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說說讀書的門路:答知友蜀箐問

說說讀書的門路:答知友蜀箐問

來自專欄抱雪齋

知友 @蜀箐 給我私信說,自己喜歡看偏重訓詁的書,只因古今學者的書多,一下子不知如何取捨,故而希望「特別博學」的我就讀書的門路上給他一點建議。從蜀箐知友這個問題上來看,可以知道蜀箐知友喜歡讀書。既然如此,那麼大家就是同好。給同好提建議,我是開心的。然而「特別博學」一詞加之於我,這是不得不慚愧的。知乎上比我博學的人要很多,我只不過是多讀了幾本書而已,萬不能列座次在諸博學甚我者之前。這是應當首先說明的。清代閻若璩集《南史·陶弘景傳》與劉孝標《世說新語注》引王隱《晉書》中句作成自勉聯曰:「一物不知,以為深恥;遭人而問,少有寧日。」我雖亦以此聯自勉,但如今來看,只能做到後半句,前半句差可而已。

蜀知友所問的讀書的門路,大約可以提煉為方法和書單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實際上是很個人的。前人每每有治學談,然而過了談論者那個時間和際遇,後來者效仿他總歸是「顏色似」。至於其中三昧,咂摸出了多少,應該說不多。故而前人倡導要學某某某,我這裡敢大膽破一破,不必學某某某,先把自己摸透了,看看自己適合的路子。這裡,我願意以自己的讀書經歷做一個分享。

我走上讀書,尤其是讀古籍的路子,開始於小學四年級。那時候我還在鄉下,並不能接觸到任何可以稱之為「古籍」的書。直到我父親出於對我上中學考慮,希望我儘早把初中課本中的文言文背掉,因此給我買了一本《文言文閱讀(初中生版)》為止,我才摸到一丁點「古籍」的影子。但這也是現在的我才發覺的。那時候的我坐在老家門口的竹椅上,就是按著這本書里的古詩文順序,一篇一篇背下來。

後來,蒙這種「笨鳥先飛」的辦法,我在初中時,背書很快——那時候還是要按照教學計劃,背一些指定的課文。於是,相較整個班上的同學背書時候近乎期期艾艾,我一氣呵成就顯得很「突出」,並且,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我做到了你們做不到的事」的快感。蒙對追求保持這種「突出」的渴望,我也不再需要父親的要求,自己自發的開始背高中課本里選的古詩文。

這就算是我對古籍閱讀的萌芽了。

整個中學階段,受著語文課不時地講解文言文,語文考試又帶了一篇又一篇的文言文的「折磨」,我對課文和考試題的來源產生很濃厚的興趣。那時候老師上課要介紹下課文背景,而且課文下面除了新聞題材,大多都會在第一個腳註中寫明出自哪位著者的什麼書。當時「什麼也不懂」的我就是想找到原書讀一讀,因為我覺得課文都寫的這麼有意思,那原書豈不是更有意思?但那時候並沒有真正走入古籍的世界,當時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指定書目」,我把這個叢書里的外國小說能買的買了個遍,其中跟古籍有關的只有一本「孟子」、一本「論語」。後來,直到讀到課本中《墨子·公輸》的節選,訝於「諸子百家」豐富而自由的思想,神秘而璀璨的光環,才慢慢轉移到古籍上來。

那時候縣城書店,主要的就是「新華書店」、「三聯書店」、「聚仁書店」、「浙中圖書」四家,但是其中售賣的「諸子百家」的書,大多是選譯選注本。初中時候我只是覺著這個不好,但是可以理解。但是到了高中以後,我就對這種本子生厭了。這中間還隔了一段,初三的時候,受同學影響,外加升學考試的壓力,我痴迷上了閱讀《讀者》、《意林》、《格言》、《青年文摘》雜誌,其中重要的是《格言》。這個情況到了高二才有所緩解。

初三到高中那段時間,似乎正是「百家講壇」走紅的時間,由此帶來了一股所謂的「國學熱」,不管大出版社、小出版社還是野雞出版社,一股腦的都在出所謂的「國學書」。我們縣城裡蒙此,書店的書架上也常常能見到。這個情況令我極其生厭。一方面因為,我討厭那種浮躁的「浪頭風」,我自認為我不是一個喜歡隨大流的人,也喜歡做個「異類」。不過這是個題外話。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那些書,全是節選節譯,當時我就把這個比作,讀這些書,等於再吃人家給你嚼好的蘋果。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對於古籍,我自己有能力去取捨其中的內容,你(出版社,或者說譯者)不能替我干這件事情。打個比喻,可能蘋果很酸,經人嚼過的變甜了,但是我覺得這個滋味並不可口,原來的蘋果即使酸,那也來的比人嚼過的甜來的清爽。

這種閱讀上的「自主性」,當時我根本沒有認識到,但是現在回顧起來,對這種「自主性」太太太感激了。套用我們中學老師的話說,「讀書得「自己要」,自己都不要,老師光教,教不了你的」,而讀書這一路,都是我自己要過來的,當然,這要的路上,也要感謝一些老師對我「索取」的「奉獻」。

另外,應該再提一下的是,在這個過程里,我比較笨。可能很多我的同齡人,對於課本里選來的範文不屑一顧,以為都是「垃圾」。但在我眼裡,這些課文跟一篇篇索引差不了多少,注釋里、課文後面的習題里,習題所拓展的課外篇目,到處都是一本本「課外書」的縮影。我就「按圖索驥」,總能找到同學沒有看過的「課外書」來。我的「笨方法」,最後似乎幫助了我「先飛」。

當然,這不是說我一味順從老師和課本,初中里有一次上韓愈的《左遷藍關示侄孫湘》,我當時上課時候順口提了一句,這個「韓湘」就是八仙過海的「韓湘子」——這個是從我小時候喜歡看的插圖本的神話故事裡看來的。結果當時語文老師就把這個「等同」批評了,而且一定要我承認「錯誤」。當時我堅決不承認這個「等同」是錯誤的,但是我「缺乏證據」證明我的說法。於是心裡暗暗地下了心,一定要把這個「等同」找出來,找給你(指我的初中語文老師)看。這樣一找就是八、九年。現在的我,自然明白,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韓愈的侄孫韓湘,同在道教八洞神仙譜系裡的韓湘子,是兩個不一樣的人物,但是之間是有一個形成與重疊的關係的。

另外舉個「課本」的例子。中學裡上歷史課,每每提到近代中國的苦難,始於鴉片戰爭,緊接著就會歸因於「閉關鎖國」而導致的科技落後,當時我就在想,科技落後單純是因為「閉關鎖國」嗎?是不是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所在?是不是跟我們本國的思想文化有一種天生的關係?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很困惑。在高二下到高三上有一段時間,我在圖書館裡發現了《中國哲學史新編》和《中國思想通史》,很興奮,一口氣把這兩套書都翻著看了,但是並沒有解決我的困惑,但是由此堅定了我要去閱讀古人書著作原本的心思。這些個「反抗」,在今天的我看來,很是感激。

高二的時候,我在我們縣城裡「新華書店」里買到了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和《春秋左傳注》,還有周振甫先生的《周易譯註》、王文錦先生的《禮記譯解》、辛戰軍老師的《老子譯註》。初識繁體字的我當時就讀了《論》、《易》兩本,並且仿照「十翼」給《易》做了「傳」,後面想讀《左傳注》,沒有繼續,一是因為升學,二是當時不適應豎排閱讀。後來高考畢,作為不愛出門的我,想把除開《論》、《易》的那幾本書給看了,第一本就是《左傳注》,之前我不適應豎排閱讀,並且我覺得咋還有這種排版,太折磨人了。後來,在高三之前的寒假吧還是哪一段時間,我覺得如果自己要閱讀古書,就要面對這種排版,那就不是書的問題,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不該全世界都順著你走。於是強迫自己讀豎排,一行不行兩行,一頁不行兩頁,一次不行兩次,終於適應了豎排排版。但是到高考後,面對《左傳注》這本大書,雖然時間富裕了,也適應豎排了,在精力上投入還是欠缺。於是我就想了個辦法,我比較喜歡研究姓氏,《左傳》中不是有很多姓氏嗎?而且淵源有自,也交代的清清楚楚。我就搞「世系」譜,一遍又一遍的翻著讀,把一個個人物有關係的列在同一張譜上,當時不知道傅斯年有一句話叫「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如今看當時的自己,頗也有這種意味在。

走走停停,終於到了大學(大一),初識網購的我終於第一次看見了《墨子》的全本!那個興奮無以言表,我把同系列的書全買了,但是這樣其實也是個經濟負擔。本來我想靠我母校的圖書館而活,結果為了想看的書,去幾次,幾次找不到。這就逼著我「獨立」於圖書館,要自己買自己想看的書。

在高考後看《老子》,當時心裡說,王弼少年時注《老》、《易》,我把《易》作了「傳」,也就相當於「注」了,那我順便也把《老》也注了。於是就著辛戰軍老師的《老子譯註》,自己提「新解」。其後搞到了第十三章,停下手了。這到了大學,順著買《墨子》教會的網購,我買到了朱謙之先生的《老子校釋》和高明先生的《帛書老子校注》,我已經有閱讀豎排的能力,而且在給《易》作「傳」的時候,自己摸出來一些訓解的門道,這看朱、高兩位先生書,入門就算不難了。循著高先生做老子的校注里,給你分析版本、分析字形、分析字義,分析音韻,我這回才認識了給古書作注的大概!之前是仿照辛老師,現在就仿照高先生,一步步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是高先生的這本書,包括我後來看的一些教材,把我一步步真正帶進了整理古籍的大門。高先生今年年初過世了,本來很想當面拜訪高先生,去謝謝他,如今已無機會。嗚呼!

這算就是我由外門人走入內門的整個過程。上述這些並不是要告訴讀此文的諸君破了古人治學門路的偶像,來學我這個路子。我這個路子除開我本人之外其實也沒人學的了,正如前文所述的那樣,我這一路上的機緣和際遇,是我個人獨有的。套句佛家的話說,這一路上的「因果」都是我個人的,我生前無人受這個「因果」,我死後也不再會有人來承這個「因果」,上下四方古往今來獨我一份。既然如此,那麼想走治學門路的諸位也各自有各自的「因果」,把自己的「因果」給琢磨透了,也就通達和豁達了。

當然這麼講,面對蜀知友的問題,還有點迴避的嫌疑,這裡這麼正面解答吧,要利用好大學裡相關的課程。換句話講,你要學其他學科的東西,最笨的同時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大學裡這個學科開的課程,去旁聽或者是選修,這樣循序漸進,比我這個轉轉折折的走法要好的多了。至於書單上,先把課程中要上的教材買了看了,再結合自己興趣,請教老師,請老師略為點撥,指下你興趣方面適合讀的書。切記不能一下子就上手難的,爭議很大的書。

以上草成,請蜀知友多批評。

時值「汶川」十周年後五日。


推薦閱讀:

讀《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人工智慧
聚合閱讀,原來閱讀可以更簡單
什麼才是理想的職業?
總是自我懷疑的人,如何在某件事上做到自信?

TAG: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