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傳導引秘法5式動態教學!每天練習吐納,勝過走一萬步!
《少林氣功》云:
少室長燈明四季,禪影伴燈靠真氣。
谷水只能潤肌膚,唯有宗氣維身力。
氣功練成三妙旨,一靜二松三勻細。
靜皆心空獨有一,萬物如石沉海底。
松皆放肌如流沙,血隨氣行緩緩下。
呼吸深長細而勻,長短相等毫不差。
導引行氣,就是用動作的變化來導引內氣在體內運行。為增強體質和練硬功打下基礎。
(1)托天按地:
①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垂於體側,頭正頸直,舌輕抵上齶,口齒輕閉,全身放鬆,氣沉丹田。
②隨吸氣入丹田,兩掌交叉於胸前,掌心朝里。不停,雙臂內旋,右掌上舉至頭頂右上方,掌心朝上,同時左掌內旋下落於左腿外側,臂伸直,掌心朝下。
③隨呼氣,意領氣走,氣從丹田運至雙掌,右掌暗勁用力上撐,左掌同時暗勁用力下按。同時腳趾抓地,牙齒緊咬,提肛實腹,目瞪前方。
④呼盡便轉入吸氣,雙臂外旋,右掌下落,左掌上提交叉於胸前。不停,雙臂內旋,左掌上撐,右掌下按。左右交替練習,各做7次。
(2)海底尋珠:
①隨吸氣入丹田,兩掌上提交叉於胸前,掌心朝里。不停,雙臂內旋,右掌上舉至頭頂上方,掌心朝上,同時左掌下落,並從身後伸至右臀部後方。同時身體左轉90度。
②當左右臂將伸直時,轉入呼氣,上體盡量向左後擰轉並向左後下看。同時兩掌上下對撐,用力方法同上。猶如青龍回首探海狀。
③呼盡便轉入吸氣,雙臂外旋,身體轉正,兩臂交叉於胸前。不停,雙臂內旋,左掌上撐,右掌向右後撐按。左右交替練習,各做7次。
(3)犀牛望水:
基本動作同上勢,只是頭向左後仰和右後仰,目視左後上方和右後上方。左右交替練習,各做7次。
(4)彎弓射虎:
①隨吸氣入丹田,右仰掌向前、向上劃弧至右前方,高與肩平,左仰掌同時上提至胸前。不停,雙臂交叉於胸前(左里右外),上
體微左轉。兩腿屈膝,上體盡量左擰90度,同時兩臂內旋,右手掌向外,屈肘後拉,左掌向左側直臂推出,掌心朝外,掌指朝上,如拉弓狀。
②當左臂將伸直時,轉入呼氣,意領氣走,氣自丹田運達雙掌,用暗勁左推右拉。同時腳趾抓地,牙齒緊咬,收肛實腹,目瞪遠方。
③呼盡便轉入吸氣,上體轉正,同時兩臂內旋,右掌向前平抹垂肘,上體繼續向右扭轉,兩掌收至胸前交叉。其餘動作與左勢相同,唯動作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練習,各做7次。
(5)二虎爭威:
兩腳開立,比肩寬,隨吸氣入丹田,兩掌胸前合十,同時下蹲成馬步;吸盡便轉入呼氣,同時兩掌變拳暗勁向兩側衝出。
少林拳除套路演練、實戰練習和硬功修鍊外,還注重修禪。
所謂「禪」,是指佛教的禪學,包括佛教信仰和禪定修習。修禪就是內功修鍊和禪思體驗(探究自身的奧秘,尋求解脫之道),是有意識地把拳禪結合修鍊和運用,是少林拳別於其它拳種的一大特點,也是練就上成武功最好的方法。通過禪功修鍊,可澄清心志,摒除不良嗜好,力戒暴怒。無論遇到任何挫折、污辱和嘲諷,都能坦然處之,忍辱救世;通過禪修,可以氣運全身,通達四梢,貫通百節,做到拳譜所云「手足彈處氣先到,血為氣盾威力雄」的要求。
而且通過特殊禪功修鍊之後,可以輕身上騰,攀崖走壁,疾跑如飛。這是少林武功拳禪一體的最高境界。
「易」是改換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的內功修鍊方法。
氣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導引、服氣、煉內丹、坐禪等。這裡的「氣」指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氣功鍛煉主要是通過後天的呼吸等方法來接通先天的「氣」,從而達到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易筋經作為我國傳統內功的優秀的作品,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了解和學習,也值得大家學習!
熊顧勢
1、兩腳跟略外展,兩腳平行站立;雙手握固,前俯身,上身與腿面夾角約成90度,兩臂下垂與腿面平行,拳心對兩小腿前脛。
2、以臀部為支點,上體俯身向左側擺動;目視右腳後跟。
3、接著,上體向右側擺動,目視左腳後跟。
4、上身及雙臂左右搖蕩,頭左右轉看腳跟各36次後,立起上身,松拳成掌自然垂於體側;呼吸自然,目視前方。
動態展示
中國武術是包括武術道德、武術擊技、武術套路、武術練法在內的一套方法系統。
武術道德,是一種融儒家、道家、佛家等道德觀念於一體的做人智慧;
武術擊技,是一種蘊含了傳統中國人的所有鬥爭智慧的無限制的拼殺手段;
武術套路,是一種融傳統中國人的養生思想、技擊策略、藝術理念於一體的多向度的實用藝術;
武術練法,是一種融傳統儒家、道家、佛家等修養理論於一體的內外兼修的修養方法。
許多傳統武術的技擊之術與健身方法的產生,在西方人甚至是現代中國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
然而,這卻可能是歷史發展的事實。
退一步講,這至少反映了中國古人對待武術之術的一種根本性的態度。
在我看來,正是傳統中國人完整感悟這種認知方式,使得很多智慧的武術家們不拘一格,創編了很多風格各異的武術拳種。而且,我相信,凡是真正認真地練習過中國武術的人也都會理解,中國武術會傳承這麼久遠!
十二段動功:
一叩齒
齒為筋骨之餘,常宜叩擊,使筋骨活動,心神清爽,每次叩擊三十六數。
二咽津
將舌舐上齶,久則津生滿口,便當咽之,咽下啯然有聲,使灌溉五臟,降火甚捷,咽數以多為妙。
三浴面
將兩手自相摩熱,覆面擦之,如浴面之狀,則鬚髮不白,即升冠鬢不斑之法,顏如童矣。
四鳴天鼓
將兩手掌掩耳竅,先以食指壓中指彈腦後骨,上下左右各二十四次,去頭腦疾。
五連膏肓
此穴在背上第四椎下,脊兩旁各三寸,藥力所不到,將兩肩扭轉二七次,治一身諸疾。
六托天
以兩手握拳,以鼻收氣,運至泥丸,即向天托起,徐徐放左右膝上,每行三次,去胸腹中邪氣。
七左右開弓
此法要閉氣,將左手伸直,右手作攀弓狀,以兩目看右手,左右各三次,瀉三焦火,可以去臂腋風邪積氣。
八摩丹田
此法將左手托腎囊,右手摩丹田,三十六次,然後左右手轉換如前法,暖腎補精。
九擦內腎穴
此法要閉氣,將兩手摩極熱,向背後擦腎堂及近脊命門穴,左右各三十六次。
十擦湧泉穴
此法宜左手把住左腳,以右手擦左腳心,左右交換各三十六次。
十一摩夾脊穴
此穴在背脊之下,大便之上,統會一身之氣血,運之大有益,並可治痔。
十二灑腿
足不運則氣血不和,行走不能爽快,須將左足立定右足提起灑七次左右,交換如前。
(配圖僅供參考)
上十二段乃運導按摩之法,古聖相傳,卻病延年,明白顯易,盡人可行。
莊子曰:呼吸吐納,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者之所好也。
透過武術,可以發現傳統中國人有別於現代人的特色思維方式。
武術技藝知識的多樣性與非標準性,隱藏著傳統中國人完整感悟的認知方式;武術的很多拳種特別是象形拳,表明了傳統中國人象形取義的認知方式;武術中的氣、陰陽、五行理論,展示了傳統中國人定律類推的認知方式;武術中大量形象性的動作名稱與流行諺語,彰顯了傳統中國人比喻表達的表達方式。
導引術是中國傳統養生術之一,它以肢體運動、呼吸運動與自我按摩相結合,以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等為目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優秀遺產。然而這項古老的傳統運動,在今天已經有很少有人了解。
導引術的萌芽在遠古時代,大約到戰國時已經發展成較為成熟並可獨立用於治療或養生的操術。先秦時期,包括導引術在內的一些醫藥養生等古籍得以流傳。漢末出現了「五禽戲」,已具有成套術勢的形態。魏晉以來,道家養生流行起來,導引理論和方法都滲入了濃厚的道家追求長生不老的養生思想。
隋唐時期道教空前繁榮,其重要養生術之一的導引術也成就斐然。隋唐以後,導引術趨向適俗,創造出了像鍾離八段錦法、小勞術和太極拳等熔多種道術為一體的新型的道教導引術。
導引術在明清時期又有較大發展,表現在對古代導引術的整理與改造上。這一時期導引術對內丹與拳技的融合,導致了太極功法與太極拳法這類新型導引術的誕生。
通任脈導引術:
導引動作
以身端坐,兩手挪拿兩胸傍,如此九次,運氣九口。
鍾離雲房摩腎
導引動作
端坐,兩手擦熱,向背後雙拳摩精門,運氣二十四口。
山圖折腳
導引動作
坐舒兩腳,兩手向前攀住腳心,行功運氣九口。
嘯父市上補履
導引動作
坐式,舒兩腿,手攀左腳心,施功運氣,左三口,右四口。故為散而不走。
子主披髮鼓琴
導引動作
以身端坐,擦熱兩手,然後分別按摩左右腳心,再手按兩膝,端坐,開口呵氣九口。
以五禽戲、八段錦和易筋經為代表的導引術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從古代宗教、哲學等各方面吸取養分,並廣泛應用於傳統養生、醫學和宗教等領域。
在當代,由導引術發展而來的健身氣功,也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健身方法,為提高民眾的身心健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相信以導引術的豐富內涵和神奇功效,一定會被現代人所逐漸了解,使這顆一度掩埋的明珠重新發出光芒。
推薦閱讀:
※小陽台有八煞 給家居吞吐納氣開方
※月夜歸航04-【氣功】內功實修-呼吸吐納-胎息辟穀
※月夜歸航04-【氣功】內功實修-呼吸吐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