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危機之外,聯想避不開的市場窘境
來自專欄百略網
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民族驕傲」的聯想,怕是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背上「賣國」的帽子。從柳傳志簽署的公開聲明裡那數不清的嘆號上,就可以想見這位七十多歲的企業家,面對如此輿論內心是有多麼憤恨。
不過,縱然此次危機消解,聯想集團在電腦、手機以及新的市場規划上所遭遇的窘境,同樣是躲不開的難題。
電腦業務困境:舊敵兇猛,新敵強勁
去年第二季度,聯想蟬聯 15 個季度的全球 PC 銷量冠軍被終結。惠普憑藉 8.5% 的增長率超過聯想,並在之後的第三、第四季度乘勝追擊,最終在年銷量佔比中,以 22.7% 的佔有率領先聯想的 21.1%,成為去年的銷量第一大品牌。
根據 Statista 提供的數據,從年度銷量來看,聯想在 2013 年至 2016 年期間穩坐全球銷量第一的寶座長達四年,直到 2017 年被惠普超越。
對於聯想來說,他的對手顯然不只惠普一個。TrendForce 根據全球 PC 市場銷量情況作出的報告顯示,2017 年,惠普、戴爾和蘋果的銷量佔比同比增長 1.9%、0.2% 和 1.3% ,聯想作為其中的巨頭之一,1.5% 的衰落值得警惕。
除了老牌廠商兇猛的攻擊,新興的產品和品牌同樣給了聯想以威脅。根據 Gartner 統計,高端二合一筆記本是 PC 市場唯一出現增長的細分領域,到 2019 年,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576 億美元。然而,在二合一筆記本市場,微軟提前用 Surface 布局,蘋果用 iPad Pro 夾擊,傳統廠商面臨新產品的挑戰。
微軟和蘋果,還在吞噬著傳統廠商的領地。去年 10 月,知名消費者調查機構 Creative Strategies 向 1300 名美國消費者對於 PC 產品品牌喜好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蘋果的 Mac 系列和微軟的 Surface 系列在調查中遙遙領先,而聯想、惠普、戴爾等眾傳統大牌廠商數據堪稱可憐。
隨著新一代消費者產品觀念的變化,這些老牌廠商將遭遇更大的挑戰。為應對這一局面,品牌的年輕化轉型和持續擴大市場佔有率成為當務之急。在這兩個層面上,惠普和戴爾在近幾年的產品方向上,都比聯想更為準確,這也是聯想市場份額不斷衰落的原因。
除國際市場的威脅,聯想在國內的銷量同樣面臨著衝擊,而向其發起挑戰的,是在手機市場形成碾壓之勢的華為和小米。
過去幾年,華為和小米分別在筆記本市場上開展布局。華為的策略大開大合,從萬元的高端筆記本,到主打性價比的榮耀系列全線通吃。而小米則一如既往走性價比路線,並覆蓋了輕薄便攜本、專業性能本和遊戲筆記本三大產品線。兩家戰略不同蠶食的卻都是聯想的份額——畢竟聯想在國內 PC 市場仍然佔據絕對領先的地位。
對聯想來說,華為小米真正的可怕之處並不是性價比,也不是技術沉澱,而是手機業務帶來的品牌競爭力。
目前,手機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超過所有的電子消費品,也正因此,小米在布局物聯網硬體的同時,始終將手機作為核心——掌控住手機,就能夠最大程度且最大規模上,掌控住消費者認知。隨著華為和小米兩家在筆記本市場上的成熟,品牌認知提高,那麼國內億萬用戶在挑選 PC 時,聯想將不再成為唯一的最優選擇。這對於一個老牌企業來說可謂危機四伏。
但是,手機市場的格局幾乎已成定局,聯想在手機業務上能夠翻盤的機會著實不多。
難打贏的手機翻身仗
過去幾年,聯想在手機業務上的表現,只能用「掙扎」二字形容。人事變動、品牌更迭,其管理和業務之混亂,比漩渦中的魅族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尷尬的是,從主打「奢華」的 Moto Z 系列到尬蹭熱點的「區塊鏈手機」,聯想始終沒能拿出一款能夠符合主流市場的旗艦級產品。
根據 IDC 的統計數據,2018 年 Q1 中國市場手機銷量同比下滑 16%,更加值得關注的是,被歸為「其他」的品牌,銷量下滑達到了 59.3%——包括聯想在內的眾三線廠商面臨的局勢,要比預想中更加嚴重。
如今,聯想新機蓄勢待發。從副總裁常程的微博透出的消息來看,代號「聯想 Z5」的新旗艦,在硬體上可能會有幾個特性:採用聯發科 P60 而非驍龍 845;使用「粒子技術」的 4TB 大內存;屏佔比超過 95% 的全面屏。
從當前的手機市場來看,如果信息屬實,這意味著聯想在產品上仍然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
在手機核心硬體 SOC 上,常程對驍龍 845 的不滿而選用聯發科 P60 並非明智的決定——無論性能過剩論喊多久,魅族用聯發科打造的旗艦 Pro 7 的悲慘現實已經證明了,高通的旗艦晶元仍然是安卓旗艦繞不開的標配。而其所謂的「粒子技術」4T 內存,無論是雲空間還是本地存儲,對於用戶來說,吸引力都沒有那麼大,相對於拍照和性能來說,這些特性都太過邊緣。
至於聯想引起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真全面屏設計圖,同樣值得懷疑。畢竟,手機行業已經足夠成熟,供應鏈技術上限決定了產品形態的天花板,聯想要拿出一款真全面屏,除非像 vivo Apex 一樣做概念機,大規模量產可能性並不大。
硬體受到供應鏈的技術瓶頸難以突破,軟體上聯想同樣問題不少。近日,有 Reddit 用戶吐槽,聯想海外官方論壇禁止用戶增加新帖,原因是大量用戶發帖質詢,在更新系統後,手機卡頓嚴重到影響正常使用。這樣的現象,在各大手機品牌中都極為罕見。
這就是聯想手機目前的尷尬。硬體上難以驚艷,軟體系統還拖了後腿。加上「第一區塊鏈手機」「第一短視頻手機」這樣糟糕的營銷方式,聯想手機幾乎全面陷入了困局之中,短期內想要崛起,並不容易。
目前來看,聯想唯一的機會可能會是 5G 時代,畢竟搶到了高通驍龍 855 晶元首發權,如果能夠快人一步,的確是個突出重圍的好機會。
但是,商業中力挽狂瀾沒有那麼容易,市場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不是一款新品、一個風口就能夠挽回。當年小米巔峰時期遭遇隕落重新翻盤的前提,是抓住了最後的人口紅利,整頓了供應鏈,穩定了人事任命,打造了超頂級旗艦,開拓了線下渠道,找了代言人,以及大肆進軍海外市場。無數正確決策之外,還需要市場的眷顧,前期的積累,天時地利人和哪一項都不能缺。從這個角度來看,聯想想要在手機業務上翻盤,需要付出的是多少時間和心力?
而且,縱然 5G 風口將至,華為小米 OV 這四個絕對巨頭,也不可能讓聯想的首發領先太久。手機市場的馬太效應都喊倦了,一個風口怎能吹得過去。
AI+新零售,兩大風口能否拯救聯想?
去年 7 月份,聯想召開創新科技大會,主題是「讓世界充滿 AI」。楊元慶顯然對企業轉型 AI 寄予厚望,他在大會上強調「聯想要做這一輪變革的推動者」。
然而,困境之中被迫轉型 AI 領域,試圖通過抓住風口自救,這樣的做法更多是基於現實的無奈。大會召開之前的發布的聯想財報中,12 個月總營收只有 430 億美元,同比下降 4%,而其中 5.35 億美元的凈利潤中,85% 都來自買樓的收入,PC、手機和伺服器收入還不足 1 億美元。
這逼迫聯想不得不找尋新的出路。在大會上,聯想發布了多款基於 AI 技術的設備,例如可以實時監測心率的運動背心,可以面部識別、智能管理日程的手機助手 CAVA,以及一款智能音響。顯然,這些硬體設備在應用上還不足以形成銷售形態,對於龐大的聯想集團來說,要憑藉這幾件並不優秀的產品支撐並不現實。
而在企業服務領域,聯想在技術上同樣沒有優勢。無論是 AR 設備還是人工智慧軟體解決方案,包括可以應用於醫療、交通等方面的技術,都還處於研發階段。聯想在 AI 技術上的布局才剛剛起步,顯然聯想要做一家「人工智慧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I 之外,聯想入局新零售也是「追風口」的典型。今年的 CES 大會上,聯想宣布成立新零售科技公司,並隨後在北京開業了首家「智生活直營店」。但是,從店內的陳設來看,除了電腦、手機之外,大部分硬體產品都是合作廠商的產品,聯想並不能通過自有品牌的產品,為零售店形成獨特的品牌氛圍,相比蘋果、索尼或是小米的線下零售店,聯想零售店的吸引力要差很多。
轉型 AI 和新零售,聯想依然繞不開自己在產品上的弱勢,軟硬體上優質產品的缺失,無法為自己追趕風口提供動力。對於聯想來說,最應該考慮的仍然是如何讓既有產品跟上這個時代,而不是捨本逐末地企圖用風口挽救產品上的不足。
已有的業務陷入僵局,未來的布局難以支撐,聯想就在這樣的尷尬局面下,進退兩難。
後記
在遭遇此次輿論危機之前,聯想集團被踢出恒生指數,據彭博社報道,過去的 5 年裡,聯想的股價下滑了 56%,市值損失 58 億美元。
從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的去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聯想集團為母公司貢獻的營收為 1346 億元,與此前相差不大,但利潤佔比同比大降 98%,僅有 1600 萬元。
面對輿論危機,聯想一封動員信寫得鏗鏘有力,能夠看到這家老一代民族企業,在面對輿論危機時能夠拿出的魄力和堅定。無數大佬為聯想站隊,用聯盟的姿態捍衛這家企業的榮譽。
可輿論危機之後,聯想仍然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