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至上 輕小說與動畫再分類

實用主義至上 輕小說與動畫再分類

來自專欄 NaNuNoo 持續發獃中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從體裁角度給輕小說(和動畫)再分類。

我一開口,估計有朋友坐不住了。這傢伙腦子被蘿莉踩壞了?輕小說的體裁有什麼好分的,當然是小說咯,不然還能是詩歌啊。

呃……大家冷靜,有話好說。麻煩先放下黑又硬的狼牙棒。我覺得我暫時不需要物理性治療。

之所以想要給輕小說和動畫再分類,是因為遇到了,用標準的小說/編劇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

這裡的小說/編劇理論,來自於小說與電影行業。不負責任的概括如下:

小說(電影)即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主角的成長和轉變。故事可以被分解為情節編排、人物塑造兩方面。情節包括起承轉合、衝突、懸念、激勵、伏筆等。人物則涉及典型人格、象徵意義、與情節的相互作用等。

如果有興趣,可以進一步閱讀以下書目深入了解:《故事》(羅伯特·麥基)、《救貓咪》、《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經典人物原型 45 種》、《衝突與懸念》。

標準的小說/編劇理論,並不能解釋某些輕小說和動畫受歡迎的原因。

有時,理論中提供的準則,和輕小說中實際的做法甚至是矛盾的。小說/編劇理論對於某些輕小說,部分或全部地失效了。

《學生會的一己之見》。身為小說,主體部分沒有完整的情節可言,取而代之是大量細碎的對話片段。

《勇者互助工會》,傳統小說形式?沒聽過。通篇 QQ 群對話一樣的聊天記錄,玩個梗、搞個笑,好像效果也不錯。

《奇諾之旅》、《丹特利安的書架》,一條主線,穿插大量小故事。大量沒有起承轉合的小故事,交代下事情的起因與結果,然後就結束了。

再看動畫,18 年 1 月新番。

養老番《搖曳露營》。平淡又拖沓的劇情 + 旅遊宣傳。一口氣看完五集,我的內心毫無波動,甚至覺得……根本停不下來。

《Pop 子》做給日本人看的玩梗作,在國內也頗受好評。看得懂 50% 梗的同志麻煩舉下手,哎哎……別走,30% 也行啊。

標準的小說/編劇理論,解釋不了以上作品討人喜歡的原因。顯然不可能是小說/編劇理論有問題。問題在於,以上作品超出了小說/編劇理論的適用範圍。

前文描述的小說/編劇理論,適用於傳統的正劇,以講述人物經歷為目的的故事。輕小說和動畫未必都屬於此類型。

輕小說和動畫其實是個大籮筐。

任何體裁的文章,混合上一定量的 ACG 元素,都可以自稱輕小說。有種帶假毛的都是 coser 的調調。

動畫嘛,分類標準不取決於內容,取決於製作方式。

結果就是,輕小說與輕小說的差距,動畫與動畫的差距,有時候比言情劇和恐怖片的差別都大。

工兵鏟是用來倒斗的。鐵犁是用來撈虎紋鯊魚的。

工具都有其適用範圍,小說/編劇理論也不列外。

小說/編劇理論可以指導我們寫出精彩的劇情,卻難以闡明如何編個精彩的段子。用其分析非故事類型的輕小說和動畫,自然功效大減。

因此,沒有必要將輕小說和動畫視為同一類型。考量現實中對影視作品的分類法,對輕小說和動畫按內容與體裁再分類。針對不同子類型,使用不同理論分析。

根據我的閱讀與閱片量,以下三種類型,可以粗略地覆蓋大部分作品:故事型、相聲型、紀錄片型。

故事型

沒什麼好說的。以講述主角經歷為核心的故事類型。適用小說/編劇理論分析。最傳統的類型,作品數量也是最多的。

相聲型

典型的相聲型作品,劇情弱化,幾位主要角色裝傻、耍寶、說段子、玩顏藝……整一個相聲、小品、脫口秀、段子手的合體加強版。

諸位聽相聲不?可以網易雲音樂搜點聽聽,郭德綱和于謙的《白事會》、《學評書》還不錯。別問我雲音樂為什麼會有這玩意。

其實,許多 ACG 作品中常見的搞笑手法,和相聲、小品、脫口秀是共通的。比如:裝傻吐槽(捧哏逗哏)、諧音字、玩梗(瞎說典故),以及……黃段子。

《Pop 子》自稱糞動畫,作為故事型確實糞得可以。用亞文化解釋該作的成功,放在日本或許合適。放國內說服力不足,因為大多數人看不懂梗。

《Pop 子》適合以相聲的標準評價,相聲講說學逗唱,《Pop 子》哪樣都是高水準。即使看不懂全部的梗,也不妨礙哈哈一笑。彈幕里有大神科普,順便默默鄙視下強行看懂的萌新。我看這片的心情,和看《南方公園》差不多。

《學生會》、《勇者互助工會》,大家翻開書圖個開心,放鬆心情。看幾頁,趴床上笑會兒,換個姿勢,再笑會兒。你跟我一本正經講劇情,扯什麼生離死別、大愛無疆,反而倒胃口。里劇情之類的,全當充話費送的啦。

說學逗唱

紀錄片型

說到紀錄片,第一反應是美食節目,《舌尖》,還有《荒野求生》。

紀錄片型與故事的界線比較模糊,區別在於:故事型側重於講人,講述主角的成長與轉變。紀錄片型側重於說事,描述事物本身。美食節目的主角是美食,旅遊節目的主角是風景。只要事物本身足夠有趣,同樣可以吸引到觀眾,大概像知乎科普類回答的感覺吧。

《奇諾之旅》副標題是什麼?The Beautiful World。與其說《奇諾之旅》是小說,不如說是架空世界的遊記、異聞錄。類似旅行商人講述的他國見聞。

《搖曳露營》,標題已經出賣了你。偽裝成百合動畫的露營介紹 + 旅遊宣傳。早先有部《向山進發》也是這個調調。

因此對於此類作品,展現事物本身的魅力,優先於表達情節。同樣不適用對故事的評價標準。

妹子 + 風景 + 露營

更進一步講,故事型、相聲型、紀錄片型,三種分類可作為評價輕小說或動畫的三個維度。

比方說我很喜歡的《素晴》。裝傻、講段子、玩顏藝時可以被視作相聲型。後期老老實實推進劇情,適合用故事型來衡量。

《龍王的工作》,放到國內是純粹的故事型。但《龍王》的將棋對局,有不少有取自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比賽。對於了解這些對局的讀者,會不會有紀錄片的感覺呢?

實際上,不同類型輕小說和動畫的出現,天生伴隨著反套路,受眾需求多元化的因素。可以視為輕小說和動畫對內容的探索與擴展。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推薦閱讀:

宮崎駿有哪些動漫?
有紙與無紙製作二維動畫的區別
跨越12000年的宅魂
「譯介」押井守:「無垢」與未竟之事
《螢火蟲之墓》是宮崎駿的動畫嗎?

TAG:輕小說 | 日本動畫 | A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