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實:貧窮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來自專欄 TechPunk
前段時間,「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這句話突然火了。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但是你又沒有想過在貧窮環境長大的孩子大腦是否會有不同呢?
神經生物學家對於這個課題比較感興趣,他們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發現貧窮可能真的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影響。
研究員給生活在貧窮環境中的孩子和普通人的大腦分別做了 3D 成像,兩者最大的差異表現在其海馬體以及大腦前額葉。下圖的 3D 透視圖中,藍色區域為海馬體,紅色和黃色區域為大腦前額葉。
認知神經生物學家瑪莎·法拉赫(Martha Farah)是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員。
法拉赫也是一位母親,女兒小的時候請了保姆照顧,保姆們通常是單身媽媽,要靠打工和政府救濟養活孩子和自己。
隨著法拉赫與保姆漸漸熟悉起來,她也會輔導保姆的孩子,讓自己的女兒與保姆的孩子玩耍。開始時,兩個孩子並未表現出有什麼不同。
但是,孩子長大後,差距就越發明顯了,保姆的孩子出現成績下降,他們的選擇權也越來越少。
這個現象激發了法拉赫的好奇心,於是她便開始著手歐研究。在查閱資料後她發現,這種現象並非個例。
很多社會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所處的社會經濟狀況可能影響著他們的健康狀況、學業成績等方面。
但是還沒有研究證明孩子的大腦發育與社會經濟狀況相關。所以她就想,貧窮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呢?
雖然法拉赫對這個課題很感興趣,但卻引起了她同事們的反感。他們覺得將貧困的孩子視為「有 病」,這樣的研究很不負責任。
後來法拉赫團隊發表了第一篇研究論文,正是這篇論文激起了神經科學家和認知生理學家的興趣。
此後有 6 項研究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況和孩子童年時期的海馬體容量有關。
大量的研究指出貧窮的孩子大腦結構在其他部位也有差別,而且他們的大腦發育軌跡也會不同。
這項研究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很多人擔憂,如果貧窮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那麼程度是多少,可以逆轉嗎?
清晰可見的差別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兒童處於貧困線一下的概率應該是最高的,1500 萬個孩子中,每 5 個孩子就會有一個生活在政府制定的貧困線以下,四口之家的年收入 低於 $24,250 就會被定為貧困。
貧困環境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孩子的營養、產前護理、家庭教育水平、鄰居以及其他環境壓力因素。
最嚴重的影響之一就是成績差距:總體來講,與中產階級以及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貧困家庭的孩子成績更差,在標準化測試中得分較低,而且進入大學的人數也相對較少。
研究還發現,與富裕環境長大的孩子相比,貧窮環境長大的孩子記憶力要差一些。專家的解釋是可能因為在貧困家庭中成長會承擔更多生活壓力。
法拉赫團隊對受試者進行了功能核磁共振(MRI),結果顯示,社會經濟狀況水平較低的 5 歲孩子,其大腦皮質區中反映閱讀能力的重要區域表現出了較低水平的特化。
大量研究證實,貧困環境長大的孩子海馬體普遍較小。要知道海馬體是鞏固記憶的關鍵結構,它上面布滿了壓力相關的激素受體。
俄勒岡大學海倫·內維爾(Helen Neville)的團隊測量了衡量大腦反應情況的事件相關電勢(event-related potentials),結果表明社會經濟狀況較低的 3~8 歲孩子對特定的聲音輸入反應相對較慢。
2015 年諾貝爾團隊進行了大規模研究,來探究大腦結構與社會經濟學聯繫。他們從國家資料庫選擇了 1000 多個 3~20 歲的研究對象,對他們進行大腦核磁共振 (MRI)掃描。
結果發現來自受教育水平(這是社會經濟狀況常用替代指標)較低的家庭的孩子的海馬體容量相對較小。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這些孩子在大腦皮質的表面區域也有差異。
在童年時期以及青春期,大腦中的髓磷脂開始生成,神經元逐漸形成正確的連接,這個過程中大腦皮質厚度會降低,表面積增加,此前的研究已經顯示這些結果和智力有關。
尋找因果關係
為什貧窮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呢?南大是因為生活壓力大?沒得到父母的足夠關愛?鉛或者農藥中毒?亦或是營養不良?
對此科學家們用動物模型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壓力和母愛在其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解釋,目前還無法找到確切的證據,但是僅僅是壓力就會影響大腦發育似乎說不通。可能是諸多因素長時間的共同作用,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大腦。
所以研究員呼籲,貧困家庭也一定要合理分配收入,規划出一部分來給孩子買書,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推薦閱讀:
※論老子所說的「道」之科學性
※宗師之力由什麼組成?
※天王星是一顆什麼星球,位置在哪?
※科學八字看婚姻
※她沒有子女卻被稱為世間偉大的母親,為中國婦產科事業貢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