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馬國興:《易筋經》註解?闡釋

易筋之法的內容

 

    欲明易筋的修鍊方法,先要明白前賢是如何認識「筋」的,這才能更好的理解易筋之修練方法的全部內容。

   【原文】

    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與骨配合。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周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然而,人身之筋骨由胎稟而授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合者,種種不一,悉由胎稟。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而修鍊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豈可容其人之筋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存焉。若其人內無清虛則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如道哉?故入拳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故先聖以立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合,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棉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易之功也。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此其一端。

    闡釋:

    此其一端者,即外形的軟組織也,前賢將此皆視為筋的概念。此所以有易筋之道理,有易筋之理,必然有伸筋之法。略述之如下:

 

    總論

    抻筋拔骨法

    必須清楚的知道: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是「內氣、外形」合一而以「以柔用剛」為用。內外匹配的完美合理是有層次之分的。修鍊的層次不同,功夫藝境就不同,修鍊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故「抻筋拔骨」也就適應各自內外匹配的層次,而是用不同的方法。而各種不同的「抻筋拔骨」的方法,現在又同時流傳在習拳者之中。因習拳者處在各個不同的層次,習拳者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適時採用相應的方法。

    然而,這對於習拳者來說對各種「抻筋拔骨」的方法認識不清,不知遵從何法為好。

    下面把功夫層次匹配的「抻筋拔骨」方法分析清楚,以便習拳者參考而用之。各門派、拳種,基本上皆以此為練功時的準則。故習拳者應遵「循序漸進」的法則,及時取捨,才是最簡捷的道路。

    外形修鍊為主的抻筋拔骨

    由於初始習拳,崇尚筋勁骨力的用招攻防變化,內勁功夫尚未存在,於此相適應的方法就是以一般外形體的修鍊為主,如踢腿法、劈叉法、活腰涮腰法、活臂八法,肩胯、手足的對拉拔長法等等。這種外練法,每一個習拳者都要練習,拳決云:「練拳先練形。」即外練法的抻筋拔骨之目的是為了「整形」。只有抻筋拔骨,才能將拳形作的正確。

    此種練法,處於初期的強化筋勁骨力的階段,以追求「拳勢剛猛」之運用。《少林拳正宗》中說:「初期練拳要有力」正是此意。在此階段內氣運用尚不自覺,拳勢剛猛有力,故存有「受力」被擊的不足之處。因此,在這種練法的後期,當自身有了一定的內氣周身運行的能力時,就要及時轉向「以內氣濡養筋骨」的抻筋拔骨練習方法。由外練轉向內練,向著「柔弱無骨」的方向前進,這是一次質的變化,即由外形為主轉化到以內氣為主的練法,完成這個過程,對於習拳者來說越早越好,轉化的時間越快越好。只有這次的轉化,才能踏上修鍊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正路」。

    以內氣運行的抻筋拔骨崇尚的是「意氣君來骨肉臣」,以內勁運行修鍊為主。開始時,有意導引內氣在筋膜、骨膜、骨關節間隙中運行,而外形要由輕微的「拉伸」之動作意識以配合,乃屬「有為」。此法持續一段時間後,內氣、外形配合逐漸默契。待能達到心到意到,意到氣到,氣到則筋抻骨關節自然伸展拔長,自己又不覺用力,只感到是內氣運行自然使筋骨有「對拉拔長」的感覺時,則為內練的「有為法」功成,應繼續轉向「無為法」修鍊。而在此階段可以明顯體會到「心到意到,意到氣到,氣到則形的筋勁骨力亦到」的藝境。故可知「氣到力到」之說,其「力」乃指「抻筋拔骨」之藝境而說的。即外形以「力」言。

 

    專註於內氣運行的抻筋拔骨

    所謂「無為法」就是只專註於「內氣」在自身體內運行,如能「意斂內勁入骨」者,就是專註於內勁在骨中運行,而形體不作任何拉伸的配合。「無為法」的抻筋拔骨之藝境,是內氣運行於自身各個部位時,骨段本身都有節節對拉拔長之內景象,這是內勁運行時骨膜的膜起、膜張的景象。只有達到此功夫藝境時,才達到了「抻筋拔骨」的目的。此時有筋肉與骨膜脫開的內景象,術名「脫骨力」即指此而說的。功夫到此,則自身內外無牽扯、無障礙。要達到自身拳勢「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的功夫藝境,這種是「無為法」修鍊是必須經過的功夫階段。只有經過這個功夫階段修鍊成功,外形才有柔弱無骨,才能真正做到「以柔用剛」的真藝境。

    以上述內練法「抻筋拔骨」,存在有多種形式,如「樁功修鍊法」,就有站樁、坐莊、卧樁等三種形式,而三種練功形勢又各有特點,站樁就有「靜態樁、動態樁」的區別。尤其是「卧式」練法,可有全身的各種自發的「抻筋拔骨」之景象,是站樁、坐樁所不能體驗到的。

 

    站樁動式法

    又名「動樁」。是修鍊內氣導引的「抻筋拔骨」的方法,法式不定,以雙足虛實的倒換,雙手的開合,起落的環繞動作,內氣隨形體動作而運行;或以內氣運行支配形體運動,皆可以達到「抻筋拔骨」內練效果。而又能由此法進一步步行式動練法,效果極佳。最終要落實到攻防招法中去,才能運用。

    打拳修鍊「抻筋拔骨」

    綿掌拳的練法,就是內氣運行,配合拳勢變化而達到「抻筋拔骨」的目的;太極門的各種拳術套路中的「催僵求柔」的練法,皆有「抻筋拔骨」的修鍊存在其中了。由此可以推論,任何一種拳招姿勢,反覆修鍊,都具有「抻筋拔骨」功夫的修鍊。

    由此得出:「抻筋拔骨」可以由外練法修出,也可以由內練法修出,亦可以內外齊練而修出。但是由於不同時期的「抻筋拔骨」功夫的立項修鍊內容不同,故「抻筋拔骨」的功夫本身就存在著層次的不同,亦應由初級向高級升華。

    通過對「抻筋拔骨」的功夫藝境之內含、目的、內外練法都作了闡述、分析,,可以知道「抻筋拔骨」是自身外形的功夫,是為了在攻防較技中充分發揮自身外形之良知、良能,方能「以柔用剛」而必修的功夫內容。如果只有很好的外形之「抻筋拔骨」功夫,而沒有內勁功夫;又沒有「內氣、外形」的匹配合一的運用之能力,不知道「以柔用剛」的技術方法,也不能在較技攻防中充分發揮「外形」之良能的。那「抻筋拔骨」的練、用位置也就擺正了。

    由此可知「抻筋拔骨」只是外形體攻防運用的「基礎功夫」內容,也就不要過分的誇大其作用。但必須正確的運用「抻筋拔骨」練出的形體「柔弱無骨」之功夫。「抻筋拔骨」和「柔弱無骨」是存在「方法」與「功夫」的區別的。習拳者能如此區別對待,便見功夫,就這樣簡單!

 

    外家拳法的抻筋拔骨

    是為了強化筋勁骨力的「尚力之拳法」。自然追求「拳剛勢猛」的運用為法則。拳論云:「剛勢者,以千鈞之力破百鈞。」典型的大力打小力的拳法。雖其拳勢亦講究勢正招圓,剛柔相濟,圓機活法,亦有尚巧之運用。而其「伏機」只是「外形」的單控機制,故存有「受力」易被擊潰的不足之處。故外家拳法講究練而得養之方法。(可觀拙著《論伏機》一文)

    內家拳法的抻筋拔骨

    是為了形體的「柔弱無骨」而達到以柔用剛、順隨為法的善變無形又無窮的尚巧之拳法。自然追求「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拳勢剛柔相濟,柔行氣,剛落點」的運用為法則。曲中求直、以柔用剛為技術方法。拳論云:「柔勢者,以百鈞之力破千鈞」。典型的小力打大力的拳法。故其拳勢之勢正招圓,剛柔相濟,圓機活法,而「伏機」是「內氣、外形,陰陽逆從」的「雙控機制」。故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不受力而能借人力」的特點。此乃中華傳統拳術的獨特功夫。

    拳道藝境不再抻筋拔骨

    「拳道」藝境,乃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最高藝境,亦名「無上藝境」、「虛靈妙境」、「拳道合一」。「抻筋拔骨」功夫,已經在「內家拳法」的「內練法」中完成了。故「拳道藝境」也就沒有「抻筋拔骨」方面的修鍊內容了。這從拳道藝境的「形體應當似水流」、「無形如大氣」的論述中,就知道「拳道藝境」乃功臻化境之極,神明藝境!又從太極的「全體透空」,無極的「無形無象」的說法中,就知道「外形」在拳道藝境中的位置了。故「虛靈妙境」就無需抻筋拔骨了。

    故此可知:「抻筋拔骨」的修鍊,只能存在初期的外家拳法和中期的內家拳法的修鍊之中,而不存在於「拳道藝境」的功法修鍊中,乃是事實。

    外家拳法,基本上是「以練達到養的目的」;內家拳法,基本上是「以養而達到練的目的」;拳道藝境,從簡從易,故「養」是其宗旨,當然練在其中了。拳諺云:「十年練功,十年養氣」正是此意也。

 

    抻筋拔骨是為了柔弱無骨

    由此論可知:「抻筋拔骨」的修鍊和應用之內容,皆不神秘,人人皆可按法修鍊而得之,循序漸進,功必有成。而對已修成的「抻筋拔骨」的各層次功夫藝境,確實存在運用上的區別。而又決定其攻防較技功夫之藝境。實際上抻筋拔骨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柔弱無骨的藝境,才能在攻防較技時做到形勢與人同,筋節與人異的節節貫串之柔化的有形如流水;剛發之接骨斗榫的變化自如之藝境。

    有人「抻筋拔骨」功夫練的相當不錯,但是運用於較技中,卻又不能體現出「以柔用剛」的技術方法來。這說明「抻筋拔骨」功夫和拳術攻防時之運用,存在「練用有別」的特點。這只是有人不知「抻筋拔骨」的功夫在較技中如何運用而已。而有人沒有「抻筋拔骨」的功夫,卻想在拳術攻防較技中達到「柔弱無骨」之以柔用剛之技術方法的運用,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由此可知「抻筋拔骨」練法而達「柔弱無骨」功夫藝境之重要性了。習拳者,必須精熟「抻筋拔骨」功法之修鍊!形體柔弱無骨功夫,舍此而別無良法。

    只有明白「抻筋拔骨」之功法,練出柔弱無骨之藝境,才能有較技攻防不攖人之力的「善變無形又無窮,不疾而速得真宰」之運用,才能具備「隨其變化用招法的神拳藝境」;才能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毫不受力的大成功夫,而功成藝就。當然,這需要「內勁」的修鍊,並以內勁為主,形體為賓才能達到以柔用剛的真功夫藝境。內勁的修鍊方法在此不論。此文只以「抻筋拔骨」的練、用而立論,毫無神秘之處,希望習拳者細心觀看文中精法,以得「抻筋拔骨」功夫以為用。

 

 

    煉膜之論之法

    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鍊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附著骨外之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易筋之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之一體,乃曰全功。

    讓我們看看先聖是怎樣通過「膜論」來告訴我們如何修鍊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易筋法中的煉膜之精義的。

    【原文】

    夫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一身也。如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於氣也。是故修鍊之功,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天之生物,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況於人生乎!又況於修鍊拳術攻防之道,怎能不順隨「陰形之身的筋骨皮肉;陽氣之無形的精氣神」之性情呢?知此,乃得入門之徑矣!

    闡釋:

    此論的關鍵是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必先修鍊有形之身,為無形之佐;培無形之道體,為有形之輔。此一練一培,有形無形,輔佐之別,乃內外雙修之法式。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練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所煉,無形之氣要得有形之身所養,才能相依而不相違,乃成金石不壞之體,方有氣意拳懂勁的氣形合一之用,及神拳神明的無形法身道體之用。只有氣形無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化而無「形」之用矣!

 

    是故練筋,必須練膜,練膜必先鍊氣,然而練筋易而練膜難,練膜難而鍊氣更難也。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跟,後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闡釋:

    此論是說外煉抻筋拔骨的法式以練筋舒和者容易,而以此法修鍊膜起膜張的的功夫就難了。

    那要如何的修鍊呢?

    就要以內練的「樁功」之法,修練出內氣在周身運行的功夫。

    再運用內氣在自身之皮里肉外運行,修鍊「臨皮靜」的功夫;

    在筋部運行,修鍊「易筋」之舒長松靜中和的功夫;

    在骨膜部位運行,修鍊膜起、膜張的功夫;

    在意斂內氣入骨致髓中,修鍊「洗髓」的功夫,在復反皮毛,便得虛靈妙境的虛靈功夫。

    此就是易筋、洗髓的真傳秘法。如以上述的功法,移植到攻防招法操練、套路操練中去精心修鍊,便得自身的內在功夫,方可精於攻防技擊功夫。

    上述所論之煉膜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實用,習拳者千萬不可以忽視之!

    上述雖然論述了易筋是先練有形的功夫,但須以無形的之精氣神的功夫佐之,即內氣運行到各部位,才能練而見功效,沒有內勁運行的修鍊皆是空架子,必定久練無功。

 

    故易筋佐以內氣煉膜的首要任務是:

    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嚴,嚴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固矣!

    闡釋:

    上述皆言說的是「先煉有形之身的功夫,必佐以無形之功夫」的諸法之妙用。

    就是前面所論的要以內練的「樁功」之法,修練出內氣在周身運行的功夫。

    再運用內氣在自身之皮里肉外運行,修鍊「臨皮靜」的功夫;

    在筋部運行,修鍊「易筋」之舒長松靜中和的功夫;

    在骨膜部位運行,修鍊膜起、膜張的功夫;

    在意斂內氣入骨致髓中,修鍊「洗髓」的功夫,在復反皮毛,便得虛靈妙境的虛靈功夫。

    此就是易筋、洗髓的真傳秘法。如以上述的功法,移植到攻防招法操練、套路操練中去精心修鍊,便得自身的內在功夫,方可精於攻防技擊功夫。這些內容。

 

    如果不如此而修鍊,會是什麼現象呢?再看前賢的論述,便可知曉了。

    如練筋不練膜,而膜無所主;練膜不練筋,而膜無所依;練筋、練膜而不練氣,則筋膜泥而不起;鍊氣而不練筋膜,則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絡。氣不能流串,筋不得正氣所養,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氣、形」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闡釋:

    此段內氣功法的煉膜之論,已將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內外修鍊的諸法原則訂立矣!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不知此論之精旨妙義,入手便無根底,如何能明理、法密、攻防功夫上身呢?此論豈可忽視哉!

    俟練至筋舒膜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夫,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闡釋:

    此段論述充分說明在初步形虛氣運,周身筋膜皆能運氣通暢時,就要加緊練功,練功時間相對延長,練功力度相對加大,屬於傳統的「熬功夫」階段,致使周身徹底地「脫胎換骨」,而得柔弱無骨,骨響齊鳴的真功夫。之所以骨響齊鳴,就是周身的筋舒柔和堅韌、膜起膜張的表證。

    在此時要特別的注意分別「內壯與外壯」的關係,這是修鍊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根本之處所。既有內外之分別,就出現內功法、外功法的區別。內功法修鍊的是無形的精氣神意的功夫;外功法修練的是筋膜骨皮的功夫凡行內功,多借外形為輔,由內達外,內壯而外無不堅。外運行於內,而內導引者,內功法也,洗髓之功法;內導引於外,而外運行者,外功法也,易筋之功法。故內壯者言堅、言固;外壯者言融、言勇。內外功德圓滿者,根底堅固,運用靈活能變善戰,謂之德義之勇。這就是拳術諺語云:「內煉一口氣,外煉筋骨皮」之說法的出處。

 

    洗髓之法的內容

    洗髓之法?歌訣

    【原文】

               兩目內含光鼻中運息微

               腹中覺空虛 正宜納清煦

               一切惟心造 煉神競虛靜

               假借可修真 四大需保固

               柔弱可持身 造化生成理

               從微可知著 一言透天機

               漸進細尋思 久久自圓滿

               未可一蹴企

    闡釋:

    此歌訣是站、坐、卧的精鍊內功心法描述,即修鍊內壯的「守中」之法式。而守中之法分為氣沉丹田的生氣、積氣之法和內氣運行的搬運之法。上為煉精化氣,繼而鍊氣化神,在煉神還虛。神還虛空之體內,即是內清虛的功夫成,而得內感通靈。配合易筋的外形之脫胎換骨、脫拙換靈,便是周身內外一家的內清虛而外脫換的藝境,如於攻防較技的招法運用精熟,便是「神光朗照巔頂」的「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功夫藝境成。是氣惟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固。古論:氣即力,力即氣。

    然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內功心法之內壯之指,乃元精、元氣、元神的內壯功夫。故前賢《元精元氣元神辨》一文,以告知後學,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鍊是以開啟元精、元氣、元神的功能為宗旨。這乃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獨特之處。

 

 

    元精元氣元神辨

    【原文】

    元精,非津液脂髓之精;元氣,非指呼吸吐納之氣;元神,非知覺運動之神。元精,能采陰陽之菁華,結成為精,生亦能變化無窮,神通廣大矣!生時不過能養靈性。至若元氣、元神,即經元精存養多年,功行圓滿。神用之則大放光明,億萬化身,斂之則如混沌一元。氣用之則風雲雷雨,變態無端,藏之則與太虛一體。元精足,護元氣元神,下能隨元氣送元神上升。修鍊家所以煉元精者,為養元氣元神故也。就即生時觀之,元氣元神活活潑潑,虛虛實實,不即不離,極明極靈。元神為元精主宰,元氣作元精驅使。神氣之重,更不待辨而可明矣!氣乃精神之中樞,此論明矣!

    闡釋:

    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養生之道,必先運氣者,蓋以氣為精神之樞紐,並為一身之樞紐。精之在身,無處不存;身之有神,是運氣化精之主宰;而氣有二用,下降上騰,內收外發,清生濁降,氣生液降,化生無窮,始而復終,終而復始,生機遂以不絕。人若知導引諸法,一為吸濁呼清,俾輕浮重凝而血脈筋絡通達無滯,則竅竅玲瓏,節節流通,至功力已到搬運漸熟呼吸頃刻上至天庭,下墜海底,中及四肢,三焦通暢,百體調和,安能為殃。及於傳統拳術攻防之道達於虛靈妙境,幾無障礙矣!是以修鍊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不可不留心於內氣運行的吸提呼放之法哉!此乃拳道之中樞矣!執中以事外,簡易之法。

    此論中的元氣,非口鼻呼吸之氣;元神,非知覺運動之神。到底是指何而說的呢?就是指修練而成的法身道之體,即以天心為體,以元神為用的體用一元之道體法身爾!將此物之景象、功能描述如下:

    放之則彌六合,其大無外,無所不容;卷之退藏於密,其小無內,無所其入;卷放得其時中,絲毫無差,無不切機。

    就洗髓功法而言,不單此經譜如是說法。歷代眾前賢多有論述,現擇一有代表性的論述,並加以闡釋,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嘗思天下之物,皆具靈氣,況人乎哉?人為萬物之靈,受命而後性理咸備。果能從生後識開之侯,窒慾懲忿,使七情六塵永息無生,則人心日死而至灰揚,道心日明以至純粹,則基乃固矣。且心中各具七殼,尤得當訣以通,斯可矣。

    七殼者:曰玄通、靈根、妙鑰、統真、通樞、涵神、洞幽,左輔元龍,右輔白虎。

    玄通殼開,則甘露每夜子時升於泥丸,每日午時,流貫周身,則皮膚鮮嫩。

    靈根殼開:則先天之精,刻漆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流走上下;久則皮潤澤生,光眼清爽,永無生眥、發熱發脹昏迷;雖數夜不眠,亦無倦怠,面色如金。

 

     有歌訣兩首為證:

        

     一竅開時便通天,初時幽暗玄又玄,

     靜侯靜待無煩惱,靈根洞開入九淵。

     霹靂聲聲飛龍起,一片通明九重天。

        

    此時天人合一體,便與天地通氣機,

    可借精華補自己,靈神圓滿香寰宇。

    根竅通時百竅通,此竅通時知天機。

    妙鑰殼開:則心性含香,陽和遍體,而立主宰,外則芳氣襲人,身活如綿,發招捷速。

    統真殼開:則目讀心契,理無畛域,虛靈圓滿,耳通真言。

    通樞殼開:則身活骨輕,百節生胎,日夜不眠,永無怠倦。

    涵神殼開:則氣無湧出,神生泥丸,普照湧泉。左目日也,右目月也,故日照臨下土。

    洞幽殼開:目生真精,而天文地理奇偶之妙,變化之神,自然豁通於心矣。耳塞能通,清音可聆,役使勿停。

    元龍白虎殼開:則周身三萬六千毛孔皆開,通天地之氣。功夫至此,周身氣候,節之運行,與天地無違,久則孔孔生胎,則外三寶始稱堅實,無六淫之感冒,可謂疾魔退矣。

                                      ——《渾圓劍經?劍髓千言》

    闡釋:

    嘗思天下之物,皆具靈氣,何況人了。人為萬物之靈,命立而後性理也就全都具備了。即人降之初,目能視、耳能聽、鼻能聞、口能食、皮膚能觸。顏色、聲音、香臭、冷熱、輕沉、五味,皆天然固有之良知之覺;其手舞足蹈與四肢身體動變之能,皆天然運動之良能。思及此,是人孰無?因人性近而習相遠,迷失固有。果能從生後識開之侯,即七八歲開始,窒息欲妄,懲處忿怒,使七情、六欲永息無生,則人之凡俗心日死而至灰揚。要想還我固有的良知、良能。非習武無以尋求運動之根由,非修文無以得知覺之本原。是乃運動而知覺也。即內修精氣神合一,外修筋骨皮合一,以靈神合內外而歸一。道心明以至純粹,則根基乃堅固矣!

    然人修鍊傳統手戰之道,之所以不易通之,乃心氣不達、不通之過,故習者乃先通心氣為法。「氣沉丹田德潤身」是為初通心氣之法。古人云:「心,乃七竅玲瓏心」。而此七竅被七殼所蒙蔽。故心之七竅不開,如心氣通達七殼全開,則於傳統手戰之道自能通之。只因心氣不能衝破七殼以自通之。尤當得內功訣以通之,斯方可矣!俗云:「一竅通則百竅通」此一竅者,乃心竅也。心竅通,則手戰之道百法皆通之也。據古人所云:「七竅玲瓏心」,故此經文有此「七殼」之說。「七殼」之名曰:玄通、靈根、妙鑰、統真、通樞、涵神、洞幽,左輔元龍,右輔白虎。

    此所謂之「心」。非指具體心臟器官而言,乃指「道心」。心身一元的良知、良能的中心之「心」。即口、眼、鼻、耳、舌、身、意、等根、樞,及終端功能所在。即各種功能之根本中樞之地。不明此則不明「七殼」開通之法。開通「七殼」之法,即是「內功心法」爾。修鍊內功,以真氣為念,以意為嚮導,意到氣到心到神亦到。心逐氣穿,七殼自開,神能普照,氣自周全,神自圓融,久而自然之能力生焉!七殼陸續地必然通開。手戰之道必能達神化之功的神明藝境。

    內功心法,基本上乃「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個步驟。然開七殼,本經文中所列的「六字訣:提、催、靈、潤、妙、工」和「三字訣:清、靜、定」。都是非常實用的功法。我亦在闡釋七殼開的景象時,隨後附有我之修鍊的「內功心法」之名稱,已經證驗有效。以明「內功心法」乃修鍊內功方法爾。而此中方法,自古流傳,數不勝數,故不能說哪好哪不好,只有通過證驗有效而無弊病者最佳。我是這樣認識的,運用如何,也全在練功者把握,悟性之明昧而分之。

 

    下面具體解析之。

    玄通殼開:

    殼者,兩音,一為皮殼之殼,一為竅解。此七殼,未開時,乃以皮殼之殼而言,如雞蛋外硬皮名「雞蛋殼」。已開後、殼破碎化無。則以「竅」名。故玄通殼開,亦可名玄通竅開。七殼皆可以此而理解之。

    玄通殼:玄者,一指天,一指氣,合指深邃之意。玄色黑,其象洞深。此「玄通」二字,乃指自身內景如天之象,色黑,深邃無疆界,氣沉丹田,真氣自生,而出現「氣升液降」的景象,可為玄通殼開。此「玄」乃「有無相生」同存同在同出之名也。內氣由會陰或湧泉而升至百會,復由百會而降至會陰或湧泉,周而復始的循環往複,即是「子升午降」之精義。此乃「身中之時」也,會陰為子,百會為午,此乃小「子午周天」法;湧泉為子,百會為午,此乃大「子午周天」法。此正經文所言:「則甘露每夜子時升於泥丸,每日午時,流貫周身,則皮膚鮮嫩」之精義。此夜升午降,非自然界之日夜爾,乃自身中之日夜子午之日時說也

    內功心法:應在「無極天一生水樁法」,內氣由雙足踝至百會穴的升降漲渺同期運行。日練兩次,每次兩小時,日收兩次功,可收兩粒,百日築基,克以成之。一點清明者,此也。

    靈根殼開:

    真氣生則聚而生黍米粒。此即本條目所言:「則先天之精刻添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流走上下」。此乃自身覺知之內景象。有此景象,謂之「靈根竅開」。久則皮膚潤澤,生機勃勃,眼光清爽,永無生眥。眥者,眼屎。俗名「吃模糊」;也不會發熱,肚腹不會脹滿,頭腦不會昏眩、痴迷。此乃強身之效果。雖數夜不眠,亦無倦怠,面色如金。即數夜不眠,尚見其有倦怠之現象,面色黃而發亮,實自己不覺倦怠。可知是精滿氣足神充的初俱之候。然此「先天之精,刻添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的說法是取梁武帝受佛教影響推行印歐文化體系的九十六刻制而言說的,可知畢坤先生沿用此說。現今的一日九十六刻制是清代以後,中國再次受印歐文化體系影響改行九十六刻制,今天的4刻/小時乘以24小時/日等於96刻/日,就是從那時定下來的。實際上,古代以十二時辰的十二進位配地,以百刻的十進位制配天,使人類生活、練功於天地交諧的時間場中,受場力影響而陰平陽秘身體康泰,有很深的指導意義。

    拳訣云:「精養靈根氣養神,萬兩黃金不與人」。靈根者,即靈性體之根,丹田也,丹田不開,是名地戶,又名坤戶。開者稱為天門。內功訣云:「死我地戶生我門」。下者坤戶,上乃乾宮,此上下乃一地也。此乃按「上天下地」而言的「上下」也。未開者為地戶坤宮,已開者為天門乾宮。老子曰:「天門開合,能如雌乎?」即此天門乾宮也。也可稱為「玄竅」。靈性體所生之地也。此即經文所言:「一竅開時便通天,初時幽靜無所見」的初開之景象。經久修鍊,便可內明。即經文所言:「一片通明九重天」,可從此玄竅直通自然之天。即與太虛同體。便可與天地之氣信息相通。借日精月華以補自身。道家言:「不得此竅不為真」,即此竅也。

    內功心法應在:凝神照氣穴功法:此乃文火溫養法。工久即可開少腹丹田為玄竅,即靈根竅。此乃地戶變乾宮之法。即「靈根竅開」,不開此竅靈性體不全則不靈也,即不能達虛靈妙境。即不能以天心為體,以元神為用爾。

    妙鑰殼開:

    何為妙鑰?即能開啟生香的內竅,散發芳氣的外竅之功法,稱為玄妙的鑰匙,簡稱妙鑰。關鍵在「陽和遍體」,乃真氣獨立,即正陽之氣。「而立主宰」,乃一身之主宰之物。能夠「身活如綿」。但「心性含香」,乃是能夠生香,散發芳香之氣的根本誘導原因。即有了純陽之氣也不可能發放香氣,只有「心性含香」才能最終達到內有「心性含香」,外能「芳氣襲人」。也只有了這兩條的體現,才能有「陽和遍體,而立主宰,身活如綿,發招捷速」之兼有的效果。

    至於是如何之香味,據我之知,有檀香、蘭香、茉莉花香、佛手香、桂花香、蓮花香等等數種,較為常現。乃練功的「生命化學反應」之產物。

    內功心法應在:無極地二生火樁法:日練兩次,每次在兩小時,日收兩次功,冬春秋煉之以火,夏季煉之以蓮花。百日築基,克以成之。此即「二點靈光」之精義。

    統真竅開:

    統者,統一管理真氣生成運行之竅的部位。即鍊氣化神之頭中元神部位。可理解為腦中樞部位,及其所屬之各級官能部位。皆稱為「統真殼」。故此殼開通,有目讀心知,理而一貫,內外虛靈,功德圓滿。基本表現是「耳通真言」。即能與元神說話。此乃談的「煉神還虛」之元神還到虛靈之體內的境界時,所能夠產生的一種內功景象。有此,是「統真竅開」的表證。無此,是竅開得不完滿。尚欠功夫之火候。

    內功心法應在:金蓮童子功法:日習兩次,每次兩小時,克成百日,基礎堅固矣!

    通樞竅開:

    通者,通道也。樞者,機樞也,中心關鍵之謂也。通樞者,通達中樞之殼也。自身有聽探之良知,順化之良能,即「知能」之「樞」,故「樞」有內外之別,大小之分。故通達中樞之道亦非一也。然,「虛實相需,內外一貫」,又非二也。由內至外,由外至內,乃通樞之法,雖有兩種,實為一功德,即通樞竅開。

    其功法乃「陰陽8字勁道開發功法」,得法隨時練,分皮、肉、筋、膜、骨、髓,各層運行,直通肺、脾、肝、心、腎之五臟,內達口、眼、鼻、舌、身、意六根之中樞,可虛實相需、內外一貫,神、魄、魂、意、志、形,六合一統,精足不思食,氣足不知疲,神足不思睡,形虛身活骨輕,百節生胎,乃通樞竅開之明證也。

    涵神殼開:

    涵者,含也。有其處有其物而神藏於其中,謂涵神之殼。古人云:「養神者,外養全體之神以合氣」。可知,神者非一個。全體,就說明了這一點。按本劍經中所言,就有「陰陽互蒂之神;陰陽迭用其神;自然之神;先天之神」數種之說,而古人所論「陰陽相薄謂之神;一氣靈明而不昧者謂之神;元神」等不同的說法。可知:內外全體之神,非一也;涵神之殼,亦非一也。然從「精足氣清,氣足神靈」一說中可知,氣足則涵神竅開,竅開神自靈的意思。便知:氣達自身至幽至明之處所,將自身氣化無形,便是涵神殼開,此乃簡便之法也。諸神殼開,則自顯諸神之靈通,五官之神,五臟之神,五體之神,皆能神其用爾。

    內功心法應在:如意金箍法:日練兩次,一次兩小時,百日築基,克以功成。再輔以六丁六甲功法,變化之神的功能,則更妙之。

    洞幽殼開:

    洞幽者,洞,乃竅穴也,幽者,至深之處。至靜之地。修真一派認為是「會陰」部位。然此文所說「則氣無湧出,神生泥丸」又似非指「會陰」。此「洞幽」二字之「洞」字,乃動詞「觀、看」解。「幽」字,乃至深至暗不明之事、之物解。以此意揣之,此乃知是涵元神之處的殼開。人身之元神在頭中,則開泥丸才是此條「涵神殼開」之本義。元神藏於泥丸宮中,泥丸宮不開,元神不能返還身中以事事、以做功。其講「神生泥丸,普照湧泉」。乃照臨下土。可知開泥丸就是涵神殼開了。

    內功心法應在:妙開泥丸宮功法:常轉上丹,再配以凝神照氣穴功法,效果更妙。一身只有妙開泥丸才見「氣無湧出」之景象。

    左輔元龍、右弼白虎竅開:

    道家修真講「三清」,三清者,精、氣、神,即三才。以人修鍊而言,乃「神、氣、形」。形者,精氣陰聚而成之;氣者,陰精所化之物也;神者,生之制者也。陰精者血也。陽氣者,真氣;神者,精氣相互轉化之制者也。故知「血、氣、神」為三才。血以魂言,氣以魄言,魂乃血之神,魄乃氣之神。制之神名元神。又名元始天尊;元龍乃魂之神,又名燃燈天尊;白虎乃魄之神。又名太乙天尊。此三神同居頭中泥丸宮中。元始天尊在中,元龍之燃燈天尊在左,白虎之太乙天尊在右。即稱天尊,天者,自在頭中。尊者,尊貴也。其理使然。

    元龍、白虎,乃一身內外的靈氣之主。此二神之殼開,表現在:周身毛孔皆開,是肺主皮毛,肝主筋脈之由內至外的最佳表象。可通天地之氣息,故功夫至此,周身氣候,節之運行,與天地無違。即「同步」。久則孔孔生胎,真氣息之謂之生胎,故能潤澤,氣血周流潤養滋育之德的證驗也。功至此時,則外筋骨皮三寶稱堅融矣,無六淫之侯,可謂疾病之魔退矣!

    內功心法應在:渾圓一氣功法:俗稱「虛體來風沐浴法」得法日習一次便可,百日基礎功夫大成,日習一小時即可。

    上述針對疏通「七殼」的效果,談了我的認識、見解,並隨之確立了具體疏通七殼之功法。這些功法具有直截了當的捷徑之妙。如按現行所述大小周天功法,循序漸進,未嘗不可,修真可以,修鍊傳統手戰之道,則其法進功升華費時而慢。我所立諸功法,皆傳統的正統內練功法,具有頓悟立得之效驗。其中任何一個功法專持操練精修,皆可歷盡此經文所述開七殼的各種境界,而能破七殼,以通心氣,但所破七殼之順序、層次,則先後不可測定。故在此處說明之。然尚有數十種內功修鍊心法,此處不一一列舉了,將在我《中華拳術明鏡錄?功法卷》中再細細地介紹。

    內功修練極為講究「十二時辰不昧主人翁」的修鍊方法的,故在平時常有心不外用,神不外馳,意有所注,氣有所歸的念頭,成為自然而然,何於修鍊而不能達內清虛而外脫換的虛靈妙境呢。

 

    至理名言

   【原文】

    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於元氣。

    氣無理不運,理無氣莫著。並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

    生處伏殺機,殺中有生意。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

    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

    非理亦非氣,一言透天機。純乎之天理,毫無人之欲。

    原始更無始,茫茫無邊際。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闡釋:

    此歌訣言明,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洗髓功法中內氣的生成和運行都符合天道至理,非人慾可求之,心腎相交,陰陽和合,水火相濟,大小周天,無極水火功法,內氣的內外搬運法等等,皆是運定之節目功夫,又有一定之法門,無所不備;圓寂之神通法力,循序漸進可臻,行之而有益無損,久之其妙莫名。拳乃一內勁,內勁者道也。得此傳而依圖順行,功無間斷,則重如艮山,輕如巽風,溫潤如兌澤,迅速如震雷,乾坤坎離,生生不絕,寄生則精足神完而氣彌綸以貫之,脫化則精凝神出而氣升騰以送之。

 

    誠而通,通而復,復而通,通而誠,誠於內而形於外。出入由己隱現隨心,放之則彌,卷之則藏,不垢不凈,不生不滅,臻斯純境,一氣所結,氣為一心妙用,氣即為百體驅策也已。

    闡釋:

    上述乃內清虛之證,外脫換之象。是因為得到易筋經、洗髓經真傳秘訣,在遵照十二圖式如法而修鍊,做到「內功無間斷,外功又實踐」,內外雙修。自然能達到勢重如山,輕靈如羽,溫柔中鋒芒銳利,出手迅雷不及掩耳,實乃乾健之體,坤順之體,虛實相須,內外一而貫之,內功的坎離交合,水火相濟,故而生生不已。能有此「來無影,去無蹤,一陣清風疏忽」的神拳神明的大成藝境。這充分說明易筋、洗髓二經於修鍊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重要作用。其「氣為一心之妙用,氣即為百體驅策也已」乃拳訣「意氣君來骨肉臣」之根據,即此言出於易筋、洗髓之法中。由此可知,易筋、洗髓二經即是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內功、外功的經典,乃傳統拳術各門派所依宗的最初經典之作。易筋、洗髓二經的問世,標誌著原始傳統拳術進入了理、法、術、功一而貫之初步完善的「拳學」階段,為「拳學」成為獨立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學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而「誠於內而形於外,出入由己,隱現隨心,放之則彌,卷之則藏,不垢不凈,不生不滅,臻斯純境,一氣所結,氣為一心之妙用,氣即為百體驅策也已」。這段論述乃是描述自身修鍊而達到的拳道合一的法身道體之景象的。

 

    為充分說明「氣為一心之妙用」的精義,引用幾家之論述,並給予闡釋,以資為證,錄之如下:

    以天心為體,以元神為用。天心者,妙圓之真心也,釋氏所謂妙明真心。心本妙明,無染無著,清凈之體,稍有染著即名之妄也。此心是太極之根,虛無之體,陰陽之祖,天地之心,故曰:天心。元神者,乃不生不滅,無朽無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以如如不動妙圓天心為主(體),以不壞不滅靈妙元神為用也。

                                                ——摘自《五篇靈文注》

    上述乃論說得是自身通過修鍊而識見到的自己法身之「道體」,及其所具備的至妙至用的功能。

    簡單的解釋其中之意思如下:

    靜者為性,動者為意,妙者為神。天心即性體,此體寂然不動本來無染。故拳訣云:「靜為本體,動為作用」。就是指自己本身之「道」體及其所用的。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法悟後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摘自《傳統內功源流論》

    這是對「性體」的最具體的描述,也就是對自己法身「道體」的描述。此「性體」,或曰「道體」尚未分陰陽,為陰陽之所從出。所以說是「陰陽之祖」;從無形無象而言,相當於「無極」;從無中之妙有而言,名之曰「太極」。這就是《太極拳論》開篇所說的:「太極者,無極所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的說法之因由。自然是無極,太極,陰陽兩儀的系列關係。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在與神秀法師和對的解悟詩中,解答的更為精彩,以資對照,現將兩首詩句錄之如下:

                   神秀解悟偈①

              身是菩提樹,心似明鏡台。

              每日勤拂掃,不使染塵埃。

                   慧能解悟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然塵埃?

   【注釋】

     ①、原來之書中沒有此兩首訣言的題名,為交流方便,故而給予命名。

    從慧能解悟偈中,我們清楚的知道「性」就是自己本身的法身道體。正如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中所說的那樣:「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自身的道體,就是性體,乃無中妙有的自然的存在。故而慧能大師說:心是地,性是王。我們知道了「性」是自身道體了。

    明白了「氣為一心之妙用」的精義,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藝境的功德之面目,就是從養精者,包含真永之精以煉己;養神者,外養全體之神以合氣。養至「德普三光」的藝境之景象,究竟如何呢?

 

    前賢早有明確的論述,錄之如下:

    巧從熟生,靈從快生,剛生於柔,智生於拙。非養得目有神光,身有靈光,體有元光,難使敵一見生畏怯於心。非神光難御亂敵。非有靈光,難疾勝勁敵。非有元光,難臨大陣而耐久。靈光者,身外有紅光繚繞。神光者,目中有青蒼之氣,足以照遠出威。元光乃身外黃光閃爍,是內外功滿,毫無缺欠,輝光普照,無隙可乘。惟目中劍內手上,更有一番穩准氣象,足使人畏。故敵人動得其咎。學力至此,乃為練家,方不愧居其名,亦可留芳千古,令後世慨見而神警。故聞聲而懼者,因實稱其名,威感夙著也。此真向戰不持寸鐵,何待矢折而勝也耶?古之將帥,操不勝之術者,以其訓練精細,百戰無敵,誰敢慢視哉?  

                                                 《渾圓劍經?劍髓千言》

    從引用的論述中,使我們徹底明白了「氣為一心之妙用」的精義,一心之妙用,就是自己的法身道體之妙用。此心,就是元神。是由「一氣所結」。故有此「元神,非知覺運動之神」的說法可以證之。故而修鍊家所說的「氣、心、神」都是指自己的道體法身而言的。

    小結

    我們可以從《易筋經》所介紹的各種練功圖式的方法中看到各種攻防招式的雛形,從所介紹的範圍,可以看到全身各部位面面俱到而無遺漏,我只選擇性的簡單作一介紹。

    以站樁修練內功法為例:

    起功決

             【原文】

              環工立身直如松,腳跟虎膝莫漏空。

              兩耳垂肩鼻對胸,合眼平視一尺中。

     闡釋:

     此為無極樁站式,這是以後一切內外修鍊站樁功法的雛形。

     行功始末

               【原文】

               起功時,要調息定氣,壹志凝神;行功時,要起腳掛指,離地乘空

    闡釋:

    此乃以雙足踝為準的內氣上下運行的「吸提呼放」的法式,是內氣內收外發的法則,又是「步如貓行、踏水登萍、踏雪無痕」等步履輕靈之種種說法的根本緣由。

    收工訣:

             【原文】

              九轉丹成得氣消,坎離交媾兩儀生。

              縱橫上下歸存養,運定功全緩緩行。

    闡釋:

    闡明各種內功的內氣運行方法,行功完畢要緩緩的運行,使心輕氣定、內氣收歸到丹田之中,幻化作黍米粒的亮點收藏好,做到真氣歸根存好,才是養生健身的根本大計。此法千百年來不變,可見先聖之功德無量矣!

    再看「正身圖說,側身圖說,半身圖說,屈身圖說,折身圖說,扭身圖說,倒身圖說,翻身圖說,行身圖說,坐身圖說,定身圖說,卧身圖說」的內容,無不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易筋、洗髓之功法的修鍊姿勢,而又從中得到拳式之雛形。此乃歷來各拳門修鍊內外功夫之基本基礎內容。

    再從「增益易筋內壯神勇圖說;易筋洗髓支流彙纂中所論十二大勁圖說;韋馱勁十二勢圖說;十二段錦;易筋洗髓分行外功集成」皆為述說各門派現存的功法之原形。

    至關重要的是,上述各種攻防的修鍊皆顯著的標明:「貫氣運行,不許用力」的警句。這不單是易筋、洗髓之靜練的內功法如此行功,就是易筋、洗髓之動練的外功法亦是如此而行功的。現代之人,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應該以此為根本法則,才能不入歧途而功有所成就。否則的話,落於外壯,內反被傷,輕者危及自身健康,重者甚至會影響壽命,得不償失。

    綜觀《易筋經》、《洗髓經》之修鍊宗旨,可以知其出處矣!其出處有二,一是《易經?繫辭下傳?第六章》的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剛柔有體,以成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名雖雜,而不越也」。一是老子《道德經?十章》中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滌除玄鑒(覽),能無疵(塵)乎?」此乃《洗髓經》功法的描述。「摶氣至柔,能如嬰兒乎?」此乃《易筋經》功法的描述。

    由此可以認識到,前人論學問自有其一脈相承之跡象,精細之人自能知之。前人做學問,理、法、術、功方方面面周密而嚴謹。因其重視實踐的總結,並及能時上升到理論的認識;再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驗證理論,實踐必能證驗之。

    嚴格地說,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鍊和運用是一門理法術功「修、證」的內外雙修的學問,既能「以文觀法」,必然要「以形鑒真」。這個觀點,對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各門派、拳種都是適用的。

   《易筋經》的闡釋到此就結束了!

    然而,有一疑問:《易筋經》是否達摩所作?肯定的說,非也!此中理法,非佛經理法,乃《易經》理法的闡述。設有一疑問:《易筋經》與「手搏六篇」是否存在淵源關係,亦未可知?

    問答題:

    1、《易筋經》是由哪些內容組成的一部修鍊之經書的?

    2、《易筋經》和《洗髓經》的修鍊內容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兩者的共同點是什麼?

    3、練筋和練膜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各有什麼要妙?

    4、《易筋經》、《洗髓經》的理法根據,是出自傳統文化的什麼經典著作之中的論述?

    5、根據推理,假設《易筋經》為什麼時代的作品?其與《漢文志?手搏六篇》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

 

馬國興 「行氣玉佩銘」精義解

 

「行氣玉佩銘」精義解

行氣玉佩為一個十二面玉柱,中空,頂端未透,表面刻有銘文,每面刻三字,加上重文、符號,共45個字。據專家釋讀為:

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闡釋:

行氣玉佩,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氣功理論文物,據專家考證為戰國後期作品,十分珍貴。作為一個內功修鍊者來說,不但要研究45個字的銘文之理論內容、練功方法,也要研究「玉佩」本身的材質、形狀所給予的啟示。這樣,才能全面認識行氣玉佩的價值。

中國古代氣功的歷史非常悠久,它的濫觴,遠在三皇五帝之前。幾千年來,古代氣功經過黃冠道流、方巾儒生、懸壺醫家、佛門高僧、武林裏手等各階層反覆實踐,精心修鍊,逐漸形成了道、儒、醫、佛、武術五大氣功流派。玉佩所反映、記錄的行氣功法、理論,還是不分流派的古代氣功內容,這使我們認識、了解古代氣功練法及其理論宗旨,有了真實的物證及其論述內容,便於我們直觀的分析、認識古代氣功的練法、宗旨和行功效果,以備我們應用。

玉佩,十二面玉柱,中空,頂端未透。古人造物,往往寓意其中。玉佩之材質、造型形狀亦寓自身修鍊內氣功法於其中。玉柱,含寓練功人之身體外形似玉無瑕而潔凈;中空,乃寓「純陽之體」的景象。即「弄壺中之日月」,「排卻眾陰邪,然後立正陽」之象徵。頂端未透,尚未達到「陽神外出」與天地通氣機之候。十二面,象徵一年12個月,一天12個時辰,都是修鍊氣功的時候;而修鍊內氣功夫,也有年、月、日、時的周期變化規律;以上論述的兩方面內容,就是內功訣言「十二時辰不昧主人翁」的說法內容。以上內容乃是玉佩材質、造型形態所寓含之大意,這就有利於理解玉佩上銘文之所論的內容了。

行氣。運行什麼氣?這乃是認識氣功健身強體的根本點。《黃帝內徑?上古天真論》中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這段論述告訴我們,行氣,是指真元之精相合所化生之氣;「行氣」二字,乃指「先天真元之氣」運行的功法而言。但真氣又是如何生成的,又是如何運行的呢?

深則蓄。

深者,乃「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之深淵,即「委志歸虛無」。蓋虛無者,真氣所生之處也。是說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要得此氣,必當委曲志慮以求之。深淵者、虛無者,皆指少腹丹田氣海而言說的。呂洞賓《百字真言》中說:「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降心氣所致之處,丹田氣海,丹田中心之陰精與腎之陽精相合,這就是意守丹田的煉精化氣、真氣生成,而又能積蓄先天真元之氣充足。此乃氣功的初步練法,也是深則蓄的全部意思。煉精化氣,陰陽精相合所化之氣為真氣。

蓄則伸。

練功到了一定階段,真氣蓄足,就會出現種種證驗,即真氣伸發而產生的內景象,由於人體的個性差異,所出現的種種證驗景象前後不完全相同。元代人陳虛白在《歸中指南》中指出:「其證驗如此,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兩腎如湯煎,膀胱如火熱。一息之間,天機自動,輕輕然運,默默然舉。」此就是真氣之伸的描述。

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

此言心專不縱橫,恐生災異也。真氣初動,會牲畜許多幻覺奇景,迷失本性,自會走火入魔而不可自拔。這時應一心無動,幻景自退。神氣自相抱一,又須常覺而常悟,候其一氣之存。勤勤內照,誠有所待,神定氣固矣!真氣堅固,萌動伸發在周身運行之勢,此乃初步練功到了成熟的階段。

萌則長。

修鍊內氣功夫到了行氣成熟的階段,體內真氣周流不息,異常活躍而法象萬千,可以疏通經絡,血脈和暢,滋潤臟腑,舒筋堅骨柔活關節,妙不可言。然真氣運行的具體途徑,由於功法不同,亦不相同。《參同契發揮》描繪的具體途徑為:「真氣下到會陰穴,渡過尾閭穴向上通過夾脊、玉枕、風府、泥丸,返下明堂、鼻柱,入於華池,化為甘津,咽下重樓,澆灌五臟六腑至丹田,上下流轉,充盈四大,周而復始無不遍矣!」此乃周天法式的一種。

又有「無極天一生水功法」,乃真氣「從頭流達足,究竟復上升;往來洞無極,怫怫被容中」的全身上下往來運行的功法。

上述兩種真氣運行的功法,在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鍊中皆有運用。有獨用一法者,有兩法皆用者。上有其他種種大同小異之修鍊內功的方法,不一一列舉了。

長則退,退則天。

上述兩種真氣運行的方法,時常修鍊,真氣純陽之性長,同時身內的陰邪退盡,可以達到內清虛而外脫換的顏色浸以潤,骨節益堅強,神氣自相抱一的健康身體。此修鍊真氣運行的功夫,正是為了「排卻眾陰邪,然後立正陽」的目的。「長則退,退則天。」六個字是說修鍊氣功,純陽之真氣長,則身體內陰邪退;體內陰邪退盡,純陽之身體便如同九重天的太極虛靈妙境。天,乃玉佩中空所暗喻的純陽之體,正如孫綠堂所說:「身體如同九重天,內外如一,玲瓏剔透,無有一絲雜念攙入其中。」這就是拳家內勁功夫成時的表述。亦是畢坤先生在《渾元劍經外篇?天清咒》中所說:「一點天清,二點地靈,三點神光遍九重」的精義。

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

夫人之一身,象天法地,與天地同一陰陽。人知此身與天地同一陰陽,則可與論氣功修鍊之道矣。天陽、地陰;陽升、陰降。真氣在體內運行之所以能升、能降,周而復始地升降循環不息,是因為天機啟動真氣上行,是為陽升;地機啟動真氣下行,是為陰降。此即「氣升液降」之理法。天幾舂,地幾舂,是為何意?陽化氣則升,乃天幾舂之意;陰成液則降,乃地機舂之意,此乃天地萬物自然之理法。水遇熱則化氣而上升是為雲;雲遇冷則液化而降下是為雨。水在天地間陽升、陰降,亦如自身內真氣「由頭流達足,究竟復上升」的「氣升液降」法,此乃「天之舂在上,地之舂在下」句的自然之理。修鍊氣功亦要符合天地之道、理、法式。

順則生,逆則死。

人乃秉天恩地德而生成,是天地造化之產物。故修鍊氣功的強身健體之道,外要遵從天地自然法則,內要順從自身內外各部位器官之性情,方能達到強身健體之目的,此乃「順則生」人的精義。如果外面背道而馳,內逆生化之機制而動,此乃「逆則死」之途的精義。就是順從陰陽之道者生,逆陰陽之道者則死。

由上述闡釋,對「行氣玉佩銘」的認識,已經脈絡清楚矣!現錄東漢時期魏伯陽《周易參同契?關鍵三寶章第二十二》的一段論述,以作對照說明。

耳目口三寶,閉門無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旋曲以視聽,開闔皆合同,為己之樞轄,動靜不皆窮。

離炁內營衛,坎乃不用聰。兌合不以談,希言順鴻蒙。

三者既關鍵,緩體處空房。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

證難以推移,心專不縱橫,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

顏色浸以潤,骨節益堅強。排卻眾陰邪,然後立正陽。

修之不輟休,庶炁雲雨行。淫淫若春澤,液液象解冰。

從頭流達足,究竟復上升。往來洞無極,拂拂被容中。

反者道之驗,弱者德之枘。耕耘宿穢污,細微得調暢。

濁者清之路,昏久則昭明。

我所修鍊內功的「無極天一生水樁」和「無極地二生火樁」的功法,皆本此段論述之功法宗旨而修鍊,是生成、運行內勁較佳的功法,可證古聖賢所言不虛也。

由上述所論可知,拳家修鍊內氣運行功夫,由來之時亦久遠矣!並非近幾百年的事情了。這可由《易筋經?貫氣訣?中氣論》一文的內容和《越女論劍道》一文中:「布形候氣,與神俱往」的論述中知道,修鍊「中氣」而能達到鍊形、煉神的目的。至於修鍊內氣,內氣周身運行有什麼功夫效果,錄前賢之論以為證:

氣貫周身法

 夫氣起于丹田,升於泥丸,降於背,入於肩,流於肘,抵於腕,至十指尖,此氣之上貫也。氣生丹田,入於兩腎間,降於湧泉,此氣之下貫也。氣隨心到,心逐氣穿,心能普照,氣自周全,久而力自加焉。式如行雲流水,無停無滯,瞬息存養,動靜清輕而靈,入手神妙,可以進退如意,形無定門,非斜非橫,忽高忽蹲。功夫到此,可謂通真。

從論述中可以知道,修鍊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內功修鍊,可以氣隨心到,心逐氣穿,心能普照,氣自周全,久而攻防能力自加焉。亦可達到神拳的神明藝境,具備神化之功,而達到無形無象之無極之無上藝境。

從論述中亦可以知道,通解「行氣玉佩銘」的內功修鍊理法的重要性了。


推薦閱讀:

[轉載]揭秘千古傷官決
(12)[轉載]談八字當中的變格
[轉載]新谷弘實
【轉載】紫微斗數——看命程序
[轉載]男人如房,女人如車;男人愛車,女人愛房。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