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啟「大片」時代到擁抱網劇市場,張藝謀這一步棋走對了嗎?
文丨雲飛
蜚聲國際的電影大咖不知凡幾,但擁有標誌性意義的,僅「國師」張藝謀一人而已。
2001年,《英雄》問世,曾以《紅高粱》《菊豆》等影片宣告第五代導演崛起的張藝謀,以一己之力開啟國產電影的「大片」時代;2018年,當電影導演入局網劇已成大勢,曾經引領影視生產潮流的張藝謀,才姍姍來遲。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5月24日,港股上市公司歡喜傳媒公告顯示,張藝謀將在未來6年里,執導3部網劇(其中1部可視情況轉換為電影項目),歡喜傳媒不僅擁有獨家投資權,還能獲得張藝謀影視作品所有有形及無形資產以及其衍生權利、相關權利;作為回報,張藝謀拿下1億元人民幣創作資金+1.5億港元股份。
儘管早有王家衛、陳可辛、陳國富、陳凱歌、周星馳、馮小剛等入局網劇,但張藝謀的「下海」依然引發行業震蕩。電影導演擁抱「網生內容」,會水土不服嗎?
大導演的創作+資本雙困局
為中國最有創造力與話題度的國民導演,張藝謀依然是金字塔尖的佼佼者。但作為創作者,有些尷尬的是,「國師」已經多年未有扛鼎作品問世。
2013年,張藝謀與當時風頭兩無的樂視影業簽約,樂視影業CEO張昭與張藝謀並肩而立的畫面,定格為年度電影圈場景。彼時的樂視影業,還名列民營六大電影公司,其背後的樂視網也估值甚高。時移世易,曾經被資本追逐的樂視早已讓眾人避之不及。
張藝謀與樂視的聯姻,曾被視作後張叔平時代,擁抱互聯網的創舉。然而數年倏忽而過,一部口碑尚可爭議仍存的《歸來》、一部中美聯合製片失敗案例的《長城》、以及在暑期檔並無絕對統治力的《影》,是張藝謀交出的所有成績單。眼看著吳京、林超賢、陳思誠、許誠毅等登上票房榜,張藝謀顯然需要再度發力。
合約到期+創作困境,成為大導演張藝謀亟需解決的問題。與樂視影業相比,歡喜傳媒比樂視更名後的樂創傳媒,要更為合適:
資歷不輸張昭的歡喜傳媒董事局主席董平,曾參與過《讓子彈飛》《西遊·降魔篇》《親愛的》《心花路放》等片投資,是阿里影業前主席,操盤經驗豐富;
通過股權置換,歡喜傳媒有「導演合作制」的成功先例,公告顯示,其股東有寧浩、徐崢、張一白、陳可辛、王家衛與顧長衛等,歡喜傳媒支付綁定股東費用,換取導演作品的投資權,儘管高額的綁定股東費用讓歡喜傳媒3年累計虧損約14.43億港元,但歡喜傳媒仍樂此不疲;
此外,歡喜傳媒還嘗試搭建類似Netflix的流媒體平台,其「歡喜首映」的測試版,官宣稱兩三個月積累了幾十萬用戶。
由此可見,「委身」歡喜傳媒對張藝謀而言,至少能改變現狀。2013年,有鮮明互聯網基因的樂視,曾讓「國師」觸網;2018年,張藝謀與歡喜傳媒合作的亮點,則在於正處在風口當中的網劇。
影視創作全面走向「網生」
曾經開啟「大片」時代的張藝謀,這一次並不是「弄潮兒」。市場蛋糕日益壯大的網生影視內容,已經吸引了大批電影導演蜂擁而至。紛至沓來的電影導演們,讓曾經處在鄙視鏈底端、與粗製濫造劃等號的網劇,搖身一變成為影視業的香餑餑。
因《無證之罪》《白夜追兇》《河神》等口碑作品問世,網劇2017年走向精品化,劇集年度口碑TOP10中,網劇就佔據6席之多。自2017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起,電影導演跨界拍網劇,就成為行業熱議的焦點。
如韓三平監製網劇《戰爭傳說》,改編自矛盾文學獎獲得者周大新的同名小說,算得上是大IP;馮小剛監製的《劍王朝》以及周星馳參與創作的網劇《西遊·降魔篇》此前都已有動畫或電影,積累了大量粉絲;有《警察故事3》《紅番區》《神話》等作品的唐季禮,將執導《鳳凰無雙》與《河神2》;徐靜蕾則成為《同學兩億歲》的監製,恰好就在近日舉辦了首映禮;而在稍早的愛奇藝大會上,陳凱歌、馮小剛、趙薇、陸川等人將「觸網」,也足夠令人興奮……
監製了《無證之罪》的大佬韓三平曾如此表示:「面對網劇的發展,電影人沒有抵觸,而是很主動地加入其中。很多年輕的導演和編劇想從事電影,但我勸他們多拍網劇,那才是更適合年輕人的創作。網劇是符合現代文化娛樂消費觀念的產物,同時也為創作者提供了巨大空間。」
左手藝術右手商業的電影,本身離不開商業成功,只要資本逐利的本質存在,已經成為影視生產主流的網生內容,就對電影導演有足夠吸引力。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網路視頻市場趨勢預測2018-2020》顯示,2017年中國網路視頻付費市場規模為213.7億元,付費用戶到9763萬人;而到了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646.8億元,用戶規模將上漲到1.8億——顯而易見,網生內容已經成為電影之外的影視藍海。
電影沒有「錢」力可挖?並非如此,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內地影市創造了200億票房,超過北美的183億。但驅動票房增長的核心邏輯,已經從銀幕數量的增長,切換到電影內容的提升而帶動的觀影人次的增長。
「橘生淮北」的陰影從未散去
電影咖入局網劇市場,看上去很美。節奏更快、集數更少、情節更緊湊的網劇介於傳統電視劇與電影之間,給予電影導演拓展全新事業版圖的機會;而在頭部精品依舊是網生內容競爭核心的當下,經驗豐富的電影咖要比初生牛犢的90後導演們更加老道,產出精品的可能性要更大。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以《鬥牛》《老炮兒》等聞名於世的第六代導演管虎,在試水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時意外失手,電影級質感最終敗給了空洞的劇本與虛無的表演,遭到了「棄劇」;劉鎮偉擔綱編劇的《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則榨乾了《大話西遊》這一經典IP的最後一滴油水,也進一步敗壞了自己的聲名;此外,《冒險王衛斯理之藍血人》《將軍在上》《我叫黃國勝》等網劇,要麼網播量表現平平,要麼口碑斷崖式狂跌,頗有砸了陳國富、霍耀良、王晶等導演的招牌之意。
更多以監製身份,而非導演身份出現的電影咖,對網劇的參與度或許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高。網路統計顯示,韓三平、陳凱歌、黃建新、周星馳、趙薇、徐靜蕾等,都是擔綱網劇的編劇,如陳凱歌的《外八行》、馮小剛的《劍王朝》、趙薇的《誰都渴望遇見你》,在導演中心制的當下,以監製身份入局網劇,「掛名」的批評不絕於耳。
橫梗在知名導演與網友之間的,還有十年甚至數十年的審美代溝。在新人輩出的網劇江湖中,《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口碑劇導演嶄露頭角,幾乎都是80後甚至90後導演,正處在藝術生涯的強勁上升期,創造力正在釋放並迸發。而背負著因襲重負的張藝謀與陳凱歌們,距離自己的黃金生涯已有多年,「江郎才盡」的爭議如影隨形。
張藝謀與歡喜傳媒的聯姻固然開拓了觀眾的想像空間,但「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陰影似乎從未散去。
推薦閱讀:
※梅艷芳主演的《鍾無艷》講的是什麼?
※如何評價《古惑仔》系列?
※如何評價《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
※人類學研究筆記奧斯卡特輯
※索尼蜘蛛俠,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