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嫌我窮
06-01
子女的本分,是一「孝」字。孝乃天經地義,人倫之本,八德之首也。你看水必有源,木必有根,根深則葉茂,源遠則流長。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然有小孝、大孝、近孝、遠孝之分別。小孝孝於庭帷,大孝孝於天下,近孝孝於一時,遠孝孝於萬古。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要打破人禽關,「孝」字以外無他道。盡孝不在年齡大小,不在貧富,不在識字不識字,是在良心德行流露不流露,發揚不發揚。
王鳳儀先生說:「孝親必得孝親之三界。」三界指著性、心、身說。孝身要從父母衣食住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換衣服,卧宿使其安適,行動有人扶持。孝心要處處順從父母的心,父母所愛之物,我必愛之;父母所愛之人,我當敬之;父母所願意的事,我當奉行之。孝性尤關重要,要時時順著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歡喜,按著父母的五行性,隨快隨慢,務要使老人天性和樂,面無愁容,即是將父母送到天堂上;不使老人動性,含飴弄孫,以樂天年,就是將父母送到佛國里。 孝乃天性所流露,所以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如果恐怕別人恥笑才行孝,這便是假孝。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錯處,若一味順從,難免陷親於不義。(此處可將《孟子》上三不孝之事作證),那也不算真孝。真假的分別,可拿父母愛子之心作對照。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麼也沒有,落生以後,只是赤條條的光凈身,連一根線也沒帶來;父母也不嫌我窮,也不是因為兒孫對父母很好,確是歡喜之至,對我這樣真誠,毫無貪圖心,可說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兒子長大成人,嫌父母窮,沒給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錢也沒帶來,怎麼也能長大成人,沒受著飢餓呢?懷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臟,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臟,對嗎?小孩若是哭一聲,父母會察顏觀色,說我的孩子餓了或是冷了,趕快給他奶吃,抱在懷裡暖暖,給他穿上點衣服,不轉眼珠地瞅著,恐怕小孩受屈。兒子長大了,在父母面前說話不管不顧,父母告訴的話,當成耳旁風,說了遍數多了,還起厭煩心,甚至說出冒犯父母的話,對嗎?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懷胎十月,提心弔膽,惟恐傷著胎兒;兒子降生之時,正是母親過閻王關之時,兒子的生日,俗雲「母難之日」,此之謂也;降生以後,吃母親的奶,就是喝母親的血,經過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費盡多少,方才長大;稍有知識,便不聽父母的話,對嗎?到了六七歲時,送到學校里讀書,還認為是給父母念的。及至年將弱冠,便給兒子定親完婚,一生到老,心力用盡,只累得耳聾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彎,行動不便。你想這是為的誰呢?當然是為的兒女!父母對待兒女,處處都拿出真真實實的心來教養,人子若想盡孝,當想想父母待我之慈愛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養父母,亦難報父母之恩於萬一。況黃泉路上無老少,老人壽限,和自己的壽限,難以確定,老人在世還有幾年?即使能盡孝,又能盡幾年?!
語云:【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想到這裡,真令人心酸落淚。既然明白了孝道,當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時盡孝,以補以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趕快補行孝道,對父母生前所愛之人、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靈;推大孝,孝於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養,以達到不獨親其親的大同景象;實行遠孝,孝於萬古,立身行道,揚名顯親,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範,留孝名於青史,遺孝風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推薦閱讀: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是什麼?
※站在鏡頭前我才發現,談論父母是一件如此艱難的事情|簡單TV
※生日在這5吉日的孩子,是父母的再世情人,有他在,家必紅!
※父母吵架你怎麼辦?我很想去死
※眼看著父母去世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