡量保持華夏內部文明的團結。打著「尊王」的旗號,主要反對夷人對中原的這個侵犯。 梁冬:形成團結。 王東嶽:對。結果保留住了這個中原弱小的一個文明,使得它後來有發展的餘地,所以他當然對中國文明的建設具有重大的奠基功勞。管子的貢獻不在於他有多少…… 梁冬:管理學著作。 王東嶽:學說,不代表他有多少學說,而在於他的當時的政治操作。他當時的社會操作是一個重大事件,因此呢給管子很高的地位。 梁冬:這是孔子呢對他的最高評價。 王東嶽:所以孔子就給管子很高的評價。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我們聊到在諸子百家的第一家,王老師認為是管子。管子的真正意義在於,他能夠提出「尊王攘夷」的這樣一種超越一個簡單的諸侯國,而站在整個大格局,我覺得起碼是漢族,中國文化,中原文化這樣一個格局來看問題的一種能力。所以一個人,他的價值來自於哪裡?來自於他站在什麼樣的緯度上看問題。是吧?你站在車裡面,你看到前面的一個車的屁股;你站在車頂上,你看到兩個車;你站到樓頂上,你看到一條車龍。是吧?你會發現說,再堵的車,你從上面看,它還是一個比較有序列的。所以,有沒有序列或者怎麼看一個事情,來自於你如何從不同的高度來看。像那個毛主席說的 「捲起千堆雪」,這就從宇宙上看這個大地的,所以他的那種氣魄,就呈現在這裡了,是吧?這是他最重要的戰略上這個的價值。但是呢,據我所知,管子在做管理方面,真的是一個天才喔。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您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為他的東西,實際上,對今天的企業家來說,其實來是很有借鑒經驗的。 王東嶽:哦,那是管子在管理上的這些問題,已經超出我們在文化角度來討論的這個方式了。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比如管子在國內的管理方式,他用人的方式,比如他最後臨死以前,這個齊桓公問他推薦鮑叔牙,鮑叔牙是他最好的朋友,他為什麼不推薦鮑叔牙?他居然是這樣說的,我比個例子啊。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比如說,他說鮑叔牙不能藏污納垢。就是說,他不能藏污納垢居然是他的缺點。他(管仲)什麼壞東西都往自己懷裡攬,對吧?他說他做了很壞的事情。可是管仲呢評價鮑叔牙說,鮑叔牙這個人很清廉,而且眼裡揉不得沙子。但是作為一個的宰相,作為一個國家的治理者,你得知道人性本身是有弱點的,你得能夠用他的長處避他的短處,你如果處處讓任何人都沒有缺點,這個人你是沒法用的,你這個國家沒法治理的。所以說,他當時有很多跟一般人想法不同的一些看法,他在治理上有很多特殊的藝術和技巧,這都是管仲的能耐。這都是小節,構不成我們把他說成一子的那個地位。他能說成一子的地位,是他保護住了,用「尊王攘夷」的總策略,保護住了中原文明,這我們給他極高的評價。 梁冬:所以呢,您覺得在管子之後,第二個家,從時間上說應該是去到哪一家? 王東嶽:在管子以後,可以說的家,可能還有其他人,可我認為最重要的就輪到老子了。 梁冬:嗯。 王東嶽:因為我們現在說的是諸子百家,最重要的是說他們這些思想家。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最重要的思想家裡面排在第一位的是老子。 畫外音: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名叫李耳,又稱老聃。他曾在周朝的國都洛邑,任藏室史,知識淵博。老年在函谷關留下了對後世影響重大的著作——《道德經》。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他以獨有的視角研究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以及國家治理的問題,被後世尊為中國哲學之父。後來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道家,儒家以及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成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 王東嶽:我首先得澄清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學界有很多人認為,老子是孔子師這個說法,是道家和儒家最後在戰國時候爭論起來,相爭成了對立兩派的時候,是道家自己的杜撰。 梁冬:對。 王東嶽:認為老子是戰國時候的人,孔子在老子之先,有這種看法的人可不在是少數。 梁冬:錢穆老師也提過這個事情。 王東嶽:梁啟超、馮友蘭、郭沫若,他們都會有這樣的看法,所以呢這些大家都有這樣的看法,我覺得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得專門來談一談。老子是中國諸子百家裡第一元祖,就是元旦的「元」,第一元祖,這是我要說的一個概念啊。這樣我們再看,老子在他的書里還說一件事,一定比孔子要早,至少比孔子要早。因為在孔子那個時候,他已經在談男女大防了。 梁冬:對。 王東嶽:他對女人已經是很瞧不起了,他的原話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我們看老子怎麼說話。老子的書裡頭一直是在表彰女性的,他甚至用女性來表達他對「道」的認識。 梁冬:知雄守雌嘛。 王東嶽:他講:「知其雄,守其雌」。那麼雄是指陽剛之氣,雌指的是柔弱之氣,他表彰的是雌性。他然後講這個「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道是天的根,天是從道生出來的。字幕提示: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道德經》第六章。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他用什麼作比喻呢,他用玄牝之門。什麼叫玄牝?玄,玄學的「玄」,這個字實際上是黑暗的意思。牝是什麼呢?牝是指母牛。「牝」這個字呢,就是這邊畫一個牛角,這邊畫個牛尾巴做一個指示,打一個指示號,表示母牛的生殖器的位置所在,這個叫牝。它為什麼要用玄牝?就是說女性或雌性動物的生殖器或者女性生殖器——玄牝之門,然後造出天根。能這樣用詞,在孔子的時代簡直是大不雅,對不對?所以呢,他又講「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他的道是什麼?就是天下是有一個開端的。字幕提示: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王東嶽:嗯。這個開端是什麼?就是天下的母親,就是「道」。他用母親來形容「道」,用女性來形容這個「道」,甚至用女性生殖器來形容「道」,這顯然都不是孔子那個時代的語言風格了。梁冬:哎呀,我真是很期待下一期的《國學堂》啊,因為從下一期的國學堂開始呢,我們就會認認真真地講起老子,還有《道德經》這本書。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國學堂》。下一期同一時間再見。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 畫外音:老子曾是孔子的老師,他們的思想卻大相徑庭? 王東嶽:老子的人格才是做學問的人格,而孔子的人格是一個做社會實務的人格。 畫外音:孔子成為「大成至聖先師」,然而站在老子的立場…… 王東嶽:孔子沒多少文化,孔子的文化是很蒼白的。 畫外音:面對學問與實務,有人說實踐不能出真知…… 王東嶽:如果實踐出真知,那農民應該是農學家,那大學裡農學院的教授有幾個當過農民? 畫外音:《國學堂》之追溯國學起源系列,梁冬對話王東嶽,探秘老子的離奇身世。20100523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六講本期主題:老子的身世探秘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23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lym210 yhlj 清遠 曉傑 艾草 夜未央 小魚兒本期導視: 畫外音:老子曾是孔子的老師,他們的思想卻大相徑庭。 王東嶽:老子的人格才是做學問的人格,而孔子的人格是一個做社會實務的人格。 畫外音:孔子成為「大成至聖先師」,然而站在老子的立場…… 王東嶽:孔子沒多少文化,孔子的文化是很蒼白的。 畫外音:面對學問與實務,有人說實踐不能出真知。 王東嶽:如果實踐出真知,那農民應該是農學家,那大學裡農學院的教授有幾個當過農民? 畫外音:《國學堂》之追溯國學起源系列,梁冬對話王東嶽,探秘老子的離奇身世。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國學堂》,今天仍然有請到的是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王老師您好! 王東嶽:梁冬你好! 梁冬:在上一期的時候我們講到了老子這樣一個人物。其實老子對於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起碼我隨便舉個例子——長生久視,他提倡的就是人一定要活得足夠長,你才能看見你的敵人死去。當然啦,後來整個《道德經》道家思想,養生等等,都帶來了一系列影響,但不僅僅如此,對中國的人格,中國的文化,甚至我們的很多的語言,都是和這個老子有很大的關係的。所以今天我們上一集花了一點點時間做了一個引子,今天正式和大家講講老子這個人。 王東嶽:過去有人不是說,老子比孔子還遲嗎? 梁冬:對。 王東嶽:認為說老子是孔子師,是因為道家和儒家在相爭,標榜自己的祖師。但實際上《禮記?曾子問》裡面,就有一個……在《禮記?曾子問》這一篇裡面,曾子是孔子最重要的一個弟子,曾子就曾經在《禮記?曾子問》就曾經有一個記錄,就說曾子講,他老師給他講過,孔子給他講過,他曾經在老子那去學埋人,下葬,因為葬禮是人類早期最主要的這個禮裡面的一個儀式。 梁冬:對。 王東嶽:你看孔子的儒家文化,很重要的都在喪葬文化上。這個將來我們講孔子再說。 梁冬:對,對,對。怎麼埋人。 王東嶽:怎麼埋人,這是儒家的一個重要的事情,孔子叫「慎終追遠」對吧。《禮記?曾子問》裡面就曾經提過,曾子說他老師孔子給他講過,他怎麼埋人,就是說孔子跟老子學埋人,結果那一天,埋人的路上突然出日食了。一出日食,天下大黑,對不?星星都能看見。老子立即讓葬禮隊伍停下來,停在路邊等,等這個日食過去,天又恢復亮,才又讓隊伍前進。過後孔子就問老子,說為什麼當時有日食的時候,你就不讓……全日食,你為什麼就不讓葬禮進行了呢?老子就給孔子講了,說是罪人或者最下等的人,他埋人才背著星星月亮埋人,才黑夜埋人;說是貴族,君子埋人,他是在太陽底下埋人的,是在亮天里埋人的。如果這個時候出全日食了,我們能看見星星,天黑了,我們再埋人是對死者的不敬。這一段記載說明什麼? 梁冬:說明什麼? 王東嶽:說明了孔子最重要的文化是喪葬文化這一系…… 梁冬:對。 王東嶽:他都是從老子那裡來的。 梁冬:所以現在這個殯儀公司,暴利行業,很多人你不怎麼關注,但是都知道它是個暴利行業,其實是把它庸俗化了。 王東嶽:對,對。 梁冬:實際上把一個人怎麼埋得好,那可是中國文化的精粹。 王東嶽:但你想它是人類文化的精粹。人類早年的文化都是在追問一個問題來的——追問靈魂。就是所有動物死了,它看見自己動物死了,它不會有更多的追問。 梁冬:對。 王東嶽:而人類呢,當他有了一定的智慧的時候,他首先要問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死亡,死的時候人跟活著的時候一模一樣,只是躺在那兒不動了,他突然沒有思想能力了。 梁冬:他怎麼啦? 王東嶽:他怎麼回事?他於是才提出靈魂這個觀念。靈魂這個觀念提出才開始有靈魂輪迴,神學,所有的觀念是從這個死亡過程中,從死亡的探討中開始的。所以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文化都跟死亡和靈魂追問有關,這是文化最早的追問,包括巫。 梁冬:對。那你說其它的這些動物,除了人以外,這些動物在看見它們的同類死的時候,它們會有類似的想法嗎? 王東嶽:它只能是有悲哀感。 梁冬:兔死狐悲嘛,是吧? 王東嶽:對,但是它沒有這種思維能力,去追問死亡是怎麼回事,更不會去追問死亡完了以後,它精神的那個層面跑哪兒去了,它不會追問這個,它不可能,它沒有這個能力。 梁冬:這就是文明的起源。 王東嶽:對。這是人類文化起源的一個重要的一個標誌,所以巫文化早期,它通天地,通活人,通死人,它是這樣一個通法,就是因為死人這個問題,埋人這個問題,包含了早期人類對靈魂的追問,也就是說開始有自我意識,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文化標誌。所以早年的文化都從這兒開始,你們現在覺得它很低級,很荒唐,其實你理解當年人類文化起源時候,首先面臨的最重大的問題是什麼,你就明白它是怎麼回事了。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禮記?曾子問》談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表明這個帶有巫家文化內容的這個最重大的事情,而且成為儒家最重要的活動儀式的這個內容,是從老子那來的。 梁冬:是儒家的核心能力。 王東嶽:對,對,對。然後有一本書叫《孔子家語》,就是說孔子家裡的人,記錄孔子的事,也證明,也承認老子是孔子師,而且孔子問禮也是問老子。從問喪葬到問禮,其他記載里還有問道,這樣的問題都從老子那兒來的,可見所謂古儒,就是從巫文化傳下來的古儒這個系統,是從老子這兒過來的。所以我們說,以前就有學者研究,說老子才是最早的古儒。 梁冬:嗯,有一定道理的。 王東嶽:孔子這個儒家是從這承傳下去的。 梁冬:老子這個人,有沒有說為什麼他是渾身白的呢?有人觀點說他是……因為他是……他本身他並不是漢人。 王東嶽:對,我們來談老子這個身世。 畫外音:在史記當中,關於孔子的文字記載有上萬字,而關於老子卻還不到七百字。而在這短短七百字之間,關於老子到底是個什麼人並沒有說清楚。諸子百家如孔子、莊子等,都是在姓氏之後加上一個「子」字,而老子本名李耳,為什麼不叫李子而叫老子呢?老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王東嶽:他為什麼就是…… 梁冬:叫老子呢? 王東嶽:他為什麼叫老子呢?於是就有幾種說法。 梁冬:有人說是因為他長得白。 王東嶽:有人說是……先有一個說法,就是說姓和氏是兩個概念,在中國古代啊。姓是標誌你這個祖系就是姓什麼,氏是你這個祖系後來分化家庭多了,分家了,然後標出來的就叫氏。有人就認為老子氏老姓李,有人認為老子姓老氏李,這是一說。另一說就是尊稱,就是老子是天下第一子,所以尊重他——老子,這是第二說。第三說,為什麼說老子是個綽號呢?比如這個古書里有書就記載,《玄妙內篇》里它就記載,說老子其母懷胎八十一載,後來割左腋而生,一生出來就「生而皓首」。 字幕提示: 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 ——玄妙內篇 王東嶽:我們現在知道一個人懷胎超過十四個月大多都是死胎,她怎麼會懷八十一年呢?說為什麼他是老子呢?懷了八十一年從底下正常產道都生不出來,割開左腋,從這兒把老子拉出來了,一拉出來滿頭白髮,所以叫他老子。這說法當然有點荒唐。 梁冬:對。 王東嶽:但是這說明老子一生下來很可能滿頭白髮。 梁冬:這個倒是有可能的。 王東嶽:有什麼可能呢?你看《經典釋文》,就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經學家叫陸德明。他在《經典釋文》里就說「老子生而皓首」,生而白首。對不對?就是很嚴肅的書里也這樣說。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可見老子一生下來是白毛,這個可能性確實存在。再看老子的這個名字。 梁冬:對。 王東嶽:老子名字叫李耳,耳朵的耳。字聃,「耳」字邊一個冉冉升起的「冉」。 梁冬:對。 王東嶽:還有一個字叫重耳,你看他這三個字都跟耳有關。那麼古人起名字的時候經常是跟這個人的特徵有關。 梁冬:對。 王東嶽:這個人干過啥,或者這個人長相上有什麼特徵起名字。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老子一定耳朵很特殊。看「聃」這個字,許慎在《說文解字》裡面,說「聃」是什麼意思呢?「耳漫也」,就是耳朵長得很闊大。 梁冬:巨大的耳朵。 王東嶽:誒,巨大的耳朵。然後這個宋濂,就是明代當年……宋濂是個很有名的經學家,他在他的《諸子辯》這本書里,就專門他又對「聃」這個字做了個註解,說,聃「耳漫無輪也」,就是耳朵長得很闊大、很疲塌,而且還沒有耳輪。 梁冬:沒有耳廓。 王東嶽:沒有耳輪,沒有耳廓,你想想那就是像豬耳朵似的耷拉下來,很難看。就是說老子的這個老聃、李耳、老聃、重耳,所有都集中在耳上,再加上他滿頭白髮,這個人耳朵一定有什麼問題。 畫外音:老子的耳朵異於常人? 王東嶽:用我們現代醫學來說老子得了一種病,名字叫先天性白化病。 畫外音:老子的內心琢磨不透? 王東嶽:他是一個隱君子,他從小少年幽閉症。 畫外音:老子的師道不近人情? 王東嶽:弟子有問題你來問我,沒問題你趕緊走人。 畫外音:《國學堂》之追溯國學起源系列——梁冬對話王東嶽,探秘老子的離奇身世。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王老師跟我們聊到一個話題:老子這個人。 王東嶽:我們又在《四庫全書》有一篇叫《路史》,在《路史》里有一個記載,說「周上御史,胎刵且眇」。周上御史就是指老子,胎是懷胎的意思。刵是哪個字呢?我們看一下刵這個字,一個耳朵,一個立刀。胎刵且眇,「且」是而且的「且」,眇,一個目字邊一個少。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梁冬:刵是古代的一種刑罰。 王東嶽:對,對,對,把耳朵割掉,叫刵刑。——胎刵眇。中國每一字是一個意思,所以複合詞是後來的東西。那麼比如說盲,是眼睛瞎了;瞽,是眼睛……這個睜眼瞎;眇是一眼瞎。好,我們注意啊,說老子的頭是滿頭白髮,然後說他一生出來就沒有耳朵,而且還是一眼瞎,這就讓我們懷疑,老子小的時候得過一種病,用我們現代醫學來說,老子得了一種病,名字叫先天性白化病。我們大家在街道上都見過這種病人。 梁冬:對。 王東嶽:就是頭髮、皮膚全雪白,全白,沒有色素,沒有黑色素。然後連眼瞳仁都顏色很淺。 梁冬:對。 王東嶽: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基因里缺乏了黑色素代謝的一個紊亂的一個疾病,導致白化病。這種病人他容易產生什麼問題?由於紫外線很強,他的瞳仁都是很淺,所以他特別容易刺傷視網膜。所以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如果他經常在外面活動,經常受強陽光刺激,他很容易發生一眼瞎。先天性白化病經常合併一眼瞎。由於他小的時候就得這個病,所以他小的時候很不願意見人。因為兒童之間會誣衊他,會嘲笑他。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他就會另附加一個病,叫少年幽閉症。 梁冬:但是可能因為這些原因,導致了他…… 王東嶽:導致他隱君子。 梁冬:反而在學術上很有追求。 王東嶽:對,對,對,他很有造詣,對吧。這當然也有家學淵源。 梁冬:嗯。 王東嶽:老子這個人,他的這個人生也是很奇怪。 梁冬:對。 王東嶽:他做官的時候,在朝廷里做史官的時候,他是隱君子,他不張揚,而且他不好好帶弟子。我們要知道所有的古人,古代文人他帶弟子,是個特別不得了的大事,他是靠弟子傳播他的思想的。 梁冬:對。 王東嶽:你比如孔子…… 梁冬:人肉傳播嘛。 王東嶽:孔子他當時,他活著時候他沒有著作的。 梁冬:對。 王東嶽:他死了以後,有人給他把他的話,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話集結成語錄,就是我們今天的《論語》。 梁冬:對。 王東嶽:對吧?不光中國如此,所有都是這樣。你比如釋迦牟尼,他…… 梁冬:弟子好多好多。 王東嶽:他弟子雖然多…… 梁冬:都是菩薩。 王東嶽:但他從來沒寫過東西。 梁冬:對。 王東嶽:他死了以後,他的弟子第一次集結,第一次大沙門集結,第二次小沙門集結,這才出現了後來汗牛充棟的佛經以及三藏。那麼到了這個……你看古希臘也是如此。你比如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蘇格拉底,蘇格拉底他活著的時候,他有很多東西,但是他從來沒留著作,他多虧有一個好弟子柏拉圖。柏拉圖所寫的的所有的書都是,蘇格拉底說什麼,蘇格拉底說什麼,以至於到現在我們分辨不了柏拉圖的觀點,哪個觀點是柏拉圖的,哪個觀點是蘇格拉底的。可見所有古代人,他的學說是靠弟子承傳的。老子居然靠自己的文本承傳,那實在是古代之罕例。那也因為老子是史官,或者老子家系是史官,跟這個很有關係。那麼老子的弟子,都是流水弟子。你比如孔子,比如楊子,就是楊朱,就說那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那個人范蠡,他的老師就是計然。這些人,包括尹喜,就是把老子扣在函谷關,這個關長伊喜,把老子扣在那寫書。這都是老子的弟子。可是老子的弟子不同。他都是什麼叫流水弟子,就是弟子有問題你來問我,沒問題你趕緊走人。可孔子的弟子不是的,或者過去其他人的弟子都不是,比如佛陀的弟子,他是…… 梁冬:端屎盆,端尿,送葬什麼的,全都跟著。 王東嶽:對。登堂入室,終生相隨。你比如孔子的弟子,不但有終生相隨的,像顏回,像子路,而且他還有兩代跟著你,父子兩代跟著的。你比如顏回的父親叫顏路,一直跟著,兩代人跟著。曾子的父親叫曾皙,都跟著孔子,一輩子兩代人都跟著孔子當學生。那麼老子為什麼都是流水弟子呢?我們得想,老子是隱君子,老子是白化病。 梁冬:他自卑。 王東嶽:對。所以他不願意讓弟子老跟著他。他是一個隱君子,他從小少年幽閉症,所以他不願意跟人打交道,他覺得即使是他的弟子整天跟著他,他也覺得彆扭,他孤僻慣了,所以他都是流水弟子。這都是我們能夠證明的。下節提示: 畫外音:老子如何做出偉大的學問? 王東嶽:不行而知,我不出去行走,我不到世界上去,我就知;不見而明,我不用眼睛看,我腦子就是明的;不為而成。這一段話意思就是說,我不是說我要去實踐。實踐怎麼能出真知呢,咱們看看。 畫外音:優秀的學者都有「邏輯強迫症」? 王東嶽:所以牛頓就會很荒唐,他養了大小兩隻貓,他要在門上刻大小兩個洞,他認為兩個貓才能出去。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和王東嶽老師探討了一個問題,說老子,第一,他可能是一個白化病人,所以他有點自卑,所以他花很多時間去學習。所以有的時候身體上的缺陷,可能是成就你在歷史上的這個偉大功績的一個機緣。但是我現在就想問個問題了,就是老子為什麼他的東西是很偉大的。在你的觀點裡面,為什麼老子這個人他東西那麼偉大? 王東嶽:因為老子的見解非常特殊。 梁冬:他怎麼個特殊法? 王東嶽:我們先看,老子的身世就很奇怪,老子本身做史官是在洛邑,就是現在洛陽那一片地方。結果呢在他五十歲左右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王子朝,就是周天子的弟子們, 周天子的孩子們搶權,有一個王子叫朝,發生王子朝叛亂,打仗打了十幾年,結果王子朝後來把國家圖書館、檔案館的所有資料都帶到楚國去了,老子失業了,從此老子流轉天下,最後西出關,不知所蹤。那麼老子這個按道理說,老子應該是中國最大的文人。 梁冬:對,他很有文化。 王東嶽:所以他到各國都應該要他,對吧,那他再沒有做官的記錄,那老子是隱君子,確實是隱君子。那麼我們下面就得說一下,老子思想是特別奇怪的一個思想,我們今天人聽起來會覺得,我下面將來要講老子這個東西,大家會覺得老子的想法很怪。那麼我們要談老子的想法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把老子跟孔子做一個比較。 梁冬:誒,這個有意思。 王東嶽:對。因為孔子是老子的弟子,按道理孔子宣揚的是老子的東西,不!你如果讀孔子的東西你認為他宣揚的是老子的東西,那你就錯了。孔子跟老子可是大相徑庭的人。老子是一個務虛的人,孔子是一個務實的人。我們站在老子的立場上要看或者我們站在今天文化的立場上來看,那孔子沒多少文化。 梁冬:這樣子嗎? 王東嶽:你看看…… 梁冬:這話要負責任的。 王東嶽:我這話要負責任,孔子一定是很偉大的、很了不起的,但是我們從純學術或者純知識的角度來看,孔子的文化是很蒼白的。你打開《論語》,孔子的話都是一些大白話。你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說君要像個君,臣要像個臣,兒子要像個兒子,父親要像個父親,你看這話。他又講比如說「食不語,寢不言」,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睡覺的時候不要說話,這是不是像老媽子訓孩子的話? 梁冬:但是並不代表他說得簡單就是沒文化啊? 王東嶽:不,不,不,你先聽完。他這個說的話都是很簡單,他的《論語》里就是很多這樣的話,比如說「觚不觚,觚哉觚哉」。 字幕提示:觚不觚,觚哉觚哉! ——《論語?雍也》 王東嶽:觚是古代的一種酒具,最初是青銅器,六棱,可能到了春秋的時候有人把它做成八棱了或者做成圓形的了,他就嘆息,說觚啊觚啊,你已經不像觚了。《論語》里很多都是這樣的話,這樣的話構成了這個《論語》。老子的書你可是非常難讀的,老子的書是中國古書里最難讀的一本書,你得用很大的工夫去讀。而且就是說老子跟孔子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講做學問,做學問和做實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格,做學問的人是務虛的人,務虛的人是務不了實的;而務實的人是務不了虛的。這個實踐是不出真知的。說實踐出真知,這是說了個…… 梁冬:實踐只能檢驗真理。 王東嶽:對,對,對。實踐是出不了真知的,實踐能不能檢驗真理,這都是還不一定,還都不一定。那麼實踐為什麼不能出真知?你想想務虛的人,他是專門,老子有一段話自己說明自己的狀況,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字幕提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王東嶽:牖,窗戶,我就見天道。「不行而知」,我不出去行走,我不到世界上去,我就知。「不見而明」,我不用眼睛看,我腦子就是明的。「不為而成」。這一段話意思就是說,我不是說我要去實踐。實踐怎麼能出真知呢!咱們看看,如果實踐出真知,那農民應該是農學家,那大學裡農學院的教授有幾個當過農民。牛頓做的這個力學體系締造了整個工業時代,你做一個齒輪、做一個螺絲帽你都得用牛頓的力學,工人整天在那做這東西,他絕出不了力學。對不對?宇航員在天上飛,天文學家應該是他,怎麼是在地上的人在那做天文學家。也就是說真正的學術、真正的知識他是務虛的人順著思路在做一個邏輯系列的延展,這才叫學術,叫文化。老子是個典型的務虛的人。你從來沒有看見過老子有務實的行為,而且務虛的人是務不了實的,他務實一定是要出問題的。就像我說,讀書多了,你是拿邏輯化來考慮問題,而世界是不按邏輯運轉的。所以牛頓就會很荒唐,他養了大小二隻貓,他要在門上刻大小兩個洞,他認為兩個貓才能出去。 梁冬:這是牛頓乾的事。 王東嶽:啊,就是說,務虛的人呢他一定在其它地方很差,在務實上他是一塌糊塗。可孔子呢,他是一個真正的大務實家,他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我們將來講孔子,你會看到,孔子既是教育家,他又辦喪葬技校,相當於辦了喪葬公司,要不然他一個破落貴族,他一個平民,他怎麼會做到魯國的大司寇,兼行攝相事,就是司法部長兼國務院院長,國務院總理。對吧?孔子一生是個社會活動家。 梁冬:幹了六年,也不短的哦。 王東嶽:幹了五、六年。所以孔子這個一生啊,都是個社會活動家。那麼相比之下,孔子和老子是完全兩種人格。而老子的人格才是做學問的人格,而孔子的人格是一個做社會實務的人格。孔子卻成了中國「大成至聖先師」,為什麼?我們後面會講,就是說你要理解,孔子的文化,孔子的這個行為,一定跟中國人當時的生存狀態相關。而老子的務虛文化做的極深,最後就退為背景,這與老子的思想特別的別緻有關。但是老子思想對中國人影響太大了,以至於我們今天說的所有的文化都是什麼「道」,比如下棋得有棋道,喝茶都有茶道。對吧? 梁冬:吃飯還有味道呢。 王東嶽:對,你所有的東西都有「道」。這個道的觀念是從老子這兒來的。那麼,老子的學說對中國人影響很大,但是真正讀懂老子的書卻非常……讀懂老子書的人卻非常少。為什麼?因為老子的書非常難懂,因為老子是中國唯一的哲人。雖然老子的書大部分也是實用的,也是關心人文的,他說的一半以上的文字也都是和孔子關心的問題一樣。但是唯一在他的書里,在先秦,唯有他的書里,討論天道、宇宙觀這個問題,而且,是用追究終極的方式來進行。所以,只有老子這個人,學說裡面,含有狹義哲學的韻味。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說一說,什麼叫哲學。 梁冬:對,那到底什麼是哲學呢?我非常期待下一次的《國學堂》。謝謝王老師!謝謝大家!再見。 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下期預告:老子——「道德」的時光機 畫外音:兩千年後,我們對老子品頭論足。 王東嶽:老子的最高理想是什麼呢?返回到原始氏族中去。就是老子的觀念是很反動的。 畫外音:誰又知道老子如何看我們? 王東嶽:只有剛生出來的孩子才有德,可是你一旦最後開始學習了,進入人類文明社會了,長大了…… 梁冬:越長越討厭。 王東嶽:對,越長越討厭,他最後變成一個壞種。 畫外音:打開老子的百寶袋,坐上「道德」的時光機,下周六晚十一點,獨立學者王東嶽帶我們用老子至聖之說,探尋現代文明發展的方向與危機。20100529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七講本期主題:老子「道德」的時光機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29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慕越人 yhlj 紅樓綠夢 火地之子 艾草 小魚兒本期導視: 畫外音:兩千年後,我們對老子評頭論足。 王東嶽:老子的最高理想是什麼呢?返回到原始氏族社會中去。就是老子的觀念是很反動的。 畫外音:誰又知道老子如何看我們? 王東嶽:只有剛生出來的孩子才有德,可是你一旦最後開始學習了,進入人類文明社會了,長大了…… 梁冬:越長越討厭。 王東嶽:對,越長越討厭,他最後變成一個壞種。 畫外音:打開老子的百寶袋,坐上「道德」的時光機,獨立學者王東嶽帶我們用老子至聖之說,探尋現代文明發展的方向與危機。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今天呢,我們依然請到了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王老師您好! 王東嶽:梁冬,你好! 梁冬:王老師呢,上一次呢,和我們聊到了一個話題啊,就是關於老子這個話題。他講到呢,老子呢很可能呢,是因為有這個白化病,就是說,有一點點缺陷,耳朵也不太好,眼睛也不太好,所以呢,有幽閉症,當然這是一個學界上的討論。但是呢,上帝是公平的,當他給了……,因為有這些原因,令得他老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往內去尋找,反而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哲學家。那我們今天呢,因為王老師呢,在學校裡邊,有些時候會專門拿幾十個小時來講老子,我們不可能在一個電視節目裡面這樣系統的這樣講,今天呢只能浮光掠影。我想請問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老子他在第一句話講到「道可道,非常道」,到底什麼是道? 畫外音:「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道德經》的開篇之首。老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本書中,全書共八十一章,分為《道經》和《德經》上、下兩篇,以獨特的視角論述了老子研究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以及治理國家等哲學問題。其思想對後世哲學乃至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道德經》也因此成為在西方除《聖經》之外,譯本最多、影響最大的著作。兩千多年來,研究老子道的著作多達一千八百多種。不少學者都認為,讀懂老子和其哲學,必須建立在對道的準確理解上。那麼,老子的道究竟為何物?今天我們又該從什麼視角來解讀呢? 王東嶽: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話呀,各種各樣複雜的解釋非常多,但實際上都沒說到點子上。你想想…… 梁冬:那點子在哪兒呢? 王東嶽:老子是中國唯一的哲人。哲學家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 梁冬:是什麼? 王東嶽:萊布尼茨曾經說過一段話,西方一個哲學家啊,他說哲學本身啊,是形而上的,他討論的問題不是拿肉眼能看到的,所以日常語言不能表述哲學。萊布尼茨曾經提出,表述哲學必須有一套專門的符號系統,就像數學必須有一套符號系統吧?音樂必須有一套符號系統吧?我們今天的電腦還得有一套符號系統吧?哲學本來它應該有它自己的一套符號系統,可是它沒有,它只能用日常語言來說話,結果呢,一說,就把哲學原味兒說丟了,這是所有哲學家一旦說哲學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好,我們看老子咋說,老子說,「道,可道」,就是他所要說的那個形成上的東西,是可以說的,「非常道」,用一般的話,用常話,正常的話說不成,得用非常的話來說。 梁冬:噢,就這麼簡單? 王東嶽:對。「名,可名」,事物有形態,有屬性,可以命名,可以名,一般的事情都可以名,但是要說那個形而上的那個道上的那個名,怎麼都找不見詞兒,得用「非常名」。常名,一般用的語言用不成。 梁冬:噢,那他最後,老子用了一套什麼樣的語言來講這個事情呢? 王東嶽:對。所以老子就找不見合適的詞兒,你想找見一個表述哲學的合適的詞兒是很困難的。 梁冬:那西方的哲學家是在講…… 王東嶽:他也同樣,他就不停地生造詞兒。比如我現在寫的哲學書,我在裡面得生造詞兒,或者我借了一個大家用的詞兒我得另注,這個詞我不是在你原來的意思上用。那麼…… 梁冬:噢,你舉個例子可不可以? 王東嶽:你看,早年這個老子要用字的時候,要講哲學的時候,當時中國能用的字是非常少的,他只好……,他要想去講這個宇宙的原因,他找不見一個合適的字,他只好借「道」。咱們看看「道」這個字啊。 梁冬:OK! 王東嶽:「道」這個字呢,它是畫了一個頭髮飄動 這個人;然後這兒畫了一個鼻子 , 這個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首,首長的「首」,實際上就指一個臉,然後呢;這邊畫了岔路,底下有一個腳印兒, 這是甲骨文的「道」。這個( )道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走在大路上,對面你能看見對方的臉,這叫道。那麼,什麼意思呢? 梁冬:為什麼要看見對方的臉才叫道呢? 王東嶽:康庄大道你才能看見對方的臉,如果這個路曲里拐彎兒,你不是互相誰也看不見嗎?小路誰都看不見嗎? 梁冬:哦,它是寬闊的路。 王東嶽:對,當時周代的時候,修過一個從西周這個首都,從長安附近,一直修到洛邑的一條大道,他是拿這個東西來形容,表達他所說的宇宙是一個趨勢,而他又找不見合適詞,所以他只好借用這個大道來形容。所以他說,「道,可道」,我所說的「道」哇,跟你那個大道有點兒像,但又不是那個道。就是說,我用你現有的字兒,說不成我的話,我又沒有其它字兒可用,我只好借用這個字兒。 梁冬:那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王東嶽:他認為呢,道是什麼呢,道是這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不是昨天講過嘛,玄就是黑暗啊,黑暗啊,什麼都看不見,但是呢,萬物和宇宙都是從那兒生髮的,它是眾妙之門,於是他不是又講嘛…… 梁冬:這個和現代物理學很接近啊! 王東嶽:嗯,對對對!是很接近! 梁冬:這不就是黑洞從……是吧? 王東嶽:呵呵呵,我們不做這樣的比附,實際上當時他不會是這個思路,他當時只是覺得這個道肯定你用肉眼是不能看到的。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天地都出現以前,就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派生出來了道。這個東西呢,說不清是什麼,道不明是什麼,但是它存在,它決定一切。然後老子講這個道的時候呢,他拿水,有句有名的話,叫「上善若水」。 梁冬:對。 字幕提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道德經》第八章 王東嶽:他「上善若水」是說什麼呢?他說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它對所有的萬物它都滋養的,但它跟萬物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就是它是往下流的。你注意,人是爭上游的,人人都想往上爭,水是往下流動的。對吧?「處眾人之所惡,」所以它所處的那個地方是大家都不願意去的地方。 梁冬:陰溝啊。 王東嶽:對對對。或者往低處走,它是往下,「下流」這個詞就是形容道的。 梁冬:那很高級哦。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下流是很高級的詞。 王東嶽:對對對。它是往下流動的,對吧?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然後呢「故幾於道」,所以它特別接近於道,注意,這才接近於道。你人往上走,你離道越來越遠了。 字幕提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道德經》第十八章 王東嶽:老子的道呢而且老子還又講「為學日益」,就是你如果學習啊你是希望越學越多的,為學你天天是增長的。而「為道日損」就是為的道啊,道是什麼?它天天把你削弱,叫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才是道。所以老子最後給道歸結了一個最重要的字叫柔弱。 梁冬:你剛才損之又損的時候,讓我想起現在大家很開始慢慢慢慢提升的一個觀念叫做:減法人生。就是說簡單就是一切,越簡單越好。您剛才講的這個其實它是有應和的。對不對? 王東嶽:對對對。而老子想表述的是什麼呢?老子的《道德經》不是講一般意義上的道德。就是他是從天道,他講天之道、人之道,他然後就認為人之道偏離了天之道,那麼他講天之道是為了說明人之道應該怎樣才不偏離天之道,從而使人長生久視,就是使人這個物種或者是每一個人不要早早地死滅。你比如春秋時候打仗,一次打仗殺幾百個人,戰國時候一次打仗殺幾萬個人,第二次到上個世紀打一次仗上千萬人就沒了。它只是越來越壞,一點都沒有按老子說的那個辦法辦。 梁冬:嗯,所以老子在提出這個道這個觀念的時候呢,他其實已經在那個歷史時期看到了人類的一些很扭曲的一些變化。他從一個人性、一個人的變化看到了整個人類的變化。對不對?那某種程度上還要拜他身體不是很好所賜,所以令到他有時間去思考人和更宏觀的一個事情的一個問題。所以說老子是一個很偉大的哲學家有道理。稍微休息馬上繼續回來,中國文化太美。下節提示: 畫外音:兩千年前,老子為何說人越來越沒有德? 梁冬:人是沒有的。 王東嶽:對。 梁冬:人不是萬物之一? 王東嶽:人是萬物之一,但是是敗德缺德的那個萬物之一,他把德丟了。 畫外音:老子反覆強調的德,究竟又指何物? 王東嶽:就像小孩吃奶一樣的,小孩在那就能吃到營養,這叫德。所以德,你是看不見的。它是在你順道而行,他自然而然滋養你。獨立學者王東嶽帶我們用老子至聖之說,探尋現代文明發展的方向與危機。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呢和王東嶽老師聊到老子他看問題,他認為人所走的方向,就是當時春秋戰國包括到現代社會吧,人所走的方向都跟這個天道是違背的。那所以呢人只能夠是走向死亡,這叫出生入死嘛,你出生的時候就是朝著死走了,所以叫出生、入死。對不對? 王東嶽:對。所以我們看看下面,看他怎麼講德。 畫外音:老子在道德經中用了共四十三章德經來闡述自己對德的理解。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他主要論述了老子的處事和治國的方略,闡述了老子關於人事的進退之術。 王東嶽:老子講德啊我們先看看「德」這個字啊。來看看「德」這個字的這個…… 梁冬:寫法。 王東嶽:寫法。甲骨文。一看,老子都沒辦法,不得不借這個字。借(這個字),老子自己都覺得他自己借得很拙劣,所以他沒法,但是他又沒字可用。一開始第一句話他就先交代這事。所以呢這個甲骨文的德啊,最初啊就是畫了一個岔道,在這條大道上行走不要看岔道,畫一個眼睛,畫一個直出符號。他這個意思就是說你把眼睛盯著前方,順著康庄大道直走,千萬不要拐彎,不要受斜路的引誘。以後到金文的時候他就給這個底下加了一個心臟的樣子,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德」這個字,這就是我們今天「德」這個字的來源。 他當時啊, 他的意思是什麼很明顯:走在康庄大道上,眼睛盯著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而不要拐到岔道上去,這就叫德。換句話說,順道而行叫做德,順著天之道而行叫做德。北地有一個……趕車,這個「德」在北方啊念德(dei,四聲),他剛好跟這個馬車夫吆馬車的時候,讓馬直行的那個吆喝聲是一樣的, 梁冬:哦,真長知識啊! 王東嶽:它的這個意思就是順道而行才是德。那麼看老子下面咋說…… 梁冬:對。 王東嶽:老子就講啊,人是沒有德的。老子有一句話,叫「萬物尊道而貴德」,就是只有萬物才有德。 梁冬:人是沒有的。 王東嶽:對。 梁冬:人不是萬物之一? 王東嶽:人是萬物之一,但是是敗德缺德的那個萬物之一,他把德丟了。所以老子下面有一段話,他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就是說人啊,人類啊,他把道丟了他才開始講德,你缺啥你喊啥。對吧? 字幕提示:(電視字幕有誤)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梁冬:對。 王東嶽:然後你把德又丟了…… 梁冬:這很有意思,像西方老講民主自由一樣,其實他有他的缺乏。 王東嶽:對對對對,他有他的難處。然後你缺德了,你才講仁。你把德又丟了,你才講仁;你把仁又丟了,你才講義;你把義又丟了,你只好講禮,所以禮是個政治框架,對不對?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呢老子又講「上德不德」,什麼叫「上德不德」呢?就是說真正有德的人,真正最高的品德,狀態,有德的狀態,是你看不出來他有德的,這就叫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下德他把德都保持著,他整天嘴裡喊著德,「是以無德」,所以他沒有德。就是說,當你真正有德的時候,德是表現不出來的,因為德就是順道而行,它表達不出來,它用不著大喊大叫,它用不著去用人的各種方式,去規範。只要你一但人為化的去規範自己,證明你已經失道了,把德沒了,你才趕緊去找這個東西。是不是這樣? 梁冬:嗯 王東嶽:所以老子又講,叫「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注意這個「孔」字。他講德是什麼容,德是什麼狀態,他用了一個「孔」字。我們看看「孔」字的甲骨文,「孔」字呢,是畫一個乳房,真正的畫,在甲骨文里,是真正地畫一個乳房,然後呢這邊畫一個孩子, 這就是今天的「孔」字,實際上呢?原來就是畫了一個乳房,然後旁邊一個孩子。中國所有的字都是單音字。孔和洞,在我們現在可以把孔和洞連起來說是一回事,(其實)不是一回事。洞是豁然開一個孔叫洞,孔是實際上裡面有腔,但外面看不見口,這叫孔。 梁冬:哦?是嗎? 王東嶽:對!所以呢?它叫孔德之容,就像小孩吃奶一樣的,他在那兒吸母親的乳汁的時候,那,誰……你見過誰家的乳房這開個豁然大洞? 梁冬:呵呵,對對對對。 王東嶽:他這沒窟窿,但是小孩在那兒就能吃到營養,這叫德。德你是看不見的,它是在你順道而行,他自然而然滋養你,可是他不表達出來。 梁冬:太深刻了。 王東嶽:哎,他表達的是隨道而行,這才是德。你一旦去說德,你一旦去把德再講出來,你都已經缺德了,你才幹這事。所以呢?這個如果我這樣說你還覺得我把老子誤讀了,我們再看老子有一句話。對吧?這句話在老子《道德經》第55章老子說「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這句話是什麼呢?就是說,誰的德行……在人這個人類裡面,誰的德行最高呢?是赤子。 梁冬:那什麼叫赤子? 王東嶽:對,什麼叫赤子,我們得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剛生出來的頭四天到一個禮拜的孩子叫赤子。為什麼呢?剛生出來的孩子,皮膚很薄,而且血管分布的很明確,所以孩子是紅色的。可是孩子一旦過四天,到七天以後,所有小孩要發生一次生理性黃疸。因為呢,他在母親,在母胎裡面的時候,他是通過母親臍帶給孩子供血的,供養的。 梁冬:對,對對。 王東嶽:所以他的血細胞的結構,和血細胞的狀態,跟他自己出來直接呼吸氧氣的狀態不同。於是他原來的那些紅細胞必須解體掉,然後呢,重新更換,這個時候呢,就會發生所謂的黃疸。比如有,有肝炎病人得黃疸了,就是血細胞正常代謝時候的那個血紅素,它的肝臟功能處理不掉,黃疸了。 梁冬:呵呵,怪不得你是醫學的,學醫的哦。 王東嶽:而小孩呢他一生出來都有這個黃疸期,啊,他這個肝臟來不及處理他當時破壞的血紅素, 梁冬:是是是。 王東嶽:所以可見,赤子,到七天以後就成黃子了,不是赤子了。 梁冬:啊。 王東嶽:老子講,「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就是說只有剛出來的那個孩子才有德,等你一長大,沒德了。 梁冬:他跟長大這有什麼區別呢? 王東嶽:他就說明了,我們的在人類的這個文明化的社會裡,人之道, 因為赤子你還相當於一個動物。對不對?你跟動物沒有區別,那麼這個時候你是有德的,你在那個萬物尊道而貴德的那個裡面放著呢。可是你一旦之後開始學習了,進入人類文明社會了,你進入人之道了。老子認為人之道跟天之道是反的,人之道是與天之道是對反的,人類面臨很大的危險,因此呢你沒德了。所以我們事實上也能看到人小的小孩天真,兒童可愛。 梁冬:對,所有人都喜歡。 王東嶽:純真,對對對。長大了…… 梁冬:越長越討厭。 王東嶽:越長越討厭,他最後變成個壞種。這事滿天下都是。 梁冬:人是這樣,人類可能也是這樣。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 下節提示:畫外音:兩千年來,老子的最高理想倍受爭議。 王東嶽:老子的最高理想是什麼呢?返回到原始氏族社會中去。就是老子的觀念是很反動的。 畫外音:老子又為何對現代文明嗤之以鼻? 王東嶽:因為你得了一個小病,這個病本來自己能好,那醫生給你用文明化的辦法給你折騰了一下,然後呢,你這場病好了,六個月以後,你得了那場更大的病,其實是你這次吃這個葯造成的,你還感謝醫生。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帶我們用老子至聖之說,探尋現代文明發展的方向與危機。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呢王老師跟我們講到這個德,這個德呢就跟小孩子這個赤子是一樣的。是吧?所以一個人他最剛開始的時候是最可愛的,慢慢慢慢就變得不可愛了,人類可能也是這樣。我發現很多公司啊,那些員工啊,做了幾年之後,都開始懷念剛剛公司創業的那段時間的快樂。很多員工後來離開這個公司都說:這個公司不能保持當年創業的那種興奮了、那種熱忱啊、那種人跟人之間的坦誠交流啊,等等等等,其實可能這種事情是發生在所有領域裡面的。 王東嶽:對。所以老子呢講道德跟我們現在講道德全然不同吧? 梁冬:對。 王東嶽:那麼老子講德的時候他德歸結到什麼點上呢?剛才我講老子的道歸結到柔弱上,那麼老子的德歸結到哪個點上呢? 梁冬:歸在什麼呢? 王東嶽:老子的德歸結到第三十七章的一句話上,叫作「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就是說德的狀態是什麼呢?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什麼都不做,什麼都完成了,就像道派生出萬物一樣,這叫德。那麼無為是個什麼意思?非常難理解啊。你怎麼可能無所作為呢?所以有人…… 過去啊上千年人們就曲解,就曲解老子。 畫外音:兩千多年來,關於老子無為思想的理解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提出,老子的無為指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也有人認為老子的無為,就是全無世事,沒有任何事情可做。那麼,老子的無為究竟為何物,今天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 王東嶽:老子所說的無為,絕不是全無世事,不是朱熹那個意思。老子所說的無為是指,沒有文明化的作為。我比個例子,你冬天吃不到西紅柿吧,可以你今天大棚菜,對吧,你冬天能吃上非時令菜了,可是,非時令菜有一個嚴重問題,它裡面含有大量的代謝中間產物,因為它不到那個時間,它沒長熟,甚至西紅柿都沒熟,點一個催熟劑,那西紅柿就紅了,熟了,但是它裡面的中間代謝產物在那兒堆著,它其中有個重要的物質,叫亞硝酸鹽,那是最強烈的致癌物質,現在確定導致消化道癌症的一個東西,但是現在人不都是吃這種菜嗎? 梁冬:所以冬天許多人吃許多蔬菜,其實是很難過的哦,很危險的哦。 王東嶽:所以孔子都講「不時不食」,第一個「shi」是時間的「時」,第二個「shi」是吃飯的「食」,就是不是時令的菜,我都不吃。他當時並不懂這些道理,但是他都知道你人為了的東西都是害人的。 梁冬:怪不得有許多女青年吃蔬菜吃到滿臉暗瘡的哦。 王東嶽:啊,對對對。比如你得個小病,這個病本來自己能好,你跑到醫院去,讓醫生給你用文明化的辦法給你折騰了一下。好,你現在這個病治好了,給你下一次留了個大病,你不知道你還感謝醫生,其實你不去這個病自然有一個自然病程,至少中小病是這樣。你比如那個抗菌素,它是傷害單細胞細胞膜的。我們人體就是由億萬個單細胞構成的。那個葯又不是光去找那個得病的那個細菌,而是把你全身所有的細胞膜都給你損害一遍,然後呢,你這場病好了。好,六個月以後呢。你得了一場更大的病,其實是你這次吃這個葯造成的,你還感謝醫生咧。這都叫有為,這都叫有文明化了的作為。我說什麼叫文明,文明就是把事情越解決越多,越解決越糟的過程。所以呢,老子就講,他的無為,不是講全無事事,而是講一切文明化的行為都是他所反對的。所以,你看老子,老子的最高理想是什麼呢,返回到原始氏族社會中去。老子的觀念是很反動的。注意哦,我們在這裡用(反動)這個詞絕沒有貶義,在老子這裡,這是他最高明的地方,我們後面會簡單論證一下。你看,所以老子到第八十章說他的最高理想的時候,老子講,「小國寡民」,我前面講過「小國寡民」就是氏族社會,「使十百之器而不用」,什麼是十百之器,就是能代替十個人、一百個人的東西,比如我們今天的汽車或者當年的馬車,一車拉上上噸重的東西,得十個人、一百個人都扛不動,他說有這樣的東西你都別用,「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使大家回到結繩用事的那個最原始的時代。然後他又講「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都講的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狀態。對吧? 梁冬:對。 字幕提示: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道德經》第八十章 王東嶽:他是讓你往那兒回退的。而且呢老子呢不光是理想在那兒,而且老子反文化,他自己提出「棄智絕學」,這四個字老子的原話。 梁冬:哪幾個字? 王東嶽:放棄自己的智慧,放棄自己的智力,絕掉一切學問。他講「見素抱樸」,什麼叫素?素就是剛織完的白色的絲絹,沒有經過漂染的;朴就是原木,沒有經過雕琢的。所謂素樸、樸素,就是指沒有經過文明雕琢的東西,這是老子認定的最好的符合德的狀態。你看,老子的理想是往回退,退到原始狀態。 梁冬:現在我們追求全都是反的哦。 王東嶽:誒,全都反了。然後老子反文化的、反文明的,你覺得老子很差勁。對不對?但是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所有最大……人類中外皆然,最大的思想家都有這個朝後看的傾向。 梁冬:太有趣了!實在是對不起大家!由於時間是太有限了,所以我們只能夠下次節目再把老子的東西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就開始進入關於孔子的話題。好了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再見! 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 下期導視: 王東嶽:孔子啊他太愛埋人了,然後他還那個方法,還把人弄得…… 梁冬:很複雜。 王東嶽:埋完人,家都要破產…… 王東嶽:現在有幾個人兼教育家、企業家、政治家有幾個人能做到?中國自古以來只孔子一人。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明晚十一點,帶我們用萬物演化的視角對比老子與孔子的文化狀態,重新反思中國文化的演進歷程。20100530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八講本期主題:還孔子一個「真面目」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5-30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狒狒NETS 樹上的毛毛蟲 豬光寶器 天機鎖 小魚兒 艾草本期導視: 畫外音:人類向前發展,為何大思想家卻為何都朝後看? 王東嶽:老子為什麼討論這個問題?就是給人類再討論這個問題? 梁冬:對。 王東嶽:越高級的物種滅絕的速度越快,單細胞生物三十八億年,訖今不滅絕,恐龍存在一億六千萬年突然間滅絕了。 畫外音:有人說:孔子不算文人,那麼孔子真正的職業又是…… 王東嶽:孔子啊他太愛埋人了,然後他還那個方法,還把人弄得…… 梁冬:很複雜。 王東嶽:現在有幾個人兼教育家、企業家、政治家有幾個人能做到?中國自古以來只孔子一人。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帶我們用萬物演化的視角對比老子與孔子的文化狀態,重新反思中國文化的演進歷程。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繼續有請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和我們講《道德經》。上一次的時候呢,王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話題,話說呢經過他的研究,他發現很多偉大的哲學家,都有一種想退回到以前的社會這樣的一種理想。比如說,是柏拉圖還是誰? 王東嶽:柏拉圖。 梁冬:強調這個群居。 王東嶽:就是原始對偶婚制,原始氏族社會的兩個氏族如果不發生亂倫,兩個氏族之間進行這個…… 梁冬:交換。 王東嶽:性交換。那麼,柏拉圖說這個話等於要退回到原始社會的。然後他還講的很透,他進一步講孩子都不要在自己夫妻那去養,孩子就是整個社會養。原始氏族社會就是這樣。孩子不知道父親是誰啊,孩子只知道母親,整個這個氏族養孩子。所以呢這個柏拉圖的理想裡面也往後退。包括盧梭,你比如說盧梭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馬克思」,對吧?他是資產階級革命旗幟,那不得了的人物。但是盧梭的學說嚴重的朝後看,以至於1755年盧梭給伏爾泰寄了他的一篇文章,名字叫《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畫外音:盧梭在這片文章中邏輯清晰的闡釋了為什麼人類的進步史就是人類的墮落史這一觀點。在他看來人只有在自然狀態下,即人類的「原始狀態」,才沒有奴役和屈服,人與人之間生來就是平等的。他用抒情的筆調極力的讚揚了自然人和自然狀態。 王東嶽:你看伏爾泰給他咋回信,伏爾泰說:「看到了你反人類的新作,我為此謝謝你。在企圖使我們大家都變得愚蠢上運用這般聰明,還是從未有過的事。捧讀尊著,人們不由的渴望用四肢爬。」看,不是我說盧梭反動吧。伏爾泰當時就說:你盧梭想幹啥,你盧梭用了全部聰明是想讓我們爬回去。對不對?可見,大思想家都有朝後看的傾向。這就出現了一個嚴重問題。 字幕提示:「看到了你的反人類的新作,我為此謝謝你。在企圖使我們大家都變得愚蠢上運用這般聰明,還是從未有過的事。捧讀尊著,人們不由渴望用四肢爬。」 ——伏爾泰 梁冬:對。 王東嶽:第一:思想家都是朝後看的,人類卻沒有退路。對不對?你只能往前走,所以一定會出現一個問題,就叫做:思者反動,而行者曲解。就是後人都是曲解思想家的話往前走的。這就是為什麼老子、孔子這些人都一直被人們曲解,實際上真正讀懂他的人很少的原因。但是這裡還涉及一個問題,為什麼朝後看,這是大思想家最不得了的事情了。 梁冬:為什麼呢? 王東嶽:為什麼常人都這麼動大思想家老反著來呢? 梁冬:對。 王東嶽:這裡面就有一個道理:你看三十八億年生物史,單細胞生物三十八億年迄今不滅絕,恐龍存在了一億六千萬年,突然間滅絕了,我們現在拿災變學說。那災變了,為什麼低級生物為什麼不災變?就是說它越高級的物種滅絕速度越快,再反過來看,越高級的物質存在形態或者物種,它的能力越強。你比如分子,它就只有那個布朗運動,它只有分子上的那個電磁感應;好,到了單細胞,細胞膜上有受體了,它能夠感覺到一點東西,但它沒感官;到扁形動物出現了模糊的視覺,然後到脊索動物,這時候就開始出現五官;到人類,理性都出來了,能力是不是越來越強了? 梁冬:對。 王東嶽:能力強有什麼用,能力越強死滅越快。所以達爾文學說里出了一個問題。達爾文認為生物的適應能力在增強,暗含著適者生存,就是說能力越強的物種發展會越好,存在狀態會越好,他搞錯了。 梁冬:這是達爾文的觀點嗎? 王東嶽:對,但是他搞錯了。他暗含的哲學理論是錯的。就是說,實際上你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效力是相反的。 梁冬:什麼意思? 王東嶽:就是你的生存能力,就是你現在能…… 梁冬:你越能活。 王東嶽:你自己能耐很多,你靈性很高,你本事很大,這叫生存能力。那個叫生存效力,就是說你到底有多大的存在力度。結果我們會發現生存能力和生存效力是反比關係。 梁冬:就越強的人越活不長。 王東嶽:對,對。所以你在生物史上也表達吧?!就是越高級的物種,能力越強的物種死滅速度越快,兩者呈反比函數關係。回到老子的話題上講,看老子。老子一方面講道,他歸結了兩個字——柔弱。他把這個柔弱這個問題,他講到了,但是他說不清。他一會讚賞柔弱,一會又批評柔弱,但他至少發現了柔弱。更重要的是,老子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當他講德的時候,恰恰講到無為這個問題,就講到了能力這個問題。他講你能力高是一個很危險的指標,你能力越高,你對你的生存危機越大 以老子就跟你講,你要無為。為什麼呢?因為你能力增強是很糟糕的,老子可謂具慧眼吧。 梁冬:嗯。 王東嶽:只是他表達錯了,因為他當時這個辯證思維,讓他沒有意識到人類越來越有為,其實是自然這個天之道的必然結果。對不對?你比如,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他的能力是越來越強的。然後接著就是人類文明,文明使能力也越來越強,這正是天之道必然帶出的結果。 梁冬:對。 王東嶽:老子把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說錯了。可是他慧眼獨具,他居然看到了恰恰在柔弱這個點上和有為這個點上,是兩個最關鍵的點,這表明,老子特了不起!在整個人類的思想史上,包括西方思想史上,沒有人有如此之高見,預見了人類文明和人類未來發展的嚴重的後果和問題。 梁冬:太深刻了,太有意思了,你一口氣,吸一口氣之後能夠說那麼多。 王東嶽:哈哈哈…… 梁冬:但是呢,我覺得我聽懂了一點點。這點點是什麼呢?就是做人呢,悠著點。所以這兩天呢,王老師一見到我的時候呢,就反覆跟我說,慢點慢點慢點,別做那麼多事,別搞那麼多,我現在明白了,你這是真是愛我呀。我想您給我們建立了一個宏觀的意識,講完老子的之後,該講講孔子。因為剛剛講完老子,還新鮮熱辣嘛,您拿孔子跟老子做個對比,這樣的話,我覺得才能更好的講清楚孔子,對不對? 畫外音:老子和孔子同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思想家。因其不同的思想,他們分別開創了道家和儒家兩大學派。兩千多年來,圍繞老子和孔子的比較層出不窮。有人說老子和孔子的區別在於世界觀不同。也有人認為,老子站在更高的境界來看待這個世界。那麼從老子到孔子的學說,究竟是進還是退。作為老子的學生,孔子卻又為何被後士喻為:大成至聖先師呢。 王東嶽:好,我們看看孔子。孔子如果跟老子比起來,你看老子那個高度很高,孔子一下就下來了。老子還研究哲學,追問宇宙觀,追問終極,追問到邏輯極點上,然後探討人類的未來。孔子就直接只討論人的問題了。所以呢,孔子呢,我們按現在西學給我們帶來的觀念啊,孔子的文化里是沒有知識的,他只有人倫之談,他沒有格物致知。而且孔子的話,都是很蒼白的話。你比如黑格爾,他曾經認為,孔子是了不起的東方聖人。他都不知道孔子又多偉大,孔子的學說要有多高深。可是孔子的書他看到以後,他大為失望,他說孔子只不過是講了一些老辣的道德教訓,而且道德教訓也講得……不見得比其他人講得好。然後他還講…… 梁冬:失敬,失敬。 王東嶽:嗯,他還講了一段話,他說如果孔子的書不被翻譯過來,可能更好,對孔子更好。可見孔子的文化確實是很蒼白的。可是我們就要發現…… 梁冬:你說話要負責哦。 王東嶽:哦,我要負責了。我們現在要研究的問題是個什麼呢,就是為什麼這個文化狀態很低的,只討論人倫問題的幾乎無知識可言的這麼一個體系,這麼一個文人,或者這個都不是文人的文人,居然變成了中國文人的大成至聖先師。 梁冬: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 王東嶽:對,我們得討論這個問題。 梁冬:稍事休息一下,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下節提示: 畫外音:有人說,孔子的學問很蒼白。 王東嶽:務實的人是不做學問的,實踐是不出學問的,孔子的文化里是沒有知識的。 畫外音:蒼白的學者又何以成為大乘至聖先師? 王東嶽:他一石三鳥,處處得手,身手不凡,你現在有幾個人兼教育家、企業家、政治家,你有幾個人能做到?中國自古以來只孔子一人。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帶我們用萬物演化的視角,對比老子與孔子的文化狀態,重新反思中國文化的演進歷程。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講到了老子。 畫外音:老子研究哲學,追問宇宙的形成,提倡無為的思想。而孔子重在探討人文禮俗,主張仁愛。他們同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卻為何更受青睞,成為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大成至聖先師呢? 王東嶽:我們得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在前面講過,文化只不過是你生存結構的…… 梁冬:反應。 王東嶽:一個反應,是一個維護生存的產物。 梁冬:哎,這話翻譯一下就是說,這群人就只能這麼活,所以,他也就想到這個東西,就差不多可以了。 王東嶽:就是這個文化,跟咱們當時中國人的生存狀態最適合。我們先是先看看孔子這個人是什麼狀態。因為我們前面講過,前面講過說做學問的人,是務虛的人,務實的人是不作學問的,實踐是不出學問的。孔子呢,是個務實的人。 梁冬:怎麼個務實法? 王東嶽:他是個大社會活動家。我不是污衊他,咱看看孔子,那不是污衊他,那孔子太了不起了。咱看看孔子有多了不起。 梁冬:對對對,先表揚,先表揚。 王東嶽:咱看看孔子有多了不起。民國時期有個很著名的史學家叫顧頡剛。顧頡剛的關門弟子叫劉起釪,劉起釪這個老先生,曾經就說,說孔子呀辦的那個學呀,相當於辦了一個喪葬技校或者喪葬公司。 梁冬:哈哈哈……。 王東嶽:你注意聽啊,首先孔子辦教育,你現在辦個民辦大學試試。 梁冬:對,以當時魯國人的那個人的總結構來說,三千弟子就跟現在辦個三十萬的民辦學校一樣了。 王東嶽:哎,對對對。 梁冬:辦一個三十萬人的民辦學校,按同比來放大哦。 王東嶽:對對對,按同比放大,你現在辦個民辦大學,你試試。你看你能招來生不?你看經濟上能運轉不? 梁冬:不能做廣告,全靠口碑行銷。 王東嶽:對。他要辦學,同時他這個學,他得維持住經營呀。他這個做喪葬,他的這個學生啊,是分得七十二賢人,三千弟子。他給子夏有一段話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小人儒……。君子儒就是,他學而憂則仕,學完去當官的。「小人儒」幹啥?埋人。 梁冬:呵呵,埋人吶。 王東嶽:可別說,埋人掙錢。 梁冬:是嗎?對對對,現在殯葬公司也是一個暴力行業。 王東嶽:誒,孔子當時埋人啊,據劉起釪先行研究啊,他埋人呀,搞得很…… 梁冬:很複雜。 王東嶽:很紅火。 梁冬:很紅火。 王東嶽:而且歷史上能證明,孔子帶著學生,要學會埋人,然後這些學生就要經常去給別人埋人。埋人是要付費的,這都是次要的,而且他們把這個埋人搞的非常複雜,複雜到你不請他,你埋不成人,死都死不成。 梁冬:死都不好意思。 王東嶽:誒,對,對。這話可不是我說的,咱們看,孔子當年跟魯召公到齊國去,魯召公被季家趕跑,跑到齊國去。齊景公看上孔子,想重用孔子,這個齊景公底下有一個很著名的宰相,是諸子百家一子,叫晏嬰,簡稱晏子。晏子當時就阻擋了,給齊景公說,孔子這人不能用,有一段原話,叫「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就是說,孔子啊,他太愛埋人了,然後呢,他那個方法,他還把人弄得埋完人,家還要破產。 字幕提示:「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 ——《史記?孔子世家》 梁冬:死都死不起。 王東嶽:所以你把他請來咱齊國完了。好,這算孤證。我們再找一證,墨子罵孔子的時候,說有四種做法,可足以喪天下。其中有一種,就是說他孔子埋人。他說孔子是,「厚葬九喪,重為棺槨。」這個「哭泣三年」。對吧?時間很長,就是死就是遠息一樣;然後「扶然後起」,就是年輕人埋老年人嘛。這年輕人埋人的時候,你不扶都站不起來了;「杖然後行」,得拄個拐杖才能走的動;「耳無聞,目無視,此足以喪天下」,就是埋一個人啊,複雜到你要鬧騰三年,把所有重東西,好東西都埋進去,然後呢,弄三年,把年輕弄得 啥也幹不成,你不破產,誰破產。從晏子到墨子,都在證明,孔子當時的喪葬文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所以,劉起釪先生說,孔子當時辦了一個喪葬技校或者喪葬公司。 字幕提示:厚葬九喪,重為棺槨,多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然後起,杖然後行,耳無聞,目無視,此足以喪天下。 ——《墨子?公孟篇》 梁冬:哈哈哈…… 王東嶽:好,我們再看,到此還沒完呢。孔子呢,他破落貴族,對吧?他作為一個這個幾乎是平民身份,他怎麼後來能做到大司寇兼攝相事,相當於司法部長兼國務院總理。他怎麼可能呢?那個時候的社會是貴族世襲制,平民又沒有科舉制,你連門都沒有。因為他辦的這個學和辦的這個公司的同時,又是一個在野黨。孔子是中國第一個辦在野黨的人。所以孔子之所以能夠執政,能夠當魯國的大司寇兼宰相,是因為孔子有一個具大的在野黨勢力。這個勢力,孔子死後,孔子的弟子們,仍然把這個勢……雖然儒分為八,孔子的弟子們仍然把這個勢力保持,一直保持到秦代的時候,秦始皇為什麼焚書坑儒都跟這兒有關。 梁冬:怎麼說? 王東嶽:就是因為孔家孔儒,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政治組織形態,因此對秦的政權有一定的威脅。所以呢,秦始皇焚書坑儒,當然也有方士的秦始皇受騙的這些原因,但儒家實際上當時是一個政治組織的雛形。看我這樣講,是不是孔子是一個實務家,他是一個了不得的實務家。 梁冬:很成功呀。 王東嶽:他一石三鳥,處處得手,身手不凡。你現在有幾個人兼教育家、企業家、政治家,你有幾個人能做到?中國自古以來只孔子一人,所以他太了不起了!是不是?也就是因此,所以中國後來的文人你只有能有做事,你能當官並且當好官做了很多事,你才是最棒的文人。你不是把文化做得好,學問做得好,跟那沒關,你得把事兒做得好才是好文人。 梁冬:學而優則仕嘛。 王東嶽:學而優則仕。文人的風氣都從孔子這兒來。 梁冬:哎呀,哎呀,仰天長嘆啊,就是最恨我們自己沒什麼文化。你說了之後我覺得可能有點點不對,但是又反駁不了你。很可惜,好了,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下節提示: 畫外音:孔子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的天下觀究竟因何而來? 王東嶽:孔子為什麼出這個觀念呢,是我們這個生存形式使得你不平天下,誰在一小塊地方誰都活不成。 畫外音:啟蒙大眾,孔子為何如此強調修身? 王東嶽:中國沒有宗教,誰來干這個事——孔子。 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帶我們用萬物演化的視角,對比老子與孔子的文化狀態,重新反思中國文化的演進歷程。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王老師給我們帶來的驚天地,泣鬼神的一段關於我們中國文化的反思。我覺得他每個地方都言之有物,都是有根據的。當然了,就是說我覺得說從客觀上來說,如果不是孔子這麼成功的話,他的東西留不下來。 王東嶽:我們下面看為什麼孔子能成為大乘至聖先師。他成為大成至聖先師一點都不虧,他該。為什麼呢?你想想人類早年的文化,他一定是維護當時生存的。中國孔子有一個天下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為什麼會有天下觀呢?世界各國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早在幾千年前就成為統一大國,世界上很少見的事兒。你現在的歐洲,對不對? 字幕提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禮記?大學》 梁冬:到現在歐盟還沒搞定呢。 王東嶽:所以呢,出現早期的大國,有這個天下觀,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孔子為什麼會有?你看看咱們當時的生存形勢。中原這個地方,有這麼幾個特點。第一呢,它的這個下雨的季節是很集中的。它每年就是六、七、八三個月下雨,然後呢,就給你帶來澇災,其它時間大旱。所以,中國這個地方的旱災、澇災頻仍。有學者研究說兩千多年啊,各種災害就三千大災害,史書上有記載的就三千多次。 梁冬:就每年一次。 王東嶽:每年1.33次。看,這是個大問題吧。 梁冬:是。 王東嶽:也就是說,所以在春秋時代,各國之間互相打仗,但是互相借糧食。我要沒糧食了向你借,咱即使是敵國,你都想著給我借,免得你哪年遭災了,我不給你借,大家是要借糧食的。可見呢,它內在里有一種分立不下去的局面。好,我們再看中國的黃河。黃河這條河啊,很可怕。世界上所有的河流,它的平均泥沙只有5%左右。亞馬遜河算是含泥沙量比較高的了,12%。可中國的黃河,泥沙含量46%到52%,平均50%左右。舀一碗水半碗泥。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這個水呢,從黃土高原下去以後,水流一緩,它就把河床墊高,不停地改道,不停地泛濫。黃河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災難。所以,黃河就成了大問題。你如果分段治理,你是不是大家都以鄰為壑?我在上游,我根本不管,只管讓它來,誰都不得安寧。好。我們再看一個現象,叫「15英寸雨量線」。這個問題都是像美國的學者費正清,還有美籍華人黃仁宇他們都討論過的問題,我只是給大家介紹。你比如說,什麼叫15英寸雨量線?就是每年降雨量,不能低於400毫米。低於400毫米的地方不能發展農業文明,它只能長成草原,甚至荒漠。那麼,15英寸雨量線,剛好跟中國的長城重疊起來,證明中國的長城那條線就是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一條天然分界線。是不是這樣?那麼,游牧業,中國跟游牧業的這個文明之間,我們前面已經稍微提過了,就是它中國沒有天塹, 就是說,沒有大山大河把它擋住。所以,兩種文明的衝突非常嚴重。 梁冬:就老是騷擾我們? 王東嶽:對,對,對。你分成無數的小國,你是不是沒法對抗它? 梁冬:對。 字幕提示:孔子「天下觀」形成的原因:1、自然災害頻仍;2、黃河泛災;3、雨量線引發文明衝突。 王東嶽:所以,這三個原因——你自然災害頻仍;黃河是一條貫穿所以國家的一條災河;然後呢,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中間沒有天塹;15英寸雨量線劃在中國大陸的三分之一處。這都是任何一個小國沒法處理的問題。所以,只有大家結合成一個大國,這個問題都全部化解。孔子為什麼會出這個觀念呢?是我們這個生存形勢使得你不平天下,誰在一小塊地方都活不成,或者活不安寧。好,是不是?我們又說到孔子的文化跟它這個息息相關了吧?好,我們再看。人類早年的文化,它必須完成一個功能,它必須完成三項功能,這個人類早年才能夠維持一個社會安寧。第一,叫「求治」的功能。動物都是有社會的,猴子群體有猴王,獅子群體有獅王,蜜蜂群體有蜂王。那麼人類社會也一樣,他早年從動物社會增長過來,這個血緣社會也就有人王,就是酋長。以後部落聯盟就有國王、君主。那麼,它這個結構,是一個必須建立的一個結構。所以,你要建立這個結構本身。人又是有智慧的,他不停地在這個結構里琢磨,所以,大家這個結構很難穩定。所以,就必須有人來給大家講,在這個結構中,大家怎樣生存。所以,求治的元素很重要。 梁冬:對。 王東嶽:好,第二個,你必須有「啟蒙」的要素。因為人類是從動物進化過來的,就是你沒有自然界的東西直接可用,你都得通過自己的生產和製造來完成。所以,你必須要開化、啟蒙,要有文化,否則你沒法生活。農業文明由此發生,跟你的生理結構都是有關的。好,那麼你必須啟蒙。可是,那時候,古時候的社會,99.99%的人都是文盲,那麼,要想啟蒙,就必須啟蒙普羅大眾。誰是第一個啟蒙普羅大眾的人?至少孔子是代表,對吧?他辦私學,然後讓一班的人都去…… 梁冬:掃盲。 王東嶽:掃盲,所以他是啟蒙。他第一,他算是啟蒙大師。我們講老子,只帶幾個流水弟子,他(孔子)是啟蒙大師。第三,「教規」。所有的地方組織,人類原始文明都必須從宗教文明開始。 梁冬:對。 王東嶽:中國沒有宗教,沒有形成自己的宗教,我前面講過,它是前神學時期。但是他必須有類似於宗教的一種功能要完成。就是說,你要立教規。而且,這個規矩要高於人。你比如,它宗教起到了一個作用,所有人遵奉的規矩是上帝定的,大家才會遵守。你定的規則我憑啥遵守?我定個規矩你咋不遵守? 梁冬:對。 王東嶽:好。那麼,宗教早期就有這麼一個作用。教規實際上是社會組合的一種力量。中國沒有宗教,誰來干這個事——孔子。孔子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全部重心在修身上。 梁冬:怎麼修? 王東嶽:怎樣做人,怎樣做君子。對吧?所以,你看孔子裡面講,而且他講的話,完全是宗教的話。「仁,仁者愛人」,你看,這是不是宗教的話?講「恕」,什麼叫恕?上面一個「如」,底下一個「心」。你理解「恕」的意思,就是如心就完了,就叫將心比心,你不願意做的事,不要讓別人做。所以,原話叫「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叫恕。恕這個東西,你仔細看,所有的宗教文本里都有。你在基督教里,你在任何一個宗教文本里,都能找見這句話。雖然中國沒有宗教,可是孔子說的話完全是教規的話。你看,孔子完成了三件事,都是原始社會必須做到的三件事。 字幕提示:孔子文化體系三要素:1、「求治」2、「啟蒙」3、「教規」 王東嶽:第一,求治,求治的元素。第二,啟蒙的元素。第三,教規的元素。孔子居然將這三者集成於一身,集合在他的文化體系,豈不偉大?! 梁冬:真的是非常偉大。而且呢,他讓人感覺他不是宗教,他還讓人感覺他不是宗教,他是文化,這才是真正高級的。用我們的觀點來看,是吧?那,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國學堂》。下一期同一時間再見。謝謝王老師。 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下期預告: 畫外音:為何後來儒家很多人對荀子不太認同? 王東嶽:荀儒就比孟儒又墮落了一步,所以,學者會提出人性惡。 畫外音:《國學堂》之「追溯國學起源」系列,梁冬、王東嶽,告訴您諸子百家那些事兒。20100605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九講本期主題:諸子百家那些事兒(上)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6-05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yhlj 半彎月 天機鎖 zxiu 餃子樹 小魚兒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國學堂》。今天依然請來的是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王老師您好! 王東嶽:梁冬你好! 梁冬:上一期的時候我們講到一個話題,講到孔子、講到孔子的偉大「大成至聖先師」。而且您也跟我們分析到為什麼孔子他能夠成為這麼偉大的一個人物,能夠力透紙背,上下幾千年。一個人的能量打到現在能夠影響這麼大一片國土的人,那可能是跟這個地方生活的人的一些生活要求、客觀要求是相對應的。 王東嶽:對。 梁冬:那我們繼續往下聊。 王東嶽:對,我們看孔子,所以呢孔子中國就出現一個很特殊的東西叫「聖賢」。中國人他玩兒的是聖賢。什麼叫聖賢? 梁冬:呵呵呵,玩兒的聖賢,對。 字幕提示: 「聖賢」: 集文化、政治、社會功能於一體。 王東嶽:他什麼叫「聖賢」?「聖賢」就是集文化、政治、社會功能全部於一體。就是說他既是一個文化的代表,他同時又是一個宗教的代表,他有宗教的含義。所以儒家西方人把儒學叫儒教,他起到宗教的功能,同時它又跟政權有關,就是跟政治又有關。他把社會功能、文化功能、宗教功能合於一身叫做聖賢。那麼孔子的文化呢跟中國當時他講人倫,是因為我前面講過中國這個地方呢它土地面積很少,人口數量很大,所以人們生活生存是很緊張的。而農業文明又要求人們互相配合才能夠進行農業勞作。所以孔子的文化是跟當時中國人的生存形勢息息相關的,是跟人們的生存形勢相吻合的。這是同時,孔子的文化也是講保守。我們特別要注意古人的最大的智慧,就是他跟今天的人的不同點是他不講你讓你拚命往前跑。 字幕提示:孔子「保守」文化:不提倡人拚命往前跑。 梁冬:不講創新。 王東嶽:他講保守。孔子講「述而不作」。所謂「述而不作」就是說我只敍述前人的東西,我自己絕不創作。他跟我們今天動不動就講創新完全是兩碼事。老子講啊,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中國人現在把這話改了改成「敢為天下先」了,真夠大膽的! 字幕提示: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道德經》 梁冬:哈哈。 王東嶽:那麼孔子、老子呢他都是講保守的。他為什麼講保守? 梁冬:對。 王東嶽:保守一定是有道理的。你往前走是非常危險的,越走系統危機堆積越得大。那麼正因為孔子的文化是個保守文化,再加上東亞地區的這個地理特點,才使得中國的古文明一個唯一在世界上存留下來的古文明得以完整的保留,而且讓中華民族有兩千年的安穩生存,這是很不容易的呀!而且中國的這個保守文化,中國人對這個人類生存和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恰恰現在在糾偏整個西方的這個高速發展,這種調動人們的所有的慾望,然後呢過分的追求發展和追求速度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中國文化正在給它悄悄的滲透,或者悄悄的做一個參照。我絕不是這樣的一個說法,說孔子能救現在,孔子能救世界。我不承認。因為呢它中國國學之所以能衰落,它肯定也有它責任。所以當年五四運動的那一批學者們要打倒孔家店,其實打倒的不是孔儒,因為孔儒後來還有很多儒。但是他要砸掉中國儒學的這個系統,你不能說他全無道理。因為那個時候你已經有亡國亡種之危險了。 梁冬:對。 王東嶽:一個文化能亡國亡種既有我們自己文化的問題,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有一個更暴烈的文明…… 梁冬:來了。 王東嶽:來了!那麼我們這個文明衰落了未必是我們這個文明不好,而是面對一個更壞的文明我們顯得不夠了。 字幕提示: 我們這個文明衰落了 ,未必是我們這個文明不好,我們顯得不夠了。 ——王東嶽 梁冬:對,有些時候好人是受欺負的。 王東嶽:我們掉到西方文明的火坑裡去了。西方文明走到高點正該往下坡滑了,該往深淵了…… 梁冬:我們迎頭趕上。 王東嶽:誒,我們迎頭趕上。但是我們不能說孔子能救中國、能救世界,因為生存形勢變了。所以人類肯定得另外找自己的出路,絕不是把孔子的東西原樣找回來。但是呢孔子的文明、孔子的文化對將來人類文化再造、文明再造或者糾正現在文明的問題只是一個唯一的、有價值的、完整的歷史參照。 梁冬:所以您對孔子的看法是…… 王東嶽:我總的來說,我對孔子的看法就是:首先你要理解孔子為什麼會發生。 梁冬:對。 王東嶽:第二孔子的文化為什麼在中國會是這樣一個形態;第三這個形態的文化內含的什麼價值。我們把這幾點都要看清。 梁冬:對,那說到孔子的時候呢就不能不提孟子,對不對? 王東嶽:對,對。 梁冬:孔孟,孔孟嘛,是吧? 王東嶽:孟子是戰國中期的人。 梁冬:對。 王東嶽: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 梁冬:對。 王東嶽:孟子是孔子的徒孫的徒孫。 梁冬:差那麼遠啊? 王東嶽:誒,對。那麼孟子跟孔子的區別是什麼呢?孟子那個時代變得更壞了。我們講過這個人類的文明啊,文明過程是個墮落過程。社會變得越來越糟糕、越來越麻煩,這早為老子所預見。那麼到了孟子的戰國時代情況更糟了。那麼孟子的話聽起來都挺嚇人的。我給你舉幾個例子:孔子這個人活著的時候,孔子春秋時代啊,那個時代還比較好,雖然大家打仗,但是還講禮儀,一仗打完死幾百個人,死上千人就是不得了的大戰爭,對吧?而且當時春秋的時候人們是講禮儀的,打仗的時候還都是講禮儀的。 梁冬:先排好陣那…… 王東嶽:比如就出宋襄公那樣奇怪的人物。宋襄公他跟楚國打仗,「兵半渡可擊之」,楚兵正在渡河,他的將軍告訴他現在可以打了。他說不能打,我們是仁義之師,怎麼別人正在渡河就打別人,這像什麼樣子。渡過河了,將軍們說現在他還沒排好陣,趕緊打。宋襄公又說:敵人沒布好陣,我們現在就打,太小人。等人家布好陣,把他打的差點當俘虜。 梁冬:所以就是說這個事情說明在那個時代能出宋襄公,說明那個時代還是比較講禮儀的。 王東嶽:對!那個時代講禮儀到什麼程度呢?打敗了盡量不追擊敵人,白髮老人不做俘虜,不隨便的戮死俘虜等等,都是那個時代的事。所以呢那個時代啊,孔子曾經跟他的學生有一段對話,你能看看當時孔子的狀態,對話就問各自的志向。問曾皙,曾子的父親,曾皙就說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字幕提示:曾皙(孔子弟子)之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先進》 王東嶽:意思就是說:他要到這個春遊的時候啊,曾皙就講了,他的志向就是春天,暮春時節,帶著五六個成人,帶著六七個童僕,然後去春遊去。到沂水裡山東的沂水裡去游游泳,到山裡的雩台上去兜兜風,然後吟著詩回來,這就是他的志向。 梁冬:就是一個大學教授,帶著幾個女研究生,大家很愉快。 王東嶽:就出去玩一玩。 梁冬:玩玩,這個志向很高啊! 王東嶽:然後孔子說他的志向跟曾皙一樣,但是他的這個狀態是什麼狀態呢?就是生活狀態很好,很平穩,對生命很珍惜,生活是個很好的狀態。這跟春秋時代本身還比較溫和,春秋時代本身還比較良性有關。可到孟子時代,情形全變了。 梁冬:戰國時期。 王東嶽:戰國時期情形全變了。一仗打下來,就是死……比如說殲滅六萬人,殲滅七萬人,這都是常有。長平之戰,對吧,秦國和趙國,一仗活埋四十萬人以上! 梁冬:天哪!那一場戰爭,比那個南京大屠殺還厲害了! 王東嶽:對呀,這當然。這個長平之戰當然在孟子之後。但是呢,所以孟子當時說、說了一句話。梁冬:孟子怎麼講呢?對不起,孟子怎麼講呢?稍事休息,大家換口氣,繼續回來,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國學堂》。廣告:……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呢,這個王東嶽老師跟我們講到孔子跟孟子最大不同,是因為孟子所處的時代比孔子時代呢要暴烈很多。當時的人呢,砍人,一砍砍幾十萬人,所以呢,整個社會生態環境呢已經變了,變壞了。所以孟子的學說也要對那樣的一個變壞的時代做出一種反應。 王東嶽:所以呢孟子就會說這樣的話,跟孔子的話完全不同。你看孟子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就告訴你你人生咋都不得安寧。他然後又說: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意思就是說:富人啊,他的廚房裡都是肥肉,他的馬廄里都是肥馬,但是你看老百姓,面有菜色,滿面飢色,野地里到處都是餓死的屍體。 字幕提示: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 ——《孟子?梁惠王上》 梁冬:社會貧富分化已經很嚴重了! 王東嶽:誒,已經很嚴重了。然後他就講啊:「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 梁冬:搞的很緊張。 王東嶽:意思就是說你要得仁義,你就不要生命;你要要生命,你就別要仁義,總而言之,這兩者不可兼得。這個社會已經混亂到了你咋活這個狀態都不對。所以他提出「大丈夫」,我們今天都覺得他的這個大丈夫論很好。「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我們覺得這是表彰話,可他背後表達的是什麼?表達的是這個社會的緊張。你要麼面臨富貴,要麼面臨貧賤,要麼面臨威武,你反正就是不能面臨一個正常的生活! 字幕提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膝文公下》 梁冬:哈哈!這樣理解的哦! 王東嶽:是不是這樣。所以呢,比如孔子也講男女大防,對不對,你當然得男女大防啊,大家都是血緣社會生活,你不講男女大防,你一愛就愛的自己兄弟姐妹,你不是亂倫了嗎?!但是孔子講這個話的時候,講的很柔和,你到孟子那就已經很嚴重了,「男女授受不親」等等等等。然後呢以至於孟子的弟子要問孟子這樣奇怪的一個問題:說「嫂溺,則援之以手乎?」就是說我嫂子掉到河裡快淹死了,我敢不敢伸手救我嫂子?這麼荒唐的話都能問出來…… 梁冬:可見…… 王東嶽:可見當時社會上所有的東西都亂了。以至於所有的問題都必須用非常苛刻的方式來對待。都必須用非常極端的方式來對待。這就是孔子跟孟子的區別。他的區別是表達了這個社會的墮落和社會往壞里發展的這個流變過程。這個背景你讀懂了,讀孔子和孟子自然讀懂。 梁冬:關於孟子你覺得他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兒?你喜歡孟子嗎? 王東嶽:我不是太喜歡孟子。如果要問這些儒家這些人,那我當然認為最可愛的還是孔子了。咱們再看,孟子並不是在春秋以後像獨尊儒術是在西漢。孟子那個時候不是亞聖。孟子變成亞聖是在宋明理學的時候孟子才變成亞聖。 梁冬:在那個時候混的並不好是吧? 王東嶽:但是他原來他也是個學者。 梁冬:也是個人物。 王東嶽:也是個人物,但是他沒到聖人這個狀態。到宋明理學的時候這個宋明這個時代就比孟子那個時代更糟糕了。所以孟子在那個時代才出來了。才成為亞聖了。所以他一定這個狀態一定是和生活、生存形式相匹配的。對不對?我們看,把《孟子》看完,你接著看《荀子》看荀儒,這個事情就更好說明了。 梁冬:怎麼說? 王東嶽:咱們看荀子。荀子跟孔子的區別是什麼?孔子講的是以德治國,他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就是說你如果用禮來治國,用道德來治國。老百姓既知道羞恥,然後這個世界還井井有條。 字幕提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梁冬:自我內在還有要求。 王東嶽:每個人用自己內在的要求,內在的道德來規範自己。社會是最有序的,你還用不著那些血腥的刑罰。看孔子顯然是反對法家的,他是主張以德治國的,因為當時那個時代比較柔和。可是到荀儒那兒這個希望一點都沒有了。因為人已經墮落到確實人很惡了。荀子看見的都是惡,然後人性如果惡的話怎麼辦?當然就要用法來治。所以荀子雖然是儒家,他完全背叛他的宗師。他居然提出法家的基礎理論。 梁冬:所以後來儒家的很多人對荀子也不是很認同。 王東嶽:譚嗣同就講中國兩千年來實際上執行的是荀儒和秦政。就是秦朝的秦制。秦代立的這個政治體制和荀子的這個儒。荀子的儒是什麼儒呢?帶法家的儒。荀子是法家的創始人之一。你看荀子的兩個弟子,一個李斯,一個韓非子。李斯是嬴政的宰相。秦國當時完全是法家的一個帝國。然後韓非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所謂我們現在講法家最終都要談韓非子。那麼這個荀儒就比孟儒又墮落了一步,是不是?就是說你看他是社會更墮落了,人性惡表達的更完整了。所以荀子會提出人性惡。如果人性惡怎麼辦?你當然得拿嚴法來治理。 梁冬:所以荀子是一個開始依法治國了。他在強調依法治國了。但是一提到依法治國的時候這說明當時大家已經不守法了。更不要說倫理羞恥之心了。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儒家這個流變,流變到荀儒這兒你能看見它實際上是社會的墮落過程是人性的敗壞過程。 梁冬:所以我們不是講荀子的問題。是講這個歷史發展的問題。 王東嶽:對,是這個人類文明本身帶來的問題。這些文化現象只不過是文明現象的一個表徵而已。 梁冬:嗯,荀子提出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王東嶽:荀子提出就是既講仁義,他因為畢竟還是在這個…… 梁冬:儒家思想。 王東嶽:儒家這個,所以他既講仁義,他又要法制。他既講人性惡,他又講人性你如果用法制能規範。所以他還沒有發展到像這個後來到朱熹,這個朱儒就更嚴重了。朱熹的朱儒就導致了這個用他的話說叫:「存天理滅人慾」。就是已經很嚴重,所以男女之間所有的女人要節烈女子,死了不得再婚,甚至要殉葬。所有這些最糟糕的東西儒家這些最糟糕的禮教用魯迅的話說叫「吃人禮教」,都是從朱儒這來的。 梁冬:就朱熹那兒。 王東嶽:從朱熹那兒開始的。所以你就會發現儒家一路敗壞,這個敗壞的過程它的學說已經越來越苛刻。學說變得越來越嚴峻,這個過程你不能怪朱熹人不好,你也不能怪荀子人不好。它表達的是人類文明本身的流程這個現象。儒家一路也就跟著敗壞下來。梁冬:所以呢必須要休息一下,大家喘口氣,其實剛才老師講到這個話題就是說我們其實要看一個問題你要客觀看的話,它實際上是對整個時代變化的一個印證。待會兒繼續回來我們會和老師一起再聊聊這個法家啊、比如墨家這樣的思想。廣告:……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剛才王老師跟我們講到這個儒家變化的過程,講到荀子的時候說儒家朝這方面,另外荀子有兩個學生是法家。我曾經聽過一個觀點說很多時候就是中國古代的帝王,表面上都講仁義道德禮治,但是實際上背後,都在用法家的東西來治理這個國家,是吧?到底法家講什麼?它跟我們理解的所謂的依法制國有什麼不一樣? 王東嶽:我們現在很多人講法家,都把法家講偏了,講錯了。 梁冬:對。 王東嶽:因為法家跟現在的法律系統,或者跟西方的法制概念完全是兩碼事,法家到韓非子那兒法家是個集大成,他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子的法是非常可怕的。梁冬:他怎麼可怕?王東嶽:你比如他談八奸,就是有八種做壞事威脅國君的這個八奸,他把人性剖解得很惡,你看他說八奸是什麼?第一叫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 字幕提示: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 ——《韓非子?八奸篇》 王東嶽:這個話是說頭三奸,你看頭三奸,什麼叫同床?你的老婆孩子,就是國君你的老婆孩子,「在旁」就是你最親近的宮室親戚。然後「父兄」,就是你的父親和你的兄弟,他就認為這些人就是你旁邊最可能害你的人,所以他就專門講,他說你國君,首先要防你的妻子和孩子,你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妻子到三十歲左右,她就色衰了,男人他到五十歲,他性慾還沒結束,所以呢國君就會找其他女人,這個妻子就會不安,妻子不安,妻子就會想辦法把男人毒死,然後讓他的兒子做了國王,這個妻子什麼都能做,甚至都能找性上都能得到另外的滿足。他就這樣來表達,你老婆都是你最要提防的人,他就要把所有的人看成壞種。 梁冬:提防每一個人。 王東嶽:然後他提出,就是說你用人,他給國君講,人用人不在於用廉潔的人,你不是要用好人,你要用那個懂法術的人,很壞的人,這些人你才能用。因為仁慈是不能作為權力資源的,他講你不能讓老百姓愛你,你得讓老百姓不得不裝著愛你,因為你讓老百姓愛你證明你以仁義治天下,老百姓是不會害怕你的,就像慈母是沒有孝子的。他這個話他不惜顛倒邏輯,其實慈母不一定都出壞孩子,對吧?就像戴藍帽,爸爸戴藍帽子,你不能反過來說戴藍帽子的都是你爸爸。 梁冬:對,爸爸戴綠帽子,戴綠帽子都是你爸爸。 王東嶽:所以他就要給你,寧可把邏輯給你搞反了,他都要給你來證明殘暴是最大的資源。而且這裡還有一點,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法家它並不是現在意義上的法,法家也講人性惡,但是他跟現在意義上的法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法家它講,它是為君主一人服務的。它的總提綱叫一句話,叫上尊而不侵。就是讓君上得到尊貴和尊重,不受權臣和人民的侵犯,這是他立法的整個原則!所以他有一句話,他說「君上之於民」,就是君上跟人民的關係(是)什麼關係?叫:「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就是如果天下有難了,你就讓老百姓去為你死;天下平安了,你就把他的力量、骨髓里的油都榨完。你看它的法治是這樣一個法制系統。 字幕提示:君上之於民,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 ——《韓非子?制分》 梁冬:太黑暗了吧。 王東嶽:對,對,對,然後你看他又講,你怎麼管理你的大臣呢?你有三個辦法,「一曰質,二曰鎮,三曰固」。我來解釋什麼叫「質」?所謂質,就是你把他的妻子孩子做人質扣押著,如果他不好好乾,你就收拾他的妻子孩子,他能不好好乾嗎?這是第一個辦法; 梁冬:尤其孩子,你把他妻子拿過去,人家將計就計。 王東嶽:「二曰鎮」,就是好的東西,我給你高薪,我給你各種……你反正吃的養活你的只有我這條路,你在其它地方不準有經濟來源,有經濟來源我就給你砍斷,這叫鎮;「三曰固」就是我動不動就發脾氣,我動不動就懲罰你,然後我動不動就威脅你。他用這三個辦法來管這些大臣。 梁冬:聽起來好恐怖! 王東嶽:這還沒有到頭呢。他說如果到這三個辦法你把他還管不住,你怎麼辦?那你如果能找見合適的理由,你就直接把他殺掉;你如果找不見合適的理由,他用了三個字,叫「行飲食」。什麼叫「行飲食」?你給他食里悄悄下毒,把他毒死,這樣還不傷你的名分,這是他給君主教的辦法。他的法制全是為了那一個君主。所有的人都是君主的這個鷹犬,或者就是君主的奴隸。 梁冬:所以韓非子最後不得好死,也真的是有原因的,真的是報應來的。 王東嶽:不,不,這個話咱們可得說回來,怎麼回事?韓非子本人可真是一個好人! 梁冬:是嘛? 王東嶽:你看,贏政當年讀了他的書,驚奇啊,說「能與此人游,死而無憾!」所以就出兵打韓國。 梁冬:就是要拿韓非子的。 王東嶽:打韓國的要求就是讓韓非子到秦國來,韓國沒辦法,韓國就反韓非子作為韓國的使者派到秦國。派到秦國了以後,秦國的始皇跟韓非子談話,結果韓非子站在韓國的立場上,總想讓始皇不要去,他愛祖國。結果李斯,李斯跟韓非子是同窗啊。 梁冬:這個很可怕。 王東嶽:這個李斯就是始皇跟前,就在贏政,那時候還不是始皇,還沒有打下天下呢,就在贏政面前就說,韓非子不能用,他有二心。然後贏政一糊塗就把韓非子扔到監獄了,李斯作為他的同窗立即在監獄裡趕緊下毒,把韓非子毒死了。贏政回過頭來想,他這個時候錯了,得把韓非子找出來談話,韓非子已經死在裡邊了。法家人物非常可怕,你看李斯有多壞,他那個心是很毒的,但韓非子不是,韓非子是個真正的書生。 梁冬:關於韓非子,我沒有想到那麼精彩。他既是提出了那麼陰辣的東西,但同時本人又是一介書生。這樣的兩個角色如何完善地融合在一個人身上?只能期待下一期《國學堂》再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不過在讀歷史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批判的眼光來看,是吧?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謝謝王老師,再見! 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下期預告:——諸子百家那些事兒(下) 畫外音:魯迅口中「吃的禮教」? 王東嶽:那時的女人為什麼動不動殉葬,跟丈夫……她丈夫一死她做烈女…… 畫外音:郭沫若筆下惡毒的學問? 王東嶽:說韓非子的時代只有三種人:豺狼、獵犬、牛馬。 畫外音:法家究竟說的是什麼法? 王東嶽:千萬不要把韓非子這個法說成依法治國的這個理念,那你就決然就把他搞錯了。 畫外音:《國學堂》之追溯國學起源系列, 梁冬、王東嶽繼續聊聊諸子百家那些事兒……20100606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十講本期主題:諸子百家那些事兒(下)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6-06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了了 火地之子 赤梅舞雪 世界有我 小魚兒 紅楓葉梁冬: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呢我們依然請來獨立學者王東嶽老師和我們一起來分享中國文化的諸子百家。在上一周的時候呢,我們講到了這個韓非子,其實當你講到韓非子和法家的時候呢,我覺得我是毛孔一下子就立起來了,我在想說中國文化太美到底包不包含這一部分東西? 王東嶽:當然! 梁冬:後來發現說它也是一種中國的文化,就是說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知道它曾經發生過這樣、那樣的文化系統,而且我們把它當作學術來看,是吧?! 王東嶽:對! 梁冬:那韓非子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那麼我們上次聊到,他呢他的學術是很陰辣的,讓人感覺到毛骨悚然,但是他本人又是個一介書生,而他的命運最後是這樣的一個命運的結局。 王東嶽:對!對!對!所以韓非子本人不是一個壞人,韓非子本人是個學者,學者呢,我前面講過那「書生無用」,他是個很單純的人,所以他才會被李斯被他的同窗害掉。那麼但是呢他表達的這個思想卻代表了當時人們的生存境況,就是當時社會的狀況已經惡化到這樣的程度,君主要用這樣的方式才能維持社會的安寧。畫外音:韓非子生活在戰國末年,出身沒落貴族家庭。韓非子主張以法治為中心,「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法,就是統治者公布的政策、法令、制度,任何人都不能獨立於法外;術,就是國君駕御群臣的權術,由國君秘密掌握,使得大臣們摸不清國君的心理,不敢輕舉妄動,背後搞鬼;勢,就是君主只有穩固地掌握了權勢,才能有效地推行法和術。韓非子的上述思想後來都被秦始皇一一接受了,成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的理論基礎。 王東嶽:所以大家注意一個現象:就是韓非子的學說啊,在西方也是存在的,並不是不存在。 梁冬:君王論是吧? 王東嶽:君主論。 梁冬:對!君主論! 王東嶽:就是在這個中世紀結束以後啊,義大利當時分成很多小國,比如威尼斯是個小國,佛羅倫薩是個小國,當時佛羅倫薩裡邊有一個大臣,後來被解職了,在家裡寫了一本書叫《君主論》,這個人叫馬基雅弗利,很有名!他《君主論》薄薄的一本,他《君主論》里在講什麼呢?就是說君王要像狐狸和獅子一樣,既有這個獅子的兇猛,又要有狐狸的狡猾,就跟韓非子講「既要有法,又要有術」,術是隱藏在心裡,玩的權術,法是掛在明處收拾你的東西。那麼這個到現在法國、巴黎行政學院門口標誌還是這個標誌,還是這兩個標誌。他講什麼?也講……馬基雅弗利也講,說君主是不能講道德的,他要背信棄義、無所不為、不擇手段,他只有這樣他才能治理國家。這當時在西方式很震動的,也就是說……但是把馬基雅弗利的書搬出來,《君主論》搬出來,跟韓非子一比,那完全是小巫見大巫。那就是韓非子比他早了上千年都不說,而且韓非子比他對人性的剖析、把人性惡的這一面、把社會壞了以後用什麼方式來鉗制,所說到的極端程度要比馬基雅弗利嚴重得多,它標誌著什麼? 梁冬:標誌著什麼? 王東嶽:標誌著中國社會生存的緊張狀態,我又回到那個話了。就是為什麼中國會出孔子?為什麼孔子的文化總要是去討論人倫的問題?如果人倫問題一旦治理不好會是個什麼結果?韓非子這個結果。就是說你這個社會結構、生存結構如此之緊張,你如果不能把它有效治理否則大家都不能生存,大家都沒法正常生存,所以韓非子不是……韓非子的學說、法家學說不是因為韓非子壞,而是因為韓非子這個單純的人、動不動就要被人害死的這麼一個單純的人,卻能做出這麼苛毒的學問,是因為當時的生存形勢如此。所以韓非子現象、它的文化現象標誌著的是什麼呢?標誌著是當時的生存形勢的變化。那麼韓非子的學說導致了一個什麼結果呢?郭沫若在《十批判書》里就專門講,說韓非子的時代只有三種人:豺狼、這個獵犬、牛馬。就是說這個獵犬,韓非子是講人們要互相糾司的,人們要連坐的,每個人要互相窺探對方,你國王怎麼能夠知道底下的人幹壞事呢?一個人犯罪,旁邊的人不監督的話,不揭發的話就腰斬。就是這個時代就會把人完全異化成很糟糕的,要麼就是受壓迫著,要麼就是被豺狼、鷹犬所統治著。魯迅說過兩段話,說他翻遍中國歷史,只有兩個時代:想做奴隸而做得穩的時代和想做奴隸都做不得的時代。字幕提示: 韓非子時代只有三種人: 豺狼、獵犬、牛馬。 ——郭沫若《十批判書》 梁冬:哈哈哈! 王東嶽:對不對?!想做奴隸而做得穩的時代就是天下治世,想做奴隸都做不得的時代大家造反了。總而言之就是想當奴才。為什麼這樣?韓非子這兒來的!它標誌著什麼?標誌著中國這個社會生存極度緊張,老子的東西失效了,孔子才走到前台,孔子的東西失效了,荀子才走到前台,荀子的東西…… 梁冬:都失效了。 王東嶽:誒!都失效了,法家才走到前台。從此以後陽儒陰法,中國社會從嬴政以後建立的兩千年的帝製表面上掛的是儒家,骨子裡執行的是法家,是因為這個生存形勢、這個文化狀態才跟生存形勢相匹配。禮儀之邦從此變樣了。這就是為什麼魯迅說,翻看中國歷史只有「吃人」兩個字。當然,魯迅說過分了。 梁冬:對。 王東嶽:中國文明裡面還有很多好東西。但我們也得(承認)注意,不能一味的說中國文化都是好的。而且特別要注意,法家的精神,跟現代法律的精神是完全相反的。然後我們看看,法家的法和現在的法有什麼區別。 梁冬:對。 王東嶽:法家的法呢是——法家也講人性惡。可是呢法家是講老百姓惡,叫「悖亂暴民」。這是荀子的原話。就是老百姓都是悖亂的暴民。那麼所以呢,你要用很厲害的法來治民。這你看韓非子的法,它是為官的,為君主一人的。它是這樣的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怎麼能跟今天的這個依法治國相提並論呢!怎麼能跟今天的,人類走到今天這個階段,怎麼能用今天這個法律再做呢?所以這完全是相反的,所以千萬不要把韓非子的法說成是依法治國的這個理念。 梁冬:哎呀,醍醐灌頂啊!我覺得,怎麼我以前我們讀的書,都從來沒人講過呢?為什麼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後來工作,都從來沒有人告訴我說,這個法就不是那個法呢?有意思啊! 王東嶽:現在講國學啊,很多人講國學用曲解的方式,或者用某種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講。它不能真實的講中國國學的內容,所以講完以後就會造成一些誤導,免得大家去學完《易經》都去算卦這樣的荒唐事兒。就是說,我們必須把這個文化擺開,搞清這個中華文明的好處。同時,也表明中華文明的內在的問題。如果它是一片都好,怎麼會衰落呢?但是我們在骨子裡我們必須理解,在文化上我們必須理解,法家的存在是當時的必然。而法家當時的執行效果,確實維護了這個國家和民眾的安寧。真正用這樣的法主要是伴君如伴虎,就是真正跟君主離的很近的人,他是非常危險的,對吧?所以中國有伴君如伴虎這個話。它對整個民間的影響是有限的。所以這個法家從理論上,學說上我們必須搞清楚,它是個什麼東西。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得明白,它在中國能應用兩千年,一定又有它的道理。 梁冬:你說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一個事兒。就是說,為什麼法家在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但是呢你看古代這個鄉紳這個管理,一般老百姓的管理呢,它其實不是那麼的這個法律條文清楚。你看一般的老百姓,就是家裡面有什麼事兒……我就舉個例子吧,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到清朝的時候,拿國家皇糧的警察加上縣官人數都很少的,犯了什麼事都是自己家裡面,大家庭搞定的。這是個什麼問題呢? 王東嶽:這個問題你提的非常好。所以,過去講陽儒陰法,外儒內法,這說法不完全對。孔子學說,儒家的學說不光是一個招牌,它真還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結構。 梁冬:或者管理能力。 王東嶽:哎!這個重要結構我們把它叫縉紳階層,就是紳士的「紳」,這個縉紳階層表達的是什麼呢? 梁冬:縉紳階層到底表達的是什麼呢?為什麼這個縉紳階層對整個中國影響又那麼大呢?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下節提示:畫外音:何為縉紳階層? 王東嶽:秉承著儒家文化,用家族的方式,用祠堂的方式,來管理。畫外音:許多人把中國兩千年來的治國史,看成是內法外儒。 王東嶽:中國社會是完全停在那的,兩千年竟然不動,讓馬克思很吃驚的! 畫外音:梁冬、王東嶽,繼續聊聊諸子百家那些事兒。您現在收看的是《旅遊衛視》最新鮮的文化節目——《國學堂》。輔佐中國文化發揚廣大,廣告之後見。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呢和王東嶽老師呢聊到一個話題,就是說中國一直以來有一個縉紳階層,這個縉紳階層它到底對於整個中國來說有什麼意義? 王東嶽:對,我們來看啊…… 梁冬:這兩個字怎麼講? 王東嶽:縉紳階層可不是西方的紳士、西方的騎士,不是的。縉紳階層是什麼呢?就是孔儒、儒家的這一派,尤其是孔儒的這一派理論,然後在中國民間的一個落實,中國獨有的一個階層。你看中國的這個管理體制,中央管理然後到地方大員,對吧?然後到縣,下面沒了。 梁冬:三級管理。 王東嶽:這叫三級管理,到底下老百姓。你這一層一層管,官是很少的,你比如你到內鄉,看這個清代的這個衙門 ,它一個縣裡面拿官俸祿的只有十幾個人,剩下的是外圍雇的幾十個人,這一個縣全管理完了,十幾萬人的管理,十幾個人就管理完了。我們現在的一個縣政府多大,管理幾十萬人的縣政府上千人。畫外音:在中國古代社會,為數不多的官員是如何管理數量龐大的老百姓的呢?有著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介於官員和百姓之間,那就是縉紳階層。有人說縉紳文化是上承皇家文化,下啟平民文化。究竟縉紳階層在當時社會是怎樣的核心力量?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漫漫歷史長河中,縉紳階層到底採用的是什麼方式才能維繫好「禮」與「法」的並重呢? 王東嶽:它為什麼會這樣有效?那時候中國,而且中國從來沒有警察。 梁冬:是嗎? 王東嶽:中國只有軍隊。 梁冬:不是有捕快嗎?那個時候。 王東嶽:對,有捕快,但是人數非常少。他沒有那種到處林立的這個警察。捕快只相當於現在的檢察院,我發現問題了,我才讓公安局出去。那個人數非常少,一個縣裡只有很少的十幾個人。它沒有現在這個規模這麼大的,這麼多的人。而且政府管理人員非常少,一層一層只管官,官只管官。民呢誰來管?官雖然管民,間接管,通過縉紳。什麼叫縉紳,就是一個血緣家族。我們過去,中國一直是血緣社會化的,他表達到近代以後,他仍然你到各村子,張家村、李家村,他仍然都是有血親關係。 梁冬:對。 王東嶽:這個縉紳是什麼?就是這一個血緣家族裡面孔儒文化的代表者。也就是族長。所以各村裡都有祠堂,這個祠堂呢用家規來管理全村人,對不對?而這個家規,規是什麼規?儒家的規。所以廣大的民眾,實際上是在儒家的管理之下。只是在法家的高壓之下,但是它的管理層次卻是儒家的這一套東西。 梁冬:這話,你可以舉個例子來講嗎? 王東嶽:過去這個村子裡有人如果犯事了,不是直接拉到衙門去處理,而是先在家法先在祠堂里,這個村子裡先處理。那村子處理不了的或者村際之間的矛盾這才跑到官府去處理。所以呢廣大的民眾,這個生存基層它的管理,儒家的影響一直在。所以法家和儒家確實是有機結合的一個狀態,既講禮儀對吧,既講仁義禮智信,同時又講法。而法家呢在上層建構,而儒家這一套在下層民間建構,把整個國家搞成一個完整的一個體系,儒法實際上是有效結合的。 梁冬:但是這樣的一種結構,有什麼問題呢? 王東嶽:當然也有問題,你當然這個社會本身就會導致……這個社會的穩定性很高,內在的其它的東西呢變革性就很差。你整個家族控制,是吧?然後呢你法家的東西實際上侵擾很大,所謂後來的禮教,比如說宋明禮教傳下來,在縉紳在村子裡都是實行的,這是很可怕的。你想想宋明禮教的時候,比如說女人,年紀輕輕的丈夫死了,不得再嫁,這你今天聽著容易,你想想你仔細想想,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那時候的女人為什麼動不動殉葬?她丈夫一死,她做烈女,節烈女,她就死了,她就殉葬了。為什麼?如果她沒有孩子,她活著太痛苦了,她不如死了。她如果有孩子,她只好活著。可是一個女人,她是有性需要的,她是有性饑渴的呀,她年紀輕輕就死了丈夫,你不准她再嫁…… 梁冬:我前兩天,我去看那個徽商的一個話劇啊,說晚上抓牆的時候就扔一把銅錢。 王東嶽:對,對,對。 梁冬:一個一個把它撿回來,撿完了心就定了,回去睡了。 王東嶽:我跟你說那個撿的結果是什麼。她把那個銅錢撒在地上,她一輩子,每天晚上睡不著覺,因為性…… 梁冬:荷爾蒙來了。 王東嶽:性上這個混亂出現了以後,人是正常生理全部紊亂的。這個人是非常痛苦的。 梁冬:所以說男人是女人最重要的葯嘛。 王東嶽:然後呢她就不停地,每天把銅錢撒出去,然後撿回來,最後把銅錢撿得跟紙一樣薄。直到她最後沒月經了老了,她才開始安寧的生存,你想想這多可怕。像這麼可怕的東西,都在中國的民間被用縉紳階層的方式嚴嚴地控制著。禮教能吃人,能這樣有力地貫徹,也是通過縉紳階層貫徹下去的呀。所以呢所有的這種社會紐帶,所有的這種社會,它的良性的東西也是通過它鋪展;它的惡性的東西也是通過它鋪展。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系統,那麼這個系統穩定才導致了中國文化的穩定,導致了中國民族的穩定,也導致了人類文明的穩定。 梁冬:但是這麼穩定,你剛才說的東西也有效,那為什麼這個穩定的東西就發展到了清朝末年就不堪一擊呢? 王東嶽:因為社會是流變的,自然都是流變的,對不對?那物種都在流變,越流變越高級。自然界也是在流變的,人類社會不可能不流變。但是中國這個社會呢,由於它形成的時候,當時是在一個封閉環境下形成的,而且它很早就早熟,它的農業文明到達這個極致,所以它的農業文化就早熟。早熟了以後在一個封閉圈裡它就固定下來,所以就不再發展,就發展度很低,以至於馬克思是一個最用辯證法最用這個發展眼光看問題的人,都認為中國社會是他用了四個字,叫「停滯社會」。滯,三點水一個「帶」字。就是說中國社會是完全停在那兒,兩千年竟然不動,讓馬克思很吃驚的,他不能理解這是怎麼回事。 梁冬:對,能搞兩千年不動,那是很不容易的。 王東嶽:對,對,對,這一方面是中國文化里內部保守力量的這麼一個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跟中國地理、文化、生存狀態都是有關係的。 梁冬:重現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剛才這個王東嶽老師給我們講到了中國社會的結構也和中國文化緊密相連。其實除了這個儒家和法家之外,在中國還有一家是很有意思的。是我一直很關注,但是覺得很奇怪,就是墨家。我個人理解,我認為墨家代表了這種工商業者,代表了這種手工業者,機巧的東西。如果墨家得以發展的話,我估計一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飛機了,起碼一千年以前,就發明飛機了。但是為什麼墨家就消失了?這個問題,很值得向王老師請教一下。墨家怎麼回事,首先…… 王東嶽:對。 梁冬:它怎麼來的? 王東嶽:對,墨子這個人叫墨翟,他是孔儒的弟子。估計墨翟是孔子臨死前十年左右,墨子才出生,所以墨子肯定不是孔子的學生,但是他是孔儒的這一系的,就是孔子的弟子的學生。墨家在孔子那個時代,是很厲害的…… 梁冬:影響力跟儒家…… 王東嶽:影響力跟儒家是一樣大的,墨家代表的是工商者,所以有人就認為,墨家的這個「墨」字,墨子這個人,墨的這個姓氏,都可能因為它所代表的這個階層,臉黑手粗,所以命之為墨。 梁冬:什麼工商階層就是臉黑手粗? 王東嶽:他干粗活,那麼工商階層,當時是下層階層。墨家的基本觀點,它代表下層利益,但是它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它代表的是手工業者,而中國是農業文明,中國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為什麼……中國的農業文明一直有一個現象,就是重農主義。所謂重農主義,就是我只發展農業,然後壓抑工商業。 梁冬:為什麼?為什麼? 王東嶽:咱往下講,這個工商業壓抑到什麼程度?中國工商業者,就是商人的地位,在下九流里,跟這個優伶、乞丐、娼妓都在一起排著。而且這個工商業者的這個子弟,連科舉都不能考,他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為什麼工商業者受壓抑? 梁冬:所以企業家階層也就是跟妓女階層是一回事。 王東嶽: 對。因為中國是個農業文明社會,你想想中國最有名的那個大商人呂不韋,幾乎是造國者,對吧?他締造了秦嬴政,然後中國統一了。這個呂不韋這個人曾經有一段……跟他父親有一段談話,他說務農有十倍的利益,務商有幾十倍上百倍的利益。如果當時社會上不壓抑工商業者,那麼沒有人去好好務農的,誰去務農? 梁冬:對。 王東嶽:整個務農的結構就會破壞,而當時中國是一個封閉國家,它的工商業者只能是為務農服務的,如果大家都不好好去務農,是不是這個社會整體上會面臨嚴重威脅?所以中國即使今天走工商業社會,完全工業化時代,信息化時代。中央現在每年的第一號文件,仍然是農業文件,三農文件,就是這個原因,就是你這個地方,首先面臨的是吃飯問題。 梁冬:好,那說回來,說這個墨子他們到底主張什麼?他們有什麼好玩的東西?比如說據我說知,這個墨子這些人都玩這種刻個東西什麼特別漂亮,而且他們打仗也很厲害。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現在看的企業家的精神,我們看的這種工商業人,這所有的東西,都是跟墨家的源頭有關的。 王東嶽:你看墨家由於代表的是工商業者的利益。 梁冬:對。 王東嶽:他們在這個社會中是備受壓抑的。 梁冬:對。 王東嶽:所以他們就有一種反抗的這個意識在其中。但是它的觀點很離亂,它一方面要求伸張,為下層人伸張;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主張獨裁,就是它通過天志,它的學說觀點是天志,尚同,就是大家都要跟上面的人相同,也很奇怪,你墨家既然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你怎麼會主張獨裁? 梁冬:對呀。 王東嶽:這就是墨家很有特點的一個表現,它表現為為大多數人伸張利益,但是它又發現大多數人的利益沒辦法保障,靠大多數人自己保障不了,因此必須藉助於一個獨裁的力量才能保障。所以這種觀點在自古以來一直表達,就是在人類世界上,各個地方也表達。你比如在世界各國,它的左派的這個力量,代表的下層利益,而右派的力量,它實際上是代表大資產階級或者是社會上層的力量。這種奇怪的現象在人類社會中,包括在墨家那兒一直表現,它表達了一個根本的問題,由於墨家代表的是下層利益,墨家在儒家同時出現的時候是重大的顯學,卻在司馬遷《史記》,幾百年以後在司馬遷的《史記》里,竟然墨子連傳記都沒有,這確實讓人很吃驚。 梁冬:就是說,那個時候被湮滅掉了,說明這個事情並不是中國的問題。 王東嶽:對。 梁冬:它是個全球性的問題。 王東嶽:對。 梁冬:所以就是關於墨子的事情,我覺得也很值得探討,墨子的那些人,他們最後怎麼樣變成遊俠,那些墨子的人,他們的那種機巧的東西,怎麼又被消滅掉了。那當時為什麼,儒家最後就把墨子就給幹掉了,或者說他們叫墨子和孟子的這個爭論若干年之後,墨子就變成是一個在中國文化里被壓抑的東西。這個東西,我覺得其實它背後有很多我們值得討論和研究的東西。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們下一期同一時間再見。謝謝王老師!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下期預告:國學——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畫外音:西方哲學是科學之母。 王東嶽:西方的重要的科學家都是哲學家。畫外音:東方哲學卻邏輯不展。王東嶽:你得仔細反省,你這個民族不學哲學想搞科學,這事兒有點難。 梁冬:但不見得是壞事。 王東嶽:誒,不見得是壞事。畫外音:邏輯不展也可能成為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 王東嶽:如此重大的問題,誰可以來參照,全世界唯一的古文化孤本就是中國文化。畫外音:獨立學者王東嶽,主持人梁冬,帶您換個思路看國學,用東方智慧化解西方科學弊端。 20100612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十一講本期主題:國學——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6-12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是魚非魚 逍遙男 yhlj 天瑞之夢 藍色天空 艾草 慧從盧溪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期,這一個系列裡面的最後一期,請我們的王東嶽老師呢,跟我們一起來分享諸子百家以及對中國文化的一個總結。在上一周的時候我們講到一個話題,講到墨家,墨家呢後來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墨俠,就是走俠客那邊;另外一條墨辯,就辯論的那一邊,就是走中國的邏輯。但是為什麼墨家的人,他走俠客也沒走出來;而他走辯論的,走邏輯這種主義的東西,令到最後中國並不是有那麼強的邏輯性呢?誒,這個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請王老師給我們一個分享。 王東嶽:我們看一下啊,墨家後來呢,由於做工商業者,他需要有這個製造的這個東西,他需要有創新,他不能像孔子那樣述而不作。所以呢,他就有了邏輯這一派的伸張。所以在墨家那兒呢,墨家就開始討論了很多問題,比如知識論問題,比如邏輯論問題,比如科學論問題,這些東西他都淺淺的點到,但是他都沒有往下伸展。他面臨了這個問題,他不能伸展是說明兩個原因,一個他跟農業文明的總體文明這個結構不相適應,這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不需要這個東西。另一方面呢,也跟中國文字本身它不能延展這個東西有關。我講西方那個文字本身會要求得個邏輯強迫症,對吧?大家注意啊,我們千萬不要認為邏輯化的東西是好的,我們說邏輯這個東西,邏輯締造了哲學;締造了科學,你不要認為我是在表揚它,因為它給現代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問題,西方人正在反省它,正在反對它。 梁冬:邏輯性不想強,其實也是個優點。 王東嶽:對,對,當然是個優點,你搞個藝術啊,詩意的生活啊。詩意的棲居,就是不要邏輯,感性的,詩化的生活,對吧?不要締造出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什麼害人的科學,核武器所有的東西都出來,把環境、資源全都破壞完,你這都是科學的產物、邏輯的產物,西方人現在罵它都來不及,它得了一場病,叫邏輯強迫症,你得不上這病,你著急啥? 梁冬:呵呵呵。 王東嶽:咱把這個問題先說清楚,咱再說墨家。別說讓我一說墨家,說墨家邏輯不展,說我批評墨家似的,是吧?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塊東西,這樣的。 梁冬:哈哈哈…… 畫外音:提起墨家很多人會想到電影《魔攻》中那個兼愛非攻的墨家弟子葛離。事實上,在墨家創始人墨瞿死後,墨家逐漸分裂成三派,在戰國後期混合成兩支。其中從事武俠的墨俠一支逐漸轉化成了秦漢時期的遊俠;而從事談辯的墨辯一支則開始了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這就是所謂的墨家後學,又叫後期墨家。 梁冬:墨家他討論一些什麼邏輯問題? 王東嶽:這就涉及哲學問題啦,我們先涉及點哲學問題。哲學至少有三個特點:第一追求終極,他一直要追問到最終極邏輯的那個極點上,他才討論問題。 字幕提示: 哲學的三大特點: 1.追究終極 2.邏輯反思 王東嶽:那麼你比如歐幾里得的幾何學。歐幾里得的幾何學是在邏輯極點上的五條共設。就這什麼叫共設?或者叫公理?就到這個地方,你已經不能再推究了。你比如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最短。這個是不用再討論的。然後呢,在這個邏輯極點上歐幾里得建立了五條,發現了五個邏輯極點,五個共設和公理,推出了整個邏輯學的十三卷,這叫做哲學。注意啊,歐幾里得做的不是幾何學,當年歐幾里得是為了做哲學。這就涉及哲學上的第二個問題,哲學的第二個特點,叫邏輯反思。什麼叫反思呢?我們現在大家都用「反思」這個詞,把這個詞用錯了。我們把「反思」用成「反省」了。「反思」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就是用思想拷問思想,用思想思想思想,這叫反思。 梁冬:思想有多遠,行動有多遠。 王東嶽:看啊,他為什麼要這樣,它可是有道理的啊。 梁冬:怎麼說? 王東嶽:你想想啊,最初大家都是唯物主義。這個古希臘自然哲學,其實它也是討論假定對象就是外物,對吧?我去追問對象的時候,我根本沒想到我的感官,我的主觀這個方面還會扭曲對象,他是沒想到的。很快就有人發現,你的感官,你所說的對象都是主觀對象。這話是什麼意思? 梁冬:什麼意思? 王東嶽:看,我們說視覺,我們說我們人類獲得的信息,視覺佔了80%,可是你視覺只能看到反光或者發光的東西,凡是不發光、不反光的東西對你來說一概不存在,然後我們只能看見從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的這個光波。為什麼呢?因為400毫微米以下的叫紫外線,700毫微米以上叫紅外線。這兩個區段,對我們作為一個動物建立識辨系統它是多餘的,如果你要去建立它,你就得消耗更多的能量,對你生存是不利的,所以你只在這一個有效光譜內看見這個東西。 梁冬:所以叫大象無形,大部分的象是沒有形狀的,是看不見的。 王東嶽:然後這個區段才製造了顏色,所謂顏色只是波長。 梁冬:對。 王東嶽:不同的波長在你的視中樞反映成顏色。好,你的聲音,你耳朵聽見的聲音,剩下20%(信息量)大部分都是從這兒來了。你的聲音是什麼,聲音只不過是振動波。 梁冬:嗯。 王東嶽:在你的耳朵和聽中樞里表達為轟然作響的聲音,世界本來是沒有聲音的。你設想,如果你的眼睛是個光譜儀,你的耳朵是個振頻儀,那麼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這個世界是無聲無色的。你能想像這個真實的世界無聲無色是個什麼樣子嗎?所以你所說的世界,永遠是你的世界,世界的本真狀態時什麼?你永遠不知道。 字幕提示:如果人的眼睛是光譜儀,人的耳朵是振頻儀,世界將會是無聲無色的。 ——王東嶽 王東嶽:好,你再看我們的這個味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本來是沒有味道的,或者這個味道是你的主觀設定。什麼意思?你必須把有能量的東西品嘗為甜的。 梁冬:對你來說就是有能量的。 王東嶽:它是有能量的,你一定把它品嘗為甜的。你如果在動物進化的過程中,你把它品嘗成苦的了,你一見這個有能量的東西,你一嘗是苦的你就不吃,這個物種就被自然選擇淘汰了。然後你之所以吃肉比吃糧食香,是因為肉裡面脂肪裡面含有的能量,一克裡面含有九大卡能量,而葡萄糖里含有的能量,一克裡面只含有四大卡,所以肉就顯得比糧食好吃,肉就顯得香。然後你拉出來的大便,你自己已經不能代謝的東西,你拉出來是臭的,你不能再去吃它。如果再吃它,是浪費時間。好,所以它成臭的,是不是它成臭的了吧?但是蒼蠅在上面爬,蒼蠅一定覺得它香,為什麼?因為對於蒼蠅來說,它還是有能量的。所以蒼蠅的味覺一定要把它品嘗為是香的。否則蒼蠅在上面爬什麼?可見我們的感官系統,最初設定的時候,就不是為求真設定的,而是為求存設立的。對不對? 梁冬:太深刻了! 王東嶽:也就是我們的感知系統、精神系統,不是為了求得真理,而是為了求得生存。它是這樣設定的,然後你說真理,你說真知,這不是荒唐嗎? 字幕提示:我們的感官系統從來都不是為求真設定的,而是為求存設定的。 ——王東嶽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現在我們請王老師把問題展開一點點講,講到墨子的這個辯,墨辯,辯的這個事情,稍微聊一聊哲學問題,給大家掃一掃盲,大家再一起分享一下。當然還有很多朋友很高的,咱們就不說了,彙報一下,是吧?彙報一下。誒,你講的這個哲學問題,繼續往下講。 王東嶽:所以你的感知系統,所以你所說的對象是什麼?就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了。 梁冬:對! 王東嶽:你所說的對象,已經不是那個客觀,對象和客體是兩個概念。 梁冬:對。 王東嶽:你所說的對象,已經是把你的主觀東西疊加在上面的那個對象。 梁冬:你只看到了你想看到的東西。 王東嶽:對。或者說,而且是被你扭曲了的東西。所以所謂對象都是主觀的,哪有什麼客觀對象! 梁冬:對!拿一個杯子,你看到的是這一面,我看到的是這一面。 王東嶽:而且它的顏色啊,它的什麼都是你主觀設定出來的。它本來是沒有顏色的,它本來是波長。你如果眼睛是個視頻儀,對吧?是個波長儀,光譜儀,你的耳朵是個振頻儀的話,你的大腦得多大?你的大腦得像這個樓一樣大來處理它你都來不及。看見一條五花蛇,你先得計算,它的波長是多少,等你還沒計算完,這個蛇早把你咬死了。所以你只有把它變成錯覺,你只有把它扭曲了,才最有效地維護你的生存。因此你得不到真知是一件好事情。千萬別怪上帝不讓你得真知。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讓你活得最安寧。 梁冬:我們都是活在被欺騙裡面。 王東嶽:對,所以我們的知識,我們的對象就不是客觀對象。這就是哲學的第二步,我們把它叫唯心主義。其實,我並不是唯心主義,把唯字去掉,你得理解物和心這兩個東西是怎麼回事。這裡面不排除物(其中任何一方),它只是人類認識的一個高級階段,而且這個東西繼續伸展。 梁冬:所謂的狹義哲學。 王東嶽:狹義哲學,古希臘那個狹義哲學,這個哲學繼續伸展就是科學。你比如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做出了整個數學系統。他跟中國人研究那個數論,或者說是中國人研究那個數學,比如說祖沖之,研究那個圓周率是不一樣的,他(祖沖之)是只實用於這一點。畢達哥拉斯建立整個數學系統。他不是為了建立數學,他不是為了科學,當時畢達哥拉斯是最著名的哲學家。他當初的結論是世界是數。 畫外音:畢達哥拉斯學派在公元前六世紀由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創立。為了闡述自己的哲學思想,他把數的概念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認為,世間萬物變幻無常,只有數恆定不變,是萬物的本源。由此,畢達哥拉斯提出了萬物皆數的觀點,將數看成是眾神之母。在數學還未被廣泛應用於實用科學的古希臘。這種宗教信仰一般的數學狂熱,多少為畢達格拉斯學派帶來了一些神秘色彩。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這樣評價畢達格拉斯:「一切中最偉大的凈化便是無所為而為的科學,唯有獻身於這種事業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學家,才真能使自己擺脫生之巨輪。 王東嶽:所以現在數學變成科學你可要理解,當年它可是哲學,它不是數學。它不是為了應用,它沒有用處的。那麼後來柏拉圖建立理念論,就是典型的所謂唯心主義觀念的時候,他在他學院的門口寫一條:不懂數學者不得入內,也就是說他受畢達哥拉斯的影響很大。後來我們知道歐幾里得,我們都說歐幾里得是幾何學家、科學家,錯啦!歐幾里得是個哲學家。他是為了給柏拉圖作證,證明這個理念。他是做形論的,你山是三角形,河是直線,對吧?大地是平面。歐幾里得用世界上不存在的點、線、面,把整個世界所有的形是什麼,全部說完了。而且顛撲不破,至少在平面上顛撲不破。那麼他的目的是幹什麼?不是為了有用,不是為了科學,他當年是純粹的哲學研究。所以哲學就有第三個功能叫科學前瞻。 字幕提示:哲學的三大特點:1.追究終極2.邏輯反思3.科學前瞻 王東嶽:就是哲學這個思維必然引出科學。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現在數、理、化學得特好,但是出不了大家。為啥?你不懂哲學。而西方在文字里就有哲學。可見西方的科學家他首先底下有一個哲學的基礎。哲學是科學之母,你沒有哲學的這個精神的理解,你對科學就不了解是怎麼回事。這就是中國學生數、理、化學得特好,可是從來在科學上不能有貢獻,諾貝爾獎從來拿不到。你得仔細反省,你這個民族不學哲學,想搞科學?這事有點難。 梁冬:但不見得是壞事。 王東嶽:不見得是壞事,但你至少得知道這件事這兩者可不是兩層皮,這是一層皮。你想把那一層皮弄好,不弄這一層皮玩不轉,對吧? 梁冬:啊,呵呵,明白,明白。 王東嶽:好,咱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咱們墨家。墨家的後派就是名家。名家最著名的有兩個人,一個叫惠施,也就是跟莊子整天在一起辯論的那個叫惠子的人;一個叫公孫龍。我們現在沒有時間細討論他們,我們只是來討論一下他們為什麼會中途會滅掉。名家討論的問題啊跟古希臘時候這個哲學家討論的問題幾乎是一模一樣。 梁冬:他們討論的什麼問題? 王東嶽:我說這個公孫龍提出來的幾個命題。公孫龍當時提出了這麼三句話,記住:第一,他講「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是典型的二分法問題。 字幕提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王東嶽:就是你把一個問題你取一半再取一半,再取一半,永遠取不完,對吧?他討論這個問題了吧。他還討論了一個問題叫:「飛鳥之景,未嘗動也」。就是說這個鳥在飛的時候,其實它沒飛,它停在那兒,你飛是你自己誤判。 字幕提示:飛鳥之景,未嘗動也 梁冬:為什麼呢? 王東嶽:你別著急,你先聽我講啊。他提出的第三個問題叫「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這個話什麼意思?就是射出去的箭,它其實有時候動,有時候不動。 字幕提示: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 王東嶽:你注意啊,他提出了這三個偉大的問題。可是如此偉大的問題他提到這兒他沒了,他後頭沒結論了。我引出來的目的是想告訴什麼?這樣重大的命題,它是應該無限追問下去的,可是沒有被追問。那麼咱們現在看公孫龍提出的這幾個問題。 梁冬:公孫龍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表面很荒謬,但其實又很偉大的,它到底是什麼樣荒謬而偉大的問題呢?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國學堂》。廣告……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抓緊時間,剛才王老師講到公孫龍提到三個問題,我們沒有時間了,只講其中一個問題好不好? 王東嶽:好,我們現在看,我們做個對比,看當年古希臘的人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跟公孫龍幾乎是同時代的古希臘有一個哲學家叫芝諾。 梁冬:嗯。 字幕提示:芝諾(約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25年)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 王東嶽:芝諾同樣討論這個問題,他討論二分法問題,就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個問題。你看他咋談的?他提出了一個叫「阿基里斯追龜悖論」。 字幕提示:「阿基里斯追龜悖論」又名「芝諾悖論」 王東嶽:阿基里斯是什麼呢?是古希臘的一個跑得最快的神,古希臘眾神裡邊跑得最快的。他說如果讓一隻烏龜先跑一程,然後讓阿基里斯追這個烏龜,阿基里斯應該永遠追不上。 梁冬:為什麼? 王東嶽:因為阿基里斯每跑完這個烏龜跑完的一半,這個烏龜就又走了一點。 梁冬:不管多慢? 王東嶽:他然後又得去追烏龜的下一程的一半。這個如果這個二分法是不能窮盡的,那麼阿基里斯就永遠追不上烏龜。這個說法你聽起來在直觀上雖然是錯的,在邏輯上卻是顛撲不破的。 梁冬:對呀。 王東嶽:然後他又討論一個問題,叫「飛矢不動」,就是射出的箭是不動的。跟剛才我說的那個「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是一模一樣的問題。 梁冬:是為什麼?這是為什麼呢? 王東嶽:是一模一樣的問題。 梁冬:為什麼飛鳥不動呢? 王東嶽:聽啊,聽芝諾咋說。芝諾說飛矢不動是因為任何一個箭,飛矢就是箭,這個箭為什麼不動呢?這個箭在不飛的、你沒射它的時候,它一定要佔據一個空間。我們設定這個空間有若干個點,它一定要佔據這麼多點。當你射出去的時候,它在飛動的時候,你的意思就是說它同時佔據這個點,又不佔據這個點。 梁冬:什麼意思? 王東嶽:這就發生邏輯矛盾了。 梁冬:什麼意思?我沒聽懂。 王東嶽:你沒聽懂啊?意思就是說一個箭如果它在靜止的狀態下是要佔據一個相應的空間的話,它在飛動飛行的時候,它也一定要佔用同樣的相同的空間,可是它飛行的時候實際上是既佔據這個空間又不佔據這個空間,所有它飛行是不成立的。 梁冬:哇!口吐白沫,口吐白沫,因為文科生,你難為我了。 王東嶽:那麼,他就做了細細的論證。這樣的論證下來的結果是什麼?提出了兩個重大問題,第一,什麼叫運動,什麼叫靜止;第二,什麼叫空間,什麼叫時間。 梁冬:這都是很嚴肅的問題。 王東嶽:這個重大的問題有多麼重大,西方後來所有搞哲學的人都得討論這個問題,而我們的這些去們討論到那兒說起來都是一些怪話,聽完好聽,大家一笑,結束了。也就是說他是半根筋,就是說邏輯化的這個思維他不是一根筋,他是半根筋,所以他這個問題只能走半截子就掉到窟窿里去了。這就是墨家,不管從重工這個方面,跟重農違背,從邏輯這個方面,跟中國的感性文化和中國的技術文化違背。我講過科學和技術是兩條路。技術是走經驗在前,然後理論在後面,跟著達成一個自圓其說。科學是邏輯在前,事後檢驗。也就是說它是一個邏輯模型的延展,它跟經驗是沒有關係的,事後拿經驗才去檢驗它。所以科學和技術完全是兩個概念,千萬不要把這兩個東西當作一回事。中國走的是技術和藝術之路,西方走的是哲學和科學之路,這是兩條路。這兩條路結果是什麼呢?是中國這一條路走的人類總體安寧,人民的生存總體美好,詩意的棲居;西方的這條路,哲學和科學的路走到今天,是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耗竭,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這都是它的產物。 字幕提示:技術與藝術之路使人類生活總體安寧;哲學與科學之路存在諸多弊端 ——王東嶽 王東嶽: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不要認為我們的文化是走衰敗了,所以我們被西方搞垮了。不是的!中國文化到清代的時候是當時中國的狀態最好的時候,所以把清代叫「中國文化達到徳治完滿、完善的死亡標本」,史學家是這樣說的。為什麼這樣講?你看,咱們看四條,清代的時候中國的外患解決了。因為清人進來的時候是帶著蒙古人、藏人一起來的,所以北部的邊患從此沒有北方的這個四夷來侵犯我們了。 梁冬:最遠俄羅斯人差不多。 王東嶽:這是外患。內憂,中國過去的內憂是什麼?是外戚,就是皇上的老婆……皇后的家人這一路走下去,就是外戚專政,比如說呂后,這個漢代的時候;宦官就是太監,比如明代;然後這個強藩,比如唐代,安祿山之亂。就是這三大東西是中國當時自古以來的社會重大內患,在清代也幾乎到了最低程度,被壓抑到最低程度。這三者沒有成為內患,內憂外患都沒吧?而且清代的皇帝是最勵精圖治的,也是最遵從儒家風範的。所以中國在清代的皇帝都是嚴格地學習儒家的東西,並且按儒家的方式做。就是你從清代來看,中國文化發展到最好相當完好的一個狀態,它卻突然間死亡了,為什麼?如果這個地球當初全部都是中國,那中國文化還源遠流長著呢。是因為一個更壞的、更暴力的文化突然把我們消滅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被打垮了,要把我們打垮了。我們現在就是國學衰落了。當時五?四運動時候大家得砸掉孔家店,那是救亡運動,你沒辦法說批評他們,你不能說他們吧?現在大家拾回國學也有道理,他們當年砸掉也有道理,因為你已經生死存亡了。但是你不能因此認為西方文化就比中國文化好,你也不能因此認為中國文化就衰朽不堪了,這些看法都是不對的。西方人正在批判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正在給人類帶來重大問題。而這個曾經完好的代表著人類最古老智慧和思維的文化,可能恰恰是今後解決人類新的生存階段的問題的時候的一個重要參照。這樣好的東西當然現在我們把它拾回來是必要的,但真正地使(用)它,好好地研究它,不要瞎說,不要吹它,不要說它好得一塌糊塗。但也不要認為西方文化什麼都好,也不要認為科學,西方的現在這個東西就……我們中國今天強盛了不是靠國學強盛的。我們是比西方還西方,我們比西方還來勁,跑得更快,所以我們現在把我們拯救了。但是西方正在把自己滑向深淵,我們也跟著正在滑向深淵。所有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人類現在面臨的生存緊張問題,生存穩定度越來越差,社會脆弱度越來越高,這些問題都是西方文化本身帶來的問題。如此重大的問題誰可以來參照?全世界唯一的古文化孤本就是中國文化,可以說它的價值高吧?! 梁冬:感謝王老師,我代表所有《國學堂》的觀眾,再一次感謝王老師用這麼簡單的、精粹的語言把他這個滿肚子行修20多年的,在終南山腳隱修20多年的這個東西跟大家的一個分享,我真的很希望馬上還有機會,再請王老師給我們逐個地按照老子、孔子、莊子系列地給大家慢慢講,也希望大家能夠拭目以待,感謝王老師!謝謝大家,再見。 字幕提示:梁某不才不敢獻醜於江湖謹為學習所得懇請斧正梁冬叩首 畫外音:老子其道,孔子其仁,歷史自有公論,但後人又能參透多少?《國學堂》之追溯國學起源系列最後一講,學生梁冬重新梳理課堂筆記,散點透視王東嶽雷人觀點,窺探真相背後的真理。20100613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第十二講本期主題:散點透視「王東嶽雷人觀點」主 講 人:梁 冬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06-13 23:00-23: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yhlj 艾草 慧從盧溪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說到中國文化的時候呢,今天我們是有一個小小的總結和複習,就是關於王東嶽老師——子非魚老師的這樣的一個整個思想,我把我的課堂筆記和大家做個分享。說到關於中國文化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是一個善於搞人際關係的民族,中國人對於對錯不那麼敏感,事兒不那麼敏感,堅持真理這種事情,特較真的人,是萬人誅之的,特別較真的人是很討厭的。但是人際關係和諧的人受到大家的追捧。那為什麼中國文化對於人際關係和諧舒服如此地看重呢?讓我們一起來複習。話說為什麼中國人對人際關係那麼地看重,是因為我們必須要和很多人一起生活。中國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一大堆人在一個比較狹小的地方生活了,大家要互相協作,要治理黃河,而且要共同完成一個所謂的農耕的工作。為什麼中國的農業文明那麼的成熟和發展呢?那是因為中國的土地很厚。那為什麼中國的土地很厚呢?是因為我們有黃土的這個沖積平原。那這個沖積平原在中原地區、河南地區它是怎麼來的呢?是從黃土高原衝下來的。那為什麼黃土高原有那麼多黃土呢?是因為受到地球自轉、公轉的原因,由信風的影響,信風把全世界很多地方的這個土、很細末的土全部都澆到了黃土高原這個地方。因為有了黃土高原這個沖積平原,所以中國的農業文明很發達,令到中國人口很多。再加上又是溫帶地區,這個地方溫帶地區呢特別適合除了播物種以外,也適合播人種,所以中國人一直以來就在高密度的環境下生活,於是就發展出了必須要謙讓,就是所謂的刺蝟原理,是吧?大家都有刺怎麼相互取暖呢?互相協調一下,所有的文化都基於這樣的一個原則。所以只要中國人人口密度不變小,那麼中國人的仁、義、禮、智、信就一定會成為這個文化的主流精神。 字幕提示: 只要中國人人口密度不變小,那麼中國人的仁、義、禮、智、信就一定會成為這個文化的主流精神。 ——學生梁冬課堂筆記 王東嶽老師用他的地理學、天文學、歷史學以及這方面的等等知識,來告訴我們,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國民性格,是和我們所生活的這塊土地的種種、種種的機緣和合而成,所以不要反抗。除非你能夠一下子(讓)中國人口少掉9個億,只剩下1個億,非常稀薄,那麼這個文化也許會改變。因此過分強調自我,強調我能,強調我的地盤聽我的,這種說法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廣告人給扔出來,然後對應現代的那樣的一些自我為中心,或者自以為能夠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的一個想法。其實完全是個假象,你在中國怎麼能夠強調我能呢?你能了,大家怎麼能?對不對?你的地盤聽你的之後,大家都……這是公共地盤,對不對?所以當我們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們再回來看待中國文化,誒,你就發現豁然開朗。這是我們從王東嶽老師那裡學到的第一個觀念。 第二個值得複習的觀念就是什麼呢?就是為什麼西方發展出所謂的科學。所謂的科學,現在我們所說的科學,其實是一個哲學概念,這個哲學概念來自於一個邏輯的推演。為什麼?比如說有一個很典型的,這個世界上其實是沒有所謂點、線、面的。哪裡有點、哪裡有線、哪裡有面?它都是抽象出來的,它實際上是一個我們為了表述一個事情,於是把它清晰地講出來的一個可能性。而之所以希臘文明它能夠發展出這樣的一套體系,是因為他們那個地方土地不肥沃,因為那個地方地中海很狹窄,所以很早的時候就發展出經商文明。商人最重要的講的是大家有(絕數:粵語音譯)共贏,就是win-win,你贏我贏。所以他是平等的,而且他不強調太多的互相合作,他強調的是創新精神吶,強調的是那種互相的這種利益的均衡分配呀等等等等。所以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人有很多不同地方的人來在一起,他們怎麼交流?於是就只能注音,我用我的話來注音你的話。就像說現在就是亞運會的時候是吧,有一些廣州的出租汽車司機又不會英文,只能用廣東話來注英語一樣。所以在兩三千年前的古希臘時期呢,彼此之間用音標來注釋就發展出了拼音文字。發展出拼音文字,它就不是象形文字,不是象形文字就沒有辦法一眼而觀之。不能一眼而觀之就必須要有一個邏輯,才能讓一個詞明白什麼意思。所以呢,因為西方他們的這種互相交換拼音文字,所以帶來一個對邏輯上的要求,所以得了邏輯恐懼症,或者邏輯強迫症。有了邏輯強迫症,才會有了哲學。有了哲學,才有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正是因為這樣的兩種分野,令到了這個東西方文化思考模式的不同。所以很多人進外企公司打工的時候,都很焦慮和痛苦。老闆都認為你們中國人怎麼沒有邏輯。我們總認為你想那麼多,那麼清楚幹嘛,一言以蔽之不就完了么,為什麼非得一層層的推下來呢。其實呢,沒有利弊,它只是各個兩個流派。當然呢,這是王東嶽老師,也就是子非魚老師他的一個研究結果,不見得完全正確,但是我覺得說,他起碼提出了對這個事情的一個看法。就這個看法而言,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理解,因為你是一個中國人嘛。你活在你的父母的餘蔭之下,你的爺爺、奶奶、父母都會叫你這樣去活,是吧?但是呢,你又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你要跟很多外國人打交道。所以中國人從民國時期,從晚清時期開始,就很焦慮和掙扎,到底應該按祖先的活法來活,還是用他們那些洋人的活法來活?活了半天之後呢,活得很焦慮。最重要的是你焦慮的原因,是因為你不知道天生就不一樣。當你明白這個事情是這樣的時候,你就不會焦慮了。所以我們說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當然是知難行易,據我的觀點。因為當你真正洞見和明白的時候,你就再也……你就覺得說做到一件事情就是很容易的了。所以我就是說簡簡單單的,那個王老師的幾句話呢,就已經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基礎上的那種分野的不同。但是呢,也許某一天到二十一世紀2012年以後, 這兩種文明會重新交匯,那是另外一件事情。稍事休息,待會兒繼續回來,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之《國學堂》。 廣告…… 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到《國學堂》。在《國學堂》裡面,我們常常說中國文化為什麼好,王東嶽老師說,之所以好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個相對比較溫和的一種文明,它不太強調你一定要:我戰勝你,我征服你才說明我贏。其實東西文化有很大的不同,當然這也是一家之言了,我個人也認同,就是東方人相對而言比較強調仁。仁是什麼?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西方呢,講什麼?己所欲施於人,就是說這事我認為好,你就非得跟著我干。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啊。這個不同呢就導致了這種彼此有一種文化是比較具有進攻性的,有一種文化是比較具有隱忍性的。所以從歷史上來看,中國總體來說,漢民族文化很少往外打的。就連鄭和下西洋,他也不是說非要把人家征服,他也是送禮物去的,大家搞和諧。所以呢,很多人都擔心中國崛起之後,會不會是侵略世界,他們這是因為不了解東方文化。 字幕提示: 很多人擔心中國崛起以後會侵略世界,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文化。 ——學生梁冬課堂隨想 從這個脈絡上往下走的時候呢,中國文化就到了老子和孔子。王東嶽老師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他認為說為什麼老子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為什麼他討論的問題,你看老子《道德經》裡面講的東西,全都是一句句醒世格言一樣,都是「梆梆梆的」具有真理性的東西。而孔子就很少,包括韓非子,很多……後來的莊子,他們都是講寓言故事,很少一個中國古代的思想者和文人能夠像老子那樣,出來的文字是那麼具有思想結晶性的。王東嶽老師的觀點認為說,老子之所以叫老子,是因為他從小生得白。他為什麼生得白呢?很可能不是說他從小是後天白,而是先天白。先天白可能就是一種白化病,也就是說免疫系統疾病。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可能老子是一個很自閉的人,或者是一個很自卑的孩子。這麼樣一個人,他為什麼能夠去天天思考宇宙哇、人呢等等的這個關係呢?是因為這個老子他有幽閉症,所以他就像霍金一樣,你有這個地方的缺陷的時候,你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一般人不會思考的問題。你看孔子又成功又偉大,長得又英俊又偉岸,是吧?所以他就天天活在人群當中,所以他就天天思考怎麼和人和諧共處。但是老子他天天活在自我的世界裡面,於是他仰望星空,俯首……仰望上天,低頭俯看大地,所以想的都是人和宇宙,人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字幕提示: 老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哲學家,可能因為他天生是「小白」。 ——學生梁冬課堂隨想 在這個地方呢,我突然想起一句話,王東嶽老師在講到老子的時候,複習的時候,他進到玄牝之門。而玄牝之門是什麼意思呢?玄就是黑色,牝就是母牛,之門呢,就母牛的陰戶。但是這個事情,讓我突然想明白一個很重要的道理,為什麼說我們每天都在講,啊,牛……不是牛A,也不是牛C,也不講牛D。為什麼講那個呢,其實語出《道德經》,我們每一個人用而不知啊。 字幕提示: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道德經》 說遠了,又說回來。關於老子,王東嶽老師認為,老子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他因為他的身體的缺陷,而成就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真正思考到底哲學是什麼東西的那麼樣一個哲學家。相比而言,王老師就認為說,老子和孔子是不一樣的。孔子由於他太成功,他在社會活動實踐太多,所以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當然對於這一點,我是有所保留的,不過我們是且複習,姑且複習一下,王東嶽老師對於孔子的看法。他說孔子是一個很成功的人,成功到是……他在三個緯度是很成功:第一,他搞了當時魯國最厲害的,規模最大的一間民辦大學。 畫外音:如果要說誰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尚且見仁見智,而如果要問誰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則孔子當之無愧。其實在孔子去齊國求志之前,他的門徒只有比他小六歲的顏路,和比他小九歲的子路而已。孔子的教育事業真正發展起來是在魯國從政的十八年間。這十八年,孔子邊圍觀,邊授課。他的學生除了魯國人外,還有來自齊、楚、魏、晉、秦、陳、吳、宋等國的求學者。人們常說的七十二賢人,三千弟子中的絕大多數,均是在這段時間成為孔子的門徒的。 七十二賢人,三千弟子,如果對比當時魯國的那個面積和魯國的人口比例的話,不亞於在當今中國,你搞一個三十萬人的大學,就是同比放大的話。你想想看,在那樣一個讀書都不是……就是文字都沒有多少個人認識的年代,一個人靠自己的民辦大學的力量搞那麼多人,他得多大的影響力啊!而且呢,他還形成了一個所謂的朝廷院外影響機制。所以王東嶽老師說呢,孔子建立了當時魯國最大的反對黨,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一個政治勢力,所以才讓他能夠做到當時魯國的司寇,相當於司法部長兼總理,或者總理兼司法部長這樣一個角色。這個意思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要獲得權力,要不然的話,你在某一個序列裡面,你是貴族;要不然的話,你得擁有民間影響力……這個政治影響力。當然這個觀點呢,我覺得也有它的道理。因為我們沒有太多文化嘛,我們只是把這個老師的複習一下,供大家一起來批判。 然後他說孔子,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哪裡?說孔子,你想過沒有,孔子七十二賢人,三千弟子,這個人怎麼活?他們也得吃飯啊。而且孔子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什麼意思?就是說肉一定要……那個生魚片要切得非常非常薄才能吃,那個腐肉是不吃的,就是燒烤、燒臘這種東西,隔天他就不吃的了,都吃得很好,所以生活水準是很高的。那什麼東西來供養孔子活得那麼好呢?王東嶽老師提出了一個非常雷人的觀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覺得很震撼了。王東嶽老師認為,他說因為呢,孔子當時在魯國經營了一個非常大的喪葬公司。我們都知道說喪葬事業,歷來就是一個暴利行業。那孔子老師呢,就不斷地強化埋人這件事情是多麼繁雜,多麼需要技巧性,多麼需要有文化。以至於呢,強調到最後呢,你作為一個魯國人,你死了,不找魯家的人來埋……誒,不找孔子家的人來埋,或者孔子喪葬技校的學生來埋呢,你死得很丟臉,但是如果你找他埋,你會破產,因為它很複雜。我把王東嶽老師的觀點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呢,也是希望大家看到說,誒,中國歷史真的是非常有趣! 後來我就問了王老師一個問題,那既然你說孔子是這樣的一位老師,那為什麼他仍然能夠成為大成至聖先師。王老師說,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孔子他能夠做到一點,他能夠完成教育的普及。在以前,教育只是貴族給貴族的人呢,老百姓和貴族之間的距離是很大的,是吧?但是呢,他完成了一個知識平民化的過程。他有教無類,他把知識分享給了很多平民的子弟,開創了中國文化由上至下的先河,就這一點,也足以成為萬聖師表。當然了,孔子還有一個更偉大的功績,在於哪裡呢?在於……馬上廣告之後,繼續回來的《國學堂》。 廣告…… 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剛才講到孔子為什麼那麼偉大,其實我個人也認為,孔子真正的偉大在於他向未來的若干世紀的中國人,幾千年的中國人奠定了所謂的人生標準。人家都說四流公司賣產品,三流公司賣服務,二流公司賣標準,一流公司賣文化。基本上來說,孔子用一個人所製造的公司,他一個人創立的公司,創造影響了全人類,甚至說中國人這麼幾千年來的行為標準和文化模型,就這兩點足可以證明,他能夠成為萬聖師表。但是王東嶽老師呢,後來又分析說,為什麼孔子和孟子又有不一樣。孟子講的叫魚與熊掌的問題,講得很暴烈啊——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啊。他的引申是說,到了戰國時期的時候,中國人由於這個國家和國家之間戰爭非常地激烈,導致人性已經開始淪喪。在孔子春秋時期,人們還是非常可愛的。打架之前,掄板磚以前呢,互相寫一個很優雅的公文,我要追討你了,但是我現在不叫我要打你,而是說我和你一起去打獵,一起嘻鹿,遊戲於江邊等等等等。但是孟子年代就不是這樣,孟子一場長平之戰,戰國時期可能就是幾十萬人的坑殺。 畫外音:春秋時期,各國紛紛「挾天子以令諸侯」,《論語》中稱之為「禮壞樂崩」。而到了戰國時期,這種局勢愈演愈烈,諸侯國紛紛起兵互相吞併,以至於戰火連年不斷,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長平之戰了。秦國將領白起切斷趙軍糧草,趙國將領趙括率兵突圍,終被秦軍射殺。白起為了震懾其他國家,更是將俘虜的數十萬趙軍全部坑殺,一手締造了這次中國歷史上年代最早、最殘忍的殲滅戰。 在那樣的一個極其暴烈的年代,孟子就必須做人非常地剛猛。 字幕提示: 在一個暴戾的年代,孟子做人必須剛猛。 ——學生梁冬課堂筆記 當然了,這是一派觀點了,很多人肯定很不贊同,但是我們想講的就是說,其實每一種人的文化都彰顯出那個時代的特性。我個人其實還是蠻喜歡孟子的,因為我覺得孟子給了我們一種很重要的價值,這個價值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好,說到孟子之後,其實我覺得王東嶽老師講的韓非子也非常有趣,他特彆強調了一個觀念,這個觀念呢我們也想在節目裡面和大家分享。他講到法家,他說法家和現代我們所說的這個法律至上,依法治國的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差別在哪裡?韓非子的法家,所有的術、勢、道都是要符合君王的理論,君王的個人利益,所以呢,他要用權謀如何把優秀人砍掉,如何利用大臣和大臣之間的猜忌,大臣和大臣之間的相互的較量,然後用非常嚴苛的刑法來進行一個治理。他的目的是為了維護這個王權的統治。但是現代意義上的所謂依法治國的法,它這個法的精神是什麼?這個法定出來,尤其是憲法,定出來的首先是要限制政府。他們認為政府也是一群有利益的人所組成的,而且他們形成了一個組織,所以他們如果不受約束的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用法律來制衡政府的行為,這是整個現代文明的體系裡面對於法律的看法的一個重要的依據。那如果對比起來的話,我們會相信說,韓非子所講的法家和現代我們說的依法治國完全是兩回事。有意思的地方是在於,所有在中國歷史上提倡法家的人都最後不得好死的。像商鞅也是,商鞅最後變法,變到最後是自己被撕裂,韓非子也是,其實李斯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呢,就再次說明,在中國這樣的一個以「人為和諧」,為主流文化……我們剛才講的為什麼以「人為和諧」,為主流文化的這樣一個系統裡面,你太過強調專一的暴烈的行為,那種特別猛烈的這種行為呢,其實最後會傷到自己。 字幕提示: 在中國這樣一個以和諧為主流文化的社會裡,太過強調專一猛烈的行為,最終只能傷害自己。 ——學生梁冬課堂筆記 說到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梁冬最近請到了一位……另外的老師,叫王唯工老師。 字幕提示: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 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生物物理系 神經科學博士 ——王唯工 這位老師是我見過的真正意義上,可以把西醫和中醫完全打通的。他是一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科的博士。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考到……拿到西方的獎學金了,但是呢,後來他成為一個鐵杆中醫。話題延展到這裡了,我們已經完成對王東嶽老師的總結,開始一個小小的預告了。從下一期節目開始,我們就會邀請一位來自於台灣的王唯工博士,給我們從西方的生物學,神經學,物理學,以及能量學的角度去詮釋什麼叫氣,什麼叫血,什麼叫濕,這一些中醫裡面一直大家覺得很重要,也對,但是講不清楚的概念。總而言之,未來的十幾期節目,他會特別有系統的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那一些批評中醫不科學的人,是因為他不懂真正的西醫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那一些批評西醫沒文化的人,他也不懂現在的西醫和中醫已經到了什麼樣的一個匯聚。人類正在開啟一個完全全新的篇章。我們能夠有幸目睹,你難道不覺得這是一個人生難得的最好的證明嗎?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獻醜於江湖 謹為學習所得 懇請斧正 梁冬叩首 畫外音:有一種理論可以證明,中醫不是過時的醫學,但是要從「心」認識…… 梁冬:我們的心臟,它的角色,它不是一個壓力泵,它更像是一個大智慧家。 王唯工:大智慧家。 畫外音:揭開心臟神秘的面紗 王唯工:人工心臟在設計上它基本上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它變成個河道的管理員了。 畫外音:再尋中醫理論的奧妙。 王唯工:為什麼中醫會對……研究這個,因為有個心臟在打拍子啊。 畫外音:《國學堂》之身體物語系列,下周六晚十一點,神經科學博士王唯工,用現代物理學原理,為我們重新發掘中醫的智慧。20101225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二]第一講本期主題:傳統文化現代啟示錄(上)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12-25 21:45-22: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晴川 yhlj 雪狐 白眉英王 徒步去旅行 小麥 夜未央 慧從盧溪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較早之前的時候呢,我們請了一個人,這個人叫王東嶽,跟我們講了一些孔子、老子等等的話題,觀點相當地「雷人」。後來「雷人」這個詞呢,就變成了是一個很泛泛的關於王老師的一個評價。王老師因此很糾結,他說我是一個獨立知識分子,我是個學者,你們怎麼能用「雷人」這種詞來形容我呢?後來我跟他講說,您把話講出來了,就已經完成了普法工作,至於人家怎麼評價你,其實你真的沒有辦法控制的,對不對?就像巴菲特說我買完這支股票之後,它明天漲還是跌,我有什麼辦法控制呢?對於那些你無法控制的事情你為它糾結,那不就是再更加痛苦一層嗎?後來王老師就釋然了,釋然了以後呢,還居然答應了我們作了一次現場的演講。有一次我們在北京某地,就請王老師呢作了一個一天的講座,大家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匯聚到一起。但是呢,很可惜的是在現場只有兩三百人。於是我們就想把這段片段拍了下來,剪輯一些精華呢,給大家一起來呈現一下。今天這期節目就是王東嶽老師在做現場的一些精華的一個收錄。王老師主要是從今天的話題他聊什麼呢?他要聊關於人類文明的起源和演變發展的過程。其中他提到了一個觀念叫「數軸時代」,什麼叫「數軸時代」呢?他說你有沒有觀察到人類的有很多東西很有趣的一個周期,比如說某幾年呢荔枝會豐收,某幾年呢特別盛產好的IT公司,你看蘋果、微軟幾乎是同時代的公司,再比如說在中國,什麼華遠地產啊、什麼萬科啊、萬通啊,都是差不多九十年代中早期的時候開始誕生的,八十年代末那幾年的時間出來的,當今中國十大房地產公司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出現的。那說明什麼呢?說明任何事情都是有某個時運所致的。王東嶽:西方有一個著名的學者叫雅斯貝爾斯,他曾經提出一個觀點,他取了一個名字叫「數軸時代」。什麼叫「數軸時代」呢?就是在公元前六世紀,我們會發現在世界所有的文明區帶里,或者在重要的人種群團中間,都會出現一批理性化的重要人物或者文化代表。比如公元前六世紀,中國出現老子和孔子,古希臘在公元六世紀前後出現泰勒斯和畢達哥拉斯等人,然後印度出現釋迦牟尼,猶太人出現以賽亞,波斯國出現瑣羅亞士德。也就是說在在公元六世紀前後,我們會發現全人類突然冒出了一批理性化代表的人物,這個說法對不對呢?從表面現象上看是對的,但它掩蓋了另外兩個問題。實際上這一茬子人物所代表的文化階段完全是不同的。首先我們會發現雖然在公元前六世紀看起來世界各國的文明大致是相同的,但實際上呢,先後差別很多,層次很分明。你比如最早的一茬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它在5000多年以前已經有完整的象形文字系統,隨後我們會發現是兩河文明,在兩河文明公元前,距現在3000多年以前,兩河地區已經出現了字母文字的一些跡象,比如線形文字A、線形文字B都已經出現。梁冬:文明和文明之間到底怎麼樣稱之為一個獨立的兩個文明之間的特性呢?王東嶽老師呢,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他說文明和文明就猶如動物和動物一樣,例如說馬和驢它們算不算一種……同一種生物呢?你只要讓他們交配,交配下來的這個騾子如果還能繼續生,那麼說明它們是一種,如果不能生了,那說明它們就是不同種了。事實證明騾子是不能再往下生的。王東嶽:為什麼會有文明的分歧?也就是有不同文化的出現。我們現在看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差距非常之大,兩種文化幾乎是不兼容的。所以從鴉片戰爭到現在,我們會發現東西方文明衝突了一百多年迄今並不能完全融合。實際上從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人可以說是虔誠地把自己的東西全部拋棄掉,在學習西方,可以說它幾乎是一場全盤西化運動。可是迄今我們跟西方文化並不能真正有效地交融,因為這兩種文化的兼容性很差。回想從東漢以後,佛教第一次傳入中國,當時中國文化和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佛教,它(們)的兼容性相對比較好。所以佛教傳入中國,基本上波瀾不起,可見這兩種文化是有一定兼容性的。實際上當時也是有衝突的,但是遠沒有西方文化這次傳入中國帶來的衝突劇烈。可見這兩種文化的內質差別很大。畫外音:兩種差別巨大的文化會產生劇烈的衝突,驢和馬雜交的後代--騾子是無法再生育的,那麼文化的雜交也會如此嗎?您吃了嗎?曾經是中國人最常用的問候方式,是什麼使它發生了變化?它又變成了什麼樣?梁冬:除了說到這個話題之外呢,就引發了一個文明和文明之間的不同差異的特性。什麼叫文明?什麼叫文化?很多人說廣東人沒文化,北京人有文化,此言差矣。廣東人有廣東人的文化,是吧?廣東人有他的吃文化。北京人呢有北京「涮人」的文化,等等等等。它文化之間是不一樣的。那麼文化除了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東西以外,它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意味呢?在王東嶽老師的眼中,他認為那些都是文化的浮在表層上的浪花,就像是說一個深達一千米的大海一樣,表層的浪花只有半米。而下面的那些東西呢,才是真正可怕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往往在上面的東西呢,翻來覆去變化很大。但是呢,越往下走,它的變化其實很小。言下之意,文化也是如此。你往深里扎,你會發現文化是很難被改變的。比如說,對於中國人來說,歷經了這麼一兩百年的全球化啊,洋人的這種大炮的洗禮啊等等各種,但其實時間長了之後,你還是會發現,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某一些文化,是永遠不可能改變的。例如「孝道」,是吧?到今天為止,如果說一個人甭管你多成功,你要是一個不孝的人,那立馬打翻在地,是吧?再比如說,中國人還有一種叫做「和諧」。就是你再牛,你透過用很暴力的方式取得這一切,也是勝之不武的,吃相難看,起碼人批評。所以呢,你要是能夠在不動聲色之間把事情搞定呢,那才叫高手。王東嶽:文化一點都不花哨。它僅不過是我們人類這種動物不得不用自己的智力反應,對我們的生存環境產生相應的一個智性行為的反應系統,我們把這個系統統稱為文化。所以它直接表達的就是我們的生存方式。那麼人類在古代的時候,文化最初形成的時候,什麼東西對它的影響最大呢?人類早年他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都是自然問題。也就是說他所生存的那個地方的自然物候條件,對他早年的生存帶來最大的壓迫感。這個面對自然發生反應的過程,就是早年文化得以形成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技術能力、生產能力提高,自然對人的影響越來越小,社會密構度越來越高,這個時候文化的主要反應,或者人們生存的主要反應,是面對社會問題反應,也就是面對社會內部問題反應,文化才發生另外的變質。所以,如果在早年文化起源的時候,大家最初的自然物候條件不同,那麼文化的反應方式一定是不同的。梁冬:剛才王老師說了一句話,叫做就是「對我們的生存環境產生相應的一個智性行為的反應系統」。嘖嘖嘖嘖,看看,這話說得多高級。每一個字您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知道什麼意思。就跟我們讀英文書一樣,每一個字母都認識,連在一起也不知道,如此的,這說明什麼?說明單個的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連在一起。那到底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稀釋一下這個觀念。話說在以前呢,中國人見面都說「您吃了嗎」,這是什麼?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很多人都吃不上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所以呢,大家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偶爾您吃飽飯了、吃上飯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恭喜的事情。但是現在呢,現在如果你再跟別人說「您吃飯了嗎」,好像就有點不合時宜了。為什麼?因為中國人現在比較多的、大面積的都吃飽飯了,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歷史成就啊,您知道嗎?翻開歷史書,哪怕是在最鼎盛的時期,中國人也沒有能夠像現在這個樣子,如此大面積的可以吃飽飯。而且,還可以如此大面積地浪費。您到大學,您到餐廳門口看看。哎呀,那中國人吃飯的方式實在是太不文明了,就是說,明明只要吃兩盤菜就夠的,他非要點五盤菜,認為呢,三盤菜呢是代表面子。但是呢,這造成了中國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很多人出現了營養過剩。您今天到醫院看一下,躺在那兒一排排,一摞摞的,有多少個是因為沒吃什麼病的?全是因為吃多了、吃錯了病的。換句話來說,什麼叫做生存環境的智性行為反應啊?生存環境吃不飽飯,您就要問安說:您吃了嗎?今天大家吃飽飯了,您就不能再說「您吃了嗎」?而得問:您減肥了嗎?您去糖了嗎?啊,或者是說,您計劃生育了嗎?諸如此類,因為呢,生存環境已經變了。廣告……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王東嶽老師的講座。在此之前呢,我想稍做一個簡單的複習。曾經呢,王老師在以前的《國學堂》呢,講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厚的黃土?就在黃土高原那裡。什麼原因?這個不是偶然的。啊,世界沒有偶然,只有必然。話說呢,本來地球是一個水泥球,它是一個石頭的,後來呢,在自轉、公轉、太陽曬到下雨等等情形呢,就大石頭變成小石頭,小石頭變成更小的石頭,最後變成粉末。平均來說,整個地球呢,只有半米厚的土,但是為什麼中國的那個土這麼厚呢?在黃土高原。是因為呀,地球在轉的時候呢,就形成了所謂的信風,信風呢就把全地球的這些灰土啊,全部捲起來,嘩,卷卷卷卷卷,卷完了之後呢,正好在中國的黃土高原上面那個地方呢,那個風不動了。嘩嘩地往下掉,人家說「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兒,它不是掉林妹妹,它是掉土。掉了幾千年,上萬年,幾十萬年之後呢,終於堆積了很厚的這個黃土。然後呢,經過黃河一衝呢,衝到了黃河中下游,就形成了黃河中下游平原。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中國人,他先天就……特別這個地方啊,就先天特別適合種植各種的穀物啊,水稻啊,麥子呀等等這樣的東西。於是呢,農耕文明就發展了。王東嶽:我們所謂的中華文明,它主要表達為一個純粹的農業文明,而且由於中緯度地區光照適宜,他它的生物鐘特別適宜於這個地方人口的繁殖。所以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都分布在,中緯度地區的這個主大陸塊上。這就使得我們這個地方--中亞這個地方,它的文明的發生呢,出現了這樣的局面:第一,他的可耕地面積很有限,比如中國,現在他的可耕地面積只佔中國總面積的10.4%,高山、沙漠、沼澤、湖泊佔去了90%。第二,它的人口密度很高,生殖能力很強,所以呢,它就會發生人倫緊張,而農業勞作又需要大家合作起來進行工作,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文化表達為集體協作,表達為個性壓抑,表達為人倫關係是所有智者最關注的問題的原因。我們看老子、孔子,他們的智慧都關注在人倫道德問題上,因為這個問題跟跟中國人早年的生存關係至大。畫外音:農耕文明催生了集體協作,同時也導致了個性壓抑。那麼,西方文明的產生,又是基於怎樣的自然條件?商業活動為何會在地中海地區盛興?個人主義和自由精神和商業冒險有什麼關係?梁冬:剛才呀,王東嶽老師說到呢,由於中國歷史上來說,人口密度就很大,在宋朝的時候估計人口就已經過億了。所以呢,中國的所有的文化,核心都是如何在這麼高密度的人群當中,大家和諧共處。否則的話早爆掉了,對不對?那為什麼西方,它就會比較強調個人主義呢?它比較強調人和人之間的平等呢?這和希臘那個地方,因為希臘文明是作為開始嘛,希臘那個地方呢自然物候條件又有什麼樣的關聯性呢?王東嶽:好,我們看看西方文明。我們先看古希臘,我們把西方文明它在起源上叫做環地中海文明。我們看看環地中海文明的基本特點。我們以古希臘為例,古希臘它這個地方它的土地貧瘠,去過希臘的人都會發現,那個地方真正好的土壤是非常少的,山石很多。但是它面臨的是什麼呢?它旁邊是地中海,而地中海是一個狹長的相當於夾在非洲、亞洲和歐洲之間的一個內湖,古人刻一葉扁舟就可以渡過地中海。然後呢它的南面就是北非,就是古埃及的尼羅河文明的發祥地,它的東南面就是近東地區,也就是兩河文明。所以古埃及(希臘)人一開始它就是半商業文明。因為它那個地方糧食產量很低,它必須通過商業活動來換取尼羅河地區和兩河地區的糧食來源。商業文明要求個人的自由度和個人的伸張,他總不能帶著全家拖家帶口去經商。因為經商是一種冒險性很大的行為,所以他要求個人主義,要求個人自由,要求有一定的社會自由度,所以它的文化就跟我們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別。農業文明要求家族協作,而商業文明要求的是個人自由。我們看看中國的商業,中國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為什麼?因為商業在中國是不能帶來糧食這個最基本生存要素的。而商業由於它的利潤,利益遠遠大於農業,所以如果鼓勵商業,而商業活動又不帶來糧食,那麼就會導致整個農業生產紊亂,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上始終是重農抑商的,就是保護農業體制,嚴重壓抑商業,壓抑商人。而古希臘呢,它為什麼會提倡商業?因為它只有商業才能帶來最基本的生活要素,比如糧食,它那個地方的糧食產量是不足的,它必須從尼羅河那個地方也就是北非或者從兩河地區的商業活動帶來糧食,所以商業活動是它生存的命脈。而在東方,商業活動恰恰是對農業文明的破壞。梁冬:王老師剛才講的一句話,商業活動恰恰是對農業文明的一種破壞。當然破壞這個詞呢顯然有點猛烈,我們可以說商業活動對日常的農民一樣吭哧吭哧工作的人;周而復始每天做事情的這種人它是一個很有力的挑戰,這倒是真的。我舉一個在城市裡面發生的例子,是吧?本來呢大家都在上班,每天吭哧吭哧的工作也挺好的,無非是加一級加兩級工資,把事情做好之後總有一天能評上模範標兵等等等等,突然有一天一些人炒房子掙錢了,有一些人炒股票賺錢了。於是呢一下子,本來這裡還吃的飽飯還挺好的人全面心理失衡,問題就來了,對啊,商業炒作,這些事情都會產生一系列這樣的情形。廣告……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到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前兩天我們碰到一個做電台節目的人,這個人是一個資深同事了,來他說呢在十多年前的呢,他們曾經有七八個人一起創辦了一個日播的電台節目,每天差不多半個小時,每一個話題都是記者到街上去採訪,然後回來再剪輯,用音頻的那種方式剪輯,剪輯之後再拼在一起,然後再配音呢什麼的,居然這節目播出來也不錯,效果也很好,大家很融洽,每天還有時間去打打保齡球,聚個餐了什麼的。後來隨著這個節目的成功,大家說我們得分工合作了,誰負責採訪,誰負責播音,誰負責剪輯,誰怎麼輪班倒,於是就搞得越來越複雜。不行了,人手不夠了,多加了幾個人,多加了幾個人之後又不夠了,每個環節之間出現了矛盾,於是呢再加一個人,在上面專門去銜接他們,然後呢這些銜接的人之間又有了矛盾了,再加一個人,再去銜接他們。這麼多人呢比如吃喝拉撒睡的事情多了,下面再做一些支持的部門,結果一個團隊膨脹成五六十個人,這節目也沒有做得更好,他就很困惑,他說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想可能的原因就是一個,就是分化。我們以為我們把一個事情切成若干段之後,每一個環節就可以做得更專業了,事實上並非如此。事實上哪怕你在這一小段裡面做的更有效率了,但是段和段之間的銜接卻變得更困難了,那麼你的成本就會變得越來越高。所以你會發現越是大的企業人越多;環節流程越多的事情其實能幹好的可能性是越低的。反倒是小公司、小團體它有可能做得好一點點。這和我們現在揚說的大社會、大分工、專業性好像有一點點矛盾。王東嶽:文明和文化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分化過程,它的進步度越高,它的分化度就越高,比如我們今天,我們今天在大學裡有正常的學科,已經有4000多門了,可是人類早年即使在古希臘所有的學科合在一起,只叫博物學。你就會發現文化越進步,它的分化狀態越強烈。那麼人類最早年的時候,它最原始的文化是什麼呢?是分化狀態最低的文化,也就是說它是天人合一的狀態,我們人和自然都沒有分開,我們的圖騰甚至大多數都是用動物來做圖騰,我們把自身和動物和自然視為一體,我們把這種最低分化度的、最原始的文化叫做天人合一。那麼神學文化的出現,這個時候呢神分化出來,它介乎於人和自然之間,所以把人和自然隔離開來。這是一個比天人合一文化更高級階段的產物,所以所謂天人合一,是保持最原始文化狀態的整體狀態的一個基本表達,所以我們把這個文化總結為下面這幾個字,叫古儒學、准神學、亞哲學。所謂古儒學,就是古代的巫文化的表現;所謂准神學,就是它都沒有達到神學的狀態。比如古人,我們的神不是特殊的人格神,而是我們的自己的祖先被定為神;所謂亞哲學,就是它沒有進入到純哲學的狀態,而是更關心的都是人倫問題。所以它的表現方式是什麼呢?是天地崇拜,而不是對人格神的崇拜;是祖先敬仰,而不是對人格神的敬仰;是社稷關懷,就是社會關懷,而不是在邏輯上追求終極。畫外音:中國古人崇拜天地、敬仰祖先,追求與自然合一的整體狀態,那麼分化程度越高,越代表文明的進步嗎?為什麼道德的「道」和倒退的「倒」同音?角色心理學如何呼應老子對「道」的解讀。梁冬:偉大的思想家老子曾經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千萬不要認為說到了三生萬物的時候它這個社會就進步了,它為什麼把「道」和倒退的「倒」是同一個發音呢?其實老子所講的東西就是你怎麼由萬物變成三;再變成二;變成一;變成零,你要這樣回去,當你能夠這樣回去的時候,你才能夠回到生命的那種本真的快樂的狀態,你才能夠真正的有生命的能量。什麼意思?我給大家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話說這兩天我看見一本書,叫《角色心理學》。它說呢……當一些人……一幫老頭老太太八十多歲了,又有糖尿病又有腦血栓等等等等,然後把這些人扔到一個古堡里,它是外國一個哈佛大學作的一個研究,把這些老頭老太太呢,扔到一個古堡裡面,完全用五十年之前的報紙給他(們)看,每天播的電台,看的電視都是五十年前的,吃的東西,整個的所有的東西整個情景完全再造。你知道發生什麼嗎?發生一個情況,那就是這些八十歲的人,突然或多或少的都呈現出三十歲的身體和心理狀態。角色心理學說,我們的角色為我們帶來了所有的疾病和身體的狀況。言下之意是說,當我們心裏面覺得自己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你的身體也會是個小孩子。老子告訴我們說,你只有把自己從一個分化得很嚴重;看事情看得很明白,這個東西和那個東西有什麼不一樣等等等等,慢慢慢慢回到一個嬰兒,不覺得事情和事情有區別,不覺得一張紙和另外一張紙哪個貴;哪個便宜,當你有這樣的一種淳樸的心態的時候呢,你的身體才能夠去到那種柔軟的、有彈性的、具有活力的狀況。想想看,這個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廣告……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王東嶽老師的講座。話說這個有一天我問王老師,我說:「為什麼,你看古代的人,中國上古時期的人搞得出《易經》;搞得出《河圖》、《洛書》;搞得出《黃帝內經》;搞得出老子《道德經》、《莊子》,為什麼現代的中國人反而是一茬不如一茬呢?他說,很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上古時期人是比較關心生存生命本質,而現在的人由於網路信息太多,每天都關注微博上的那點東西,是吧?微博,是吧?所以呢,你沒有時間去關注那些……表面上看呢是個笑話,但認真想來,也的確有可能是如此的。我們在小的時候常常問的是很宏觀的問題啊,我從哪裡來的?媽媽會跟你說,肚子來的。那屎從哪裡來的?我吃的是好吃的東西,那個屎是怎麼生產出來,這屎從哪裡來的,是吧?這問題都是很深刻啊。現在呢我們都不問這些問題了,我們只問房價多少錢呢,我們只問通貨膨脹啊,當然這也是生存比較相關,我們還要看時尚雜誌啊,我們還要翻,當然是泛指,不是某一本時尚雜誌。那一些浮皮潦草的、花里胡哨的東西,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心智的空間,而哪些最重要的——我從哪裡來?我在哪裡?我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卻少有人問津。這難道就是文明的結果嗎?王東嶽:我們今天都在關心什麼問題?關心你住的樓房蓋得好不好?關心你的汽車跑得好不好?關心你那些奢侈品,關心你電腦上的那些垃圾信息,那些跟我們生死存亡,跟我們的基本生存最關鍵的要素,今天還有幾個人關心呢?可人類最原始時候,他所要關心和解決的問題全是跟他最基本的生存息息相關的問題。好,我們先看甲金文里--就是人類最古老的象形文字里所表達的一些基本意念。畫外音:人類現在關心的問題越來越飄離了生存本源,那麼古人關心的本源問題,到底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能從甲金文當中窺視一二?王東嶽:古人表達數字怎麼表達,比如:一、二、三、四,所以早年在甲骨文里四就是劃四杠,後來呢,才變成這個形態,出現了四。五,把全掌伸出來,所以,它最早的寫法就是一個手掌。那麼,六、七、八、九、十。好,所謂七上八下,是指這個意思,不是指十五個桶吊水。你見過一個井裡能放十五個桶嗎?可是到了「百」怎麼表達?我們總不能擺100個東西表達「百」,於是古人就會畫一個……上面畫一個圈,裡面在畫一個圈,這個字就是「百」,然後呢,如果在甲骨文里在上面寫「一」就是一百,寫「二」就是二百,寫「三」就是三百。他為什麼畫這兩個圈就是「百」呢?看看我的鬍子就明白了,鬍子是一圈,嘴是一圈,它表達的是鬍子很多的意思,叫「百」。那麼「千」怎麼表達呢?畫一個人,然後呢在他的這兒打一撇……在他的腿上打一撇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男人腿上長很多毛,這個腿毛就是「千」。可是到了「萬」怎麼表達呢?我們發現甲骨文的「萬」居然是畫了一隻蠍子。這就是繁體字的「萬」字的來源,我們今天所說的「萬」。他為什麼畫一個蠍子作為「萬」呢?是因為古人,他都是住在山洞裡,或者朝地下挖一個地窖子,上面蓋一個棚子,叫地窩子的居住方式,他的居住(環境)跟自然界很接近,所以他在創造自己居住條件的時候,他會偶然間……比如揭開一個石片,就會看見一窩蠍子。蠍子是卵生動物,一窩可以有幾百個。今天你已經找不到蠍子蜇你了,蠍子蜇人是非常疼痛的,古人突然揭開(石片),能看見幾百隻蠍子,在他的視覺衝擊力上,感覺到蠍子無比之多,於是就拿蠍子代表「萬」。梁冬:剛才我在看王老師這個片段的時候,突然想起另外一個人--唐漢老師,唐漢老師也上過我們的節目。他有一次給我講到兩個字,也回應到了上古時期人民的一些價值觀。他說呢,「高尚」這兩個字,「高尚」的「高」呢其實代表的是男人的生殖部分,「尚」字是代表著女的生殖部分,我就問他,為什麼「高尚」這兩個字擺在一起就代表了「高尚」呢?他說,當男人這個事和女人這個事碰在一起,難道不是人類最高尚的事情嗎?我哈哈大笑,笑完之後想,真的是這樣哦,難道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事更高尚的呢?所以,我們的先民對問題的思考往往是比較直接的,而現在呢就不這樣了。後來王東嶽老師,還給我舉了另外一個例子,也充分地說明我們要花點時間去研究古代的文化。好了,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某人,再見。下期導視:畫外音:古代人怎麼教孩子?王東嶽:他都是說你不準幹啥。畫外音:孔子所說的「仁」其實另有隱情。王東嶽:他指的是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畫外音:古人為什麼不讓你自由戀愛?王東嶽:否則這個物種就會被自然選擇淘汰。畫外音:我們誤解了叢林法則嗎?王東嶽:他說動物的內部爭鬥總是有限的。畫外音:《國學堂》特別節目,獨立學者王東嶽為您解讀道德與物種延續之間的最深層關聯。20101231國學堂-梁冬對話王東嶽[二]第二講本期主題:傳統文化現代啟示錄(下)主 講 人:王東嶽主 持 人:梁 冬播出時間:旅遊衛視 2010-12-31 21:45-22:30資源下載:http://blog.sina.com.cn/xipinguoxue文字整理:晴川 yhlj 棉花糖 白眉英王 蓬兒 夜未央 小魚兒 慧從盧溪 畫外音:古代人怎麼教孩子?王東嶽:他都是說你不準幹啥。畫外音:孔子所說的「仁」,其實另有隱情。王東嶽:他指的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畫外音:古人為什麼不讓你自由戀愛?王東嶽:否則,這個物種就會被自然選擇淘汰。畫外音:我們誤解了叢林法則嗎?王東嶽:他說,動物的內部爭鬥總是有限的。畫外音:12月25日,《國學堂》特別節目,獨立學者王東嶽為您解讀「道德與物種延續之間的最深層關聯」。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延續較早之前的一個話題,我們請到了王東嶽老師,就是在我們《國學堂》出現過的王東嶽老師作了一次現場的講座,在北京某地。今天我們這期節目是要把當天的這個精華片段剪出來和大家細細分享。王老師在講到中國文字這一段的時候,突然很感慨。他說當今人類,不是中國,人類的女性越來越美恰是女性越來越淪落的一個指標。大家不要馬上對號入座,哇,這個東西怎麼那麼反動啊,雷人啊,不是這樣看,它到底是什麼呢?它總要有個邏輯吧?我們對於自己一下子不能接受的東西抱著多一點點耐心好不好?王東嶽老師為什麼認為女性越來越美恰是越來越墮落的一個表現呢?王東嶽:好,那麼我們看我們今天的一個字,如果在這個「羊」下面畫一個「大」字,這個字就是今天的「美」。為什麼羊角底下畫一個「大」是美麗的「美」呢?他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他表達的是男人雄壯的像公羊一樣,叫美。特別注意:「美」最初是給男性表達的一個辭彙,而今天美是用來形容女性的。可是大家想想,誰美?所有的動物中都是雄性美,雌性是沒有必要美的。你看鳥,你看那個野雞,雌性都是灰頭土臉的,而雄性都是長著非常漂亮的羽毛。獅子,雄獅子鬃毛展開,非常壯觀,而雌獅子呢一身土毛,一點威風樣子都沒有,為什麼?因為呢,雌性動物之所以不需要美,是雌性動物的高貴使然。它用不著美,雌性資源在生物資源里是最缺乏的。比如雌性動物一個月只排一次卵,而雄性一天就可以射出4億個精子。所以,雌性資源是最匱乏的,因此雌性佔有了最高的優勢。今天,美跑到女人那兒去了,標誌著女性的淪落。梁冬:說到另外一個漢字,王老師後來又講到另外一個漢字是教育的「教」。其實,我們在看一些創造字的字體裡面呢,你就會發現中國人的智慧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說以前古代的小孩子都比較有禮貌,現在中國很多小孩子很特別沒禮貌呢?原因在哪裡呢?王東嶽:我們說教育的「教」,學習問題。在甲金文里,「教」這個字,上面畫兩個叉,底下畫一個孩子,這邊畫一隻手,注意我們今天文字里所有的「又」都是古時畫一隻手的樣子,當然我們現在簡體字,你已經看不到,這個「又」字亂加,所以現在字里的「又」已經不說明問題了。繁體字里,凡你見「又」都是在甲骨文里畫一隻手的意思,然後這隻手裡拿了一支棍兒,這個字就是今天教育的「教」。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你看看古人怎麼教孩子,上面是兩個禁絕符號,教育的意思不是給孩子教學會什麼,而是告訴孩子不準幹什麼。它跟今天的學習過程是完全相反,因為古人生存的那個環境是比較風險,所以他的小孩必須告訴他不能幹什麼。這個部分是教孩子最重要的時期。梁冬:剛才王老師講到教育這個話題,其實呢我覺得很有感觸。我們現在給小孩子的教育都是增加他的技能,但是,你想想看技能越多實際上有可能使他越累,父母呢總擔心小孩子呢能力不夠強,不會彈鋼琴,甚至不會用腳趾彈鋼琴,是吧?不會英語、奧數,不會等等等等,不會開車,不會上天入地。但實際上呢,你給他那麼多本事,他也不見得因此更加快樂,而且呢,本事越大的人呢,往往呢其實幫助你的人不見得越多。貴人會幫助什麼人,他不見得會幫助能力強的人,他會幫助那些有禮貌的人。片花:「美」最早用來形容男性,而教育的原始含義也是教孩子不準幹什麼,為什麼中國最早的禮是「尊尊而親親」?它與王權母系制度又有什麼關係呢?《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梁冬:王老師呢對於禮呢他對中國文化的這個重要性其實有很有趣的闡述,中國人講「尊尊親親」,什麼意思?尊重值得尊重的人;親,值得親近的人,那這個有次第的。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子?其實所有中國文化都是為了建序--建立秩序。為什麼要建序?因為如果中國人不被建序的話,那麼他就不能夠被團結成一起,他就是一盤散沙。人呢,是需要被建立在某個體系裡面的,對不對?王東嶽:孔子總是說禮,孔子一生的目標叫:「克己復禮」。什麼叫禮?我們今天所說的禮,僅只禮貌和禮節而已。可孔子所說的禮,是指政治、法統,一直到民間禮儀的總和。這個禮就是西周早年周公旦制禮作樂的那個禮。好,我們現在談談制禮作樂。它的基本內涵只有四個字,叫「尊尊而親親」。它的意思是指尊重有尊位者,親近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就這麼簡單。這就是中國整個禮制的核心。那麼人類早年的社會叫什麼呢?叫「原始氏族社會」。什麼叫「氏族社會」?就是有血緣群團的社會。它最基本的行為方針是什麼呢?動物社會在高等動物的社會,哺乳動物的社會裡,它的基本社會構型叫「王權母系制」。什麼叫「王權母系制」?就是雄性動物由於它的體力和它的戰鬥力,所以它是這個動物群體的王。可是它並不構成這個動物群體的整個結構系統,它的整個基層結構系統是靠母系來維持的。因為孩子只認母親,所以呢母親帶領著孩子構成了社會的整個基層。片花:「尊尊而親親」表達了原始血緣社會的生存格局,也形成了中國人長久以來的性格和習慣。這與孔子所說的「仁」又有怎樣的聯繫呢?我們常說「仁者愛人」,其實是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嗎?《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畫外音:古代人怎麼教孩子?王東嶽:他都是說你不準幹什麼。畫外音:孔子所說的「仁」,其實另有隱情。王東嶽:他指的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畫外音:古人為什麼不讓你自由戀愛?王東嶽:否則這個物種就會被自然選擇淘汰。畫外音:我們誤解了叢林法則嗎?王東嶽:他說動物的內部爭鬥總是有限。畫外音:12月25日《國學堂》特別節目,獨立學者王東嶽為你解讀「道德與物種延續之間的最深層關聯」。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繼續和我們一起來學習王東嶽老師的一個現場講座。王老師在研究中國歷史的系統裡面呢,他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念。他認為:孔子提出了一個整個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來自於哪裡呢?恰好來自於建立次序。什麼意思?就是說人呢是有次第的,有尊卑的。我們現在每個人都講人是平等的,這兩個點是不矛盾的。人和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一定要有一個次第,為什麼?否則的話它一定會亂。王東嶽:我們下面看孔子講的東西,孔子講: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是什麼?仁是仁者愛人,他是要講愛人的。因為人呢,這邊人……這邊一般人都認為是個「二」,認為兩個人,多數人互相相愛叫仁,不對。這個(二)字在甲骨文里,是「上」的意思,底下這一橫,表示一個案檯面,上面放東西,這就是這個「上」字的來源。所以你在甲骨文里會見到這樣的字,像一個除號,它的意思就是上和下,因為下呢就是在案台下面畫一點,叫下,也就是今天的「下」。孔子講的「仁」是人子和上子,他指的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這是仁者愛人的含義。所以孔子是要把人分出等級的,因為在原始社會,只有等級化的社會才是最穩定的社會形態。也就是說你理解這些古聖賢的時候,你必須回到他當時的思境中去,才能理解他。片花:在孔子的眼中,分出等級是系統有序穩定的基礎,這是「仁」這個字的原初含義。對於保持社會穩定,老子又有怎樣的見解呢,他所持有的價值觀念和現代社會的主流,又有何不同?梁冬:所有的大思想家他們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令到整個社會能夠相對的穩定,為什麼需要社會相對穩定?這是廢話,難道社會不穩定好嗎?對不對?所以呢,孔子提出這個方法的時候呢,就有老子另一套方法,老子認為是要維護社會穩定,要靠什麼呢?恰好要靠的是與我們當今社會,很多個廣告訴求,完全相反的觀點。現在呢我們每一天主流意識形態是什麼?是廣告。每天廣告都告訴你,你的生活還不夠好,你還缺一部車,你還缺這個洗頭水,你還缺這樣的一部電視機,你還缺這樣的一套房子,等等等等。於是呢鬧得人心很亂,越亂的時候你就越掙扎,越掙扎的話你就越爭奪,越爭奪你就越不和諧,越不和諧就越不穩定,這個就是所有的,背後的邏輯。為什麼老子說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王東嶽:一曰慈,什麼叫慈?慈僅指母親或者有血緣關係的人,看見自己的孩子和親人,即使生存狀態很好,你都覺得他還不夠好的那個心理狀態叫做慈。由於早年人類的社會,全是母系,全是血緣社會,因此這個社會裡充滿著「慈」。可我們今天的文明狀態是什麼呢?恰恰是要不慈。你想想,我們今天講成功,講優秀,什麼叫成功?就是你比別人都強才叫成功。如果別人跟你一樣好,你都只在庸人輩里。你今天追求優秀,追求成功,你恰恰是背「慈」而行。今天的文明,跟古人所說的「慈」距離非常遙遠。我們再看「儉」,一曰慈,二曰儉,什麼叫儉?我們今天說儉樸,有誰能做到?因為「儉」這個字的含義,絕不是我們今天儉樸的含義。而且你今天想儉樸都儉樸不成,你想想,古人所說的只是維持基本生存所需要。你今天如果光吃飽、穿暖,挖個地窖子住進去,你即使是一個最優良的品種,你一定找不見老婆。老子所說的「儉」,僅指像動物一樣的生存,跟生存所需要的東西為限,絕不多要一點的狀態叫做儉。就是僅僅吃飽、穿暖而已。你今天有誰能做到?今天我們所有的文明表達為恩格爾係數降低,什麼叫恩格爾係數?就是你掙的錢用於吃飽穿暖所花費的成本在你的總收入里占的比例越低,你的生活狀態越好,文明程度越高。這難道叫簡嗎?「簡」是恩是恩格爾係數佔100%。老子講一曰慈,二曰簡,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不敢為天下先?因為老子當時就預見到如果民敢為天下先,你一定把慈把簡都丟掉。梁冬:所以當王東嶽老師幫我們把「一曰慈,二曰簡,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剝開來和大家分享的時候,你不禁得要倒吸一口涼氣。為什麼?因為你突然發現現代社會所有的東西都是反對這三個的。不慈、不簡、創新,或者說是敢為天下先。當我們每一個人的慾望都在往外膨脹的時候而社會的總體資源越來越少的時候,它的這種不安定性就會帶來整個系統的崩潰。所以呢我在想,也許2012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人類照著這麼樣的一種方式去浪費地球資源,去浪費人們之間的善良的這樣的和諧關係的話,那麼過不了多久就算沒有什麼二氧化碳呢,沒有地震天災,人們本身的這種惡行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崩潰性的結果。稍事休息,馬上繼續回來到《國學堂》。片花:一曰慈,二曰簡,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是老子認為的最安全的生存狀態。那麼從根本上來說什麼是道德?人類早年最基本的道德又是什麼呢?它們對於物種的延續又有怎樣重大的意義?《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畫外音:古代人怎麼教孩子?王東嶽:他都是說你不準幹什麼。畫外音:孔子所說的「仁」,其實另有隱情。王東嶽:他指的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畫外音:古人為什麼不讓你自由戀愛?王東嶽:否則這個物種就會被自然選擇淘汰。畫外音:我們誤解了叢林法則嗎?王東嶽:他說動物的內部爭鬥總是有限。畫外音:12月25日《國學堂》特別節目,獨立學者王東嶽為你解讀「道德與物種延續之間的最深層關聯」。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繼續回到《國學堂》。讓我們一起再次分享有一次王東嶽老師一個現場研討會的精彩片段。話說王老師呢在層層分析了中國文化特質之後呢,就講到了兩個很重要的字眼:道德。中國人總喜歡說這個人有道德沒道德,什麼叫「道」,什麼叫「德」,什麼叫道德?吳伯凡老師的話來說呢,一切不可持續的東西都是不道德的。比如說您今天借錢,借十次之後人家不借給你了,所以你這個借錢這個行為就是不道德的。如果你能夠一輩子把錢從人家那裡借到你這裡的,你這個行為就是道德的。所以呢,為什麼叫可持續發展,這話的意思就是要道德地發展。但是道德也許還有更加宏觀的一些基本的意思。王東嶽的老師的觀點認為,道德到底是什麼呢?王東嶽:好,我來講一講什麼叫「道德」。道德不僅是人類遵循的東西。我前面講過人類社會是從動物社會中增長過來的。道德最早是動物生存的基本原則。人類最早的道德只有兩條:第一叫不得亂倫,也叫亂倫禁忌;第二叫做不得吃人,也叫不食同類。為什麼這是兩條最基本的連高等動物都要把持的道德原則呢?梁冬:在王東嶽老師眼裡這個「道德」絕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學習雷鋒好榜樣,五講四美三熱愛,不是的。在人類只有兩個基本道德,第一不吃人,第二不要近親結婚。其實在食人族裡面連吃人都是道德的。那麼人為什麼不能近親結婚呢?這事啊經不起問,科學就是這個樣子的。你想想看,為什麼表哥和表妹就不能在一起呢?兩個人青梅竹馬,從小在一起玩兒,為什麼後來兩人在一起之後,就遭到世人的唾棄呢?你憑什麼反對人家哥哥和姐姐在一起?這背後絕不僅僅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意識形態背後其實是什麼?是一個人類生存的問題。王老師特彆強調一個觀念,那就是所有你認為跟文化的東西到最後都是跟生存有關聯,跟人類整個族群的生存有關,那為什麼人們不能夠近親結婚呢? 王東嶽:在所有的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基因的進化過程也就是畸形化的過程,所以人類的所有疾病都是在基因進化的過程中積累出來的。大家只記住一條:你在進化的過程中,38億年的進化過程中積累了無窮無盡的潛在的疾病。這些疾病它一般是隱性的,是不爆發的,它要給一定的條件才會爆發。在基因結構里,如果基因雜化,我們在生物學上把它叫做雜合子基因,那麼它潛在的疾病就不爆發。比如基因的等位基因,如果這邊是一個A,這邊的對位基因是一個a,這個基因裡面所帶的疾病就隱性保存,而不會爆發為顯性疾病。如果你是近親婚配,它就會發生另外一個現象,你的基因組很可能表現為這樣的基因組,也就是說它是AA或者是aa兩個純合子基因。是雄性的配子和雌性的配子所帶的基因組等位基因是相同的基因,這就會使潛在的疾病顯性爆發。如果講到這裡,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這就是道德最早的來源。你想想孔子講過「男女大防」,包括後來孟子講「男女授受不親」,為什麼我們的古人不讓你自由戀愛?因為你過去的生活是在血緣族群中生活,如果你自由戀愛,你最可能愛的是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姐姐,表姐,表妹,堂妹,堂姐。於是你就會發生亂倫的概率非常之高。只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他們最知道誰跟你沒有血緣關係。因此早期的那個所謂的封建道德就是禁絕自由戀愛,而要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完成婚姻結構,恰恰是因為在血緣社會的生存環境下,它可以避免亂倫禁忌這個嚴重的危及人類生存的大問題的發生。梁冬:顯然近親結婚的時候導致這個遺傳病……一些被隱藏下來的遺傳基因突然爆發出來變為顯性疾病的機率大大增加,所以呢大家就慢慢慢慢地發現了這個規律之後,就把它變為一種認為:只要是近親結婚都是一個可怕的事實。畫外音:古人大多生活在血緣群族中,自由戀愛則會大大增加亂倫概率的發生,威脅族群延續。這就是古人不允許自由戀愛的最根本原因。那麼生物基本道德的第二條:不食同類,又如何保護一個物種的綿延不絕呢?梁冬:為什麼人又不能吃人呢?這個事情不僅在人類社會當中是這樣,所有的動物當中也是如此,大家盡量不要吃自己的同類。我們看見電影裡面說某一個人吃自己的肉,或者吃他兄弟姐妹的肉,或者吃人肉,或者比如說吃人肉叉燒包,你會覺得特別地噁心。為什麼你看見人家吃別人的肉你都會覺得噁心呢?這個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王東嶽:道德里還有一條,在所有的動物都遵循,叫不食同類。在人類社會表達為不得吃人。在人類原始社會裡,吃人的現象偶然有,但是非常少,在動物社會裡,這種食同類的現象也是非常少的。我們再飢餓,見到同類的肉我們會覺得噁心,這是一種本能。為什麼?因為呢任何病菌或者病毒它侵犯是分種系的。比如結核桿菌,人結核桿菌是不感染牛的,牛結核桿菌基本上也是不感染人的。所以把人的結核桿菌接種到牛身上,把它繁殖200多代,由於它不發病這個桿菌的毒力就會下降。我們在牛身上提取這個繁殖了200多代的減毒細菌,叫做活疫苗。那麼如果你吃同類,它必然發生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大規模的傳染病爆發。因此生物學家認為:過去曾經有過食同類的物種,可是它早都被自然選擇淘汰了。只有那種在基因里本能地就反感同類的東西作為食物的物種才能保留下來。梁冬:王老師反覆給我們強調,道德它不是花里胡哨的東西,道德是一個生存的規定。從人類的大角度上來說,你不能吃人,不能近親結婚,這是基本道德。但是它卻引發了我的一個很有趣的思考,那就是現在很多人在作企業文化研究,也有很多的公司高管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做公司的文化的管理。很多時候覺得很虛哦,公司文化,團結、進步、和諧、求生存,以客戶為導向,似乎所有的公司都這樣講。但是,它為什麼要必須這樣?比如說,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為什麼變成是所有服務性行業的一個特徵?什麼叫做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跟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我曾經見一個老太太,叫王奶奶,她問我說:如果有一杯水,你是給爸爸喝;老闆喝;自己喝;老婆喝還是孩子喝?我問:那當然應該是給老闆喝了,要不給媽喝。好像都是對的答案。王奶奶說,應該給需要喝的人喝。當時我就覺得五雷轟頂,她說明什麼?說明我們有些時候以為自己一直在為別人著想,我要給老闆喝,給老婆喝,給爸爸媽媽喝,都沒說自己了,但是,他的標準還是在我們的心裏面,錯了。而所謂的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其實說的是,你連標準都沒有,他愛什麼,那就是他要的東西,那麼,這個東西就是這個公司的道德。片花:由此可見,無論對於一個公司或是一個族群,道德,都不是華麗的裝飾,而是關乎生存的法則。關於生存的法則,今天的人們和效法自然的古人有怎樣不同的理解?叢林法則是暴力的法則嗎?《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畫外音:古代人怎麼教孩子?王東嶽:他都是說你不準幹什麼。畫外音:孔子所說的「仁」,其實另有隱情。王東嶽:他指的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畫外音:古人為什麼不讓你自由戀愛?王東嶽:否則這個物種就會被自然選擇淘汰。畫外音:我們誤解了叢林法則嗎?王東嶽:他說動物的內部爭鬥總是有限。畫外音:12月25日《國學堂》特別節目,獨立學者王東嶽為你解讀「道德與物種延續之間的最深層關聯」。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繼續回來到《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仍然是延續對王東嶽老師現場講座的精彩、精華片斷的分享。王老師呢在現場講座中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他說,在人類開始的時候就有一個道德,叫不吃人,但其實這個不吃人還擴展成為人和人之間絕不互相殺死對方。這是在最開始的時候,不光是人啦,所有的物種都有的特性。但是,人類之所以進步或之所以退化都緣於一個原因:就是有朝一日,突然,人開始殺人了。你看看,在叢林當中,它從來不是這個樣子的。叢林當中你什麼時候看到兩隻公猩猩,或者兩個公老虎為了搶一條妞而互相把大家打死的呢?很少吧?關於這個話題慢慢延展開來,請王老師給我們細細分解。王東嶽:好,我們再看一個現象。有一個生物學家叫莫里斯,他在他的一本書,叫《羅源》的這本書里,講過「叢林法則」。他的原話是這樣講的:他說,動物的內部爭鬥總是有限的,受到控制的,越是兇猛的動物,越是擁有致命捕獵手段的動物,在內部爭鬥時就越有自制力,越不會置同類於死地。這才是真正的「叢林法則」。大家看一個字,早年的古人對這一點是非常了解的,我們看一下,仁義禮智信的,這個「義」字怎麼寫。仍然是畫一隻羊,底下畫三撇,然後這邊畫一個格,這個字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義」這個字的繁體字。義,它的意思是什麼?底下是我,我這個字是什麼?在古代社會的時候,它的意思是我們,發音是我(音),跟兇惡的「惡」發同一個音。在甲骨文里,在古代中國的漢字里,發同一個音的字是同一系字,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那麼我是什麼意思?是人類的一群人,手裡捏著格,就是武器,大家在一起,嘴裡喊著我,然後形成一種戰鬥氣氛的狀態。上頭為什麼畫一頭羊角呢?就是人類在古代爭鬥的時候,他是點到為止的,像公羊對斗一樣。兩隻公羊為了奪雌性資源,它們是互相打鬥的,可是當一隻認輸的時候,另一隻絕不追擊也絕不殘害那個失敗者,雙方是平等的格鬥,而且是點到為止。這叫義。片花:從繁體字的義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動物爭鬥時對暴力的限制。那麼人類又如何理解爭鬥和暴力?如此的對比和國學的價值有著怎樣的聯繫?《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王東嶽:近代西方最有名的一個軍事家,叫克勞塞維茨,他寫了一本書叫《戰爭論》。他在這本書里有一段原話,我給大家念一念,大家對照一下,剛才莫里斯所說的「叢林法則」,看看這句話所表達的「文明法則」是什麼?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里講到: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而暴力的使用是沒有限制的。我講這些都在說明什麼?說明: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保守落後,被視為糟粕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它恰恰是國學思脈中最具價值的精華所在。也就是說,中國文化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把人類最原始的思維方式和最原始的生存關懷,完整地保留下來。梁冬:王東嶽老師用那麼大的一段話來講述人類在某些精神特質上,甚至連禽獸都不如了。他想說明什麼?他想說明的是:恰好在這個地球上的諸多文明當中,只有中華文明還仍然保留了一些上古時期,接近於天真的人和天真的野獸之中的那種特質,仍然成為我們現在文明當中很寶貴的東西。例如,給你舉個例子,與人為善,說的是這樣,和諧為主;與物為春,說的是你要用溫暖的心情對待大家,等等。這些心法背後其實說的都是一個追求不明確,但是和諧的一種混沌的狀態,這恰好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社會最需要的東西。最近,有一本書,它叫《失控》,它講的是在未來的社會裡面,越來越多的公司,未來越來越多的行業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它完全是處在一種必須用無為的心態去處理的。那麼,如果這種書在西方已經開始在流行的話,那它說明了什麼呢?它說明,整個世界已經越來越多地在邁向了一個曾經我們在中國文化當中被尊崇,後來又被拋棄,現在重新要需要發現它價值的東西。那就是重新理解什麼叫無為,重新理解什麼叫慈?什麼叫儉?什麼叫做次第倫常?什麼叫做和諧共處?當我們真正把這些東西研究清楚之後,這個民族就會變成是一個一等一的,世界的值得尊重的民族了。好了,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們下一期同一時間再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