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除了女性覺醒、運動精神,還有滿滿的東方式父愛
嚴厲、沉默、隱忍、原諒,最後一層的父愛是「放手」。
成為全印度的頂級女摔跤運動員之後,吉塔拋棄了父親的訓練方法,卻在國際大賽上屢戰屢敗,連她自己也開始相信「我大概就是與世界冠軍無緣」了,吉塔的人生陷入了最脆弱最無助的低谷。這時,她撥通了家裡的電話。
《摔跤吧,爸爸》劇照
是啊,女兒要在人生多麼脆弱的時候,才會放下平日的驕傲和任性,鼓起勇氣給父親撥去一通電話,渴望聽到父親的一頓痛罵啊?
電話接通了,卻一個字都說不出口,吉塔只是一個勁地哭。她像一隻在外打了敗仗丟盔棄甲的小獅子,倉皇地躲進了父親的懷抱。那一刻,她太幸福了。
這一通短短的無聲的電話,戳中了我作為一個女兒最柔軟的部分。
《摔跤吧,爸爸》為什麼那麼好看?總的來說,因為很燃。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情節從頭到尾都很套路,卻仍舊好看——眾人的冷嘲熱諷終因姐妹倆的一塊一塊金牌變成引以為豪;小肚雞腸又心懷不軌的教練,終究沒有好結局;吉塔用一記最難的5分動作逆轉敗局,奪得冠軍,這樣的動作,在全片中有且僅有一次。
《摔跤吧,爸爸》預告片
看到了開頭,就猜到了結尾。所有的伏筆都埋得不深,觀眾的期待在於這個梗將在哪一個橋段續上,而不是怎麼續上。即便如此,你仍是又哭又笑,在將近兩個半小時里被米叔與那塊摔跤墊緊緊地牽著。
這是一個印度女性自覺的勵志故事。印度童婚比例高達47%,很多女孩就像影片中婚禮上的小新娘一樣,從小學習洗衣做飯,精通一切家務,在剛滿14歲時就被父親匆匆嫁給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從此過上與掃帚和爐灶相依為命的一輩子。
而吉塔在2010年德里英聯邦運動會上獲得金牌,點燃了看台上「雞肉大叔」的兩個女兒,她們的人生或許會因為這一場比賽而改變。試想這樣對自由生命和獨立人格的憧憬,放在印度的電影院里,會給每一個觀影的女孩打開一扇新窗,多燃啊。
這又是一個充滿運動精神的勵志故事。從小為了訓練,姐妹倆穿男裝、剪長發,五點起床,從不間斷,上課時一手在桌上記筆記,一手在桌下練握力器。從對父親魔鬼式訓練的逆反到主動積極地愛上摔跤,姐妹倆放棄了女孩愛美的權利,去追求成為冠軍、為國爭光的權利。摔跤,這個看起來暴力又野蠻的運動,也因為女性的視角,多了幾分細膩和靈巧。
影片的後半個多小時,幾乎就是三場摔跤比賽的戲劇式直播,雖然每一場都是反敗為勝或終級逆轉的套路,我們早已知道輸贏,內心戲就成了重頭戲——在快被拖出紅圈時,必須繃緊全身每一塊肌肉的焦灼感;遇到敗過兩次的對手,卻沒有父親的指導,必須獨自應戰的恐懼感;父親給決賽的戰術策略是「要讓更多人記住你」,這種民族自豪感的步步牽引,多燃啊。
無論是女性自覺還是運動精神,支撐這兩條線的是那個瘋狂到偏執的父親,是那個小新娘羨慕吉塔和巴比塔有一個愛得如此霸道的父親,因為他會「為了你們與世界對抗,忍受所有人的嘲笑」。
而且,女性自覺是印度的國事,摔跤精神於我們常人也是有距離感的,真正觸動心底的就是那份偏執的父愛,感同身受。
看《摔跤吧,爸爸》時,我總想起前段時間看的《一念無明》。由於故事和背景完全不同,《一念無明》透著孤獨、陰鬱又病態的氣息,曾志偉飾演的父親要在這種氣息中給余文樂飾演的阿東扒出一條有陽光的生存道路。面對左鄰右里的指手畫腳,他選擇一笑置之,儘可能頂住所有壓力帶兒子離開,他眼神里的堅毅和隱忍,又和阿米爾·汗面對村民冷嘲熱諷的眼神那麼相似。
父愛里的那份隱忍,是父親為了兒女可以將自尊放低到塵埃的勇氣。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是個自尊心和民族榮譽感極強的人,他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施加在女兒身上,與其說是父親的「霸權」,倒不如說是父親對女兒的拯救,因為這是在女性權利卑微的印度社會。
為了這個夢想,這個強勢的父親有幾次低三下四的懇求,一次是向當地體育局申請購買摔跤墊的費用,另一次是當體校要開除姐妹倆時,父親拿出女兒的「成績單」向校領導懇請留下的機會。這一場戲太讓人動容,他把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不顧一切尊嚴,謙卑、隱忍、妥協、不動怒。在他心裡的那桿秤,就是女兒能否拿到世界冠軍,在這一點上,他自己都深知自己是個「瘋狂的父親」。
而在女兒面前,他的愛直到最後一刻拿到世界冠軍時,都是沉默而收斂的。這種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顯得特別東方,甚至更適合中國的父女關係,有話不直接說,報喜不報憂,總是擔心對方在擔心自己而不願傳達出真實的想法。然而,這麼「善解人意」的擔心總在一點點疏離父女間的關係,感情依然濃烈,卻變得無話可說。這,又有點可怕。
原片里有一段刪減的部分:媽媽擔心女兒因為練習摔跤而嫁不出去,爸爸卻篤定說道:「我不要讓她們被別人選擇,我要讓她們自己去選擇喜歡的人。」這又回到了印度女性自覺的語境里,但在這個故事裡,首先是父親的覺醒,再將他的覺醒轉化成父愛釋放到女兒身上。
在這個過程中,女兒才能一步步看清自己,從小鄉村走向世界,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和喜歡的人。這個過程是一個父女和解與彼此原諒的過程。小新娘的一番感慨激發出第一次和解,那一通沉默的電話是第二次和解。
嚴厲、沉默、隱忍、原諒,最後一層的父愛是「放手」。
雖然決賽時由於教練使壞,父親沒有在現場觀戰,被動「放手」,但小時候訓練吉塔落水自救時已埋下了「放手」的伏筆——「爸爸不是每一次都會救你,這一次,你要靠自己。」
或許這是吉塔真正成熟的標誌,也是父親年邁老去的標誌,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霸道的父愛會慢慢隱去,他已經將女兒送上了世界冠軍的舞台,也將女兒送上了獨立、自由的人生軌道,後者是更重要的。而這種種情感,不也正是父親與我們之間的愛嗎?嚴苛與叛逆,隱忍與矜持,老去與成長,不斷和解,最終放手。
推薦閱讀:
※談判方式:把人和事分開
※洗澡方式看哪種女人最易出軌(圖)
※為孩子儲備教育金的4種主要方式
※一個老公懲罰老婆的方式 值得一看(5)
※達真堪布: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聞法方式(三)--學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