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迷局:慈禧為何從光緒手裡奪回權力?

甲午戰敗,乃是畸形近代化的大清戰敗於全面近代化的日本。

正如英國人赫德所說:「中國沒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經過了若干歲月,漸漸變形消失了活力,現在,當她正慢慢蘇醒過來時,卻被這短小精悍的日本撲到身上。」這可以很形象地說明大清為什麼會敗於小日本。

以前大清朝敗給英法國家,大清國上下覺得還有情可原,而這次竟然敗給了身邊的撮爾小國,這實在讓大清國上下臣民都顏面盡失,才真正意識到了自己國家的危機。

好在,中華民族是一個知恥而後勇的民族。大清朝在甲午戰爭中的慘痛失敗極大刺激了光緒皇帝以及很多洋務派官員,力圖加大洋務的力度,重行自強之策,挽救危局。

1895年5月8日,光緒皇帝痛心疾首萬般無奈批准《馬關條約》,並下旨要求「嗣後我君臣上下,惟期艱苦一心,痛除積弊,於練兵籌餉兩大端實力研求……」要求滿朝文武以及全國各族人民,一定勵精圖治,興利除弊,繼續謀求自強。

在慈禧的支持下,光緒主要推行了三項舉措:其一,擴大和改進編練新軍。確不知,正式這些新軍,將在1911年的某一天,順勢起義,了解了大清的性命。其二,大力提高人才培養的範圍和層次。其三,開始招商承辦洋務企業。

甲午戰敗也使許多仁人志士意識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康有為說:「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加以聖教式微,種族淪亡,奇慘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梁啟超也說:「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台灣,償二百兆以後始也。」

甲午戰後,大清國民上下都認識到日本的先進之處,迅速從輕視日本轉為師法日本。懷著強烈屈辱感的大清子民,很快以敵國為師,紛紛留學日本,翻譯日書,走上了學習日本、變法圖強維新改良的道路。

這時候,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走上了歷史舞台。

康有為,生於1858年,卒於1927年,廣東南海人,世稱「南海先生」。他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是一個奇葩人物,後另文專述,在此不多細說。

1895年4月,從日本不斷傳來的不好的消息讓大清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忐忑不安,因為日本人的胃口太大了,要比幾十年前英法等國的胃口要大得多,朝野上下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的議和條件。

但是,不接受又能怎樣呢,戰場上打輸了,如果不接受,後果會更嚴重。無可奈何,清政府只得致電李鴻章,接受日本的條件,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

而中日正在談判的時候,正式各省的舉人向京師雲集,參加決定自己一生的科舉考試。而康有為、梁啟超均在這次考生當中。

康有為不知道從和渠道,比其他舉人先知道了《馬關條約》將要簽訂的消息,立即囑咐其弟子梁啟超發動各省舉人聯名上書清廷,要求拒絕日本的議和條件。梁啟超隨即聯合廣東舉人、湖南舉人等一二百人聯名上書。梁啟超開了個頭之後,其他省的舉人也紛紛效仿,連續幾日堵在都察院門口聯名上書。到了1895年5月1日,又是個勞動人民的節日,康有為聯絡18生舉人1300多人,聯合上書,請求清政府拒和、遷都、練兵、變法,史稱「公車上書」。康有為奮筆疾書寫成長達18000字的請願書,抄寫1000多份,傳遍京城,士氣憤勇。康有為提出了自己的拯救大清國危亡的四點方案:

第一、皇帝下詔鼓天下之氣;第二、遷都定天下之本;第三、練兵強天下之勢;第四、變法成天下之治。而這四條中,前三條為權宜之計,第四條則為定國安邦之計。總之,就是要變法圖強。

光緒皇帝並沒有看到所謂的公車上書,康有為卻鯉魚跳龍門,考試順利,成了新科進士,授工部主事,正六品,正式成了大清國中央機關公務員,但是主事並不是多大的官,相當於科級辦事員。但是,當時康有為因為組織公車上書早就名聲在外,具有極高的政治聲譽,對於這種科級辦事員的職務沒有任何興趣,而是繼續從事於自己所熱愛的上書事業,向皇上闡明自己的變法理念。康有為不僅上書,而且還積極聯絡維新志士,創辦了強學會,很快就有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分會了,連袁世凱都參加進去了,也捐了款給學會。康有為真是個有為青年啊。但是,強學會以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為借口,拒絕李鴻章的捐款,李鴻章也漸漸對強學會失去了耐心和興趣,遂於1896年1月20日,上折彈劾強學會「私立會黨」,請求政府查封。在李鴻章和康有為中做選擇,清廷當然會選擇聽李鴻章的,隨後都察院查封強學會。後來在翁同龢的努力下,李鴻藻出面為求強學會求情,才算作罷。

到了1898年,大清所面臨的國際局勢更加嚴峻了。隨著德國強佔膠州灣,列強都想在中國能否分的一份類似德國那樣的港灣,於是,俄國軍隊開進了旅順、大連,英國佔領了威海衛,法國租借廣州灣,日本則將福建列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至此,除了北京及西北邊疆之外,大清國大部分已經被英法德日俄等國以租借名義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租借時間長達99年,而所謂的租借地則成為中國的國中之國。中華民族再一次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了。值得一提的是,到1943年,還在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就和各國談判,收回了所有的租借地,除了香港、澳門等地,並廢除了以前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也許是康有為的多次上書真的感動了光緒皇帝,也許是當時列強的瓜分實在讓光緒皇帝感受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隨後,維新變法圖強成了一個風向和政治態度,而且慈禧太后對於維新變法也是持積極支持的態度的。慈禧曾下懿旨告訴光緒,「帝但無違祖制,可自酌。」也即是只要不太出格,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皇帝的變法事業並不持異議。這和後來流傳的說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形同水火的關係截然不同,一個基本的事實是,那是慈禧已經歸政給光緒了,只要不太出格,自己做主就行了。就連在天津督練新軍都額袁世凱也多次翁同龢呈遞建議書,希望翁同龢利用自己的重要地位(皇帝的老師)來推動政府及早變法,為中國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康有為還在繼續上書,直至到了上清帝第五書。在第五書中,康有為提到了開國會、定憲法,這幾乎是要在大清實行君主立憲制了,模仿日本和英國。

康有為的真誠感動了光緒,光緒皇帝很想見見康有為,但是朝廷重臣恭親王奕說康有為級別太低,皇上不宜直接出面,可由各位大臣代為召見。於是1898年1月24日下午3點,康有為有機會在總理衙門西花廳見到了榮祿、李鴻章、翁同龢等朝廷重臣。康有為的談話中有盡撤六部、盡棄舊例的想法。這種激進的政治理念肯定讓老誠持國的李鴻章等人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可以大概猜想到的是,這次談話並沒有榮祿等人對康有為產生什麼好感,因為就連翁同龢都認為康有為太狂。沒有更多的資料可以了解到談話的內容,但是翁同龢曾回憶說康有為大談變法,「狂甚」。康有為的狂妄為後來的政治大變局埋下了伏筆,因為這些大臣不僅要想光緒彙報,還要給慈禧彙報,而慈禧決不允許康有為這麼瞎逼折騰。

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遵照光緒的旨意又寫了第六書,全名叫《請大誓臣工開制度局革舊圖新以存國祚折》,表述了希望光緒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仿效西方近代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造中國自古以來的延續千年的政治體制。也許康有為欲擺脫現存的大清國行政體制而另起爐灶的做法太過激進,這讓大清國朝堂之上一幫固守祖制的大臣們頗為驚慌,因為真要這樣了,他們就沒有事幹了,就失去飯碗了。

而康有為在接連不斷上書的同時也在籌劃新的政治團體:保國會。保國會於4月17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粵東會館正式成立,各省舉人、中央大員、各部委公務人員、富商等等到會參加。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多次演講,反映激烈,保國會政治影響逐漸擴大,從而遭到了反對力量的攻擊。榮祿聲稱、大清國的肱骨大臣還未死絕,康有為妖言惑眾,混賬王八蛋,並揚言要誅殺康有為這樣的人。軍機大臣剛毅甚至準備好了人們,一旦皇帝下令,立即查禁保國會,將康梁等人抓捕歸案。

這是後慈禧還沒有公開自己態度,因為她實在想看看光緒接著怎麼玩,怎麼在大清國搞政治體制改革,所以採取了暫時觀望的態度。慈禧沒有態度,對於光緒來說就是支持,因為光緒實在是不想做一個亡國之君。

一時間,變法與否,爭論遍及朝堂。

在這個節骨眼上,有個人死了,那就是奕,這位咸豐皇帝的親弟弟、辛酉政變的主要謀劃者、總理衙門的成立者、大清國的肱骨重臣,於5月29日去世了。

康有為這些變法者認為,奕的去世是千載難逢的變法良機,遂通過翁同龢督促皇上火速變法;而光緒皇帝也想抓住恭親王奕去世的機會,推動變法事業。

光緒托慶親王奕匡給慈禧說,如果太后仍舊不給我事權,那我就退位。慈禧太后說,他想干,我早就想讓他滾蛋。在奕匡的勸說下,慈禧又說,「由他辦去,俟辦不出模樣再說」。奕匡給光緒回復說:「太后不禁皇上辦事。」

於是,光緒在獲得慈禧的同意下,於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開始變法。隨後,光緒皇帝又相繼發出一批批詔書,通令各地變法。

6月16日,光緒皇帝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接見康有為。

康有為在見到光緒之前,又見了一次榮祿。榮祿問他:「固知法當變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變乎?」康有為說:「殺二品以上阻撓新法大臣,則新法行矣。」康有為的回答斷然讓榮祿出了一身冷汗,榮祿說,嚇死寶寶我了,我得想辦法先弄死你們,不然你們就要弄死我們了。

也許是變法的內容過於激烈,如果真的變法成功,那些老人可能真的要被踢出局了,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去找慈禧,找慈禧哭,找慈禧鬧,就說小皇帝瞎鬧騰,要把整個大清朝都要給毀了。

而光緒在見到康有為之後,經過和大臣們商量,決定任命康有為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特許他可以轉摺奏事。這個職位,其實還是很低,就是相當於國務院秘書之類的,但是有給皇帝轉折上奏的權力。而康有為對於這個職位並不是太滿意,甚至很失望。但是康有為確實利用這個權力給皇上上了不少書。

但是,康有為還是忽略了一個問題,大清朝的實際掌權者不是光緒,而是慈禧,在光緒的變法不傷害大清朝體制的時候,慈禧可以不管,但是一旦光緒瞎折騰,慈禧就要管了。

光緒皇帝的變法搞得太劇烈了,以至於地方上除了湖南之外,都不知道該怎麼執行,也根本不想執行,都在觀望,看太后怎麼說。所以說,光緒皇帝的下發的各種變法詔書其實沒有起到效果,除了建了一個京師大學堂之外。

隨後發布的一系列詔書對中央的人事做了很大調整,裁撤冗署是真真讓那幫現有的官僚感到了危機感,因此與康有為等人則有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也許是那些老臣們哭的太厲害,也許是慈禧真的覺得光緒在瞎折騰,慈禧期望大清王朝通過改革重建輝煌,但她決不允許康有為通過光緒推行的政治體制改革喪失滿洲貴族的整體利益,決不允許光緒由此斷送大清王朝的江山。所以,慈禧就告訴奕匡,你們可以上奏給皇上駁斥康有為的謬論啊!於是,總理衙門的大臣根據慈禧的態度向光緒皇帝上奏說,如果按照康的改革計劃,必然給國家的行政體製造成極大危害,嚴重削弱政府的行政效率,勸告皇帝不要聽信康有為等政治小人的胡說八道。

來自慈禧以及總理衙門的批駁使康有為覺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是對立的,康有為等人不惜通過各種合法、非法的渠道向光緒皇帝施加壓力,不斷鼓動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以及王公大臣、總理衙門的對立。

與總理衙門的那些大清老幹部們相比,康有為還是太年輕,過於幼稚,圖樣圖森破,而且變法維新的手段過於激烈,導致遭受的阻力極大,而康有為所依賴的光緒皇帝又不是那麼有權威,並不能給康梁等人帶來什麼保障。

光緒皇帝大規模的裁撤中央機構和中央政府官員終於惹得慈禧老太太不高興了。被革職的禮部尚書塔布利用和李蓮英的特殊關係,不停地向慈禧太后哭訴自己的委屈,說皇上受左右蠱惑,禍亂朝政,求老佛爺做主。不僅如此,宮內的大小太監也深恐新政改革侵害他們的利益,也不斷在慈禧面前說新政的壞話,導致慈禧對於光緒、康有為以及他們所推行的新政極為反感。

9月14日,光緒皇帝給慈禧太后請安,慈禧太后勸他在人事處理上不可操之過急,並進行了一些和緩的指責和勸誡。慈禧的指責和勸誡讓光緒也很委屈,說我都是為了大清啊,咱們大清現在都成什麼樣子了,「時事至此,敵驕民困」,我寧願變祖宗之法,也不願意丟棄祖宗之敵、祖宗之民,被天下人恥笑,絕不做亡國之君。

慈禧想不到光緒敢頂嘴,光緒也受不了這般委屈!

兩人吵了架,不歡而散。

當晚,光緒很難受,感到很委屈,但是他依然認為太后是大清朝的靠山,希望大臣們能夠從中斡旋,期待太后明白他自己的心跡。

第二天,光緒召見楊銳(光緒任命的四個小軍機章京上行走之一,還有譚嗣同、林旭等人),與楊銳商量,說了自己的苦悶。楊銳說,這是陛下的家事,我官小管不了,還是和大臣們商量吧!光緒給楊銳一道密詔,密詔的大概意思是,我和太后吵架了,都是那幫被罷黜的昏庸大臣給禍害的,太后告訴我提拔政治新銳要謹慎,我感到權力不足,不能堅持,否則皇位就不報了,所以希望你們軍機四章京想個辦法,既能維持維新事業,又不拂逆太后的懿旨。

9月17日,光緒召見林旭。隨後,光緒下旨,責成康有為迅速離開北京,到上海辦報紙去吧,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吧,離開這個無情無義的帝都吧!

9月19日,林旭和康有為想見,林旭向康通報了他和光緒的談話,讓康有為儘快出京。

康有為徹底糊塗了,既然皇上下旨讓我離開,又何必讓林旭給我傳口諭讓我離開,這一定是光緒失去自由了,這個口諭是給我的暗號啊!不行,我要營救皇上。隨後,康找來譚嗣同、梁啟超、康廣仁等人商量。康根據楊銳林旭傳來的兩道密詔,認為皇上已經不自由了,慈禧太后反撲了,我們要救皇上。

怎門救呢?

他們先是抱頭痛哭,後來覺得哭沒有什麼用,就開始討論,討論的結果是傻傻地決定儘快準備武力或設法動用清朝已有的軍隊解決問題。

這幫文人書生哪裡有什麼軍隊和武力呢?康有為等人想來思去,決定設法拉攏袁世凱或其他軍方領導人,同時利用會黨(就是黑社會)進行軍事冒險,召集一批綠林好漢(大家聽說過大刀王五吧,就是他,康有為要利用大刀王五去砍死老佛爺慈禧),出面發難,劫持慈禧,迫使慈禧同意放權,如果不合作,就把慈禧廢黜。

事情發展到這裡,事情的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以前是變法不變法的問題,現在是造反的問題了,這是殺頭的罪過了。

他們太天真了,天真到派譚嗣同去遊說袁世凱。

9月18日晚,袁世凱家裡來了不速之客——譚嗣同。譚嗣同告訴袁世凱,皇上有大難了,說根據他們的情報,榮祿向慈禧太后獻策要殺掉皇上,然後譚嗣同將他們謀劃的請綠林好漢劫殺太后的計劃和盤托出,並威脅袁世凱說,你要答應我哦,一定要答應我哦,不然我就死給你看,但是我死之前,先把你弄死。袁世凱看譚嗣同腰間好像有兇器,知道不假裝答應今天肯定是躲不過去了,只好先答應了。於是譚嗣同便傻傻地開心走了。

9月21日,榮祿和袁世凱在天津見面,袁世凱比較細緻地給榮祿說了譚嗣同的事,但是一再強調這些都是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擅自主張,皇上並不知道。榮祿一聽,大驚失色。他倆在天津商量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太好的辦法。當天傍晚,他倆還在商量,卻從北京傳來電報,說慈禧太后重新訓政、康有為革職以及緝拿康廣仁等。也就是說,還沒有等袁世凱、榮祿等告訴慈禧,慈禧就先行動手,控制了北京局面了。所以,袁世凱並不是出賣光緒皇帝的人,真正陷光緒皇帝於絕境的,還是康有為譚嗣同等擅自主張所謂營救皇上,這一點讓後來的光緒有口難辯。

最滑稽的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早就跑掉了,兵丁們抓住了康廣仁。其實,慈禧那時候並不知道康有為譚嗣同等策劃政變的事,只是覺得先抓起來再說,結果康梁跑了,抓了康的弟弟康廣仁,康廣仁是個慫貨,到了監獄什麼都招了,而且還誣陷了好幾百人,這樣慈禧太后才知道康有為譚嗣同等人要加害於她,隨後,全城搜捕、全國緝拿康梁等人。康亮等人無奈,只好逃亡日本了。

慈禧太后極為震怒。

21日深夜或22日凌晨,慈禧太后火速趕回宮中,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各個王公大臣以及光緒都跪在慈禧的案前。慈禧對光緒罵道:「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為?諸臣者,皆我多年曆選,留以輔汝,汝何敢任意不用?」那個康有為,算個什麼東西,比我挑的人強么?康有為的變法比祖宗之法強么?你怎麼這麼昏庸,「不肖乃爾」。罵完光緒,又罵大臣,「皇帝無知,汝等何不力諫?」你們以為我真不管了么,「汝等不力諍,是汝等罪也!」

慈禧罵完了後,立即下懿旨全國緝拿康梁等人,並加強紫禁城、頤和園、西苑等地警衛力量。

9月23日,慈禧在勤政殿宣布重新訓政。對於光緒皇帝,畢竟是自己親手養大的,也沒有證據表明光緒參與了康有為的政變,遂命光緒到瀛台反省去吧,實際上剝奪了光緒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力,形同軟禁。

9月29日,公布康有為罪行,宣布處死康廣仁(這個慫貨)、楊深秀、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等人,史稱「戊戌六君子」。隨後,那些和康梁走的比較近的政府官員也受到了牽連和懲處,並下懿旨撤銷新政期間的若干舉措。至此,康有為、光緒等人所推進的變法維新到此結束,除了留下一個京師大學堂之外,什麼都沒有留下。

慈禧太后又重新回到了權力的寶座,一切又回到舊軌道,大清朝好像沒什麼大的變化,卻不知大清朝更大的災難在等待著慈禧太后。

推薦閱讀:

三百年來傷國亂:晚清至民國中國記憶
清朝時買個實缺文官要花多少錢?
清末新政與中國現代化「新權威主義」悖論
晚清名臣李鴻章一家珍貴老照片:沒想到李鴻章的女兒和夫人這麼美
夜讀晚清---帝國的死亡日記

TAG:權力 | 晚清 | 光緒 | 慈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