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基礎理論


摘  要

自西學傳播數百年來,中醫及其他傳統文化受到嚴重衝擊,究其原因在於現代人已經習慣地接受了由機械唯物主義哲學原理支撐的西方現代自然科學思維,使得我們這些從小就接受西學教育的人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樣的唯物世界觀。況且我國在基礎教育方面缺乏對國學及傳統文化的培養,國人每天面對的都是西方文化思想和事物,並形成了一套傾向現代西方的價值觀念,這種觀念是阻礙中醫思想及文化傳播的主要因素。

每一門科學的背後都有一套哲學理論。相比之下,作為中國古代科技之一的中醫學,其本身就有一套與西方現代科學完全不同的哲學理論。劉長林先生在《中國象科學觀》中指出,以《易經》為代表的中國哲學觀是一個「時間觀」,注重事物在時間變化中的相互作用,而西方的哲學觀是一個「空間觀」,注重研究事物本身的結構及性質。因此,中國古科學與西方現代科學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中醫學發源於原始巫術,歷經數千年仍保留著原始先民的思維方式,進入現代社會後,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為人們所接受。中醫學是一門遠古醫學,要想真正將其科學理論價值發掘出來就必須接近遠古先民的思維方式,拋棄固有思維才是最為緊迫的任務。下面我將從三個角度來具體闡述中醫的基礎理論。

關鍵詞:天人感應、藏象、五運六氣、類比取象

一、天人感應的真相

《易緯·乾鑿度》雲「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初者,氣之始也。①」

《易緯》指出了宇宙演化的過程,其中最為主要的是「氣」生「形質」,形質則是我們所熟悉的物質世界(顯態世界),氣則是六根不能感知的事物,道家將其劃歸為隱態世界,而「氣」用現代概念來理解就是能量。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雲「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②」宇宙分陰陽二氣相互運動,生出並控制著有形的雲、雨。因此,在人類能用六根感知的物質世界背後還存在著一個能量態的世界在操控著,其能量具有運動性。

《莊子·知北游》雲「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③」

莊子已指出隱態的「氣」是人生、長、衰、亡的根本原因。人同天地一樣是一個氣、形、質並存的個體,相比有形的肉體,中醫更關注人體內無形之氣的運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雲「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④」其中指出宇宙和人都存在氣的運動,彼此之間也存在能量運動,這樣就形成了「天人感應」,指宇宙和人的「氣交」,可見中醫是能量醫學。能量有量級的高低,其中力對物體做功轉化的是一種量級很低的能量,而中醫談論的「氣」則是高量級能量,理解感知起來就更難,但古人使用「內證」法同樣可以研究「氣」。

比如《內證觀察筆記》中舉了關於腎藏象的記錄:

「北方七宿的真氣,會形成四靈中龜蛇的樣子。在冬天當腎藏大旺相時,腎藏的真氣也會與北方七宿相應,在腎藏中形成一隻龜蛇的樣子。其實這只是人體中的真氣和北方七宿的真氣氣交的結果。⑤」

上文直接指出天上的星宿能與人體臟腑進行氣交是「天人感應」的原理。當然內證的功夫不是人人都有,但應當客觀承認這樣一個事實。

 

二、藏象與五運六氣的本質

「藏象」學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內容,然而以往對「藏象」學的研究是有所缺陷的。《道醫學》中指出「古醫學中將藏加月(肉)字旁,為臓。⑥」提出「藏象」為「臟象」的概念,「月」即為「肉」,強調的是解剖上的有形臟器,「藏」即為「隱藏」,隱藏的就是有形臟器蘊含的無形之象,以「臓」代「藏」就能把五髒的物質性和能量性都概括進去,如上文物質性的腎臟中藏有能聚成玄武之狀的氣(腎氣),有了氣的存在,臟腑便能行使其自身功能。同時,神、魂、魄、意、志也是藏象學中的核心,這五者是能量級高於氣的高維態能量,也具有一個具體的形象,平時它們融於相應的臟氣之中,且需要氣的時時養護才能不斷充盈,並發揮控制人體氣機運動的功能。

五運六氣本是研究宇宙能量在時空場條件下運動規律的一套學術理論,通過內證是對宇宙能量最為直觀的研究方法,由於大多數人缺乏內證,於是五運六氣應運而生。「運」和「氣」的本質都是「氣」,加以陰陽五行理論溝通運氣學與「藏象」,在「天人感應」的原理上,使我們能僅以思維的方式就得到人與宇宙之氣「氣交」的時空規律。但運氣學純粹研究能量規律,和人們生活概念中的時間沒有聯繫,因此,古人採用曆法來矯正時間,使時間和氣能達到協調,但古人使用的並非農曆。

《中醫運氣學解秘》提到「《內經》的歲用太陽回歸年,年長度為365.25日⑦」即是太陽曆一年的觀測值為365.25日,其中又說「一年12個月為354.368日,這是一陰曆年的長度⑧」表示太陰曆一年觀測值為354.368日,因為兩者年長度相差10天,為協調兩歷,在曆法上採用陰陽合曆的方式(農曆),而醫學上則採用60甲子歷。「《奇門遁甲》曆法用的就是《內經》六十甲子周期歷,以每年冬至到第二年冬至為一個循環,總共是360日。⑨」其中360是由24節氣求得,24節氣最初是為了農業生產而創製,每個節氣都對應一種物侯現象(可參考《六日七分圖》),而有形的物候是背後無形之氣的反映,因此,我認為它的理論基礎是「氣」,古人將24節氣置於農曆中,發現一個月中一節的時間約為15日左右,一個月2節,2×12×15=360日,形成了一套獨有的曆法。因此,24節氣就是對「氣」的節度,相比其他曆法它不以任何天體為參照,故一年360日的曆法是一部氣歷,或稱為能量曆法,相比農曆,這部氣歷無須置閏,時時與氣的運動協調同步,也協調了陰陽兩歷,農事醫學可兼用。

 

三、類比取象的中醫觀

《易經》是中醫的源頭,中醫吸收了《易經》眾多的思維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當屬「類比取象」。

《周易·說卦》雲「乾鍵也。坤順也。震動也。簨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簨為雞,坎為豚,離為稚,艮為狗,兌為羊。⑩」

《說卦》是「類比取象」思維的直接體現,從原文來看,八卦有很多含義,但八卦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的歸類概括,其原理在於凡是能產生「氣交」的事物都是有共性的事物,可以劃歸為一類,用一種符號表示,這樣能簡化問題,易於為人們掌握規律。因此,「類比取象」在中醫診療上的應用是非常合適的。

《中醫內科學》有一個醫案:

「病經五六天,始覺惡寒,繼而身熱不寒,微惡風,汗出不多,午後熱甚,頭昏痛,咳嗽,痰吐黏黃,胸部悶痛,呼吸不暢,咽部微紅,口渴欲飲,尿黃,舌苔薄白、邊尖紅,脈浮數。?」

經過辯證,診斷為外感風熱,從肺治,辯證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類比取象的過程,將風熱和肺取為同一類的象,用兌卦表示,這就是中醫最為重要的基本工作原理。

《醫學象數理論在醫學臨床中應用》中舉了一個易醫案例:

孫某某   女   52歲

「患者肝硬化腹水,經西醫治療,效果不明顯。1990年10月12日下午7時醫院為其會診。又出現咯血,腹部脹滿難忍,肢體均腫脹等症。去醫院會診時,見病房號為107,隨即以房號取卦,即『遁』卦。又是下午戌時。變卦為『同人』卦。根據『同氣相求』原則,選取『小柴胡湯』(『同人』卦)為主方,配以茯苓(合於卦數4,應震卦,震卦對應於肝,其又有利水作用)、芍藥(應乾為天卦,『乾為金』故也應其肝硬化;乾『金』克震『木』),又有瀉肝火與抑肝(控制肝機能)作用。?」

以梅花心易按時間起卦分析病理:

為損之頤,互封為復,以「類比取象」的思維來分析一下,本卦「損」,「艮」上「兌」下,「艮」取象為「上」,「兌」取象為「肺」,說明肺氣不宣,為止,變卦「頤」,「艮」上「震」下,「艮」取象「止」,「震」取象為「肝」,肝鬱,自然就會化火,再換個角度「艮」為「硬」,肝硬化了。互卦「復」的上卦為「坤」,取象為「腹」,被止住,說明有東西堵在裡面,「震」取象為「動」又說明裡面有水,只有水是動的,而不可能是氣,「坤」取象為「陰」,只有水符合,氣為陽,不符合,所以是水腫。「艮」為「手」、「肢」與「坤」連,說明連及四肢都腫大,咯血是肺病的主症,前文已知肝鬱化火,說明是火灼肺使,其迫血妄行,故咯血。腹脹是水腫已知,肢體均腫脹也已知了,再用梅花易數思路分析藥方,原文給出的方解是小柴胡湯為主方。

《註解傷寒論·卷十》雲「《內經》曰:熱淫於內,以苦發之。柴胡、黃芩之苦,以發傳那之熱。里不足者,以甘緩之。人蔘、甘草之甘,以緩中和之氣。邪中入里則里氣逆,辛以散之,半夏以除煩嘔;邪在半表則榮衛爭之,辛甘解之,姜棗以和榮衛。?」

根據之前所起之卦,小柴胡湯中的柴胡、黃芩為苦寒入肝,為震卦,人蔘、甘草平緩入脾,為坤卦,半夏辛溫,入肺胃,為兌卦和艮卦,生薑辛溫,大棗甘溫,入脾,為坤卦,如此發現所有的卦均有指物的取象,整個「小柴胡湯」的卦象與疾病的卦象是相一致的,因此採用小柴胡湯。

總的來說,中醫的核心理論是「 氣」,只有把握往「氣」才能將天地人三才中所有事物的關係理清楚,同時也不能脫離了內證,否則中醫也就無法驗證「氣」的存在,長此以往,自然而然就有人找不到中醫的理論依據,那些卦象、陰陽五行將變得深奧,造成了今日甚至用小白鼠實驗等現代實驗方法來驗證中醫理論的一些舍本求末的做法。我們應當在承認「氣」這一客觀存在的情況下,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相關的現代科學研究,才是正確的路線,然而在現代科學沒有完全揭秘中醫的奧秘前,採用傳統思維方式研究中醫學仍然必要的。

由「氣」、「藏象」、「五運六氣」、「類比取象」這四部分,又以「氣」為根基構成了中醫學的理論大廈,離開這四者,中醫就不是中醫了。

參考文獻:

[1]鄭玄(東漢)注,常秉義 編.易緯[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6.

[2][4]王洪圖主編.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13.

[3]楊柳橋譯註.莊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47.

[5]無名氏述.內證觀察筆記[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240.

[6]熊春錦 著.道醫學[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9.131.

[7][8][9]田合祿,田蔚著.中醫運氣學解秘[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9,69,18.

[10]姬昌等.全本周易[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2008.315.

[11]吳勉華,王新月 主編.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75.

[12]張延生著.易象延下[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1469.

[13]張仲景(漢)著,王叔和(晉)撰次,成無己(金)注,汪濟川(明)校.註解傷寒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3.


推薦閱讀:

刮刮手指百病不侵!老中醫教你一招治百病!(真人示範)
天載: 魚刺卡喉, 只需要一杯水, 你也可以做得到
面相部位詳解二 眼睛(一)
真沒有「三盲」這個說法?
【中醫經絡古法】子午流注納子法

TAG:醫學 | 中醫 | 理論 | 中醫學 | 基礎 |