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是一部最精彩的香港電影!

部分出自:央廣網

編 輯:kailyn

人們說,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的確,當時的經典影片井噴,風靡日韓、東南亞,甚至是好萊塢,不僅滿足了香港本地的市場需求,在亞洲和其他區域也都供不應求。

而電影發展的背後卻從來都不是脫離現實,而是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自香港回歸祖國後,曾被很多人視為香港電影的「分水嶺」。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在這20年的過程中,內地和香港電影合作日趨緊密,讓整個華語電影在題材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香港電影——也曾站在巔峰,風光無限

得益於香港電影人才的集中、本土文化的寬鬆和亞洲電影市場的龐大,香港電影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走向了奇蹟般的繁榮之路。開始了高度商業化的運作模式,為其在亞洲及全球華人市場中樹立了品牌,不斷湧現的創作人才和持續多年的創作活力,更為其贏得了「東方好萊塢」的美譽,巔峰時期的香港電影年產量達到了三百多部。甚至一度電影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

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可以用「快」作為形容詞,流行著「七日鮮」的說法,就是指後一個電影從籌備到上映最快七天就可以完成。比如說大家熟悉的電影《逃學威龍》系列確定後只不過兩三周的時間就啟動了。

盛極而衰,香港電影一度「江河日下」

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圈快速的反應和大規模的商業化複製,曾經創造了香港電影的輝煌。但是,它也為香港電影之後的衰落埋下伏筆。

「我們不停地在拍重複的電影,不停拍搞笑電影、武俠電影,香港觀眾覺得新鮮感開始沒有了;另外最重要的,香港電影非常依賴的海外市場都已經開始萎縮了。」香港電影人吳思遠說到。

1997年香港爆發金融危機後,投資的全面萎縮讓香港電影雪上加霜,而到了2003年,香港電影的從業人員已經從巔峰期的2萬人減少到不足5千人,產業人才也在不斷流失。

香港被譽為東方之珠,而香港電影則是這顆明珠的一道璀璨光芒。作為華語電影的重鎮,香港電影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積澱,但這個時候,香港電影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滑坡,電影的產量銳減,電影院關紛紛關門。

背靠大樹好乘涼,合拍看似偶然背後都有必然

依託內地這個最大的市場,飽受囿於一地之困的香港電影,又何嘗沒有騰飛平台?

2002年電影《無間道》在香港收穫了5500萬港幣的票房,卻並沒有在內地上映。而同一年一部以香港演員作為主演的電影《英雄》成為了內地的票房冠軍,並最終在全球獲得1.77億美元的票房。打入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內地電影市場成為了困境中香港電影為數不多的選擇。

2003年內地同香港簽訂了CEPA協議,協議在2004年生效後港產片將不再受到20部引進大片的限制。一改香港電影的格局,讓內地與香港合拍片也能享受國產片的同等待遇,從而促進了香港與內地電影的交流與合作。而對於兩地的電影人來說,最為重要的是CEPA開啟了香港和內地合拍電影的熱潮。

包括杜琪峰、許鞍華、陳可辛、徐克、周星馳、周潤發、劉德華等在內的大批香港導演和演員「北上」,逐漸摸索融入內地文化逐漸摸索融入內地文化,也讓一度衰落的香港電影產業煥發生機。

例如,電影《無間道Ⅲ:終極無間》成為了CEPA實施後第一部在內地上映的香港內地合拍電影,上映2周後內地的票房就突破了2千萬人民幣。

在最初的幾年,內地的市場成為了吸引香港電影人北上的第一驅動力,不過看似簡單的合拍電影卻經歷了長期的磨合。以快速反應和商業運作作為優勢的香港電影,在最初北上的幾年也在經歷大浪淘沙式的檢驗。

近幾年兩地合拍的電影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提升。香港電影在製片和團隊協作等方面優於內地,而內地電影人對於劇本、文學的把握也在給香港電影人帶來正向的影響。

互相借鑒,香港電影正在加速融入華語電影

在一個中國的大背景下,香港導演得以接觸並運作宏大主題的動作影片;同時,內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變化也為文藝電影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作源泉。

2014年,香港導演陳可辛的電影《親愛的》在內地上映,這是一部講述打拐過程中法律、倫理與人性相糾葛的影片。單從題材上看,似乎屬於比較小眾的文藝電影,但最終這部電影卻在內地收穫3.44億票房,以及中國電影華表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剛剛過去的2016年被一些電影人看作是內地與香港合拍片的爆發之年,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的多樣、還是票房的增長來看都是可圈可點。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總額達到了492.83億元人民幣,在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當中,《美人魚》《湄公河行動》以及《澳門風雲3》都是香港和內地合拍的電影。而現在每年平均已經有超過五十部的香港內地合拍的電影。

2017年上半年,《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非凡任務》《拆彈專家》《春嬌救志明》《喜歡你》等兩地合拍片陸續上映。內地香港合拍電影已經成為國產電影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提升國產電影質量、培養電影人才、拓展電影市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陳可辛看來,內地的創作空間其實更為廣闊。香港電影人的專業和創意也為內地電影注入了新鮮的元素,助推了內地電影的發展。

「回歸20年」是一部最精彩的香港電影

回歸20年,香港與內地,界限不斷破除,文化日益交融,這些都為電影產業的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香港文化中心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舉辦地點,香港金像獎是華語影壇每年的一大盛事,手托星球、身圍膠片的女神造型就是金像獎的標誌,叫星光榮耀。

隨著合拍片的增加,捧走這個獎座或者被提名的內地電影人越來越多,而相應地,也有很多香港影人在內地電影節上獲獎。兩地影人的攜手合作不僅為彼此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也讓華語電影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從側面反應出這些電影在經歷了長期的磨合之後,現在無論是從市場還是從藝術價值上,都開始越來越受到肯定。

香港電影正不斷突破過去的界限,一步步走出旺角,走出香港,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隨著香港、內地電影人的交往、交流日益加深,近幾年,有電影人提出「大中華」電影的概念。提出在保護香港本土電影發展的同時,共同推進中國文化產品的發展和進步。

-【結語】-

回歸祖國20年,香港電影並不「沒落」,而是一部最精彩的香港電影。順時而動、順潮而發、順勢而起,回歸之後的香港電影,內地電影票房將有望突破500億元,還會奉獻更多的經典之作,長久存駐人心。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甄子丹劉德華參演的電影《追龍》?
這個多次更改口供的男人,是為保護一個未成年女孩不受二次傷害
《百戰雄獅》跟《雄獅》一樣嗎?
白鹿原第44集劇情介紹是什麼?
犯罪之後成「網紅」,這個故事居然真實發生過!

TAG:電影 | 香港 | 香港電影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