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柳枝、吃艾粄!惠州清明老習俗您知道多少?

清明節,在外地人眼裡,土生土長的惠州人重視清明節的程度著實不一般,從家家戶戶掛柳枝保平安到清明拜山聚食,從市場熱銷艾草到自製清明粄,惠州的清明節傳統習俗充滿地方韻味。在我市,清明習俗有哪些?歲歲年年,清明習俗歷經了哪些變遷,還有哪些在傳承?

市民在家自製清明粄。

掛清明柳,備「三牲」紙錢祭拜先人

家門前掛一簇清明柳辟邪

習俗:清明時節,很多地方都有折柳習俗,把柳條編成圈戴在頭上、插在房前屋後,或將柳枝插在先人墳頭,表達無盡思念。

源起:清明插柳在惠州民間是一個十分普遍的民俗。在中國古代,柳和桃樹、菖蒲、艾蒿等樹木花草一樣,都有辟邪作用。據記者查閱,家家戶戶插清明柳源於紀念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放火燒山之時,是抱著一棵柳樹被燒死的,來年晉文公重耳專程上山憑弔介子推時,發現那棵老柳樹吐出了嫩芽,驚訝之餘,就折了數根柳條編成圈戴在頭上。群臣看見,也紛紛折柳枝而歸,掛在家門口,以作紀念。這一做法年復一年相延成習,於是便形成了現在的清明插柳風俗。

傳承:在市區橋西市場附近的朱紫巷,不少人家門前都掛著一簇清明柳,舊屋新柳,別有一番滋味。橋西市場多個檔口的清明柳也熱銷。許多市民圍在一個銷售清明柳的檔口前詢問價格,挑揀出新綠嫩芽的柳葉捎上一紮帶回家。賣清明柳的張姨說,一大早,她就從自家柳樹上折了幾百紮柳枝,1.5元一紮,一個上午賣得所剩無幾。張姨說:「就這幾天時間賣,清明節就不賣了,大家都去拜山了。」正在挑選清明柳的劉女士說,她家裡清明掛柳的習俗年年都有,清明節前一天就會掛上它用以驅邪,保佑一家人健康。」

祭品以及祭祖程序都有講究

習俗:「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在惠州,除了插柳,清明重頭戲當屬「拜山」。家住市區下角梅湖七聯村的村民老高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惠州,熟知清明習俗的他說:「我們惠州人的祭拜有春秋兩祭之分,多是選擇從農曆二月初二到四月初八這段時間祭拜先人,住在惠州的一些客家人則選擇在重陽節、中秋節祭拜先人。」

傳承:老高的族人是在清明前後去祭拜的。清明節前一天,從爺爺傳下來的堂兄弟以及各自家庭里的人都要祭拜共同的祖先,這天,老高和家人帶上「三牲」,即鮮魚、雞、豬,有的會帶魷魚、蝦米,捎上茶、酒、蠟燭、香等祭拜用品到祖宗墳前祭拜。

在老高觀念中,拜山有不少講究,祭拜的時候要注意「茶前酒後、左魚右肉,水果在後」的擺放順序。先是在墳頭用石頭壓上一疊福紙,這疊紙被稱為「雞血紙」,雞血紙是殺雞時,用雞血把福紙點紅,壓在墳頭稱為「壓紙」。這項祭祖程序走完,才開始除草、培土,老高說:「雞血紙沒壓上,就不能隨便動墳,年年祭拜都如此。」隨後,由家族中最年長的一位負責擺上香燭,家族成員按長幼燒香祈禱。


推薦閱讀:

清明散步
陳年喜:清明,爺爺的征戰
人間清明正此時,梨花落,雨紛紛,借用詩畫思故人
【社員作業】汕尾詩社丁酉清明節作業(第44期)

TAG:習俗 | 清明 | 惠州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