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解讀小米:模仿蘋果 依靠雷軍效應

紐約時報解讀小米:模仿蘋果 依靠雷軍效應

2012年10月30日 16:35

來源:鳳凰科技 作者:蕭雨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30日消息,《紐約時報》網路版周一發表分析文章稱,作為眾多蘋果模仿者中的佼佼者,小米現在是中國增長最快的智能機公司之一。小米的發展也超出了投資人的預期,估值達到40億美元,並開始向中國內地以外市場拓展。

以下是文章全文:

當小米CEO雷軍談到史蒂夫·喬布斯(Steven P. Jobs)時,讚不絕口,甚至有一點點嫉妒。小米是中國增長最快的智能機公司之一。

「當喬布斯還健在時,他是最好的,」雷軍在採訪中表示,「沒有人能超越他,沒有哪款產品能夠超越iPhone。」

在中國,蘋果及其已故聯合創始人喬布斯並不缺乏挑戰者,更不用提模仿者。分析師預計,中國將在今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機市場。

在中國競爭對手中,首先要說的就是小米。該公司最新智能機將在本月上市,售價人民幣1999元,不到iPhone 4S起價的一半。iPhone 5在中國的售價尚未確定。

小米雖然創建時間不到3年,但已經成為中國智能機市場冉冉升起的新星。小米預計,到今年年底時,其智能機銷量將接近700萬台,營收達到100億元。對於一家從去年8月從開始銷售首款智能機的公司來說,這令人印象深刻。

小米今年8月份的發布會場景讓人想起了喬布斯領導下的蘋果傳統產品發布會,後者在去年10月病逝。雷軍登上了北京時尚798藝術區的舞台,向滿屋子喝彩的粉絲展示了小米2智能機。雷軍身穿黑色馬球衫,牛仔褲以及黑色匡威鞋,和喬布斯標誌性著裝差距並不大。

上海交通大學科技行業專家魏武揮表示,小米的營銷策略一直是依靠「蘋果崇拜」。「很多中國消費者將蘋果品牌崇拜化,小米則以更廉價的價格提供了一款類似產品。」他說。

小米粉絲和批評家一直將小米智能機比作是「中國的iPhone」。在北京一家中國聯通店內,一位銷售代表將小米形容為「蘋果的小兄弟」,消費者也願意以這樣形象購買小米手機。

「小米是真正的山寨貨。」上海一位名為奧列弗·金(Oliver Jin)的大學生讚許的表示,他希望購買一台小米。

蘋果中國發展史

蘋果於2008年在中國開設了首家零售店,並於次年在中國開始銷售iPhone。該公司最初計劃是到2012年時在中國開設25家零售店,但現在只開設了6家。讓蘋果感到頭疼的是,山寨廠商銷售山寨iPhone,並設立了未經授權的「蘋果店」。

儘管面臨一系列挑戰,但蘋果在中國依然經歷了顯著增長。中國已成為蘋果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為蘋果貢獻了五分之一的營收。截至今年6月底的前9個月,蘋果亞太區(不包含日本)--主要是中國--增長至257億美元,同比增長60%。

中國智能機市場仍有巨大增長空間。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發布的數據,今年中國智能機市場規模將翻一番至至少1.5億台,高於去年的7600萬台。

雷軍效應

分析師認為,幫助小米從眾多蘋果挑戰者脫穎而出的部分原因就是雷軍本人。作為億萬富翁和受過培訓的工程師,雷軍在20年前聯合創建了中國最知名的軟體公司之一金山,現在仍舊擔任董事長。他還是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對多家其他中國創業公司進行了投資。雷軍曾經創建的另外一家公司卓越網,是中國最大書籍、音樂和電影在線零售商,2004年被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

雷軍自稱是手機迷,他擁有愈60部手機,包含最早版的摩托羅拉「板磚手機」。他曾在2004年使用過諾基亞手機,並向供職該芬蘭公司的朋友提供過1500條改善手機的建議,但諾基亞無動於衷。雷軍稱,這段經歷,再加上對於「智能機取代計算機潛力」的領悟,成為他創建小米的靈感。

小米與其他智能機公司不同之處在於,允許用戶幫助他們設計操作系統。每周五下午5點,小米都會為自主Android操作系統MIUI發布新一輪軟體更新,面向中國和西方國家用戶。數個小時內,數千名粉絲都會在小米論壇中描述漏洞,提供反饋。

過去,小米一直都在粉絲中調查手機需要多大的存儲空間,下一代機型應該多厚,是否手機背部設置了閃光燈。「蘋果非常自以為是,」雷軍稱,「他們的態度是--我們不需要任何反饋信息。」

小米估值

雷軍對於智能機的押注也吸引了擁有雄厚資金的支持者。小米今年6月通過大型風險投資機構進行了融資,估值達到40億美元,不到諾基亞當前市值(95.7億美元)的一半,與RIM市值(34.9億美元)相當。該公司的機構投資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擁有的淡馬錫,以及中國風投基金IDG Capital 和啟明創投。

「小米超出了我們的最初預期,」IDG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在接受採訪時稱,「我認為其他投資人也有同樣的體會--你只需要看看數據。小米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將營收從零提升到80億元。」

小米最大的考驗將是其手機在中國內地以外市場的接受度。小米高管稱,該公司計劃在今年年底開始向香港、台灣和新加坡推出小米手機,但是他們的雄心不會終結在上述地區。

對於世界其它市場,雷軍稱:「我們將一步一步來。」


推薦閱讀:

孩子青春期的"異性效應」
【雅昌觀察】紐約拍賣:藤田專拍背後的連鎖效應
易水硯的風水效應
以文化塑造品牌靈魂,看星巴克是如何打造品牌效應的?
周版易筋經之六重效應

TAG:紐約 | 紐約時報 | 模仿 | 解讀 | 蘋果 | 雷軍 | 效應 | 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