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攝影大師教程二《如意金箍棒》

商業攝影大師教程二《如意金箍棒》

原創 2017-10-12 李華傑 商圖攝

第二章 相機控制

刀槍棍棒,耍得有模有樣,相信通過第一章的學習,你已經選擇到自己的稱手兵器,商業攝影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技術層面,第二是藝術層面。一個在於控制、一個在於表達,善用相機,是表達畫面的基礎。這個章節我們學習相機控制,雙手把握,才能把金箍棒舞得稱心如意,如若不然,就會像悟空歌裡面唱的:我要,這鐵棒有何用......

01 鏡頭控制

通過上一章節相機成像原理的知識,我們知道,人是非常聰明的,當他發現針孔成像的現象後,就確定了相機的架構(鏡頭+暗箱+底片裝置),隨後一系列組件和功能的設置,都是圍繞解決架構下出現的問題而展開。

當人們發明鏡頭用來替代破針孔,解決了通光性差的問題之後,新的問題又來了:通光性是好了,解像力、色彩還原、反差、銳度、校正像差方面都得到提升,但如何使景物清晰的結像?於是發明了聚焦系統。

一、聚焦(對焦)

相機聚焦裝置的作用是使景物在膠片上清晰的結像,結像虛糊是聚焦不準確,稱為失焦。下面通過圖例中的兩個距離幫助我們理解:

我們用針孔成像的小黑屋用來舉例,房間的大小、牆壁離窗孔的距離遠一點或近一點,成像結果是否一樣?既然有因素改變,就不可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總有一個距離與A最為匹配,成像最為清晰。

我們把A看做是拍攝距離,把B作為成像距離,對焦的作用,就是調整B的距離去匹配A,得到清晰的結像。

我們用兩種不同方式對焦的相機做補充說明:

4*5大畫幅座機

大畫幅座機的鏡頭是沒有對焦裝置的,因此確定了拍攝距離A之後,匹配得到了焦點B的清晰位置,然後就需要移動底片C去到焦點B的位置上得到清晰的影像,所以會看到皮腔的長短會隨著前後移動發生改變。

單反相機

單反相機C的位置是固定的,機身沒有可前後移動的皮腔,所以鏡頭上設置了對焦裝置,通過旋轉鏡頭上的對焦環移動透鏡組,改變焦點B的距離,使焦點B去到底片C的位置上,從而讓底片得到清晰的影像。

二、景深(即清晰範圍)

準確聚焦後,除焦平面上的物體清晰外,被攝體前後還形成一個較為清晰的範圍,這個範圍稱景深,可以理解為景物清晰的深度,如下圖:

PS:越遠離清晰範圍的景物越模糊,前景深比後景深小,分布大約為前景深1/3,後景深2/3

景深可以通過清晰與模糊的對比突出主體,並加強畫面的透視感(階調透視:近清晰遠模糊),虛化前景和背景,是攝影藝術創作的重要手段。

影響景深的三個因素

鏡頭的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模糊。

鏡頭的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小,背景越模糊。

拍攝的距離:攝距越近,景深越小,背景越模糊。

PS:如果我們想獲得最模糊的前景或者背景,只需要使用最大的光圈、最長的焦距、最近的拍攝距離,對著人臉拍一張照片,對焦在眼球上,就可以得到眼球是清晰的,眼睫毛和耳朵都是模糊的效果。

三、鏡頭的分類

鏡頭可分為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鏡頭的焦距數值是根據135標準畫幅底片的成像尺寸來制定的,如果按焦距來分,可分為:

標準鏡頭--指鏡頭焦距為45--55mm,鏡頭取景範圍及拍攝景物的透視效果與人眼觀察效果相同。

廣角鏡頭--指比標準鏡頭焦距短、取景範圍廣,28--35mm的鏡頭。由於畫面範圍廣,近大遠小透視力強,因此透視誇張、畫面會變形。比廣角鏡頭短的還有超廣角鏡頭、魚眼鏡頭,能進一步誇張透視效果,近的東西越大,遠的越小。

長焦鏡頭--鏡頭焦距在200mm以上,畫面取景範圍窄,主體成像大,能把遠處景物拉近,壓縮空間感。效果跟廣角鏡頭相反,近處的東西沒那麼大,遠處的東西沒那麼小。

人像鏡頭--指中焦鏡頭,鏡頭焦距在70mm-105mm,這個焦段的優勢在於,成像比例大主體突出,容易排除雜亂的背景,成像不易變形,景深小背景虛化,這些都是利於拍人物的因素。

這些鏡頭,我們放在一起更容易理解,鏡頭焦距從16mm-400mm,

焦距越短,拍攝視角越大,景深越大,近大遠小透視越誇張,畸變越大,空間感越強。

焦距越長,拍攝視角越小,景深越小,透視越弱,變形越小,空間感越平。

PS:半畫幅或中畫幅相機如使用135鏡頭,焦距需要對畫幅增減的面積進行乘除換算才是這台相機的實際焦距。

四、附加濾鏡

附加在鏡頭前的鏡片,種類繁多,主要作用是濾光、濾色、改變色溫和技法運用這四個方面。隨著數碼時代的發展,電腦技術的提升,許多濾鏡的效果被photoshop數碼後期輕易替代,因此商業攝影領域用得較少,最常用的為UV鏡,作為保護鏡頭的護鏡。

02 進光控制

解決了通光性,又讓圖像聚焦清晰,就開始考慮記錄影像,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進光多和進光少記錄影像的效果是一樣的嗎?既然有因素改變,就不可能會得到同樣的結果,怎樣控制進光量?於是發明了兩個控制進光量的部件

一、光圈

光圈,又稱光孔,通過調節鏡頭內光孔的面積控制進光量。

光圈係數

光圈的標刻度又稱光圈係數,用F來表示,傳統的數字是按√2倍級數這樣排列的:

1.4--2--2.8--4--5.6--8--11--16--22--32

標刻的數字是一個分母,分子是1,所以,數字越大,光圈越小。

每一個數字間的進光量相差一倍,如F1.4比F2進光量大一倍、比F2.8大兩倍,比F4進光量大三倍,F16比F11進光量小一倍...

PS:很多人對這個糾結,經常會記反,為什麼數字越大,反而光圈越小呢?我們這樣想,比如F16其實是1/16,F32其實是1/32,那麼是不是數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

現在數碼相機的光圈數字比較雜亂,不利於記憶與計算光量。

光圈的作用(重點)

1.控制進光量:

光圈調大,進光量增大;光圈調小,進光量減少。

2.控制景深:

光圈調大,景深變小;光圈調小,景深變大。

二、快門

最常用的簾幕快門,我們可以把它當做是窗帘或門,它們的共同點是可以開和關。快門通過調節進光的時間控制進光量。

快門刻度

快門的標記是速度,單位是秒,標刻度排列如下:

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2000

這些數字是分母,分子為1。例如500,其實指的是1/500秒,因此,數字越大,時間越短,關門速度越快。同樣,每一個數字間的進光量相差一倍。

PS:為什麼不直接標1/500秒?為什麼8的後面是15?不應該是16嗎?為什麼60後面是125?因為1/15和1/16幾乎沒有差別,這樣設置是為了好記憶。

快門的作用(重點)

1.控制進光時間:

時間越短,速度越快,進光越少。

2.控制成像清晰度(表現動作還是動感)

快門速度快,能夠凝固運動中的物體,表現一種動作,如投籃動作、空中跳水動作。

快門速度慢,等於攝像機一直在拍,被攝物體一直在運動,會形成拖影,表現出一種動感。如煙霧般的水流、煙花綻放的弧線、星辰的軌跡、夜景汽車尾燈的拖影(突然想起秋名山神車五菱宏光,看到尾燈算你贏...)

進光圖

光圈與快門都是控制進光量,不同的是,光圈通過控制進光面積來控制進光量,快門通過控制進光時間來控制進光量。

我們用家裡的水龍頭和門來加深理解光圈與快門

光圈好比水龍頭和門打開的大小,水龍頭開的越大,流出來的水就越多,杯子盛的水越滿;門開得越大,光線照進來越多,房間越亮。

快門好比水龍頭和門打開的時間,水龍頭打開越久,流出來的水就越多,杯子盛的水越滿;門開得越久,光線照進來越久,房間亮的時間越長。

03 感光控制

控制了進光量,又出現一個問題:我們要記錄多少光量合適呢?於是設置了感光度。

感光度:感受光的程度。光圈和快門決定了進光量,感光度則決定了接收量,即是對光線的敏感程度,用ISO來表示:

ISO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

每個數字間感受光的能力相差一倍,數字越小,感光能力越弱,照片品質越高,圖片越細膩。高感光度感光能力強,顆粒噪點明顯。

04 曝光控制

我們控制了進光量,又設置了感光程度,那麼在這個環節上只剩最後一個問題了:我怎麼知道進多少光和記錄多少光合適呢?拍攝物的光線隨時在變化,我又沒有具體的數值怎麼辦?於是發明了測光系統。

測光表原理:以18%中性灰的反光率做為測光基準(和皮膚的反光率接近),測量得出正確曝光需要的光圈、快門、感光度的組合。以此數值拍出來的東西,人眼看得最舒服,不會感覺太亮或太暗。

測光表的種類:分為入射式測光表和反射式測光表

入射式測光表

指光線直接照射測光表測取讀數,因此我們把測光表放在被攝體的位置上對著相機測量曝光值。商業攝影領域通常使用閃光燈拍攝,因此使用的多為入射式測光表。

如圖:測光表由我們設定感光度ISO100,快門1/60秒,測出正確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值,118是指F11光圈和F16光圈之間分為10等份,在第8格的位置,對應目前數碼相機光圈為F14或F15。在這個光線下,相機設置100感光度,1/60秒快門速度,14光圈,就獲得正確曝光的圖片。

重點曝光知識:

正確曝光

記錄影像需要的準確曝光量,通過測光,得出正確的光圈、快門、感光度的組合。

等量曝光(倒易率)

光圈F4、快門1/500秒和光圈F11、快門1/60秒

這兩個組合曝光量是一樣的,但是由於第一組使用大光圈,景深不一樣,第一組背景虛化。

我們來看看他們為什麼曝光一樣

從F4--F11,光圈縮小了3檔(可以對照光圈係數表),4、5.6、8、11,進光量縮小了3倍。

速度從1/500秒--1/60秒,快門慢了3檔,60、125、250、500,進光量增加3倍。

這就形成了等量換算,曝光量一樣,光圈和快門組合不一樣,得出不一樣的照片效果。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景深差異、動感和動作的差異。

PS:一些光線很暗的地方,我們還可以加上感光度進行換算。

反射式測光表

指光線照射到被攝體,再對被攝體反射的光線測取讀數,相機內測光系統TTL都屬於反射式測光表。因為通過物體反射的光測量曝光值,相機反射式測光表只能測量連續光源。

一、相機測光模式

AV(光圈優先):由你設定感光度和光圈,相機自動匹配正確曝光需要的快門速度,在我們需要控制景深效果時使用。

TV(快門優先):由你設定感光度和快門,相機自動匹配正確曝光需要的光圈,在我們需要表現動作或動感效果時使用。

P(程序自動):等於傻瓜機,相機自動給出正確曝光需要的光圈和快門、感光度組合。

M(手動模式):光圈、快門、感光度全部由你設定。

二、相機測光方式

點測光:相機對畫面中央3%的面積進行測光。就是我們選擇一個點做為測游標准,那個點拍出來曝光正常。

中央重點測光:除了對中央的點做重要測光考慮,還考慮其他區域給出曝光數值。

平均測光:對畫面多個區域做測光考慮,最終給出平均值。

測光要點

一個畫面的光線,可以概括為三個部分,即亮的部分,正常部分,暗的部分

如果我們對著正常的部分測光,那拍出來的照片正常的部分曝光準確,亮部就是亮的,暗部就是暗的。

如果我們對著亮的部分測光,那拍出來的照片亮的部分曝光準確,正常部分曝光偏暗,暗部更暗。

如果我們對著暗的部分測光,那拍出來的照片暗的部分曝光準確,正常的部分偏亮,亮部過爆。

寬容度

就是數碼晶元對光的容納程度,即從亮部到暗部可以記錄到的等級範圍。一般數碼相機COMS寬容度為5級(最亮到最暗相差五檔光量),超出這個範圍就是死黑和死白,記錄不了任何層次。

佳能相機:過1.5檔 欠3.5檔

說的是曝光過度1.5檔和曝光不足3.5檔之內的影像,都還可以記錄在晶元上。

理解了寬容度,我們要拍出一張層次影調豐富的照片,避免出現一大片死黑死白的情況,就要在拍攝取景時,避免場景明暗差異過大,如逆光的時候,改變拍攝位置或者對暗部補光。總之,就是壓暗亮部,提亮暗部,使場景的反差在記錄影像的寬容度以內。

照相機功能圖

------------------------------------------------------------------

自此,本章節內容已全部結束,我們照例進行總結,如果你理解以下內容,證明你已經掌握商業攝影領域需要學習的照相機所有知識(下意識看了下身邊的相機使用說明書,500頁,我們只簡化為兩個章節)。

一、鏡頭控制:對焦、景深、焦距

二、進光控制:光圈、快門

三、感光控制:感光度

四、曝光控制:正確曝光、測光

關鍵詞:

廣角鏡頭

光圈係數

快門刻度

測光表

寬容度

PS:文中的拓展知識和圖例,並非嚴謹的學術知識,我們不用備戰考試,我們融合了十幾年的實戰經驗,摒棄專業術語,盡量用接地氣的白話文表述,環環相扣,意圖用最短的時間理解各門派武功招式,盡情揮舞手中的武器。


推薦閱讀:

看鹽系男教你怎樣自然不做作 小清新攝影教程
攝影時怎麼有效減少噪點?別苦惱,拍攝高清照這方法很實用
美食攝影技術乾貨 | 拍攝美食類圖片需要用到幾隻燈呢?
單反鏡頭變焦倍數越大越好嗎?小心了,這說法會讓你誤入歧途
大兄弟,答應我,咱們今天就把這曲線調色給學咯!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攝影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