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海|孩子「不願分享」的背後是「自私」嗎?

蘭海|孩子「不願分享」的背後是「自私」嗎?

來自專欄蘭海說成長

文 | 蘭海

我常常聽到這樣的提問:「我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怎麼辦?」

事實上,這樣的提問下隱藏的擔心卻是:「將來他會不會成為自私的孩子?」然後,父母還接著思考:「孩子要從多大才可以鼓勵分享呢?怎麼樣讓我的孩子學會分享呢?」

「分享」這的確是中國的美德,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私,懂得分享,在跟我聊天或者諮詢的時候,也經常提到這個話題。但是,我想說的是分享是要取決於孩子的狀態,而不是出自父母們美好的自私願望。

有很多父母特別著急讓孩子分享,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我的孩子如果願意跟別人分享東西,那意味著我 教 育 的 真 好。父母們甚至還會經常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想要鼓勵孩子分享。

相反,如果我的孩子這個不給別人吃,那個不給別人玩,這也意味著我真的很失敗,所以「分享」背後,滿足的是成年人自己的需要。

但是,父母們也需要知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務是活著,吃是活著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像我在拍攝《超級育兒師》時遇到的小帥,22個月的他,才剛剛嘗到一點甜頭,媽媽說讓他和自己分享,他就趕快拿起香蕉往自己嘴裡塞。

那麼,「分享」應該在什麼階段能被提出來呢?我想說一句話,孩子獲得滿足和安全感是分享的前提。分享的前提就是擁有,他自己有安全感之後才會分享。

而具體到每個孩子身上,究竟幾歲可以開始引導孩子進行「分享」呢?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是不同的,需要依據科學的成長規律,結合孩子的實際發展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我建議3歲以前不要特別著急給孩子說要分享,我相信父母這樣做與不了解孩子的個人成長規律有直接關係。

從科學的成長規律來看,3歲以前,正是孩子自我意識啟蒙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孩子們需要通過確認「擁有」而獲取對「我」的認知。所以我們能看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經常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

在《孔融讓梨》的故事裡,大家也能看到:「融四歲,能讓梨」。可以說,雖然孔融時代沒有兒童心理學,但他的爸媽的確遵循了科學的發展規律。

而在孩子確認了「擁有權」和「安全感」以後,才能夠開始鼓勵孩子進行分享,可以是交換的方式,可以在家庭中構建分享的環境,並且在孩子的分享行為之後,給予肯定和鼓勵。

這,才是讓孩子成長的機會,但父母們往往會忽略孩子發展的成長規律。

不管是哪一種教育方法,一定需要符合個人的科學成長規律,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現在有多少我們在履行的教育方式是違背孩子的成長個人規律的呢?過早提分享,就是其一,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結果肯定也會適得其反。

希望父母們在孩子不願分享的時候,不要再拿「自私」指責孩子,也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

當然,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孩子「不願分享」時,不再是以成人視角對此進行審視和判斷,更多的是理解他行為背後的原因。

「美德」出現在該有的年齡里。

蘭海:兒童心理學專家,《蘭海說成長》APP創始人,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衛計委嬰幼兒發展引導員職業標準修訂特邀顧問,《超級育兒師》特邀專家,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碩士,十五年一線實踐經驗,擅長教育規劃及家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她畢業於德國慕尼黑大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專業,帶領上瀕教育團隊創立了完整的「成長教育」模式,以私人化「成長顧問」服務支持中國青少年的成長。在《超級育兒師》節目中擔任超級育兒師。

素材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本文為蘭海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如何說服家人和朋友自己是一個丁克族這個事情?
想知道做個丁克家庭的體驗?
丁克怎麼看待「全面二孩」政策?
你個斷子絕孫的東西!
丁克一族是怎樣說服老公,家人,朋友的?

TAG:自私 | 丁克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