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題的常見答題模式
06-02
古詩鑒賞前,先應讀懂詩歌,思路是:1、看題目,憶作者(結合注釋、題乾等); 2、抓意象,繪意境(注意想像畫面);3、抓詩眼,明類型; 4、析感情、明手法。平時要能夠根據詩歌的不同類型(如寫景抒情詩、邊塞軍旅詩、詠史懷古詩、羈旅鄉思詩、詠物抒懷詩、社會諷喻詩、即事抒懷詩等)積累表現方法和思想感情的常用規範用語,並諳熟常見的答題模式。(一)分析形象型:請分析詩歌表現的人物形象。【答題步驟】(1)什麼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徵;(3)形象的意義。即:身份+性格特徵+形象意義。【特別提示】人物形象術語:豪放、曠達、洒脫的形象,憂國憂民、青衫淚濕的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歸隱田園、鍾情山水的形象,兒女情長、纏綿悱側的形象,愛民惜才的形象等。賦得自君之出張九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題目】請分析詩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答案】詩歌塑造了一位因丈夫遠出久而未歸,而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婦形象。(步驟一:形象) 詩歌的前兩句寫出妻子因為丈夫外出,內心空虛,無心勞作。後兩句採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思婦因為日夜的思念,容顏憔悴,宛如那圓圓的明月,在逐漸的減弱其清輝,漸變為缺月。(步驟二:形象特徵)表達了思婦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驟三:形象意義)(二)分析意境型: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景與情)?變式提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情感的原因。【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先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環境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或四字短語,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特別提示】 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即:描繪了……的景,創設了……的意境,表達……的感情。常見失誤有兩點:一是描摹景物時採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學生往往只著重於「思於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應明辨情景關係:觸景生情、緣情寫景、情景分列、情景交融、寄情於景、景略情在、以景結情等;樂景樂情、樂景哀情、哀景樂情、哀景哀情等。另外,還應結合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來思考,避免出錯。常用意境術語:A、優美類:恬靜優美、清新明麗、和諧寧靜、恬淡閑適等、淡雅高遠;B、清冷類:孤寂冷清、蕭瑟凄涼、荒涼破敗等;宏闊類:雄渾壯闊、雄奇瑰麗、遼闊蒼涼、意境高遠等。寒食中寄鄭起侍郎[宋]楊徽之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高易斷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別離心緒向誰言?[注]寫於宋太祖代周稱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職的楊徽之與鄭起都被貶到邊遠地方做小官。【題目】紀昀稱這首詩「情韻並佳」,頷聯別具一格頗受世人讚賞。頷聯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請簡要賞析。【答案】作者用茂林修竹、淡淡的煙霧、繽紛的落花、稀疏的雨絲、近村遠寺等,描繪出一幅凄清幽寂的郊外風景圖。(步驟一)畫面層次分明,色調清淡,意境朦朧(步驟二),寄寓了詩人孤寂落寞的情感。(步驟三)詩中說「地迥樓高易斷魂」,「斷魂」形容極度傷心。請簡要分析詩人「斷魂」的原因。【答案】(1)貶謫之地僻遠荒寒,自己孤寂落寞。由「寂寂山城」「天寒酒薄」可以看出;(2)家鄉渺遠,思鄉之愁情倍增,黯然消魂。由「地迥樓高」「回首故山」可以看出。(三)分析技巧型: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特別提示】藝術手法、表達技巧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與方法。它分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手法四大類。㈠表達方式主要有:(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和以景結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諷今等。(2)描寫手法,按表現的角度有多種:描寫角度(正面側面)、筆法繁簡(工筆、白描)、感知方式(聲、色、觸覺)、觀察角度(遠近、俯仰、點面);㈡表現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動與靜、抑與揚、景與情、宏與微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3)對比;(4)渲染烘托;(5)象徵、(6)卒章顯志等。㈢修辭手法:(1)賦、比興(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借代;(4)擬人;(5)誇張;(6)雙關;(7)對偶;(8)用典;(9)復沓。另有設問、反問、反語等。四)結構手法:起承轉合、重章疊句、伏筆照應等。早行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題目】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案】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四)分析語言型: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詩的語言藝術。【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其特色。(3)指出表現了怎樣的感情。【特別提示】語言特色: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越女詞(其三)李 白耶溪採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題目】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案】此詩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驟1) 詩人用「見客」「笑入」「不出來」這一連串似乎很平常的動詞短語塑造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採蓮女的形象,「佯羞」一詞寫其對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態,十分自然。(步驟2) 詩人用清水芙蓉般的語言,抒發了對純真愛情的讚美。(步驟3)(五)鍊字型、詩眼型:某聯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此類字常是動詞或形容詞。答題注意字不離句、聯句分析。春日即事李彌遜 ①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注]①李彌遜,南宋吳縣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題目】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案】「網」有有形和無形之分,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步驟一)想像、比喻非常生動、新奇,(步驟二)表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後的寂寞以及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步驟三)(六)一詞領全詩型: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特別提示】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以小見大表現全詩的思想感情。春 興武元衡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題目】當代學者劉學堦解析本詩時說:「在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穿始終的角色。」請抓住這一點,結合全詩做簡要賞析。【答案】「春」,是詩人鄉思的載體,又是貫串全詩的線索。詩歌先描繪了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圖。細雨初晴,楊柳翠綠,枝上殘花已在雨中落盡,露出了在樹上啼鳴的流鶯的身姿。異鄉的春天已悄然逝去,觸景生情,生出悠悠鄉思。 後二句,春風吹夢,夢逐春風,平易自然而想像奇特。彷彿春風特別理解詩人的鄉思,來為還鄉美夢作伴引路;而無形的思鄉之夢,也化虛為實,追隨春風的蹤跡,飄飄蕩蕩,越過千里關山,來到日思夜想的故鄉。春觸發鄉思,引動鄉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而且使傷感悵惘的鄉思鄉夢,也透著溫馨明麗色彩,而減略沉重悲傷的情調,反而帶來心靈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流露出詩人對美好夢境的欣喜愉悅。(七)鍊句型:這句詩好在哪裡?提問變體:1、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和作用? 2、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或簡析這句詩的作用和藝術效果。【答題步驟】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有時還可簡要說明藝術效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去郭軒檻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注]水檻:江邊的欄杆,可供垂釣、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賒:遠。【題目】 這首詩的第五、六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南宋葉夢得《石林詩話》稱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請你談談這兩句詩的「妙」處,並結合全詩說說作者作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答案】這兩句詩,寫細雨輕灑,魚兒嬉戲於水面;微風吹拂,燕子斜掠過天空。(若雨猛,則魚潛水底;風急,則燕子不能禁受)(步驟一)「出」,寫魚兒的歡欣,「斜」,寫燕子的輕盈。詩人觀察細緻入微,遣詞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動。(步驟二)詩歌描繪草堂的自然環境,字裡行間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和優遊閑適的心情。(步驟三)(八)分析情感、主旨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答題步驟】①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②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③抒發什麼情感?夏意蘇舜欽[注]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注]作者,北宋詩人,主張改革,被削籍為民,於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本詩即作於此時。【題目】試分析作者在本詩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答案】這首詩取題夏意,展現的是清幽之境,表現了內心壓抑痛苦的貌似閑適寧靜(步驟一)「別院」「深深」「清」,詩一開始即構成清幽涼爽的氣氛,繼以「石榴開遍」「樹陰滿地」來渲染,末句又借「流鶯一聲」以聲襯靜,(步驟二),無不表現清涼寧謐之感,結合注釋,削籍隱居的詩人內心是痛苦的,沒有牢騷,清幽之境更反襯了內心壓抑的痛苦。(步驟三)【特別提示】情感主旨類型:A、憂國憂民型:①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②邊塞征戰的壯烈,窮兵黷武的慘狀,山河淪喪的痛苦;③對百姓離亂的憂愁,對人民疾苦的同情;④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⑤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B、向理想型:①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③年華消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嘆;④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激憤;⑥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⑦潔身自好,不與當權者合作;⑧寄情田園,歸隱山林(寄情山水的悠閑,退隱田園的淡遠;厭惡塵世的高潔,歸隱山林的快樂;厭離官場的險惡,歸耕隱居的自在)。C、思鄉懷人型: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閨中懷人,孤獨、惆悵、落寞之情。D、生活雜感型:傷春悲秋之情;人生短暫,青春易逝的傷感,時不我予的焦慮;世事多變,滄海桑田;告慰平生的喜悅。E、長亭送別型:依依不捨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報負理想的悲憤。F、其它類型:黍離之情,表達的是對物是人非的無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懷古之情;諷喻之情;詠景之情;宮怨之情,對宮女的同情,對自由的渴望,對青春空度的傷感,對統治者的控訴。常見表述形式: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九)分析構思型: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答題步驟】①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繫。②概括詩句描繪的內容。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特別提示】詩歌思有路,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係。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磧中作岑參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莽莽絕人煙。(1)本詩首句歷來為詩家稱讚,請予以簡要點評。(2)本詩收束句以景結情,請賞析其中的妙處。【答案】(1)首句奠定了全詩雄渾的基調。此句從空間落筆,氣象壯闊。「走馬」疾行,顯示行軍緊張;「西來」,點明了行進方向;「欲到天」,既寫出了邊塞離家之遠,又展現了西北高原野曠天低的氣勢。(2)收束句融情入景,給人以充分的想像空間;明月照耀,荒涼大漠無際無涯又朦朧隱約;蒼涼景色與作者從軍邊塞的壯志豪情融為一體。落花李商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注]本詩作於846年閑居永樂時,因娶李黨王茂元之女而構怨於牛黨,境況很不如意。【題目】請從起承轉合的角度對詩歌作簡要賞析。【答案】首聯情景扣題,領起後文,「花亂飛」,本是自然之景,卻要「客竟去」才察覺,含蓄蘊籍耐人尋味,暗示孤獨、感傷之情。頷聯承「花亂飛」,分別從「連曲陌」的空間和「送斜暉」的時間角度去描寫落花從白天直飄至傍晚的具體情狀。頸聯由花轉向斷腸人,巴望花留枝不再落而不能,表達傷感之情。尾聯借景傳情,語含雙關,把詠物和自傷相結合,明寫花為裝點春天而開,卻只落得飄零殘敗,凋零殘破、沾人衣裾的凄涼結局(合),暗寫自己欲展才華,奈何無門,但流年易逝。詩人念此,難怪傷感斷腸了。全詩借園中落花,曲折地表達了自傷身世的悲苦與失望之情。【特別提示】古典詩歌講究章法、結構的嚴謹和法度,注重詩脈的起承轉合。起,有開門見山直陳主題;有婉轉入題,如比興烘托等;精警之語突兀入題,筆勢突兀,振起全篇。承,是開頭景、情、理的延續,或闡釋,或鋪陳,或發展,既在結構上縫合傳遞,還為後面的「體物言志」作鋪墊、蓄勢。轉,指結構或思路的轉換(事及理、景及情、物及人),要突起,使詩歌有波瀾,有起伏,避免平鋪直敘。合,指收束。明結,直接抒情、言志、闡理,明快、質樸,自然天成。暗結,常借景語結情,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託、抱負,形象含蓄,耐人尋味。(十)評價闡釋題型:題目引用一段古今詩詞評論家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注意分析詩的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答題步驟】①認真審題; ②深入閱讀理解詩詞;③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特別提示】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題目】有人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答案】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繫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十一)比較鑒賞題型: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提供不同版本的詩句,要求作不同的效果的比較分析。【答題步驟】①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②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③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華清宮 吳融 過華清宮 李約四郊飛雪暗雲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題目】(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並作簡要說明。(2)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雲,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2)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於享樂的統治者。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出關①徐蘭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注]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題目】詩的後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後面抒情作了鋪墊。後兩句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蘊含了思鄉的情感。改後缺乏形象感,並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詩詞鑒賞一路通 388p
※媽媽?我為什麼要學古詩文?
※古詩文理解性默寫題薈萃
※樂說古詩:汪倫為何人,潭水有多深,交友是個大學問
※必背古詩:惠崇《春江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