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身·正心(上)

正身·正心(上)

我看書,看到一部比較好的書,叫《呼吸之間(修訂版)》,作者是李謹伯(已仙逝)。我也曾經在知乎上提問過,問這本書怎麼樣,結果被批評的慘不忍睹,大部分都是批評的修丹道的那一部分,然而,這本書修丹道的那一部分我根本就看不懂+_+,但是我覺得他對正身這一部分的講述我還是能看懂的,並且感覺說的很有道理,所以我決定把它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受益,同時我也能加深印象,從而更好的堅持(現在還是斷斷續續)。

李謹伯,也就是作者,把他對正身的理解歸納為四綱,具體分為二十六要。據他自己說,他得到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其用意也很明顯,就是告誡我們要珍惜、堅持,不要不當回事。

所謂四綱,即為腳、身、肱、頭,二十六要我準備慢慢介紹,我只負責摘抄,不敢改動分毫,防 止讀者理解偏差,以免誤人子弟。

下面,正文開始:

1. 頭要輕頂(又叫「頂懸」、「虛領頂勁」)

「頭頂青天心中懸,兩膀輕鬆其自然。」頭頂是指百會竅,有上頂青天虛空之勢,頭有在空中懸著的感覺。頂不能用力,一用力氣血上沖,只要先注意百會穴處,輕輕上頂,自然督脈之氣上升,造成「神氣貫頂」之勢。任脈之氣下降,自然「氣沉丹田」,使周身氣血運化自然。百會是統領百脈的,此處機能旺盛會感到精神飽滿、全身舒適,「滿身輕鬆,頂頭懸。」

2. 頸要頂直而松

頸是頭與身體連接的樞紐,是神經、血管、經絡等上下運行的通道。平時頸部往往萎縮不直,或低頭看書,或仰頭走路,壓迫神經通道,影響機能正常活動,久之出現脊椎側彎,機能不能正常活動,這是各種經絡、血管、神經性疾病發生的原因。頸部頂直,不能僵直,不能用力,要虛領,筋骨要拉直,肌肉要放鬆。

3. 收頜藏喉

「頜」是下巴,「喉」是喉結,「收頜」是為了「藏喉」(下巴內收,壓著喉結),頭要向後引,使耳對肩,鼻尖對肚臍,頸部不能僵硬。藏喉才能氣固、頸正、頭上頂,後頸才能平直,使玉枕竅開,使任脈開。藏喉能使頸椎骨拔開,使頭、後頸、背部產生「綳勁」,自能使督脈和中樞神經機能旺盛,有開陽之功。

喉頭是人身的第二主宰,至關重要。藏喉是將喉結上的凹陷處藏住,這樣能使胸部舒松(藏喉也是開中丹田的口訣),可以收心,使神顯,使內氣下降,增強任脈功能。胸腹為陰,有補陰之效。藏喉必須收頜(下巴),收頜自能頭頂,藏喉能使頭正不偏,使頭與身軀上下一致,使任督二脈通順,使玉枕竅開(收頜又是開玉枕竅的秘訣),在慧能《六祖壇經》中成為「常馭白牛車」。

4. 眼帘要松

「垂簾」是既不完全閉眼也不開眼,眼皮最放鬆的狀態。垂簾會使面部肌肉自然放鬆,周身肌肉也會隨之放鬆。垂簾可以使神斂,神寧意定,眼帘放鬆,眼帘放鬆是做到整體松靜的關鍵。千萬不要閉眼練功!

5. 含神正視

眼是精神出入的門戶,是機體活動的總表現,意識的一切活動和臟腑、氣血功能的盛衰和病變都能通過眼神而形之於外。外界一切情景又通過眼神反映給大腦,影響整體。「正視」是指要定睛凝神,同時意識到左、右、前、後、上、下、整體、內外(不是故意看前方),而是內斂收神,只要「眼笑眉開」,自然就斂神內視了,自然就精神內守了,真炁會洋溢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無所不到。能正視就能中空、不偏不倚,主宰不失正,能正視就能「意無所著」而又無所不曉,虛空靈活,反應敏捷。正視才能歸竅,是調神養氣平衡機能的關鍵,是進入無為的關鍵,所以呀「機在目」之說。

6. 閉口要輕

口不要全開全閉,口開氣散,閉口氣固,要閉而未全閉,口放鬆會流口水。有口水,證明嘴已放鬆。

7.舌卷而抵(又叫「捲舌抵喉」)

舌為肉梢,能藏喉,全身肌肉可松而不散,「搭上鵲橋」能接通任督二脈,舌卷能使氣沉,有內氣飽滿之感,不能用力,用力氣上沖。

8.牙齒微著

上下牙齒要輕輕接觸,似著非著,微微有顫動之感,能增津生液,使內氣收斂,不可用力叩齒,會使骨僵。

9.松腰豎脊

腰的位置不是在命門穴,更不是指腰圍,而是在下丹田相對脊骨正中一點(腰四椎五椎之間)。松腰則氣沉丹田,力達四梢,下盤穩固,上肢靈活。不能緊腰、彎腰、塌腰,會造成下重上輕,上下不能調和,所以松腰要豎脊。豎脊可不是把脊椎骨挺直,而是以頭頂陽竅上頂,尾閭竅下松,把脊椎骨拔開,使椎骨上下順直,微有前合弧度,呈自然狀態,不用力塌腰,丹田之氣自能貼背,通過腰際產生內勁上貫頭頂,達於手足,成為上下一體。手足的動作是靠腰、頸帶動的,腰成為整體活動的軸心,所以不能僵,不能用力,「以腰為軸,以胯為輪」,來帶動全身。「腰」為人身第一主宰。

10.合肩開腋

練功要有個(架)勢,沒有勢就沒有勁,沒有勁也就沒有神,要有勢,兩肩必須微向前合,不合肩,形不能生勢,腋不開,則憋氣,不開腋,胸不能舒,合肩才能包背,包背,勢竅開,才有外包、內撐、身圓滿。

11.舒胸松腹

胸不能內陷,扣胸;胸不能挺,胸腹順直就能有心曠神怡、舒展大方開心之感。腹不要故意凸凹,只要「直腰掖胯」,腹部自能放鬆;腹松,橫膈膜自然下降,內氣易沉丹田;舒胸松腹,才能上虛下實,自然神活、氣固、身體輕靈而穩健。

12.掖胯斂臀

掖胯是指髖關節前大腿與腹部交界處,嚴忌揚出(揚出則身仰),要掖住(藏掖不露),但不能為了掖胯,使臀部突出,要收斂臀部,不用力,斂臀自能有「神氣貫頂」、「力達四梢」之感,能斂臀掖胯,才能保持尾閭中正,這是做到「身正」的關鍵,掖胯斂臀,自能做到「縮陰」。

---------------------------------------------------------------------------------------------------------------------------

以上就是上半部分,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能夠認真揣摩。另外作者曾言:小道是調整姿勢,大道是做人要堂堂正正;道是內省凝神,大道是「吾日三省吾身」,返觀內視。這也是本文取名「正身·正心」的本意。

推薦閱讀:

積怨之仇
參加過十日禪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夫 妻 道
作為一個全真居士,能拜入正一門下嗎?

TAG:健康 | 養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