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嘉慶皇帝的一首罵廷臣詩

嘉慶皇帝的一首罵廷臣詩

香港鄧又同先生是清末曾任山西、安徽、貴州巡撫的鄧華熙(廣東順德人)的嫡孫,他把祖父遺留的一批文物捐贈給廣州博物館。其中有一件是乾隆、嘉慶年間的翰林院侍講梁同書的「恭錄嘉慶七年御制罵廷臣詩」,全詩如下:  

滿朝文武著錦袍,閭閻與朕無分毫。

一杯美酒千人血,數碗肥羹萬姓膏。

人淚落時天淚落,笑聲高處哭聲高。

牛羊付與豺狼牧,負盡皇恩為爾曹。

在學習漢文化方面,滿清皇帝比元朝蒙古族皇帝有成就。康熙、乾隆詩詞書法俱佳,傳乾隆寫詩四萬首,多次下江南,到處題詩留墨,現在凡與皇家有關的風景區,隨處可見乾隆御筆。但嘉慶的詩不多,文采也不多,更不如他老爹風流倜儻。從詩歌藝術的角度看,嘉慶這首御制詩自非佳作,但更可以說明這是皇帝親自撰寫而非詞臣代筆。在我看來,此詩比乾隆的花前月下,無病呻吟的詩,倒也實在。

嘉慶在位期間,清朝統治開始出現嚴重不穩。在乾隆把帝位「禪讓」給兒子嘉慶的當年,即1796年,震動川、楚、陜三省的白蓮教起義已經開始。清朝傾全部的軍事、財政力量,還千方百計發動地主階級武裝——團練,花了9年時間,好不容易才把這場起義鎮壓下去。在此期間,還發生過嘉慶八年(1803年)走投無路的貧苦人陳德在紫禁城門口行刺嘉慶的大案。嘉慶十八年(1813年),華北的天理教發動起義,一支幾十人的起義者竟然衝進了皇宮,把大內攪得天翻地覆,故宮的隆宗門至今還保留著起義者的一枚箭鏃。平民百姓行刺皇帝、幾十人的農民軍就打進宮廷,這是「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可見當時階級矛盾尖銳到何等地步。嘉慶在天理教起義平定後,頒布「罪已詔」,在自怨自艾之後,少不了對「諸臣」告誡一番。這些話當然也不會有任何收效。7年之後,嘉慶去世,再過30年,中國歷史上最大一次農民運動——太平天國起義終於爆發。

其實,僅就嘉慶而言,他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然而,他在自己的統治後期,卻清醒地看到了官場的腐敗,聽到了國民真切地哭訴。為此,他在無力回天的痛苦掙扎中,沉重地寫下了這首憂憤詩篇,抒發了滿腔憂國憂民的憤懣之情。詩的開頭兩聯斥責文武大官的生活極之奢侈腐化:房子極之豪華,與皇宮沒有差別;喝吃的美酒,肥羹是萬千百姓的膏血,充滿了憤激之情,第三聯也很有深度,指出貪官們的惡行不但讓百姓痛苦不堪,連老天爺也感到痛苦;他們的歡樂是建築在百姓的痛苦上,「牧」是管治百姓的意思,詩將百姓喻為牛羊,將官員喻為豺狼,最後一聯形象地表現出貪官的兇狠,譴責他們「負盡皇恩」,抒發了對老百姓的同情。這並非冠冕堂皇的假話,史實表明,這個皇帝的生活相當儉樸,對芸芸眾生的命運也比較關懷,曾減免過一些賦稅,是希望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一點的。

嘉慶帝的罵貪官詩並沒有罵出澄清的吏治,也不能阻止「天下大亂」的發生。這是歷史的必然。

 

附註:北京滿學學會會長閻崇年曾公布一首嘉慶的作品,主題與上詩相同,詞句卻有差異,特錄出以供讀者參考:

內外朝臣盡紫袍,何人肯與朕分勞。玉杯飲盡千人血,銀燭燒殘百姓膏。

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平時漫說君恩重,辜負君恩是爾曹。

推薦閱讀:

這3大生肖,「苦命」終於到頭,「土皇帝」居高臨下,橫財爆棚
拿破崙為什麼要離婚再娶奧地利公主?
崇禎皇帝犯的五大錯誤:這一錯誤直接讓大明王朝亡國!
這些人無官無權,各省督撫甚至皇帝都爭相給他們送禮,為什麼?

TAG:皇帝 | 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