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 第五集
06-01
2000.9.8-9.13 啟講於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編號: WD05-005 / 共 5 次講演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菁華》,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阿彌陀佛。今晚我們接下來看第五十六段:【五十六。攝根淨念。即彌陀經一心不亂。一向專念。】《觀無量壽經》上講的「一心繫念」。攝根專念也就是『攝根淨念』,這都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跟《彌陀經》講的執持名號,念到一心不亂,這都是一樣的話、一樣的意思。在《楞嚴經》上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彌陀經》講「一心不亂」,我們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一向專念』,這都是一樣的意思。《觀無量壽佛經》是講「一心繫念」,可見講的話不同,意思是一樣的,完全相同。【五十七。事則能所緣歷。心佛分明。唯此一念。更無餘念。念念相續。成就定力。】這是事念,事念就是我們現在這樣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者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就叫做事念。事念,我們心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我們的口念得清清楚楚,佛號明明白白,用清淨心念這句佛號,除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念,這就叫淨念相繼。這樣一直念,念久了自然成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正定,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達到正定,心得到禪定。這是講事念。下面講理念:【理則能所一如。心佛不二。唯此一緣。更無餘緣。緣心自在。成就慧力。】理念是開智慧,事念得三昧,三昧就是得定。雖然有事念有理念,事念理念要怎麼念法?到底是什麼境界?《彌陀經疏鈔演義》裡面講得非常清楚。《疏鈔》告訴我們,理念就是明理,你對念佛的理論事實徹底明瞭,在念佛中達到實相念佛,念實相佛,這就是理念。理念就等於禪宗參禪參到大徹大悟,這是一樣的境界。如果我們不能完全明瞭念佛的理論,無法達到這個境界,我們現在這樣念阿彌陀佛,你如果念久了心清淨,從事念也能達到理念,從事念到理念。如果事念只能念到得定,還沒有開智慧,如果有這個功夫就決定往生西方,往生到西方自然就開悟,自然就開智慧。所以古大德也告訴我們,「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只要你能見到阿彌陀佛,你就不用煩惱不開悟了。所以理沒有徹底通達明瞭,用事念也能成就。反過來說,如果這些念佛的道理都很清楚、都明瞭,不肯念佛,這樣反而不能往生。理通達,事同樣是要念,這就是事念跟理念。事念我們從這裡下手,這是大家都能做到的。通達理論,徹底明瞭,這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是事念人人都能做得到,我們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這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的。如果功夫用得深,事念念久了智慧自然就開,開智慧那時候的念佛統統叫做理念,所以事念比理念還重要。因此我們現在聞到念佛法門,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念佛了,這跟其他的法門就不一樣了。【五十八。佛有二加被。】『加被』是平常講的加持,又叫做保佑、庇佑的意思。佛加持我們,有時候我們自己沒有感覺,有時候會懷疑佛真的有加持我嗎?心裡有這個疑問。這裡就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佛加持我們有兩種現象:【一者無障則顯加。令其親見。】這是第一種,第一種佛加持是業障較輕的,你業障較輕佛加持你,你能見到佛,你會很明顯感受到,佛會現在你的眼前,不是在定中,也不是夢中,就是像平常這樣見到,見到佛,見到佛光,這就叫做顯加,明顯的加持。你真正見到,看得清清楚楚,有的時候看到的時間滿長的,看幾分鐘的時間,這個時間就很久、很長了。這就是你感受到佛力明顯的加持,這是第一種業障較輕的。第二種:【二者障重則冥加。暗令得益。】這是業障重的,見不到佛明顯的加持,看不到,感受較不明顯。這種加持或者在定中,或者在夢中,如果在定中跟夢中能見到佛,這個業障還不算很重,起碼業障也有減輕。或者是完全都見不到,定中也不曾見過,晚上睡覺作夢也不曾夢見過,雖然都不曾見過,但是佛確確實實在保佑你,在加持你。為什麼不能明顯的感受到?就是我們的業障較重。你的煩惱業障如果一年比一年輕,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頭惱一年比一年清楚,這就是業障消除,佛力加持的現象,你自己就很明顯的感受到。我自己修學,我的業障最重了,所以這些都沒見過,但是能感受到佛冥冥之中的加持,有時候自己稍微冷靜下來感受的到,能夠感受到。我現在到新加坡四樓念佛堂跟住旅館感受就不一樣,我沒看到什麼,都沒看到;有,有看到同修,看到道場,其他看到佛放光這不曾見過。但是那種感覺感受得出來,旅館雖然看起來很新,房間也很乾淨,但是感受佛光的加持沒有像在四樓念佛堂這麼明顯。四樓念佛堂有時候並沒有很多人在念,但是念這麼久,每天念,二十四小時在念,佛光注照都沒斷過。沒斷過,我進來的一個感覺就是安穩,所以我就體會到《無量壽經》上講的,佛的光,清淨光、安穩光、解脫光,進來感覺身心安穩。回到旅館就沒有這種感受,旅館那裡沒有念佛,那裡什麼人都有,中國人、外國人,在旅館裡面沒有念佛就是打妄想,所以磁場就不一樣,這是我自己本身的一種感受。可能同修們稍微細心留意也能體會出來,確確實實磁場不一樣。這是說業障較重的,也能感受佛的加持,這叫做冥加。冥加就是讓你暗中得到利益,但是明顯的你看不到,暗中你會得到佛光加持的利益。所以不管業障重業障輕,佛都加持,這點我們一定不能懷疑。【五十九。普賢雲。有諸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時分身。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令就。】這是普賢菩薩再次為我們做證明,只要我們真正仰慕普賢菩薩之德,效法普賢菩薩的願行,就是十大願王。我們敬仰,我們學習,普賢菩薩會暗中保佑我們,暗中加持我們,跟前面所說的意思完全相同。普賢菩薩是這樣,每一尊佛菩薩都一樣,我們念阿彌陀佛也是一樣。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會加持你,就像普賢菩薩一樣。縱然我們的業障深重,見不到佛菩薩,但是佛菩薩暗中給我們『摩頂』,暗中『擁護令就』。所以同修們來念佛拜佛,佛菩薩都暗中給我們「摩頂」。剛才我要上樓,有一位老菩薩帶著他的孫子,要我摸他的頭,說這孩子不乖、不聽話,摸一摸看會不會乖一點。如果常常帶孫子來這個道場,你眼睛看不到的佛菩薩,暗中都有給他摩頂,所以有沒有讓我摸都沒有關係,讓佛菩薩摩頂比較殊勝。這點我們在這裡又得到一個證明。所以家裡面有年輕人帶他來道場,讓他拜拜,來聽經、來念佛,都是給他們種善根。再看第六十段:【念化佛。善根發相者。於念佛三昧中。忽然憶佛修六度萬行。成三十二相。身有好光。心有智慧。說法利生。降伏魔怨。作是念時。生敬愛心。開發三昧。增進佛行。或於定中。見佛身相。心淨信解。或於夢中。聞佛說法。覺悟佛心。】這一段裡面說明念佛的應化身,像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這個身相屬於應身,應這個世間的身來示現,通常經典裡面講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指佛的應化身。佛的報身非常莊嚴、非常高大,我們無法觀想,我們想想不出來。我們的觀念當中的佛像,都是應化身的佛相,念這個佛像念到功夫深的時候,自己的善根自然就發現了。善根發現是什麼樣子?這一段文裡面跟我們講三個善根,三種現象,就是三種善根發現的現象。第一種說我們念佛的時候,並不是有意的,無意的念,忽然之間好像念到佛修行證果,佛在度化眾生,想到佛的相好莊嚴,同時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到佛因地怎麼修行、怎麼證果,這是念佛善根現前的好相。如果有這種現象,這是『善根發相』。另外一種是在定中,我們念佛靜坐的時候,不是像禪宗坐禪,像一般打佛七止靜,止靜的時候佛號停下來,身心清淨,在這個時候忽然見到佛相現前,這也是念佛「善根發相」的一種。第三種是夢中,晚上睡覺夢中見到佛,夢中看到佛,夢到佛來說法、來摩頂,或者夢到佛講經說法,或者夢到佛為我們授記,這都是好相。像這些現象,諸位要記住,時間都不會很長,都是很短、很短暫。假如時間很長、很久,那就不是好相,恐怕是魔變現出來的,魔來引誘我們,這我們應該要知道。縱然殊勝之相現前,不要生歡喜心,為什麼?這很平常,沒什麼,而且功夫並沒有很深,所以我們看到佛相現前,見如不見,看到就像沒看到一樣,我們的心要保持平靜,這樣就是好相。你如果心能保持清靜平等,縱然是魔現的魔相要來騙我們,這樣我們的功夫也會進步,魔境也是來考驗我們,我們心不動功夫就提升了。所以你的心保持清淨平等,不管看到什麼,不要起歡喜心,佛境魔境對我們而言都是好的、都是好相。在這裡我們能夠產生信心得到證明,把念佛功夫不斷往上提升,那就對了,這就正確。再看第六十一條:【業障發相。亦開四種。】前面是講善根發相,善根這是好相、瑞相。念佛修行常常有業障現前,業障有很多很多種,大師在此地把它歸納為四大類。相信我們這裡的念佛堂已經開了兩年多,善根發相也有,『業障發相』也有,這兩方面都有,這兩方面我們都要了解。四大類第一:【(一)昏沉暗蔽業障發相。謂念佛時。即便昏睡。沉暗瞪瞢。無所記別。令諸禪觀。不得開發。】這種現象我們常常見到,特別在共修的時候,在台灣以前常常打佛七,佛七當中繞佛歸位靜坐念佛,常常看到有一、二個同修昏沉蓋特別重,坐著就睡著了,甚至有人睡到打呼,這個現象我都曾見過。我的師兄也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悟本師兄以前在圖書館,有一次,我記得是打佛七,他做維那,我打木魚。一位女眾出家很久了,比我們導師早一年出家,瑩空法師,她打地鐘,我們三個,他做維那,我打木魚,瑩空老法師打地鐘。我的師兄昏沉蓋比較重,他坐下來不用一分鐘就睡著了。睡著,他做維那一直睡,睡著了,打地鐘如果維那沒有煞板,他就一直打,打超過半小時,差不多快一個小時。瑩空老法師就覺得很奇怪,怎麼打這麼久還沒有煞板?她就回頭看他,看到他在打瞌睡,非常生氣,這是一次。聽說睡著還流口水,這是事實,事實真的是這樣。還有一次師兄當老和尚,就是做主七和尚。主七和尚,館長去做一張較高的椅子,坐在最後面。做主七坐在最後面,坐在上面還是睡著了,剛好館長跟師父回來看到了,師父就指給館長看,說主七和尚在這裡睡覺。像這種情形,同修裡面也發現很多。我的現象是第二種,不是第一種,我師兄是第一種,我是第二種,都有毛病。這是說昏沉蓋特別重的。昏沉蓋重,後面大師有告訴我們對治的方法,我們到後面再說。【(二)妄念散亂業障發相。】這是念佛的時候,特別是在止靜的時候妄念很多,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念頭止都止不住,妄想特別多,我就是屬於這種,我坐下去睡不著,但是妄念很多,全身都不對勁、不安穩,妄念特別多。尤其是早年,我剛才講的跟師兄、跟瑩空老法師,十幾年前在圖書館打佛七念佛,那時候剛開始念佛沒多久,我的現象是妄想特別多,好像不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愈念妄想愈多。這一點諸位要記住,絕對不是因為你念佛妄想才愈念愈多,不是的,妄想本來就是這麼多,平常沒注意,沒發覺、沒發現,一念佛心想要定下來,這時才發現原來妄想這麼多。所以千萬不要誤會,誤會妄想是念佛念來的,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明白這個事實,我們的佛號要繼續念,妄念再多都不要理它、不要管它,如果你去理會那些妄念,妄念就愈念愈多,止不住。所以妄念起來不要管它,隨它去,我念我的佛,它起它的妄想,可以同時,只要我們把注意力貫注在佛號上,時間念久了,妄念自然就少了。這也是我自己念佛的經驗,剛開始念,妄念很多,控制不住,念了三年以後,一個星期念一天,一天念六個半小時,這樣念了三年多,妄念慢慢就減少了。開始念佛的時候,妄念就能停止,這在以前沒有辦法,坐都坐不住,那是很辛苦忍耐的坐著念佛,所以念一段時間情形就會改善。但是關鍵是在妄念起來不要管它,你現在要注意的就是這句阿彌陀佛,念頭是善念也好、惡念也好,不管什麼奇奇怪怪的念頭起來統統不要理它,這樣一直念,念久了妄念就減少,最後就沒有了。下面說:【欲修觀時。雖不昏沉。而生邪想。欲作四重五逆十惡毀戒等事。展轉生續。】『生』是出生,『續』是相續。【無時暫停。因是三昧。不得現前。】這是我們想要念佛心靜下來時會起一些惡念,想做壞事的惡念一直起來,無法停止,這是障礙三昧現前,心定不下來,這是第二種的業障發相。【(三)惡境逼迫業障發相。】這是屬於環境,外在的環境,外面的影響,前面兩種是自己本身的業障發相,第三種是外緣。【將入定時。雖無妄念。而有惡境。】就是說你的心定下來想要念佛,雖然心裡沒有妄念,也不會昏沉,但是會看到恐怖、惡的境界出來,也就是不好的境界。這些不好的境界,下面舉出幾個例子,當然這包括很多。【或見焚溺。或聞震擊。或無頭手。】或者你見到火起來、火燒房子;或者看到大水淹沒,或者聽到雷聲,打雷的聲音;或者看到人沒有頭、沒有手、沒有腳,當然看到這個就很恐怖。【或墮山海。】或者是從山上掉下跌到海裡。【如是逼迫。令其驚怖。所發道心。障礙不起。】看到這些境界,心起恐怖,當然障礙我們的道心,這就是外面的環境。或者是你聽到,或者是你在止靜的時候看到,這個情形也常常有,特別是初期修學,念佛較少,如果是打坐,看到這些現象就更多,在靜中會出現種種的境界,念佛當然也有。過去圖書館也有兩個男眾,在廣欽老和尚的道場剃度,以後到圖書館學經教。他們告訴我,在台北有一個地方叫做石碇,他們有一個出家的師兄弟是女眾,提供她家的一塊山地,在山凹裡(地形像個洗臉盆地方),有一間房子提供給他們共修,想去那裡學講經。那個地方鬼很多,他們在念阿彌陀佛,整天都在念,有四、五個人在那裡念。他們告訴我,他們五個男眾去那邊修、去念佛,聽說那個地方不太清淨,但是他們不怕,念阿彌陀佛怕什麼?最不怕的那個人最先離開,那個人被鬼鬧得受不了先離開,最後只剩下他們兩個。我說到底鬼是什麼樣子?他們說鬼差不多十一點多就出來,把他們從床上拉到床下,種種情形都有,還讓他們看到,還會跟他們念阿彌陀佛。他們在念阿彌陀佛,看到鬼來了,趕快念阿彌陀佛,鬼也跟著念,這還不錯,鬼還會跟著念阿彌陀佛,他也是有善根。到最後,他們也受不了離開,以後再到圖書館,才告訴我的。我也很好奇,那間鬼屋晚上我不敢去,白天我請他們兩個開車載我去。我到那邊,風景很好,很清淨,水也很清,但是地理不是很好,在窪地。我去到那裡走走看看,那天早上去,中午就回到圖書館,睡午覺的時候做了很恐怖的惡夢,我就感覺是去那間鬼屋的關係,那裡有一些鬼神確實很兇惡。所以這也是一種業障發相,這是外面來的,外面的影響。這個惡的境界現前,當然不是好的境界,這是惡的境界,這都會擾亂我們的道心,障礙我們修行,這是第三種,見到恐怖境界的一種業障。【(四)病事苦惱業障發相。當念佛時。雖無上境。】在念佛時沒有前面講的那些,也不會昏沉,惡念也不會很多,也不會看到恐怖的境界。【而身忽然生諸疾病。】就是生病,這是業障現前,平時無病,偏偏念佛的時候才生病,即使是傷風感冒也障礙你念佛。你傷風感冒人不舒服也會障礙你精進。像這次打佛七,有很多同修感冒,都會咳嗽,咳來咳去,輪流咳,這也是屬於一種「病事苦惱業障」的現象。過去我在圖書館,因為在那裡住的時間長,所以遇到的事情很多。一位老菩薩告訴我,她說我一輩子都沒生過病,連感冒都沒有,半年前聽說念佛很好,開始念佛念了半年,現在卻生病了,就不敢念佛。本來身體很好都沒生病,念佛念到卻生病了,來問我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這裡就有解答了,就是你念佛的時候,有的人是病事發相。這次來參加佛七,我這一團是第二批,第二批還在這,第一批已經回去了。第二批有一位老居士,跟我們來的時候還好好的,來第一天就生病了,生病待在旅館,後來帶他去中央醫院看醫生,莊行師跟他去了好幾個鐘頭。這位老居士聽說我們導師在這裡有彌陀村,他說要來這裡求往生,本來是後天才要跟我們一起回去,後來生病沒有辦法,也沒辦法來念佛,所以十一日臨時幫他改機票,先送他回去,這邊剛好有兩位同修要回台灣,先送他回去。這也是屬於病事發相這種情形。有病的時候,實在講也不用怕,這個病是我們的業發現了,你只要一心念佛病就會消除。以前我初到華藏圖書館,前幾年很多病,就是出家以後差不多十年左右病很多,最嚴重是出家三、四年剛到華藏圖書館那段時間。那段時間我記得常常感冒,常常身體不好,腸胃也不好,時常做法會、打佛七、做三時繫念,感冒流鼻水手帕一邊擦一邊敲木魚,有時候做維那,也是抱病誦經念佛,否則就沒人,沒辦法!病念久了也會痊癒,病就是消我們的業,所以念佛當中生病不要怕,這也是一種業障,我們繼續一直念,這個病就會好了。所以那時候佛七打完或是三時做完,說也奇怪,做完病就好了,在做的時候就剛好生病,實在很難過。所以下面跟我們說:【苦惱百端。】那真的是『苦惱百端』,很苦惱。【或為世間種種事務。牽連不斷。因是無生。不能證入。】這又是另外一種業障,這不是生病,這是事務牽纏。你正要念佛,或是要打佛七,剛好這個時候家裡有事情,公司有事情,有人來找你,來擾亂你,讓你不能安靜念佛、用功,這一類也屬於業障。這在過去也有很多這種情形,凡是要來新加坡打佛七,以前到美國達拉斯打佛七,一年都固定去兩次,每一次報名佛七的人差不多都有一至兩個臨時不能去。他第一個報名,第一個不能來,明天要上飛機,今天他家裡什麼人生病了,在醫院要去照顧不能來,這也很多。他不去打佛七、不去念佛,這些事情不會發生,等到他要念佛的時候,才發生這個事情。這一類屬於事務牽纏,這也是屬於業障。下面跟我們說對治,如果業障現前要怎麼辦?大師在下面跟我們說對治的方法。【六十二。對治。除滅。亦開四門。】也開了四門對治。這是說我們要怎樣對治,把障礙排除。【治滅昏沉障。應教念化佛三十二相中。隨取一相。或取白毫相。閉目而觀。若心暗鈍。懸想不成。當對一尊端嚴佛相。緣之入觀。若不明了。即開眼觀。復更閉目。如是想時。心眼開豁。即破此障。無復沉睡。】這是對治的一個方法,實在講對治昏沉的方法很多種,這裡舉出一種。大師舉出這種,我們可以試用,他舉出這種是觀佛的相好,三十二相當中你觀佛的『白毫相』。『閉目而觀』,「閉目」是指閉上眼睛,觀佛的「白毫相」。但是這個觀要照《觀經》的理論方法去觀,這才正確,這是屬於觀想,比較上困難,要觀佛的白毫相觀得很清楚,當然有相當的困難。『若心暗鈍,懸想不成』,如果我們的心很暗鈍,想都想不出來。大師又告訴我們,你對著一尊莊嚴的佛像,看那個佛像。上次跟諸位介紹那尊彩繪畫的佛像,我介紹如果要觀佛像觀那尊佛像,對治昏沉,效果可能比較好。怎麼說效果比較好?因為這尊佛像是三十二相,他用彩繪的,佛眼睛是張開的,我們昏沉眼睛一直想要閉上,所以看到佛的莊嚴像,佛的眼睛睜開,他看我,我看他,這樣才不會想睡覺。這尊白瓷的是入定相,入定是眼睛閉上的,入定相,已經想睡覺了,看到佛眼睛閉上,我們也跟著閉上眼睛,這樣就無法破除昏沉相。所以我建議同修,你如果想用觀想破除昏沉,這尊比較理想,因為眼睛是張開的。這尊白瓷的,可以用持名念佛,不是觀像,持名用這尊最理想,我們念阿彌陀佛可以閉上眼睛一直念,這尊剛好。道場這兩尊都有,提供給同修們參考,我是介紹這尊,推銷這尊。那時候印一萬張,貨囤積太多沒人請,所以跟諸位同修介紹,大家了解,請這尊佛像回家供,這也是無量的功德。你張開眼睛看佛像看得很清楚,看佛的面相、看身相,主要是看佛的面相,看久了眼睛會疲勞,眼睛就閉上,閉上之後這個莊嚴的佛像還是在面前,休息好了睜開眼睛再看,這裡就是這麼教我們的。看久了昏沉障礙就會消除,念佛、念經就不會坐下就想睡,這個業障就能夠消除,這裡是舉出一種。另外昏沉蓋重也可以繞佛,像經行。但是經行你如果是昏沉蓋很重,邊走也是會邊睡。有的人說拜佛,不然就拜佛,一拜就半個小時,拜下去趴著睡著了。這是講昏沉蓋。拜佛要破昏沉蓋,我建議不要拜太慢,慢慢拜又要觀想,想不起來就睡著了。如果要拜佛破昏沉就要拜快一點,除非是年紀大的人,那就無法拜太快。我剛出家那一年,日常法師帶領我們拜佛,一百拜很快,差不多二、三十分鐘就拜完了,拜下去馬上就起來,不讓你休息的,我感覺這個破昏沉蓋的效果很好。另外一種,我跟諸位報告過,過去圖書館每年正月初一拜千佛,拜三天,一天拜一千尊佛,拜千佛我覺得破昏沉蓋的效果也很好,一天拜一千拜。你運動,在拜佛,口又念佛,這個破昏沉蓋的效果也很好。所以這幾種方法,我們都能試用,你看哪一種效果好,你就用哪一種。下面說:【治滅妄念障。應教念報佛所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三昧解脫。一切種智。不可思議無量功德。普現色身。利益一切。神通變化。摧伏魔外。如是念佛善法功德。一切邪惡。心心數法自然銷滅。】這是經要熟,我們平常讀《無量壽經》要熟讀,如果有能力三經都讀,《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經典,這三經都讀熟,我們如果妄念起來,就想佛在經中所講的種種境界,這都是說佛從初發心修行到證果度化眾生無量的功德,我們想這些,妄念就沒有了。想這些就是正念,這在淨土宗裡面叫正念,想佛的功德,就不會想其他的貪瞋痴慢,這就是把境界轉變過來,用這個方法來除滅妄想。【治滅惡境障。應教念法佛。】『法佛』就是法身佛。【法身者。即是平等法性。空寂無為。無有形相。既無形相。焉有境界逼迫。境界空故。即是治滅此障。】這個講是容易,得要有相當的功夫。換句話說,修行你得有一點定的基礎,有一點定、有一點慧,有定有慧這個方法才用得上。如果定慧一點基礎都沒有,這個方法就很難用得上。初學難用怎麼辦?假如這些現象現前,我們就不要再坐著,因為這些境界大都數都是在靜坐當中才會出現。譬如打坐的時候看到惡的境界,我們就不要坐了,起來改拜佛、改念佛,改出聲念,這個境界自然就沒有了。所以這裡講是要有定慧的功夫,你作觀才觀得成功。這是說在定中就把這個境界消除,我們要是沒有定慧的基礎,用這個方法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如果還沒有這個基礎,還是用其他的方法,用我們做得到的方法。【(四)治滅病事障。應教念十佛。緣佛菩提威勢力持本願功德。不為世間事務牽纏。緣佛福德相好莊嚴意生身相。不為一切病苦所惱。念佛法身。猶如虛空。隨其智力。應化一切。非如眾生。煩惱陰身。八苦交煎。世事纏縛。如蠶作繭。無出頭日。如是念時。此障即滅。故知存心念佛。廣大功德。無有不成。深重業障。無有不滅也。】這段講的都是事實,這一種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最密切,那就是前面講的,我們如何能夠保持一生不生病,不老不病,這是每一個人希求的。要怎樣才能夠做到不老不病?念佛。念佛一定要懂念佛的道理,要懂念佛怎麼念法,這裡面教我們念佛的應身、念佛的報身、念佛的法身,可見得你對於佛的境界如果不清楚,這個念法就沒辦法念了。所以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念的時候聲聲與佛相應,與佛的三身相應,與佛的心願相應,與佛的智慧相應,與佛的福德相應,自自然然一切魔障、病魔,很繁雜的煩惱,這些外緣就可以遠離除滅了。所以這一段非常重要,我們要了解得很清楚、很明白,認真來學習,這個功德利益我們現前就能夠得到。【六十三。所現相好。不與經合者。是為魔事。不與本所修行合者。是為魔事。】學佛常常會遇到魔障,為什麼會遇到?這個原因就是我們無量劫以來跟一切眾生結很多冤讎。我們不要說過去生,我們這一生當中還沒學佛以前,總是認為那些動物畜生都是應該給我們吃的,我們殺生吃肉從來沒有懷疑過。殊不知我們吃的那些眾生,牠並不是心甘情願給我們吃,是因為牠的力量比我們薄弱,牠沒有能力抵抗,被我們抓來殺、抓來吃。但是牠是甘心被我們吃的嗎?不甘心!決定不願意。不願意,我們把牠抓來吃,牠就有瞋恨心,牠有恨心就會報復,將來有機會報仇討債,牠的意念很深,緣遇到牠就報復。在無量劫以來,我們跟這些眾生結的冤讎不知道有多少,所以我們修行被這些冤親債主看到,你現在想要超越三界,想要跑掉,沒那麼簡單,我的冤讎還沒報,債還沒討,還沒還你就想跑。所以牠就變種種的境界來擾亂你,來引誘你,來阻撓你,魔就是這麼來的。所以沒有一個人他在修行的菩提道上沒有魔障、沒有魔境,大家都有,魔境實在太多太多了,我們要能夠辨別。假如我們所見到的境界,我們學佛見到諸佛菩薩依正莊嚴的境界,這是好事情,但是也有可能是魔變成佛的境界來騙我們,不是真的。要怎麼辨別?這裡跟我們說了一個原則,『不與經合者』,這是魔境。就是他說的,你看到的境界跟經典講的是不是符合、一樣,如果跟經典講的不相符,那就不是佛境,那是魔境。譬如說在十幾年前,香港有人寫了一本書叫《西方遊記》,寫這本書的人說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又回來了,他說西方極樂世界的情形,有男有女,看到這條我們就知道他去的不知道是哪個世界,不是西方世界,他以為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得很清楚,凡是往生到西方,你是女眾往生到那邊也是男身,都是蓮花化身,大家都是一樣的相,沒有男子女人。經上是這樣講的,他這本書寫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這個我們就不能相信,你如果相信那就錯了。我們到西方都是蓮花化身,個個都是金色身,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大家都一樣高大,所以要跟經合。『不與本所修行合者』,「本所修行」是指你修哪個法門,你依修哪個法門為主。譬如我們念阿彌陀佛,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在臨終的時候,藥師佛要來接引我們到東方琉璃世界,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我念阿彌陀佛,我是要去西方的,現在卻是東方佛來了,這就有問題了,這就不對。如果東方藥師琉璃光佛也勸你要去西方,這就沒錯了,這就沒關係。如果你看到這個境界,不然去東方也不錯,跟他去就被騙了。所以你自己本宗修的現前才是佛境。所以看到其他佛菩薩來,如果佛菩薩勸我們去西方,這就沒關係,因為方向沒錯。如果叫我們去別的地方,這就錯了。依淨土來修,臨終西方三聖來接引,這在《觀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如果西方三聖來接引,這絕對沒有錯;如果不是西方三聖,這當中就要注意,這就有問題。所以「不與本所修行合者」,這是魔境。【六十四。善根發者。則報因境相。暫現便謝。】這是說善根現的相,好相出現的時間很短,不會很長。【習因善心。相續不斷。若是魔所作者。則報因境相。久久不滅。】如果現的相,佛的境界不會很久,時間很短,最長差不多一、兩分鐘就沒有了,不會很長,而且你不會常常看到。如果是魔的境界,看到好的相,滅了馬上又來,又看了很久,常常看到,你就要了解,這不是好境界,這是魔變現的境界。過去淨宗初祖遠公大師,廬山慧遠大師,我們在傳記看到,他一生當中見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只有見到三次(三遍),不是常常看到。常常看到,看的時間很久,那就有問題了。有一些人初學佛的時候有瑞相、有感應,以後沒有了,他就很著急,我沒有感應,我是不是退步了?我是不是修錯了?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如果你常常看到就有問題了,那就是魔境現前,不是好境界,這個我們要知道。【或謝去更來擾亂。習因善心。暫發還滅。或倏爾變成惡念。】這是說凡是能擾亂你的,一下子去,一下子又來,讓我們心神不寧,心不清淨,這統統是魔境,決定不是好境界。【六十五。謂見善相發時。能令心識動亂。煩惱增重。眾多妨礙。不利定心。悉屬魔作。】這幾段我們大家要熟念,把它記在心裡,因為我們很容易遇到這些境界。我們如果遇到,你這幾段經文念熟,你就能夠辨別了,有能力辨別它是佛的境界還是魔的境界,我們就不會被騙了。魔的境界我們要遠離,不要跟它去。【若見善相現已。雖未證禪定。而身心明淨。】你如果見到這個『善相』,好相,雖然還沒有證得禪定,但是現前的身心很清淨。『明』是智慧,光明清淨,心地有智慧,光明清淨。還沒有得到禪定,我們現在就有這個現象,這就是「善相」,好相。【善念開發。煩惱輕微。或三昧開通。身心快樂。內外安隱。氣色光潤。煩惱寂寂。功德巍巍。此為善發相也。】這就是說明學佛的人身心一定是正常的。如果不正常,可能就是被魔干擾了,那就不是正常的現象,不是功夫得力的現象。功夫得力的時候,人一定正常,身心健康,光色煥發,這是真正學佛有功夫,真正得力。所以我們功夫得力,我們自己很清楚,你煩惱輕、智慧長、身心安穩,心情非常快樂,這就是功夫得力了。如果還是煩惱很重,這個功夫就還沒得力。【六十六。若邪正未了。當用二法對治。】這就是一般講的止觀有兩種方法。【止法。謂深入三昧。一心念佛。】『深入三昧』,我們現在還做不到,『一心念佛』是可以,「一心念佛」念久了就「深入三昧」。【於所現相悉知虛誑。】《金剛經》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它是佛境界也好,魔境界也好,一概不理會,一概不執著,這就對了,這一點都沒錯,不要管它,你心保持清淨,一心念佛,這樣就對了。【但平心住定。】我們心平靜。【不取不捨。】就是對境界相完全不去理會,不要理它,什麼境界來都不要管它。【如是息心。寂然不起分別時。若是聖境。】『聖境』是好相、瑞相。【則定力逾深。】定慧增長。如果是佛境現前,定就愈深,智慧愈增長。【善相如法。若是魔境。現相不久自壞。縱發亦不如法。】魔來的時候是要你動心,要破壞你的清淨心,破壞你的禪觀。他不能破壞你,他馬上就走了,他的目的達不到,他就走了。所以用這個方法好,這就是止,從我們的心把妄念止住。第二種是觀法﹕【謂觀真空法界。念虛空法佛。】念法身佛,法身無相,法身沒有相。【推檢現相。不見生處。】『推』是推尋,你去找,『檢』是檢點,意思是說你仔細去觀察、去找、去研究那個相從哪裡出來的?『不見生處』,相從哪裡來的?找它的來源,這一找,來源找不到,相就不見了。相不見的時候再繼續觀察,相到底去哪裡?這裡就是用這個方法,這種方法就像禪宗觀心的方法。【相空寂故。心念亦寂。知魔界如。即佛界如。離真如外。無一法相。如是觀念。佛法自當現前。魔境自然消滅。】這是用智慧去觀察,前面止是用定功,所以前面的方法如果用得適當能夠增長定力,後面這個方法用得妥當能夠增長智慧,這是教我們用這兩種方法。對於魔境佛境不需要去分別,你心保持清淨平等,這樣對於自己的定慧一定有幫助。【六十七。修淨業人。具三種力。】修淨業的人,就是專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淨土,自自然然具足三種力量。【(一)念力。】這個『念力』是從我們的信心、願心裡面產生出來的。【(二)本有佛性力。】就是我們無量劫來的善根自性,這是淨宗裡面常常講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我們自性真心,因念佛使得自性真心紛紛向外顯露。因為我們念佛,我們的自性就一直顯露出來,這就叫做『本有佛性力』,我們本來每個人都有的。【(三)佛攝取力。】這一條是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前面兩個是本來有的,我們自己本身就具足,本來就有,這是加持的。所以念力非常重要,沒有念力,我們的自性,也就是我們說的佛性不會現前。我們如果沒有這個念力,佛性是有,不能現前,諸佛要加持這當中就有障礙,換句話說,我們自己如果沒有念力,佛要加持也加不上,因為有障礙。所以這三種力量,念力是第一重要,我們自己念的念力。所以才說大家要趕緊來念佛,如果我們都不念佛,佛就加持我們,佛就不用教我們念佛了,佛趕快來加持就好,我們都不用念了。實際上我們要念,佛力才加持得上,我們本性的佛性才顯露得出來。念力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具足這三種力量,功夫一定成就。【六十八。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很重要的三句開示,如果我們肯定,對它深信不疑,對我們修行功夫成就就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量。我們信心堅定了,一句佛號,一本《彌陀經》夠了,『不假方便』,不需要再藉用其他法門,不需要了。只要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自得心開』,你這句佛號念到底,你自自然然心就開、意就解,這是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一句佛號功德實在不可思議。下面舉個比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所以念佛道場也叫做香光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光,也有無量的寶香,香的東西很多,我們在《無量壽經》上有讀過,所以那個世界不但是無量光的世界,也是無量香的世界,所以『香光莊嚴』。【六十九。以真正淨念。除滅邪妄濁想。】『濁』是污染,我們講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就是屬於這一類。【內想不起。外境自寂。內外法空。一切無生。】這是很深的定功,也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的境界。這幾句話講得很清楚,想要達到這個境界,要用真正的淨念,淨念相繼,真正淨念念佛心中決定不能夾雜,不但世間一切善惡法不夾雜,一切佛法也不能夾雜,夾雜佛法也不能成就。所以念一尊佛、念一部經,念多了就夾雜,這是自己的心力分散,這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仁王雲。】《仁王護國經》說:【一切法空。得無生忍。又無生忍。亦得名無滅忍。無住忍。】這是《彌陀經》上講的阿鞞跋致,證得無生法忍的果位。『無生忍』最低的境界是圓教初住菩薩,這在一心不亂裡面已經達到理一心不亂,他不是事一心,可見這個境界非常之高。【七十。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生前以威力加持。令不退念。臨終以願力接引。令得往生。】這是給我們介紹大勢至菩薩,這位菩薩常常在娑婆世界照顧念佛的人,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念佛的人生到西方淨土。在還沒到西方淨土以前,就是還沒往生之前,菩薩以威力加持,教我們不退轉,功夫每天精進,臨命終時一定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這是菩薩本願力。【七十一。慈雲雲。】『慈雲』是清朝慈雲灌頂法師。【不值佛。】『值』是遇到,你遇到佛。如果我們沒有遇到佛。【不聞法。】也沒有聽經聞法。【惡友纏。群魔惱。受輪迴。墮惡趣。塵緣障道。壽命短促。修行退失。塵劫難成。此即娑婆十種苦也。】這是大師把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苦樂做個比較,娑婆有十種,這十種很苦,列在這裡。極樂世界十種樂剛好跟這個相反,我們這裡是「不值佛」,「不聞法」,『惡友纏』,惡的朋友纏著我們,一天到晚邀我們去做壞事。『群魔惱』,外面折磨我們的境界、讓我們起苦惱的事情很多。『受輪迴,墮惡趣』,墮三惡道。『塵緣障道,壽命短促』,壽命很短。『修行退失』,這樣修『塵劫』,「塵劫」是形容無量劫,修很久也不能成就。這是我們娑婆世界十種的苦。極樂世界十種樂:【常見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時時刻刻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一步都不離開,而且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也沒離開。要怎麼去見十方佛?化身去的,可以分身、化身去供養諸佛,所以到西方一天到晚就跟佛菩薩、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這個世界別說見佛了,要見一尊阿羅漢,我到現在還沒見到過。那天我忘了聽誰講的,說大陸東天目山,說是黃念祖居士說的,東天目山有阿羅漢出現,常常在那裡出現。我這趟去,看能不能遇到。這是在我們這個世界,雖然是凡聖同居土,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他認得我們,我們不認得他,要遇到佛很不容易。到西方世界這些問題就沒有了。【常聞法。】西方世界不但佛說法,六塵說法,所以聞法不間斷。【聖賢會。】諸上聖人俱會一處。【離魔事。輪迴息。無惡道。】西方世界沒這些魔事,也沒有六道輪迴,也沒有三惡道。【勝緣助道。】『勝』是最殊勝的善緣,幫助你成就道業。【壽命無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滿。】一生修行就圓滿,不用等到第二生。【此即安養十種樂也。】西方世界這十種樂事,所以稱它為極樂世界。如果別人問你西方樂在哪裡?你能一條一條說出來,這都是娑婆世界沒有的,西方世界統統具足。【七十二。生極樂四意。】十方世界都有佛,為什麼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能有一些同修會被問到這個問題。東方也有藥師佛,每一方都有佛,你為什麼一定要去西方?這裡有個答案,你照這個答案答覆就可以了。【(一)有緣故。】這條很重要。十方諸佛如果我跟他無緣,我想去也去不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人有緣,不但有緣,有很深很重的緣,只要我們想去,沒有一個不能去的,這是第一條『有緣』。【彌陀願重。偏接娑婆人。】跟娑婆世界緣分特別深。【(二)使眾生歸憑情一故。若說十方皆妙。初心茫然。無所依託。】這是專門指出一個方向,娑婆世界眾生情執很重,要離開情執,你沒學這個法門是不能成就的,情執斷不掉。學這個法門有個方便,可以帶業往生,情執歸一,把這麼多的情執歸到阿彌陀佛佛號上就可以了。如果告訴你十方諸佛,你的心就散亂了。別說十方了,說二方你就亂了,說個東方、說個西方,你現在腳踏兩條船,心裡頭亂紛紛,一隻腳踏一條船,要坐哪一條?到最後兩條船都開走,你就掉到水裡了。所以就跟我們說一個方向,你該坐哪條船,我們坐這條船就對了。幫我們指出西方,你就有個方向、有個目標。【(三)不離華藏故。極樂去此十萬億剎。即在華藏第十三層。未出剎種外。】西方世界確確實實跟我們是同一家,是在這個大世界當中,我們這個大世界叫做華藏世界,《華嚴經》上講得非常詳細。華藏世界總共有二十層,那個世界太大太大了,我們想像不出來,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都在第十三層。二十層的華藏世界,我們在第十三層,可見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同一層,好像樓房一樣同一層。實在講,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中心最精華的世界。【(四)即本師故。經雲。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所圍繞。既讚本尊遮那之德如是。豈非本師隨名異化也。事則從此界。歸彼界。見彌陀。居極樂。理則返不覺。還本覺。見自性。居唯心。】這個說法非常圓滿,阿彌陀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毘盧遮那如來,是同一尊佛化無量無邊的身,同一尊佛化身的。在西方極樂世界叫做阿彌陀佛,在娑婆世界就叫釋迦牟尼佛,實際上是一尊佛。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見到本尊佛了,這要知道。這些都是隨著娑婆世界眾生情識來說的,不是事實。這個事情是不是真正事實?是事實,決定不是妄語,佛跟我們說的是實在的,佛絕對不會打妄語。在理上回歸到本覺,見阿彌陀佛就證自性佛,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住唯心淨土,這是一個真實世界,不是虛妄的。十法界都不是真實的,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這個要知道。不是真實我們永遠得不到,唯有真實我們可以永遠得到它,這個要知道。【七十三。聞說佛名。為聞慧。憶想在懷。為思慧。持念不忘。為修慧。菩薩履三妙慧。淨土往還。】這是說明大乘菩薩修三慧,聞思修三慧;小乘聖者學三學,戒定慧三學。我們念佛人學什麼?這個要知道,所以有人說念佛人是小乘,念佛不是小乘,我們修的是三慧,清清楚楚,聽到阿彌陀佛這名號是聞慧,心裡想佛是思慧,口裡念佛是修慧,所以信願持名就是大乘菩薩所修的三妙慧,不能把這個修持看低了、看輕了,那實在是他的過失,是誤會。【七十四。聞念佛門。心不疑貳。謂之信。】心裡不懷疑,心裡沒有第二個念頭,這才叫做真信,真正相信,這真信了。【信已而解。】『信』了以後要明瞭、要明白,這就是『解』,要了解。【心起樂欲。謂之願。】『樂』是愛好,心裡真正生起愛好西方極樂世界,歡喜阿彌陀佛,歡喜要去西方,歡喜見阿彌陀佛,這個願才是真的,這才是真願。念念當中想念阿彌陀佛就像我們想念父母、親人一樣,懷念西方極樂世界就像懷念我們的故鄉一樣,要有這種深的『樂欲』,這才是願。所以有人說發願要去西方,看到阿彌陀佛來卻起煩惱,也有這種情形。在台北深坑觀自在念佛會,周居士的岳母高齡往生,也有八、九十歲。那時臨終病重的時候,當然他們就幫她助念,勸她趕快念阿彌陀佛去西方。念,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真的來了,他岳母親口說看到阿彌陀佛了。她女兒女婿、兒媳婦就跟她說,阿彌陀佛來了趕快跟他去,快去!聽到他們這麼一說,她卻哭了。問她在哭什麼?她說放不下孫子,她還懷念這些孫子,不願意跟阿彌陀佛去,沒多久阿彌陀佛就不見了。以後又幫她助念,大概助念了半年多才往生,往生有沒有去西方就不知道了。所以願見彌陀,這是你真正心裡很歡喜、很願意見阿彌陀佛。【願已而念。心勤精進。謂之行。】念念不忘就是念這句阿彌陀佛,認真的念,很勤懇的念,決定成就。【彌陀經雲。若有信者。應當發願。執持名號。】世尊在《彌陀經》裡面三次勸我們發願,勸我們求生淨土。【七十五。五逆罪人。臨終十念。得往生者。亦得不退。】造作五逆十惡這種人,這一生臨終之後決定墮阿鼻地獄。假如他有緣分臨終遇到善知識勸導他,教他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聽了就歡喜、就接受、就肯念,只要十念就能往生。這個十念不是一口氣一念,是念一句叫做一念,這叫做臨終十念。十念、一念都能夠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決定在最後臨終這一念。我們平常念佛就像操兵訓練一樣,戰爭是最後一念,就是希望養成一個習慣,到臨命終時不要忘記了。臨終一念是阿彌陀佛,我們就成功了,佛決定來接引。【成正定聚故。準知。】『準』是準此,知道。【罪人十念。即名器矣。】『器』是法器,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他具足這個條件了。【反顯世人雖行眾善。於彼佛土。無信行願。亦名為非器也。】我們世間人,世間有大善人、大慈善家,善事做很多,做很多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事情,但是他如果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不肯相信,不想往生,這樣他決定不能得生。縱然作惡多端,臨命終時悔改,真正懺悔念佛求生淨土,佛也不捨棄他。佛的心大慈大悲,雖然是惡人,一悔改他就是大善人,一懺悔變成善人,這我們要知道,也不能輕視。中國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問題是他肯不肯真正回頭,真正回頭,浪子就變成最好的人,所以這個要知道。【七十六。若七日七夜。禮念佛名。】這通常講打精進佛七,精進佛七應該是七夜七日佛號不間斷。【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六念(佛。法。僧。天。施。戒)。】『天』是十地菩薩,十地菩薩化身為大梵天王,在天上教化眾生。大梵天王、十地菩薩我們念他們有什麼作用?無量劫前他跟我們是同參道友,跟我們同樣在修行,他現在已經是十地菩薩了,我們還是凡夫,還在三惡道,還在六道輪迴,想到這裡,我們的心就很慚愧。他生生世世精進修行,得到這種殊勝的果位。我們今天很幸運能夠遇到淨土法門,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真的往生了,我們的地位就跟他們平等了,一下就跟他們平等。如果沒有往生,將來又再墮落,跟他的程度就愈差愈遠。所以念天是念這個意思。【讀經解義。深信因果。持戒利生。發心發願。迴向求生者。真佛與化佛來迎。】來迎接的時候真佛還是化佛在於我們功夫的淺深,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真佛來了,真佛就是報身佛,阿彌陀佛的報身來迎接你。事一心不亂以下都是屬於化身佛,彌陀化身來迎接,這就叫真佛化身。報身跟化身都一樣,不要分別。如果你要分別,一定要阿彌陀佛的報身來迎接,你現在就要努力一點,拚命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臨終的時候報身佛就會來迎接你。【乘金剛臺。即得華開。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受諸佛記。此名為上品上生也。】這是上品上生的境界。【七十七。雖具五逆。不謗法者。必定得生。如兼謗者。亦不生也。所謂信則決定生。是也。】這一條要特別注意,謗佛、謗法,謗法是說他決定不相信,那當然不能往生。如果他『不謗法』,他相信佛法,雖然造作極重的罪業,求生淨土都能得生。但是經要多看多讀,要明瞭他為什麼能夠得生,是因為他確確實實具備經典上所講的種種條件,這個條件就是真正懺悔、真正回頭,那確實決定得生。所以懺悔往生,功德不可思議。因此念佛人對於世間造作罪業的惡人,也不能輕慢、看不起他們。為什麼?說不定他臨終懺悔,往生的品位比我們高,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還不如他,所以我們要禮敬諸佛,這才正確。他一回頭一改過,功德就無量無邊。【七十八。大本雲。】『大本』是指《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的。【信樂不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亦得往生。】這說明三經合起來看,我們就了解,『一念』是臨終一念,一念而已,念一句阿彌陀佛,還不是十念,一念也能往生,可見這個法門實在殊勝!確確實實九法界一切眾生,只怕遇不到,沒有緣分遇到,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沒有一個不得度的,沒有一個不是這一生成佛的。所以法門無比的殊勝。【七十九。善導雲。】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唐朝時候的人。【千念而飛千光。】善導大師念佛,傳記上記載他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他老人家念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口就放出一道光明,念一聲佛號有一道光,光中就化一尊佛出來。這是當時大家都看到的,他念十聲佛就現十道光明出來、就有十尊佛,念一百聲就有一百尊佛、一百道光,念一千聲就有一千道光明。所以當時大家就稱善導大師為光明法師,念佛口裡都會放出光明,他的口放光。【少康。】也是淨土宗的祖師。【十聲而出十佛。】念十聲阿彌陀佛就有十尊佛出現。這些祖師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所以他們念佛都有光、有佛相出現。【華嚴偈雲。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捨。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這個『心』是念佛的數量,你念多少佛就見多少佛,念無量佛就見無量佛,這是《華嚴經》上講的,修行以佛為境界,這是第一殊勝,沒有比這個更殊勝,這個諸位要知道。心心念念,心裡頭有佛,這個人成佛就非常快速。佛怎麼來的?佛是心成的,佛也是心想產生的,我每天想佛,不知不覺自己就變成佛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心裡念佛,心的念頭非常要緊,這不能不知道。我們的身體、生理完全受念頭控制,受念頭的影響。心念清淨,身體就清淨,身體清淨就健康長壽。心裡常常念佛,這是最健康的。如果一天到晚念病、念老,這種想法是最不健康的,這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將這個念頭轉過來念佛,念佛的智慧,念佛的光明,念佛無量的福報。佛的智慧、光明、壽命、福報,哪一個人的福報比佛還大?我們一念佛就統統得到了,一念佛就圓圓滿滿一切都得到了,所以一切行法裡頭沒有比念佛更好的了。念佛當中尤其是念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念阿彌陀佛就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了,一個也沒漏掉。念阿彌陀佛的好處一定要知道。這次講五天(五日),所講的其他都忘記沒關係,但是不要忘記阿彌陀佛、忘記念阿彌陀佛的好處,這條記住最重要,剩下的忘記沒關係。你如果記得念這句阿彌陀佛能得到無量光明、無量智慧、無量福德、無量壽命,這樣你的功德就圓滿了。【八十。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到這裡大勢至菩薩才把答覆的說出來,因為《楞嚴經》第五卷最後一段說,釋迦牟尼佛問的,問這些菩薩:【我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釋迦牟尼佛問大家,提出這個問題,每一尊菩薩都向佛報告,自己修哪個法門,證得圓通。大勢至菩薩答覆,「佛問圓通,我無選擇」,佛問我修什麼證得圓通?我無選擇,沒有第二個。我是用什麼修得圓通?「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把他修行的方法完全講出來了,他就是修這個證得圓通。「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得三摩地是證得無生法忍,圓滿成就無上菩提。哪一個法門是第一?這個是第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是第一。所以在無量無邊法門裡面,大勢至菩薩他沒有其他的選擇,只選擇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大勢至菩薩他所修的,他將這個方法教給我們、傳授給我們,希望我們也能依照他教給我們的方法來念,我們就能跟大勢至菩薩一樣證得圓通。念佛這個法門,尤其我們現在用持名念佛,比其他三種念佛更加方便、更加殊勝。我們不管是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尤其持名念佛最美妙的是在聽念佛的音聲,如果大家共修,念佛的聲音整齊,聲調和諧,這個時候就很容易攝心,耳朵會聽佛號的聲音,心定在佛號上面。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心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攝這三根,其他眼根、鼻根、身根、意根,同時就收攝,這就叫做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就是淨念,淨念要相繼,就是要保持不間斷。保持到一定的時間,自然達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所以念佛持續的時間要夠,功夫才能成就,才能達到經典說的標準。所以我們念佛時間最好長一點,如果念到情形很好的時候,時間可以延長,這是最理想的。這也是每一次念佛多少都有一點體會、一點經驗,做為以後辦佛七或是建念佛的道場,我們用功的資料。希望我們念佛這方面要多多深入,念佛最主要要老實。老實也是不容易做到,因為凡夫的心常常受到外面境界影響。如果我們真正老實念佛,實在講,現在新加坡四樓念佛堂的因緣確實很殊勝,真正能照《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灌頂大師跟我們開示的理論方法修,確確實實根器再差的,三年就成就了。在這個念佛堂住三年,念三年,像鍋漏匠一樣,能夠自在往生。如果我們念的時間夠,不能達到這個效果,我們要反省、要檢討,原因問題是出在哪裡?所以我們在念佛堂念佛,也要訂個目標、訂個方向,這樣才會精進、才會進步。如果不能達到這個標準,我們要檢討、要反省、要懺悔、要改過,將錯誤障礙的因素找出來。找出來之後將這個因素消除,我們的功夫自然就進步了。在這裡的因緣,不管是解門行門,在物質上、在護法都是當今全世界最殊勝的,我們在此地的同修要能夠珍惜,能夠把握這個因緣,在一定的時間內成就念佛三昧,這樣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了。這一生到人間做人就有值價,就有意義。這次五天的福建話講解,報告到今天圓滿,當然五天十個小時的內容,無法很詳細跟大家做個說明,只是做個大概的報告。剛才跟諸位說了,再重覆一遍,這幾天其他都忘記沒有關係,但是要記得念阿彌陀佛的好處,這條要記得,這條記得了才會發心來念佛,如果這條忘記了,就不會想來念佛,所以這條很重要。有時間多到念佛堂念佛,平常我們就多想經典上講的道理、理論,世間事盡量不要去想,除非有必要,不然這些世間事想不完,愈想愈多,愈想愈複雜,愈想愈煩惱,愈想業障愈重。所以不要去想這些,想阿彌陀佛我們才有前途。想別的,六道輪迴前途茫茫,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不知道,這就很可憐。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可憐憫者」,就是人,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知道往哪裡去,這是最可憐的。現在佛為我們指點一條明路,告訴我們一生作佛的一條明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這條光明大道,我們要走這條路,這才是真正佛的好弟子。好,這次講到這裡就全部圓滿了,下一次有因緣再跟諸位繼續研究有關念佛的理論與方法。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部分釋義
※觀音菩薩感應故事之:一件奇異的兇殺案
※你可以做菩薩嗎
※慈氏菩薩略修愈誐念誦法
※什麼是菩薩波羅夷罪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