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操-DE分制後高低杠創新軌跡與相關思考

體操-DE分制後高低杠創新軌跡與相關思考

來自專欄中國某業餘體操迷

在進入DE分制後,高低杠項目進入了井噴式的發展,運動員的飛行與連接能力較08周期有了顯著的改善(這裡僅討論高低杠,其他項目當然也一樣取得了較明顯的技術進步),高低杠的難度與編排思路呈現大躍進型的進步,往往一個新穎的成套,在兩年之後即顯得落伍與陳舊。而且獨創技術很難「獨創」,那種只有一個國家擅長的技術已近完全絕跡。我們看一下近幾年(從2009年進入DE分制開始),高低杠依次出現了哪些創新技術:

2009年,俄羅斯的Kuznetsova第一次完成了pak+shapo180(騰身版)

2010年,俄羅斯的Mustafina第一次完成並命名了團身540旋下(E組下法)

2010年,俄羅斯的Nabieva第一次完成並命名了蹬杠直體特卡(G組騰躍)

2010年,俄羅斯的Komova第一次完成並命名了並掏shapo180(E組低換高)

2011年,俄羅斯的Nabieva在訓練營中嘗試shapo180+京格爾,首次在shapo180後連接有效動作

2011年,俄羅斯的Komova第一次完成並命名了並掏shapo(E組低換高)

2011年,以色列的瓦塞雷拉第一次完成前團兩周360旋下(F組下法),但世錦賽上未成功因而命名失敗

2011年,中國的黃慧丹第一次完成了正掏shapo+pak+正掏shapo180的連接,成為體操史上第一次做出D+D+E組以上換杠連接的運動員

2011年,英國的Downie第一次完成並命名了正掏屈體特卡(F組)

2011年,美國的李安娜在訓練營中嘗試特卡180+葉諾娃及騰身屈體特卡

2011年,美國的Gabby Douglas第一次完成四個動作連接的下法連接:並掏180+扭掏180+正掏360+團身旋下

2011年,德國的Seitz第一次完成並命名了蹬杠shapo360(E組高換低),並在之後連接短半徑動作正掏180

2011年,英國的Whelan第一次完成shapo+京格爾的連接,成為第一個在shapo後連接飛行動作的運動員

2011年,烏克蘭運動員Kononenko第一次完成並命名動作特卡180(E組騰躍),並在之後連接葉格爾空翻

2011年,英國運動員Tweddle第一次完成連接蹬杠特卡180+ezhova+shapo180(FDE連接),成為第一個做出用飛行動作構成的0.4連接加分的三動作連接,該類連接也是新周期規則下僅有能拿到0.4CV的三動作連接,具有開創性歷史(值得一提的是,特姐實際完成時在前面還連接了轉體蹬杠360)

2012年,俄羅斯的Grishina第一次完成了並掏360+屈體特卡,成為第一個在並掏360後連接E組飛行的運動員

2012年,美國的李安娜第一次完成並申請命名跳轉540(E組轉體),因未上大賽而沒能命名成功

2013年,德國運動員Scheder第一次完成連接並掏shapo+bail,並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完成並掏shapo的運動員

2013年,英國運動員Ruby Harrold第一次完成連接shapo180+中穿後擺至低杠倒立(ED的換杠連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於比賽中在shapo180後面連上有效動作的運動員

2013年,俄羅斯運動員Mustafina第一次完成連接shapo360+pak+shapo180,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EDE換杠連接(拿到0.4的連接加分)的運動員

2013年,中國運動員商春松第一次於正式比賽中完成並成功命名動作騰身屈體特卡(F組騰躍)

2013年,中國運動員譚佳薪第一次於正式比賽中完成騰身特卡+京格爾,成為第一個用京格爾連接的ED同杠飛行連接(之前ED以上的同杠飛行連接為李婭空翻+葉格爾、特卡180+葉格爾與特卡+金光淑空翻)

2013年,加拿大運動員Moors第一次完成並命名動作蹬杠前直180下(D組下法)

2014年,美國運動員Kocian第一次於完成連接並掏shapo+pak+shapo180,成為世界上第一次在並掏shapo+pak後面繼續連接動作並且是世界上第三個該周期規則下0.4CV的連接

2014年,英國運動員Downie第一次完成連接shapo+騰身特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shapo後連接短半徑特卡的運動員,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在shapo後連接E組高杠動作的運動員。

2014年,美國運動員Dowell第一次完成連接shapo+大迴環360,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shapo後連接大迴環轉體的運動員

2014年,俄羅斯運動員Spiridonova第一次完成並掏360+並掏shapo+pak,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並掏shapo前連接有效動作的運動員

2014年,中國運動員黃慧丹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完成後擺180-後團兩周下(即後來的范憶琳下),(需標明的是,該動作其實在國內比賽中已由付博完成,黃慧丹是第一次在世界比賽中完成)當時被判定為前擺180-後團下,但實質是一個新動作,該動作後來由范憶琳於2017世錦賽上成功命名

2015年,美國運動員Gowey完成連接並掏shapo+大迴環360,成為第一個不在並掏shapo後連接換杠的運動員

2015年,美國運動員Alyona Shchennikova完成連接正掏shapo+並掏180的連接,成為第一個在shapo後連接並掏動作的運動員(同時也完成了並掏shapo+並掏迴環)

2015年,英國運動員Kelly Simm與德國運動員Scheder共同完成並掏屈體特卡(F組騰躍),但因為兩人都在世錦賽上成功因而無緣命名(實際上該動作於同年更早的時候即由加拿大小將完成,但因年齡不夠未能上世錦賽)

2015年,美國運動員Raisman首次完成連接shapo+特卡,成為第一個在shapo後連接大迴環特卡的運動員

2015年,某運動員命名運動bail180(完成bail後杠上加轉180),後該動作被刪除,不作詳細解釋。

2016年,法國運動員Lepin首次完成並掏360+並掏shapo+正掏特卡的EEE連接,並成為第一個在並掏shapo後連接同杠飛行動作的運動員

2016年,德國運動員Seitz首次完成正掏屈體特卡+pak+shapo180的FDE連接,並成為繼tweddle,mustafina,kocian之後第四種三動作0.4CV連接的形式。也是第一個能在高組別特卡+pak後再連接shapo180的運動員

2016年,俄羅斯運動員Iliankova首次完成shapo+騰身180+ezhova的DCD連接,開創解決握法特定的新思路

2016年,英國運動員Fragapane首次完成蹬杠360+後直兩周下,成為繼江鈺源後首位在後直兩周下前連接轉體的運動員

2016年,俄羅斯運動員Skrypnik首次完成並掏360+團身旋下,成為第一個在並掏360後連接下法的運動員

2016年,西班牙運動員員羅德里格斯在訓練營中完成正掏弧形360(E組低換高),暫未命名

2017年,美國運動員Lee Sunisa首次完成蹬杠直體特卡+pak+shapo+京格爾,成為首次包含G組動作的四個動作長串連接(要求每個連接都有效)

2017年,俄羅斯運動員Eremina首次完成蹬杠直體特卡+pak+shapo180,成為首個GDE的0.4CV連接

2017年,澳大利亞運動員Mizzen首次完成shapo+騰身特卡+pak的DED三個飛行動作的連接,低換高+短半徑特卡+高換低的連接也成為另一種三動作0.4CV連接的形式

2017年,美國運動員Gabby Perea首次完成並掏shapo+正掏特卡+pak+shapo180的EEDE連接,融合了mizzen模式與seitz模式成為首個四個動作0.6CV的超級連接(實際完成時前面還有一個並掏360的轉體,是五個動作EEEDE的長串)

2017年,烏克蘭運動員Varinska在訓練營中首次完成了蹬杠shapo+pak+正掏shapo+騰身360+特卡180+葉格爾的六個動作超長串,正式開創了超長串的高低杠紀元

2017年,義大利運動員Ilorio完成了扭掏360+前團兩周180下的下法連接,成為第一個EE下法連接。

2017年,比利時運動員Derwael與英國運動員Fenton共同完成正掏特卡180,因規則修改兩人得以共享命名

2017年,德國運動員Alt命名運作中穿後擺180至低杠懸垂與蹬杠前團180下兩個動作,都定為C組,略過不談

2017年,中國運動員程詩怡首次完成shapo+蹬杠特卡,成為第一個正式比賽中完成shapo接蹬杠系動作的運動員

2017年,義大利運動員Villa首次完成八個動作的長串:正掏特卡+pak+正掏shapo+正掏180+ezhova+蹬杠shapo+bail+弧形,震驚世界

2017年,某運動員在訓練營中完成shapo+葉格爾,成為第一個完成shapo後接後擺動作的運動員,成功完美解決了shapo後虛擺的問題,如下圖:

2018年至今比賽較少,暫無特大創新產出,但一些東西已粗見端倪。下面整體說說我個人對以上這些創新的看法:

1.從上面這些創新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高低杠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在里約周期後,各大國主力紛紛將成套進行調整,開發出不少喜人而觀賞性強的動作或連接。在這個不調整已註定死亡的年代,沿用前幾個周期的思路已確定遲早會被時間所淘汰。

2.2008周期高低杠的思路是通過轉體+飛行的連接,將高低杠刷成單杠。2012周期開始注重換杠動作,而2016周期則開始通過換杠動作的連接將成套調整到更加流暢、扣分點少、用時短的趨勢,以現在的眼光看08年的高低杠普遍落伍,而中國隊仍然將08年時我們的致勝法寶作為現今高低杠的刷分工具,前景是比較堪憂的。

3.很明顯地看出高低杠在朝著「重飛行,輕轉體」的方向轉化,高低杠的飛行動作包括同杠飛行(空翻與騰躍)、高換低、低換高、下法,而轉體越來越顯得「服務於成套」而不是「刷分」的作用。近幾年來關於飛行的創新越來越多,無論是新動作命名還是新連接,都將高低杠帶向觀賞性更強的方向,而一個好的成套,轉體一般用於節奏調整塞在飛行動作之間,而高低杠高手很少利用轉體動作來刷分。這一點中國是個例外,因為中國的高低杠難度依賴於高組別轉體動作,而飛行動作與連接受體力與能力影響很難打到高難度。

4.高低杠發展越來越向長串方向靠攏,本周期已出現不少世界級長串與長串的殼子,如perea,derwael,varinska,iliankova等人都展示出拉世界級長串(至少5個D組動作以上,串中至少三個換杠與一個同杠飛行)的能力與成套編排趨勢,這就需要豐富的換杠與飛行儲備,將成套展示得眼花繚亂,輕盈舒展。

5.可以預見的是,本周期高低杠高手集中突破在兩個潮流:一是shapo接短半徑動作,用來將高換低動作pak空翻解放以連接同杠飛行,這樣成套將更加流暢,飛行連接更為豐富;二是特卡180接葉諾娃的飛行換杠連接用來滿足握法特定,讓握法特定成為了一種藝術而不是成套的負擔(許多高低杠好手都在成套里塞進一串並掏180+葉格爾,這個連接非常無聊,純是為了解決握法特定)。可以說,本周期的高低杠好手許多都在這兩個技術上有所突破與發展,從得分角度來看也都是得到認可的。

6.比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大國選手往往在奧運年,創新方面表現得比較「矜持」,因為為了奧運往往會選擇更加穩定的成套,而在奧運前一兩年往往是創新方面的井噴期,錯過了這一兩年往往就再也「追」不回來了。小國選手卻在奧運年可能會選擇突擊一些難度,用來「搏眼球」製造爆冷機會。

7.更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年來中國的創新顯得乏善可陳,除了商春松騰躍的命名外,缺少其他重量級的創新,且部分創新來自省隊選手(如程詩怡,以及文中沒有提到的項雪蕾與李林靜,發明了兩個動作表上沒有的非主流動作),而且一線運動員的編排越來越「返古」,複製陳舊成套的趨勢非常明顯。整體上說,中國的高低杠是逆潮流而動的,主流運動員的成套都是在上個周期的眼光看上去還尚可的成套,當然,這點與教練缺乏冒險精神、思路保守以及運動員人數不足有關,當下教練不敢嘗試新技術,只想穩定下來拿一個看得過去的成績,導致近幾年來幾乎全無創新,漸漸被各國超越甚至拉開距離。

8.從上面看不出來的一點是,近幾年來高低杠的走向是流暢、少換向、多飛行、少轉體,特別是換向方面,主流的一線高低杠運動員成套中的無價值換向動作(如大迴環180、KCH180等)不會超過一次,理論上所有的高低杠成套都可以通過動作重組將換向減少到一次以內。然而現在中國的高低杠換向超過兩次的成套比比皆是,這點與隊員能力有關(把難的動作放成套後半套體力不夠做不出來),也與國家隊一直以來不重視這點有關。

總的說來,本周期的高低杠比賽整體是比較好看的,世界賽場上本周期的高低杠已呈現百花齊放的場面,但相對而言,中國的高低杠前景並不容樂觀。保守、官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捨不得放棄傳家寶的心態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項目上成為了嚴重拖後腿的因子,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再這樣下去,中國的傳統強項高低杠將很快被世界體操界所拋離,從拉分項變成拖分項,這一天,並不遙遠。

PS:本文提到的程詩怡,原本擁有shapo+正掏特卡與shapo+蹬杠特卡的連接,是少數在一定程度上貼近國際潮流的運動員。但因為國家內部不鼓勵創新,以及成套穩定性的問題,現為了保證一個穩定的分數,已將成套改回了傳統成套,顯得泛善可陳、寡淡無味,不得不說殊為可惜。相信看到程詩怡的結果,其他運動員也很難會走上嘗試新事物的道路。

推薦閱讀:

黃玉斌炮轟吊環裁判:明搶金牌 體操史上黑暗一天
十連冠<br>中國體操小伙兒笑傲賽場
八卦占斷陽宅風水,實例解析應該如何具體操作呢?
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航拍的廣西南寧)
韓國體操明星孫妍在【3】

TAG:體操 | 體育 | 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