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仕強:人從道中來,終回道中去


道在宇宙當中,永恆存在。植物會死掉,動物會死掉,礦物被開採以後被製作成各種東西,但是宇宙的這個道,始終是不變的。《易經》告訴我們,宇宙中有不易的部分,就是道。可是,道既看不見、摸不著,也聽不到、聞不著,那怎麼辦?

很簡單,就是從人的行為來看。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道,沒有道,人就活不了。既然有道,就看要不要把它發揚出來。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可以生出萬物,就好像是萬物的宗主一樣。道把人生出來,就一輩子陪著人,不會離開。但是它有個很可貴,而且很可愛的性質,就是道不主宰人。它讓人成長,它養活人,但是卻不主宰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父母生的,剛出生的時候都差不多,但是後來的行為,差異很大。有人這樣,有人那樣,有人那麼說,有人這樣唱,就說明道很寬廣,它給我們自由。可是這個自由,跟我們現在所講的自由還不一樣。自由不等於放縱。用老子的話來講,就是要按照道的要求去表現。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道中來,最後也會回道中去,雖然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一個人是否循道而行,可以從他的所作所為中看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按照自己身上原有的道去發揮。其實,佛家一再講,做人要明心見性。性就是人性,人性是道賦予我們的。道賦予狗的,是狗性;賦予貓的,是貓性;賦予豬的,是豬性;賦予植物的,是植物性;賦予人的,就是人性。我們的表現合乎人性,合乎自然規律,就是得道高人。

人一定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人生的結果,就是我們一再講的自作自受。可是偏偏我們要把責任推給別人,把好處留給自己,這都是不對的。老子不否認我們有是非,也不否認我們要講仁義,他只是提出一個跟一般人非常不同的看法:是非的判斷標準,要看合不合道,現在有很多人假借仁義之名,來行不仁不義之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滿口仁義道德,做出來的事情卻是卑鄙齷齪的。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古代的人,他們怎麼樣了解、熟悉道呢?就是他們看出來,道一方面很微妙,一方面很玄通。其實,微妙是道的本體,它是無為的,所以叫微妙;玄通是道的作用,它是無不為的,所以叫玄通。

我們現在可以了解什麼叫妙用無窮,就是妙是本體,它的變化是無窮的,可以顯現出萬事萬象,因此我們會感覺到「深不可識」。所以明明自己身上有道,可就是認不出來它在哪裡,這樣我們才要明道。一個人要明道,就要修道、行道,這是我們一生永遠做不完的功課。

推薦閱讀:

《愛情與婚姻》語錄 (6)(曾仕強)(不可不知的愛情真諦)
曾仕強:《周易的奧秘》十四講
曾仕強 易經筆錄
曾仕強--《愛情與婚姻》筆記(下)

TAG:曾仕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