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尋夢環遊記》:你的夢還在嗎?

《尋夢環遊記》:你的夢還在嗎?

在看到《尋夢環遊記》之前,我們大概很難想像會有一部動畫,能夠用如此直觀的方式,不失歡快地嚴肅探討死亡。對墨西哥民俗的考究,通過亡靈節這一獨特的儀式,讓生者與逝者真正實現了「跨界」交流。我們都或曾有過關於冥界的想像,但當一個觸手可及的冥界以如此五彩斑斕且合情合理的模樣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依然會忍不住驚嘆。

然而,我們都清楚,《尋夢環遊記》真正的點睛之筆,並不在這些可見的視覺符號,而是「逝者被生者記住就沒有真的死去」的核心設定。正是這個設定,可以說讓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在追悼逝者、緬懷親人這件繞不過去的事情上,找到一個最好的情緒出口。

其實在中國的傳說里,也有一個與《尋夢環遊記》的設定高度相似的概念——奈何橋與孟婆湯。每一個逝去的亡靈,都需要在奈何橋上喝下一碗孟婆湯,遺忘了前世的記憶,才能開始下一世的輪迴。只不過在《尋夢環遊記》里,算是反了過來,亡者只有依然被生者記起,才有了穿梭兩界的「護照」,得以跨過花瓣橋,與親人重逢。

這個絕妙的設定,會讓我們心甘情願的相信,正是那些不會被輕易抹去的記憶,讓我們與家人維繫著某種永恆的勾連。我們紀念,是為了不會忘記。只要記憶依然鮮活,逝去的生命就依然與我們在內心世界發生著不可言說的溝通與交流。

這是《尋夢環遊記》帶給我們最奇妙的撫慰,也正是它能夠衝垮這麼多人的淚水堤防的根本原因。

領先的工業技術,自然是皮克斯的新作每每能夠令人眼前一亮的基礎。但是,皮克斯的精髓,其實在於他們非凡的「腦洞」。這種極具創新精神的設計,總能牢牢抓住一個核心的概念或元素,然後用最充分的視覺手段,呈現給觀眾。

在之前的《頭腦特工隊》里,是帶我們暢遊文字難以描述的人類的內在情感世界,而在《尋夢環遊記》里,則引領我們在許多人都曾幻想過的陰陽界間,自由穿梭。

《尋夢環遊記》打造的那個瑰麗的亡靈世界,第一眼帶給觀眾的震撼,大概與《頭腦特工隊》里那五彩繽紛的腦部世界相當,又或者,有那麼點《瘋狂動物城》里動物城的影子。空間立體感十足,各種天馬行空的形象與元素在這裡肆意碰撞,融洽地拼接在一起。逝者的骷髏質感,搭配上蒂姆·波頓式的哥特造型,讓亡靈世界既吻合人們對那個世界的恐怖想像,又不失動畫應有的幽默基調。

片尾高潮處在舞台上的場面調度也十分精彩,讓追殺伊梅爾達的保安看起來就像是在和諧地伴舞,同時又讓埃克托借著與伊梅爾達伴奏一曲的機會,徹底冰釋前嫌。正是在這場好戲之後,兩位主人公米格與埃克托與全家人的膈膜終於化解,陰陽兩界的一大家子人,又得以回到其樂融融的氛圍當中。

不難看出,親情,是《尋夢環遊記》的核心。而親情,也恰是現在的皮克斯背後的迪士尼多年來,最慣用也擅用的一張牌。

《尋夢環遊記》:你的夢還在嗎?

理想、成功與家庭的衝突

幾乎從迪士尼誕生的第一天起,合家歡式童話就是這個動畫王國主打的概念,迪士尼出品的絕大部分電影都是典型的合家歡套路。需要說明的是,這一點並不僅限於動畫,其實包括大量的劇情片、奇幻片、冒險片,甚至近年來同屬其名下的漫威宇宙超級英雄電影都概莫能外。

合家歡當然並非迪士尼的專利,整個好萊塢多年來都在不斷地炮製這樣的電影,水準或有高低之別,但主旨與基調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這自然也是因為,全球範圍的觀眾,多半都對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和結局有著某種天然的偏好,作為商人的製片方,滿足這一需求也理所當然。

但絕少有像迪士尼這般,數十年來,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執行這一理念。或許這正是迪士尼能夠後來居上超越好萊塢其它五大影業公司,在市值上遙遙領先同行的關鍵之一。但這也或許是迪士尼收購皮克斯以後,後者的大部分新作都不甚盡如人意的緣由所在。

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購之後,推出的作品有一多半都是過去曾讓皮克斯無限風光的經典作品的續集,質量也普遍被認為低於前作。除了近兩部《頭腦特工隊》和《尋夢環遊記》,其餘作品看上去與《超人特工隊》、《海底總動員》這些早年作品並不在一個水準之上,更是不太可能再出現像《玩具總動員》和《瓦力》那樣的神作。

即便是如今正當火熱的《尋夢環遊記》,也在一片看似美好的合家歡氛圍里,隱藏著小小的陷阱。

《尋夢環遊記》巧妙地迷糊了兩個並不相同的概念——理想與成功。追尋理想與追求成功,並非可以彼此置換的同義詞。成功或許在很多時候意味著片中的歌神德拉庫斯那樣的紙醉金迷和燈紅酒綠,意味著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鎂光燈,但卻不一定意味著道德的墮落與腐朽,良心的卑鄙與齷齪。普世意義上的成功,並不一定會像德拉庫斯那樣徹底黑化,而更重要的一點是,追尋自我的人生理想甚至很可能與成功沒有什麼關係,僅僅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片中從一開始,就把家庭與理想(成功)這兩組概念對立了起來,用一種近乎強迫的姿態告誡米格,為了維護家庭與親情,就必須放棄歌唱的理想,追隨家族的步伐,當一名老實的鞋匠。米格為了理想,不顧一切地逃離這個因循守舊的家庭(這也是很多好萊塢電影一貫的主題),但最終讓他回歸家庭的,看上去卻僅僅是因為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已經徹底黑化。

就戲劇衝突而言,這組理想(成功)與家庭(親情)的矛盾是全片的核心衝突,我們一度看到它赤裸裸地呈現在面前,米格全家(無論是人間還是地府)對其音樂夢想的否定,完全是一副水火不容的架勢。

但是,影片最終處理這組矛盾的方式,卻過於輕描淡寫了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影片高潮結尾處,當米格和亡靈世界的家人終於涉險過關之後,當埃克托和伊梅爾達要賜予他祝福讓他回到人間時,米格自己,像是幡然醒悟一般地給祝福加上了不許再碰音樂的附加條件。只不過這一次,以伊梅爾達為首的家人,寬容地免除了這項附加條件。

「親情至上」價值觀的回歸

看上去,米格最終依然繼續著自己的理想。但是米格的理想,彷彿變成了家人的恩賜,而不再是他自己心中的火花。當他看見自己一意孤行的追逐理想是如何給家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麻煩,尤其當他見到自己曾經的偶像原來是如此不堪,他已然甘願捨棄之前的理想,回到家庭的懷抱當中。

最後的結尾,如果不是他用曾曾祖父親自譜寫的一曲,喚醒了曾祖母的記憶,也徹底消弭了自己與整個家庭的嫌隙,很難想像他還能拿起吉他。但這個夢幻般的童話結尾,未免太不真實了一點——幾十年的頑固保守,哪能真的在一曲談笑間灰飛煙滅?

《尋夢環遊記》中將「夢想」與「親情」絕對對立起來,尤其在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又用「成功」者的虛偽將人物推回「親情」,結尾部分有所折中,但無可避免的簡化了這三者之間的複雜關係。

類似的處境,其實大量地在我們這裡上演。小城鎮的青年,是該陪伴著父母按部就班地幸福終老,還是該循著自己的理想去四方遊走闖蕩,想必也曾令許多人煩惱與糾結。我們對於米格那一大家子的言論,想必也一點不會陌生。父母與長輩總會從小就給你灌輸一套他們認為的行事準則,不在其內的,便一概粗暴否決。他們總會以「一切都是為你好」的名義,扼殺每一個可能的理想。於是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也的確就只能像他們期望的那樣,做一個本分的「鞋匠」。只不過,我們這裡的「鞋匠」,很多時候可能意味著地方國企或公務員。

從始至終,《尋夢環遊記》都在強調「家庭至上」的價值觀,當個人自由與理想這一美國夢的核心意向與其對峙時,也不得不退讓三尺。

往大的方向上聯想的話,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如今在美國流行的那一套特朗普式保守觀念,也即我們都應當更現實地為了整個社會的利益,尤其是安全,而放棄相當程度的自由。這或許也的確是在被恐怖主義和經濟危機席捲過後的美國,更主流的一種態度。

但是,這依然是一種十分令人生疑的、顯得簡單粗暴的態度。

正像我們不應因為恐怖襲擊就一刀切地把所有移民拒之門外,我們也不該因為理想時常得不到上一輩的支持,就立刻把張望世界的好奇心縮回去。後者不僅意味著保守,更意味著對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本質——多元性的背反和排斥。

非此即彼的二選一固然簡單,但是在繁雜的局面下如何平衡那些互相衝突的理念與價值才是真實世界的常態。然而,這樣的常態,在一個單純美好童話里,或許終歸顯得過於複雜了一點。這或許是迪士尼主導下的皮克斯難以解決的一個BUG。

但這依然是一個值得警惕的陷阱。起碼被感動得涕泗交流的我們,不應理所應當地認為,理想在與親情出現矛盾時,前者就必須為後者讓路。

(來源:微信公眾號「新京報書評周刊」;文/時間之葬)


推薦閱讀:

我們兵分四路全搜羅,遞上五一檔觀影指南!
《銀翼殺手2049》為何叫好不叫座?
經典台詞
真·血統純正的印度電影,印度電影靠它征服了全球
4· 影視分析|院線電影大片為王,網路電影精品至上

TAG:影視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