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性法師(第八十八世、禪宗五六代、曹洞宗四六代、少林寺曹洞宗三二代、禪武醫十七代傳人

第八十八世、禪宗第五十六代、曹洞宗第四十六代、少林寺曹洞宗第三十二代、永化堂第二十代、禪武醫第十七代傳人行性法師(俗名:張慶賀)

   行性大師(張慶賀)是少林寺禪武醫的正宗傳人,繼承了少林精髓禪武醫,是清末吳古輪(寂勤)大師的第三代禪武醫傳人

    1931年11月10日(農曆辛未年十月初一)出生於鞏義市魯庄鄉趙城村一個貧苦農家。童年時,飽受人間坎坷。他出生後不久,父親就不幸離開了人間,是母親一人含辛茹苦的在眾鄉親的幫助下把他撫養大的。 

   14歲時,他在參駕店遇到了隱居於此行醫的少林寺南院金剛寺住持淳全大和尚,被其收為徒。淳全大師手把手的教他參禪武醫。他勤奮好學,日有所進,遂成名師。學成之後,他便長期以行醫為生。後又拜少林寺名譽方丈德禪為師,在少林寺出家,得法號「行性」。

1951年,淳全大師為使其繼承頻於失傳的少林寺南院禪武醫之精華,把他推薦給清末最後一位打出少林寺山門的寂勤大師之俗子吳山林。身情絕技的吳山林大師見其心誠,遂傾囊將少林寺南院秘不外傳的禪、武、醫傳授給他,使之成為掌握了少林絕技的一代宗師。 

   行性大師自14歲步入醫壇以來,在長達60年的行醫生涯中,他曾應邀走鄉串戶為群眾看病,1959年,曾任衛生隊長,1962年還任過中收衛生院院長。在行醫期間,他心繫群眾疾苦,以治病救人為已任,為無數病痛患者治癒了創傷,解除了痛苦。他勤於鑽研,一生不懈地研究少林禪門醫理,發展並充實了少林寺南院獨具特色的食療、氣功推拿、點穴導引及通竅治療等絕技,並利用這些技藝治好了眾多的疑難雜症。 

   少林寺的德禪大師,晚年因重病癱瘓於床上,正是在他十年精心的醫治下才得以長壽。豫劇表演藝術家馬琳身患癌症,在諸多大醫院醫治無方的情況下,是他的妙手使其生命得到了延長。行性大師不僅治癒了眾我國內疑難雜症,還治癒了義大利、韓國、日本及台灣同胞的許多重病患者。 

作為少林寺南院傳統武術的正宗傳人,行性大師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苦修少林武功。為了回報少林寺,將在吳山林大師那裡學來的少林禪武醫絕技又傳給已入寺為僧的門徒德建、吳家子孫南方並孫子、孫女諸人。 

   行性大師的禪武醫學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修行高深,一生醫人無數,他把少林武功絕學心意把演練出八百多把,隨心所欲。

   由於他常年為人看病,幫助別人,很少顧及自己的身體,經常用氣功為患者治病,消耗元氣過渡,廢寢忘食,積勞成疾,晚年身體不好。

   2004年7月16日2時10分,行性大師(張慶賀)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74歲。

 

嵩山少林禪武醫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

解讀行性法師

—記少林寺禪武醫文化傳人張慶賀

  在中國諸多佛教寺院中,若論在海內外知名度最高,當屬少林寺。究其根源,一則因為少林寺是中國佛教主流禪宗的祖庭,達摩祖師面壁九年,開創祖庭的史實家喻戶曉;二則源於「中國功夫出少林」、「少林拳法甲天下」的美譽,拳以寺名,寺以拳顯。然而,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的數十年間,少林寺留給人們的景象卻是那樣的破敗凋零:殘垣斷壁,荒草槲坡,牛羊出沒,遊人罕至,看門和尚衣冠不整,問津者寡。七十年代後期,「十年浩劫」結束後,黨的宗教政策使少林寺得以再生。當時東方佛學泰斗、國家佛協會長趙朴初居士為重振少林,從四川江油請來海燈法師做寺院住持,對當時少林寺的發展功不可沒。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愈加使人感到少林寺後繼無人。八十年代初電影《少林寺》熱映之後,使少林寺的影響又一次波及全球。由於旅遊業的推動和武術熱的興起,少林寺在省市財政、旅遊部門的巨額投入下逐步修葺一新,游者如織;寺周圍的武校更似雨後春筍,生機勃發。武校都是民間習武之人所辦。所習武術大都是歷經多年演變、在社會上流行較廣的套路,以及國家體育部門整理推廣、易於競技的標準套路。少林寺內是否還有真功夫?寺內是否還有高人?還有沒有屬於少林寺獨有的少林文化?什麼是少林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疑問使諸多少林傳統文化研究者、愛好者和旅遊者感到茫然。其中持否定態度的人,恐怕不是少數。《少林寺》等影視作品的演繹、蒙太奇和票房價值導向之特性,更使世人對少林文化曲解日甚,積重難返。筆者出於多年從事外事、旅遊工作的情結,特別是出於對少林文化的偏愛,對以上疑問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探索。直至一九九八年有幸結識了隱居深山僻壤的行性法師和德建合一大和尚,這些疑問才雲消霧散。

  行性法師,俗名張慶賀,河南嵩山人士。十幾歲起入少林寺下院拜淳全大和尚為師,學醫習武,後又拜少林寺名譽方丈德禪為師,在少林寺出家,得法號「行性」。在隨淳全習醫多年後,經淳全舉薦,投在少林寺吳山林大師門下,成為山林大師的關門弟子。吳山林之父吳古輪,法名寂勤,是清朝末年少林寺拳法掌門、少林禪武醫文化的集大成者。當時清政府嚴禁少林僧人習武,古輪公為延續少林傳統文化一脈,打出山門,還俗山野,報志將少林絕學傳於後人。吳山林大師自幼稟承父志,成為古輪公第二代傳人。遵先父「要把少林絕學還給少林寺」的遺命,山林大師中年回少林寺收徒傳授功法,培養出一批文武兼備的人才。行性法師淳樸敦厚,悟性很高,跟隨山林大師修禪、習武、行醫二十年,深得乃師真傳。山林大師晚年將衣缽傳於行性,於是他就成為少林禪武醫文化的第三代傳人。由於文化大革命等特殊背景,山林大師過世後,行性法師隱居山野,一生只收了兩個衣缽弟子。一九九九年秋,行性法師在少林寺住持素喜大和尚的見證下,將衣缽傳給少林寺僧德建合一。其傳承正文如下:

 「自清末少林正宗拳法掌門人吳古輪法號寂勤打出山門,將少林秘笈《心意把》及少林傳統精髓《擂台戰術》、《少林醫學》、《禪學》傳於其子吳山林,恩師又傳於我,一九八八年門徒丁洪本法號德建跟我學禪、武、醫至今已十年矣。

 現將此傳續於德建為吳古輪師公第四代傳人。

  古輪公第三代傳人張慶賀(行性)題記。

   少林寺當代住持素喜。

  公元一九九九年農曆十月初一日  慶餘堂慶賀書」

 一、修禪先修心

 我和行性法師於一九九八年相識,至2004年7月17日,法師圓寂,六年間多次晤面。或許是緣分,第一次見面就頗有心心相印、相見恨晚之感,很快成了莫逆之交。法師為人謙和,不善言辭,在貧困山村隱居多年,粗衣素食,以精湛醫術濟世救人。附近百姓大多領教過他的高明醫術,卻無人知曉他是身懷絕技的禪武高人。其淡泊、深邃、安貧樂道的個性可見一斑。我是懷著對少林禪武醫文化的渴求向法師求教而來,寒暄幾句就直入正題,請法師詮釋對禪武醫的體悟。法師沉吟片刻,便開宗明義:

 我的恩師吳山林一生教過數十名徒弟,大都是隨師習武三年五載。我追隨恩師二十年,繼承了禪武醫絕學的衣缽。我的本事小,一生只收了德建和吳南方兩個徒弟。在少林寺周圍諸多習武之人中,跟隨恩師行禪的,可以明確地說,只有我們這一支。我小時候只讀過一年書,文化水平低,對少林禪學的理解都是跟隨師傅逐步體悟的,只能說是個人的一點感想。

   首先我要講,禪不是迷信。恩師和我都是信奉佛法,依佛法修自己的心性、品德、善行。但我們心裡明明白白,佛在自心,不在天上,這是佛祖講的。佛祖是聖人,不是神,是後人把佛祖尊為神,就像現在農村一些老人把毛主席尊為神一樣。我和恩師從不相信世上有神祗鬼怪。

  我跟隨恩師行禪,修的是行意禪,也叫菩薩行。禪武、禪醫都是行意禪。禪是人們修持個人心性、品德、智慧的一種方式;禪是一種超於自我的心境。禪是自然的、自在的、光明的、美好的,經過持之以恆的修持是完全可以體悟到的。

  恩師教我:禪為心宗,修禪先修心。首先要持戒律,洗心性,正品德,積善行。要常懷一顆平常心、自然心、慈悲心、濟世心。行禪最難的就是修自己的心性,佛教術語名稱叫樹禪念、禪觀。可以這樣講,修禪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佛教講護法伏魔。護法,首先是自己依法修行;伏魔首先是降伏自己的心魔。我們都是凡人,經常受凡事困擾。修成菩薩不易,但做事一定要有一顆菩薩心。心存惡念的人絕對修不了禪,因為惡念是禪念的大敵。行意禪專修禪武、禪醫,皆與「行氣」有關,只有心靜如水,空靈自然,古井無波,忘我無我,才能意氣合一,進入禪的境界。一個人心存魔障,品行不端,絕對不可能開啟禪關,也就根本談不上領悟禪的奧妙了。

  我的恩師收徒,首先是觀察他的道德品行,其次才是其他條件。學習少林禪武醫絕學,第一要有端正的心性,要有忘我、無我的境界;第二要有堅強的毅力,要耐得清貧、寂寞,要有遇到困難不回頭的決心;第三要有較好的悟性,能夠舉一反三,開智生慧。這三條具備其中一條就不易,三條齊備更是難上加難了。當年寂勤公曆經周折,打出山門傳授功法,用心良苦,而真正能承傳禪武醫絕學之人卻一直少而又少,這恐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三十年代,恩師被請回少林寺教了三年拳法。那時他曾把少林功夫中最上乘的功法「心意把」的一些架勢傳給了一些武僧。但後來他發現這些武僧中有心術不正、武德不良之徒,便憤然離開了少林寺。現在外面有人說會「心意把」就是當時山林恩師在寺內教拳時傳的一些功架,是表面上的幾個動作,根本沒有傳「心意把」的心法和氣化,還沒有進禪武的門,遠不能稱其為「心意把」。

  我收德建和吳南方為衣缽弟子,一直根據他們練功的火候和悟性,將我一生所學和體會逐步傳給他們。這是經過多年觀察決定的。德建為人誠實,厚道,品行好,能吃苦,習武學醫有毅力、有悟性。為了專心致志地繼承禪武醫絕學,出家持戒,經常在山上苦修,吃苦不用說,也受了不少委屈,有時也有各種誘惑,他都承受住了,這些磨難對他是很寶貴的,心性得到了磨礪。這對於他們這一代年輕人是很難做到的。恩師生前囑咐我要把少林絕學還給少林寺,我如今把一生所學傳給德建,對師命算是有個交待了。德建功底很紮實,火候差不多了,但還要持之以恆的修持。得功力難,但棄之易。希望少林禪武醫一脈能在他們這一代發揚光大。

吳南方是恩師的曾孫,寂勤公的玄孫,由於種種原因,吳家的傳人隔代了。就像我前面所說,傳承禪武醫絕學需要很深的緣分,不是誰想學就能學得了,也不是想教誰就能教得會。南方根基好,為人、悟性、吃苦精神都和德建相像,只是這些年在農村種地,一家老小要靠他養活,生活比較困難,練功受了影響。這兩年和德建在一起切磋的時間多了,進步比較快。善莫過於行孝報恩,為吳家培養一個傳人,是我的一個夙願。我現在年紀大了,身體有勞疾,他們師兄弟團結互助,我很欣慰。

   行性法師所言傳承順序,經過登封市史志辦主任呂宏軍先生考察取證,其祖海發乃少林寺第二十六代住持,永化堂開山宗師無言道公十三代孫。海發之拳技乃承無言道公之七代孫玄機和尚。而海發後的傳序情況見下表:(見後續)

 二、禪機即氣機

 我向行性法師請教所修行意禪之特質,法師言簡意賅:

 「禪機即氣機」,「行意」之「行」,是指行氣,行動。「行意」之「意」,是指心法。行意禪之修持不是單一的打坐入定,打坐只是其中的一種形態。站樁、做功架、演武等運動狀態下依心法皆可行氣、入定。所謂心法,包括意守身體的某個竅道,觀想某種景象(如明點)、入定、內視、以意養氣、理氣、行氣等等。初學者打坐、守竅、觀想、入定以後,氣息綿綿,身心進入似睡非睡、似夢非夢的自然鬆弛狀態。此時,右腦的直覺功能活躍起來,會出現一些奇異美好的景象,使自己感到超常的愜意和滿足,身體之精氣神在此種積極的狀態下得到了調整,這是一種處於自在狀態下的氣機。而自為狀態下的氣機,則是修持者達到一定功力之後,在禪定的狀態下可以有意識地內視,探究自身氣血運行的規律,通過養氣、理氣、行氣,使真氣(禪氣)在周身運行,直達末梢髮際,暢通無阻,意到氣到,氣到力到,無我無敵,無堅不摧。如果為人治病,則運用已之真氣影響、引導對方的氣脈產生良性互動,輔之以點摩和藥物,幫助患者打通竅道,克治病灶。此所謂行意禪、菩薩行之要義也。

   法師對行意禪的表述,可謂樸實無華,深入淺出,入木三分,毫無宗教神學的迷信色彩。凡有過一些修禪經歷或讀過禪學書籍的人,一聽即明。即使無此類經歷或閱歷,看到表述解說之後,也定有禪關頓開之感。根據筆者個人的理解和體悟,法師所示之氣機、真氣、禪氣、是物質的,客觀存在的,是人體的生靈之氣和大自然的浩然之氣融通並相互作用的結晶,是完全可以感知的,具備相當功力的人是能夠把握並為其所用的。於已,可修心立德,強身延年;於人,可良性互動,祛病消災;於社會,則有助於匡正驅邪,平安和諧。這正是一些修持者孜孜不倦、終生追求的原因所在。

   為進一步解釋法師所述概念,筆者列舉以下幾個親身所聽、親身感受的事例:

 

第一例:德建合一法師的自在之氣

   一九九八年初,我第一次與德建合一晤面時,他向我講述了他對禪的體驗:

 

  對於禪的最初理解,我想從我剛到三皇寨時的感悟說起。一天夜晚,我坐在石洞內入定,彷彿是靈魂出竅,看到了洞外的奇異景象。

   月光如水,洞邊的樹枝正在冒出新芽,小草正在不聲不響地鑽出地面,一隻紅色狐狸蹲坐在菩提石下目視東方,一條近五尺長的蛇正在石洞的後坡向上方蠕動,石洞右下方的草窩裡剛出生不久的四隻小灰兔正依偎在母兔身邊小憩,石洞左後方山崖的岩縫裡群鳥正在熟睡,不時發出微微的叫聲……,山頂上的一切都是那樣靜謐溫馨、和諧自然、生機勃勃。

  第二天清晨,我按照回憶四處查看,除蹲坐的狐狸不知去向,在菩提石旁邊的土地上留下一串足跡外,那條蛇仍靜靜地卧在小路邊,四隻小兔子仍依偎在母兔身旁,他們視我為友鄰,用眼靜靜地看著我,一點兒也不躲閃,只有鳥兒在岩縫邊飛來飛去。這種體驗使我深深領悟到宇宙萬物都是生命造化,是互相依存的,人作為宇宙間的萬物之靈,一定要善待一草一木、一蟻一蟲、一鳥一獸,才能使你的生命和諧地融入宇宙萬物的生機中去,才能在宇宙萬物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就是我對禪的最初體驗。

  第二例:一次內視的真實記述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在北京學習期間,同室的吳先生是河北省某市一位學者型的領導幹部,為人正直、嚴謹、謙和,我對他非常敬重。當時他正在向一位瑜伽大師學習無上瑜伽修持法。禪是無上瑜伽功法的別稱,古印度婆羅門教和佛教皆使用此功法引導教徒修心養性。有一次我們閑聊時,談起反觀、內視等現象,吳先生堅信說有。我問他是否經歷過,他卻啞然,最終也未消除我的懷疑。學習結束後不久,我接到了他的一封信,信中說他已經有十幾次內視的經歷,時間長短不一,景象明暗不同,每次收功後都作了詳細的筆記,並抄錄了他第一次內視的筆記:

 ……晚上十一點,按修習的程序打坐入定,身體中脈之氣輪逐步升騰至頭頂。須臾,氣輪在上方凝聚成了一個光點。光點逐漸升高並越來越亮,後來變成一道光束把身體籠罩其中,身體隨之化為霧狀,完全看不清、想不起自己為何物了,只感覺大腦意識還存在。此時,想到人體的經絡穴位在人體解剖學中找不到,能否藉此光一觀呢?於是意念集中到身體的經絡穴位上。突然,從頭頂百會至膻中、中丹田、關元、氣海、下丹田、長江、腎腧、心腧、神府,返回百會的任督二脈出現了。二脈呈藍色弧線,勾出了軀幹和頭部的輪廓,其中的一些穴位似星斗閃爍,百會、膻中、腎腧、心腧等穴尤為突出。緊接著,手太陰、太陽,足太陰、太陽等經絡依次出現。最後帶脈也出現了,將十二經絡扎在了一起,呈藍色燈籠狀,繁星點點,閃閃發光,若明若暗,煞是好看。此時意念中想把每條經絡細細地察看,怎奈定力不夠,很快就模糊起來,最後又成為霧狀……收功之時,已是下半夜一點了,入定整整兩個小時。「以吳先生之人品學問,決不會憑空臆造。雖然匪夷所思,我也深信不疑。

 第三例:行性法師談禪時釋放真氣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八日下午,我在德建合一陪同下和行性法師在休息室晤面。我與法師心境投緣,談話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進行。法師針對我提出的問題,輕聲細語,娓娓而談。當時天氣轉暖,雖然門窗開啟,但室內除了法師低緩的聲音環繞,其餘什麼也聽不到了,只覺得萬籟俱寂,而且周身涼風習習,舒爽無比。忽然,一股涼氣似從頭頂貫下,直下胸腹,胃腸隨即響動起來。腸鳴起初聲小,或許只有自己聽得到。但隨著胃腸蠕動加快,聲音越來越大,到後來這種怪聲在房內不絕於耳,鬧得我非常尷尬,在我記憶中從來也未出現過這種情況。這次談話進行了九十分鐘。談話結束,法師送我出門。當時倍感身清氣爽,德建問我:「胸腹內感到痛快了嗎?」我笑道:「非常痛快!你方才聽到我腹內的聲音了?」德建道:「今日談禪,我們三人心境相應,師傅釋放出很強的氣能,打通了你體內的氣脈,大氣上下貫通,故而腸鳴。」此前,我對有些氣功師吹噓自己能發外氣一直持懷疑態度,今天才遇到了真正的高人,而真正的高人是從不在人前顯露自己的。

 第四例:德建合一的自為之氣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我帶德建合一法師赴日本參加友好組織年會期間,當晚同住一個日式房間,適逢初冬,房間內暖氣已開,品茗談禪至深夜十二點。當我問起修禪入定後體內之真氣可否有意識地定向釋放時,德建合一讓我平躺在床上,閉上雙眼。半分鐘後,只覺得德建合一的手掌重重地壓在我的小腹上。德建問我:「我的手在哪裡?」答「在我的小腹部。」他讓我睜開眼。睜眼一看,德建站在距我兩米遠處,右手掌正對著我的小腹。之後,再次讓我閉眼。過了十幾秒鐘,只覺得一股涼氣刺穿我的小腹,周身頓時涼風習習。德建問我:「感覺很涼嗎?」答:「很涼,感覺有涼風在身上吹。」讓我睜眼。我再看時,德建仍站在遠處,右手食指指著我的小腹,不時對著我的身體劃圓圈。特別奇異的是,他的手指尖上有一黃豆大小的灰白色光點,看上去霧蒙蒙的,這可能就是像螢火蟲一樣的生物光吧。接著,德建的手掌對著我的腹部起落三下,只感到一股氣流從丹田湧起,沿任督二脈轉動起來。氣流由弱到強,後來身體的軀幹、腿部俱被氣流牽動。感受片刻,請德建收功。德建用食指指向我的膻中穴,氣流漸漸舒緩下來。此種氣貫周天的愜意,難於言表。德建告訴我:「今晚這個地方磁場很強,我倆氣場又相應,感到功力特彆強,以往也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三、心意把是無上禪

 千百年來,少林武術中的「心意把」有如鑲在中華武術殿堂極頂之上的寶石,對於習武之人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無上功法。對於世人則更有如神話傳說一樣迷茫。行性法師繼承山林大師衣缽,研修禪武醫近六十年,將心意把推演出八百多把(式),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

  我向法師請教心意把的要旨,法師字字珠璣:「心意把是無上禪,是禪武的最高體現。」我問:「何為無上?」法師曰:

 「心意把」三字,各有其深刻的含義.「心」即心法;「意」即意氣合一;「把」即把握火候分寸。

  心法有三,一是修菩薩心,廣積善念。佛法在求度世,武功在求制人,二者是相剋的。心意把是少林頂級功法,習武必須存慈悲之念,以佛為基,以禪為本,才能調和化解武功之剛戾之氣,否則必戾氣深入臟腑,越陷越深,導致走火入魔,比之任何外毒入侵還要厲害百倍。二是修光明心。心意把練到一定境界,身心完全融於自然,即達到三空:心空、身空、目空,心空剛氣定神閑,忘我無我,了生死;身空則騰挪輾轉自如,五覺六體合一;目空則一切不在眼裡,無我無敵,無所慮,無所畏懼。三是修淡泊心,嚴守戒約。著名的覺遠大和尚為少林僧眾習武制定了十條戒約,世稱「覺遠十戒」。其中如「習武術者,以強健體魄為要旨」,「宜深提佛門悲憫之舉,縱於技術精嫻,只可備以自衛,切戒逞血氣之私,有好勇鬥狠之舉」,「戒恃強爭勝之心,及貪得自誇之習」,「平日對待師長,宜敬謹將事,不得有違抗傲慢之為」,「飲酒食肉,為佛門之大戒,宜敬謹遵守,不可違犯「等。淡泊寧靜,嚴守戒約,才能平心性,伏心魔,跨進禪武的門坎兒。

  意氣合一,即以意養氣、理氣、行氣,使丹田之氣與自然之氣貫通,行氣入膜,在體內暢通無阻,直達精微末梢,洗筋伐髓,動顯於外,點化千鈞;靜斂於內,祛病健身。意到氣到,氣到力到,打拳不見拳,渾身都是拳。

   所謂把握火候、分寸,首先是知已,善於把握自己的功力。用幾分力,就發幾分力,想從哪個部位發力,就自然發出,動靜相兼,收放自如。其次是知彼,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彼未動,已待動;彼一動,已先動,伸手抬足,皆在掌握之中,制敵於須臾之間。既要制服對方,又要手下留德,儘可能不奪其要害,不使生靈塗炭。山林恩師回少林寺授徒期間,有一次弟子們切磋技藝時,發現一惡僧眼露凶光,要對師弟下死手,恩師飛起一腳,將惡僧蹬出丈外,在其即將撞牆斃命的剎那,恩師一個箭步跟上去,抓住其臂膀,救其生命,但恐其日後作惡,在其肩部用了三分力,廢了他的功夫。這就是能放能收,火候、分寸盡在把握之中。」

當談及心意把的來歷,法師如數家珍:

   心意把又名鋤钁頭,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來自耕自種,自食其力,在田間勞動時受鋤地、钁土、搖轆轤等動作的啟發,悟出的一門上乘功法。心意把僅一大式和幾個側式。恩師告訴我,只要練好一個側式,領悟其中奧妙,就能身隨意轉,順應萬變,變化莫測,直至自創一個武術流派。世人習慣稱少林拳為「外家拳」,而稱武當拳法為「內家拳」,這原本是不了解少林傳統拳法精髓的外行話,被小說家以訛傳訛,成為流行於世的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少林傳統拳法以禪武合一為始終之則,出於心靈,發於心性,行氣入膜,剛柔相濟,熟極通神,久練自化。心意把拳譜的第一句話就是『心意把,勢法單,它系少林內功拳』。而被世人稱為內家拳的武當拳法,根據以前少林寺藏經閣中檔案文獻記載,其創始人張三丰老前輩在少林寺學藝三年,學習了少林羅漢拳,特別是學習了心意把的一個側式,領悟了禪武的奧妙,創立了武當拳法。我的皈依師傅德禪方丈告訴我,他曾親眼看到這份檔案資料,後因藏經閣失火,所有檔案資料全被燒掉了。出家人不打誑語,德禪方丈是個德行極高的人,我完全相信他的話是真實的。

 四、禪通武達醫理明

  少林傳統醫學稱為禪醫,是歷代寺內名僧將僧眾行醫之經驗與禪武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個獨特的中華醫學分支。據史書記載,少林歷代皆有名醫。特別是自唐朝建國之後,少林僧兵逐日強大,為了及時治療僧眾練武時的損傷和疾病,便產生了專門的僧醫,從而奠定了少林醫學的基礎。古今不少流行於世的文學作品都有這樣的記載或描述,即某某身負重傷或得了重病,落難於少林寺,少林高手妙手回春,解救其於危難之中,且傳以少林技藝等等。此類描述雖然帶有演義的性質,但也絕非空穴來風,確與少林禪醫在社會上的影響有關。行性法師繼承少林禪醫之大成,蟄居深山僻壤,為百姓行醫治病,留下了許多傳奇美談。上世紀八十年代,少林寺德禪方丈患風癱,靠行性法師每日為其點摩行氣,使方丈得以長壽。一九九五年六月,一位患惡性腦腫瘤的義大利女士,在義大利幾家大醫院都已無法可醫,經朋友引薦到行性法師門下治療。當時患者已眼睛前凸,月經已斷兩年,精神瀕臨崩潰。法師告訴病者可以試試看。幾日治療之後,患者已感身體有所變化,於是重樹信心。法師主要施以氣化療法的點摩術,輔之以自制的「禪通」滴劑,為其通竅,並口服一些湯藥進行調理。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患者大見好轉,啟程回國前在醫院檢查,發現腦腫瘤已變小,癌細胞無再增生。隨後,在患者的請求下,法師又派弟子德建專赴義大利繼續對其調理醫治一個月,並教其自我調理之法。半年後,女士給法師來信,說腦腫瘤已全部消失,月經恢復正常,身體完全康復。兩年後,這位女士結婚成家,並生育一子。

 我向法師請教少林禪醫的基本理念和療法,法師侃侃而談:

   少林醫學謂之禪醫,其基礎理論包括病理、藥理、養生、保健等,都是以「禪機」和「氣機」為基礎,強身先修心、修德,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人體有千竅百脈,竅脈通剛氣血暢,身心強健。竅脈不通則氣血滯淤,病則由此而生。禪醫一道,氣化、點摩、用藥、養生都以打通氣脈竅道為基本理念和主要方法。

 我們都知道少林僧人平時用於健身的《易筋經》,據說是達摩祖師傳下來的。遙想當年,從達摩祖師開始,歷代高僧坐禪久了,就要活動活動,舒展一下筋骨。通過坐禪反觀自己身體內部機制和舒展筋骨,逐步體驗掌握了身體經絡氣血與臟腑、骨骼、肌肉之間的關係。經為周身之氣息,絡為絡脈,於是有了氣化。坐禪、練武、勞作、處世等都會出現氣血的毛病。用力用氣過了,與人相處不和諧,七情六慾失所,都會造成氣滯、血淤、五臟勞損。於是就要疏通竅脈,調整氣血,通過千百年來的摸索積累,少林才形成了獨特的氣化功夫。所以少林禪武醫是由禪而武,由武而醫,即所謂禪通武達醫理明是也。

  當年我拜師學藝,本意不是想學禪和學武,而是想學醫,淳全師傅將我介紹給吳山林大師,大師教我先練站樁,他稱作連環樁和轆轤功,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練心意把的基本式。老師說,如果你沒有達摩面壁九年之精神,對禪沒有悟性就學不好少林禪醫,如果不練少林功夫,自己對人體的經絡、氣脈的運行導引沒有親身體驗,很難對人體的經絡、氣脈了解透徹,就無從施治;而沒有上乘的功夫,也就不能運用手法、氣功為病者施治。這樣我才從學禪開始,進而學武、學醫,以禪統武,以武明醫,以醫通禪,承繼了老師的衣缽。

  好個「以禪統武,以武明醫,以醫通禪」!法師沒有學過辯證法,但將少林禪武醫三者的辯證關係分析得何等入木三分。禪、武、醫是少林文化傳承中的三大瑰寶,三者緊緊相連,融為一體。禪為三者之宗、之靈、之魂。禪為心宗。少林之行意禪首先是體心、練意、修德,依心法開智生慧;禪機即氣機,經脈真氣暢通則心健、身健、機敏過人。少林禪武、禪醫皆以禪為本,練拳即參禪,行醫亦修禪。禪武如一即練心、練意、練經、練氣,心為主,意為帥,氣為旗,心主神明,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即可把握自己,亦可把握對方,此即少林秘宗最上乘功法「心意把」之綱要也。如此修為境界,非面壁九年之功,廣積濟世之德而不可得也!

 

五、感悟兩代傳人

  行性法師與二〇〇四年農曆六月初一圓寂。由於所處特殊的歷史環境和執著的信仰,法師終生過著清貧、寂寞的隱逸生活。他清貧不忘濟世,運用高超的技藝行醫鄉里,治病救人,樹立了很高的德望。他謹遵「要把少林禪武醫絕學還給少林寺」的先師遺命,對禪武醫文化終身鍥而不捨,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並用心良苦,精心選拔、培養,將衣缽傳於少林寺僧人德建合一,使少林文化精髓之傳承得以延續並進一步發揚光大。如今,德建合一大和尚秉承師命,以弘揚少林文化為已任,在省市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海外友人的支持下,成立了「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並很快得到了社會的關注,使少林禪武醫文化得以傳承弘揚,對現今社會真善美的教化作用日益凸顯。法師佛天有知,當合十稱幸。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行性法師將衣缽傳於德建合一後,筆者欣然作偈,以表慶賀:

 《賀少林寺大和尚德建合一承傳少林三寶禪武醫正果》

 欣聞少林寺三寶禪武醫傳人釋行性老法師將少林秘笈《心意把》及少林文化精髓《擂台戰術》、《禪學》、《少林醫學》續傳於德建合一大和尚,至此德建合一拜師苦修十一年終續正果,少林文化精髓之傳承與發揚光大後繼有人,實乃祖庭少林之幸事也。有感於斯,偶得數言,以表慶賀。

摩祖示禪機,佛影印嵩壁。功夫揚中外,傳醫桑梓濟。

寺僧有德建,緣深多靜氣。拜師尊行性,志承禪武醫。

淡泊名利事,不屑刁頑欺。陋隱三皇寨,苦修心不移。

凌晨習拳掌,子夜悟禪機。學醫研本草,採藥攀絕壁。

不負恩師望,三寶領真諦。禪心靜如水,正氣融天地。

爐純心意把,秘傳得延續。切磋結賢智,神功驚外夷。

禪機釋病理,無意勝有意。氣通脈自通,巧治疑難疾。

盛世弘三寶,世人多受益。揚眉出國門,振我民族氣。

烈火煉真金,百琢見美玉。發光逢時節,護法須菩提。

  二〇〇三年四月十六日,筆者偕諸友人會聚三皇寨,與少林禪武醫兩代傳人行性法師和德建合一大和尚品茗談禪,探討少林傳統文化精髓之奧妙。兩代傳人講述平生所悟,我等頗多受益。筆者當下心有所思,又成古風一首,曰《悟少林寺禪武醫》:

嵩岳彪青史,少林揚美譽。雄魂今何在,世傳禪武醫。

禪為修身本,武為強身技。醫乃濟世術,三寶源合一。

修定般若昧,空靈游太虛。內視觀身心,醫明知氣理。

禪通武至善,微未藏氣機。爐純心意把,點化千鈞力。

大道本無門,萬法形天地。菩提心中求,自然蘊禪機。

盛世舉文明,弘揚禪武醫。國人身心健,神州養正氣。


推薦閱讀: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奇!眾多山神現身向常慧法師學念佛
【凈界法師】【楞嚴精華113】要緊的就是在本來無一物處當中,提起佛號!--吳旭東
法師開示:誦經好?還是持咒好?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39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TAG:禪宗 | 少林寺 | 法師 | 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