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悅悅,這個世界會變好的
一大早起來,就看到了小悅悅離世的消息。雖然心裡多少有些預感,可看到報道後,心情依然十分沉重,難以平復。
任何關注「小悅悅」事件的人,看過那段現場視頻後,都不可能不受到震撼。任何有良知的人,可能都會發出同樣的問號: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事件發生後,網上輿論普遍對那18名路人進行譴責,乃至於還有人動議將見死不救入罪。可是,問題真的這麼簡單嗎?
小悅悅究竟是死於兩名肇事司機的殘忍,還是路人的冷血,抑或父母的監護不周,甚至相關制度的不健全?只能說,小悅悅事件並非孤立的,這是一個社會道德法制總體狀況的具體呈現。因此,任何孤立措施都難以阻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此前一天,針對「小悅悅」事件,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呼籲:「我們每個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來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醜陋,忍住刮骨療傷的疼痛來喚起社會的警醒與行動。在公眾參與下創造揚善懲惡的制度條件和社會環境……」這段話說中了一個事實,「小悅悅事件」的發生,和制度條件、社會環境以及每個人的道德意識都有著直接或隱秘的關聯。
事實上,人們很難判斷,在那樣的具體情境下,基於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判斷,自己會採取什麼行動。更準確地說,在那情況下許多人都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除非制約條件發生了變化。
我相信那兩名司機並非真的那麼冷血,碾壓女童後會如此心安理得地揚長而去。排除他們真的沒察覺壓到人的因素,讓他們這樣逃離現場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試想,如果撞人逃逸在法律上是重罪,他們敢這麼離開嗎?這樣的話,第一名司機即便心想是碰到什麼障礙物,是不是也會趕緊下車察看?
我相信這對父母肯定非常疼愛小悅悅,這是人之常情。可為什麼,他們會放任讓兩歲女童在那麼紛亂複雜的地方走動?這是因為他們對周圍環境熟視無睹,還是缺乏監護意識?如果法律規定,若干周歲以下兒童在家裡和公共場所必須由成人陪伴或看護,否則監護人將面臨相關起訴,他們還會這麼做嗎?
我還相信,若非真的沒看到,那些路人不會連打個電話報警的愛心都沒有。除非說,那麼湊巧有18個道德敗壞的人經過那裡,否則只能預設,這些人的道德水平其實和我們都差不多。可為什麼,在那種情況下他們卻毫無例外地選擇了離開?可以說,如果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碰到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場景,法律制度也能夠很好地保護行善行為,想必他們的選擇會不太一樣。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每回報紙、電視上報道那裡發生災難,哪裡有人因無錢治病陷入困頓,許多人都會熱心參與。在微博上,當人們看到有人需要救助的信息,也會毫不遲疑地捐款救助。就拿這次事件來說,雖然小悅悅父母一開始拒絕捐贈,可還是有許多人紛紛前來捐款。在「吳菊萍事件」中,有人甚至坐飛機到杭州,硬是把錢放到當事人手中。這和現實生活中人人自顧不暇、甚至不無冷漠的狀況似乎不相吻合,讓人懷疑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中國。
細想了也不難理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恰是真實的中國。中國人並不缺乏愛與善,只不過因為上述慈善行為大多數是單向行動,人們把錢捐出去後,不必擔憂發生對自己不利的後果。(即便可能上當受騙,那也是在可承受範圍內)街頭救助、見義勇為行為又不一樣,人們需要考慮的不僅是自己的能力問題,還可能權衡利弊,防止惹禍上身。在現實生活中,救人反被誣的現象並不少見,南京「彭宇案」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因為如此,人與人之間不得不築起一道高高的圍牆,這一邊擋住了外界的威脅,另一邊也扼制了自己的良知。
人之初,性本善。人行善的衝動和逐利的衝動一樣,都是人性固有的特徵。只不過在特定環境下,人為了自我保護,會選擇扼制、掩藏這種行善的衝動,藉以遠離是非和陷阱。從這個角度來講,譴責那些路人固然容易,可要改變與他們具有同樣心態的人的行為模式卻很難。小悅悅躺著路邊,只要有人伸出援手,也許後果將完全不一樣。可這咫尺之間,卻橫亘著一道巨大的鴻溝。跨越這道鴻溝,需要搭建一座人性與制度的橋樑。這座足以修復社會道德缺失的橋樑,顯然光靠譴責這些路人是難以實現的。
小悅悅已經去了天堂。這個消息壞透了。整個事件似乎展現了當前社會和制度的完敗。因為這個社會的道德良知、社會環境和制度條件,竟然難以挽回一個無辜兒童的生命,眼睜睜地看著小悅悅以這種方式離開人間。這種痛,和小思怡事件、小伊伊事件一樣,將長久地叩問人們的內心。
真的必須改變了。此時,我們不僅需要一把「良知的尖刀」,不僅需要付出刮骨療傷的創痛,還需要喚醒被扼制和自我掩藏的良知,搭建一座符合現代社會特徵的橋樑。這座橋,必須以公民意識和現代法治作為基石,才能確保不會崩壞。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告訴小悅悅:這個世界終究會變好的。
這是整個國家欠她的一個告白與承諾。
2011年10月21日
推薦閱讀:
※金庸筆下十大「渣男」,周伯通「光榮上榜」,但最壞的是這個人!
※親們!如果這個女孩給你做女朋友和將來的老婆,你要不要?
※這個秘密張學良和宋美齡一輩子都沒有說出,蔣介石至死都還被瞞著
※楷書如何寫得更靈動有神?你可以臨一臨這個帖
※幼兒園區域布置,還是這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